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干熄焦毕业论文

煤化工干熄焦毕业论文
煤化工干熄焦毕业论文

煤化工干熄焦毕业论文

1. 干熄焦简介

所谓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人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干熄焦在节能、环保和改善焦炭质量等方面优于湿熄焦。 2. 干熄焦历史干熄焦起源于瑞士,20世纪4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开发干熄焦技术,采取的方式各异,而且一般规模较小,生产不稳定。进人60年代,前苏联在干熄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获得专利发明权,并陆续在其国内多数大型焦化厂建成干熄焦装置。到目前为止,前苏联有40,的焦化厂采用了干熄焦技术,单套处理量在50,70t,h。但前苏联干熄焦装置在自动控制和环保措施方面起点并不高。

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促使干熄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资源相对贫乏的日本,率先从苏联引进了干熄焦技术,并在装置的大型化、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改进。到90年代中期,日本已建成干熄焦装置31套,其中单套处理能力在100 t,h以上的装置有17套,日本新日铁和NKK等公司建成的干熄焦单套处理量可达到200 t,h以上;装焦方式采用了料钟布料,排焦采用了旋转密封阀连续排焦,接焦采用了旋转焦罐接焦等技术,使气料比大大降低,极大地降低了干熄焦装置的建设投资和装置的运行费用;在控制方面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做到了全自动无人操作;在除尘方面,采用了除尘地面站方式,避免了干熄焦装置可能带来的二

次污染。日本的干熄焦技术不仅在其国内被普遍采用,同时它将干熄焦技术输出到德国、中国、韩国等国家,其干熄焦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世纪80年代,德国又发明了水冷壁式干熄焦装置,使气体循环系统更加优化,并降低了运行成本。德国蒂森斯蒂尔奥托(TSOA)公司成功地将水冷栅和水冷壁置入干熄炉,并将干熄炉断面由圆形改成方形,同时在排焦和干熄炉供气方式上进行了较大改进,干熄炉内焦炭下降及气流上升,实现了均匀分布,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使气料比降到了1000 m3,t焦以下,进一步降低了干熄焦装置的运行费用。TSOA干熄焦技术在德国得到推广,同时该技术还输出到韩国和中国的台北。

干熄焦工艺发展至今,虽然出现了不同的形式,但基本工艺流程大同小异,只是在装焦、排焦、循环气体除尘等方面有所区别。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TSOA公司设计的干熄焦工艺和日本新日铁设计的干熄焦工艺,这两种典型的干熄焦工艺在消化吸收前苏联干熄焦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都有所创新,形成各自的特点,并使干熄焦技术及其应用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中国的鞍山焦耐院和首钢设计院,以及武钢、宝钢、首钢在吸收消化日本干熄焦技术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全世界正在用于生产的干熄焦装置约130套。 3.从工艺角度看干熄焦优点和湿熄焦的不足

3.1湿熄焦的特点

煤在炭化室炼成焦炭后,应及时从炭化室推出,红焦推出时温度约为1000?。为避免焦炭燃烧并适于运输和贮存,不能直接送往高炉炼铁,必须将红焦温度降低。一种熄焦方法是采用喷水将红焦温度降低到300?以下,即通常所说的湿熄焦。传统湿熄焦系统由带喷淋水装置的熄焦塔、熄焦泵房、熄焦水沉淀池以及各类配管组成,熄焦产生的蒸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传统湿熄焦的优点是工艺较简单,装置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较少,生产操作较方便。但湿熄焦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其一,湿熄焦浪费红焦大量显热,每炼1 t 焦炭消耗热量约为3(15,3(36 GJ,其中湿熄焦浪费的热量为1(49 GJ,约占总消耗热量的45,;其二,湿熄焦时红焦急剧冷却会使焦炭裂纹增多,焦炭质量降低,焦炭水分波动较大,不利于高炉炼铁生产;其三,湿熄焦产生的蒸汽夹带残留在焦炭内的酚、氰、硫化物等腐蚀性介质,侵蚀周围物体,造成周围大面积空气污染,而且随着熄焦水循环次数的增加,这种侵蚀和污染会越来越严重;其四,湿熄焦产生的蒸汽夹带着大量的粉尘,通常达200,400 g,t,既污染环境,又是一种浪费。

3.1.1工艺流程图

湿法熄焦工艺流程

为解决湿熄焦存在的问题,各国焦化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对湿熄焦装置及湿熄焦工艺不断进行改进,改进的湿熄焦工艺主要有两种。 (一)低水分熄焦低水分熄焦系统主要由工艺管道、水泵、高位水槽、一点定位熄焦车以及控制系统等组成。在低水分熄焦过程中,通过专门设计的喷头以及不同的水压往一点定位熄焦车内喷水使红焦熄灭。水流经过焦炭固体层后,再经过专门设计的凹槽或孔流出,足够大的水压使水流迅速通过焦炭层,达到熄焦车的底板,并快速流出熄焦车。当高压水流经过焦炭层时,短期内产生大量的蒸汽,瞬间充满了整个焦炭层的上部和下部,使焦炭窒息。

低水分熄焦工艺在熄焦初期的10,20 s内使用低压水,在熄焦后期的50,80 s 内采用高压水来代替传统湿熄焦的喷淋式分配水流。熄焦水源由高位水槽提供,高

位水槽出来的熄焦水由一台小型的PLC机控制气动阀门的开度自动控制其水压和流量。

低水分熄焦工艺可节约熄焦用水30,,40,;同时还可以降低并稳定焦炭水分,从而有利于稳定高炉的生产;此外,还可以降低熄焦过程中随蒸汽带走的粉尘排放量,传统湿熄焦粉尘排放量为200,400 g,t,而低水分熄焦粉尘排放量可降为50 g,t左右。

(二)压力蒸汽熄焦

压力蒸汽熄焦系统主要由工艺管道、水泵、熄焦槽、旋风分离器、余热锅炉以及控制系统等组成。在压力蒸汽熄焦过程中,红焦由炭化室推入下部具有栅板的熄焦槽内,装满红焦的熄焦槽盖好后移至熄焦站,然后有控制地通入熄焦水,水从熄焦槽上部的盖子处通入,水压和水量由1台小型的PI,控制。水与红焦接触产生的蒸汽强制向下流动而穿过焦炭层,使焦炭进一步冷却,同时所夹带的水滴进一步气化。采用压力蒸汽熄焦可得到压力为0.05MPa的水蒸气和一定数量的水煤气,该气体由熄焦槽下部引出,经旋风分离器除去所夹带的焦粉后,可送至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并分离出水煤气。

上述两种改进后的湿熄焦工艺,虽然在某些方面缓解了传统湿熄焦的不足,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焦炭质量差等方面的问题。

3.2干熄焦的工艺流程

干熄焦主要由干熄炉、装入装置、排焦装置、提升机、电机车及焦罐台车、焦罐、一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干熄焦锅炉单元、循环风机、除尘地面站、水处理单位、自动控制部分、发电部分等组成。根据设计的不同,干熄焦系统包含的主要设备也不尽相同,比如德国1mA设计的干熄焦就没有一次除尘器,其进锅炉的循环气体中粗颗粒焦粉的去除由于熄炉本体完成;有的干熄焦直接采用外供除盐水,因

此省略了干熄焦除盐水生产这一环节,只是对外供除盐水进行除氧处理即可;有的干熄焦没有设计发电装置,锅炉产生的蒸汽经减温减压后直接并网有的干熄焦设计为方使用。从炭化室推出的红焦由焦罐台车上的圆形旋转焦罐(

形焦罐)接受,焦罐台车由电机车牵引至干熄焦提升井架底部,由提升机将焦

罐提升至提升井架顶部;提升机挂着焦罐向干熄炉中心平移的过程中,与装入装置连为一体的炉盖由电动缸自动打开,装焦漏斗自动放到干熄炉上部;提升机放下的焦罐由装入装置的焦罐台接受,在提升机下降的过程中,焦罐底闸门自动打开,开始装入红焦;红焦装完后,提升机自动提起,将焦罐送往提升井架底部的空焦罐台车上,在此期间装入装置自动运行将炉盖关闭。

装入干熄炉的红焦,在预存段预存一段时间后,随着排焦的进行逐渐下降到冷却段,在冷却段通过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再经振动给料器、旋转密封阀、溜槽排出,然后由专用皮带运输机运出。为便于运焦皮带系统的检修,以及减小因皮带检修给干熄焦生产带来的影响,皮带运输机一般设计有两套,一开一备。冷却焦炭的循环气体,在干熄炉冷却段与红焦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升高,并经环形烟道排出干熄炉;高温循环气体经过一次除尘器分离粗颗粒焦粉后进入干60?的低温循环气体由锅炉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温度降至约1 出来,经过二次除尘器进一步分离细颗粒焦粉后,由循环风机送入给水预热器冷却至约130?,再进入干熄炉循环使用。

由于气体循环系统负压段会漏进少量空气,O通过红焦层就会与焦炭反应,2 生成CO,CO在焦炭层高温区又会还原成CO,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循环气体

2

里CO浓度愈来愈高。此外,焦炭残存挥发分始终在析出,焦炭热解生成的H、2CO、CH等也都是易燃易爆成分,因此在干熄焦运行中,要控制循环气体中可燃4

成分浓度在爆炸极限以下。一般有两种措施可以进行控制,其一,连续地往气体循环系统内补充适量的工业N,对循环气体中的可燃成分进行稀释,再放散掉相2

应量的循环气体;其二,连续往升温至900,960?引出的循环气体中通入适量空气来燃烧掉增长的可燃成分,经锅炉冷却后再放散掉相应量的循环气体。这两种方法都可由安装在循环气体管道上的自动在线气体分析仪所测量的循环气体中CO的浓度来反馈调节。后一种方法更经济便利,武钢7号、8号焦炉干熄焦即采用此方法。

3.2.1工艺流程图

干法熄焦工艺流程

通过工艺流程,可以看出干熄焦有以下优点:

(一)焦炉出焦时的粉尘污染易于控制,可以利用红焦显热

焦炭质量明显提高,从炭化室推出的焦炭,温度为1000?左右,湿熄焦时红焦因为喷水急剧冷却,焦炭内部结构中产生很大的热应力,网状裂纹较多,气孔率很高,因此其转鼓强度较低,且容易碎裂成小块;干熄焦过程中焦炭缓慢冷却,降低了内部热应力,网状裂纹减少,气孔率低,因而其转鼓强度提高,真密度也增大。干熄焦过程中焦炭在干熄炉内从上往下流动时,增加了焦块之间的相互摩擦和碰撞次数,大块焦炭的裂纹提前开裂,强度较低的焦块提前脱落,焦块的棱角提前磨蚀,这就使冶金焦的机械稳定性改善了,并且块度在70 mm 以上的大块焦减少,而25,75 mm的中块焦相应增多,也就是焦炭块度的均匀性提高了,这对于高炉也是有利的。前苏联对干熄焦与湿熄焦焦炭质量做过另外的对比试验,将结焦时间缩短l h后的焦炭进行干熄焦,其焦炭质量比按原结焦时间而进行湿熄焦的焦炭质量还要略好一些。干熄焦红焦热量的利用,国外曾经试验过

回收热水、回收热风等流程,还有将干熄焦热用于煤预热的试验,但都未在工业上推广应用。目前在技术上成熟的是生产过热蒸汽并加以利用,该法使干熄焦的蒸汽产量能满足整个焦化厂自用蒸汽量。至于是否进一步利用蒸汽发电,主要根据其蒸汽生产规模及蒸汽压力而定。

干熄焦的产能指标,因干熄焦工艺设计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控制循环气体中H、CO等可燃成分浓度的工艺,对干熄焦锅炉的蒸汽发生量影响很大,2 采用导人空气燃烧法比采用导入N稀释法,其干熄焦锅炉的蒸汽发生量要大。2

此外,干熄焦锅炉设计的形式和等级的不同、循环风机调速形式不同,以及是否采用给水预热器等因素对干熄焦系统的能源回收都有影响。

同湿熄焦相比,干熄焦可回收利用红焦约83,的显热,每干熄1t焦炭回收的热.35 GJ。而湿熄焦没有任何能源回收利用。量约为1

武钢7号、8号焦炉干熄焦采用导入空气燃烧的方法控制循环气体中H、CO等可2燃成分的浓度,循环风机采用变频调速,设计有给水预热器以进一步吸收进干熄炉循环气体的热量,干熄焦锅炉设计等级(蒸汽压力、温度)为3.82MPa、450?。每干熄1 t焦炭可产生压力为3.82MPa,温度为450?的蒸汽约O.54t。

(二)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环境

湿熄焦产生大量的酚、氰化合物和硫化合物等有害物质,随熄焦产生的蒸汽自由排放,严重腐蚀周围设备并污染大气;干熄焦采用惰性循环气体在密闭的干熄炉内对红焦进行冷却,可以免除对周围设备的腐蚀和对大气的污染。此外由于采用焦罐定位接焦,焦炉出焦的粉尘污染也更易于控制。干熄炉炉顶装焦及炉底排、运焦产生的粉尘以及循环风机后放散的气体、干熄炉预存段放散的少量气体经除尘地面站净化后,以含尘量小于100 nag,l对空排放。

3.3几种典型干熄焦的特点

3.3.1德国TSOA公司设计的干熄焦技术特点如下: (1)干熄炉设计为方型;

(2)干熄炉和锅炉之间不设一次除尘器;

(3)循环风机采用变频调速;

(4)采用分格摆动式排焦,以保证焦炭排出温度均匀。

TSOA公司设计的方型干熄炉在预存段和冷却段之间收口至原截面的25,,预存段支撑在钢结构上,这与圆形干熄炉有着显著的区别。由于预存段与冷却段之间存在收口,冷却段内焦炭呈锥状,空出很大的空间,循环气体在此处速度大大降低,大颗粒的焦粒都沉降在于熄炉内。据TSOA公司介绍,出干熄炉的循环气体带出的最大焦粒为0.5,1 mm,这也是TSOA公司设计的干熄焦取消干熄炉与锅炉之间的一次除尘器的一个重要原因。

方型干熄炉下部分12格,设有12个液压驱动的摆动式排焦结构,用于分格排出冷却的焦炭,并且设有热电偶监测焦炭温度,哪一格温度降到允许排焦值,哪一格摆动式排焦机构挡板就打开,以保证排焦温度的均匀性。

TSOA公司在干熄炉冷却段上段设置冷却壁。红焦在干熄炉内不仅被循环冷却气体冷却,还有30,的热量被冷却壁内冷水吸收,实际上冷却壁可看作是锅炉的一部分。采用冷却壁的优点是可以降低循环冷却气体量,大约降低20,,降低循环风机电耗,从而降低操作成本;缺点是增加了较大的维护量,控制不好冷却壁管内的水会漏人干熄炉,会造成对干熄焦装置较大的危害,甚至造成事故。当然,TSOA公司设计的干熄炉也可以不设置冷却壁。

3.3.2日本新日铁设计的干熄焦技术特点如下:

(1)干熄炉设计为圆形;

(2)装入装置带有料钟;

(3)采用旋转密封阀连续排焦;

(4)完全燃烧循环气体中的CO;

(5)循环风机不调速;

(6)采用旋转焦罐接焦。

带有料钟的装入装置有利于红焦在干熄炉内的均匀分布,有利于焦炭的均匀冷却,同时也可以降低循环风量,降低循环风机的电耗;排焦装置采用旋转密封阀取代原间歇式的排焦装置,可降低干熄焦系统的高度约4 m,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另外还可以真正实现连续排焦。

新日铁设计的干熄焦采用完全燃烧循环气体中的H和CO的方法,多余的循2 环气体可直接排放。据新日铁介绍,不完全燃烧焦炭烧损率为6,7kg,t,完全燃烧焦炭烧损率为9(9 kg,t,但从理论上分析,对于烧损的焦炭,粒径为20 mm

以上的占20,,粒径为20 mm以下的占80,,因此实际上大部分是粉焦。新日铁在广烟的3号、4号焦炉干熄焦的测定表明,烧损的焦炭粒径在25 mm以下的占82(1,;当烧损的焦炭占装焦总量的1,时,大块焦炭表面烧损的深度只有22 mm。

在循环气体管道进干熄炉之前到环形烟道出口之间有一旁路,主要起降低进入锅炉循环气体温度的作用,防止因循环气体温度过高,对锅炉造成不良影响,但此旁路并不是常开。新日铁认为循环风机不需要调速,只要保证停止供焦时间不超过预存段设计时间,循环风机转速就可不调,因此循环风机风量只设计有翻板来进行粗调。

新日铁认为一次除尘器不需要设置挡墙,这与新日铁设计干熄焦采用完全燃烧有关;另外,新日铁认为一次除尘器不设挡墙,大于1 mm的颗粒因为自身重力也可以沉降下来,而对锅炉而言,大于1mm的颗粒才会对其造成不良的影响。没有挡墙的一次除尘器,料仓可以小许多,可降低建设成本,此外维修也更方便。但是,新日铁设计的绝大部分干熄焦一次除尘器都带有挡墙。 3.3.3武钢7号、8号焦炉干熄焦的技术特点

武钢7号、8号焦炉于熄焦工艺采用日本新日铁的技术,但在某些方面做了改进,代表了目前较先进的水平,其技术特点如下:

(1)干熄炉设计为圆形;

(2)采用圆形旋转焦罐,有利于均匀接焦;

(3)装入装置带有先进的“十”字形料钟,有利于均匀装焦并保护干熄炉风帽;

(4)带有旋转密封阀的连续排焦装置,有利于均匀排焦; 处理后的高净化气体排

入大气。因此,干熄焦的环保指标优于湿熄焦。

(5)循环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有利于更精确地调节循环气体流量; (6)二次除尘器采用多管旋风除尘器,有利于提高循环气体除尘效率; (7)设计有给水预热器对进入干熄炉的循环气体进一步冷却;

(8)完全燃烧循环气体中的H和CO。 2

圆形旋转焦罐充分利用焦罐的容积,有利于焦炭在焦罐内的均匀分布,因此可以减轻焦罐的重量,从而降低提升机的功率,此外焦罐内衬材料的寿命还可以延长。带有先进的“十”字形料钟的装入装置更有利于红焦在干熄炉内部的均匀分布,该装入装置与圆形旋转焦罐都有利于降低循环风量,从而降低循环风机的电耗。带有气密性旋转密封阀的连续排焦装置,可以大大减少循环气体的泄漏;根据干熄炉预存段料位的高低,可通过振动给料器非常精确地控制排焦量,因而可以将冷却后的焦炭定量、连续地排出;采用变频调速的循环风机,循环气体流量也可较精确地调节。连续精确的排焦量与精确的循环气体流量相结合更有利于稳定锅炉入口温度,稳定干熄焦锅炉的运行。带有挡墙的一次除尘器可除去循环气体中的粗颗粒焦粉,保证进入锅炉的循环气体中焦粉浓度控制在10,12 g,m3,焦粉颗粒直径小于1mm,大大减少了对锅炉传热管造成的磨损。一次除尘器底部有4根水冷套管用于冷却、排出焦粉。出锅炉的循环气体经过先进的多管旋风除尘器,除去大部分细颗粒焦粉后,循环气体中焦粉的质量浓度可小于1 g,m3,消除了对循环风机的危害。相对于多级旋风除尘器而言,多管旋风除尘器除尘效果更好,而且占地面积小,管材、钢结构耗用小,可降低建设成本。

给水预热器从上至下依次为上壳体、上段、下段、下壳体,其中上段、下段为管壳式换热器。循环气体经循环风机加压后从下壳体水平进人给水预热器,经过下段、上段管壳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然后从给水预热器上壳体排出。给水预热器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进一步降低进干熄炉的循环气体的温度,可从循环风机出口

的约180?降到约130?,从而提高了焦炭的冷却效果,降低循环气体流量;其二,进一步利用循环气体的热量,进而减少除氧器所用的蒸汽量。

采用完全燃烧循环气体中的H和CO方法的优点,一是多余的循环气体可以2 直接排放;二是可提高循环气体进锅炉的人口温度,提高锅炉的蒸汽产量;三是降低了循环气体对锅炉的腐蚀。

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今后生产型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节能、环保是目前冶行业必须面对的两大课题。干熄焦工艺具有能源回收利用、环境保护及改善焦炭质量等多项优点而被炼焦行业所推广。4.3 m以上焦炉必须配备与之能力相适应的干熄焦装置。

4.干熄焦工艺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4.1焦炭烧损率的研究

4.1.1应用气体成分测算干熄焦系统中碳的烧损

焦炭烧损的过程即为参与反应的碳元素被所导入空气中的氧元素所“带走”的过程,相应的焦炭的烧损率则可理解为固态的“碳”转化为气态的“碳”的速率。因为系统中氧元素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可根据氧的物料平衡建立气体成分实时测算干熄焦烧损率的数学模型,假设为导入干熄焦系统中的氧=导出系统中的氧。

则数学表达式为:

Q×21%=Q×(O+0.5CO+CO+0.2HO); 空气排烟222

因焦炭中的氢含量极少,忽略不计后可简化为:

Q×21%=Q×(O+0.5CO+CO); 空气排烟22

3则:Q=Q×21%/(O+0.5CO+CO) (m/h) 排烟空气22

又因被氧所“带走”的碳即为系统中所烧损的焦炭:

&=Q×(CO+CO)×12/22.4 (kg/h) 烧损排烟2

通过干熄炉系统质能平衡测试所得数据,计算得到烧损率修正系数K。代入推导过程为:

&=K×l2/22.4×Q×21%×(CO+CO)/1000×(O+0.5CO+CO) (t/h) 烧损空气222 33式中:Q为实时空气导入流量,m/h;Q为实时排烟流量,m/h;空气空气排烟中氧含量为21%;O、CO、CO、HO为循环气体成分浓度;,为实时焦炭烧222烧损损率,t/h;碳的摩尔质量为12;气体摩尔体积为22.4;K为干熄焦烧损率修正系数。

4.1.2用产汽率反推焦炭烧损率的统计方法

干熄焦系统运行无烧损是一种假设的理想状况,无烧损,则干熄焦系统运行无气体排放,散热损失是唯一的热损失,因此干熄焦装置热平衡可用下式表示: Q=Q+Q xrqsr

式中:

Q——回收的红焦显热量; xr

Q——产生蒸汽所用的热量; q

Q——系统散热损失的热量。 sr

则产汽率为:

qq-xrsrf=q

qq-zqgs

式中:

?——产汽率,kg/t; q

q——回收的红焦显热,kJ/t; xr

q——散热损失,kJ/t; sr

q——蒸汽焓,kJ/kg; zq

q——给水焓,kJ/kg。 gs

回收红焦显热q: xr

q=1000kg(C×t,C×t)/t 1122xr式中:

t——红焦温度1 050?; l

C——红焦比热查表得1.537kJ/kg??; 1

t——排焦温度200?; 2

C——冷焦比热查表得1.00kJ/kg??。 2

将数据代入式:

q=1000kg(C×t,C×t)/t 1l22xr

=l 050×0.3661,200×0.2385)/t

=1340817kJ/t

散热损失q: rs

干熄焦系统的散热损失与其形式、环境温度、负荷有关。宝钢与北科大联合对无水冷壁管锅炉的干熄焦系统进行测量计算,其系统散热损失见表1。

散热损失q与干熄焦负荷成反比,根据实测结果,干熄焦负荷增加10%,sr 散热损失下降1%,干熄焦负荷通常在80%以上。在烧损率统计时,根据长期分析统计数据表明。系统散热损失可以取常数。对于表l的数据。取值155000kJ/t 与实际散热损失最接近。在分析单套干熄焦装置运行时,根据散热损失变化规律可作相应的修正。

蒸汽焓q: zq

干熄焦装置蒸汽参数为温度540?,压力9MPa,查表得q=3 489kJ/kg zq

给水焓q: gs

给水为104?。查表得q=435kJ/kg将数据代入式: gs

qq-xrsrf=q

qq-zqgs

=388kg/t 焦

干熄焦装置运行中循环气体通过干熄炉红焦层时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C+O=CO; 22

2C+O=2CO; 2

CO+C=2CO; 2

因此,焦炭烧损是不可避免的,焦炭烧损的量(含焦炭残余挥发分)直接反映在产汽率上,用产汽率推算烧损率是最直接的,公式如下:

Gss100%f= r 1+Gss式中:

?——焦炭烧损率,%; r

G——排出1t冷焦烧损的焦炭量,t/t焦。ss 排出1t冷焦烧损的焦炭量G用下式计算: ss

ff()()-?+qqqsjqzqgsfs

G=ss qrs式中:

?——实际产汽率,kg/t焦; sj

?——无烧损时产汽率,kg/t焦; q

q——蒸汽焓,kJ/kg; zq

q——给水焓,kJ/kg; gs

q——焦炭燃烧热; fs

q——气体放散损失的热。 rs

对上式取值。

1)实际产汽率?,kg/t焦:实际产汽率是变数,以取530为例; sj

无烧损时产汽率?,kg/t焦:取前面计算所得值388; q

3)蒸汽焓q,kJ/kg;给水焓q,kJ/kg:取前述的查表值; zqgs

4)焦炭燃烧热,查表得q=3.39×107kJ/t焦; fs

5)气体放散损失的热q,kJ/t焦:关于气体放散损失的热量,根据干熄rs

炉热平衡实测的数据。气体放散损失的热量约占干熄炉出热的0.35%,0.6%,随干熄焦负荷变化,曲线近似抛物线,由于放散热量所占百分比很小,变化幅度也不大,可以取常数。取干熄焦80%负荷时放散损失的热量,再考虑放散的气体中含CO 为3%,取值10500kJ/t焦,这在日常统计中已足够准确。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

()()ff-?+qqqsjqzqgsfs

G=ss qrs

=0.0131

Gss100%f= r

1+Gss

=1.29%

以上是通过产汽率统计、计算烧损率的方法。

4.1.3碳含量法测算焦炭烧损率

3济钢150t干熄焦装置,按10000m/h(正常生产平均值)空气导入量计算其对焦炭烧损率的影响。空气中的氧气与红焦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焦炭的烧损。化学反应式如下:

C+O=CO 22;

C与O的分子量的比值是12:32,即每消耗32t氧气,需12t碳。 2

CO+C=2CO; 2

CO与C的分子量的比值是44:12,即每消耗44t二氧化碳,需12t碳。2

3在150t干熄焦中。目前空气导人量是10000m/t(仪表自动显示数据),根据氧气在空气中占的比例和密度,计算出每天导入到干熄炉内的氧气为72.02t。由于循环气体中氧含量一直保持在1%左右,而且合理控制CO含量在3%,6%,CO含量<15%,。因此设定导入氧气全部与碳反应。而CO实际含量在13.0%22 左右,其余均与碳反应产生CO。则每天碳消耗量为36.45t。焦炭的灰分按13.0%计算,则每天焦炭烧损量为41.90t。150t干熄焦每天熄焦15l炉。按每炉20.40t计算。其日生产能力为3080t,则焦炭烧损率为:41.90/3080×100%=1.36%

4.2焦炭烧损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焦炭烧损率 =(干熄炉焦炭装入量,排焦量,焦粉产量)/干熄炉焦炭装入量

×100%。其中,干熄炉焦炭装入量和焦粉产量 (包括干熄焦本体除尘及环境地面除尘焦粉产量) 都可获得较为精确的数据。干熄焦余热锅炉所产蒸汽与焦粉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干熄焦系统焦粉产量与蒸汽产量呈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焦粉产率来控制焦炭烧损率。如果焦粉产率异常升高,则系统焦炭烧损率必有异常,此时应该从可燃性气体成分及系统的密封性等方面查找原因。

4.2.1风料比影响

焦炭烧损的直接反应是产汽率上升(风料比提高时,产汽率上升(使产汽率上升的原因有2个,一是增大风料比使排焦温度下降(回收的红焦显热量增加,产汽率上升。理论上排焦温度降低10?,吨焦约可多回收3kg蒸汽;二是风料比增加,循环气体与焦炭发生反应的量增加(造成焦炭烧损量增加。试验数据表3明,风料比变化100m,t焦,影响产汽率约5,10kg。现代干熄焦装置都使用高效率的热管换热器,换热器的功效不仅仅是提高纯水温度和降低排焦温度。换热器的应用还可有效降低风料比。通过对干熄焦装置有无预热器的对比,增设预热

3器后,排焦温度下降10,20?。风料比下降100,200m,t焦。 4.2.2循环气体成分的影响

从安全角度考虑,干熄焦装置运行控制循环气体成分通常采用导人空气燃烧可燃气体的方法。在热平衡测定中(在空气导入部导入空气燃烧和不导入空气(在气体放散阀处排放的碳总量是相同的,只是CO、CO在循环气体中的比例差异而2 认为导入空气与否与焦炭烧损无关。笔者认为(这仅是平衡测定过程短时间的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排放的碳的总量是不同的,导入空气后,CO在循环气体中的比例减小,而CO在循环气体中的比例增大,CO通过干熄炉红焦区时被还原成CO的量增加。因此焦炭烧损增加。此外(导人空气中的残余氧气与红焦完全氧化也会烧损焦炭(因此循环气体中可燃成分的控制与焦炭烧损和产汽率有密切的关系。可燃气体成分控制得高,焦炭烧损减少。但气体放散阀处放掉的CO气体量增加。

4.2.3系统严密性的影响

循环系统的严密性对焦炭烧损的影响十分明显。系统严密性差时,循环系统负压区域大量吸入空气。由于负压系统是温度较低的区域,吸入的空气不能燃烧循环气体中的可燃成分。而是进入干熄炉与红焦发生氧化和不完全氧化反应。直接烧损焦炭。其中的不完全氧化反应会使循环气体中CO含量升高,需要导入空气加以控制,因此系统的严密性对焦炭烧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有时甚至影响干熄焦排出量。产汽率的变化可以看出系统严密性的程度,同一套干熄焦装置,在严密性好时,烧损率可以小于0.6,;在严密性差时,烧损率可在2,左右。 4.2.4排焦温度的影响

排焦温度对烧损有一定的影响。排焦温度上升,干熄炉内红焦层下移,循环气体中CO含量上升。我们通常会看到(排焦温度高时(由于回收红焦显热量减少,产汽率理应下降,而实际是排焦温度升高,产汽率上升,其原因就是焦炭烧损。

4.2.5预存室压力的影响

预存室正压时。对烧损无影响,预存室负压时,吸入的空气直接烧损焦炭,随即大部分CO又还原成CO(循环气体中的CO含量在较短的时间上升,预存室2 压力对烧损影响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产汽率随即上升。

关于煤化工专业的概论论文(doc 8页)

关于煤化工专业的概论论文(doc 8页)

煤化工专业概论论文

进后石油时代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供求矛盾,促进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行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升温,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项目不断增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我国煤化工过热的突出表现就是“逢煤必化”。为谋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几乎所有煤产地甚至煤炭调入地区都要大力发展煤化工,煤化工“大干快上”的势头正在不断谋划。其中,晋蒙宁陕疆等资源型省区甚至纷纷出台了煤化工扶持政策,以期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原油和煤炭之间的比价逐步被拉大的情形下,利用国内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部分替代石化产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我国化学工业发展道路,也涉及国家能源安全。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化学工业的发展潮流和我国的现实,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煤化工发展道路。 对传统煤化工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优化原料路线,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同时,大力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利用技术进步逐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在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的背景下,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应根据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选择现实、优质的原料和技术。煤炭资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煤化工的发展更是受到了煤资源国和有关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煤炭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在当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倡导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特别是新型煤化工,调整我国的能源化工结构,就显得日益重要。 新型煤化工是以煤炭为基本原料(燃料),C1化工技术为基础,以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急需的产品为方向,采用高技术,优化工艺路线,充分注重环境友好,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新型产业。新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等几个方面。 1. 煤焦化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也称做煤的干馏。煤焦化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苯、甲苯等)、焦炉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精氨水等。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农药和炭素等行业。有些甚至是石油化学工业无法替代的,如吡啶喹啉类化合物和许多稠环化合物等。 2.煤气化 煤在高温条件下借助气化剂的化学作用将固体碳转化为可燃气体(气体混合物) 的热化过程。用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作为气化剂。它们与煤中的碳发生非均相反应。此外,煤热分解出的气态产物如CO2、H2O及烃类等也能与赤热的碳发生均相反应。依气化法、气化条件及煤的性质不同,气化气的组成也不同。根据煤气发生炉内所进行的气体过程特点,可以将煤层自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煤化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煤化工) (专业代码:0811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化学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以面向煤化学工业为特色,具备扎实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 本专业以煤化工为特色,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从事化工生产控制与管理、化工产品研究与开发、化工装置设计与放大等方面工作的工作。 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基础、化工过程控制、煤化学、煤化工工艺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煤的工业分析 学校:福建船政交通学院 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 姓名:甘雅丽 学号: 143216014 指导教师:张星春

(3) 2. 影响低温煤焦油产率和性质的主要因素 (5) 3. 煤低温干馏工艺 (5) 3.1连续式外热立式炉 (5) 3.2连续式内热立式炉 (5) 3.3连续式内外热立式炉 (6) 5. 低温煤焦油产品 (6) 5.1 柴油 (6) 5.2 沥青 (6) 5.3 渣油 (6)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煤焦油是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简称焦油。常温下煤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炼焦生产的高温煤焦油密度较高,低温煤焦油也是黑色粘稠液体,其不同于高温煤焦油的是相对密度通常小于1.0,煤焦油是炼焦工业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 煤焦油是炼焦化工的大宗产品,煤焦油的加工利用开创了近代有机化学工业的历史。在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焦油化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提供多环芳烃和高碳物料原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煤焦油是一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大部分为价值较高的稀有种类,是石油化工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源。

前言 按照煤干馏的不同终温,将煤的干馏划分为3个干馏类型。干馏终温在450 ~ 650℃范围内称为低温干馏;600~900℃范围内称为中温干馏;干馏温度1000℃称为高温干馏。 煤低温干馏技术的应用始于19世纪,当时主要用于制取灯油(或称煤油)和蜡。19世纪末,因电灯的发明而趋于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大战期间,德国建立了大型低温干馏厂,用褐煤为原料生产低温煤焦油再高压加氢精制和裂化制取高级液体燃料和航空汽油,以适应战争需求。日本在战时也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将低温焦油加工成战时用燃料。这些低温焦油加工生产厂的工艺过程与高温煤焦油加工生产厂完全不一样,也从未与高温焦油联合生产过。在1943年这些战时工厂曾生产和加工了约250万立方厘米的低温焦油,而当时焦炉生产的高温焦油在加工量上相当于低温焦油加工量的77%。 战后,大量廉价石油的开采,使煤低温干馏工业再次陷于停滞状态,各种新型低温干馏的方法多处于试验阶段。单一的煤低温干馏已经不多见,但从能源以及化工资源考虑,低温干馏和低温焦油加工还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欧洲,目前低温焦油加工生产量大约为150立方厘米,采用加氢、蒸馏、萃取、裂解、脂化等工艺方法,生产汽油、柴油、酚类产品、盐基类产品、溶剂、石脑油、渣油等产品。 适合用于低温干馏的煤是无粘结性的非炼焦用煤,如褐煤或高温挥发分烟煤。我国这类煤种储量丰富,是发展低温干馏的基础,目前主要用于直接燃烧。低温干馏过程比煤的气化和直接液化简单得多,加工条件温和。若能通过回收低温干馏煤气和焦油,并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使低温干馏产品能找到较好的利用途径,将会具有很好的竞争力。

煤化工论文

煤化工发展现状 课程名称:煤化工工艺学 姓名:李刚学号:11L0151116 学院:理工学院班级:L112 指导教师:李军章、崔永梅 2015年11 月16日

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李刚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L112班 摘要: 我国是一个相对“富煤少油”的国家,适当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开发和建设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品、技术和装备,并且初具规模,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煤发展分析 一、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现状 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居世界前列,作为三大化石燃料之一,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在石油资源的紧缺和全球能源危机进一步深化的今天,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管理,再一次成为能源界的热点话题。 目前,我国化石类能源已探明可采储量中, 煤炭占92.7 %、石油占5.9 %、天然气占1.4 % , 即“富煤少油缺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占73.4 % , 水电占22.2 % , [1]石油和天然气共占4.4 %。无论是从储量还是消费量来看, 我国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理应重视煤化工行业的发展。 2、我国煤化工发展简介 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始于20 世纪40 年代,起初是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氮、化肥、焦炭、苯、萘、沥青、炸药等产品。50 年代由于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引进,煤化工业的产品逐渐演变为合成氨、甲醇、化肥、电石、石灰氮、染料、酒精、合成橡胶等。建国后的60 年代,伴随着一大批以煤为原料的中型氮肥厂的出现,使得企业在生产化肥的同时还生产其他很多种化工产品,从而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0年代,在石油化工产业异军突起的背景下,煤化工曾一度遭到冷落。石油对于工业发展作用不容估计,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对于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作用显现,所以到了20世纪80 年代以后,我国又开始在上海、山西、陕西建设部分大型的煤化工基地。 3、煤炭利用途径的简述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它包括煤的焦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电石、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合成氨、

煤化工课程论文

《科技写作及文献检索》 课程论文 专业班级:化工1102 姓名:刘卫强 学号:110830206 任课老师:田宇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年3月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2) Keyword: (2) 引言: (2) 煤化工工业 (2) 煤化工工艺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煤化工行业污染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污染防治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 总结 (7) 参考文献 (7)

化学工艺毕业论文范文2篇

化学工艺毕业论文范文2篇 化学工艺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艺选修课分析 1专业课程教学情况调查 为了解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课程调查问卷》,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06、07级两个年级49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开课时间、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深度、教材选择及学习收获等几个方面。 1.1开课时间调查 开课时间的调查主要是为了理顺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在教学内容上的前后衔接关系。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专业选修课应该与对应的专业课衔接上,另一方面,专业选修课与对应的专业课教学时间上不能相隔太长,相隔时间太长,专业选修课不能达到加深对专业课的理解、拓展专业素质的目的。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催化作用原理》、《能量利用过程原理》和《化工专业外语》等四门主要选修课程依次安排在第4~7学期,每学期一门。选修课开课时间调查结果见图1,认为选修课开课时间合适的同学占60.12%,需要提前的占29.55%,只有10.32%的同学认为部分课程需要推后开设。 1.2学时与授课内容调查 学时与授课内容的调查,主要是了解讲课内容能否达到拓展

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同时了解学时配置的合理性。中国的大学教学经过了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一些硬性的改革的设置,比如对总学时的控制,使得专业选修课的学时偏少。通过这个问题的调查,可为学时与教学内容的配置提供合理依据。选修课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的调查结果见图2,认为选修课的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合适的同学分别占58.62%和55.10%,需要增加的分别占33.06%和37.17%,认为需要减少学时和授课内容的同学不到10%。总体来说,各选修课的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在原有学时及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目前的学科发展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1.3授课深度和教材调查 授课深度和教材的调查,主要是为了掌握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问题。专业选修课由于挂上了“选修”的帽子,容易使人误解为不重要的课程、可有可无的课程。实际上专业选修课作为教学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系统而专门设计的供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选修的“必修课”,一旦选定就应该像必修课一样对待。对任课教师来说,由于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积极性,故对讲课的深度不作过高要求,对教材的选取也比较随意。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掌握专业选修课的教材更新需求,选用更加合适的教材。选修课授课深度及教材选用情况调查结果见图3,认为选修课的授课深度及教材选用合适的同学约占54%,授课深度需要加深的占32.65%,需要适当减小授课深度的占13.06%。认为选用教材基本合适及不合适的同学均占23%左右。

煤化工干熄焦毕业论文

煤化工干熄焦毕业论文 1. 干熄焦简介 所谓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人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干熄焦在节能、环保和改善焦炭质量等方面优于湿熄焦。 2. 干熄焦历史干熄焦起源于瑞士,20世纪4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开发干熄焦技术,采取的方式各异,而且一般规模较小,生产不稳定。进人60年代,前苏联在干熄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获得专利发明权,并陆续在其国内多数大型焦化厂建成干熄焦装置。到目前为止,前苏联有40,的焦化厂采用了干熄焦技术,单套处理量在50,70t,h。但前苏联干熄焦装置在自动控制和环保措施方面起点并不高。 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促使干熄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资源相对贫乏的日本,率先从苏联引进了干熄焦技术,并在装置的大型化、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改进。到90年代中期,日本已建成干熄焦装置31套,其中单套处理能力在100 t,h以上的装置有17套,日本新日铁和NKK等公司建成的干熄焦单套处理量可达到200 t,h以上;装焦方式采用了料钟布料,排焦采用了旋转密封阀连续排焦,接焦采用了旋转焦罐接焦等技术,使气料比大大降低,极大地降低了干熄焦装置的建设投资和装置的运行费用;在控制方面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做到了全自动无人操作;在除尘方面,采用了除尘地面站方式,避免了干熄焦装置可能带来的二

开题报告(煤化工)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煤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赋存形态的研究 姓名:毕征世 学号: 2012102825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白永辉 填表时间: 2016 年 3 月 1 日

毕业[1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新疆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是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和交通条件,新疆煤炭无法大规模外运。准东煤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整装煤田,其资源预测储量大3900亿t,目前累计探明储量为2136亿t,成煤面积1.4万km。准东煤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富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包括钠、钾、钙等),准东煤的这个特点使其在燃烧或气化过程中会存在结渣、积灰、管壁沾污、高温腐蚀等问题,另一方面,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煤的热转化过程中能够起很好的催化作用,增加反应速率。为了更好的利用大储量的准东煤,有必要研究准东煤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赋存形态,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热转化中的迁移和催化作用。 煤中钠作为煤中矿物质的组成部分,其来源主要有三方面:成煤植物中的钠、成煤过程中混入或与煤伴生的矿物质中的钠、煤开采与加工过程混入的矿物质中的钠。对于煤种的钠,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无机,一种是有机。有机钠一方面可以结合在羧酸盐中,另一方面可以以配位的形式出现在煤结构的含氮或氧的官能团上。无机钠在煤中有多种存在形式,如氯化钠晶体、硅铝酸盐、水合离子等。煤中不同赋存形态钠的含量与煤阶有一定关系,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中空隙减少,水分析出,水溶性钠含量呈减少趋势,有机钠保持相对稳定,而主要存在于矿物质中的不可溶钠随煤阶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 煤中的钾,一般可以分为以长石、云母等硅酸盐形式、氯化物、硫酸盐以及水合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无机钾和以羧酸盐形式存在、以配位形式出现在煤结构中含氮或氧官能团上的有机钾, 其中以硅铝酸盐形式存在的居多。同时, 钾的具体形式还与煤种、煤阶有很大的关系。有研究显示,在次烟煤、高低挥发份烟煤、无烟煤中,钾存在于伊利石晶体中,而在更低煤阶次的煤中,以非硅铝酸盐形式存在的K占有显著份额。 煤大都含有无机钙,主要形态是CaCO3,在低阶煤特别是褐煤中,有机钙的含量不可忽略,甚至是占主要地位,主要形式是羧基钙。就钙化合物在煤中的分散状态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原子态分布的钙化合物,包括煤中原有的一些钙化合物及通过离子交换法或浸渍法加入的含钙

煤化工论文

新技术论文 煤炭化学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班级:煤化 09-4 姓名: * * * 学号: ***********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2013.3.12

煤炭化学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摘要: 本文以世界能源发展的现状为背景,结合我国油、气短缺,煤炭相对丰富的国情和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分析了有关煤化工产业政策,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煤炭开发利用中污染物排放从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角度,引出了“洁净煤技术”这一概念,综述了煤的转化利用技术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应用: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煤化工领域的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并对其中几种具体的前沿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energy development as the bacbkground, combined with China's shortage of oil, gas, coal is relatively rich in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analyzed about 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ial policy, from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improve coal quality and coal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minimize pollutant emission during co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o the perspective of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 raises the concept of clean coal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al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s main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coal coking,coal gasification, coal liquefaction and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field of techn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y status,and the several specific frontier technology has carried on the brief analysis 关键词: 能源energy sources、煤炭coal、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CCT、

我国煤化工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生化工程系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分析 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班级:0802班 学生姓名:王平 学号:083210214 指导老师:李印宏老师 日期:2010年10月23日

目录 摘要------------------------------------------------------------3概要---------------------------------------------------------3 一.国外煤化工情况------------------------------------------4 二.国内外煤化工现状-----------------------------5 三.产业背景-------------------------------------------------------------5 四.产业现状--------------------------------------------------------6 五.市场需求分析------------------------------------------------------------------------------7 六.技术现状------------------------------------------------------------------------------------8小结---------------------------------------------------------10

煤化工论文

煤液化技术研究 班级 姓名 日期

煤液化技术研究 摘要: 煤炭液化技术在解决能源危机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煤炭间接液化技术进行介绍,着重论述国内外煤炭液化工艺情况,提出未来煤炭液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煤炭间接液化; 能源安全; 研究方向 目录 一、煤炭液化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一)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 (3) (二)我国能源消耗量日趋增大 (3) (三)传统煤炭能源的使用有很多弊端 (3) 二、煤炭的液化技术 (4) (一)煤炭直接液化技术 (4) (二)煤的间接液化技术 (5) 三、煤液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6) (一)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使用 (6) (二) 新型溶剂的开发使用 (7) (三)液化工艺、设备的革新 (7) (四) 配煤技术的发展 (7) (五) 煤间接液化技术与煤化工技术的融合趋势 (7) 四、研究方向 (8) 参考文献 (8)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国家之一,煤炭是我国的绝对优势资源。但是2002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为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将煤炭转化为石油替代品和一系列的化工产品,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煤炭液化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 从世界范围看,煤炭是一种储量丰富的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31%。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有气的国家。据报道,我国煤炭的预测资源量达到5万亿t,探明资源储量约1万亿t,可采储量2000多亿t。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曾高达90%,目前为66%左右。相比之下,我国油气资源贫乏,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资源量、累计探明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占世界剩余可采储量的1.8%。 (二)我国能源消耗量日趋增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这就使我国在能源结构上对国外有很强的依赖性,据报道,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超过消费总量的40%。而且对国外进口能源的依存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很不利于我国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发生过两次石油危机,使各国普遍开始重新认识未来能源中煤炭的战略地位,制定了相应法规和政策,并明显加大了煤炭作为原料和燃料利用技术的开发力度。这在我国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三)传统煤炭能源的使用有很多弊端

电大应用化工专科毕业论文(定稿)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煤气化工艺发展状况 姓名教育层次专科学号省级电大陕西专业应用化工分校榆林指导教师教学点子洲 二零一七年五月

目录 摘要 (3) 绪论 (3) 一、我国煤气化工艺技术的发展前景 (4) 1.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历史 (4) 1.1第一代炉型 (4) 1.2第二代炉型 (4) 1.3.我国煤气化工艺的现状 (4) 二、我国煤气工艺技术的流程 (4) 2.1水煤浆气化的工艺流程 (4) 2.2粉煤制气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 (5) 三、我国煤气化发展工艺的前景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煤气化工艺发展状况 【摘要】在阐述了我国煤气化工艺技术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后,本文提出了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前景,这无异于为我国学缺油少气的国家资源的现状解决了一个瓶颈问题。煤气化工艺是以煤液化,IGCC加氢工艺以及液化工艺等技术为基础的。煤气化工艺技术对于我国如何解决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优化发展煤化工、煤制油和煤炭综合利用等问题上也做出了贡献,全国有近万台各种类型的气化炉在运行,其中以移动床气化炉为最多,占80%~90%虽然,国外已开发成功多种煤气化技术,但目前在国内较为成熟的仍然只是常压固定床气化技术。它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工业行业和民用燃气,以UGI、水煤气两段炉、发生炉两段炉等固定床气化技术为主。 关键词:煤气化工艺技术,煤气化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绪论 全国有近万台各种类型的气化炉在运行,其中以移动床气化炉为最多,占80%~90%虽然,国外已开发成功多种煤气化技术,但目前在国内较为成熟的仍然只是常压固定床气化技术。它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工业行业和民用燃气,以UGI、水煤气两段炉、发生炉两段炉等固定床气化技术为主。常压固定床气化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投资小,但技术落后,能力和效率低,污染重,急需技术改造。固定床气化工艺需要使用块煤,尤其是化肥行业普遍采用的水煤气炉目前只使用无烟块煤和焦炭,而机械化采煤使块煤率下降,导致块煤资源紧张,原料成本上升。另外水煤气工艺气化效率低,吹风气排放污染环境,我国煤气化技术总体水平落后,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差距甚远。国家从“六五”至“九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引进、研制、开发先进的煤气化技术。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的煤气化技术多种多样。如引进的水煤浆气化装置就有,物力,引进、研制、开发先进的煤气化技术。

中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GRADUATION DESIGN(THESIS) 题 目: 指导教师: 学 院: 专业班级: 本科生院制 20XX 年X 月 校徽与中英文 封面标题, 45磅黑体 封面标题英 封面栏目, 栏目内容,小二号楷体 部门版权标 完成日期,小 封面页,不 版面调整行。当题目等栏有2行文字,版

年产50万吨MTO 工厂设计 摘要 50万吨MTO 工厂的初步设计。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MTO 生产和研究现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选择论证。然后运用Aspen 软件模拟初步的工艺流程,并通过对一系列工艺参数,如精馏塔的塔板数—产品纯度、进料塔板数—产品纯度、产品纯度—回流比、再沸器负荷—回流比等进行灵敏度分析,优化设备操作条件,提高工艺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本设计还针对工艺流程进行换热网络设计和对全局换热网络进行了优化和评估,通过内部流股之间相互换热以减少公用工程的消耗,最终优化后节约79.4%的热公用工程资源和73.7%的

Design of a MTO plant with output of 500,000 tons a MTO plant with an annual output of was selected and demonstrated. Aspen process. Heat integr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heat exchange network. Rational heat exchange between process streams were suggested which resulted in the decreasing of utilities consumption and exchanger number. The heat integration leaded to energy saving of 79.4% of heat utilities and 73.7% of the cold utilities. In addition, the water pinch technology was also implemented to optimize the water network. The water operating unit was classified The amount of fresh water The optimized water network economic analysis to the entire project was estimated in order to get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and profitability. In summary, this design is of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design of the MTO industry.

煤化工论文

低碳排放与我国煤化工的发展 刘亚庆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 摘要:我困是当今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陶家之一,由于煤炭属低效、高污染能源,所以今后我国将加速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排放CO2会加剧全球变暖,简述低碳经济下煤化工发展的主攻方向,低碳经济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经济模式,我们应该积极支持。 关键字:煤化工;二氧化碳;节能 一、前言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的说法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多少年来,英国的能源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13,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全世界都在认识这一事实:气候变化已经追在眉睫。南北极冰山漂移、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海平面的提高将会淹没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等等。人类感觉到生存受到威胁,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只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我国煤炭储量比较丰富,产量也稳居世界第一。由于我国多煤少油缺气,2012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高达60%,所以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石油替代战略,发展煤基石油替代产品,对于提高石油安全保障能力十分必要,发展煤化工也是符合国情的长远之举。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同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传统煤化工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4种产品,现代煤化工是指那些替代石油或石油化工的产品,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有机原料。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居能源主体地位。但总体说含硫量高,开发利用的环保要求高。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其中90%的二氧化硫的排放来自煤的使用,是我国在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长期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煤化工的发展趋势 2.1煤制油项目成果显著 所谓煤制油,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固体煤炭转化为液体油品和化工产品的过程。从工艺技术路线的差异看,主要有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2类。 煤直接液化:以煤炭为主要原料,通过加氢生产煤基液体燃料的煤炭加工利用技术; 煤间接液化:以煤为原料经过气化生成合成气,然而用合成气来制取液体燃料。

(完整版)煤制甲醇合成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

题目:年产2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工艺初步设计 学号: 姓名: 年级:09煤化工 学院: 系别:煤化工系 专业:煤化工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5月14日

摘要 甲醇是一种极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燃料,是碳一化学的基础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甲醇下属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甲醇燃料的推广应用,甲醇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甲醇的需求,开展了此20万ta的甲醇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工艺论证,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等。本设计本着符合国情、技术先进和易得、经济、环保的原则,采用煤炭为原料;利用GSP气化工艺造气;NHD净化工艺净化合成气体;低压下利用列管均温合成塔合成甲醇;三塔精馏工艺精制甲醇;此外严格控制三废的排放,充分利用废热,降低能耗,保证人员安全与卫生。 关键词:甲醇、合成。 目录 1总论 (4) 1.1甲醇性质 (4) 1.2甲醇用途 (4) 1.3醇生产原料 (4) 2甲醇的合成 (5)

2.1甲醇合成的基本原理 (5) 2.1.1甲醇合成反应步骤 (5) 2.1.2合成甲醇的化学反应 (5) 2.1.3甲醇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 (6) 3甲醇合成的催化剂 (6) 3.1工业用甲醇合成催化剂 (7) 4甲醇合成的工艺条件 (9) 4.1反应温度 (9) 4.2压力 (10) 4.3 空速 (10) 4.4气体组成 (11) 5甲醇合成的工艺流程 (12) 5.1甲醇合成的方

法 (12) 5.2甲醇合成塔的选择 (15) 5.3甲醇合成的工艺流程 (18) 6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及选型 (19) 6.1甲醇合成塔的设计 (19) 6.2水冷器的工艺设计 (22) 6.3循环压缩机的选型 (25) 7设计结果评价 (26) 8参考文献 (27) 致 谢………………………………………………………………………… 27 附工程图纸 1、甲醇合成塔简图 2、甲醇合成工艺流程图 1总论 1.1甲醇性质

煤化工企业人才培养初探

煤化工企业人才培养初探 摘要:目前对于煤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起步较晚,存在着众多不足与困惑有待被解决。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和进一步规划都表明,我国的煤化工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国内高等教育院校应建立多层次的煤化工人才培养结构和多方参与煤化工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紧密结合为企业煤化工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本文从煤化工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根据煤化工行业的一些新的发展情况和现有的发展状况,提出关于我国煤化工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构建原则。 关键词:煤化工企业人才培养教育要求培养途径 一、引言 伴随着国际油价的飙升,我国煤化工行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张。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煤化工拟在建项目近百个,其中囊括了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兴煤化工示范工程。与此同时,行业内的CCUS(碳捕捉与封存)项目也于2010年拉开序幕。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煤化工人才需求的持续攀升,2010年煤化工企业人才需求同比增长35%。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使人才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新能源人才发展问题尤为瞩目。2010年,国家能源局针对煤化工产业人才问题召开座谈会,着手开始调研和规划工作,同期煤化工企业也开始加大了对中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作为中国煤化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才培养,是一个中国煤化工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内动力,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是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乏煤化工人才的国家。我国目前煤化工企业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综合行业长远发展,煤化工企业需求的人才专业度相比其他行业更重要。从中国煤化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角度如何加强人才培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二、中国煤化工企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在职人员培训和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后备高技能人员教育。调研发现,其实,我国煤化工人才缺乏早在十年前就已初露端倪,只是上到煤化工行业主管部门,下到煤化工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而已。 一是政府对煤化工大中专院校投入不足。长期以来,煤化工院校跟其他院校在建设资金和办学经费上一视同仁,政府没有看到煤化工人才在培养上具有实践教学比重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大、人才培养成本高的特点,在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方面,没有给予保护性措施,造成我国煤化工大中专院校普遍面临建设

中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模版

本科毕业设计( T HESIS)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 院: 专业班级: 20XX 年X

—产品纯度、 后节约本设计还运用水夹点技术鲜水用量和废水排放量达到最小,优化后的用水网络节约用水53.59%。本设计对于

situation all through the demonstrated. Aspen software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heat process streams were suggested which resulted in the decreasing of utilities consumption and exchanger number. The heat integration leaded to energy saving of 79.4% of heat utilities and 73.7% of the cold utilities. In addition, the water pinch technology was also implemented to optimize the water network. The water operating unit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water hardness, with a reasonable recycling. The amount of fresh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stewater emission was minimized. The optimized water network achieved 53.59% water saving. Finally, a preliminary economic analysis to the entire project was estimated in order to get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and profitability. In summary, this design is of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design of the balance calculation Water pinch

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 二、论文范文参考如下 石油化工过程人工介入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思路: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是一复杂的人机系统,在石油化工工业日益大型化、自动化和过程连续化的今天,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怎样克服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固有弱点和难以控制性是本课题的基本任务。人工介入控制系统是以人机工程学原理和石油化工模拟原理为依据,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作业人员进行管理,将。 题目:煤化工工业园基础设施需求与配置研究 思路: 进入21世纪,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加重,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受到广泛关注,发展煤化工产业是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煤化工产业存在着生产要素分布不匹配,如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逆向分布、煤化工产品产销空间分离等问题。煤化工高耗水、高耗能的产业特点决定。 题目:吉林省石油化工产品竞争力问题研究 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出台了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2003年,吉林省石油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410亿元,占吉林省GDP的 16.29%,是吉林。 题目:煤化工园区优化产业结构进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思路: 大路煤化工园区是国家能源战略中洁净煤化工的利用建设示范基地,煤炭产业由单纯的生产原煤型向能源重化工型转移,加大煤炭深加工力度,实现煤炭的现代转化和洁净生产,同时增加非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产业,加强产业间关联度,形成产业集聚,这是工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而政府职能转变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政。 题目:化工建设项目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思路: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一个支柱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型的产业,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制约了中国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将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引入到化工建设项目中来。从1979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到随后20余年时间里,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促进区域经。 题目:从化工产业看我国的对外反倾销问题 思路: 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我国所遭受的倾销越来越严重,运用反倾销措施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保证产业安全已刻不容缓。为使研究更深入、更具有针对性,本文仅着眼于研究我国化工产业的对外反倾销问题,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