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语文训练

漫谈语文训练
漫谈语文训练

漫谈语文训练——国外母语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易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语文课程和教学所指向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又有对母语、母语文化,以及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和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主要服务于前一类学习目标。它要和讲解、示范、直观演示等其他教学手段配合使用。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则主要通过学生的体验、感悟来实现,很难通过训练的方式完成。

“训练”从字面上讲是教导与练习,或者说有指导地反复、多次操作和学习。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能力。作为母语课程,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本族语言文字,包括常用的字词、句式、篇章结构、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等,并根据需要恰当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为此,语文教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训练。

一、语文训练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

小学生学语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掌握语言文字这套重要的交际工具,也就是能理解常用的词句和篇章,并能恰当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实现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为此,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也就是听说读写的机会。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某个字词、句式、段落、篇章等反复练习的活动就可以称作语文训练。

在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一个字或一个词,单纯让他们抄写数遍或认读数遍只会达到机械记忆的效果,而无法保证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个字或词。比较有效的训练方式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字词意思,并能准确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这些字词。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组词、造句、选词填空等训练形式就是从这个角度对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进行训练。

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和习作训练也不难理解。口语交际方面包括听记、听后抓要点、转述等听力训练;看图说话、复述、评论、演讲等口头表达;以及情境对话、讨论会、小组交流等不同交际情境中的听说演练,等等。

习作训练可以分为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单项训练针对习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开头、结尾、顺序安排等文章的组织结构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常用文体的

格式,修改文章的基本标准和编辑符号,等等,每一次训练侧重其中一个方面,通过范例分析和实际演练让学生学习和巩固相应技能。这些习作单项训练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所学的课文让学生感知、分析和体会,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读写结合练习写作。学生在习作单项训练中完成的作品一般是句子或片段。综合训练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一篇习作,其中包括多个单项技能的运用。根据课程标准及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小学生练习写作的主要一些常用文体,包括留言条、日记、书信、建议书、读书笔记、会议记录、研究报告、活动计划和总结,等等;写作的情境既有命题作文,也有对已有文章的改编,如缩写、扩写、续写等。

说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人们比较容易想到的是上述口头或书面表达的过程,而对阅读理解过程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则不甚清楚。实际上,阅读理解的过程离不开读者字词句段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说,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指导学生读书是语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读书不能仅仅依靠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读者的相关经验及思考过程。因此,思维的引导在阅读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

阅读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提问或提示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阅读思路,也就是要教学生会读书。例如,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某种读书方法的训练,如抓重点句理解课文。为进行这种训练,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多篇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理解的课文。其中,开始的一两篇文章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教师的提示按照一定的程序理解课文内容,如先浏览,再找出最能说明文章主要内容的重点语句,然后读课文其他部分并思考这些部分与重点词句的内在联系,最后概括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读者的收获。待学生对这种读书呈现或方法有体验之后,就可以提供新的文章,让学生尝试按照所学的方法阅读、理解并交流感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的表现推断他们掌握这种读书方法的程度,并针对问题给以相应的指导。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教师过于注重一篇一篇课文的教学,特别是对文意的理解和感悟,而忽略了把课文当作是学生学习读书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读书训练。《法国小学教育考察》①一书有关于法国小学阅读教材的介绍。其中提到在课文之前有“阅读前”专栏,其内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预习提示。例如,“看到标题,你猜想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它将告诉你一个什么故事?”“你指导这篇文章节选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扫一眼标题,观察一下插图,你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提示。但这些问题都在引导学生为阅读理解做好准备——有的是根据文章标题或插图等线索猜测文章内容,这样可以一般读课文一边自我检测;有的是联系文章的创作背景,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创作意图。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教师有类似的尝试,即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之前先针对课文的题目提出问题或作出猜想。从训练的角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提问和猜想做必要的评价和指导,使其提问和猜测能够有理有据,并有助于随后的阅读理解。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及阅读之后的各种提问也能发挥读书训练的作用。还是以法国小学

阅读教材为例,其“阅读后”的问题示例有“文中主要人物是谁?他遇到了什么事?”“请指出第32行和第40行之间出现两次的句子。为什么这些句子要重复出现?”“你认为某某是富有同情心的还是对人冷漠的人?是某某是使人放心的还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人的家伙?是爽快之人还是神秘之人?”“根据你的观点,某某主人公将会怎么做?”“请读一遍课文的第二段,通常在这种情形下会发生什么事?”“在你的想象中,某某是什么样的人?某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请描绘他(或这个地方)的特点”。这些问题有的引导学生总结和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并说明理由;有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对文章内容提出想象和猜测;还有的让学生关注文章的一些语言或写作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其他读书训练的方式还有给课文拟新标题或给各段拟小标题、复述课文、按文章内容列时间表或画图、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关系(总分、因果、观点与事实)、对文章或文中的事物进行分类,等等。

二、语文训练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结构和运用规律

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主要是指字词句段篇及语音等语文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如拼音字母与读音的关系、字形结构与其读音和字义的联系、表达目标或意图同说话或文章表达方式及语言风格的联系,等等。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单个的音节、字、词、句、段、篇章等,而且要指导学生感知和体验这些语言文字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由此形成一定的语文感知和运用能力。例如,字词训练可以在学生对生字词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偏旁与字音或字义的联系,或者按照分别字形、字音、词语结构特征等对所学的字词进行各种分类,并说明理由。

再以汉语拼音的学习为例。正确拼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音意识,即能够分辨或听出不同字母或音节之间的差别,以及单独的字母同其在音节中的发音的差别。要使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师需要对拼音材料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组织。例如,将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的若干音节放在一起,特别是声母相近的音节,让学生听读音、做区分。这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和掌握声母的读音;同时,还要提供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特别是韵母相近的若干音节,让学生听后进行分类并说明差异,由此更好地掌握韵母及其读音。两种情形结合则可使学生对拼读规则也有所感知和了解。

关于语文运用的规律,国外一些母语课程标准有比较明确的表述,主要指听说读写的内容和方式应当与特定的目的、情境和交流对象相适应。具体训练方式是让学生感知和对比适合不同情境或针对不同目的的语言材料的不同特点,并根据相应的要求尝试和练习不同的口语或书面语表达和交流方式。例如,读书训练中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体裁和题材特点提出不同的预期,从不同的角度获取信息和进行理解。对故事、传说、小说等虚构性的文学作品主要抓情节线索

和人物特征,可通过复述或表演等方式来辅助理解和记忆;对说明性的文章侧重抽取其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其中的图表或示意图辅助理解;对诗歌、散文等艺术性比较强的文章则重点感受其创设的意境或情感基调,并学习其语言或结构特点。

澳大利亚研究者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读物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和鉴赏,以帮助学生把握各类读物的基本特点。例如,对家庭故事类的读物可以提出的问题有:主要人物是谁?他们面对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这个家庭的生活同你自己家庭的生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理由是什么?这个家庭有什么人像你?为什么?对幻想故事类的读物可以提出的问题是:故事里的世界同我们的现实世界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里面的人物有什么我们不具有的特殊能力?人物在故事一开始就具有这些能力吗?如果不是,他们怎样获得的?这个故事里有两个相反的力量吗?如果有,是什么?对学校故事类读物的提问有:你像故事里的某个孩子吗?你所在学校生活在哪些方面与故事描绘的相似?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同在学校外的学习有什么不同?书中哪些孩子最喜欢学校?对侦探故事类读物的提问可以是:在故事里,实际的罪行是什么?有犯罪的动机吗?是什么?作者给了你什么线索帮你进行侦探活动?你对结尾满意吗,理由是什么?②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对所读的文章有所理解和评议,而且会体验到,面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

习作指导中也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体验书面表达同口语表达不一样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经指导6岁初入学,刚开始学习书面语的孩子写作文③。基本上是一边教字母、单词,一边教写作。最初的训练是借助拼字板进行的,学生看图说话的时候就按照自己说的句子,句子里有几个词语,就平放几块拼字板。摆好后还可以对其中的词语进行增删、修改。之后再将拼字板“画”到作文本上,一个词画一个长方框。一句话结束后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这是一种带有写作准备性质的训练活动,虽然其他人不知道学生写的是什么,但由于学生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才在本子上记录下来,所以他们自己可以读出自己写的内容,而且教师经常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这种带有写作准备性质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对书面语写作的基本过程和要求有所了解,他们知道在下笔之前要明确自己的想法,思考用哪几个词语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用阿莫纳什维利的说法,学生学会了书面表达的方法,即先思考,然后慢慢地、有条不紊地、清楚地叙述,不做不必要的重复。一旦他们掌握了相应的字词,就能比较早地进入写作的状态。如果某句话里有学生已掌握的单词,则在本子上写出来。也就是方框与文字结合。随着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单词,他们的作文本上的文字越来越多,方框就越来越少了。

美国有教师指导学生“像作家一样”写作④。他们认为学生写作和作家创作作品的基本过程是一样的。从一年级开始,每一次写作都分四个主要环节,首先是构思和下笔,基本要求就是学生有一个想法并能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画图或代号等各种书面形式都可以;第二步是修改,

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实写作内容,调整写作理顺;第三步是编辑,主要进行文字、标点以及书写等方面的修改;最后是誊抄和发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安排有交流活动,包括教师主持的全班性的交流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每一次交流都有基本的流程,即作为读者的学生首先要说出自己对同学作品最喜欢的地方,接着是提出一个问题,最后是给一个建议。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丰富写作内容、完善语言表达,而且使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基本过程,即构思和起笔——内容修改——文字编辑——发表,还感受到围绕作品进行交流的意义及方法。

三、语文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

尽管“练”的含义是多次重复操作,但这绝不是指简单的机械重复。后者很容易使学生厌烦并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有效的训练应当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过程和方法实现对某项语文学习内容的多次感知、思考和操作。

如前所述,以理解和记忆生字词为目标的训练不能简单地读、背或抄写,而要让学生通过在不同的情境运用这些字词来巩固其学习。笔者曾经看过一位美国二年级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她们班每六天考核一次单词拼写。每次考核十多个单词。为了帮助学生记住这些单词的拼写,她每天都布置与之有关的家庭作业,但每一天的作业方式各不相同。例如,第一天每个词语抄写三遍;第二天按字母表顺序抄写词语;第三天把每个词及其对应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各写一遍;第四天是对这些词进行时态或语态或词性的变化;第五天是用这些词分别造句,等等。这些作业使学生有机会重复抄写和运用同一批生词,但每一次抄写的目标和任务都不同,难度也有差异。这样学生就不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语言文字是人类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一种符号系统,它与实物及图画、音乐等其他符号系统可以相互对照和转换。这也可以称为语文训练的一项内容,即让学生根据语言文字找出对应的实物、图片、声音,甚至画出相应的图画;或者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画、视频或听过音响之后再说出或写出所看所听及所感。国外有老师通过视觉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字词⑤。教师先带领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比较常用的形容词和副词,然后让学生根据词语的含义设计并画出图画。每个学生画的图画都不一样,但在图画里都表达了他们对相关词语的理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确认每个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这些词语写句子,并说出运用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最后还尝试以艺术的方式再现该词语,如“小”就写得细小,“伟大”就写得庞大等等,由此加深学生对词语及其含义的印象。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很有兴趣,而且印象深刻。

最后,语文训练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教学同日积月累式的常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些常规活动可以每周进行,每天进行,也可以在每节语文课进行。多采用学生轮流的组织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例如,法国一些小学每天早晨都给学生练习口语交际的机会:一年级每天早晨“一句话新闻”,二、三年级“三分钟讲演”,四、五年级“五

分钟讲演”或辩论。教师会提前给学生一些提示,引导他们事先进行相应的准备,如收听广播或看电视准备新闻内容,在教师提供的演讲题目中进行选择并准备相应的材料,等等。我国也有一些类似的语文常规活动。如每次上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讲故事、说笑话、报新闻、介绍图书等。再如,学生课下准备成语、格言警句等,轮流着每天在黑板上写一条,其他同学抄录、记忆。又如,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在课外学会认读的生字,并指导其他同学一起学习。这些主要以学生轮流展示的方式进行的常规训练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面向众人发言的机会,不仅对口语表达能力有帮助,而且对形成当中发言的信心有益处。

总之,语文训练可以理解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有效的训练应该是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相结合,不能只训不练,也不能只练不训。教师要通过“训”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及其运用的规律性知识,学习听说读写的策略和方法;学生要通过“练”来熟练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恰当而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杨跃:《法国小学教育考察》第四章,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②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③【苏】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孩子们,你们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④[美]雪莉.R.斯坦伯格和乔.L.金奇洛主编,易进译:《学生作为研究者——创建有意义的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⑤杨桂青主编:《英美精彩课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发表于:《小学语文》2009年6期,16-18页

(完整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栏目策划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简明策划 栏目 ●“教”而论道 1.异调新声——对课改实际和现行教育、教学的现状发表的独到见解和思考。 【说明】以“异”“新”入栏目,并非要标新立异,而是强调该栏目所发文章须要有迥异于庸常观点的独到见解和独立意见。须要有不同寻常的新鲜视角和独特方法。逻辑严密,据理析事。“独特视角+新颖观点+魅力表达”构成了该栏目选稿的三维标准。 【要求】因是开篇之作,文章一定要精挑细选,可以约稿,甚至转摘。每期不宜多,一篇即可,最多两篇。由主编亲自负责该栏目。 2.前哨观察——对课改及语文教学过程中带有前沿性、普遍性、特殊性的现象、问题进行讨论。拟定话题:教材删减鲁迅作品,该?不该?回望杜郎口;初中要不要教语法?怎样让课堂更有效?本色语文的特点等。 【要求】①本栏目是我刊的核心栏目,带有主题策划的性质,每期一个话题,应做好计划,尽早动手。②每期参加讨论的人数以六七人为宜,但要尽可能扩展范围,不必全是中学老师,相关专家、教材编辑,甚至杂志编辑都可参与。③每人讨论字数不宜过长,以1000字为宜。④编辑要注意观察、思考,多与一线教师交流,使所讨论的问题有较强的时效性、普遍性,有讨论的必要性。也可向读者征集选题。 【说明】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关注教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不同意见的参与者,避免个人观点的孤道独白。 ●授业心经 1.我解读·我设计——对某一课文的研读结果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设计。 【要求】其中,研读结果应精明扼要,重心应在设计部分。 【说明】①之所以将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合而为一,是出于这样的认识:中学教学过程中的文本解读是为具体教学服务的,不同的解读结果所形成的教学设计千差万别,优劣泾渭分明,效果也大相径庭。本刊不欢迎抛开教学实际而空谈所谓的“文本中心论”“作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的理论文章。②每期可选登不同作者对同一课文的不同设计(以三种为宜),从而通过该栏目体现“同课异构”的意味,同时为读者提供鉴别、选择的可能。 2.课案评点——采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点评形式,特邀中语名师(也可以是三人评一课,不一定是名师)对有一定水准的教学课案进行圈点评说。

浅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浅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8-10-24T10:50:51.43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7期作者:王杰澜[导读] 【摘要】中学语文是学生的必修课,学好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语言学习好了,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语言,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运用语言。对教学进行探索是教师的责任。要想教好语言这门学科,应该首先让学生学会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诗教;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四个方面,笔者在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探 索,特作以下分析。【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要】中学语文是学生的必修课,学好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语言学习好了,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语言,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运用语言。对教学进行探索是教师的责任。要想教好语言这门学科,应该首先让学生学会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诗教;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四个方面,笔者在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探索,特作以下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7-024-01 一、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看似简单,但是里面涉及到的学问很深,也关系到其他方面。例如: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学会思考等。在平常教学中,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寻求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在质疑中得到了收获,也会有成就感,这样就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爱好,形成了阅读能力。 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有章法的引导。要让学生进行有序的阅读。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在上节阅读课中学习到的感悟、反思和疑惑,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回答,教师进行最后的解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学习到的知识就得到了升华,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跟生活紧密相连,注重课上和课外相结合,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启发,拥有美感。也可以选取我们生活中比较好的文章,通过对身边生活感知,结合课上教师的指导,加深并提炼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并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获得了美感,拥有了生活。 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方法分为多种,默读、齐读、自由读、精度、略读等。让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读,还可以自己选择题材去读,不同场合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使得学生形成一种主动、积极的阅读态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语文学习状态。 二、其次,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 在阅读理解并欣赏后,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答对文章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沟通,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把握。让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就把题干所问的问题与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到阅读带来的收获,也能提高成绩。教师在讲课文的时候,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把课文中的意境通过想象,就会拉近自己与课文人物和事物的距离,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体会到他们表达的感情所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再次,教师要注重"诗教"。 中国是诗的国家,自古以来,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被人们赞不绝口,流传至今。我国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杜牧等都好多诗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本。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要注重诗教。教师可以开发诗教课程。"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本校潜力的基础上,大力利用校外的三种力量:1.专家学者的力量。可以邀请课程专家、诗词学者等来参与课程编写;2.社区的力量。由于学校的办学资源有限,教师可以借助社区力量,充分挖掘'诗教'的校外课程资源;3.他校的力量。即'诗教'活动虽然在目前国内外开展的面很小,典型的案例也不多,但毕竟已有一些学校在开展,学校之间可以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建立'问题共同探讨,经验一起分享'的校际合作关系,这样既可提高'诗教'校本课程的质量,也可降低开发的成本。" 此外,要利用一切手段创造"诗教"条件。如学校的走廊、班级的黑板报每周要都要有"诗教"专栏,校刊《诗报》的定期出刊,可以将诗词体现在校园各处,例如:学校宣传窗、告示牌、花圃草坪等处呈现与环境相融的名诗名句,达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功能,营造浓浓的校园诗意,使全校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人文的熏陶。 四、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些与课文相配的景色和人物,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欣赏。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可以了解到课文的内容和相关人物和事物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呈现的画面栩栩如生,仿佛我们身临其境一般。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与文章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 总之,以上只是个人的教学点滴体会,要想教好中学语文,还要靠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追求创新,善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嘉琳,浅谈对语文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育》,2017,(9)。 [2]宋思涵,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J],《素质教育》2015,(5)。 [3]张永华,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2)。

一名语文教师的读书生活漫谈

一名语文教师的读书生活漫谈 一名语文老师的生活当然不仅仅包含读书,但读书却是一名语文教师的生活中必须包含的内容甚至应该是主要内容。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他还说: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因为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我很相信培根的这席话,甚至觉得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就完全符合他的这一论断。 我很庆幸,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是爱读书的。 我的读书生活,早在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之前十多年的时间里就开始了。 童年时代的我不知怎的就那么自卑、孤僻、内向。因此,就像胡适在他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里讲述的那样,“我没有童年”。在我的脑子里面,上学之前的记忆是模糊的,甚至可以说几乎空白。而上学之后的记忆,则全部关乎读书。对于课本,小小年纪的我可算是“不厌百回读”了。而课本之外,那就是各式各样的书。那时在离我们学校不远处有一家小书屋。书屋虽小,可在当时的我看来就好像传说中的“大英博物馆”那样神奇和神秘。我天天都去那儿租书看。每天那一两分钱的租金肯定是从本来就不多的生活费里匀出来的。从看全图画的那种书开始,到后来能够看那种长篇累牍的大块头。我的小学和初中生活就在这样的单调却不寂寞的读书生活中落幕了。 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疲倦的埋头苦读,终于换来了那一纸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且还是我倾心追求的师范专业。当时的那个陶醉和满足啊,真得难以言表。我终于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天天以书为友了(小时常因读书而耽误了干活,故被家人批评“不务正业”)! 我要说,今天我能如愿以偿地站在讲台上,做一名快乐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是读书重塑了我的性情,当然也是读书美化了我的生活。通过读书,我拥有了朝阳一般的生机,拥有了月亮一般的灵气,也拥有了星星一样的执著。甚至我可以说,是读书让我从此过上了非常幸福而且比较有尊严的生活。 有一次,我幸运地从一本中学生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也许你曾读过的许多书都终有一天会从你的记忆中完全褪去,那些知识也将在你的脑海里不复存在,但正是这个遗忘的过程塑造了你的性情和品格,改变了你的人生。那篇文章是劝勉中学生多读书的。虽然我早已不再是中学生,但这句话在肯定我的读书生活的同时也无疑增加了我继续努力读书的信心和动力。 是的,读书好。对于一名语文教师而言,读书之好更是不言而喻。 当我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地从事我的教学事业时;当我在课余和学生侃侃而谈时;当生活的烦恼接踵而至时;当工作上的小挫折扑面而来时……真的,得也好,成也发,失也好,败也好,不管何时,我总能感觉到读书带给我的妙处。得意时,是所读过的书提醒我要淡定;失意时,也是所读过的书鼓舞我要坦然。现在网络上有句极流行的话说:爱你的人不可能永远陪在你身边,陪在你身边的人不可能都爱你。是的,能够忠实而恒久地陪在我们身边的,除了书,还会是谁? 所以,我爱读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中学语文主流期刊

中学语文主流期刊 期刊名称地址邮编 1.语文教学通讯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030024 2.中学语文教学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3.语文建设北京市朝内南小街51号100010 4.语文学习上海市永福路123号200031 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市南郊陕西师范大学校内710062 5.语文月刊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文科6楼810631 6.中学生阅读郑州市顺河路ll号450004 7.读写月报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99号330022 8.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市华中师大内430000 9.中华活页文选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100073 10.新语文学习南京市湖南路1号A栋20楼210009 11.中学语文武汉市武昌保集安一号430062 12.语文教学之友河北廊坊市廊坊师院102849 13.语文研究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内030006 中学数学主流期刊 1.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300074 2.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北京张自忠路3号100007 3.数学通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通报》编辑部邮编:100875 4.数学教学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数学馆东102室200060 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邮编:710062 6.数学教学通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400715 7.中学数学月刊苏州市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215006 8.中学数学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学院路11号湖北大学校内邮政编码:430062 9.中学教研(数学)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数学)编辑部321004 10.中等数学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师范大学甘肃路校区邮编:300020 11.中国数学教育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15号110031 12.中学数学教学合肥市金寨路327号合肥师范学院邮政编码:230061 13.数学教学研究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综合实验楼D03邮政编码:730070 14.中学数学杂志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曲阜静轩西路1号邮政编码:273165 15.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邮政编码:300074 16.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邮政编码:330027 17.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广州市天河区井山大道华南师大数学科学院510631 18.中学数学教与学江苏省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225002 19.数学通讯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数学通讯》编辑部430079 20. 数学教师河南省郑州市顺和路17号450003 21. 中学生数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100037 中学英语主流期刊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62 2.《中小学外语教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邮编:100875 3.《疯狂英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南昌市抚河北路291号邮编:330008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 发表时间:2011-08-19T17:58:52.78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50期作者:高国政[导读] 多年来,“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 河南项城市高寺镇松源博士学校高国政 多年来,“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他们不知熬过多少夜晚,撒下多少汗水,费尽多少心机。然而,得到的回报却往往不如人意。可以说,语文教学效率低,差不多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提高学生素质和成绩的需要,改革已迫在眉睫。 1.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陈旧、繁复、效率低,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我国语文教学法领域一直沿着前苏联凯洛夫模式,教师讲授一篇课文的程序是:析题——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总结写作特点——布置作业,并且还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截然分开。作文教学呢,也是几十年的老面孔:教师命题——简单讲解——学生两节课写好——教师两星期内批改完——教师一节课讲评作文。这种教学模式,结构陈旧,速度慢,效率低,运行程序繁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位置,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发育特点也要求改革现行的语文教学模式。 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人类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信息传播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和以前有明显不同。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信息来源广而快。他们不愿意再象上辈人那样,象机器木偶一样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象喂奶似的去灌输知识,也不愿意听老师花费很长时间才讲清楚的那个问题。只有不断变化的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心。 3.和世界一些教育、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改革。象日本、美国等,他们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各种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活动多,发言积极,并且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与从不同的观点,气氛相当活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已到了不改就难以提高成绩,不改就没有出路的地步。 二、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关键是课堂和课外两个环节。因此,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也应在这两个环节上下功夫。 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改过去少散慢差的教学模式为以大容量、紧结构、快速度、高效率为特点的新样式。课堂上要按照教学规律,遵循“三主”方针,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象全国特级教师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无不如此。目前影响较大的“双快”教学法,即快速阅读、快速作文,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教师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节课),快速阅读课文,完成有关练习,快速讲解,快速作文,快速讲评。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三主”方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这也正是教学大纲中所着力要求的),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2.课外即课外活动的改革 要改过去的单一,呆板为丰富、有趣。语文是一门“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科学。因此,要认真抓好第二课堂,这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有效措施,其作用决不能低估。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适合青少年特点,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语文成绩为中心。比如可以成立语文兴趣小组,举办知识讲座;可以举行作文竞赛、读书竞赛、演讲比赛;可以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关注社会发展;可以成立文学社团,创办文学社会刊、社报,发表文学作品;也可以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一定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偏颇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小说教学,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说一下我的阅读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 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明确: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 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 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

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它对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写作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这一教学内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阅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本文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各位同行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促进写作能力,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阅读习惯的养成、读写结合的促进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等方面,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开展竞赛、巧设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三、自我阅读、自我理解、自我感悟是基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熟练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力求做到善于精讲、善于点拨、善与启迪,把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自然地渗透到阅读教学的每一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一篇篇生动、具体的课文时,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过程中感知学法。加强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反对机械灌输的错误方法。如前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自我感悟为基础,重视学生独特的心灵感受和生活体验,破其卷而取其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引导他们自觉地读,主动地读,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精读书。当然还要注重和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悦。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及时的、积极的评价与鼓励,努力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同。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阅读的自由天地,才能构筑起阅读与学生心灵相同的平台与桥梁,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音像俱佳、情感交织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让学生在这个美妙的氛围中细细感悟阅读的精彩以及无限的乐趣。 四、教方法、重积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应紧扣“立德、启智、强身、审美”四个方面来践行,以此来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立德、启智、强身、审美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和逐步深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的神圣使命。那么,怎样才能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呢?特别是在基础学科语文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水平,如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教育教学问题。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而应试教育则是以获取高分为教学目标,以卷面的分值来衡量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升学的高低来评价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学上采用的方法则是:课堂上对学生采取“填鸭式”的强行灌输,训练则采用“题海式”的围追堵截。这样一来,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堪重负,又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缺乏应变能力的学生。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遵从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在思想教育中竭尽全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丰富全面的知识渗透中逐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所以《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多年以来,由于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和理解不深的现象,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意无意间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荒废了语文的“人文性”。于是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也因此而步入舍本求末的怪圈,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下,许多老师错误地引导学生仅把语文当作交际的工具和思维的工具,从而把吸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弃之于不顾,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不到及时培养,人格素养得不到逐日完善,艺术修养得不到全面诱发,创新思维得不到突破。 尤其严重的是,语文教材几乎是多年“一贯制”,课堂教学又受考试的指挥棒随意驱使,老师们往往抓住考试的要点重点“满堂灌输”,学生则被动地死记硬背,课堂教学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极端乏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的学生也就无法用心灵去感悟生动的语言表达,无法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构建优美壮阔的文章意境;无法身临其境地体验文章真切感人的思想感情;于是学生也就树立不了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这样一来,也就引出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概叹,他们无可奈何地叹息,长此以往,那就真兑现了“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怨语,而我们培养出来的也许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那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在我们的手里丧失殆尽。因此,在语文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深入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 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关乎新课改工作的成败。因此,在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全面培养和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各种举措下,笔者积极探索与实践,具体如下: 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好,并且取得较大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定义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以上目标是相当有难度的,也是难以衡量的,而且对于究竟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的“高效课堂”,我还有所质疑。 诚然,课堂教学的确是一个“效度”的问题,但这个“效度”又是绝不可能用同一标尺来衡量的,因为左右课堂教学“效度”的因素实在很多。 1.“高效课堂”是不是双边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既然是“双边活动过程”,那么,“高效课堂”就必然要指向“教师高效地教”

和“学生高效地学”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目前对于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却有点模糊不清。高效课堂本应该以学生“学的效益”为基准点和归宿点,但我们的评判似乎很少去了解、去关注学生到底学得怎样。在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甚至“有效”时,我们似乎很少去问问学生的感受,而仍然是以教师“教的效率”为出发点和评价点――这或许正是课堂评价的顽疾。 2.“高效课堂”应不应该有固定的授课流程? 从目前铺天盖地的所谓经验来看,“高效”无不集中于教学环节和教学组织等几个方面。2011年8月《教研天地》里徐师品老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一文中明确指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把握――精读品析――交流展示――总结拓展。我们试想一下,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都是用这样的一种流程学习语文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语文教师授课时的“生命体验”和学生的“审美享受”又将去向何方?语文课中那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诗意美感”将付之东流? 3.“高效课堂”应不应该有僵化的时间限制? 有的学校还规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用时比例。表面上看,似乎颠覆了传统,避免了“满堂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腾出了时间和空间,但实际上可能“形式大于内容”,关注更多的依然是教师的

新编整理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多年来,我不断探索,总结出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觉投入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增强学生的阅读渴望。进而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意境美、情操美、语言美。让学生不断地通过阅读发现美、领悟美、欣赏美。阅读的真正目的是感受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同时,扩大阅读面,广采博文,开阔视野,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中的“鱼”是指维持学生现实需要的一顿之“饥”,而“渔”则是指教给学生的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尽情欣赏妙不可言的语文世界,畅游知识的海洋,汲取人类所创造的丰富的精神营养。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教学既要着眼于现实,更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有―定的指导体系。阅读包括泛读、精读、跳读、研读,以及查阿参考资料,实用工具书和正确处理提示注释及思考练习的方式。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纵观大意的,能够纵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 三、灵活运用:泛读―精读―研读 在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时,泛读是基础,是快速阅读,强调整体感知作品内容与初步印象;精读是过程,是品评阅读,强调发现作品中有价值的东西;研读是深化,是要求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由此及彼”运用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春酒》一文时,首先要求学生以最快速度读完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问题:琦君在故乡喝的八宝酒和在美国喝的八宝酒是一个味道吗?它到底缺少什么味呢?接着,为达到深入阅读效果,要求学生精读有关段落,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为什么。最后―个环节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美读,读出感情、读出美感,不讲求速度。一位学生选择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了作者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那份淡淡的感伤。这种训练,拓宽了知识领域,充实了教学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压缩了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大力开展课外阅读 博闻强记,厚积方能薄发。学生利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开

北京十一学校2013年高考语文148分获得者:孙婧妍漫谈语文

《语文漫谈》 作者:北京十一学校2013年高考语文148分获得者:孙婧妍 (应两拨人之邀写的文章,供需要的人没事时当消遣读。) A开篇 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

眼镜去审视它。“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 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稿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稿件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见苏轼的超然与达观 北碚区王朴中学校赵良英 “寂寞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于世俗处。”(《庄子·天下》)不以苦为苦,不以乐为乐,内既非我,外亦非物,内外双谴,苦乐皆忘,掉臂独行于逆境中如履坦途,卓然特立于困窘时处之超然,此乃真人境界也!“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率性怀道,虚怀超俗;天人合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无我两忘:忘我,则能顺万物自然之性,无物而不顺,无往而不通;忘物,则明彻于无穷,能游变化之途,无往而不安,“彼且恶乎待哉”?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苏轼《定风波》所表达的,正如庄子所谓的是一种处之超然、忧乐两忘的真人境界,从中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内心的平静、旷达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在我国文学史上,苏轼可谓是一位才华横溢、卓越无匹的大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众多封建士大夫所向往与恪守的信条。以钦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人物为标榜的苏轼一路走来却仕途艰险。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人从他的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谄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于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即诗人因“乌台诗案”出狱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诗人流放到黄州后,虽“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苏轼·量移汝洲表》),却自我安慰道:“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山水郎。”(《苏轼·初到黄州》)“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欲村酒醉后,曳杖放脚,不知远近,亦旷然天真”。(《苏轼·答言上人》)正是诗人具有了超然情怀,才会因沙湖途中暮雨斜阳之遇,触景生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波澜。 上片,诗人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雨行吟图。 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 ....,足见风雨之急,雨点之大,发出声响,本是客观存在,而诗人“莫听”,风雨不足萦怀!外物不足萦怀!今日遭遇挫折怎样?“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诗人在雨中照样“吟啸”、“徐行”,艰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情境; 前言: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我们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我们学校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我认为应从课堂、课外的资源开发两方面入手,接下来简单的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

浅谈语文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十年,经过十年的学习、实践,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也深切的感受到了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很多变化,学生们思维活跃了,课堂有时也十分灵动,许多应课程改革而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新颖的诞生了,广大师生在变革中体验着生本观念的新鲜,实践着主动创新的探索。在我们这里推行的高效课堂,确实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一种不错的教学形式,课堂因此十分活跃,学生兴趣也比较高涨,教学上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与纠结。 (一)、这种教学形式对小学来说并不都能适用。如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很多的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因此这种教学形式并不适用。 (二)识字、写字任务太重在1~2年级时期,每天都要记住5-7 个生字,对学生、老师、家长都是很大的负担。老师和学生每天都忙着去识字、写字。学生觉得非常枯燥、乏味,很容易对语文课产生畏惧的心理。 (三)、教材中体现的政治性和价值观太强,课文无趣。孩子不愿意读。教材不能以把提高的语言能力放在第一位。语文学习首先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工具,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发展。 (四)学生的习作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与提高。为了使学生学会各种写作方法,语文教材还是很注重有规定性的习作练习,然而不少题目对学生实践而言还很陌生,因此学生写的很困难,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今年我担任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面对六十多个刚刚六岁左右的孩子,我必须认真思考怎样他们爱上语文,学好语文。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幼小衔接,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2.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入学开始就应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教学要着重培养认真听讲、大胆发言、主动交流、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采用多种形式完成识字任务。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记忆生字,如识字游戏、编成新材料阅读等。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写字指导。 4、课内完成作业。书面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5.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增加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教师适当示范。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适当交流阅读感受。 6、做好作文起步。写话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看图写话、观察写话、阅读写话、编写童话等方式,提前起步写话教学。要结合阅读和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多写话。要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写话,多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7、倡导课外阅读。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8、建议改进评价技术。考试要严格按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命题,不拔高要求,提高难度,评价方式要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