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第2课时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的基态、激发态与光谱之间的关系。2.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电子云轮廓图和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一、能量最低原理和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

1.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1)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2)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间转化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 吸收能量释放能量,主要形式为光

激发态原子 2.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则可确立某种元素的原子,这些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证明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2)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多电子原子光谱比较复杂。

3.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1)基态原子

电子按照构造原理排布(即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会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此时为基态原子。

(2)光谱分析

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是特定的,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基态

B .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

C.无论原子种类是否相同,基态原子的能量总是低于激发态原子的能量

D.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极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答案 B

解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电子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叫激发。激发态原子的能量只是比原来基态原子的能量高。如果电子仅在内层激发,电子未获得足够的能量,不会失去。

2.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 A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现象。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这一过程要吸收能量,不会发出红色光;而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释放能量,从而产生红光,故A项正确。

理解感悟光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易错提醒电子云图与电子云轮廓图不是同一个概念,电子云轮廓图实际上是电子云图的大部分区域;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子轨道图。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电子的质量很小(9.1095×10-31kg),带负电荷。

(2)相对于原子和电子的体积而言,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大。

(3)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接近光速(3.0×108m·s-1)。

2.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不能确定具有一定运动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何处,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得到的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

(1)制作电子云轮廓图是为了表达电子云轮廓的形状,对核外电子的空间状态有一个形象化的简单描述。如1s电子云轮廓图的绘制:

(2)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球形,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哑铃形。3.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1)形状

①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②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2)各能级所含有原子轨道数目

原子轨道与能层序数的关系

(1)不同能层的同种能级的原子轨道形状相同,只是半径不同。能层序数n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如:

(2)s能级只有1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 x、p y、p z表示。在同一能层中p x、p y、p z的能量相同。

(3)原子轨道数与能层序数(n)的关系是原子轨道为n2个。

3.如图甲是氢原子的1s电子云图(即概率密度分布图),图乙、丙分别表示s、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云图(即概率密度分布图)就是原子轨道图

B.3p2表示3p能级中有两个原子轨道

C.由图乙可知,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呈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D.由图丙可知,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呈哑铃形,且有3个伸展方向

答案 D

解析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图甲就是电子云图(即概率密度分布图)。由于电子云图难以绘制,所以通常把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称为电子云轮廓图,实际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子轨道图,故A错误;3p2表示3p能级中容纳了两个电子,故B错误;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呈球形而不是圆形,故C错误;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呈哑铃形,有p x(沿x轴方向)、p y(沿y轴方向)、p z(沿z轴方向)三个伸展方向,并且互相垂直,D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p轨道是“8”字形,所以p电子是“8”字形

B.能层数为3时,有3s、3p、3d、3f4个轨道

C.氢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故氢原子核外只有1个轨道

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答案 D

解析p轨道呈哑铃形,是指电子出现概率高的区域,而不是电子的形状,A项错误;能层数为3时,有3s、3p、3d三个能级,共有9个轨道,B项错误;氢原子中确实只有1个电子,但轨道是人为规定的,可以是空轨道,故C项错误。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2.电子及其运动特点可概括为体积小、质量轻、带负电;绕核转、运动快、测不准(某时刻

的位置和速度);(离核的)距离不同、能量相异、描述概率(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即电子云)。

3.原子轨道:同一能层,不同能级其原子轨道形状不同,数目不同;不同能层,同种能级其原子轨道形状相同,半径不同,能量不同。

1.下列关于同一种原子中的基态和激发态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B.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C.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过程中吸收能量

D.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

答案 C

解析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能量较高,较不稳定,A、B不正确;电子从能量较低的基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时,也会产生原子光谱,D不正确。

2.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跃迁到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热量

B.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热量

C.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的能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D.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A

解析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知,内层电子没有变化,只有最外层电子由3s2变为3p2,在同一能层中,E(s)

3.以下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的是()

①冷却结晶②棱镜分光③激光器产生激光④石油蒸馏⑤凹透镜聚光⑥日光灯通电发光

A.③⑥B.②④⑤

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激光器、日光灯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光,都是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后核外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的过程中释放出的光能。石油蒸馏、冷却结晶的过程都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其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是热能的变化,棱镜分光、凹透镜聚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而不是光的产生。

4.电子由3d能级跃迁至4p能级时,可通过光谱仪直接摄取()

A.电子的运动轨迹图像B.原子的吸收光谱

C.电子体积大小的图像D.原子的发射光谱

答案 B

解析能量E(3d)<E(4p),故电子由3d能级跃迁到4p能级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吸收光谱。5.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B.s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C.p轨道呈哑铃形,在空间有两个伸展方向

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 D

解析电子云是对电子运动的形象化描述,它仅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内出现的概率,并非原子核真被电子云雾所包裹,故选项A错误;原子轨道是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轮廓,它表明电子在这一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大,在此区域外出现的机会少,故选项B错误;p轨道在空间有x、y、z3个伸展方向,故选项C错误;由于按2p、3p……的顺序,电子的能量依次增大,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逐渐增大。

6.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

答案M9 4

解析基态Si原子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最高能层是M层,有4个电子。M能层具有1个s轨道、3个p轨道和5个d轨道,共9个原子轨道。

[基础过关]

题组一基态、激发态的判断

1.图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

答案 D

解析燃放烟火、霓虹灯、燃烧蜡烛等获得的光能都是电子跃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导致的,而平面镜成像则是光线反射的结果。

2.以下电子排布式表示基态原子电子排布的是()

A.1s22s22p63s13p3

B.1s22s22p63s23p63d104s14p1

C.1s22s22p63s23p63d2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答案 D

解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应该是1s22s22p63s23p2,A错误;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应该是1s22s22p63s23p63d104s2,B错误;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应该是1s22s22p63s23p63d14s2,C错误;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D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作基态原子

B.基态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3p1

C.焰色反应是金属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将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D.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气可得到甲物质的吸收光谱

答案 A

解析基态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应为1s22s22p63s2,B项错误;焰色反应是金属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C项错误;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乙物质的蒸气后,得到的是乙物质的吸收光谱,D项错误。

题组二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及规律

4.对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描述方法正确的是()

A.根据一定的数据计算出它们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

B.用一定仪器测定或描述出它们的运动轨道

C.核外电子的运动有确定的轨道

D.核外电子的运动根本不具有宏观物体运动规律,只能用统计规律来描述

答案 D

解析核外电子的运动根本不具有宏观物体运动规律,只能用统计规律来描述。我们不能测定或计算出它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画它的运动轨迹。

5.玻尔理论、量子力学理论都是对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方法,根据对它们的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s轨道的形状是球形的,所以s电子做的是圆周运动

B.3p x、3p y、3p z的差异之处在于三者中电子(基态)的能量不同

C.钒原子核外有4种形状的原子轨道

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地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解析s轨道是球形的,这是电子云轮廓图,表示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不是说电子在做圆周运动,A错误;p能级有三个原子轨道,同一能层上的p轨道能量相同,3p x、3p y、3p z能量相同,它们的差异是延伸方向不同,B错误;23号钒,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34s2,能级有s、p、d三种,对应的原子轨道形状有3种,C错误;电子云的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形象地描述电子运动的状态,D正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

B.p电子云是平面“8”字形的

C.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一定为1s22s22p5

D.2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

答案 A

解析p电子云形状是哑铃形,不是平面“8”字形,B项错;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有B或F两种元素,C项错;L层没有d能级,D项错。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B.在离原子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在离原子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

C.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D.同一原子中,4s、4p、4d、4f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越来越多,各能级能量大小相等

答案 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的基态、激发态以及能级容纳的电子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所以A不对;在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在离原子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原子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B错误;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C正确;同一原子中,4s、4p、4d、4f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越来越多,但同一能层中,能级的能量大小不同:E(4s)

题组三原子轨道

8.下列关于一定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个原子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

B.处在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C.处在同一能级中的电子(基态)能量一定相同

D.处于同一能层上的电子(基态)能量一定不同

解析一个轨道上最多可容纳两个电子,其能量相同。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s22s12p1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答案 A

解析A项中,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能级上,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B项中3p2表示3p 能级上填充了2个电子;C项中,同一原子中能层数越大,能量也就越高,离核越远,故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在同一能级中,其轨道数是一定的,而不论它在哪一能层中。10.在1s、2p x、2p y、2p z轨道中,具有球对称性的是()

A.1s B.2p x

C.2p y D.2p z

答案 A

解析1s轨道和2p轨道的图像分别为

由图像可看出,呈球对称性的为1s原子轨道。

[能力提升]

11.X、Y两元素可形成X2Y3型化合物,则X、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可能是()

①X:3s23p1Y:3s23p5

②X:2s22p3Y:2s22p4

③X:3s23p1Y:3s23p4

④X:3s2Y:2s22p3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X2Y3型化合物中X显+3价或者+6价,Y显-2价或者-4价,①中X原子是Al,Y原子是Cl,可以组成AlCl3;②中X原子是N,Y原子是O,可以组成N2O3;③中X原子是Al,Y原子是S,可以组成Al2S3;④中X原子是Mg,Y原子是N,可以组成Mg3N2,因此答案为B。

12.科学研究证明:核外电子的能量不仅与电子所处的能层、能级有关,还与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核电荷数的多少有关。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相同,都是1s22s22p63s23p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粒子的1s能级上电子的能量相同

B.两粒子的3p能级上的电子离核的距离相同

C.两粒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产生的光谱不同

D.两粒子都达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 C

解析虽然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相同,都是1s22s22p63s23p6,但是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不同,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不同,两粒子的1s能级上电子的能量不相同;两粒子的3p能级上的电子离核的距离不相同;两粒子都达8电子稳定结构,但化学性质不相同,氩原子稳定,硫离子具有还原性。

13.下图是s能级和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________形,每个s能级有________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________形,每个p能级有________个原子轨道。

(2)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 n n p n+1,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________方向;元素X的名称是________,它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 n-1n p n+1,那么X的元素符号应为________,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球1哑铃 3

(2)2p三个互相垂直的伸展氮S1s22s22p63s23p4

解析(1)n s能级各有1个轨道,n p能级各有3个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p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哑铃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 x、p y、p z表示。

(2)因为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 n n p n+1,n p轨道已排上电子,说明n s轨道已排满电子,即n=2,则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X是氮元素;当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 n-1n p n+1时,有n-1=2,则n=3,那么X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X是硫元素。

14.有A、B、C、D、E五种元素,其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两者核电荷数之和为24,E的核电荷数比D多一个。

(1)推断A、B、C、D、E各是什么元素。

(2)写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

答案(1)A是碳元素、B是氮元素、C是氧元素、D是硫元素、E是氯元素。

(2)A:2s22p2;B:2s22p3;C:2s22p4;D:3s23p4;E:3s23p5。

解析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2倍,因此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为碳元素;由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C为氧元素;C与D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两者核电荷数之和为24,因此D元素为S;B的核电荷数处于A与C之间,因此B元素为N;E的核电荷数比D多一个,因此E元素为Cl。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分别为A:2s22p2;B:2s22p3;C:2s22p4;D:3s23p4;E:3s23p5。

15.下表列出了核电荷数为21~25的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S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基态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并不符合构造原理。人们常常会碰到客观事实与理论不相吻合的问题,当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上述五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4s2或[Ar]3d14s2

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

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

1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54s2

(2)尊重客观事实,注重理论适用范围,掌握特例(或其他合理答案)

(3)五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值等于各元素基态原子的最高能层s电子和次高能层d电子数目之和能级交错使得d电子也参与了化学反应

解析(1)根据构造原理即可解答。(3)过渡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主族元素不同,因为过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次外层上的电子也可能参与化学反应。

电子云

电子云 1简介 电子云是物理学、化学中的一项概念。 电子云是近代对电子用统计的方法,在核外空间分布方式的形象描绘,它的区别在于行星轨道式模型。电子有波粒二象性,它不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有确定的轨道,因此画不出它的运动轨迹。不能预言它在某一时刻究竟出现在核外空间的哪个地方,只能知道它在某处出现的机会有多少。为此,就以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几率,即几率密度大小,用小白点的疏密来表示。小白点密处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大,小白点疏处几率密度小,看上去好像一片带负电的云状物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此叫电子云。在量子化学中,用一个波函数Ψ(x,y,z)表征电子的运动状态,并且用它的模的平方|Ψ|2值表示单位体积内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几率,即几率密度,所以电子云实际上就是|Ψ|2在空间的分布。研究电子云的空间分布主要包括它的径向分布和角度分布两个方面。径向分布探求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和离核远近的关系,被看作在半径为r,厚度为dr的薄球壳内电子出现的几率。角度分布探究电子出现的几率和角度的关系。例如s态电子,角度分布呈球形对称,同一球面上不同角度方向上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相同。p态电子呈8字形,不同角度方向上几率密度不等。有了pz的角度分布,再有n=2时2p的径向分布,就可以综合两者得到2pz的电子云图形。由于2p和3p的径向分布不同,2pz和3pz的电子云图形也不同。 2概念 电子云就是用小黑点疏密来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 电子云出现的几率大小 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跟一般物体不同,它没有明确的轨道。根据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我们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出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因此,人们常用一种能够表示电子在一定时间内在核外空间各处出现机会的模型来描述电子在核外的的运动。在这个模型里,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第2课时)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选

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图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 ) 【解析】燃放烟火、霓虹灯、燃烧蜡烛等获得的光能都是电子跃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导致的,而平面镜成像则是光线反射的结果。 【答案】 D 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 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2YZ3B.X2YZ2 C.XYZ2D.XYZ3 【解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1和2s22p4的元素分别是Al和O,它们的化合价分别为+3、-2。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1的元素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图1和图2分别是1s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图和原子轨道图。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1个电子 B.图2表示1s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 C.图2表明1s轨道呈圆形,有无数对称轴 D.图1中的小黑点表示某一时刻,电子在核外所处的位置 【解析】电子云图中的一个小黑点只表示电子曾经在此出现过一次,A错误;图2所

示只是电子在该区域出现的几率大,在此之外也能出现,不过几率很小,B错误;1s轨道在空间呈球形而不是圆形,C错误。 【答案】 D 4.p轨道电子云形状正确叙述为( ) A.球形对称 B.对顶双球 C.极大值在x、y、z轴上的哑铃形 D.互相垂直的梅花瓣形 【解析】p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 【答案】 C 5.下列各能级中轨道数最多的是( ) A.7s B.6p C.5d D.4f 【解析】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p轨道有3种伸展方向,而d轨道有5种伸展方向,f 轨道有7种伸展方向。因此7s、6p、5d、4f的原子轨道数分别为1、3、5、7。 【答案】 D 6.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其中违反了泡利原理的是( ) 【解析】泡利原理是指在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故A违反了泡利原理。 【答案】 A 7.下面是第二周期部分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案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二化学上册所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第五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三上普通班的同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性质”(P9页)第五课时,主要内容为“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概念的建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掌握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以及掌握不同能层的能级、原子轨道以电子云轮廓图的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s电子云、p电子云的轮廓图,加深对电子云、原子轨道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会从电子云模拟轮廓图取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及特殊性质。 2、学情分析 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已处于高二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原子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等已有一定的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对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原子轨道非常陌生,而且不易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熟练地运用于原子轨道的理解中。 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原子的组成,物质的远动是有规律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要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 3、教学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探究学习方法为基本方法,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用多媒体展示,通过模型建立,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获得认知。 二、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领会电子云及原子轨道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理解s电子云、p电子云的轮廓图,加深对电子云、原子轨道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及运动规律物质。 过程与方法:

创设学习情景,空间模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唯物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法、讲授法指导教学。 学法:自主阅读法、讨论法。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PowerPoint课件、 4、教学过程

原子结构—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设计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复习提问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小,点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 的概率大。 【问题2】S电子云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电子只能出 现在球体内吗? 【讲解点拨】绘制电子云轮廓图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 为90%的空间圈出来,而电子也出现在球体外,只是概率小 于90%。 【讲解】认识原子轨道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 演示文稿展示S能级、P能级、d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 【提出概念】轨道: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 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PPT:不同能层的能级、原子轨道及电子云轮廓图。 教师提问(略) 1.构造原理 2.书写Cl、K、Fe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小组合作讨论后, 小组代表发言。 加深理解 得出结论:1.所有 原子的任一能层 的S电子云轮廓都 是一个球形,只是 球的半径大小不 同。2.其他空间运 动状态的电子云 都不是球形的。P 电子云是哑铃 状……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忆 Cl:1s22s22p63s23p5 K: 1s22s22p63s23p64s1 F e:1s22s22p63s23p63d64s2

教师讲解课堂练习自主构建 课堂小结 二、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讲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子排布式的画法,下面需 要大家学会电子排布图的画法。电子排布图中每个方框代表 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板书】C、N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略) 1.写出24号、29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 2.阅读元素周期表,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从元素周 期表中查出铜、银、金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它们是否符合构 造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形成补充规则。 相对稳定的状态是: 全充满:(P6,d10,f14) 全空:(P0,d0,f0) 半充满:(P3,d5,f7) 【引导】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不 同化学用语所能反映的粒子结构情况和区别。 结论: 1.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直观反映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和核外 电子层数及各能层上的电子数。 2.电子排布能直观反映粒子各能层、各能级和各轨道的能 量的高低及个轨道上的电子分布情况及电子的自旋状态。 【归纳总结】PPT 1.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1)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原理 (3)洪特规则 2.核外电子排布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排布式 (3)电子排布图 听、看、识忆、理 解 练习 1.写O、F、 Al、Si、P原子的电 子排布图。 对比元素周期表, 产生疑问。小组讨 论。 练习2.书写C、N Ca、Cl原子结构示 意图,电子排布 式、电子排布图。 深入理解 归纳、总结、识记

原子物理习题解答1

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 1.1 电子和光子各具有波长0.20nm,它们的动量和总能量各是多少? 解:由德布罗意公式p h /=λ,得: m/s kg 10 315.3m 10 20.0s J 10 63.624 9 34??=???= = =---λ h p p 光电 )J (10 9.94510 310 315.316 -8 24 ?=???=== =-c p hc h E 光光λ ν 2 16231 16 2 2 24 4 2 02 2 )10310 1.9(103)10 315.3(???+???=+=--c m c p E 电电 )J (1019.8107076.61089.914 2731---?=?+?= 1.2 铯的逸出功为1.9eV ,试求: (1)铯的光电效应阈频率及阈值波长;(2)如果要得到能量为1.5eV 的光电子,必 须使用多大波长的光照射? 解:(1)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公式w h mv -=ν2 02 1知,铯的光电效应阈频率为: Hz)(10 585.410 63.6106.19.114 34 19 0?=???= = --h w ν 阈值波长: m)(1054.610 585.410 37 14 80 0-?=??= = νλc (2) J 10 1.63.4eV 4.3eV 5.1eV 9.12 119 -2 0??==+=+ =mv w h ν 故: m)(10 656.310 6.14.310 310 63.67 19 8 34 ---?=?????= = = ν ν λh hc c 1.4 若一个电子的动能等于它的静止能量,试求:(1)该电子的速度为多大?(2)其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 解:(1)由题意知,2 02 02 c m c m mc E k =-=,所以 2 02 2 2 02 2/1c m c v c m mc =-= 2 3c v = ? (2)由德布罗意公式得: )m (10 4.110 310 1.931063.63212 8 31 34 00---?=?????= = = = = c m h v m h mv h p h λ 1.5 (1)试证明: 一个粒子的康普顿波长与其德布罗意波长之比等于2 /120]1)/[(-E E ,式中0E 和E 分别是粒 子的静止能量和运动粒子的总能量. (2)当电子的动能为何值时,它的德布罗意波长等于它的康普顿波长? (1)证明:粒子的康普顿波长:c m h c 0/=λ 德布罗意波长: 1 )/(1 )/(2 02 02 04 20 2 -= -=-= == E E E E c m hc c m E hc mv h p h c λλ 所以, 2 /120]1)/[(/-=E E c λλ (2)解:当c λλ=时,有11)/(2 0=-E E ,即:2/0= E E 02E E = ? 故电子的动能为:2 000)12()12(c m E E E E k -=-=-= )J (1019.8)12(10 910 1.9)12(14 16 31--??-=????-= MeV 21.0eV 1051.0)12(6 =??-= 1.6 一原子的激发态发射波长为600nm 的光谱线,测得波长的精度为7 10 /-=?λλ,试问该原子态的寿命为 多长?

氢原子电子云空间分布的可视化

氢原子电子云空间分布的可视化 1 技术指标 1)设计一个用户界面,从不同角度直观揭示氢原子电子云空间几率分布的规律。要求:有用户任意输入量子数的界面; 2)根据量子力学中对氢原子的求解,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径向分布概率,角向分布概率等); 3)用Matlab来进行模拟; 4)通过给定量子数,可以弹出绘图窗口,给出该量子态下,三维空间中氢原子中电子在空间各点的几率分布。 2 基本原理 2.1 电子云模型及其量子力学实质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用现代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电子有波粒二象性,它不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有确定的轨道,因此画不出它的运动轨迹。我们不能预言它在某一时刻究竟出现在核外空间的哪个地方,只能知道它在某处出现的机会有多少。为此,就以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几率,即几率密度大小,用小黑点的疏密来表示。小黑点密处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大,小黑点疏处几率密度小,看上去好像一片带负电的云状物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此叫电子云。用一个波函数Ψ(x,y,z)表征电子的运动状态,并且用它的模的平方|Ψ|^2的值表示单位体积内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几率,即几率密度,所以电子云实际上就是几率密度|Ψ|^2在空间的分布。研究电子云的空间分布主要包括它的径向几率分布和角度几率分布两个方面。径向分布探求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和离核远近的关系,被看作在半径为r,厚度为dr的薄球壳内电子出现的几率。角度分布探究电子出现的几率和角度的关系。 2.2 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电子云模型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第2课时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的基态、激发态与光谱之间的关系。2.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电子云轮廓图和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一、能量最低原理和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 1.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1)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2)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间转化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 吸收能量释放能量,主要形式为光 激发态原子 2.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则可确立某种元素的原子,这些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证明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2)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多电子原子光谱比较复杂。 3.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1)基态原子 电子按照构造原理排布(即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会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此时为基态原子。 (2)光谱分析 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是特定的,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基态 B .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

C.无论原子种类是否相同,基态原子的能量总是低于激发态原子的能量 D.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极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答案 B 解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电子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叫激发。激发态原子的能量只是比原来基态原子的能量高。如果电子仅在内层激发,电子未获得足够的能量,不会失去。 2.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 A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现象。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这一过程要吸收能量,不会发出红色光;而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释放能量,从而产生红光,故A项正确。 理解感悟光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易错提醒电子云图与电子云轮廓图不是同一个概念,电子云轮廓图实际上是电子云图的大部分区域;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子轨道图。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电子的质量很小(9.1095×10-31kg),带负电荷。 (2)相对于原子和电子的体积而言,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大。 (3)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接近光速(3.0×108m·s-1)。 2.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不能确定具有一定运动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何处,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得到的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2.1 试计算氢原子的第一玻尔轨道上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线速度和加速度。 解:电子在第一玻尔轨道上即年n=1。根据量子化条件, π φ2h n mvr p == 可得:频率 21211222ma h ma nh a v πππν= == 赫兹151058.6?= 速度:61110188.2/2?===ma h a v νπ米/秒 加速度:222122/10046.9//秒米?===a v r v w 2.2 试由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氢原子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 解:电离能为1E E E i -=∞,把氢原子的能级公式2 /n Rhc E n -=代入,得: Rhc hc R E H i =∞-=)1 1 1(2=13.60电子伏特。 电离电势:60.13== e E V i i 伏特 第一激发能:20.1060.1343 43)2 111(2 2=?==-=Rhc hc R E H i 电子伏特 第一激发电势:20.101 1== e E V 伏特 2.3 用能量为12.5电子伏特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问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基跃迁时,会出现那些波长的光谱线? 解:把氢原子有基态激发到你n=2,3,4……等能级上去所需要的能量是: )1 11(22n hcR E H -= 其中6.13=H hcR 电子伏特 2.10)21 1(6.1321=-?=E 电子伏特 1.12)31 1(6.1322=-?=E 电子伏特 8.12)4 1 1(6.1323=-?=E 电子伏特 其中21E E 和小于12.5电子伏特,3E 大于12.5电子伏特。可见,具有12.5电子伏特能量的

2018——2019学年北京选修3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的基态、激发态与光谱之间的关系。2.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电子云轮廓图和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知识梳理 一、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间转化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主要形式为光 激发态原子。 3.光谱 (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 (2)光谱分析: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归纳总结:关于电子跃迁的注意事项 (1)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反之,将吸收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2)电子的跃迁是物理变化(未发生电子转移),而原子得失电子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一般在能量相近的能级间发生电子跃迁。 例1 下列电子排布式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是( ) ①Be :1s 22s 12p 1 ②O :1s 22s 22p 4 ③He :1s 12s 1 ④Cl :1s 22s 22p 63s 23p 5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考点】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题点】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的判断与比较

答案 D 例2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 A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电子的质量很小(9.109 5×10-31 kg),带负电荷。 (2)相对于原子和电子的体积而言,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大。 (3)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接近光速(3.0×108 m·s-1)。 2.电子云 (1)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2)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球形,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哑铃形。 3.原子轨道 (1)概念: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形状 ①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②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3)各能级所含有原子轨道数目

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与光谱练习

第二课时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与光谱 岳普湖一中高二化学韩晓勇 规律总结: 01.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 02.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03.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锂、氦、汞的发射光谱锂、氦、汞的吸收光谱 作业: 01.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B.基态时比较稳定 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0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卫生球久置后消失 03.判断某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大小的依据是()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B.原子核外电子的多少 C.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D.原子核外电子的大小 04.当氢原子中的电子从2p能级向其他低能量能级跃迁时() A. 产生的光谱为吸收光谱 B. 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C. 产生的光谱线的条数可能是2 条 D. 电子的能量将升高 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基态 B.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 C.无论原子种类是否相同,基态原子的能量总是低于激发态原子的能量 D.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极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节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第2课时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学业要求素养对接 1.知道处于不同能级的电子,在一定条 件下会发生激发与跃迁。 2.知道电子的运动状态(空间分布及能 量),可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来描 述。 3.能结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 理、洪特规则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 子的轨道表示式,并说明含义。 模型认知:建立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并 能说明建构思维模型在人类认识原子结 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微观探析:能说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与宏观物体运动特点的差异。 [知识梳理] 一、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转化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 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主要形式为光激发态原子 3.光谱与光谱分析 (1)光谱形成原因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 (2)光谱分类

(3)光谱分析 在现代化学中,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的分析方法。 【自主思考】 1.为什么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呢? 提示能量最低原理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规律。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物质都有从高能量状态转化到低能量状态的趋势。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 用小黑点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图,被形象地称为电子云。 2.电子云轮廓图 为了表示电子云轮廓的形状,对核外电子的空间状态有一个形象化的简便描述,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P=90%的空间圈出来,即为电子云轮廓图。3.原子轨道 (1)定义: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形状 ①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②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3)各能级所含有原子轨道数目 能级符号n s n p n d n f 轨道数目 1 3 5 7 4.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分子轨道理论及基态与激发态(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分子轨道理论及基态与激发态 分子轨道理论基本概念 一、分子轨道:(molecular orbital) 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的波函数,指具有特定能量的某电 子在相互键合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核附近空间出现的概率最大的区域。 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 二、成键三原则: 能量相近、最大重叠、对称性匹配。 只有对称性相同的两个原子轨道才能组成分子轨道。 σ对称:一个原子轨道,取X 轴作为对称轴,旋转180°,轨道符号不变。 如S,Px,d x2-y2为σ对称。 π对称:一个原子轨道,取X 轴作为对称轴,旋转180°,轨道符号改变。 Py,Pz,d xy是π对称。 由σ对称的原子轨道组成的键——σ键 由π对称的原子轨道组成的键——π键 三、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 分子轨道与原子轨道的联系: 轨道守恒——2 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产生 2 个分子轨道; 能量守恒——2 个分子轨道的总能量等于2 个原子轨道的总能量; 能量变化——每个分子轨道的能量不同于原子轨道的能量 组合结果—定会出现能量高低不同的两个分子轨道。——这是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方式不同所致。 波函数同号的原子轨道相重叠,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形成的分子轨道的能量比各 原子轨道能量都低,成为成键分子轨道。 波函数异号的原子轨道相重叠,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减小,形成的分子轨道的能量比各 原子轨道能量都高,成为反键分子轨道。 四、电子填入分子轨道时服从以下原则: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或分子中将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2、保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或分子中、同一轨道上只能有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中(简并轨道),电子将以自旋平行的方式、分占尽可能多的轨道 基态与激发态 当分子中的所有电子都遵从构造原理的这三个原则时,分子所处的最低能量状态——基态。通常情况下,分子处于基态。 激发态:当分子获取能量后,分子中的电子排布不完全遵从构造原理,分子处于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是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较高能级但尚未电离的状态。激发态一般是指电子激发态,气体受热时分子平动能增加,液体和固体受热时分子振动能增加,但没有电子被激发,这些状态都不是激发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和性质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导学案

第2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一、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间转化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吸收能量 激发态原子。 释放能量,主要形式为光 3.光谱 (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 (2)光谱分析: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关于电子跃迁的注意事项 (1)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反之,将吸收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2)电子的跃迁是物理变化(未发生电子转移),而原子得失电子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一般在能量相近的能级间发生电子跃迁。 例 1(2018·银川市育才中学月考)下列电子排布式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是() ①Be:1s22s12p1②O:1s22s22p4③He:1s12s1④Cl:1s22s22p63s23p5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考点】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 【题点】能量最低原理及应用 答案D 解析①Be:1s22s12p1是激发态,2s能量低于2p,故错误;②O:1s22s22p4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正确;③He:1s12s1是激发态,1s能量低于2s,故错误;④Cl:1s22s22p63s23p5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正确。 例 2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人教版选修3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导学案

第2课时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的基态、激发态与光谱之间的关系。 2.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电子云轮廓图和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一、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间转化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激发态原子。 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主要形式为光3.光谱 (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 (2)光谱分析: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关于电子跃迁的注意事项 (1)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反之,将吸收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2)电子的跃迁是物理变化(未发生电子转移),而原子得失电子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一般在能量相近的能级间发生电子跃迁。 例1 (2018·银川市育才中学月考)下列电子排布式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是( ) ①Be:1s22s12p1 ②O:1s22s22p4 ③He:1s12s1 ④Cl:1s22s22p63s23p5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考点】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题点】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的判断与比较 答案 D 解析  ①Be:1s22s12p1是激发态,2s能量低于2p,故错误;②O:1s22s22p4符合能量最 低原理,故正确;③He:1s12s1是激发态,1s能量低于2s,故错误;④Cl:1s22s2 2p63s23p5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正确。 例2  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考点】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题点】电子跃迁与光谱 答案 A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 变化及现象。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 激发态原子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第四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第一节原子结构 自然界的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不同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是由于物质内部结构不同而引起的。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起变化的只是核外电子。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有必要先了解原子结构,特别是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我们知道,地球沿着固定轨道围绕太阳运动,地球的卫星(月球或人造卫星)也以固定的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些宏观物体运动的共同规律是有固定的轨道,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内同时准确地测出它们的运动速度和所在位置。电子是一种极微小的粒子,质量为9.1×10-31 kg,在核外的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因此电子的运动和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同。和光一样,电子的运动具有微粒性和波动性的双重性质。对于质量为m,运动速度为v的电子,其动量为:P=mv 其相应的波长为: λ=h/P=h/mv (4-1) 式(4-1)中,左边是电子的波长λ,它表明电子波动性的特征,右边是电子的动量P (或mv),它表明电子的微粒性特征,两者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 实验证明,对于具有波动性的微粒来说,不能同时准确地确定它在空间的位置和动量(运动速度)。也就是说电子的位置测得愈准时,它的动量(运动速度)就愈测不准,反之亦然。但是用统计的方法,可以知道电子在原子中某一区域内出现的几率。 图4-1氢原子五次瞬间照像 图4-2若干张氢原子瞬间照片叠印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各区域出现的几率是不同的。在一定时间内,在某些地方电子出现的几率较大。而在另一些地方出现的几率较小。对于氢原子来说,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为了在一瞬间找到电子在氢原子核外的确切位置,假定我们用高速照相机先给某个氢原子拍五张照片,得到图4-1所示的五种图象,⊕代表原子核,小黑点表示电子。如果给这个氢原子照几万张照片,叠加这些照片(图4-2)进行分析,发现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都有出现的可能,但在各处出现的几率不同。如果用小黑点的疏密来表示电子在核外各处的几率密度(单位体积中出现的几率)大小,黑点密的地方,是电子出现几率密度大的地方;疏的地方,是电子出现几率密度小的地方,如图4-3所示。像这样用小黑点的疏密形象地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几率密度分布图象叫做电子云。所以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运动具有统计性的一种形象表示法。 图4-3氢原子的电子云图4-4氢原子电子云界面图

高二化学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含义。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原子轨道的含义 2.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三、教学方法 以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方式,探究泡利原则、洪特规则以及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基础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构造原理 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引入】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 五、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1. 电子云 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微观物体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无确定的轨道,无 法描述其运动轨迹。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 机会多少。 【讲述】电子运动的特点: 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因此,电子运动来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只能用统计的观点来描述。我们不可能像描述宏观运动物体那样,确定一定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如何,而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 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 90%的空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成为原子轨道。 2. 原子轨道 【讲述】S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P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 x、P y、P z为符号。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 【讲述】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原子核位于球心),能层序数越大,原子 轨道的半径越大。这是由于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 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这是不难理 解的,打个比喻,神州五号必须依靠推动(提供能量)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天,2s 电子比1s电子能量高,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在离核更远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就比1s 大,因而2s电子云必然比1s电子云更扩散。 3.轨道表示式w.w.w.k.s.5.u.c.o.m (1)表示:用一个小方框表示一个原子轨道,在方框中用“↑”或“↓”表示该轨道上排入的电子的式子。 +7 2 5 电子排布式:1s2 2s22p3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节第2课时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讲义+精练

第2课时 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知 识 梳 理] 一、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转化的能量变化 3.光谱与光谱分析 (1)光谱形成原因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 (2)光谱分类 (3)光谱分析 在现代化学中,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的分析方法。 【自主思考】

在国庆节、元旦、春节,我们经常放焰火来庆祝,请你思考这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这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 用小黑点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图,被形象地称为电子云。 2.电子云轮廓图 为了表示电子云轮廓的形状,对核外电子的空间状态有一个形象化的简便描述,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P=90%的空间圈出来,即为电子云轮廓图。 3.原子轨道 (1)定义: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形状 ①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②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3)各能级所含有原子轨道数目 4.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1)泡利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电子自旋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状态。 (2)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自主思考】 1.结合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知识,回答:

选修3第一章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训练

训练2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基础过关] 一、基态、激发态的判断 1.图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 2.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4s24p2→1s22s22p63s23p64s24p1 3.下面是四种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其中化合价最高的是() A.1s22s22p3 B.1s22s22p63s23p64s2 C.1s22s22p63s23p6 D.1s22s22p5 二、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点与规律 4.对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描述方法正确的是() A.根据一定的数据计算出它们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 B.用一定仪器测定或描述出它们的运动轨道 C.核外电子的运动有确定的轨道 D.核外电子的运动根本不具有宏观物体运动规律,只能用统计规律来描述 5.图1和图2分别是1s电子的概率分布图和电子云的轮廓图。 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图1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1个电子 B.图2表示1s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 C.图2表明1s电子云轮廓图呈圆形,有无数对称轴

D.图1中的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 B.p电子云是平面“8”字形的 C.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一定为1s22s22p5 D.2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B.在离原子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在离原子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 C.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D.同一原子中,4s、4p、4d、4f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越来越多,各能级能量大小相等三、原子轨道 8.下列关于一定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个原子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 B.处在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C.处在同一能级中的电子(基态)能量一定相同 D.处于同一能层上的电子(基态)能量一定不同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s22s12p1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10.在1s、2p x、2p y、2p z轨道中,具有球对称性的是() A.1s B.2p x C.2p y D.2p z [能力提升] 11.氯的原子序数为17,35Cl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5Cl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 B.1 18mol的 1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2×6.02×1023 C.3.5 g的35Cl2气体的体积为2.24 L D.35Cl和37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都是3s23p5 12.X、Y两元素可形成X2Y3型化合物,则X、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可能是() ①X:3s23p1Y:3s23p5 ②X:2s22p3Y:2s22p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