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repeated measure )是指对同一观察对象的同一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进行的多次测量,用于分析该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特点。这类测量资料在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比较常见,例如,为研究某种药物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效果,需要定时多次测量受试者的血压,以分析其血压的变动情况。

1、 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中自由度调整方法

1.调整系数ε的计算

有两个调整系数,第一个是Greenhouse-Geisser 调整系数)?(?εε

G G -,计算公式为

∑∑∑+---=k

l

k

k

kl

kl s a s a s a s s a ]

)())()(2()()[1()(?2

2

2

2

22

22

22

式中中的2

kl s 是协方差矩阵中的第k 行第l 列元素,

2

s =22

/)(a s

k

l

kl

∑∑是所

有元素的总平均值,222

/)(

a s

s l

ll

kk ∑=是主对角线元素的平均值,a

s s l

kl k /)(2

2∑=是第k 行的平均值。ε

?的取值在1.0与1/(a -1)之间。 第2个系数是Huynh-Feldt 调整系数)(εεF H -。研究表明,当ε真值在0.7

以上时,用ε

?进行自由度调整后的统计学结论偏于保守,故Huynh 和Feldt 提出用平均调整值ε值进行调整。ε值的计算公式为

]

?)1()1)[(1(2?)1(εε

ε------=

a g n a a ng 式中中的g 是对受试对象的某种特征(如年龄或性别)进行分组的组数,n 是每组的观察例数。当ε>1.0时,取ε=1.0。

2. 调整规则 只对具有重复测定性质的时间效应的F 值的自由度,和处理时间交互作用的F 值的自由度进行调整。由于F 值的有两个自由度v 1和v 2,调整的分子自由度ενν?=1'

1 分母自由度ενν?=2'

2。具体计算时可用或ε代替。用

调整所得的'1ν及'

2ν的F 值查临界值表,得),('2

'1

νναF 。由于ε≤1.0,所以调整后的

F 临界值要大于调整前的F 临界值。

2、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例子 一项关于不同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效果的对比研究。对9例经常出现心室早搏的病人于用药前测定其心率后进行随机化给药。一部分病人按A 药→安慰剂(C药)→B 药的顺序给药,另一部分病人按B 药→安慰剂(C 药)→A 药的顺序给药。安慰剂(C 药)持续一周,作为药物后效的清除期。比较用药前与各种药物及A 药与B 药之间的心律差别。图4-12列出9名受试病人在用药前、安慰剂(C 药)期及药(A 与B )期的心率。

方差分析的步骤

1. 提出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为:

H 0:μ1=μ2=μ3=μ4;

H 1:μi ≠μh ,至少有一个不等式成立。

2. 计算离均差平方和、自由度及均方 有总离均差平方和、处理因素离均差平方和、受试对象间离均差平方和及受试对象内离均差平方和等。计算公式为:

(1) 总离均差平方和总ss 及总自由度总ν的计算

∑∑==-=-=a

j n

i ij N T s Y Y 121

2/)(ss 总,1-=N 总ν

(2) 处理因素的离均差平方和处理ss 及自由度处理ν的计算

N T T n Y Y n a j j a

j j 2

121

2

)(1)(ss -

=-?=∑∑==处理

,1-=a 处理ν (3) 受试对象间离均差平方和对象间ss 及自由度对象间ν的计算

∑∑==-=-?=n i n i i i N T T a Y Y a 12

1

2)(1)(ss 对象间

,1-=n 对象间ν

受试对象内离均差平方和对象内ss 及自由度对象内ν的计算

∑∑==-=-?=n

i i i n

i i ij a T s Y Y a 1

2

12

)()(ss 对象内

,)1(-=a n 对象内ν

(4) 误差的离均差平方和误差ss 与自由度误差ν的计算

对象间处理总误差ss ss ss ss --=,)1)(1(--=a n 误差ν

根据以上4种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计算所得的均方见表10-2.

3. 计算F 值 由于是处理因素的统计学检验,故只计算处理因素的F 值。

误差处理处理MS /MS =F ,处理F 服从处理νν=1与误差νν=2的F 分布

本例,在DPS 数据处理系统中,按图4-12方式编辑、定义数据块,然后执行“试验统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单因素分析”功能,得到计算结果如下。

DPS 程序给出处理因素的F 值为8.22,p =0.0006,故拒绝无效假设,说明处理因素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受试对象内离均差平方和等于处理因素的离均差平方和与误差的离均差平方和两项之和。

DPS 系统还给出ε?G G -=0.7774,εF H -= 1.1169。用ε

?调整的处理因素的

分子自由度为0.7774×3=2.33≌2.0;分母自由度为0.7774×24=18.66≌19。计算得调整自由度后的显著水平p =0.0020,比未调整的F 临界值大。未调整的概率P =0.0006。

附:平均值之间的多重比较

以上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对心率资料进行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统计学结论是:拒绝无效假设,即在治疗药物的四个水平中,至少有一个水平的总体平均值不同于其他水平的总体平均值。为了确定这个特殊总体,必须进行平均值之间的多重比较。但此处不能采用一般的多重比较方法,因为那些方法都是建立在独立样本基础上的。这里可采用配对样本的差值t 检验,因为配对样本就是重复测量试验中一种最简单的对比研究设计。如果用手算,其检验骤如下:

1. 计算每一个病人在不同给药情况的差值:d i (j -h )=Y ij -Y ih ,i 为病人号,j ,h 为药物水平号。若设计时只考虑用药前与各种药物及A 药与B 药之间差别情况,可只计算d i (1-2)、d i (1-3)、d i (1-4)及d i (2-4)四种组合,而不是所有可能6种组合。

2. 根据公式n

S d t d

=

计算差值t 检验统计量,这里可分别得到t 值为:

t (1:2)=4.41, t (1:3)=0.03, t (1:4)=3.19, t (2:4)=-0.96

3. 计算校正临界值t 由于是对同一份资料进行多重比较,为克服累积I 类错误对结果判断所造成的影响,根据Bonferroni 不等式原理对临界t 值进行调整。

首先确定比较的次数c 。因该研究已事先确定只作4次比较,故c =4。若在方差分析之后再作多重比较,则只能取所有可能的比较次数。例如本例在方差分析之后再进行比较时,则比较的次数应为c =4(4-1)/2=6。

其次是选择累积I 类错误的概率α'=0.10.采用双侧检验,每次检验所用的I 类错误概率水准为α=0.10/4=0.0125,自由度v =n -1=8,在DPS 电子表格中输入“=ttest(8,0.0125)”,回车后即可得到自由度为8时t 0.0125的临界值3.2059。与前面计算出的t 值相比较,可见用药前心率与服用A 药后心率之差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心率平均降低12.44次/分,而用药前心率与服安慰剂后心率之间以及A 药与B 药之间心率之差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心率与用药后心率之差接近显著性水平。

其实,在DPS 数据处理系统中,只要将数据编辑、定义成如图4-12格式,然后执行“试验统计”→“平均数比较” →“Bonferroni 测验”功能,这时系统会

给出如下对话界面:

在该对话界面,用户可在左边选择比较的组合,在右边上部选择比较方法,这里采用的配对比较,故在比较方法框中用鼠标点击“配对比较“,然后按确定按钮,这时得到计算结果如下。

计算结果当前日期02-8-16 9:08:52

比较组别均值差标准差t p

1<->2 12.44444 8.47218 4.40658 0.043458

1<->3 0.111111 10.83333 0.030769 0.250000

1<->4 10.44444 9.83757 3.18507 0.059605

2<->4 -2.000000 6.22495 0.963863 0.167539

其结果解释和手算结果相同。

3、两因素重复测定资料的方差分析

两因素重复测定资料中的因素是指一个组间因素(处理因素)和一个组内因素(时间因素)。组间因素是指分组或分类变量,它把所有受试对象按分类变量的水平分为几个组。组内因素是指重复测定的时间变量,例10-1只有组内因素,没有组间因素。

例如一项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目的是对比某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剂型分胶囊型和片剂型。将16名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名。一组给予胶囊,另一组给予片剂,分别在服药后1、2、4、6及8小时测定血中的药物浓度。测定结果见图4-13。

受试者 1 2 3 4 5 6 7 8

本例的组间因素是药物剂型,组内因素是测定时间。各下标的意义是:i (i =1,2,3…,g )为组间因素的分组号,j (j =1,2…,p )为测定时间点的序号,k (1,2,…n i )为组间因素第i 水平的受试对象号,受试对象总数为n 1+n 2+…+n g 。当各n i 相等时,则用n 代替n i 。测量值总个数N =g ×n ×p .本例g =2;各组受试对象数n =8,p =5,受试对象总数为2×8=16例,测量值总个数N =80。

方差分析模型:

一个组间因素,一个组内因素的方差分析模型为:

ijk k i ij j i ijk Y εδαββαμ+++++=)()(

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是:μ为总体平均值;i α为处理组i 的效应; j β为第j 个测定时间点的效应;ij )(αβ为第i 组在第j 个测定时点上的效应,属交互作用,为固定效应;k i )(δ为第i 组第k 个观察对象的效应,属随机效应;ijk ε为误差项。给定限制条件为:

0)()(1

)1

1

1

1

=====∑∑∑∑∑=====n

k k i p

j ij g

i ij p

j j

g

i i δαβαββ

α

模型中的参数估计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关系见表4-12。

表4-12 模型中的参数与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Y

∑∑∑i

j

k

ijk

总平均值 i α Y

Y i -

()∑∑?=j

k

ijk n p Y Y /

第i 组平均值 j β

Y Y j -

()∑∑?=i

k

ijk j n g Y Y /

第j 时点平均值 ()ij αβ Y Y Y Y j i ij +--

()∑=k

ijk ij n Y Y /

第i 组第j 时点的平均值

()k i δ

Y

Y ik -

j

ijk ik

第i 组第k 个受试者的均值

方差分析的步骤

1. 离均差平方和、自由度及均方的计算 令∑∑∑=i

j

k

ijk

Y

T 为观察值总

和,∑∑∑=

i

j

k

ijk Y

S 2为观察值平方总和,∑∑=

j

k ijk

i Y

T 为第i 组观察值之和,

∑∑=i

k

ijk j Y T ……第j 时点观察值之和,∑=j

ijk ik Y T 为第i 组第k 个受试对象

的观察值之和,∑=

k

ijk

ij Y

T 为在(ij )水平上的观察值之和。观察总个数为

N =g ×p ×n 。表10-4中同时列出了T ij 、T ik 、T i 、T j 、T 、和S 的值。将各离均差平方和、自由度及均方的计算公式列于表4-13中

表4-13 各种离均差平方和、自由度及均方的计算公式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N T S /SS 2-=总 1-=N 总ν

N T T pn i

i 22

1SS -=∑组间

1-=g 组间ν 组间

组间

组间νSS MS =

N T T gn j j 22

1SS -=∑组内

1-=p 组内ν 组内

组内

组内νSS MS =

N T T gn T pn T n j

j i i i k ij 2

2

2211

1SS +-

-=∑∑∑∑?组内组间 v 组建?组内=

(g-1)(p-1)

组内

组间组内

组间组内组间???=

νSS MS

()∑∑∑-=i i i k ik i T pn T p 2

211SS 对象

()()1-=n g i 对象ν ()()()对象

对象对象i i i ν

SS MS = ()对象

组内组间组内组间总误差i SS SS SS SS SS SS ----=?

v 误差=g(p-1)(n-1)

误差

误差

误差νSS MS =

2. 计算F 值

()

组间对象组间组间MS MS =

F ,误差

组内组内MS MS =

F ,误差

组内组间组内组间MS MS ??=

F

3.确定P 值并作出统计推断

重复测量数据的统计检验,要对组内变量(时间)及组间×组内(剂型×时间)

交互作用的自由度进行调整。调整时要应用ε的估计值。G-G 调整系数ε?=0.5172;H-F 调整系数ε=0.6517。如用ε

?计算的F 组内自由度调整值为: ()()0.207.2155172.01?1

?=-=-='p εν ()()()()0.2996.28181525172.011?2

?=--?=--?='n p g εν F 组内?组间的分子自由度的调整值为:

()()0..207.2415172.011?1

?=??=--='p g εν 对组间(剂型)效应仍用原来的自由度查F 临界值表得:F 0.05(1,14)=4.60。对组内(时间)效应及组间×组内交互效应的F 临界值要用调整自由度得F 0.05(2,29)=3.33。但在DPS 数据处理系统中,系统给出了各个参数及其统计检验的显著水平如下。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推断,结论为:不同剂型药物的血液浓度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645),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剂型与时间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 =0.3312)。

SPSS 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1、概述 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是对同一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一种试验设计技术。在给予一种或多种处理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上通过重复测量同一个受试对象获得的指标的观察值,或者是通过重复测量同一个个体的不同部位(或组织)获得的指标的观察值。重复测量数据在科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分析前要对重复测量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球形检验。如果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重复测量数据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测量数据符合Huynh-Feldt条件,可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如果检验结果P﹤0.05,则说明重复测量数据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所以不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处理数据。在科研实际中的重复测量设计资料后者较多,应该使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模型。 球形条件不满足时常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1)采用MANOVA(多变量方差分析方法);(2)对重复测量ANOVA检验结果中与时间有关的F值的自由度进行调整。 2、问题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或着生产时吸入了混有胎粪的羊水,从而导致呼吸道和肺泡发生机械性阻塞,并伴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失活,而且肺组织也会发生化学性炎症,胎儿出生后出现的以呼吸窘迫为主,同时伴有其他脏器受损现象的一组综合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有丝分裂原,它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时,能够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分析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后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清中VEGF的含量变化,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 将收治的诊断胎粪吸入综合症的新生儿共42名。将患儿随机分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PS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1例。PS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儿均给予除用药外的其他相应的对症治疗。PS组患儿给予牛肺表面活性剂PS 70mg/kg治疗。采集PS 组及对照组患儿0小时,治疗后24小时和72小时静脉血2ml,离心并提取上清液后保存备用并记录血清中VEGF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如下: 3、统计分析

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repeated measure )是指对同一观察对象的同一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进行的多次测量,用于分析该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特点。这类测量资料在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比较常见,例如,为研究某种药物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效果,需要定时多次测量受试者的血压,以分析其血压的变动情况。 1、 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中自由度调整方法 1.调整系数ε的计算 有两个调整系数,第一个是Greenhouse-Geisser 调整系数)?(?εε G G -,计算公式为 ∑∑∑+---=k l k k kl kl s a s a s a s s a ] )())()(2()()[1()(?2 2 2 2 22 22 22 2ε 式中中的2 kl s 是协方差矩阵中的第k 行第l 列元素, 2 s =22 /)(a s k l kl ∑∑是所 有元素的总平均值,222 /)( a s s l ll kk ∑=是主对角线元素的平均值,a s s l kl k /)(2 2∑=是第k 行的平均值。ε ?的取值在1.0与1/(a -1)之间。 第2个系数是Huynh-Feldt 调整系数)(εεF H -。研究表明,当ε真值在0.7 以上时,用ε ?进行自由度调整后的统计学结论偏于保守,故Huynh 和Feldt 提出用平均调整值ε值进行调整。ε值的计算公式为 ] ?)1()1)[(1(2?)1(εε ε------= a g n a a ng 式中中的g 是对受试对象的某种特征(如年龄或性别)进行分组的组数,n 是每组的观察例数。当ε>1.0时,取ε=1.0。 2. 调整规则 只对具有重复测定性质的时间效应的F 值的自由度,和处理时间交互作用的F 值的自由度进行调整。由于F 值的有两个自由度v 1和v 2,调整的 分子自由度ενν?=1' 1 分母自由度ενν?=2' 2。具体计算时可用或ε代替。用 调整所得的'1ν及' 2ν的F 值查临界值表,得),('2 '1 νναF 。由于ε≤1.0,所以调整后的

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SPSS操作

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SPSS操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基本概述:被试对象在接受不同处理后,对同一因变量(测试指标)在不同时点上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的资料,称为重复测量资料。这里的重复并不是单一的反复,而是在多个时点上的测量。 这种资料的特点是其定量观测指标的数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并且各时点上的数值是不满足相互独立的假设的。因此不能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直接进行处理。 如果在期初、期中、期末分别测量学生的电脑能力,则这是单变量重复测量问题。如果分别在三个时期测量学生的电脑和数学成绩,则是多变量重复测量的问题。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需满足的前提条件: 1、一般方差分析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 2、协方差矩阵的球形对称性或者复合对称性;需要进行球形检验,检验对 称性。原假设:协方差满足球形对称。当拒绝球形假设时,结果中还有 其他表可以检验,见例题中的分析。 被试对象处理测量时间1 2 3 4…………m 1 1 …………………………………………. 2 1 ………………………………………….. …………………………………………………………………………………………………………. N1 1 ………………………………………….. N1+1 2 …………………………………………. ………………………………………………………………………………………………………… N2 2 …………………………………………… ………. 例:为研究新减肥药和现有减肥药的效果是否不同,以及肥胖者在服药后不同时间体重的变化情况,将40名体重指标BMIF27的肥胖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新药,另一组用现有减肥药;坚持服药6个月,期间禁止使用任何影响体重的药物,而且被试对象行为、饮食、运动与服药前平衡期保持一致;分别测得0

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SPSS学习笔记之——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转] 1、概述 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是对同一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一种试验设计技术。在给予一种或多种处理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上通过重复测量同一个受试对象获得的指标的观察值,或者是通过重复测量同一个个体的不同部位(或组织)获得的指标的观察值。重复测量数据在科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分析前要对重复测量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球形检验。如果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重复测量数据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测量数据符合 Huynh-Feldt条件,可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如果检验结果P﹤0.05,则说明重复测量数据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所以不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处理数据。在科研实际中的重复测量设计资料后者较多,应该使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模型。 球形条件不满足时常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1)采用MANOVA(多变量方差分析方法);(2)对重复测量ANOVA检验结果中与时间有关的F值的自由度进行调整。 2、问题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或着生产时吸入了混有胎粪的羊水,从而导致呼吸道和肺泡发生机械性阻塞,并伴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失活,而且肺组织也会发生化学性炎症,胎儿出生后出现的以呼吸窘迫为主,同时伴有其他脏器受损现象的一组综合征[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有丝分裂原,它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时,能够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分析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后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清中VEGF的含量变化,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 将收治的诊断胎粪吸入综合症的新生儿共42名。将患儿随机分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PS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1例。PS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儿均给予除用药外的其他相应的对症治疗。PS组患儿给予牛肺表面活性剂PS 70mg/kg治疗。采集PS组及对照组患儿0小时,治疗后24小时和72小时静脉血2ml,离心并提取上清液后保存备用并记录血清中VEGF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如下:

SPSS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报告地应用

企业销售策略改进计划中SPSS重复测量方 差分析的应用 1 相关背景 在研究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同一个观察对象进行多次观测,这样得到的数据称为重复测量资料;而对于重复测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就需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前述的方差分析最大的差别在于,它可以考察测量指标是否会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变化,以及是否会受时间的影响。 2 问题概述 某食品公司计划改进一种食品的销售策略,提出了两种方案,并随机选择了3个销售区市场,每个市场有4个网点,并将其随机分配至两个组,施行不同的销售策略,为期2个月。表2.1为所调查网点的实施策略前1个月和实施策略的2个月的销售量(单位:千克)。通过分析说明哪种方案更加有效。 表2.1 各网点销售量统计表 市场标号网点方案销售量1 销售量2 销售量3 1 1 1 70 83 78 1 2 1 48 54 58 1 3 2 34 60 68 1 4 2 56 65 79 2 5 1 36 45 68 ……………… 3 11 2 83 87 96 3 12 2 57 78 89 3 数据特点 在用SPSS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把数据录入到SPSS中。容易发现本数据中有6个变量,分别为市场编号、网点、方案和3个销售量,且把所有变量定义为数值型。录入相关数据,录入完成后,数据如图3.1所示。

图3.1 各网点销售统计量统计数据 4 分析过程 先将以上数据做一下保存,然后展开分析,步骤如下: 1)进入SPSS 22,打开相关数据文件,选择“分析”—“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命令,弹出如图4.1所示的对话框。 图4.1 “重复测量定义因子”对话框

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spss例析知识分享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基本概述:被试对象在接受不同处理后,对同一因变量(测试指标)在不同时点上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的资料,称为重复测量资料。这里的重复并不是单一的反复,而是在多个时点上的测量。 这种资料的特点是其定量观测指标的数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并且各时点上的数值是不满足相互独立的假设的。因此不能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直接进行处理。 如果在期初、期中、期末分别测量学生的电脑能力,则这是单变量重复测量问题。如果分别在三个时期测量学生的电脑和数学成绩,则是多变量重复测量的问题。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需满足的前提条件: 1、一般方差分析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 2、协方差矩阵的球形对称性或者复合对称性;需要进行球形检验,检验对 称性。原假设:协方差满足球形对称。当拒绝球形假设时,结果中还有其他表可以检验,见例题中的分析。 被试对象处理测量时间1 2 3 4…………m 1 1 …………………………………………. 2 1 ………………………………………….. …………………………………………………………………………………………………………. N1 1 ………………………………………….. N1+1 2 …………………………………………. ………………………………………………………………………………………………………… N2 2 …………………………………………… ………. 例:为研究新减肥药和现有减肥药的效果是否不同,以及肥胖者在服药后不同时间体重的变化情况,将40名体重指标BMIF27的肥胖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新药,另一组用现有减肥药;坚持服药6个月,期间禁止使用任何影响体重的药物,而且被试对象行为、饮食、运动与服药前平衡期保持一致;分别测得0周、8周、16周、24周的体重资料;试对其进行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1、利用SAS PROC GLM程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本手册描述了如何利用SAS PROC GLM 程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包括对象间变量(a between-subjects variable)的分析。首先解释了何时该使用改方法;描述了本手册中用到的术语;给出了研究问题;最后,用一个详细的例子阐述了如何使用改程序。 假定你知道如何书写SAS的程序和导入数据文件以及运行SAS命令。此外,我们还假定你熟悉方差分析(ANOVA)的基本方法和假定。 2、何时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任何方差分析都一样,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也是用来检验平均值的差别的。当在许多不同的条件下测量随机取样的所有成员时,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由于样本是依次曝光于各个条件的,所以对因变量的测量是重复的。对此使用标准的ANOVA分析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不符合标准方差分析的前提假定:数据之间的独立性。需要注意的是,有些ANOVA设计综合了重复测量因子和非重复测量因子。只要有一个重复测量因子存在,就应该考虑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使用该方法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一些研究的假说要求重复测量。比如,经度研究测量几个年龄的样本成员。在这个例子中,年龄应该是重复的因子。 2)、当取样成员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时,按标准方法得到的误差变异很大。对每个取样成员的重复测量可以减小改误差变异。

3)、当取样成员不宜获取时,重复测量的设计显得经济实惠,因为每个成员都可以用来曝光于所有的条件。 4)、注意的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不能检验随机效应! 5)、当取样成员根据一些重要的特征配对后,也可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这里,每个配对的组具有相同的成员,组内每个成员都曝光于某个因子的不同的随机水平。当取样成员配对了,不同条件下的测量可以当作重复测量来看待。 比如,假定你选择了一组低气压对象,测量他们的气压水平,然后将那些具有相似气压水平的进行配对。然后给予每对中的一个成员低压处理,再次测量所有成员的低压水平。对此种情况,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是最有效的。当然,这里一个配对应当当作一个单一的取样成员。 应该认清重复测量设计和单纯的多变量设计之间的区别。对二者来说,都是多次测量取样成员,但是,在重复测量设计中,每次实验测量的是同一特征在不同条件下的数值。比如,你可以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比较橘子树在不同年份所结的橘子的数目。测量的指标是橘子的数目,,这里的条件就是不同的年份。相反,对于多变量的设计,每次实验测量的是不同的特征。你不能够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来比较橘子的数目、重量和价格。三个指标是数目、重量和价格,这些并不是代表不同的条件,只是不同的指标而已。 3、术语解释 对象:取样成员。

SPSS学习笔记之——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SPSS学习笔记之——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1、概述 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是对同一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一种试验设计技术。在给予一种或多种处理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上通过重复测量同一个受试对象获得的指标的观察值,或者是通过重复测量同一个个体的不同部位(或组织)获得的指标的观察值。重复测量数据在科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分析前要对重复测量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球形检验。如果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重复测量数据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测量数据符合 Huynh-Feldt条件,可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如果检验结果P﹤0.05,则说明重复测量数据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所以不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处理数据。在科研实际中的重复测量设计资料后者较多,应该使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模型。 球形条件不满足时常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1)采用MANOVA(多变量方差分析方法);(2)对重复测量ANOVA检验结果中与时间有关的F值的自由度进行调整。 2、问题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或着生产时吸入了混有胎粪的羊水,从而导致呼吸道和肺泡发生机械性阻塞,并伴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失活,而且肺组织也会发生化学性炎症,胎儿出生后出现的以呼吸窘迫为主,同时伴有其他脏器受损现象的一组综合征[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有丝分裂原,它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时,能够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分析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后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清 中VEGF的含量变化,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 将收治的诊断胎粪吸入综合症的新生儿共42名。将患儿随机分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PS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1例。PS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儿均给予除用药外的其他相应的对症治疗。PS组患儿给予牛肺表面活性剂PS 70mg/kg治疗。采集PS组及对照组患儿0小时,治疗后24小时和72小时静脉血2ml,离心并提取上清液后保存备用并记录血清中VEGF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