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 影视分析

海上钢琴师   影视分析
海上钢琴师   影视分析

《海上钢琴师》电影分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场景选择

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导演选择让决斗在维尼吉亚号上华丽的舞池中展开。维尼吉亚号可以说是1900的整个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对于一个没有生日、没有国籍、甚至是否存在于世都被怀疑的1900来说这方小小的舞台是其存在的体现与意义。Jelly选择在舞会高潮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挑战。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从这个场景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被金钱和名利所包裹的人。次刻,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候登场,他是在炫耀,他要在众人面前羞辱这个被人称为比他强的1900。全然不顾这个从未离开过维尼吉亚号,所有音乐仅限一方小小舞台的1900,他带着莫明的仇恨向1900的根据地席卷而来。

同时,这个攒动着当时社会名流的舞池,集聚着一群趋炎附势、人云亦云自诩为音乐欣赏者的人。他们浮华、并不愿意沉静下来欣赏真正美妙的音乐。这也直接影响到1900最终没有踏出那一小步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1900的音乐。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同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他可以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他能看到天边的尽头,而这是那些人所不能明白和理解的。

空间调度

在影片中导演大量运用展示空间的大全景画面,以使画面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渲染气氛、创造意境。同时在展现空间的时候又经常会把镜头调度到人物或物体的近景或特写上来体现一种凝视的恬静。

本片采用回忆的方式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现实与回忆中反复切换。在现实进入回忆的转换中多通过Max与其他人物的对话来达到场景以及空间的调度;而在故事情节发展时,则模拟人物的目光,以人物的角度来实现空间的转换。

在“钢琴决斗”片段中导演采用化入化出的手法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空间调度。“化”的方法,通常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表现有某种寓意。伴随着Jelly

登场后,长镜头定格在人物的远景后平移至吧台方向,从画面右下脚开始化入酒杯,拉近,并且将其他是物体包括Jelly全部化出。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酒杯上。虽然实际上Jelly和酒杯两部分都存在于一个整体的完整空间中,但导演的这种风格化处理却给了观众一种空间跳跃的异样感。

镜头运动

电影作品中的大多数的镜头是平视拍摄的。而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却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

换是本部电影最显著的视听特征之一。

在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被摄对象在观众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引起观众对被摄对象的注意,改变观众的心理反应。

仰摄由下往上、从低向高的角度拍摄,仰镜头代表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敬仰的感觉。如影片中Max站在即将被炸毁维吉尼亚号前对船身大全景,又如“钢琴决斗”一场中1900对拿这即将燃尽烟头的Jelly的中景镜头。此处运用仰拍的镜头展现了1900内心对Jelly此时的态度“这不是较量,而是学习”正如影片旁白所说:“他没有竞争的体育精神”,“…籍此能学到点新的东西”,他对Jelly的态度是尊敬的。这和在此片段结尾部分1900直视一旁呆若木鸡的Jelly将点燃的香烟放入他口中“你抽吧,我不会。(“You smoke it, I don’t know how.”)”,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1900的内心前后变化。

俯摄就是摄影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代表观众向下俯视的视线。俯镜头使人有压抑、渺小、忧郁之感。此场景中关于大全景的环境描叙多用俯摄完成。其次如:Jelly弹奏完第一曲后,俯视1900的镜头;给人一种压迫、蔑视之感。

从大全景到局部特写切换多次运用推镜头与拉镜头形成两个场景的切换。此处镜头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造成一种审视的状态。它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心理,可以调动观众对被摄对象的关注。如:在Jelly登场的时候远景镜头从1900的后方起俯视移过人群,充分展示所有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舞池。长镜头定格在玻璃隔断墙上的Jelly的剪影上,并随着剪影缓慢平移动直到Jelly亮相。然后又是两个机位的大全景的快切镜头用于描叙舞池人群的反映。随后就是镜头平推至两个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的频繁交替,对Jelly和1900两个人物远景、中景、近景反复描叙。接着顺Jelly 的目光向吧台方向平移(摇镜头)化入至酒杯的特写并化出酒杯以外的所有物体包括Jelly。当观众的目光全部注意到酒杯的时候,酒杯出现的价值已经被从新定义。酒杯被Jelly端起,一饮而尽后又被重重的扣在了吧台上,仿佛是他发起进攻的号角!由次剧情转入“决斗”的高潮。

又如,“钢琴决斗”前Jelly与1900的对话一场中由Jelly面部表情一直把镜头推到一颗牙齿上的镶金上(推镜头)。两次香烟的特写、Jelly在听到1900弹奏“平安夜”时表情的特写(拉镜头)等等。

声音配乐:

影片的配乐出自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洛丽塔》,《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海上钢琴师》被誉为是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

音乐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影片的灵魂所在。莫里康内的音乐与托尔纳托雷的画面之间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在此仅就片段“钢琴决斗”的前段和结尾试分析环境音乐对情节的渲染。在本段的开始Jelly的影子出现在画面中,伴随着是一段低调、沉闷、压抑的音乐,随着他的正式亮像更为低沉的大提琴声也随之渐入。整个过程没有台词,其间只有一个威士忌倒入酒杯的声音似乎想打破压抑的沉闷,但随即又被淹没。直到空酒杯被重重的扣在吧台上,才结束这段压抑而富有张力的音乐。在此段的结尾部分,1900

演奏完那曲极富技巧的音乐,震惊全场后长达10几秒的无声运用更是精彩绝伦。配合着全场目瞪口呆的画面,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在此刻我想再也没有比无声更适合表达此时感情的声音了。

美术用光

前面说过导演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体现在美术用光上就使得整部电影的画面很少出现明快的色调。在“钢琴决斗”一段中,从人群进入舞台开始色调由冷色调转入暖色调并贯穿整个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场景中两个主角Jelly和1900都身穿白色礼服。在整个环境中穿白色礼服的人物非常多,导演在光线的把握上明显使两人突出于所有人之外。并且在本段的结尾处Jelly被打败后默默离开的时候采用的侧光,使之没入大片的黑暗之中,用来渲染人物的内心情绪。

《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几乎将电影画面、台词与音乐结合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对于这样的电影或许做任何的解构分析都将破坏它原本诠释的意境,而对于这样的导演,或许也只能高山仰止。只有自己亲自去体味才能品出其中三味道吧。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影片简介: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 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 影片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整部情绪基调根据音乐时起时落。影片音乐的风格属于综合型的设置。音乐主题带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征,每个主题都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显著特征。 影片音乐的风格是过去与现在的交错进行,在现实与过去的时间和空间转换上运用了大量的音乐蒙太奇手法、并将音响带有一定的音高。 主题音乐有两个。 第一次出现是影片闪回,麦克斯走进了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卖掉小号。老板看出那是把名牌乐器,但只肯出很少的钱收购。麦克斯被迫答应下来,但是出于留恋,他想分手前再吹一次小号。老板尽管显得不耐烦,但还是答应了。这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把这个音乐的来由和主人公1900呈现出来,让观众先了解。 第二次出现是旧唱片中的播放。此时的音乐是想表达麦克斯对1900的留恋与他所有的经历。也借此机会讲述关于一位海上钢琴家的传奇。 第三次出现是女孩出现在玻璃面前,1900正在录制演奏,透过窗户,1900看见了女孩。便演奏出了这首影片的主题音乐。此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1900如何用自己内心的音乐来描述女孩的美丽与善良,通过音乐来描述女孩在1900心目中的地位。我认为这一段音乐也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 第四次出现是在麦克斯为了不让船上的1900被炸药炸死,通过借到音乐唱片和留声机带到船上来寻找1900,希望他听到音乐能出现。此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麦克斯与1900的友情之深厚,麦克斯对1900的那份朋友之间的感情,那份执着。 场景音乐第一次出现是黑人丹尼在客厅的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在盛放柠檬用的纸盒子里的孩子,好心的丹尼收养了这个婴儿,取名叫1900。此时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丹尼对待孩子的一种爱心与关怀,从而也打击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人们。 第二次出现是1900来到了头等舱.透过大客厅门口的玻璃屏风,看见了玻璃后面传来的那快乐的音乐。这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表达孩子对待音乐的好奇,因为从来没有听过,第一次听到。 第三次出现是在夜间, 1900端坐在钢琴前,轻轻弹着琴键,发出美妙的旋律。所有人都惊呆了。此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1900对音乐的渴望与本身的天赋。 第四次出现是麦克斯的小号独奏,显示出了他那技巧和迷人的音色同时也征服了招工者。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描述: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在《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他的代表作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特色,《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下面仅就“钢琴决斗”一场试分析影片的一些视听特征。 场景选择 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导演选择让决斗在维尼吉亚号上华丽的舞池中展开。维尼吉亚号可以说是1900的整个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对于一个没有生日、没有国籍、甚至是否存在于世都被怀疑的1900来说这方小小的舞台是其存在的体现与意义。Jelly选择在舞会高潮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挑战。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从这个场景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被金钱和名利所包裹的人。次刻,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候登场,他是在炫耀,他要在众人面前羞辱这个被人称为比他强的1900。全然不顾这个从未离开过维尼吉亚号,所有音乐仅限一方小小舞台的1900,他带着莫明的仇恨向1900的根据地席卷而来。 同时,这个攒动着当时社会名流的舞池,集聚着一群趋炎附势、人云亦云自诩为音乐欣赏者的人。他们浮华、并不愿意沉静下来欣赏真正美妙的音乐。这也直接影响到1900最终没有踏出那一小步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1900的音乐。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同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他可以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他能看到天边的尽头,而这是那些人所不能明白和理解的。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建环2012-02班钱彬20121251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 我看海上钢琴师前,已有无数人介绍,不过,已经有所准备,在看过后,我亦不能减少我的溢美之词。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所谓经典,就是指这样的电影。 海上钢琴师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他的许多对话精确的体现了1900的内心。从小就呆在船上的1900对陆地充满了恐惧,他一生从未曾踏上陆地,只在双手游动于琴弦间时神游世界,和通过双眼观察旅客,体味人生百态。一个中年船客的话被一直记在他内心深处。那个船客告诉他,他听见大海说,生命是重大的,所以他才要改变。也许是因为那个人提到了海的声音他才能去相信,因为只有声音才是他与这个世界最直接最敏锐的沟通途径。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所以那个中年人的话让他相信,也许终有一天,他回离开船。——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他从未接触过,不知何去何从,从哪里出发,终归何处,他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 《海上钢琴师》的配乐以爵士乐为主,色调专一,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有便于主题的引出。像最精彩的斗琴片断,Jelly Roll Morton和1900所弹的五首曲子《Big Fat Ham 》、《平安夜》、《渴望》、《扭断你的手指》、《笨蜂飞舞》都是爵士乐,连Max吹的小号曲也是爵士乐。这种不变的乐调正反映出他的永恒:1900生在大海上,葬在大海上,对于一生无根的他,大海是他永远的归宿。他对海的依恋是那么地执着,而这种执着最终体现在他的指尖下流淌着的音符中。电影中,我们能够深深感觉到,他不是单纯地在弹音乐,而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生。这种感情随着爵士乐的一次次重复变得更加明显。最后他与自己的音乐、那架钢琴、“弗吉尼亚”号船一起沉入海底,留下的是无限的伤感、心酸与叹息。 电影的主人公1900他一生都在海上,他是一位真正的水手;他一生都在弹琴,他是一位真正的钢琴家;他一生都在坚持,一位真正的大海守望者。守望自由,守望孤独,守望音乐。 在1900八岁时,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船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第一次弹琴,就为我们带来了“A Mozart Reincarnated”,安静,自然,随性。简单的钢琴键的敲击,简单的音符,简单的男孩。这首曲子洗去了那个时代的污浊,如此干净。“what’s his name?”“1900”“not the song, the boy”“1900”“like a song”,1900本身就是一首曲子,优美的旋律,优美的人生。也就是这首莫扎特的再生,拉开了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无色的多崎作 2013-06-16 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传奇的一生。 他于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被人发现在邮轮维珍尼亚号上。然后又在邮轮上度过了他的一生。船上有抚养他长大后来不幸去世的丹尼,有他的朋友麦克斯,有来找他挑战琴技的爵士乐开山鼻祖Jelly,有他一见倾心的姑娘……很多很多的人出现在船上,后来又离去,可他一直没有离开过维珍尼亚号。 下面本文将选用几个片段来对本片进行简单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开始,镜头缓缓从长长的阶梯上滑下,然后画外音是麦克斯略显低沉的话音,接着,镜头随着画外音,从全景慢慢推进,给了麦克斯一个特写。从大全景到局部特写切换运用推镜头与拉镜头形成两个场景的切换。此处镜头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造成一种审视的状态。它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心理,可以调动观众对被摄对象的关注。这一手法的运用,在后面还会提到。然后,随着音乐,画面由现实转向过去,转向维吉尼亚号,麦克斯的讲述一直没有间断,直到人们看到了自由女神像,并发出欢呼。影片正式开始。这一段,是观众最先看到的,麦克斯的讲述,

并不十分清晰地让人明白故事所要讲述的一切,却又抓住了人们好奇的心理,这里所显示的是旁白的作用,即画外音的叙事功能,显然,这个运用不仅成功而且十分巧妙的。 接着,跳过中间的一段,我们来看一下1900和麦克斯的初次相遇。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晕船的麦克斯遇到了1900。1900带他在晃动的船上弹钢琴。 在这段中采用中调偏冷的光线和大量光滑反光的镜面,地面,琴面,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的情调。焦距运用上,基本上采用了短焦拍摄,但由于光线的恰当运用和人物的场面调度使人物和环境融为一体又位于视觉的中心。运动方面,前后变焦以及推拉摇移的平稳让人感受到了波涛中摇曳的浪漫与惊险。为了防止不断移动的镜头给人头晕目眩之感,摄影师巧妙地进行了三次插入。第一次是两人刚刚开始移动的时候加入的闪电,高调光和冷色环境的强烈反差让人精神一振。第二次时空中掉下的灯,仰,俯交替的短镜头有效的缓解了人琴滑动的松懈。第三次是麦克斯与1900适应后喝酒的镜头,红色调的酒吧把诙谐融进了优雅中,让人会心一笑,也为下文的冲碎玻璃作了情绪上的渲染。在角度运用上对1900多用仰角30度的拍摄方式,而对麦克斯则用了水平的角度,突出了1900对海的热爱和对音乐的高涨热情。 在本段落中,1900和麦克斯连续的短镜头反打与两人中及全景的长镜头交替形成了松紧有度的结构,属于多镜头的片断。在剪辑手法上,采用了动作匹配剪辑法和情绪剪辑,适时的插白(闪电)阶梯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一、影片简介 出品时间:1998年 制片地区:意大利 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 编剧:亚历山大·巴利科 主演: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 上映时间:1998年10月28日 主要奖项: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二、影片情节 1900年,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取名为“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而麻烦也接踵而至……。 三、影片结构分析 四、镜头运用 《海上钢琴师》中用很多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或者叠画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在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对象在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改变观众的心理。 一分钟拉片:

丰富,镜头数量较多的一段。导演运用了固定镜头、推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通过平拍、仰拍、俯拍来表现。 五、轴线 1 2

3 4 5 6 7 8 1、一号机,移动机位,平视,交代运动轨迹。 2、二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人物近景。 3、三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背部全景。 4、四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人与钢琴冲破玻璃围墙中景。 5、五号机,固定机位,平视,右后侧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6、六号机,固定机位,仰视,左前侧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7、七号机,固定机位,俯视,侧上方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论文

《音乐名作选讲》课程论文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姓名: 系(院): 专业: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电话: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摘要]现在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间通过音乐的加入使影视作品变得充盈丰满。当今很多电影中在各个情节穿插音乐,它在加强影片的感情、突出情节的戏剧性和渲染故事气氛等方面具有功不可没的意义。电影中音乐的加入使得电影趋于完美和完整,甚至音乐成为电影中最值得记忆和评价的特殊部分。本文以电影《海上钢琴师》剧情为线索,分析其中音乐带给这部影片及观众的感知能力和中心渲染作用,从而更好地电影与音乐的共生关系。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作用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性和特殊性,它在电影艺术的动态构成中,将故事内在的含义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为一,呈现出审美情趣和视听上的美感。而电影在当代艺术范围内作为一项综合门类,体现的是声画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整体的意象和感觉。音乐在电影中可以通过节奏、音律、声部的变化来表达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使电影结构更加鲜明灵活和充满趣味性。因此,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被艺术创作者们视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新体裁形式,在影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位置,甚至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共生的,它们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这部电影里音乐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正是那无处不在的音乐完美的展示 1900 那个诗意自由而又充满奇幻的世界。当那空灵而玄妙的音乐声在每一个喧嚣或是寂寞的场景深处响起,就仿佛是 Tim Roth 那纯净安详的目光在尘世间闪烁,仿佛是 1900 那飞扬而静谧的灵魂在低低地诉说。 《海上钢琴师》处处离不开音乐,正是由于音乐带动着故事的发展。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全船的人,1900 也因此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接着在船上初识 Max,他用自己的音乐给他缓解晕船的痛苦。在狂风暴雨中,1900 和钢琴随着海浪的颠簸在船上四处滑行,宛如生出双翼,可以自由地飞翔。你可以想象,一架钢琴在船上滑来滑去,琴师坐在钢琴前望着被自己撞碎的屏风笑得像个孩子,忽远忽近的琴音响起在每一个未知的角落里,灵动的乐声仿佛是风雨中的精灵在纵声欢笑,又好象是来自大海深处的回响,歌咏着曾经的辉煌。而这一切只是一个大孩子心血来潮的游戏。1900对这个世界的欣喜和充满诗意的想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激起了纵情驰骋的愿望。不仅如此,1900 真的是个音乐天才。他能用自己的音乐来描述舞会里不同人物的心态,谋杀亲夫的老女人、妓女、偷礼服的 3 等舱乘客等等。在他轻巧飞舞的手指下一切都变得充满生命力,那真实的人生场景也变成了一幕幕音乐短剧。 如果说前面那一切只是铺垫的话,那和“爵士乐祖师”Jelly 的巅峰对决则无疑是火花四溢的高潮。1900弹奏的第一首乐曲(“平安夜”)让Jelly 感到了羞辱;第二首乐曲(“The Crave”)则是完全照搬Jelly的演奏曲目;第三首(“Enduring Movement”)行云流水般的音符,华丽的演奏技巧,直接震惊了全场观众(假发而不自知的女人、让咖啡溢出的侍者、呆住无法反应的Jelly,以及音符停止时那全场的鸦雀无声)。但接着剧情突转,从紧张中舒缓过来。结束了和谢利的比赛,便有唱片公司来找他做专辑。在这一段剧情中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整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一首音乐“柔情似水”(Playing Love)。在这首歌曲的演奏是我觉得最富有感性的一幕,如果说钢琴“火拼”的情节是一次震撼的汹涌波涛的洗

2018年海上钢琴师人物形象分析-精选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海上钢琴师人物形象分析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根据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而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人物形象分析 在影片中,如果说1900是个来自伊甸园(弗吉尼亚号)的始终保持着纯洁心灵的天堂型人物形象,麦克斯则是一个来自世俗(现代都市)的,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世俗名利价值观,然而内心神性又没有完全泯灭的炼狱型形象,他的形象经历了由“约拿单”到“保罗”的变迁,其在作品中所起到的对1900的功能意义也由“世俗拯救”功能向“认同传道”功能转变。 约拿单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国王扫罗的儿子,和大卫关系很好亲如兄弟,但是由于扫罗违背了上帝的戒律所以上帝离开了扫罗,并使魔鬼迷乱他的心智,使他痛苦。上帝离弃扫罗后,选择了与大卫同在,要撒母耳祭祀膏大卫为王,于是扫罗就千方百计的要除掉大卫以保全王位,但约拿单视大卫如亲兄弟,所以暗中帮助大卫逃跑,据《撒母耳记上》记载:约拿单告诉大卫说:“我父扫罗想要杀你,所以明日早晨你要小心,到一个僻静地方藏身”《( 旧约-撒母耳记上19:2》) 在这里, 约拿单和大卫的关系, 本质上就是影片中麦克斯与1900的关系。影片中,1900第一次看见麦克斯,但没有与他正面相遇,是在弗吉尼亚号的甲板上,1900看见并听见麦克斯在陆地上吹小号,乐声优美,一曲终了,1900情不自禁的鼓掌。影片在这里也就暗示了1900之所以和麦克斯成了莫逆之交,其实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的交流平台,那就是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1900自不必说音乐就是他的心灵,而麦克斯在影片开头的自白中也说道,他24岁上船,人生只关心一件事:吹喇叭。这就是1900之所以可以和麦克斯沟通的原因。然而麦克斯毕竟来自世俗社会,对世俗价值观是极度认同的,因此他开始了对1900的“世俗拯救”,之所以说是世俗拯救,是因为这种拯救其实是在世俗人眼中的拯救,麦克斯曾多次劝1900下船,凭自己的音乐才华,获得财富和名誉。无疑,这在是俗人眼中绝对是不可否认的幸福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麦克斯的行为从世俗价值观来看,无疑也的确是在拯救1900这个看似患有自闭症的孤僻“小孩”。但是,我们知道对作为天堂型人物的1900来说,那些世俗人看重的名利对他根本没有吸引力,不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拯救,反而成为一种丝毫没有吸引力的“诱惑”。因为,20世纪的西方社会,已经是个信仰丧失的社会,就如同艾略特笔

音乐角度赏海上钢琴师

音乐角度赏《The legend of 1900》 如果说1988年的《天堂影院》讲述的故事是以电影和电影史为背景,而1990年的《天伦之旅》是以歌剧为背景,那么1999年的《The Legend of 1900》(《1900传奇》)的故事就是以音乐,确切地说是以钢琴和爵士乐为背景了。一向自任编剧的托尔纳托雷这次又在新千年——也就是进入21世纪——的前夕,把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大巴厘戈(音译,不知准不准)的小说《二十世纪》进行精彩的改编后搬上了世界荧幕。从影片的片名、立意、发行时间以及各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水准来看,我认为称之为20世纪的“The Last Picture”(“最后一部电影”),它是当之无愧再合适不过了。是的,在最富于戏剧性的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由一部讲述发生在上一世纪初的传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来为仅有区区百年历史,却早已在当今世界所有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的电影这门艺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影片是从小号手麦克斯对好友的强烈思念开始的,随着他满怀失落和惆怅之情的内心独白,在影片片头,我们看见又有许多目光中饱含憧憬的移民,乘坐一艘大客轮“弗吉尼亚号”来到了新大陆。 (片头主题音乐) 影片闪回,麦克斯一路沉思着走进了伦敦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忍痛卖掉自己心爱的小号。精明的老板看出那是把名牌乐器,但只肯出很少的钱6英镑10先令来收购。麦克斯被迫答应下来,但是出于留恋,他想分手前再吹一次小号。老板尽管显得不耐烦,但还是答应了。 (小号吹奏的影片主题) (旧唱片中钢琴演奏的主题) 人生许多机遇都出于偶然。如果麦克斯没有吹小号,也许就不会有机会讲述关于一位海上钢琴家的传奇了。当他正沉浸在自己吹奏的乐曲中时,耳畔却传来留声机播放的一张旧唱片上钢琴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老板正急于知道演奏者是谁。(时光回溯) 弗吉尼亚号上的锅炉工黑人丹尼趁客人下船的时候到上等舱来碰运气,希望能捡到点值钱的丢弃物。但没想到在豪华大客厅的钢琴上,他竟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被人遗弃在盛放柠檬用的纸盒子里。 好心的丹尼收养了这个既没有出生证也不知道名字的婴儿。既然他是在1900年1月1日得到了这个孩子,索性就给孩子起了个简单又有意义的名字:1900。为了躲人耳目,逃过移民局的查问,名叫1900的这个孩子从来不下船,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1900和养父丹尼在弗吉尼亚号上一起过的日子倒也快活自在。 (音乐)但是不久丹尼就不幸受伤去世。有一天,1900循着音乐的声音悄悄地来到了头等舱.透过大客厅门口的玻璃屏风,孩子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显得光怪陆离但却色彩丰富的花花

海上钢琴师 影视分析

《海上钢琴师》电影分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场景选择 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导演选择让决斗在维尼吉亚号上华丽的舞池中展开。维尼吉亚号可以说是1900的整个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对于一个没有生日、没有国籍、甚至是否存在于世都被怀疑的1900来说这方小小的舞台是其存在的体现与意义。Jelly选择在舞会高潮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挑战。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从这个场景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被金钱和名利所包裹的人。次刻,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候登场,他是在炫耀,他要在众人面前羞辱这个被人称为比他强的1900。全然不顾这个从未离开过维尼吉亚号,所有音乐仅限一方小小舞台的1900,他带着莫明的仇恨向1900的根据地席卷而来。 同时,这个攒动着当时社会名流的舞池,集聚着一群趋炎附势、人云亦云自诩为音乐欣赏者的人。他们浮华、并不愿意沉静下来欣赏真正美妙的音乐。这也直接影响到1900最终没有踏出那一小步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1900的音乐。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同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他可以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他能看到天边的尽头,而这是那些人所不能明白和理解的。 空间调度 在影片中导演大量运用展示空间的大全景画面,以使画面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渲染气氛、创造意境。同时在展现空间的时候又经常会把镜头调度到人物或物体的近景或特写上来体现一种凝视的恬静。 本片采用回忆的方式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现实与回忆中反复切换。在现实进入回忆的转换中多通过Max与其他人物的对话来达到场景以及空间的调度;而在故事情节发展时,则模拟人物的目光,以人物的角度来实现空间的转换。 在“钢琴决斗”片段中导演采用化入化出的手法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空间调度。“化”的方法,通常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表现有某种寓意。伴随着Jelly 登场后,长镜头定格在人物的远景后平移至吧台方向,从画面右下脚开始化入酒杯,拉近,并且将其他是物体包括Jelly全部化出。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酒杯上。虽然实际上Jelly和酒杯两部分都存在于一个整体的完整空间中,但导演的这种风格化处理却给了观众一种空间跳跃的异样感。 镜头运动 电影作品中的大多数的镜头是平视拍摄的。而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却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08车辆工程3班刘坚200830082034 22#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在这部电影里音乐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正是那无处不在的音乐完美的展示1900那个诗意自由而又充满奇幻的世界。当那空灵而玄妙的音乐声在每一个喧嚣或是寂寞的场景深处响起,就仿佛是Tim Roth那纯净安详的目光在尘世间闪烁,仿佛是1900那飞扬而静谧的灵魂在低低地诉说。 《海上钢琴师》处处离不开音乐,正是由于音乐带动着故事的发展。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全船的人,1900也因此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接着在船上初识Max,他用自己的音乐给他缓解晕船的痛苦。在狂风暴雨中,1900和钢琴随着海浪的颠簸在船上四处滑行,宛如生出双翼,可以自由地飞翔。你可以想象,一架钢琴在船上滑来滑去,琴师坐在钢琴前望着被自己撞碎的屏风笑得像个孩子,忽远忽近的琴音响起在每一个未知的角落里,灵动的乐声仿佛是风雨中的精灵在纵声欢笑,又好象是来自大海深处的回响,歌咏着曾经的辉煌。而这一切只是一个大孩子心血来潮的游戏。1900对这个世界的欣喜和充满诗意的想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激起了纵情驰骋的愿望。不仅如此,1900真的是个音乐天才。他能用自己的音乐来描述舞会里不同人物的心态,谋杀亲夫的老女人、妓女、偷礼服的3等舱乘客等等。在他轻巧飞舞的手指下一切都变得充满生命力,那真实的人生场景也变成了一幕幕音乐短剧。 如果说前面那一切只是铺垫的话,那和“爵士乐祖师”Jelly的巅峰对决则无疑是火花四溢的高潮。1900弹奏的第一首乐曲(“平安夜”)让Jelly感到了羞辱;第二首乐曲(“The Crave”)则是完全照搬Jelly的演奏曲目;第三首(“Enduring Movement”)行云流水般的音符,华丽的演奏技巧,直接震惊了全场观众(假发而不自知的女人、让咖啡溢出的侍者、呆住无法反应的Jelly,以及音符停止时那全场的鸦雀无声)。但接着剧情突转,从紧张中舒缓过来。结束了和谢利的比赛,便有唱片公司来找他做专辑。在这一段剧情中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整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一首音乐“柔情似水”(Playing Love)。在这首歌曲的演奏是我觉得最富有感性的一幕,如果说钢琴“火拼”的情节是一次震撼的汹涌波涛的洗礼。那这一幕在我看来是一次心灵的自然净化,是一种对于灵魂深处的追寻,那种淡雅看似优美的却透露出“1900”的对于内心的希望,无奈。欢喜和淡淡的忧愁痛苦的感情交织的复杂心情。 这段剧情的开头是一段看似明快激烈的兴奋与欢快的基调的曲风,手指强烈的痛击琴键。但看过影片和细细品味词曲的人会发现,此时的钢琴曲是充满了不屑,无奈和少于愤慨,对于心中孤傲的那份气节最后的保留。这是的“1900”是在操作琴键,他是主体。孤独的主体。 直到她的出现,那个无名的看似普通的女孩,此时的音调慢慢舒缓。淡雅,轻柔看似平静但蕴含着激动喜悦和忧愁,慢慢地音调高高的扬起,又慢慢的舒缓,这个女孩如同一滴出晨的露珠,落入平静的池塘般荡起圈圈波纹,此时的琴曲乍然而停,虽然只有瞬间,但这间隙的曲调变换折射出一种真爱的情节,单纯的细致的,优雅的,琴曲的舒缓与情节中1900瞩望女孩的眼神一样,单纯安静。除了淡雅,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如那段情景,两人像是能互相看见般的对视,琴调里蕴含了希望的依靠的感觉,伴随1900那看似呆滞的眼神,他似乎看到了未来,对于爱情或者希望的未来。音乐体现了1900的感情平静但又波澜。 女孩离去,音乐如失去灵魂似的丧失了感情,慢慢的停止,1900不知道停止了,此时钢琴是主体,他只是附着灵魂的躯体,他的灵魂在琴键里。最后的一段是失望还是为自己悲哀,我很难揣摩,1900的眼神也随同音乐灵魂的丧失而消失,也许是飞向了那个女孩也许去寻找自己的父亲,或者就留在钢琴里,被自己锁住了,此时音乐不再是乐曲而是悲伤的哭泣,伤感的感觉油然而生,不再是明快的节奏换而言是断点的音节............. 1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3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3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我的追求,他有自我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x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欢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可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往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可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略谈《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赏析.

略谈《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赏析 [摘要]现在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间通过音乐的加入使影视作品变得充盈丰满。当今很多电影中在各个情节穿插音乐,它在加强影片的感情、突出情节的戏剧性和渲染故事气氛等方面具有功不可没的意义。电影中音乐比如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乐器的加入使得电影趋于完美和完整,甚至音乐成为电影中最值得记忆和评价的特殊部分。本文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分析和解释其中钢琴音乐部分带给这部影片及观众的感知能力和中心渲染作用,从而更好地分析其电影的真正动机和内涵。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钢琴音乐;电影;作用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性和特殊性,它在电影艺术的动态构成中,将故事内在的含义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为一,呈现出审美情趣和视听上的美感。而电影在当代艺术范围内作为一项综合门类,体现的是声画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整体的意象和感觉。音乐在电影中可以通过节奏、音律、声部的变化来表达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使电影结构更加鲜明灵活和充满趣味性。因此,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被艺术创作者们视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新体裁形式,在影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位置,甚至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共生的,它们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概述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的出现是从1927年开始,自从音乐融入电影之后,便成为电影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电影中音乐更增加了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启示作用,它与电影的结合逐渐成为电影艺术中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视觉和听觉交叉点的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和巨大作用。 首先,电影音乐可以概括影片的核心思想内容,深化故事主题,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具体作用体现,不仅添加着不同时代、不同思想的人类生产生活,还体现了当时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历史状态和文化面貌。一般来说,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影片中音乐大都直接取材于民间的真实生活写照,而极具时代感特色的电影音乐则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国家特征和历史情况,透过电影中添加的这些音乐的渲染使得电影中情节增加了更多的真实性和动态美。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可以起到刺激观众听觉,达到引领观众的作用。在影视作品中,通常会采用音乐、音响的掺杂因素来刺激观众的听觉,从而领导观众进入电影作品中去。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中的过程中很容易地触动心灵,进而引发观众对整个电影内涵的联想和共鸣。可以这样说,一首打动人心的电影音乐作品,往往在电影画面消失以后,还能因为它动人心魄的主旋律而传播开来,深刻透彻地印在观众们的心中,从而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再次,电影作品中音乐的核心作用即深化影视作品主题,揭露电影中人物内心情感。音乐学科本就是一种抽象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它和语言不同,不能带给他人准确直接的视觉表达效果,但是它却具备一种独特的魅力,可以对观众产生吸引和引导的能力,以听觉的形态产生于听众,作用于听众。当音乐深入到影视作品中时,可以起到直接揭示电影主题的作用,并且更快地帮助人们更加透彻地懂得电影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情感。 二、浅谈《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的运用

海上钢琴师音乐鉴赏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2) (弦乐,人走船空,有点寂寞) 同伴们都上岸去了,1900再次体验到了孤独和失落。由弦乐演奏的这段感情丰沛、饱含失落与怅惘之情的音乐,与赛尔乔·莱昂内的《美国往事》中最后那段弦乐重奏的德博拉主 题(Deborah's Theme)阿玛泊拉(音译)之间出现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点忧伤的弦乐) (注: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1921~1989)是意大利著名导演,他一生只拍摄 了9部作品,但其中绝大多数均为传世之作,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荒野大镖客》《美国往事》等。莫里康内与莱昂内自1964年至1984年合作的20年,是两人艺术生涯中的黄金时代。两位奇才怪杰在世界电影史上共同写下了熠熠发光的一页。1964年,莱昂内拍摄了他的第一个三部曲--"赏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把金币》(A Fistful of Dollars), 1966又拍摄了三部曲的第二部:《为了多几块金币》(For A Few Dollars More)。电影 音乐史上首次出现的粗砺、潇洒的小号主题和空寂、辽远、漫不经心的口哨独奏,令人耳目一新,给各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使得莱昂内--莫里康内的代表作"往事三 部曲"(包括著名的《美国往事》)成为不朽名作的诸多因素中,音乐所起的作用再大不 过了。"往事主题"具有的穿透力和强大感染力,为一般影片配乐不能相提并论。那辽阔 宽广、舒缓动人、含义深刻的旋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住事主题"是莫里康内的代 表作,又是世界电影音乐的颠峰之作。) 1900正拿着话机想和岸上的随便什么人说说话,以排遣心头的孤寂,这时,突然有四个衣冠楚楚的黑人闯了进来。与陆地上的社会隔绝已久的1900吓得在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船体内四处逃窜。 (一段紧张的音乐) 其实这四个人并非歹徒,他们不过是被派来通知1900,要他准备和当今爵士乐的祖师爷在钢琴上一决雌雄的。 (一段爵士小号) 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配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爵士乐史上确有其人的一个重要人物:杰里· 罗尔·莫顿。影片中的他由曾经是美国一个著名的三重奏爵士乐团成员的黑人演员克拉伦斯·威廉姆斯三世(Clarence Williams)扮演。此刻,他正在弗吉尼亚号停靠的码头上向 新闻界夸夸其谈,不可一世地狂妄宣称说他不相信世界上能有人在琴技艺方面超过发明了爵士乐的人,也就是他杰里·罗尔·莫顿。 (爵士乐继续) (注:杰里·罗尔·莫顿(Jelly Roll Morton,1890~1941),原名Ferdinand Joseph Lemott,自称是爵士乐的创始者--这话实在过份了。他12岁时就已经在一家妓院里弹奏 拉格泰姆(Ragtme)式钢琴曲和跳舞音乐,发明了左手大跨度的伴奏弹法,是当时最重要的爵士作曲家和编曲家之一。1926年到1930年间是他的旺盛时期,名利双收。这时他和他的红热辣椒面录音小组为芝加哥和纽约的RCA唱片公司录制了一系列热门乐曲。由他编排的 "黑底跺脚舞曲(Black Bottom Stomp)"、"祖父的咒语(Grandpa's Speels)"和" 爵士博士(Doctor Jazz)"都结合了新露 式短暂的眩人耳目的独奏部分。莫顿年轻时 多在南方作巡回钢琴表演,时而以赌博、台球、拉皮条等业作辅助收入。在他1917年到洛山矶停留5年之前曾滞孟菲斯、聖路易斯、堪萨斯、纽约等这些各种不同爵士风格的蕴育地。在途中,接受了大量劳动歌曲、布鲁斯白人演唱的黑人歌曲、赞美诗、加勒比音乐等影响,并使用在我们如今称为早期爵士的乐声中。1993年的一出百老汇音乐剧"杰里的最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影片开头以恢宏大气的旋律作为开场,在一开始的音乐上就给人以震撼,与代表美国巨大的自由女神雕塑拥挤兴奋的人群相映衬。乐曲悠扬,高亢且给人充满希望的感觉,随着那声“纽约”渐渐小号音调降低,舒缓的小提琴和钢琴随着叙述者的陈述逐渐响起,电影基调也转为淡淡的哀伤。引出主角故事出场。 当小1990在船的最底舱,透过窗凝望外面的大海时,音乐由低入高,伴随着大海的海浪。当丹尼给教1990念书时想起的轻松有趣的音乐,而那个时候丹尼对1990最初的教育大陆很危险的言论,给1990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促使他日后不愿上陆的原因。 当小1990打开下等舱到上等舱的大门,华尔兹音乐响起,生动活泼有趣,充满新鲜,在1990幼小的心灵激起了极大的波澜。而夜半时分,才8岁的他,随手弹出的悠扬却又淡淡忧伤的乐曲,和那句“fuck the regulations”,表达了他对丹尼的死的哀伤和对贫富等级的不满,他自由不羁的个性也在小时候就体现了出来。 当播放到“这是我生平最快乐的一天,人们的眼里充满快乐的时候”欢快的小号又适时的响起,柯恩从房间滚出来的时候摇摇晃晃,船舱天旋地转,滑稽可爱的音乐,像小人儿跳动的鼓点,即使外面雷雨大作,却仍洋溢着可爱的氛围。 然后精彩的地方来了,这是影片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钢琴随着船旋转,1990为了这种旋转感到有趣,弹奏着欢快的乐曲正映衬着旋转的旋律,电闪雷鸣因为他的音乐也变成了有趣的背景,仿佛他的音乐有魔力一般,而这种可爱有趣重随着1990的淡然还带着优雅,柯恩的最后一节乐章随着他撞进船长房间完美结束。用节奏控制着人们的步伐,不仅在上等舱演奏,也为穷人们演奏,而且更加用心,给上等舱演奏的时候反而是一种玩世不恭的神情。而他费心费力为人群演出,船到站,人群散去,留下的始终只有他,音乐由欢快又传向寂寥。1990站在海边思考的时候,音乐低缓略微沉重,也道出了陆地上的人,就是“我们”的悲哀。另一个精彩片段,当柯恩问他怎么弹出那些音乐的时候,镜头转向和情夫一起谋杀了丈夫,抽着雪茄的贵夫,音乐稳重神秘,四个音之后明亮的重音之后骤然停顿。配以低音轻轻回旋。转向眯缝着眼,忧伤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过去的美好回忆,沉浸其中不能自拔,1990的钢琴曲也变的温柔深情却又悲伤而无奈。专向假扮妇人溜到上等舱的穷小子,随他搔首弄姿,小心翼翼打量着周围的人,诡异张望,音乐的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去衬托他像小丑一样的形象。 当然技巧方面最著名的就是斗琴那一段了,据说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里边斗琴那一段的灵感以及原型就是这里。通过音乐就可以听出两个人对待钢琴的态度,对音乐,对生活的态度。作为JAZZ创始人黑大的态度傲慢不可一世,所以弹出来的钢琴曲很有力量,手指几乎是砸向键盘的,处处透着一种鄙视自大的情绪,可惜是没有灵魂的空洞的音乐。1900把钢琴、音乐当做生命,真心热爱珍惜钢琴,所以即使某首技巧不如黑大叔,感情上也远胜于他,他当时过耳不忘听歌识谱的本领吓到黑人,最后神奇被点燃的烟头大概是反映他弹的速度以及频率之高,即使在技术上也是神乎其技超越了黑人。 最著名的一首应该就是1900看到他喜欢的女孩在窗外的时候即兴演奏的playing love。这首前部分很快和后部分不是一个风格,因为当时陆地上慕名而来的记者想靠1900赚钱,让他帮他们录音,1900认为音乐不能被亵渎,所以一开始是很心不在焉的弹奏。然后就遇到了窗外的女孩,一见钟情,音乐也变得柔和了,毕竟这是1900唯一喜欢过的女孩,如果能叫爱情。而且这个女孩一度

海上钢琴师解析

影片《海上钢琴师》段落视听语言分析 时间:2009-2-26 来源:梦回唐朝视觉设计作者: 唐雅点击:1730次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在《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他的代表作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特色,《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下面仅就“钢琴决斗” 一场试分析影片的一些视听特征。 场景选择 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导演选择让决斗在维尼吉亚号上华丽的舞池中展开。维尼吉亚号可以说是1900的整个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对于一个没有生日、没有国籍、甚至是否存在于世都被怀疑的1900来说这方小小的舞台是其存在的体现与意义。Jelly选择在舞会高潮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挑战。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从这个场景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

被金钱和名利所包裹的人。次刻,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候登场,他是在炫耀,他要在众人面前羞辱这个被人称为比他强的1900。全然不顾这个从未离开过维尼吉亚号,所有音乐仅限一方小小舞台的1900,他带着莫明的仇恨向1900的根据地席卷而来。 同时,这个攒动着当时社会名流的舞池,集聚着一群趋炎附势、人云亦云自诩为音乐欣赏者的人。他们浮华、并不愿意沉静下来欣赏真正美妙的音乐。这也直接影响到1900最终没有踏出那一小步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1900的音乐。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同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他可以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他能看到天边的尽头,而这是那些人所不能明白和理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