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分式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分式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分式教学设计

附件1:

文成县目标教学专题教学设计评比

学校(全称):二源学校

姓名:赵星星

课题:分式

手机(短号):680995

(内页不准署名)

附件2:

文成县目标教学实验专题教学设计

课题 5.1分式课时第 1 课时

文本解读

《分式》是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安排的内容。分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一种量的数学模型,本节课的内容有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及分式与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表示。本节课是分式这一章的起始课,它是在学习了整式、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以已经学习的分数知识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概念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学好本节知识是以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及分式的运算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同时也为将来学习函数、方程等知识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分式概念是《分式》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这样的障碍: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时不为零、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是教学的难点。经过初中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探究意识。一方面,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所以我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能根据分式的概念,辨别出分式。

2、能确定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使分式有意义,或使分式的值为零。

3、会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求分式的值,体验分式在实际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

例2的问题情境较为复杂,并且涉及列分式、求分式的值等多方面的问题,是本节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板书课题:5.1 分式

二、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归纳出分式的概念.

2.找出分式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

3.会用分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

系.

三、自学指导一:

再次给出学习目标:

1.归纳出分式的概念.

提供如下的学法指导:

自学一:(自学时间2分钟)带着下面的

问题,自学课本P114到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什么是分式?尝试自己归纳出分式的概

念,并说出其中的关键词。

四、目标检测一:

1、(我会编)请在下列整式中任选其中

两个,分别作为分子和分母,尽量多的构造分

式。

X , 2 ,X+1 ,π

设计说明:π是常数,并非字母。

2、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

式?

学生们齐读3个学习目标。

学生们开始根据自学指导1进

行自学,学习完成举左手示意,

若自学过程中有困惑可以举右

手请老师帮忙。

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目标检

测。

1x ,b a+1 ,3x+2y 5 ,a+b ab ,12+x y

,y x xy +,2y

x +。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感悟分式与整式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和表达能力。 3、概括分式的概念: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想,用自己的话说说

分式的概念,并指出期中的关键词。

教师板书;1分式的概念:①两个整式相除;②分母中含有字母.

若用

B

A

表示分式,则A 、B 要满足哪些条件? 五、自学指导二:

再次给出学习目标: 2.找出分式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 3.会用分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

提供如下的学法指导: 自学二 :(自学时间5分钟)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本P114做一做第2题到P115例2的内容: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

2、分式的值什么时候为零?

3、自学例1时要注意其书写格式。

4、学习例2的时候,请思考a=5,b=5时分式 b

a -b

有没有意义?它表示的是一种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A 、B 表示两个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

学生认真看书。

怎样的实际情况,甲能追上乙吗?

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六、目标检测二:

1、对于分式 3

21

4+-x x ( 392+-x x )

(1)当x 取什么数时,分式有意义? (2)当x 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3)当x=1时,分式的值是多少? 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对

个别给与适当的指导。

待学生基本完成两题后,教师对黑板上

学生做的及修改的做适当评讲。 问:对于分式B A ,A 、B 满足哪些条件时,

分式有意义?值为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说明:一则是应用新知,二则是经历解题过程,三则让学生体会解本题的关键。

例2:甲、乙两人从一条公路上某处出发,同向而行,已知甲每时行a 千米,乙每时行b 千米,a >b ,如果乙提前1时出发,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当a =b ,b =5时,求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

教师: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哪类问题? 问:那么小学里学过追及时间是怎么计算的呢?

现在本题中我们只需把字母代入即可。 第二问题是求分式的值,注意解题格式。根据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两名基础一般的学生上讲台板演上述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和黑板上两位同学的过程做比较,看是否正确,若发现错误,可以上台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订正在旁边。

学生作答:B ≠0时,分式有意

义。

A=0且 B ≠0,分式的值为零。

学生回答:追及问题。

学生回答: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及路程)

速度差

学生口答

学生回答:此时分母的值为零,无意义。

问:若取a =5,b =5,分式b

a-b

有意义吗?

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甲能否追上乙)?

设计说明:在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时,

字母的取值一定要符合实际。

教师回放幻灯片(三个学习目标)

那你们掌握的怎么样了呢?让我们通过

练习检测一下吧!

七、综合目标检测: )中是分式的是(代数式mn n m ⑤y x ④a ③a ②x ①++--15

1153.1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2、填空: (1)当______时,分式1

x 无意义。

(2)当______时,分式1-x

4x-8 有意义。

(3)当______时,分式1

1

2+-x x 值是零。 设计说明:给学生展现身手的机会,加强学生对什么情况下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理解。 八、提升练习(加油,继续努力!) )

(的取值满足有意义,

、要使分式x x x x )2)(1(2

1---1)(≠x A 2)(≠x B

学生回答:它表示甲永远也追不上乙。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

学生抢答。

21)(≠≠x x C 且 21)(≠≠x x D 或

设计说明:区别“且与或”,且是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或是满足两个条件之一即可。在数学问题中,提高学生精确的逻辑语言能力。

2、当x 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分式一定有意义的是( )

A.22x

B. 212+x

C. 21

x D. x +11

3、当x=2时,分式 b

x a

x +- 没有意义,则b=_______。

4、对于分式

4

)2)(4(---x x x

(1)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2)分式中x 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九、课堂总结(数学微博) 今天是____月____日,这节课

我们认识了一个定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了一个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道了一个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了例2,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体学生一起作答。

两个整式相除,且除式中含有字母,像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分式。

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用分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让学生谈收获,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进行自我整理的学习能力。

作业设计必做题:课后作业题及作业本。

选做题:1、当x为何值时,分式

12

4

2-

-

+

x

x

x

有意义。

2、结合这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请你对

x

x1

-

做一个最完美的介绍吧。

设计说明:由于班级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不仅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有所获,也让基础好的学生有所提升!

板书设计

5.1分式

1、分式的概念(

B

A

)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路程)

速度差

①、两个整式相除(A、B都是整式)

②、除式中含有字母(B中含有字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学生板演解题过程

分母不能为零(B≠0)。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A=0且 B≠0)。

设计说明:是为了条理清晰、突出所学知识的重点;详细的解题过程板书是为了突出解题规范,有助于学生对问题想的明白、说的清楚习惯的培养。而学生上黑板演练则给孩子一次展示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以学生的学为主要任务,始终贯穿目标教学这条主线,先让学生根据学法指导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再通过练习找到学生的易错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产生错误的实际予以适当的指导。这堂课中,学生体会到分式来源于实际,并通过合作讨论得出分式何时有无意义、何时值为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把分式中字母的取值与实际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既来源于生

活又服务于生活。这节课我具体就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1、针对每学习目标,提供了适当的学法指导,由于学生们自学能力还是比较局限的,因此学法指导里详细地提供了自学内容、自学时间、自学方法和自学要求,并且采取了分目标教学。这有利于目标教学的实施,慢慢培养起学生们的自学能力。

2、针对每个分目标,在自学完成之后给出相应的练习,从学生的作答中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且学生作答中关注后进生,使他们学习增加信心,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来引导教学。

3、在分目标完成之后又配以综合目标检测,由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对过多的习题进行适当筛选,做到精讲精练。改变了传统的解题训练多而杂的做法,加强目的性。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心中有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也养成带目标地去学习,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整堂课学生的回答的机会较多,对于每位学生的作答都给与适当的鼓励与表扬,因为我始终坚信好学生是可以被夸出来的。通过当堂的目标检测,发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效果良好。

5、我确实很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希望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不足的是由于担心课堂教学内容完不成,对于某些问题,如提升练习中涉及的“且与或”的问题,没有给更多学生发表想法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认为目标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是值得推广的。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是要遵循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

《分式方程》第三课时参考教案

3.4.3 分式方程(三)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4.3 A) 第二张:例3,(记作§3.4.3 B) 第三张:随堂练习,(记作§3.4.3 C)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 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Ⅱ.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片(§3.4.3 A ) [生]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500元. (1) [生]还有一个等量关系: 第一年租出的房屋间数=第二年租出的房屋的间数. [师]根据“做一做”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同学们尽管提出符合情境的问题. [生]问题可以是: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 [生]问题也可以是:这两年每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 [师]下面我们就来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 [师生共析]解:设每年各有x 间房屋出租,那么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96000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102000元,根据题意,得 x 102000=x 96000+500 解这个方程,得x=12 经检验x=12是原方程的解,也符合题意. 所以每年各有12间房屋出租. [师]我们接着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 [生]根据第一问的答案可计算,得: 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 1296000=8000(元), 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12 102000=8500(元).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教案

5.1分式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和分式的意义。分式是与整式完全不同的两种代数式,为了突显分式与整式的区别,教材中给出了一些代数式让学生观察找特征,得出分式的概念;又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出分式的意义;最后例题中的实际问题可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出分式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分式的概念,辨别出分式,理解当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 2、能确定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使分式有意义,或使分式的值为零。 3、会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求分式的值,体验分式在实际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分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确定分式何时有意义,何时无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情景:让学生观察章书图中的灰熊:提问: 为了调整珍稀动物资源,动物专家在p平方千米的保护区内找到7只灰熊,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平均每平方千米保护区内有多少只灰熊吗?______ 答案为:7÷P=7 p 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分式来源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再出示一些如:b a , 23 2 x x - + , a b c - 让学生比较说出这些代数式与过去学过的整式有什么不同?(可能学生只讲出有分母,教师应适当的引导。)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感悟分式与整式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和表达能力。 (板书)分式:把这些分子、分母都是整式且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分式。 (二)合作讨论,探求新知

做一做: 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3 2,1 x, b a+1, 3x+2y 5, a+b ab 2、议一议:分式a b的分母中的字母能取任何实数吗?为什么? 分式2x-3 x+2中的字母x呢? 总结得出分式的意义:分式中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就没有意义。 设计说明:通过与整式比较突出对分式概念的理解。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分式意义的认识。 (三)应用巩固,掌握新知 例1:对分式2x+1 3x-5 (1)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有意义? (2)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3)当x=1时,分式的值是多少? 解:略。 解后反思:(最好由学生主讲) (1)因为当分母等于零时,分式无意义,所以只有当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有意义。 (2)强调当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零。 (3)求分式的值的格式。 设计说明:这是课本中的例题,一则是应用新知,二则是经历解题过程,三则让学生体会解本题的关键。 练一练:(课内练习1)填空: (1)当______时,分式1 x无意义。 (2)当______时,分式1-x 4x-8有意义。 (3)当______时,分式3x-9 x-2值是零。 设计说明:给学生展现身手的机会,加强学生对什么情况下分式有意义,无意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认识分式》第2课时教案2

《认识分式》第2课时教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在上节课了解了分式的概念,在小学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在上节课已初步掌握了类比的学习方法,在前几章中还学习了分解因式,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习分式的的基本性质时,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学习,要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 2.通过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知识准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课堂反馈——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 知识准备 活动内容: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问题:2 163 的依据是什么? 活动目的: 通过分数的约分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类比来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事项: 学生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较好,基本能说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第二环节 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通过对上题的回答,来回答本题,寻求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同伴讨论交流,从而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问题:你认为分式a a 63与2 1相等吗?mn m 2与m n 呢? 活动目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推理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明白类比的理由是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注意事项: 通过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可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但学生只想到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不容易想到整式,另外这个整式不能为零,老师要引导学生想到这一点. 第三环节 例题讲解 活动内容: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0(22≠=y xy by x b (2)b a bx ax = 例2、化简下列分式: (1)ab c ab 2 (2)1 2122+--x x x 活动目的: 通过例1加深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例2让学生了解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分子和分母已没有公因式,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的公因式,并学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使结果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注意事项:

新人教版第十五章分式教案

第十五章分式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节: 15.1分式 15.2分式的运算 15.3分式方程 其中,15.1 节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部分。11.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在这一节中对指数概念的限制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这给运算带来便利。11.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检验(验根)的环节,这是不同于解以前学习的方程的新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应地,分式方程是一类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复杂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适合作为某些类型的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们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借助对分数的认识学习分式的内容,是一种类比的认识方法,这在本章学习中经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时,化归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以下列目标为出发点: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四)课时安排

七年级数学分式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分式水平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2b a -,x x 3+,πy +5,()1432+x ,b a b a -+,)(1y x m -,分式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分式3 92+-x x 的值为0时,x 的值是( ) A.3 B.0 C.-3 D.± 3 3.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11++=++b a x b x a B .22x y x y = C .()0,≠=a ma na m n D .a m a n m n --= 4.化简2293m m m --的结果是( ) A.3+m m B.3+-m m C.3-m m D.m m -3 5.若把分式xy y x 2+中的x 和y 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3倍 B .不变 C .缩小3倍 D .缩小6倍 6. 计算:211(1)1m m m +÷?--的结果是( ) A .221m m --- B .221m m -+- C .221m m -- D .21m - 7.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C D a b a b a b b a -++--==-----++--+-+-==-+-+- 8.已知 2 111=-b a ,则b a ab -的值是 A .21 B .-21 C .2 D .-2 9. 化简a a ---1111的结果为( ) A . 0 B .a -12 C .12-a D .1 2--a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并说出为什么? 1/(x-2)=3/x x(x-1)/x=-1 (3-x)/=x/2 2x+(x-1)/5=10 3/x=2/(x-3) (2x+1)/x+3x=1 指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数) 设计意图:学生说出来了分式方程的概念还远远不够,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分式方程的概念。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分式应用题分类练习

分式应用专题 【例题讲解】 一、营销类应用性问题 ★利润问题:利润= - ;利润率= ÷ . 例1.1某校办工厂将总价值为2000元的甲种原料与总价值为4800元的乙种原料混合后,其平均价比原甲种原料0.5kg少3元,比乙种原料0.5kg多1元,问混合后的单价0.5kg 是多少元? 例1.2 A、B两位采购员同去一家饲料公司购买同一种饲料两次,两次饲料的价格有变化,但两位采购员的购货方式不同。其中,采购员A每次购买1000千克,采购员B每次用去800元,而不管购买饲料多少,问选用谁的购货方式合算? 二、工程类应用性问题 工作效率=÷ =甲的工作效率乙的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通常看作 . 例2.1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完成,厂家需付甲、乙两队共8700元,乙、丙两队合做10天完成,厂家需付乙、丙两队共9500元,甲、丙两队合做5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2 ,厂家需付甲、丙两队共5500元. 3 (1)甲、乙、丙各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多少天? (2)若工期要求不超过15天完成全部工程,问由哪个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花钱最少?请说明理由.

例2.2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三、行程中的应用性问题 ★行程问题:路程= × . 例3.1 甲、乙两地相距828km,一列普通快车与一列直达快车都由甲地开往乙地,直达快车的平均速度是普通快车平均速度的1.5倍.直达快车比普通快车晚出发2h,比普通快车早4h到达乙地,求两车的平均速度. 例3.2 甲、乙两个车站相距96千米,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站开出,1小时后快车在慢车前12千米,快车比慢车早40分钟到达乙站,快车和慢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四、轮船顺逆水应用问题 ★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4.1 轮船在顺水中航行30千米的时间与在逆水中航行2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已知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例4.2 某人沿一条河顺流游泳l米,然后逆流游回出发点,设此人在静水中的游泳速度为x m/s,水流速度为n m/s,求他来回一趟所需的时间t.

【教学设计】《认识分式(1)》教案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1.认识分式(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2、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 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以一个“土地沙化”的图片情景引入 问题情境(1)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 hm2,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 hm2,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hm2,那么 1)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多少个月? 2)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多少个月? 问题情境(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某一时段内的统计结果显示,前a天日均参观人数35万人,后b天日均参观人数45万人。这(a+b)天日均参观人数为多少万人? 问题情境(3)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每册降价x元,当这种库存的图书全部售完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多少?

2.自主探索 (1).对前面出现的代数式如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x 2400302400+x b a b a ++4535x b a -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整式与分式的异同,从而得出分式的概念 (2).检测概念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a 2 b 2a+b x x 42 a+3m π-2x x x -+413.练习提高 1.例题(1)当 a =1,2,—1时,分别求分式 1 21-+a a 的值; 解:当 a =1时,121-+a a =11211-?+=2 自己试试看,完成当a=2,-1时,求 分式 121-+a a 的值。 例题(2)当 a 取何值时,分式1 21-+a a 有意义? 解:由分母2a —1=0,得a =0.5, 所以当a 5.0≠时,分式 1 21-+a a 有意义。 例题(3)x 取什么值时,分式121-+a a 无意义? 解:由分母2a —1=0,得a =0.5, 所以当a =0.5时,分式1 21-+a a 无意义。 2.补充例题x 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1)522-+x x (2)4 22+-x x 3.归纳总结 (1)分式无意义的条件 分母等于零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母不等于零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

初中数学八年级第十五章《分式》教案

第十五章 分式 15.1分式 15.1.1从分数到分式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一、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 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二、例题讲解 P128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三、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33习题15.1第1、2、3题 7 10a s 33 200s v v +20100v -2060v +20100v -2060v +20100v -2060a s s v x 7209y +54-m 238y y -91-x 1-m m 3 2 +-m m 112+-m m 4522--x x x x 235-+2 3+x x x 57+x x 3217-x x x --2 21

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分式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数,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A 为分子,B 为分母。 知识点二:与分式有关的条件 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0B ≠) ②分式无意义:分母为0(0B =) ③分式值为0: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 ?≠=0 B A ) ④分式值为正或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 ?>>00B A 或???<<00 B A ) ⑤分式值为负或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00B A 或???><0 B A ) ⑥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相等(A=B ) ⑦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互为相反数(A+B=0) 知识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字母表示: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其中A 、B 、C 是整式,C ≠0。 拓展: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 B B A B B -- =--=--=A A A 注意: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C ≠0这个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 B ≠0。 知识点四:分式的约分 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步骤:把分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注意: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②分子分母若为多项式,约分时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教案 3.4分式方程(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人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教学难点: 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 kg和15000 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 kg,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分组交流) 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

的产量是________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讲授新课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全长600 km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km/h,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h,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h。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列出方程. 三.做一做: 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人,那么满足怎样的方程? 四.议一议: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分式5.3分式的乘除练习新版浙教版

5.3 分式的乘除 知识点1 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即a b ·c d =ac bd .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a b ÷c d =a b ·d c =ad bc . 1.(1)x 2y ·3a b =( )·( ) ( )·( )=________; (2)x23y ·6y x =( )·( )( )·( )=________; (3)计算 ab c2÷a2 c3 时、先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得________、计算该乘法算式得________. 知识点2 分式的乘方运算 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即? ????a b n =an bn . 2. 计算:(1)? ?? ? ?2a2b -c33 ; (2)? ????-a b 2·? ?? ??-b a 3 ÷(-ab 4 ). 一 分式的乘法运算 计算: (1)3xy·12x2y2; (2)a3b 2cd2·-c2d a2b3 ; (3)(x 2 -x)·x -1x2-2x +1; (4)4x -2x2x +2·x2+2x x2-4x +4.

[归纳总结] 1.在分式的乘法运算中: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再进行乘法运算;②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利用分式的乘法法则运算;③当分式与整式相乘时、可以将整式的分母看成1、再根据乘法法则计算. 2.在分式的乘法运算中、既可以用法则来计算、也可以根据情况先约去公因式再相乘、后者有时更简便. 3.分式乘法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二 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教材补充题计算:2x 5x -3÷325x2-9·x 5x +3 . [归纳总结] 1.乘除是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如果有括号、那么应先算括号内的. 2.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应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利用分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运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三 分式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例2变式题购买西瓜时、希望可以食用的部分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如 果一批西瓜的皮厚都是d 、试问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设西瓜内物质的密度分布是均匀的、V 球=43 πR 3 ) [反思] 计算:a÷a b ·b a . 解:a÷a b ·b a =a÷? ?? ??a b ·b a =a. 以上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5.1《认识分式》优质教案

《认识分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是分式成立的条件. 2、使学生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恒等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符号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特点;掌握分式基本性质的内容,并有意识地运用它化简分式. 教学难点: 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能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整式吗? x 2+xy+y 2 -3x 2y 3 5x-1 a 学生回忆旧知回答: 整式有a ,x 2+xy+y 2 ,-3x 2y 3 ,5x-1, 说一说 、 、 与上面的整式有什么区别.引出本课主体----认识分式 二、新课学习 2m n -a 9a 1-m 3 m 3 2m n -a 9a 1-xy y xy y

(一)探究分式的概念 1、出示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hm2,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hm2,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hm2,那么 (1)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多少个月? (2)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多少个月? 师生共同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如下: 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的时间=固沙造林总公顷数÷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数量 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30=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 根据分析列出方程: (1),(2) 2、做一做: (1)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某一时段内的统计结果显示,前a天日均参观人数35万人,后b天日均参观人数45万人,这(a+b)天日均参观人数为多少万人? (2)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15.3分式方程第1课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教案人教版

15.3 分式方程 第1课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在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及增根的含义.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教学说明】让学生求出江水流速为v千米/时后,自主探究,获得方程.然后师生共同评析.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 思考 (1)方程 9060 3030 v v = +- 与以往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 (2)什么叫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特征是什么? (3)怎样解分式方程 9060 3030 v v = +- 呢?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得出相应结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情形,适时予以点拨,最后师生共同评析.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运用去分母的方法化成为整式方程. 如:解方程90603030v v =+-. 解:在方程两边乘的最简公分母(30+v)(30-v ),得 90(30-v)=60(30+v ). 解得v=6. 检验:将v=6代入方程,左边=5/2=右边,所以v=6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试一试 解方程2110525 x x =-- . 思考 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 90603030v v =+-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而2110525 x x =--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呢?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参与交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明白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验根. 【归纳结论】 一般地,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0,因此;解分式方程时必须检验.检验方法可以如下: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如果使最简公分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它是原分式方程增根,原分式方程无解.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解方程233x x =- .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x-3),得 2x=3(x-3). 解得x=9. 检验:x=9时,x(x-3)=54≠0,∴x=9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例2解方程() 31112x x x x -=--+() .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1)(x+2),得 x (x+2)-(x-1)(x+2)=3 化简,得x+2=3. 解得x=1.

《分式方程第3课时》 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5.4《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会用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且求得结果.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列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列方程的基本步骤: 一审:审清题意,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二设:设未知数. 三列:列代数式,列方程. 【探究新知】 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 (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吗? 答案:(1)等量关系包括: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500;第一年出租房 屋的间数=第二年出租房屋的间数;出租房屋的间数=所有出租房屋的租金 .每间房屋的租金 (2)求出租房屋的总间数;分别求出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 (3)解:设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元,则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500)元. 由题意得96000102000 500 x x = + .

方程两边乘x (x +500),得 96(x +500)=102x . 解这个方程,得x =8000. 经检验x =8000是原方程的根,所以x +500=8500. 因此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8000元,则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8500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典例精讲】 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3 1,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30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分析:此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是: 小丽家今年7月的用水量-小丽家去年12月的用水量=5 m 3. 所以,首先要表示出小丽家这两个月的用水量,而用水量可以用水费除以水的单价得出. 解:设该市去年居民用水的价格为x 元/m 3.则今年的水价为11+3x ? ? ??? 元/m 3,根据题意,得 30155113x x -=??+ ??? . 解这个方程,得32x =. 经检验32 x =是所列方程的根. 311223???+= ??? (元/m 3). 所以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为2元/m 3. 首先,老师询问学生家中的每月用水情况,要求学生能关心家庭生活,又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学生根据一个月的总水费等于每一吨水费乘以一个月的用水的总吨数,再根据“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这一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从而列出分式方程,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能很快和老师一起完成上述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设未知数——分析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列出方程——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 分式练习浙教版

第5章 分式 5.1 分式 知识点1 分式的概念 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就是分式.分式A B 中,A 叫做分 子,B 叫做分母. [注意]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不能把原式变形(如约分),而只能根据其原始形式判断.如x 2 x 是分式.π是圆周率,是一个常数,不能看成字母.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1x ;(2)-x 2;(3)2xy x +y ; (4)2x -x 3;(5)14(x 2+1). 知识点2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1)分式A B 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即当B≠0时,分式A B 有意义. (2)分式A B 无意义的条件:分母为零,即当B =0时,分式A B 无意义.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x x -3;(2)x +1x 2+9;(3)x |x|-2.

探究 一 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教材例1(2)的拓展题当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 (1)2x -1x +4; (2)x 2 -9x -3 . [归纳总结] 分式A B 的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即当A =0且B≠0时, 分式A B 的值为零. 探究 二 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材例2变式题一辆汽车行驶a 千米用b 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________千米/时; 一列火车行驶a 千米比这辆汽车少用1小时,它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千米/时. [反思] 已知分式x 2 -1x -1的值为0,求x 的值. 解:因为x 2 -1x -1的值为0,所以x 2 -1=0.解得x =±1. 以上的解答正确吗?若不正确,请改正.

数学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认识分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共二个课时,它分为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约分,其中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整章的中心与灵魂,是整章的重点,可类比小学所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其中包括整式与分式等数量关系.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用整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2、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分式的概念及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课型及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知识准备 活动内容:温故而知新 问题:下列子中那些是整式? a , -3x 2y 3, 5x -1, x 2+xy +y 2, ab c m a a y xy n m ,3,19,,2-- 活动目的: 因为分式概念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从而获得分 式的概念,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整式的概念. 注意事项: 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找出哪些是整式,有些学生会简单的认为“分数”形 式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其实这不是判别的关键,而是看分母中是不是含有字母。 第二环节 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全章教案)

第十五章分式 本章的内容包括:分式、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 本章我们将类比分数学习分式,解一些分式方程,并学会解能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利用分式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中考中,本章重点在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化简与求值、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及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难点】 分式的混合运算及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思想方法】 1.掌握类比思想.如:类比分数的概念及性质理解分式的概念及性质,类比分数的运算法则理解分式的运算法则.

2.掌握转化思想.如: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把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3.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如:在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需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列出分式方程求解. 15.1分式2课时 15.2分式的运算5课时 15.3分式方程2课时

15.1分式 15.1.1从分数到分式(第1课时)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式的定义,能够根据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分式. 2.能够确定一个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3.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探究的过程,理解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分式中未知数的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类比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式的概念,养成类比思考的习惯,探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分式的概念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教学难点】 利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求未知数的值.

认识分式教案

《分式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分式和整式 2.体会分式的意义,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掌握分式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及分式的基本性质,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 难点:正确识别分式是否有意义,把分式化成最简以及找最简公分母.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问:什么叫做整式?

答: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单独 的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二)情境引入,导入新课1——分式、有理式的定义 问题: “代数式”庄园的果树上挂满了“整式”的果子:m, 90, b, n, a-x, 180(n-2), 请你任选其中的两个, 分别运用整式的四则运算, 合成四个代数式; 并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其中有新的一类代数式吗?请说一说。 9090180(n?2)……学生:,,a?xnn问:它们有 什么共同特征? 答:类似分数,分母中都有字母. 问:他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答: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 2.分式的定义: A B B且除式 . 的形式除以整式如果整式AB, 可以表示 成A B(fraction).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分式为 . 叫做分式的,

A其中,叫做分式的 B.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注意: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 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 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 2.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 x?1 (x -3) . x -1) ÷可表示为(x3?(三)例题讲解 1 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例1yb422a3?a.(6);(7);(4);(5);(2)-;(3)(1); ?y2x?5153x?2ab22a?a和是整式.而-提示:π是表示圆周率的一个特定字母,是一个常数,因而?5315 (6).(4)、(5)、、(2)(3)、(7),分式是(1)、解答:整式是观察其分母中有无字点评: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 母,分母中含有字母的是分式.1x?分式吗?是思考:代数式是1x?1?a的值;2时,分别求分式 2 ⑴当 a =1例,a21a?有意义?⑵当 a 取何值时,分式 a2312?1a???4?222a a =1时解:⑴①当 1?1a?1;1??②当 a =2时122a? 0,≠≠⑵由 2a 0,得a 1?a都有意 a 所以当取零以外的任何数时,分式 a2. 义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