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胎衣不下预防与治疗

奶牛胎衣不下预防与治疗
奶牛胎衣不下预防与治疗

奶牛胎衣不下预防与治疗

伊曼古丽.乃吉乌拉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石河子,2008133980)

摘要胎衣不下各种家畜都可发生。最常见于牛,特别是乳牛。奶牛胎衣不下有称胎衣

滞留,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8-12h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本病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继发子宫内摸炎等产科疾病,从而导致不孕,迫使奶牛提前淘汰,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胎衣不下;奶牛;子宫;繁殖;营养

正文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指奶牛在产后正常时限内(产后12h内)胎衣完全或

部分滞留在母牛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1]。临床上将胎衣不下分为全部不下和部分不下两种。。该病除因牛胎盘结构特点外,还与子宫收缩程度、缺乏运动、缺乏钙、硒,维生素A和维生素C、年龄、季节、胎次、早产、流产、难产、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失宜、激素紊乱等因素有关[3]。其中流产、早产和难产等异常分娩以及布氏杆菌感染的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可高达31%~61%[5]。由于胎衣不能及时排出,滞留在子宫内常引起子宫内膜炎,患牛不仅不能正常配种受孕,还影响产奶量,影响母牛繁殖功能。严重病例可因感染而死亡。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据文献报道:胎衣不下患牛中有80%以上,会继发子宫内膜炎,除此还会继发乳房炎及产后代谢病等。使奶牛产奶量下降淘汰率增加。为了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工作[8]。

1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

1.1奶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是胎衣不下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奶牛妊娠后长期舍饲与运动不足、草料单纯、品质差;或产前精料过多、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或母牛过肥后体质虚弱、胎水过多、胎儿过大、双胎、难产、早产等引起的子宫弛缓。

1.2 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粘连

由于母牛妊娠期子宫感染后子宫炎症复发,如布氏杆菌病、胎儿弧菌、毛滴虫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子宫炎和胎盘炎,使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发生炎性粘连。

1.3营养失衡

体况过瘦、过肥,采食量和饮水不足,R粮中能量和蛋白质含量低,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尤其是钙、磷、硒、碘及维生素A、D、E的缺乏是引起胎衣不下关键的原因[8]。也会使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升高。频繁地更换饲料、饲料单一、奶牛产后缺乏犊牛自由吸允乳头的生理刺激,对胎衣正常排出均有一定影响。

1.4 胎盘异常

一是胎盘不成熟,如早产、人工引产及能引起分娩提前的因素,都会使胎盘蜕变,不成熟的胎盘或成熟不充分的胎盘均影响母子胎盘的分离。二是胎盘的充血和水肿。分娩过程中宫缩异常强烈或脐带脉管闭锁过快,引起胎盘充血,绒毛钳闭在宫阜腺窝中,绒毛和腺窝发生水肿,影响母子胎盘的分离。三是胎盘发育过大。少数胎盘超长发育,胚胎最初附植在子宫大弯处,子叶绒毛比一般粗而长,绒毛从宫阜中脱落困难。

1.5 不同胎次

随着胎次的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按1-3胎、4—6胎、7—9胎统计,胎

衣不下发生率分别为18.3%、24%、46.7%[4]。其原因是由于胎次增加,产道损伤可能性增多,配种次数的增加感染机会也加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提高[5],引起了子宫内膜的肌化,易产生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的粘连[6]。

1.6 不良应激

许多不良应激都会干扰胎衣的正常排出,如热与冷的应激、疾病、感染、中毒、噪音、生活节律严重扰乱等[7]。对于怀孕期满的母牛胎衣排出的时间与应激的关系很大,在胎衣排出过程中母牛子宫收缩,可将胎儿和母体胎盘的大量血液挤出,减轻绒毛和子宫粘膜腺囊的张力,绒毛易从腺囊中脱离,而应激会抑制子宫的收缩,在安静环境下产生胎衣不下发病率明显下降。母牛分娩后犊牛被立即移走,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被允许母犊相处到第一次哺乳[8]。

1.7 运动不足

奶牛在产前1-2周的运动、加强放牧、光照非常重要。双胎牛的胎衣不下发生率较高,其原因是怀孕时子宫过度扩张,分娩时间长,母体用力过度而衰弱,产后子宫收缩微弱。难产可使母体分娩时间延长,子宫阜和子叶问的组织胺含量增多,使胎盘充血、水肿,加之子宫收缩不足而引起胎衣不下[10]。流产和死时,胎盘上皮未及时变性,雌激素不足,孕酮含量高,引起胎衣不下。

1.8 助产不当

奶牛分娩时,不正确的人工助产,如过早助产,也是引起胎衣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母体未能充分完成整个分娩生理过程。胎儿发育成熟时,母体与胎儿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活动使子宫对雌激素、前列腺素及催产素的敏感性增强,松弛素和一氧化碳则在抑制子宫收缩及调节宫缩的节律起重要作用。调节机制的协调运作使母牛发生骨盆韧带和产道松弛,子宫有节律地强力收缩,娩出胎儿,胎盘脱离,排出胎衣,这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异常或阻滞,如激素的分泌量不足或不及时,相关器官组织内感受器未被激活,能量和氧气的供应量不足,子宫收缩乏力[4],胎盘未发生脱落,都将会造成胎衣不下。

2奶牛胎衣不下的症状

2.1 全部胎衣不下

停滞的胎衣悬垂于阴门之外,呈红色→灰黄色→灰褐色的绳素状,且常被粪污染。如悬垂于阴门外的是尿羊摸部分,则呈灰白色膜状,其上无血管。但当子宫高度迟缓及脐带断裂过短时,也可见到胎衣全部存留于子宫或阴道内。

2.2 部分胎衣不下

残存在于母体胎盘上的胎儿胎盘仍存留于子宫内。胎衣不下能伴发子宫内炎和子宫颈延迟封闭,并且腐败分解产物可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全身性反应。

前者即整个胎衣滞留,只有部分胎衣露在阴门外或整个胎衣全部滞留在产道内。后者即大部分胎衣脱垂于阴门外,有少部分还与母体相连,或大部分已脱落,仅极少部分滞留。病牛一般不表现全身症状,牛发生胎衣不下以后,由于子宫内残留有胎衣,常会刺激母体产生弓背、努责和不安等临床症状,起初对牛影响不大,体温、精神和食欲基本正常,随着胎衣滞留时间延长,胎衣开始腐败分解,常会从阴道内排出暗红色、恶臭分泌物,尤其在母畜趴卧时明显增多。腐败胎衣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很快引起全身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产奶量明显下降,并很快发展为急性子宫炎症,严重的并发产后败血症,导致牛死亡。

3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3.1.1 缩宫素 50单位,维生素B120mL,胃肠通10 mL,分别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3.1.2 10%浓盐水500mL,5%碘酊5mL混合子宫灌入,两天一次。

3.1.3青霉素1280万,0.9% 氯化钠 500mL,5%葡萄糖2000mL,25%葡萄糖1000mL,10%葡萄糖酸钙800mL,地塞米松40mg,静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本病治疗早期可使用子宫收缩药;中,后期则需子宫灌注10%浓盐水,碘酊等药物;若时间过长,出现体温升高者,应配合使用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以提高疗效,如出现其他不良症状,则需对证治疗。

3.2 手术剥离

对病例三采取手术剥离,术前将患畜确实保定,阴门及周围、术者手臂等均用0.1%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清洗消毒。然后10%的盐水500ml灌注子宫,以减少剥离难度。剥离时, 术者站于牛臀部左侧,左手握住外露胎衣,稍稍拉紧(若无外露胎衣,则将右手伸入阴道,轻轻将胎衣向外牵引)。右手沿胎衣伸入子宫,触摸到子叶,用拇指或食指沿母子胎盘联系的边缘,向内剥离,即可将胎儿胎盘从母体胎盘中分离出来。剥离应自子宫体开始,按顺序向子宫角剥离,严禁用手抓住母子胎盘向下揪。这样边剥离胎盘,左手边向外拉出胎衣。到子宫角时,右手可将胎衣轻轻向外拉动,子宫角可随胎衣的拉动而被拉起,逐个地将胎盘剥离,胎衣即可脱落。

为了防止子宫感染和胎衣腐败而引起子宫内膜炎及败血症,在手术割离之后,应放置或灌注抗菌防腐药剂,如金霉素、四环素,可用青霉素、雷佛努尔、呋喃西林等。或用下列合剂:(1)尿素1g,磺胺增效剂1g,磺胺噻唑10g,呋喃西林1g混合后装入胶囊放入;(2)磺胺噻唑10g,磺胺增效剂1g,呋喃西林1g,混合后装入胶囊放入。

在诊治本病时,我们要注意部分胎衣不下与全部胎衣不下的区别。全部胎衣不下时,整个胎衣不排出来,胎儿胎盘的大部分仍与子宫黏膜连接,我们只见一部分胎膜悬吊于阴门之外。胎衣不分不下时,大部分胎衣已经排除,只有一部分胎儿胎盘残留在子宫内。加强饲养管理,及时补充营养因素,搞好环境及牛体卫生,为牛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止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本病对养牛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4奶牛胎衣不下预防

综合上述造成胎衣不下的病因预防胎衣不下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4. 1 加强饲养管理, 供给优质全价饲料, 临产前2~3周,日粮中应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降低钙的水平。尤其注意产前矿物质(钙,磷,镁)及维生素(A,D)的补充许多试验证明, 产前30 d、15 d 各注一次亚硒酸钠维生素E 对预防奶牛胎衣不下具有明显的效果. 4. 2 舍饲牛怀孕中要适当增加运动,分娩时尽量为舍饲牛提供舒适的环境, 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因素, 分娩后让母畜自己舔干仔畜身上的粘液, 尽可能灌服羊水, 尽早让仔畜吮乳或挤乳。分娩后立即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或饮益母草及当归煎剂或水浸液亦有防止胎衣不下的效用, 如有条件, 分娩后注射催产素50 IU 可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4. 3对经产母牛,不论体质强弱,产后都应立即补钙、补糖,可有效地预防胎衣不下的发生。一般母牛产后立即静脉注射25%葡萄糖500毫升,20%葡萄糖酸钙300~500毫升。

4. 4产前1周对年老体弱及有过胎衣不下病史的牛,应肌肉注射1次维生素D3。

4.5分娩后尽早让仔畜吮乳,让母畜舔干仔畜身上的。如果牛经常发生习惯性胎衣不下,可在助产时接收干净的羊水3000mL,有条件给母牛注射催产素50IU灌服红塘麸皮汤(红塘0.5kg,麸皮0.75kg,温水10kg)

4.6加强对传染病的防疫和检疫工作一些传染病原因引起牛的胎衣不下往往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和不良的影响。因此, 养牛场应高度重视对布病、化脓杆菌性乳房炎等疾病的防制工作。减少因此类疾病而造成的损失。

总结

奶牛胎衣不下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单纯用西药治疗的很多,西药治疗中子宫灌洗、静脉补钙,应用缩宫素主要是促使胎盘绒毛收缩,使胎盘从宫阜中脱落下来,地塞米松是抗炎作用还,促进糖代谢。为了减少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供应平衡日粮,干奶期不仅要注意精粗比例,更应重视矿物质尤其是钙、维生素的供应,加强运动,增强全身张力。临床上牛要置于安静、清洁,宽敞的圈舍内,令其自然分娩,避免各种应激。

【参考文献】

[1] 魏中. 家畜胎衣不下的简易疗法[J].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09,(1) :70

[2] 朱顺龙, 庄连伟, 等. 母牛胎衣不下的防治[J]. 云南畜牧兽医 , 2009,(1) :26

[3] 金红霞, 曹学香,等.母畜产后胎衣不下的防治[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09,(3) :53

[4] 周学彬.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新方法[J].北方牧业,2009,(03).

[5] 王晓丽.奶牛胎衣不下的研究进展[J].中兽医学杂2007,(4):41-46.

[6] 谢长春.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7,15(6):26—27.

[7] 莫尼热,哈里木拉提. 母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及有效疗法.新疆畜牧业,2003(2):41-41.

[8] 苏波,周学军等.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效果[J].中国奶牛,2006,131(5):29-32.

[9] 丁秀英,王彩霞等.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简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2):90-91.

[10] 许国军,孔伟等.西门塔母牛胎衣不下的综合防治[J].中国牛业科学, 2007,33(2):92-93.

奶牛胎衣不下预防与治疗

院级: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动科09民班

姓名:伊曼古丽.乃吉乌拉

学号:2008133980 2012-6-30

奶牛胎衣不下预防与治疗

奶牛胎衣不下预防与治疗 伊曼古丽.乃吉乌拉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石河子,2008133980) 摘要胎衣不下各种家畜都可发生。最常见于牛,特别是乳牛。奶牛胎衣不下有称胎衣 滞留,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8-12h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本病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继发子宫内摸炎等产科疾病,从而导致不孕,迫使奶牛提前淘汰,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胎衣不下;奶牛;子宫;繁殖;营养 正文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指奶牛在产后正常时限内(产后12h内)胎衣完全或 部分滞留在母牛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1]。临床上将胎衣不下分为全部不下和部分不下两种。。该病除因牛胎盘结构特点外,还与子宫收缩程度、缺乏运动、缺乏钙、硒,维生素A和维生素C、年龄、季节、胎次、早产、流产、难产、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失宜、激素紊乱等因素有关[3]。其中流产、早产和难产等异常分娩以及布氏杆菌感染的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可高达31%~61%[5]。由于胎衣不能及时排出,滞留在子宫内常引起子宫内膜炎,患牛不仅不能正常配种受孕,还影响产奶量,影响母牛繁殖功能。严重病例可因感染而死亡。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据文献报道:胎衣不下患牛中有80%以上,会继发子宫内膜炎,除此还会继发乳房炎及产后代谢病等。使奶牛产奶量下降淘汰率增加。为了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工作[8]。 1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 1.1奶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是胎衣不下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奶牛妊娠后长期舍饲与运动不足、草料单纯、品质差;或产前精料过多、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或母牛过肥后体质虚弱、胎水过多、胎儿过大、双胎、难产、早产等引起的子宫弛缓。 1.2 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粘连 由于母牛妊娠期子宫感染后子宫炎症复发,如布氏杆菌病、胎儿弧菌、毛滴虫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子宫炎和胎盘炎,使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发生炎性粘连。 1.3营养失衡 体况过瘦、过肥,采食量和饮水不足,R粮中能量和蛋白质含量低,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尤其是钙、磷、硒、碘及维生素A、D、E的缺乏是引起胎衣不下关键的原因[8]。也会使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升高。频繁地更换饲料、饲料单一、奶牛产后缺乏犊牛自由吸允乳头的生理刺激,对胎衣正常排出均有一定影响。 1.4 胎盘异常 一是胎盘不成熟,如早产、人工引产及能引起分娩提前的因素,都会使胎盘蜕变,不成熟的胎盘或成熟不充分的胎盘均影响母子胎盘的分离。二是胎盘的充血和水肿。分娩过程中宫缩异常强烈或脐带脉管闭锁过快,引起胎盘充血,绒毛钳闭在宫阜腺窝中,绒毛和腺窝发生水肿,影响母子胎盘的分离。三是胎盘发育过大。少数胎盘超长发育,胚胎最初附植在子宫大弯处,子叶绒毛比一般粗而长,绒毛从宫阜中脱落困难。 1.5 不同胎次 随着胎次的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按1-3胎、4—6胎、7—9胎统计,胎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与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4925822.html,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孙月强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2期 母牛分娩后,不能在正常的时限内将胎衣排出,就叫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奶牛胎盘排出的正常时限为分娩后12小时内(一般4—6小时即可排出)。 【病因】引起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 1产后子宫收缩微弱无力:奶牛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期,饲喂的饲料单一、缺乏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特别是缺乏钙盐与维生素A,孕畜消瘦、过肥、年老体弱、运动不足等,都可以引起子宫收缩微弱无力。另外,孕牛胎儿过大、胎水过多、双胎妊娠,可使子宫过度扩张,进而继发产后子宫阵缩微弱无力。流产、早产、难产、子宫捻转时,产出或取出胎儿以后子宫收缩力往往很弱。胎盘上皮未及时发生变性及雌激素不足、孕酮含量高也使产后收缩微弱无力。 2胎盘炎症:母畜在怀孕过程中,由于子宫内膜及胎膜发生轻度炎症。导致结缔组织增生,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的正常联系受到破坏,而发生粘连。流产后或产犊后就容易发生胎衣不下。 3胎盘结构:牛的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联系比较紧密。这是胎衣不下发生较多的主要原因。母体胎盘突少而大时更易发生胎衣不下。 4疾病原因: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也引起胎衣不下。尤其奶牛布氏杆菌病对奶牛胎衣不下病影响特大。(布氏杆菌病为人畜共患病) 5其它原因:高温季节可使怀孕期缩短,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产后子宫颈收缩过早,妨碍胎衣排出,引起产后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与遗传基因也有关系。 【症状】胎衣不下分为胎衣部分不下和全部不下两种 胎衣全部不下,就是整个胎衣未排出来,胎儿胎盘的大部分仍与母体胎盘连接。只见一部分已分离的胎衣悬吊于阴门之外。呈带状,脱露出的部分多为尿膜羊膜和脐带。呈暗红色光滑,也常有露出尿膜绒毛膜的一部分。呈土红色,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许多胎儿子叶。严重的病例,胎衣则可能全部滞留在子宫内,有时悬挂于阴门外的胎衣可能断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阴道或子宫触诊才能确诊子宫内还有胎衣。一般,奶牛子宫内滞留的胎衣在1—2天就开始腐败,夏天腐败更快,从阴道内排出污红色恶臭液体。内含腐败的胎衣碎片。病畜卧下的时候排出的要多一些。由于子宫被腐败胎衣刺激和感染,会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这些腐败分解的胎衣被机体吸收后,出现全身症状,如病畜精神不振、弓背、时常努责、体温稍高、心跳和呼

奶牛胎衣不下诊治论文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治 摘要分析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特点,结合其症状,提出中兽医疗法或西兽医疗法,以为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胎衣不下;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322-02 diagonsisandtreatmentofplacentalretentionfordairycows banshi-can liu qing-l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ixian henan 453600) abstractthe occurance cau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cental retention of dairy cows were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4925822.html,bining with symptom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dairy cows′ placental retention were put forward.it could give referenc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lacental retention for dairy cows. key wordsdairy cows;placental reten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 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1]。奶牛的胎盘是子叶型,上皮结缔绒毛膜胎盘即绒毛呈集中分布在子叶上,而母体胎盘以结缔组织与胎儿胎盘的绒毛相接触。由于上述特点,奶牛的胎膜与母体联接密切,不容易分离,所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防治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防治(1.24) 2003-1-24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防治 母牛产犊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排出就叫胎衣不下。通常在产后4—6小时即排出胎衣,不会超过12小时。母牛产犊后胎衣不能正常排出,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若不及时治疗则对以后母牛发情配种怀胎影响颇大,甚至屡配不孕,被迫淘汰。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怀孕后期缺乏适当运动,长期舍饲;缺乏钙、盐、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微量元素;母牛气血虚弱、子宫迟缓收缩无力;早产、流产等因素均可引起胎衣不下。 母牛产犊后胎衣不下主要表现是:母牛在产后已超过12小时仍未完全排出胎衣,患畜表现弓腰、努责、腹痛不安、有的在阴门外排出尺余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胎衣停滞过久,则会引起腐败发酵、从阴户中流出污红色腐臭、恶露,以致引起子宫炎、发热废食、乳量明显减少或继发破伤风。严重者可引起子宫坏死、阴道炎或继发败血症。 治疗:母牛在产犊后为使胎衣尽快排出,有些畜主在阴户外的胎衣暴露部分拴系有重量的物体如砖块、破鞋、小木块等物的办法是错误的,往往会引起子宫全脱的严重后果。如在产后12小时左右胎衣未排出的,可皮下注射脑垂体后叶素5—10毫升,同时内服中药:当归60克、川芎30克、桃仁40克、枳壳70克、香附70克、益母草200克、黄芪100克、红花40克、共粉碎为末开水冲调加红糖250克、黄酒500克、候温一次灌服。如在24小时以后仍未排出的,要采取措施进行人工剥离手术,再延迟子宫颈口收缩就会给剥离手术造成困难,通过人工剥离后子宫内灌注抗菌素,同时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一万单位。若滞留时间长,引起严重的子宫炎,出现发热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常卧地磨牙、从阴户流出较多淡红色或褐红色的粘稠腥臭的分泌物,并且污染了尾根阴户周围及后肢时,切勿掉以轻心,应立即请兽医人员进行诊治。 预防:①加强饲养管理,适当劳役运动。②精粗饲料搭配要合理,尤其是在怀孕中后期要加强营养,要提高饲草,饲料的品质。③长期舍饲的母牛要设运动场。条件许可的地方最好每天坚持2小时的放牧。④尽量排除容易引起早产和流产的各种外界因素如奔跑、惊吓、发热、发霉变质有毒的草料等。 摘自:广东梅县畜禽良种场

母羊胎衣不下的症状诊断与预防治疗

母羊胎衣不下的症状诊断与预防治疗 胎儿出生以后,母畜排出胎衣的正常时间在绵羊为3.5(2~6) h,山羊为2.5(1~5) h,如果在分娩后超过14 h胎衣仍不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此病在山羊和绵羊都可发生。 发病原因包括下列两大类: 1.产后子宫收缩不足 (1)子宫因多胎、胎水过多、胎儿过大以及持续排出胎儿而伸张过度。 (2)饲料的质量不好,尤其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钙盐及其他矿物质时,容易使子宫发生弛缓。 (3)怀孕期(尤其在怀孕后期)中缺乏运动或运动不足,往往会引起子宫弛缓,因而胎衣排出很缓慢。 (4)分娩时母羊肥胖,可使子宫复旧不全,因而发生胎衣不下。 (5)流产和其他能够降低子宫肌内和全身张力的因素,都能使子宫收缩不足。 2.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愈着患布鲁氏菌病的母羊常因此而发生胎衣不下,其原因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 (1)怀孕期中子宫内膜发炎,子宫黏膜肿胀,使绒毛固定在凹穴内,即使于宫有足够的收缩力,也不容易让绒毛从

凹穴内脱出来。 (2)当胎膜发炎时,绒毛也同时肿胀,因而与子宫黏膜紧密黏连,即使子宫收缩,也不容易脱离。 【症状及诊断】胎衣可能全部不下,也可能是一部分不下。未脱下的胎衣经常垂吊在阴门之外。病羊背部拱起,时常努责,有时由于努责剧烈可能引起子宫脱出。 如果胎衣能在14 h以内全部排出,多半不会发生什么并发病。但若超过一天,则胎衣会发生腐败,尤其是气候炎热时腐败更快。从胎衣开始腐败起,即因腐败产物引中毒,而使羊的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升高,呼吸加快,乳量降低或泌乳停止,并从阴道中排出恶臭的分泌物。由于胎衣压迫阴道黏膜,可能使其发生坏死。此病往往并发败血病、破伤风或气肿疽,或者造成子宫或阴道的慢性炎症。如果羊只不死,一般在5~10d内全部胎衣发生腐烂而脱落。山羊对胎衣不下的敏感性比绵羊为大。 【预防】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孕羊的饲养管理:饲料的配合应不使孕羊过肥为原则;每天必须保证适当的运动。 【治疗】在产后14 h以内,可待其自行脱落。如果超过14 h,即须采取适当措施,因为这时胎衣已开始腐败,假若再滞留在子宫中,可以引起子宫黏膜的严重发炎,导致暂时的或永久的不孕,有时甚至引起败血病。故当超过14 h 时,应尽早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绝不可强拉胎衣,以免

奶牛胎衣不下的中药治疗方法

奶牛胎衣不下的中药治疗方法 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的一定时间内,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而滞留于子宫内。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奶牛胎衣不下因各饲养场(户)饲养管理、营养不良、代谢疾病以及急性乳房炎等因素导致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各异,胎衣不下的机率升高。利用中药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方法很多,而且效果也很好,下面介绍四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当归50g、川芎45g、炮姜45g、黄芪30g、党参30g、灸甘草15g、白酒为引,每日1剂。 方法二穿山甲50g、滑石50g、海金沙50g、大戟30g、车前子100g、当归60g、党参30g、川芎30g、五灵脂60g、生蒲黄60g、枳壳30g、益母草120g,共末,童便半碗为引。 方法三“益母车前散加味”益母草200g、车前子(酒炒)250g、当归70g、川芎20g、党参150g、红花40g、炙甘草100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加黄酒250g或低度白酒150g,一次灌服(空腹)。 方法四萝卜缨浸液治疗奶牛胎衣不下萝卜缨浸液制作方法为:将秋季收获的萝卜缨去出杂物用温水泡干净后捞出挂在屋外晾干、备用。取晒干后的萝卜缨用水烧热后取1500~2000mL浸液,在奶牛分娩后0.1~1h饮用。经过15

头分娩奶牛喂饮和15头不喂饮萝卜缨侵液预防胎衣不下的试验。 萝卜缨浸液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加热后变为VA,从而发挥生理作用。萝卜缨浸液被分娩奶牛饮服,可增加子宫循环血量,并促进子宫自身合成前列腺素F2α或雌激素增多,从而使子宫收缩力增强。奶牛产后饮用萝卜缨侵液,可有效地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且萝卜缨浸液制备容易,原料来源之泛,价格低廉,很适合于广大个体兽医站(点)和奶牛养殖户的临床应用。

浅谈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及预防

题目:浅谈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及预防专业:畜牧兽医 姓名:倪明明 学号: 02 指导教师:苏希孟 2010年11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 (1) 1.1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1) 1.2胎盘炎症: (1) 1.3母畜年龄过大: (1) 1.4母畜子宫强直性收缩导致严重充血: (1) 1.5其他因素: (1) 2、奶牛胎衣不下表现的症状 (2) 2.1奶牛胎衣不下全部不下的症状 (2) 2.2奶牛胎衣部分不下的症状 (2) 3 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 (3) 3.1向子宫腔内给药: (3) 3.2中医疗法 (3) 3.3民间疗法 (4) 3.4手术剥离法 (4) 4 奶牛胎衣不下的预防措施 (4) 4.1加强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 (4) 4.2防治胎盘炎症 (5) 4.3做好奶牛产后护理工作 (6) 5 总结: (6) 参考文献: (8)

浅谈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及预防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倪明明 733006 摘要: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养牛场调查对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症状诊断要点做了系统的了解和分析,也确定其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关键词:奶牛胎衣不下治疗预防 奶牛胎衣不下以称胎衣滞菌,是指母畜分娩出胎儿后,胎衣在12到48小时限内未能排出,奶牛春天到夏天一般8小时限内不下视为胎衣不下,秋天和冬天12小时限内胎衣不下视为胎衣不下,胎衣是胎膜的总称。胎衣不下是奶牛的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尤其在当前人工授精技术如此发达时期,此病影响奶牛产后奶牛配种,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引起慢性、性子宫内膜炎或继发性卵巢等其他生殖器官疾病,轻者响奶牛产奶量和产后受孕,重者严重感染引发奶牛全身性败血症而致奶牛产后死亡。由于各种原因,使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给奶牛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为此,治疗和预防奶牛胎衣不下是当前奶牛场的重中之中。 1 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产后子宫收缩无力,主要因为怀孕期间饲料单纯,缺乏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或是产双胎,胎儿过大及胎水过多,使子宫过度扩张。二是胎盘炎症,怀孕期间子宫受到感染发生隐性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母子胎盘粘连。此外,流产和早产等原因也能导致胎衣不下。 1.1 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奶牛在妊娠后期劳役过渡或后期运动不足、饲料单纯、品质差、缺乏补盐、维生素等。衰老体弱、过度肥胖或过于瘦弱以及胎水过多、多胎、胎儿过大、难产、早产、均可引起母畜子宫收缩无力引起胎衣不下。 1.2 胎盘炎症: 怀孕期间子宫受到感染(如布氏杆菌、沙门氏杆菌、李氏杆菌、胎儿弧菌、生殖道霉形体、霉菌、毛滴虫、弓形体或病毒等引起的感染)发生轻度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导致结缔组织增生,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流产或产后易发生胎衣不下。 1.3 母畜年龄过大: 由于母畜年龄过大使生产后机体虚弱一般不努责也能使胎衣不下发病率升高。 1.4 母畜子宫强直性收缩导致严重充血: 总共有两方面“一方面腺窝绒和毛发生水肿,另一方面导致绒毛中血液不能排出,而使得腺窝内压不能降低,使胎衣不能脱落。 1.5 其他因素: 高温季节可使怀孕期缩短增加了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机体缺乏维生素E、产后子宫收缩过早导致胎衣不能排出,也可引起胎衣不下。奶牛的胎衣不可能与遗

母牛胎衣不下的预防治疗

母牛胎衣不下的预防治疗 作者:王仕东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5期 王仕东 (华宁县青龙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华宁 652800) 母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是母牛在分娩后12 h内胎衣不能全部从产道分娩出的一种产科疾病,是母牛产科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近年来此病在青龙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 及时加以治疗。 1引发母畜胎衣不下的原因 1.1季节性 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季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患此病的母畜多数为散养圈饲型的农户,饲养方式粗放,有啥喂啥,平时日粮中主要以干玉米秸秆为主,条件好的加少量的 玉米面,青绿饲料、精料、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添加剂时有时无,严重摄取不足,远 远满足不了母畜的营养需要,造成母畜消耗多吸收少,营养能量出现负平衡,母畜体况差,故 母畜产后易形成胎衣不下。有的散养户存在牛圈简易,卫生条件差、湿气大;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水冷草枯,养殖户把牛放出去可供采食的物质很少,故很少有养殖户对母畜在冬季进行放牧,致使母畜长期得不到运动,体内新陈代谢减弱,内分泌减弱或紊乱,易引发胎衣不下。临 床症状表现为:消瘦、骨露、膘情差、有精无神,被毛粗乱无光,拱背举尾努责,反刍减少, 少食或不食,胃肠蠕动缓慢,多卧少起,寒战腹痛。 1.2早产 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结构非常紧密,胎盘成熟后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有利于胎盘分离。未成熟的胎盘难以完成分离过程,故早产发生的时间越早,胎衣不下的发生率越高,所谓瓜熟 蒂落,瓜不熟蒂自然不落;另外妊娠过期,形成胎盘老化,母体胎盘结缔组织增生,子叶表层 增厚,内分泌减弱,易形成胎衣不下。临床症状为:胎衣全部停滞于子宫内,病畜频频努责并 伴有少量黏液淡血水流出,不断起卧,精神沉郁;前期症状轻,随着时间的延长,则易引发体 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停食;胎衣腐烂时从阴门流出污秽脓血,气味腥臭,并发子宫内膜炎、阴 道炎等症状。 1.3子宫收缩无力 单胎家畜怀双胎,胎水过多,胎儿过大及难产引起产道损伤,产程过长母畜用力过度,子 宫肌疲劳,影响子宫肌收缩。中兽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胞宫活动减弱。临床症状为: 努责不明显,四肢无力,多卧少起,食欲和体温正常。 1.4胎盘感染 怀孕期病原感染,细菌是引起胎盘感染的主要病原,但多数为非特定性病原菌,其主要包 括布鲁氏杆菌病、沙门氏杆菌、李氏杆菌、结核、生殖道支原体、毛滴虫或病毒等造成感染, 从而发生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导致结缔组织增生,可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致胎 衣难下;还有在人工授精时消毒不严,如输精器、手套、母畜外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输精 操作鲁莽,输精器械造成产道损伤。这些因素均会给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创造条件,从而引发产

奶牛胎衣不下的处理

奶牛胎衣不下的处理 2012-03-21 访问量:731闵意兵山西河滩奶牛场繁殖主管[ 字号:大中小] 山西河滩奶牛场繁殖主管 养牛感悟 我现在的工作是专门负责繁殖,部门只有两个人,但并不会很忙。因为奶牛各方面都很正常,每个环节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自己事业上的规划,我并不在意是否能获得更高的职位,我只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只要自己干得好了,牛场有效益,自然会有回报的。 属相鸡籍贯江西牛龄12年爱好乒乓球 最大心愿能有自己的牧场 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孕检时检查到受胎成功。 在牛场最喜欢做的事情孕检 主要工作经历自从和师傅学徒后就在英雄乳业的一个小区做奶牛繁殖育种工作,直到05 年离开家门来到山西河滩奶牛场工作至今。 牛场基本情况牛场技术伙伴 存栏量1500头挤奶机利拉伐

泌乳牛400头冻精赛科星 平均单产9吨 乳脂肪率3.68% 乳蛋白率3.26% 体细胞数<50万/ml 胎衣不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奶牛疾病,一般来说奶牛在产后12小时,胎衣未正常排出的,就可定为胎衣不下。我们都见过胎衣在母牛阴门外摇摆,看起来就像没有生命的组织,这样的胎衣会散发出一种腐败的气味,母牛出现举尾、弓腰、努责等症状。我们需要理解一点,胎衣并非无生命的组织,而胎衣排出的过程,实际是细胞凋亡的过程。 病因 胎衣不下的原因有很多: 1.营养不良,日粮中缺乏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等。 2.肥胖牛,奶牛产犊时根据奶牛体况评分标准评定 3.5分为理想值,如果超过4分可视为肥胖。 3.老龄牛,5胎或6岁以上的牛只。 4.早产和流产。 5.产房环境卫生差。 6.某些传染性疾病,IBR、BVD等。 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胎衣不能正常排出,但最常见的原因是,难产和助产时将没有消毒的器械或手臂直接伸入产道。而技术人员往往忽视了,正是由于在奶牛产犊过程中强行干涉,才导致奶牛产后胎衣不下。

母牛胎衣不下这么处理

母牛胎衣不下这么处理! 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牛产后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将胎衣排出,而滞留于子宫内的一种疾病。指母牛分娩后,经过8~12小时仍不排出胎衣,即为胎衣不下。舍饲牛较多见。正常情况下,胎衣排出时间黄牛不超过3~5小时。奶牛胎衣不下常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发情推迟、配种次数增加,严重的会导致不育、产奶量下降,给奶牛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牛胎衣不下是母牛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营养、年龄等因素、疾病因素、胎儿因素、生理因素等等 1、牛胎衣不下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母牛产后子宫收缩力不足,子宫弛缓。子宫弛缓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缺少钙及其他矿物质、母牛瘦弱或过肥、胎膜积水、双胎、难产等。其次,由于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的愈着,这是由于胎膜和子宫内膜受感染后,发生炎症造成的。常见于布氏杆菌病的母牛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有高有低,发病率高的可达20%~40%危害极严重。笔者从事兽医诊疗20年,以兽医学理论作指导,采用极其简单易行、见效快、疗效高的治疗方法,共治疗牛胎衣不下近200例,疗效高达96%。个别病例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胎盘粘连需手术剥离。

1、方药及用法 茯茶50~200g,加水约5000ml,煎10~60min,加食盐20~100g,红糖(或白糖)100~500g,候温一次灌服。一般一次有效,灌服后30~60min即见胎衣排出。单用茶水或糖水或盐水对轻型病也有效,但组方疗效高,也可预防生产瘫痪、缺乳、虚弱等病症。 例:同仁县一黑色母犏牛就诊。主诉:该牛已12岁,昨天早晨产犊(第5胎),第2天仍不见胎衣排出,卧地不起,饮食欲废绝,二便皆无。症见:该牛体质较差,精神萎顿,反刍、排尿、排粪停止,卧地不起,强迫站立后即卧下,鼻镜干燥,口色青白,鼻出冷气,T37.1℃,心音弱,P38次min,R12次min,瘤胃蠕动音相当弱、仅能听到轻微的捻发音,仅0.5次min,体重约250kg。诊为产后瘫痪合并胎衣不下。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和治疗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和防治 陈鹏汉 (甘肃省会宁县头寨子镇兽医站,730727) 摘要:奶牛胎衣不下是由于分娩出胎儿后,如果胎衣在正常的时限内不能排出,分为胎衣部 分不下和胎衣全部不下两种类型,主要有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及胎盘未成熟或老化、充血、水肿、发炎等有关。胎衣不下不但引起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复旧延迟,从而导致 不孕,致使许多奶牛被迫提前淘汰。给养牛业造成了极大地经济损失。 本实验从实际病例分别分析胎衣不下的两种情况,提出产前灌服产的乐能有效预防;肌肉注摄速解灵并向子宫内投放氯霉素栓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措施。笔者认为治疗奶牛胎衣不 下,预防是本病在临床中的重要因素,及时治疗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奶牛,胎衣不下,诊断,防治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产后12小时内胎衣未能正常排出,又称胎膜滞留,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依据其临床症状,可分为完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1]。胎衣不下时,一方面患牛常表现为拱背努责,导致子宫脱出;另一方面,滞留在体内的胎衣在产后1 天开始腐败变性,从阴道内流出恶臭液体,致使乳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等,往往导致奶牛空怀时间延长,甚至屡配不孕,使得良种奶牛被提前淘汰,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表明,本病在健康牛群中的发病率为3%—12%,平均为7%[2]。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本病在我国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一些牧场达到了40%左右 [3]。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动物胎盘结构及生产时子宫内环境有关,子宫炎症、流产、早产等都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4]。早产或产期延长时,由于胎盘尚未成熟或老化,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发生粘连,导致产后胎衣难以排出。另外,产后子宫弛缓也是诱导该病发生的一个因素。在临床上,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通常采用抗生素、激素疗法和手术疗法等,其治疗效果是确实的,但治疗后的潜在性影响也是显著的,往往导致奶牛在康复后发情迟缓,继发子宫炎症等,造成繁殖障碍。 本实验通过对在实习期间在某牧场收集到的两例胎衣不下奶牛病例都采取药物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从而提出有效治疗方案,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预防和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病例调查 1.1 临床症状

母羊胎衣不下的症状诊断与预防治疗

母羊胎衣不下的症状诊断与预防治疗 母羊胎衣不下的症状诊断与预防治疗 文章标题:母羊胎衣不下的症状诊断与预防治疗 胎儿出生以后,母畜排出胎衣的正常时间在绵羊为 3.5(2~6)h,山羊为2.5(1~5)h,如果在分娩后超过14h胎衣仍不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此病在山羊和绵羊都可发生。 发病原因包括下列两大类: 1.产后子宫收缩不足 (1)子宫因多胎、胎水过多、胎儿过大以及持续排出胎儿而伸张过度。 (2)饲料的质量不好,尤其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钙盐及其他矿物质时,容易使子宫发生弛缓。 (3)怀孕期(尤其在怀孕后期)中缺乏运动或运动不足,往往会引起子宫弛缓,因而胎衣排出很缓慢。 (4)分娩时母羊肥胖,可使子宫复旧不全,因而发生胎衣不下。 (5)流产和其他能够降低子宫肌内和全身张力的因素,都能使子宫收缩不足。 2.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愈着患布鲁氏菌病的母羊常因此而发生胎衣不下,其原因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 (1)怀孕期中子宫内膜发炎,子宫黏膜肿胀,使绒毛固定在凹穴内,即使于宫有足够的收缩力,也不容易让绒毛从凹穴内脱出来。 (2)当胎膜发炎时,绒毛也同时肿胀,因而与子宫黏膜紧密黏连,即使子宫收缩,也不容易脱离。 【症状及诊断】胎衣可能全部不下,也可能是一部分不下。未脱下的胎衣经常垂吊在阴门之外。病羊背部拱起,时常努责,有时由于努责剧烈可能引起子宫脱出。 如果胎衣能在14h以内全部排出,多半不会发生什么并发病。但若超过一天,则胎衣会发生腐败,尤其是气候炎热时腐败更快。从胎衣开始腐败起,即因腐败产物引中毒,而使羊的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升高,呼吸加快,乳量降低或泌乳停止,并从阴道中排出恶臭的分泌物。由于胎衣压迫阴道黏膜,可能使其发生坏死。此病往往并发败血病、破伤风或气肿疽,或者造成子宫或阴道的慢性炎症。如果羊只不死,一般在5~10d内全部胎衣发生腐烂而脱落。山羊对胎衣不下的敏感性比绵羊为大。 【预防】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孕羊的饲养管理:饲料的配合应不使孕羊过肥为原则;每天必须保证适当的运动。 【治疗】在产后14h以内,可待其自行脱落。如果超过14h,即须采取适当措施,因为这时胎衣已开始腐败,假若再滞留在子宫中,可以引起子宫黏膜的严重发炎,导致暂时的或永久的不孕,有时甚至引起败血病。故当超过14h时,应尽早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绝不可强拉胎衣,以免扯断而将胎衣留在子宫内。 1.手术剥离胎衣: (1)先用消毒液洗净外阴部和胎衣,再用鞣酸酒精溶液冲洗和消毒术者手臂,并涂以消毒软膏,以免将病原菌带入子宫。如果手上有小伤口或擦伤,必须预先涂搽碘酊,黏上胶布。 (2)用一只手握住胎衣,另一只手送入橡皮管,将高锰酸钾温溶液(1:1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