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 锦瑟 学案(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学案(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学案(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锦瑟学案(含答案)

文本文本1213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并序锦瑟锦瑟白居易李商隐核心素养目标审美1阅读这两诗,理清诗歌脉络;2赏析琵琶行对环境.音乐及人物的描写手法,赏析锦瑟中所运用的象征.用典等艺术手法;3品味诗歌意境,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情境白居易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他满怀忠诚,却连遭贬谪;他忧国忧民,却屡见民间疾苦。心中充满惆怅,化为一声叹息,诉不尽心中悲凉。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化为千古绝唱,载入史册。

李商隐出身贫寒,陷于勾心的朋党战乱。他胸怀绝技,却无人赏识;他有惊世之才,却为官场所排挤和打击。他一生颠沛流离,怀才不遇。他在大唐没有留下名垂青史的功名,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位诗人,去感受这两位唐朝才子的情怀。

琵琶行并序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琵琶女身世诗人感受微任务活动一语言梳理与探究1“瑟瑟”这个形容词,唐朝诗人很少使用,而白居易一人就使用了15次,形成了独特的“瑟瑟体”。

国语词典为此词列出了三种义项A碧绿的宝石B形容风声C 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1你认为“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瑟瑟”应属于哪种义项2下列白居易诗句中的“瑟瑟”又分别属于哪种义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太湖石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题清头陀3“瑟”是入声词,短而促,一发即收。这个字叠用在诗中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B2ACB3“瑟瑟”状秋风吹动枫叶荻花之声细碎,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烦乱之感。

2古诗文常用一种修辞,使上下文意互相交错.渗透.补充,从而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含意,这种修辞被称为“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就运用了这种修辞方式,它并不分列“主人”和“客”的不同行为,而是说主人和客一起下马一起上船。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同样也运用了互文修辞,请解说这些诗句的含意。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秦汉时的明月笼罩着秦汉时的关隘。

2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3无论处在朝廷还是民间,都忧心君王和百姓。

微任务活动二

赏析环境描写3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2交代了地点,即浔阳江头;3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总体上渲染了一种萧瑟凄伤的氛围。

4诗的第一段写离别,诗人直抒胸臆,突出一个“惨”字。

诗歌是如何烘托这一“惨”字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暮色暗淡,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对饮闷酒,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作用这些描写,为悲剧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微任务活动三

赏析音乐描写5在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写她调弦的动作和神情的作用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样写对下文描写琵琶女的演奏起到铺垫和

烘托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烘托演奏技艺的高超,调弦已分动听,正式的弹奏更不用说了;二是烘托弹奏音乐的感人,未成曲调先有情,下文便可想而知了。

6诗中描写了三次琵琶女的演奏,请简要说明每一次描写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一次是暗写,只写诗人江边送客听到琵琶声,没有进行具体描写,但从“主人忘归客不发”可以看出音乐之高妙。

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并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她演奏的内容.演奏的技艺,并由此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不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而且引出了诗人自己的“沦落”,将自己“辞帝京”“谪居卧病”之事带出。

第三次是明暗结合,写得简略。先说调子悲凄,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补足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7找出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并概括其描写的音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骤;小弦切切如私语细腻柔美;嘈嘈切切错杂弹乱中有序;大珠小珠落玉盘圆润清

脆;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畅;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抑郁;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8琵琶行并序精彩而细腻地写出了琵琶乐曲的感人效果。诗人是从哪些角度.用哪些方法进行描写的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角度弹奏的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些动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了琵琶女技艺之高超。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舒,松弛有度。听众的反应。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如痴如醉,进入忘我境界。

2方法比喻的贴切。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冰泉冷涩”等。环境的点染。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微任务活动四

赏析人物描写9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矛盾.含羞。也表现了琵琶女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10诗歌第三段琵琶女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讲述自己的身世的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琵琶女首先叙述了她年轻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接着讲了自己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

2诗人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反衬门庭冷落,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1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领会全诗思想感情的关键诗句,请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理解诗句中“同”的意义,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备感凄凉寂寞;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

由于这几方面的相同,尽管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地位相距甚远,诗人仍然把对方引为同道,由此可体会得到诗人贬谪江州.牢

骚困顿.郁郁寡欢的心情,也反映出诗人对被损害.被侮辱女性的同情。

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中认为琵琶行并序的人物和故事全都是虚构的,白居易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同意。诗中的人物是虚构的,诗人虚构人物的目的是借琵琶女飘零天涯的悲惨命运来抒发自己的压抑和苦闷。从白居易所处的历史环境分析,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他上书请捕贼,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被贬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打击,他写这样一个故事,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

观点二不同意。诗歌以写实为基础,更多地表现出生活的真实,读起来具有真实感。在这首诗中,诗人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经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州.孤独苦闷的闲司马。两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辞,合演了一首千古绝唱。琵琶女和诗人在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因此,把诗中的人物.情节看成是虚构的,未免过于牵强。

锦瑟

一.诵读全诗,体会诗韵。

锦瑟/无端/五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借典抒情望帝化鹃蓝田玉烟微任务活动一梳理内容,体会情感1诗人以锦瑟起笔有什么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里用的是起兴手法。用锦瑟之华美喻“华年”,写弦之细密繁复,暗示伤痛之情.悲愤之意的繁多,从而为下文叙述.抒情做铺垫。

2中间两联用典较多,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它们对表现诗人情感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曾在梦中化为蝴蝶,醒来之后,不知是自己在梦中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化成了自己。梦境既是美好的,又是虚幻的,诗歌正是借此典故中虚缈的梦境隐喻诗人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古代蜀国望帝杜宇失国身死之后,化为杜鹃鸟,于早春二月,啼号凄切,至于口中流血。诗人借此托写恨怀,无限伤感,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古人传说蚌珠的圆缺随月亮的盈亏而变化;又说南海之外有鲛人,能泣泪成珠。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凄寒孤寂的感伤。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升腾,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象,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3尾联向来为人所称道,试分析其妙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以感叹作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诗人到老还是很珍视这份“感情”的,无须“追忆”,可分明已然在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让人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微任务活动二

赏析诗歌的朦胧美4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福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意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获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锦瑟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其他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意会出来,但一探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堕五里雾中。

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2善用典故。用典可以增加诗句的内涵,营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蕴;还可以借题发挥,为我所用,创出新意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又如何能用七个字传达出诗人自我认定时的迷惘呢如果不引用望帝啼血的典故,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死不渝的情感呢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但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达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所以不妨碍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锦瑟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怀才不遇。这首诗颔联叙述了李商隐感慨人生如梦,自己怀着一腔报国之心奔走呼号,但却终生不被重用,也只能像啼血的杜鹃那样作哀怨之鸣。颈联中的珠和玉是作者的自喻,夜晚被遗忘在海底的珍珠对着月光也只能是空自流泪,不遇识宝者的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只能是徒然生烟。这不就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写照吗观点二晚年回顾过去,自述感伤的作品。

首联以瑟起兴,乐声勾起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

颔联运用典故,告诉我们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颈联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在凄迷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的怅惘.悲伤之情。

尾联写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的确是不堪回首。诗人身世的悲怆.理想的幻灭.爱情的悲剧.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一并概括在诗的形象之中,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观点三对社会人生.青春年华的无限怅惘之情。

首联告诉我们,这首诗的诗心是“思华年”。

中间两联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其中既有对甜蜜爱情的回忆,又有因爱情失落而引发的悲伤痛苦;既有对自己仕途生涯的无限感慨,又有着自己忧国忧民的无限怅惘之情,尾联实际上呼

应首联,意思是说美好的青春年华已经流逝,只能成为一种追忆,但实际上青春年华的酸甜苦辣在当时就使人惘然不知所措了。

如答成“悼亡说”“爱情说”也可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其中新乐府秦中吟等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李商隐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有独特的风格。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清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2背景展示1元和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诬蔑说白居易

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声与教化。白居易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使他很快体验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

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并序。

2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58,诗人罢官回郑州闲居之后。因为诗人一生都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讨生活,落魄潦倒,故晚年回顾一生的坎坷遭遇,辛酸悲痛,不可胜言,所以这首诗的感情特别哀伤悲愤。

学界对锦瑟主题的理解历来不一。大多数人认为,此诗可能是为自伤身世而作,是诗人晚年回首往事,对一生的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看全诗的感情基调,既有生离死别之恨,亦有理想破灭之痛,虽然诗题为“锦瑟”,但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借琴瑟倾诉隐衷,表达复杂的心曲。

3名家点评1琵琶行白乐天琵琶行云,“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云云,这是和而淫。至“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是淡而伤。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清代著名藏书家.诗人田雯予向读吴梅村琵琶行,喜其浏离顿挫,谓胜白文公琵琶行,久而知其谬也。白诗开手便从江头送客说到闻琵琶,此直叙法也。吴诗先将琵琶铺陈一段,便成空套。

清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严元照写同病相怜之意,侧侧动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沈德潜2锦瑟义山晚唐佳手,佳莫佳于此矣。意致迷离,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于初盛诸家中得未曾有。

三楚精神,笔端独得。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使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清薛雪一瓢诗话诗眼云文章贵众中杰出,如同赋一事,工拙尤易见马嵬驿,唐诗尤多,如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颂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义山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

当时物色意味也。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益奇。义山诗,世

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

皆不识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知识1字音词语加点字读音湓浦口pn铮铮zhn悯默mn谪居zh荻花d霓裳nchn红绡xio云篦b惘然wn

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明年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因为长句古义因此创作。

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

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

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发出。

今义冲出;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使超过一般。

整顿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面容的色泽。

今义色彩。

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上了年纪。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向前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

今义向着前方。

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言感斯人言名词,话凡六百一六言名词,字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命遂命酒动词,叫,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动词,命名,题名暂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忽然,一下子

4.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酒遂命酒名词作动词,摆酒歌歌以赠之名词作动词,作歌夜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重.轻商人重利轻别离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二.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课外名句1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1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1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二

三.文化常识1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2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一场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3善才唐代元和年间,曹保的儿子曹善才精通琵琶,因以“善才”是唐代琵琶师的俗称。

4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5教坊唐代宫廷的乐舞教习机构。

6秋娘唐代歌伎多以“秋娘”为艺名,所以成了歌伎的代称。

7出官京官外调。

8青衫唐代官服制度规定,最低品级八品.九品的文官服为青色。白居易被贬后为江州司马,官阶为将仕郎,从九品,故身着青衫。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一.白居易的长归吴光辉皈依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

唐文宗大和三年,一个秋天的傍晚,长安古道之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顶级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里,一路颠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长鸣。这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从此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

当看到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模样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

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元和六年初,唐宪宗决定讨伐藩镇,准备启用一个贪官做统帅,白居易在早朝之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皇上下旨,气得唐宪宗要治他大不敬之罪,差点被推出斩首。然而,白还是没向贪官屈服。是年秋,革新人物武元衡被贪官刘祺暗杀了,无人敢提出侦查元凶,白居易以戴罪之身站出来呈上奏章,请求彻查此案,结果被贪官们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天牢。白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沦落天涯青衫湿的江州司马。

恐怕文学史要好好地感谢唐宪宗的忠奸不辨,也要感谢贪官权贵的阴险狠毒他们把白居易从庙堂之高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他推上了文学艺术之巅。

如果白居易不是沦落江州,也就创作不出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然而,白居易因为琵琶行而一举成名,13年之后他却又选择了龙门琵琶峰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唐文宗即位之后,曾将白居易召回京城,任了几个闲职,可他终于明白那里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遂有了本文开头所描写的洒泪告别长安,赶往龙门了却残生。

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或许白居易已预感到龙门的18年最后人生“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因而,他在破车之上仰天长叹“往日多暂住,今日是长归”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也是他人生寻觅求索之后的绝望。当然,此时此地的白居易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长归更是大唐文学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唐诗走向衰败,最后居然由泥腿子黄巢用“我花开后百花杀”来给辉煌的唐诗充作了封笔名诗。

此时,白居易无言地望着古道瘦马和老树昏鸦,西下的夕阳把这位断肠人的苍苍白发染成了金黄。想到自己的人生终结,举头眺望那近在眼前的龙门,只见卢舍那大佛正在凝望着洛河对岸的香山琵琶峰,他想,那里便是自己死后的悲惨归宿了。

其实,这岂止是白居易个人的悲剧这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历史悲剧呀白居易就是半个盛唐。他败了,就是盛唐的衰败;他走了,更是带走了盛唐思想王国的半壁江山。

赏析唐统治者把白居易从庙堂之高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白居易推上了文学艺术之巅,白居易的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也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作者能够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白居易的政治悲剧,读罢文章哀而不伤。作者对白

《锦瑟》学案及习题

《锦瑟》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 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背诵全诗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二、朗读诗歌 锦瑟 李商隐(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感知诗歌内容 1、一篇《锦瑟》解人难 凡是读过这首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的人,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然而,宋、元、明、清,以至现在,揣度了一千多年,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有的答案,无一不被诘难,被质疑,被否定,被推翻,几乎没有一个论点能够站得住脚。估计,再猜上一千年,一万年,大概也休想解开这个诗谜。 2、同学们发挥想象,根据诗歌内容,演绎出符合诗歌内容的故事 3、李商隐的故事 ①“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②宋华阳原是宫内侍候公主的宫女,因随公主入道做了女道士,李商隐跟她邂逅,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这段感情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毫无结果,李商隐被逐下山。这一段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也是他完成那几首荡心动魄《无题》诗的引子。 ③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与王家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现在依然为人称羡。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39岁时,妻王氏病故,他精神上蒙受沉重的打击,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一度想出家。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课登高锦瑟教学案苏教必修4Word含答案4

第11课登高锦瑟 作者简介 (一)背景链接 1.《登高》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写。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

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秋江景象,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于是就有了这首旷世之作。 2.李商隐因婚娶一事,无意中被卷入党争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于是一切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寄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锦瑟》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一般认为这首诗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郑州所作。诗人闲居无事,回忆往事,浮想联翩,百感交集;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于怀,叹华年如水东逝,迷惘伤怀,遂作此诗。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Ⅱ.文化常识 登高习俗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登高避灾,其二是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三是登高“辞青”。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一)字音识记 1.渚.清(zhǔ) 2.猿啸.(xiào) 3.霜鬓.(bìn) 4.潦.倒(liáo) 5.锦瑟.(sè) 6.惘.然(wǎng) (二)词语解释 1.风急天高猿啸哀.哀:指声音凄凉 2.渚清沙白鸟飞回.回:指鸟盘旋飞翔的样子 3.百年 ..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今异义,古义,年暮垂老; 今义,指很多年,终身 4.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非常 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多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下:名词作动词,落下 6.锦瑟无端 ..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 7.望帝春心 ..托杜鹃春心:古今异义,古义,指对青 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今义,指思慕异性的心情 8.此情可待 ..成追忆可待:岂待,表示反问 9.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古今异义,古义,迷惘,茫 然;今义,失意的样子 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 [学习目标] 1.掌握两首诗中的文言词语和典故。 2.了解杜甫、李商隐的作品风格。 3.理解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 《登高》 (一)赏形象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完整版)《锦瑟》《马嵬》导学案(教师版)(2)

第一课时《锦瑟》 【学习目标】 1.理解内部结构;背诵这首诗。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3. 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参考《金版学案》P42 2.常识补充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③.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3.解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 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 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4.读下面的话,了解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锦瑟教案一等奖

锦瑟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掌握朗诵技巧,获得朗诵体验; 3.了解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4.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5.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结合诗的多个典故,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及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PPT展示前句,引导学生对接后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李商隐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抒情诗人,下面我们一来看看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饱受争议呢? 二、探寻背景知人论世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悲剧一生】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

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深山倾情】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伉俪情深】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可是李妻在他38岁又去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乡闲居,写下《锦瑟》一诗,不久病故。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最为经典的代表作《锦瑟》。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朗读指导, 感情基调:哀婉伤感 思忆——语速缓慢 悲伤——情感低沉 迷惘——声音迷茫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感情,获得朗诵体验,指名学生朗读。 四·换位移情体味意境: 同学们都度的非常深情,现在把你充满了悲伤的气氛,可是如果一首诗只有伤感,只有眼泪,何以做到家喻户晓呢?我想这首诗背后一定有某种感情使后人得到共鸣,那么我们下面一起来 探究作者最后发出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此情”到底为何情? 一、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结合诗中的一联或一句甚至一个意象谈谈自己认为的“情”是什

《锦瑟》《马嵬》导学案(教师版)教学内容

《锦瑟》《马嵬》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锦瑟》 【学习目标】 1.理解内部结构;背诵这首诗。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3. 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参考《金版学案》P42 2.常识补充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③.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3.解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 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

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 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4.读下面的话,了解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

2017-2018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doc

第11课 登高__锦瑟 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年间,南下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安史之乱起,他颠沛流离,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滞留夔州两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死于赴郴州途中。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主要作品 著有《杜少陵集》。代表作:《月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 评价 其作品展现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 生平经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过着禄微位卑的潦倒生活,四十多岁时抑郁而死。 主要作品 《富平少侯》《北齐二首》《锦瑟》《贾生》《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安定城楼》《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 评价晚唐诗人。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 (一)背景链接 1.《登高》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写。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导学案

课题:《锦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了解此诗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3.通过鉴赏领会诗人的情感。 二、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2.杜鹃在古代诗歌中的内涵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传说蜀中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之心酸。生活中杜鹃也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的愁种子”。因此杜鹃作为悲苦愁怨的代表,成为中国诗歌传统意象之一。 在崔涂《春夕》“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中,象征怀乡之情。 在白居易《江上送客》“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中,象征送别之意。 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象征怀念友人之情。 在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象征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本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 在杜甫《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中,象征亡国之思。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登高》《锦瑟》理解性默写

《登高》理解性默写题 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登高》诗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3、《登高》诗中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4、《登高》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两句是:,。 5、《登高》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 6、《登高》诗中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7、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8、诗人表现个人潦倒困苦、借酒消愁,深刻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句子是“,” 《锦瑟》理解性默写 1、《锦瑟》诗中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和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迷离意境的两句是:,。 2、诗中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怅惘之情的两句是:,。 3、《锦瑟》诗中写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 4、《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诗中同样表达这种心情的两句是:,。 5、古典诗词善用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锦瑟》中的:“,。 《登高》 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登高》理解性默写题 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诗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3、诗中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锦瑟 导学案 教师版

锦瑟 【教学目标】1.继续训练领会诗歌主题的能力:通过对诗歌字句及意象意境的分析,结合有关背景领会其主题。 2.继续训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品质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 【学习难点】对这首诗主题的把握。 【教学方法】师生对话法,讨论法,关键词语解读法,意象意境把握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知识积累】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了解“庄周梦蝶”“杜鹃啼血”“南海鲛人”“蓝田玉烟”四个典故。【测定性评价】 1.填写名句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文学常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丼,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二、学——整体感知、理解诗境。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①望帝春心tuō()杜鹃②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③只是当时已wǎng()然 3.阅读《锦瑟》,完成下面问题 ①颔联和颈联用到了哪些典故? 【明确】品典一:庄周梦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啼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凄寒孤寂的感伤。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登高》、《琵琶行》、《锦瑟》(有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登高》、《琵琶行》、《锦瑟》 《登高》重点知识检测 一、重点实词释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简要赏析填空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的悲哀之情。通篇,一二句尚有,被誉为“”。 三、易写错的字填空 1.风急天高猿()哀,()清沙白鸟飞回。 2.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万里悲秋常()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艰难苦恨()霜(),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理解式名句默写 1.杜甫在《登高》开篇写自己登高见闻,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六种意象自然成对,视觉、听觉融为一体。 2.杜甫《登高》中“,”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木萧萧、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中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3.在《登高》中,杜甫看到眼前秋景,百感交集,以“,”两句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着笔,概括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愁苦生活。 4.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登高》中用“,”两句写出了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日多,悲愁难遣的状态。 5.(2016年高考北京卷)《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参考答案】 《登高》重点知识检测 一、重点实词释义 风急天高猿啸哀(叫声凄厉),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犹言一生,借指晚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极,极其)恨(遗憾)繁(作动词,增多)霜鬓(白发,如鬓边着霜雪),潦倒(衰颓,失意。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浊酒杯。

锦瑟学案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19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 制作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各联的大致含义。 3.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 本诗运用的几个典故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名家论《锦瑟》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二、基础知识演练 1、名句填空 1、夕阳无限好,。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春蚕到死丝方尽,。 2、文学常识 李商隐(约813—约858),诗人。字,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和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三、阅读鉴赏 1、齐读这两首诗 2、自学指导一:再读《锦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学生讨论) 四、当堂训练: 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学案含答案

年级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15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 制作人:班级姓名 《登高》学案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的诗风 学习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特点和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这位老人是谁?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杜甫的《登高》 二、解题 杜甫(721-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word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内部结构;背诵这首诗。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3. 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知识导学】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解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 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基础演练】 1.李商隐名句集锦——在下列画横线上填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春心莫共花争发,___________________。 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___。桐花万里关山路, 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话,了解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锦瑟》学案导学

《锦瑟》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作品,理解《锦瑟》的思想内涵 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背诵《锦瑟》 学习重难点 理解《锦瑟》的思想内涵 背诵并默写《锦瑟》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整体感知诗歌 1、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二)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三)探究主旨。 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四)分析《锦瑟》第二联所用典故。 参考答案:1、这一关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 2、上句用《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觉得自己真是蝴蝶了;不久梦醒,又觉得自己还是庄周。这里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下句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让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这句化用典故,表明作者的伤时之感、身世之痛,都只有通过哀思缠绵的诗歌抒写出来。 四、写作训练 写一段对《锦瑟》鉴赏性的文字。 五、鉴赏阅读 锦瑟遗情 《锦瑟》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本诗,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朦胧的意境。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诵诗歌,让学生感受《锦瑟》的语言美,再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来摸索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象朦胧、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锦瑟》主题的探讨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斯芬克斯之谜”导入,引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的《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子。他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是唐朝继李白、杜甫、王维之后将唐诗推向另一个高峰的伟大诗人。李商隐的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视频范读,请一个同学来评价一下自己与视频范读的区别在哪里。(伤感、深沉、舒缓) 3、带着伤感和深沉,用舒缓的语调再次齐读课文。 4、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理解大致的诗意。 四、诗意解读,意境探析。(教学重点:研读法) 1、在大致理解诗意的情况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齐读本诗。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以及表明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思华年、惘然) 华年,青春年华;思华年,追思已逝的青春年华。 2、是什么东西引起了诗人对已逝年华的追忆呢? 锦瑟,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可以看出。 3、关于锦瑟:瑟,古代弹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锦瑟,绘有花纹的瑟,是对瑟的美称。 4、首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提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诗人对过去的青春年华的追忆,但诗句的开头却先写了锦瑟,也就是说,诗人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这种修辞手法是什么?)起兴 首联诗人以“锦瑟”起兴,引出对年华岁月的追忆。 5、赏析颔联和颈联 (1)全诗中,表明诗人情感的是哪个词?那现在我们再齐读本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惘然”之情。 读了之后,学生一般会觉得这首诗不好理解,请几位同学来说说《锦瑟》难懂的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学案(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锦瑟学案(含答案) 文本文本1213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并序锦瑟锦瑟白居易李商隐核心素养目标审美1阅读这两诗,理清诗歌脉络;2赏析琵琶行对环境.音乐及人物的描写手法,赏析锦瑟中所运用的象征.用典等艺术手法;3品味诗歌意境,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情境白居易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他满怀忠诚,却连遭贬谪;他忧国忧民,却屡见民间疾苦。心中充满惆怅,化为一声叹息,诉不尽心中悲凉。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化为千古绝唱,载入史册。 李商隐出身贫寒,陷于勾心的朋党战乱。他胸怀绝技,却无人赏识;他有惊世之才,却为官场所排挤和打击。他一生颠沛流离,怀才不遇。他在大唐没有留下名垂青史的功名,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位诗人,去感受这两位唐朝才子的情怀。 琵琶行并序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琵琶女身世诗人感受微任务活动一语言梳理与探究1“瑟瑟”这个形容词,唐朝诗人很少使用,而白居易一人就使用了15次,形成了独特的“瑟瑟体”。

国语词典为此词列出了三种义项A碧绿的宝石B形容风声C 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1你认为“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瑟瑟”应属于哪种义项2下列白居易诗句中的“瑟瑟”又分别属于哪种义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太湖石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题清头陀3“瑟”是入声词,短而促,一发即收。这个字叠用在诗中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B2ACB3“瑟瑟”状秋风吹动枫叶荻花之声细碎,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烦乱之感。 2古诗文常用一种修辞,使上下文意互相交错.渗透.补充,从而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含意,这种修辞被称为“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就运用了这种修辞方式,它并不分列“主人”和“客”的不同行为,而是说主人和客一起下马一起上船。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同样也运用了互文修辞,请解说这些诗句的含意。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秦汉时的明月笼罩着秦汉时的关隘。 2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登高》《锦瑟》理解性默写 教师版

《登高》理解性默写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杜甫《登高》中两句境界壮阔,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或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9、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杜甫《登高》中,诗人表现个人潦倒困苦、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理解性默写 1、《锦瑟》诗中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和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悲惨哀怨的意境的两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诗中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怅惘之情的两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灭的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中,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5、《锦瑟》一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悲哀。 6、《锦瑟》诗中写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诗中同样表达这种心情的两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怅惘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古典诗词善用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0、《锦瑟》诗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