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流变学基础 - 华东理工大学邮箱登录

华东理工版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三 组织2548

第三篇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组织产生的必要条件 D A 有一定数量额人 B 人们都有自己的目标 C 有一个领导 D 为共同目标协调 2、所谓高耸型组织是指其 C A 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多 B 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 C 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 D 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少 3、所谓参谋职权下列哪种解释最为准确 B A 拥有参谋职能的人 B 参谋人员拥有的权力 C 参谋部门拥有的 D 都错 4、所谓集权是指 D A 将所有权利集中在基层 B 将决策权集中在基层 C 全部权利集中在高层 D 绝大多数的决策权集中在高层 5、所谓授权就是 C A 就是临时分权 B按照规定分权于下属 C将自己的部分权力委派下属 D多错 6、职能职权是一种 C A 只授予直线人员的职权 B 只授予参谋人员的职权 C 可以授予直线或参谋人员的职权 D 不能授予直线或参谋人员的职权 7、企业制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属于下列哪种企业文化的范畴 D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由精神文化转变为物质文化 D 制度文化 8、所谓统一指挥原则是希望达到下列哪个目标 B A 所有成员由一人指挥 B 所有成员都有一个自己的领导 C 所有成员只对一人负责 D 上述答案都对 9、管理跨度与下列哪一因素的变化成反比 C A 组织员工人数 B 员工素质素质高低 C 工作难度大小 D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大小

10、在指挥链原则中,统一指挥与阶梯原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C A 相反 B 互补 C 更加详尽、完整 D 没有任何关系 11、所谓部门化原则是规定 A A 同一部门员工完成相似的工作 B 同一部门员工完成各自不同的工作 C 同一部门员工完成相关的工作 D 同一部门员工共同完成一项工作 12、当组织管理工作简单、技术也较简单时,组织结构设计宜采用 A A 直线型组织 B 职能型组织 C 直线职能型组织 D 事业部组织 13、当组织开展活动是需要更多的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方能顺利进行宜选择 B A 直线型组织 B 职能型组织 C 直线职能型组织 D 事业部组织 14、现代工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结构是 C A 直线型组织 B 职能型组织 C 直线职能型组织 D 事业部组织 15、下列属于隐性知识的是 D A 储存在公司电脑中的信息 B 存放在员工私人电脑中的信息 C 存放在保密室中的资料 D 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技术 16、组织中经常举办的经验交流会,是主要为达到 C A 显性知识隐性化 B 显性知识显性化 C 隐性知识显性化 D 隐性知识隐性化 17、对于知识是组织的重要资源来看,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 D A 更不重要 B 不很重要 C 更重要 D 都重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正式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的有 ABC A 满足员工的情感 B 推动组织开展员工培训 C 增强员工的合作意愿 D 加速信息的传播 E 同意员工的目标 2、有机式组织具有下列特点,即 AB A 高度正规化 B高度集权化 C 高度灵活性 D 高度适应性 E 高度差异性

工程热力学实验 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2012.06.07)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 (,,)=0 (7-1-1) F p v T 或 =(,) (7-1-2) v f p T 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ar(7.387MPa),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30.9℃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p a v v b RT + -=2 (7-1-3) 或写成 pv bp RT v av ab 320-++-=() (7-1-4) 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于是,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点,满足如下条件: ( )??p v T =0 (7-1-5)

聚合物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1聚合物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任选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蠕变: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力,观察应变随时间增大的现象。 应力松弛:在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聚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或应力松弛: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变,观察应力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2.端末效应:流体在管子进口端一定区域内剪切流动与收敛流动会产生较大压力降,消耗于粘性液体流动的摩擦以及大分子流动过程的高弹形变,在聚合物流出管子时,高弹形变恢复引起液流膨胀,管子进口端的压力降和出口端的液流膨胀都是与聚合物液体弹性行为有密切联系的现象。 2、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分子运动及高聚物的粘弹行为是等效的,可用一个转换因子αT将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 3、熔体破裂:聚合物熔体在高剪切速率时,液体中的扰动难以抑制并易发展成不稳定流动,引起液流破坏的现象。 挤出胀大:对粘弹性聚合物熔体流出管口时,液流直径增大膨胀的现象。

4、.熔融指数:在标准熔融指数仪中,先将聚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完全熔融,然后在一定负荷下将它在固定直径、固定长度的毛细管中挤出,以十分钟内挤出的聚合物的质量克数为该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5、非牛顿流体:凡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牛顿流体: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6、假塑性流体:流动很慢时,剪切粘度保持为常数,而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粘度反常地减少——剪切变稀的流体。 膨胀性流体:剪切速率超过某一个临界值后,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呈剪切变稠效应,流体表观“体积”略有膨胀的的流体。 7、粘流活化能:在流动过程中,流动单元(即链段)用于克服位垒,由原位置跃迁到附近“空穴”所需的最小能量。 8、极限粘度η∞:假塑性流体在第二牛顿区所对应的粘度(即在切变速率很高时对应的粘度)。 10、拉伸流动:当粘弹性聚合物熔体从任何形式的管道中流出并受外力拉伸时产生的收敛流动。

热力学实验.

工程热力学实验 一、热力设备认识 (时间:第7周周二3、4节;地点:工科D504)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热力设备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及各部件的用途; 2. 认识热力设备在工程热力学中的重要地位、热功转换的一般规律以及热力设备与典型热力循环的联系。 二、热力设备在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工程热力学主要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和工质的热力性质的一门科学,这就必然要涉及一些基本的热力设备(或称热动力装置),如内燃机、制冷机、藩汽动力装置、燃气轮机等。了解这些热力设备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对正确理解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十分必要。工程热力学中涉及的各循环都是通过热力设备来实现的,如活塞式内燃机有三种理想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蒸汽动力装置有朗肯循环;燃气轮机有定压加热循环和回热循环;制冷设备有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蒸汽喷射制冷循环等。卡诺循环则是由两个定温和两个绝热过程所组成的可逆循,具有最高的热效率,它指出了各种热力设备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方向。因此,对这些热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一些抽象概念有一个感性认识,能够加深对热力学基本定律的理解,掌握一些重要问题(如可逆和不可逆)的实质,有助于学好工程热力学这门课程。 三、各种热力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1.内燃机 内燃机包括柴油机和汽油机等,是-种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的动力机械。以二冲程柴油机为例,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内燃机结构图 内燃机的工质为燃料燃烧所生成的高温燃气。根据燃料开始燃烧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点燃式和压燃式,点燃式是在气缸内的可燃气体压缩到一定压力后由电火花点燃燃烧;压燃式是气缸内的空气经压缩其温度升高到燃料自燃温度后,喷入适量燃料,燃料便会自发地燃烧。压燃式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吸气、压缩、燃烧、膨胀及排气几个阶段。吸气开始时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把空气吸入气缸。活塞到达下死点时进气门关闭而吸气过程结束。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缸内空气,空气温度与压力不断升高,直到活塞到达上死点时,压缩过程结束。这时气缸内空气温度已超过燃料自燃温度,向气缸内喷入适量燃料,燃料便发生燃烧。燃烧过程进行的很快,接着是高温燃气发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作出机械功。活塞到达下死点时,排气门打开,气缸内的高温高压燃气通过排气门排至大气,活塞又向上运动将气缸内的剩余气体推出气缸,活塞到达上死点时排气过程结束,完成一个循环。当活塞再一次由上死点向下运动时重新开始一个循环。这样通过气缸实现了燃料的化学能变为热能,热能又变为机械能的过程。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基本上与柴油机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汽油机的汽油预先在化油器内蒸发汽化并和空气混合后一起吸入气缸,压缩过程结束后由电火花点燃燃烧。其它过程与柴油机完全相同。 内燃机是主要用在工程机械、船舶和航空等领域,以及海上采油平台用内燃机发电。 汽油机的总体构造分为基本机构和辅助系统,如图2所示。 基本机构包括: 曲柄连杆机构:气缸盖、气缸体、曲轴箱、活塞、连杆和曲轴,其功用是将燃料的热能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42025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A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 开课学期:4 学时/学分:54 / 4 (其中实验学时:6 )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方向) 选用教材:陈贵堂《工程热力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1.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学习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华自强张忠进《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严家马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王永珍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石。通过它的认真学习可以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同时学生还可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外界分析法(The Surrounding Analysis Method, SAM),有利与开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与素质,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introduction(1学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SAM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一、热力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分类Definition, Purpose, Classification 二、本门课的主要内容Contents 三、本门课的理论体系theory systems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Basic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3学时,重点) 1-1 热力学模型The Thermodynamic Model of the SAM System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热力学系统、边界、外界等概念,了解并重点掌握外界分析法的基本热力学

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含答案)年考研试题教学提纲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管理学原理科目代码:471 一、名词解释(共l0题,每题3分,共30分) 1.权力差距(Power distance) 2.目标管理 3.内企业家 4.机械式组织 5.直线职权 6.职务分析 7.晕轮效应(Halo effect) 8.认知失调 9.动机 10、反馈控制 二、简答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60分) 1.泰勒科学管理的4个原则。 2.规划和政策的区别。 3.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主要区别。 4.战略与结构的关系。 5.职务丰富化和职务扩大化的区别。 6.降低组织变革阻力的主要策略。 7.激励和保健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8.菲德勒权变模型的主要内容。 9.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0.柔性制造系统如何组织带来竞争优势。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有人认为有效管理是“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人认为有效的管理应是“人本管理、个性化的管理”,请对这两种说法进行评论,谈谈你对实现有效管理的认识。 2.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但是企业中的一些员工却不愿意与别人共享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和知识。请利用管理学理论,说明如何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的共享? 3.我国一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都面临着如何交接班的问题。有的创业者坚持把企业交给自己的子女,另外一些却强调要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管理学原理科目代码:471 一、名词解释(共l0题,每题3分,共30分) 1.权力差距(Power distance):是由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提出用来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的一种文化尺度。一个权力差距大的社会接受组织内权力的巨大差别,员工对权威显示出极大的尊敬,称号、头衔及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权力差距大的国家进行谈判时,所派出的代表应至少与对方头衔对等才行。相反,权力差距小的社会尽可能地淡化不平等,上级仍拥有权威,但员工并不恐惧或敬畏老板。 2.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1)目标管理是一个程序和过程,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有效而又高效地实现目标。(2)目标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员工参与管理,由德鲁克提出,经由其它一些人发展,逐步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系统地制定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目标管理的特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外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目标管理的优点:(1)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2)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图划分到每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4)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目标管理的缺点:(1)偏重操作而忽视原理。(2)制定目标缺乏统一指导。(3)制定目标的困难。(4)过多强调短期目标。(5)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Y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做了过于乐观的假设,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情况并非如此。(6)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7)缺乏灵活性。(8)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3.内企业家:也翻译为内部创业者,指的是那些在现行公司体制内,富有想象力,有胆识,敢冒个人风险来促成新事物出现的管理者。内企业家是现代大公司的产物,处于公司最高管理层与基层的中间结合部,是连接上面与下面的“过渡层”,因而在企业的创新中居于关键部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第三在其著作《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提出。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内企业家的活动局限于已建立的组织内部,其行动受到企业的规则、政策和制度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 (2)内企业家由于是企业内部的创业者和革新者,他们的行为经常会挑战到现有组织的秩序和稳定性,这很容易在组织内部制造一些摩擦,成为企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也会因此阻碍内企业家个人能力的施展。 (3)内企业家在企业内部创业获得成功之后得到的报偿是其职业生涯的提升和很少报酬,因此,相比企业家而讲,内企业家的激励不足。 4.机械式组织:也称官僚行政组织,是综合使用传统组织设计原则的自然产物。坚持统一指挥的结果,产生了一条正式的职权层级链,每个人只受一个上级的控制与监督。而组织要保持窄的管理跨度,并随着组织层次的提高而进一步缩小管理跨度,这样就形成了一种

第1章 《工程热力学》实验(第四版)

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实验 §1-1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及P-V-T 关系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 1.巩固工质热力学状态及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理论知识,掌握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2.熟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活塞式压力计、恒温水浴等),加深对饱和状态、临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今后研究新工质的状态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任务: 1.测定CO 2的t v p --关系,在v p -坐标中绘出几种等温曲线,与标准实验曲线及克拉贝龙方程和范得瓦尔方程的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差异原因。 2.观察临界状态,测定CO 2的临界参数(c c c t v p 、、),将实验所得的c v 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范得瓦尔方程的理论计算值作一比较,简述其差异原因。 3.测定CO 2在不同压力下饱和蒸气和饱和液体的比容(或密度)及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 4.观察凝结和汽化过程及临界状态附近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 1.实际气体在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以近似地认为理想气体,并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RT pV = (1) 式中 p ―绝对压力(Pa ) V ―容积(m 3) T ―绝对温度(K) m ―气体质量(kg) R ―气体常数, 2CO R =8.314/44=0.1889(kJ/kg ·K) 实际气体中分子力和分子体积,在不同温度压力范围内,这两个因素所引起的相反作用按规定是不同的,因而,实际气体与不考虑分子力、分子的体积的理想气体有一定偏差。1873年范得瓦尔针对偏差原因提出了范得瓦尔方程式: (2) 或 0)(2 3=+++-b av v RT bp pv (3) 式中 a ―比例常数, c c p RT a ) (272 =; 2 /v a ―分子力的修正项; RT b v v a p =-+))((2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

【名词解释】 1.假塑性流体: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的流体,粘度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服从幂律定律,其中,非牛顿指数n<1 2.膨胀性流体: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升高的流体,粘度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服从幂律定律,其中非牛顿指数n>1 3.宾汉流体:指当所受的剪切应力超过临界剪切应力后,才能变形的流动的流体,亦称塑性流体,其中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服从τ=τy+ηpγ 4.牛顿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呈线性关系,表达式为τ=μγ的流体 5.剪切变稀:粘度随剪切速率升高而降低 6.爬杆效应:当金属杆在盛有高分子流体的容器中旋转,熔体沿杆上爬的现象 7.挤出胀大:聚合物熔体挤出圆形截面的毛细管时,挤出物的直径大于毛细管模直径 8.熔体破裂:聚合物熔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当剪切速率较高时,聚合物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现象,如竹节状,鲨鱼皮状 9.无管虹吸:当插入聚合物溶液中的玻璃管,提离液面之上时,聚合物溶液继续沿玻璃管流出的现象 10.第一法向应力差:高聚物熔体流动时,由于弹性行为,受剪切的作用时,产生法向应力差,其中满足关系式N1=τ11?τ22=φ1?γ 212(N1通常为正值) 11.第二法向应力差:同上,关系式为N2=τ22?τ33=φ2?γ 212 (N2通常为负值) 12.本构方程:是一类联系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或应变速率张量之间的关系方程,而联系的系数通常是材料的常数。 13.剪切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τ=FA 14.剪切速率:流体以一定速度沿剪切力方向移动。在黏性阻力和固定壁面阻力的作用力,使相邻液层之间出现速度差,γ=d vdy 也可理解成一定间距的液层,在一定时间内的相对移动距离。 15.高分子流变学:研究高分子液体,主要是指高分子熔体干分子溶液在流动状态下的非线性粘弹性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与材料结构及其他物理化学的关系。 16.出膨胀现象:高分子熔体被迫基础口模时,挤出物尺寸大于口模尺寸截面积形象黄也发生变化的现象【简答题】 1.常用的聚合物流变仪有:毛细管型流变仪、转子型流变仪、组合式转矩流变仪、振荡型流变仪、落球式黏度计、其他类型流变仪(拉伸流变仪、缝模流变仪和弯管流变仪等) 2.流变测量的目的:(1)物料的流变学表征。(2)工程的流变学研究和设计。(3)检验和指导流变本构方程理论的发展。 3.高聚物的粘性流动的特点:1. 流动机理是链段相继跃迁2. 流动粘度大,流动困难,而且粘度不是一个常数3. 流动时有构象变化,产生“弹性记忆”效应 4.影响挤出胀大效应的因素:链结构、配方、切变速率与温度稳定挤出的措施:(1) 加料口供料速度必须均匀.(2)减少螺槽深度h和减少机筒与螺杆突棱的间隙δ.(3)调节机头流通系(4)适当降低挤出温度(5)适当增加螺杆长度 5.影响熔体挤出破裂行为因素:一是口模的形状和尺寸;二是挤出成型过程的工艺条件;三是挤出物料的 性质。 6.牛顿流体包括那些类型?(1)宾汉流体(2)假塑性流体(3)胀流形流体(4)触变体(5)震凝体 7.什么是可恢复形变量,它是描述材料什么效应的物理量? 可恢复性变量表征着液体在形变过程中储存弹性能的大小Sr=Je·σw Je为稳态弹性柔量σw为相应的器壁剪切应力描述材料的粘性和弹性效应 8.分子量大的材料其性能指标往往越高,为什么实际生产中却要适当控制分子量? 因为在生产中分子量过高,会发生自动加速现象和爆聚现象,会导致聚合物粘度增大,性能下降。还有分子量太大会导致加工性能降低。 入口压力降产生原因?(1)物料从料口进入口模时,熔体粘滞流动流线在入口处产生收敛所引起的能量损失(2)在入口处由于聚合物熔体产生弹性形变,因弹性能的储蓄所造成的能量消耗(3)熔体流经入口处时,由于剪切速率的剧烈增加而引起速度的激烈变化,为达到稳定的流速分布所造成的压力降 9.转子流变仪的类型?(1)锥一板型流变仪(2)平行版型流变仪(3)同轴圆筒形流变仪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学院-行政管理学(专)-阶段练习一

行政管理学(专)课程阶段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 确答案) 1、认为一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组织、领导、计划、人事等手段,处理行政事务以完成任务的活动都是行政。这是从什么角度对行政定位?( C ) A、从“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角度 B、从“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角度 C、从管理的角度 D、从经济学角度 2、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学科基础是( A ) A、政治学 B、经济学 C、工商管理学 D、法学 3、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C ) 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沃尔多 4、中国真正有自己的行政学研究成果始于( C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5、我国行政系统分为国务院、省一级政府、县(市)政府和乡(镇)政府,这是属于哪种结构类型?( A ) A、直线式组织结构 B、职能式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矩阵型组织结构 6、下列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 ) A、直线式组织结构 B、职能式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矩阵型组织结构 7、按照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和工程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使一名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这种结构类型是( D ) A、直线式组织结构 B、职能式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矩阵型组织结构 8、行政组织中规模最大、分支机构和人员最多的子系统是( B ) A、领导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 C、监督机构 D、参谋辅助机构 9、审计机构属于( C ) A、领导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 C、监督机构 D、参谋辅助机构 10、THC技能集中的H是指( B ) A、技术技能 B、人事技能 C、观念技能 D、预测技能

工程热力学实验报告

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 实验报告

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加深对饱和状态的理解。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掌握饱和蒸汽P-t关系图表的编制方法。 3、学会压力表和调压器等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原理 456 7 1. 开关 2. 可视玻璃 3. 保温棉(硅酸铝) 4. 真空压力表(-0.1~1.5MPa) 5. 测温管 6. 电压指示 7. 温度指示8. 蒸汽发生器9. 电加热器10. 水蒸汽11.蒸馏水12. 调压器 图1 实验系统图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蒸汽的过程称为汽化过程。汽化过程总是伴随着分子回到液体中的凝结过程。到一定程度时,虽然汽化和凝结都在进行,但汽化的分子数与凝结的分子数处于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饱和态,在这一状态下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此时蒸汽分子动能和分子总数保持不变,因此压力也确定不变,称为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关系一一对应。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将调压器指针调至零位,接通电源。 3、将调压器输出电压调至200V,待蒸汽压力升至一定值时,将电压降至30-50V保温(保温电压需要随蒸汽压力升高而升高),待工况稳定后迅速记录水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4、重复步骤3,在0~4MPa(表压)范围内实验不少于6次,且实验点应尽量分布均匀。 5、实验完毕后,将调压器指针旋回至零位,断开电源。 6、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

四、数据记录 五、实验总结 1. 绘制P-t关系曲线将实验结果绘在坐标纸上,清除偏离点,绘制曲线。

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初复试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2014年考的是有机化学专业,录取名单出来了,认为自己考上,和师兄的帮忙是分不开的。也看了很多经验贴,这些都很有用。所以我把我的感想写一写,你们将就着看就好。我各科分数都还可以,没有特别高的也没有特别低的,所以总分还不错。 一、英语 先说英语吧,最主要的就是背单词和阅读。单词可以拿本单词书背一背,最好也用一下有道词典的单词本背,随时随地背诵和记录那些生词。虽然累,但是这最基础也是最重要了。我是大三下把单词都背了几遍。然后就是阅读了,最重要的就是真题了,好好利用,不要做的太早,毕竟做了就没了。大三下先做个一两年的,看看难度,练练手感。然后先练其他比如张剑的阅读。记住,做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做完一定要仔细研究。如果单词、阅读做腻了,可以去经济学人中文网看看,等你经济学人看起来没那么困难了,差不多阅读就好了。我以前四篇阅读错8~10个,后来错2~4个。11、12年的比较简单,可以最后做能给自己不少信心。真题我差不多做了两遍。其他的题型像翻译、新题型和完型不用练,阅读好了自然做做真题就可以。总结:单词n遍+真题2遍+阅读适量+阅读题源杂志适量。 二、有机化学 再说有机吧。有机今年确实变难了,与其说变难了,不如说变得不像以前的真题了,以往真题可以借鉴的太少了。我考得一般吧,但还是有些体会可以和大

家分享的。首先说教材吧。钱旭红那本太简单了,除非基础太差,否则没必要看了,我基础差了些,所以还是看了,以前有机课的时候我混过来的,现在相当后悔。个人建议最重要的教材是邢大本,写得全,写得详细。虽然看起来厚,但是以后很多问题只有在这本上才能找到答案。然后就是荣国斌的那一本,第一版不好太乱了,看第二版,就是两册的那个。现在就要做做题目了,邢其毅的课后题不用做,借鉴度不高。荣国斌课后题的做一做,毕竟有可能考原题。还有那本《有机化学考研指津》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那本最重要,我做了两遍,错题又做了遍。有机化学最重要的提高途径就是题目,题目才能考验你知识是否掌握的牢固。还有一本任玉杰的指南。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就是华理的模拟题了,和后面的实验那一部分,其余的想看的可以看一下,不是太重要。华理的真题,网上都有,只有到09年的,其他的是回忆版的,也别太在意这几年的真题没有,毕竟有机的题目都差不多。最好能做错题本,笔记本,而且最好能更新,刚开始的笔记到后面可能自己已经熟练了。 有机和英语最好在大三下开始,尤其是像我这种底子薄的人,基础好的另外。 据我所知,有关分析的经验似乎很少,不知道怎么回事。以前都是考无机,现在改考分析了,吓走一批人,考精细去了,精细考有机加无机。最重要的三本书:武大的分析上册,下册可以扔了,太多了没有用;朱的那本仪器分析;加上分析化学考研指津,也是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分析让人头疼的是抓不到重点,知识点零散,所以最好按着华理本校的PPT,考研指津,和分析那本书+课后思考题+课后习题(不是那么重要,不要全做,很多复杂的根本不会考)几个同时来。

聚合物流变学

6流变学方法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6.1 测量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流变学方法 分子量(MW)和分子量分布(MWD)在确定聚合物的物理性质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对聚合物工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已知某种可测量的物理性质对分子量的依赖性,原则上就可以通过测量这种物理性质来确定分子量。而且对分子量的依赖性越强,确定分子量的敏感度就越高。通常所采用的确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有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光散射和本征粘度法等。表6-1列出了几种常用方法对分子量的依赖性及敏感度(Mead 1994)。虽然这些方法(如GPC)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实验中样品的准备时间和测试时间使它们不适用于在线过程控制,而且要求所测试的聚合物能在室温下很容易地溶解于溶剂中,但是许多工业上大量应用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和含氟聚合物(聚四氟乙烯)等,在室温下可能只能部分地溶解于普通的溶剂。有时即使传统的方法可行,这些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度都不高,特别是对于分子量分布有高分子量尾部的样品,而高分子量尾部对聚合物加工性能的表征有很大影响。鉴于传统方法的不足,又由于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与聚合物的粘弹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就有了利用聚合物粘弹性质来确定分子量分布的流变学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流变学方法可以作到快速测量,而且不需要溶剂来溶解聚合物,因而从理论上将对任何聚合物都适用。流变学方法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对高分子量尾部的灵敏度高。 表6-1 用分子量区别线性柔性聚合物的各种方法的分子量标度 方法 对分子量的 依赖性关系 对分子量的 敏感度关系 其它 GPC M1/2 M-1/2 排除体积 对高分子量部分不敏感 本征粘度 M0.6 M-0.4 流体体积法 对高分子量部分不敏感 光散射 M1M0 对高分子量部分敏感 渗透压 M-1 M-2 对低分子量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较准 零剪切粘度 M3.4 M2.4 适用于具有类似分布形状的体系 可回复柔量 (M z/M w)~3.5 … 反映了分子量分布的分散性 对分子量绝对值不敏感 分子量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当分子量小于缠结分子量 e M时,零剪切粘度与分子量是一次方关系;当分子量大于缠结分子量时,零剪切粘度与分子量呈 3.4次方关系。分子量分布对动态粘度和动态模量的影响可以从图6-1看出。在低频范围 内,弹性模量随着分子量分布变窄而降低,这表明平衡可恢复柔量0 e J对分子量多分散性的依赖。在高频范围内,分子量分布的变宽对粘度有两个显著的影响:剪切变稀行为开始出现的频率更低;从牛顿区到指数定律区的转变过程变长。动态模量也有同样的表现:幅度

流变学基础(一)

流变测量学基础(一) 一、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1. 流变学研究内容 流变学—Rheology ,来源于希腊的Rheos=Sream (流动)词语,是Bingham 和Crawford 为了表示液体的流动和固体的变形现象而提出来的概念。流变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流动和变形的一门科学。 流动是液体和气体的主要性质之一,流动的难易程度与流体本身的粘性(viscosity )有关,因此流动也可视为一种非可逆性变形过程。变形是固体的主要性质之一,对某一物体外加压力时,其内部各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即所谓的变形。对固体施加外力,固体内部存在一种与外力相对抗的内力使固体保持原状。此时在单位面积上存在的内力称为内应力(stress )。对于外部应力而产生的固体的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elasticity )。把这种可逆性变形称为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而非可逆性变形称为塑形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 实际上,多数物质对外力表现为弹性和粘性双重特性,我们称之为粘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粘弹性物质。 2.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 观察河道中流水,水流方向一致,但水流速度不同,中心处的水流最快,越靠近河岸的水流越慢。因此在流速不太快时可以将流动着的液体视为由若干互相平行移动的液层所组成的,这种流动方式叫层流,如图1。由于各层的速度不同,便形成速度梯度dv/dh ,或称剪切速率。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着流动较快液层的运动,使各液层间产生相对运动的外力叫剪切力,在单位液层面积(A )上所需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剪切应力,简称剪切力(Shear Stress ),单位为N ·m -2,即Pa ,以τ表示。剪切速度(Shear Rate ),单位为s -1,以γ? 表示。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基本参数。 图1 流动时形成的速度梯度

2001年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原理(代码472)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01年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原理(代码472)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 二OO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472管理学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是管理?其含义是什么? 答: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明确地设定目标是进行管理的起点。 (2)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3)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地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两者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2.一个拥有多种事业(业务)的公司往往需要哪些层次的战略?它们各应寻求(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答:一个拥有多种事业(业务)的公司往往需要三个层次的战略:公司层战略、事业层

战略和职能层战略。它们各应寻求(解决)的问题如下: (1)公司层战略 公司层战略(Corporate—level strategy)寻求回答这样的问题:公司应当拥有什么样的事业组合?如果一个组织拥有一种以上的事业将需要公司层战略,它应当决定每一种事业在组织中的地位。 (2)事业层战略 事业层战略(Business—level strategy)寻求回答这样的问题:在公司的每一项事业领域里应当如何进行竞争?对于只经营一种事业的小企业,或是不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大型组织,事业层战略与公司层战略是一回事。对于拥有多种事业的组织,每一个经营部门会有自己的战略,这种战略规定该经营单位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向哪些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 当一个组织从事多种不同的事业时,建立战略事业单位更便于计划和控制。战略事业单位代表一种单一的事业或相关的事业组合,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应当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竞争对手,这使得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有自己独立于组织的其他事业单位的战略。 (3)职能层战略 职能层战略(Functional—level strategy)寻求回答这样的问题:公司怎么支撑事业层战略?职能部门如研究与开发、制造、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应当与事业层战略保持一致。 3.简述需要层次理论。 答:(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其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激励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两个基本点:第一,人类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

高分子流变学基础复习.doc

复习名词解释: 1假塑性流体:高聚物熔体流动时,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降低的流体。 2等温流动:流体在任何部位的流动状态保持恒定,不随时间变化。 3魏森贝格效应:杆在聚合物熔体中旋转时,熔体沿杆上爬的现彖。 4非牛顿流体:流体流动时,剪切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或不满足牛顿电脑功率)的流体。 5.粘性耗散:高聚物熔体被挤压通过一个很窄的口模时,由于剪切摩擦产生热量的现象。 6入口效应:高聚物熔体被挤压通过一个很窄的口模时,在口模入口处,由于弹性而引起熔体在口模入口处产生压力降。 7魏森贝格效应:当杆在盛有非牛顿流体(聚合物熔体)的容器屮旋转时,流体会沿杆上爬,形成中间高,周边凹的现象。主要是由第二法向应力差效应引起的。 8第一法向应力差:用函数= - ”22二%一厂22 =0龙I,N1称为第一法向应力差,妙| 称为法向应力差系数。 9剪切变稀:高聚物熔体流动时,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降低的现象。 10不稳定流动和熔体破裂:高分子熔体从口模挤出时,超过某一临界剪切速率,分别出现波浪形、鲨鱼皮形、竹节形、螺旋形畸变,最后导致无规则的挤出物断裂。 11胀塑性流体: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增大的流体。 12.挤出胀大:高分子熔体从口模挤出时,挤出物的直径比毛细管口模直径大的现象。 13.宾汉流体:流体所受的剪切应力超过临界剪切应力后,才能变形流动的流体。 14.剪切变稀:流体的剪切粘度随着剪切速率增加而下降的性质。 15熔体破裂:高分子熔体从口模挤出时,挤出物的表面呈现不规则的现象的现象。 16.零剪切粘度:剪切速率趋向于零时熔体的粘度。 问答题 1阐述非牛顿流体的种类及流动性为的特点。 答:非牛顿流体是指流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间呈现非线性的曲线关系。其特点是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不成正比的线性关系。非牛顿流体分为宾汉流体、膨胀性流体和假塑性流体。 宾汉流体在流动前存在一个剪切屈服应力厂。只有当剪切应力高于匚时,流体才开始流 动。因此其流体方程为T-T y=T]p y o 假塑性流体英特征是粘度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增大而降低。主要原因是高聚物的细长分子链,在流动方向的取向使粘度下降。剪切速率的增加比剪切应力增加的快。 膨胀性流体特征是粘度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增大而升高。剪切速率的增加比剪切应力增加的慢。 对于假塑性流体和膨胀性流体的非牛顿流变行为通常用函数T=Kf来描述。K值越大, 流体越稠。对于假塑性流体〃<1 ,对于膨胀性流体” > I。 2阐述假塑性流体普适曲线特点,并用分子链缠结观点解释。 答:高聚物流动曲线分三个区,在低剪切速率下,粘度为零件切粘度并保持不变,称为第一牛顿流动区。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称为假塑性流动区。当剪切速率继续增大时,粘度保持不变,称为第二牛顿流动区。

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原理(代码821)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原理(代码821)考研真题及详解 华东理工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管理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0题) 1.泰罗 答: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是指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工作的“最佳方式”。泰罗的四条管理原则:①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一种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②科学的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③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④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2.差异化战略 答:差异化战略是指一种使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产业中具有独特性的战略。该战略作为波特三种竞争战略之一,具体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某一部分直至全部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作为指导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方向,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 3.晕轮效应 答:晕轮效应,是指通过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

特征的认知活动,好像刮风天气到来之前,晚间月亮周围出现的月晕(又称晕轮)把月亮光芒扩大了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直觉性的人选择雇主时往往会形成对对方认知的一种偏差倾向,实质上是“以点代面”的思想方法,只见一点,不见其余。 4.公平理论 答: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是指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的理论。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获得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的结果之后,他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关心报酬的相对量。亚当斯认为奖励与满足的关系,不仅在于奖励本身,还在于奖励的分配上。个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与所得的报酬和心目中的参照系比较确定自己所得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5.事业部结构 答: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指按照组织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的组织结构类型。在这种设计下,每个单位或事业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事业部经理对本单位的绩效负责,同时拥有战略和运营决策的权力。 事业部结构的优点包括:决策机构专业有力,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事业部主动灵活。在事业部结构中,管理者只需要对自主的产品和服务负责任。缺点包括:成本高,难以控制,易产生内耗,集权分权关系明显,降低了效率。 6.交易型领导 答:交易型领导者是指主要通过使用社会交换(或交易)进行领导的领导者。交易型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