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厂置换抽空操作规程

气体厂置换抽空操作规程
气体厂置换抽空操作规程

气体厂置换抽空操作规程

对于首次充装和经检验后再充装的钢瓶,应用氮气置换出瓶内空气,再进行抽真空处理。

对于瓶内有残留液的永久气体钢瓶,将钢瓶放置在倒残液的装置上。倒置气瓶,开启瓶阀将钢瓶内残留液倒空后才能进行置换抽空作业。

永久气体钢瓶置换抽真空的操作方法是:

(1)用小铜管或不锈钢高压软管连接的接头,连接到钢瓶置换阀门上,小铜管或不锈钢高压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氮气瓶或氮气管道的阀门上;开启阀门,使瓶内压力上升到0.5Mpa(表压)时再关闭阀门,将连接到氮气源端的接头拆卸。

(2)开启钢瓶上的阀门,排放氮气;当排放声音变小后,立即关闭瓶阀。

(3)再将接头连接到真空泵吸气口上,启动真空泵抽真空。

(4)当瓶内的真空度达到-0.06MPa后,停止真空泵的运行,关闭瓶阀,拆卸小铜管或不锈钢高压软管。

(5)置换抽真空结束,将钢瓶送至充装间的待

检区。

低温绝热钢瓶排放残留液的操作方法是:

(1)用专用充装软管分别连接气瓶的液相进出口阀和储罐的液相输出阀。

(2)先开启储罐上的液相输出阀;因温度较高的钢瓶内筒使进入的液体迅速气化而压力升高后,关闭储罐上的液相输出阀;再全开钢瓶上液体阀,排放残留液。

(3)当钢瓶从液体管出口不再有液态物排出时,关闭液体阀。

生产区动火操作规程

对氧气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或靠近氧气设备或管道进行动火作业前,应按动火审批管理制度的规定报批。经批准动火时,应有技术、生产、安全等部门配合与监护,并执行动火审批管理制度。

动火作业时,应划出作业区设置护栏,作业区应保持空气流通,无燃气聚积。

对储有液氧、气氧的设备或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先置换作业设备或管段内的液氧、气氧。置换方法有气体置换和液体置换两种方法。气体置换就是采用氮气置换设备或管道中的低温液体。液体置换就是采用水置换设备或管道中的液氧、气氧后,再用空

气置换设备或管道中的水置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气体置换法时,应取样检测混合气体中氧的浓度,经连续三次(每次间隔约5分钟)测定均在19.5-23%时,方可动火作业:

(2)采用液体置换法时,应取样检测氧的含量,经三次(每次间隔约5分钟)测定均符合要求时,方可动火作业;

(3)动火操作过程中,当有漏气或窜气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待消除异常情况后方可动火作业。

(4)当作业中断或连续作业时间超过4小时,均应重新取样检测,符合第(1)(2)款时,方可继续作业。

带气动火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新、旧钢管连接动火作业时,应先采取措施使新旧管道电位平衡;

(2)动火作业引燃的火焰,必须有可靠、有效的方法随时将其扑灭。

消防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消防设施的运行、维护和保养等由安全员专门负责;

消防水池的储水量应在规定的水位范围之内,并

保持池水的清洁,消防水泵的吸水口应处于工作状态;

应定期巡查并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栓及喷淋装置。

气站内的消防器材、消防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补充;

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消防栓周围不得堆放杂物。

气站消防安全质量控制点、控制因素、控制要求与执

行人详见第

更换副立井罐笼安全措施

编号:SM-ZD-33941 更换副立井罐笼安全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更换副立井罐笼安全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组织机构: 组长:高耀泽 副组长:徐兴明 成员:周玉奇耿军科杜海山 二、施工方式: 1、拆旧罐笼。对罐笼有妨碍的导向绳套、井架固定物及安全门进行拆卸,用铲车将旧罐笼拉出。 2、把新罐笼、罐耳盖、抓捕器拆下,把主绳樊形绳环装上。 3、用铲车移动新罐笼至井口吊装,安装紧好绳卡,安装好拆卸部位。 4、清理好副立井周围一切和作业无关的杂物。 5、准备好各种工具和安全用具。 三、安全措施:

1、高耀泽负责现场检查和监督安全指导工作。 2、徐兴明负责组织人力和铲车起运作业。 3、耿军科负责绞车信号和运行提升。 4、周玉奇配合厂家人员拆卸、安装、技术指导。 5、杜海山负责后勤和配合工作。 6、所有上井架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和安全帽。 7、上边有人工作,井架下严禁站人。 8、井口罐笼未安装前,井口必须用工字钢棚好。 9、对难拆卸需用电焊、气焊割安装的必须经高耀泽批准后运行且现场监督,工作地点前后20米内严禁存放可燃物,并有接通静压水池的供水管路,安排专人喷水,工作地点必须存放两部灭火器。 10、耿军科指挥罐笼缓慢提升,严格执行“一停”、“二上”、“三下”的信号制度。 11、副立井底严禁作业,撤出人员。 12、其它遵守《规程》和《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13、安装好罐笼后,制定出安全措施做罐笼脱钩试验。

煤气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编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煤气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编 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煤气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编版) 煤气工操作法 一、岗位任务 1、煤气组长领导测温工、交换机工、上升管工、完成测温,加热制度的保持和荒煤气顺利导出任务。 2、正确使用测温仪,按规定完成测温工作和加热制度的保持之任务,并完成临时增加的测温项目,熟练掌握各项应会的测调技术。 3、推焦计划的编制及炉温的处理,总烟道吸力调节,检查本班推焦计划的执行情况(K2)。 4、搞好设备(包括测温仪)的维护和验收,进行特殊操作和事故处理。 5、及时计算直行温度平均值及各温度、推焦系数,填写好所属岗位各项操作记录并签名。

6、合理使用和保管各种工具,保持所属卫生清洁。 7、贯彻直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8、组长不在时由测温工执行组长职责。 二、工艺流程 加热煤气流向: 回炉煤气总管→1号2号回炉煤气主管→煤气预热器→1号2号地下室煤气主管→加减考克→孔板盒→交换考→横排管→喷嘴→煤气立管→直立砖煤气道→火道底部与空气混合燃烧。 空气流向: 开闭器进风口→小烟道→蓄热室(篦子砖→格子砖)→斜道区→上升立道斜道口与煤气混合燃烧。 废弃流向: 上升立火道底部→跨越孔→下降气流立火道→斜道区→蓄热室(篦子砖→格子砖)→小烟道→开闭器→分烟道→总烟道→烟囱排出。 荒煤气流向:

企业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保障职工在生产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生产操作、维修作业活动中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厂区所有管理岗位和作业岗位。 3.定义 3.1 安全操作规程:是指职工在生产和设备维修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 3.2 安全通则:所有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安全操作规定。 3.3 通用安全规程:针对作业岗位相同、操作程序相同,适用的人员比较多等制定的安全规程。 3.4岗位安全规程:针对不同的操作岗位或工种制定的安全操作规定。 3.5 强制性:制定的安全规程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在生产作业活动过程中各岗位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并强制执行。 4.职责

4.1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订、修改、报批,对生产过程中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2各岗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安全操作规程》的贯彻实施。 4.3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应根据设备设施、技改项目、生产工艺、作业环境的变化对《安全操作规程》提出修改意见,对《安全规程》进行修改和完善。5.规程内容 5.1 安全通则 5.1.1 所有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程序文件和安全作业文件。 5.1.2 入厂、转岗、变工种的职工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实习、参观人员、返岗职工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合格后才能上岗或实习、参观。 5.1.3 新入厂职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合格后,在实习前必须与实习老师签 定导师带徒合同,在导师的监护和指导下进行实习和操作。 5.1.4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身体健康,不得有妨碍工作的各种禁忌症。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在没有取得特种操作证之前不准单独进行操作。

关于检修翻罐笼的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12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关于检修翻罐笼的安全技 术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检修翻罐笼的安全技术措施详 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更换翻罐笼内阻轴,更换闭锁架子。 二、检修翻罐笼施工方法: 1、将翻罐笼转至指定位置,并停电挂牌。 2、 三、组织施工 1、施工负责人: 2、技术负责人: 3、安全负责人: 4、施工人员: 四、安全措施: 1、施工前,将施工现场提前清理准备好,并将

作业用的电气焊设施,防火材料(防火砂若干、防火锨2张、盛满水的水桶2支、灭火器2支),防护用具,施工工具、材料等运抵现场,并保证齐全完好。 2、电焊机必须放置平稳牢固,焊接器具、材料必须齐全完好;氧气瓶和乙炔瓶必须放置平稳牢固,并间距5m以上、距离明火10m以上,并有防倒措施,气瓶、气带、割具、减压表、接头等不得漏气,并严禁沾染油脂,否则禁止使用。 3、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必须明确本次施工步骤、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注意相互协调一致,听从施工负责人的统一指挥;施工前必须学习本措施,并签字。 4、安全监护人必须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对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并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监

电石出炉岗位操作规程..

出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教程 一、岗位任务、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1、负责与中控岗位联系保证出炉岗位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负责出炉前的各项准备、出炉、堵眼、拉锅、吊卡锅;负责炉嘴、小车等设备的检查维护。 2、利用烧穿器、吹氧管、铁钎等将电石炉炉眼打开,让其生成的液态电石流入电石锅内冷却成型。 3、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电石炉一楼出炉岗位。 二、出炉工艺流程

三、工艺指标 1、一般正常情况下每次出炉时间间隔为60分钟。 2、出炉时间以20分钟±5分钟为宜。 3、置于地面上的热锅在60分钟以后才能取下插板。 4、液态电石在锅内冷却时间必须在四小时以上才准吊坨出锅。 四、工作内容 1、出炉前的准备工作 1.1按要求穿戴好所有的劳动防护用品,准备好防护用具。 1.2将烧穿电极装的足够长,检查烧穿器及烧穿母线是否完好,禁止用绝缘不好的烧穿器。 1.3检查出炉小车是否完好,出炉空锅是否准备充分并检查有无漏锅,位置是否摆正,牵引机运行是否正常,钢丝绳松紧是否合适、无重叠。 1.4检查出炉轨道地辊是否齐全、有无杂物影响出炉小车的运行。 1.5出炉工具(包括托铲、堵子、铁棍、钎子、铁锹以及堵眼用的泥球或电石渣子)准备齐全,完整好用。 1.6确定出炉炉眼。 1.7检查要出炉的炉嘴、炉门、防护屏等出炉冷却水系统是否完好,有为漏水现象。1.8检查出炉场所地面是否保持干燥、有无杂物、积水。 1.9将小车拉入准备出炉的炉嘴下面,并由专人往返试运行小车,以确保小车在出炉时能够正常运行。 2、出炉 2.1一般正常情况下每次出炉时间间隔为60分钟。 2.2出炉负责人根据电石炉运行情况及上炉出炉情况确定出炉眼位置,并决定开眼方式。(开眼分烧穿器烧开、用铁棍撞开、用吹氧管吹开或几种联合使用等) 2.3烧穿器烧眼 2.3.1与中控工联系取得同意后安排出炉工将烧穿器拉入适当位置(以烧穿器能接触到出炉嘴为限)开启烧穿器开关进行烧炉眼。 2.3.2用烧穿电极把炉眼烧深、烧大,清好电石溜道和炉口,在烧眼过程中不允许将烧穿器左右摆动,炉眼烧成里小外大成喇叭形为宜。

血浆置换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血浆置换临床操作和标 准操作规程 一、定义及概述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其基本过程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份,去除致病血浆或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份、净化后血浆及所需补充的置换液输回体内。 血浆置换包括单重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单重血浆置换是利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并丢弃体内含有高浓度致病因子的血浆,同时补充同等体积的新鲜冰冻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加少量白蛋白溶液。双重血浆置换是使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血浆再通过膜孔径更小的血浆成份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远远大于白蛋白的致病因子,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脂蛋白等丢弃,将含有大量白蛋白的血浆成份回输至体内,它可以利用不同孔径的血浆成份分离器来控制血浆蛋白的除去范围。DFPP能迅速清除患者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抗体、抗原等致病因子,调节免疫系统,清除封闭性抗体,恢复细胞免疫功能及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使病情得到缓解。 二、适应证和禁忌症 (一)适应证

1、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尤其是狼疮性脑病)、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2、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è syndrome)、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 3、消化系统疾病重症肝炎、严重肝衰竭、肝性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高γ–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高粘滞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血栓性微血管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性综合(TTP/HUS)]、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重度血型不合的妊娠、自身免疫性血友病甲等。

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煤气设备维护、检修、操作人员安全使用规定在企业内,煤气的危险作业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操作人员直接接触煤气,需佩戴呼吸器在煤气外泄环境中作业,如抽堵盲板、关开眼镜阀、插板阀、带煤气设施上堵漏、煤气接管等作业;二是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煤气,但有发生煤气三大事故的可能性的作业,如煤气管道及设施停送煤气、在运行的煤气设备区域动火作业和停运的煤气设备上检修、进人等作业。以上两大方面均都属于一类煤气危险作业,必须提前办理“煤气危险作业许可证”,经HSE办公室审批;重大危险作业必须经公司安全主管领导审批。同时提前做好煤气作业的准备工作,落实完善可靠的作业安全措施。制定的操作步骤,人员组织、施工作业方案,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熟知作业内容、安全注意事项,作业时服从统一指挥。对重大煤气危险作业必须要制定相关事故预案。 一、煤气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1)煤气工程的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对于笨重体力劳动及危险作业,应优先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措施。 (2)煤气工程设计,应由持有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颁发的有效的设计许可证的设计单位设计。设计审查应有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气设施使用单位的安全部门参加。设计和制造应有完整的技术文件。煤气工程的设计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独立进行设计工作。 (3)煤气设施的焊接工作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由持有合格证的焊工担任,煤气工程的焊接、施工与验收应符合GB50235的规定。 (4)施工应按设计进行,如有修改应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工程的隐藏部分,应经煤气使用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检查合格后,才能封闭。施工完毕,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竣工说明书及竣工图,交付使用单位存档。 (5)新建、改建和大修后的煤气设施应经过检查验收,证明符合安全要求并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后,才能投入运行。煤气设施的验收必须有煤气使用单位的安全部门参加。 (6)现有企业的煤气设施达不到本规程要求者,应在改建、扩建、大修或技术改造中解决,为解决前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

公司安全操作规程

版本号:2020年01版 四川×××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操作规程 编制单位名称:四川×××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公章: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20日

前言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单位各设备及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编排,使之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 安全操作规程是企业贯彻执行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的具体体现,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安全操作规程是规范生产工人安全行为的最基本标准,建立健全合理、切实可行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有利于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事故,为此,应根据相应的规定、标准规范安全操作规程。 本标准从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本标准由生产部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生产部起草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人:***

目录 1.安全生产总则........................................................... 4 2.金属切削机械安全操作通则............................................... 5 3.钻床安全操作规程....................................................... 6 4.冲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 5.剪板机安全操作规程..................................................... 8 6.折弯机安全操作规程..................................................... 8 7.维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9 8.装配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9 9.油漆、喷漆安全操作规程............................................... 10 10.焊工安全通则........................................................ 11 11.手工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2 12.手工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13 13.氩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7 14.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8 15.电气作业安全通则.................................................... 18 16.维修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20 17.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 21 18.叉车安全操作规程.................................................... 22 19.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24 20.使用乙炔气瓶安全规则................................................ 26 21.使用易燃物品安全规则................................................ 27 22.使用易爆品安全规则.................................................. 28 23.普通物品仓库管理安全守则............................................ 28 24.气瓶库管理工安全操作规程............................................ 29 25.虎钳安全操作规程.................................................... 30 26.手锤安全操作规程.................................................... 30 27.扳手安全操作规程.................................................... 30 28.起子安全操作规程.................................................... 31 29.平台和划线工具安全操作规程.......................................... 31 30.梯子安全操作规程.................................................... 31 31.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 32 32.公用砂轮机安全操作规程.............................................. 33 33.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34 34.装卸、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 35

副井更换罐笼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55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副井更换罐笼安全技术措 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副井更换罐笼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由于我矿副井罐笼防坠器制动方式是四角制动,并且是罐道钢丝绳兼作防坠器制动钢丝绳不符和要求,虽然防坠器严格按周期试验,但从罐笼使用安全考虑,经申请上报购置两台有徐州煤矿机械厂生产的GS1-1型单绳单层罐笼,于20xx年1月6-8日更换。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1、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施工前严格贯彻本措施,使施工人员熟知施工项目、工序及注意事项。 2、所有在井口及罐顶人员必须佩带合格的安全帽及保险带,保险带必须生根可靠。 3、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服从施工负责人统一指

挥。 4、施工前,必须认真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种工具、材料,仔细检查起吊用调度绞车生根、钢丝绳钩头及导向滑轮生根。 5、施工前,通知井上、井下把钩工,设置警戒,施工期间井口5m范围内严禁人员施工与滞留。 6、施工前必须同井口信号工、绞车司机联系交待清楚所施工项目及操作中应注意事项。 7、施工中安排专人负责传递信号,其他人不得擅自向信号工发出开、停车信号。信号传递要及时准确,信号工精力要集中。 8、施工时,首先悬挂敷设好制动钢丝绳,钢丝绳在井架上绳头严禁用电、气焊截,应用专用截绳工具(剁斧、截绳器),绳头按规定破开扭好钩,浇注巴氏合金。敷设钢丝绳时,将钢丝绳盘入罐笼内缓缓

4.3大酒店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大酒店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配电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 2、应急发电机安全操作规程 (4) 3、电工操作技术安全规程 (5) 4、使用扶梯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6) 5、高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6) 6、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 (7) 7、厨房烘炉、油炸炉、煎炉安全操作规程 (7) 8、厨房中式炒炉、蒸炉、蒸柜安全操作规程 (8) 9、厨房平头炉、扒房、上火炉安全操作规程 (8) 10、厨房燃气瓶安全操作规程 (9) 11、厨房压面机安全操作规程 (10) 12、厨房搅拌机安全操作规程 (10) 13、厨房刨冰粒机安全操作规程 (11) 14、厨房搅肉机安全操作规程 (12) 15、厨房和面机安全操作规程 (12) 16、厨房洗碗机安全操作规程 (13) 17、吸水泵安全操作规程 (14) 18、地毯机安全操作规 (14) 19、吸尘机安全操作规程 (15)

一、配电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高压电气设备运行、维护、操作岗位,应配备高压验电器、携带型接地线、绝缘胶靴、绝缘胶手套,绝缘棒和绝缘胶垫、安全帽、安全腰带等安全工具,安全工具应定期检验测试合格。 2、进行高压设备工作,必须遵守填用工作票或口头、电话指令。 须有两人在一起工作,其中一人为监护人。应完成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3、技术措施包括断开电源、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设置遮拦。 4、技术措施由值班人员执行。对于无值班人员的电气设备部位,由断开电源人执行,由监护人在场监护。 5、安全组织措施包括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工作转移和工作终结制度。 6、断开电源操作,操作人员与带电导体应保持安全距离;断开作业设备的电源,禁止在真空断路器线路工作,工作部分与电源最少有一个明显断路点;断开点与作业地点及邻近带电设备应保持安全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必须采取绝缘板隔离措施;操作即可送电到作业设备的开关或刀闸,应采取防止误合闸措施;在刀闸传动机构上加锁;根据需要拉开操作直流回路及交流电压回路保险丝。 7、停电操作顺序,拉开低压分路开关;拉开低压总开关;拉开高压真空开关;拉开高压隔刀闸;挂上工作标示牌。 8、送电操作程序,合闸时与停电顺序相反;详细检查合闸是否

副井更换天轮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副井更换天轮作业安全技术措 施(通用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99

副井更换天轮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一、基本情况概述 副井为人员上下井的唯一通道,检修发现副井天轮磨损严重,为保证我矿安全提升,现需更换新天轮两个(直径2米),为保证本作业安全实施,特制定更换天轮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 安全防护措施 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有掉落地面危险 系好安全带 起吊设备时下方站人,有设备掉落伤人危险 下方设置警戒带,严禁人员进入 有绞车突然开机伤人危险

将绞车闭锁,并派专人看护 未设置警戒,有杂物掉入井筒伤人危险 设置警戒,严禁人员进入 起吊不平衡,设备倾斜滑脱伤人或损坏设备 起吊连接点固定牢靠 起吊设备大件时,斜吊移动步距过大,设备大幅度摆动伤人。 斜吊缓慢移动,周围严禁站人 班前会不认真听讲安全注意事项盲目作业,易引发事故 按时参加班前会,认真听取安全注意事项 三、作业组织 队长:吴建刚 作业人员:副井作业人员及检修班 作业时间:2012年5月1日、2日8点班 四、作业前准备工作 吊车、安全帽、安全带、警戒带、吊装带、铅丝、各种扳手、螺栓等。

变换操作规程要点

全低温变换工艺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净化车间全低温变换岗位工艺操作的任务、职责、工艺控制要求。开停车及不正常现象的处理等内容。 本标准使用于公司恩德粉煤气化岗位工艺操作控制。 2岗位任务 本岗位的任务是将气化来的粗煤气(T:120.℃,P:5.5MPa。气体组成CO:33.96%、H2:36.95%、CO2:20.37%、N2:、Ar:、H2S:0.14%、COS:、NH3:)依次通过预变炉、第一变换炉、第二变换炉进行CO深度变换,生成合成氨所需H2,制得合格的变换气(T:40℃,P:5.5MPa。气体组成CO:0.40~1.50%、H2:52.42%、CO2:40.18%、N2:0.26%、Ar:0.001262%、H2S:0.13~0.18%、COS:0.000462%、NH3:0.6ppm)送往低温甲醇洗工序。 3工艺原理及化学反应 1)本工艺CO转化系采用高水汽比耐硫全低温变换工艺。在变换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反应热,通过设置主热交换器、中间热交换器、废热锅炉、除氧水加热器、脱盐水加热器,利用变换反应热调节变换炉热平衡、加热脱盐水来副产低压饱和蒸汽,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

降低系统消耗,最后制得的合格变换气送往低温甲醇洗工序。 2)反应方程式 CO的变换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Q 副反应:CO+H2=C+H2O,CO+3H2=CH4+H2O, CO2+4H2=CH4+2H2O,COS+H2O=CO2+H2S 4工艺流程 从气化来的半水煤气经蒸汽压缩机加压到5.5MPa、120℃的粗煤气,首先进入主热交换器提温到190~200℃,再进入中间热交换器提温到250~270℃,然后补充过热蒸汽,使混合汽气比达到设计要求值.温度升到280~300℃,进入预变换炉,经预变换炉经脱出煤气当中的微量氧后,净化气体中的杂质后,进入喷水增湿塔控制温度增加变换炉入口气体中的蒸汽含量和温度240℃左右进入第一变换炉的一段催化剂床层.经过一段变换反应后气体升至370~410℃左右引出,进入中间热交换器和脱盐水加热器换热,然后去喷水增湿塔调温,在此高热气体与大量的除氧水接触,在蒸发填料的表面上进行质量与热量的传达室递.液相全部被蒸发,增加了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增湿降温至230℃左右的气体进入第一变换炉的二段催化剂床层,继续进行CO的变换反应。 出第一变换炉二段催化剂的气体升至270~310℃左右引出,去喷水增湿塔增湿调温,降温至220℃左右进入第二变换炉的一段催化剂床层,继续进行CO的变换反应。 出第二变换炉的一段催化剂的气体升至228~240℃左右引出,去喷水增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操作规程 1 .血浆置换前准备 ( l )准备并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按照设备出厂说明书进行。 ( 2 )按照医嘱配置置换液。 ( 3 )查对患者姓名,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 ( 4 )给予患者抗凝剂。 ( 5 )根据病情需要确定单重或双重血浆置换。 2 .单重血浆置换流程 ( l )开机,机器自检,按照机器要求进行管路连接,预冲管路及血浆分离器。 ( 2 )根据病情设置血浆置换参数;设置各种报警参数。 ( 3 )置换液的加温血浆置换术中患者因输入大量液体,如液体未经加温输人后易致畏寒、寒战,故所备的血浆等置换液需经加温后输人,应干式加温。 ( 4 )血浆置换治疗开始时,全血液速度宜慢,观察2-5min,无反应后再以正常速度运行。通常血浆分离器的血流速度为80-150ml/min。 ( 5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每30min测血压、心率等。 ( 6 )密切观察机器运行情况,包括全血流速、血浆流速、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变化等。 ( 7 )置换达到目标量后回血,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病情变化及血浆置换治疗参数和结果。 3 .双重血浆置换流程 ( l )开机,机器自检、按照机器要求进行血浆分离器、血浆成分分离器、管路、监控装置安装连接,预冲。 ( 2 )根据病情设置血浆置换参数、各种报警参数:如血浆置换目标量、各个泵的流速或血浆分离流量与血流量比率、弃浆量和分离血浆比率等。 ( 3 )血浆置换开始时,全血液速度宜慢,观察2-5min,无反应后再以正常速度运行。通常血浆分离器的血流速度为80-100ml/min,血浆成分分离器的速度为25-30ml/min。 ( 4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每30min测血压、心率等。

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574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详细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煤气总则 1.严格执行冶金部和公司颁发的煤气安全规程和规定。 2.凡接触煤气设备操作、维护、检修及管理人员应学习本规程有关条例,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工作。 3.凡接触煤气设备的非直接操作人员,必须经煤气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工作。 4.为确保煤气设备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夜间工作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36V电源、二层平台处)。

5.煤气设备的低压或CO报警器,由煤气专业人员管理,要定期进行灵敏度检验。 6.煤气设备严禁用铁器敲打,以保证设备完好并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煤气泄露或爆炸。(包括煤气管路)。 7.煤气设备的改建和大中修等完工后,要经煤气负责人和热工技术人员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有关技术文件要存档备案。 8.每季用肥皂水检查一次煤气压力、流量导管及接头处的煤气泄露情况,发现泄露及时处理。 9.煤气设备的严密性检验、应用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严禁用水压试验。新用或检修后的煤气设备都要进行泄露试验。 10.煤气设备有缺陷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班、段长、煤气负责人、安全员及调度,立即采取安

副井更换罐笼安全技术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副井更换罐笼安全技术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副井更换罐笼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我矿副井罐笼防坠器制动方式是四角制动,并且是罐道钢丝绳兼作防坠器制动钢丝绳不符和要求,虽然防坠器严格按周期试验,但从罐笼使用安全考虑,经申请上报购置两台有徐州煤矿机械厂生产的 GS1-1型单绳单层罐笼,于2008年1月6-8日更换。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1、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施工前严格贯彻本措施,使施工人员熟知施工项目、工序及注意事项。 2、所有在井口及罐顶人员必须佩带合格的安全帽及保险带,保险带必须生根可靠。 3、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服从施工负责人统一指挥。 4、施工前,必须认真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种工具、材料,仔细检查起吊用调度绞车生根、钢丝绳钩头及导向滑轮生根。 5、施工前,通知井上、井下把钩工,设置警戒,施工期间井口5m 范围内严禁人员施工与滞留。 6、施工前必须同井口信号工、绞车司机联系交待清楚所施工项目及操作中应注意事项。 7、施工中安排专人负责传递信号,其他人不得擅自向信号工发出开、停车信号。信号传递要及时准确,信号工精力要集中。 8、施工时,首先悬挂敷设好制动钢丝绳,钢丝绳在井架上绳头严禁用电、气焊截,应用专用截绳工具(剁斧、截绳器),绳头按规定破开扭好钩,浇注巴氏合金。敷设钢丝绳时,将钢丝绳盘入罐笼内缓缓下放。 9、棚罐时,必须用四根四寸钢管或工字钢棚住罐笼。 第 2 页共 4 页

10、正司机操作,副司机监护。绞车速度不得大于0.3m/s. 11、缓慢开动绞车,用棕绳打上不少于8个倒爬扣,把提升钢丝绳从连接装置中拆除,牵引至井口,并可靠生根。 12、拆除罐笼四角罐耳,割开安全门支架,用调度绞车把罐笼吊出。 13、然后把新罐笼用绞车吊入井口,连接好钢丝绳及罐笼罐耳,焊好安全门支架。 14、缓慢开动绞车,将罐笼提高零点五米左右,全面仔细检查钢丝绳同连接装置的连接是否可靠。 15、经施工安全负责人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拆除棚罐用的钢管。 16、试运行三个循环后,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按规定操作程序进行检查性和脱钩试验并相应作好记录。 附:参加人员签字 第 3 页共 4 页

煤球岗位操作规程及生产操作问答

煤球碳化岗位 一、岗位任务 在加热加压条件下,用变换气中CO2与煤球中的氢氧化钙(Ca(OH)2)进行碳化反应,同时进行干燥,制得合格的碳化煤球,供造气使用。 二、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2+CO2 ==== CaCO3+H2O+Q 三、工艺流程(略)(注:按本厂现有工艺流程) 四、煤球碳化岗位工艺操作指标 一、压力: 系统进口压力≤0.8MPa 二、温度: 1、碳化罐进口温度130~150℃ 2、碳化罐出口温度70~90℃ 三、质量: 1、水份≤3% 2、跌落强度≥65% 3、耐压强度≥40千克力/单球,占80% 4、固定碳≥48% 5、总钙13~15% 6、熟球碳化度(碳化后CaO的转化率)≥85% 五、生产操作问答 1、石灰碳化煤球是怎样制作的? 石灰碳化煤球的制作是由生球的压制和煤球的碳化两大步骤来完成的。 (1)生球的压制。将消化好的石灰按一定的比例与无烟煤末掺和在一起,加入一定量的水分随传送带共同进入粉碎机,按工艺要求粉碎至一定粒度成为压制煤球的原料——“粉料”。然后由提升机提至煤球机的料斗内并保持一定高度的料位,经煤球机辊子对转压制成型。成品生球经细筛除去粉末后送上

传送带,再经螺旋筛均匀地进入碳化罐,依次将各罐装满。 (2)煤球的碳化。上紧各碳化罐的盖子,打开气体总管阀门,并依次打开各碳化罐的气体入口阀,用变换气置换罐内空气,然后关死放空阀,当罐内压力与进出口压力相等时全打开进出口阀,调节好压力进出口温度、蒸汽压力等,碳化过程开始。一般经过20-24h,碳化过程结束。煤球中的消石灰转化成碳酸钙,碳化度应大于80%。在整个碳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排放碳化罐底部的积水,防止产生过多的湿球影响碳化煤球的产量。碳化结束后煤球从碳化罐卸出,经细筛除去粉末即得成品石灰碳化煤球。 2、在制作碳化煤球时,石灰与煤的比例如何控制? 石灰与煤的比例是根据石灰和原料煤的质量来确定的。应尽可能提高碳化煤球的灰熔点和固定碳的含量,保证碳化煤球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在煤质较好的情况下,消石灰的加入量一般在20%,碳化煤球的固定炭、灰熔点和机械强度都比较理想,炉况正常,单炉发气量高。 当煤的灰分过高时,为了保证碳化煤球的固定碳不至于太低,一般的做法是减少石灰的加入量。但也往往造成碳化煤球的灰熔点降低,致使造气炉炉温低,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含量低,而且容易造成炉内结疤,严重时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在使用高灰分(如Ag>30%)原料煤时,碳化煤球固定炭与灰熔点矛盾比较突出。这时决不能仅偏重于保固定炭和机械强度,而忽视了灰熔点的影响,否则会造成造气炉生产不正常。在一定条件下,灰熔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是固定层气化炉维持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但是,当碳化煤球固定炭低于40%时,就会明显地影响造气炉的发气量。因此,遇到灰分较高的原料煤时,应首先筛去大块的煤矸石,并尽量拣净煤中混杂的小块矸石,必要时要洗煤。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加入石灰的量,对碳化煤球的固定炭和灰熔点要统筹考虑。 3、如何保证煤球成型的质量? 保证煤球成型的质量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化好石灰。石灰必须消化透,否则未消化的生石灰被压入煤球后继续与水反应,体积胀大,结果使煤球疏松,影响质量。 (2)灰、煤配比要得当,混料要均匀。根据煤的质量(固定炭含量),兼顾碳化煤球的机械强度、灰熔点和固定炭,确保适当的灰和煤的配比并严格控制。为保证混料均匀,灰和煤应混合进粉碎机。 (3)控制适当的水分。煤球原料中要控制一定的水分,除石灰碳化反应需要一定量的水分之外,控制适当的水分有利于压球。太干不易成型,太湿不易脱模,并影响球内碳化完全,使机械强度下降。

冰冻血浆溶化标准操作规程

冰冻血液制品的溶化标准操作 FFP(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的处理 所有这些产品的融化步骤必须都要避免细菌污染。 在融化后而不需要补充Ⅷ因子时,如果能在融化后24小时内完成输注,则可在病人使用前,将FFP和冷上清保存在获准使用的4℃贮血冰箱中。 FFP和冷沉淀的性能、制备、保存和处理 FFP由经过检查的献血员的全血或血浆置换制备而来。当前的指南规定了质量监控要求,包括血小板的数量和白细胞的去除,并且规定,FFP必须快速冷冻到一种能使不稳定凝血因子的活性得到保持的温度。第一次献血员的血液不能用于制备FFP。 ●由全血单位和血浆置换制备而成的FFP,可能只有每单位血袋中所含血浆容量的不同。血浆容量范围可能为180~400ml。FFP的融化程序必须避免细菌污染。 ●将已收集的血浆快速冷冻到-30℃(推荐的保存温度)。指南未规定从收集到保存的间隔时间,只要达到性能要求即可。 ●在冷冻后,装有FFP的塑料袋变得相当脆,必须小心处置。输血袋的易损部分是采血管的起端,敲击后可能发生断裂。 ●在融化后即刻,标准FFP必须达到以下要求:75%以上输血袋的Ⅷ因子含量必须达到70IU/ml以上。对于减病原体血浆,该要求降低。 ●必须在输注前即刻检查输血袋,如果有任何的可疑表现,如有絮状物或变色,或按压时输血袋出现渗漏,则应废弃不用或寻求他人意见。 冷沉淀和冷上清 当前指南规定,冷沉淀为“单份FFP在4±2℃下融化后获得的血浆冷沉淀蛋白部分”,而冷上清为“在冷沉淀制备期间去除的血浆上清”。沉淀的冷沉淀蛋白富含Ⅷ因子、VW因子、ⅩⅢ因子、纤维连接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离心后,冷沉淀蛋白被分离,并重新混悬在减容血浆中。虽然指南未规定范围,但英国血液中心制备的冷沉淀容量都为20~40ml。冷沉淀的性能要求是75%的输血袋必须至少含有140mg纤维蛋白原和70IU/ml的Ⅷ因子。因此,必须注意,多袋冷沉淀所提供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少于2袋或3袋FFP所提供的数量。 冷上清血浆去除了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VW因子大分子量多聚体,但含有VW因子金属蛋白酶。 FFP、冷沉淀和冷上清的融化方法和保存 冷冻血浆产品必须在37℃下融化(如果在4℃下融化,则会形成冷沉淀)。融化方式有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循环水水浴。但这种方法有细菌污染的危险,必须按照控制无菌方案进行。首选干燥加热系统,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 干燥箱(温度控制风扇辅助温箱):FFP污染微生物的可能性较低,通常容量有限。融化FFP的时间通常为2单位需10分钟。 微波烘箱:可以在2~3分钟内解冻,但有价格昂贵和容量有限的缺点,还有引起输血袋“热点”的问题,并可能使输血袋气化穿孔。

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煤气总则 1.严格执行冶金部和公司颁发的煤气安全规程和规定。 2.凡接触煤气设备操作、维护、检修及管理人员应学习本规程有关条例,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工作。 3.凡接触煤气设备的非直接操作人员,必须经煤气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工作。 4.为确保煤气设备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夜间工作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36V电源、二层平台处)。 5.煤气设备的低压或CO报警器,由煤气专业人员管理,要定期进行灵敏度检验。 6.煤气设备严禁用铁器敲打,以保证设备完好并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煤气泄露或爆炸。(包括煤气管路)。 7.煤气设备的改建和大中修等完工后,要经煤气负责人和热工技术人员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有关技术文件要存档备案。 8.每季用肥皂水检查一次煤气压力、流量导管及接头处的煤气泄露情况,发现泄露及时处理。 9.煤气设备的严密性检验、应用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严禁用水压试验。新用或检修后的煤气设备都要进行泄露试验。 10.煤气设备有缺陷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班、段长、煤气负责人、安全员及调度,立即采取安全处理措施。

11.如发生煤气中毒、爆炸、起火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挂煤气急救电话、火警电话,同时报告调度室。不准冒险抢救,煤气泄露用CO报警仪事后进行检查。 12.在煤气区,不准有明火和易燃物等,以免引起火灾。如需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取得煤气动火许可证后方可进行。 13.无关人员不许在煤气区域逗留。严禁在隐蔽不通风的地方休息,特别是煤气管道和转动机械及炉体附近(炉底层和二层平台)。 14.凡在第一类、第二类煤气危险区工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有煤气救护人员在场。 (2)参加工作人员必须带氧气呼吸器,并经煤气知识考试合格佩带煤气区域出入证。 (3)必须有经批准的煤气危险区工作计划和许可证方可施工。 15.煤气危险区工作计划和许可证的办理,必须是在二天前由工段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安全、及煤气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执行。 16.加热炉系统煤气危险区划分: 一类危险区: (1)带煤气拆装盲板、更换流量孔板; (2)带煤气处理大小开闭器和处理煤气设备。 (3)煤气管道排水口,烟道内部及煤气爆发试验。 二类危险区: (1)渣道的检修及送煤气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