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无菌技术

基础护理学无菌技术
基础护理学无菌技术

三、无菌技术

(一)概念

(二)原则

1.操作前准备:无菌操作前30分钟通风,停止清扫地面,减少走动。

2.操作中保持无菌

(1)不能跨越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操作过程中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2)应使用无菌持物钳取用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用物疑有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3)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3.操作中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设有明确标志。

(2)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

(3)无菌包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4)无菌包的有效期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镊子、卵圆钳、三叉钳)

(1)存放方法

1)消毒液浸泡保存:消毒液浸过无菌持物钳轴节以上2~3cm或持物镊的1/2处。每件容器只放一把持物器械;浸泡时钳端打开。

2)干燥保存:每4~8h更换一次。

(2)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取放时闭合钳端垂直取放,手不可伸入容器内或触及无菌部分。

2)使用时保持持物钳或无菌镊夹取端向下。持物钳只能在持物者的胸部高度位置移动,不可甩动。3)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4)使用专用无菌镊夹取油纱布。

5)只能夹取无菌物品。

6)到较远处取物,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使用。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1)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向上放置。

(2)从无菌容器内夹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器械。持持物钳取物时,持物钳及物品不能触及容器边缘;物品取出后立即盖严无菌容器。

(3)手持无菌容器时,托住底部,手指不能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3.无菌溶液取用法

(1)核对药名、灭菌日期;检查密封瓶瓶口、瓶身、药液(变质、混浊、沉淀)。

(2)手不可接触瓶口及瓶盖中间部。先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倒溶液时,应避免水珠回溅污染瓶口,保持标签干燥。

(3)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已打开过的溶液保存24h。

4.无菌包的使用法: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24h内可再使用。

5.铺无菌盘法:4h内有效

6.无菌手套的使用

(1)操作在腰或操作台面以上水平进行。

(2)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3)手套有破损立即更换。

(4)脱手套时应冲净其上的脓血,再自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如有污渍,先在消毒液中洗净再脱下浸泡。

四、隔离技术

(一)概念

是将传染病病人、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即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即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

1.隔离区域的设置

(1)应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食堂、水源和其它公共场所。

(2)以病人为隔离单位。

(3)以同一病种为隔离单位。

(4)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及重、危病人具有强烈传染性者应安排单独隔离室。

(5)病房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柜或壁橱),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

2.隔离区域的划分

(1)清洁区:凡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清洁区,更衣室、配膳室、值班室、库房

(2)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化验室、病区内走廊

(3)污染区:凡病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污染区,病人的病室、厕所、浴室

(三)隔离消毒原则

手术室无菌操作流程及技术规范

1.建立一个无菌区 无菌区内所有物品都必须是灭菌的,如稍有怀疑应立即更换。无菌区的建立应尽量接近使用时间,以减少暴露和污染的机会。物品有下列情况者,应视为有菌,不能在无菌区内使用: ①在非限制区内的灭菌敷料; ②无菌包破损或潮湿; ③无菌包坠落在地面上; ④灭菌有效时间及效果不能肯定; ⑤怀疑无菌物已被污染。 2.无菌手术衣的应用 无菌手术衣的无菌范围仅限于前身肩平面以下,腰平面以上及袖子。其他部位应视为有菌区。手术人员在穿好手术衣后,前臂不应下垂,应保持在腰平面以上。双手不应接近面部或交叉及放于腋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由于手术衣在腰平面以下视为有菌的,因而不应接触无菌桌及铺好的手术台。 手术人员倚墙而立或靠坐在未经灭菌的地方,均是违反无菌原则的。也不应来回走动或走出手术间以外。如因手术需要移动,应面向无菌区。与另一手术人员换位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置上。在经过来穿手术衣人员面前时,应互相让开,以免碰撞污染。 3.正确使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 任何无菌包及容器的边缘均应视为有菌,开包时应将包布的四角翻转并用手握住,防其滑脱污染内容物。取用无菌物时注意不触及边缘。利用包布铺无菌区时,包布的内面是无菌的,包布的外面和边缘是有菌的。若取无菌包内某种无菌物,余下无菌物仍须保持无菌时,可按原包包好,但须在4小时内应用此包内的无菌物,否则须重新灭菌。 无菌容器为盛无菌敷料、器械或药液之用。打开无菌容器时,盖子应朝上,取出无菌物后即盖好。以容器浸泡消毒用物时,须写上浸泡时间,中途投入其他器械,应重新计算消毒时间。 无菌溶液瓶一经打开,液体应一次用完,不应保留。倒液时应冲一下瓶口,冲洗瓶口的药液应弃去,以保证无菌及防瓶口杂质和玻璃碎屑。 4.无菌桌的无菌范围 无菌桌仅桌缘平面以上是无菌,桌缘平面以下,不能长时间保持无菌完整,应视为有菌。手术护士、巡回护士都不应接触无菌桌缘平面以下的桌布,以建立一个安全地带。凡坠落于手术台边或无菌桌缘平面以下的物品应视为有菌。已坠落下去的皮管、电线、缝线不应再向上提拉或再用。无菌布单被水或血浸湿时,应加盖或更换新的无菌单。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学讲稿首页 讲授时间 2015 年 8 月 31 日课程名称外科学 课型理论(√)实践()计划用时 2 学时 教学内容及授课题目: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掌握常用的灭菌法及消毒法。 2、学会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 3、学会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 熟悉内容 1、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了解内容 1、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2、外科手术的特殊设备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 难点:1.树立无菌观念、认清无菌术的重要性。 重点:1、无菌术在手术切口感染及提高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2、各项外科基础操作技术

教学进程: (步骤)1、组织教学(2分钟) 2、情景模式带入新课(3分钟) (1)、(30分钟)无菌术的方法及其应用 (2)、(10分钟)手术人员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视频 (3)、(30分钟)手术人员和患者手术区域的准备及术中无菌原则 (4)、(10分钟)外科基本操作 4、小结(2分钟) 5、预习下次课内容(1分钟) 6、布置作业(2分钟)教学方法:_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重点,以内因为驱动”进行教学导向。结合理论讲授、案例讨论教学法、情景模拟 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及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课后记:希望同学们在理解外科无菌术在保证手术成功,促进疾病康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掌握各项无菌操作技术和树立无菌观念。 作业:1、无菌术的概念 2、外科的无菌原则有哪些?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基本内容1、组织教学 2分钟 2、情景导入新课 3分钟 3、第一部分课(30分钟)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第一节无菌术 无菌术(asepsis):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组成。 1、灭菌法:是杀灭(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等)。 2、抗菌法:(消毒法)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3、有关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无菌区域再被污染的保障措施。 一、无菌术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灭菌法 1、高压蒸气灭菌法: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 (1)、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用蒸气压力104.0~137.3kPa(15~20 lbf/in2)时,温度可达121~126 ℃,维持30分钟,即能杀死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细菌,达到灭菌目的。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的使用②无菌包的使用③铺无菌盘④无菌容器的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的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 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操作前的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 直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 缘;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的使用 目的: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的无菌区内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I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査(名称、有效期)一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开)一取钳(手 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 闭容器盖)一使用(始终保持钳湍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 不可倒转向上)T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 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I 无菌包使用:检査(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T开包(逐层打开) 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区内)一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一记 录(曰期' 时间、签名)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一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一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一铺盘(单层 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一折巾一放置无菌物品一盖巾一记录(曰 期、时间、签名) 无菌容器使用:检査(名称、灭菌曰期)一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 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一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

品)一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一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I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一査对(认真 检査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 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一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 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 瓶塞将其拉岀)一倒溶液(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 液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一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曰期、时间、放回原处)I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曰期)一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 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一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取手套法)一 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边)一冲洗(用无菌水冲 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一处置(手套放 入医用垃圾)一清洁双 思考题 1、什么是无菌技术、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常规【最新】

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常规 1. 刷手法 ⑴准备工作:手术前不要参与感染伤口的换药,进手术区先药换洗手术衣、裤、鞋,戴好口罩、帽子,口罩须遮住鼻孔,头发不可飘落在帽外;修剪指甲,用肥皂水洗去手、前臂、肘部及上臂下半部之污垢与油脂。 ⑵刷洗手臂:取无菌刷蘸消毒液,按顺刷洗指尖、手、腕、前臂、肘部至上臂下1/2段,特别是甲沟、指间、腕部,如此反复刷洗3遍。刷洗完毕,用无菌小毛巾拭干手臂,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否则必须重新刷手。手术人员刷手后手的细菌含量≦5cfu/cm2。 ⑶连台手术:须先洗去手套上的血渍,由他人解开衣带先脱衣服。后脱手套,脱手套时,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以免手被污染,然后刷手臂3min,穿手术衣、戴手套。 2.穿无菌手术衣 手提衣领,两手拿住领口,抖开手术衣,两手伸入袖筒内,由巡回护士在身后帮助穿衣,全遮式手术衣腰带由巡回护士由无菌持物

钳传递给术者自己系扎。 3.戴无菌手套 注意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未戴手套的手,无菌手套边要遮住手术衣袖头;还有一种方法是不接触戴手套法,穿好手术衣后,手隔着袖头,不直接 碰手套而将手套戴好。不可将手上举或下垂或交叉置于腋下,避免触碰周围的人和物,如有污染,立即更换。 4.无菌持物钳及无菌罐 ⑴持物钳和罐必须经高压消毒,可采用不装消毒液的空罐,每4h更换1次。 ⑵持无菌钳时应前端向下倾斜,并保持在持物者胸部高度,钳尖抬高不可超过水平度。 ⑶取放无菌钳时,要闭合后垂直取放,不可触碰罐口。⑷已被污染的无菌钳不可放回罐内,而应重新经高压灭菌后再用

5.无菌器械桌的铺置 ⑴铺无菌桌应着短袖洗手衣。 ⑵首先检查无菌包的有效期和灭菌标志。 ⑶无菌桌单一般要铺4层,主要部位铺5层,桌巾应下垂33cm。移动已铺的无菌桌时,不可手握下垂桌单。 ⑷已铺完的无菌桌盖单上面不可放物品。 ⑸戴无菌手套的手推移无菌桌时,手不可握桌栏杆;无菌桌上的器械和物品,不能伸至缘以外。 ⑹湿纱布、纱垫不可直接放于无菌桌单上,可放在弯盘或多层治疗巾上。水浸湿无菌桌巾即为污染,应及时覆盖2层以上无菌巾。 ⑺无菌桌上放大量煮沸器械时,应加铺2层治疗巾。 ⑻手术开始,无菌桌上的器械和物品不得再用于另一手术。⑼已铺的无菌桌未用,可保存12h。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1)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开)→取钳 (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 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 围内活动,不可倒转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 垂直放回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开包(逐层 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 好)→记录(日期、时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 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 期、时间、签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 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 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 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 出)→倒溶液(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 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塞盖,消 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取手套法)→调整(将手 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 滑石粉)→脱手套(清水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 圾)→清洁双手

无菌术心得体会讲解学习

无菌术心得体会 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这个学期我们终于能够接触到临床课。最先接触的就是外科学。理论课上,刘岩教授严谨的教学态度;外科实验课上,虽然老师一直戴口罩,帽子,也没有做自我介绍,但是老师的细心,认真让我们印象深刻。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向学姐学长们讨教过,学长告诉我,上课前一定要把视频多看几遍。于是,趁着寒假期间,我把外科学手术视频看了,并且做好笔记。记得看无菌术的时候,特别是洗手、刷手的时候,我的母亲说,“原来洗手也有这么多的学问,还真是麻烦!”从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上手术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的规范操作。 虽然视频看了好几遍,可真正实践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好些问题。首次上课我们学习进入手术室的一般准备、上肢的清洗与消毒、穿无菌手术衣和带无菌手套、手术野的无菌准备及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自经历才知道自己错误百出。医学,真的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一门学科。 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对外科而言,其意义尤为重要。在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在进行某些操作时,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防止微生物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否则就可能引起感染。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无菌术中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所采取

的措施。任何人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否则无菌术的目的就不能达到。但如果无菌技术不严,却并不影响手术的进程,但其严重后果往往要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才能暴露,因而易被忽视。因此,无菌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老师在每堂课也总是强调无菌的观念。 灭菌是指杀灭或消除一切活的微生物的过程。灭菌法主要是指手术前用灭菌器或灭菌剂预先杀灭术中与伤口接触的所有物品上的细菌,以防止伤口感染。适用于耐高温的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有高温灭菌、气体灭菌和电离辐射灭菌三种方法。消毒法又称抗菌法。消毒是指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药液浸泡、甲醛熏蒸和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 对于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分为三个部分。 1.一般准备。 2.上肢的清洗与消毒。 肥皂刷手是最基本的刷手方法,也是我们必学的一堂课。几个同学走到水池前,回忆着视频上的内容,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自己总是忘记刷指尖,还有就是刷手,泡手结束后,擦手是不容忽视的。第4次课做兔子切开的时候,老师在一旁看着大家的操作,处处提醒,和我一起的同学擦手的时候,操作错误,从肘部返回擦,不得不重新洗手,所以我们要时刻谨记操作准则,万万不可马虎。

护理无菌操作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项目考核要点 目录 一、手卫生 (4) 二、无菌技术 (6)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0) 四、口腔护理技术 (15) 五、鼻饲技术 (16)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17) 七、胃肠减压技术 (19) 八、灌肠技术 (21) 九、氧气吸入技术 (22) 十、换药技术 (23)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25) 十二、血糖监测 (26) 十三、口服给药法 (27) 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 (28)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29)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31) 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32) 十八、静脉注射法 (33) 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35)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38)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40)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41)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 (42)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43)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45) 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 (47)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49) 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 (51) 二十九、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52) 三十、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 (53) 三十一、除颤技术 (55) 三十二、轴线翻身法 (56)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 (57) 三十四、患者约束法 (61)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 (63) 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64) 三十七、洗胃技术 (65) 三十八、"T"管引流护理 (67)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68) 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 (70) 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 (72)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73)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无菌技术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医护人员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在技术操作中严守操作规程,以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一、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1、进行无菌操作的环境应清洁、宽敞。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空气清新,无尘埃。 2、无菌操作前,操作人员要穿戴整洁,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并认真彻底洗手(七步洗手法) 洗手方法:1)手掌对手掌; 2)手背对手掌;

←3)两手指缝相对互擦; 4)双手并扣互擦指背;↓ 5)拇指在掌心旋转擦洗;↓ ;

←6)指尖对手掌擦洗。 (7)摩擦手腕,然后彻底流水冲净。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注意指尖、指缝、拇指、指关节等处清洗干净。 3、实施无菌技术操作必须使用无菌物品。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包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的有效期按7天计算,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柜应定期整理、清洁。

5、在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6、使用无菌物品前必须认真检查无菌包包装完整性、标识有效性、即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时间或失效期、签名等,检查包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等。 湿包或有明显水渍,密封容器的筛孔被打开,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包装破损或发霉,外包装指示带或包内指示卡变色没有达到标准或有疑问等情况,应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不得使用过期无菌物品。 7、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面向无 菌区域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应 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操作过程中 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操 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8、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取用无菌物品时应用无菌持物钳/ 镊近距离夹取。无菌持物镊/ 钳可用消毒液浸泡或干性保持。湿式无菌持物钳、筒及筒内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干式无菌持物筒和钳每4h更换一次,一旦污染随时更换。 9、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应用无菌巾包(盖)好,超过4h不得使用。开启的无菌药液须注明时间。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4h内使用,其他溶液不得> 24h。注射治疗时,应用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 2h。 10、用于无菌技术操作的棉球、棉签、纱布。根据一次用量的标准,独立包装。用无菌容器盛放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24 h。 11、消毒皮肤用的碘伏、酒清应密闭保存。病区盛放消毒溶液的容器每周灭菌2次。 二、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 医务人员在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首先戴好帽子,帽子要求遮盖全部头发,然后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后戴口罩,环境要求宽敞、清洁。 (一)戴无菌手套 1、查看无菌手套:展开无菌手套包,一手掀起手套袋开口处查看袋中手套的摆放,将手套反褶部分移到近身处。

无菌操作原则(手术室)

无菌操作原则 1.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则。无 菌区域使用的所有物品必须无菌。 2.未经使用的无菌手术衣整件都是无菌的。一旦穿上手术衣,以 下区域为无菌区域: 前面从胸部到桌平面、袖子到肘上10公分。其他所有区域被视为污染区域:肩部、腋下和背部,背面被包裹的部分,手术衣卡夫(必须用手套覆盖) 3.手术台上人员应按照无菌区域对无菌区域内走动;不穿洗手衣 戴手套的手术人员应在非无菌区域对非无菌区域内走动。 4.手术台上人员必须在无菌区域内保持无菌,并遵从以下规则转 换位子: 4.1背靠背移动 4.2背对台下手术人员移位 4.3面对无菌区域移位 4.4让台下手术人员站在一边让位,而不要试着拥挤而过 4.5打喷嚏或咳嗽时应先离开无菌区域 4.6擦汗时应将头侧向一边离开无菌区域 4.7穿上手术衣戴好手套的手术台上人员必须在手术间内等待 手术,禁止在手术间内随意走动或带走廊上 4.8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和手术用物,手术台上用物如 落到手术台面以下,不可拾回再用 4.9术中手套破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无菌手套;手臂污染应戴 无菌袖套;布单湿透要加无菌单 5. 手术台人员不能靠在手术台上,病人身上和墙上

6. 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然为污染,但也不能放回容器中,必须 重新灭菌后再用。任何时候怀疑无菌被污染必须视为污染, 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7.限制参观人数,一般为2-3人,观看手术人员必须呆在手术间 内直到手术结束。禁止在手术间内一间一间地观看手术,手 术间应减少人员进出到最低限度。保持不必要的谈话至最低 限度。 8.无菌单应铺四层以上,无菌器械桌铺盖无菌单应该下垂30CM, 手术器械不得超出器械台。 9.不能将无菌台及用物处于无人监视的状态;打开的无菌用物必 须注意关注确保没有被污染。 10.术中被污染的器械,如剪鼻毛的剪刀,不能重新使用。 11.因故延迟手术,器械台应用消毒巾盖好,避免无菌台暴露时间 过长,先盖身边再盖对面。掀开时,在器械台右侧,双手从 头端掀开。如果4个小时未用,应重新消毒。 12.有急性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者不能进入手术室,凡进入手术室 的人员,必须换上鞋帽、衣裤和口罩。手术开始后通向室外 的正门避免开启。

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精讲:无菌技术操作法(Word版)

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精讲:无菌技术操 作法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无菌技术基础操作 (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的无菌广口容器内,液面需超过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1/2处。容器底部应垫无菌纱布,容器口上加盖。每个容器内只能放一把无菌持物钳(镊)。 (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尖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手指不可触摸浸泡部位。使用时保持尖端向下,

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尖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并将轴节打开。如取远处无菌物品时,无菌持物钳(镊)应连同容器移至无菌物品旁使用。 (3)无菌持物钳(镊)不能触碰未经灭菌的物品,也不可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新消毒灭菌。 (4)无菌持物钳(镊)及其浸泡容器,定期消毒灭菌,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 (5)无菌容器的使用法经灭菌处理的盛放无菌物品的器具称无菌容器。如无菌盒、贮槽、罐等。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灭菌一次。 (6)无菌包的使用法无菌包布是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棉布制成双层包布。其内可存放器械、敷料以及各种技术操作用物,经灭菌处理后备用。1.无菌包的包扎法将物品置于包布中间,内角盖过物品,并翻折一小角,而后折盖左右两角(角尖端向外翻折),盖上外角,系好带子,在包外注明物品名称和灭菌日期。2.无菌包的打开法取无菌包时,先查看名称,灭菌日期,是否开启、干燥。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的平面上,解开系带卷放于包布角下,依次揭左右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用无菌钳取出所需物品,放在已备好的无菌区域内。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

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常规

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常规 一、刷手法 1)准备工作:手术前不要参与感染伤口的换药;进手术区要换( 洗手术衣、裤、鞋,戴好口罩、帽子,口罩须遮住鼻孔,头发不可飘落在帽外;修剪指甲,用肥皂洗去手、前臂、肘部及上臂下半部之污垢与油脂。 (2)刷洗手臂:取无菌刷蘸消毒液,按顺序洗指尖、手、腕、前臂、肘部至上臂下1/2段,特别是甲沟、指间、腕部,如此反复刷洗3遍。刷洗完毕,用无菌小毛巾拭干手臂,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否则必 2须重新刷手。手术人员刷手后手的细菌含量?5cfu/cm。 (3)连台手术:须先洗去手套上的血渍,由他人解开衣带先脱衣服。后脱手套,脱手套时,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以免手被污染,然后刷手臂3min,穿手术衣, 戴手套。 二、穿无菌手术衣手提衣领,两手拿住领口,抖开手术衣,两手伸入袖筒 内,由巡回护士在身后帮助穿衣,全遮式手术衣腰带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传递给术者自己系扎。 三、戴无菌手套注意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接 触未戴手套的手,无菌手套边要遮住手术衣袖头;还有1种方法是不接触戴手套法,穿好手术衣后,手隔着袖头,不直接碰手套而将手套戴好。不可将手上举或下垂或交叉置于腋下,避免触碰周围的人和物,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1 四、无菌持物钳及无菌罐 1)持物钳和罐必须经高压消毒,可采用不装消毒液的空罐,每( 4h更换1次。

(2)持无菌钳时应前端向下倾斜,并保持在持物者胸部高度,钳尖抬高不可超过水平度。 (3)取放无菌钳时,要闭合后垂直取放,不可触碰罐口。 (4)已被污染的无菌钳不可放回罐内,而应重新经高压灭菌后再用。 五、无菌器械桌的铺置 (1)铺无菌桌应着短袖洗手衣。 (2)首先检查无菌包的有效期和灭菌标志。 (3)无菌桌单一般要铺4层,主要部位铺5层,桌巾应下垂33cm。移动已铺的无菌桌时,不可手握下垂桌单。 (4)已铺完的无菌桌盖单上面不可放物品。 (5)戴无菌手套的手推移无菌桌时,手不可握桌栏杆;无菌桌上的器械和物品,不能伸至桌缘以外。 (6)湿纱布、纱垫不可直接放于无菌桌单上,可放在弯盘或多层治疗巾上。水浸湿无菌桌巾即为污染,应及时覆盖2层以上无菌巾。 (7)无菌桌上放大量煮沸器械时,应加铺2层治疗巾。 (8)手术开始,无菌桌上的器械和物品不得再用于另一手术。 (9)已铺的无菌桌未用,可保存12h。 2 六、病人皮肤消毒 1)消毒前须检查消毒区是否清洁,有破口或疖肿应停止手术。 ( (2)消毒方法应由切口向外消毒;阴道及感染的伤口应由外向里;消毒范围一般距手术切口15~20cm的区域;一般用用2.5%的碘酊,75%的乙醇脱磺;黏膜等怕刺激的部位用0.5%碘伏消毒。

手术室常规操作流程

手术室常规操作流程 一、手术室铺无菌台操作流程 (一)目的:建立无菌区域,备好手术所用无菌物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无

(二)注意事项: 1、无菌台应即铺即用,铺好的无菌台4小时内使用。 2、无菌台铺置包布至少4层,下垂30cm 以上。 3、无菌台平面视为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不可伸出无菌台。洗手护士不可触及无菌台面边缘以外区域。 4、巡回护士操作时不触及包布30cm以上部位,传递物品时不可跨越无菌区域。 5、无菌台应保持干燥,浸湿便视为污染,应立即更换或加盖无菌巾。 6、感染手术或特殊情况应使用防水的材料。 (三)手术室铺无菌台工作标准 1.无菌观念强; 2.着装、环境符合要求,操作熟练,无菌台平整,符合要求; 3.物品准备齐全,有效期指示卡符合要求,放置位置正确; 4.敷料、一次性物品放置无菌台指定区域。

二、外科手消毒操作流程 (一)目的:清除指甲、手、手臂的污物和暂居菌;将常住菌减少到最低程度;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降低感染率。

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洗手液(皂液)清洁双手。 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没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三)外科手消毒工作标准 1.着装符合要求,去饰物。修指甲,七步洗手法洗手,流动水冲洗 2.刷手方法及时间准确,涂抹消毒方法准确; 3.无菌观念强。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容和要求 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 开)→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 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 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可倒转 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 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 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 开系带)→开包(逐层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 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记录(日期、时 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 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 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 →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期、时间、签 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 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 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 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 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出)→倒溶液 (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洗 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 取手套法)→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 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 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圾)→清洁双 手 思考题

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70、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进行无菌操作原则时,环境要清洁,操作要宽阔,关门,严禁在人员走动频繁或尘土飞扬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2)医护人员再进行无菌操作前,要带好口罩、帽子、认真洗手、刷手,衣袖卷至肘关节以上。 (3)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容器、无菌包或无菌区中。平时应遮盖,保持干燥,无菌包一经潮湿后不能使用。 (4)进行无菌操作时,未经消毒的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 (5)无菌物品要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后,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6)持取无菌物品时要面向无菌区,手臂必须保持在自己腰部水平或桌面以上,不可过低。 (7)不可面向无菌区大声谈笑、咳嗽、打喷嚏、,不能控制时应扭转头位。 、实施手术中应遵循那些无菌操作原则? (1)手术进行中,所有工作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洗手护士不得从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巡回护士不可用手越过无菌台 传递物品;手术器械的放置不能超过无菌车栏杆。 (2)手术人员有必要调换位置时,应稍离开手术台,背对背地进行互换,并注意不得污染手臂及无菌区域。 (3)凡已打开放在无菌台上的备用物品,不论使用与否,均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里,必须重新灭菌后才能使用。

(4)切口边缘应以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合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最好使用手术薄膜保护切口。 (5)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6)手术中用过的器械要及时擦净血迹,以减少细菌污染及增殖。 有些手术中使用过的器械如切开胃肠腔等的刀剪应视为已遭污 染,必须与其他器械分开,单独放置和处理。 (7)手术开始后通向室外的正门不再开启。手术间的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参观者要限制在指定区域。 (8)为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器械和用具应使术者得心应手。 (9)术后需置引流管的病人,引流管的位置最好从离切口较远的体壁引出。 (10)术毕缝合切口前,应先用酒精涂擦切口两侧的皮肤。缝合后再一次用酒精涂擦切口,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裹或手术 敷料贴覆盖。 为什么连台手术都应重新洗手消毒和更换手套、手术衣? (1)首先,有一部分深藏在毛囊汗腺管或皮脂腺管内部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洗手消毒后,仍可能生存。因此洗手消毒后如经过2-3h 脱下手套,再进行手的皮肤和手套里面的细菌培养,结果往往呈现阳性。这说明它本身深藏的细菌可随汗腺和皮脂腺分泌达到皮肤表面。(2)其次,进行手术操作时,由于手套损伤如被针刺破,或者手套陈旧、质量差,手术区的污染物质可能进入手套内,使手的皮肤污染。

手术室常规操作流程

手术室常规操作流程 一、手术室铺无菌台操作流程 (一)目的:建立无菌区域,备好手术所用无菌物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无菌操作。 (二)注意事项: 1、无菌台应即铺即用,铺好的无菌台4小时内使用。 2、无菌台铺置包布至少4层,下垂30cm 以上。 操作前准备 操作后 去除手上饰物、修剪指甲、整理衣帽、洗手戴口罩。 操作之前用消毒液擦拭器械车及各个操作台面并签字,手消毒。 操作中 再次检查无菌包是否符合要求,如: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情况、包布是否完整、干燥。 根据拟行手术拿取器械、一次性物品同时检查物品是否可用推至手术间。 按无菌原则打开无菌持物钳,注明开包时间、日期、签名备用;无菌持物钳4小时更换一次。 按要求打开无菌辅料包(第1层手打开,第2层使用无菌持物钳),检查灭菌指示卡,判断消毒是否符合要求 将器械打至指定区域,操作时动作轻、稳、准确、省力,不污染跨越无菌台 将器械打至指定区域,操作时动作轻、稳、准确、省力,不污染跨越无菌台 检查用物是否备齐,用盖单覆盖无菌台,打开盖单时先近侧再对侧。 打一次性物品,注意防污染,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原则 整理所用物品,将所用物品的知识贴粘贴于手术物品清点单上

3、无菌台平面视为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不可伸出无菌台。洗手护士不可触及无菌台面边缘以外区域。 4、巡回护士操作时不触及包布30cm以上部位,传递物品时不可跨越无菌区域。 5、无菌台应保持干燥,浸湿便视为污染,应立即更换或加盖无菌巾。 6、感染手术或特殊情况应使用防水的材料。 (三)手术室铺无菌台工作标准 1.无菌观念强; 2.着装、环境符合要求,操作熟练,无菌台平整,符合要求; 3.物品准备齐全,有效期指示卡符合要求,放置位置正确; 4.敷料、一次性物品放置无菌台指定区域。

基础护理学复习总结.doc

转]基础护理学的复习大总结啦都转回去慢慢看呀 1、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2、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C;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杏时温度保持 在22?24C。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3、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o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 排出量增加,加重仔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4、室内通风的作用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 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5、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 WHO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5dB内。2、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 6、平车运送病人的注意事项: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车速适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搬运患者时,尽量让患者身体靠近搬运者,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保持平衡,又因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推车时,护士应站于患者头侧,便于观察病情,要注意患者面色、呼吸及脉搏的变化。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不适患者的头部应卧于大轮一端。搬运骨折患者时车上需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有输液及引流管,须保持通畅。推车进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或损坏建筑物。 7、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 答:(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2)椎管内麻醉或有髓穿刺后的患者 半坐卧位适用范围 答:(1)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3)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4)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端坐位适用范围 答: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8、协助患者变换卧位时注意事项有:(1)颅脑术后,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2)颈椎、颅骨 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3)各种导管和输液装置应安置妥当,防II:翻身时导管连接处脱落或扭曲受压;(4)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将患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5)操作时使患者尽量靠近护士,以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 9、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 烂、坏死。 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措施:应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减少组织的压力;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正确使用石有、绷带及夹板固定。(2)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全范围的关节运动、按摩受压部位;(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10、何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WHO提出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 11、医院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12、清洁: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卫生学校教案

教学讲稿 第一节:无菌术 目的和要求: 1.学习外科无菌术,复习无菌术、消毒、灭菌概念及方法。 2?了解常用的消毒灭菌技术。 3?熟悉手术室的管理规则。 4?掌握无菌操作原则。 外科无菌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手术区域所采用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它包括无菌设施、消毒及灭菌 技术、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自19世纪中期提岀无菌术概念以来,该技术从简单的洗手换衣发展到今天,已 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系统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实施外科无菌术已成为一所医院、一个外科工作人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和消毒是外科无菌术最重要的环节。凡用物理方法及化学灭菌剂彻底消灭与伤口或手术 区接触的物品上所附着的细菌,以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称灭菌法。灭菌法能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 等)。用化学消毒剂消灭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器械消毒、手术室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消毒及病人的皮肤消毒,称为消毒法,消毒法只能杀灭病原菌与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能杀死细菌芽胞。 一、灭菌法 灭菌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灭菌剂法,以物理方法为主。常用的物理灭菌法有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其中以高温灭菌法最为普遍,主要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

用于杀灭手术器械、布单、敷料和容器等物品上的细菌。高温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以及火烧灭菌法,后者易使器械损坏,且效果不太可靠,除紧急情况下,不宜采用。紫外线灭菌法主要用于手术室、换药室内的空气灭菌,但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应注意防护,以免引起结膜炎和皮炎。电离辐射主要用于药物、塑料注射器和缝线等的灭菌,但对纺织物品无效。 二、消毒法 消毒法一般包括清洗和消毒两方面,清洗是用肥皂水或化学溶液,洗掉物品和皮肤上的污垢和附着的细菌,以利消毒剂和细菌的接触,能提高杀菌效果。消毒是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涂擦来杀死细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碘酊、酒精、碘复、戊二醛等,此外,甲醛薰蒸法可消毒缝线、内窥镜及塑料导管等。 消毒注意事项: 1?消毒物品应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有管腔的物品应将管腔中空气排除。 2?挥发性较大的消毒液应严封加盖,应定期测其浓度并及时更换,浸泡物品应清洗干净,擦干,轴节要打 开。 3?中途若加入物品,先前浸泡的消毒器械需重新计算浸泡时间。 4?消毒过的物品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除去消毒液,避免刺激组织。 二、手术区域的准备 一、手术人员的准备 手术人员的准备工作包括常规准备,手、手臂皮肤的准备,以及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等。 (—)手术人员常规准备 手术人员进手术室前,在更衣室里更换清洁洗手衣、裤和拖鞋,取下手上的饰物,剪短指甲,去除甲沟污垢。 戴好口罩、帽子。戴眼睛者可用肥皂液涂擦镜片后,再擦干,以防止呼出热气上升使镜片模糊。双袖卷至肘上 12cmo注意患上呼吸道感染、手臂皮肤破损或有化脓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手臂皮肤的准备 手和手臂皮肤的准备习惯称为洗手法,其目的是清除手和手臂皮肤表面的暂居细菌。方法有多种,手术人员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