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通路

视觉通路
视觉通路

视觉通路

背侧通路:where通路,视皮层一些区域联合形成的系统,参与空间位置知觉,开始于纹状皮层,结束于后顶叶。

腹侧通路:what通路,视皮层的一些区域联合形成的系统,参与形状知觉,开始于纹状皮层,结束于下颞叶。

躯体感觉通道:

面部感觉信息通过三叉神经传递

皮肤、肌肉体感器官信息通过脊髓传导,有两种:

背侧柱-内侧丘系通路:传递精确定位的信息(触觉),通过脊髓背侧柱上行至延髓,在延脑中交换至对侧后通过内侧丘系传至丘脑腹后侧核即躯体感觉终继核团。

脊髓-丘脑通路:传递非精确定位的信息(温度觉等),一到达脊髓即与其他神经元形成联结,交换至对侧后通过脊髓丘脑通路上行至丘脑腹后侧核。

听觉通路:

耳蜗神经节→延髓耳蜗核→上橄榄核群(外侧丘系)→中脑下丘→丘脑内侧膝状体→颞叶。视觉失认症:

视敏度正常,但由于脑损伤导致无法正确知觉,视觉联合皮层

统觉视觉失认症:高级视知觉缺失视敏度正常仍无法知觉物体

联想视觉失认症:视知觉与言语系统分离导致,可以描画不能命名,可以借助其他感觉帮助命名

光感受器:

视杆细胞:1.2亿视网膜周围中央凹周围弱光提供黑白信息视敏度低

视锥细胞:600万视网膜中央中央凹中强光提供色彩信息视敏度高

感受野:

视野的一部分,呈现于该细胞感受野内的光线刺激引起该细胞发放率的变化,由近似圆形的中心部和环形的外周部组成。刺激中心部和外周部引起相反的变化:ON细胞被呈现在中央部的光线激活,被外周部的光线抑制,OFF细胞相反。

味觉通道:

舌尖通过面神经分支鼓索传递到孤束核,舌头尾端通过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到达孤束核,孤束核将轴突传至丘脑腹后内侧核,在传至前额叶底部和岛叶初级味觉皮层。

睡眠阶段:

第一阶段,3.5~7.5HZ的θ波10min;第二阶段,纺锤波和K复合波出现15min;第三阶段,δ波出现,δ波占脑电波的20%~50% 20min,第四阶段,δ波占脑电波的50%以上45min。血脑屏障:

大脑细胞和血管之间液体传递和交换的屏障,由血管的内皮细胞生成。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动作电位:

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电压依赖性的钠离子通道开启,钠离子内流,去极化开始,动作电位产生;钾离子通道开启,钾离子外流;钠离子通道失活,钾离子继续外流至静息电位;膜电位继续下降,超极化开始,纳钾转运体开始运作,膜电位渐渐回复到静息电位。

全或无:

动作电位或者不产生,或者产生额定强度的电位。动作电位一产生,将沿着轴突一直传递至尾端,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强度不变。

频率法则:

通过动作电位激发频率表达变化的信息。高频率的动作电位激发高强度的肌肉收缩;高强度的刺激(强光线)将产生眼神经高频率的激发。

条件情绪反应:

经典型条件学习:一个负性刺激紧随一个中性刺激后产生,变产生了条件情绪反应。反应包括自主神经、行为及内分泌成分,如:心率加快、发抖和应激激素分泌等。

James-lange情绪理论:

诱发情绪的情境产生了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发抖、出汗、心跳加快等,这些情境也会诱发行为,如握拳或争斗等。随后,从肌肉和参与反映的器官发出的感觉信息构成了我们对情绪的感受。

海马与记忆的关系:

关系性学习

海马损伤导致顺行性遗忘,也即患者知觉、运动性学习和刺激-反应学习良好,但是无法描述脑损伤之后发生的事情。

海马作为空间学习的机制之一,还与其他关系性学习、情境学习以及大脑各部分的学习的协调与整合有关。

视觉通路信息传递详述

神经系统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一、简介 狗为什么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人们是怎样学习、记忆的?这些神奇的现象是如何发生,而神奇的背后就是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脑发现的。神经科学几乎包括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 眼睛在很多方面就像一个照相机,但是眼睛捕捉到的图像远比照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完整,不仅有形状颜色,还有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这个复杂信息的获得是靠众多视觉系统的神经元来分工合作完成的,视网膜上投射的图像信息经过中枢神经系统来分析和诠释。 二、离视网膜投射 离开眼睛的神经通路始于视神经,称为离视网膜投射。离视网膜投射的组成部分依次为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视神经自视盘处离开双眼,经眼球后部骨性眼眶内的脂肪组织,然后穿过颅底部垂体腺的前方。在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轴突相互交叉至对侧。之后,离视网膜投射的轴突形成视束,在软脑膜下方沿间脑的外侧表面行进。来自各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在视交叉处进入对侧,因为关于左右半视野的所有信息均被导入大脑的对侧,视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交换,因此左半视野为大脑右半球所“看见”,右半视野为大脑左半球所“看见”。介导视觉感知的视觉通路如下图1所示。 图1.介导视觉感知的视觉通路

Brodmann分区系统 - 人类大脑皮层的

Brodmann分区系统- 人类大脑皮层的 Brodmann分区 1,2和3区:体感皮层(习惯上常称为“3,1和2区”) 4区- 初级运动皮层 5区- 体感联合皮层 6区- 前运动皮层 7区- 体感联合皮层 8区- 包括额页眼动区(Frontal eye field) 9区- 后外侧前额叶皮层 10区- 额极区(上额回和中额回最前侧的部分) 11区- 额眶区(眶回,直回和上额回前侧的一部分)12区- 额眶区(上额回和下前回之间的区域) 13区- 岛皮层 17区- 初级视皮层 18区- 视觉联合皮层 19区- 视觉联合皮层 20区- 下颞回 21区- 中颞回 22区- 上颞回,其前侧部分属于韦尼克区 23区- 下后扣带皮层 24区- 下前扣带皮层 25区- 膝下皮层 26区- 压外区(Ectosplenial area) 28区- 后内嗅皮层 29区- 压后扣带皮层 30区- 扣带皮层的一部分 31区- 上后扣带皮层 32区- 上前扣带皮层 34区- 前扣带皮层,位于海马旁回 35区- 旁嗅皮层,位于海马旁回 36区- 海马旁皮层 37区- 梭状回 38区- 颞极区 39区- 角回,韦尼克区的一部分 40区- 缘上回,韦尼克区的一部分 41,42区- 初级听皮层和听觉联合皮层 43区- 中央下区(Subcentral area) 44区- 三角部,布洛卡区的一部分 45区- 岛盖部,布洛卡区的一部分 46区- 上外额叶皮层 47区- 下额页皮层

48区- 下脚后区,颞叶内侧的一小部分 49区- 岛旁区,位于颞叶和岛叶的交界处。 人类的大脑皮层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一的复杂功能。在区域的分布上,两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语言区与威氏语言区,只分布在左脑半球,其它各区则两半球都有。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1. 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 皮质运动前区 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 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3. 皮质眼球运动区 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 时向对侧注视。 4. 皮质一般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5. 额叶联合区 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6. 视觉皮质区 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7. 听觉皮区 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每侧皮质均接受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 听觉。 8. 嗅觉皮质区 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 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9. 内脏皮质区 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 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人类的大脑皮层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一的复杂功能。在区域的分布上,两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语言区与威氏语言区,只分布在左脑半球,其它各区则两半球都有。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1.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皮质运动前区 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3.皮质眼球运动区 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4.皮质一般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5.额叶联合区 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6.视觉皮质区 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7.听觉皮区 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每侧皮质均接受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8.嗅觉皮质区 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9.内脏皮质区 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10.语言运用中枢 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

视觉通路

视觉通路 背侧通路:where通路,视皮层一些区域联合形成的系统,参与空间位置知觉,开始于纹状皮层,结束于后顶叶。 腹侧通路:what通路,视皮层的一些区域联合形成的系统,参与形状知觉,开始于纹状皮层,结束于下颞叶。 躯体感觉通道: 面部感觉信息通过三叉神经传递 皮肤、肌肉体感器官信息通过脊髓传导,有两种: 背侧柱-内侧丘系通路:传递精确定位的信息(触觉),通过脊髓背侧柱上行至延髓,在延脑中交换至对侧后通过内侧丘系传至丘脑腹后侧核即躯体感觉终继核团。 脊髓-丘脑通路:传递非精确定位的信息(温度觉等),一到达脊髓即与其他神经元形成联结,交换至对侧后通过脊髓丘脑通路上行至丘脑腹后侧核。 听觉通路: 耳蜗神经节→延髓耳蜗核→上橄榄核群(外侧丘系)→中脑下丘→丘脑内侧膝状体→颞叶。视觉失认症: 视敏度正常,但由于脑损伤导致无法正确知觉,视觉联合皮层 统觉视觉失认症:高级视知觉缺失视敏度正常仍无法知觉物体 联想视觉失认症:视知觉与言语系统分离导致,可以描画不能命名,可以借助其他感觉帮助命名 光感受器: 视杆细胞:1.2亿视网膜周围中央凹周围弱光提供黑白信息视敏度低 视锥细胞:600万视网膜中央中央凹中强光提供色彩信息视敏度高 感受野: 视野的一部分,呈现于该细胞感受野内的光线刺激引起该细胞发放率的变化,由近似圆形的中心部和环形的外周部组成。刺激中心部和外周部引起相反的变化:ON细胞被呈现在中央部的光线激活,被外周部的光线抑制,OFF细胞相反。 味觉通道: 舌尖通过面神经分支鼓索传递到孤束核,舌头尾端通过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到达孤束核,孤束核将轴突传至丘脑腹后内侧核,在传至前额叶底部和岛叶初级味觉皮层。 睡眠阶段: 第一阶段,3.5~7.5HZ的θ波10min;第二阶段,纺锤波和K复合波出现15min;第三阶段,δ波出现,δ波占脑电波的20%~50% 20min,第四阶段,δ波占脑电波的50%以上45min。血脑屏障: 大脑细胞和血管之间液体传递和交换的屏障,由血管的内皮细胞生成。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动作电位: 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电压依赖性的钠离子通道开启,钠离子内流,去极化开始,动作电位产生;钾离子通道开启,钾离子外流;钠离子通道失活,钾离子继续外流至静息电位;膜电位继续下降,超极化开始,纳钾转运体开始运作,膜电位渐渐回复到静息电位。 全或无: 动作电位或者不产生,或者产生额定强度的电位。动作电位一产生,将沿着轴突一直传递至尾端,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强度不变。 频率法则: 通过动作电位激发频率表达变化的信息。高频率的动作电位激发高强度的肌肉收缩;高强度的刺激(强光线)将产生眼神经高频率的激发。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 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提出。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 Brodmann Area 1, BA1 Brodmann Area 2, BA2 Brodmann Area 3, 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 (postcentral gyrus) 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基本体感功能(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 Brodmann Area 4, 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沟(central 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 somatic motor area),包含“运动小

人”(motor homunculus )。 控制行为运动,与BA6 (前)和BA3 、BA2 、BA1、(后)相连,同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 )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如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来表示。 Brodmann Area 5, 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 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 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 Area 7, 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后方,视觉皮层(visual 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 Areas---------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方(BA5、BA7) 功能:整合各种感觉传入触压觉、其它感觉;利用以往储存的感觉体验。 Brodmann Area 6, BA6 位置:位于额叶(frontal lobe),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前端

系解笔记(传导通路)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目的要求: 1.掌握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头面部浅感觉、视觉和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锥体束的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止、行径特点、功能及受损后的症状。 2.熟悉躯体和四肢浅感觉,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所引起的视野缺损,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 3.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不同部位受损时的瞳孔变化,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比较,锥体外系的概念。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Conductive pathway of nervous system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Sensory (ascending) pathways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Motor (descending) pathways 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s 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s 感觉类别感觉器 浅感觉皮肤、粘膜 (痛、温、触、压觉) 深感觉肌肉、肌腱、关节 (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 视觉视网膜上感光细胞 听觉螺旋器 平衡觉壶腹嵴、橢圆囊斑、球囊斑 嗅觉嗅粘膜 味觉味蕾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的含义 2.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传导至大脑, 引起意识性感觉. 3.躯体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至小脑, 不产生意识性感觉, 只是反射性调节躯干、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 以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 (一)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丘脑腹后外侧核Central radiation of thalamus 薄束核 楔束核 脊神经节 薄束楔束 (二)躯体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略)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Ⅷ层②中央后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Central radiation of thalamus 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前、侧束 脊神经节 躯干和四肢的深感觉和浅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 ●传导路的交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完成,经过两次换元,从第二次换元起路径同. 中枢突 丘脑腹后内侧核③ 中央后 三叉丘系 丘脑中央辐射Central radiation of thalamus 丘脑腹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关于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的实验

关于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的实验 实验题目:关于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的实验 实验目的:1、复习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 2、掌握视觉形成的基本通路。 实验内容:观看视觉器官及视觉传导通路的挂图、模型。 实验结果:掌握了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现报告如下: 1、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视网膜的厚度只有0.1-0.5mm,但结构十分复杂。它的主要部分在个体发生上来自前脑泡,故属于神经性结构,其中细胞通过突触相互联系。主要分成两层:外层为色素细胞层,内层主要为位于后2/3部分、具有感光功能的视部,视网膜视部有外向内主要分成感光细胞层(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 从靠近脉络膜的一侧算起,视网膜最外层是色素细胞层;这一层的来源不属神经组织,血液供应也来自脉络膜一侧,与视网膜其他层接受来自视网膜内表面的血液供应有所不同。色素细胞层对视觉的引起并非无关重要,它含在黑色素颗粒和维生素A,对同它相邻接的感光细胞起着营养和保护作用。保护作用是除了色素层可以遮继来自巩膜侧的散射光线外,色素细胞在强光照射视网膜时可以伸出伪足样突起,包被视杆细胞外段,使其相互隔离,少受其他来源的光刺激;只有在暗光条件下,视杆外段才被

暴露;色素上皮的这种活动受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控制。 此层内侧为感光细胞层。在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作动物,感光细胞分视杆和视锥细胞两种,它们都含有特殊的感光色素,是真正的光感受器细胞。视杆和视锥细胞在形态上都可分为四部分,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和视锥细胞在形成上的区别,也主要在外段它们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锥细胞外段呈圆锥状。视杆细胞中的感光物质主要是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红醛,在亮处分解的视紫红质,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这是可逆反应,平衡点取决于光强,所以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不能区分颜色,对细小结构分辨率差;视锥细胞则分别含有视红、视蓝、视绿三种视锥色素,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和颜色有高度的分辨率。现将它们的比较呈现如下: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分布视网膜周边区视网膜中部,尤其黄斑 光敏感度高低 光分辨率低高 辨色无有 视色素视紫红质红、绿、蓝三种视色素 功能暗视觉明视觉 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层内的双极细胞发生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人类的大脑皮层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一的复杂功能。在区域的分布上,两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语言区与威氏语言区,只分布在左脑半球,其它各区则两半球都有。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1. 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 皮质运动前区 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3. 皮质眼球运动区 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4. 皮质一般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5. 额叶联合区 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整理)大脑皮质分区教案.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案 讲授题目:端脑T e l e n c e p h a l o n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课时数:2课时(100分钟)

作业习题 中枢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马尾 2. 锥体交叉 3.脑桥小脑三角 4. 前髓帆 5.内侧隆起 6. 小脑扁桃体 7.背外侧束 8. 室底灰质 9.内侧丘系交叉 10. 小脑下脚 11.黑质 12. 内侧纵束 13.穹隆 14. 垂体门脉系 15.基底核 16. 优势半球 17.边缘系统 18. 上运动神经元 19.下运动神经元 20. 核上瘫 21.核下瘫 22. 锥体外系 23.硬膜外隙 24. 海绵窦 25.终池

26. 蛛网膜粒 27.脉络丛 28. 大脑动脉环 二.填空题 1.脊髓上端在________处与延髓相连,下端逐渐变细为________,再向下延为无神经织的________。 2.人类脊髓可藉脊神经根的出入范围划分为________节段,其中颈髓_______节、胸髓________节、腰髓________节、骶________节和尾髓________节。 3.脊神经前根在脊髓的_________出脊髓,主要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纤维成分)。 4.延髓与脑桥之间腹面的界限为________,在沟中自内向外依次排列的三对脑神经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延髓与脑桥之间背面的界限为________。 5.在髓纹的上方,内侧隆起上有一圆形的隆凸为________,内隐_______核。前庭区的外侧有一小隆起为听结节,内隐_________核。舌下神经三角的深方隐________核,迷走神经三角的深方隐________核。 6.小脑位于________,以三对小脑脚连接于脑干的背面。其中主要进入小脑的纤维是 ________和________;主要出小脑的纤维是________。 7.间脑的室腔称为_______,呈________方位,经________与第四脑室相通,向外经_______ 与侧脑室相通,其顶部是________。8.在脑的底面,下丘脑视交叉的后方是________,其后方有一对________,前者向下移行为________,下端与________相连。9.大脑半球外侧观,顶下小叶分为两部分:包绕颞上沟末端的脑回为________;包绕外侧沟后端的脑回称为________。颞上回转入外侧沟的下壁上,有两个横行的脑回为 ________。 10.前角运动神经元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细胞组成,前者支配________完成 ________(功能);后者支配________,完成________ (功能)。 11.前角运动神经元的配布分两群,内侧群支配________和________,见于_______(节段);外侧群分布于________和________(节段),支配_________。 12.脊髓后角主要接受后根纤维的传人,细胞分群较多,由浅人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后角基部的________。 13.脊髓中央管的前方有纤维横行越边,称为________。在白质前连合越边的纤维有________ 和________。

神经科学 视觉

我们的视觉,怎么看线条,看清线条才知道物体的重要性(马赫线),功能柱、侧抑制一定要掌握、我们在欣赏一幅画时内心是如何感受的,觉得平静还是冲击力很强。印象画派如何来,神经机制是什么。答赫荣乔卷子时要写性别 侧抑制机制(视觉对明暗反应的机制): 当明暗边界图像刺激具有中心-周边感受野的M 型神经节细胞,感受野中心‘看到’明暗刺激光照一侧的细胞将被抑制,而感受野中心‘看到’明暗刺激阴影一侧的细胞将被兴奋。这种感受野的中心-外周组构形式放大了边界上的反差,在明暗边界上产生马赫带,即为侧抑制现象。 侧抑制有利于视觉从背景中分出对象,尤其在看物体的边角和轮廓时会提高视敏度,使对比的差异增强。 功能柱 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 方位柱:怎么看线条 当Hubel 和Wiesel 首次研究视皮层细胞对光刺激的反映时,意外地发现这些细胞都有共同的特点,即对大面积弥散光刺激没有反应,而对有一定方位或朝向的亮暗对比边或光棒、暗棒有强烈反应,若该刺激物的方位偏离该细胞"偏爱"的最优方位,细胞反应便停止或骤减。因此,强烈的方位选择性是绝大多数视皮层细胞的共性。其所记录到的神经元的方位选择性呈周期性有规律的变化。他们发现许多具有相同视觉功能特性的皮层细胞,在视皮层上按一定的规则(空间上的结构)排列起来,这种按功能排列的皮层结构共同表征线条的朝向、明暗。 我们在欣赏一幅画时内心是如何感受的: “印象画派”作品以激活人脑视觉系统的小细胞通路为主,给人以丰富的内心想象。 Background 信息: 人类视觉系统:视网膜-外侧膝状体核-视放射-初级视皮层 视杆细胞对明暗敏感,主要工作在黑暗条件下;视锥细胞工作在明亮条件下,主要对颜色敏感。 颜色检测:杨-赫姆赫兹三原色理论:我们所感知的颜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红、绿、蓝3种视锥对视网膜信号的相对贡献。在视网膜的每一点上都聚集有3种感受器类型,各自分别细胞分类 生理学过程 心理学效应 小细胞 静止、后期、质地、颜色、 安静等 激发思索、恬静之感、事物之感、安心、心静等 大细胞 线条、轮廓、距离、快速、 动态等 反差、立体感、意念力、动感、心理冲击等

视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眼球视网膜视神经部最外层的视椎细胞核视杆细胞为光感受器细胞, 中层的双极细胞为第1级神经元, 最内层的节细胞为第2级神经元,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汇集成视神经。视神经由视神经管入颅,形成视交叉后,延为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鼻侧半的纤维交叉,加入对侧视束,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布交叉,进入同侧视束。因此,左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右侧半的纤维。视束绕过大脑脚向后,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端脑矩状沟上下的视区皮质(纹区),产生视觉 视束中尚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核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的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完成视觉反射。顶盖前区发出纤维到中脑动眼神经副核,构成瞳孔对光反射的一部分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照一侧眼的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的反应成为直接对光反射,光未照射一侧成为间接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入下: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 听觉传导通路 听觉传道通路的第1级神经元为蜗神经节内的双极神经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在延髓和脑桥交接处入脑,止于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 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发出纤维大部分在脑桥内形成斜方体并交叉到对侧至于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形成外侧丘系外侧丘系的纤维经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大多数止于下丘,其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止于大脑皮质颞横回的听觉中枢。 少数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还有一些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在上橄榄核交换神经元,然后加入同侧的外侧丘系。也有少数外侧丘系的纤维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因此听觉冲动是双向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 听觉的反射中枢在下丘。下丘内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再由上丘内神经元发出纤维,经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完成听觉反射 大脑皮质听觉区还可以发出下行纤维,经听觉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中继,影响内耳螺旋器的感受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