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

为进一步推进运动训练专业建设, 根据学院“十二五”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特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以突出本专业的鲜明特色,发挥本专业的龙头作用和示范效应。

一、专业建设基础

运动训练专业是我院2001年根据竞技体育发展需要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而设置的,该专业属于文化教育大类体育类。本专业任务是培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培训高技能社会体育人才。2001年起开始招收运动训练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2002年开始招收运动训练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2007年,本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精品)专业”。

该专业目前已成为我院主干专业,也是特色鲜明的专业。该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工学结合”办学优势和“科教训一体化”办学特色。在专业建设持续发展方面得到了安徽省体育局强有力的支持,在“十一五”期间,投入建设资金2.3亿建设了新校区,运动训练专业的设施条件和师资队伍也得到了全面改善。目前,本专业拥有全省运动训练较为优越、先进的专项教学、训练设施条件和人力资源,对专业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本专业的建设日趋完善,专业招生数量稳中有升,现有五年制后两年高职在校生 305人、三年制高职在校生182人。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2010年底就业率达100%,超过全省高职高专平均就业率。本专业师资配备较为合理,已形成了一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与训练“培育、培养、培训”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人,“双师素质”教师7 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学历2人,

校外兼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大多来自各级专业运动队,均具有多年训练比赛丰富经验、运动成绩突出的一线教练员和运动训练方面专家。专业实践课教师双师结构比例达100%。

本专业教学资源已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尤其是本专业特有的多证书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吸引了行业资源的投入,夯实了专业建设的基础。

二、专业建设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作为安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定位,全方位构建“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模式,有效的满足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的需求目标。

(一)发展目标定位:完善专业全面建设,提升专业教学训练及科研水平,发展优势竞技运动项目(群),继续建设好省级示范专业,以运动训练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共同发展。

(二)教育层次定位:以三年制高职教育为主,五年制高职教育为辅,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三)人才规格定位: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人才培养理念,以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体制改革和发展为导向,发挥地方竞技体育优势,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系统掌握科学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1-2个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与教学工作,成为运动技术水平较高、实践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体育人才。

(四)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行业,为安徽竞技体育提供本专业最大的人才支持、知识贡献和社会服务。树立专业服务行业的指导思想,

按各专业项目的培养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专项技能培训、职业能力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根据竞技体育行业的岗位特点和要求,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我国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从事运动训练实践能力和水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够胜任从事专项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科研与管理的专门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体现学院的“三培”人才培养目标,即“培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培训高技能社会体育人才”。

通过培养,要求本专业人才掌握运动训练项目的教学与指导、组织、编排、裁判等实际工作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和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竞技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能够满足专业岗位需求,适应比赛、训练、管理、服务一线的需要,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图1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框图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经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及深入了解行业的岗位需求,确定了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明确了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根据专业服务行业需求的思想,进行培养方式的改变。

图2 运动训练专业素质、知识、能力分解图

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课程体系分解为五大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普修技术模块、专项训练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每个模块按照知识能力对应关系划分为若干科目。各科目的划分充分考虑运动训练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科目内所设置的课程能实现对应的培养规格,具有规范、科学、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并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为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四、专业建设内容及改革举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证

为保证专业建设顺利实施,建有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并由院领导担任组长,系主任、专业及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产学合作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制定、专业建设指导与实施工作。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健全教学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以及教学督导等制度,从管理上监控并完善教学过程。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系统性

从教高〔2006〕16号文件下发后,运动训练专业严格遵照文件精神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3年的纯校内培养改革为“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素质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半年行业实践性顶岗实习,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重点突出实践岗位的学训结合,强化专业的实训技能,在学中训、训中学,请进来、走出去。经过改革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性,体现在重点抓好实训、实验、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建设,保证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地的前瞻性、科学合理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开放性,体现在走出校门办学,与行业企业合作,让学生、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运动队,把课堂设到训练、竞赛第一线;同时把运动队技术专家、行业能手请进校园、请进课堂,按行业制定的训练大纲标准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挂钩,使学生直接感受专业人才技能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机制过程,以提高专项技术能力。通过专业项目队训练中心办在学校,学校各项目专业训练进入中心,实现实践性互动教学改革,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职业性,体现在教学训练与职业资格标准挂钩。把职业培训大纲直接引入教学,通过准入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等级标准,使教学训练贴近行业、职业岗位,真正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通过运动项目的内部竞赛、行业规范性竞赛和国家级竞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训的效果,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系统性,体现在该专业由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三年制高职教育形成梯队型、连贯型、一条龙的人才培养通道,满足我省业余训练、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需求。在系统的人才培养中,着重抓好招生制度改革,通过不同类型的对口招生和招生考试项目的对应性调整,在招生选材上,扩大生源范围,提升生源质量,保证了本专业各系列人才培养的质量;着重抓好各阶段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对各层次专业教学计划的进一步筛选和修订,促进中职、高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核心课程的内容和比例,增加实践性课程学时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教学时数去掌握和应用专业技术、技能;着重抓好专业各小项评价方式的改革,把评价与训练联系起来,把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联系起来,把评价与学生个人运动成绩联系起来,把评价与课程考核联系起来,达到以评价促教改的最终目的。

二、推行“三层双轨”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其中,“三层”是指按课程内容之间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

业综合技能三个层面;“双轨”是指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主线同步进行,在每个培养阶段均对应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训内容。

第一阶段: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1)基本素质能力训练:开设《田径》、《篮球》等普修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体能、灵敏性、耐力;

(2)职业基本能力训练:开设《裁判法》、《教学法》等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田径》、《篮球》等二级裁判执裁能力;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培养

(1)运动专项能力训练:开设《专项训练》等实训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专项技、战术训练等。

(2)职业资格证培训:开设《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等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专项技术等级考核内容等。

第三阶段: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1)教育教学知识应用能力训练:开设《学校体育》、《体育法规》、《专业技术》等综合实训课和校内外实践训练,实训内容:技战术教学、专业训练工作岗位训练。

(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训练:基于《职业道德》、《职业等级技能资格》的综合实训课,实训内容主要为:顶岗实习。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培养,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都得到系统提高,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四)课程体系构建

1、按照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彻底打破以知识系统为原则的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应用模块的重组,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使新的课

程体系成为院内高职教学改革独具特色的新型体系。把运动项目队的年度和周期竞赛指标纳入课程的教学体系的重点内容,分项目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和和实训,使“教、学、做”形成高度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2、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 2-3门院级精品课程。

3、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强化实践教学,通过2-3年的努力,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及教学技能实践课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习实训两大保障体系。

4、转变教育观念,以理论必需、够用为标准,改革课程模块,修订不同模块的教学时数,确定核心课程的时数比例和内容体系,以理论结合实际为要求,贯穿基本素质与教学能力培养一条主线,优化理论教学体系。

5、实行“1+N”证书制。即指学生毕业时取得一个专业毕业证和多个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包括《运动员等级证》、《裁判员等级证》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等,鼓励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英语B级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等资格证书。同时努力将考试和考证相结合,将职业技能证书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将证书的取得和综合测评挂钩。

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将运动训练专业的核心课程放入学院校友网,使在训运动员能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缓解行业专业项目队学生长期存在的读训矛盾。同时与国内各相关体育院校联合,进行跨区域、跨学校、跨时空的信息交流。

(五)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1、进一步做好专业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工作

鼓励和安排在职进修和到行业、企业对口挂职锻炼,到2013年保证所有专业教师进修和轮训一次,提升专业教学素质和水平,使该专业教师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学骨干。

2、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到2013年,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培养本专业优秀青年教师4-5名;聘请6-8名行业专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抓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构成凝聚力强,老、中、青结构合理的、水平高的教学团队,以提高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的整体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

3、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理论扎实,能把握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了解和学习与本专业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相关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了解大学教育规律,并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前沿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

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如:教材加工与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板书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运用普通话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要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胆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更新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教材编写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科研成果开发

联系安徽体育工作的实际,学习推广先进的训练方法,坚持教科训结合,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理论素养,争取在安徽体育人才的培养,训练方法的改进发挥积极地作用,坚持“科研兴教,特色兴校”,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争取周期内获得一项安徽省体育科研成果奖。

1、鼓励支持教师围绕教学开展科研工作,以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支持教师进行学术活动,鼓励、支持教师申报国家体育局和省体育局相关科研课题。

2、根据教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或专业的需要,要求本专业专任教师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论文或一项科研课题,在项目经费中给予奖励。

3、鼓励教师进修和交流,争取每年选派1-3名优秀教师进修培训,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扩大学术视野,掌握学术动态。

4、每学期有计划、有侧重地聘请社会、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系列教学科研讲座。同时,利用学院现有学术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

5、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评比项目,凡申报成功者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和奖励。

(七)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按专业课程体系要求进行对应性调整和建设,改善实训场馆教学环境与条件、充实与更新实训设备,计划再建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多功能差异化实训基地。

2、现有专业实训场馆和基地对本专业学生实现全面开放,以适应学生补偿训练和技能实训的需要。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场馆和基地的使用和管理,使专业实践教学实现以校内场馆基地为主,实现校内场馆的零距离使用。

3、加强对实训场馆基地的使用管理,学生实训实行“准运动队化训练管理”模式,即学生在实训场馆实训,一切管理、要求和体系都要与运动队管理完全一致。

4、建设完善现有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实训实习内容。为使学生到行业、运动队实习更加顺利,同时扩展我院与多家行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学校和行业、运动队双方的责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承担学生顶岗后的一切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同时提供人才选聘的优先录用。校方的责任主要是:结合行业、运动队教学训练实际和培养目标要求,共同制订并实施实习计划。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新途径方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5、新建3-4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努力探索规范的基地建设标准。在行业及社会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双赢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实训实习成为行业和社会企事业选择新鲜人力资源的优先途径;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在诚信意识、训练观念和职业素质方面都受到极大的教育与提高,从而达到实习实训过程成为宣传、推广学校特色人才培养的最好途径。

(八)教材建设

1、制定教材使用计划。为体现我院运动训练专业的特色,立足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突出本专业的有用性、充分性和实践性,选用国家、行业规划的高质量教材,严格教材使用的选择程序,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为标准,统一采购、统一使用。

2、组织专业教师编写分专项校本教材。到2012年底前,按专业课程体系要求,重新调整、编写、完成各门课程教学大纲,2013年前出版有本院特色的校本教材2-3本。按新的课程体系要求,逐步完成各分项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使本专业在实训指导书编写方面具备有一定的水平。

3、加强教材编写的督查,对校本教材的编写给予专项立项和经费支持。鼓励参编公开出版教材,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九)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能否健康正常的运行,教学管理是关键,因此,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

1)教学管理机构健全,人员结构合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管理的职能。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高,各部门领导在教学岗位上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历,对教学工作熟悉和了解,因此,反映在教学管理工作上,无论是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还是组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水平都较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教学管理的过程和细节上都能突出服务思想,体现出人文精神,在工作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人性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和干群关系融洽。

2)管理制度完备,学院制定有教学全方位管理制度。本专业所有教学文件齐全。教学计划、科目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学任务书、教案、教学日志、学生成绩考核、学期授课总结等教学资料齐备。在课堂教学各环节能做到:认真备课、说课、讲课;认真实验、实训;认真辅导、批改作业;认真考核。制定学生教学反馈制度。

3)建立了较完善的四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级监控是院教学督导室(督导组),负责对全院各教学训练部门、单位进行督导检查;

二级监控是处系部巡查组,负责对本部门、本单位教学训练工作进行定时检查监控;

三级监控是教研室和教学团队,负责对本教研室或团队教师进行规定内容的检查、指导;

四级监控是学生评教信息员,负责对本班级任课教师日常教学进行监督考评、定期反馈信息。

院处系领导通过听、查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各主要的教学环节(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考核、成绩评定、实践教学等)均有规范的制度,控制有效。院系定期开展教师相互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学生评教等已成制度化,这些措施对强化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保障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管理成效明显,教学上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年年都有教学管理科研论文发表、并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通过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我院教学科研能力,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十)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积极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

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①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毕业生向学校汇报就业信息,対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学校对于毕业就业人员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不断了解其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的变化。

②专业教师抽查制度——专业教师及时了解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③行业评价制度——行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工作能力、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利用社会、行业和学校合作关系进行不定期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工作的整体情况,对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素质进行评价。

(十一)特色建设项目

运动训练专业作为我院办学的龙头专业和安徽省示范(精品)专业,在我省体育行业和我院专业建设上起到了其特有的示范效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我省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和体育行业唯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大专层次的专业,其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创新突出。

1、创业教育技能融合。以开发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必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环节有机地结合,通过本专

业毕业生进运动队任职形成“到岗就能胜任工作,为行业运动队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2、就业准入专业对口。学院继续在人才培养中推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认证制度。将职业资格准入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这项制度的推行,使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方向更为明确。成为学生学习和就业新的需求动力。进入行业和社会用人单位学生都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技术需求,达到优良的工作效果。

3、订单培养效果显著。深入了解本地区行业的用人规格,制定本专业的人才订单培养方式。重点是学院与运动中心和各市业余体校按照需求双方共同商定教学方案,由教师和聘请的运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教学训练;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在各运动中心和各市业余体校进行。订单培养机制从方案设计到毕业生就业,校企双方全过程合作完成,形成一种有效的稳定运行机制。

4、社会服务质量保证。运动训练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专业建设项目,根据社会和行业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行业技能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学院先后被国家和安徽省评为国家职业技能体育特种行业培训基地,每年培训100-200人;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每年培训100-200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训600-800人;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基地,每年培训200-300人;安徽省教练员培训基地,每年培训200-300人;安徽省体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每年培训

50-100人。运动训练专业在为行业、运动项目队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全省培养体育“双师素质”教师和体育行政管理干部,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社会服务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五、专业建设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六、运动训练专业建设进度表

高校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高校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1、前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培养的专业人才规模不断增长,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促进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在看到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在此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问题。 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培养的人才规格与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质量需求。所以,面对如此突出矛盾,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必然选择,而实施品牌专业建设战略是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体育学门类新办的本科专业。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顺应国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专业。 自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首先开办社会体育专业以来,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办学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212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涵盖了师范、体育、理工、农业、综合性等不同类别的院校。2021年又有10所院校申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并进入公示阶段。现在应该到了从关注专业数量增长到关注专业质量提升的时候,也就是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到了关键的时候。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是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的需要;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高校社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综述

枣庄镇中心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突出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办学目标。我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传承、弘扬“以体促德、以体增智、以体健体、以体审美”传统,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丰富内涵,着力抓好学校特色建设,突现体育精神文化,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二、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童金海 副组长:刘伟吕维鼎史文同马栋良 组员:张涛孙应强金富童金亮程家慧 李坤强蒋华訾金狼李飞各班班主任 三、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 1、从我校发展历史来讲,枣庄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中学,多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传承中超越,在积淀中发展。在多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我校体育传统项目已呈特色,优势明显,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丰厚的资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育工作策略与方法。学校成立各项体育运动队,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集中训练,由专门老师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训练目标、计划,并推荐优秀学员参加各种大型比赛如:我校学生参加区级运动会、区门球比赛、中学生篮球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2、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来讲,我校学生大多属于留守儿童,总体知识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甚至出现心理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拼搏

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以未来社会的需求来看,人才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俗话说:“体乃载知识之舟”,没有健康的身体,势必影响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可以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文化知识的汲取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提高目标定位,确定了“先健体后强识”成为培养目标,“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并设想将体育运动发展成为我校的一项群体运动,并逐步引向深入并拓宽领域,并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拓展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建目标与方向 (一)总体目标: “先健体后强识”——传承艰苦创业的精神,吸收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发展,传承、积淀、弘扬、升华我校体育特色。让体育与精神文化来构筑特色学校。我们将采用分层推进、分步发展的战略,努力实现特色教育的新跨越。 (二)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3、3) 体育运动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体育运动在我校的普及和提高,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我校拟定学校特色项目创建的工作目标。 具体如下: 1、依托我校传统资源优势, 组建好学校体育运动队,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训练。要求全体教师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运动,以“普及体育运动”作为我校特色项目,使之成为学校工作特色之一。 2、确立教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3、在发展整体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的训练,增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总结经验扩大优势 一、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校企合作 学院隶属宁波市领导,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400亿元,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超过4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这为加大对学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根据宁波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将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浙江省重化工基地,进一步确立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十一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及机械基础件、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模具、新材料、新能源、文具、家用电器等十大产业。宁波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根据《宁波市2006——2007年度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未来几年,宁波每年需要10万名技能型人才,这给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学院地处北仑新区,合作发展基础良好。北仑区东接深水良港——北仑港,北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区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中信公司独家开发的大榭开发区,有1000多家外(合)资企业,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35家。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935元。至2005年,宁波十大百亿工程中有七项落户在北仑新区。目前北仑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区,成为宁波市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强区和利用外资的龙头,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形象窗口,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校企双方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双赢合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推行“三三”模式,深化工学结合 学院几年来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建校以来,坚持“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其中《“学工交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案例》作为9个典型模式之一收入由教育部高教司、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主编的银领工程丛书《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

2016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6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同时具备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 (4)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 (7)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社会体育管理学、休闲体育学、体育俱乐部管理、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永城职业学院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城**学院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为重点,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一、课程简介 永城**学院《大学体育》是公共基础课。是在我校一年级开设的必修课,二年级开设的选修课。是学校覆盖面最大的课程。我校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长期以来体育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模式。近几年来在体系、内容、方法上不断的完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校目前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太极拳、等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批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上都能体现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示范性课程。 1. 在加强课程建设的教育思想研讨、开展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深入比较与研究、明确我们的优势和差距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规划。 2.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引进计划。 3. 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4.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实现“三位一体”教学的课程模式。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60401 学校名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41 学校举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所在地广东省(省份)广州(地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9 日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一年十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珠三角地区创造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东风,继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建筑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专业建设基础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2001年,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 2006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尤其是在09年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当中,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在专业内涵方面下苦功,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取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2010年该专业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示范性专业验收工作,正式成为了“省级示范性专业”称号。 1、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手段引进专业团队人才,通过国内外访学、参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参与项目研发或企业兼职等途径锻炼培养人才,本专业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骨干队伍。专业带头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思想素质好,团队意识强,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拥有一批来自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沃华消防公司、广东建业工程技术公司、广东海富建设有限公司消防技术服务分公司、广州珠江监理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的兼职教师。 2、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以点带面,以课程等级建设推进课程整体改革,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先后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获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获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给排水系统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体育学院-黄山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203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78.5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相近专业:体育教育 院部负责人:李昌军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 日期:2013年8月 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以“强技能、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能胜任体育教育、行政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可从事体育教育、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工作。 2、培养要求 1)工具性知识: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逐步提高并基本达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一般会话水平。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能够进行文献检索。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注并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尤其是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社会体育工作,思想品德良好。 3)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概论、社区体育导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科研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

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方案

(试行)为贯彻落实《全民建设计划纲要》,拓展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空间,促进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模式,结合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尤其是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营地建设的意义和性质: xx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任务是: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体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借鉴发达国家利用户外营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广阔的国土和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资源,开发新型的全民健身体育资源,建立一种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吸引青少年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形式;其主要任务是使广大青少年从室内走向户外,认识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强健体魄,陶冶情操,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运动、娱乐、休闲环境,为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二、营地的规模和基本地域条件: (一)交通便利的自然山川、湖畔海滨等,距离中心城市不超过两小时路程,可全年开放或具有明显独特的季节性特征的地域。 (二)具备必要的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周边有可供参观学习的历史文化景观或工农业生产基地。 (三)拥有可同时安扎200个左右露营帐篷的开阔地带,营地面积不少于6000平米。 (四)远离滑坡、巨浪、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安全区域。 三、营地构成: (一)活动区:

户外体育营地活动主要包括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徒步登山、野外露营、团队拓展、航海模型、航空模型、无线电测向、野战定向等一系列绿色体育户外运动项目。通过组织青少年“体验一次野外露营”、“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参加一次团队拓展体育活动”和“参与一次户外体育比赛”等形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参与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二)露营区: 露营区是青少年户外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之 一。必须可同时满足400人左右(安扎200个双人帐篷)露营;露营区要有足够的空地、除有厕所、盥洗台、清洗台、必要的照明设施等最基本的设施外,尚需要有整洁的环境卫生、安全警卫系统。 (三)服务区: 服务区是保障青少年在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安全、快乐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除能够提供户外活动必须物品的租赁及相关服务,尚需含餐厅、日用品商店、淋浴设施、消防急救设施、医务室、休闲生活空间、便利的交通网以及丰富的临近游憩点的服务设施、休闲设施以及相关的附属设施。 四、管理: (一)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是全国组织实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工作的业务部门,负责营地建设的发展规划。 (二)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营地建设的选址工作,并对营地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为避免营地运营不当而造成政府部门的长期投入,贯彻“营地自行运营”的方针,亦可由营地依托单位(如共青团属青少年活动基地、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代为运营管理。 (三)各地拟建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的依托单位需报有关取得建设营地所需土地的相关协议,经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一、学院概况与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市政府为适应南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于1999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其前身南宁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广西最早面向市场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为2215.26亩,教职工 65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0.8% ,开设45个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在校生9100多人。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以培养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学合作教育的之路,初步探索出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01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2年的办学积累,使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国色天香”(国家品质、特色办学、天之骄子、桃李生香)的教育品牌影响逐步扩大,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鲜明教育特色。 (二)建设基础 1.面向市场的“六化”开放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根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起点基础上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资源社会化、产品精品化、手段现代化、服务高效化”的“六化”先进办学理念,并将之贯彻于整个办学过程中。 办学市场化:把学院办学活动纳入市场的大框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做到办学机制适应市场、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学生就业服务市场、学校发展依托市场。近年来,学院根据东盟国际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新形势,以及产

最新-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精品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一、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所我国部分地方院校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目标、课时比例、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最近十年来各级教育相关文件及相关学术性论文,收集并且整合参考了八所高校包括体育类专业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建设方面的有关资料。 二数据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各院校的课时比列、学分、实践等环节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 三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当前该8所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结合当代社会市场对体育专业的需求等情况进行推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 通过分析可看出,这些高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学、社会科研、社会体育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管理等技能指导型人才,同时强调群众体育活动,对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开发等原发性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作了强调,但是却缺乏对大型赛事的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过多强调体育教育专业。 二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时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总学时平均为2691.9学时,总学分平均为173.1学分;对比可发现,在学时上除西安体育学院和凯里学院低于或高于《专业规范》的要求外,其他6所高校均在规范内上下起伏;在学分上凯里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均高于规范中的要求,其余的则在规范值内。 三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经调查发现,各地方性院校开办的主干课程相对类似,而专业性极强的主干课程缺相差很大,特别是学科课程,种类繁多,八所院校完全不同,这当中既有像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这种及其容易混淆的课程,也有像体育经济学与体育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学校名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14060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 专业代码 660302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 (2)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3)专业建设优势 2.专业发展现状 3.存在问题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 (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师资队伍建设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1.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课程改革与创新工程 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体系

4.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实效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五、预期绩效 六、专业建设进度、建设经费预算 七、保障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运动训练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运动训练专业服务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闽政〔2011〕47 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1]19号)、《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要求,特制定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 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2011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都为福建省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福建省体育产业调研报告,2008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15万人,2009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25万人,近2年运动训练专业人才需求仍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福建省社会

XX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 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 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 函〔2015〕168号)《XX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 进工作方案》(X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 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 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 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 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

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树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体育专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体育专业) 前言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 一、个人资料 姓名:XXX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8年1月 性格:内外向兼之 学历:大学本科一年级 专业:社会体育 座右铭: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二、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总体规划时间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社会体育专业) 前言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

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 二、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总体规划时间 美好愿望:希望以后可以有个自己的公司,或者可以拥有一家自己开的健身俱乐部 职业方向:公司里的体育顾问、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老师 三、自我盘点: (1)性格品质:自信心强,肯吃苦;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真诚,能得到大部分人的尊重; (2)个人素质:兴趣广泛;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语言逻辑性和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预见性和团队意识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3)气质:自我形象较好,谈吐得体,具有一定亲和力; (4)学习能力:领悟性较强; 2、优势盘点: 从小生活条件坚苦,让我养成了不怕苦的精神,创业是一个坚苦的过程,在这个漫长坚苦的过程中,它将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3、劣势盘点: 因为来自农村,没有经济基础,决定了我的事业起点相对言要低,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各类荣誉证书太少。 4、优点:

竞技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竞技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竞技体育专业2009年首批招生,主要面向优秀运动队现役运动员招生,是学院的主干及重点建设的专业。它服务首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运动员。 一、指导思想 本专业培养具有竞技体育专业素养,掌握竞技体育训练与比赛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能胜任竞技体育训练与比赛及指导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建设特色引领型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积极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及职业转型教育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学训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素质;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法”“学法”为途径,保障和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质量;加强和改善实训基地和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通过两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课程体系较为合理,具备高素质与较强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在具有竞技体育特色的高职专业。 三、建设步骤与内容 第1步:建立学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完善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按照“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通过学校、训练基地双方

共建,教师教练“双师”共建、学训同步等方式实施共同培养体育应用型体育人才。实现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学习、训练、就业岗位工作中,实现学习与体育市场就业岗位的对接。以过程控制为中心,多环节加强教学质量控制。建立教学工作规范,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师教学测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能力测评,注重过程考核,以考试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2步: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根据体育产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执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重组项目课程体系。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力争建立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学习平台,进一步解决运动员学习训练的矛盾。 第3步: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 在现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训练基地与学校突出真实现场环境或模拟环境建设,共同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训练条件。 第4步:加强“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构建专业建设研究的教学团队 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管理团队”。 四、改革与保障措施 (一)改革措施 1、针对现役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外出训练比赛造成的学习断续

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前言 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应届毕业生更愿意毕业后自谋职业,直接参加工作。如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网对2006届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网上随机调查显示:选择毕业后 参加工作的占67.05%,考研或继续上学的占15.65%,出国留学的占 5.33%,顺其自然、过段时间再考虑的占11.96%。可见,毕业后自谋职业,直接开始工作,是大学生实现初 次就业的主要选择路径。如果你的也是从这一路径开始,那么你就要提前做好的充分准备,将自己的择业与社会需要、个人优势、自我成长、社会就业形势、未来目标等紧密结合,明确自己的起点,准确选择好求职的行业、地区和层次,注重与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相匹配,做好求职的心理准备,有针对性地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会,抓住机会及时就业。 一、个人资料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1988年1月 性格:内外向兼之 学历:大学本科一年级 专业:社会体育 座右铭: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二、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总体规划时间 美好愿望:希望以后可以有个自己的公司,或者可以拥有一家自己开的健身俱乐部 职业方向:公司里的体育顾问、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老师 三、自我盘点 (1)性格品质:自信心强,肯吃苦;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真诚,能得到大部分人的 尊重;

(2)个人素质:兴趣广泛;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语言逻辑性和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预见性和团队意识等方面 均有所表现; (3)气质:自我形象较好,谈吐得体,具有一定亲和力; (4)学习能力:领悟性较强; 2、优势盘点: 从小生活条件坚苦,让我养成了不怕苦的精神,创业是一个坚苦的过程,在这个漫长坚苦的过程中,它将是我的,也是宝贵的财富。 3、劣势盘点: 因为来自农村,没有经济基础,决定了我的事业起点相对言要低,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各类荣誉证书太少。 4、优点: 乐观,开朗,胆大,有一股不服输的屈气。 5、缺点: 做事不够细心,有时候也比较怀疑自己的能力,惰性较大。 四、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当劣势和缺点成为了你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时,就应充分得用你的优点,让其把你带出围障;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 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 五、社会环境分析 1、一般社会环境:电子、网络铺天盖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科技浪潮源源不绝, 竞争日益激烈,形形色色人物竞赴出场,不禁感叹,这世界变化好快。 2、特殊社会环境:社会的发展,人们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再加上《体育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法规文件在法律上的保障,使社会体育得到广泛的开展。社会体育专业是新兴专业,前景挺好的。而且随着2008奥运会之后我国体育方向的转变——全 民健身的方向,我们社会体育的学生就业就好了。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

为进一步推进运动训练专业建设, 根据学院“十二五”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特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以突出本专业的鲜明特色,发挥本专业的龙头作用和示范效应。 一、专业建设基础 运动训练专业是我院2001年根据竞技体育发展需要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而设置的,该专业属于文化教育大类体育类。本专业任务是培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培训高技能社会体育人才。2001年起开始招收运动训练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2002年开始招收运动训练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2007年,本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精品)专业”。 该专业目前已成为我院主干专业,也是特色鲜明的专业。该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工学结合”办学优势和“科教训一体化”办学特色。在专业建设持续发展方面得到了安徽省体育局强有力的支持,在“十一五”期间,投入建设资金2.3亿建设了新校区,运动训练专业的设施条件和师资队伍也得到了全面改善。目前,本专业拥有全省运动训练较为优越、先进的专项教学、训练设施条件和人力资源,对专业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本专业的建设日趋完善,专业招生数量稳中有升,现有五年制后两年高职在校生 305人、三年制高职在校生182人。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2010年底就业率达100%,超过全省高职高专平均就业率。本专业师资配备较为合理,已形成了一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与训练“培育、培养、培训”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人,“双师素质”教师7 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学历2人,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体育部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体育部“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 一、系部专业发展整体规划 专业建设是体育部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和办学水平,是系部生存的支柱和关键。根据《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目标要求,在总结体育部“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基础上,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为适应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式及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推进体育部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发展现状 体育部现有一个本科专业,为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共计99名,其中2016级49名,2017级50名。自2016年成功申请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获批以来,在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按照省、学校的要求,每年招生人数为60名。2017年6月体育部积极申报第二个本科专业,为运动康复专业,如申请获批计划每年招生60人。 (二)专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院办学理念和当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素养和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本科教学为核心,以科研工作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学

院发展内涵,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努力实现体育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专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体育部专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为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内涵,提高质量。 1.依托优势学科专业,提升专业整体水平。以优势学科建设 引领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强化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和改造,促进商、体两学科协调发展,办出特色。 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设立和退出机制,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发展定位,新增体育专业方向;淘汰社会需求不旺、专业办学水平不高的体育专业。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4.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有效推动专业建设。建立体育部专业建设定期评价制度,重视并加强专业建设。 (四)专业发展规划目标与任务 体育部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出发点,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建设。

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本专业现阶段主要培养体、智、心、礼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因时、因地、因势适时进行调整。 因此,要密切关注体育产业与经济的变化,建立定期开展对健身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制度,了解企业的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情况,并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以主动适应健身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继续坚持“爱心教学,服务社会;发扬跆拳,面向全国”的办学目标。 项目建设内容 ① 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战略合作企业群 继续深入开展与西王健身俱乐部的合作,与战略合作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学培训共享资源库,共同参与课程考核和技能鉴定。 ② 强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行业名家、企业代表、教学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研究企业人才需求,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块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项目建设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岗位技能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训练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将职业资格与行业技术认证考试内容融入其中,保证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2)项目建设内容 ① 不断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重点听取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教师调研意见的基础上,对不同大类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形成论证报告,明确具体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发展动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人才培养方案经过系部、教务处、院学术委员会“三审”制度;优化不同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态度、职业素养、身心健康的培养;以每个专业方向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组成模块化课程内容,实行项目教学;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对将来的职业岗位非常熟悉,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