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不久之前,越南给人的印象仍然是一个战争作风浓厚的,经济状况萧条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其经历了革新开放,走上具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后,今天的越南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增长速度,紧随中国之后,第二快的国家。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而越南已经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被誉为“展望”(vista)五国之一,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

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基本状况

(一)自然情况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崇左、防城港)接壤,西南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越南全国大约32.9万平方千米。北部地区由高原和红河三角洲组成。东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长山山脉及高地,以及湄公河三角洲。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二)社会情况

1、人口状况

越南全国人口约为8700万,其中男性占49.5%、女性占50.5%(2010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越南国内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86%,大量聚集在冲积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地区。京族作为一个最大的同系社会群体,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

主导文化事业,对社会生活施加巨大影响。

2、政治状况

越南现行宪法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政权属于人民,越南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思想。2001年十届国会10次会议对宪法部分条款作出修改,确定越南要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唯一政党,1930年2月3日成立,同年10月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更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改用现名。现有党员约248万人,基层组织4万多个,同世界上180多个政党建有党际关系。此外,越南还有祖国阵线,这是越共领导的政治联盟组织,由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各阶级、阶层、民族、宗教和在海外定居的各界代表自愿组成。

国会是越南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任期5年,通常每年举行两次例会。政府是其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司法体系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地方法院、地方检察院和军事法院组成。

3、经济状况

越南属发展中国家。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并确定了三大经济战略重点,即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中心,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建立市场经济的配套管理体制。经过二十年的革新,

越经济保持较快增长,1990-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产结构趋向协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截至2010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为1035.7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74美元。

二、越南发展情况概述

(一)越南争取独立解放时期

公元968年,越南成为独立国家,到1802年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才定国号为越南。1884年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940年被日本侵占。越南人民在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抗日武装斗争。此后遭法国和美国入侵,越南人民又先后取得了抗法战争和抗美就过战争的胜利,并进而粉碎了盘踞南方的阮文绍反动集团,1975年5月南方全部解放,1976年4月选出统一的国会,7月宣布全国统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二)越南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探索时期

越南在北方解放后不久,就照搬苏联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1、经济方面

到1960年年底,越南北方农村有68%的土地和85%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1976年全国统一后,到1985年年底,南方农业合作化也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运动彻底改变了农村

的生产关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但也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持续下降,不得不靠今后粮食维持民生。

越南在工业领域也通过利用、限制和改造的办法进行大规模国有化。到1960年,国有经济成分在北方已占绝对优势。南北统一后,南部企业也开始迅速国有化。越南自1961年开始进入全面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主要是仿效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其结果是,导致了越南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严重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政治方面

越南在黎笋主政期间,实行过度集权制和终身制。他在党内打击异己,培植亲信,严重破坏党内民主。在对外政策方面,越南政府在1976年越南统一后实行排华政策,加上越南出兵柬埔寨,中越关系迅速恶化,并直接导致了1979年中越战争。

3、严重后果

由于越南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加上长期的战争严重影响了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其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明显的经济危机,物价飞涨,货币贬值。1985年11月至1986年7月之间,越南通胀率高达700%。同时,越南粮食产量在1979年记忆不下降到160万吨,国

家不得不大量进口粮食。此外,生活上的困顿还导致越南人大规模赴海外谋生。越南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三)革新开放时期

越南自1986年开始走上改革之路,以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革新开放,不仅抵住了苏东剧变的冲击,而且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越南的改革以建立市场经济机制的经济改革和民主政治改革为主,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大幅度调整国内及对外政策,走上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经过20多年的革新开放,越南已经摆脱了多年的经济社会危机,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工业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革新开放,越南在改革理论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确立了“建设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属于人民的,来自人民的,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建设越南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目标。与此同时,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改革成效的基础上,越南也在稳步地进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既不断完善法制,又逐步扩大民主,尤其是在推进越南共产党党内民主化进程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三、越南改革阶段

到目前为止,越南改革己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各阶段之间相互衔接,又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

(一)改革的准备阶段(70年代末期至1986年越共六大)

在此期间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在农业方面实行农业包产到生产小组,提高谷物收购价格、放慢集体化步伐,逐步推行最终产品承包制等等。在工业方面重点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权限、允许企业筹借贷款、自产自售等,鼓励企业采取措施提高效益,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在价格方面基本实行价格双轨制,国家定价和市场定价并存。尽管改革的成果有限,并且在1983年还出现过政策收缩的反复,尽管如此,这一阶段的改革还是为此后的改革做了心理上、政策上、措施上的准备。

(二)改革的实施阶段(从1986年越共六大到1991年越共七大)

以越共六大的召开为转折,越南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变,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作为工作重心。全面的改革开放开始展开。强化农村改革,在经济管理体制上主张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取消了官僚集中统包统管制度,明确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原则,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这一阶段也提出了积极吸引外资的任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外资进入越南,推动越经济发展。这一阶段的改革是要改革原有的经济模式,确立起宏观调节和微观自主经营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所实行的措施符合越南国情,顺应了民意和时代要求,对推行经济和社会发展

起了良好作用,使越南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三)改革的深化阶段(1991年越共七大至今)

越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一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七大提出要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继续完善新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金融、财政、税收改革,确立起个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并存,由市场机制调节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四、越南模式与中国模式的比较

越南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在抛弃了传统的苏联模式之后,开始走上了一条同中国发展相类似的道路,因此,越南模式也曾被认为是中国模式的翻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就曾提出,越南在改革方面是中国的“好学生”。越南模式与中国模式的相似,可从两个方面去归结其原因:(一)中国的成功经验

1、相似的过去

中国与越南一样,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前,其同样沿用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化程度不高,经济上以计划为主,产业比例不协调。越南在革新开放之前,同样存在类似问题,苏东剧变的影响,经济危机的发展,更深化了越南国内危机,

促使其不得不向具有类似国情的中国进行学习。

2、中国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保持在百分之八以上,并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改革措施,先在经济领域开展,并逐步深化到政治领域,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些成功都让越南不得不把中国这个邻居作为其学习的对象。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社会开始了对“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恰恰把握住了机遇,成为国际社会耀眼的新星。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新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正是把握住了这一机遇,通过开放国际市场,大量吸引外资,参加跨国公司产业链条的转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成为国际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并被誉为“世界工厂”。

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份子,越南借鉴了中国的成功,同样积极参加到国际分工中去,并企图利用国内的地缘优势,以及在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去分享国际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以促成其经济的飞跃。

五、越南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局限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政治体制改革、政治运行机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作用不断增强。越南共产党依法执政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具体有以下几点:

1、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第一次超额完成五年计划中的许多主要目标。

2、一些社会问题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大部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

3、有效地完成了政治体系的许多重大革新。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设纲领的基酬上,逐步完成了革新路线并使之具体化,在政治、思想、组织上巩固了党的建设,加强了党在社会中的领导作用。

4、大力发展对外关系,积极参加国际社会活动,积极主动地执行独立自主、多样化、多文化的外交路线。

虽然越南的改革开创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政治稳步渐进发展、社会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良好局面。但是由于越南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复杂艰难的现实情况,越南的社会主

义改革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如下:1、市场机制刚刚开始运行,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还很软弱。

2、还存在一些棘手的社会问题。贪污、走私、浪费公物的弊端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3、政治体制有了重大的革新,但还存在许多弱点。

越南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主体的革新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十余年来,越南不仅摆脱了国内的严重危机,而且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上都有了许多突破。越南改革的经验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但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越南经济政治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其民主政治改革,虽然步子迈得比较大,但会不会超出当前越共执政和经济发展现状的承受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各国国名全称

亚洲: 1、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2、蒙古-蒙古国 3、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4、韩国-大韩民国 5、日本-日本国 6、越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7、老挝-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8、柬埔寨-柬埔寨王国 9、缅甸-缅甸联邦 10、泰国-泰王国 11、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12、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国 13、文莱-文莱达鲁萨兰国 14、菲律宾-菲律宾共和国 15、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6、东帝汶-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17、尼泊尔-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18、不丹-不丹王国 19、孟加拉国-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20、印度-印度共和国 21、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22、马尔代夫-马尔代夫共和国 23、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24、阿富汗-阿富汗伊斯兰国 25、伊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26、科威特-科威特国 27、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王国 28、巴林-巴林国 29、卡塔尔-卡塔尔国 30、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31、阿曼-阿曼苏丹国 32、也门-也门共和国 33、伊拉克-伊拉克共和国 34、叙利亚-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35、黎巴嫩-黎巴嫩共和国 36、约旦-约旦哈希姆王国 37、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国 38、以色列-以色列国 39、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共和国 40、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国 41、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42、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43、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共和国

44、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45、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共和国 46、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 47、阿塞拜疆-阿塞拜疆共和国 48、格鲁吉亚-格鲁吉亚 欧洲: 49、冰岛-冰岛共和国 50、丹麦-丹麦王国 51、挪威-挪威王国 52、瑞典-瑞典王国 53、芬兰-芬兰共和国 54、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联邦 55、乌克兰-乌克兰 56、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共和国 57、摩尔多瓦-摩尔多瓦共和国 58、立陶宛-立陶宛共和国 59、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共和国 60、拉脱维亚-拉脱维亚共和国 61、波兰-波兰共和国 62、捷克-捷克共和国 63、匈牙利-匈牙利共和国 64、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65、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 66、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公国 67、瑞士-瑞士联邦 68、荷兰-荷兰王国 69、比利时-比利时王国 70、卢森堡-卢森堡大公国 71、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72、爱尔兰-爱尔兰共和国 73、法国-法兰西共和国 74、摩纳哥-摩纳哥公国 75、安道尔-安道尔公国 76、西班牙-西班牙 77、葡萄牙-葡萄牙共和国 78、意大利-意大利共和国 79、梵蒂冈-梵蒂冈城国 80、圣马力诺-圣马力诺共和国 81、马耳他-马耳他共和国 82、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共和国 83、斯洛伐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84、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85、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

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共产党执政国家的社会主义对比简谈

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共产党执政国家的社会主义对比 上海交通大学马世文 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共产党执政国家的社会主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先后经历过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和阶段,不同程度地实现着由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向符合时代特征和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转变.但由于各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国情不同,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时间不一样,各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差异,各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形成的历史轨迹是不一样的,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 通过共产党执政国家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形成与演变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前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但分属于不同的殖民国家. 2.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都比较差,起点低,但程度有所不同. 3.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都比较差,都受到美国的干涉和封锁,但状况有所不同 4.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或以社会主义为方向,但处在社会主义不同的发展阶段上. 5.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的社会主义历史进程虽然都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个大的时期,但各个国家经历这三个时期的时间不一样. 6.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一样. 7.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都曾犯过左倾错误,使社会主义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和挫折. 8.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先后走上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9.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共产党执政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都把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10.中、越、老、朝、古等国都强调要在本国实践中发展和创新马列主义,但对在创新中如何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 二者相互区别: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二者相互联系: 第一、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二、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 第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二者的关系: 1、改革开放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他们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50年代的社会主义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之下的正确选择,当时中国只有通过自力更生来实现发展,这种改造是发展当时生产力的最佳选择。而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世界面临和平和发展主题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又一次历史性选择。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它们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4、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a、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础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b、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前进。

越南领导体制改革的探索

赖海榕:越南领导体制改革的探索 来源:《中国改革》2011年第7期 最近20多年来,在越共领导下,越南执行革新开放政策,取得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成就,为国际广泛瞩目。同时,越南还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对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做出了许多迄今相当成功的探索,引起包括中国干部、群众在内的各国人士的强烈关注。 笔者并非越南问题专家,但是在从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过程中,偶有涉及与越南的比较,同时作为一般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者,也对越南的政治发展感兴趣,特别是关于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建设的问题,遂有以下粗浅的观察和思考。 率先实现最高权力交接制度化 国家领导权力的持有和移转,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前,各国在此问题上采取的方式是君权神授和君权的家族继承制。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在政治、经济、科学、人文等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政治领域的突破是在价值观上抛弃君权神授,转变为人民主权;在实际运作中抛弃权力的家族继承制,采取人民定期选举国家领导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里,熊彼特认为,自由民主制度的最大贡献是实现了国家领导权力可以通过数选票而非拼刺刀,定期从一批人和平移交给另一批人,从而避免了因争夺权力而引发的残酷斗争乃至内战,避免了为保持无限权力而实行独裁专制。 社会主义国家自建立以来,就为如何在没有多党选举的条件下寻找合适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而努力探索,但是,应该说成效不彰。 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即,某个人长期担任最高领导人,直至死亡或被推翻下台。他们没有正常的退休,没有把领导权移交给自己的同事。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持有缺乏任期限制,不能有效挑选和培养接班团队,不能把权力和平移交给接班团队,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遭遇巨大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最高领导权力持有和移转的制度化是社会主义体制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 到目前为止,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两个国家基本实现了最高领导权力持有和移转的制度化:越南和中国。前不久,古巴宣布将实行最高领导人两届十年的任期限制,但是未来是否真正实现还有待观察。越南实现权力制度化的时间要早于中国。自1975年越南共产党统一南方取得全国政权以来,七任总书记还没有人任职超过两届十年,六位总理(包括代总理)仅范文同任职超过两届达十一年,七位国家主席(包括代主席)仅孙德胜任职超过两届达十一年(其中有六年任期是在1975年统一南方以前)。杜梅任职总理三年,任职总书记六年,总计未超过十年。绝大多数领导人在任职届满或到达退休年龄时从领导岗位上平顺地退下来。每次最高领导职务的交接都能够和平顺利地进行。表一显示了1975年以来越南共产党历任总书记、总理和国家主席的任职情况。 越南几乎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初就基本上建立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限任期制度、到龄退休制度、和平有序的交接班制度,这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绝无仅有的,是越南在政治体制上领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突出之处,尽管越南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不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为何能够平稳交接 越南能够较早实现党和国家领导权力持有和移转制度化,可能有四个方面的因素起了作用。 首先,有可能实现高度集权的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获得无上权威的胡志明,在统一以前已经逝世,此后的越南共产党内,无人具有胡志明那样的魅力和权威,越南共产党不能

中国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比较及启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1732633.html, 中国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比较及启示研究 作者:高丽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7年第04期 摘要:越南和中国一样,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在发展基础和国情上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越南和中国都进行了以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中心的改革运动。通过对中国和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相同点及其不同点研究比较分析,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下,研究中国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异同点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越南;社会主义改革;比较研究;启示 中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越南于1986年在六大上提出革新开放政策,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思想等领域进行大胆改革,越南走上了经济革新和对外开放的道路,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开始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渐发展起来。越南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基础和背景,国情大致相同,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经济文化落后,都曾模仿过苏联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但后期出现了许多弊端。所以通过比较研究中国和越南的改革发展之路,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中国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相同点 (一)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 越南和中国在寻求和探索自身发展道路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强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越南共产党的纲领中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胡志明主席,我们党和人民所选择的社会主义目标,并决心沿着达到这个目标的道路走到底”。目前,越南共产党正在积极探索适合越南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领导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带领中國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立足本国国情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 1.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所谓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而历史证明了改革开放确实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这是强国之路,也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背景 此时国内情况混乱,由文化大革命产生的错误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灾难;而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的更快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 例如在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中国都是采用计划经济,它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4]? 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人民依然贫苦,技术也比较落后,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并且失去了发展经济的动力,更关键的是,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 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想要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社会主义革命使越南最终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

东南亚马克思主义研究 姓名:王帅班级:信计二班学号:2010750332 学院:数学院 社会主义革命使越南最终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 1越南走上社会主义道理的历史背景 列宁说过:”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列宁这一著名论断在越南革命史上得到了验证。 回顾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1975年的历史,可以发现:越南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在帝国主义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和越南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高潮的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19世纪前,越南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19世纪后半叶沦为法国殖民地。殖民统治者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对越南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政策,越南人民在痛苦的环境中生活。从19世纪下半叶到1930年之间,爱国反法殖民运动在越南各地风起云涌。其中早起有维新运动、东京义塾、东游运动、以潘佩珠等人发起的“越南光复会”和以潘周桢为领导的改良派运动等爱国运动,以及全国各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国主义殖民运动,从抗租抗税,到秘密森林j集会,展开大规模独立斗争,等等。这额运动唤醒了人民的斗争意识和爱国精神,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的指导思想,最后都失败了。 由于痛心的看到国内爱国主义运动纷纷以失败告终,1911年开始,阮必成(胡志成)决定到国外寻求救国之路,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帝国殖民体系,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从一个爱国主义者变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者。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动,胡志明深刻领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内涵。十月革命的胜利后,1920年列宁发表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胡志明也终于找到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锦囊法宝”。根据列宁的思想,胡志明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爱国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相结合、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道路。从此,胡志明积极参与到无产阶级革命中去。1920年底他参加了第三国际投票,成为法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之后便开始成立越南共产党的筹备工作。1930年在胡志明主持下,越南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后改名为越南共产党)。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越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保证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越南民族独立好解放指明了方向。 胡志明创造性地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越南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胡志明革命道路的思想,直接指引越南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它的基本内涵包括:第一,把越南的革命融入到时代的潮流中去,与国际工人运动,世界社会主义潮流和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越南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密切联合起来。第二,明确革命的领导地位属于工人阶级,它的先锋队是越南共产党——唯一的真正代表了越南工人阶级,越南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利益的政党。第三,这是多数人的而非少数人的革命;是把权力交给多数人的革命;是依靠工人和农民的革命,因为工农是革命的基础。第四,这是要坚持不断直到取得完全胜利的革命,它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有具体的任务。第五,要求把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民族解放与全社会逐步解放巧妙地相结合,把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两个目标机密地结合到革命事业和每个阶段的革命中去。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识记;易考选择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考点: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的原因】 1.从国内情况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处于混乱状态;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崩溃边缘,人民饱受物资短缺之苦、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 2.从国际环境看,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3.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考点: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和重要法宝】 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识记;易考选择题)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考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他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基本矛盾,它们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解决。但由于对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缺乏科学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出现偏差等原因,实践中出现了严重失误,结果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高度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观点,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其主要内容有: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考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从政策的重新选

中国社会改革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社会改革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社会主义的含义,阐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分析经济,文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键字:社会主义;改革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持续提高社会保障和公民福利、增加绝大多数人群的幸福感。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持续向“和谐社会”迈进的人类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准和谐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然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是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1)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首先,社会主义经济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次,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代表了劳动者的根本利益:第三,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从实践上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并不等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就完全搞清楚了。也不等于社会主义优越性就能自然而然地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论证出来的,不是自我标榜出来的,也不是对资本主义或其他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进行批驳、谩骂中体现出来的,而是要在实践中实干出来的。(3)社会主义优越性还表现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完善、发展和创新的能力。社会主义是一种共产主义社会前夕的社会体制,它的存在意义是根据社会中还普遍存在资本主义体制和社会生产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共产主义。为了自身能与资本主义共生和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保留了税制、官制和军队等暴力机关,同时又采用了较低层次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机制和生产方式,成了一种有共产主义社会特征又有资本主义社会双重特征的特殊社会体制,这就是社会主义体制。 三、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一,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多是和私有化同时进行的。我国则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第二,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改革开放以来,我

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3)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案要点: (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4.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答案要点: (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2)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5. 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提出这一标准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人们就可以大大解放思想。 一切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都应当大胆采用,对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应当大胆吸收和借鉴;而一切违背这个标准的东西,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正确”、多么“革命”,都应当大胆加以革除。 (2)“三个有利于”标准排除了离开生产力标准抽象争论姓“社”姓“资”的教条主义干扰,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6. “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 (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3)“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时代特征与越南社会主义

时代特征与越南社会主义 导读:本文时代特征与越南社会主义,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奏曲中,社会主义是贯彻始终的主题之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页。”(注:李铁映《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载于李慎明主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一方面,20世纪见证了社会主义的凯歌高奏和辉煌成就。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时代特征、世界格局无不打上了社会主义的烙印。另一方面,20世纪也见证了社会主义的波澜起伏和严重挫折。人类历史进程的曲折迂回,不同时代的主题变换以及世界格局的新旧交替改变着社会主义运动的条件、形态以及战略策略,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始料不及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低谷和困境。但社会主义始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前景中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存在着,中国、越南等一些国家仍然高举着社会主义旗帜,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各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力量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反思和总结以往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探索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本文以越南为个案,以时代特征与越南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尝试分析越南共产党人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

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探讨和解决新世纪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以期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 我们知道,对所处时代的科学判断和所处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制定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基本发展战略的基础。越南共产党也认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首先是每个共产党——马列主义的党都必须懂得自己正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基本矛盾,其发展方向如何,以便选择一个正确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前进方向。因为正如列宁所说,只有在对时代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注:《列宁全集》第2版第26卷第143页,第145页,第143页。)人们对于时代的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和判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们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时代的性质和特征的判断不合时宜甚至是错误的,那么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必然会陷入谬误之中。不仅如此,任何对时代的不正确的认识都必将给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事业,给各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造成损失。可见越南共产党非常重视时代问题。那么,越南共产党又是怎样判断所处时代的性质和特征的呢? 越南共产党认为,时代这个概念有时被阶段、时期、纪元或文明等概念所代替,但一般地说,时代这个概念被认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志

专题六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专题六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单选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B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巴黎公社工人起义 D.《资本论》的发表 答案:A 3.认为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答案:C 4.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是:A.无产阶级专政 B.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C.共产党领导 D.消灭阶级 答案:A 5.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首要标志: A.由什么理论的指导 B.是否实行民主 C.生产资料所有制 D.哪个阶级对政权实行领导 答案:D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和谐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D 7.工人阶级只有把()团结联合起来,才能形成足以战胜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强大革命力量,从而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否则,无产阶级革命就“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式的“独唱”,是不可能胜利的。 A.农民 B.民族资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富农 答案:A 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答案:D 9.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结论这一著名论断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D.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答案:B 10.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 一、改革的革历史背景 1. 多年的殖民统治,连年的战争使越南的经济基础异常薄弱。 2. 照搬照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使经济发展走进死胡同。 3. 决策的失误与“二·五”计划的失败,使越南经济彻底崩溃。 二、改革的历史进程 1. 第一阶段:从1986年党的六大到1991年党的七大召开。在这一阶段,越南明确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全面革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市场机制,建立符合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体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生产经济。 2. 第二阶段:从1991年越共七大到2001年越共九大召开。在这个阶段,越南遭受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巨大冲击,但是越南经过在经济、政治、思想上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顶住了内外压力,继续探索适合越南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 第三阶段:从2001年4月越共九大到目前。这是越南的革新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阶段,越共九大规划了越南革新开放的蓝图。 三、改革的特点 1. 党内民主 (1)强化了中央委员会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监督。越共规定对重大政策主张、重要干部任免、大型工程项目等决策,都要在中央委员会集体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这已打破一言堂的官本位体制,形成重要的党内民主制度。 (2)越共在中央全会上实行质询制度,开创了党内民主的新形式。每位中央委员都可以对包括总书记在内的其他委员提出质询,也可以对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检查委员会集体提出质询,直到得到满意答覆为止。 (3)提前公布党代会政治报告草案,广泛吸收党内外智慧。这从1986年“六大”开始,提前两月公布,在全党进行充分讨论,对文件作了重大修改。越共六大参考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提出“革新开放”路线。“七大”、“八大”继续这个制度,到了2001年“九大”,越共首次通过新闻媒体提前两个月公布政治报告草案,不但在党内,甚至在全国范围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进行补充修改,越共“十大”前将《政治体制改革报告》交全民讨论,这不但集中了党心,还反映了民意,充分表现了执政党的责任心和自信力。 (4)实行中央委员和重要领导职务的差额选举和信息公开化。党的最高领导人,总书记有两名后选人角逐后,实行差额选举产生。选举前,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所有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地址、电话等向全社会公开,便于党员干部和群众直接实施监督。省委书记及所有省级干部均需有至少10%差额比例,近年来这种比例逐步增加;在全省干部大会上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还允许党员干部自荐参选党政群团领导职务。 (5)越南允许共产党内有“内部派系竞争”,党内可以发出不同声音,也可容纳不同派系势力,进而实现利益的平衡。

怎样理解社会注意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提出的。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革命,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图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二者的表面特征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也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越南的体制改革最终版1

越南的体制改革 摘要:越南,一个在世界上不起眼的国家,为了民族的富强,国家的繁荣,勇敢的顺应世界的民主潮流,走上了政治和经济改革道路。近年来,越南在改革开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越南,一个与中国有着深刻渊源的东南亚国家。它,在东亚封贡体系中是中国的藩属国,也曾经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同志加兄弟”。而现在,在目前中国南海争端激化、危机四伏的时刻,越南作为侵占中国南海主权的好处大捞者,利益最大获取国,被愈来愈多的国人恨之入骨。除了本世纪的南海纷争和上世纪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外,我们很少了解过越南。然而,无论是在宏观的发展模式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面,还是在微观的政府管理机制、政府运行方式等方面,与中国都有太多相似地方的越南,参考了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于1986年在越南开始进行革新开放运动。 回顾越南20多年的革新历程,可以看出越南并不是一个总会给人带来“突然”和“意外”的国家,从经济上的革新开放到政府治理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再到政权体制的调整,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在稳步推进,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甚至有报道说越南的政治改革步伐甚至超过中国,这些逐渐成为中国公共政治的热门话题。 一、走向革新之路

越南的革新开放,发生于80 年代初, 到1 9 8 6 年才全面铺开。政策革新,在越南语中有“刷新”之意,是指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所提出的政策、主要是经济上和思想上的改革与开放。后来逐渐深入到政治体制革新。 越南的革新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有这样一段描述:“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 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 人口7 0 0 多万。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来看, 有许多得天独厚之处, 气候适宜, 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都十分丰富. 另外, 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越户南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并富有勤劳勇敢的精神”。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更为越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但是, 这些优越的条件并没有使越南走上富强之路。 20世纪80年代初越南经济社会情况很糟糕,直到19 8 8 年, 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低于150 美元, 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 这种困境的出现不是一时半会的,而是由一些具体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比较重要的是越南使自己被拖入长期的战争泥潭之中。二战以来,越南进行了一系列与其历史紧密联系的持续的战争。在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后越南实现了民族独立,但为了完成南北统一,越南国土上依旧硝烟不灭,紧接的是长达9 年的抗法战争和10 年的抗美战争。与此同时,沿着南部边界的越南与民主柬埔寨之间以及沿着北部边界的越南与中国之间敌对行动的逐步升级,恶化了越南在国际社会上的生存境况。频繁的战争,消耗了其大量国力、财力和民力。这些侵略战争也使越南当时在国际环境上空前孤立,各国中止了对越的援助和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B)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 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 D 与国际市场接轨 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 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 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 B 政府、市场、社会 C 改革、发展、稳定 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 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 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 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 二、多选题 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 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两者的区别表现在:(ABD) A.条件不同 B.形式和手段不同 C.目的不同 D.内容和对象不同 3.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段话表明:(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