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哲学思想

交易哲学思想
交易哲学思想

交易哲学思想

一、风险和利润

风险和利润是交易中最核心也是最常遇到的一对矛盾。我们来交易是为了获得利润的,但是利润到底从那里来?正确的分析、正确的操作?或是顺市而为?高抛低吸?我想这些还不是根本的,因为无论你怎么随市场而动,你首先要购买头寸,在购买头寸的那一刻,风险就来了。所以说,实现利润的前提是你要承担风险。也就是说,风险产生利润,没有风险就没有利润,风险是利润之母。

这是风险和利润的第一层关系。这层关系就决定了风险和利润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性。风险代表什么,它代表的就是资本,资本代表什么,它代表你能够进行交易的机会。承担风险就是承担“失去未来的交易机会”。那么当风险和利润发生矛盾的时候怎么办?这就是一个要母鸡还是要鸡蛋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做交易的时候往往搞不清楚,获得一个巨大利润的同时要承担永远失去交易机会的风险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赌,多么恐怖!!控制风险就等于获得长久的交易机会就等于利润的最大化!

二对待市场的态度

预测市场就是走在市场前面,就是战胜市场,就是亵渎市场。随市场而动,可能这个概念很多人都懂,但完完全全不去预测的人又有几个?我们是有发达的大脑,思考本身没有错,错的就是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观点当成了事实。人类一思考(预测),上帝(市场)就发笑,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方法胜率很高,或者自己已经盈利了很多,可以放心了。小概率经常被交易员忽视,总认为不会发生,至少这次不会发生。其实很多小概率都经常发生,我们认为他们是小概率,只是因为我们的交易经验的局限性所致。敬畏市场,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在于预防小概率,预防不可能发生的情况的准备上。

三、对自己的态度

我是谁?我要赚多少钱?我凭什么赚这么多钱?我在期货公司培训客户的时候,开头我问的第一个问题:你们期望一年赚多少?20%50%100%500%1000%?

很多客户都说既然来做期货就是要暴利,至少500%。后来,我给他们将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罗斯多年来的复利也就是30%左右的时候,他们很惊讶。预期赚很多钱,但凭什么赚这么多钱,他们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首先是对自己定位的问题,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我们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所以我们也有所以人性的弱点,恐惧、贪婪、侥幸、犹豫。。。。。。

这些都是人的本性不可能完全根除,但可以控制。记得一本书上说过:“交易者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学习与教育的关系,当你警惕的时候,人性的缺点会隐藏起来,一旦你麻痹大意、洋洋自得的时候,他们就会卷土重来。

人性的弱点需要监督、管理,怎么管理?我想到这样一句话:“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同样没有制度约束的交易者必然导致失败。法治之所以要取代人治,就是因为法治的稳定性、连续性,只有具备了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才可能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所以,我们都要用各种方法监控我们的弱点,比如说做交易计划、做交易记录就是非常的方法。

四投机行业中不能投机

我有时候在想,我们怎么看待市场的?很多人都抱着在市场里面猛捞一把就走的想法,但是一旦他们真的大捞一把,他们就会离开吗?不可能。那个时候,市场在他们眼里就是提款机,这样,市场不但会把给他们的钱统统收回,还要他们付一大笔罚款,这就是投机者的下场。

你怎么看待市场,市场就怎么回应你。如果说市场是个倾国倾城又妖艳无比的美女而且性格琢磨不定的,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对你温柔,什么时候对你突然翻脸。面对市场,你想一夜情还是细水常流的做夫妻?往往大多数人想暴富,捞一把就走,那就是想一夜情,想抛弃市场的人,终被市场抛弃。只有老老实实和市场做夫妻的人,市场才会慷慨的给予。

想想看,有什么行业比交易更投机,在这个最投机的行业里面还要投机,那真是物极必反。

五、过马路与交易

在国内十字路口必须有交通协管员,才能发挥红绿灯的作用。如果说,我们的交易规则就是红绿灯,我们的交易行为就是过马路,我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多人看到了红灯,但200米、100米甚至50米的地方没有车,我们都会大摇大排的过去,这好比,我们制订了一套交易规则,当我们自己认为很安全的时候,交易的冲动瞬间淹没了所有的规则。

有几次,我在路口看是红灯,我没有过,等待变绿灯,这个时候一批一批的人从我的旁边经过,我突然感到自己好傻,明明现在没有车,为什么要站在这里等?交易中,许多人满仓了,资金翻番了,你同样会问自己,为什么我要控制头寸,为什么我只能三分之一仓,为什么我要止损?这样的诱惑,会让你感觉自己很愚蠢,就象在一个明明没有车的马路上等待着绿灯。假设所有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的,他们只服从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又假设这些车的速度有时快,有时慢,人*肉眼很难判断其速度。这就像市场,市场才不管你是谁,

你做了多,还是多了空,市场的速度你也没有办法预测,市场永远保留突然反脸的权力。那么,这个时候敢闯红灯的人,活着的希望有几成?即便是你这次过,如果你天天过呢?我于是明白了为什么,做期货的人为什么很少熬过一年。

六、剑●剑术●剑道

剑、剑术、剑道是三个层次。

剑就是工具,铁剑、钢剑、宝剑,也可能是铁尺、木棍。具体到交易中,剑就是我们的交易工具,可以是均线、可以是MACD、可以是KDJ、也可以是杠杆。就像宝剑、铁剑和木棍的区别一样,剑本身是有质量的差别的而且这个差别还很大。在交易工具中,那种工具能最大程度上够体现市场的本质,那么它的质量就最好,目前为止,杠杆在我看来是当之无愧的宝剑。

能够看到这个帖子的人都是在学N字、学杠杆,应该说大家所用的剑都一样了,那么是否大家的水平就一样呢,当然不是,这就是一个剑术的问题。比如说一个武林高手拿一把铁尺,而一个没有武功的人拿一把宝剑,他们决斗起来,谁能够赢?当然是武林高手,虽然他拿的是铁尺。同样的道理,同样的钢琴、同样的曲子,不同的人弹奏,效果可能完全不同,这就是对工具运用能力的区别。大家都在学杠杆、学N字,那么是否大家做交易就会同一个位置买卖呢,当然不是,这既体现了杠杆、N字的灵活性,也体现了交易者剑术的不同。

那么是否剑术一流的高手就一定能百战百胜、天下无敌呢?利沃莫最后在第四次破产后在旅店里开枪自杀,江恩也是晚年破产,他们的剑术不高吗?当然不是,为什么他们最后的结局还是那么惨?这就是剑道的问题。道这个东西很多人也许觉得很空洞,没有什么用。的确,道本身是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它不像剑和剑术有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好比说,一个得道的高僧,他来做期货,那么对于他来说,依然没有办法在交易中获利,因为他缺乏获利的工具,但是一旦他学会了剑和剑术,他交易的成绩一定远远高于那些有术无道的人。道是建立在剑和剑术的基础上的,它是为了让使用剑的人,心平气和,心无杂念,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保持一种最佳的格斗状态,以发挥剑和剑术最大的潜能,并保持这种最佳的状态。很多武林高手,他们的功夫都不相上下,胜负只是在一招一式,一念之间,比的就是看谁先分心,先有杂念,先犯错误,然后抓住机会赢对手。简单说,就是等对手自杀,有个网球运动员就是这样,他说我总是要求自己接好每个球,而不管其他,之后往往是我的对手,沉不住气,出现了失误,我才赢了。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等别人自杀,但你怎么保证在别人自杀前,你不出问题,你沉住气,你不自杀呢,想想看我们做交易中有多少次是自杀?不自杀就可以盈利,交易本来就这么简单!!!要达到这个简单的境界,就需要我们在道上面下功夫,只有深刻理解、在心底接受剑道,你才可以达到这样的简单。在某种意义上说,最近的距离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另外,对道的理解,我是这样认为的,道不是很深奥的哲学,庄周老师的那篇《混沌的启示》中弟子问师傅,什么是佛,吃完了饭,就去洗碗,这就是佛。这句话可能很不好理解,我的

理解是,吃完饭去洗碗就是最最自然的事情,也是最应该去做事情,那么佛就是去做最自然,最应该做的事情,你要盈利就去坦然承担应该承担的风险,接受应该亏损的亏损,回吐应该回吐的利润,赚到你应该赚到你钱,放弃你应该放弃的机会,拒绝你应该拒绝的完美。这就是佛,做正确的事情,包括接受风险和亏损。只有这样,你的剑和剑术才是能不受恐惧、贪婪的影响而发挥出你最真实的水平,才会不自杀,才有机会得到对手自杀。

中国哲学史知识点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三代之时。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获得了第一次大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传统,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发生 1.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在“三皇五帝”的传说中,就表现出了中国思想发展的最初内涵与性格特征。 2.殷商与西周,都以氏族社会为基础,但在观念形态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殷人以“帝”为最高信仰,而周人“祈天”的同时却提出了“敬德”的观念。殷周之际的中国思想世界的这一变化,在中国最古老的两部著作───《尚书》与《易经》中集中体现出来。 3.春秋时期出现了社会结构的大变动。这种社会结构的大变化,反映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由宗教走向理性。这一思想过程在《诗经》中鲜明地反映出来。 4.进入战国时期后,改革变法成为时代潮流。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大变动,出现了新兴的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士阶层。时代的变迁与士阶层的兴起,促成了中国思想世界的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格局。对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及阴阳家。 第二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1.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由他的学生们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保存了孔子的言论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 2.孔子的哲学观念结构集中体现在“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语中。孔子一方面认可“命”,表现出中国人的思想由尊“天”到信“命”的观念变化;另一方面则第一次鲜明地凸显了“仁”,形成了一个仁学体系。孔子以“爱人”为“仁”的基本含义,其“仁学”体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仁”的情感性,二是“仁”的普遍性,三是“仁”的族群本位性,四是“仁”的实践性。 3.孔子对何以成“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他的“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与“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 4.孔子的思想对以后中国哲学、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孔子以后,儒家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展开了他的思想,形成了儒门的分化,也促成了儒学的发展。 第三章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多数研究者认为,老子即较孔子年长的老聃。《老子》一书记载了老子的思想,但其成书有一过程,并非一人所著,亦非一时所成。《老子》有多种文本,既有传世本,也有近30年出土的帛书本和竹简本。

老子哲学论文论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主题:论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摘要: 老子的辩证法,不是简单地猜测和比喻,而是进入理性的说明论证:第一、老子肯定世界上的事物不是铁板一块。而是遍普存在着对立的,存在着一个肯定,必然存在着一个否定。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他首先揭示了对立存在普遍性,从而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第二,进而提出世界万事万物是动的,是运动变化的。动因是事物内部存在对立面,对立面的作用促进了事物的运动,“反者道之动”,准确地说明了相反两个方面的斗争或相反的两种作用,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根据。第三,矛盾的两个方面并非绝对对立。老子进而揭示了对立面的相互依存性,渗透性、同一性,提出“相反相成”的矛盾论思想,“万物负阴而抱阳”肯定事物的内在矛盾。第四,老子提出反是事物变化的遍普规律,而柔弱是运用道而使事物保持相对长久的关键。反是不可避免的,但柔弱是可以延缓反的到来。 关键词: 老子哲学朴素辩证法对立矛盾规律 正文: 第一部分:概述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于前571年。老子即老聃,生卒年不可详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周简王6年0,约死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20年)。史载,曾任周王朝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晚年见周王朝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始祖。 1.1老子学说的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农民小私有者,自从公社解体后是一直存在的人数众多的阶层。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逃亡的奴隶,被大国吞并的小国的降为皂隶的贵族,都有成为自由农民的可能,农民小私有者阶层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有扩大的趋势。老子书中小国寡民反对剥削农民平均主义等思想都反映了当时农民小私有者的愿望。他们没有政治特权,受剥削,有反抗压迫的要求,但又不是一无所有,并非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所以其革命性不彻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讲课要点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课堂讲课内容要点 第一章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一、卡尔纳普的证实原则 生平著作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是美籍德裔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1910-1914年在弗莱堡大学和耶拿大学学习数学。 一战期间在军队服役,战后回到耶拿大学学习物理和哲学。 1926-1931年在维也纳大学任哲学教授。 1935年移居美国,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61年退休。 主要著作:《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哲学与逻辑句法》(1934)等。 科学划界标准 两类命题 卡尔纳普认为,科学命题有两类:一类是综合命题,另一类是分析命题。 综合命题是对事实有所断定的经验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明真假。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 分析命题是对事实无所断定的形式科学的命题,其真假由定义和逻辑形式来决定。例:“单身汉是没有妻子的男人”,“2+3=5”。 划界标准 是否属于分析命题或综合命题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科学:属于综合命题或分析命题的命题。 非科学:既非综合命题又非分析命题的命题。例如:“宇宙是无限的。” 真理:综合真理和分析真理。综合真理是被经验证实的综合命题,分析真理是符合逻辑句法的分析命题。 二、波普的证伪主义 生平著作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生于奥地利。1928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英国,任伦敦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加入英国籍。 主要著作:《研究的逻辑》(1933),《科学发现的逻辑》(1956),《猜想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等。 波普认为,科学命题不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能够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这就是他的著名的证伪主义。 划界标准:能否被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伪的命题。例:“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非科学命题:不能被证伪的命题。占星家的命题、宗教和哲学上的一些命题都属于这一类命题。 理论是大胆的假设 波普认为,理论仅是一种猜测,它是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 因此,理论是真实性和虚假性的统一。

青泽:期货交易中的哲学智慧

期货交易中的哲学智慧 2006-03-22 面临期货及金融衍生品行业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上周五(2006年3月3日)下午7:00-9:30冠通期货经纪公司首席分析师、《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一书的作者、国内期货业顶尖高手——青泽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一场题为《揭开期货投资的神秘面纱》的演讲,其融合了十年征战期货沙场跌宕经历的期货交易哲学智慧,吸引了数百名人大师生、京城业内及周边省市期货投资者云集演讲现场。本次演讲会的实况视频资料会很快在公司网站上登出,以飨读者。 应广大投资者的强烈要求,青泽于3月11日(周六)在冠通期货公司举办了一场题为《期货投资技巧及近期投资机会》的沙龙活动,与广大朋友在交易实战方面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交流,受到了热烈欢迎。 青泽简介: 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3年到1995年涉足股票市场,在早期沪、深股市的循环波动中,战绩辉煌。1994年11月偶然踏进国内期货市场,从此开始,他经历了10年惊心动魄、跌宕曲折的期货投机生涯。目睹并亲身参与了期货市场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次战役,百折不挠。 血淋淋的市场教训、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养,终于使他敲开了期货投机之大门,2001年前后,他领悟了市场交易新的境界。 在《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一书中,作者以他亲身参与、目睹过的事件为基础,从独特的角度,描述了一个市场新手在国内股票、尤其是期货交易中痛苦而艰难的投机摸索之路。内容包括1994年上证指数跌到300多点时,作者的抄底经历,年底上海国债期货令人心惊胆战的巨幅震荡;1995年震惊中外的327事件、319事件、518股市暴涨行情、苏州红小豆之战;1996年诡异而又血淋淋的海南咖啡激战;1997年逆水行舟的海南橡胶操作;1998、1999年郑州绿豆市场发生的疯狂赌博;2003年上海橡胶期货的大起大落,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自我人性、人的心理的深刻理解,对投资理念和境界的领悟过程,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也使得该书成为国内股票、期货市场的不可忽略的精彩投资回忆录。 期货交易中的哲学智慧 青泽 应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学生联合会和冠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邀请,2006年3月3日,国内资深期货投资人青泽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作了一个题为《期货交易中的哲学智慧》的演讲。以下是讲稿的部分内容。 期货交易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个主体实践、操作过程。简单的买进卖出的背后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包括市场研究,价格预测;交易策略;投机者的心理、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等等。 一、科学在市场交易中的困惑、尴尬和无奈 投机市场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期货交易不是一个纯粹的智力游戏,应该说既有科学的成分,更有艺术的成分。多少高智商的人在此折戟沉沙?

中国哲学的发展

中国哲学的发展 【摘要】 中国的哲学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论文主要从中西方哲学的比较和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想及阶段剖析中国哲学的发展,同时研究作为中国哲学代表的儒学的新发展,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哲学对社会带啦的影响。 【关键词】 哲学概念儒家道家佛家新儒家学派 【正文】 一.哲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时使得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这一古老的学科。作为世界哲学三大系统之一的中国哲学(其他两大系统是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研究中国哲学。 在展开对中国哲学的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哲学到底是怎样的学科。关于哲学的定义,在哲学界始终无定论。并且随着历史的扩张和不同时代对不同感兴趣的问题,哲学的含义不断变化着。一般情况下,认为哲学是一套方法论。马克思曾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政治和哲学教科书上的主导思想。中国的着名哲学家牟宗三也曾说过:“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响说明的,便是哲学。”相比较来说,这是一种更加通俗的理解。那么,哲学到底研究的是什么呢? 罗素认为:“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东西,哲学所涉及的是科学解决不了,神学的答案又不令人信服的问题。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起劲仍为确切的只是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不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权威。”反观中国文化的发展,的确未曾离开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介乎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探讨。 二.中西方哲学的比较 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否认中国哲学体系的存在,这几乎在西方哲学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实际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确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中国的哲学的特质是重“主体性”,“内在道德性”;西方哲学重“客体性”,有很好的逻辑,是以知识论为中心展开的。 2.中国的哲学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但是西方哲学没有很好的人生哲学。西方人对生命的想法主要是来自文学,艺术,音乐,最后是宗教。 3.中国哲学重实践,实践上初期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表现善的思想;西方哲学主要是重知解的。综上可知,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不能采用和西方哲学一样的方法。中国哲学的分析应该以人为出发点,注重哲学思想的实践和应用。 三.中国重要哲学思想及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的发展总是和中国文化的繁荣保持着大致同步,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化发展的趋势将中国哲学的主要阶段分为五个时期: 1.孕育期(殷周)——带有宗教色彩,代表人物是姬丹 2.雏形期(春秋战国)——具有人文色彩,百家争鸣,诸子峰起,代表人物是孔子,老子,墨子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 老子是中国乃至是世界上最早的辩证法哲学思想家之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伟大的人物也从老子的辩证法中吸取精华,应用于社会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使得老子的思想超越了时间的限制。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不谋而合,我们从中一一分析。 1、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两极 《老子》第二章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正因为有丑,才知道美是美,如果没有丑,就不知道美是美,美丑是相对的。善恶也是这样,所有的事物老师在相比较中间才能确定自己的性质。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都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的,事物是在对立中来确定自己的性质的,这正好符合了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2、事物的发展 老子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这方面他讲了很多,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等等。很高的台子是用土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你要走一千米,要一步一步的走。他说天下难事必须从容易的开始,天下大事必须在做好细小事情的基础上完成。有的人说一开始不可能把任何大事情全都做好,那常常是需要积累出来的,经验越多,你做的事情就越大。因为任何伟大的事业,他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总是有积累的过程。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也是这样认为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 老子有一句话需要我们注意,他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说道是向相反的方面转化,道的作用是来扶持弱小,因为任何事物都有盛与衰,而且盛极必衰,这就是转化。新生的东西开始比较弱小,而正因为它新生,它才有发展的前途,大家就要扶持它。 4、通过否定达到肯定 老子思想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否定意义的认识。老子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思维模式看,如果说“无为”是

期货交易的理念和方法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981671.html, 期货交易的理念和方法 1、成功的期货投资者的必备素质 (1)正确的投资理念——顺势与止损 (2)稳定有效的交易方法 (3)良好的交易习惯 (4)以上三条素质的获得需要经历长期刻苦的学习 2、成功的期货投资者的特点 期货是与普通投资不同的风险交易领域,因此这个市场上的成功者也必然具备与其它行业成功人士不同的特点: (1)成功的期货投资者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学历与赢利不成正比例;

(2)遇到过重大挫折而不气馁; (3)不贪钱; (4)热爱投资事业; (5)性格坚强且爱独立思考。 反之,喜欢合群扎堆、遇事没有主见,做错交易喜欢推卸责任的人;看重面子的人;太想钱的人;怕孤独的人都不大可能在期货投资上成功。 从交易方法上看,成功的期货投资者有两种类型: (1)第一种是拥有自己设计的经过长时间模拟和实战考验的交易和风险控制系统的投资者。他们拥有自己的的交易系统,并且能把握系统的成功率和死穴,赚钱时是系统意料中的事,亏钱时认识到这是系统中的死穴,在20%的失败概率下该亏钱的就亏,心里很舒服,没有压力,因为知道自己设计的系统每次发出的信号有80%的成功率。 (2)第二种就是“半桶水”的期货投资者。“半桶水”是指自

知自己的水平有限,不可能像第一种成功的期货投资者的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但却敢于根据别人验证过的、成功的交易系统,一丝不苟、前后一致的跟着做,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格兰威尔移动平均线八大法则”,因此能保证相当的成功率。 3、期货行情的分析方法 能否正确地分析和预测期货价格的变化趋势,是期货交易成败的关键。因此,每一个期货交易者都必须十分重视期货价格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分析和预测期货价格走势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可划分为基本因素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两种。 (1)基本面分析方法 基本面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期货商品的求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来预测期货价格变化趋势的方法。 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求购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即任何减少供应或增加消费的因素,将导致价格上涨;反之,任何增加供应或减少商品消费的因素,将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非求购因素也对期货价格的变化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使得投资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料。影响价格变

中国哲学史重点(1)

目录 1. 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 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 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3.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

(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 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 (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 (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5. 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第二章孔子的哲学 6. 概述孔子“仁”学的思想要旨。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具有特色和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孔子在对“仁”的抽象和提升中对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孔子在《左传》的基础上对“仁”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抽象,把“仁”熔铸成为一个统摄诸多伦理条目的哲学概念。这主要表现在,用德来说明“仁”,认为修德是成仁的关键。 孔子对“仁”论的贡献还体现在他把“仁”和人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对人本身进行了哲学反思。用“仁”来规定人,认为“仁”与人具有直接同一性,从此出

中国思想与历史哲学

摘要:表达的历史(重写的历史)和表达历史的观点和方法都是对历史的反思,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的历史总是"今天的历史",它的最高反思形式是现代的分析历史哲学,即现实的批判的历史思想;中国历史是历史自身的同一性超越,它历史地形式化为中国文化,因此它是"历史的今天",它的最高本质就是作为中国哲学的中国思想。对历史的自觉的思想是历史在人的思想中实现的历史的本质,分析的历史哲学由于最终实现了历史与史观的分析的统一,因而达到了与中国思想在历史问题上互补的境界。历史是一门既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社会科学的学科,它既是它的自身,又是自身的对象,它虽然与哲学似乎完全不同,但它所具有的反思性质即它自身的超越却与哲学无异。正是这种超越性使它具有超文化性,从而为不同的历史文化之间的比较提供一个共同的研究平台,历史的自身、历史的重写、历史研究、对重写历史与研究历史的观点和方法的反思即是性质上的同一,又是形式的同构,它暗示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之间存在的共同基础,历史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所达到的深度可以把中西哲学带到了一种互补的境界。一、历史与哲学历史总是多重意义的:时间意义上的过去的历史,成为了现在的历史事实--这首先是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的历史,然后是指包括文化遗迹和史料中的历史,再就是由历史学家重写的历史,这就是一般意义的被表达的历史,最后是有关历史理论包括关于历史研究,史学观点和方法、关于历史的哲学思想等等,但这一切最终也是都是历史即人类自身的历史。时间意义上的过去的历史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过去的存在比现在的存在更令人困惑,在哲学上更加困难,比如海德格尔(1889-1976)对存在与时间的描述就给读者一种梦境中的挣扎般的印象,但是,虽然时间意义的存在问题如此困难,但至少现在的存在在理性的思想中却是确实的,笛卡儿(1596-1650)说:"我思故我在。"现在的存在因理性的思想而被自觉,或者说在理性的思想中因自觉而被证实,这句话是人类理性的自我意识最终从朦胧时代挣脱的句号,也是人类自身存在的理性自觉自身开始的问号,它宣告了人类从历史的觉醒进入到了思想自觉的时代。对于历史来说,这意味着历史的真正意义不能离开历史的时间性本质,但是过去总是以被表达的重写方式成为有意义的历史,因此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相信有两种历史,基于时间的过去的历史即历史的存在和基于表达的历史即被历史学家重写的历史或称之为现在中的历史,他们留下了过去的存在问题去折磨哲学家们,但是他们并不能逃脱历史哲学,因为基于时间的历史最终包括了现在,人们无法区别存在在历史时间之中的现在与在现在之中的历史存在,它的最高形式就是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在现实思想中的历史反思,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是历史的反思或反思的历史,这种历史存在的超越同时性是历史和历史哲学所透露的世界最重要的秘密之一。人类的历史从不自觉的自身开始经过历史表达的自觉而趋向自觉的历史哲学,这正是人类自觉的一个组成部份,历史的特殊性正在这里,它即是历史的自身,同时又是历史的表达与反思,一方面,作为历史与历史的反思,它们在时间上具有同时性意义,即历史与历史反思的同一;另一方面,作为被表达的历史与对被表达的历史的反思,它们总是以相同的表达的方式实现的,即具有形式的同构性,历史的自身是这样,历史的反思也是这样,因此历史和历史的反思在同一中进行,在同构中重演,人们总是反复地重新理解、思考历史。或许有无数的具体的历史,有千百万历史学中的历史,但无论是时间意义的过去的历史还是表达或被表达的历史的过去,它们具有终级的一致性,否则就没有历史。--这也是一种历史观,也是一种哲学,即历史哲学。[!--empirenews.page--]历史哲学主要是关于对历史的本质的认识和对历史学的反思,它同样基于两个层次水平,第一是把历史看作一个整体或作为部份的整体而研究它的原因趋势,简单地说;历史为什么?它是历史哲学中的历史本体论,与以往的用某种观念来解释历史的哲学思想不同,现代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企图从历史的自身寻找答案而形成某种历史理论,即思辩的历史哲学。第二是把对历史的研究、重写、解释的本身的观点和方法看作为历史的自身,甚至看成是历史唯一有决定意义的部份,它实际上企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历史是什么?这时它就成为了历史哲学中的历史认识论,即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历史哲学不等同于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哲学原理 1、两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P34: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的观点P36: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客观的和规律性。 2、三大规律 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P39:(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普遍存在,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

在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P43: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P44:事物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经过了第一次否定,是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根本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五对范畴P38 五对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在事物的确定关系中,因果区分是确定的,不能倒果为因,也不能倒因为果;但在事物发展的无线链条中,因果区分又是不确定的、相互转化的。方法论意义: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构成要素的

顿悟期货交易成功之真谛

顿悟期货交易成功之真谛 一切成功者,都是以众多的失败者为铺垫的,金融投机市场更是如此,这是市场循环的基础;市场众多的是失败者,有人说期货市场是埋葬精英的坟墓。究其根本原因,即使是精英人物在投资市场中也很难超越人性中的恐惧和贪婪。期货市场折射人生映照人性。在期货市场做正确的事情都是违背人性的,要转变固有的观念,以精确的思维对繁杂的事物进行判断。在交易中根深蒂固的旧思维难免会和新的思想产生激烈的冲突。我们要学会抛开杂念,抛开脑子里旧有的思想,彻底的改变自己。从学习方法、生活习性、思维方式、饮食习惯到为人处事都要改变,达到领悟事物内在规律的境界。期货投资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成功者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如果一个投资者不能超越自己的本能、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就不可能在投资市场获得真正成功。如果不改变内心外表的改变是徒劳的。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洛斯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舍去执念才能峰回路转。只有彻底的转变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纷繁复杂中寻求事物的关键。 “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有人终其一生不断探索市场,却从未花时间去了解自己。有人始终不了解失败并非来自于市场,在市场中自己败给了自己。人最大的敌人来自于其内心。投资市场不同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当人们从事任何其他社会职业时,人性的弱点还可以用某种方法掩饰起来,但在投资市场上,每个人都必然把自己的人性弱点充分地表现出来。公开竞价就是公开展示人性。一根K线,两种颜色,三个部分,四种价格。是恐惧、贪婪、愤怒、犹豫、欲望、无知与审慎、智慧、知识、觉悟经过激烈的搏杀后在盘面上留下的痕迹。在交易中人性的贪婪具体表现为1、重仓交易、频繁交易,期望一夜暴富。 2、赚小钱赔大钱,当赚钱时觉得“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急于获利了结。而在赔钱时不愿意小赔离场而是紧紧的拿着亏损单,希望价格回到开仓价附近赚钱后再平仓,而导致损失越输越大。3、害怕踏空错过行情而去逆市交易。透过自己在市场中的行为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而认识自己更透彻,你就会越接近市场的本质。 交易中的人性弱点,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想要完全克服很困难。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牛顿、爱因斯坦、丘吉尔,以及蒋介石都在证券投资中遭受过挫败。牛顿在事后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出人性的疯狂”。在纷扰的行情里中,“心随境转则烦,境随心转则悦。”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恐惧你唯一能控制的是你自己的心。由此可见,在市场中保持理性和清醒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而要成为赢家则必须克服自身的人性弱点把他

中国哲学史重点(1)

目录 1.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 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 (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 (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 (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5.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 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 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孔子的哲学 6.概述孔子“仁”学的思想要旨。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具有特色和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孔子在对“仁”的抽象和提升中对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孔子在《左传》的基础上对“仁”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抽象,把“仁”熔铸成为一个统摄诸多伦理条目的哲学概念。这主要表现在,用德来说明“仁”,认为修德是成仁的关键。

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哲学思想

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哲学思想 “这个人(马克思———笔者注)的逝世,对于欧洲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是马克思的遗产, 是人类的思想财富。毋庸置疑,对历史科学的探索,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都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的构成。不仅如此,包括晚年人类学研究,东方社会的设想,“欧洲中心主义”的解构等,都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的体现。但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和盖棺定论的。正如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有其形成、成熟和发展一样,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也同样经历了探索、形成和发展等时期。可以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称《形态》)既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形成标志,又是他历史哲学思想形成的标志。因为马克思在《形态》中形成了科学的历史观,他不仅明确历史是现实的历史,而非观念的历史;而且还发现了历史演进的机理,即生产与交往;甚至首次明确地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科学论断。 1.历史是现实的历史 把“历史”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同样,把“历史”提到哲学层面进行分析也不是马克思的独创。但对

全部唯心主义历史观,特别是对黑格尔以后的“德国的批判”的唯心史观进行批判,以及从新唯物主义的立场来重新解释历史则是马克思的贡献。 历史,对于全部唯心主义来说,总是遵循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 它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来进行演绎和解释观念的历史。按照这种历史观的理解,历史是一种观念的历史,并且首先是不以现实的存在作为前提的。因为在这种历史观中,“现实的生活生产被看成是某种非历史的东西, 而历史的东西则被看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 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也就是说,这种历史观由于忽视历史的现实基础, 把历史的东西当作是非历史的东西,因而它只能从观念中得出历史。例如“法国人”和“英国人”把历史当作是政治理论斗争的历史,而“德国人”则把历史当作是概念、理论的历史,黑格尔就把历史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历史。 对此,马克思对这种唯心史观,特别是对那些天真地以为通过宗教批判, 从而把一切都归结于宗教观念进行批判就实现了对思辨历史进行批判的“德国的批判”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指出,他们的历史观并没有超出德国的纯粹的民族性, 甚至比梦想德国统一的啤酒店庸人带有更多的民族局限性。因为他们虽然解体了绝对精神外化历史过程的纯粹体系, 但他们只把历史交给了像“神人”、“大写的人”、“唯一者”等种

浅谈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

浅谈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 一、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事物的运动变化思想。 主要体现在老子的“道”所具有的功能方面。“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认为事物的产生、运动和变化,都是“道”作用的结果。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章)。对这句话中的“一”、“二”、“三”的解释,可以这样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原始就是一,故一亦可称为道。一与道并生,大道即大一,有一即有道,有道即有一。故既言‘道生一’,又言‘道立于一’。道产生了天地,天地产生了阴气、阳气和气,三气产生了万物。” (二)关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观念。 《老子》一书用了几十个概念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矛盾及其对立。例如:有无、多少、大小、长短、轻重、高(上)、左右、前后、正反、静躁(动)、刚(坚)柔、强弱、祸福、荣辱、有余不足等等。老子用了如此多的概念去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足见老子对事物的矛盾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见。更重要的是,老子不仅看到了事物存在着矛盾的双方,而且对这种矛盾的关系进入了深入的阐述。老子对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而形象的分析。 (三)老子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 他认为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一个普遍现象,是绝对的。他说:“唯之与阿,

想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老子这段话意思是说,是与非、善与恶相差不远,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是可以转化的。老子还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实,以说明矛盾转化的普遍性和决定性。如他说:“个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衿者不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翘起脚跟是不能长久站立的,跨越前进的人是走不远的;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得彰显;自己夸耀的人,反而不得见功;自我矜持的人反而不得长久。总之,老子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实现象进行了抽象,对矛盾转化的普遍性作了很好的概括。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老子不仅认识到了矛盾的普遍性,还猜测到了在矛盾转化中的某些变化过程。如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在此老子以树木的生长变化,高台的修筑,千里的远行等等为例,说明了事物的变化时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还包含着一个逐渐的质变过程。老子还将矛盾转化的思想应用于人生,说明人应该如何处事。总之,老子运用矛盾转化的辨证观点,提出了一套处世哲学。不论我们如何去评价这一套处世哲学,都不能否认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甚至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哲学的实践性。 二、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特点 老子辩证法思想特点之一是,他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命题,指出了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是一种合乎规律的运动。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命题的完整意思是这样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四十章)在这里,“反”有两种含义:一是对立的含义;另一个是转化的含义。这两者都是“道”的运动。接着老子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是说,宇宙万物也是通过它自身反面作用

科学阐释与批判——库恩与罗斯科学哲学思想比较

科学阐释与批判——库恩与罗斯科学哲学 思想比较 当代西方哲学存在着两大思潮:以英美为主体的分析哲学和以欧洲大陆为主体的人文哲学。两大思潮的哲学家之间缺乏沟通的接触。但是最近几十年,哲学家们开始进行“综合”和“贯通”的努力。其中较为出色的当推美国哲学家库恩与罗斯。作为历史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库恩,通过提出范式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把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心理学引入了科学哲学。罗斯是当代美国新一代的科学哲学家。他通过考察自然科学的社会和政治重要性,提出了对作为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实践的科学知识的一种分析,从根本上改变了经验主义科学认识论的混乱局面。但是库恩和罗斯并不是“简单地把英美和大陆研究结合”〔1 〕而是在不削弱科学知识力量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对科学进步及其合理性的更好理解。但是在一系列相关问题上,两人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库恩:科学革命的阐释 在人类认识史上,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那就是:自然科学是否存在有方法论的理想模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传统的看法认为:自然科学家说明自然现象;而社会学家则是理解社会现象,一个是关于事实的判断,一个是关于价值的判断,两者之间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从19世纪开始逐渐形成两大对立的派别:一是以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家为代表,认为自然科学

与人文科学在认识论或方法论上没有原则上的区分,自然科学在进步和发展中建立的认识论或方法论的理想模式完全适用于人文科学,另一派与此相反,狄尔泰、泰勒等人认为,在阐科学意义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完全不同:“自然需要说明(explaination),人则必须理解(unelerstanding)”〔2〕库恩从科学史角度反对实证主义的教条,同时又对泰勒等人的阐释学区分不以为然。在库恩看来,自然科学同样需要阐释,也与文化相关。1988年库恩与泰勒为此展开一场大辩论。泰勒认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人文科学的对象本质上是自我解释的;而自然科学的对象则不必,也不应该被理解为自我解释。如果说自然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是解释的,那么人文科学则是双重的解释:不仅提供解释,而且是解释的解释。库恩基于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或进步的动态模式,对库恩的区分方式表示置疑。他认为,“自然科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建立在现代实践者从他们的前人那里继承来的概念基础上的。这个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它包括在文化中,是现代实践者通过训练模仿得来的,而这只有通过阐释学的技巧,由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去理解其思想模式后,才能影响社会的其它成员。”〔3〕在此,库恩已意识到我们所接触的世界被前理解所表述过的世界;我们关于自然知识,是对先天知识以及它所倒置的成功或失败的一种反应。如电池、共鸣器或电子振荡器以及化学反应等,都属于人类活动的一个有意义的范围,处于历史中并具有与历史不能分割的意义。在他的《从必要的张力》一书序言中,库恩使用了“释义学”这个词,是为了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一书作释义学的理

中国哲学一些重要概念解释

中国哲学一些重要概念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8、【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