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10个典故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10个典故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10个典故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10个典故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本文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典故与大家分享。

1、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2、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5、大义灭亲

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6、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7、破天荒

唐代荆州文风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应考,均未中试,时人称为“天荒”。后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登第,打破了该州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时人称为“破天荒”。荆州刺史崔铉特奖励刘蜕七十万贯破天荒钱。刘蜕答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又自宋朝以来,江西地方无人以状元及第,后有何昌以对策居第一,有人以诗寄何昌言云:“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后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现。

8、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9、心腹之患: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越王勾践带臣子及厚礼来朝见,夫差特别高兴。伍子胥认为出兵伐齐,作用不大,当前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听。没过几年,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国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

10、王侯将相:

秦朝末年,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造成民不聊生。为了修筑北方的长城,募集许多劳工。陈涉、吴广等因为大雨延误行程,按律当斩,他们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揭竿而起,其他豪杰也蜂拥而起,起义军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 2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 3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

中国古代的40个典故

中国古代的40个典故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役此伏彼起,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形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兵营中的运筹帷幄,交际场合的战略比武,给咱们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前史典故。 1烽烟戏诸侯(图三) 在西周末年,糊涂的周幽王为赢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吝在城中扮演以烽烟向诸侯请教的闹剧。效果,少数民族犬戎攻击西周,复兴烽烟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完毕。从此周皇帝的威望一泻千里,呈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形势。2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效果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随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抢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垂青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施行革新,总算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皇帝的方位一泻千里,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壮的诸侯趁机发起吞并战役,强逼别的各国供认其霸主方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帜,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全国”,变成春秋时期榜首个霸主。3闻名华夏传闻楚庄王在推广霸业的进程,曾率军在周王室地址的洛邑城外张牙舞爪,并遣使问九鼎的巨细轻重。鼎标志王权,庄王闻名,标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争,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招待他,他承诺如晋楚发作战役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忙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撑宋国与楚国发刁难立,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化而大胜。5一举成名(图四) 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整天作乐,不睬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风闻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样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然后整理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构成大治形势。6谙熟门路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恳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略;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恳求救兵,管仲跟从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导游引着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领路而化险为夷。7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屡次建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以为自个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屡次躲避,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羞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洽,变成同生共死的友谊。8坐而论道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法,能善谈用兵之道,连爸爸也难不倒他,自以为是全国无敌。赵奢以为他是坐而论道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代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竭力对立,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9

中国历史上十大忠臣

中国历史上十大忠臣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英雄辈出,人才济济,有功盖千秋的贤帝,也有出将入相的能臣;有残暴昏庸的暴君,也有遗臭万年的奸人。他们大多都记载史册,任凭后人评论他们的是非功过。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忠君卫国,敢谏直言,心系社稷,忧国忧民,但他们最后都不能善终,每每回想他们的故事,都会为他们高尚的气节敬仰折服的同时,也为他们不公的命运哀婉叹息。 1.关龙逢 夏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建国,到了公元前16世纪,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夏桀生活奢侈,荒淫无道。他竭尽民力,修筑王宫,又常常强迫人民打仗。据史书记载,当时有施族部落败,有施氏向桀王献一美女,名叫妹喜(又叫未喜或妹嬉)。夏桀很是宠爱,昼夜与其饮乐,对妹喜言听计从,常常为此不理朝政。 夏桀的暴虐无道,百姓十分怨眼。夏桀却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百姓咒骂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为“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逢实在看不下去。据档案馆文献史料记载:关龙逢也称豢龙,是古代豢龙部族的后代。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与国家,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关龙逢决定以献黄图进谏。关龙逢想借此说明形势危急,夏桀应多关心朝政。关龙逢献了黄图,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逢的样子,心里很不耐烦,就说:“你还有什么惑众的妖言要说?”关龙逢怒目而视。夏桀早就对这人絮絮叨

叨、净说难听话的关龙逢厌恶极了,什么也不问便把黄图烧毁,接着喊来兵士把关龙逢囚禁起来,不久就杀了。 夏桀杀了关龙逢,更加肆无忌惮。而商民族日益兴盛起来,一举灭了夏朝,夏桀和妹喜一同逃奔到安徽南巢(今安徽巢湖)死于亭山。 他应该是这类人的鼻祖吧。 2.比干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比干已经成了这类人的代名词。 3.伍子胥

世界最长寿的人李清云活了256岁

李清云(1677-1933年),在世256年岁,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经常有说有人活了120多、160多岁,其实并没什么,李清云先生活了256岁,而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蟹)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李清云的长寿秘诀 英国、法国的医学科研工作者得到这一消息后,便对枸杞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枸杞中含有一种没有见过的维生素,便取名为“维生素X”,也称为“驻颜维生素”。经动物实验证实,枸杞具有抑制脂肪在纤维内蓄积、促进肝细胞的新生,降低血糖及胆固醇等作用。枸杞的返老还童作用表现为:对脑细胞和内分泌腺有激活和新生作用,增强荷尔蒙的分泌,清除血中积存的毒素,从而可维持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枸杞性平,味甘,具有补精气、坚筋骨、滋肝肾、止消渴、明目、抗衰老的功效,用于治病可治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肺结核、慢性肝炎、阳痿、遗精等疾病。用于补虚延年,则适用于体虚腰酸、老年眼花、神经衰弱、虚烦失眠等症状。

据英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天然的β胡萝卜素能抗老、抗癌及预防日照皮肤损伤。科学家认定,自由基是人体代谢产生的惰性因子,是机体老化及癌变的活性剂。而β胡萝卜素能消灭清除自由基的恶性作用,因而是延缓衰老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饮食因素。科研证明,饮食中如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则某些癌症发病率可大为降低,尤其是口腔、肺、前列腺、皮肤和肝癌等。同时β胡萝卜素还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证实,枸杞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在抗肿瘤治疗中能减轻环磷酰胺的毒副作用,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升高周围血的白细胞数,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此外,枸杞能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防止脂肪肝,促进肝细胞新生,也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单胺氧化酶是一广泛存在于动物不同组织如血浆、脑、肝等之中的酶类,有催化单胺氧化脱氨的作用。而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升高是机体衰老加速的原因之一。枸杞还有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从免疫学说和抗自由基学说两个方面论述,枸杞子延缓衰老更具有科学依据,为人们今后更好地利用枸杞子延年益寿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网课问题详解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 1. 单选题中央集权阶段,首都的功能和特点包括()。(1.0分)以上都对 2. 单选题中国古时选择与维持首都时,下列选项不属于从制角度考虑的因素和措施的是()。(1.0分) 近边疆 3. 单选题清代大臣()成功收复并促使康熙帝下决心留住,设立府。(1.0分) 施琅 4. 单选题妇好墓玉器经鉴定,证明三千二百多年前()与地区存在贸易路线。(1.0分) 5. 单选题从()以后到清朝,地区都没有再直接由中央政府统治过。(1.0分) 安史之乱 6. 单选题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主流是()。(1.0分) 东西之间,由西而东 7. 单选题()相继灭掉了辽朝和北宋。(1.0分) 女真人 8. 单选题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应不违背客观规律,不超越极限

9. 单选题自公元()后期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0分) 13世纪 10. 单选题明朝把一省之权分为三司,其中()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1.0分) 承宣布政使司 11. 单选题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确的是()。(1.0分) 以上都对 12. 单选题中国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最丰富的证明是()。(1.0分) 丝绸之路 13.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面叙述阿拉伯人,叙述伊斯兰教的书是由()写作的。(1.0分) 杜环 14. 单选题明朝时期,()迁都北平改名为,与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1.0分) 朱棣 15. 单选题诞生于元朝的青花瓷,其蓝色釉的原料产自()。(1.0分) 西亚 16. 单选题从()时期开始,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1.0分)

有趣的中国历史典故有哪些

有趣的中国历史典故有哪些 历史典故,写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发生的主要事件,陈述的也是时代的记忆和历史背景,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 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以下是本人为大家准备的有趣的中国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老而不死是为贼 出自《论语》“宪问”篇 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注释:原壤:鲁国人,孔子的旧友。夷俟:夷,有解释为蹲的,也有解释为箕踞,双腿分开而坐。俟,等待。夷俟是说他蹲着或坐着等在那里,很没有礼貌。孙弟:同逊悌。 译文: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评析:据说原壤和孔子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老熟人,遗憾的是直到老了之后,原壤还是那么为老不尊。因此孔子才将他从小到老的一生加以数落,并指出这样为老不尊的老人简直就是害人虫。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体会到,每个人的年龄虽然随着日月的流逝会一天天增长,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学习,不提高自己,那么不管年龄多么增长,他的素养也不会提高。因此我们应该以此警示自己:不要放松对学习和个人修养的追求,到老了还被别人看成是为老不尊的“贼”。人必自重,然后人重之。当然,也有人觉得孔子对这位原壤老人太过严厉了一点,如果他觉得那样度过一生也很快乐,我们又何必去苛求他呢? 现代社会讲究尊重多元文化,讲究尊重个性,所以许多时候,

对别人还是应该宽容一些为好。 鸡鸣狗盗 笔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 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

中国历史上十大豪言壮语

1、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比较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并且做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牛的区别。 2、大泽乡,雨夜,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声呐喊鼓舞了千百年来无数一无所有的小人物向权利颠峰发起永不停歇的冲击,奴隶石勒、赌徒刘裕、盐贩黄巢、乞丐朱元璋最有资格对这个问题做否定回答。 3、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破敌十万,封狼居胥,二十岁的冠军侯,皇帝的外甥,将两瓶御酒洒在河中与将士共享的浪漫将军,在皇帝舅舅给他安家时不屑的迸出了这几个字,爱慕英雄和白马王子的美女们失望之余难免尖叫:“帅呆了,酷毕了!” 4、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是他给汉帝的汇报中的,随同汇报一起递向长安的是北匈奴直至单于的首级。

“911”后小布什在国会上罗嗦半天哪比的上这几个字有力,虽有古今中外之别,情形却是如此相似,拉登授首之日不远矣!今昔对比,何日华人方能重吐此豪言壮语? 5、冉闵——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冉闵勇力堪比霸王,为阶下囚仍气势逼人,然为异姓夷狄将兼假子二十余年,期间所杀汉人非少,其后弑君篡位,尽屠羯族,反称夷狄为禽兽,若云卧薪尝胆,敌营二十年未免太长。与吴三桂到是绝配,其言不配其行。 6、王安石——“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 真正的改革家需要的勇气并不比沙场上的猛士少,深渊地雷阵之语表明今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愿今人有王总之志之能,无王总之果。 7、完颜亮——“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虽是胡儿,偏爱风骚,联想到他爷爷爸爸还是文盲和后来的满族同化之快,女真对汉文化吸收之快是有遗传的。评价是典型志大才疏。 8、成吉思汗——“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敌人,抢夺他们的土地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侵略者内心血淋淋几近变态的独白,令人不寒而栗,最恐怖的是他的确做到了。

世界长寿之最及李庆远《养生自述》

世界长寿之最及李庆远《养生自述》 历史记载中国长寿状元活了443岁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福建的陈俊,生于唐朝,死于元朝,活了443岁,创造了一项至今尚无人打破的长寿记录;高僧慧昭曾活到290岁;唐代医学家甄权、王冰和药王孙思邈,百岁高寿仍能出诊治病和著书立说。巴基斯坦部落首领穆罕默德。阿齐夫活了180岁,他父亲曾活到200多岁。匈牙利一对夫妇,丈夫叫约翰罗文高寿172岁,妻子叫约翰沙拉也活到164岁,他们曾共同度过了147年的恩爱生活。英国农民托马斯。帕尔一生中经历了9个国王,活了152岁,当他被宫廷召到首都后病死,据说死于饮食过度。另一个英国人叫弗姆。卡恩,竟然经历过12个英国国王,死时已达209岁。日本有个叫万部的农民,194岁被天皇召见,当时他的妻子已173岁,儿子155岁,孙子105岁,堪称长寿之家。在当代人中,土耳其人托罗。阿加活了156岁,他的一个儿子也活了90岁。原苏联有个农民叫罕默德。埃瓦左夫活了152岁,他有23个儿子,其中3个都超过100岁。据说他147岁时的照片被视为高寿人象征而制成邮票。我国在1953年人口普查时发现,百岁以上的老人有3384人,其中最高龄者达155岁。这些长寿老人都曾活到一百岁至几百岁,证明人类是可以活

到100岁以上的。 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 1935),享年256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996年去世时147岁;四川青城山采药道人李青莲去世时154岁;伊朗老妇穆赫辛,1997年161岁;日本有个叫满平的,长寿242岁,妻221岁,儿196岁,儿媳193岁,孙子151岁,孙媳138岁。中国中医学者李庆远,1933年去世时256岁。 以上证明,人活到百岁、甚至二百岁已成就,无可非议。 有关陈俊的故事:据清代乾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记载:陈俊,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区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终年443岁。 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敬重。到了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尔雅网课通识答案

1 【单选题】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B、历史区域地理 C、历史地图(集)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 A、 2700年 B、 3700年 C、 4700年 D、 5700年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3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

B、历史自然地理 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单选题】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文明的时间段。 A、2000年 B、3000年 C、4000年 D、5000年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5 【判断题】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 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

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 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 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 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秦始皇时期实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沿革地理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延续和撤销是中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已完成成绩:100.0分

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

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 导读: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20则 1 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 骑猪 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 鸟尽弓藏 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

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 屏风误点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 蒲柳先秋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 弃席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

中国历史上十大全才

中国历史上十大全才 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又何止千万。然专而不全者众,全而皆精者少,能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又有多少? 在这里,先给这次“全能”的评选标准下一个笼统的定义——“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 一、姜尚,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其封姓,也称吕望,又作吕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被誉为“兵家始祖”、“武圣”。 相传有一次,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遂尊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公元前1066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大战于牧野,大胜纣军。姜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亦称“齐太公”。 姜子牙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五行术数奇门遁甲,无一不精无一不通。”相传著有不朽兵书《三略》、《六韬》,是中国历史上被神化了的一代奇人。 军事:10 政治:9 学识:10 才艺:7 魅力:9 综合:9 二、范蠡,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被尊称为“商祖”、“商圣”。 公元前494年,勾践伐吴,范蠡谏阻,不听,遂遭失败。后献“卑身厚赂,乞成于吴”之计,订城下之盟,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及归国,与文种鼎力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筑城立廓,发展生产,以俟时机。范蠡倡“道”、“气”,主“恒”、“常”,重“持盈”、“定倾”、“节事”,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才能取胜。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

中国近700年灵异事件一览表

中国近700年灵异事件一览表 1324年;福建记录活最长寿的人陈俊,生于881年死于1324年,享年443岁 1626年;北京城被不明原因的大爆炸夷为平地,死伤不计其数,数百年来一直没解开谜团 1782年;河北省南皮县一船夫被2个不明男子背上天飞行,醒来出现在70里外的地方。类似黄延秋案例 1872年,清朝年间,广西发生僵尸袭人事件,死伤村民20多人 1907年;一个外国人在准格尔考察发现了野人,随后俄国派出砖家来华考察 1910年,英国探险家到中缅丛林探险,见一位老僧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 1921年;北京西城发现8具3米高的史前人类骨骼, 1933年;一艘法国考察船在南海发现一座从没见过的小岛,半月后消失。3个月后在50公里外再次发现 1934年;营口在暴雨之后,村民发现了芦苇塘里龙的尸体,它的头上还长有两只带杈的角1936年;江苏射阳发现巨蛇,信子有2米长,昂起头比电线杆子还高,头比大水缸还粗 1937年,演空和尚阻止信徒喧哗怕惊动了三霄娘娘,信徒不听,洞里突然窜出巨大火焰爆炸,当场挂了72个人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川军团二千余人在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全部失踪 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石蝶,经过检测,它已有12000年的历史,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杜力巴石蝶 1944年;松花江坠龙,相貌居然和公认的龙一模一样,数百人围观。半夜就被人秘密的运走了 1944年;辽宁省境内上午11点钟天空突然变黑,伸手不见五指。持续时间一个多小时,原因未查明 1945年4月,2000吨的日本“神户丸”号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沉入鄱阳湖湖底,船上200多人无一生还 1949年;朱秀华借尸还魂,大半中国人都知道,此事曾经甚至惊动了蒋委员长。

中国历史典故

中国历史典故 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得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得祖先,因为黄帝与炎帝就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因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完成了治水得大业。 3、桀骜不驯: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就是历史上著名得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4、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得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5、春秋五霸: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得齐桓公,与后来得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就是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 6、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得两位贤臣管仲与鲍子牙之交。 7、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得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得女儿文嬴(yí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8、问鼎中原:鼎就是古代国家权力得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9、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0、商鞅变法:商鞅(yā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相”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相” 1、才高齐天谋深如海——秦朝名相李斯 李斯,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研学帝王术初投秦相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翦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秦王嬴政信赖,驰骋于秦都。 他以《谏逐客书》,说秦王取消逐客令,挽救了万千卿客,成就了大秦伟业。批驳分封,倡郡县制,一统货币,度量衡。著《仓颉》篇,创“小篆”,统一文字,有万世不灭之功。然而李斯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 2、功高亦李斯过高亦李斯。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萧何,江初谋略家,汉王朝开国名相。秦末,天下大乱,萧何乃一刀笔小吏,也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反了沛县。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立稳脚跟,徐图天下;他慧眼独具,月下追回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乃汉初开国两件大事,功在萧何。楚汉相争,萧何留守关中,为刘邦大军提供了充足可靠大后方,首功在萧何!汉王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有“萧规曹随”之誉。身居相位,历时二主,善始善终;“功冠群臣,声施后世”的盛誉,太史公受之无愧! 3、奇谋善变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 陈平,秦不汉初谋略家,始投魏王,继属楚五顶羽,后离楚归汉,佐汉王刘邦,一匡天下,终成汉室名相。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陈平之人多奇事:年青俊美,偏纳他人之遗孀,为当时笑谈。六出奇计佐汉,助高祖解白登围,又平定叛乱,使大汉江山天牢地固。陈平之人善谋身:高祖欲杀“连襟”樊哙,一边真命天子,一边是皇亲国戚,陈平夹在中间受难,便对灵哭奏,解吕后构陷之心,王陈并相结交周勃,终于翦灭吕后势力,得了善终。 4、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房玄龄 房玄龄,大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位最长的宰相。他为人多智,有奇谋,人称“房谋”。隋时,人皆言隋祚长久,唯房玄龄慨然而忧,一语道破天下事:“今虽清平,其亡跷足可待。”云破日出,便走马投身秦王李世民,成为幕府谋主,助李世民扫平群雄,一统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事变,他是主谋,翦除太子,助李世民得了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 作为大唐宰相的房玄龄,贞观元年,图治安民,不遗余力,得太宗殊遇,被誉为“汉之萧何”,也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王妃,如此功绩,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一生。 5、瓦岗军师千古诤臣——大唐名相魏征 魏征,大唐名相,以直谏扬名天下。隋末,投瓦岗,兵败归唐,佐太子,玄武兵变,易主辅秦王。唐太宗时,进为宰相,成为大唐王朝决策主要人物之一。魏征,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之言,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之先例,树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魏征曾向太宗面谏五十次,呈奏十一件,一生谏诤多至“数十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魏征一人。难怪魏征一死,太宗大发感概“魏征殁,朕亡一镜”!

100条历史典故,读懂古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读懂古中国 2015-10-21 此文收录了100个历史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存下来,慢慢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美人计)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全才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全才人物(图) 唐太宗 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又何止千万。然专而不全者众,全而皆精者少,能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又有多少? 在这里,先给这次“全能”的评选标准下一个笼统的定义——“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 一、姜尚,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其封姓,也称吕望,又作吕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被誉为“兵家始祖”、“武圣”。 相传有一次,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遂尊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公元前1066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大战于牧野,大胜纣军。姜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亦称“齐太公”。

姜子牙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五行术数奇门遁甲,无一不精无一不通。”相传著有不朽兵书《三略》、《六韬》,是中国历史上被神化了的一代奇人。 二、范蠡,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被尊称为“商祖”、“商圣”。 公元前494年,勾践伐吴,范蠡谏阻,不听,遂遭失败。后献“卑身厚赂,乞成于吴”之计,订城下之盟,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及归国,与文种鼎力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筑城立廓,发展生产,以俟时机。范蠡倡“道”、“气”,主“恒”、“常”,重“持盈”、“定倾”、“节事”,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才能取胜。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兴越灭吴,完成勾践称霸大业。 其后,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之共患难而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被后人奉为“文财神”。 三、班超,字仲升,东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少有大志,不拘小节,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来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危急,班超当机立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决定先下手为强,斩杀匈奴使者百余人。鄯善举国震恐,随即归汉。 班超驻守西域32年,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大汉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四、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武艺过人,善诗词,通古学。 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却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20 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韵沉雄,清峻通脱,慷慨

中国历史人物的汇总大全

中国历史人物的汇总大全 1、中国多个第一 (1)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2)第一位女飞行员:武秀梅 (3)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 (4)第一位女将军:李贞 (5)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 (6)第一位女外交家:冯燎 (7)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 (8)第一位女诗人:蔡琰 (9)第一位女博士:韦钰 (10)第一位女国际象棋大师:刘适兰 2、中国皇帝十最 (1)最长寿的皇帝:清代乾隆,享年88岁 (2)最短命的皇帝:东汉殇帝,不到一岁就夭折(3)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东汉殇帝,刚过100天(4)即位时年龄的皇帝:武则天,67岁 (5)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代康熙,在位62年

(6)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金末完颜承麟,仅仅一天就战死 (7)嫔妃最多的皇帝:晋武帝,后宫佳丽10000人 (8)子女最多的皇帝:清代康熙,男孩36人,女孩20人 (9)最荒淫的皇帝:隋炀帝,有粉黛3000人 (10)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皇帝 3、中国历的“十圣” (1)文圣:孔子,尊称“圣人” (2)史圣:司马迁,《史记》作者 (3)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 (4)武圣:关羽,尊称“关圣”、“关帝” (5)草圣:张芝,汉朝书法家,擅长草书 (6)书圣: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作品《兰亭序》 (7)画圣:吴道子,唐朝画家,有“吴带当风”的美誉 (8)酒圣:杜康,古代传说酿酒的发明者 (9)茶圣:陆羽,唐朝人,嗜茶,著有《茶经》 (10)诗圣:杜甫唐朝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4、中国历十大奸臣 (1)庆父:春秋时期鲁国贵族,鲁庄公的弟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了两个国君,后来自缢身亡。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源于此。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下 章节答案 葛剑雄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 复旦大学葛剑雄 2018年最新版答案 1.1中国人口的來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 ?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 ?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历史上,()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A、回鹘 ?B、高丽 ?C、契丹 ?D、昭武九姓 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

【多选题】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 ?A、日本 ?B、东南亚 ?C、欧洲 ?D、美洲 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人口与户口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 ?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 ?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判断题】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3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2千多万 ?B、4千多万 ?C、6千多万 ?D、8千多万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高出生率 ?B、低死亡率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典故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典故(一) 振臂一呼 西汉时,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第二年秋天,汉将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北上。他的军队走了很长时间,在一处开阔的地方,与匈奴单于率领的三万骑兵相遇。尽管敌强我弱,但李陵及其部下毫不畏惧,奋勇杀敌。匈奴单于见汉军非常骁勇,于是向北撤退。李陵率众追赶,歼敌两千多人。 单于十分生气,又调来八万骑兵,与李陵的部队作战。单于发现汉军没有后援部队,就打算把他们全部消灭。李陵见势不妙,只得撤退。单于率领部队追击。李陵率领部将英勇反抗,杀死了很多敌军士兵。单于觉得李陵太英勇了,恐怕自己吃败仗,就想收兵。 可是在这个时候,汉军中的一个小头目投降匈奴,泄露了军事秘密,说汉兵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受伤、得病的人非常多。单于觉得汉军可以很快消灭,打消了原来的主意,下令对汉军进行全线进攻。汉军吃了败仗,尸体堆满了原野,血流成河。剩余的汉军已不足百人,且以伤者、病者居多。 李陵不肯服输,挥动着手臂,高声呼喊道:“快杀敌啊!”在李陵的号

召下,众士兵无论有伤无伤,全都举起手中的兵器,向匈奴冲杀过去。匈奴兵见汉军这样英勇,惊得心惊胆战,纷纷向后退去。 后来,这支汉军部队还是被匈奴消灭,李陵万般无奈,只得投降匈奴。历史典故(二) 唾面自干 娄师德是唐代的一位名臣。他性情温和,为人厚道,为官四十年,从不与人结怨。武则天欣赏他的才能,委以重任。 一次,他的弟弟被提拔到代州去做刺史。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和你都蒙受皇上的恩宠,待遇十分优厚。这是很容易招惹别人妒忌的,一定有人想找我们的过错。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你将怎样应对呢?” 他的弟弟想了想,说:“假如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绝不和他计较,擦干净就是了。” 没想到娄师德却说:“人家既然把口水吐到你脸上,表示心中在怨恨你,擦干净一定会增加他的怒意。所以,你应该让口水自己干掉,含笑承受,这样他的怒气才会消失。” 弟弟大为折服,忙说:“谨受教。” 历史典故(三) 山公启事晋代山涛任吏部尚书,擅于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亲自选题数人,写成奏章,密启皇帝选录,然后公奏,故举无失才,时称为“山公启事”。见《晋书.卷四十三.山涛传》。后用以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唐.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诗》:“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