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十五开发单元规划文本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十五开发单元规划文本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十五开发单元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报审稿)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二〇年月

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2011)、《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暂行办法》(2011),本开发单元规划经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专题会议审批通过,现予以公布。

本开发单元规划成果由“一书三图”构成。“一书”指“规划文本”;“三图”指“综合发展用地总图”、“城市设计控制总图”和“地下空间规划指引图”。

(1)一书: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

(2)三图: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的三张规划图表。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二〇年月

总平面图

整体鸟瞰

目录

1总则 (1)

2目标定位 (1)

3用地性质 (2)

4开发强度 (2)

5配套设施 (4)

6道路交通 (6)

7城市设计 (7)

8低碳生态 (11)

9地下空间 (12)

10地名规划 (13)

11规划实施 (14)

12附:现状概况 (17)

1总则

1.1本开发单元规划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本单元):妈湾片区开发单元十五,

东临前湾公园,西至妈湾二路,南至梦海大道,北至临海大道所围合的

区域,总用地面积52.29公顷。

1.2制定本单元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

规划》(以下简称《综合规划》)及其它经批准的专项规划。

1.3制定本单元规划遵循的总体原则是:产城融合、特色都市、绿色低碳。

1.4本单元内的土地使用及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单元规划的有关规定。

本单元规划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法律、法

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相关条文的规定。

1.5本单元规划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其中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深圳

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版)(以下简称《深标》)及相关规范性文

件确定。在本单元内编制街坊详细规划与设计,均应以本单元规划的要

求为依据进行。

1.6在本单元内编制街坊详细规划与设计,均应以本单元规划的要求为依据

进行。

1.7本单元规划由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前海

管理局)负责解释;若需修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1.8本单元规划自前海管理局签发之日起施行。即日起,该单元原有的控制

性详细规划与详细蓝图自行作废。

2目标定位

2.1本单元规划的发展目标:打造具备区域生产组织中枢和国际供应链管理

中心功能的生态城区。

2.2本单元规划的主导功能:为现代物流产业服务的商业性办公及生活配

套。

2.3本单元规划的发展策略:以林荫道、商业骑楼、中心公园和低密度景观

建筑共同构建一条南北向通山达海的公共中央绿轴,通过绿轴串联单元

内各个混合组团并衔接两侧产业和生活功能,使其成为单元内生态景观

与公共服务的核心。

3用地性质

3.1本单元规划用地性质主要包括:综合发展用地(1)、综合发展用地(5)、

公共开放空间(1)、公共开放空间(2)、公共开放空间(3)、市政设

施用地,详见“综合发展用地规划总图”。

3.2本单元规划所确定的用地性质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现状已

建的合法建筑与本单元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不符的,可继续保持其原有

的使用功能;如需改造或重建,须按本单元规划规定进行。

3.3本单元规划所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若安排在土地使用

权已出让的地块内,前海管理局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

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3.4本单元规划所确定的街坊、地块界线,在规划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

将街坊或地块进行合并、细分。

3.5本单元规划用地性质指“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

4开发强度

4.1本单元规划建设规模总量约为11

5.90万平方米(不包括地下空间建设面

积),规划居住人口规模0.86万人,就业人口规模3.32万人。

4.2本单元划分5个街坊,各街坊开发强度与各类功能的建设规模详见“街

坊信息统计表”。

街坊信息统计表

4.3本单元规划总建设规模为上限控制,单元内各街坊的建设规模允许相互

间调剂,各街坊调整规模上限不得超过其规划规模的20%。

4.4本单元街坊内各类功能的建设规模允许相互间调剂,但各功能建设规模

调整幅度不得超过其规划规模的20%。

4.5本单元规划中规划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的建设规模为

建议值,下阶段详细设计时,可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确

定;各项设施设置位置可根据具体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在所在街坊内进

行适当的调整。

4.6本单元位于机场航空限高范围内,建筑高度须符合机场限高相关要求。5配套设施

5.1本单元规划的配套设施为非独立占地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

详见“综合发展用地规划总图”。

5.2本单元规划中配套设施依据《综合规划》、开发单元建设规模总量及人

口规模综合确定,不得减少数量或压缩规模,当实际开发建设的总量超

过规划总量一定限度,对本单元配套设施造成较大影响时,应对本单元

规划进行必要检讨。

5.3本单元规划确定的配套设施,在满足相关规范下,可适当增加建设规模

以扩大容量;在有利于配套设施近期实施等条件下,可对其具体用地范

围及布局在所在街坊内进行合理的调整。

5.4本单元配套设施设置详见“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与“市政设施规划一

览表”。

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市政基础设施一览表

5.5本单元规划中配套设施的建设须同时满足相关法规和规划规定的卫生与

安全防护要求。

6道路交通

6.1本单元远期有穗莞深城际线、光明快线、轨道5号线、BRT经过。规划具

体线位及站位以最终批准的相关规划为准。

6.2本单元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为临海大道、听海大道、梦海大道、妈湾一

路、妈湾二路。各街坊出入口及内部道路详见“综合发展用地规划总

图”。

6.3本单元规划道路分三个等级:

(1)主干路:临海大道,红线宽度60米,为双向6车道;妈湾二路,红线宽度70米,为地面双向4车道、高架双向6车道;梦海大道,红线宽度60

米,为双向6车道;

(2)次干路:妈湾一路,红线宽度35米,为双向4车道;听海大道,红线宽度50米,为双向6车道;

(3)支路:各地块通行与出入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有16米、18米、28米,其中16米、18米红线宽支路均为双向2车道,28米红线宽支路为双向4

车道。

6.4本单元内主次干道应与周边单元道路系统贯通。街坊内支路线型可根据

具体规划、建筑设计确定,但街坊对外联系的道路交叉口位置不应调

整,确需调整,应进行研究论证并按程序报批。

6.5本单元规划提倡单循环交通组织。

6.6本单元内各地块主要机动车出入口不应设置在主、次干路上,也不宜设

置在行人集中与优先地区。

6.7本单元规划地面不宜设固定停车位。鼓励地下停车场划分停车分区,停

车位配置数量应按《深标》的下限配置,所有停车场均应为残疾人提供

不少于总数1.5%的专用停车位,且预留不少于总数50%的充电桩设施。

6.8本单元公共交通站点的设置应按照《前海合作区轨道与道路交通详细规

划》、《前海合作区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落实,建议采

用港湾式布局或与建筑一体化设置。

6.9本单元构建便利的自行车道系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停放点的设置应

按照《前海合作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落实。

7城市设计

7.1本单元公共空间的特色:打造融入区域整体生态框架的公共中央绿轴,

以中心公园、林荫道、社区公园串联单元及街坊,连通城市与水岸,构

建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网络。

7.2本单元公共空间结构:以两大中心公园和南北向林荫大道构建一条通达

海岸的公共空间主绿廊、东西向延伸的林荫道串联社区公园形成通达前

湾公园的公共空间次绿廊,详见“城市设计控制总图”。

7.3本单元公共空间形态划分为复合开发绿地、沿街绿地、跨街(屋顶)公

园三大类型。

7.4本单元内公共空间设置应满足:

(1)单元内中心公园和社区公园位置和范围不得调整;

(2)街坊内各地块的开放空间应尽量集中,街坊内集中设置的开放空间长短边比不应大于2:1,并且短边不宜少于20米;

(3)单元内林荫道和社区公园应以景观型绿地为主,绿化覆盖率不应小于50%;并应增加透水铺装地面比例,利用植物和集中池形成雨水收集系

统。

7.5本单元标志性公共空间为南北串联两大中心公园的公共中央绿轴,详见

“城市设计控制总图”,公共中央绿轴的设置应满足:

(1)中心公园以开敞的绿地为主,并结合周边地块功能,兼容商业、文化、展示等功能,且无条件提供市政公用设施必要的建设场地;

(2)主廊道内(自贸大街和自贸东街围合的部分)主体建筑建筑裙房应采用退台、架空等建筑手法,并辅以空中花园等立体的绿化景观,实现主廊道绿化景观的视线延伸和拓展;

(3)沿公共中央绿轴两侧裙房设计应呼应沿线道路和开放空间,形成灵动、自由、丰富的街道空间;

(4)地下、地面、空中花园垂直连接部分建议采用坡度小于25%的生态坡道或坡度小于30%的景观生态造型踏步形式,条件受限时所采用的楼梯或电梯宜进行景观化处理。

(5)允许地下兼容商业或文化功能,且无条件提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必要的建设场地;

(6)地面不得布局永久性建筑,控制空中连廊从地块上空跨越的数量。

7.6本单元01街坊、04街坊的公共空间建议形成2处跨街公园,分别上跨规

划一街、规划五街,详见“城市设计控制总图”,设置应满足:

(1)起坡部分应设计为覆土地景建筑,宜采用坡度小于25%的生态坡道或坡度小于30%的生态景观造型踏步形式;

(2)上跨道路红线上空的构筑物应设计采光孔,采光孔水平投影面积宜为上跨部分总投影面积的20%-40%;

(3)上跨道路红线部分构筑物距地面净空高度不宜少于6米,覆土层厚度不宜少于1.5米,内部使用空间不得超过一层。

7.7本单元步行系统规划强调立体复合与高度可达,通过公共空间通道、人

行过街天桥、建筑连廊、地面人行道、林荫道、地下步行通道等形成三维步行网络,串联各街坊与周边单元。鼓励必要的区域设置人行过街天桥、建筑连廊。

(1)本单元人行过街天桥(建筑连廊)沿城市支路进行设置,不应跨越城市主次干道,详见“城市设计控制总图”。连廊距地面净空高度不得小于4.5米;

(2)本单元设置地下步行联系通道不应少于18处,其中与轨道站厅结合的地下步行联系通道不应少于5处,详见“城市设计控制总图”。地下步行通道净宽不宜小于3米,净高不宜小于3米;轨道站厅地面出入口考虑与地块建筑一体化设计;

(3)地面、地下、空中三层步行体系之间应通过坡道、楼梯、电梯等与公共场地及商业服务设施进行立体衔接,且按相关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

7.8本单元公共空间及步行系统均应无条件对公众开放。

7.9本单元各街坊绿化覆盖率不得小于25%;裙房屋顶绿化覆盖率不得小于

40%;林荫道应保证不小于80%的道路遮荫率。

7.10本单元裙房建筑退线原则:

(1)裙房退线应符合《深标》中一级退线相关要求;

(2)在避开对轨道线通道影响的前提下,裙房建筑退线退用地红线不应小于6米,其中与自贸大街两侧的裙房建筑退线退用地红线不应小于9米,详见“城市设计控制总图”;

(3)利用周边城市道路作为消防登高面的地块,裙房建筑退用地红线应与塔楼建筑退线保持一致。

(4)裙房建筑退线应沿区域内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形成退让。

7.11本单元塔楼建筑退线原则:

(1)满足《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关于明确消防车道及登高操作面设计参数的通知》及相关建筑防火规范要求。

(2)在避开对轨道线通道影响的前提下,塔楼建筑退线退用地红线不应小于

9米,其中与自贸大街两侧的塔楼建筑退线退用地红线不应小于12米,详见“城市设计控制总图”;

(3)规划公共中央绿轴及节点四周的塔楼,建议在裙房退线基础上后退5米;(4)塔楼应按照轨道线通道控制线进行控制;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施工管理办法(暂行)》,建(构)筑物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施的水

平净距离不应小于5米,垂直净距离不应小于3米,建(构)筑物应在

此避让原则下,参照地下轨道工程设施具体位置进行退线;

7.12本单元建筑界面应满足如下要求:

(1)公共中央绿轴两侧裙房应形成连续商业界面,鼓励形成骑楼、挑檐、悬挑或架空门厅等灰空间,且架空空间净高不宜少于5米、净宽不宜少于

4米,界面开窗率不应少于60%;

(2)面向公共空间的裙房应设置公共大厅步行出入口,鼓励沿边布置便利店、咖啡厅、小型球馆等小规模商业服务功能;当面向公共空间的裙房

面宽大于70米时,应在其中部设置公共通道,强化裙房空间与外部空

间的联系渗透;

(3)塔楼应对主要公共空间廊道和节点形成退让,在满足相关消防要求及超高层建筑特殊防火需求的同时,南北塔楼应错位布局,以便获得更好的

景观条件。

(4)街坊内塔楼宜采用方形体量,地标建筑可在方形基础上进行局部变异,保证塔楼群体关系的协调。

(5)商务公寓建筑外立面应公建化处理,不得设置凸阳台;

(6)本单元建筑墙面宜采用石材、金属等有质感的建材与玻璃幕墙搭配使用,避免光污染;

(7)本单元建筑色彩宜统一采用简约现代风格,避免色相过杂、明度过低、饱和度过高;街坊内建筑与周边建筑群色彩应协调。

7.13本单元各街坊内建筑限高为建议性指标,详见“城市设计控制总图”。

地块建筑体量及建筑限高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与轨道交通(穗莞深城际线、光明快线、轨道5号线)、公共交通(BRT)专项规划协调,且通过城市设计仿真模拟建筑群体关系、符合航空限高

要求后确定各地块最终建筑限高;

(2)各地块建筑限高允许20%的弹性浮动;

(3)临前湾公园第一排建筑高度及面宽设置应保证视线通廊的连续,原则上建筑高度不应超过75米;

(4)公共中央绿轴上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24米以内。

8低碳生态

8.1本单元建筑应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其中三星级绿色建

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宜低于30%。

8.2本单元采用的能源利用技术包括区域供冷。本单元商业办公建筑单位建

筑面积年电耗限额值为115千瓦时/(平方米?年);酒店建筑单位建筑

面积年电耗限额值为285千瓦时/(平方米?年);购物中心单位建筑面

积年电耗限额值为360千瓦时/(平方米?年)。

8.3本单元单位土地水耗指标宜不高于300万吨/平方千米·年。非传统水源

利用率宜不低于30%;商业办公建筑冲厕、绿化浇洒及室外场地冲洗宜

全部使用再生水。生活垃圾收集设施100%为分类收集设施。

8.4本单元应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综合径流系数不超过0.6。

8.5本单元夏季主导风迎风侧的建筑底层宜通过架空设计,避免阻碍风流、

产生二次风、形成无风区和涡旋区;建筑外立面设计宜考虑光反射情

况,采取措施避免引起眩光,同时宜考虑各种镀膜玻璃的光污染问题;

场地声环境噪声满足《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功能区要求。

8.6本单元通过骑楼、连廊等组织街坊内部的慢行系统,慢行道路、广场硬

质地面遮荫率不应小于60%;室外公共场地设计宜多栽植高大遮荫乔

木,每100m2绿地上不宜少于3株乔木,10株灌木。

9地下空间

9.1本单元地下空间开发应与前海地下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等衔接。本单元地

下商业规划总规模建议值为5.20万平方米,详细方案中地下商业可结合

用地布局、轨道站点、公共空间、交通组织、市场开发需求等进行综合

布局。

9.2本单元地下空间使用以商业、交通设施、人防设施等为主。

9.3本单元地下空间退道路红线不应少于3米,详见“地下空间规划指

引”。

9.4本单元地下开发建议层数为2-4层,其中,轨道站点辐射地块、公共中

央绿轴沿线地块的地下1层鼓励进行地下商业开发,同时可进行必要的

市政设施建设;地下2-4层主导功能为停车。详见“地下空间规划指

引”。

9.5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地下商业空间、地下停车空间、地下市政空间应

与地上楼宇开发、地上道路交通、地下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穗莞深城

际线、光明快线、轨道5号线)、公共交通(BRT线位及站点)进行整体

协调与避让。

9.6“轨道交通线路通道控制线”按城市线31米,城际线和快线35米控

制,沿线建筑必须严格按照该线进行后退控制。“规划轨道车站及出入

口建议布局影响范围线”所涉及地块和建筑设计须与轨道车站一体化设

计,同步实施或预留空间。在满足车站出入口、风停等相关设施布局的

条件下,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9.7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基坑或边坡支护的锚杆、锚索、土钉至城市轨道交

通工程设施的水平净距离不应小于5米;管线、构筑物、其他设施需跨

越、横穿或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施的空间

垂直净距离不应小于3米;禁止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结构(外边线)两

侧的邻近3米范围内进行任何工程建设。其他具体设计要求参见《城市

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施工管理办法(暂行)》。

9.8本单元结合公共中央绿轴、综合体、地下过街通道等人流集中区域设置

地下空间步行主出入口,地下空间出入口应优先采用下沉广场、半地下

街道、采光井等形式,实现地面空间和地下空间的自然过渡,建议位置

详见“地下空间规划指引”。

9.9本单元街坊及地块地下车库鼓励相互连通,通道净宽不应小于7米,净

高不应小于2.5米。

9.10由于前海实际情况,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存在不同进度安排,涉及地下空

间等专项规划的,具体要求应按后续专项规划为准。

10地名规划

10.1按照一地一名、名实相符的原则,依据《前海地名规划》对本单元命名,

保证地名的规范化及标准化。

10.2落实《前海地名规划》中道路命名,本单元未命名道路以“街”为通名,

名称形式为“规划+数字+街”,东西向道路按由北往南的顺序依次以1、

2、3 等数列排序。

10.3本单元地名命名具体情况详见“地名规划一览表”。

地名规划一览表

10.4本单元最终地名以批准生效的命名为准。

11规划实施

11.1本单元倡导以街坊为基本单位的整体开发。各街坊开发实施需经前海管

理局统筹协调。

11.2由于前海实际情况,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存在不同进度安排,在实施过程

中如有涉及公共交通系统、慢行系统、轨道线、市政工程等专项规划

的,具体要求应以后续专项规划为准。

11.3涉及本单元第2.2、4.1条款的修改调整,由前海管理局受理并按规定报

批;其他条款的申请和修改调整,由前海管理局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审

批。

物流园区规划八大完整案例

枣庄锦绣大地数字化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项目背景 被誉为“朝阳产业”的现代服务业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提升城市功能、推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当前全面推进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现代化综合市场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枣庄锦绣大地物流园区规划用地处于山东省枣庄新城区中部,京福高速公路和未来的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使交通更加便捷,市场更具活力,发展潜力较大。园区作为枣庄市外资引进的重要项目,其规划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枣庄整体的市场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项目思路 1.规划指导思想 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充分发挥地块优势,创立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配套完善、商品丰富的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提供高效的商务、办公空间及高品质的商业、生活环境。 2.功能分区与服务范围 根据枣庄区位与特色产品优势及枣庄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周边综合市场情况,对规划基地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分层次、分区域设定规划建设目标。

城市设计 采用控制、引导、完善的手段加大商品交易的科技含量,解决货物大进大出问题,把园区建设成为功能细分、行业专项、经营便利、服务设施齐全,面向全国的集商贸、餐饮娱乐、办公服务、住宿为一体的现代步行购物休闲区与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形成批零兼备,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市场标志性区域。因此规划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结构清晰、功能明确的市场布局; 2、组织合理、完善的市场交通体系; 3、创造具有市场特色的购物空间环境; 4、园区以中高级标准架构为主 规划目标 以实际规划案例为主,通过SWOT 分析法对枣庄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 析,指出高规格物流园区的建设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合理安排、科学布局、区域协调、统筹发展、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对未来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万昌现代物流园区规划方案

万昌现代物流园区规划方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万昌现代物流园项目背景 大同市地处山西北部,与内蒙古和河北省直接接壤,是北京、 天津、河北北部城市到达我国西部地区的必经之地;又是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通向华南,华中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具备发展物流产业的区位优势。 大同市境内有七大复线电气化铁路和40余条支线、专用线,纵横交错,沟通华北、西北和三晋腹地的联系,是连接京、津、冀、晋、内蒙五省、市、自治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大同已通车及在建的高速公路有大同环城高速、京大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得大高速公路、呼大高速公路、同浑高速公路、大天高速公路、浑广高速公路。108、109、208、209国道和339省道等众多的干线公路在晋北地区交织成网。大同境内还有10多条国家级公路干线在此交汇。大同市具备发展大物流、大商贸的优越交通条件。 “十一五”以来,大同市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5年到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370.1亿元增加到565.8亿元。“一三 六”十大产业体系建设,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煤炭产业正在做强,煤电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煤化工产业取得突破,高载能冶金产品向纵深发展,装备制造业蓄势而发,医药工业进一步壮大,建材工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大同市具备物流产业发展的经济和产业条件。 西部大开发为大同市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2009年3月10 日,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国各省市都将发展物流

产业作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布为大同市的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但是,大同市目前尚无统一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也没有实质性的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物流产业扶持政策滞后,物流市场混乱,物流企业散乱弱小,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产业的落后状态已经严重影响大同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尽快启动大同市大同县党留乡蔡庄村西(比邻御东新区)物流园区,建设一个具备货物集散、配送、流通、加工、商品检验、物流信息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十分必要。万昌现代物流园正是在此背景下由万昌公司提出付诸规划实施的。 第二节万昌现代物流园建设的必要性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万昌现代物流园将通过提供科学、合理、实用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大同市乃至全国不同地区物流企业在园区内投资运营,可直接为区域经济増长做出贡献。通过物流园区的布局建设带动既有物流节点系统布局的优化调整,将有效引导和转化大同市潜在的物流需求,提高大同市的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水平,有利于物流资产的整合利用和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有利于行业自律与良性竞争,为降低?物流交易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效率提供有益的尝试与实践;通过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秩序,形成对物流服务企业活动的规范化与积极引导,达到为周边众多的商贸、制造等相关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带活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集聚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运营 万昌现代物流园通过物流运营实体的集聚,减少货物的无效转运、装卸和处理流程,缩短物流作业时间,提高物流效率。对于周边商贸、制造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完整版)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四)规划的期限 中期规划201X—201X年,远期展望201X年—201X年。 (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务服务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以现代流通服务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商务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商务服务业的先导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2、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互动发展的原则; 3、项目支撑,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的原则; 4、适度超前,多元投资,共同发展的原则; 5、规划先行,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二、规划背景及现状 (一)规划背景 加快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进入了前工业化时代,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产业。目前

我国大多数城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低于50,我州不到3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30多个百分点,发展空间较大。今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昭示着我国商务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持二产平稳、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即把商务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产业、贸易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间商务服务业现状 第三产业增加值201X年预计达50.6亿元,平均增长 9.7,低于gdp平均增长率(1 1. 4) 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1X年的3 1.78下降为2 7.8,下降 3.98个百分点,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发贸易餐饮零售业201X年预计实现增加值1 4.99亿元,平均增长 10.96,占gdp的比重为 8.2;比201X年的 8.6下降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X年预计实现4 8.97亿元,平均增长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9183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总体发展规划 2010.10 前言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体制创新和制造业引进开放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先导作用。当前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深圳先行先试,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 为此,特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前海深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利用粤港两地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前海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培育参 与全球竞争新优势。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平的内在要求。利用香港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在前海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为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 ——有利于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经。前海以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服务能 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不仅有利于促进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有利于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模式。 ——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打造粤港澳合作新载体。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是提升我国区域合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前海位于粤港澳地区的核心节点,通过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区域性现代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体会、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要紧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为促进佛山市科技服务业的进展,特制定本规划,分析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基础和进展环境,明确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的指导思想、进展思路和目标,重点领域和要紧任务,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一、佛山科技服务业的进展基础 (一)进展现状 1.体系持续完善 近年来,依靠佛山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和资金链,佛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佛山科技服务业迅速进展,共有6个国家火炬打算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研究院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8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差不多上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市创新中心、行业创新中心、专业镇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中心等齐头并进的一体化进展格局。 2.集聚创新成效明显 佛山市专业镇和“一区六园”的快速进展成为推动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催生了以专业镇为载体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华夏建陶研究开发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等等,这些平台通过集聚科技创新力量,重点解决各行业进展过程中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咨询题,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平台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促进使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持续往新的、更高层次的模式转变,成效明显。

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物流园区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发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我国学术界与政府相关部门都意识到建设物流园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国内许多城市的政府部门纷纷出台物流发展政策,积极规划和建设物流园区,制定有效的招商策略并提供政策优惠,促进园区建设和吸引物流企业入驻。目前我国已兴起物流园区建设的热潮,其发展势在必行。

一、建设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园区的必要性 (一)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从而减少物流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同时由于世界上各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浪潮和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货物流动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前进。 (二)是满足焦作以及中原经济区强大物流需求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集聚和发展,焦作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市农业产业化渐成规模,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每年在700万吨左右;工业体系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结构,重化工业特征尤为明显,能源、化工、原材料等工业地位突出,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物流需求。随着焦作市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上涨,这也为园区发展快速消费品分拨提供充足的物流基础。 (三)是焦作市物流业重组和整合的需要. 现存的物流企业规模多、散、小,有些还是租赁柜台式经营,且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业。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整体经营方式、管理水平、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如仓储设施老化、企业各自进行分存储、自行组织运输、车辆空驶以及受原有管理系统限制等现象,很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物流园区的管理控制能力和强大的信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二〇一九年六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一)宏观战略 (1) (二)深圳行动 (2) (三)前海责任 (2) 二、发展基础 (4) (一)产业基础 (4) (二)政策优势 (5) (三)存在问题 (6) 三、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9) (一)总体思路 (9) (二)发展目标 (9) 四、规划定位与产业方向 (11) (一)规划定位 (11) (二)产业方向 (11) 五、重点任务 (18) (一)打造航运金融总部集聚区 (18) (二)建设“海洋+”孵化中心 (18) (三)积极引入广州海事法院深圳法庭 (19) (四)支持成立海洋装备研究院 (19) (五)积极争取国家级海洋科技信息服务中心 (19) (六)推动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设海洋业务 20

六、保障措施 (21) (一)建立工作机制 (21) (二)加大投入力度 (21) (三)强化考核督导 (22)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互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保险与社会保障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教育、海洋管理等海洋产业,以及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服务业(海洋金融服务、涉海商务服务)等海洋相关产业1。 一、规划背景 (一)宏观战略 海洋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是引领未来全球科技、产业增长的重要领域。全球海洋大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战略和计划,美国《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未来十年愿景》提出以海洋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海洋开发;英国《2050海洋战略》提出保持作为全球海洋枢纽的地位,德国《海洋议程2025:德国作为海洋产业中心的未来》确立以高技术、高标准和高国际参与手段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日本通过第三期《海洋基本计划》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 我国围绕“海洋强国”建设,重点发展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 1依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

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注重融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互动共赢。融合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特征,特别是工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系日趋密切。要围绕我市工农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教育培训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的互动发展。 注重统筹发展,推动城乡服务业协调共进。一方面,要突出城镇中心区建设,强化城市服务业综合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商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精品

大连港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方案 大连港鸟瞰图 大连港 团队负责人:崔林林 小组成员:李霞、倪贺、杨亚、蔡鹏、崔林林

简介: 大连港是中国大连的港口,建于清末1898年,是一个天然不冻的良港,亦是中国南北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和重要国际贸易港口之一。在国际贸易和国内物资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连现有7个专业装卸作业区,共48个泊位,最大水深为17.5米。大连港口水域310多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4.7平方公里,仓库40座,面积27,000平方米,货场86,000平方米。自开港以来,几经扩建改造,容纳船只通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大规模、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目前,大连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业务往来。其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由1980年的3200多万吨,到2008年的2.5亿多吨。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实践证明,现代物流业发展已成为提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国家各有关部门及省市对物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许多省市地区依据自有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将物流业列为支柱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处在辽宁最南端的大

连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加快发展了物流园区这一建设。 一、大连港物流园区物流现状: 置身于东北亚经济圈内,大连港是东北腹地走向东南沿海和国际市场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枢纽,其良好的自身优势,旺盛的航运市场需求和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前景,促使大连港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加快发展,为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大连港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大连港自1899年建港以来,先后建成了大连湾港、大窑港湾、鲇鱼湾油港、大连湾渔港、和尚岛煤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印发《深圳前海深港现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印发《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部企业认定及产业扶持资金申报 指南》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资金 【发文字号】深前海[2016]170号 【发布部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6.09.07 【实施日期】2016.09.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印发《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 部企业认定及产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 (深前海〔2016〕170号) 各有关单位: 现将《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部企业认定及产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南》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2016年9月7日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部企业认定及产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总部经济发展,规范前海总部企业的认定及扶持工作,根据《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产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深前海〔2015〕43号)等,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扶持对象为注册在前海的总部企业,包括综合型总部、功能型总部和特殊型总部。功能型总部分为金融总部、现代物流总部、信息、科技、文化创意等其他功能型总部;特殊型总部分为港资总部、跨国企业区域总部及中国企业国际总部。 第二章总部企业认定条件 第三条申请总部企业产业扶持资金的企业,应同时满足下列基本条件:(一)经营范围符合前海产业准入目录。 (二)已注册或迁址到前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三)守法经营,诚实守信,财务状况良好,内部管理规章健全,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对违法经营的机构,从机构被通报当月起暂停享受本指南扶持政策,直至整顿完毕或恢复正常营业为止)。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近年来我县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发展战略,坚持文旅结合、商旅互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但是,目前全县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机制上、在规划引领上、在政策引导上,还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在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网点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优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切实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加快完成《“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粮药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城商业综合体》、《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规划的实施。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现代商贸集聚区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城乡商贸中心设施水平、完善业态布局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县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

交易中心、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大南街中心商务区、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这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营业后,将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方便市民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政策配套、人才保障,创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促进基金,进一步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牌服务战略实施和名牌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 一是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对规划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四星级以上酒店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 二是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优先安排足够空间的商业用地。 三是规划建设城市新建居住区,按国家规范标准规划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四是对经县政府批准设立的现代物流集中区开发建设,给

现代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现代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物流园区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强相关 规划与建设工作具备一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立足于物流园区规划设计过程 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列举与分析了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注意条件与要素。 【关键词】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1引言 对物流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扩大其发展规模,还引领了企业系统化、综合化与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城 市总体规划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进而大幅提升了对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的综 合利用率。 2 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其中存在部分问题亟待克服。主要表 现在:对于行业发展没有准确的定位,对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交通情况以及经 济发展状况与水平不够了解,从而无法针对服务对象开展相关工作,严重影响了 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发展,此外,因为部分物流园区缺乏专业的经营与管理人才, 因此很难形成综合、系统的发展与建设的理念。对于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而言,各个单位应该积极创新、拓宽发展思维,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紧紧围绕 物流园区的选址与设备的选取等工作开展,并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改善在物流园 区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良现象,包括选址不合理、选购设备不匹配等问题,此外,部分物流园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敷衍了事,只看着眼前利益,在准备不充 分的情况下就投入操作与运营,从而导致后期发展过程中出现规划布局不合理等 问题,从而对其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3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经济合理性原则,在对物流园区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经 济学对于“成本-收益”的假定,因此需要以商品流通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效益为出发点,为各参与方的利益提供重要保障;二是环境合理性原则,物流园区的规划与 设计旨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也是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三是统一规划设计原则,需要立足于城市整体发展开展具体的规划设计与布局工作,并对规划设计选址的用地条件进行深入分析,选择 出物流园区的最佳位置;四是充分利用已有条件的基本原则,在物流园区建设过 程中,需要向其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且耗时很长,回收期也较长,在此情况下, 为了缓解经济方面压力,大幅缩短投资回收期,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及其他 条件,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造;五是循序渐进原则,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仍然 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因此需要坚决杜绝盲目与不切实际的行为,以有效减少资源 浪费等不良现象;六是风险预防原则,物流园区是一项建设风险相对较大的项目,因此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至关重要,为了有效提升规划设计的可行性,需要建立科 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机制与风险评估机制,以切实达到风险预防的目的。 4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注意条件要素 通常情况下,物流园区会建设在物资流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地区,且该项目具 备高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因此在整个项目建设阶段都需要进行详细论证与分析,包括项目立项、功能定位以及选址等环节,以切实保障物流园区的正常运转,有效提升项目建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一般而言,在规划与设计初期,需要对以 下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深圳前海新区

深圳前海新区 .地理位置:前海地区位于深圳南山半岛西部,伶仃洋东侧,珠江口东岸,包括南头半岛西部、宝安中心区. .外部交通:“海、陆、空、铁”各种战略性交通资源云集前海。这里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机场两大空港;未来,厦深铁路和机荷高速将在前海附近跨越珠江口延伸至珠江东岸;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南坪快速路、海滨大道等高快速公路穿过该区域;穗莞深城际线、深港机场连接线、深圳地铁1号线、地铁5号线、前海枢纽站等铁路、地铁交通设施将在这里与整个珠三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内部交通;前海综合规划提出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各类交通形式协调发展。规划各类轨道线路12条,总长约53公里,轨道网络密度3.5公里/帄方公里,各等级规划道路总长度约180公里,路网密度约12公里/帄方公里。规划布设“六横三纵”共27.3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布设16处、总面积约3帄方公里的公交场站,倡导与轨道站点和建筑一体化建设。同时,建设独立完善的慢行体系,包括自行车道系统和步行系统。 .占地面积14.92平方公里,可开发土地为10平方公里,处于构建珠三角国际大都市圈至关重要的“香港-深圳-广州”一线的重要位置上。 .机构设置:由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管理 发展方向: .前海由深港两地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承担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

业升级引领区等四个方面的功能,重点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等四大产业领域,前海合作区将构建「三区两带」的城市规划结构。一是商务中心片区。位于双界河以南、海滨大道以北,借鉴世界先进城市中心区建设的国际化管理的经验,重点发展金融、信息、贸易、会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吸引企业总部集聚发展,打造集中展示深港都会区形象的核心区;二是保税港片区。位于铲湾路以南,以前海湾保税港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创新金融等服务业;三是综合发展片区。位于海滨大道以南、铲湾路以北,承接商务中心片区、保税港片区的功能拓展,实现与商务中心片区、保税港片区的协调发展,成为集聚性强、功能复合的综合型产业发展区;四是滨海休闲带。位于听海路以西的滨海地区,大力推进环前海湾滨海生活岸线建设,打造集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为一体的高品质滨海公共活动区。前海合作区将在空间规划中构建生态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城区。 .前海将走出于中环、曼哈顿不同的发展路子,发展有别于“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和“其他专业服务”等属于1.0版现代服务业,而“科技创新服务”、“高技术服务”和“创意设计服务”、“信息内容服务”以及高端人才服务等2.0版的现代服务业。 “清洁能源”计划.利用前海的滨海资源,建设将突出「前海水城」理念。据悉,未来前海合作区将实现100%的污水收集率和彻底的雨污分流,并将采取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保障水安全,创建节水型城区。 政策优惠: .在国家立法机关指导下,充分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开展先行先试的探索性立法,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商事法律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法治机构,引进民间商事调解机构,加强深港司法合作。

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 (2011年6月27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深化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合作区)。 前海合作区是经国家批准的相对独立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特定区域,其范围依据《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前海规划》)确定。 第三条前海合作区应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创新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其他专业服务业。 前海合作区应当承担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的功能,建设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第四条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应当遵循科学、创新原则,探索建立适合前海合作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鼓励和保护前海合作区管理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前海合作区进行的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活动。 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前海合作区进行的创新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前海合作区应当坚持与香港的紧密合作,探索与香港合作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途径,推动与香港的融合发展。 前海合作区应当借鉴香港等地区和国际上在市场运行规则等方面的理念和经验以及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开发、建设和管理。 第六条市政府应当加强对《前海规划》实施的领导,按照《前海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前海规划》的全面实施。 第二章治理结构 第七条设立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前海管理局)。 前海管理局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履行相应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法定机构,具体负责前海合作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综合协调等工作。市政府应当根据前海合作区开发、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定和调整前海管理局的行政管理职责、公共服务的范围以及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前海合作区行使职责的范围。 辖区政府或者有管理权的市政府部门承担的前海合作区的行政管理职责,由前海管理局负责协调。 第八条前海管理局的机构设置应当遵循精简高效、机制灵活的原则。 前海管理局局长由市政府任命,任期五年。 前海管理局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副局长若干名,协助局长工作。副局长由局长提名,市政府按规定程序任命。 前海管理局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从香港或者国外专业人士中选聘。 前海管理局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咨询机构。

潍坊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潍坊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7]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潍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2008-2020年为主要规划期,对潍坊市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步骤、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和支撑措施作重点规划。以2021-2050年为发展远景期,对潍坊市服务业的发展远景作描述性展望。 一、发展基础 (一)现状特点。 1、服务业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市服务业发展迅速。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08.44亿

元,是1978年(2.94亿元)的173倍,年均增长20.2%(当年价,下同),不仅高于第一产业(11.4%)和第二产业(17.8%)的年均增速,也高于GDP的年均增速(16.6%)。1990~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1%, 2007年高达19.6%,显示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的服务业的强劲增长势头和巨大发展潜力。 2、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8~2006年,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总体演变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从1978年的44.1%下降到2006年的12.3%。第二产业比重在小幅波动中上升,从1978年的43.4%上升到2006年的58.2%,特别是“十五”期间,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未来几年仍有走高趋势。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从1978年的12.5%上升至2006年的29.5%,在2002年达最高值34.5%。近几年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但因增速低于第二产业,故比重略有下降。不过,从长期趋势看,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的态势是明显的。 3、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发展领域逐渐拓宽。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优化升级趋势,正向宽领域、多层次方向拓展。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2006年批零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128.35亿元,在第三产业中占据最大比重(2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等服务业比重稳中有升。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

现代物流与物流园区规划相关理论综述

现代物流与物流园区规划相关理论综述(五)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是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先进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成功经验。科学的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有利于营建现代物流的环境,发挥整体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市的交通、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和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是一项“前期投入大,政府因素多,社会效益好,发展后劲强”的系统工程,既要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运作,又要坚持政府的协调引导,在运作中,应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中的地位与作用,可分为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园区。前者以现代化、多功能、社会化、大规模为主要特征,后者则以专业化、现代化为主要特征,如港口集装箱、保税、空港、钢铁基地、农副产品生产扩地、汽车生产基地等专业物流园区。综合物流园区的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的边缘地区,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2)位于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地带,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有利于多式联运的开展,特别是铁路和公路;(3)位于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4)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现有物流资源基础较好,一般有较大物流量产生,如工业园区,大型卖场等,有可利用和整合的物流资源;(5)有利于整个地区物流网络的优化和信息资源利用。 二是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必须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在全国运输大通道的格局下,按照区域经济的功能、布局和发展趋势,依据物流需求量和不同特点由政府统一规划,尤其要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按照科学布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良性循性的思路进行规划,防止各自为阵、盲目布点、恶性竞争、贪大求洋的情况,避免走弯路、误时间、费钱财。 规划和指导协调,又要坚持市场经济运作的原则。应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完善配套,搞好服务”的原则,在园区的功能开发建设,企业的进驻和资源整合等方面,都要靠园区优良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物流功能、健康的生活环境、优惠的各项政策和周到有效的企业服务来吸引物流企业的进驻和投资者共同参与,真正使园区成为物流企业大展宏图的舞台和成长壮大的摇篮。 流发展的先进水平,以现代化物流技术为指导,坚持高起点和现代化。物流园区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4.5.2德国物流园规划方法

前海深港合作区简介

前海深港合作区简介 前海深港合作区全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位于深圳南山半岛西部,伶仃洋东侧,珠江口东岸,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宝安大道和西部岸线合围而成。前海紧临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机场两大空港,深圳-中山跨江通道、深圳西部港区和深圳北站、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贯通其中,未来可在10分钟内抵达深港两地机场,半小时内抵达香港中环。是未来中国的“曼哈顿”,预计2020年全面建成。 前海紧临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机场两大空港,深圳-中山跨江通道、深圳西

部港区和深圳北站、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贯通其中,未来可在10分钟内抵达深港两地机场,半小时内抵达香港中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南坪快速路、海滨大道等高快速公路穿过该区域,穗莞深城际线、深港机场连接线、深圳地铁1号线、地铁5号线、前海枢纽站等铁路、地铁交通设施将在这里与整个珠三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前海具有良好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和突出的综合交通优势,在粤港澳区域内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深港合作成为前海发展最鲜明的主题,令前海更具备了一个不可复制的优势。 从政策环境上看,国务院此前陆续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均明确要求深圳加强与香港更紧密合作,加快推进前海的规划建设和体制创新。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确定前海作为粤港重点合作区。 值得关注的是,深港两地政府均意识到了前海合作的重要性,不仅签署了《关于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意向书》,而且成立了前海专责联络机构和协调机制,两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要素流动等方面相继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已初步形成了前海深港合作的政策框架。 再看产业环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是全球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服务业占GDP比重92.3%,服务业贸易出口总值位列全球城市前10名。而深圳服务业发展迅猛,服务业的基础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3.2%,已具备了和香港在较高水平上合作发展的能力。深港两地的服务业发展优势和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巨大需求,为深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批复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前海开发建设的支持和指导,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深圳市等有关方面参加的协调机制,帮助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相关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前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督促检查和评估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