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二

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二
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二

一.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

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

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

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

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

引昆虫传粉授粉等。其中,根、茎、叶以吸收

和合成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

称为营养器官。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

的基础。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二.茎是植物地上部的枝条、主杆。茎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生叶。茎的顶端有顶芽,节上

有腋芽。禾本科植物的茎呈圆柱形,节间中空

或有髓,称为秆。

1.茎的类型

直立茎:茎直立向上生长。

缠绕茎:茎细长柔弱,自身不能直立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他植物或支架上才能直立起来。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

攀援茎:茎依靠卷须等特殊的变态器官攀援于其它物体上才能直立生长。

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块茎:茎短缩、膨大成块状,顶端有顶芽,四周螺旋排列有许多“芽眼”。

三.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于叶的光合作用。

1.【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叶在形态上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个部分。三部分俱全的称完全叶,如三叶草、百脉根等。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不完全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叶枕五部分组成。凡具有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的为完全叶;叶片退化,只具叶鞘的为不完全叶。叶片上有许多清晰可见的脉纹称为叶脉。叶片中央纵向最大的一条叶脉称为中脉。中脉的分枝称侧脉。

从叶的构造上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2.叶片的类型

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单叶。

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称为复叶,如大豆、苜蓿、苕子等。复叶根据小叶着生的方式,又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

四.花的形态结构

花梗:运输、支持作用,花梗成为果柄。

花托:是花梗顶端略为膨大的部分。

花萼:花的最外一轮变态叶,由若干萼片组成。

花冠:位于花萼的内轮,由若干花瓣组成。花瓣之间完全分离,称为离瓣花;花瓣之间部分或

全部合生,称为合瓣花。花冠带有鲜艳的颜

色,并散发出特殊的香味,以吸引昆虫传粉,

这类花为虫媒花。花冠退化,适应风力传粉,

这类花为风媒花。

雄蕊着生在花冠的内侧,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个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

根据花中雌、雄蕊的有无,花又可分为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中性花)三类。

五.

1.果实的形态结构

果实由子房(部分植物还有花托等成分参与)发育而来,结构比较简单,外为果皮,内生种子。

2.果实的主要类型

颖果: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开,果中只有一粒种子。

荚果:果实扁平或圆筒形,成熟后果皮易沿背腹开裂成2片,含种子1至数粒,种子着生于腹

侧。

角果:成熟时果皮易裂成两片而脱落,留在中间的为假隔膜,两侧着生多数种子。

瓠果:瓜类特有的果实。花托与外果皮结合为坚硬的果壁,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内生多数种

子。

六.种子的形态结构

(A)种皮

(B)胚乳

(C)胚: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禾本科等植物的种子中只有1片子叶,着生

于胚轴的一侧,被称为单子叶植物;豆科、十字花科、菊科等植物的种子中有2片子叶,被称为双子叶植物。

七.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1.光合作用2.呼吸

作用3.有机物质的积

累。

八.生长发育的特点: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

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

生长周期);重叠性和阶段

性;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

九.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1 光照

(一)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二)光照时间

长日照植物:鸡脚草、多年生黑麦草。

短日照植物:如苍耳、大豆、甘薯。

中日性植物:如甘蔗12h左右开花。

日中性植物:番茄、四季豆、蒲公英。(三)光质(光谱)

2 温度

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三基点

暖季牧草、冷季牧草

3 水分

1.水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2.水是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萎蔫。

5.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动力,维持CO2进入植物体内的通道的重要物质。

6.缓减温度聚变。

十.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1. C、H、O、N、P、K、S、Ca、Mg在植物体

内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Fe、Cl、Mn、

Zn、B、Cu、Mo、Na 8种元素,植物需要量

极微,称为微量元素。2. 一些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素症

氮:植株矮小、出叶慢、叶色发黄、功能叶早衰。磷:植株幼嫩部位生长缓慢,植株矮化,分枝或分蘖减少,叶色深绿,发乌,叶短、窄,抗逆性减弱。

钾: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光合产物运输等均会受到影响

钼:对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镁:在光合作用等植物的重要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一、牧草的类型?

(一)按分类系统划分:

豆科:双子叶,荚果,直根系,根瘤菌

禾本科:多数草本,平行脉,颖果,须根系

其他科:直根或须根,灌木、草本,种类繁多

(二)按温度适应性划分

暖季型:春季或初夏开始生长;生长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冷季型;秋季或早春开始生长;产量形成于春秋,过度型:介于冷暖之间,产量较暖季分布均匀

(三)按地球气候带划分:温带牧草;热带牧草

(四)按生育特性划分:

寿命:一年生;越年生;多年生

再生性:放牧型;刈割型;牧刈型

分蘖性:根茎型;疏丛型;根茎—疏丛型;密丛型;轴根型;根蘖型;匍匐型

十二、土壤耕作措施

(一)基本耕作

1.深耕翻

2.深松耕

3.旋耕

(二)表土耕作措施

1.浅耕灭茬

2.耙地

3.耱地

4.镇压

5.开沟、做畦和起垄

6.中耕

十三、对豆科牧草需进行根瘤菌接种

必要性:新建草地自然结瘤率仅20—30%,有效根瘤仅2%。。对下述情况必须接种:a)新

垦土地、b)首次种植、c)间隔时间长、

d)土壤环境不利于根瘤菌生存。

接种原则:互接种族内接种

接种条件:a)适宜的土壤湿度、b)良好的土壤气相、c)土壤Ph值适中、d)无机氮适量、

e)适当施用微肥

接种方法:a)商品菌种制剂、b)自制菌株接种

接种效果检查:接种6个月后,随机挖取30株牧草,统计结瘤率和平均有效根瘤数量(有

效根瘤为粉红色)。

注意事项:接种材料和接种后种子应避光、忌化学品及化肥等。但钙镁磷肥不影响。

十四、豆科牧草的特点:

使用范围狭窄

要求高的管理水平

生物产量高、饲料报酬高

共生固氮、培肥地力

十五、双子叶植物

根部有根瘤

主根明显,根茎连接处膨大为根颈

生产上多用蝶形花亚科、异花授粉、多总状花序

多数为羽状复叶或三出复叶

(一)紫花苜蓿

1.苜蓿属植物约60余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分布在欧、亚、非三洲。

2.紫花苜蓿的经济价值:优质牧草、水土保持、种植结构。

3.植物学特征:

1)、多年生草本植物。

2)、根系发达,主根粗大,入土深达2~6m,侧根主要分布在20~30cm土层。有根瘤,侧根居

多。根颈膨大。

3)、茎直立或斜生,光滑或稍有毛,具棱,略呈方形,多分枝,株高60~120cm,高者可达

150cm。

4)、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叶缘上1/3处有锯齿,中下部全缘。

5)、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有花20~30朵,紫色或深紫色。6)、荚果螺旋形,一般2~4回,成熟时呈黑褐色,内含种子2~8粒。种子肾形,黄褐色,有光

泽,千粒重1.4~2.3g。

4.生物学特性

1).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温度

较弱,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大,对其生长最为有利。最适温度是25℃,超过30℃光合效率开始下降。抗寒能力强,幼苗都能耐﹣3~﹣4℃的低温,在我国北方冬季﹣20~﹣30℃的低温条件下,一般都能越冬,在有雪覆盖时,气温达﹣44℃也能安全越冬。

水分

根系强大,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因而抗旱力强。又是需水较多的牧草,每形成1g干物质,需要消耗水分800g。适于年降水量300~800mm的地区生长。忌积水:24-48小时可死亡,地下水位应低于1米。

土壤

沙壤土或壤土。pH值范围为7~8,忌酸性土壤,耐盐碱.

2)秋眠性

3)生长发育

(二)金花菜

1.别名:南苜蓿、野苜蓿、黄花草子、刺荚苜蓿。

2.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木,性尚耐寒,但并不经冻,

喜湿润

3.不论水旱田均可栽种,秋季9~10月间播种。

十六、三叶草属牧草

目前栽培较多的为白三叶、红三叶,次为地三叶、杂三叶)和绛三叶。

(一)白三叶

(二)红三叶

1.适宜区域:海拔800米—2500米区域。

播种量:0.5-0.75公斤/亩。

播种时间:春播3-4月、秋播9-10月。但以秋播最佳。

主要用途:饲草、水土保持。

利用方式:刈割、放牧。

2.形态特征

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寿命2~4年

直根系,主根入土60~90cm,侧根发达,约60%~70%的根系分布在0~30cm土层中,着生多数根瘤。

分枝能力强,单株分枝10~15个或更多。

茎圆形,中空,直立或斜生,高60~100cm。

掌状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近全缘,叶面有灰白色“V”形斑纹。叶柄长,托叶阔大,膜质,有紫脉纹,先端尖锐。茎叶各部均具茸毛。

头形总状花序,聚生于茎稍或自叶腋处长出,每个花序有小花50~100朵,花冠红色或紫色。

荚果小,横裂,每荚含1粒种子。种子椭圆形或肾形,棕黄色或紫色,千粒重1.5~2.2g。

3.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夏天不过热、冬天又不太寒冷的地区最适宜种植。生长期适宜温度为15~25℃,能耐-8℃低温。

不耐热,昼温35℃,夜温27℃时根中贮藏的养分减少,持续高温和昼夜温差小时,常成株死亡。

喜湿润环境,耐湿不耐旱,适宜在年降水量600~800mm地区生长。

喜富含钙质的肥沃黏壤土或粉沙壤土,

pH以6.6~7.5为宜,较耐酸性,但耐碱性较差。

4.栽培技术

(1)耕作制度:宜短期轮作中利用。

根系深长而发达,根瘤众多,种后能遗留大

量有机质于土中,尤能增加氮素;在长江以

南一部分中性土壤中可作为水旱地冬季绿肥

牧草。忌连作,一次种植以后须隔五六年方

可再种。

(2)保护播种:保护作物宜选择生长期早、枝叶稀疏而需水较少者,如麦类、油菜等。保护

作物的播种量为正常播种的25~50%。(3)整地:整地务必精细。尽可能耕翻得深些。(4)混播。

(5)播种播种时期春秋皆可,而以9月播种最好。红三叶的播种量,如系春播,每亩可用

种子750 ~ 1000克,收种的可减少。当年种

子发芽率最高。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宜,行距

20~40厘米,收草宜宽。覆土深度1~2厘米。(6)接种未种过红三叶的地方第一次种植三叶草时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极为显著。十七、禾本科牧草

(一)黑麦草属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叶长而狭,叶面平展,叶脉明显。穗状花序。小穗含数朵小花至多数小花,小穗无柄,两侧压扁以其背面对向穗轴。小穗轴脱节于颖之上及各花之间,第一颗(内颖)除顶端小穗外均退化,第二颖向外伸出。小花外稃背部圆形,无芒或有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稍短。颖果腹部凹陷,与内稃粘合不易脱离。

黑麦草属植物约有10种,主要分布在世界温带湿润地区。其中多年生黑麦草与多花黑麦草为世界性栽培牧草,在我国也有广泛种植。

(五)狼尾草属牧草

1、象草

一)植物学特征

1、象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一般为2~

4m,高者达5m以上。

2、根系发达,分布于40cm左右的土层中,最深

者可达4m。

3、茎秆直立,粗硬,中下部茎节生有气生根,分

蘖能力强,通常50~100个。

4、叶片大小和毛被,因品种而异,一般叶长40~100cm,宽1~4cm。叶面稀生细毛,边缘粗糙呈细密锯齿状,密生刚毛,中肋粗硬。叶鞘光滑无毛。

5、花和花序圆锥花序圆柱状,

长约15~30cm,着生于茎梢或分枝顶端,

金黄色或紫色,主轴密生柔毛,稍弯曲。

刚毛长达2cm,粗糙。

每穗约由250个小穗组成,每小穗有3小花,小穗通常单生,种子成熟时易脱落。

6、种子结实率和发芽率低,实生苗生长极为缓

慢,故一般采用无性繁殖。

二)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适宜在南北纬10°~20°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栽培。气温12~14℃时开始生长,25~35℃生长迅速,8℃以下时生长受抑制,5℃以下停止生长,经霜易遭冻害。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土、黏土、微碱性土壤以及酸性的贫瘠红壤均能种植,而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生长最佳。

喜肥,尤其对氮肥敏感,生长需肥水多,可在厩肥堆上生长。

根系发达,耐旱性较强,但只有水分充足,才能获得高产。

三)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通常采用无性繁殖。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水便利的土壤种植。

整地:深耕翻,施足基肥。山坡地种植,宜开成水平条田。新垦地应提前1~2月翻耕、除草,

使土壤熟化后种植。

栽种:选择粗壮,无病害的种茎切段,每段3~4节,成行斜插于土中,行距80cm,株距50~

60cm,覆土4~6cm,顶端一节露出地面。

亦可育苗移栽。植后灌水,约经10~15d即

可成苗。栽种期,两广地区2月,云、贵、

川、湘、闽等省3月,苏、浙、皖等省4月

为宜。1次种植后,能连续多年收割利用,5~

6年更新1次。

田间管理:出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注意灌溉,以保证全苗、壮苗。苗高约20cm时,即

可追施氮肥,促进分蘖发生和生长。

留种:越冬用种茎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在能越冬地区,可使种茎在地里越冬,供第二年春季

栽植;冬季较冷不能越冬地区,应在霜前,

选干燥高地挖坑,割去茎稍,平放入坑内覆

土50cm,地膜覆盖增温保种越冬,或可采用

沟贮、窖贮或温室贮等办法越冬。

四)利用

1、利用方式:

植后2.5~3个月,株高80~120cm时即可开始刈割。南方一般每年可割5~8次。高温多雨地区,水肥充足,每隔25~30d即可刈割一次。

留茬高6~10cm。一般每公顷鲜草产量35000~75000kg,高者可达150000kg左右。每次刈后追肥,灌溉,中耕除草,利于再生。鲜嫩时刈割为宜,过迟刈割,茎秆粗硬,品质下降,适口性降低。

2、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也较高。适时收割的象草,柔嫩多汁,适口性好,牛、羊、马均很喜食。亦可养鱼。

一般多用青饲,亦可青贮,晒制干草和粉碎成干草粉。

3、造纸、食用菌生产等

4、燃料

叶子可燃性很强。其干草经过简单加工即可制成燃料用于发电,1公顷象草燃料产生的能量能替代36桶石油。

2、杂交狼尾草

1、植物学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5m左右。

根深密集,

茎直立粗硬,丛生,分蘖10个左右,每茎22~25个节。

叶边缘密生刚毛,上面也有稀毛,

圆锥花序顶生,密集成穗状。小穗近无柄,2~3枚簇生成束,每簇下方围以刚毛组成的总苞。

种子比象草的大。

2、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高温多雨也能正常生长。

耐旱、耐湿,也耐盐碱。

在土层深厚和保水良好的黏性土壤生长最好,

适宜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种植。

生产上采用分根和茎段扦插繁殖。

3、经济价值

产量高,一般每公顷产150000kg鲜草。

叶比象草多,茎叶质地也较象草柔嫩,且苞叶上面毛较少。饲用价值亦高于象草,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8.5%~9.4%。

但草质易粗老,叶片上密生刚毛,适口性较差。

3.扁穗牛鞭草

一)植物学特征

1、多年生草本,

2、高70~100cm,有根茎。茎秆直立,稀有匍匐

茎,下部暗紫色,中部多分枝,淡绿色。茎上多节,节处折弯。

3、叶片较多,叶线形或广线形,长10~25cm,直

立或斜上,先端渐尖,两面粗糙,叶鞘长至节间中部,鞘口有疏毛,无叶耳,叶舌小,钝三角状,高1mm。

4、总状花序单生或成束抽出,花序轴坚韧,长5~

10cm,节间短粗,宽4~6mm。节上有成对小穗,1有柄,1无柄,外形相似,披针形,长5~7mm。有柄小穗扁平,与肥厚的穗轴并连,有1朵两性花,发育良好。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5~7mm,嵌入于坚韧穗轴的凹外,内含2朵花,1为完全花,1为不育花,不育花有外稃,外稃薄膜质,透明。

5、颖果蜡黄色。

二)生物学特性

1、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在16.5℃地

区生长。

2、既耐热又耐低温,极端温度39.8℃生长良好,

﹣3℃枝叶仍能保持青绿。在海拔2132.4m的高山地带,能在有雪覆盖下越冬。在地形低湿处生长旺盛。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酸性黄壤产量更佳。

3、再生性好每年刈割4~6次。每次刈割后50d

即可生长到100cm以上。刈割促进分蘖,第一次刈割后分蘖数增加153.1~174.5倍。

4、土壤的适应性

牛鞭草耐酸碱较强。PH=4-8的酸碱范围都能存活,PH=6的土壤生长最好。

牛鞭草(H. altissima)对PH=4、锰含量浓度达66×10-6的土壤有高度的抗性。

PH=4.1的酸铝土和PH=4.0的煤矿废料土壤中能存活,对AI有较好的耐受力,在PH=8.0的石灰石土壤上能成功建植。

“广益”牛鞭草在偏酸的土壤中表现良好,在PH

4.5-6.5下,植株的成活率为100%,在PH 3.5

下,植株成活率为11.11%,在PH 9.5下植株全部死亡。

5、抗病虫害能力

不同牛鞭草资源对病虫害的抗性不同

在四川发现有大量专门危害花序的蓟马,特别在8月中旬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蓟马种群数量减少。但在牧草生产中多年尚未发现草地发生严重病虫害。

6、抽穗、开花习性与结实率

能产生数量较多的可见花粉粒。

天然授粉的,二倍体和多倍体均能结种,

在8月“广益”牛鞭草平均每天抽穗1.4±0.5节,“重高”牛鞭草每天抽穗1.2±0.4节。开花集中在下午5-7点,从花序顶端的小穗逐渐向下部小穗开放,开花全过程47-86分钟,其中稃颖张开6-10分钟,花粉囊和柱头全部伸出7-42分钟,颖和稃回复原位需34分钟或更长。“广益”、“重高”

的花粉群体平均活力分别是23.99%、16.22%。

通过套袋自交和自然传粉研究发现,“广益”牛鞭草套袋结实率为6.4%,自然传粉结实率为7.8%;“重高”牛鞭草套袋结实率为4.2%,自然传粉结实率为6.6%。7、耐刈割和采食性

牛鞭草每年刈割4-6次,每次刈割50天后,即可生长到100cm以上,每公顷最高年产鲜草165.7t,或干物质25t。“重高”牛鞭草耐多次刈割,每公顷产干物质22.46t,利用年限超过6年。

三)牛鞭草丰产栽培技术

1、土壤耕作,土壤要求不严,各类土壤上都能生

长。达到松、平、细。

2、种苗准备

选择生长良好、粗壮老健、节密的成株作种茎。

用带二个节的茎段作株本进行繁殖,繁殖一亩草地,以5万株本(穴距为10cm*14cm)计,约需种茎150公斤;一亩种用草地产草量,约半数(除顶部嫩茎)就作扦插的茎段,一般当年可繁殖40亩左右。用带3-4个节的茎段作株本进行繁殖,一般每亩应有8-10万株本,约需种茎500公斤。越冬草地,如作种用,一年科刈种茎2-3次,在5月份第一次扦插的株本,生产60天,到8月,又可刈茎再繁殖一次。3、建植时间

在我省农区,全年可种植,但以5-9月为最好。

试验证明,7月是扁穗牛鞭草的繁殖生长高峰,无论其生长速度,还是再生苗萌发均为最佳时间。

4、栽插技术

5、混播

牛鞭草的粗蛋白含量变动在5-14%之间。

要提高牛鞭草草地质量,需要引入豆科牧草,通过豆禾混播提高牧草产量、质量和土壤地力。

美国采用牛鞭草与豆科牧草混播,已取得一些成功经验。

6、交播

四)草场管理技术要点?

1、适时灌溉

牛鞭草在扦插后,要保持土壤一定湿度,以便生长新植株。

2、中耕除草

牛鞭草生长迅速,竞争力强,通常不除杂草,但为了保证产量,抑制季节性杂草,采用除草剂控制,降低杂草与牛鞭草争夺肥力的能力。

3、施肥

建植前结合耕地施有机肥2-3吨/亩,化肥仅用磷钾肥促进生根。

调节土壤酸度施用石灰,使PH5.5-6.5。

在栽后10-15天,进行第一次追肥。以后每次刈

割后施肥一次,如施粪水2500-3500kg /亩,配20-30kg氮氨/亩。常用的化肥氮、磷、钾比例为4:1:2,在频繁刈割下要注意辅施铁素,以防缺铁而导致新生部位变灰黄或白色。为了缓解春季及秋冬饲草不足,春肥宜在3月初施用,比在4月中旬施的可显著提高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产量;

在7月底前后重施氮肥,可促进此后两个月草的生长而增加冬季的积蓄草,在冬季需再施用有机肥,以利于高产并延长利用年限。

4、刈割

4.羊茅属牧草

1)适宜种植区域:海拔500米—2500米区域。较

多年生黑麦草热,是海拔500米

—800米的主选草种。

播种量:0.75-1.25公斤/亩。

播种时间:春季3-4月、秋季9-10月播种。在盆中和盆周山区以秋播最佳。

主要用途:饲草、水土保持。

利用方式:刈割、放牧。

2)、植物学特征

多年生牧草。茎秆、叶鞘及叶都较粗糙。

须根发达,入土很深。茎直立,丛生型,高70~50厘米,宽0.6~1.0厘米。圆锥花序,稍开展,直立或上端下垂,长20~30厘米。小穗绿色并带淡栗色,含花4~5朵。颖果为内外稃贴生,不分离,外稃具短芒,芒长约2毫米。种子千粒重2.5克。

3).生物学特性

耐旱亦耐湿适于在年降雨量450毫米以上和海拔1500米以下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

耐寒、耐热,春季和秋季冷凉气候生长旺盛,在夏季高温季节,其它多数牧草生长受抑制,苇状羊茅仍能生长。苇状羊茅的抗病性强,对土壤适应性很广,耐盐碱亦耐酸性土壤,PH4.7~9.5都生长繁茂,适宜的PH值在5.7~6.0。最宜种植在肥沃、潮湿、粘重的土壤上。

4)栽培技术

春秋雨季播种,秋播为宜,但不能过迟。

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每亩播量1.0~2kg,条播行距30cm,播深2~3cm,播后适当镇压。

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中耕除草。

返青和刈割后适时浇水,追加速效氮肥,越冬前追施磷肥,可有效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种子成熟时易脱落,种子落粒损失量可达35%~40%,采种多在蜡熟期进行,当60%种子变成褐色时就可收获,亩产种子25~35kg。

和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混播。

十八、混播原理

①形态学互补原理

在一个混播群落中,通常各成员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即成层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另外,混播时由于不同草种的根系多少、深浅和幅度大小各异,地下根系的分布也存在着互补现象。

②生长发育特性

通常牧草种类不同,其生长年限、生长发育速度和达到最高产量的年份都有差异。

③营养互补原理

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营养生理特点不同。

④生态学原理

根据生态学原理,一个植物群落的各成员总是在已有的条件下适应、竞争,并取得持久平衡。不同牧草的竞争力不同,生态位也不完全一致。草地内不同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不同梯度为不同草群所占据、适应和利用构成生物的生态位。不同生物种群只能生活在某一特定的生态因子中,即生活在某一生态位。混播牧草可通过选择光、温、水、肥、CO2五个生态因子要求各异的草种组成的种群系统,这些种群在它们对群落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的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都趋于相互补充而非直接竞争。因此,混播草地能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持久高额的生产力,并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简答、不定项选择、论述

1、

根:分为直根系、须根系、贮藏根。生理功能:固定和支撑作用、吸收水和养分,贮藏养分、

合成氨基酸、分泌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茎:分为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援茎、根状茎、块茎。生理功能:具有支持叶片、花、

果等器官、输导、贮藏有机物和水分、能进行

部分光合作用、用于无性繁殖。

叶:分为单叶、复叶。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合成氨基酸等有机物。花的主要生理

功能:授粉与受精作用形成合子、产生各种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

果实: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

2、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积累。

生长发育的特点:顺序性和周期性、重叠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

3、水分的作用

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参加代谢反应;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溶剂;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如萎;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动力;维持CO2进入植物体内的通道的重要物质;缓减温度聚变。

4、必须元素

氮 :氮素充足时植株生长健壮、叶大而鲜绿、光合作用旺盛;缺氮时代谢和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植株矮小、出叶慢、叶色发黄、功能叶早衰。磷:植株幼嫩部位生长缓慢,植株矮化,分枝或分蘖减少,叶色深绿发乌,叶短、窄,抗逆性减

弱。

钾:植株缺钾时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光合产物运输等均会受到影响。

钼:对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镁:在光合作用等植物的重要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栽培牧草的特点

栽培牧草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为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系列特有性状。

表现为:株体和器官变大、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增加、生育期和成熟期集中、种子休眠

性状降低、防护功能减退、自行传播繁衍

能力退化、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变窄。

6、牧草分类型

(1)按分类系统划分:豆科、禾本科、其他科;(2)按温度适应性划分:暖季型、冷季型、过度型;

(3)按生育特性,按寿命分为:一年生;越年生;

多年生。按再生性分为:放牧型;刈割型;

牧刈型。7、土壤耕作措施

(一)基本耕作:深耕翻、深松耕、旋耕

(二)表土耕作措施:浅耕灭茬、耙地、耱地、镇压、开沟做畦和起垄、中耕。

我国主要生态类型地区和耕作制度:水浇地耕作制度、地耕作制度(又称旱地农业)、地膜覆盖的耕作制度、盐碱地耕作制度、砂地耕作制度、山地耕作制度。

垦殖地的土壤耕作:一、开发程序:综合考察资源、开展可行性研究、制订规划、组织实施。二、荒地常规耕作措施:耕前土地作业、耕或耙、深耕作业、耕后耙耱和镇压。

8、种子

种子品质要求:真实性、纯净度、生活力(1.发

芽率2.发芽势)、种子用价、千

粒重

种子处理方法:选种、浸种、硬实处理、休眠种子

处理、去壳去芒、根瘤菌接种、病

虫害预防处理。

硬实种子处理方法:擦破种皮、变温浸种、高温处

理、秋冬播种。

休眠种子处理方法:晒种及加热处理、变温处理、

沙藏处理

9、根瘤菌接种

必要性:新垦土地、首次种植、间隔时间长、土壤环境不利于根瘤菌生存。

接种原则:互接种族内接种。

互接种族8个:苜蓿族、三叶草族、豌豆族、菜豆

族、羽扇豆族、大豆族、豇豆族、

其他族。

根瘤菌接种注意事项:

①有的草种局限性很大,有的则较活跃;

②同一组根瘤,因菌株不同而接种的效果也不

同,一个菌株对同一互接的不同植物的效果也

不同。

接种条件:适宜的土壤湿度、良好的土壤气相、Ph 值适中、无机氮适量、适当施用微肥。接种方法:商品菌种制剂、自制菌株接种(干瘤接种、鲜瘤接种)

接种效果检查:接种6个月后,随机挖取30株牧草,统计结瘤率和平均有效根瘤数量

(有效根瘤粉红色)。

注意事项:接种材料和接种后种子应避光、忌化学品及化肥等。但钙镁磷肥不影响。

10、播种技术

草种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适合当地气候和栽培条件、符合人工草地类型要求、适应性强、

利用效能高、

种子品质要求:纯净度高、籽粒饱满匀称、生活力强、无病虫害、含水率低。

种子预处理:破除休眠、清选除杂、包衣拌种。播种:发芽条件、播种期、播种深度、播种量、播种方式。

2006级《牧草栽培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牧草栽培学学年学期:2007-2008-2 试卷类型:A 卷考试时间:2008-5-25 专业年级:草业06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春化现象: 植物在苗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正常抽穗开花结实的现象 (2 分) 2. 保护播种:指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速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2分) 3. 植物生长大周期:牧草及作物在生长速度上表现出初期生长缓慢,中期逐渐加快达到 高峰,随后又逐渐减慢,以至停止生长,这种“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称生长大周期, (2分) 也叫“S型曲线”。 4. 蹲苗: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用人为的方法控上促下,解决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主要以控制苗期灌水和多次中耕来实现(2分)。 5. 混播: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混合播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2分)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遗传特性,气候环境,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3. 产量,品质,温度,霜降,冻伤 4. 气候条件,土壤条件 5. 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当的温度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C 2.ABCD 3.B 4.B 5.D 6.ABDE 7.AD 8.D 9.B 10.AB 11.A 12.BD 13. BE 14.C 15.C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a. 根据混播牧草对气候与土壤的适应性(1分) b.根据混播牧草的用途选择(1分) c.根据利用年限(1分) d.根据混播牧草的相容性(种间协调性) (1分) 展开说明(1分) 2. 棒三叶是指穗位叶及穗位叶上下各一叶。 (2分) “棒三叶”叶面积大,光合能力强且功能期长。 (1 分)其光合产物主要供应果穗, (2分) 对果穗的发育和籽粒的灌浆成熟作用尤为突出。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 C、H、O 2. N、P、K 3. S、N、P 4.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三

一.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2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 3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4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 5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展望? 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主要原因: 水资源成为未来草地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西北地区增长空间有限。 由于污染的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将不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东南地区温度偏高,不适于草食家畜的生产(主要为牛和羊)。 另外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制造业基地,畜牧业相对而言投入产出水平低。 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我国未来主要的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1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2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3贮藏养分的作用; 4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四.茎的主要生理功能? 1具有支持叶片、花、果等器官的作用 2输导作用 3贮藏有机物、水分 4能进行部分光合作用 5可用于无性繁殖 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合成氨基酸等其它有机物。 六.花的主要生理功能? 1完成植物的授粉与受精作用,形成合子; 2产生各种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 七.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 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 八.水分对牧草与饲料作物的作用? 1.水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2.水是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萎蔫。 5.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动力,维持CO2进入植物体内的通道的重要物质。 6.缓减温度聚变。 九.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原则: (1)遵循自然规律,结合农牧经济 (2)自然条件、发展方向、布局和关键措施在同一区域内相对一致 (3)同一区域保持连片,垂直差异不作为区划条件 依据: (1)自然地理位置、地貌、土壤和气候带 (2)生产发展方向 (3)主要栽培草种的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 十.土壤耕作的作用? 1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 2掺合残茬,防除杂草和病虫害 3平整地面,蓄水保墒,提高播种质量 十一.不能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其处理方法如下: 1)擦破种皮通过摩擦使种皮起毛。 2)变温浸种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出,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夜间移至凉冷处,通过 冷热刺激2-3天,种皮破裂,能吸水萌发。 3)高温处理硬实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4)秋、冬播播下的种子在冬季自然冷冻的作用下,使种皮破裂,从而增加了种子的透水性,促进硬实种子于次春萌发。 1

作物栽培学_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A 8个 B 3个 C 13个 D 12个 2.以下为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大麦 D 烟草 3.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A 籽实 B 生殖器官 C 营养器官 D 种子 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A 萌动 B 萌发 C 出苗 D 吸胀 5.干燥环境下形成的绿豆种子,其休眠的原因是() A 胚的后熟 B 硬实 C 发芽的抑制物质 D 种子小 6.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 A 土壤水分充足 B 干旱 C 增施氮肥 D 剪根 7.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开花 C 开花至乳熟 D 乳熟至完熟 8.以下属喜氮作物的是() A 棉花 B 大豆 C 小麦 D 油菜 9.油菜的收获指数大致为() A、0.15 B、0.28 C、0.47 D、0.66 10.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表示()。 A、一年四熟 B、四熟四作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1.四川等区域稻田的最主要轮作方式是() A 冬季作物年间轮换,夏季连作水稻 B 夏季水旱轮作 C 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均轮换 D 冬季和夏季均不轮换 12.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发芽率不低于() A 60% B 70% C 90% D 100% 13.水稻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以下哪个生育时期最大() A 拔节期 B 抽穗期 C 成熟期 D 移栽期

14.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 A 水稻 B 玉米 C 棉花 D 高粱 15.以下器官是“库”的为() A 功能期内的叶 B 开花前作物的茎鞘 C 根系 D 开花后作物的茎鞘 16.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为() A 近地面层 B 中层 C 上层 D 顶层 17.以下属喜磷作物的是() A 水稻 B 高粱 C 花生 D 烟草 18.薯类作物的收获指数为() A、0.15 B、0.28 C、0.7-0.85 D、0.9 19.积温为3500-5000℃可()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二熟 C 一年三熟 D 一年四熟 20.以下种植模式属于一年三熟的模式是() A小麦+蚕豆-玉米B油菜+马铃薯-水稻C小麦/玉米-水稻 D 小麦-玉米玉米 21.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种植方式是() A 连作 B 复种连作 C 单作 D 轮作 22.甘蔗适宜收获期在() A 工艺成熟期 B 生理成熟期 C 叶片成熟期 D 开花期 23.大麦的花序属于() A 圆锥花序 B 穗状花序 C 总状花序 D 聚伞花序 24.小麦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抽穗 C 开花至乳熟 D 乳孰至完熟 25.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左右。 A 0.1 B 0.5 C 0.9 D 0.8 26.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A 玉米 B 小麦 C 水稻 D 油菜 27.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A 水稻 B 玉米 C 小麦 D 大麦 28.玉米起源于()起源中心。 A 印度 B 中亚 C 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 D 南美 29.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 白菜型油菜 B 棉花 C 小麦 D 大豆 30.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株/亩。 A 1千左右 B 2万左右 C 1万左右 D 4千左右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 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 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 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 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12.75h。 20.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 21.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23.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4.叶龄余数——即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25.叶龄指数——即已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比。 26.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27.相对生长率——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28.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29.比叶面积——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30.作物生长率——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 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 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 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 若干时期。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 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 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 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由根茎上可产生新 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16、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组合比率(各级土粒相互组合的百分数),又称土壤的 机械组成。 17、免耕:指不对土地施加耕作措施直接播种或者栽种作物的方法。 二填空题 1、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环境――措施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2、牧草的起源中心有:欧洲中心、地中海盆地和近东中心、非洲萨瓦纳中心、热带美洲中 心。 3、影响牧草分布的因素:栽培史、牧草的适应性、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社会需求。 4、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 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和 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6、种子的预处理:破除休眠、清选去杂、包衣拌种。 7、一般而言,确定混播牧草组成配比时应主要根据利用年限、利用方式、成分类别和种数 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8、影响牧草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水分、光照、气体、土壤。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牧草:广义:泛指能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小灌木、半灌木、灌木以及部分乔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建植:人们有计划开垦一部分土地,采用翻耕、播种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饲用灌木或半灌木,从而获得优质丰富的饲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各章重点 绪论 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 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 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 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5)防护功能减弱 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 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 第一章 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 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贮藏养分的作用 ?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牧草栽培学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 实习报告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草业科学 年级:2010级 学生学号:2010310903 学生姓名:赵武冠 指导教师:罗富成 实习地点:云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认知中心日期:2013年7月10日

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赵武冠 2010310903)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教学实习是本科生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生产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生产、推广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牧草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从课堂到田间,由田间再回到课堂的循环往复学习方式,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通过实习,掌握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等。 二、实习时间 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云南农业大学草业认知中心 四、实习内容 1、主要栽培牧草及饲料作物形态特征及饲用价值 本实习通过老师对草业基地牧草资源圃种植的牧草及饲料作物的介绍,以及同学们观察室内保存的牧草及饲料作物标本,并进行鉴定,让同学们了解和认识本地最常见、最重要的栽培牧草的科、属、种,掌握豆科、禾本科及莎草科等植物的识别要点和栽培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形态特征和饲用价值。 2、牧草生育期的观测 牧草生育期是指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发生显著变化的各个时

期。进行生育期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各种牧草,在一定地区内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进程及其环境条件的关系,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二获得丰产,同时便于进一步掌握牧草的特征特性,为选育和引种优良品种以及制定正确的农业技术措施等提供必要的资料。 此次观测的目的在于,了解牧草生育时期鉴定与观测的意义,熟悉并掌握主要栽培牧草进入每一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的鉴定标准,以及摸清集中栽培牧草在本地区的生育规律。 生育期观察的方法: (1)目测法:在牧草田内选择出有代表性的1m2植株,进行目测估计。 (2)定株法:在牧草田选择出有代表性的四个小区,小区长一公尺,宽2-3行,在每小区选出25株植株,四个小区共100株,用标记标出。后观察有多少株进入某一生育期的植株数,然后计算成百要率。 某一生育期(%)=×100 3、饲料作物的垄作技术 垄作栽培地面呈波浪形起伏状,地表面积比平作增加25%—30%,增大了接纳太阳辐射量,白天垄上温度比平作高2—3℃,夜间垄作散热面积大,土壤湿度比平作低,增大了土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生育;在雨水集种季节,垄台与垄沟位差,便于排水防涝;地势低洼地区,垄作可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垄作还因地面呈波状起伏,增加了阻力,能降低风速,减少风蚀;垄作在作物基部培土,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此次实习利用垄作技术所种植的是聚合草和甘薯,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对所要种植的植物进行栽培管理,熟练掌握垄作技术的程序和方法。 4、人工草地的建植——单播试验 建植人工草地,需要了解当地的具体条件和自然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土壤状况等。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各有一块30平米左右的土地,需要进行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地面清理、翻耕、平整、土壤改良等,然后选择单播草种,确定播种量,计算施肥用量,混个均匀,即可以进行撒播,最后覆土,定期进行浇水管理。

作物栽培学试卷A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作物栽培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感光性: 2.离乳期: 3.晒田: 4.无效分蘖: 5.垩白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棉籽合点端的种皮结构,由于不具有()细胞,在种子萌发时成为水气的主要通道。 A.海绵 B.栅栏 C.砖形 D. 叶肉 2.小麦籽粒在植物学上叫颖果,由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A.种皮 B.皮层 C.果皮 D.糊粉层 3.棉籽出苗温度比发芽高,温度在()时,有利于下胚轴的伸长而出苗。 A.12—14℃ B.14—16℃ C.16℃以上 D.5—10℃ 4.小麦籽粒体积在()达最大值。 A.乳熟期 B.乳熟未期 C.蜡熟期 D.蜡熟未期 5.适宜制作面包类食品的小麦籽粒胚乳一般为()。 A.粉质 B.角质 C.半粉质 D.半角质 6.马铃薯的收获期在()。 A. 蜡熟期 B. 膨大期 C. 生理成熟期 D.工艺成熟期 7.甘蔗的收获适期为()。 A.蔗茎伸长期 B. 蜡熟期 C. 生理成熟期 D. 工艺成熟期 8.玉米籽粒用的最适收获期为()。 A.蜡熟初期 B. 完熟期 C.灌浆期 D.过熟期 9.水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 B. 15% C. 13% D. 5%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10.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 B. 15% C. 13% D. 5%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 B.分蘖数 C.每穗实粒数 D.有效颖花数 E.粒重。 2.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株数 B.每株有效分枝数 C.每分枝荚数 D.每荚实粒数 E.粒重 3.薯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 B.每株薯块数 C.单薯重 D.分枝数 E.衣分 4.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 B.每株有效铃数 C.分枝数 D.每铃籽棉重 E.衣分 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 B.分蘖数 C.每穗实粒数 D.有效颖花数 E.粒重 四、正误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玉米的最早播种期要求温度稳定通过℃。 ()2.豆科作物接种的根瘤菌属于微生物肥料。 ()3.种肥的作用是供给作物幼苗期作物生长的养分。 ()4.多数作物只有开花期是需水临界期。 ()5.甘蔗的适宜收获期为工艺成熟期。 ()6.马铃薯的适宜收获期为生理成熟期。 ()7.作物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称之为追肥。 ()8.将速效化肥按一定浓度溶解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吸收施肥方法称谓根外追肥。 ()9.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促进或抑制称为作物化控。 ()10.红麻施肥方法应为: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长杆肥。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叙述促花肥、保花肥各自的优缺点及施用技术? 2、水稻湿润育秧中,为什么强调培育壮秧?壮秧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有哪些?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 复试专业课笔试试题库 参考书名称: 1、《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于振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 2、《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沈秀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密集的节和节间部分通常称为分蘖节。 3、生态需水: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4、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5、免耕法:为防止土壤侵蚀,不采用土壤翻耕措施的作物种植制度。 6、作物生长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的干物质总重的增长率。 7、高油玉米: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而籽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粒用玉米称高油玉米。 8、长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间在12 h以上(黑夜短于12 h)才能开花的植物。 9、“库”: 10、“流”: 11、障碍性冷害:障碍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在生殖生长期(主要是从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遇到短暂而强烈的低温,生殖器官受破坏而减产的现象。

12、经济产量:根据人类社会生产目标获得的生物产品产量。 13、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14、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以所需的日数表示。部分作物如麻类、薯类、甘蔗、绿肥等系指播种到主产品收获所经历的时间。 15、作物的物候期:就是指作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作物的物候期 16、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17、种子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被称为种子的寿命。 18、作物生长S曲线:当种群在有限资源里生长,其生长符合逻辑斯谛微分方程,随时间变化的生长曲线就呈S形状。在数学上,它是逻辑斯谛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19、延迟型冷害:延迟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主要是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遇到低温,消弱了生理活性而使生育期显著延迟,作物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的现象。 20、群体结构:作物生物量(根、茎、叶、植株、品种等)的空间分布。 21、叶龄余数:就是指还未抽出的叶片数,是水稻主茎总叶数减去主茎已出叶数之差。 22、感光性:植物因光强变化的刺激而发生的感性生长运动或感性膨压运动。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3、感温性: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反应特性。水稻品种因受温度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4、基本营养生长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短日、高温下的最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又称短日高温生长期),水稻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25、生物产量:生物产量一般指经济生物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物质的质量,比如一段时间内植物有机物的产生量 26、相对生长率:在对不同作物群体或植株生长能力进行比较时,生长速度是一个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word版本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 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 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 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 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 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 (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 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 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 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 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 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由根茎 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 象。 16、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组合比率(各级土粒相互组合的百分数), 又称土壤的机械组成。 17、免耕:指不对土地施加耕作措施直接播种或者栽种作物的方法。 二填空题 1、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环境――措施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2、牧草的起源中心有:欧洲中心、地中海盆地和近东中心、非洲萨瓦纳中心、热带美洲 中心。 3、影响牧草分布的因素:栽培史、牧草的适应性、气候特征、土壤条件、 社会需求。 4、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 期、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 和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6、种子的预处理:破除休眠、清选去杂、包衣拌种。

《作物栽培学(专)》考前辅导 [作物栽培学总论(专科)作业题库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作物栽培学总论(专科)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 *2.作物引种 * 3.食物安全 * 4.农业自然资源 *5.作物生长模拟 二、填空: *1.栽培作物包括()()()三个环节。 *2全国种植业委员会将我国种植业划分为()个一级区和()个二级区。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作物和()作物 *4.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作物、()作物、()中性和()作物。 *5.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将作物分为()大部分,()大类别。 三、简述题

***1.简述作物栽培的特点 **2.简述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 **3。作物引种的基本原则 ***4。作物栽培法有几种?分别解释。 四、论述题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方法是如何将作物分类的?

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一、名词解释:(以下每小题都为*) 1.生长 2.种子的寿命 3.叶面积指数 4.发育 5.种子的休眠 6.基本营养生长期 7.作物生育期 8.分蘖节 9.根冠比

10.作物生育时期 11.分蘖 12.叶龄余数 13.作物物候期 14.叶的功能期 15.叶龄指数 16。分蘖 17 开花 18授粉 19 受精 20 基本营养生长性 二、填空:(1-10小题为*,11-13小题为**) 1.稻、麦类一般划分为()( )()()( )( )( )几个生育时期。 2.种子的萌发分为()( )()等3个阶段。 3.单子叶作物的根,属()根系;双子叶作物的根,属()根系。 4.玉米一般划分为()( )()()( )( )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类一般划分为()( )()()( )( )等几个生育时期。 6.棉花一般划分为()( )()()等几个生育时期。 7.油菜一般划分为()( )()()等几个生育时期。 8.禾谷类作物的叶一般包括()()()()4部分。 9.不同作物和不同品种对低温的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3类。 10.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一般分为()()()3种类型。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和()。2.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有()、()和()等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作物可分为()和()。 4.籼稻谷粒,粳稻谷粒。 5.水稻促花肥施用的时期是期,保花追肥施用的时期是期。 6.米由、、、胚乳和胚组成。 7.生产上常见的三种玉米类型是、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作物生育期 种子的寿命 经济系数 光合势 水分临界期 水稻叶蘖同伸现象 够苗晒田 垩白率 见展叶差 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3.简述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6.水稻品质指标。 四、论述题(共30分): 1.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15分) 2.论述水稻本田水分调控技术。(8分) 3.试述玉米对氮肥的需求规律及穗肥的施用技术。(7分)

《作物栽培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光、温、水、气、肥 2.大麦、大豆、粟 3.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4.细长、短圆 5.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至减数分裂期 6.果皮、种皮、糊粉层 7.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 时间。 2.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4.光合势: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 5.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需要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缺水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6.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7.够苗晒田: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便开始晒田。 8.垩白率:一般指米粒中有白垩米粒的比率。 9.见展叶差:可见叶片数与展开叶片数之差。 10.大喇叭口期:指玉米抽雄前10-15天,穗位上部叶片出生快而大,叶片密集呈大喇叭状。此时为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2.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 3.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 答:(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 (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 (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答:芽期:水不上厢,保持厢面湿润(2分)。幼苗期:湿润与浅灌相结合(2分)。成苗期:保持浅水层(1分)。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答: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以确保一定穗数(1分),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晒田控制稻株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控制无效分蘖,避免田间过早封行,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壮秆大穗(2分),晒田复水后,酌情施用穗肥和粒肥,达到多穗多粒的目的(2分)。 6.水稻品质指标

【免费下载】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作物和作物生产 1.简述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及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可将作物分成几类?请举例说明。 3.哪些农作物起源于中国?哪些农作物在世界上分布较广? 4.谷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有何区别? 5.主要禾谷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6.主要豆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7.北方主要薯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8.我国主要纤维作物是哪几种? 9.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是哪几种? 10.作物生产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2.简述作物生产目标及其与作物栽培学的关系。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1.简述作物生长和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作物栽培中种子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器官种类。 3.什么叫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 4.经济系数在作物生产中有何意义?各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范围一般是多少?经济系数与作物产品器官的种类及其化学成分有何关系? 5.简述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6.作物生育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7.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三基点有何变化? 8.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含义和意义各是什么? 9.作物的冷害和霜害有何区别? 10.何谓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各类作物的需水临界期一般都在什么阶段? 第五章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 1.简述作物的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 2.简述提高作物品质和效益的途径。 作物栽培学各论(一) 第一章小麦 1.麦类作物一般包括那些作物? 2.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根据各区的生态特点应种植何种类型的专用小麦? 3.简述全国及河北省的小麦生产概况。

牧草栽培学西大试题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 《牧草栽培学》课程试题【A】卷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得分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 或统 一 (共 题,共15分) 1、花序 2、荚果 3、直根系 4、青贮饲料 5、牧草 二、判断题,下列观点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在括号里划“×”(共10题,1分/题,共10分) 1、一株完整的植株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部分,植株的各部分称为器官。【】 2、三叶草、紫云英、紫花苜蓿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 3、豆科牧草在主茎上发生各级分枝;而禾本科植物大多只在植株基部的节上发生分枝,称为分蘖。【】 4、牧草包括栽培的或野生的草类植物。【】 5、在常规库藏条件下,种子温度须控制在20~25℃。【】 6、植株高大的牧草适宜采用混播方式。【】 7、青贮饲料按其原料含糖量的高低,可划分为高水分青贮、凋萎青贮和半干青贮。 【】 8、青贮原料只有含水量适当,才能获得良好的乳酸发酵并减少营养物质损失。为获取优质青贮料,含水量以70%-85%为宜。【】

9、品质良好的青贮饲料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品质低劣的呈暗色、褐色或黑色。【】 10、青饲轮供制的类型有天然的青饲轮供和栽培的青饲轮供两种类型。【】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错选或漏选者不得分(共5题,2分/题,共10分) 1、下列牧草为匍匐茎的有【】 A、白三叶 B、狗牙根 C、苕子 D、苦荬菜 E、黑麦草 2、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叶在形态上具有【】 A、叶片 B叶耳 C、叶柄 D、托叶 E、叶舌 3、青贮发酵过程的微生物有【】 A、好气性细菌 B、酪酸菌 C、酵母菌 D、乳酸菌 E、霉菌 4、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法感官鉴定法包括【】 A、色 B、香 C、味 D、质地 E、PH值 5、确定牧草的最适刈割期,必须考虑的指标是【】 A、产草量 B、牧草高度 C、牧草生长时间 D、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 E、动物对牧草需求的特点 四、填空题(共15空格,1分/空格,共15分) 1、饲草包括(1)()和(2)()。 2、一般施(3)()促进禾草生长,而抑制豆科牧草生长,提高禾草所占比重;相反,施(4) ()、(5)()促进豆科生长,相对抑制禾草生长,提高豆科牧草所占比例。 3、酸性土壤上的混播草地宜施用(6)()。 4、短寿命牧草(7)()年产量最高,(8)()年开始衰退;中寿命牧草(9)()年 产量最高,(10)()逐步衰退;长寿命牧草()产量最高,寿命10年以上。 5、牧草的常规青贮可分5步进行:(11)()、(12)()、(13)()和(14)()、 (15)()。 五、简答题(共5题,5分/题,共25分) 1、根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2、简述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哪些作用? 3、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 4、优质牧草有哪些特点? 5、学习牧草栽培的目的? 六、论述题(共3题,第1题8分,第2题8分,第3题9分,共25分) 1、试述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栽培牧草的意义? 3、牧草田间试验观测记载项目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