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教学设计

2.《说和做》教学设计
2.《说和做》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2.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精当的选材。

3.理解生动的语言和包含的激情,体会记述中精辟的抒情议论。

4.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及个性,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从旁引导。

5.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汹涌彭湃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新诗《红烛》《死水》成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他的古籍研究成果被郭沫若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面对国民党的反动派的手枪时拍案而起,发表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最后一次演讲”。他是谁?他,就是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将在臧克家的带领下一起走近这位传奇人物闻一多。

二、走近闻一多

学生自主介绍闻一多,教师补充总结。

多媒体显示: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诗集《红烛》、《死水》。组诗《七子之歌》。为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在昆明遇刺身亡。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下面请同学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进入今天的学习(学生读书5分钟左右)

三、理解闻一多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词读音、掌握字词解释并圈画重点句子。

(1)注音

衰微()赫然()迭起()卓越()

锲而不舍()小楷()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兀兀穷年()

无暇及此热情澎湃

仰之弥高( ) 漂白四壁( ) 炯炯目光( )

疏懒 ( ) 硕果(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校(xiào 校规;jiào 校订)

壳(ké弹壳;qiào 地壳)

藏(cánɡ躲藏;zànɡ宝藏)

行(hánɡ行列;xínɡ行动)

(3)解释词语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②本课的标题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请思考:文章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二)师生互动

(1)课文中处处流露了闻先生的人格魅力,总结出闻先生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师点拨: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作为学者方面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方面是“说”了就“做”;严谨治学的态度,汹涌彭湃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

(2)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怎样过渡的?有何作用?

师点拨: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句分别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又注重彼此的关联,因而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3)文章在叙事中穿插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师点拨: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凌乱”“长须飘飘”。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这些描写再现了闻先生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三)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1.学者闻一多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它强调的是哪个字?做

那么闻一多作为学者做了哪些事?你能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吗?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文中的几个“又”字便可看出闻一多先生饱满的研究热情。可文中不仅仅只有这一处,大家看到这一部分,找一找这一部分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学者闻一多的治学态度?请用这样一个句式:我从“”看到了一个的学者闻一多(出示课件)我从“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看到了一个专心致志的学者闻一多

我从“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看到了一个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学者闻一多我从“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看到了一个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的学者闻一多

我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中品读到一个“珍惜时间”“废寝忘食”的学者闻一多

我从“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中体会到一个“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者闻一多

我从“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中品读出来一位“爱国”的学者闻一多我从“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中品读出一个“默默无闻”的学者

我从文中“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看到了一个“不畏艰辛”“硕果累累”的学者,

从同学们的品读评说中,老师看到了一位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的学者。

正是由于闻一多先生苦心孤诣地“做”,孜孜不倦地“钻探”,才有了学术上的赫赫成就,然而他却很少“说”,那么闻一多先生如此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谁给谁开药方?医生给病人开药方

文中是谁给谁开药方?闻一多给衰微的中国开药方

是啊,文人救国往往从思想文化入手,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意在疗救国人麻木的神经,而闻一多先生兀兀穷年则是在寻找救国救民之道。但是残酷的现实将美好的愿望击得粉碎,于是闻一多不再躲进小楼,而是毅然走出书斋,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去了。至此由学者闻一多向革命家闻一多转变。

(板书“革命家”)

2.革命家闻一多

思考: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与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作为革命家方面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革命家闻一多“说”了,是如何“说”的?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你能否将这一段的声音起伏读出来呢?试试看!

(读出了情感与语调的起伏)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文中写他“做”了哪几件事情?

A.起草政治传单

B.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演讲

C.参加示威游行

②为什么闻一多先生会这么“说”,这么“做”?(为了拯救民族,反对独裁,争取民族。)

大家从其言其行中感受到了革命家闻一多的什么精神?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或许大家从中可以找到答案。

(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视频)

英勇无畏的精神

勇于献身的革命斗争精神

毛泽东评闻一多(出示幻灯片):“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无论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还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他始终是言行一致的。在中国传统儒家经典中有很多关于“言”与“行”的评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正是强调了“行”才是精髓。而闻一多先生正是用生命去践行了一位知识分子的伟大节操,他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教师板书“言行一致”大写的“人”)

四、纪念闻一多(让学生任选一种方式来展示学习心得)

①引用名言评价闻一多。

多媒体显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拟一则墓志铭,表现闻一多的人生追求和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

③有感情朗诵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精彩片断。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本文的作者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是啊,闻先生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英魂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着——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闻一多。

下面让我们用自己的言和行来表达对这位革命斗士的缅怀!请全体起立,齐读最后四段。

六、布置作业

赏析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并进行朗诵表演。

七、反馈练习

1.读一读,写一写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2.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3.“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和“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

点拨:义正辞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

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

点拨: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

点拨:“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完整版)2.《说和做》教案(共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 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 主要内容,能运用全新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 生作为学者、革命家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 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散文不陌生,只是能在自学基础上梳理课文主要事件,理清思路,难点是 学习这篇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还有品析生动形象,富于感情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 了解闻一多先生和作者臧克家。 2. 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表现。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朗读课文,能圈点勾画出闻一多的两种身份和事迹,通过小组 合作讨论,能说出闻一多的身份、事迹,能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二、由视频引入本课。预习检测 赫然h e 函寄h an 漂白pi ① 衰微shu ai 钻探zu an 锲而不舍 qi e 兀兀穷年 w u 警报迭起 迥乎不同ji eng 慷慨淋漓k 召 气冲斗牛d cu 无暇 目不窥园ku 1 仰之弥高 mi 炯炯目光ji eng 沥尽心 血I i 2、解释下列词语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地壳 qi a o 校补 ji ao 卓越 zhu o 深宵 xi ao di e 潜心贯注 qi an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顾及xi a

(完整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归纳概括闻一多先生 的高尚形象。 2、对比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思想行动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 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思想行动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归纳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2、感悟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格。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讲授法 3、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问题2 写闻先生作为学者的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详略怎样安排的? (二)授新课 1、研读第二部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问题1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他说了,是怎么说的? (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 问题2 说的目的是什么? (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问题3 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文中写他做了那些事情? 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③参加示威游行 2、播放《最后一次演讲》视频片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教师:我们学完了课文,我相信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闻一多先生的具体形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然后用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的学者,我从文中________中品读出来和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的革命家,我从文中哪个事件中概括出来的? 1、闻一多是一个“珍惜时间”“废寝忘食”的学者,我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中品读出来的。 2、闻一多是一个“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者,我从“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中体会出来的。 师:引用了孔子的弟子颜渊赞美孔子之道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思是:

(完整版)说和做教学设计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或者以《七子之歌》作为引子导入。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

《闻一多的说和做》优秀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 教学方法: 1、文献法: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交流。 2、听读、朗读读法。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声请并茂来表情达意,领悟文意,感受美。 3、分组讨论探究法。 2、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标题导入 1、介绍臧克家及闻一多: 臧克家(1905——2004)。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板书课题) 2、标题导入:从标题看,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 是啊,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

(完整版)2.《说和做》导学案

独学要求:1完成朗读交流(1、2)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熟读课文 完成新知探究 抽测:听写第2课生字词 2说和做(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 、品味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及创作背景】 【知识链接】一一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 是新月派诗人,出版过诗《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 主的斗争,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在回家途中,遭反动派暗杀,英勇牺牲! 作者简介:臧克家------- 是闻一多的学生和知己,两人友情深厚。著名诗人, 代表作《老马》,诗集《烙印》,被誉为“农民诗人”。 2000年获首届“中国诗人奖一一终生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2004年2月5日去世,享年99岁。 朗读交流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衰微()赫然 ( ) 迭起()窥视()酗酒()无暇() 疏懒()弥坚()校补()诗兴()地壳()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 ( ) . 锲而不舍()赫然()沥尽心血() 炯炯目光()函寄() 群蚁排色()漂白()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警报迭起, ( ) 气冲斗牛() 2、填空?简答。 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作者,被誉为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 一篇成名。解放后出版的诗集 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② 闻一多,原名_____________ ,著名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湖北浠水 人。著作收在___________________ 中。

第二课 《说和做 》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味闻一多先生 的思想品格。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 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重点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难点理解文章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1.文献法。 查阅并整理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 2.朗读法。 3.研讨探究法。 4.语感品读法。 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音频、《七子之歌》的歌曲。 2 课时教师播放《七子之歌》歌曲。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闻一多先生。 他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之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是新月派诗 1/ 12

人,中年时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作狮子 吼的民主战士。 他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满腔热血化为驱散黑暗的晨曦, 他将永远屹立在历史的潮头。 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说和做》,了解他的精神品质。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 他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 1933 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力的 作品。 代表诗作有《老马》《有的人》等。 1.写作背景。 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 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 十一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代表组成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全国人民 动员起来,用一切办法制止内战。 二十五日,昆明学生六千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第二天起联合罢课。 十二月一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殴打屠杀罢课师生,死四人、伤二十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 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 区。

(完整版)《说和做》教案设计

<<说和做>>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把握大语文观方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 2.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承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3.在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学生才是演员。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虽然有了欣赏美的权力,却很少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待遇。所以,让学生“翻身”当家作主迫在眉捷。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美的世界,真正成为教学舞台上的主角。而教师要做的只是导航,绝非掌舵。 4.对待传统教学,我们应该“扬弃”而非“抛弃”。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但它的某些基本内容却不能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构筑教学大厦的重要材料。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抓住叙述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3、掌握从生活中走进课堂,从课堂上步入生活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把握人物品德境界,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主要通过朗读,理解文意,感受名人的形象和精神。 五。课前准备: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六.引导研读策略: 【环节一】新课导入:出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让学生发挥想像,从外表上看,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知人知面不知心,单从外貌我们很难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真正领略一下闻先生的人格魅力。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所在。 【环节二】整体感悟:先跳读积累: ①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跳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②学生交流朗读感受(方法点拨:可从文章主题、结构、内容及语言等方面入手)。 再来整体感悟: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通过让学生不断地读议,逐渐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特色。) 3、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4、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以下四个问题:。 ①从全文看,文章可以分成几大板块?分界线在哪?(注意提示: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②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先生,作者各选取了几件典型事迹来写?(可让学生到讲台表演闻

2.说和做 导学案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学习过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说和做教学设计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 一、课标相关要求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二、教材分析 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 ,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表现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本节课前,他们通过学习《邓稼先》已初步认识到:学习名人应通过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来学习他们的精神。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此资源,针对他们对闻一多先生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先通过“走近闻一多”、“理解闻一多”,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四、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4、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

第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教师版)讲课讲稿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聚焦】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这些描写的什么作用? ①“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作用:这些形象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和高大的形象。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难点突破】 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作为学者: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热爱工作,持之以恒,默默无闻。作为革命家: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再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大无畏,视死如归。 【走进作者】 臧克家,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主要代表作有《难民》、《有的人》诗集有:《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黎明鸟》。长诗:《自己的写照》等。1932年以一篇《老马》成名。 【背景追溯】 闻一多,本名家骅,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出版过诗《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在回家途中,遭反动派暗杀,英勇牺牲!

【拓展链接】 闻一多挽联 ①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周恩来、邓颖超挽李公朴、闻一多联) ②继两公精神,再接再厉争民主;汇万分悲愤,一心一德反独裁。(毛泽东挽李公朴、闻一多) 【自主学习案】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衰.微(shuāi)赫.然(hè)迭.起(dié) 高标.(biāo)弥.高(mí)校.补(jiào) 目不窥.园(kuī) 2.辨析下列字形 籍: (jí)籍贯锲: (qiè)锲而不舍迥: (jiǒng)迥然藉: (jí)狼藉契: (qì)契机炯: (jiǒng)炯炯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4.走进文本 ①课文从哪二各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的? 答: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②作者是从哪两种身份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可依此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2说和做》教学设计

《2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概括文中典型事例,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快速把握文意,学 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品味文中重要语句,揣摩其含 义及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教师语言: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让我们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寻找答案。 7解说和做的特点 教师语言:速读课文,圈画文中表明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语句,看看他的说和做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 1.速读课文,圈画文中标明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语句,了解闻一多说和做的特 点。

预设: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他勒兑"了 ,跟S的是愀"。这不再是愀了再说"或胸了也不一定说" 了。他乍兑"了就做"。 点拔:闻一多说和做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再读课文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咒兑〃与胸〃 ? 明确:文童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教师语言:文童围绕他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这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学生活动:再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教师语言:闻一多作为诗人和学者这两个时期鋭"和W 的表现是否矛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预设:不矛盾。闻一多先生不管是做"了再乍兑"做"了不乍兑"还是 "说"了就都是以救国救民为出发点的,他的爰国精神是始终不变的. 所以说是不矛盾的。 教师语言: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看的爰国热情.言彳h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说和做导学案及答案

教(学)反思: 二、 2、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合作探究】 1.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2.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4.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目的:争取民主 6. 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7.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⑵、有吹嘘,自诩的意思。⑶、对 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8、①“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作用:这些形象描写,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和高大的形象。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9、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热爱工作,持之以恒,默默无闻。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再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大无畏,视死如归。 10、①“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②“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③“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反思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反思 当下课铃声响起,一节课结束了,但对课的研究却没有,相反,引起我的深思。 在备课时,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辟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练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而对这样文章对初一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由于本次教学的特殊情况,只讲了第一课时。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学生,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特级教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学情分析 阅读人物故事,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一般关注的是人物做了什么事,至于这些事情折射出人物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事件来展现人的精神品质,从人物的言行中汲取到了什么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学生思考较少,教师要多加引导。另外本文的语言精练而丰富,许多成语或句子较难理解,学生需要结合课下注释或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看屏幕,提问:他是谁?(臧克家) 1.作者简介 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人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曾说: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2课时教案

研讨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略) 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4)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4)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说和做:教学设计

《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年级七年级教师 学科(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单元章节第一单元第二课学时 1 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前文,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的演讲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得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作者把闻一多这个卓越的学者、大智大勇的革命烈士的一生,只用了六件事就表现了出来,足见选材的精当,结构的严谨。本文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不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文语言精练而丰富,许多成语或句子较难理解,学生需要结合注释或语境分析作用,但是学生缺乏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和提示。 教案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案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的写法。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说和做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情感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2.作者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并运用文中生字词。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 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 象。 【教学难点】把握闻一多先生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方法】 教法上以教师引导为主,努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学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提 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媒介】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幻灯片播出闻一多先生的画像,让学生谈谈对画面上人物的印象,他有什么 特点?(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根据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介绍闻一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闻一多先生 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下文分析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评议正音,释义。(多媒体显示) 衰微(shuāi)赫然(hè) 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ǒng)慷慨淋漓(kǎ i) (1)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2)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3)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 雕刻。 (4)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5)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6)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7)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8)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9)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10)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1)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设计意图:重视字词的掌握,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好课文的关键) 2. 默读课文,请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提示句式: 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身份),他(事迹),他(围绕说和做进行评价)。 3. 再读课文,出示分组探究问题: (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围绕这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2)文章两个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闻一多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明确:①课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围绕这两个方面课文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 ②闻一多先生的前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后期是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降低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闻一多先生高贵的人格魅力。 1.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怎样做的? 2.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精神?提示句式: 我从(词语或句子)看出,闻一多先生具有精神。(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完整版)2.《说和做》教案(共2课时)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运用全新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革命家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散文不陌生,只是能在自学基础上梳理课文主要事件,理清思路,难点是学习这篇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还有品析生动形象,富于感情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了解闻一多先生和作者臧克家。 2.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表现。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朗读课文,能圈点勾画出闻一多的两种身份和事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说出闻一多的身份、事迹,能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二、由视频引入本课。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地壳qiào 校补jiào赫然hè函寄hán漂白 piǎo 衰微shuāi 卓越zhuò深宵xiāo钻探zuān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警报迭起dié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 jiǒng 慷慨淋漓 kǎi 气冲斗牛 dǒu 无暇顾及xiá目不窥园kuī仰之弥高mí炯炯目光 jiǒng 沥尽心血lì2、解释下列词语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