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关于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关于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关于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摘要: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 学生具有了空间观念,就能重现过去感知的几何形体特征、大小、相互位置关系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因势利导,突出重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本文在综述空间观念内涵、发展特点以及主要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具体表现和培养空间观念的策略。

关键词:空间观念;小学;数学; 培养策略

一、关于空间观念概述的文献综述

(一)空间观念的内涵

与国外相比,我国数学教育界将“空间观念”一词作为数学课程的主线起步显得有些晚,并且由于《标准》中只对空间观念做了描述性的叙述,使得人们对“空间观念”一词的内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标准”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4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任子朝等人提出:空间观念的建立包括实物的几何化、对空间基本图形的识记、再现和思考等。它有三层含义:(1)空间感。主要指能在头脑中建立空间表象,对物体的形状、位置、相互关系等属性的直接认识;能比较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大小;能分辨不同物体所具有的形状特征。比如,能够描述出熟悉的物体的基本特征,如能描述篮球与方纸盒的不同。(2)实物几何化。数学空间想象的对象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形象,而是数学化了的几何图形,通过几何图形来研究实物,或者把几何图形的性质运用于实际,都必须正确地分析、归纳。如把桌子和足球画成直观平面图形。(3)由几何图形想象实物。空间几何结构的二维表示及由二维图形表示想象出的基本元素的空间结构关系,这是较高层次的、也是困难较大的、基本属于纯几何范畴的空间观念成分。如根据球的平面图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球体形象。2

王林全认为,学生的空间观念包含图形的识别与理解能力、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力、图形的建构与探索能力、对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欣赏和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能力五个基本成分。其中,图形的识别与理解能力是空间观念的基础,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力是空间观念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图形的建构与探索能力是空间观念发展的标志,对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欣赏是空间观念逐步成熟的前提,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空间观念成熟的标志。3李玉龙、朱维宗认为,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学生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形状、结构的观察,在教学中对抽象几何图形、模型的感知,在头脑中形成几何表象,获得个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方位的空间知觉,并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2林崇德,辛涛. 智力的培养[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王林全. 空间观念的基本构成与培养——兼谈美国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J]. 数学通报, 2007, (10):

思维活动。逐步形成了几何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几何观念。空间观念包括三个方面:(1)实物几何化;(2)由基本图形寻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3)由比较复杂的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空间观念不仅是“观念”,还是数学课程里新的内容、题材和呈现方式。空间观念是学生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模糊”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界限的一种本领,是学生对活中的空间与数学本上的空间之间密切关系的领悟。4

提到“空间观念”一词,人们自然会将其和空间想象力联系在一起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王焕勋主编的《实用教育大辞典》中有这样的描述: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方位、距离)的表象,空间想象力是在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5我国一些学者也赞成这个说法。如曹才翰指出,空间想象能力对初中生来说,这种要求太高了,所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大纲中只提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至少反映了如下的五个方面的要求:(1)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抽取出空间图形;(2)由空间图形反映出实物;(3)由复杂图形中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4)由基本的图形中寻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由文字或符号作出或画出图形。6邸莉认为,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生从空间知觉到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是以空间观念为表象的。7

4李玉龙,朱维宗. 小学初步空间观念及其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10): 47~49.

5王焕勋. 实用教育大辞典[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刘晓玫.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二)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

除空间观念的内涵外,还可通过空间观念具有的特征做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1、经验性

空间观念作为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在头脑中的映像,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空间表象.有关研究指出:儿童的空间表象不是以他们的空间环境感觉读出的,而是从早些那些环境的活动操作中构造的,他们是依靠经验开始几何学习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的8

,使得空间观念体现出经验性特征。具体来说,由于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性和具体性为主,儿童的几何学习不是以几何的公理体系为起点的,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起点,即儿童所学的几何不是论证几何,更多的是一种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他们一般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借助直观演示,因此儿童空间观念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通过不断地尝试搭建、选择分类、组合分解等活动来加深对图形直观特征的体验,逐步积累几何知识和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从而形成空间表象。

2、概括性

儿童空间观念的建立,除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几何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观察描述,并辨认几何图形外,要进一步把握图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儿童以直观为基础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从而使物体在儿童头脑中留下概括的几何形象,也即形成空间观念,因此空间观念具有概括性特征。

8Grouws D A.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New

3、渐进性

空间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一个逐步发展、渐进形成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与儿童空间思维发展水平的阶段性密切联系。例如,学前儿童虽然可能已对“三角形”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并未真正形成对三角形的直观特征的认识;小学低年级段,儿童通过观察或操作,有可能形成三角形形状和特征的认识,用“三条边围起来”这样的直观特征来辨识图形;小学高年级段,儿童开始逐渐获得三角形性质的认识.其它图形的概念形成也同样如此。

类似地,儿童从二维空间观念发展到3 维空间观念也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且这种过渡的时间也比较长。我国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对中国大陆十个地区7~12 岁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作了初步调查,其中有一道测试题7、8 岁的儿童不会解答,9~12 岁儿童解答的错误率很高,究其原因是把表面积和体积混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二维空间图形与实物的可见面一致,比较容易辨认,而当辨识3 维空间图形时,只能在平面上看到象征性的立体图形,不易使儿童得到直观的空间形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因而认知起来比较困难。可见儿童空间观念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4、过程性

首先,空间观念的经验性和渐进性特征使得空间观念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因为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几何活动经验,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空间观念的渐进性也使空间观念的形成体现出过程性特征;其次,小学几何基本定位于直观几何、操作几何,因此在空间与图形课程目标的表述等方面,较多地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使空间观念的发展体现出“过程性”特征。如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

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三)关于空间观念发展的几个主要理论

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儿童对空间概念的认知特点和几何概念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关系,另外也与儿童几何思维发展的特点有着一定得关系。因此,对已有的研究的关注将有助于我们研究问题的开展。

1、皮亚杰和英海尔德关于儿童的空间概念的理论

皮亚杰和英海尔德关于儿童空间概念的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有两个9:(1)空间表示是通过儿童主动和内化行为的逐渐组织而构建起来的,导致了运算系统。因此,空间表示不是空间环境感性的“读出”,而是来自环境早先操作活动中的积累;(2)儿童在几何方面的发展顺序似乎正好是同历史上发现(几何)的顺序相反,即最初构建拓扑关系(例如,连通性,封闭和联系性),后来是射影(直线构成)以及欧几里得(多边形、平行和距离)关系更合逻辑。

皮亚杰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上面的结论,并运用他的儿童智慧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理论分析了儿童对拓扑概念(关系)、欧氏图形、测量以及射影几何中的透视关系和投影的认知特点和阶段性。

例如,为了研究儿童对透视或者呈现形状的理解,皮亚杰将儿童、一个娃娃和一根棒安排成如右图所示的位置,实际上,儿童看到的是长的,而娃娃只看到棒的断面。要求儿童画出自己看到的样子以及娃娃看到的样子。可以观察到三个阶段:

9R.W.Copeland(柯普兰)著,李其维等译.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皮亚杰研究的教育含义

第一阶段,4 到7 岁的儿童表现出完全不会或部分地不会对不同的视点加以区别。第二阶段,受试的5 岁的儿童的有些回答是正确的,而另一些却错了。第三阶段,儿童的思维处于运算的、智慧的或抽象的水平,与前两个水平根本不同。

皮亚杰发现儿童空间观念的演化是在两个不同的水平上进行的——知觉水平(即通过视和触地感性学习)和思维或想象水平。这后一个水平并非如人们所设想的在逻辑上是从前一个水平来的,而是各自沿着本身的途径发展,因而在某些地方必须将两者分别的发展协调起来。

皮亚杰关于儿童学习几何、把握空间、认识图形等思维发展水平的研究,为我们从某些角度了解儿童的几何(空间)认知特点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结果。

2、范·希尔(Van Hiele)关于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的研究

就像皮亚杰等人的工作一样,范·希尔的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并被深入地研究。范·希尔的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几何思维水平的进步,从一个像格式塔的直观化水平不断地提高到描述、分析、抽象和证明等复杂水平。范·希尔将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水平分为5 个层次10:

直观化;描述、分析;抽象、关联;形式推理;严密性、元数学。

研究者们也发现,来自以范·希尔理论作基础的大部分研究证据,与来自皮亚杰观点的研究一道都显示出存在一个比范·希尔水平1 更原始的、可能是先决的思维水平,即存在一个0 水平:前认知。在前认知水平,儿童感觉几何图形,但可能只注意形状只管特征的某些部分。他们不能识别很多的常见形状,他们也许能区别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但在同类图形中却不能区分它们。但是不

管怎样,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还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关于图形的性状的认识,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欧氏的角度审视学生几何思维的水平。当然,以上的分析和讨论主要是针对中学生进行的,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小学生空间观念水平的参考。

3、SOLO 分类法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法是Biggs and Collis于1982 年提出的。他们认为描述学生学习的发展和结构,最恰当的方法是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讨论。SOLO 分类法提出了一套用以评价各个领域的认知表现的分类方法,其中包含了从简单到复杂的五种思维作用方式,他们与Piaget 的认知发展阶段大致平行。这五种思维作用方式分别是:感觉运动方式(从出生开始)、表象阶段(大约18 个月开始)、具体符号方式(大约6 岁开始)、形式方式(大约16 岁开始)、超形式方式(大约20 岁开始)。每一种思维方式又与一系列逐次复杂化的反应水平相联系,也就是说,在每个思维作用方式下,都存在有5 个水平:前结构水平、单一结构水平、多元结构水平、关联水平、进一步抽象水平。这5 个水平是累积的且逐级复杂,学习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各个思维作用方式的中间三大水平上。近年来,有人尝试将Van Hiele 水平与SOLO 分类法综合考虑(Jurdak,M.1989;Pegg,J.,Davey,G., 1998),他们认为:表面上看,两个模型时不同的,但是实际上,他们有着相同的特质且是相互支持的。思维必须通过个体对刺激物的反应来呈现,而反应也经常代表着所包含着的思维水平。Van Hiele 的水平划分更适合被看作为一个理论上的建构,用以对几何上的思维过程提供一个全局的观点,而SOLO 分类法则可以更好地对个体行为的变化进行描述。

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基于地域文化的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 设计研究——以徐家汇公园为例 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王玉__ 学号:090760211 指导教师:潘文焰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明显增加,这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面临的人们闲暇的需求与设施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游憩场地的数量不足和休闲空间质量不高比较明显。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公园范围内创造出与需求相适应、高质量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文明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公园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沃土中,公园才可能具有“此区别于彼”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才会有生命力。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一些城市公园盲目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相继出现了一批缺乏本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公园。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使城市公园失去了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休闲,公共空间,设计表达

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国外的相关研究 公园规划的内容早已包含在了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之中,最早的公园规划案例要数英国利物浦的博肯海德公园和法国的奥斯曼改造计划。从那时起,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公园有着改善城市卫生、健康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地产升值等多个方面的作用。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休闲权益,而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研究公园与休闲、公园设计的代表人物——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公园与休闲和公园设计方面的著作,其中《大众行为和公园设计》一书在1990年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公园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从行为学的角度,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是城市公园设计中最核心的要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标准、观察与调查方法以及规划程序。 此外,Alexander Adrew von Kursell、Sassan Seyed Kalal、Anne Farrell Peterson、Dana H.Taplin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了城市公园再造的因素、政治和社会机制对城市公园分布和城市景观塑造的影响、城市公园的景观价值、公园在城市和社区生活中的角色、不同阶层居民对公园的使用要求、公园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对于城市公园的上述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访谈法、现场观察等。 1.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出现在1979年以后,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公园发展、功能分析、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生态研究、休闲游憩行为研究、公园容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国内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类似,也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国内研究城市公园的学者们大都从研究单个或多个公园入手,进而总结出普遍经验。总结国外研究经验并因地制宜运用到国内城市公园中也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针对公园系统的研究主要有:石金莲等(2005)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研究方法,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研究对象,得到了POE评价分析

关于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关于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摘要 :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 学生具有了空间观念,就能重现过去感知的几何形体特征、大小、相互位置关系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因势利导,突出重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本文在综述空间观念内涵、发展特点以及主要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具体表现和培养空间观念的策略。 关键词:空间观念;小学;数学; 培养策略 一、关于空间观念概述的文献综述 (一)空间观念的内涵 与国外相比,我国数学教育界将“空间观念”一词作为数学课程的主线起步显得有些晚,并且由于《标准》中只对空间观念做了描述性的叙述,使得人们对“空间观念”一词的内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标准”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1 任子朝等人提出:空间观念的建立包括实物的几何化、对空间基本图形的识记、再现和思考等。它有三层含义:(1)空间感。主要指能在头脑中建立空间表象,对物体的形状、位置、相互关系等属性的直接认识;能比较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大小;能分辨不同物体所具有的形状特征。比如,能够描述出熟悉的物体的基本特征,如能描述篮球与方纸盒的不同。(2)实物几何化。数学空间想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4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趋势: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趋势:一个文献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向东部集聚的趋势,而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及城市化的推进,我国部分制造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制造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催生了我国对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本文对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制造业;空间分布;集聚发展;服务业;城市化 制造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仍然起主导作用。我国制造业的增长经过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各地分散发展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聚发展的转变。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的东部集聚特征,同时在与服务业及城市化三者的关系中起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一、制造业的空间分布 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怎样缩小地区差距的问题,而工业空间分布差异是形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探寻中国地区差距形成原因必须分析中国工业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由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了一个热点。 吴三忙、李善同(2010)借助重心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经过研究,他们发现,从制造业空间分布变动方向看,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下东进”的特点,但2003年后,我国部分制造业呈现出“北上西进”的特征;从制造业空间分布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从区域分布的制造业属性看,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更明显,相比之下,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及中西部地区。 二、制造业集聚发展的趋势 理论上,主流新古典经济学通常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且忽视空间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在不考虑自然资源分布异质性的情况下,现实世界将变成一种“无城市”的世界或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状态,很显然,这与现实世界到处是产业集聚和城市快速发展的事实不相符合。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的解释长期以来一直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核心任务之一。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等(2004)从地方保护主义的视角,利用对数据集的动态估计方法,发现利税率较高以及国有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地方保护更趋于严重,产业的地区集中度相应也比较低。 罗勇、曹丽莉(2005)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精确的测定了中国20个制造业分别在1993年、1997年、2002年、2003年的集聚程度。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程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

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3095116.html, 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作者:陈鹏飞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8年第09期 【摘要】空间观念是我们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的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更加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小学教师可慢慢培养小学生对空间的感知情况,培养其空间观念及想象力。文章在综述空间观念内涵界定、基本特征以及多人建构的理论的基础上,为中小学培养空间观念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文献综述 一、关于空间观念概述的文献综述 (一)空间观念的内涵界定 通过对国外的相关研究发现,空间观念这一概念是早于我国的,而我国数学教育界将“空间观念”一词引入数学课程的时间还算比较及时,但是由于《标准》中对于空间观念的描述停留在理解层面,使得教师和学生们对“空间观念”一词的内涵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任子朝等人认为:空间概念包括实物几何化、空间基本图形、具体体现以及思想等。空间概念内容分为两层:(1)空间感。一般认为指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力具现化的能力,以及对物体的形状、位置、相互关系等属性的直接理解;可以比较对象的长度、面积和体积。能够使学生区分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例如,它可以完整地叙述身边熟悉事物的基本特征,如篮球和方形纸盒的基本图形。(2)几何对象。空间几何的数学不是完整的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图像,而是通过对现实物体的抽象而来的。 王林全认为,学生的空间概念包括图形识别和理解能力,图形分解与组合能力,图形的构建、探究能力、鉴赏力的移动和转换以及图形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的运用五个基本要素。其中,图形的识别和理解是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图像分解和组合能力是空间概念的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良好的图形和探索能力的特征空间开发的概念,锻炼与升值的图形的变换空间的概念逐渐成熟的前提下,使用几何问题解决是成熟空间概念的标志。 提到“空间观念”一词,我们很自然地就会将它和立体图形或者空间想象力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查阅发现王焕勋主编的《实用教育大辞典》中曾这样说过: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方位、距离)的表象,空间想象力是在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我国大多数专家学者也是这样认为的。如曹才翰指出,空间想象能力对小学生、初中生来说,这样的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大纲中只提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至少反映了如下的五个方面的要求:(1)由形状简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汽车车身悬挂系统振动模态分析 摘要:悬架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本课题主要讨论汽车车身悬挂系统的振动参数,利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以及校正。通过研究分析,得到正确的振动参数和外部形状,为设计车身悬挂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汽车悬挂系统振动参数振动模态分析 引言: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中的主要总成件,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传递车架(或车身)与车轮之间的所有的力与力矩同时降低路面对的车架(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路面冲击给车架(或车身)带来的振动,保证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与安全性。麦弗逊悬架作为一种独立悬架由于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问小,增大了两前轮内侧的空间,便于发动机和其他一些部件的布置,在现在乘用车上得到广泛应用。悬架振动特性分析可以用MATLAB数值计算,ADMAS、CarSim仿真,也可以用ANSYS有限元方法计算。本课题旨在建立车身悬架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利用CATIA软件或者ANSYS软件建立简单车身三维模型,利用ANSYS软件分析车身悬架系统,计算车辆的振动模态。此研究能够揭示悬架性能、车辆平顺性和悬架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车辆悬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概况 厦门金龙,丹东黄海等客车厂家生产的大型铰接BRT城市客车均采用了一种新配置——电子控制空气悬架(ECAS系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悬架控制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控制方法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控制理论的所有分支,许多控制方法如天棚阻尼控制、PID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等在悬架系统上得到了应用。 1.2国外研究概况 主动悬架的概念是由Erspiel-labrosse于1954年提出来的,首先使主动悬

空间分析文献综述

空间分析文献综述

————————————————————————————————作者: ————————————————————————————————日期:

空间分析课程 文献阅读综述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当具有完备的空间分析功能,也就是说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本课程涉及空间数据,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关系和地统计学的内容,由于阅读有限,故只对部分阅读过的内容做出综述。 一、用加权多项式回归进行球状模型变差图的最优拟合【1】 中国地质大学的王仁铎教授提出了加权回归多项式法拟合参数,推进了地质统计学计算过程自动化的研究。在此之前,对于变差函数的拟合一般通过做实验变差函数图,通过肉眼观察来进行人工拟合。在地质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地质统计学及其在矿产储量计算中的运用》(候景儒,黄竞先)一书中介绍了两种理论变异曲线的构制,即手工拟合和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在最小二乘法拟合中,由于实验变异曲线的头几个点的可靠性要比尾部的点大得多,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所得到的理论曲线势必产生偏移。最小二乘法是一种纯数学的方法,它不能充分反映地质特征【2】。而人工拟合中,则是通过对实验变异函数散点图的观察来确定各参数的,过程耗时,费力,结果因人而异,主观性强,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3】。 地质统计学有个基本工具就是变差图r(h),在二阶平稳或本征(内蕴)假设下,其定义为: (1)其中h为沿一定方向的间隔(或称基本滞后),x 为空间点。由于变差图的性状能够同时反 映区域化变量的结构特征和随机特性,在计算估计方差、离散方差、正则化变量的变差函数 和克立格方程组中的系数时都是以变差函数的计算为基础的。因此, 变差图确定得好坏就成为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 球状模型(spherical model)由地统计学理论奠基者——法国学者G.Matheron提出,也称马特隆模型。实践证明,实际工作中95%以上的实验变异函数散点图都可以用该模型拟合。其一般公式为: 其中c0为块金常数,a为变程,c为拱高,c0+c为基台值。要拟合出一条最优的球状模型变差函数曲线, 就是要确定最优的球状模型中的三个参数c0,a和c。 用加权多项式回归拟合球状模型变差图。设通过(1)式已算出n个实验变差函数值r*(hi)(i=1,2,…,n),它是用Ni对数据对计算出来的,则球状模型可写成: (2)

文献综述-空间数据库

高级数据库(结课)文献综述 题目:空间数据库 姓名:张广元 学号:Y151021422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年级:2015级 任课教师:葛利 2015 年12 月15 日

【前言】 空间数据库是近年来数据库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所谓空间数据是指与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相联系的数据。归纳起来它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 每个空间对象都具有空间坐标,即空间对象隐含了空间分布特征。这意味着在空间数据组织方面,要考虑它的空间分布特征。除了通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文件系统关键字的索引和辅关键字索引以外,一般需要建立空间索引。 2、非结构化特征 在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记录一般是结构化的。即它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第一范式要求,每一条记录是定长的,数据项表达的只能是原子数据,不允许嵌套记录。而空间数据则不能满足这种结构化要求。若将一条记录表达一个空间对象,它的数据项可能是变长的,例如, 1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是不可限定的,它可能是2对坐标,也可能是10万对坐标; 其二, 1个对象可能包含另外的1个或多个对象, 例如, 1个多边形,它可能含有多条弧段。若1条记录表示1条弧段,在这种情况下, 1条多边形的记录就可能嵌套多条弧段的记录,所以它不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范式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空间图形数据难以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原因。 3、空间关系特征 空间数据除了前面所述的空间坐标隐含了空间分布关系外。空间数据中记录的拓扑信息表达了多种空间关系。这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特别是有些几何对象,没有直接记录空间坐标的信息,如拓扑的面状目标,仅记录组成它的弧段的标识,因而进行查找、显示和分析操作时都要操纵和检索多个数据文件方能得以实现。 4、分类编码特征 一般而言,每一个空间对象都有一个分类编码,而这种分类编码往往属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每一种地物的类型在某个GIS中的属性项个数是相同的。因而在许多情况下,一种地物类型对应于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当然,如果几种地物类型的属性项相同,也可以多种地物类型共用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 5、海量数据特征 空间数据量是巨大的,通常称海量数据。之所以称为海量数据,是指它的数据量比一般的通用数据库要大得多。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可能达几十GB,如果考虑影像数据的存贮,可能达几百个GB。这样的数据量在城市管理的其他数据库中是很少见的。正因为空间数据量大,所以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块或者图幅,在垂直方向上划分层来进行组织。

关于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关于空间观念的文献综述 摘要: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 学生具有了空间观念,就能重现过去感知的几何形体特征、大小、相互位置关系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因势利导,突出重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本文在综述空间观念内涵、发展特点以及主要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具体表现和培养空间观念的策略。 关键词:空间观念;小学;数学; 培养策略 一、关于空间观念概述的文献综述 (一)空间观念的内涵 与国外相比,我国数学教育界将“空间观念”一词作为数学课程的主线起步显得有些晚,并且由于《标准》中只对空间观念做了描述性的叙述,使得人们对“空间观念”一词的内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标准”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4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任子朝等人提出:空间观念的建立包括实物的几何化、对空间基本图形的识记、再现和思考等。它有三层含义:(1)空间感。主要指能在头脑中建立空间表象,对物体的形状、位置、相互关系等属性的直接认识;能比较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大小;能分辨不同物体所具有的形状特征。比如,能够描述出熟悉的物体的基本特征,如能描述篮球与方纸盒的不同。(2)实物几何化。数学空间想象的对象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形象,而是数学化了的几何图形,通过几何图形来研究实物,或者把几何图形的性质运用于实际,都必须正确地分析、归纳。如把桌子和足球画成直观平面图形。(3)由几何图形想象实物。空间几何结构的二维表示及由二维图形表示想象出的基本元素的空间结构关系,这是较高层次的、也是困难较大的、基本属于纯几何范畴的空间观念成分。如根据球的平面图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球体形象。2 王林全认为,学生的空间观念包含图形的识别与理解能力、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力、图形的建构与探索能力、对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欣赏和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能力五个基本成分。其中,图形的识别与理解能力是空间观念的基础,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力是空间观念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图形的建构与探索能力是空间观念发展的标志,对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欣赏是空间观念逐步成熟的前提,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空间观念成熟的标志。3李玉龙、朱维宗认为,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学生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形状、结构的观察,在教学中对抽象几何图形、模型的感知,在头脑中形成几何表象,获得个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方位的空间知觉,并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2林崇德,辛涛. 智力的培养[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王林全. 空间观念的基本构成与培养——兼谈美国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J]. 数学通报, 2007, (10):

主题餐饮展示空间文献综述

主题餐饮展示空间文献综 述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专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主题餐饮展示空间分析的研究综述 姓名: 崔向东 学院: XXXXXX 专业: XXXXXX 班级: XXXXXX 学号: XXXXXX 指导教 XX 职称: XXX 师: 20013年5月1日 九江职业大学 关于主题餐饮展示空间分析的研究综述 XXX专业 XXX 指导老师 XXX 摘要:主题餐饮的出现迎合了人们求新猎奇,注重体验的需要,它是随着人们的需 要而随之产生的。近几年来,主题餐饮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新兴形式,人们对主题 餐饮的热情逐渐升温,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各个学者对主题餐饮的研究,对主题餐饮 的概念、种类、表现手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逐一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出了相关 的建议与对策,促使主题餐饮能够更好的满足顾客们的需求。 关键词:餐饮展示空间;主题性;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主题餐饮展示空间是将某种主题概念与餐食服务结合起来,使就餐过程成为顾客的一种全新体验的餐饮形式。它是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餐饮业的经营方式,它以其鲜明的主题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给我国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发了餐饮业结构的调整。 一、主题餐饮展示空间的概述 (一)主题餐饮展示空间的概念 1.韩巍(2000)所谓主题餐饮展示空间就是在室内餐饮环境中,为表达某种主题含义或突出某种要素进行的理性化设计。带有主题性的餐厅有助于把感觉上升到完美的精神境界,其表达的设计观念在整个人们文化心智系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以至它能够主控和指导餐饮风格的形成。[1] 2.黄浏英(2001)认为如果把餐馆的诞生视为第一次生命,那么发展自身的经营特色,则是餐馆的第二次生命。通过一系列围绕一个或多个历史或其他主题为吸引标志,向顾客提供饮食所需的基本场所。[2] 3.邱裕(2006)主题餐饮展示空间就是通过其营造的就餐空间环境向目标顾客群体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经营理念,也是其市场定位和服务定位的一种表现。它的最大特点是围绕既定的设计理念来营造整个餐饮环境的经营气氛:餐饮环境内的装饰材料、装饰色彩、陈设、空间造型以及服务和菜品都为主题服务,使主题成为顾客容易识别其它餐饮环境的特征。[3] (二)主题餐饮展示空间营造的种类 1.异域风情主题餐饮展示空间 这类餐厅在主题营造和设置上,以某一国家或地区独有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为主题。例如故乡屋韩国料理、西质湾越南菜馆、一升瓶日本食艺餐厅、蕉叶坞等无不是从异域特点出发,寻求其餐饮文化卖点。 2.怀旧复古主题餐饮展示空间

Bourgain空间的性质【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数学与应用数学 Bourgain 空间的性质 函数空间理论向来受到分析学家和微分方程. 计算数学等理论研究人员的重视, 函数空间的完备性、嵌入性质、插值性质等在Fourier 分析、变分法、微分方程适定性、微分方程数值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分析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非线性发展方程初值问题和初边值问题的适定性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 已有长久的研究历史, 一直很受人们的重视. 迄今人们已发展了许多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 比如Galerkin 方法, 积分方程方法, 半群方法等. 但无论采用哪个途径, 早期的研究都对初值的要求比较强, 一般都要求初值具有较高的正则性, 即要求k 为较大的正整数, 有些还要求初值的范数非常小或者初值具有紧支集等等. 1993年Bourgain 在[1]中, 借助于Fourier 变换在超曲面和低维流形上的限制, 引进了一种适合于研究初值具有低正则性的局部适定性-即初值在负指标Sobolev 空间中的初值问题局部适定性-的方法, 现在一般称为Bourgain 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把工作空间由 ([0, ], ())s q p t x C T H R L L 型的函数空间替换为另一类含时-空变元的函数空间, 即所谓的Bourgain 空间2 ,()s b X R . 至此, 微分方程适定性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见[2-4]. 此后已被推广到一般的色散方程, 例如KP 方程、Kawahara 方程、Ostrovsky 方程, 以及各种色散方程组, 例如Navier-Stokes 方程组、Maxwell 方程组、色散长波方程组等. 2001年-2002年间, Molinet, Ribaud 在[5-6]中将Bourgain 方法用于色散-耗散型方程的低正则适定性的研究, 获得了Dissipative KdV 方程和KdV-Burgers 方程的低正则适定性结果. 此时的Bourgain 空间的定义中包含耗散项的信息. 根据摄动理论, 高阶的耗散项可以改善方程的适定性, 事实证明修正Bourgain 空间的定义有助于改善双线性估计. 此外, 我们知道类似Sobolev 空间, Bourgain 空间通常都是基于2L 模的方式定义的, 但Grünrock 在[7]中按照r L 模的方式修正了这个定义, 获得了一些新的结果. Bourgain 空间自引进以来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例如[1]、[5-10]. 但是, 作为函数空间,

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连云港市“十二五”中长期课题批准文号:C/2011/09/043 《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摘要】 本课题组通过电脑关键词搜索与人工查阅的方式,查阅、分析了近80篇“情境作文教学研究”的相关论文,从情境作文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两方面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文献概述,结合《课标》(2011版)、现行教材,从多个角度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评论,从而得出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与价值。 【关键词】 情境作文研究历史研究现状文献评述 一、前言 (一)情境作文的由来 早在2009年,我在板桥中学主持了“视听天空”的校本活动课程。“视听天空”的主要活动流程是为学生播放一些励志电影、记录片和以积极进取为主题的歌曲,并要求学生在交流、讨论观后感(听后感)的基础上,自由写成作文,并将优秀习作发表于校刊《春水流》。2011年改名定为“情境作文”,到2012年8月我调离板桥中学,这一校本活动得到校领导的表扬,更是深受全体学生的喜爱。 (二)情境作文的界定 “情境作文”这一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的界定,它通常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预设或组织呈现某种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将个体生发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入境写情”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农村中学的“情境作文”,是指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根据校园内外所特有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通过预设或随机生成的作文情境,来激发学生进行“入境写情”式作文创作的教学模式。 二、文献概述 2011年9月,我的《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了连云港市“十二五课题研究·中长期课题”,获得首批立项。一年多以来,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也不断更新,到目前(课题研究中期)为止,通过对“中国知网”、“百度广库”的电脑搜索与对校内外图书馆的人工查阅等多种方式,本课题组共初步查阅了近40篇相关论文,其中包含6篇调查报告,占总检索率的61%。 (一)情境作文的研究历史 20世纪70年代初,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将心理治疗中的“暗示”理论转用到教学法领域,首创“暗示教学法”。我国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同志借鉴这一教法,创立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理论。1978年,李吉林老师将这一理论投入实验,历时五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了1996年12月,中央教科所与江苏省教委联合举办了“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校研究会”,从此,“情境教育”从小学语文走向中学多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也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2001年以来,多位教师将“情境教学”引入到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开创了“情境作文”时代。2008年,《中国教育报》组织了“作文教

《文献综述》参考范例

基于多分类器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研究 文献综述 作者:XX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消费已逐步浮出水面,信用卡个人消费贷款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各商业银行均把发展信用卡业务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法比较落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信用评分方法也阻碍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种常用于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并进行分析比较,并从中选择出一些适用、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毕业设计的实验。 【关键词】个人信用;评估模型;逻辑回归;判别分析;人工神经网络 1.序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个人信贷业务,包括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信用卡业务在内的各种零售类贷款业务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银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个人和银行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个人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与银行发生直接的关系[1]。银行业积极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将零售业务提高到战略高度,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启示,一个适合的信用评估体系能够有效减少银行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对个人信用进行评估、对个人信用风险加强防范措施,便成为了商业银行在竞争市场上的有利武器。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在国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研究背景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在“九五”末期国内市场出现疲软、内需不足的形势下提出并开始起步的,是随着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增加而产生的客观要求[2]。近年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它在刺激消费需求、引导资金流向以及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与欧美等发达的信用体系相比,我国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发展程度较低,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首先,各家商业银行对个人信用等级的评估有各自不同标准,所以可能出现各评估机构对同一客户得出的不同评估结果,甚至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既不利于个人信用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也不利于与国际的接轨;其次,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也存在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完善[3]。 目前,虽然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经济条件已基本达到,但另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在于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同时,在配套政策方面,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个人破产制度、个人账户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等尚未出台,导致个人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不透明,不但隐藏着严重的法律与道德风险,同时也使个人资信评估难以向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推广[4]。 专业人才的缺乏相对日益发展的信用管理行业以及个人信用体系所需的人才需求来说仍有很大的缺口。我国针对信用方面的立法仍有待完善。惩罚机制不健全且惩罚力度较小,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招投标文献综述

建筑工程招投标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本文总要介绍了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现状以及呈现出来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现状、招投标、障碍、意义、政府、业主、招标方、投标方、公平、公正、公开 导言: 1.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的意义 1.1引进了招投标制度之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从招标到完工参建各方可以互相监督尤其是针对一些国家投资项目可以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工程质量不过关等。同时招投标的实施也给从事工程承包的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公司可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工程的招投标同时对一些依靠行政关系取得业务的单位来说将会面对更大的挑战必将面对市场的考验投标竞争获得承包合同实际上成为了竞争者实力的较量。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将会打破过去的地区封锁不丹招投标的范围会不断扩大而且对参与投标竞争公司的地方保护性限制也会逐渐减少竞争会更加激烈整个建筑市场将会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对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2.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投标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有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附项目。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己广泛实施,它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它不但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其本质特征是“公开、公平、公正’,平口“充分竞争”。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最佳办法。但由于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致使当前建筑工程的招投标现状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附:本文共参阅了十多篇论文资料,总要是近几年的文献,文献来源主要是通过访问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中的数据库资源——中文数据库中的论文资料。通过输入关键字:建筑工程招投标,查到所需资料。 正文

办公楼 文献综述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某中学教学楼设计(方案B)指导教师 下属学院理工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开题日期 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做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文献综述正文字数汉字要求2000字以上,外文要求10000个字符以上。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地中学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一种独特的公共建筑,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一般以框架结构为主。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学教学楼的设计应坚持现代教学楼设计理念,符合时代要求,并且在总体布局上要具有方便、实用的功能。 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是建筑物所必须的,根据建筑结构功能特点可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根据中学教学楼设计规范和要求对不同的结构进行分析,采用一个安全、合理、适用、经济的建筑结构。 现代教学楼不仅是学生上课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活动的首选问题,如何把教学楼的建筑功能分区合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相称是教学楼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教学楼设计要体现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相适应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教学楼、抗震、框架结构 正文: 一、结构类型及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易于就地取材、耐久性好、可塑性好、耐火性好等优点,不但被广泛应用于多层与高层住宅、宾馆、写字楼以及单层与多层工业厂房等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而且水塔、烟囱、核反应堆等特种结构也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然,钢筋混凝土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自重大,抗裂性能差,现浇结构模板用量大,工期长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招投标文献综述(精)

建筑工程招投标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本文总要介绍了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现状以及呈现出来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现状、招投标、障碍、意义、政府、业主、招标方、投标方、公平、公正、公开 导言: 1. 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的意义 1.1引进了招投标制度之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从招标到完工参建各方可以互相监督尤其是针对一些国家投资项目可以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工程质量不过关等。同时招投标的实施也给从事工程承包的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公司可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工程的招投标同时对一些依靠行政关系取得业务的单位来说将会面对更大的挑战必将面对市场的考验投标竞争获得承包合同实际上成为了竞争者实力的较量。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将会打破过去的地区封锁不丹招投标的范围会不断扩大而且对参与投标竞争公司的地方保护性限制也会逐渐减少竞争会更加激烈整个建筑市场将会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对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2.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以下简称《招投标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有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附项目。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己广泛实施,它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它不但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 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其本质特征是“公开、公

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扬州新港多用途码头 (10000吨级)结构设计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班级11级5班 学生张铖 指导教师徐绩青 重庆交通大学 2015 年

文献综述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为扬州新港10000吨级多用途码头码头设计,该码头为件杂货码头共设4个泊位。在本次结构设计的任务为:依据港口设计的相关规范确定码头的总平面布置,综合考虑造价、结构合理性、施工难易程度进行结构方案比选,施工图设计。依据港口设计的相关规范,随后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计细致化。本次设计采用的结构形式为高桩码头。 高桩码头是应用广泛的主要码头结构型式,适宜作透空结构,其结构轻,减轻波浪的效果好,砂石料用量省,对于挖泥超深的适应性强。高桩码头适用于可以沉桩的各种地基,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在岩基上,如有适当厚度的覆盖层,也可采用桩基础;覆盖层较薄时可采用嵌岩桩。高桩码头的缺点是对地面超载和装卸工艺变化的适应性差,耐久性不如重力式和板桩式码头,构件以损坏且难修复。 一、我国高桩码头设计理论现状 随着高桩码头在我国的广泛使用,对于高桩码头设计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行高桩码头设计规范中,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把空间结构简化为平面结构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则简化为平面结构或弹性支座连续梁计算,这种简化偏于保守。在桩基设计时,规范中则采用线弹性地基的m法和K法,对于桩基土对上部结构的位移和内力的影响,则通过近似的嵌固点法计算平面排架加以考虑。所有上述计算,均把码头的上部结构与桩基分开考虑。其实,上部结构—桩-土为一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洪晓林、柏文正等人(1995年)研究编制了NOSAPS程序对高桩码头结构进行整体空间受力计算。根据高桩码头结构的特点,程序配备了7种类型的单元:两端固接梁元、杆元、一端固接一端铰接梁元、平面矩形元、空间弹簧元、矩形板单元和矩形壳单元。在高桩码头结构中,纵、横梁与板的轴线往往不在同一高程上,或为保证桩与梁、桩与板、梁与梁连接处的刚性,在程序中引入了刚性域。为使程序适用于不同类型荷载,除考虑了节点荷载外,还考虑了各种单元荷载:横向集中力、横向分布力、轴向集中力、轴向分布力、横向三角形分布力、集中力偶、均匀升温、上下温差、板单元上的集中力和局部均布荷

主题餐饮展示空间文献综述

专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主题餐饮展示空间分析的研究综述 姓名: 崔向东 学院: XXXXXX 专业: XXXXXX 班级: XXXXXX 学号: XXXXXX 指导教师: XX 职称: XXX 20013年5月1日 九江职业大学

关于主题餐饮展示空间分析的研究综述 XXX专业 XXX 指导老师 XXX 摘要:主题餐饮的出现迎合了人们求新猎奇,注重体验的需要,它是随着人们的需要而随之产生的。近几年来,主题餐饮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新兴形式,人们对主题餐饮的热情逐渐升温,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各个学者对主题餐饮的研究,对主题餐饮的概念、种类、表现手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逐一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促使主题餐饮能够更好的满足顾客们的需求。 关键词:餐饮展示空间;主题性;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主题餐饮展示空间是将某种主题概念与餐食服务结合起来,使就餐过程成为顾客的一种全新体验的餐饮形式。它是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餐饮业的经营方式,它以其鲜明的主题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给我国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发了餐饮业结构的调整。 一、主题餐饮展示空间的概述 (一)主题餐饮展示空间的概念 1.韩巍(2000)所谓主题餐饮展示空间就是在室内餐饮环境中,为表达某种主题含义或突出某种要素进行的理性化设计。带有主题性的餐厅有助于把感觉上升到完美的精神境界,其表达的设计观念在整个人们文化心智系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以至它能够主控和指导餐饮风格的形成。[1] 2.黄浏英(2001)认为如果把餐馆的诞生视为第一次生命,那么发展自身的经营特色,则是餐馆的第二次生命。通过一系列围绕一个或多个历史或其他主题为吸引标志,向顾客提供饮食所需的基本场所。[2] 3.邱裕(2006)主题餐饮展示空间就是通过其营造的就餐空间环境向目标顾客群体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经营理念,也是其市场定位和服务定位的一种表现。它的最大特点是围绕既定的设计理念来营造整个餐饮环境的经营气氛:餐饮环境内的装饰材料、装饰色彩、陈设、空间造型以及服务和菜品都为主题服务,使主题成为顾客容易识别其它餐饮环境的特征。[3] (二)主题餐饮展示空间营造的种类 1.异域风情主题餐饮展示空间 这类餐厅在主题营造和设置上,以某一国家或地区独有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为主题。例如故乡屋韩国料理、西质湾越南菜馆、一升瓶日本食艺餐厅、蕉叶坞等无不是从异域特点出发,寻求其餐饮文化卖点。 2.怀旧复古主题餐饮展示空间 这类餐厅多以历史上的某一时期作为主题吸引物,通过再现当时生活的场景或片段,勾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例如,野味第一村餐厅时代特色鲜明,餐厅内悬挂着当年老三届上山下乡的物品,来这里用餐的多数为当年的“知青”,一盘窝窝头、一碗棒子面粥、一盏煤油灯,使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蹉跎岁月。 3.本土文化主题餐饮展示空间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约瑟夫·海勒是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作者运用“黑色幽默”对众多属于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的可笑言行的夸张描述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反映了战争世界的荒诞与混乱,从侧面展现了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和人民群众的痛苦生活。这部作品不仅完美地诊释了黑色幽默,也向读者展现了黑色幽默文学作品的魅力,堪称六十年代的一部史诗。《第二十二条军规》共有四十二章,没有完整的故事内容,也没有传统小说的开头、高潮和结局,章与章、节与节之间都存在着极大的不连贯性,似乎每章都能被当作“第一章”。作者把现实社会看成是非理性、无逻辑的一团糟,是一片喧闹、疯狂与杂乱的大融合,荒诞是它最根木的属性,因此他可以随心所欲地编排各种情节。这部小说中共有六十多个人物,其中有三十七章是以人名命名的,但是读者若以为它是一部以人物故事为中心的小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六十多个人物中,只有约塞连(Yossarian)的故事贯穿始终,伴随着其他人物的故事片断。每一章都把一个人物推向疯狂或者死亡,到作品最后,约塞连的战友已经所剩无几。然而,就连约塞连的故事也无丝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可言,海勒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时空观,章节与章节之间,甚至段落与段落之间没有任何连续性。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成功地运用了黑色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恐惧与忧虑寓于插科打诨式的语言之中,夸张而深刻地表现了现实社会中的黑暗丑恶和不公正,以及这种社会的荒诞性,使这部作品成为黑色幽默的典范之作。虽然这种用玩世不恭和愤世嫉俗的态度来宣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的方式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但是无可否认,在作品荒诞不经与嬉笑怒骂的表层之下,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启示以及巨大的艺术魅力,因而,它作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国内方面庄丽娟(2007)研究了由Fauconnier 和Turner 等学者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 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英文小说中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这一术语指的是以幽默的方式对待怪诞、病态与恐怖。它是幽默与恐惧的并置。为了达到此研究目的,该文选择了美国作家Joseph Heller 的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分析其黑色幽默的概念整合过程。论文首先探讨在语篇初始令人发笑的幽默机制,根据概念整合网络(包括类属空间、跨空间影射、选择性投射、合成空间、以及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而成的突显结构)和涉及母空间、观点空间和焦点空间的心理空间构建,分析作者在词汇语法以及修辞等不同层面运用的幽默技巧。论文继而分析幽默与恐惧如何通过概念整合形成所谓黑色幽默,论文最后归纳出以概念整合理论为依据的黑色幽默认知模式。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本文扩展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领域,探讨了概念整合理论在文学层面认知操作的可行性。文中的分析同时也为读者理解欣赏西方小说中的黑色幽默提供了新的视角。张玲(2009)本论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黑色幽默的产生机制进行探讨,并对美国作家海勒的《第22 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进行了分析。在论文的理论框架部分,作者先介绍以往在文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对黑色幽默的研究成果。作者指出,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幽默不能忽视语篇层次,因为任何受语言学关注的幽默形式都不能脱离整个语篇发挥作用。因此,作者介绍了运用语篇分析研究黑色幽默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其中主要介绍了语篇衔接理论;言语行为和会话原则;语篇的文化语境。作为一种新的表达手段,黑色幽默于二十世纪60 年代兴起于美国。自此,黑色幽默现象就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没有人能给予黑色幽默一种令人满意的定义。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黑色幽默与恐惧、绝望相结合,是一种“大难临头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绝望的喜剧”。本文认为黑色幽默就是能使人们对荒诞、毫无意义的生活,发出绝望的笑声的喜剧。接下来本文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第22 条军规》。论文的主体部分将语篇分析理论逐一应用到对该小说的分析当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如何通过语义手段实现黑色幽默的效果。第二部分从语用学角度讨论黑色幽默是如何通过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原则和礼貌原则产生的,以及如何从文化语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