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速铁路技术(4)tie14

日本高速铁路技术(4)tie14
日本高速铁路技术(4)tie14

3新干线的运输组织3.1新干线运量预测方法日本新干线铁道的运量预测主要采用“MD模型预测法”。

3.1.1 MD模型预测法

MD模型预测法是目前国际上发展很快的一种预测方法,它的理论基础包括下列一些重要参数的概念:

(1)潜在需求(Dij)

假定各OD流中分别存在着与交通有关的参数量(时间、费用、疲劳等),设有直接关系的潜在交通需求,其需求量的大小由出发到达两地区的经济、社会等因素所决定。

Dij=f(X1,X2,…,Xn)

式中Dij——i,j之间的潜在需求量;

X1~Xn——i,j地区的经济社会指标等。

(2)交通目的的有效概率(U)

各种OD流的交通目的所具有的效用对各种旅行来说是不同的,但如果将所有的潜在需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可以假定它具有某种概率分布,而且该分布对各OD流都是通用的。在本模型中将近似地按对数正态分布来处理。

(3)旅行者的代价参数(S)

利用交通所需付出的代价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其中,旅行者最关心的要素可以假定为利用各种交通方式时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这两大要素。

SX=TX+V·CX

式中SX——利用X方式的代价参数;

TX——利用X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CX——利用X方式所需要的经费;

V——相对于时间的费用价值评价系数。

(4)相对于时间的费用价值评价系数(V)

旅行者相对于时间所感觉到的费用价值评价(时间价值的倒数)将随着各人的属性及旅行的性质而不同。但如果将所有的潜在需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可以假定它具有某种概率分布,而且该分布对各种OD流都是通用的。本模型中将与上述的有效概率分布一样,按对数正态分布来处理。

图1—3—1代价参数S与交通方式选择概率的关系

(5)两种概率分布的关系

假定上述的交通目的有效概率分布和代价参数相对评价概念分布是相互独立的。

(6)各种交通方式的选择和有效需求

假定旅行者是基于各自的评价来估计各种交通方式的代价参数量,并以此来选择代价参数总和为最小的交通方式。另外可以认为,在所有的潜在需求中,只有那些效用比所选择的交通方式的代价参数要大的旅行才会作为有效需求而显现出来。

如图1—3—1所示,各种交通方式的代价参数S与交通方式选择概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f(V)=1Vσ2π

exp{-(lnV-μ)22σ2},V>0。

选择方式1的概率=∫V10f(V)

dV;

选择方式2的概率=∫V2V1f(V)dV;

选择方式3的概率=∫∞V2f(V)d

V。

而旅行的有效概率U(S)与潜在需求的显现率f(U)之间的关系为(见图1—3—2):

f(U)=1Uσ2π

exp{-(lnU-μ)22σ2},U>0。

图1—3—2旅行有效概率U(S)与

潜在需求显现率f(U)关系图1—3—3表示MD模型中各种交通方式之显现率的概念。图1—3—3各种交通方式显现率的概念图图中:

方式1的显现率为abd上的体积=∫V10f(V)∫∞s1f(U)dU

dV;

方式2的显现率为bdec上的体积=∫V2V1f(V)∫∞s2f(U)d

UdV;

方式3的显现率为efc上的体积 =∫∞V2f(V)∫∞s3f(U)d

UdV。

图1—3—4表示费用便利分析中所需的运输需求的转移划分图。

图1—3—4费用便利分析所

需要的运输需求划分图在图中由于1和3方式上加上2方式时,旅客划分情况是:从1往2转移的旅客为图形dbgh上的体积;

从3往2转移的旅客为图形bgce上的体积;

由于2的出现而诱发出来的旅客为图形bge上的体积;

合计2方式的显现率是图形bdec上的体积。

由此可见,各方式的运输需求量为:

Tkij:i,j区域之间的k方式运输需求量;

Dij : i,j区域之间的潜在需求量;

Xkij:i,j区域之间的k方式显现率,Tkij=Dij×Xkij。

图1—3—5为各交通方式显现率参数及潜在需求函数的预测方法。

潜在需求函数计算公式如下:

Dij=99.5332×Pi×PjP×Fij1.3790×(1.0879×YP×MP+0.1641×YP×HP-0.3468)×CEP0.785×Qij

其中:

YP×

MP=

Pi×Yi/PiY/P

×Mj/Pj

M/P+Pj×Yj/PjY/P×Mi/PiM/PPi+Pj

YP×HP=

Pi×Yi/PiY/P×Hj/PjH/P+Pj×Yj/PjY/P

×Hi/PiH/P

Pi+Pj式中Pi、Pj——区域中的人口,千人;

P——全国人口,千人;

Fij——关系系数(区域之间的人口移动量(人)除以(Pi×Pj)所得到的值);

Yi/Pi、Yj/Pj——各区域中按人口平均每人的分配所得,千日元;

Y/P——全国平均每人的分配所得,千日元;

Mi/Pi、Mj/Pj——各区域中从事技术、专业工作的人员数目相对于区域总人口的比例;

M/P——全国从事技术、专业工作的人员数目对于全国总人口的比例;

Hi/Pi、Hj/Pj——各区域中按人口平均每1 000人的宾馆、旅馆客房数目;

H/P——全国按人口平均每1000人的宾馆、旅馆客房数目;

CE/P——平均每人的实际最终生活消费支出指数;

Qij——各区域的地区特性系数。

最后可得出MD模型预测法对需求预测的流程图如图1—3—6所示。

在执行此流程时,先将全国划分为各区域,日本新干线沿线地区是以车站为单位划分,其他以府县为单位划分。然后进行两个区域之间需求预测,这与人口、实际经济增长率等社会经济因素密切有关。再进行区域之间各交通方式的运输量计算。计算确定各种交通方式(铁路、航空、汽车等)的费用和所需时间,并计算出各交通方式分担运量。在对所有区域都分别计算出各种交通方式的运量后,对各线路段分别加以整理,计算出所有区域之间各交通方式运量,并最后整理成各线路段的运输密度。

3.1.2 MD模型预测法与四阶段预测法的比较

四阶段预测法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方法,比较传统的预测方法,它主要包括4个步骤:(1)先根据当前已经发生的运量及OD流,来预测区域A在某时期将要发生的运量及到达运量,采用的方法有回归模型法或原单位法。

(2)第二步是进一步预测区域A和其他区域B、C、D等之间的运量分布OD流。采用的方法有:重力模型、概率模型、当前试样法。

(3)第三步要确定各区域之间,如区域A和区域B之间的预测OD流中,各种交通方式:如铁路、航空、公路等分别占有的份额。使用的方法有:占有率曲线、代价量模型、分对数模型。

(4)最后一步是预测确定各区域之间不同的铁路线路各占有的运量份额。

两种方法的不同点详见表1—3—1所示。

表1—3—1四阶段预测法与MD模型预测法不同点

项目四阶段预测法MD模型预测法BHDG2,WK12Z①需求量的基础显在的需求量潜在的需求量②各模型之间关系各阶段呈独立关系各阶段相互关联③需求的发生和交通方式选择需求量与运输条件无关,独立地决定根据运输条件不同,各方式的需求量也同时决定④模型操作性通过对各阶段进行控制总检查,可以针对各阶段,分别给于对应由于各阶段之间有相互依存关系,不可能针对各阶段分别给于对应⑤诱发运量在模型体系内不可能预测在模型体系内可以预测

3.2运输能力和运输密度

3.2.1东海道新干线

东海道新干线从1964年10月1日“光”号高速列车满载730余人从东京站出发,至1999年已运送了30亿人次以上。由于东海道新干线沿线为日本工商业中心地带,人口稠密,乘客众多,运量极大。图1—3—7所示为东海道新干线日平均运量变化图,图1—3—8所示为东海道新干线年旅客周转量变化图。从图1—3—7、图1—3—8可见,从开业到1973年,每年的运量都有大幅度增加。到1973年日均运量是开业时的5.2倍,年旅客周转量是开业时的9倍。运输量所以能大幅度增加,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人和物的流动增加,高速舒适的新干线成为城市间人员运送的主力。1970

年在大阪举行国际博览会,创下6000万人次入场记录,其中1 000万人次是乘坐东海道新干线的。1973年秋的世界性石油危机冲击了日本经济,使国内经济徘徊不前,从1974年后运量逐渐减少。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从1979年起,东海道新干线运量又逐渐上升到原有水平。1987年4月日本国铁民营化,分割成6个铁道客运公司和1个货运公司。东海道新干线改由东海旅客铁道公司(JR东海)管理,由于JR东海充分发挥了民营化后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加上日本经济再次发展迅速,1988年后,东海道新干线运量又大幅度上升。1991年后因日本经济有所衰退,其运量时增时减。目前东海道新干线每天平均运送旅客一直保持在36万人次之多。

图1—3—7东海道新干线日平均运量变化图1—3—8东海道新干线年旅客周转量变化旅客的构成:公务出差占54.4%,旅游占20.4%,因私探亲占13.9%,节假日旅游观光人数较多,在工作日公务出差旅客占70%以上。

图1—3—9为东海道新干线“光”号不对号列车,一天中不同时间带的运量和上座率,从图可见,上座率整天都超过80%,而在8:00~9:00,17:00~18:00旅客乘车最多,这也表明了因公务出差的旅客较多。

图1—3—10为东海道新干线在一周内不同日期的运输量变化情况。从图可见,一周内星期五运量最大,星期一较少。从中也反映了旅客旅行的目的。一年内不同月份并无悬殊差异,只是12月、1月运量稍少。

东海道新干线列车有“光”号、“回声”号、“希望”号3种。“希望”号是特快型,于1992年使用300系16辆车辆编组而成,1999年又使用最新型的700系16辆车辆编组加入“希望”号。“回声”号为不对号列车,停站较多。“光”号、“回声”号,采用16辆0系、100系车辆编组,0系共生产了3216辆,到1999年初只剩300多辆还在使用,并于3月开始逐步全面退役。由100系替代作为“回声”号、“光”号的主力车型。

图1—3—9“光”号不同时间带的运输量和上座率图1—3—10一周内不同日期的运量变化(“希望”号和“光”号)3.2.2山阳新干线

山阳新干线沿线地区是日本第二经济圈,仅次于东海道地区,人口及工业产值均占全国较高比重。从明治年代开始就已经成为日本一大工业区。在山阳新干线开通之前,在既有线上大阪到冈山区段的列车列数就已达到274~286列/d。线路已完全处于饱和状态。 1972年3月15日山阳新干线大阪—冈山段首先开通,1975年3月10日冈山—博多段开通,大阪—博多全长553.7km。1975年东京—博多各站平均每天客流量合计达50万人次,1977年以后降低到35万人次,但1987年国铁民营化后,山阳新干线由西日本旅客铁道公司(JR西日本)管理,运输量又超过了开通时的水平。近10年来山阳新干线的旅客周转量为东海道新干线的40

%左右,平均日客运量已超过17万人次,为东海道新干线的47%左右。目前大阪至福冈区段新干线运输量占有率已达70%左右,远远超过了航空运输。

图1—3—11所示为山阳新干线旅客周转量与运量的变化,图1—3—12为大阪—福冈区段新干线和航空的运输量占有率比较。

山阳新干线作为东海道新干线向西的延伸线,采用的列车与东海道新干线相同,有“光”号、“回声”号、“希望”号3种。“希望”号基本上采用300系车辆及700系车辆

,1997年开始还采用由JR西日本图1—3—11山阳新干线旅客周转量和运量的年度变化

图1—3—12大阪—福冈区段新干线和

航空的运输量占有率公司自行开发的500系新型高速新干线车辆,最高运行速度可达到300km/h。“光”号、*"“回声”*#号与东海道新干线一样采用0系、100系车辆,0系已于1999年开始全面退役。

3.2.3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

东北、上越、长野3条新干线由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JR东日本)管理。自1982年6月23日大宫—盛冈,1982年11月15日大宫—新泻,1997年10月1日高崎—长野陆续开通以来,运量逐步上升,图1—3—13为3条新干线列车发车数量的变化图。图1—3—14为3条新干线运量的历年变化情况。据最新资料,2002年度3条新干线旅客周转量已达177亿人·km。

东北、上越新干线开业后采用200系车辆,这种车辆能耐寒、耐雪。1994年开始采用E1系全双层车辆,以满足增加定员的要求。1997年又采用新型E4系车辆。长野新干线采用能在大坡道上保持高速运行的E2系车辆。

3.2.4山形、秋田小型新干线

山形小型新干线于1992年7月1日开通到山形,1999年12月开通到新庄,旅客大部分是来自东京圈到山形县内作短途旅行。山形小型新干线的运量远远高出预测运量,在开通前运量仅有206万人/年,可是在1995~1996年度年运量增加到325万人,使东京到山形的航班只能由原来每天5次减少为3次。2000~2001年度年运量增加到361.4万人,参见表1—1—1。图1—3—13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列车发车数量变化图1—3—14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运量的年度变化

秋田小型新干线于1997年3月22日开通,*"对加强东京圈和秋田县的运输联系及秋田—仙台、盛冈间的跨地区运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山形小型新干线采用400系车辆,在东北新干线区间运行时,400系车辆可与200系或E1系、E4系联挂运行,到福岛后分离进入山形小型新干线运行。秋田小型新干线采用E3系车辆,也可在东北新干线与200系、E1系、E4系联挂运行,到盛冈后分离进入秋田小型新干线。E3系、400系最高运行速度在东北新干线上为275km/h,在小型新干线上为130km/h。

3.3运*"输*"组*"织

3.3.1东海道新干线

东京—大阪间旅行时间在1964年10月1日开业时,“光”号超级特快需4h,每站都停的“回声”号要5h。客车开行方案反映在时刻表上是每小时开行“光”号1列、“回声”号1列,1d的总发车量为60列。其后,由于旅客数量剧增,当时国铁调整了营业政策,尽力提高运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增加列车数量和品种。具体运行速度和旅行时间的变化,见表1—3—2;行车组织的变化,见表1—3—3。表1—3—2东京—新大阪

(515.4km)特快列车旅行时间

日期最高速度/km·h-1旅行速度/km·h-1旅行时间备注1964年10月210128.94h当时路基尚未稳定1964年11月210162.83h10min路基趋于稳定1985年3月210164.53h8min1986年11月220179.82h52min采用100系车辆,提高速度1988年3月220183.02h49min国铁民营化,修改时刻表1992年3月270206.22h30min300系车辆投入运行表1—3—3东京—新大阪行车组织模式(单向列/d)

日期运输组

织模式“希望”号“光”号“回声”号合计备注1964年10月1—1283260“回声”号不对号入座

1965年10月2—2404686大幅度增加列车对数

1966年10月5665121日运量达12万人次续上表

日期运输组

织模式“希望”号“光”号“回声”号合计备注1967年10月3—364

79143日运量达15万人次,东京站站台从2面3线扩建为2面4线1969年10月3—678124202

“光”号编组由12节增加到16节1972年3月4—492

123215大阪—冈山新干线开通

“回声”号编组由12节增加到16节1975年3月5—5116119235冈山—博多新干线开通

东京站站台扩为3面5线

新大阪站站台扩为5面6线1980年10月13098228石油危机冲击,旅客减少1985年3月6—414091231“光”号停车站多样化1989年3月7—415893251经济恢复,旅客运量创记录1992年3月8—3418896288300系“希望”号投入运行1993年3月1—7—33416286282“希望”号发车增加到每小时1次1997年11月451558528522列限为季节限令列车注:1—1表示每小时开一列“光”号,一列“回声”号

1—7—3表示每小时开一列“希望”号,7列“光”号,3列“回声”号

图1—3—15东海道新干线列车不同的停站

方式(1996年修改后的运行图) 东海道新干线为了提高运输能力,一直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首先是提高速度、增加列车密度,采用300系、700系新型车辆后,“希望”号最高运行速度已提高到270km/h,使东京—大阪间旅行时间缩短到2.5h。“希望”号已成为新干线的象征。根

据1997年修改的列车运行图,1d最多可发45列“希望号”列车。每小时最多可发车12列。在增加列车密度方面,目前日均发车285列,已是开业当时日均60列的4倍多,日均客运量已高达37万人次,比1964年日均6万人次净增5倍。并且还采用各种列车60种不同的停车站方式,以吸引各方面的旅客,见图1—3—15所示。

另外,东海道新干线的安全性、准时性也使新干线信誉日益提高,不仅38年没有发生一起旅客重大伤亡事故,而且最近10年来,新干线每列列车平均晚点时分小于1min。考虑到在发生地震或刮台风时,例如1995年发生阪神大地震,会让列车暂停可达数小时这种情况,这样低的平均晚点时分意味着平时几乎完全按时刻表运行。图1—3—16所示为东海道新干线不同年度列车平均晚点时分的变化情况。

由于1999年开始采用700系车辆,提供更舒适、质量更高的服务。并用300系逐步取代100系,制定充分发挥高性能车辆特点的时刻表,能高效率地利用线路能力,均衡每次列车的上座率,也能提高旅客旅行的方便性,以吸引更多旅客。

1997年5月开始在东京站以西约7km处新建品川新站,2002年品川新站(2站台4线,3存车线)建成,成为东京第二车站发挥巨大作用,使东京站发车能力由以前每小时11列增加到15列,大大提高了东海道新干线的运输能力。图1—3—16东海道新干线每列列车平均晚点时分3.3.2山阳新干线

1975年山阳新干线全线开通时,0系“光”号列车在新大阪—博多间旅行时间为3h44min。1985年0系“光”号列车将旅行时间缩短至3h16min,提高旅速13%。国铁民营化前的1986年实现了3h以内目标。民营化后以提高速度为重点进

一步缩短旅行时间,1997年开始又采用了JR西日本公司开发的新型500系“希望”号列车,创造了最高运营速度300km/h的记录,使新大阪—博多旅行时间缩短到2h17min。500系“希望”号列车东京—博多间旅行时间也缩短到4h49min。

图1—3—17是山阳新干线旅行时间变化图。目前山阳新干线的广岛—小仓区段(192km)500系“希望”号列车平均运行速度达到261.8km/h,成为当时长距离平均运行速度的世界记录;也创造了新大阪—博多始终点站间旅速242.5km/h的世界记录(当今世界旅行速度的最高记录是由法国在2001年5月26日创造的,加来至马赛1 070km只用了3h29min,旅行速度达306km/h)。图1—3—17山阳新干线旅行时间变化图1—3—18山阳新干线行车组织模式(1997.11.29)山阳新干线的列车运行列数逐年增加,1986年11月每天上、下行合计为160列,但到1997年11月猛增到250列。其中“希望”号35列,包括12列为500系,23列为300系,“光”号89列,“回声”号127列。东海道、山阳新干线最高日运输量可达114万人次。

图1—3—18为山阳新干线的行车组织模式图。

图1—3—19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的列车运行方案图3.3.3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及山形、秋田小型新干线 (1)东北新干线

大致可分成3个运行系统:东京、上野—盛冈,东京,上野—仙台,这两个系统开行“山谷回声”号列车。另一个短途系统东京—那须盐原,开行“那须野”号列车。这些列车采用200系、E1系、E4系。

秋田小型新干线的“小町”号列车(E3系)在至盛冈前,与“山谷回声”号合并运行,从盛冈开始(一部分从仙台开始)单独驶入秋田。

山形小型新干线的“翼”号列车(400系)在开始一段与“山谷回声”号合并运行,从福岛(一部分从上野)开始单独驶入山形。

东京—那须盐原区间列车的特点是采用每站停靠的单一方案,都以东京为起点或终点。 (2)上越新干线

大致分成两个运行系统:“朝日”号东京,上野—新泻,“谷川”号东京,上野—越后汤泽。越后汤泽始发的列车大部分驶入只在冬天营业的加拉汤泽站。各列车系统都包括几种停靠站不同的停车方案。采用200系、E1系、E4系车辆。

(3)长野新干线

包括东京、上野—长野,东京、上野—轻井泽两个系统,均称“浅间”号列车,有全停、直达及其他几种停车车站模式。采用E2系车辆。

上述的运行方案可概括为图1—3—19所示。各种运行方案的列车发车量为:

东北新干线:远距离列车“山谷回声”号,东京、上

野—仙台、盛冈124列

短途列车“那须野”号,东京—那须盐

原30列

上越新干线:远距离列车“朝日”号,东京—新泻

56列

短途列车“谷川”号,东京—越后汤泽

40列

长野新干线:“浅间”号,东京—长野、轻井泽

61列

山形小型新干线:“翼”号,东京—山形

30列

秋田小型新干线:“小町”号,东京—秋田

30列

停站方案分别示于图1—3—20、图1—3—21、图1—3—22。

表1—3—4为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山形、秋田小型新干线目前的旅行时间和旅行速度。图1—3—20东北新干线旅客列车停站方案图1—3—21上越新干线旅客列车停站方案

图1—3—22长野新干线旅客

列车停站方案表1—3—4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秋田、山形小型新干线旅行时间与旅行速度

线路名东北新干线上越新干线长野新干线山形小型新干线秋田小型新干线运行区间东京—盛冈东京—新泻东京—长野东京—山形东京—秋田

区间距离/km535.3333.6222.4359.9662.6旅行时间2h21min1h37min1h19min2h27min3h39min旅行速度/km·h-1227.8206.4168.9146.9181.0 促进新干线运量增加的营销措施:

为了招徕上班族、学生更多地乘坐新干线,JR东日本公司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例如发行上班族、学生用的月票;上下班高峰时间段增开那须盐原、高崎—东京的短途列车;开发并利用适合大运输量的全双层列车(E1系、E4系);推销“那须野”号、“小町”号、“翼”号的买十送一的优惠次数票“回数券”,“那须野”号往返优惠票,北陆与上越新干线(东京特快)换乘“回数券”,新干线对号入座特快“回数券”(软席、普通)等等,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在1987年底每月销售用于通勤和走读的月票1 400张,但到2000年度每月销售月票达21 100张,增加了15倍。如将1987年的通勤旅客人数指数定为100%,则到2001年,东北新干线与上越、长野新干线的通勤旅客人数指数分别高达462%和420%。

3.4新干线的运营管理

3.4.1新干线的运行管理机构

东海道新干线于1964年10月开始营业时的运行管理机构如图1—3—23所示。

1986年1月国铁时代最后的管理机构(东海道,山阳新干线)如图1—3—24所示。1987年4月国铁民营化后,JR东海公司成立了负责新干线的管理机构,采用了事业本部制(见图1—3—25)。

现在的JR东海道负责新干线运行的管理组织系统如图1—3—26所示,新干线和既有线的技术开发均由总公司直辖的技术本部负责进行。黑点表示以新干线业务为主。

1997年JR东海公司从事与东海道新干线有关的工作人员人数如下:

本部·分公司管理部门1000人

车站780人

列车员780人

驾驶司机830人

工厂1270人

车辆910人

设施850人

电气710人

合计7130人

此外,设施的维修业务、车辆的清扫业务等大部分交给外部单位负责,这些人数不包括在内。山阳新干线在1987年后,由JR西日本公司运营。山阳新干线占公司营业总里程的12.8%,但运输周转量占27.6%,运输收入占41.8%,成为西日本公司经营收入核心。然而,山阳新干线的管理是与既有线统一对待,实行一体化管理。图1—3—27为山阳新干线的管理机构图。指令系统管理业务延用国铁时期的方式,在东京实行新干线一体化指令业务方式。

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及秋田、山形小型新干线的运营管理是由JR东日本公司的一个地方部门——新干线运行总部担当,新干线的计划,保养管理等与其他既有铁路管理水准相当。新干线运行总部集中运输、车辆调用、设施、电力、信号、通讯系统等的各种调度,进行日常的运行管理。组织系统的框图如图1—3—28所示。

3.4.2新干线的维修保养体制

新干线的维修保养工作分两部分,即车辆的日常维修保养和线路、接触网、信号系统等固定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

(1)东海道新干线

①车辆维修保养

图1—3—29为东海道新干线的站场配置及养护维修基地图,从图可知,在东京、三岛、名古屋、大阪四处设有车辆维修基地,在滨松设有维修工厂。沿线还配置了工务养路基地。车辆的维修分为4种:日检、月检、架修、大修。检查周期及检查内容都有规定(见机车车辆章介绍)。日常检查在东京、三岛、名古屋、大阪基地进行,轮轴检查在东京、大阪进行,架修在大阪进行,大修在滨松工厂进行。图1—3—29东海道新干线站场配置及养护维修基地图

②线路、接触网、通信信号系统等固定设施维修保养

电气轨道综合试验车(俗称“黄医生”)每10d检查1次线路及接触网通信信号设备,检查时间安排在白天营业时间,综合检查列车以210km/h速度运行(2000年11月开始以270km/h速度运行),动态检查下列参数:线路方面有高低、水平、轨向、扭曲、轨距、轴重、车辆振动加速度、轨排横向力。接触网方面有:线电压、电流、接触导线磨耗、接触导线高度、拉出值、离线、坡度、受流情况、障碍物。信号方面有:ATC轨道电流、信号频率、不平衡电流等。通讯方面有:无线电场强度、杂音干扰、无线通讯的接通与清晰度、电波切换点等。有超标的项目将直接报告控制中心及现场维修单位。

新干线情报管理系统(SMIS)汇集车辆、线路、接触网、信号设备等方面的维修、故障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提供给现场作业单位。

另由现场作业单位每周检查一次轨道结构,检查时间在白天以徒步目测巡回检查。线路、电气设备等的检查周期各不相同,在3个月至2年之间,用目测徒步检查或用各种设备进行检查。

线路的维修工作,均采用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作业集中在夜间零时到早晨6:00进行。0:00~3:00为作业时间,3:00~6:00为检查时间。夜间这段时间全部作为维修天窗时间,不行车,不仅可以加强维修力度,也可以减少行车噪声对居民睡眠的干扰。

东海道新干线采用有碴线路,维修工作量较大,每天有3000人从事线路维修工作。而东北、上越新干线大部分采用无碴轨道线路,维修工作量大大减少。如东北新干线上野—仙台区间为无碴线路,只有600人负责维修工作。

(2)山阳新干线

图1—3—30为山阳新干线的站场配置及养护维修基地图,车辆维修基地设在冈山、

广岛、博多三地,对车辆、线路等维修要求与东海道新干线相同。沿线也配置了工务养路基地。图1—3—30山阳新干线站场配置及养护维修基地图 (3)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

图1—3—31、图1—3—32、图1—3—33分别表示了东北新干线、上越新干线、长野新干线3条新干线的站场配置及养护维修基地图。东北新干线在小山、仙台、盛冈设车辆检修基地;上越新干线在新泻设车辆基地;长野新干线在长野设车辆基地,并均配设沿线的工务养路基地。3条新干线的维修天窗时间,维修方法均与东海道新干线相同。图1—3—31东北新干线站场配置及养护维修基地图3.4.3阪神大地震与新干线的修复

1995年1月17日5:46,在日本的兵库县南部发生了7.2级大地震,震源在淡路岛,震源深度20km,地震时观测到的最大加速度为833g。神户、淡路岛的震度为7级,除了死亡5256人外,受伤34626人,全部或部分倒塌房屋15944间(截止2月16日),损失程度仅次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见表1—3—5所示。

由于地震产生的剧烈振动超过通常设想的程度,铁路系统连续发生了巨大的破坏。以神户地区为中心,JR公司的既有铁路以及私营铁路发生许多高架桥塌坍、桥墩损伤、电杆倒下、车站建筑、站台以及车辆检修设备损坏。JR西日本公司在既有线上发生列车脱轨、发生破损的货车及回送客车共有9列。私营铁路也有数列损毁。表1—3—5明治(1867年)以来发生的主要地震以及损失状况

发生日期地震名称规模死亡、失踪人数发生日期地震名称规模死亡、失踪人数1891.10.28浓尾地震M8.077231896.6.15明治三陆地震海啸M8.5263601923.9.1关东大地震M7.91420001927.3.7北丹后地震M7.329251933.3.3三陆地震海啸M8.130641943.9.10鸟取地震M7.210831944.12.7东南海地震M7.912231945.1.13三河地震M6.823061946.12.21

南海地震M8.013301948.6.28福井地震M7.137691995.1.17兵库县南部地震M7.25256

注:截止到1995年2月16日发生的兵库县南部地震。

图1—3—32上越新干线站场配置及养护维修基地图图1—3—33长野新干线站场配置及养护维修基地图东海道新干线与山阳新干线在地震时受到严重破坏,总计有111个重要结构物严重破损,东海道新干线在京都—新大阪区段许多桥墩破损。山阳新干线新大阪—姬路区段发生了8处高架桥桥梁塌落和大约700根高架桥桥柱损坏,并发生70节横梁错位。新神户车站和西明石车站的站台和车站建筑也遭到了损坏。此外,在六甲隧道内发生砌层严重剥离、剥落以及裂纹等损伤。地震对铁路破坏很严重,其灾区位置见图1—3—34所示。

由于发生地震瞬时,新干线的地震检测装置检测到40

g的结果,立即发出指令让变电所自动切断电源,使保护区域的接触网自动停电,因此,在名古屋—福山区间由于停电,列车已停止运行,防止了灾情的进一步扩展。这一区段经过对线路检查,从1995年1月17日到1月20日停运抢修。1月20日开始列车逐渐恢复运行。但在山阳新干线的新大阪—姬路区段发生的损坏非常严重,1月18日成立了修复指挥部,原先估计要到5月以后才能修复和恢复运行,但后来经过与有关部门进行抢修技术的研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修复施工计划进行调整,使修复工作进度大大加快,于1995年4月8日新干线全线通车。对于这种无法预测的大规模的地震灾害,JR西日本公司与JR东海公司正在推进下列工作:加速采用地震早期检测报警系统,将主要基础设施的结构

实施耐震化,公司本部与系统控制指挥所之间加强替补功能,强化紧急情况下的通讯功能等。同时,东海道与山阳新干线决定在大阪建造第二个综合调度中心,作为紧急状态下,东京调度中心不能使用时,第二调度中心将执行指挥功能。大阪第二综合调度中心已于1998年12月建成。图1—3—34阪神大地震铁路灾区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2013)29

TG/GW116-2013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 (试行) 2013年2月

前言 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养护维修,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在总结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养护维修技术基础上编制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昌、武汉铁路局的大力支持。 本规则共分九章和十二个附录,阐述了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主要设备技术标准和维修要求,规定了线路设备检查内容和周期、维修标准、维修作业要求、线路质量评定及精测网应用与维护要求等。 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郭福安、曾宪海、赵有明。 本规则编制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高速铁路轨道维护管理技术组。 本规则主要起草人:吴细水、肖俊恒、王邦胜、姚冬、刘丙强、江成、黎国清、姜子清、田新宇、段剑峰、万坚、张银花、王长进、邹定强、杨桉、吕关仁、吴仕凤、李传勇、肖卫军、马德东、蒋金洲、王树国、周清跃、李力、黎连修、田常海、高睿、宋贲。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康高亮、郭福安、曾宪海、赵有明、张军政、侯文英、沈榕、杨忠吉、许有全、刘建基、田斌、郭良浩、寇东华、梁春方、张冠军、乔连军、张金龙、谭敦枝、胡永乐、杨厚昌。 本规则由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负责解释。

目录 第一章总则 (7) 第二章线路设备维修工作内容及计划 (9) 第一节工作分类 (9) 第二节工作内容 (9) 第三节管理组织 (11) 第四节工作计划 (11) 第三章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13) 第一节线路平面 (13) 第二节线路纵断面 (15) 第三节道床 (16) 第四节轨枕 (17) 第五节钢轨 (17) 第六节扣件 (21) 第七节道岔及调节器 (24) 第八节无缝线路 (28) 第九节标志标识 (31) 第四章线路设备检查 (33) 第一节一般要求 (33) 第二节线路动态检查 (33) 第三节线路静态检查 (34) 第四节钢轨检查 (36) 第五节量具检查 (39) 第五章线路设备维修主要作业要求 (41) 第一节一般要求 (41) 第二节钢轨修理 (41) 第三节扣件维修及轨道几何尺寸调整作业 (46) 第四节轨枕修理作业 (49) 第五节道岔及调节器作业 (49) 第六节大型养路机械起拨道、捣固、稳定作业 (51) 第七节无缝线路作业 (52) 第八节冻害整治作业 (55) 第六章线路设备维修标准 (57) 第一节线路设备维修周期 (57)

中铁建高速铁路信号技术发展趋势

中铁建高速铁路信号技术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11-13T16:32:22.97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9期作者:邢远强 [导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它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弱,本文就针对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意义和内容、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和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它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弱,本文就针对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意义和内容、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和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速铁路信号技术 一.前言 高速铁路建设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标准,高速公路智能化信息建设以信息化带动管理、保障、服务、救援,将人、车、路和谐地连接在一起。高速铁路信号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概述、高速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计算机联锁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调度集中系统、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集成。 二、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意义和内容 (1)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意义 信号技术作为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行车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高速铁路在开通运营前,均需采用试验列车在实际运行状态下对线路的信号系统进行动态检测,这称为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联调,这是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一方面。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意义重大,它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促进高速铁路的发展,打破了之前的运营管理;创新了新的科技技术,不仅在基础设备上,还是专业技术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所以说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在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义重大。 (2)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内容 高速铁路信号技术介绍了高速铁路的概况,包括高速铁路的相关技术和运营管理、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概况,这是对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初步的认识。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内容还包括高速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的特点和原理,包括信号机、轨道电路、道岔转换设备、道岔融雪设备、应答器、信号电源屏、信号光缆和电缆、高速铁路专用的信号基础设备。还有关于计算机联锁、列车运行控制、调度集中、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特点和原理;高速铁路所采用的四种类型的计算机联锁系统,论述了在高速铁路的应用;详细的内容还包括CTCS一2和CTCS一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功能、原理和系统组成;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原理。最后还包括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集成,既有线提速、200~250?km/h高速铁路、300~350?km/h高速铁路的信号系统集成,这就是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基本内容。 三、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1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设高速铁路1.2万公里以上。2008年,中国政府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形成快速、便捷、大能力的铁路客运通道,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2)"四纵":一是北京~上海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贯通环渤海和长三角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高速铁路,全长2350公里,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三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全长1612公里,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四是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高速铁路,全长1650公里,连接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地区。 (3)"四横":一是青岛~石家庄~太原高速铁路,全长906公里,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二是徐州~郑州~兰州高速铁路,全长1346公里,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三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高速铁路,全长1922公里,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四是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高速铁路,全长2264公里,连接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同时,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辽中南、山东半岛、中原地区、江汉平原、湘东地区、关中地区、成渝地区、海峡西岸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高速铁路,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4)2005年6月11日,石家庄至太原铁路高速铁路开工,设计时速250公里,这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高速铁路。2005年6月23日,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第一条长大干线的高速铁路。2005年7月4日,北京至天津城际铁路开工,这是中国第一条高速城际铁路。中国铁路跨入高速时代。 四、高速铁路信号技术的未来趋势 (1)2006年11月10日-16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进行综合牵引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中国铁路已经掌握既有线提速到时速200-250公里的整套技术,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提速正式实施,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沪昆、胶济、广深等既有繁忙干线大量开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这标志着中国铁路一举进入高速时代。中国铁路提速后,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货运量、总换算周转量分别达到15.25亿人、33.2亿吨、33118亿换算吨公里,比2002年分别增长44.4%、62.6%、60.6%。 (2)旅客运输产品优化。在大城市群内和不同区域的中心城市间大量开行时速200-250公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增开一站直达和夕发朝至列车。旅客列车运行时间较1997年第一次大提速前普遍压缩一半以上,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250公里,提速铁路列车最小追踪间隔达到5分钟。 (3)货物运输产品优化。丰富列车运输产品,开行5000-6500吨级重载货物列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以及货物直达列车、双层集装箱列车和行包专列。提速铁路货物列车最小追踪间隔达到6分钟。 (4)运营管理技术创新。建立了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体系,在运输管理模式、固定设备维修、动车组检修运用、调度指挥、客运服务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运营管理技术实现重大创新,实现了中国高速铁路安全可靠、运营有序、服务优质、管理一流。 (5)调度指挥水平提高。适应?"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公交化和大密度开行的模式,开发并广泛采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全面实现了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 (6)设备维护安全可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检测列车每10天对固定设备进行一次综合检测,日常采用轨检车、探伤车、网检车等

法国高速列车(TGV)教学提纲

法国高速列车(T G V)

法国高速列车(TGV) 概述 1971年,法国政府批准修建东南线TGV(巴黎至里昂,全长417公里,其中新建高速铁路线389公里),1976年10月正式开工,1983年9月全线建成通车。TGV高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270公里,巴黎至里昂间旅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50分缩短到2小时,客运量迅速增长,预期的经济效益良好。TGV东南线的成功运营,证明高速铁路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交通工具。1989年和1990,法国又建成巴黎至勒芒、巴黎至图尔的大西洋线,列车最高时速达到300公里。1993年,法国第三条高速铁路TGV北线开通运营。北线也称北欧线,由巴黎经里尔,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通往伦敦,并与欧洲北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德国的科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相连,是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由于在修建高速铁路之初,就确定TGV高速列车可在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上运行的技术政策和组织模式,所以目前法国高速铁路虽然只有1282公里,但TGV高速列车的通行范围已达5921公里,覆盖大半个法国国土。根据规划,法国将在21世纪的头10年内,把东南线延伸至马赛,还要修建通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南部欧洲线以及巴黎至德国的东部欧洲线。 路网介绍 按照建造时间顺序,法国TGV高速铁路网主要包括东南线、大西洋线、北方线、东南延伸线(或称罗纳河一阿尔卑斯线)、巴黎地区联络线、地中海线和东部线等7个组成部分。下面分别对其发展过程作一简单描述。 1、东南线 巴黎和里昂是法国两个最大的城市,人口分别为1000万和l50万,自20世纪60年代起,联结巴黎-第戎-里昂的铁路运量就已达到饱和状态,当时曾考虑过加修复线等多种方案,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 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

法国高速列车(TGV)

法国高速列车(TGV) 概述 1971年,法国政府批准修建东南线TGV(巴黎至里昂,全长417公里,其中新建高速铁路线389公里),1976年10月正式开工,1983年9月全线建成通车。TGV高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270公里,巴黎至里昂间旅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50分缩短到2小时,客运量迅速增长,预期的经济效益良好。TGV东南线的成功运营,证明高速铁路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交通工具。1989年和1990,法国又建成巴黎至勒芒、巴黎至图尔的大西洋线,列车最高时速达到300公里。1993年,法国第三条高速铁路TGV北线开通运营。北线也称北欧线,由巴黎经里尔,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通往伦敦,并与欧洲北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德国的科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相连,是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由于在修建高速铁路之初,就确定TGV 高速列车可在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上运行的技术政策和组织模式,所以目前法国高速铁路虽然只有1282公里,但TGV高速列车的通行范围已达5921公里,覆盖大半个法国国土。根据规划,法国将在21世纪的头10年内,把东南线延伸至马赛,还要修建通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南部欧洲线以及巴黎至德国的东部欧洲线。 路网介绍 按照建造时间顺序,法国TGV高速铁路网主要包括东南线、大西洋线、北方线、东南延伸线(或称罗纳河一阿尔卑斯线)、巴黎地区联络线、地中海线和东部线等7个组成部分。下面分别对其发展过程作一简单描述。 1、东南线 巴黎和里昂是法国两个最大的城市,人口分别为1000万和l50万,自20世纪60年代起,联结巴黎-第戎-里昂的铁路运量就已达到饱和状态,当时曾考虑过加修复线等多种方案,经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后,最终选择了新建一条高速客运专线的方案。该线包括联络线在内全

高速铁路轨道施工和管理试卷及答案

1、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国将规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 4、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垫板、轨道板、CA砂浆垫层、混凝土底座、凸形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组成。 7、按照轨道板连接方式不同,路基地段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有后张预应力纵向连接、普通纵向连接和单元式三种结构型式。 10、桥上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与路基上的无砟轨道过渡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台后路基上设置摩擦板、过渡板和端刺。 11、桥上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在简支梁的固定端设置了剪力齿槽,将部分纵向力传递至墩台。 12、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线路曲线超高设置在底座板上,采用外轨抬高方式,并在缓和曲线区段按线性变化完成过渡。 13、无缝线路是用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而成的长钢轨线路,它既是轨道结构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高速重载轨道的最优选择。 15、外轨超过度是指曲线地段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在设置外轨超过时,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

1、在目前已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中,主要采用(B)无砟轨道。 A CRTS I型板式 B CRTS II型板式 C CRTS III型板式 D CRTS I型双块式 2、已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的总里程是(B)。 A1069公里B1318公里C1776公里D1956公里 3、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所用轨道板的长度是(D)。 A 4.95米 B 5.50米 C 6.00米 D 6.45米 4、在目前已建成的成都至都江堰的“成灌快速铁路”中,主要采用(C)无砟轨道。 A CRTS I型板式 B CRTS II型板式 C CRTS III型板式 D CRTS I型双块式 5、京沪高速铁路中,使用数量最大的扣件形式是(D)。 A弹条III型B WJ-7扣件C WJ-8扣件D V ossloh-300 6、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是在“引进、吸收、消化”(A)板式轨道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再创新研发的。 A日本B德国C法国D荷兰 7、路基地段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下的结构层为(D)。 A底座板B支撑层C CA砂浆D自密实混凝土 8、CRTS III型轨道板铺设放样施工时,在CPⅢ网布设完成后进行粗铺控制点布设,每次设站放样距离不大于(C)。 A40 B60 C80 D100 9、CRTS III型轨道板精调完成后,采用扭力扳手,将普通连接器连接相邻两块轨道板的预应力钢筋上,扭力应达到(B)。 A30KN B40KN C50KN D60KN 10、下图是施工中的轨道结构,该轨道结构形式是(B)。 A CRTS I型板式 B CRTS II型板式 C CRTS III型板式 D CRTS I型双块式

法国高速列车(TGV)

法国高速列车(TGV) 概述 1971年,法国政府批准修建东南线TGV(巴黎至里昂,全长417公里,其中新建高速铁路线389公里),1976年10月正式开工,1983年9月全线建成通车。TGV高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270公里,巴黎至里昂间旅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50分缩短到2小时,客运量迅速增长,预期的经济效益良好。TGV东南线的成功运营,证明高速铁路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交通工具。1989年和1990,法国又建成巴黎至勒芒、巴黎至图尔的大西洋线,列车最高时速达到300公里。1993年,法国第三条高速铁路TGV北线开通运营。北线也称北欧线,由巴黎经里尔,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通往伦敦,并与欧洲北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德国的科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相连,是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由于在修建高速铁路之初,就确定TGV高速列车可在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上运行的技术政策和组织模式,所以目前法国高速铁路虽然只有1282公里,但TGV高速列车的通行范围已达5921公里,覆盖大半个法国国土。根据规划,法国将在21世纪的头10年内,把东南线延伸至马赛,还要修建通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南部欧洲线以及巴黎至德国的东部欧洲线。 路网介绍 按照建造时间顺序,法国TGV高速铁路网主要包括东南线、大西洋线、北方线、东南延伸线(或称罗纳河一阿尔卑斯线)、巴黎地区联络线、地中海线和东部线等7个组成部分。下面分别对其发展过程作一简单描述。 1、东南线 巴黎和里昂是法国两个最大的城市,人口分别为1000万和l50万,自20世纪60年代起,联结巴黎-第戎-里昂的铁路运量就已达到饱和状态,当时曾考虑过加修复线等多种方案,经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后,最终选择了新建一条高速客运专线的方案。该线包括联络线

法国高速铁路的成功经验

TGV的发展 TGV是法文“TrainaGrandeVitesse”的缩写,意思是高速列车。1981年,连接巴黎至里昂的法国TGV东南线的开通运行,同1964年日本新干线的问世一样,它们都是交通史和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从第一辆“子弹头列车”起,在那些采用了高速铁路技术的国家,高速铁路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一种大众运输方式,高速铁路不仅速度快, 其安全性、舒适 性以及运输效率 也都得到了证 实。总之,高速铁 路技术使得铁路 运输重新获得高 速的发展,并已 成为现代社会的 一种标志。 高速铁路系统已经得到充 分的验证,在交通史和铁路史都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国TGV东 南线是欧洲的第一条高速铁路 线,特别是TGV大西洋线西南段 在1990年创下了时速515.3公里 的轮轨速度世界记录之后,TGV 法 国 高 速 铁 路 的 郑天池 成功经验 图1法国高速铁路网处于欧洲 高速铁路网中心位置 图2TGV旅客年运载量

技术的优越性得到大家的广泛承认。从1981年到2001年的20年间,TGV技术快速发展,1990年TGV大西洋线开通,1993年北欧线(TGVNordEurope)开通,2001年TGV地中海线(TGVMediterranean)开通,这些线路的开通都充分地证明了TGV技术 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 1.技术路线选择 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于1970年开始宣传高速铁路的概念,提议在巴黎和里昂之间修建一条新铁路。这条新线路遵循如下三个原则:专门用于客运、可实现与现有的铁路网路的兼容、更频繁地运行于短途旅行路线。这些选择在后来都被证明是正确的,成功地降低了建设新线路的成本,其正常的运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240 ̄270公里,优化了TGV新线路的运量,有效减少了新线路的运营和维持费用及机车成本,也解放了已有常规线路的货运能力。这些因素都极大地推动了交通的发展,增强了高速铁路的盈利能力。 法国TGV的一个尤为独特的特点是其相对很低的建设成本。第一条TGV东南线的建筑成本仅为每公里400万美元,是世界上(高速铁路)最低的建筑成本。最近的线路项目成本约为每公里1000万美元,最新的TGV地中海线上包括7个长为17.155公里的高架桥以及1个长为12.768公里的隧道,每公里的成本也只有1500万美元。 2.TGV线路 现在,法国TGV高速网络总长度已达到1520公里,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1)TGV东南线(长417公里):从巴黎至里昂。 (2)TGV大西洋线(长281公里):巴黎至勒芒,1990年延长至图3由于乘坐高速铁路旅客数量急剧增加,法国铁路不得不开行双层高速列车。 图4法国的高速邮政列车。 图5风驰电掣般的法国高速列车。 图6法国的高速铁路与既有的铁路基础设施相兼容

日本高速铁路技术(4)tie14

3新干线的运输组织3.1新干线运量预测方法日本新干线铁道的运量预测主要采用“MD模型预测法”。 3.1.1 MD模型预测法 MD模型预测法是目前国际上发展很快的一种预测方法,它的理论基础包括下列一些重要参数的概念: (1)潜在需求(Dij) 假定各OD流中分别存在着与交通有关的参数量(时间、费用、疲劳等),设有直接关系的潜在交通需求,其需求量的大小由出发到达两地区的经济、社会等因素所决定。 Dij=f(X1,X2,…,Xn) 式中Dij——i,j之间的潜在需求量; X1~Xn——i,j地区的经济社会指标等。 (2)交通目的的有效概率(U) 各种OD流的交通目的所具有的效用对各种旅行来说是不同的,但如果将所有的潜在需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可以假定它具有某种概率分布,而且该分布对各OD流都是通用的。在本模型中将近似地按对数正态分布来处理。 (3)旅行者的代价参数(S) 利用交通所需付出的代价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其中,旅行者最关心的要素可以假定为利用各种交通方式时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这两大要素。 SX=TX+V·CX 式中SX——利用X方式的代价参数; TX——利用X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CX——利用X方式所需要的经费; V——相对于时间的费用价值评价系数。 (4)相对于时间的费用价值评价系数(V) 旅行者相对于时间所感觉到的费用价值评价(时间价值的倒数)将随着各人的属性及旅行的性质而不同。但如果将所有的潜在需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可以假定它具有某种概率分布,而且该分布对各种OD流都是通用的。本模型中将与上述的有效概率分布一样,按对数正态分布来处理。 图1—3—1代价参数S与交通方式选择概率的关系 (5)两种概率分布的关系 假定上述的交通目的有效概率分布和代价参数相对评价概念分布是相互独立的。 (6)各种交通方式的选择和有效需求 假定旅行者是基于各自的评价来估计各种交通方式的代价参数量,并以此来选择代价参数总和为最小的交通方式。另外可以认为,在所有的潜在需求中,只有那些效用比所选择的交通方式的代价参数要大的旅行才会作为有效需求而显现出来。 如图1—3—1所示,各种交通方式的代价参数S与交通方式选择概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f(V)=1Vσ2π exp{-(lnV-μ)22σ2},V>0。 选择方式1的概率=∫V10f(V) dV; 选择方式2的概率=∫V2V1f(V)dV; 选择方式3的概率=∫∞V2f(V)d

高速铁路信号施工技术管理探讨

高速铁路信号施工技术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18-11-03T13:44:48.31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3期作者:孙志轩 [导读]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也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铁路运行安全。铁路信号设备是铁路的主要技术设备,在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传递行车信息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孙志轩 中铁七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目前,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也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铁路运行安全。铁路信号设备是铁路的主要技术设备,在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传递行车信息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文对高速铁路信号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速铁路信号;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一、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概述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相关控制技术(手动、自动以及远程控制)的总称,其目的是保障列车行车、调车的安全,提高车站和车站区间的通车能力,通过信号信息、信号灯、仪表等设备的颜色和位置向列车长传达前方通行路况、行车设备的状态以及行车命令等。根据人类对铁路信号的接收方式、铁路信号的使用时间等有不同的分类。目前,高速铁路信号主要有三类:①地面信号,主要包括道岔、轨道电路、信号机、信号标志、计算机联锁、列控中心、地面电子单元LEU及应答器等设备;②机车车载信号,主要包括列控车载设备、LKJ设备、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车载设备等;③信号表示器及信号监测设备等。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是一个以信号设备为中心、铁路网为整体骨架、车站为基础点的综合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联锁和监控系统、CTCS-2、CTCS-3系统、CTC运输调度系统等对列车运行速度、列车间间隔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传统火车的信号设备已不适应高速铁路时代的要求,当前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兼具智能性和综合化,是集实时监控、列车控制和信息管理的系统,但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施工过程仍旧存在诸多问题。 二、高速铁路信号设备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 ①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高,不重视施工质量,抱有偷工减料完成任务即可的心理。同时,监管组织对施工的方案、施工现场人员组织方式等审查不严格,主要体现在不能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校正施工图纸,现场的校线工作质量低,施工现场员工解决问题粗糙等;②日常性的常规化检查机制缺失,主要体现在工作交接方面,现场人员对交接的工作并未完全掌握现状,对现场施工监管缺乏,存在施工方掌握现场的现象,盲目开展工作。 2、高速铁路信号施工前期工作不充分 准备工作不完全主现在三方面:①与设计单位沟通不到位,尤其是施工图表的审核,可能对设计存在的缺失项尚未及时发现,导致在施工中重新协调,浪费时间也增加了工作难度;②同建设部门对接不完善,导致对信号施工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掌握不完善;③与施工方的对接工作不充分,大多数问题都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之后再进行协调解决,一些可事先预防的问题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后期校正增加了人力物力。 3、相关技术方面问题 当前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经常在雷雨天气下无法正常使用,这是因为信号系统没有具备完善的防雷接地设施,可能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导致大量列车晚点及车站滞留列车现象;随着技术进步,当前我国铁路运行中大多使用微电子产品,但设计过程中忽视了电器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电磁不兼容的设备易造成干扰信号,对列车安全运行造成威胁;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信号基本使用数字型电缆,但由于电缆端口存在质量问题,导致错误信号的传输,进而影响信号传输质量;传统的地面式电缆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运行需求,会对电缆的整体传输结构和信号传输质量产生影响,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转。高速路信号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技术简陋以及施工设备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完成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运行后的使用。 三、如何提高高速铁路信号施工技术管理质量 1、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①与设计公司的对接工作,施工单位组织专业人才对设计单位提供的高速铁路信号设计图纸等进行严格审核,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设计图纸中不合适的地方进行协商修改,避免施工中图纸的再次修改。②信号系统施工现场的勘测,主要是实现组织人员对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质、交通分布、水文情况以及当地气候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同时还要协调当地的供电、房间、交通等部门,确保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能力等做相关调查了解,做好人员分配组织工作。此外,还要对施工现场的材料物资进行列表统计,将材料的类型、数量、型号等标清,做好物资采购工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③与施工建设单位签定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为了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工艺要求,确保施工质量,根据部高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等部相关标准要求,结合铁路局实际,制定并与施工单位签定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工艺标准。④施工计划的制定,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和自身实际两方面,考虑施工成本、进度、质量等对现场的人力、材料、时间进行规划和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协调好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关系,协调好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工程安全性的前提下协调工程进度,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信号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监管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结构,将责任明确到个人,施工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也要规范施工技术。施工现场要实行盯控监管制度,确定项目负责人以及不同部门负责人,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施工过程中要控制信号系统施工的成本、质量和施工安全:成本控制主要会是施工原料、员工、设备及其他资金的投入。对于原料的预算、采购工作要组织专人管理,做好登记和汇总工作;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施工技术,施工单位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自身施工工艺,不断更新自身施工技能,不断完善施工流程,强化介入质量卡控,严把介入施工质量盯控关,从而提高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施工的质量。联锁是信号技术管理的生命线,特别是在施工管理中要把握好,严格审核信号联调联试方案和联锁试验方案,施工必须要严格执行联锁纪律,逐项、彻底、一项不漏地完成锁锁检查核对。信号施工必须建立问题库管理,执行问题闭环管理,问题隐患需经双方确认克服后才能销号。同时,施工单位要注意人员的配备,主要是定期对专业人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储备和施工技能,通过学习熟练掌握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及施工设备的操作流程,不断适

日本高速铁路考察报告_图文(精)

HAIWAISHICHUANG85 2006/3 综合运输 日本高速铁路考察报告 铁道部总调度长吴强应日本国土交通省的邀请,我于2006年1月15~18日,对日本铁路进行了考察。其间会见了日本国土交通省铁道局梅田局长,参观了东京站、博多站、JR东日本新干线东京调度所,乘坐了东京至博多500系新干线列车、添乘了九州新干线800系动车组,参观了博多动车段、川崎重工、兵库工厂。 1.日本新干线情况 日本自1964年首条东海道新干 线建成投产至今,新干线建设不断扩展,由原来的1条发展到现在的6条:即东海道新干线(东京—新大阪)、山阳新干线(新大阪—博多)、东北新干线(东京—盛冈、盛冈—八户)、上越新干线(大宫—新泄)、北陆新干线(高崎—长野)、九州新干线(新八代—鹿儿岛中央),营业里程发展到现在的2387.1公里。 随着日本新干线的扩建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东京、大阪、博多、盛冈为中心、线路半径在500公里左右的高速铁路输送网。500公里范围内 的列车运行时间一般在两个半小时以内,如东京到盛冈496.5公里,运行时间2小时21分;东京到新大阪552公里,运行时间2小时29分;大阪到福冈553公里,运行2小时21分。列车运行最高速度达到了300公里/小时(500系),列车运行的正点率始终保持很高的水平。以东海道新干线过去十年

的记录为例,实际到达时间与运行图相比平均误差在1分钟之内,2003年的列车误点达到了平均6秒钟的高水平。

日本新干线在发展的过程中十分 86

2006/3 综合运输重视安全技术的应用,继续保持了新干线旅客运输零死亡的安全记录。在考察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除了其高质量的线路基础、先进的动车装备、完善的控制技术外,在自然灾害的预防上,成效卓著。尤其是根据本国的实际,采用在铁路沿线和海岸线上设置风速和地震测试仪的措施,一旦有台风或地震灾情发生,可以及时发出减灾报警,迅速切断新干线的电网供电,迫使列车停止运行。正是由于新技术的采用,新干线实现了大密 度、大运量、高准确性的安全运行。1964~2004年新干线已累计完成客运量74亿人次,2004年新干线输送旅客29125.8万人,完成旅客周转量746.7亿人公里,2005年完成客运量约在3.16亿人次以上。 下一步日本将继续建设八户—新函馆、长野—富山、博多—新八代新干线,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网。 2.东京站的情况 东京站是日本最大的客运枢纽站,也是东京都最大的客流中心之 一。在考察中了解到,东京车站每天到发列车4436列,仅JR东日本公司日发送人数就达37.49万人,这个数字远远大于我国铁路任何一个客站,那么它与我们现在的大客站有哪些不同呢?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特点之一:东京站是一个轨道交通的集合体。高速铁路、既有线铁路、地下铁路在东京站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理想和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东海道新干线、东北新干线、上越新干线、北陆新干线都以东京为中心向外放射,既有线和城市轨道的中央本线、京滨线、山手线、东海道本线等都在东京站或始发或穿行,地铁丸之内线直接引入车站,各种轨道交通共同使用东京站,从而给市区出行、到达和所有换乘的旅客提供了最便利的换乘条件。对所有的旅客而言,它只有一个东京站,但对不同的经营者而言,又是各有不同的经营方式和主体。这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1T16:03:58.0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作者:刘磊 [导读] 作为高速移动的复杂巨系统,高速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整个系统受到了数量众多的电磁干扰,且相关干扰多为突发性脉冲干扰。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市 430074 摘要:作为高速移动的复杂巨系统,高速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整个系统受到了数量众多的电磁干扰,且相关干扰多为突发性脉冲干扰。另一方面,高速铁路采用的综合接地方式、共用的接地钢轨使得电磁骚扰传输耦合途径错综复杂,这些均对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提出了较高挑战,由此可了解本文研究具备的较高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抗电磁干扰技术;研究 1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抗电磁干扰技术措施 1.1基本抑制措施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技术措施一般由三个方面入手,以高速铁路车载信号系统为例,具体的抑制措施如下:①骚扰源:高速铁路的电磁噪声在1.88~2.6GHz频段基本不会对设备的孔缝、信号端口、电源线端口造成影响,设备的天线端口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仅需要考虑实际工程中的具体设备以采用针对性措施。②耦合途径:需考虑电缆的合理布线和接地,并保证不同类别的电缆间隔敷设,不同类别电缆之间的最小距离应遵循(表1)规定,同时保证电缆间互为直角;如出现不同类别间电缆最小距离无法满足情况,需设法将电缆隔开,一般采用连接整体屏蔽、金属电缆槽、金属板、金属管的方式,在信号电缆和电力电缆共存情况下,还需要重点关注电路馈线与回流电缆的敷设距离,保证二者尽可能拉近,将在接近导电的机车结构处安装电缆能够有效抑制电缆的发射场,一般情况下电缆屏蔽层需接地,且需要关注机箱屏蔽,机箱孔缝尺寸需满足最小波长要求,必要时可通过安装金属密闭塾片、导电性填料进行改善,接地线应短而宽并与接地面实现可靠搭接,电缆合理的接地和布线可有效提升其抗电磁干扰能力。③敏感设备:信号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也需要得到重视,由于高速铁路车载信号系统本身属于敏感设备,该设备本身的防护措施必须得到重视,这种重视需体现在设计层面。具体来说,通信系统在设计阶段应选择适当的接收电平,电磁兼容设计需使用,浪涌防护器件设置电压限幅环节,瞬变电压抑制器、压敏电阻、硅雪崩二极管、放电管均属于常用的浪涌防护器件,此种措施下冲击电流可得到较好抑制(如雷电、变电所过流保护开关瞬时开闭引发的相关现象)。 表1 不同类别电缆之间的最小距离 同样以车载信号系统为例,其处理流程可概括为:“故障现象分析→现场实际测试→干扰耦合途径验证→敏感设备分析→抗干扰措施实施→验证试验”,通过列举可能导致故障现象的因素、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仪器设备、围绕典型干扰传输耦合途径开展分析、建立被干扰信号系统电磁抗扰度模型,即可完成高质量的电磁干扰故障处理,最终合理应用抗干扰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即可有效解决电磁干扰导致的故障问题。为取得优秀的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抗电磁干扰效果,一般需同时应用屏蔽、接地、滤波技术,但如果三种技术存在应用不当情况,则很容易引起更为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因此必须保证抗干扰措施应用的针对性、定制性,并从整个系统角度思考问题,避免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入新的电磁干扰耦合,结合故障实际和相关经验属于其中关键,这些必须得到相关业内人士的重点关注。 2实例分析 2.1故障现象分析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选择了某高速列车作为研究对象,在通过某一位置时,该高速列车出现了ATP(车载自动列车防护系统)和多次报人机交互单元DMI出现通信超时故障,结合故障现象开展分析,技术人员初步确定了电磁骚扰源及其耦合途径,具体判断如下:①由于DMI临近的弱电设备未出现类似故障(通信超时故障报警时),因此可初步判断空间的辐射电磁场骚扰与主要电磁干扰信号基本不存在联系。②与DMI共用电源的弱电设备未出现类似故障,因此来自电源线的传导电压/电流骚扰与主要电磁干扰信号基本不存在联系。③ATP与DMI间的Profibus总线平行于220V交流输电线平行走线,且长度为23m,电压骚扰信号进入Profibus总线因此获得可行性较高的方式,即线间的容性耦合方式,ATP与DMI之间的数据传输也很容易出现误码故障,因此可初步判断信号线的传导电压骚扰为干扰源。 2.2敏感设备分析 图1为车载ATP系统基本结构图,结合该图不难发现,主机柜内的设备主要有JRU单元、BTM单元、DC/DC电源、车载电台、ATP核心运算单元,主机柜外则安装有天线、速度传感器、DMI单元等设备,ATP与DMI间的数据传输采用Profibus总线,设备的连接采用菊花链结构,在ATP核心运算单元支持下,总线可实现间隔性的DMI状态查询,必要时需上报DMI通信超时故障,如出现多次无法收到响应数据包的

8高速铁路采用的通信信号技术

高速铁路的通信信号技术 及系统设计与实施 铁道部高速铁路办公室 铁路通信信号技术的发展是随着近百年的铁路发展以及继电器、半导体、电子信息技术的变化,不断的演进与发展的。几十年来,出现过路牌、路票信号标志、信号机色灯等多种形式,近年来,又出现半自动、自动闭塞设备,ATS自动停车设备,列车控制设备ATC,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以及调度监督和调度集中CTC系统等。在通信领域,也从专用调度通信话路逐渐发展成话音、数据共存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无线列调发展成铁路综合无线通信系统。近年来,又出现了现场总线、列车总线和通信信号共用的综合光纤安全局域网技术。使铁路通信信号步入了数字和网络世界。 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主要是由调度中心、车站微机联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所组成。在这些系统之间,若干不同功能的局域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广域网,光纤构成的通信链路组成了具有保护功能的网络,传输着有关的信息,支撑着列车的安全运营。在高速铁路中,运营管理和调度指挥是通过网络中传递的数据实现的,传统的话音调度指挥方式不再适应。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地介绍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中心,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专用通信网络系统等几个部分。 1 / 27

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中心一.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不同之处主要有:高速铁路设置综合调度系统,对列车运营指挥实行集中控制方式,同时负责与行车有关的管理工作。世界各国高速铁路的行车调度系统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高速客运专线,列车都在运行本线到发,机车车辆基本在高速线范围运转。调度系统充分利用上述运营特点的有利因素,以行车指挥为中心,集多种业务调度和管理功能于一体,构成综合调度系统,全线就采用这种由一个综合调度所集中指挥。日本的新干线和法国的TGV系统。第二类为客货混合运输高速线,列车类别多,速度差别大,与既有线行车组织和管理的关系密切,列车运行秩序易受引入线、相临既有线列车运行不正常情况的影响,行车调度业务难度大,这种高速就采ICE线难以建立综合调度系统,仍采用行车调度中心的方式。德国用这一类的调度形式。京沪高速铁路 是一条与既有京沪线平行修建的高速客运专线。高速线建成以后,线路实行以高速为主,高、中速客运列车混合运输的运营模式,既有线将主要为货物运输使用。设置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是2 / 27 保证高速列车运营的基本需求,而中速列车跨越高速线与既有线运行,又要求调度系统必须解决跨线运行列车调度指挥的衔接问题。

250km有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电缆槽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 项目名称中铁二局梅汕客专(MSSG-3标)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第1页 共9页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路基电缆槽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部位DK83+071.97~DK93+600段落5段区间路基、1段站场路基段落 交底日期 路基电缆槽施工技术交底: 一、编制目的 明确路基电缆槽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工艺标准及安全质量和环水保要求等,指导、规范作业施工,以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环境保护。 二、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年版) 《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10)8401)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三、工程概述 梅汕客专二分部起屹里程为:DK83+071.97~DK93+600,其中5段区间路基、1段站场路基,路基全长2978.63m。 路基段落设计电缆槽为钢筋混凝土盖板式电缆槽,每节长为0.5m,为小型预制场预制,型号分为I、II、III三种类型,其中I型电缆槽在外侧壁及隔板底部各设一泄水孔,孔径50mm;II型电缆槽在I型的基础上内侧壁设置接地端子及其引接线预留孔,孔径70mm;III 型电缆槽在I型的基础上内侧壁设置通信、信号线缆引出电缆槽预留孔,孔径80mm。 为保证电缆槽的稳定性,电缆槽外侧于基床底层顶面处设置C25混凝土护肩,护肩顶面宽度为10cm,护肩底面每隔3m设一直径100mmPVC管半圆形泄水孔和80mmPVC管圆形泄水孔。

四、施工工序 4.1、I 型盖板应用于一般地段电缆槽,II 型盖板为桥头路基电缆槽防盗盖板。其中 I 、II 型盖板根据是否设开启孔或设扣槽的个数又细分为两类。 4.2、I-2型盖板每块设两个开启孔,开启孔应预制成孔,特殊条件下可现场集中或出厂前机械钻孔。设计采用盖板式电缆槽的地段,一般每隔20块I-1型盖板安装一块I-2型盖板。 4.3、II-1型盖板两端各设一个扣槽,II-2型盖板每块一端设一个扣槽。设计采用防盗盖板时,防盗范围端头设一块II-2型盖板,其余采用II-1型盖板。 4.4、为了防止线缆被盗,桥头路基盖板式电缆槽100m 范围内可采用以下措施防盗: 桥头路基电缆槽盖板采用M10水泥砂浆进行固定封闭。防盗措施应在所有线缆敷设完成后进行,发现破损应及时维修。 五、施工方法 5.1 路基综合接地施工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机具就位 切割电缆槽位 基底压实检测 铺设土工布及排水 层 基坑、护肩施工 安装盖板 钢筋制作 电缆槽施工工艺流程图 槽顶处理 结束 预制电缆槽 节间接口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