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

高二会考复习之七·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

一、填空题:

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分子有一定大小,可用法粗略测定,其数量级为m。

2.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基本微粒个数都为个,这个数值叫做常数,它是联系世界和世界的桥梁。

3.古代原子学说的提出者是古希腊的。

4.分子运动的特点是:一是;二是。

5.布朗运动不是的运动,但它反映了的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

6.分子间同时存在力和力,它们随着分子间距离的而,其中的减小得更快。

7.设分子间距为r,平衡距离r o,r< r o时,斥力引力,合力表现为;r= r o时,斥力引力,合力表现为;r> r o时,斥力引力,合力表现为。

8.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就,所以说,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

9.当分子间距r小r o时,分子势能随物体体积的增大而,当分子间距r 小于r o时,分子势能随物体体积的增大而。

10.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和分子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温度升高,物体内能,体积变化时,物体内能。

1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

12.做功改变物体内时,内能的改变用功来。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多少;物体对外界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多少。

13.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内能的改变热量来。物体从外界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内能就多少;物体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多少。

14.做功和热传递虽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但做功时是使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来发生,发生热传递时是使研究的物体与周围其他物体之间发生内能的。

1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外界对物体加上物体从外界等于物体的增加。

16.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中,各物理量取值是:内能增加,ΔU取值,内能减少,ΔU取值;物体对外做功,W取值,物体对

外做功,W取值;物体吸热,Q取值,物体放热,Q取值。

17.能量不会凭空,也不会凭空,它只能从一种形式成别的形式,或从一个物体到别的物体上,在过程中总的能量。这就是定律。

18.两物体间要自发地发生热传递,两物体间必须存在,热量由温度的物体传给温度的物体,即说明热传导的过程是有的。

19.热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总要带走一部分散发到大气中,所以它不能把它得到的全部内能转化为,其效率也达到100%。

20.凡是热机必须有和,所以第二类永动机制成,因为它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21.热力学第二定律可表述为:不可能使热量由物体传递到物体,而其他变化。

22.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述为:不可能从吸收热量并把它用来做功,而其他变化。

23.能源,是指能够提供可利用的物质。

24.常规能源不仅现在已经,而且其利用时也带来了。所以使得开发新能源成为急需,如开发能、能、能、能等。

二、选择题:

1.一般物质的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

A.10-8m;B.10-9m;C.10-10m;D.10-11m。

2.物体的内能决定于物体的:

A.温度、体积;B.温度、分子数;C.体积、分子数;D.温度、体积、摩尔数

3.物体从外界吸收了58J的热量,同时向外界做了42J的功,则其内能:A.增加了16J;B.减少了16J;B.增加了100J;B.减少了100J。

三、计算题:

1.16克氧气中含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2.100克的水由20℃加热到100℃,水的内能增加多少焦耳?水的比热容c=4.2×103J/(kg·K)。

3.用活塞压缩汽缸里的空气,对空气做了900J的功,同时气缸向外散热210J,气缸中空气的内能改变多少?

4.质量为0.05kg的子弹以600m/s的速度水平射入静止的木块,木块的质量为2.95kg,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求:

①子弹和木块最终的速度;

②子弹原来的动能;

③子弹和木块最终的动能;

④木块和子弹共同增加的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梳理(1)

第 5 页 共 13 页 第1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与考点解析 ★考点概览一、知识点与考点 二、考点解析 1.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方面。从历年中考来看,常见的是用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分子热运动现象进行判断等。此内容考题不多,一般在一个题目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题目。本节考 点在中考试卷中出现概率很高,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分 子 热 运 动 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和和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温度,分子热运动越。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 2.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和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作用力表现为。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也容易被。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 ◆典例一:(2020·山东泰安)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尘土飞扬 B. 茶香四溢 C. 树叶纷飞 D. 瑞雪飘飘 ◆典例二:(2020·北京)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5 页共13 页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总结 1、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6.02×1023/mol ;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S V d = {V :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 3),S :油膜表面积(m 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0r r <,斥引f f <,分子力F 表现为斥力;(2) 0r r >,斥引f f >, 分子力F 表现为引力;(3) 0r r =,斥引f f =; (4) 010r r >,0≈=斥引f f ,0≈分子力F ,0≈分子势能E 5、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 :物体吸收的热量(J),U ?: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6、热力学第二定 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0r 处斥引f f =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0>?U ;吸收热量,0>Q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0r 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一、物质的组成 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 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米,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强下,1cm3的水中含有大约3.35×1022个水分子,若把这些水分子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1cm3面积上可得5000多个水分子! 固态液态气态 1、常见的物质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分子的直径通常以________来度量。 2、分子的直径可以借助____________来观察。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 × 10-6 ~ 5 × 10-6m,由此判断飞沫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容易错误的例子 1.沙尘,颗粒,雪花,雨滴等肉眼可以看得到的不是单个分子.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 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气体的扩散液体的扩散固体的扩散 气体分子在运动液体分子在运动固体分子在运动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如题 1.下面例子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A、关上门窗,然后向房间内喷杀虫剂,一会儿房间的蚊虫都被杀死了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烧菜时放一小匙食盐,一会儿菜就变咸了 D、腌咸菜的时候,把盐和蔬菜放在一起,过半个月后,菜就有咸味了 2.(2009山西省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沙尘暴,沙飞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甲型HINI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3.下列现象是,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打开香水瓶,不一会儿房间内充满香水味 B.衣橱内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衣橱内充满樟脑丸气味 C.下雪时雪花满天飞 D.食盐放入菜中,加热后菜很快变咸了 4.(2012烟台)扩散现象( ) 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 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 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 三.扩散的快慢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1)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可以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水中大量分子的热运动____________ 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 )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 )。 例题 1(2012?广东梅州)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玉兰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3.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2.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中的估算能力,会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固体和液体分子的质量、分子的体积(或直径)、分子数等微观量。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物质分子是球形体的模型,是为了简化计算,突出主要因素的理想化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有两个,其一是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其二是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2.尽管今天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在物理课上还不能给学生展现出分子的真实形状和分子的外观。这给讲授分子的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更突出了运用估算方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方法研究固体、液体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的重要意义。 三、教具 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0),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热学内容简介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能的转化和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过程 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介绍并定性地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还要指出: ①介绍数量级这个数学名词,一些数据太大,或很小,为了书写方便,习惯上用科学记数法写成10的乘方数,如3×10-10m。我们把10的乘方数叫做数量级,那么1×10-10m和9×10-10m,数量级都是10-10m。 ②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

高二物理教案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六---热力学第二定律

高二物理教案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六---热力学第二定律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热传导过程的方向。 2、了解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3、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不同的表述以及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 4、了解什么是能量耗散。 5、知道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6、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常见的表述 2、什么是绝对零度,知道它是不可达到的 难点:1、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的物理实质 2、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投影仪及胶片,一个电冰箱模型,一盆凉水,准备一个酒精灯和一个铁块,铁钳 学生:课下预习课文,在家观察自家的电冰箱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过,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就要吸收热量;当物体温度降低时,就要放出热量。而且热量公式Q = cm△t,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地球上有大量的海水,它的总质量约为1.4×1018 t , 如果这些海水的温度降低0.1o C,将要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海水的比热容为C=4.2× 103J/(kg·℃)。下面请大家计算一下。 2

学生计算:Q = 4.2×103×1.4×1018×103×0.1 = 5.8×1023J 这相当于1800万个功率为100万千瓦的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为什么人们不去研究这“新能源”呢?原来,这样做是不可能的,这涉及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定律,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板书】第六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板书】一、热传导的方向性 教师实验,点燃酒精灯,用钳夹住事先准备好的铁块,在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问学生现在用手摸会出现什么现象?下面把灼热的铁块放入冷水中,过一段时间,拿出铁块现在你们敢用手摸吗?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教师给予启发 学生答: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自发地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再让学生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例如:雪花落在手上就融化,挨着火炉就温暖等等 教师反问学生:大家是否想过热量为什么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使低温物体的温度越来越低,高温物体的温度越来越高。这里所说的“自发地”,指的是没有任何外界的影响或帮助。学生思考讨论一会后,有的同学可能产生疑问:电冰箱内部的温度比外部低,为什么致冷系统还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 事前我们让大家观察自家的电冰箱,请同学做简要的回答,教师进行点拨。然后,展示电冰箱模型给学生简要讲解。 这是因为电冰箱消耗了电能,对致冷系统做了功。一旦切断电源,电冰箱就不能把其内部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了。相反,外界的热量会自发地传给电冰箱,使其温度逐渐升高。 学生总结: 3

第十五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第十五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能识不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讲明. ●明白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明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讲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估量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 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截了当感知的现象,估量无法直截了当感知的 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 金属、动物、植物等差不多上物质。而关于物质是如何样构成的,这一古 老课题,专门早就有过种种推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 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 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 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通过近2000年的探究,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假如把分子看做球形, 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 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因此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形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假如人数数的速度能 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那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截了当观看分子的行为,但我们能够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定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讲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事实上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讲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梍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可不能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显现二氧化氮气体流淌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看瓶内显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伙儿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安静。请大伙儿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看墨水的变化情形。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刻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看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现在空气瓶显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讲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像如此,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能够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伙儿再观看一下刚才大伙儿滴入清水的墨水,差不多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讲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为了讲明液体的扩散现象,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按照课本图2-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看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刻。为了节约课堂时刻,几天前我就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大伙儿看几天前的实验。〔出示提早二天、四天、六天做的实验样本〕这些实验告诉我们,静放的时刻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能够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看到过固体的扩散。煤矸石有的原先确实是石炭岩,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 大量事实讲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伙儿也能找到许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

物理高考真题汇编分子热运动

分类练习11----分子热运动(3-3) 一、选择题 1、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B (08全国1卷) A .4×1016 m 3 B .4×1018 m 3 C .4×1020 m 3 D .4×1022 m 3 2、对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08全国2卷) A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气体温度就越高 C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3、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 g 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 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取6×1023 mol -1) C (08北京卷) A .10年 B .1千年 C .10万年 D .1千万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08天津卷)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 .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 .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 .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08四川卷) A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C .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 D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热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C (08重庆卷) A .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B .体积减小,温度不变 C .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D .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7、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7全国2卷) A .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 .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 .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 .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1、V 1、T 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2、V 2、T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D(07全国广东卷) A .p 1 =p 2,V 1=2V 2,T 1= 21T 2 B .p 1 =p 2,V 1=2 1V 2,T 1= 2T 2 C .p 1 =2p 2,V 1=2V 2,T 1= 2T 2 D .p 1 =2p 2,V 1=V 2,T 1= 2T 2 9、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高中物理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和气体》导学案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和气体》导 学案 【文本研读案】 知识点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分子有一定大小,可用 法粗略测定,其数量级为 m。 2、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基本微粒个数都为 个,这个数值叫做 常数,它是联系 世界和 世界的桥梁。知识点 二、分子的热运动 1、分子运动的特点是:一是 ;二是 。 2、布朗运动不是 的运动,但它反映了 的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

,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 。知识点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 力和 力,它们随着分子间距离的 而 ,其中的 减小得更快。 2、设分子间距为r,平衡距离ro,r< ro时,斥力 引力,合力表现为 ;r= ro时,斥力 引力,合力表现为 ;r> ro时,斥力 引力,合力表现为 。 3、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就 ,所以说,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 。 4、当分子间距r小于ro时,分子势能随物体体积的增大而,当分子间距r 小于ro时,分子势能随物体体积的增大而

。知识点 四、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 分子热运动的 和分子 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温度升高,物体内能 ,体积变化时,物体内能 。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和 ,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 。 3、做功改变物体内时,内能的改变用功来 。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 多少;物体对外界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 多少。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内能的改变用热量来 。物体从外界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内能就 多少;物体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 多少。 5、做功和热传递虽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但做功时是使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来发生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molecular thermal motion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多媒体课件等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水分子组成。分子体积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师问]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完整版)第十一章复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综合复习

第十一章复习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综合复习 【本章知识框架】 【知识总结】 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除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 1010-,分子质量的数量级在kg 1026-左右,用油膜法可粗测分子的直径(S V d =). 物理学中常用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一般取123mol 10026-?.),对微观量进行估算,首先要建立微观模型.对液体、固体来说,微观模型是分子紧密排列,将物质的摩尔体积分为A N 个等分,每一等份就是一个分子,若把分子看作小立方体或球体,则每—等份就是一个

小立方体或一个小球.可估算出分子的体积和分子的直径. 气体分子不是紧密排列的,所以上述微观模型对气体不适用,但上述微观模型可用来求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应说明气体的实际状态).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可以从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得到证实.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是由包围小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地撞击小微粒而引起的.且温度越高、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显著,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是物体里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由物质种类、物体质量、温度、物体的体积决定 (1)温度是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动能的总和等于总分子数乘以分子平均动能.(对个别分子讲温度无意义). (2)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故整个物体的分子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当分子间距离小于0r 时,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加.当分子间距离大于0r 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也增大.当分子间距离等于0r 时,分子势能最小. 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过程,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它们的本质不同: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则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存在温度差是发生热传递的必要条件,热量是物体热传迎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热量与物体内能多少、温度的高低无关. (2)机械能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量,而内能是描述物体内部状态的量.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但可以相互转化. 4.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U =W +Q 中,系统对外做功时,W 取负值,外界对系统做功时,W 取正值;系统放热时,Q 取负值,系统吸热时,Q 取正值.若W 与Q 的代数和为正值,即△U 为正值,表示系统内能增加;若W 与Q 的代数和为负值,即△U 为负值,表示系统内能减少. 5.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要注意能量利用和能源开发的新动向. 总之,学习本章内容应掌握好三个要点,二个模型,一个桥梁. 三个要点:分子运动论的三要点. 二个模型:一是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及其数量时,将分子简化为紧密排列的球形理想模型,二是用来比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弹簧模型. 一个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宏观量与微观量的桥梁. 【本章重点详解】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公式集萃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物理量与宏观物理量的桥梁,所以涉及分子动理论中有关分子大小的计算时,常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相关公式,高考也常在这个问题上设置题目,因此有必要把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的公式收集整理起来. 1.公式集萃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节分子热运动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很小的 C.一滴水就是一个分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冬天大雪纷飞B.桂花香飘满园 C.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D.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 3.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A.液体分子不停地运动B.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C.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D.液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4.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A.PM2.5分子原子核电子 B.分子PM2.5原子核电子

C.分子原子核PM2.5电子 D.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 7.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各句诗词中描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暗香来”不同的是()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出居庸关》(汪元量)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高骈)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村居山喜》(陆游) D.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游武夷泛舟九曲》(郭沫若) 9.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壁虎脚掌没有吸盘,壁虎的每只脚底部长着数百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更多更细的分支,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近,由此可知壁虎在天花板上攀爬本质上靠的是() A.分子引力B.大气压强 C.地球引力D.板壁弹力 二非选择题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____力和____力。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__,它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当分子间距变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__力;当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完整版)_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 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2.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 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3.如图15-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 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现象主要表明()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图15-1 4.下列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D.亲戚远来香5.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6、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 7、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无间隙 8、一升水和一升酒精混合后搅拌,它们的体积小于两升,这种现象解释比较合理的是()A.水和酒精发生了化学反应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种分子渗入另一种分子中间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扩散现象 9、吃的咸鸭蛋,其实是用鸭蛋腌制而成的。有地方是将食盐和黄泥以适当比例混合后加水和成泥,裹在鸭蛋表面,十天或半月后鸭蛋就变咸了。正确的()A.只有蛋壳有裂缝的蛋才变咸 B.加黄土目的是将蛋壳腐蚀,使蛋壳变得十分薄C.此实例说明固体分子间也可发生扩散 D.此方法不能腌制鸭蛋 6.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 7.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综合提高训练 1.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

高二会考复习之七·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 一、填空题: 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分子有一定大小,可用法粗略测定,其数量级为m。 2.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基本微粒个数都为个,这个数值叫做常数,它是联系世界和世界的桥梁。 3.古代原子学说的提出者是古希腊的。 4.分子运动的特点是:一是;二是。 5.布朗运动不是的运动,但它反映了的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 6.分子间同时存在力和力,它们随着分子间距离的而,其中的减小得更快。 7.设分子间距为r,平衡距离r o,r< r o时,斥力引力,合力表现为;r= r o时,斥力引力,合力表现为;r> r o时,斥力引力,合力表现为。 8.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就,所以说,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 9.当分子间距r小r o时,分子势能随物体体积的增大而,当分子间距r 小于r o时,分子势能随物体体积的增大而。 10.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和分子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温度升高,物体内能,体积变化时,物体内能。 1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 12.做功改变物体内时,内能的改变用功来。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多少;物体对外界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多少。 13.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内能的改变热量来。物体从外界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内能就多少;物体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多少。 14.做功和热传递虽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但做功时是使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来发生,发生热传递时是使研究的物体与周围其他物体之间发生内能的。 1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外界对物体加上物体从外界等于物体的增加。 16.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中,各物理量取值是:内能增加,ΔU取值,内能减少,ΔU取值;物体对外做功,W取值,物体对

(完整版)高中物理练习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

选修3-3 第3讲 一、选择题 1.有关“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反映了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温度较高的物体,每个分子的动能一定比温度较低的物体分子的动能大 [答案] B [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不能反映每个分子的运动情况,所以A、D错误,由ΔU=Q+W可知C错,故选项B正确. 2.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这是因为( ) A.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B.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C.机械能不能全部转变为内能 D.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他变化 [答案] D [解析] 第二类永动机的设想虽然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违背了能量转化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规律,所以不可能制成,选项D正确. 3.(2010·重庆)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放水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 ) A.从外界吸热B.对外界做负功 C.分子平均动能减小D.内能增加 [答案] A [解析] 该题考查了热力学定律,由于车胎内温度保持不变,故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内能不变,放水过程中体积增大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胎内气体吸热.A选项正确. 4.如图所示,两相同的容器装同体积的水和水银,A、B两球完全 相同,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A、B两球用同一种特殊的材料 制成,当温度稍升高时,球的体积会明显变大.如果开始时水和水银的 温度相同,且两液体同时缓慢地升高同一值,两球膨胀后,体积相等, 则( ) A.A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B.B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完整版)第十一章复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综合复习

第十一章复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综合复习 【本章知识框架】 物体屋由[分子的大小UO-' m 大駅分子{分子的质駅弟kg 组成的I 阿伏加德罗常数 *6. 02 X lO 2i tnol 小立方体或一个小球.可估算出分子的体积和分子的直径. 气体分子不是紧密排列的, 所以上述微观模型对气体不适用, 但上述微观模型可用来求 气体分 子间的距离 (应说明气体的实际状态 ). 分子水不錚实验依据 息地做无规w 则运动 运动特虑 (布朗运动 [永不停息■无规则 (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分子 分子间的和 互作用力 (引力*斥力同时存在再分子力是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F-r 图线5 — 10-4 厂丄r ■帖F 引一 F 库 规律* rr fi , F 引 >F 斥 「分子的动能;温度是物怵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点 分子挣能 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 分子醉能与物体的体积冇关系 隽义 物体的峽娅因瓠分子?豐r 积、物态等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 热力学第 能於守恒定律』一定律 內容 樱达式:W+Q=MJ 符号 规则 、能蜃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尊方向杵 【知识总结】 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的引力和斥力 (1)除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 10m ,分子质量的数量级 在10 26kg 左右,用油膜法可粗测分子的直径 (d V )? S 物理学中常用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般取6. 02 1023mol 1 ),对微观量进行估算,首 先要建立微观模型. 对液体、固体来说,微观模型是分子紧密排列,将物质的摩尔体积分为 N A 个等分,每一等份就是一个分子,若把分子看作小立方体或球体,则每一等份就是一个

分子热运动知识总结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 ⑴定义:热学中,把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统称为分子。 注意:热学中的分子不同于化学上的分子,化学上的分子是物质具有各种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⑵其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质量的数量级是10-26kg; 球形(求固体和气体直径时) ⑶分子的模型 立方形(求气体分子间距时) 2、阿伏伽德罗常数 ⑴定义:把1mol物质所含的微粒个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熟,N A=6.02×1023mol-1 ⑵分子的质量:mo=MA/NA=p VA/NA; 分子的体积:Vo=VA/NA= MA/p VA; 物质所含分子数:N=nN; 二、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一布朗运动 ⑴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小微粒做的永不停息的、不规则的运动。 ⑵对象:在液体和固体中悬浮的细小微粒; ⑶原因:包围固体小微粒的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的地撞击小微粒,在同一时刻来自各方向的分子的冲击不平衡,在不同时刻装机的合力大小、方向不同,所以固体小微粒作无规则运动。 ⑷意义:间接反应液体、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注意: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和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分子距离r=ro时,引力和斥力相等; 2、分子间距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斥力减小的更快; 3、当分子间距离r大于10ro时,可以认为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四.物体的内能、热量 1、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注意:研究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这里研究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即平均动能。 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温度,即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说明:⑴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对个别分子来讲毫无意义; ⑵温度是大量分子的宏观表现,高温物体里也有速度很小的分子; ⑶不同的物体,如果温度相同,则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但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

人教版 物理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组成的,且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且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2.通过实验以及弹簧弹力的类比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认识的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体会物理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宏观扩散现象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体会物理方法在物理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神奇的物质世界、物质的组成、气、液、固态的扩散、布朗运动)、烧杯、胶头滴管、热水、凉水、内聚力演示器(自制削铅器)、弹簧小球模型、弹簧测力计。 学生:红墨水、带细线的塑料平板、注射器。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从生活中熟知 现象切入主题。 [故事讲述] 小明刚进家门,对奶奶说:“奶奶, 你炒的菜真香!”奶奶有点不高兴的说:“你这孩子,难道我煎好的鱼就不香了吗?”小明趴在奶奶耳朵旁边说了一句话,奶奶高兴的笑了起来。 [设置疑问]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 [板书课题] §13.1 分子热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熟知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更好的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听老师讲述生活片段,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小明应该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物质 的构成 [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 茫茫的宇宙及其中的天体都是由物 质组成的,且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 展中,宇宙中的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呢?它们又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 [视频自学]观看视频,了解宏观宇宙及其组成物质的运动规律。 类比宇宙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猜想物质内部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