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新建项目实施方案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新建项目

实施方案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说明—

“十二五”规划中曾提到: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则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在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提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在专栏16“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重大工程”第五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提出,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企业间、园区内、产业间耦合共生。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该再生建筑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6398.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63.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33%;流动资金1834.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67%。

达产年营业收入1361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809.36万元,税金及附加118.24万元,利润总额2807.64万元,利税总额3313.14万元,税后净利润2105.7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07.4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88%,投资利税率51.78%,投资回报率32.91%,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285个。

报告根据项目工程量及投资估算指标,按照国家和xx省及当地的有关规定,对拟建工程投资进行初步估算,编制项目总投资表,按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固定资产借款利息等列出投资总额的构成情况,并提出各单项工程投资估算值以及与之相关的测算值。

项目概述、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市场前景分析、项目规划方案、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土建方案说明、工艺说明、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职业安全管理规划、风险性分析、项目节能分析、项目实施安排、投资方案、项目经济评价、总结说明等。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一、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一)产业政策

1、中国制造2025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2、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到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绿色制造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3、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到2020年末,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装备水平和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传统建材加速换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基

本解决,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绿色发展水平更高,两化融合深度发展,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4、建筑材料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以提升建筑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五大工程”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任务,着力解决建材工业面临的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推进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墙体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等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加快绿色建材的开发与推广。

5、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要把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将“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6、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

绿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期内减少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支持利用尾矿、产业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机制砂石等。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和工艺

研发,提高固体废弃物消纳量和产品质量。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

意见

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到2020年,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强化城市保洁工作,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垃圾处理处置,大力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建筑垃圾回收

和再生利用体系。

8、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

2016年12月13日,为促进绿色发展,引导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建筑

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建筑垃

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个规

范条件确立了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资质,设立了入行的“门槛”,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95%以上。

9、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在“加快转型”中,提出“提升水泥制品。加快发展专用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掺合料、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制品和部件化制品。积极利用尾矿废石、建筑垃圾等固废替代自然资源,发展机制砂石、混凝土掺合料、砌块墙材、低碳水泥等产品。”

10、“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补齐资源环境短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我国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严峻,有世界上最强烈的环境改善诉求,有最大的节能环保市场,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有可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26号

(1)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的企业,可依据评价结果,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生态环境部关于环境保护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有关规定,申请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以及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产业扶持优惠政策。

(2)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

该项目产品属于《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1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

探索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到2020年,建设5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基地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形成多途径、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发展新格局。

以尾矿(共伴生矿)、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赤泥)、化工渣(工业副产石膏)、工业废弃料(建筑垃圾)、农林废弃物及其他类大宗固体废弃物为重点,选择废弃物产生量大且相对集中、具备资源综合利用基础、产业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规模带动效益明显的地区,通过政策协同、机制创新和项目牵引等综合措施,开发

和推广一批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及高附加值产品;制(修)订一系列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标准和规范;实施一批具

有示范作用的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构建

和延伸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促进大宗固体

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把握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为我们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认识和把握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逻辑,及时总结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鲜活经验,对于当前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影响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深度重构,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进程中汇聚成引领未

来的磅礴力量。2018年5月19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

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

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再次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

本原则,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

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承载了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进程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

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

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量待处置的建筑垃圾困挠着城市

管理者。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对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

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

综合利用产品。因此,该项目是完全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要求。

(三)目前国内建筑垃圾产生及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包括建筑物垃圾和工程弃土在内的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

为35亿吨,其中每年仅拆除就产生15亿吨建筑垃圾。我国的建筑垃

圾普遍采取堆放和掩埋的方式处理,其综合利用率不足5%,远远低于

欧盟(90%)、日本(97%)和韩国(97%)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材料在生

产过程中会对土地和山体造成破坏并且严重污染环境。拆除旧建筑和

建造新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不仅造成粉尘和噪声污染,而且产生大量

的无法自然降解的建筑垃圾,破坏土壤结构。

目前国内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3种:大部分送消纳场填埋;

有的用于回填等;部分进行资源化利用。

填埋的建筑垃圾中,绝大部分未经技术处理。简易填埋方式下,

实行的是“垃圾搬家”: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土地被侵占;另一方面,

建筑垃圾中的高分子聚合物、有害重金属元素会给土壤和地下水带来

污染。建筑垃圾总量只增不减,而填埋场容量越来越小,这种处理方

式已不可持续。

此外,垃圾消纳率低,且多为“移动式办公”。现有建筑垃圾综

合利用企业大部分规模有限,通常是将机械运到施工工地进行垃圾粉碎,露天扬尘多、噪声污染大,生产出来的再生产品质量也不过关,

再利用范围小。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发展方向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又创造价值、带动就业,是破解建筑垃圾处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需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不断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加强技术创新。

一是各地应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以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价值和增加就业的重要抓手。构建建筑垃圾产生、分类、运输、再生利用、工程应用等环节的监管体系。设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准入标准,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投资经营。

二是不断完善建筑垃圾减排、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扶持机制,强化约束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建立科学规范的建筑垃圾减排指标体系,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将建筑垃圾纳入“城市矿产”扶持政策体系,对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的再利用产品给予价格补贴。比照高新技术产业,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实施增值税、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从提高建筑垃圾的分选水平、处理能力、再生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稳定性,适用的施工工艺等技术研发环节入手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引导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加强成套技术、工艺、装备的集成开发,将成套装备纳入环保装备目录。

二、必要性分析

1、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创新

能力,更好满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更好满足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更好满足遵循经济规律发

展的必然要求,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国际

经验表明,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实现高速增长相对容易,而从中等收入阶

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过渡中,发展的难度明显增大,只有少数经济体能成功

跨越这一关口。我国经过长期努力,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

性变革,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

和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是我国跨越关口、攻坚克难、应对挑战的一

剂“对症良药”。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投资、出口、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势必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

多的严峻挑战。但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

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基础、条件和动力在于:一方面,我国经济有

巨大潜力和内在韧性。这种潜力和韧性来自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所蕴含的扩大内需强劲需求;来自我国地域幅员辽阔

且产业类型多样,经济的支撑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来自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来自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的

巨大成就、积累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源源不断释放

改革红利。“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各方面改革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给经济发

展注入了持续强劲的动能。能不能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能

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面对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

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地各部门观

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准确把握战

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

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2、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拥有能够主导经济的工业制造业对于保证本国

长期繁荣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谋求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更应

如此。在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持续提高的基础上,一二三产业应

该协调发展,服务业比重可以“适度”超过工业制造业,但这只是“数量

问题”,而不是“性质问题”,即它不应取代工业制造业的经济“主导地位”。2018年以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

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

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调整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

划的要求,引导产业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综

合考虑区域消费市场、运输半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调整

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主要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

西部资源富集地布局;主要利用进口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沿海沿江地

区布局,减少资源、产品跨区域大规模调动。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

局规划,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布局重点。

3、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承办单位将成为项目建设地内目前投资

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项目的建设无论是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促进当

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投资项目的建设是项目承

办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内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客户需求面的不

断增多,项目产品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因此,紧紧抓住项目产品市场需

求动态,拓展投资项目丰富产品线及扩大生产规模已经显得必要而且紧迫。当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新一轮挑战,为

确保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相关工业的支撑和发展;建设好项目,

将有助于发挥项目承办单位集聚效应、资源共享、充分协作、合理竞争,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快速提高当地项目产品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

和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项目产品制造企业为国家实现产业振兴计划、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项目建设所选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拥有集公路、铁路、航空

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物流运输方便快捷,为投资项目原料进货、产品销售和对外交流等提供了多条便捷通道,对于项目实现既定目标十分

有利。项目承办单位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理念,始终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手段,因此,积累了一定的项

目产品技术优势。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检测等方

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和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和认可。

第二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新建项目

国际市场方面,美国、德国等沙发消费大国已经度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萧条期,经济情况逐步好转,居民消费信心提升,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宽裕的物质生活,将进一步扩大对沙发等家庭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同时,以泰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购买力持续提高,从而能够刺激全球沙发市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

(二)项目选址

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7942.30平方米(折合约26.90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3.94%,建筑容积率1.1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1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9.66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7942.3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9678.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813.0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4883.18平

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479.45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83台(套),设备购置费2056.15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906498.61千瓦时,折合111.41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1254.87立方米,折合0.96吨标准煤。

3、“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新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906498.61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1254.87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

(当量值)112.37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3.57吨标准煤/年,

项目总节能率27.28%,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产

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

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

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6398.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63.85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1.33%;流动资金1834.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67%。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361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809.36万元,税金及附加118.24万元,利润总额2807.64万元,利税总额3313.14万元,税后净利润2105.7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07.4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88%,投资利税率51.78%,投资回报率32.91%,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285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实行动态计划管理,加强施工进度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随时掌握关键线路的变化状况。项目承办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他配套工程等。项目承办单位一定要做好后勤供应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不误前方施工。

(三)“三线一单”符合性

1、生态保护红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新建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

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

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

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

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二、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临港经

济开发区及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再生建筑材料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

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再生建筑材料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集团)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建筑垃圾再

生利用新建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某临港经济开发

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285个,达产年纳税总额1207.41万元,可以促进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

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88%,投资利税率51.78%,全部投资回

报率32.91%,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54年(含

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