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需课《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后习题及答案

公需课《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后习题及答案
公需课《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后习题及答案

《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后习题

总分:100

及格分数:60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

保护与发展并重,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找到()。

A、平衡点

B、支撑点

C、着力点

D、关键点

2、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强化绿色消费,创建()。

A、“绿色城市”

B、“无废城市”

C、“科技城市”

D、“智慧城市”

3、

按照传统文化的说法,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是“体”和“用”的关系,强调()。

A、一体多用

B、灾后社会风险检查

C、社会控制风险

D、社会治安风险

4、

三方协力:政府、企业与公众三大主体,在()主导下,形成合力,有效推进。

A、“企业的第一推动力”

B、“政府的第一推动力”

C、“公众的第一推动力”

D、“监管机构的第一推动力”

5、

2012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以()为表征。

A、环保运动兴起

B、倡导可持续发展

C、践行科学发展观

D、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6、

()是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生态文明

B、制度文明

C、公共文明

D、综合文明

7、

我国生态脆弱区广布,适宜生存的空间不足()。

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

三生共赢:()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具有同步性。

A、生产发展

B、生物多样

C、生活改善

D、生态良好

E、生产资料丰富

2、

全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要坚持()为主的方针。

A、效率优先

B、节约优先

C、保护优先

D、自然恢复

E、自然为主

3、

治理重点包括:()。

A、时间特征强

B、源头预防

C、过程控制

D、损害赔偿

E、责任追究制度

4、

资源浪费愈演愈烈,主要表现在:()。

A、长期沿袭粗放型发展模式

B、生产领域的资源低效利用现象十分普遍

C、“循环不经济,经济不循环”的瓶颈至今仍未突破

D、消费领域的奢华浪费现象既普遍又严重

E、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5、

上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

B、同时运营

C、同时施工

D、同时移交

E、同时投产使用

6、

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要看两方面的数据:()。

A、经济总量

B、人均GNP

C、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

D、恩格尔系数

E、人均消费水平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1、

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小煤窑星罗棋布,“青山挂白”比比皆是。

正确

错误

2、

改革开放前期,全国各地都在竭力引进外资,有效地拉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正确

错误

3、

三创新联动指文化、制度、技术(包括方法)三者的创新并联动,齐头并进。

正确

错误

4、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40%。虽然连续多年保持了粮食丰收,但很大程度依赖于化肥农药。

正确

错误

5、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正确

错误

6、

多年来,许多地方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都存在“以GDP论英雄”的倾向,甚至作为唯一标准。

正确

错误

7、

我国生存性和发展性资源严重短缺,却错将自然界当成取之不尽的“源”和可以无限消纳废弃物的“汇”。

正确

错误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11级计算机工程学院网络一班朱杰华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缺少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其他各项建设必然会受到影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制度先行,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计划性。 文献来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2-2013学年度第二期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证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行动的标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据可依。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是要制定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各种制度的完善以及各制度间的相互配合、整合是使生态文明建设得以正常运转和发挥预期作用的根本依据。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 ○1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我们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 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建章立制。但是目前人们的观念相对滞后,不少领导干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大多数百姓摆脱了 基本生存需求的制约,已从追求生活水平提高转变到全面提升生活品质。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供给不足提出了新的挑战。 ○3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长期存在的重经济发展轻环保投入、 重经济发展轻生态建设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始终没有提到重要议程,使得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 三、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路径 ○1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国家级的规划应以原则性为主。各个地方性的规划,应该在国家规划所设定的框架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具体的方案。 ○2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的生态立法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将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作为一个有机体来加以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各类灾害,进而构建一个标本兼治的大环境立法体系。 ○3转变政府职能:必须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生态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问题。

《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后习题

《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课后习题 总分:100 及格分数:60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 按照传统文化的说法,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是“体”和“用”的关系,强调()。 A、一体多用 B、灾后社会风险检查 C、社会控制风险 D、社会治安风险 2、 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明确回答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这个重大问题。 A、坚持和巩固什么 B、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 C、完善和发展什么 D、坚持和发展什么 3、 我国生态脆弱区广布,适宜生存的空间不足()。 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4、 2012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以()为表征。 A、环保运动兴起 B、倡导可持续发展 C、践行科学发展观 D、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5、 三方协力:政府、企业与公众三大主体,在()主导下,形成合力,有效推进。 A、“企业的第一推动力” B、“政府的第一推动力” C、“公众的第一推动力” D、“监管机构的第一推动力” 6、 粉碎“四人帮”后,全党工作以()为中心,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为人民服务 D、对外开放 7、 ()是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生态文明

B、制度文明 C、公共文明 D、综合文明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 三生共赢:()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具有同步性。 A、生产发展 B、生物多样 C、生活改善 D、生态良好 E、生产资料丰富 2、 上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 B、同时运营 C、同时施工 D、同时移交 E、同时投产使用 3、 全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要坚持()为主的方针。 A、效率优先

专家解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专家解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9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专家表示,这个方案是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部署,改革要遵循“六个坚持”,搭建好基础性制度框架,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 专家指出,要坚持正确方向,首先需要有正确的生态环保理念作为指导。比如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等等。 对于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说:“自然资源资产具有公有性质,湖泊、山川、空气和水,都是大自然的赐予,属于全民所有。有了产权公有这个前提,就可以建立起一个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交易制度。” “实施生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不仅可以使自然资源成为有偿使用的资源,还可以使有价值的自然资源发挥作用,实现生态财富的增殖。”张孝德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谷树忠认为,自然资源资产受到重视,是因为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资源浪费、破坏、流失严重,所以重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自然资源问题,就要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调整,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核算。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

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强调,“要特别防止和遏制城镇污染向农村扩散。” 李佐军提出,一是把统筹城乡环保作为统筹城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二是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三是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在农村大量兴建固废与污水无害处理设施;四是创建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机制;五是增加农村群众在环境管理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专家介绍,“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都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遵循。 “目前,对破坏生态的约束机制体现得更为明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这就是具体的约束措施,将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产生很大约束力,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近期已经施行,明确提出对官员损害生态环境的责任“终身追究”,构成了各级党政领导者的生态环保“责任清单”。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认为,制定“责任清单”,实现精准追责,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对领导干部的环保工作泛泛要求、笼统评议、法不责众的问责机制。 夏光认为,“责任清单”不但可以用来对党政干部进行环保追责,也可以作为各级党组织提拔使用干部的参考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清单”也是对各级党政干部的一种激励机制。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都需要具体的制度予以贯彻实施: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内容 下面内容详细介绍: 生态文明决策制度生态文明建设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高度通盘考虑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要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地区重大事项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贯穿和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目标体系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等内容作重点纳入目标体系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探索建立体现自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资源环境统计制度探索编制自资源资产负债表 生态文明管理制度1.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2.健全国家自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行使全民所有自资源

所有者职责 3.完善自资源监管体制统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4.统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实行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行业性和区域性特征污染物总量控制使污染减排与行业优化调整、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紧密衔接5.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实施更加严格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6.依法依规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开展政策环评、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建立健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机制7.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建立开发与保护地区之间、上下游地区之间、生态受益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8.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对野生动植物、生物物种、生物安全、外来物种、遗传资源等生物多样性进行统监管9.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行奖促保把良好生态系统尽能保护起来、休养生息优先保护水质良好湖泊10.继续深化绿色信贷、绿色贸易政策全面推行企业环境行评级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衔接推动环境公益诉讼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高环境风险行业全面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11.健全听证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规划、决策和项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鼓励公众检举揭发环境违法行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培育和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生态文明考核制度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指标考

《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后习题

《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生态脆弱区广布,适宜生存的空间不足()。 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2、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明确回答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这个重大问题。 A、坚持和巩固什么 B、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 C、完善和发展什么 D、坚持和发展什么 3、()是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生态文明 B、制度文明 C、公共文明 D、综合文明 4、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强化绿色消费,创建()。 A、“绿色城市” B、“无废城市” C、“科技城市” D、“智慧城市” 5、粉碎“四人帮”后,全党工作以()为中心,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为人民服务 D、对外开放 6、以()吸引外资则是“苏南模式”的特征。

A、低风险 B、低投入 C、低门槛和廉价劳动力 D、高科技 7、按照传统文化的说法,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是“体”和“用”的关系,强调()。 A、一体多用 B、灾后社会风险检查 C、社会控制风险 D、社会治安风险 二、多选题 1、治理重点包括:()。 A、时间特征强 B、源头预防 C、过程控制 D、损害赔偿 E、责任追究制度 2、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要看两方面的数据:()。 A、经济总量 B、人均GNP C、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 D、恩格尔系数 E、人均消费水平 3、建国初,为尽快解决国民衣食短缺问题,都采取了()等错误的方式。 A、建立农垦部 B、围垦湿地,围湖造田 C、“三滥”导致沙漠化扩展 D、“大跃进”造成森林锐减 E、盲目开梯田导致水土流失和石 4、与十九大报告相比新增了从()等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设计。 A、发展理念 B、法律制度 C、多元主体 D、技术支撑 E、科技创新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实施意 见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眉山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12.03 【实施日期】2015.12.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单位、部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关乎眉山实施“两大决战”、实现“两个率先”的长远大计。为加快推进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现就我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市三届六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二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市三届六次人代会精神,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机制和岷江流域眉山段生态补偿机制,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建设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充实基层环保监管力量,提升环保工作水平,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台阶。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机制。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改善眉山发展环境、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标PM10逐年上升,形势严峻。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环发〔2013〕107号)要求,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机制,对于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意义重大。 1.建立科学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考核体系。以各区县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为主设立考核体系。空气质量考核指标为眉山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年度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燃煤控制、燃煤小锅炉整治、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治、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大气环境管理等方面。 2.严格组织实施考核。由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发改、经信、公安、财政、住建、城管等部门参与,每年考核一次。考核采用百分制,根据考核得分评定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次。 3.加强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报经市政府审定后,作为对各区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安排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加大支持力度,不合格的予以扣减。 4.建立问责追究制度。对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地区,暂停该地区除民生与节能减排项目外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由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局)约谈区县党委、

2020年度继续教育提高答案解析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读本88分

1.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范围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范围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这属于生态文明意识中的()意识。(1.0分) A.发展 B.全球 C.公众参与 D.环境道德 我的答案:A×答错 2.在下列行业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1.0分) A.能源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我的答案:C√答对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包括()。(1.0分) A.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B.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C.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D.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的答案:A√答对 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1.0分) A.5000亿吨 B.6000亿吨 C.7000亿吨 D.8000亿吨 我的答案:C√答对 5.()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1.0分) A.游牧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答对 6.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1.0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我的答案:A√答对

7.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1.0分) A.成效显著 B.成就显著 C.成效卓著 D.成就卓著 我的答案:A√答对 8.()报告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党章并作出阐述,成为执政纲领。(1.0分)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我的答案:C×答错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1.0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B.内分泌干扰物 C.持久性毒害污染物 D.常规污染物 我的答案:D√答对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缺少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其他各项建设必然会受到影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制度先行,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计划性。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证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建设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和完成。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再认识,有助于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要全面审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要反思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详细研究建设的道路、目标及手段、方法的选择。这是一个再反思、再认识和再提高的过程,它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等方面更加合理和完善。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行动的标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据可依。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是要制定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根据十八大报告,这些制度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生态文明制度的好坏,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好的生态文明制度将能使建设事半功倍,而坏的制度则能使建设半途而废。各种制度的完善以及各制度间的相互配合、整合是使生态文明建设得以正常运转和发挥预期作用的根本依据。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发挥约束和监督作用,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制度的有效监督和检查才能确保其更好更快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切活动需要对制度负责,需要做到规范优先,需要确保制度的执行力,从而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检查,了解制度落实的情况,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015.5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类型的制度:政府监管性制度、市场主体交易形式的制度、救济性制度。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是落实政府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理顺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推进试点实践。 关键词:生态文明,意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涌现,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却日益恶化,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危险因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产出背后都有一个成本问题。降低成本,是决定经济运作成功与否及能否继续的根本性问题。但是,前几十年,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在产出并不很高的同时,却惊人地消耗着人力、物力资源。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1]。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3]。我们党把握规律,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1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试题与答案

1.在我国,()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1.0 分) A.《“十二五”规划纲要》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D.十八届五中全会我 的答案: A √答对 2(.)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的特别关税。( 1.0 分) A.碳税 B.碳关税 C.环境税 D.资源税 我的答案: B √答对 3.()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1.0 分) A.十六大报告 B.十七大报告 C.十八大报告 D.十九大报告 我的答案: D ×答错

4.截至 2017 年 8 月 29 日,38 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中,审议并通过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关文件多达()份,涉及到全部()类生态文明制度。( 1.0 分) A.40 , 6 B.46 , 8 C.48 ,6 D.50 , 10 我的答案: D ×答错 5.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代产业园。( 1.0 分) A.一 B.二 C.三 D.四 我的答案: C √答对 6.()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 1.0 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我的答案: D √答对

7.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 1.0 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我的答案: A √答对 8.在世界范围内,先污染后治理的代表国家是()。( 1.0 分)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我的答案: C √答对 9.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 1.0 分) 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我的答案: D ×答错 10.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 分)

继续教育-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后习题 一、单选题 1、保护与发展并重,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找到(A)。 A、平衡点 B、支撑点 C、着力点 D、关键点 2、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明确回答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B)这个重大问题。 A、坚持和巩固什么 B、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 C、完善和发展什么 D、坚持和发展什么 3、(A)是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生态文明 B、制度文明 C、公共文明 D、综合文明 4、以(C)吸引外资则是“苏南模式”的特征。 A、低风险 B、低投入 C、低门槛和廉价劳动力 D、高科技 5、按照传统文化的说法,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是“体”和“用”的关系,强调(A)。 A、一体多用

B、灾后社会风险检查 C、社会控制风险 D、社会治安风险 6、粉碎“四人帮”后,全党工作以(A)为中心,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为人民服务 D、对外开放 7、2012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以(D)为表征。 A、环保运动兴起 B、倡导可持续发展 C、践行科学发展观 D、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8、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强化绿色消费,创建(B)。 A、“绿色城市” B、“无废城市” C、“科技城市” D、“智慧城市” 9、三方协力:政府、企业与公众三大主体,在(B)主导下,形成合力,有效推进。 A、“企业的第一推动力” B、“政府的第一推动力” C、“公众的第一推动力” D、“监管机构的第一推动力” 10、全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要通过(B)杜绝奢侈消费。 A、守法 B、立法 C、自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继十七大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必将推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十八大报告同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法治是最成熟最定型的制度形式,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必须重视法治,要善于运用法治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我国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建设的现状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首先我国现行宪法中明确写进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内容。宪法第9条: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26条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其次,我国的《民法通则》、《刑法》等基本法也有相关规定。《民法通则》中关于国家、集体对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矿藏等自然资源享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规定,有关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规定,有关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造成环境污染或他人损害的,应依法承担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的规定等都是涉及环境和自然资源法律保护的内容。修改后的我国《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对重大污染罪,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和狩猎罪,非法占有耕地罪,破坏矿产资源罪和非法采伐盗伐森林罪规定了定罪量刑的标准。 在专门立法方面,从1979年公布《环境保护法(试行)》起至今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制定和修订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

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

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 大纲 一、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 1.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2.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二、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1.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2.我国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生态文明制度 2.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对策 正文 一、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 1.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积极进展。“十一五”期间国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9.1%,化学需氧量下降了12.45%,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降了14.29%。我国重点工业行业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强度下降近90%,褐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排放强度下降70%。近十五年来,我国重点流域的水质情况发生变化。三项常规污染监测指标来看,十五年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2.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当前,我们应冷静的看到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也比任何国家都困难。 (1)大气污染 2013年我国的灰霾天气出现频繁。3月份全国“两会”是在严重雾霾天气下召开的,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严重的大气灰霾,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的影响。据统计,大气灰霾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明显上升,同时对民航、交通、船舶的运

输业都造成了一些影响。据环境部门监测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00年以后,我国东中部地区的雾霾日趋严重。 近十年,我国酸雨污染面积没有明显变化,但酸雨的酸度有明显提高。据调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发病率比平时上升了六至七倍,污染的危害更加明显。国际研究表明,雾霾现已成为致癌的直接原因,而在我国,大气污染已是排在第三位导致人死亡的原因。 (2)水污染 我国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湖泊、水库和城市的河流富营养化问题明显。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仅有135公顷,但是到了2007年就有8700多公顷。如2013年1月,上海黄浦江出现大量漂浮死猪,政府在舆论压力下追根溯源,在源头上解决了这一问题;2013年初,多地发生群众邀请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 泳的事件。此类事件表明:当前水污染十分严重;反映了群众要求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需求;现行环境监管体制不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也很严重,土壤污染变现为源多、量大、面广、持久和毒性强等特征。全国因污染退化的耕地数量不断增加,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1.5亿亩。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是所有环境污染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特点:污染隐蔽,暴露缓慢;治理技术难度大;费用高见效慢,影响长远。 我国可效仿法国,完善环境司法、执法工作,以应对日益被人们感受到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目前,我们国家对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还没有真正提到议事日程。 (4)农村环境问题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第一,水、空气、垃圾、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第二,农业、农村已经成为我国污染物排放量最大行业和地区。第三,城市向农村转移了大量的污染物。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国家对农村的环境治理投入偏低。因此,我们国家农村当前水污染问题及其他环境问题比城市的环境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环境的治理相当困难。 (5)生态系统脆弱,污染事故与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文介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推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3个特点:一是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提并论,并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6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二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是否系统和完整,是否具有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硬实力,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 生态文明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和准则的总和,其表现形式有正式制度(原则、法律、规章、条例等)和非正式制度(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 可见,生态文明制度有“硬”和“软”两个方面,而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制度都是写在纸上的硬性规定。事实上,那些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的价值观念的“软性”规则,往往起到更坚定、更持久的约束人行为的作用,比强制人们遵守的硬性规定更易得到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生态伦理道德这样的制度建设是更基本、更优先的任务。 生态文明制度既是约束人类行为的规则,同时也是衡量人类文明水平的标尺。经常有人把建设生态文明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同起来,认为建设生态文明主要就是防治污染、修复生态,只要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态文明水平就提高了。其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是在“文明”上,更多的是反映人类行为的进步。当我们投入几千亿元治理环境,环境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如果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体系

浅析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制度体系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自党的十六大提出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习,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理论进行分析和学习:一,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背景;二,生态文明的内涵、基本特征和目标;三,生态文明的结构和制度体系;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制度体系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得到逐步发展,并最终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学习和解读。生态文明本身是一个结构复杂、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综合性概念,对生态文明的提出背景、内涵、目标等基本知识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有效避免理论上的虚妄建构和实践中的盲目行动。 一、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背景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当前已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当前我国发展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就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我国的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已临近生态阈值,难以支撑当前的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技术扩张。而目前我国先进技术和主要资源的对外依赖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靠国际资源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更是不可能的。因此,出路只有一个,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1]。 面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整体内涵里,提出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年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 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我们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正确选择[2]。 二、生态文明的内涵、基本特征和目标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指: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生态文明不仅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且它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单单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更要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3]。 生态文明具有以下几项基本特征: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实践性和反思性的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发表时间:2013-11-14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 [打印] [关闭] 夏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3个特点:一是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提并论,并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6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二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是否系统和完整,是否具有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硬实力,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 生态文明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和准则的总和,其表现形式有正式制度(原则、法律、规章、条例等)和非正式制度(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 可见,生态文明制度有“硬”和“软”两个方面,而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制度都是写在纸上的硬性规定。事实上,那些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的价值观念的“软性”规则,往往起到更坚定、更持久的约束人行为的作用,比强制人们遵守的硬性规定更易得到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生态伦理道德这样的制度建设是更基本、更优先的任务。 生态文明制度既是约束人类行为的规则,同时也是衡量人类文明水平的标尺。经常有人把建设生态文明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同起来,认为建设生态文明主要就是防治污染、修复生态,只要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态文明水平就提高了。其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是在“文明”上,更多的是反映人类行为的进步。当我们投入几千亿元治理环境,环境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如果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律法规标准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么可以说生态文明水平并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因此,制度是否系统和完整,是否具有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硬实力,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是因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多

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措施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明确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这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低碳发展的坚实保障,是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因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同时,造成这些问题的来源也十分复杂。因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生态文明制度必将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指向,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方针,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路径。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领导力。应考虑改革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要进一步淡化GDP考核,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考核制度是转变观念、改变行为的指挥棒,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牵引和保障作用。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要的是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奖惩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轨道。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要按照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的生态化调整。要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强资源环境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和软硬条件,提高执法水平。 第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尽快建立操作性强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以体现市场供求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