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查步骤

脑脊液检查步骤
脑脊液检查步骤

脑脊液检查步骤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脑脊液检查步骤:1.观察外观:颜色分为正常的无色透明,异常的有:红色、黄色、

白色或灰白色、褐色或黑色。透明度分为清晰透明、微浑、浑浊2.显微镜计数正常WBC(0-8)×106/L并分类中性和淋巴细胞所

占比列

(1)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时。还可见于脊髓灰质炎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早期。

(2)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经过治疗后,以及布氏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和脑膜附近感染、脑和脑膜的病毒性感染、霉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疫苗接种后或感染后脑脊髓炎,也可见于寄生虫感染、脱髓鞘病、脑瘤、结节病和白塞氏综合征等。

生化检查:检测氯(120-130mol/L)和糖氯检测意义:(1)减少:患结核性脑膜炎时,氯化物含量显着减少(但也有少数含量正常者)。患化脓性脑膜炎者也可减少。

(2)增多:患肾炎、尿毒症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可见增多。

(3)正常:除正常人外,患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脑肿瘤、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也可正常。

糖检测的意义:1)增多:多见于尿毒症、脑肿瘤,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水肿、糖尿病等。(2)减少: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脓肿、低血糖等。

3.蛋白定性:使用试管加入2-3ml饱和碳酸钠,滴加脑脊液2-3

滴,结果见下: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白色浑浊

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

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 1、(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3、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脑脊液检查的10 个问题

脑脊液检查的10 个问题

(3)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的急性期,可加重脊髓的受压,引起呼吸甚至心脏停止;(4)休克危重患者。 参考文献 [1] 尚红,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P187. [2] 杨丽娟,王勤. 腰椎穿刺术后低枕卧位300 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121-122. [3] 李淑贤. 腰椎穿刺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病人头痛影响研究[J]. 护理研究,2011,25(9):2493-2494. [4] 孟俊,彭奕冰,张冬青,寡克隆区带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5,11(30),1157-1159. [5] 翁旭亮,常规腰椎穿刺术的常见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10,10(8),29,160-161. [6]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Posture and fluids for preventing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Review).2013. [7] Thomson Gale.The Gale Encyclopedia of Medicine, 5th Edition,2015.P978. [8] Ramadas Nayak,Sharada Rai,Astha Gupta.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Essentials in Hematology and Clinical Pathology.2011.P465. [9] Frank P. Smith.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Basic Principles.2002.P80

脑脊液常规

1.项目名称 脑脊液常规 (1)标本处理 1.标本送验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验。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2)一般性状检查 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 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 (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 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如上层液体澄 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 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 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 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 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 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 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3)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原理] 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试剂] 5%苯酚溶液: 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操作] 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十):白色浑浊。 强阳性(3十):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十):白色凝块。 [临床意义] 正常时多为阴性。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4)细胞计数 1)细胞总数 [器材及试剂] 1.细胞计数板; 2.红细胞稀释液(配法同血液红细胞稀释液)。

实验诊断--脑脊液检查

Ⅰ、脑脊液检查cerebrospinalfluid 1、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正常脑脊液容量成人约为120~180ml。 70%由脑室脉络丛分泌,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收入静脉。 2、功能: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供给脑、脊髓的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pH等。 3、标本采集 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术获得标本。 脑脊液可行常规、生化、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查。 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肿瘤以及其他全身疾病的中枢受累有重要意义。可行鞘内注射药物。 4、适应证及禁忌证 ⑴、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如下: ①有脑膜刺激症状,如脑膜感染、脑膜白血病。 ②疑有颅内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人脑室。 ③中性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④脱(神经)髓鞘疾病。 ⑤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 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治疗者。 ⑵、禁忌证: 对疑有颅内压升高者须先作眼底检查,如有明显乳头水肿,忌作腰椎穿刺,以避免诱发脑疝。 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不宜作腰椎穿刺。 ⑶、注意 ①疑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时先脱水后穿刺 ②标本留取时 第一管:细菌学检查 第二管: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细胞计数和分类 第四管:脱落细胞 ⑷、送检要求立刻送检以免细胞破坏、形成凝块 ⑸、检验项目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 红色:常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或脑室出血。 黄色:蛛网膜下腔出血;血中胆红素>256umol/L;椎管阻塞或脑膜炎。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 (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

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7、细胞分类(DC)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 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

脑脊液常规检验操作程序 1.目的 保证脑脊液常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及时。 2.适用范围 脑脊液常规检测,标本类型为脑脊液。 3.职责 3..1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检验人员向临床提供脑脊液标本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生物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 3.2脑脊液标本的运送由临床卫生员运送。 3.3收集与处理检验后脑脊液标本由检验卫生员统一送到医院垃圾处理站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 检验程序 4.1脑脊液理学检验: 4.1.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液体。当有病变时可出现红色、黄色、绿色、乳白色、黑色等颜色。 4.1.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脑脊液中有形物增加时,透明度降低,透明度可按清晰透明,微浑、浑浊三级报告。 4.1.3凝固或薄膜正常脑脊液没有凝块,化脓性脑膜炎时可出现,脑膜炎时可出现薄膜,可用无凝块、胶冻样、有薄膜形成、有凝块等方式报告。

4.2脑脊液化学检验: (一)潘氏(pandy)定性试验 4.2.1【原理】 蛋白质与石碳酸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4.2.2【试剂】 5-7%石碳酸溶液。 4.2.3【方法】 取试剂2-3毫升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色背景下观察结果,出现白色浑浊为阳性。 4.2.4【结果判断】 透明无变化(一)阴性 微呈白雾状(〒)极弱阳性 灰白色云雾状(+)弱阳性 白色浑浊(++)阳性 白色浓絮状沉淀(+++)强阳性 白色凝块(++++)最强阳性 4.3【注意事项】 试剂和脑脊液应按一定比例进行试验,若脑脊液浑浊,应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试验。

4.4【参考值】 正常人多为阴性,偶有极弱阳性反应。 5、脑脊液显微镜检验: 5.1细胞总数计数 5.1.1直接计数法:如细胞数很少,可用此法,用滴管吸取少量充分混匀的脑脊液于血细胞计数池内,等待2~3分钟后,用低倍镜 计数四角及中央共五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数,将其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总数。 5.1.2稀释计数法:如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很多,可用此法。于小试管内加红细胞稀释液0.38毫升,再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 脑脊液20微升加入小试管中,混匀后将其滴人血细胞计数池内,然后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四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并乘以50〓106。而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总数。 5.2白细胞计数 5..1.1直接计数法:用吸管吸冰醋酸后轻轻吹出,使管壁附着少许冰醋酸。用此滴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数滴,待其中红细胞完全溶解后充入血细胞记数池内,计数四角及中央共五个大方格中的白细胞数(包括间皮细胞)。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待其中红细胞完全溶解后充入血细胞记数池内,计数

[知识]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知识]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 1、 (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4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新生儿:(0-30)×106/L。儿童:(0-15)×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脑脊液详解(内容清晰)

脑脊液详解 脑脊液蛋白定量 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 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 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新生儿:400~1200mg/L; 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疾病蛋白质(mg/L); 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 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 脑炎 150~1000; 肿瘤 150~2000(常正常); 脊髓肿瘤 1000~2000; 脑出血 300~1500 ; 神经梅毒500~1500; 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

脑脓肿 200~1200 ;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 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介绍: 脑脊液是一种包绕并循环于神经系统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特殊体液,对于脑的保护、营养、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正常值: 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临床意义: 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脊液特点,但也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红色: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应区别脑脊液穿刺时可能损伤血管而出血。病理性出血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黄色:见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椎管梗阻、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重症黄疽、新生儿溶血症。乳白色: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褐色/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脑脊液中如有细胞、细菌、真菌等增多时可变为混浊。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呈明显脓样混浊;轻度混浊或仍保持透明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 3.凝固性脑脊液中蛋白质(引起凝固的主要蛋白质是纤维蛋白原)增多时(大于10g/L),常出现凝固。1~2h内出现凝块或沉淀物,见于化脓性脑膜炎;12~24h后才出现薄膜状,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出现胶样凝固,见于蛛网膜下腔梗阻;出现絮状物,见于神经梅毒等。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

脑脊液检查成分分析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穿刺后测得的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成人为0.78-1.96kPa(80-200mm水柱),婴儿有为儿童为0.39-0.98kPa(40-100mm水柱),新生儿为0.098-0.14kPa(10—14mm水柱)。观测初压时应注意脑脊液液面有无呼吸性搏动(随呼吸产生0.098-0.197kPa(10-20mm水柱的液面搏动)和脉搏性搏动(随脉搏产生0.02-0.039kPa(2-4mm水柱的液面搏动)。前者消失时,提示椎管内有梗阻或有枕大孔疝,均宜小心。 (1)颈静脉压迫试验(Queckenstedt试验) 用手压迫双侧颈静脉,使颅内静脉系统充血而致颅内压力增高,增高了的压力传达到连接于腰椎穿刺针的压力玻管上,可引起液面的明显升高,放松压迫后液面迅速下降。当椎管有梗阻时,压迫后液面上升下降缓慢甚或不能。精确测定时,使用血压计气袋缠于颈部,分别充气至2.7-5.3-8kPa(20-40-60mm汞柱),压迫30秒后放松30秒,其间每5秒记录一次压力,并绘制成图。有颅内压力增高或疑有颅内肿物,出血者忌行。 结果判断: 无梗阻时脑脊液压力应在颈部加压后15秒左右迅速升至最高点,去压后15秒左右又能迅速降至初压水平;或加压至8kPa(60毫米汞柱)时可升高至4.9kPa(500mm水柱)以上。部分梗阻时压力上升、下降均缓慢,或上升后不能下降至初压水平;完全梗阻时,则在颈部加压后,测压管脑脊液压力不升或上升极少。 (2)压腹试验(Stookey试验) 以拳头用力压迫病员上腹部或令其屏气,使下腔静脉及下胸段以下硬脊膜外静脉充血,引起上述水平以下脑脊液压力的迅速上升,可了解下胸段及腰骶部的脊髓蛛网膜下腔以及腰穿针和测压管有无梗阻。正常时压力升高约为初压的两倍,压迫停止后压力迅速下降至初压水平。若压力上升缓慢或不升谓之阳性,说明下胸段以下蛛网膜下腔梗阻。腰穿针和测压管不通畅亦可呈阳性,须予注意。 (3)双针联合穿刺试验:在疑有椎管内梗阻的上下部位如腰椎2-3与腰5骶1两处同时进行穿刺,借梗阻平面上下两处脑脊液压力在颈静脉压迫试验中所显示的差别。可以粗测腰椎2-5之间有无梗阻。 (4)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Tobey-Ayer试验):压迫一侧颈静脉引起脑脊液压力上升,但压迫另侧颈静脉时压力无变化,称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提示该侧侧窦或颈内静脉有梗阻,如血栓形成等。 终压 放出脑脊液后所测得的压力,当低于原初压的1/2时常为异常。正常人放液2-3毫升后的脑压降低一般不超过0.098-0.197kPa(10-20mm水柱)或保持不变。若放液3-5ml后压力下降大于0.5kPa(50mm水柱),应考虑椎管内或枕骨大孔处已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的部位愈低,这种现象愈明显;完全性梗阻时,终压有时可下降到零。若放出数亳升脑脊液后,脑压下降很少或很快恢复到初压水平,则提示有交通性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 编辑本段外观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新生儿脑脊液(因含有胆红素)、陈旧出血或蛋白含量过高时,脑脊液可呈黄色。新出血时进则呈红色或血性,须和穿刺误伤引起的出血鉴别,前者脑脊液血染浓度前后均匀一致,离心后上清液黄色或淡黄色,潜血试验阳性,红细胞形态边缘皱缩或破裂,而创伤性出血则反之。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可呈乳白色或绿色混浊,垂直静置后可出现薄膜样沉淀物,如结核性脑膜炎有由液面倒悬至试管底部的漏斗样蛛网状薄膜等,在薄膜样沉淀物中寻得细菌的阳性率一般较高。 编辑本段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常规详细

常规检验 颜色检查 (CSF)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 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 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 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细胞分类 (DC)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 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脑脊液检查步骤

脑脊液检查步骤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脑脊液检查步骤:1.观察外观:颜色分为正常的无色透明,异常的有:红色、黄色、 白色或灰白色、褐色或黑色。透明度分为清晰透明、微浑、浑浊2.显微镜计数正常WBC(0-8)×106/L并分类中性和淋巴细胞所 占比列 (1)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时。还可见于脊髓灰质炎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早期。 (2)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经过治疗后,以及布氏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和脑膜附近感染、脑和脑膜的病毒性感染、霉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疫苗接种后或感染后脑脊髓炎,也可见于寄生虫感染、脱髓鞘病、脑瘤、结节病和白塞氏综合征等。 生化检查:检测氯(120-130mol/L)和糖氯检测意义:(1)减少:患结核性脑膜炎时,氯化物含量显着减少(但也有少数含量正常者)。患化脓性脑膜炎者也可减少。 (2)增多:患肾炎、尿毒症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可见增多。 (3)正常:除正常人外,患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脑肿瘤、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也可正常。 糖检测的意义:1)增多:多见于尿毒症、脑肿瘤,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水肿、糖尿病等。(2)减少: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脓肿、低血糖等。

3.蛋白定性:使用试管加入2-3ml饱和碳酸钠,滴加脑脊液2-3 滴,结果见下: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白色浑浊 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1.目的:建立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化操作; 2.范围: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查(物理检查、蛋白定性、细胞检查); 3.标本采集: 3.1 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 侧脑室穿刺获得。 3.2 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 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每管收集1-2毫升。 3.3 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 K2抗凝。 4.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5.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器材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 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7.物理检查: 7.1 目测脑脊液颜色与透明度: (1)观察颜色。(2)观察透明度。 (3)观察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小时,正常脑脊液不形成 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7.2 结果判断与分析: 7.2.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1)红色:常由于各种出血引起。脑脊液中出现多量的红细胞,主要由于穿刺损伤出 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引起。前者在留取三管标本时,第一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减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 当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呈均匀红色,离心后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红细胞在某些脑脊液中5分钟后,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以鉴别陈旧性或新鲜出血。 (2)黄色:可因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引起。陈旧性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由于 红细胞缺乏蛋白质和脂类对膜稳定性的保护,很易破坏、溶解,出血4-8小时即可出现黄色。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周左右。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质量超过1.5g/L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时,因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而呈淡黄色或黄色。重症如核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时脑脊液也呈黄染。 (3)白色或灰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加所致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3脑脊液常规检查简易操作程序

脑脊液常规检查简易操作程序 一、一般性状检查 观察颜色、透明度、有无凝块,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 二、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取5%苯酚溶液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十):白色浑浊。 强阳性(3十):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十):白色凝块。 三、细胞计数 (一)、细胞总数 1、对澄清的脑脊液可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 白细胞数,其总和即为每μl的细胞数。再换算成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 数。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大格内的细胞×10,即得每μl脑脊液中细胞总数。如用升表示,则再乘以106。 2、浑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20μl,加入含 红细胞稀释液0.38m1的小试管内,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乘以50,即为每μl脑脊液的细胞总数。 (二)、白细胞数 1、非血性标本: 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 2、血性标本: 将混匀的脑脊液用1%冰乙酸溶液稀释后进行计数。为剔除因出血而来的白细胞数,用下式进行校正: 每μl脑脊液内白细胞校正数=每μl脑脊液内白细胞未校正数 每μl脑脊液内内红细胞数×每μl血液内白细胞 - ────────────────────── 每μl血液内红细胞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1)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2)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μmol/L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L)而呈黄变症。 (3)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 (5)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等由于脑脊液中细胞数仅轻度增加,脑脊液仍清晰透明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度增加,呈乳白色混浊。 3.凝固物正常脑脊液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及凝块。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薄膜及凝块。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静置1~2h 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h后,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蛛网膜下腔阻塞时,由于阻塞远端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高达15g/L,使脑脊液呈黄色胶胨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压力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80~180mmH20)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mmH20之内。儿童压力为~(40~100mmH2O)。若压力超过200mmH2O,放出脑脊液量不应该超过2ml,若压力低于正常低限可做动力试验,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脑脊液压力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还有其他如咳嗽、哭泣,低渗溶液的静脉注射等。脑脊液压力减低主要见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流失过多;脑脊液分泌减少等因素。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测定 (1)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参考值】 阴性或弱阳性。 (2)蛋白定量试验 【参考值】 腰椎穿刺儿童为~L;成人为~L. 【临床意义】 蛋白含量增加见于:①脑神经系统病变:常见于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时显着增加,结核性脑膜炎时中度增加,病毒性脑膜炎时轻度增加)、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等)、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尿毒症及脱水等)、药物中毒(乙醇、酚噻嗪、苯妥英钠中毒等)。②脑脊液循环障碍:如脑部肿瘤或椎管内梗阻(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等)。③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如GuiUain-Barre综合征、胶原血管疾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等。 2.葡萄糖测定 【参考值】 ~L.

脑脊液检验题库1-0-6

脑脊液检验题库1-0-6

问题: [判断题]土壤耕作是在一定的空间里进行的作业。()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正常脑脊液的pH值的波动范围为() A.5.31~6.34 B.7.31~7.34 C.6.31~7.31 D.6.34~7.31 E.7.31~8.34 正常脑脊液的pH值的波动范围为7.31~7.34。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有关脑脊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理情况下,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20~180ml B.脑脊液pH值在7.31~7.34 C.通常将抽取的脑脊液留于3个无菌试管中,每个试管1~2ml 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于1h内检验完毕 E.以上答案均正确 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70%来自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和超滤所形成的液体,30%由大脑和脊髓细胞间隙所产生。生理情况下,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20~180ml平均150ml。腰椎穿刺成功后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并留取脑脊液标本于3个无菌试管中,每个 试管1~2ml。第一管做病原生物学检验;第二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三管做理学和细胞学检验。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凝固和混入血液,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于1h内检验完毕,因标本放置过久,可造成细胞破坏、葡萄糖等物质分解、细菌溶解等,影响检验结果。 天津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4d6837144.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收集脑脊液标本做细胞学检查,较好的处理方法是() A.试管低速离心收集 B.试管高速离心收集 C.自然沉淀收集 D.用细胞收集器收集 E.直接涂片 采用细胞收集器收集脑脊液细胞,收集的细胞数目多,分布均匀,细胞结构清晰,对细胞形态影响小,是目前用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制片较好方法。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1)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2)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μmol/L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L)而呈黄变症。 (3)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 (5)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等由于脑脊液中细胞数仅轻度增加,脑脊液仍清晰透明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度增加,呈乳白色混浊。 3.凝固物正常脑脊液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及凝块。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薄膜及凝块。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静置1~2h 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h后,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蛛网膜下腔阻塞时,由于阻塞远端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高达15g/L,使脑脊液呈黄色胶胨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压力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80~180mmH20)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mmH20之内。儿童压力为~(40~100mmH2O)。若压力超过200mmH2O,放出脑脊液量不应该超过2ml,若压力低于正常低限可做动力试验,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脑脊液压力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还有其他如咳嗽、哭泣,低渗溶液的静脉注射等。脑脊液压力减低主要见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流失过多;脑脊液分泌减少等因素。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测定 (1)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参考值】 阴性或弱阳性。 (2)蛋白定量试验 【参考值】 腰椎穿刺儿童为~L;成人为~L. 【临床意义】 蛋白含量增加见于:①脑神经系统病变:常见于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时显着增加,结核性脑膜炎时中度增加,病毒性脑膜炎时轻度增加)、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等)、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尿毒症及脱水等)、药物中毒(乙醇、酚噻嗪、苯妥英钠中毒等)。②脑脊液循环障碍:如脑部肿瘤或椎管内梗阻(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等)。③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如GuiUain-Barre综合征、胶原血管疾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等。 2.葡萄糖测定 【参考值】 ~L.

脑脊液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一、适应证和标本采集 1.适应证 ①有脑脊膜刺激症状时可检查脑脊液协助诊断。 ②疑有颅内出血时。 ③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原因不明者。 ④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 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椎管内给药治疗、手术前腰麻、造影等。 要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均禁忌穿刺。 2.标本采集 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穿刺后应由医师用压力测定,正常人脑脊液压力卧位为0.78~1.76 kpa (80~180 mmH2O),儿童为0.4~1.0 kpa (40~100 mmH2O)。任何病变使脑组织体积或脑脊液量增加时,脑脊液压力均可升高。待压力测定后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每管收集1~2毫升。脑脊液标本必须立即送验及时检查,放置过外将影响检验结果,是细胞破坏、变性、或细胞包裹于纤维蛋白凝块中,导致细胞数降低、分类不准确等。存放中的脑脊液葡萄糖会分解,使之含量降低;细菌自溶或残废可影响细菌检出率等。 二、检查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①红色:常由于各种出血引起的,脑脊液中出现多量的红细胞,主要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胺富强出血引起。前者在留取三管标本时,第一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沽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当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呈无孔不入红色,离心后旧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红细胞在某些脑脊液中5 分钟后,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以鉴别陈早性或新鲜出血。 ②黄色:可因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引起。陈早性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缺乏蛋白质和脂类对膜稳定性的保护,很易破坏、溶解、出血4~8 小时即可出现黄色。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 周左右。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质量超过1.5 g/L 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时,因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而呈淡黄色或黄色。重症如黄疸如核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时脊液也呈黄染。

脑脊液检查篇

第四章脑脊液检查 一、概述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是一种分布于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内的比重为1.005的无色透明细胞外液,95%的脑脊液在侧脑室形成(部分为主动分泌),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10~200ml(平均130ml),平均日产量约520ml。脑脊液主要是由血循环经脑脉络膜丛和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滤过而生成的血浆超滤液,与血浆相比,其蛋白、脂质与钙含量较低,而氯化物、叶酸与镁的含量较高。在血、脑脊液和脑之间分别存在血-脑脊液屏障和脑脊液-脑屏障,统称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 脑脊液循环(人体第三循环)通路为:从大脑半球深处的两侧脑室经室间孔(Monro氏孔)进入相邻间脑的第三脑室,向后经中脑导水管(Sylvius氏管)通向桥延脑背方的第四脑室,最后经四脑室外侧孔(Luschka氏孔)和正中孔(Magendie氏孔)流至各脑池和脊髓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回吸收主要由突入脑上矢状窦的蛛网膜颗粒(Parchioni颗粒,约占80%)和脊髓静脉的蛛网膜绒毛实现,也存在经室管膜、脑和脊髓软膜以及沿脑和脊神经鞘进入淋巴管和血管周围间隙的少量吸收途径。 脑脊液的作用有:缓冲外力对脑、脊髓、神经根等的影响;调节颅内压力和平衡脑血流量,在容积固定的骨性颅腔中,各占一定比例的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在一定范围内可相互调节平衡;充当清除中枢神经系统某些新陈代谢产物与毒素的媒介;营养脑神经。 近年来,随着基础与临床医学在生化学、细胞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迅速发展,脑脊液检

查在临床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穿刺方法 (一)腰椎穿刺术 临床上采集脑脊液最常用、最安全的方法为侧卧位腰椎穿刺术,手术程序为:摆体位,选穿刺点,消毒操作进针,取脑脊液送检,术后医嘱与观察护理。 患者一般左侧卧位,低头弯腰屈髋抱膝,术者取其双侧髂嵴上缘连线与脊柱中线交点即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带手套铺孔巾,1~2%普鲁卡因(皮试)或0.25~0.5%利多卡因约2ml在穿刺点做皮内、皮下及韧带浸润麻醉。取相应型号穿刺针刺入皮下(成人为9#,小儿为7#,针尖切面口朝上),使针身垂直脊背平面并略向患者头端方向缓缓进针,当针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时有落空感,再进少许,逆时针轻轻转动针身90°使针尖切口朝向患者头部方向,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滴出。如无液体滴出,放回针芯调整深度,或遇低颅压者可用注射器轻轻回抽。伸展躯体并嘱患者尽量放松,接测压表测量初压(可压腹或嘱患者咳嗽以观察针头是否在蛛网膜下腔,测压是否通畅,有些考虑脊髓病变疑有椎管阻塞者还应做Queckenstedt试验),正常为80~180mmH2O(0.785~1.766kPa),按需要分试管接脑脊液约10ml 送检(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及细菌培养等),再测终压后插入针芯拔针,消毒方纱敷盖穿刺眼并稍加压迫后胶布固定,嘱去枕平卧至少6小时(俯卧位更好),压力较低者可嘱饮水或适当补充低渗液体,腰穿后测血压及常规护理。 临床上腰椎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与解决办法:摆体位不当,如治疗床垫太软太厚,会造成患者脊柱呈现一定弧度,使术者穿刺针进入椎旁肌肉或组织,解决办法可在治疗床单下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