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

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
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

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周永清223600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不仅是家长、教师对学生有严格的众多的学习要求,就是学生通常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可是,学生种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对学习的消极影响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很多情况下是不良学习心理作用的结果。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对待老师

1、欣赏与抱怨

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待同一个任课老师,有些学生会说老师的教育教学存在许多缺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却能说出老师的许多优点,说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调查表明,学习进步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多数都善于欣赏老师,很少指责与抱怨老师,而学习退步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多数都喜欢抱怨老师。

任何一所学校,老师的水平都会有高有低,学校为每一个班级配备的任课老师,性格各异,教育教学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学生的学习行为,多数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发生的,学生善待老师,欣赏老师,才能更多地向老师的优点学习。善良的学生也会发现老师的缺点,但通常能够宽容老师,并提醒自己在学习成长中克服老师的缺点。如果学生盯着老师的缺点不放,甚至对老师怨声载道,不仅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上一无所获,而且学生的抱怨情绪会严重影响老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发挥。发现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较大问题,学生通常会向学校强烈建议:撤换老师。如果学校能够及时更换老师,让学生满意,当然会使学生获益多多,但如果学校师资比较紧张,学校难以根据学生要求更换老师,只能要求老师努力改进教育教学,则学生必须多从自己做起,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改进学习。学生既不要因为老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而拒绝学习,也不要消极等待老师提高了水平才开始努力学习。

在课堂上,老师讲解某一个问题,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如果害怕课后忘了老师讲解的答案,也可以适当地动笔记下来答案中一些重要的词句。一个学生既想听懂老师的讲解,也想把老师所讲的答案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可是因为老师讲得较快而自己写得较慢,既没有完整地记录下答案内容也没有完整地听清老师的讲解,学生很生气,把笔很响地摔在课桌上,对随后老师的讲课既不听也不记录。宽容心较强的老师会继续自己的教学并关注这个学生的情绪,课后再找这个学生好好沟通一下,而性急的老师看到这个学生生气,很可能也会跟着生气,讲课没有了好情绪,甚至会停下讲课批评这个学生。表面上看,学生对老师很生气,可能会使老师很难受,而实际上,真正被生气所害的是学生自己,既损害了自己也损害了别人。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尽力把握好听课、记笔记、课堂思考与巩固,学生才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请教问题

向老师请教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却常常会发生不良的心理活动,影响着学习效率的提高。

自习课上,有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想请教辅导老师,却伴随着紧张的心理活动:他(她)本可以大大方方地报告老师或走到讲台前请教老师,却紧张得不敢从座位上站起来。他(她)想,等到老师走下讲台到自己面前时再向老师请教吧,可是老师真的走到自己面前了他(她)又犹豫起来了,想,算了吧,待老师回过头来再问,老师回头往讲台上走经过他(她)面前时,他(她)又退步了,干脆等下课时找老师好好请教问题,终于下课了,他(她)既没有大声报告老师要请教问题,也没有从座位上站起来蹭蹭跑着追上正往办公室走去的老师。他(她)本想请教老师的,本可以及时得到老师帮助解决学习问题的,可是因为胆怯,因为反复的紧张心理活动,不仅没有请教老师,反而浪费了好多学习时间。其实,对于这样的学生,最好的办法是有了问题,举手就问或立即走到讲台前请教老师。学生要学会自我鼓励,放开胆量请教问题,反正天不会塌下来的。当然,促进学生改进这一情况,老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常常会遇到学生反映,向某老师请教了一个问题,没想到老师随口说:这个问题很容易的,你怎么还不会啊?学生听了便受不了,立即后悔起来,早知老师会说这样的话,还不如不向老师请教问题。学生以后好长时间不仅不会向老师请教问题,而且遇到老师心里就会难受起来,觉得老师对自己印象不好。诚然,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句不经意的话,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需要慎重把握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但是,做学生的也不要片面依赖于老师提高素质,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老师说学生请教的问题很容易,多数是很随意的行为,说过以后可能很快就会忘掉,而学生却还记住好长时间并任其干扰自己的学习,真是不值。如果有的老师因为人格有问题,对学生请教的问题表示不屑一顾,随口说出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则学生更没有必要为此耿耿于怀,没有必要拿老师的错误惩罚自己,学生反而应该理直气壮地向老师请教问题,只到老师把问题讲解清楚自己完全弄懂为止。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的问题,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向老师请教问题是学生的权利,学生没有必要因为老师说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而使心理上陷于封闭,使以后的学习行为受到束缚。有的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并没有真正听懂老师的讲解,却不好意思说出来,更不好意思请老师再讲一遍,而是硬着头皮假装说听懂了。在这样的学生看来,自己有不懂的问题请教问题,本已是丢面子的事情了,要是把没有听懂老师讲解的情况说出来,肯定更是脸面丢尽。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都是有面子的,人们通常都会看重自己的面子,在与他人关系中、在社会活动中努力维护着自己的面子。一个人爱面子,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走向极端则容易使人变得虚荣心太强,变得比较虚伪。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既然是天职,则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是最有面子的事情。如果学生只是很虚荣地维护自己的面子,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则实质上学生是没有面子的。为了搞好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忘掉自己的面子,不要在面子问题上患得患失。

有一些学生平时是从来不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其中既有学习很认真、成绩也比较好的学生,有成绩中等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或者因为爱面子不好意思向老师请教问题,或者因为成绩不好自卑感强不敢向老师请教问题,或者因为心理紧张不敢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些学生起初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问题,但由于长期不向老师请教问题,便逐渐淡化了问题意识,以至于后来在学习中再也不容易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只是消极坐等老师讲课时讲解,如果老师不讲解则任问题在学习中淡忘。有的学生虽然不喜欢向老师请教问题,但经过自己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也能保持比较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形成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可能会陷入自我封闭。有的学生会说,平时只是不喜欢向老师请教问题,而是喜欢向同学请教问题,这样更方便。应该说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相互之间请教学习问题确实有很多好处,但学生为学生解答问题往往没有老师把握得准确、全面、深刻,最好的做法是既可以向同学请教学习问题,也可以向老师请教学习问题,而且如果是老师有空的时候最好多请教老师。当然,如果学生遇到了学习问题,不加思考就请教老师,片面依赖老师帮助解答,也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二、对待学习的具体环节

1、预习

多数学生都知道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实际上却只有少数学生能坚持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己提前于老师的教学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但是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却有意无意地害怕遇到新问题,不由自主地会产生回避新问题的消极心理。回避的最好办法,当然是不预习了。

还有一些学生在预习中发生了偏差,希望自己在老师讲解之前就通过预习把所有内容都学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结果,预习的负担过于沉重,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最后使自己被迫放弃预习。

其实,预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效:一是在课堂学习之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大概内容,做到心中

有数;二是提前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通过预习可以自我解决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而难度较大的问题虽然不能解决但也有了初步思考,这样有利于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学生搞好学习的最主要环节,但众多的学生往往难以有效地把握好课堂学习,浪费了最宝贵的45分钟。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只习惯于听课,虽然也会记笔记、跟着老师思考,但多数学生都是把课堂学习当成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活动过程,忘了在课堂上必须调动自身一切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生理条件用于学习,忘了自己必须积极主动地思维。学生在课堂上只负责听,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巩固主要放在课后进行,这也是许多学生感觉到课后学习时间不够用的重要原因。学生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其实也并不完全怪老师教学满堂灌,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缺乏主体意识有关。正是因为学生忽视了自己的课堂主体意识,在课堂上才很容易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可见,改进课堂教学,决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行为,学生转变被动依赖于老师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也是很关键的因素。

具体来说,课堂上老师讲解习题时,学生要尽可能与老师共同思考,以老师的思考促进自己思考,提高审题、解题能力。老师讲解习题刚结束时,学生应及时地对习题的解答形成整体印象,形成解题经验。如果老师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则要尽可能与老师共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加深印象,或提高对知识的熟悉程度,或尝试记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既有利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有利于减轻课后学习巩固的负担。

3、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学生却常常因为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后巩固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课堂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还比较脆弱,很容易淡忘。下课了,随着老师离开教室,学生迅速合上书本,知识和能力便在贪玩学生的头脑中快速淡忘,如果当天仍然没有抽时间学习巩固,则知识和能力继续淡忘,如果第二天、第三天、今后一段时期内都没有花时间学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能力便逐渐趋向于零。待到老师宣布某天某日要考试,学生才紧张起来,急急忙忙地投入复习,而老师当初帮助理解促进学习的有利条件早已不复存在了,考前复习完全是学生着急忙乱的自学行为。

在课堂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下课时候,利用一分钟左右的短瞬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课堂学习内容,便使学习效果得到正相加,当天在自习课上再安排时间比较系统地学习巩固一下,就能基本掌握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基本技能。如果第二天、第三天再抽点儿时间复习,则课堂学习内容就能比较牢固地得以掌握了,以后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记忆特点,每隔一段时间主动地复习,便能使自己做到温固而知新了。

课后复习是否得当,关系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有些学生在英语考试中,会发现一些学过的单词遗忘了,打开英语课本单词表进行复习,可是要不了多久就厌倦了,就不想读下去了,因为所读的单词都是自己能够记得的。其实,正是在学生读单词发生厌倦的时候,对单词表后面不想读的单词才生疏起来。学生复习课本知识,往往是对重要的内容复习较多,对不重要的内容关注较少;对课本前面的知识点复习较多,对课本后面的知识点关注较少,结果考试中遇到针对不重要学习内容的试题、遇到针对课本后面内容的试题,便觉得解题难度很大。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检查复习,在复习中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检查,如果所学内容已经掌握就可以间隔时间稍长一些再复习,如果所学内容感到很生疏便注意反复复习,提高熟练程度,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做无用功,提高学习的效率。检查复习,增强了复习的针对性,还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4、读书与背书

对于需要记忆的课本内容,学生通常喜欢阅读而不喜欢背诵。当然,要熟练地背诵课本内容,

没有反复多次的阅读是不行的,但是也并不是说阅读次数越多课本内容就越能背诵上来。事实上,阅读与背诵之间有一个最佳临界点,学生在背诵之前的阅读主要是促进大脑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随着阅读的反复进行,大脑对课本内容越来越熟悉,在接近记忆的最佳临界点时,应该积极尝试着背诵,即“抓住时机,促成飞跃”。事实上,不少学生在阅读中不敢积极尝试记忆,害怕合起书本背诵课本内容遇到记忆障碍,这些学生只是反复阅读,超出记忆的最佳临界点后仍然反复阅读,结果大脑记忆中枢对课本内容的反应反而变得疲倦起来,变得迟钝起来。因此,学生一定要冲破记忆的心理障碍,在阅读中积极尝试记忆。

文科类的学科,课本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记忆,但也并不是所有课本知识点都需要背诵上来。有些学生在学习文科类学科的课本知识时,草木皆兵,不管什么知识点都想背上来,结果记忆的负担变得非常沉重。根据考试大纲,课本中有些知识点只要求学生有再认能力就可以,这些知识点只需要通过阅读加以熟悉就行;有些知识点要求学生有再现能力,则必须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背诵上来;有些知识点并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字不漏地背诵上来,只需要学生理解,在考试时能够用自己理解了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这就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中加强理解,提高熟悉程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那些善于区别对待课本知识点的学生,学习效率通常都比较高。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背书越容易变成死记硬背。老师下达了背书的要求,学生恨不得一口气就能背上来,过于急功近利,只是一味地阅读,尝试记忆,而顾不上理解课本知识,顾不上把握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机械地背诵了课本知识却并不能真正掌握课本知识。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理解知识,思考与研究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更有效地背诵课本知识,使记忆保持的时间更长,而且才能真正使所背诵的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素质。因此,学生在背书时,心理上不可太急,要学会从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

5、解题

对于理科类的学科,学生一般会误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做题目,题目做得越多学得越好。确实,那些理科类学科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通常都是坚持每天做较多数量的习题,这些学生不仅做题数量多,而且解题速度也比较快。这很容易给理科类成绩一般的学生造成误解:学好理科类的学科,唯一的办法就是做题目,做得越多越好。而理科类成绩一般的学生,因为基础薄弱,解题速度通常都比较慢,正确率也不是很高,要确保与理科类成绩好的学生做同样多数量的题目,必须要花上更多的时间,疲于奔命,吃了苦很多,学习的效果却并不好。成绩一般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虽然他们花了较多的时间做出了较多的习题,但是做得太紧张太艰难,以至于不能从容地对所做的题目进行认真思考、总结回味,因而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解题经验和相应的解题技能。理科成绩较好的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做题速度快,并没有慎重其事地作什么思考,但实际上因其基础好,对问题的思维往往很敏捷,题目做得快,收获解题经验形成解题技能也很快。理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在解题上的较量,只是解题数量的较量,而没有在质量上较量高低。理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并不是真的没有办法提高理科学习成绩,最好的做法是一方面要尽可能做更多数量的题目,另一方面必须确保对所做的题目进行认真反思回味总结。如果因为反思回味总结而花费了时间顾不上解更多数量的题目,则应当机立断舍弃一部分习题,确保自己对习题不做则已,做则必有真正的收获。学生在学习理科类学科中,往往只喜欢解题不喜欢看书,不喜欢阅读复习过去做过的习题,导致事倍功半。理科类的习题,不管有多么难,解题时必须运用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必须在审题的基础上调动过去积累的解答同类型习题的经验和技能,根据题目新的要求灵活加以解答。也许对于少数智力特别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不需要花时间阅读理科类的课本知识,不需要经常回头阅读做过的习题,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则显得尤为必要。

6、作业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色彩尤为浓烈,在完成作业方面表现特别明显。在低年级学生看来,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很难根据自己的基础状况和兴趣爱好再多一点什么知识。当然低年级学生形成这种被动学习的心理,与家长、

老师也很有关系。因为家长每天都只会习惯性地问孩子:作业做好了吗?每天到学校,第一件事情就是由老师或老师任命的小组长检查作业,作业做不好,便惩罚学生加倍做作业。低年级的学生,幼小的心灵空间被作业的压力塞得满满的,只得把做作业当成学习的全部内容,把完成作业当成学习的全部目的,他们很难意识到,作业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的目的是使人变得聪慧明智。

譬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如果只是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关于背课文、背默单词、做老师布置的英语练习题,除此而外没有自我的学习英语活动,则英语学习不仅显得非常被动,而且很难真正学好英语。因为老师布置的需要背诵的课文、需要背默的单词、需要完成的练习,通常都只是用来巩固新近刚学的英语内容,而过去所学的课文、单词,如果不能经常复习就会逐渐淡忘,所以,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必须积极主动地安排抽出时间自我复习过去所学的内容,多阅读、多背诵、多默写、多理解。这样,英语学习才能越来越富有效率、富有质量。

7、考试

从容面对考试,应该是最好的心理状态了,但对每个学生来说并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

考试过程中,多数学生心理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有的是紧张于平时下的功夫不够,害怕考不好;有的是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便会抬头观望周围的考生,看到周围的考生“刷刷”写字解题,就变得毫无信心,特别紧张;还有的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第一道题目就解答不上来,头脑便“嗡”地一声变成一张白纸,平时对考试所抱的必胜希望一下子化为泡影。其实,考试不仅是检验平时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正是一次一次的考试,促进了学生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正是一次一次的考试,促进了学生不断增强心理素质,特别是增强抗挫折能力;正是一次一次的考试,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平时学习努力的功夫下得不够,则进入考场完全可以做到心胸坦荡,反正自己平时没有下过什么功夫,尽力考就是了。如果自己在考试中遇到难题解答不上来而看到周围考生“刷刷”答题,就应该宽容地想,每个考生在考试中都会遇到难题的,只是每个人遇到的难题各不相同,遇到难题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如果在考试中一开始就遇到难题,则尤为需要冷静,因为一份考试卷通常不会从头到尾所有试题都很难的。

考试结束后,总结考试,常常会有学生说,是因为考试中有些紧张或因为考试中粗心大意,导致一些试题没有解答好,丢失了分数。其实,考试紧张或解题粗心大意,根本原因在于平时学习的功夫下得不够。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学习往往是不平衡的,对于学得较好的学科,考试中会得心应手,从容得很,对于学得不好的学科,考试中才容易变得心情紧张,而且是抑制不住地变得紧张起来。所以,克服考试中的紧张情绪或粗心大意,最根本的保障就是平时要学得尽可能好。有些学生,把面子看得太重,试卷批改好发下来时,会很生气地把试卷撕烂或把试卷揉成一团塞到课桌的抽屉里,然后头趴在课桌上,听不进去老师评讲试卷。更多的学生,考完试听老师评讲完试卷后,便会把试卷束之高阁,以后再也不会抽时间翻阅试卷。试卷考得不好,确实会令人难受,但如果把试卷撕烂或揉成团,则显得过分,于学习有害无补,平时的考试最重要的不是得了多少分,而是通过考试检查自己的学习得失,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学习。每一次考试的试题都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科学习要求精心编选的,考过的试卷其实是学生最好的复习资料,要求学生每过一段时间翻阅试卷,这样做既有利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又有利于根据考试促进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当然,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是很不情愿翻阅过去的试卷的,因为过去的试卷上有自己的心灵创伤,不忍心再揭开自己的伤疤。其实,学习就是一个不断遇到困难又不断地解决困难的过程,回避困难,只能使学习的障碍愈来愈多,最后使学习一事无成。

三、对待自己

1、自信与自卑

学生通常都知道,自信能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自卑会使人情绪消极,在学习上

反应迟钝。可是,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会有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于自卑状态,其中既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因为自卑,要想保持比较好的学习成绩,必须比其他学生下更多的功夫,学习起来更加辛苦。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自卑,使其在学习上变得无所作为。有时,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想认真学习,改变学习上的被动局面,可是刚刚开始认真学习了他(她)的自卑心理活动就开始了:象我这样成绩很差的学生,突然变得认真学习,会不会遭到别人笑话啊?别人会不会说,这样成绩差的学生也配得上认真学习啊?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便会决定放弃认真学习。

自信,相信自己潜力无穷,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如虎添翼,扎实的学习便会获得更高的效率。每一天早上,学生在投入学习前,可以面对天地畅开胸怀,或高呼几声口号或有意识地默想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精神为之一振,可以保证一天的学习充满活力充满干劲。自信,决不是硬逼着自己在短时间内一古脑儿地掌握所有学习内容,自信应包含着对自己的宽容,受学习基础的制约,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一下子都可以掌握的,允许自己暂时对某些问题理解得还不够透彻,但坚信通过自己持续积极的努力,一定会学得越来越好的。成绩不好的学生,认真学习不仅会使自己有机会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会使自己能够锻炼出认真做事的良好素质,所以应该理直气壮地投入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叫做不知天高地厚地学习,只顾埋头学习,哪管他人闲话?

2、目标

盲目的自信,并不会真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还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近期学习目标:达到什么样名次,赶超班级哪一位同学,具体学科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等等;还要有长远一些的目标,准备在未来取得什么样最好的学习成绩,更长远一些的也可以确立起未来实现人生幸福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在学习上容易一日曝十日寒,高兴起来多学一些,不高兴起来什么都学不进去。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多次在学习中强化目标意识,便可以激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决不会因为遇到困难或心情不好而随意地放弃学习。

学生只笼统地确立总体学习目标(准备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什么样的名次、考取多少总分),学习动力当然比那些没有目标的学生要大许多,但如果学习目标过于笼统,还不足以指导自己具体地改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细化学习目标,把目标具体分解到每一门学科,再具体分解到每一门学科的具体题型上。细化了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从每一个学习细节上做起,有效地改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3、学习后果

一些学生在学习中,老是担心不会获得什么好的学习后果,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在学习中经常担心、害怕升学考试中不能取得体面的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的后果患得患失太多,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学习心理,导致自己身在教室,却听不进老师讲课,看不进课本知识,做不下去练习作业。

有了自信的积极心理,明确而又具体的学习目标,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学习,不计后果地全身心投入学习。这下持续地学下去,其实是用不着担心后果不好的。

4、心理平衡

在班级内部,有的成绩好的学生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往往会过多地担心学习成绩会被别的同学赶上、超过,在同学面前保守自己的学习方法,害怕自己好的方法被别的同学学去。这些学生不知道,保守学习,最容易使学习变得落后的,只有放开自己,与同学公开竞争,才会促进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如果别的同学超过了自己,则可以使自己在学习上有了赶超的对手,促进自己更有效地改进学习。

有的学生在自习课上,想学习这门功课却又觉那门功课需要学习,学习那门功课却又觉得还有作业没有完成,刚开始做作业却又发现需要读书,结果一节自习课下来,什么都没有学进去。究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基础薄弱,哪一门功课都需要加强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各门功课的薄弱环节都弥补好。这样的学生,因为各门学科基础薄弱,而同一时间又只能先学其中某一门功课,导致心理不平衡。

还有的学生平时看不得他人学习或不学习。自己不想学习时,便希望别人都不学习,此时看到身边同学埋头学习,气便不打一处来。自己想学习时,却担心没有别的同学学得更好,希望别的同学学得差一些。还有的时候,正处于课外活动时,自己想学习,而其他同学多数都在教室外玩乐,也会莫名地生起气来,觉得其他同学真可气,竟然不知道珍惜学习。这种心理不衡,是学生心理极不健康的表现,不仅会阻碍自己的学习,而且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样的学生必须学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5、兴趣与责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上,再也没有什么比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了,但是学习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布满陷阱的,学习的内容不仅有形象有趣的也有抽象枯燥的。兴趣容易产生也容易失去,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只是靠兴趣引领,便会时冷时热。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不懂得什么叫责任,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增强责任感会促进学生更理智更持续地保持学习动力。学生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承担的责任越是清楚,就越是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努力搞好学习。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更要增强责任感。

6、宏观与微观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过于陷入知识的细节,一句一句地读与背,一段一段地读与背,一道题一道题地钻研解答,而考试中一旦遇到综合性的试题就无从下手了。相反,另外还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只喜欢看课本中的条条、知识要点,却不喜欢研究知识的具体细节,结果考试中遇到需要调动具体知识加以解答的试题便束手无策。

知识有宏观与微观之分,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善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把握知识与解题。在学习研究了微观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上升到宏观的把握,系统地掌握知识;在对知识体系宏观把握的指导下研究、掌握微观知识。在分析中理解掌握微观知识,在综合中理解掌握宏观知识体系。

7、快乐与享受

对学生来说,最上乘的健康学习心理应该是快乐学习,享受学习。为此,学生就必须学会做学习的主人,让自己充满信心,充满激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

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但是任何困难与挫折都不应该成为痛苦的理由,得好好感谢困难与挫折,因为正是一次一次遭遇困难与挫折,战胜困难与挫折,才能使你变得强大起来。当然,也没有必要因为困难与挫折不可避免,一定非要逼着自己过苦行僧的学习生活,换一种心态,便可以让自己心中充满阳光,从而充满快乐,享受学习,享受每一天。

[结束语]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人的心理最为复杂的了,而且人的个性心理千差万别,虽然我们的前人、当今的世人对人的心理作了许多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个性心理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人的个性心理也还有许多秘密需要我们研究。本文只是从学生的角度研究阻碍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种种不良心理,只是为学生培养自己健康的学习心理提供初步的建议。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老师去做,需要家长去做,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都需要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和谐健康的心理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础。

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最全答案新版)

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最全答案最新版) 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是()于19 世纪末提出来的 A. 弗洛伊的 B. 罗素 C. 马克思 D .赫尔巴特 答案:A “他人高马大,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头轻些儿。”说明要正确认识( )心理 A. 攀比 B. 虚荣 C. 嫉妒 D. 自卑 答案:A ()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A. 快乐 B. 愤怒 C. 恐惧 D. 悲哀 答案:D ()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基本要件之一 A. 智力表现正常 B. 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C .情绪积极稳定协调 D .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答案:C 具有高度的自由选择与很强的内在动机的活动称为() A. 休闲活动 B. 必需的非工作活动 C. 自由时间的活动 D. 必须的工作活动 答案:A

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 A. 20% B. 40% C. 50% D. 70% 答案:D 合理变通的方式中的()是指改变外部信息刺激的强度,减少关注反倒自然 A. 回避 B. 淡化 C. 转视 D. 换位 答案:B ()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基本要件之一 A. 智力表现正常 B. 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C .情绪积极稳定协调 D .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答案:C 嫉妒心理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 争强好胜 B. 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C. 感到别人的存在对自己构成了威胁D .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答案:D 关于人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人格是一成不变的 B. 人格整体的差异并不意味着组成人格整体的各个因素之间完全存在着差异 C .人格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表现出相对稳定和不断变化的特征 D. 人格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案:B 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答案:A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开心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浅谈学生的健康心理培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高中阶段是人身心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如何在这个时期正确、及时地对高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在高中阶段开心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下面我就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与大家作个交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要弄清楚高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来源。 第一,家庭环境与学习环境巨大的情感关注落差、角色落差使其产生心理问题。在家里,我们的学生“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在学校,要“唯纪律是从”。在家里,“全家宠爱集于一身”;在学校是“森林中的一棵小草”、“众人中的普通一员”。巨大的落差导致当代中学生经常产生莫名其妙的“纠结”和“忐忑不安”,从家庭角色到学校角色的转变很不适应。 第二,高密度的学习活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使其产生心理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主要表现有因长时间高强度学习而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考试焦虑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题海战术和考试名次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另外,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带有惩罚性的教育行为,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了不见成绩提高等都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甚至恶性循环。 第三、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使其产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与老师的关系不够和谐,与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现在的高中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他们常常会有如下的感觉:“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等。这些学生常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感。 第四、无助的青春期使其产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逆反心理普遍、性困扰频繁。首先,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父为子纲”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十分深远。于是许多家长和教师无论正确与否,都要求高中学生接受他们的观点,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产生自己看法的萌芽时期,这很容易引起高中学生的强烈反感。于是,部分高中学生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家长和老师的观点无论对错一律拒绝,以免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干涉,这样就形成了较强的逆反心理。其次,性早熟的学生因为发育较快,对发育期正常的性意识萌发常常感到惊恐和不知所措,于是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需要常常做学生的心理辅导,所以心理健康对 于教师而言就更加重要。以下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 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一)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 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 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 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 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 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 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 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

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 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 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的。在外地的公汽里看 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 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 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 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 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 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 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 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

(满分)201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考试试卷

1. 2. 正确 错误 2.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也叫建构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 正确 错误 3.认知心理学与冯特心理学没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受格式塔心理学思想影响。是行 正确 错误 4.来访者中心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 正确 错误 5.现实疗法的创立者是美国的威廉格拉塞 正确 错误 6.现实疗法主要有三个特点 正确 错误 7.积极心理治疗不承认人有所谓的消极心理,认为各种消极心理是人在积极发展各种心

错误 8.微小精神创伤,或者用更正面的说法叫做微小体验,改变我们的习惯。 正确 错误 9.要做到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那才是真正的健康,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正确 错误 10.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 错误 11.传统心理治疗者总是致力于修复病人损坏的习惯、损坏的动机、损坏的童年和损坏的大脑,期望通过修复病人的这些损坏部分来达到治愈病人。 正确 错误 12.传统心理治疗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自身的各种能力上而不是集中在病人的疾病上。 正确 错误 13.冲突是影响积极心理治疗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正确 错误 14.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正确 错误 15.认为幸福是依据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 正确

16.依据主观幸福感的三种维度和特点,基于各自的出发点和研究目的,许多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 正确 错误 17.特质理论又叫从上到下的理论 正确 错误 18.内控者倾向于把行为后果看作是由行为本身决定的 正确 错误 19.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口。 正确 错误 20.精神测验——健康与疾病定量测试法,既是精神卫生工作者进仃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或心理卫生咨询的健康与疾病的调查工具,也是精神科医务人员对病人收集病史和检查,以及提供治疗建议的工具。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这种说法是认知心理学中的( ) A.广义 B.狭义 C.狭隘 22.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中的( ) A.广义 B.狭义

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

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目录关于心态的 理解负面心态的来源及不良影响什么是健康积极的心态塑造健康积极心态的八种方法关于心态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思 维的一种心理状态。人的心态如同硬币有两面,正面是积极的,背面是消极的,无论你选择哪一面,硬币还是那枚硬币,心还是那颗心。希望大家选择积极、健康的一面,提高自己成功的几率,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健康概念的启示(WHO-1989)无疾病与虚弱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及道德健康完美结合的个体,人处于营养、机能、生理、精神的动态平衡状态。――健康概念,由过去的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再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完善(四维)。――亚健康状态,不仅指生理,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社会道德。最近,有报道说中国1亿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负面心态的来源?――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导致,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人心浮躁,物质与精神严重失衡,心灵跟不上快速奔跑的身体。(富士康13跳、药家鑫、郭美美、动车追尾、扶梯伤人等)――工作中,由于业务目标高,工作压力大,同事间常因为琐事摩擦不断。感觉付出与回报不符,得不到同事和上级的鼓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和价值等等。――生活中压力大,入不敷出,典型的月光族/负翁、负婆,无论纵向还是横向对比,都抬不起头来。家庭关系紧张,心情烦闷时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或者情感上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伴侣等等。――人有七种恐惧:怕贫穷、怕被批评、怕得病、怕失去爱、怕失去自由、怕变老和怕死亡,这些恐惧将伴随我们终身。 负面心态的不良影响?人有九种基本情绪:兴趣、愉快、惊奇、悲伤、厌恶、愤怒、恐惧、轻蔑和羞愧。其中只有兴趣、愉快是正面的,惊奇是中性的,其它六种都是负面,所以每个人一不小心就会被负面情绪所控制,导致心态失衡。 轻微的心态失衡,可自我调节。但一个人长期处于心态失衡状态,将对个人、家庭、团队、组织和社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让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时不时清除掉内心的积垢,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建立健康的心态,从容地面对一切。积极心态积极行动加深心态再积极行动天堂消极心态消极行 动加深心态再消极行动地狱心态是如何影响人的?马太效应 什么是健康的心态?健康心态积极心态+阳光心态积极心态:主要是做事方面――是指面对工作、问题、困难、挫折、挑战和责任,从正面去想,从积极的一面去想,从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去做。阳光心态:主要是做人方面――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宽容、感恩、乐观和自信的心智模式。――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读 后感 境由心生,心理健康就是任何时候都能安顿好自己的心,经受住生活的风风雨雨,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常常不是首先要改变世界,而是要首先改变自己。 一、要挑战消极的情绪,要用积极的心态工作、生活。 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不论成功、失败都能坦然的面对,要辩证统一的看待问题。不要给自己贴上消极的自我标签,应该来一点小小的改变,把对自己的否定评价改为肯定评价,向消极的自我挑战,接受现实的自我。换了一个积极的自我标签,你由此也就换了一种心境,换了一种人生体验,你将不再抑郁,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生活就会充满了希望。 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情愉悦的工作、生活。 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制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心理换位,经常替别人想想以使自己学会冷静。学会用心理暗示不断提醒自己,从而提高自控能力。学会用愉快的情境体验等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 三、坦然接纳自我的不完美,善待人生的平凡和常态。

在充分肯定自我价值的同时,认识和直面自身的缺陷和弱点,坦然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坦然接纳自己的种种不完美。要走出完美主义的泥沼关键是学会接纳自我。学习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接受并且关心自己,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一切。在这点上我们应有的理念是:不论我有什么优点和弱点,我首先选择无条件的接纳现实的自我。 四、学会转换思维方式,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 人的情绪状态与思维方式直接相关。一旦学会转换思维方式,情绪状态也就转变了。总的原则是转换视角、接纳自我、接纳心灵。这样心灵会慢慢安宁起来,生活会慢慢顺畅起来。 把握好你的心念,就决定了你的行为;把握好你的行为,就决定了你的习惯;把握好你的习惯,就决定了你的性格;把握好你的性格,就决定了你的命运。 命运就把握在自己手上,就在你的心里。

心理健康 教师积极心理的培养

教师心理成长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的培训,既要着眼于对教师知识、技能、观念等方面的提升,也要强调教师整体素质的转变。首先应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因为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了教师如何去影响自己的学生。一个心理素质能力强的人,他不仅有满足自己各种智力和非智力需要的能力,有校强的应对压力的能力,而且会有很和谐的人际关系。失去抗逆力的教师往往是因为与社会支持系统失去联系才导致他们对教育失去信心。很多教师往往是在和家庭关系疏离、和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疏离、和社区的关系疏离之后,才对教育失去了最后的希望。火气经常按捺不住,随时会大声指责“这样下去,我们还要不要工作”,或者执之不理,一言不发。慢慢地就会形成人格缺陷和他人交际关系的紧张,更会影响工作效率。于是对领导的安排不能理解,认为是故意为难自己,没有密切配合的举动,对同事不能协作共事,不能关心爱护。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心理,同时,主观武断、偏听偏信、多疑、懦弱等不良性格逐渐产生。 关注教师的心理危机及他们在社会的逆境中失去的心理能改变、能抵抗压力的能力,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引导,不仅是良好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培养教师的归属感 因此教师抗逆力培养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建立他们的归属感,归属感可以让教师知道身边仍有关怀自己的人,永远支持自己,永不放弃,给予自己参与的机会,就算一个人掉入困境和谷底,只要仍然有归属感,就不会走上绝望的道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取得成就时,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有归属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有了挫折会得到大家的理解用支持,有安全感和信心感。 教师如果可以和身边的朋友、同事建立相互支持和信任的关系,就会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可以坦然地面对,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所在团队的安全和温暖,而这种安全和温暖正是他们战胜逆境的力量源泉。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惊慌,而是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一定有自己的有效社会支持“网络”。其次要开放自己,心怀坦荡。以己开放与他人开放相对应,才有真正的交流沟通,才会有彼此的信任。最后要理解他人的难处和需要。与人交流,应抛开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尽力试图理解别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关爱和他人合作的精神,从而形成有效的心理素质能力。 二、建立教师的乐观感 乐观感薄弱的人容易消极、悲观,陷入抑郁的状态中。陷入抑郁状态的人容易自我膨胀,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弱,在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性情急燥,反映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等。有时产生自我忽视,导致心理不平衡,于是他们不愿意同他人打交道,缺乏积极的职业发展目标,工作中没精神、没动力、自信心不足、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对家庭、社区、国家的归属感下降,最终失去更高的人生目标。 重建乐观感是培育抗逆力的重要一环,拥有乐观感的人,将不再认为逆境中没有出路,不再认为自己的明天完全操纵在别人的手中或“命中注定”,会将逆境看成是暂时的、个别的和外在的,能够乐观和正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乐观感的建立可以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抗逆的能力。教师乐观的心理状态来源于教师本人和周围群体对他的积极评价。同伴们的多鼓励下,让教师勇

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反思

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反思 教师的健康心理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我觉得心理健康的教师首先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职业,真正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有意义的。另外就是要自我肯定,认同自己的能力,说“我能行”。还有就是要有平常心、包容心,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心。热爱这个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就会有幸福感,就会快乐的工作,享受工作。心理自然就健康了。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有快乐的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要不断调整心态,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

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8-11-23T15:41:17.1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2期作者:钱锐[导读]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的阵地就是课堂,我能做的就是在三尺讲台上,为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努力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学生。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高台子学校117000 摘要:现代人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往往会决定人的生理健康,只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身体健康的人。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心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备受全社会关注。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此时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会导致他们的整个人生出现问题,甚至会给他们的一生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失。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青少年人生的黄金时期影响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塑造他们,使他们的身心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一生,还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的阵地就是课堂,我能做的就是在三尺讲台上,为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努力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学生。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健康的情绪 民主平等的课堂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无论哪一方都没有特权,双方互相约束,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体,但他们不能凌驾于教师之上,他们必须尊重教师;而教师也必须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就是相互尊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的课堂氛围就是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轻松、愉悦、快乐的心理体验,良好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通过小组活动倡导团结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堂上我经常会设置这样的情境,抛出问题或是就某一问题给出不同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根据汇报的情况对每个小组酌情加分。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小组中每一位成员,他们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必须同心协力,既分工又合作,彼此配合,在活动中交流不同观点,互通有无,互相切磋,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小组活动又能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利用好竞争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些做法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三、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正确对待自己的需求 地理课是小学科,有些学生在思想上还是不够重视,所以在课堂上会表现出违反课堂纪律的做法。他们的思维定势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长期观察,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不应有的情绪,比如说上课请假上厕所,比如说想表达观点却没有得到机会等等,这时候他们觉得心理上受挫,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进而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通常的做法是告诉学生他的做法不合理,但是如果他非要那样去做的话我也不指责他。我也会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但受目前条件的限制,无法立刻满足,应该加以控制;哪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道德的应该加以抑制。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认识,避免学生由于某种不恰当的需要未被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的情绪状态之中。 四、培养学生接受失败、正视自己的态度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面对成功,他们常常沾沾自喜,面对失败他们又会妄自菲薄。比如学生考试成绩忽高忽低,一直不理想,有的学生甚至因此丧失学习的信心,当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我通常会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取得成功和导致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告诉学生遇到失败时,不要悲观失落,不要自暴自弃,通过改变和努力每个人都有进步的空间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当取得好成绩时,勉励学生树立起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学生明白人就是在不断失败与成功之中成长起来的。通过适当的教育,学生可以增进对自我的了解,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把他排斥在集体之外 初中学生正经历着情绪不稳定、易波动的阶段。有时一个小小的事件就能引起他们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而面对自己的错误时由于碍着面子往往羞于承认,如果老师紧紧逼迫有时就会带来激烈的冲突,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可是如果老师换一种方式来面对这件事,往往会事半功倍。在我的课堂上就有这样一回事,一位女生课堂上吃小食品,我随口就说了句:“你还在课上吃东西,太不像话了!”她也毫不示弱:“我没吃!”那时那刻我还是蛮生气的,可是转念一想:如果这么僵持下去,无益于事情的解决。于是我马上换了种态度,说:“你的嘴唇和牙齿出卖了你!要不要照镜子看一下?”她马上不好意思地用手抹了抹嘴唇,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处理完了这起突发事件,既没有影响上课,也没有破坏和谐的课堂气氛;这位女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也没把她对立起来看待,她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其乐融融地生活在集体之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我们的天职,神圣而意义深远。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地探索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应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信阳光乐观向上。

201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考试试卷

2015 年 公 需 科 目 :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积 极 心 理 健 康 的 培 养 与 训 练 考 试 试 卷
说明:
? ?
回答正确的题目显示为“蓝色”,错误显示为“红色”。 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紫色”标识的选项为标准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
1.心理物理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 正确 错误 2.认知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正确 错误 3.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 抑的动机与欲望。 正确 错误 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正确 错误 5.出自哲学唯心论的意动心理学或机能心理学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当时欧洲一 种强有力的心理学思潮,像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受其影响。 正确 错误 6.认知能力有三种具体形式 正确 错误 7.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正确 错误 8.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正确 错误 9.个人需求的层次内容是由个人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的。 正确

错误 10.在预防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 正确 错误 11.在对心理治疗的看法上,积极心理学认为目前的心理治疗存在三大问题。 正确 错误 12.积极心理治疗的具体模式和做法有很多, 但总的来说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运用 了人的直觉 正确 错误 13.积极心理治疗认为,人在出生以后,个人经验的建立依赖于对内外环境的体 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每个人形成独一无二的心理经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正确 错误 14.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只有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本能协同协作下,遵循“需 求斗争奖赏”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人脑才能体 验到自信、愉悦等积极的情绪,才能成为正常人。 正确 错误 15.积极心理治疗的重要特征是注重心理的社会因素方面的影响 正确 错误 16.Diener 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口。 正确 错误 17.积极是提升乐观的核心。 正确 错误 18.乐观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不因自身优 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即能够坦然接受现实中的自己。 正确 错误 19.内在保护因子是指个体所处的环境具有能够促进个体成功调适, 并改善危机 所带来的影响的因子。 正确

优秀原创国旗下讲话 培养健康心理,走向成功人生

( 演讲稿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优秀原创国旗下讲话培养健康心理,走向成功人生 Excellent original speech under the national flag to cultivate healthy psychology and lead to a successful life

优秀原创国旗下讲话培养健康心理,走向 成功人生 如果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健康" 多数人一定会说:"健康就是没有病呗!"的确,长期以来,人们健康的观念局限在"生理疾病"方面.其实,健康的人既应是"生理健康"的人,又应是心理健康的人. 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构成我们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人们常常把心理疾病同思想问题混为一谈,许多心理疾病被当成是思想认识问题去解决,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是心理呢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是人,便有心理,便会产生心理疾病,而中国人却往往不愿承认自己有"心

理疾病",因为观念中,我们常把"心理疾病"同"人品"等同起来,发现有人产生了"心理疾病",便会骂人家是"神经病".错之,错之;缪之千里.而在美国,一个成功者身边总有两个人,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心理学家.可见美国人是很重视心理问题的. 我国现在也非常重视心理问题了.特别是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20XX年国家教育部就下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文件.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早在20XX年就建成开放了……本期学校把心理咨询室又迁到了办公楼一楼靠南,两头的第一间房子,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重视的. 心理疾病既然称之为疾病,便具有生理疾病的一般特点,即普遍性,传染性,可治愈性和复发性. 1,普遍性:《中国青年报》曾搞了一份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承认最近自己心理状况不佳的比例相当高,如焦虑,头痛,失眠,对人敌视,猜疑,嫉妒,自卑,烦躁,悲观等.我们所面对的现代社会是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它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在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心理疾病也必然会愈益严重.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今天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地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但由于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限制,他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有时候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者自身身心的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带来抵触、紧张、烦恼、焦噪等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现代教育模式认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学习成绩顶呱呱,也不是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些,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它是指个体对环境适应良好,同时还具有相对稳定的、不受环境制约的、值得赞许的人格特征。一般来讲,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心境良好;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引导和帮助。那怎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请结合自己与学生交往的实例(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论述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我想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能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应该具备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等。作为一般心理教师又必须具备自己独有的专业化素养,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是简单的心理学知识或者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它更多的是一种感悟式教学,重在学生的内心感受,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的积极引导,在课堂上创造课堂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情绪体验,形成较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作为一名中学心理教师,面对的是一些思想随时改变的中学生,由于他们会受到不同环境、不同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们的心理随时可能存在障碍,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与简单心理治疗这一较高专业能力,才能对全体学生展开比较专业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简单心理治疗。才能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三、能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组织的策划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主要目的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让学生明白懂得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心理健康的内涵,懂得如何维护、促进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心态。这些要求心理教师有较强的活动策划、组织能力。这就要求当今心理健康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化素养。 四、较强的科研能力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模式、方法等都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看法,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和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许多地方都还需进一步深入地、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内容。所以,不同的地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已应该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城市、不同学校、不同的学生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因人而异,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逐步形成适合本地教学的思维模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教学过程,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虽然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学生缺乏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对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正和提高,更需要我们全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的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要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 有资料显示,教师属于高压力群体,他们要面对来自自己家庭的各种问题,还有学校领导、家长的高期望,教育、教学任务,还有学生的消极影响等等,有时会产生倦怠情绪和急躁、处理问题的偏激等问题。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优势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在于: 一、思想基础 1.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里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比如: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辨证、无为而治思想,传统医学和养生学中的“扶正祛邪”“以正压邪”“养精固本”“标本兼治”等积极思想都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根基。 2.以积极心理学为统领 消极心理学模式不可能真实、全面地理解与解释人的本质。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事实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疾病的康复更有价值和更有积极的意义。 3.以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借鉴 (1)从专业侧重上分,目前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教育学模式重在教育、预防和发展,为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 (2)当前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向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心理辅导的工作取向由矫治性转向发展性,初见积极心理学的端倪,但尚未旗帜鲜明地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体系,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过多地放在了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上,而对面向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心理潜能的开发明显重视不够。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基本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能和生活质量,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审视现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环节和操作层面,不难发现:对培养人的积极方面重视不够,偏离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比如:过多地侧重于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心里健康教育象“救火”,哪里起火冒烟就扑向哪里;象“医护”服务,发现哪些人有问题,就“诊治护理”哪些人。这种被动的、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面弘扬“正气”、防患未然

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 (1)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已基本建立,这时最重要的是自我教育。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应增强心理卫生意识,了解心理卫生的知识,这就等于拿到了通往健康心理的钥匙,在必要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了。,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许多大学生是头一次离家独自生活,一时间似乎得到了许多的“自由”。不过,如果滥用这种“自由”,或随心所欲,或负担过重,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理节奏,都会导致精神损伤。所以,尽快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乃当务之急。1.学习负担适量,2生活节奏合理,有张有弛,3.学会科学用脑 (3)保持健康的情绪,情绪对于心理健康来说,是至观重要的。几乎每一种心理疾病都有其情绪上的表现。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与信心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去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 (5)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但是每个人的能力又有一定的限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要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以内,通过努力,最终实现这一目标。成功的体验,对于维持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 (6)学会自娱,人不可能总是工作和学习,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娱乐活动,可以消除烦闷忧虑,排遣孤独寂寞,缓解紧张和压力等,从而使自己得到放松和休整。这样对个体的身心保健是极有好处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1)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 (3)良好的适应能力,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4)具有顽强的意志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当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日益增强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素质中对学生进行德、才两方面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美国心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而在小学生中,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是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及学习焦虑等。所以,医心、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那么,在班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由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而教育专家也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及社区教育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只要班级

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并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为此,我着手抓了如下两个方面: 1、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班主任是否关心和热爱学生,主要受其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支配,富于理性特征。而学生对教师是否尊敬和信赖往往是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这样,师生之间就要多接触。(班主任)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和爱护他,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学生时刻感受着你的温暖,心理距离逐渐缩短,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的片面性也随之消除,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班级稳固向前发展。 2.同学之间的关系 同学关系主要指同学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如果一个同学与班内多数同学有矛盾,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之中。同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乏心理沟通,是非标准不一,难以形成心灵的默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自信成就未来 片头制作背景音乐PPT:自信成就未来 高三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在高考复习的紧张之际,能和大家做一次轻松地考前心理交流。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关键是如何面对压力与挫折? ●PPT:一、如何面对压力与挫折? 面对压力与挫折,…… ●PPT:招聘 这则小品告诉我们,一个人面对压力和挫折,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结果只能带来更大的不幸和悲哀。 还有一则故事,我也想趁此机会讲给同学们听。有一位农民到郊外去散步,……这才是强者的人生! 说到“强者”,我相信这是在座所有同学的人生目标,但是成就这个人生目标面前必定会面临压力,压力会带来诸多的不良情绪,下面再给同学们讲述一个人生故事 ●PPT:人生故事这个管理专家想通过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一天,一位管理专家…… 石块就像是人生大大小小的目标,沙子则代表生命中遇到的无数的痛苦、压力等,……人生之外。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挑战自我”的项目: ●PPT:挑战自我 需要四——六名同学配合:一瓶水你能举多久?(5分钟) 要求:1.手握瓶身,手臂平举,与肩同高。 2.期间不得换手,不得放下,也不得让任何物品支撑手臂。(计时、体验、感受) 请成功及不成功的学生分享感受,分享自己的体会,根据表现及时引导) 仅仅一瓶水举5分钟都感觉很辛苦,让你举1小时、一天会怎么样?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一瓶水我们尚且举不了多久,何况是我们即将面对的压力呢?问问自己你能带着压力走多久?要想把水举得久,就要适当地放下,让自己歇歇才有力气继续举;同样的,要想背负压力走得久,就要懂得适当地放下,让自己能喘口气。有一位同学写过这样一封求助信:老师您好!……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压力呢?压力与我们的学习效率是什么关系呢? ●PPT:压力与学习效率的倒U型图 一张在心理学中常用的图,横坐标代表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纵坐标代表我们的学习效率。图型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在压力小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不觉醒,不能发挥出我们的最佳水平;当觉醒增强时,我们感觉到的压力增大,学习效率开始提高,但是在达到一个最佳水平后,学习效率水平便不再提高了。然后,随着觉醒增强(压力加大)时,学习效率则开始下降。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我们就会变得十分惊慌,以致不能完成与我们实际能力相符的工作和学习。过分的压力使我们的学习效率下降,在图型上显示出倒“U”型曲线。 ●PPT:二、如何做好考前心理调试 一般来说,当你面临即将到来的考试时,感觉到一定的心理压力是很正常的,……第十六页●PPT:1、考前焦虑症:如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激动,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 甚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 ●PPT:自我剖析第十六页 小白鼠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