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万能答案知识交流

案例分析万能答案知识交流
案例分析万能答案知识交流

一、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灼烫、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其他伤害;坍塌、中毒和窒息、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淹溺、瓦斯爆炸、火药爆炸、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二、事故分类:伤亡程度判断

1、死亡判定;

2、重伤判定;

3、轻伤判定;

4、死亡时间追加为30天,交通、火灾7日。

三、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

3、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四、事故调查的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事故现场抢救处理

3、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搜集

5、事故认证材料的收集;

6、事故现场摄影、录像;

7、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10、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

五、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六、事故分析直接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在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做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七、事故分析的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部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八、事故性质的确定

1、责任事故;

2、非责任事故;

3、自然事故;

4、技术事故。

九、事故教训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十、硬件措施

1、去掉危险源;

2、去掉危险存在的条件;

3、去掉引发条件;

4、保护潜在的受害者。

十一、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经典答案

一、事故原因(事故性质的原因)

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

2、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3、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教育培训不够;

4、作业现场混乱或劳动组织不合理;

5、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6、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7、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

二、事故责任

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

2、操作人员违规作业(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

3、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

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三、整改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加大安全投入;

6、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五、未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1、应选择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设备;

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3、**工人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配备防止**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

5、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7、制度针对**事故的应急预案。

六、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1、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3、按规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登记

4、建立特特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5、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

6、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

7、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

8、编制特特设备应急救援预案;

9、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10、做好使用前的试运行的例行检测;

11、做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12、做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七、应配备的救援设备

1、通讯设备;

2、报警设备;

3、个体防护设备;

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

八、应急程序应包括哪些内容:

1、可能出现的灾害种类;

2、明确可能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灾害的后果;

3、重点预防部门的防灾器材配备情况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4、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职责;

5、灾害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

6、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

7、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是的疏散路线;

8、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剂危险物品的处理;

9、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

10、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

九、应急准备的不足:

1、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

2、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或防护面具不足;

3、预案应急演习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统一指挥或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十、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撤离的方式、方法;

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十一、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

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

2、肇事者和伤害者的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态、身份证);

3、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

4、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物料位置图;

5、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坏部件描述

6、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措施;

7、肇事者和受伤害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规程、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十二、安全许可证需具备的条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生产系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12、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应急救援预案。

十三、技术上问题和措施:

1、摘录题干,去掉杂物,罗列条目;

2、将上述罗列的条目取反。

十四、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要求:

1、根据自身资质和能力,承包相应的工程;

2、根据工程需要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出现责任和管理制度执行的真空;

3、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要界定清楚;

4、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核实和确认;

5、开展有针对性较大或与正在生产运行设备区域有交叉的施工,设置专职的安全监护人员,防止发生意外。

十五、报告事故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的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十六、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

2、查明事故发生原因;

3、人员伤亡情况;

4、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5、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6、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总结事故教训;

8、提出防范整改措施;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十七、提出该厂在编制和预案管理上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十八、八大特种设备:

1、锅炉;

2、压力容器;

3、压力管道;

4、电梯;

5、起重机械;

6、客运索道;

7、大型游乐设施;

8、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

1、防止可燃物,可以不用

2、防止点火源,防止静电

3、控制火灾爆炸的存在条件

4、控制传播

电气伤害的措施

1、防止漏电的发生

2、尽量使用安全电压

3、接零、接地保护

4、需要有电磁屏蔽

5、漏电保护

6、连锁保护

7、安全距离

机械伤害的措施

1、改进工艺、使用不易伤害的机械

2、改进工艺,保证机械不能伤人

3、使用机械限定使用范围、活动范围

4、通过屏蔽或隔离手段防止物体飞出伤人

高处坠落的措施

1、改进工艺,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人不要上去

2、在周边搭建防护层,使高处坠落的空间降低

3、严格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等

4、设置地面安全防护范围

车辆伤害的技术措施

1、降低车速至安全范围

2、在车辆上加装防撞缓冲装置

3、改进工艺,使用固定式设备

4、车辆中要有明显的警示信号,包括声光信号

各项措施中必须要有的措施:

1、危险源消除

2、消除危险源存在条件

3、切断传播途径

4、去掉发生条件

十九、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1、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汇报生产安全事故

二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责任: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和监控责任制;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职工发现和排查事故隐患;

7、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出租的,应当现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责任;并对其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责任;

8、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阻挠。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报表报送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

10、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的关人员应立即组织整改。

11、生产经营单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

13、对挂牌督办并责令停产的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

隐患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隐患的危害程度及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隐患的治理方案;

应急程序应用包括哪些内容

1、可能出现的灾害各类;

2、明确可能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灾害的后果;

3、重点预防部位的防灾器材配备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4、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职责;

5、灾害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

6、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

7、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

8、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

9、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

10、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

应急准备的不足

1、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练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或防护面具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不好用;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统一指挥或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整改防范措施(教训)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

6、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为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1、应选用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装备;

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3、工人应严格执行XX操作规程;

4、配备防止XX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

5、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7、制定针对XX事故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应符合的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5、有明确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7、预案基本要求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互相衔接。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1、成立工作组,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2、资料收集,收集相关资料;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应急能力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是:

(1)按照《安全生产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设工程分包应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不能把施工工程转包给不符合规定的单位或个人。管理机构严格审核相关单位的资质和条件。

(3)加强对起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管理,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4)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5)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6)现场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按组织方式桌面实战

按演练内容单项综合

按演练的目的和做用示范研究检验

学校管理的50个经典案例读书报告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读书报告 11级小学教育010王琦琦 一、书名: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 二、著者:程凤春 三、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9 四、页数:211 五、内容简介: 这本书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每一部分都遵循先描述案例内容,再提出思考问题,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这样一个体例。虽然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但都只是引玉之砖,其意图并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希望引起读者深入思考。 六、读后心得: 起初选择这本书来阅读仅仅是因为相对于枯燥的教育管理书籍,案例分析类的书籍可能会比较容易消化吸收,也会相对有趣一点。但真真正正接触到它时,却发现这本书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每个案例都生动、有趣、富于挑战性,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事、常发生的事或是头疼的事、难办的事,然后作者又会根据案例给出设定的“命题”,把我带入到一个相应的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局外人等等。需要我自己设身处地的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我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了解到了学校管理常见的问题、困境,无论是成功案例中的经验、失败案例中教训都提供给了我很大的学习空间,教会了我从困难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 其中在李校长的“无为而治”这一章中讲到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因身兼数职经常参加校外社交活动,虽然不是每天都在学校,但学校工作却井然有序。在遇到问题时,他一般都会说:“好了,这个问题我知道了,这个方面因该是xxx 负责。我去跟反映一下……”在大多数人眼里该做决定的校长,却把这些问题分散交给了其他人。这就引发了关于校长负责制的争论。学校里一部分人就开始质疑李校长说这是“无为而治”。对于这个案例,作者给出的思考题是: 1.如果你是李校长,你会采取何种管理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你是李校长,你如何界定在哪些事上有所作为?在那些事情上有不 为? 3.如果你是李校长,你在与基层教师、学生沟通时,面对他们提出的具体 问题,你会采取何种措施使问题迅速解决,使教师、学生感觉到你的力 量?

2019年法律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法律基础知识题库2020

2019年法律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A)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C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高校辅导员案例分析题库(附答案)

高校辅导员应聘:案例分析系列 一、案例分析环节的方法及技巧 (一)明确作答步骤 在案例分析环节,作答步骤是基础。明确了作答步骤,案例分析的大框架便搭好了,其他就是在这个框架内充分发挥参赛选手的智慧和个性,把案例解说清楚、分析透彻。《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通知》指出,案例分析环节由“参赛选手现场抽题,分别从案例背景、问题关键点、解决思路、实施办法、经验启示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般认为,学生工作案例分析的作答步骤主要如下。 1.简要介绍案例背景 由于评委和观众已经通过主持人介绍等途径获知了案例的内容,因此参赛选手无须再对案例本身进行详尽介绍,只是作为开场白一两句话简单介绍即可。这既避免了重复累赘,更是为选手充分阐释本人对于案例的理解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2.研判问题关键点 关键点既是评委的给分点,又是后面“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的发散点,正确找出工作案例的关键点,是准确把握分析案例的重中之重。 3.提出解决思路 解决思路是参赛选手针对案例关键点所设计的问题解决路径,解决思路既是对“问题关键点”的展开,又是“实施办法”的灵魂。4.阐述实施办法 在解决思路的指引下,充分结合案例实际特点,阐述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解决方法。 5.总结经验启示 一个学生工作案例的完满解决,总会给学生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辅导员应该及时总结这些经验和启示,做到举一反三,有备无患,触类旁通。 (二)掌握作答原则 1.针对性 案例需要定性,即通过对案例内容的分析,明确案例的本质,如该案例是属于寝室人际关系相处问题,还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等。提供的案例既可能是单个问题,也可能是复合问题。只有细心审题,准确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阐述分析,不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系统性 表达要有层次,即通过先后有序、主次分明的讲解,向评委和观众阐释对案例的原因、对策、启示等方面的看法;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考察案例,会让我们的分析更加到位和透彻,避免出现武断的情况。 3.规范性 首先是程序规范。在比赛中,要让评委非常清晰地听到参赛选手的答题,选手最好按照案例背景、问题关键点、解决思路、实施办法、经验启示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且要强调这5个方面的标题。其次是语言规范。在答题中,尽量使用规范、科学、学术语言,体现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 4.操作性 要注重实际,即选手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对策,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案例分析不能仅停留在概念剖析,重要的是要“落地”、“接地气”,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要防止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5.启示性 经验启示重点考察辅导员的工作视野和分析能力,要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意识。将案例从多角度、多思维来考虑、分析、判断,得出更广泛的经验启示。启示部分要有些学理的思考,从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从个案到共性,以前沿理念、最新研究、学术方法来答题阐述。 (三)厘清备赛思路 备赛思路是指选手在参加案例分析环节比赛时所采取的作答切入点和分析套路。清晰的备赛思路可以帮助选手应对各种类型的竞赛案例。针对案例所采取的实施办法是案例分析环节的重点。一般来说,备赛思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组织支持系统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主要内容介绍: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由程春教授编写,其中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的每一篇章,先描述案例内容,再提出思考问题,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读者不论在初读时还是读完以后,不免会有这种感受:本书真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实例研究的精粹,尤其对于从事过学校管理的人来讲,会发现以往曾遇到过的管理问题,出现过的疑惑,都能从本书中肯、专业的分析中发现问题根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的解决方案。 读书感悟: 50个案例讲的是关于学校内部,学校与外界之间常发生的问题,矛盾,或是头疼的事、难办的事。其中,涉及到学校最高管理层——校长篇章让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校长的不易。作为一校之长,学校的发展,内部的矛盾关系的妥善处理,学校的集资,建设与发展,上级部门政策的落实,与外部各种冲突的缓和,与学校内部各层级职工关系的妥善处理,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各种公共关系,公共资源的争取,都是作为一个务实,做事高效的校长必须考虑的,必须在脑海里有个规划,在心里有个谱的。 在《学校的店面该不该出售》篇章中,面对店面该不该出售这个问题,校长选择了召开行政会议倾听大家的意见,会议上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主张,这位校长没有马上做出决策,而是采取了缓冲处理的方式。这里,可以窥见这位校长决策的艺术。首先,我们知道,学校出售店面其实并不属于像教学工作一样的学校内部与教职工利益紧密相关的常规事务,如果这位校长属于命令型的校长,很可能不会召开这种会议,让这么多人参与决策,以引起不必要的分歧。但是,这位校长很谨慎,很民主,没有采取专断式的决策方式,没有在意见出现分歧时勃然大怒,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志一拍板来休止不和谐的争论。这位校长在会议后找到意见欠妥的反对派,谈了自己的看法,

电大法学本科 法学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 考试备用

法学基础案例分析 甲、乙、丙三人为同胞兄弟。三人父母生前拥有一幢私有楼房,这幢楼房于1996年出租给张某夫妇居住,租期为5年,每年租金为2万元,年底支付。 1999年1-2月,甲、乙、丙父母相继去世,没有留下遗嘱,于是楼房由三人依法继承。甲、乙均有房屋居住,而丙暂无自己的房屋,办理遗产继承时,把房屋约定由丙管理。1999年10月5日丙将房屋作价给丁,价款为人民币30万元,丁以为丙即是房屋的产权所有权,于是二人签订了合同,丙将房屋产权证书交由丁,二人一并到房产部门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同年11月1日,丙告知张某夫妇其已将房屋卖与丁的事实,并要求张某夫妇搬出房屋。张某夫妇不允,要求购买该幢楼房。后甲、乙得知丙卖房一事,向丁提出异议,遂起纠纷。 请问: (1)父母去世后,甲、乙、丙对楼房具有什么财产关系? (2)丙、丁之间签订的合同有无效力?为什么? (3)现房屋所有权归谁所有? (4)甲、乙、丙、丁有无权利要求张某夫妇搬出房屋? (5)张某夫妇有哪些权利可以主张? 1、甲、乙、丙对作为尚未分割的遗产的楼房是共同共有关系。 2、无效。因为该买卖合同侵犯了张某夫妇的优先购买权。 3、房屋所有权应归甲、乙、丙三人共同共有。 4、甲、乙、丙、丁四人均无权利要求张某夫妇搬出。因为张某夫妇享有合法的租赁权。 5、张某夫妇可以主张以下权利:(1)房屋所有人出卖房屋前获得通知的权利;(2)在同等价格条件下优先购买的权利;(3)主张丙、丁之间合同无效的权利。 张某,男,30岁,是某县人民银行的出纳员,他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伪造、涂改单据等方式,贪污公款35872元。案发后,在提起公诉时,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某某主动提出回避,因为张某是他的儿子。本案在人民法院受理后,组成了以审判长王某为首的合议庭,但后来发现王某是张某的表哥,于是上级领导决定王某回避。 请依据以上案情,回答问题: 张某的贪污案应该由谁来立案侦查;检察长张某某的回避属于什么种类的回避,应当由谁来决定;审判长王某的回避属于什么种类的回避,应当由谁来决定。 答:张某的贪污案应该由人民检察院来立案侦查(4分); 检察长张某某的回避属于自行回避(4分),应当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来决定(3分)。 审判长王某的回避属于指令回避(4分),应当由本院来决定(3分)。 1、乙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乙婚后与妻子工共建12间房。1960年生子丙,1970年 乙死亡。乙母自己婚后一直和乙的哥哥甲同住,直至1974年病故。1975年乙妻也去世,丙即与甲共同生活。乙家12间放收作公房,1981年落实私房改革时返还给甲。现丙妻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百度文库专用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A宪法B民法 C刑法D行政法【】 2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 A法律编纂B法律制定 C法律整理D法律汇编【】 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D指引作用【】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职能范围的是 A修改宪法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 D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者检举。这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政治权利B监督权利 C社会经济权利D人身自由权利【】 6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是 A不遵守合同约定,长期拖欠房屋租金 B拒不赡养年迈、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 C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 D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情况中,行为人不受行政处罚的是A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B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C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教育综合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

教育综合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 案例一(南京六城区2011真题) 1、这个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这个教师的做法也不符合德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同时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所有的学生都用“写保证书”的方式 3、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对学生只用了惩罚的方式,而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惩罚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的 4、这个老师的做法不利于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作为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因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5、作为教师应该具有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 ①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②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③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④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案例二(河南特岗2011真题)

这个教师采用的“罚站”这样的惩罚方式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法律法规 案例一 答:学校的做法不合理。这是因为: 1、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不符合德育原则:导向原则、疏导原则 3、德育方法: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学校这样做不合理。原因如下: 一、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的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二、从情理的角度说,十四岁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遍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三、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杨梦露112012007022 【案例名称】究竟是谁的责任 【案例出处】《学校管理学》教材P171 【案例关键词】学校教导处总务处责任 【案例分析】 在此案例中,通过教导处主任与总务处主任争论所反映出来的,是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在学校运行中有的工作“无人做”,部门间对于工作没有达成共识;对于特殊的情况,学校也没有对于工作分配的特殊方案;学校没有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造成“无章可循”的局面等主要问题。 下面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开学之后,学校教导处和总务处各自忙于新一年的工作,而教导处接到书店的取书通知后将原来由教导处主要负责的工作交给了总务处,总务处由于接到了从没有负责过的工作和教导处进行争论。总务处认为取书是与教学有关的事,所以应该由教导处负责,但教导处认为此事与教学无关,因此产生了分歧。在这里,双方在关于“教学事物”的定义上没有达成共识,而校方也没有对“教学事物”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双方对于自己的与

对方的职责都不肯定,各执一词,由此产生了推脱工作的现象。再而,在案例中,总务处主任认为自己没有将工作推给教导处,而是做了“一大摊子事”,部门间没有划分明确的工作职责,却认为包揽了多项工作任务就是工作负责的表现,这也是工作责任不明确带来的负面影响。 取书工作是每年都需要做的,前几年的情况是由教导处通知各班自己去取,也就是说教导处和总务处都没有负责这项工作。教导处认为这本应该是总务处的责任,但因为原来总务处人手少,学校没有车,也就免除了责任。而今年的情况有所改变:学校购入了可使用的新车,总务处人手也增加了,因此这项工作理应由总务处接手。学校本来就没有对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明晰,而且在新的情况出现后也没有另行规定,或者说在特殊情况的时期没有制定特殊的应对方案。 在整个案例中,教导主任与总务主任的争论都是没有依据的,或者依据是“历来如此”,也就是说学校没有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告知学校各个人员,以达到遵循、监督等的效果,致使在遇到特殊工作与场合时工作人员无章可循,逃脱、推卸责任。 【案例思考】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民主化、科学化、责任制与有效性原则。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与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实体法与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就是(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A)就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就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C )就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就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与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就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就是(C )。 A、行政法就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就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就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就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就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就是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一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一 一、简答题 1、(1)行政案例的定义: 基于教学与研究的需要,以不同媒介是存在,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某项具体的、真实的公共行政事件客观而准确的记叙。 (2)行政案例的特征: ①目的性; ②真实性; ③客观性; ④完整性; ⑤开放性; ⑥可读性。 2、行政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在: (1)加深对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把握; (2)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人员; (3)有利于推动公共行政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创新; (4)有助于发现和了解当前行政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参与行政发展与改革过程。 3、区别: (1)目标不同(前者是开张研究,达成科学研究的目标;后者是学习—教学目标的实现,理论理解力的深化,简言之,前者重在科研价值的实现;后者重在学习与教学价值的达成。) (2)本质不同(前者是发现真理,后者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 (3)适用的策略与思路不同(前者强调价值中立;后者要求因材施教。) 4、行政案例的一般采编步骤 (1)案例说明书的拟定; (2)材料搜集与研究; (3)初稿的拟定; (4)反馈与修改; (5)定稿与出版。

5、学生的角色是: (1)积极的课前准备 (2)积极的表达者 (3)认真的总结者 6、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即阶级统治的职能,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维护和实行阶级统治,保卫国家。具体包括阶级专制职能,军事包围职能,社会治安职能,民主职能。 (2)经济职能,指政府所承担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是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具体包括:产权(私有或公有)界定和保护;基本建设投资(直接生产或提公共产品);进行收入再分配;缓解收入分配不公(以及管理国家资产、规范稳定市场秩序以确保自由竞争)等。(3)文化职能。政府指导和管理文化建设事业,领导和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具体包括:意识形态职能,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文化艺术;体育事业、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清除有害文化产品等。政府的文化职能,一般是通过文化管理机构的组织等管理活动来实时的。 (4)社会职能。执政府所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各种社会福利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创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保护生态环境。 7、意义: (1)有利于廉政、勤政、高效。可以克服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分,人浮于事等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有利于克服任人唯亲、能上不能下、职务终身制等导致腐败的现象。 (2)有利于节省财政开支,行政管理费用中有很大部分用于人员的编制,行政管理费用在国家财政开支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额。制定合理的编制员额,对国家节省财政开支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整个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编制本身就是法规。它是国家行政组织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各级机关设置法律依据。加强编制管理事实上就是强化行政组织的法制化。 8、阻力: (1)决策规范不完善、标准不统一。①执行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提出实施决策更具体的方案。 ②由于决策规范不完善,可操作性差,增加了执行中的随机性,给随心所欲留下了可趁之机,从而影响决策目标的实现,甚至还会使执行活动走弯路。 (2)行政执行人员对决策和指令缺乏认同感和执行的动力,行政指令与大多数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相抵触时,就有可能出现行政方面的阻力。 (3)行政执行资源不充分,人力和物力资源。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1)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张老师,女,今年四十五岁,大专学历,平时工作踏实认真,从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也一丝不苟,且在我校已连续当班主任至今达十年,十年如一日每天在校时间达十小时以上,所带班级在同年级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一直专心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学历进修,在职称的晋升上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看到其他年龄比她小得多的、工作成绩不如她的教师一个个都评上了高级,就感到难于接受,产生了想调离学校的念头,在工作上也有所松懈。 学校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采取行动,利用节假日去拜访,平时主动关心她,并提拔她担任教研组副组长,并许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帮其解决职称问题。经过学校到位的思想工作,她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焕发了原来的工作热情。 静态分析:对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对发展需要的稳定性以及对自尊需要的迫切性、对成就需要的强烈性。张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工作二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动摇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的信念,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很一般,平时生活很简单,而把整个的精力都方在了教学工作上,但对自己的付出与现实的差距不无感叹。由于前些年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随着年纪的增大,智力的下降,对学历的不足,唯有无奈的叹息。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她还是在默默的寻找着自己的价值,每当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时,家长的赞扬时,得到学校的肯定时,都会显出自豪和满足的神态。在科研上她很不在行,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但她说,教师的水平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上,她甚至看不起那些只会写些夸夸其谈文章的、不务实的教师。当然,她的观点很片面。在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的今天,应试教学还在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她的观点还不无市场。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的教师,以科研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工作,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 动态分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需要的冲突:自卑与自尊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 四十五岁年龄的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儿子读高中花费很大,加上又有年迈的父母,丈夫单位又不景气,经济收入不堪负重。看着别人买别墅、买小车,心里难以平衡。论发展,自己除了上课,什么能耐也没有。论成就,除了学生那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无从谈起。论尊重,连合格的学历都没有,不转岗就不错了。于是她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从事起家教业。从几个学生到数十个学生,到应接不暇,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现在买起了高级公寓,进出小汽车,着实风光。有人对她家教有意见,她说,这是眼红,这是他们的价值不如她。在应试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尽管这是一种价值的贬值,不过还是体现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然而,当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她心中又充满了矛盾。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虚,她感受到了自己最终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冲垮。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辞呈。学校领导立刻招集中层干部以上会议,一致认为:张老师是一位对学校贡献很大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留下来。接着,校长当晚亲自登门家访,做通思想工作。一周后,学校宣布张老师为教研组副组长,学期末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并被推荐为局教育先进工作者(需要的代偿)。在这些难以想象的荣誉面前,她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主导需要)。

刑事案例解析(基础知识点)

刑法的基本理论 刑法的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的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后应当承担什么刑事责任、给予何种刑罚处罚,都必须明文规定在刑法条文中。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1、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含义 这一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4条) 具体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出身、地位、职业、性别、财产状况、贡献大小、资格、业绩等,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2、该原则的体现 1、定罪上的平等; 2、量刑上的平等; 3、行刑上的平等。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概念 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重的罪,就应承担多重的刑事责任,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所以又称之为罪刑均衡、罪刑相称原则。 三、刑法适用效力 刑法适用效力即刑法的适用范围主要解决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内具有效力,包括刑法空间效力与时间效力。 (1)属地原则。即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的,都不适用本法。 (2)属人原则。即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法。 (3)保护原则。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法。 (4)普遍管辖原则。即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

案例分析题答案精华版

案例分析题答案精华版

招教考试案例分析精华解析 试题集 适合2016年全国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内容介绍>>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案例1】 嘱托 根据常规,离任的领导总以为有责任给新上任的领导留点什么,嘱托?希望? 声誉很高的沈校长刚好年满六十,尽管身体还硬朗,雄心也未灭。但是,退休规定不留情面,只等新领导班子确定下来后,他就要退下来了。他留恋学校工作,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任领导留下更好的基础,让他们去做出更好的成就。可是这点心愿,现在却变得难以实现。例如,学校数学教研组缺一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上半年已研究决定调入某校一位骨干教师。当时因对方坚持不放,只好搁了下来。现在对方愿意放了,老校长催着管人事的副校长办理。可是这个由老校长一手培养提拔,平时言听计从的副校长,表面答应着,就是不办理,老是找各种借口拖着。这个副校长聪明得很,对老校长客气,是感激知遇提拔之恩;拖着不办,决不是决策上的错误,而是要等新校长上任后,听听新的领导口气再定。“不然的话,新校长认为在他赴任之前,我们有意安排好自己的人马。那时,老校长是退了,可我还得留下来呀!”当老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副校长的“内心独自”后,心中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起。老校长自责自己为什么到“快下台”的时候,才识别出这位副校长是一个不以事业为重的人。 经过思虑,老校长决定给接任者留下这么一句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关键要看其以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评点】

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才难得亦难知”的道理。要用人就要知人;要知人,就要以贤知贤,以能知能。校长的用人和选人的标准先得彻底改变。老校长留下的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值得校长们深思。 用人,要注重两个用人的原则: 第一,德才兼备。我国通俗说法叫又红又专。主张德才兼备,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专利。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这话和我们现在说的“专是本领,红是方向,是统帅”的精神是一致的。学校角色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专,就是精通业务,具有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第二,公正合理。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远亲杂交”才有利于多种信息交流,择优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 用人,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

法律基础知识

高三政法专业第四次模拟考试基础试题 《法律基础知识》(1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刑种不属于主刑的是() A、罚金 B、拘役 C、有期徒刑 D、管制 2、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A、45 B、30 C、15 D、10 3、某精神病院的住院精神病人甲从精神病院出走后,在超市闹事,造成超市经济损失1500元,对此经济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甲 B、甲的家属 C、精神病院 D、超市 4、张某为孙子张明的出生日期犯愁,其母亲记得是8月26日晚出生,医院的接生记录是8月28日,医院的出生证明是8月29日,其户口薄上记载的是8月30日,依法张明的出生日期是() A、8月26日 B、8月28日 C、8月29日 D、8月30日 5、在一般情况下,()是各类行政法律关系必然的一方当事人。 A、社会组织 B、企事业单位 C、国家行政机关 D、公民 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论述是最早出现在哪部重要文件中()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B、党的十四打报告 C、党的十五大报告 D、1999年3月的宪法修正案 7、甲和乙有私仇,一次与乙路遇时扬言:“你等着早晚我要废了你”。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着手 C、犯罪表示 D、犯罪未遂 8、解决民事纠纷最有效的手段是() A、当事人协商解决 B、民间调解组织解决 C、人民法院审判解决 D、仲裁机构裁决解决 9、治安案件的处理属于()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司法行政机关 10、甲委托乙购买旧手机一部,丙委托乙出卖旧手机一部,于是乙同时代理甲、丙签订手机买卖合同,则已的行为属于() A、滥用代理权 B、居间行为 C、行纪行为 D、超越代理权 二、判断题 1、分立。合并后的法人为新的法人,因此对法人的债务不承担责任。() 2、对于主犯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罚。() 3、犯罪成立的四个条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4、法制与法治都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因此概念相同。() 5、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自然死亡。() 6、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的重要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7、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最新书记员法律知识基础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答案)

2020年书记员法律知识基础考试题库28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参考答案:D】人民法院对于下列何项应采取“决定”的形式。 A.有关撤诉的事项 B.有关中止和终结诉讼的事项 C.有关移送或指定管辖的事项 D.有关回避的事项(BC11.下列各项原则中,属于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是 A.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B.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C.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 D.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2.某县公安局对林某违法作出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林某向某市公安局申请复议,某市公安局违法作出拘留7天的行政处罚,为此()(1、2)(1)某县公安局承担赔偿拘留3天的责任(2)某市公安局承担赔偿拘留4天的责任(3)某县、市公安局共同赔偿拘留7天的责任(4)某市公安局承担赔偿拘留7天的责任 3.甲为工商局干部,乙为公安局干部,两人共同违法作出没收李某财产的决定,为此()。(2)(1)甲乙共同赔偿(2)工商局与公安局共同赔偿(3)甲乙分别赔偿(4)工商局与公安局分别赔偿 4.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张某录像机的决定,张某气愤之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像机,为此()。(2)(1)应由某行政机关赔偿(2)张某不能主张行政赔偿(3)由行政机关与张某共同承担(4)减轻行政机关的赔偿责任 5.某甲因调戏妇女被带到派出所,有一警察从外面进来,看到某甲态度不好,便踢了某甲一脚,却造成某甲脾脏破裂。为此()。(2、4)(1)该警察所在的派出所应对某甲承担赔偿责任(2)该警察所在的公安局应对某甲承担赔偿责任(3)某甲自行承担(4)对某甲实行国家赔偿后,对该警察实行追偿 6.【参考答案:D】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两个月 D.三个月 7.【参考答案:ABCD】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政机关的行为提起的诉讼。 A.行政指导行为 B.重复处理行为 C.刑事侦查行为 D.调解行为

2014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重点及万能答案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l.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2)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3)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6、环境因素:(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4)其他地下作业环境不良。 (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7、管理因素: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度未落实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包括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按参照事故类别(GB6441)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类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动的过程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除先触电外,所有与起重有关的伤害。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的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12)透水 12.火灾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三、锅炉: (1)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 t/h。 (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 MW。 四、女工禁忌:矿山井下、低温冷水(20kg连续、25kg间歇)、IV级体力强度、III级(经期、孕期、哺乳期);未成年工:矿山井下、有毒、IV级(16-18周岁)。 五、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1、机械伤害:1)使用本质-安全设备(自动、半自动化代替手动);2)加安全防护装置(联锁);3)安全标记、标识4)穿合理的工作服。 2、电气安全:1)IT、TT、TN保护2)绝缘3)电气隔离4)安全电压5)防爆电气设备6)穿绝缘鞋、戴手套。 3、防火:1)设计符合要求2)材料要使用阻燃、无毒材料3)控制可燃物4)控制点火源(明火、吸烟、动火作业、雷电、静电、摩擦起火花)5)配消防器材(消防栓、灭火器、喷淋系统、感温感烟报警装置)6)消防通道要畅通、安全门禁止上锁7)防护用品 4、防爆:1)防爆设计2)防爆电气设备3)使用防爆工具4)控制温度、压力、点火源能量、惰性气体介质和容器孔径尺寸要少。 5、特种设备:1)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一体化设计2)定期检验; 6、职业危害:1)噪声:吸声、隔声、消声、减振、配耳塞、耳罩2)振动:减振;3)粉尘:革新工艺、水式作业、密闭、厂房通风、防尘口罩、管理、教育、检查;4)室内高温:空调降温、减少作业时间、放高温假期;5)室外高温:通风、发防暑降温药品、冰镇饮料;6)低温:空调升温、减少作业时间、增加防寒保暖措施 7、辐射:减少辐射源头接触时间、拉大距离、屏蔽; 8、物体打击:拉上安全防护网、防护罩;在作业区内戴安全帽 9、高处坠落: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穿软底防滑鞋10、坍塌:靠边码放、整齐码放、不超限高11、中毒:定期检测、对散发有毒气体设备密闭、通风、配防毒面具、口罩;12、窒息:戴氧气瓶、氧气呼吸面具13、灼烫:穿长袖工作服14、淹溺:系安全带、安全防护平台、防护网。 六、安全隐患管理整改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2、建立健全本单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定3、保证本单位的安全投入4、定期排查现场隐患5、加大隐患整改力度6、建立健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7、提高员工安全意识8、加大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三级教育、四新教育)9、加强现场安全管理10、加强员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能力11、加强政府、集团公司监督、监察的力度12、加强相关方管理13、三同时管理14、建立安全文化、安全绩效、安全标准化15、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16、高危行业要有安全许可。 七、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