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的肺功能及血气变化

结缔组织病的肺功能及血气变化
结缔组织病的肺功能及血气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986610.html,

结缔组织病的肺功能及血气变化

作者:林雪梅吴永泉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32期

[摘要]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变化,为CTD患者侵及肺部的及早发现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测定70例CT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动脉血气,并与健康体检组对比分析。结果多数CTD患者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改变。其中弥散功能改变(DLCO)异常49例

(49/70)。结论 CTD患者中弥散功能改变最为显著,是较敏感的肺功能指标。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既可以作为早期的诊断依据,也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客观凭证,应为CTD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肺功能;弥散功能;血气变化

[中图分类号] R59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2-0061-02

To study pulmonary function and blood gas analysis in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LIN Xuemei WU Yongquan

The Pulmonary Function Room in Longyan First Hospital in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blood gas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 Methods Th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blood gas changes of 70 patients with CTD were measured and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Most CTD patients' pulmonary function chang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diffuse dysfunction,restrictive ventilatory dysfunction and small airway function change. diffuse dysfunction (DLCO)in 49 cases (49/70). Conclusion Diffuse dysfunction of the CTD patients function change is most significant,was a sensitive index of pulmonary fun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can be used as a early diagnosis and an objective evidence in clinical treatment. So they should be used as routine inspection projects in CTD patients

[Key words]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Pulmonary function;Diffusion function;Blood gas analysis

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侵犯全身多处结缔组织,如侵及肺和胸膜[1]。其引起的病变多以间质病变为主,疾病呈渐

进性,最终引起肺功能障碍[2]。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的70例CT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现报道如下。

肺功能仪检测原理与常用仪器

肺功能仪检测原理与常用仪器 1 肺功能试验的临床意义 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胸肺疾病及呼吸生理的重要检查内容。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度及其预后,评定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疗效,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肺功能检查均是必不可少的。其结果判断参考同种人群肺功能正常值。 肺功能检查通常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检查项目繁多、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通气功能检查,它可对大多数胸肺疾病作出诊断;其它检查如弥散功能测定、闭合气量测定、气道阻力测定、膈肌功能测定、运动心肺功能试验、气道反应性测定等,可对通气功能检查作不同程度的补充。此外,血气分析亦是肺功能检查的一部分。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对肺功能评估认识的不断深入,肺功能检测已成为临床肺部疾病三大诊断之一(另二者为病因诊断和病理诊断)。 2 肺功能仪的组成部分 肺功能的试验仪器主要由肺量计、气体分析仪及压力计组成,通过它们的组合,可测出肺功能的大多数指标,如肺容量、通气、弥散、呼吸肌肉力量、氧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等,其中肺量计在肺功能检测中最为常用。 2.1 肺量计: 肺量计是指用于测定肺容量的容量或流量计的仪器。按物理学定律,设某一瞬间的体积流量为Q,一定时间t内流过的流体的体积为V,则V=∫Qdt或Q=dV/dt;而体积流量是流体流速(V)与流经截面积(A)体的流速及吸/呼气体时间可求出吸/呼气容量;反之亦然。 2.1.1 容量测定型肺量计 容量测定型肺量计先测定流体的体积,而后得出流量。 2.1.1.1 水封式肺量计(water-sealed spirometer): 这种肺量计结构简单、测量准确,但测量指标较少,不易于自动转换为流速参数,其容量所测为室温容量(A TPS状态),应将其矫正为体温容积(BTPS状态)。目前已较少使用,仅在一些基层医院或生理实验室中尚有使用,如Collins肺量计。其构造如图1,钠石灰是CO2吸收剂,鼓风机用于减少机器的阻力,容量的变化记录于记纹鼓,这种设备的死腔量较大,一般为6L~8L。 由水将浮筒内外分隔,带有单向阀的管道与盛有CO2吸收剂的容器相连,浮筒内与病者以密封闭回路方式相连。浮筒经一滑轮悬拉,连至另一端与记录笔相连,记录笔可将浮筒位置的改变记录于记纹鼓上。当病人从浮筒中吸气或呼气时记录笔垂直上下移动,移动的幅度取决于吸/呼气的容量大小。 记纹鼓与一电机相连,电机转动时记纹鼓转动的速度恒定,并可选择不同速度,由描记笔水平记录。此为描记图的时间轴,而描记笔的垂直运动为插记图的容量轴,测试中描记出时间—容量曲线,从中可求出多个容量及流速参数。 2.1.1.2 干式滚桶式肺量计(dry-rolling seal spirometer): 见图2。病人呼出的气体使活塞移动,活塞由滚桶隔样的密封器与圆桶密封。电压计检测活塞的移动,活塞移动时产生的电压信号可反映移动量的大小,间接反映呼吸气体容量。活塞面常较大,以减少活塞运动时的机械阻力。Gould 9000,FUDAC 50,ERS-1000,Ohio 800系列等肺量计属此类型。使用此类型肺功能仪时,病人呼吸为密封式,易发生交叉感染。 2.1.2. 流速测定型肺量计 流速式流量计则先测出流经截面积一定的管路的流体速度,然后求出流量,也称为间接

肺功能检测及血气分析

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男5020ml 女3460ml)=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 )+残气量(residual capacity RV)=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潮气量(tidal volume VT)+补呼气容积(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残气量(residual capacity) 通气功能: (一)肺通气量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E)=容积(VT)×每分钟呼吸频率(RR/min),<3L/min提示通气不足,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10L/min提示通气过度,可造成呼吸性碱中毒。 2、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1)降低:无论阻塞性或限制型通气障碍均可使之降低。2)通气储备能力考核指标: 通气储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每分钟静息通气量 ×100%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认为胸部手术前判断肺功能状况,预计肺合并症发生风险的预测值及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的指标。正常值>95%,低于86%提示通气储备不足,气急阀60%-70%。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 expiratory flow MMEF) 肺功能不全分级

通气功能障碍分型 阻塞性肺气肿的判断 通气改善率=用药后测定值?用药前测定值 ×100% 用药前测定值 改善率>15%为阳性,15%-24%为轻度可逆,25%-40%中度可逆,≥40%为高度可逆,支气管哮喘的改善率至少可达12%以上,或绝对值增加200ml以上。 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 PEF)

教你认识肺功能检查

教你认识肺功能检测 一、肺容量测定(静态肺容量) (1)潮气容量(VT):这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正常参考值:500ML(成人) (2)补吸气量(IRV):指平静吸气后再用力吸入的最大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2.16L左右F(女):1.5L左右 (3)补呼气量(ERV):指平静呼气后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0.9L左右F(女):0.56L左右 (4)残气量(RV):为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1.380+0.631LF(女):1.301+0.466L (5)深吸气量(IC):指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6)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全部)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3.5L左右F(女):2.4L左右 (7)功能残气量(FRC):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2.77+0.8LF(女):1.86+0.5L 肺功能测定结果有助于判断有无通气功能障碍,以及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可作为某些肺疾患诊断的辅助手段。肺功能检查也可作为重要的疗效判断指标以指导和评价临床治疗;胸外科术前肺功能测定有

助于判断手术安全性;在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领域中可用于了解工作环境对肺功能的影响及劳动力鉴定。随着医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肺功能检查将日趋普及和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动脉血气分析是检测肺换气功能的重要项目,主要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标准碱、缓冲碱、剩余碱。根据上述指标可判断出有无缺氧及其程度,有无酸碱失衡及其失衡的类型、程度等,可为手术、麻醉、危重症的监护及抢救提供重要的依据。 肺功能检查是一个完全无创测定肺功能的方法。当肺脏发生病变时就会造成人体的缺氧,引起全身各脏器的损害,而通过肺功能的检查,医生就可以了解病人的肺脏是否正常或肺脏因病变受损的程度,这样有利医生采取积极的方法来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分析肺功能检查结果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流速 ( FEV1.0/F VC% ) 降低为主,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肺容量(如VC) 减少为主,混合性则二者兼而有之。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肺功能检查,同时需要结合临床资料作出正确的结论。 分析肺功能检查结果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 步骤1:FVC

简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简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讲完了巩膜炎这种眼科疾病的相关内容之后,我们再来讲一下结缔组织病这种眼科疾病的有关内容。首先,我们讲的是这种眼疾的含义;其次,我们要为大家讲述的是这种眼疾的检查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结缔组织病(胶原病)与自身免疫病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坏死性结节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类肉瘤病(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复发性多软骨炎等并发的巩膜炎所引起巩膜的类纤维蛋白坏死性改变本质上与结缔组织病相似在巩膜炎中其并发率约在50%以上穿孔性巩膜软化时其并发率则更高其他如强直性脊柱炎Bencet病皮肌炎IgA肾病颞动脉炎卟啉病人中也有并发巩膜炎的报道Watson(1982)经过动物实验对诱发巩膜炎机制的研究指出:这种类型的肉芽肿性改变可能说明病变是局部产生的抗原(Ⅳ迟发型超敏反应中)或循环免疫复合物在眼内沉积诱发免疫反应而引起的Ⅲ型超敏反应在Ⅲ型超敏反应中血管反应是抗原抗体在血管壁上结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复合物沉积在小静脉壁上并激活了补体从而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故胶原病是一种与个体基因有关的免疫机制失调的自身免疫病或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巩膜病变的活组织检查比较危险而且也常作仅能在摘出眼球时或对手术中切下的病损组织进行病理学改变的研究巩膜炎时出现的浸润肥厚及结节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病变具有类纤维蛋白及胶原破坏的特征除从外部感染或从邻近化脓灶转移而来的以外化脓性炎症较少见在血管进出部位可以出现限局性炎症 肉芽肿性炎症有限局性及弥漫性之分但本质相同即被侵犯的巩膜表现为慢性炎症的细胞浸润这些细胞包括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成结节状及弥漫性肥厚的病灶肉芽肿被多核的上皮样巨细胞和新旧血管包绕有的血管有血栓形成表现出血管炎的特点这些变化有时向周围扩展远超出肉芽肿的部位最先累及远离病变处的巩膜粘多糖表现为胶体铁染色减弱在接受肉芽肿处纤维被粘液水肿推开而粘多糖只能形成斑状着染在电镜下可见胶原纤丝也吸收染色剂此处细胞改变是胶原纤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明显增加而在肉芽肿内细胞成分显著增加该区域被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所浸润外其中有些聚合成巨细胞巩膜胶原纤丝失去在偏振光下的双折光现象在坏死性区域可见以浆细胞为主的浸润细胞集团胶原纤维增生在此部位有来源于上巩膜或脉络膜的簇状新生血管新旧血管都有中层坏死粘多糖沉积并可见血栓形成很多血管内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沉积 病变表浅时结膜下及巩膜浅层均受侵犯巩膜水肿可显层间分离其间隙淋巴细胞浸润同时浅层巩膜血管充血淋巴管扩张轻型者愈后多不留痕迹侵犯巩膜前部的炎症也会波及到角膜相反前房积脓性角膜炎亦可波及到巩膜而产生浅层巩膜炎深层巩膜炎亦多累及浅层巩膜而在坏死性巩膜炎时病灶中心区产生类纤维蛋白坏死其周围有大单核细胞如栅栏状围绕严重时在炎症细胞浸润中心可发生片状无血管区(动脉闭塞)组织变性而后可发生脂肪变性或玻璃样变性钙化等坏死部逐渐吸收纤维化而形成瘢痕此局部巩膜薄变而扩张或组织肥厚形成所谓“肥厚性巩膜炎”(Sch?bl1889)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 对于临床医生和间质性肺疾病(ILD)研究者而言,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是否为潜在系统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如结缔组织病(CTD)]的一种肺部表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间质性肺炎(IP)患者,临床医生经常根据患者存在循环自身抗体、特异性组织病理学特征或轻微肺外表现而怀疑其伴有CTD。然而,目前众多此类患者因不符合现行CTD诊断标准而被默认为IIP。而因此提出的“肺部优势结缔组织病”(lung-dominant CTD)概念,目的是设立一个框架从而对具有风湿病迹象但目前无法被定义为CTD相关性IP (CTD-IP)的IP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展开更有效的多学科和多机构协作研究。“肺部优势结缔组织病”诊断的应用 在表现为IP的患者中确认潜在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具有众多实际意义,最重要的是CTD-IP患者预后优于IIP。 我们假设,对隐匿型或不完全型CTD-IP患者加以确认并将其归为“肺部优势结缔组织病”临床表型,可能会使疾病分类变得更加精确,同时可为多学科协同研究提供平台,并为此类疾病的病理生理、自然病程和治疗反应性等方面的疑问提供颇具价值的答案。目前分类方法的局限性 依据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对CTD进行筛查的策略存在严重

不足,现行的风湿病分类方案亦存在局限之处,原因是IP为患者唯一表现时无法将患者诊断为CTD。目前CTD分类方案建立在特异性肺外症状和体征及特异性血清学自身抗体的基础上。尽管IP是CTD常见表现,但其并未被纳入任何CTD 的诊断标准。 现行CTD分类方法的局限性为,诊断标准要求患者同时存在肺外特征和特异自身抗体,因此伴有IP和肺部特征的可疑CTD患者无法得到明确的分类。隐匿性CTD的确诊我们认为,在IP患者中查明隐匿性CTD的最佳方法是多学科协作。据估计,对IIP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可发现15%的患者存在潜在CTD。充分评估潜在CTD患者的肺外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鉴定更特异的自身抗体为IP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身抗体在表现为IP的患者中查明CTD的现行方法是检测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患者若任一指标为阳性,则应接受风湿病评估,但该方法存在诸多问题:①ANA 和RF在低滴度时特异性较差,并且可出现于健康个体中,因此它们并非理想筛查工具;②鉴于ANA和RF阴性可阻碍临床医生进行深入评估,因而ANA和RF阴性的隐匿性CTD 患者(如抗合成酶综合征)可能会被漏诊,故更为特异的自身抗体检测应被纳入CTD-IP整体评估中。 组织病理学评估若医生对肺活检样本进行细致的组织

肺功能检查指南概述及一般要求

肺功能检查指南概述及一般要求 一、概述 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包括肺容积检查、肺量计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肺弥散功能检查、气道阻力检查及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对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呼吸功能检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1939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学生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检测。195 1年,吴锦秀等检测了6 414名健康学生的肺活量。1956年,吴绍青等发表了通气功能检查方法以及中国人通气功能的数据。此后,吴绍青、张仲扬、汪士、高启文、何国钧、薛汉麟、王鸣歧、陈民孝、朱蕾、郑劲平等许多医学工作者对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61年,吴绍青等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肺功能检查的专著——《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我国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992年穆魁津等编写了《全国肺功能正常值汇编》和《肺功能检测原理与临床应用》,2004年朱蕾等编写了《临床肺功能》,2007年郑劲平和陈荣昌编写了《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2009年郑劲平和高怡编写了《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2010年赵立军和李强编写了《实用肺功能临床解读手册》,同年贺正一等编写了《简明临床肺功能检查与应用》,2012年周怡编写了《肺功能检查临床病例分析》等,这些肺功能专著的陆续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肺功能检查的发展。 近30多年来,国内召开了多次肺功能学术专题会议。1979年卫生部在杭州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肺功能学术讲座”,1986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与《解放军医学杂志》在杭州举办了“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座谈会”,199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和上海分会肺科学会在上海主办了“第三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交流会议”,1994年在天津召开了“第四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1997年中华医学会在西安召开了“第五届全国肺功能与呼吸监护学术会议”,2004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肺功能(临床呼吸生理)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同时成立了中国肺功能联盟。 这些肺功能学术会议的召开为肺功能检查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了我国呼吸生理及肺功能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医疗科研水平的提高,呼吸生理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肺功能检查仪器不断更新,检测技术不断改进,检查项目不断增加,应用范围日趋扩大。

轻松解读肺功能报告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7 岁,有45 包/年的吸烟史,近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患者静息氧饱和度为94%,步行60 分钟后下降为86%。 肺部体检提示两肺基底部存在吸气相湿罗音,肺尖部呼吸音消失。心血管检查正常,无外周水肿。胸部X 线检查提示肺纹理增多,肺过度通气。肺功能检查结果如下(见图和表)。 表. 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 测量值预测值预测%LLN FVC,L 3.84 5.0276 4.01 FEV1,L 2.3 3.7362 2.88 FEV1/FVC0.60.740.65 FEF25%-75%,L/S0.98 2.8934 1.1.6 TLC,L 5.217.768 6.55 RV,L 1.22 2.67462 FRC,L 3.17 3.8582 2.87 DLCO,mL/mm(Hg/min)8.930.163023.24 VA,L 4.467.758 6.55 DLCO/VA,mL/mm(Hg/min/L) 1.99 3.9251 缩写:DLCO/VA: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通气量,FEF25%-75%:根据用力肺活量曲线而计算得出用力呼出25%-75% 的平均流量,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RC:功能残气量,LLN:正常下限,RV:残气量,TLC:肺总量,VA:肺泡通气量 图. 流量容积曲线 肺功能检查结果如何? A.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B.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合并「假」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C.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D. 由于患者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不能判断患者有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答案 C.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功能检查特点 肺功能检查可用于诊断肺部疾病及判断该疾病的严重程度。肺功能检查可测定用力肺活量(FVC,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尽力最大吸气后第一秒内尽力尽快呼出的气量)。 FEV1/FVC 比值下降提示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比值正常提示肺功能正常或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FEV1/FVC 往往正常,但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 或FEF25%-75%)下降,流量-容积曲线(FVL)呼气支凹陷。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时,FVC 和FEV1 下降,但FEV1/FVC 比值正常或升高。且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需结合肺容积数值才能得以明确诊断。 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了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气道阻塞完全可逆则提示为哮喘,不考虑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但是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气道阻塞无改善,则不能除外哮喘可能,也不能认为该患者不能从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中获益。 FVL 为受试者在作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呼出的气体容积与相应的呼气流量所记录的曲线。通过FVL 形态,可判断受试者肺功能情况、有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中枢性气道阻塞病变。 肺容积测量,最理想情况是通过容积描记法进行,可以估算出肺总量(TLC,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末尚残留于肺内的气量)和残气量(RV,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量)。 TLC 下降提示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TLC 和RV 升高分别提示过度通气和气体潴留,说明可能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假」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因显著气体潴留导致的RV 水平升高,TLC 正常或轻度升高,FVC 水平下降。 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中受试者需吸入含有低浓度一氧化碳的测试气体,该测定可以反映出气体分布情况。当肺气肿、间质性肺部疾病、肺血管疾病、贫血时,DLCO 水平下降。 DLCO/肺泡通气量(VA)比值可以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低DLCO,如气体交换异常所致的DLCO 和肺容量下降所致的DLCO,虽然这一方法并不能达到100% 的准确率。目前肺活量的医保费用为36.18 美元,完整肺功能测试的医保费用为168.73 美元。

浅析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与肺功能监测 课堂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 1.根据血气分析判断呼吸衰竭类型 2.复述血气分析常用指标正常值 3.叙述肺功能检查项目 内容安排 1.血气分析测定方法 2.血气分析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肺功能检查 一、血气分析的概念血气指与气体交换和呼吸有关的血液中的O2和CO2,血气分析是检验人体酸碱平衡状态的试验。 二、血气分析测定方法 1.样品的采集要求 ①合理的采血部位 ②严密隔绝空气 ③病人处于安静状态下的抗凝血 ④采血后立即送检 ⑤如病情许可,最好停止吸氧30分钟后再采取,否则应注明吸氧浓度。 2.血气分析采血部位采血部位动脉:如股动脉、桡动脉或肱动脉采血前嘱病人安静,切忌大声喧哗及呻吟,以免PCO2下降。 3.血气分析样品保存采血后应尽快测定,原则上样品应在采血后20分钟内进行测定。 如需要放置,则应置于碎冰块中或放置冰箱内,最好不超过2小时。三、血气分析指标 气体交换指标酸碱平衡指标。血气分析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氢离子负对数动脉血PH为7.35~7.45 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5

PH< 7.35说明失代尝性酸中毒 PH >7.45说明失代尝性碱中毒 2.氧分压PO2:是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产生的压力动脉血PO2(PaO2) 正常值为 (80~110mmHg),其正常值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反映机体氧合状态的重要指标反映全身组织供养情况 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浆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35~45mmHg,平均值40mmHg 它是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标 当PaCO2>45mmHg(6kPa)时,应考虑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的呼吸代偿 当PaCO2<35mmHg(4.67kPa)时,应考虑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的呼吸代偿 4.实际碳酸氢盐HCO3ˉ(AB)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 浆HCO3ˉ值。 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值24mmol/L 反映呼吸和代谢两方面情况 5.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 标准条件下[PCO240mmHg(5.33kPa)、血红蛋白完全饱和、温度37℃]测得的HCO3ˉ值。 正常值22~27mmol/L,平均值24mmol/L 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AB↑>SB↑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AB↓<SB↓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6.剩余碱(base excess,BE) 表示血浆碱储量增加或减少的量 正常范围为±3mmol/L,平均为0 BE>+3.0时说明代谢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的肾代尝 BE<—3.0时说明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的肾代尝7.血氧饱和度(SO2):是指血红蛋白实际上所结合的氧量被全部血红蛋白能够结合的氧

血气分析指标解读

认识血气分析指标 1. 氧合指标 包括: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 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90~100 mmHg。PaO2 正常值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预计PaO2 值(mmHg)=100 - 0.33×年龄(岁)±5,也就是说,对于80 岁的老年人来说,氧分压68 mmHg 也可能是正常的。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表示血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正常人动脉SaO2为95%~98%,如低于90% 可确定有低氧血症存在。 氧合指数(PaO2/FiO2):即氧分压/吸氧浓度,是反映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血气分析报告单上,此项指标需要结合氧分压的数值和实际吸氧浓度来人为计算,氧合指数≥400 为正常。如果PaO2下降,而加大吸氧浓度虽然可以提高PaO2,但计算氧合指数仍小于300 ,提示有急性肺损伤。 正常情况下吸入空气,吸氧浓度为21%(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正常氧分压最低为90 mmHg 时,氧合指数为90/0.21 = 429; 氧分压为60 mmHg 时氧合指数为60/0.21 = 286,PaO2 <60 mmHg 提示有呼吸衰竭。 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或鼻导管吸氧的病人,血气分析报告单上会出现PaO2 >100 mmHg 的情况,此时计算吸氧浓度的公式为(21 + 4 ×氧流量)/100。 例如,测得PaO2为130 mmHg,吸氧流量若为3 L/min,则氧浓度为(21+4*3)/100 = 33%,从而计算得到氧合指数为130/0.33 = 393,提示在当前呼吸机参数或吸氧情况下,患者呼吸功能可。 2. 二氧化碳指标 二氧化碳分压(PaCO2):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35~45 mmHg,平均值为40 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 mmHg(用来判断是不是错采了静脉血)。 PaCO2<35 mmHg :低碳酸血症, PaCO2>45 mmHg :高碳酸血症; PaCO2>50 mmHg :提示存在呼吸衰竭。 3. 酸碱指标 包括:酸碱度(PH 值)、剩余碱(BE)、碳酸氢根(HCO3-) 酸碱度(PH 值):正常范围7.35~7.45。PH ≤7.35 为酸中毒,PH ≥7.45 为碱中毒。人体可生存的极限PH 为6.8~7.8。当机体存在严重碱中毒(pH >7.65)时,病死率高达85% 以上;酸血症对机体危害的pH 是在7.20 以下,也就是说,机体耐酸不耐碱。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机体强大的代偿能力,PH 即便正常也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需要进一步判断。 剩余碱(BE):正常范围0±3 mmol/L。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更是排除了呼吸因素的一个指标。顾名思义,BE 正值越大,表示存在代碱,反之,BE 负值负的越多,表示存在代酸。 碳酸氢根(HCO3-):包括理论碳酸氢根(SB)和实际碳酸氢根(AB)。正常值22~27 mmol/L,平均24 mmol/L。SB 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其数值的增减反映体内的HCO3- 的贮存量,以此表明代谢成分的增减。代酸时SB 降低,代碱时SB 升高。AB 是实际条件下测得血

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及意义

肺功能检查适应症及临床意义 适应症: 禁忌症: 活动性咯血;活动性肺结核;未经胸腔引流的气胸; 心血管疾病,用力呼吸测试可能会加剧心绞痛或者引起血压改变,或者最近有心肌梗塞或肺栓塞; 胸部、上腹部或者头颅的血管瘤(胸内压增高会引起破裂的危险); 近期的眼部手术,如白内障。 临床意义: 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胸肺疾病及呼吸生理的重要检查内容。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度及其预后,评定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疗效,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肺功能检查均是必不可少的。 1、用于检测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肺容量的大小,了解通气功能损害程度,鉴别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如:阻塞性、限制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是对有吸烟病史的人检测是否有CAO(慢性气流阻塞)存在的“金标准”以及诊断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金标准”。 2、鉴别气道梗阻的类型如胸内型、胸处型或固定型、可变型。 3、用于胸腹部外科手术前肺功能评估,了解肺通气储备容量大小,以评价肺功能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及发生术后肺部合并症的危险程度。 4、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确诊支气管哮喘。对可疑哮喘病人或以咳嗽表现为主的可疑哮喘患者进行鉴别诊断,也可以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了解有无气道反应性。

5、支气管扩张试验:用于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人,了解阻塞后可逆程度,是否可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6、弥散功能测定是诊断肺换气功能不全的“金指标”,特别适用于肺间质性疾病及肺实质病变的诊断。 肺功能检查通常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检查项目繁多、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通气功能检查,它可对大多数胸肺疾病作出诊断;其它检查如弥散功能测定、闭合气量测定、气道阻力测定、膈肌功能测定、运动心肺功能试验、气道反应性测定等,可对通气功能检查作不同程度的补充。此外,血气分析亦是肺功能检查的一部分。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对肺功能评估认识的不断深入,肺功能检测已成为临床肺部疾病三大诊断之一(另二者为病因诊断和病理诊断)。 通过肺功能检查协助临床工作,完成肺功能检查的目的。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诊断和鉴别诊断,如呼吸困难的患者,若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换气功能、运动心肺试验均正常,可能为心理性呼吸困难所致。对外科手术而言可以帮助评价手术的风险性,做好术前、术后准备工作。已存在肺功能减损者应提醒注意并提出建议,如戒烟、控制体重、改善营养等。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

什么是结缔组织病 病因 结缔组织病的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无定论。鉴于本病合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的混合表现,故对本病是一种独立疾病还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尚有争议。但总的说来以自身免疫学说为公认,即可能是在遗传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对自身组织损坏、退化和变异的成分出现自身抗体,从而引起免疫病理过程。其理由为:①本病与自身免疫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有很多共同表现。②测得敏感而特异的高滴度的抗RNP抗体,表皮基底膜处有Ig沉着,免疫荧光学检查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的斑点型抗核抗体。③抗核抗体几乎全部阳性,而且其他血清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核因子等也有部分阳性。④在自身免疫病的代表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病变处,部分患者可查出抗RNP抗体。症状 结缔组织病的症状

1.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2.雷诺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发热:是风湿免疾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4、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检查 结缔组织病的检查 本病几乎所有病人都有高滴度的(常>1:1000)荧光抗核抗体,呈斑点。用血细胞凝集试验可检测到,可提取核抗原(ENA)的抗体滴度很高(>1:100000),因为ENA的组分是一种对核糖核酸酶(RNAse)敏感的细胞核糖核蛋白,

第2讲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判断及其临

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 蔡映云 一、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1.判断肺功能测定指标是否异常 肺功能指标的正常值受到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又与人种、民族、职业、营养和生活环境有关。不同仪器测得值也有差异因此各实验室最好使用适合于本地区人群的,使用本实验室仪器的正常值。如本实验室无正常值,也可参考我国各大区报告的正常值。 2.通气功能障碍的分型 通气功能障碍可分为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的肺功能改变见表3。阻塞性见于COPD和支气管哮喘等,限制性见于胸廓畸形、胸膜肥厚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同时存在阻塞和限制性病变,如支气管内膜结核引起气道狭窄同时伴有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或见于石棉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表3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功能变化 ↑增高↓降低N正常 气速指数对于鉴别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一定帮助,气速指数<1为阻塞性,>1为限制性。 气速指数=最大通气量的实测值/预计值÷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 3.换气功能障碍的原因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换气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由于通气或血液分布不均匀,引起肺泡水平上通气过度或肺血流过多,造成死腔通气增高或静脉血掺杂。而静脉血分流则是肺血流过多的极端表现,见于肺血流经过没有通气的肺泡,如肺不张即是典型。弥散功能障碍也是换气功能障碍的一个原因。 4.气道阻塞性改变的可逆性 一般做支气管扩张试验,先测基础FEV 或峰流速(P EF),然后,吸入支 1

氧管解痉剂,15分钟后重复测定FEV 1 或PEF。 改善率=(吸药后值-吸药前值)÷1/2(吸药前值+吸药后值)×100% 改善率≥15%为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暑喘患者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比较明显,因此改善率往往≥15%,CO PD患者气疲乏阻塞的可逆性较差,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率较低。 5.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1)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功能测定是生理功能检查,不能显示病理解剖的改变。但有时能提供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用的资料。如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R V、T LC和R V/TL C增 高,F EV 1/F VC和F EV 1 降低,气体分布不匀和弥散功能减退等。支气管哮喘与 阻塞性肺气肿相比。前者在肺功能上有以下几点可供鉴别诊断之用,①气道阻塞的可逆性较大;②肺功能昼夜波动比较明显;③气道高反应性明显;④弥散功能正常。 (2)指导临床治疗和考核疗效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解痉剂后FE V1的变化可有助于药物的选择。Ⅱ期结节病患者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者,肺活量增加,弥散功能和气体分布可改善,PaO 2 提高。 (3)估计预后 肺功能能状况和动脉血气改变是影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 因素。以COPD为例,F EV 1是影响CO PD预后的最主要的独立因素,FEV 1 越低, 或下降速度越快,生存期越短。 (4)外科手术安全性的评估 肺功能测定对于确定手术方式、范围、麻醉方式和术后监测的必要性以及预估手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活动能力都有一定帮助。如胸外科病人术前可作肺容量和通气功能测定进行筛选试验。肺功能不全者则进一步作分侧肺功能。必要时作运动试验或一侧肺动脉闭塞试验。 (5)危重病人的肺功能监测 对于危重抢救病人尤其是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床旁肺功能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并有助于机械呼吸参数的调节、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入气氧浓度的设置,判断能否撤离呼吸机等。 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1.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是指PaO 2低于正常。根据PaO 2 的高低,将低氧血症分度, PaO 2 60~80mmHg为轻度低氧血症,40~59m mHg为中度低氧血症,<40mm Hg为重度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原因有吸入气氧分压太低,肺泡通气不足,机体耗氧量增高,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静脉血分流等。肺泡通气不足引起低氧血症的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 2.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是指Pa CO 2 高于正常。高碳酸血症由于肺泡通气不足所引起,可以是继发性的,即作为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也可以是原发性的,即呼吸性

肺功能及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肺气体交换评估的金标准。 1.Pa O2: 评价氧合。其降低主要有3种可能性:1-通气血流比异常,如动静脉分流、死腔通气:前者最常见,Fi O2增加对其基本无效,后者增加Fi O2 有效。2-有效通气不足:Pa CO2往往更容易出现异常,对升高Fi O2 效果最好。3-弥散功能障碍:对Fi O2增加有一定效果。以上1,3情况对Pa O2影响较大,对Pa CO2影响较小。 同时评价Pa O2 必须考虑Fi O2。Pa O2 / Fi O2 < 300考虑呼衰 2.Pa CO2 : 与二氧化碳生成量成正比,与肺泡通气量成反比。(不是分钟通气量) 评价肺泡通气量。 3.动脉PH: 取决于碳酸氢根浓度与Pa CO2的比值。 酸碱失衡预期代偿,若超出则表明有混合酸碱失衡。 呼吸性酸中毒:急性:△HCO3-- = 0.10×△Pa CO2 慢性:△HCO3-- = 0.35×△Pa CO2 呼吸性碱中毒:急性:△HCO3-- = 0.20×△Pa CO2 慢性:△HCO3-- = 0.50×△Pa CO2 代谢性酸中毒:△Pa CO2 = 1.2×△HCO3-- 代谢性碱中毒:△Pa CO2 =0.9×△HCO3-- 4. 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 吸空气时,正常应小于15mmHg,年长者应小于30mmHg,但吸氧可以造成其增大,Fi O2=0.3,应小于70mmHg,吸纯氧应小于100mmHg。 低氧时,P(A-a)O2 在中枢性通气不足中是正常的,其余则不正常。 动静脉分流的动脉血气特征是低氧血症伴明显增大的P(A-a)O2 ,一般大于60mmHg,且对吸氧缺乏反应。 一般现在主张用呼吸指数(RI)来评价RI=P(A-a)O2 / Pa O2 , 正常为0.1-0.37,如果>1,表明有氧合功能明显减退,如果>2,常需行机械通气。 5.Q S/Q T:分流分数,是评价氧合的金标准。 Q S/Q T=(肺毛细血管氧含量-动脉血氧含量)/(肺毛细血管氧含量-混合静脉血氧含量) 其值主要代表动静脉分流与死腔通气的综合效应,但若吸入纯氧,则代表动静脉分流。在临床上使用较少。 有一经验公式,在吸入纯氧时,Pa O2应大于600mmHg,若低于此值,但大于150mmHg,则可根据此公式算出右向左分流百分比。 a=(673- Pa O2)2.3/ 760 分流量=a/ (a+4.5)

肺功能测定临床应用

肺功能测定临床应用 郑劲平 肺脏的呼吸功能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环节。呼吸功能包括肺容量、通气、换气、呼吸动力学,血液运输、呼吸节律控制及通气调节等。目前在气道反应性、呼吸肌肉(膈肌)功能、睡眠呼吸生理、运动呼吸生理、核素肺通气/灌注功能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将重点讨论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肺通气功能及换气功能。 1 肺容量 肺容量:是呼吸道与肺泡的总容量,反映外呼吸的空间,具有静态解剖意义。 常用指标包括:潮气量(VT)、补吸气量(IRV)、补呼气量(ERV)、残气量(RV)、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功能残气量(FRC)和肺总量(TLC)。胸肺部疾患引起呼吸生理的改变常表现为肺容量的变化,见图1。 2 肺通气量 肺通气量为单位时间进出肺的气量,显示时间与容量的关系,并与呼吸幅度、用力大小有关,是一个较好的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 常用指标包括:每分钟通气量(VE)、肺泡通气量(VA)、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气速指数(AVI)、通气储量百分比(VR%)、用力呼气量(FEV)等,其中以用力呼气量最为常用。用力呼气量是指用力呼气时容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图2。其主要指标有:(1)用力肺活量(FVC):指最大吸气至TLC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呼气至RV位的呼出气量。(2)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指最大吸气至TLC位后1秒内的最快速呼气量,既是容量测定,也是一秒之内的平均流速测定,是肺功能受损的主要指标。(3)1秒率(FEV1/FVC%或FEV1/VC%):判断气道阻塞的重要指标。(4)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指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速,是判断气道阻塞(尤为小气道病变)的主要指标。 流量与容积的关系见流量-容积曲线,常用指标:(1)最高呼气流速(PEF):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速,是反映气道通畅性及呼吸肌肉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与FEV1呈高度直线相关。(2)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25%):反映呼气早期的流速指标。(3)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50%):反映呼气中期的流速指标。(4)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75%):反映呼气末期的流速指标。 后两者的下降反映有气道阻塞或小气道病变等。

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 概述血气分析能对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电解质紊乱程度,通气功能以及换气功能做出全面的评估,为治疗提供依据 采样时需注意: 用20ml注射器清理测压管道中的肝素 采样管需用肝素润管抗凝 采样后立即封闭,不能与空气接触 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 有创血压检测患者的血气采集 准备空针5ml 2ml 肝素盐水 常用的采血部位: 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 1、股动脉 病人下肢外展、外宣关节略向外屈曲,以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为穿刺点。进针角度为90°。 患者平卧,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以腹股沟韧带下1.5~2.0cm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穿刺针与皮肤垂直,保持90°角。 2、桡动脉 病人穿刺点选择在桡动脉波动最明显处上延2cm~3cm处(即掌横纹上5cm~6cm的动脉搏动处)45°角进针。 3、足背动脉 病人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处,选择动脉搏动最强的部位进行穿刺,循向心方向以15~20°进针。 4、肱动脉 病人平卧,卷袖置上臂,触动肱动脉搏动处(测血压时的听诊部位)45°角进针。 注意事项 1、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是动脉血,能真是地反映体内的氧化代谢和酸碱平衡状态,静脉血也可供作血气测定,但与动脉血差别较大。 2、抗凝剂的选择:因需测定全血血气,所以必须抗凝,一般用肝素抗凝 浓度肝素100毫克+0.9% 盐水 注意防止血标本与空气接触,应处于隔绝空气的状态。与空气接触后可使PO2升高,PCO2降低,并污染血标本。 标本放置时间:宜在30分钟之内检测,否则,会因为全血中有活性的RBC代谢,不断地消耗O2,并产生CO2,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一. 概述 血气分析报告内容 主要参数类别 血气指标:PCO2,PO2,HCO3-,BE值,SO2等 血中电解质:Na+,K+,Ca2+等 生化指标:Lac,Hct,Hb等

肺功能检查及临床应用

肺功能检查及临床应用 肺功能检查及其临床应用*诊断病因病理功能肺的功能呼吸功能防御功能代谢功能内分泌功能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人出生的秒之内伴随着第一声啼哭不仅为心脏打开了两个安全的充气气囊同时也点燃了生命之火呼吸。 从此不断地为机体代谢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就是我们临床上常说的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无创、定量、重复性好任何一项检查不像肺功能检查一样直接接近人体的生理他是我们呼吸科医生手中一把重量级的武器。 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来了解和探索人体呼吸功能状态的检查通过测定通气、换气以及相关的生理指标。 *肺功能检查的生理基础*肺功能测定及仪器原理医学计量测试技术(计量仪计算机)(TV、RV、FRC、FVC、TLC)原理是通过对呼吸容量、流速、压力等的测定和呼吸气体成分的分析了解呼吸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 基本物理参数:容量(V olume、VCapacity)流速流量(Flow、F、V)PEF、FEV、MMEF、FEF、FEF、FEF)压力(pressurep)Pimax、Pemax时间(Minuteminsecondsec),FEV、MVV气体分析(Concentraionfiction)N、He、CO、O、CO、甲烷等通过他们的组合对肺功能的大多数指标:肺容积、通气、弥散、呼吸肌力量、耗氧量等作出测定目前的肺功能仪器*早期的肺量计Hutchinson肺量计年*早期的仪器的优点和缺点肺功能发展简史特别是近几十年随着生物

科技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呼吸以及相关学科重要的常规检查项目。 从呼吸评估到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用药的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现代肺量计*各种仪器设备层出不穷。 主要是流量传感器技术分析仪器进步使得肺功能检查变的非常容易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如:体描法可准确测定肺的残气容积脉冲震荡技术了解气道阻力、心肺运动了解患者的储备功能。 能否胜任各种侵入性检查。 (年检人次万余例。 )(中华医学会把肺功能检查列为哮喘和COPD的诊断的金标准)各种仪器设备层出不穷。 主要是流量传感器技术分析仪器进步使得肺功能检查变的非常容易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如:体描法可了解肺的容积脉冲震荡技术了解气道阻力、心肺运动了解患者的储备功能。 能否胜任各种侵入性检查。 (年检人次万余例。 )(中华医学会把肺功能检查列为哮喘和COPD的诊断的金标准)*河南省人民医院肺功能业务已开展余年心肺功能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硕士研究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