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压裂(哈里伯顿)

【CN109808973A】页岩气压裂连续自动输砂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57502.8 (22)申请日 2019.03.01 (71)申请人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6号 第12层 申请人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 测试公司 (72)发明人 赵亚刚 蒋成白 向少华 张国强  苏浩 韩家新 林田兴 徐季  张相权 陈卫东 石陈梅 蒋嫚  杨军海 林俊 豆瑞杰 曾凡骄  杨波 刘亚中  (74)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2102 代理人 朱宏伟 胡建平 (51)Int.Cl.B65B 69/00(2006.01)B65G 65/46(2006.01)B65G 69/00(2006.01)E21B 43/26(2006.01) (54)发明名称 页岩气压裂连续自动输砂装置及其安装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气压裂连续自动输砂 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其装置包括破袋上料斗、平 台、垂直螺旋输送机构和用于储存压裂砂的A仓、 B仓和C仓;所述破袋上料斗安装在平台上;连续 自动输砂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旋、第二螺旋、第三 螺旋、三通、第一闸阀、第二闸阀和第三闸阀;当 第一闸阀、第三闸阀打开,第二闸阀关闭时,压裂 砂进入A仓;当第一闸阀打开,第二闸阀、第三闸 阀关闭时,压裂砂进入B仓;当第一闸阀、第三闸 阀关闭,第二闸阀打开时,压裂砂进入C仓。本发 明为国内非常规页岩气压裂施工所用压裂储砂 罐研制配套,并且满足三种不同规格压裂砂的输 砂专用装置,可连续自动输砂,操作简单,精确度 高,误差小,安全可靠,维护方便,可直接应用于 现场作业施工。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CN 109808973 A 2019.05.28 C N 109808973 A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方法研究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页岩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新亮点,但其特殊的钻采开发技术可能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页岩气压裂作业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压裂返排废水,这类废水中含有随着返排废水带出的地层地下水、废压裂液和钻屑等,具有高盐、高矿化度、高色度、含有毒有害物质、可生化性差和难处理的特点。因此,研究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对于缓解开发区块的环境问题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对于保障页岩气的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现状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已形成了加砂压裂用滑溜水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并在现场应用。其基本处理回用流程为:返排液→物理分离→水质检测→水质调整→水质检测→压裂用水或与清水混合后作为压裂用水。现场通过过滤、沉降去除机械杂质,补充添加剂来调整返排液性能,使其满足压裂施工要求,重复利用。该处理方式相对简单,但对成分较复杂的返排液处理后需与清水稀释才能满足压裂用水要求。 2.1 常规压裂返排处理技术 1)自然蒸发 依靠日照对返排液进行自然蒸发,去除水分,剩余盐类和淤泥采用固化处理。该方法处理能力小,处理周期长,受自然条件限制(温度和土地)。美国西部部分州和中国部分沙漠地区少量的返排液采用了自然蒸发处理。 2)冻融 冻融是将返排液冷冻至冰点以下结冰,盐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使冰的盐浓度降低,再将冰加热融化得到低浓度盐水,从而实现盐一水分离。该方法受地理气候限制,需要足够的冰冻天气,未见工业化应用报道。 3)过滤 过滤常被用于返排液预处理和返排液处理后固-液分离,去除机械杂质/悬浮

物等,也能在过滤时将部分油(脂)除去,且通常配以活性炭吸附处理。过滤效果受滤网/滤芯孔径限制,过滤效率受过滤后的水质要求限制。对于一些孔径较小的过滤器,细菌的存在将产生豁液堵塞过滤器,清洗后也难以保持。过滤处理返排液在国内外各大油气田均有应用,但通常与其它处理技术复合应用,除去返排液自身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杂质。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方法研究 1研究目的及意义 页岩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新亮点,但其特殊的钻采开发技术可能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页岩气压裂作业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压裂返排废水,这类废水中含有随着返排废水带出的地层地下水、废压裂液和钻屑等,具有高盐、高矿化度、高色度、含有毒有害物质、可生化性差和难处理的特点。因此,研究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对于缓解开发区块的环境问题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对于保障页岩气的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现状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已形成了加砂压裂用滑溜水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并在现场应用。其基本处理回用流程为:返排液→物理分离→水质检测→水质调整→水质检测→压裂用水或与清水混合后作为压裂用水。现场通过过滤、沉降去除机械杂质,补充添加剂来调整返排液性能,使其满足压裂施工要求,重复利用。该处理方式相对简单,但对成分较复杂的返排液处理后需与清水稀释才能满足压裂用水要求。 2.1常规压裂返排处理技术 1)自然蒸发 依靠日照对返排液进行自然蒸发,去除水分,剩余盐类和淤泥采用固化处理。该方法处理能力小,处理周期长,受自然条件限制(温度和土地)。美国西部部分州和中国部分沙漠地区少量的返排液采用了自然蒸发处理。 2)冻融 冻融是将返排液冷冻至冰点以下结冰,盐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使冰的盐浓度降低,再将冰加热融化得到低浓度盐水,从而实现盐一水分离。该方法受地理气候限制,需要足够的冰冻天气,未见工业化应用报道。 3)过滤 过滤常被用于返排液预处理和返排液处理后固-液分离,去除机械杂质/悬浮

物等,也能在过滤时将部分油(脂)除去,且通常配以活性炭吸附处理。过滤效果受滤网/滤芯孔径限制,过滤效率受过滤后的水质要求限制。对于一些孔径较小的过滤器,细菌的存在将产生豁液堵塞过滤器,清洗后也难以保持。过滤处理返排液在国内外各大油气田均有应用,但通常与其它处理技术复合应用,除去返排液自身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杂质。 4)臭氧氧化 臭氧氧化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去除返排液中的色、浊、嗅味以及可溶性有机物(包括挥发性酸、苯系物和环烷酸等)、油(脂)以及重金属等。该方法常与过滤配合应用,将一些重金属离子氧化成不溶性物质,过滤去除。中原油田、河南油田将臭氧化与絮凝等技术复合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5)化学絮凝 絮凝剂加人返排液中能使返排液中的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加快悬浮微粒的聚沉,实现固-液分离。为了提高化学絮凝效果,减少絮凝剂用量,常先采用臭氧对返排液进行氧化处理,再进行化学絮凝。胜利油田采用化学絮凝处理王家岗污水站的返排液和钻井、洗井废水的混合物,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要求。 6)电絮凝 电絮凝利用直流电的解离作用,在阳极产生Al3+、Fe2+等离子,经水解、聚合及Fe2+氧化,形成各种经基络合物、多核轻基络合物、氢氧化物,使返排液中的胶状杂质、悬浮杂质失去稳定性而凝聚沉淀分离。同时,带电杂质颗粒在电场中泳动,其电荷被电极中和而失去稳定性聚沉。此外,电絮凝能使返排液过滤效率大幅提升。有试验表明:电絮凝后返排液通过0.45um滤膜时的速率提高了7~8倍,且不受絮体量的影响。但电絮凝会消耗电极,普通钢或铝电极易结垢,有机物易吸附在电极表面形成涂层,降低处理效果。电絮凝处理返排液常与臭氧化、过滤或其它深度处理方式复合应用。海拉尔油田采用将电絮凝与悬浮污泥过滤(SSF)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复合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7)反渗透 反渗透利用淡水与盐水的渗透压不同,在压差作用下使返排液中盐-水分离。由于机械杂质冲刷将造成膜表面损坏,可溶性烃类可使膜失去分离性能,因此在

页岩气压裂数值模型分析

作者简介:张士诚,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刊第七届编委会委员;长期从事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地址:(102249)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电话:(010)89733047。E‐mail:zhangsc@cup.edu.cn 页岩气压裂数值模型分析 张士诚1 牟松茹1 崔勇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 张士诚等.页岩气压裂数值模型分析.天然气工业,2011,31(12):81‐84. 摘 要 水力压裂和水平井开采是页岩气开发的主要技术,在我国尚处在工业试验阶段,存在很多技术瓶颈。在总结分析了页岩气压裂的特点基础上,探讨了网状裂缝形成的主控因素及裂缝扩展模型、产能预测模型的类型以及优缺点。结果认为,特殊的赋存生产机理、复杂的裂缝形态和多尺度的渗流模式是页岩气压裂的主要特点,其目的是形成网状裂缝,扩大储层改造体积;网状裂缝的形成主要受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夹角、水平主应力差和岩石的脆性等因素的控制。页岩气压裂产能预测模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裂缝形态的模拟和气体流态的描述,主要有非常规裂缝模型、离散裂缝模型和双重介质模型等,这些模型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页岩气压裂裂缝形态和渗流特点,但没有考虑不规则的裂缝形态等。 关键词 页岩气 开发 压裂(岩石) 裂缝扩展模型 产能预测模型 渗流 特点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1.12.014 1 页岩气藏的特点 1.1 特殊的赋存生产机理 页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储集层,就近赋存是页岩气成藏的特点。页岩气的赋存方式多样,游离方式、吸附状态和溶解状态并存。总体上主要以游离气和吸附气为主,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介于20%~85%。 目前认为页岩气的产出分为3个阶段:①在压降的作用下,基质系统中的页岩气在基质表面进行解吸附;②在浓度差的作用下,页岩气由基质系统向裂缝系统进行扩散;③在流动势的作用下,页岩气通过裂缝系统流向生产井筒。由于裂缝空间的有限性,因此早期以游离气为主的天然气产量快速下降并且达到稳定,稳定期的产量主要是基质孔隙里的游离气和解吸气。水力压裂可以增大裂缝空间和连通性,使更多的吸附气发生解吸附而向裂缝聚集。 1.2 纳米级的微观孔隙结构 通过扫描电镜等成像技术和脉冲法等测试技术研究表明,纳米级的有机质孔隙是页岩的主要储集空间[1] 和孔隙类型,其形成与分布与有机质的丰度密切相关;岩心观察表明天然裂缝较为发育,但绝大部分被矿物充填处于闭合状态。孔隙和吼道的尺寸为纳米级 别,孔隙、吼道配置关系复杂;基质渗透率为纳达西级 别,孔隙度一般小于7%。 页岩储层纳米级的微观孔隙结构,与相同孔隙度的微米级孔隙相比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为气体的吸附提供了条件。但是也相应引发如下的问题:①纳米级储层的物性特征参数难以用常规的方法测量和计算;②气体在纳米级孔隙中的渗流复杂多变,流动规律目前尚不明确;③需采用如水平井多级压裂等特殊的开发方式才能获得经济产量,且增产的机理也与常规压裂不同。1.3 水力压裂形成复杂的裂缝形态 常规压裂形成的裂缝一般呈双翼对称裂缝的形式。但页岩气压裂中微地震监测的结果表明,裂缝的 形态复杂多变,如图1所示[2] 。1口水平井压裂后微地震监测结果表明,第1、2段压裂施工形成了垂直于水平井段的平面缝,第3、4段施工形成了网状裂缝。目前认为页岩气压裂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于传统意义裂缝半长的更加庞大的裂缝网络系统,实现更大规模的储层改造波及体积;生产实践也证明了储层改造体积越大压后增产效果越好。1.4 多尺度的流动状态 页岩储层压裂后形成了多尺度的流动空间,包括 ? 1?第31卷第12期 开 发 工 程 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4 21:3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4e3761050.html,/kcms/detail/51.1179.TE.20111224.2130.009.html

浅析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3761050.html, 浅析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 作者:马翔宇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6期 [摘要]目前,压裂技术已成为页岩气稳产增产的一项核心技术,但在压裂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返排液已成为当前油层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如何妥善解决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已成为当下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组成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危害,综述了国内外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现有的处理方法,为促进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再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页岩气;压裂液;返排技术;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68-01 页岩气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能源,现今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开发的热潮中,较常规天然气相比,由于页岩地层渗透率很低,开发难度很大。因此水力压裂是开发页岩气的主要手段,但压裂施工后返排液尚未形成达到环保要求的处理体系。因此深入研究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方法,对于绿色开发与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1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1.1 返排液组成 目前,国内外主流页岩气压裂技术主要利用滑溜水压裂液进行体积改造。滑溜水压裂液体系是针对页岩气储层改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压裂液体系。主要由清水及减阻剂、助排剂和杀菌剂、活性剂、缓冲剂、粘土稳定剂等十几种类别的添加剂所组成。经过压裂作业后,这些添加剂会部分进入返排液体。此外,返排压裂液中还含有原油及地层岩屑和支撑剂颗粒、各种有机或无机化合污染物等。 1.2 返排液危害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为大部分为深色溶液,其中还有大量的硫酸盐还原菌代谢产物,其具有刺激性臭味。如返排液不经处理返排至地面或回注地层,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伤害。此外,返排液与添加剂作用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如果直接接触的话还有可能会造成腐蚀性烧伤[1]。 2 国内外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 2.1 国外处理技术现状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知识分享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 理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方法研究 1研究目的及意义 页岩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新亮点,但其特殊的钻采开发技术可能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页岩气压裂作业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压裂返排废水,这类废水中含有随着返排废水带出的地层地下水、废压裂液和钻屑等,具有高盐、高矿化度、高色度、含有毒有害物质、可生化性差和难处理的特点。因此,研究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对于缓解开发区块的环境问题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对于保障页岩气的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现状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已形成了加砂压裂用滑溜水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并在现场应用。其基本处理回用流程为:返排液→物理分离→水质检测→水质调整→水质检测→压裂用水或与清水混合后作为压裂用水。现场通过过滤、沉降去除机械杂质,补充添加剂来调整返排液性能,使其满足压裂施工要求,重复利用。该处理方式相对简单,但对成分较复杂的返排液处理后需与清水稀释才能满足压裂用水要求。 2.1常规压裂返排处理技术 1)自然蒸发 依靠日照对返排液进行自然蒸发,去除水分,剩余盐类和淤泥采用固化处理。该方法处理能力小,处理周期长,受自然条件限制(温度和土地)。美国西部部分州和中国部分沙漠地区少量的返排液采用了自然蒸发处理。 2)冻融

冻融是将返排液冷冻至冰点以下结冰,盐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使冰的盐浓度降低,再将冰加热融化得到低浓度盐水,从而实现盐一水分离。该方法受地理气候限制,需要足够的冰冻天气,未见工业化应用报道。 3)过滤 过滤常被用于返排液预处理和返排液处理后固-液分离,去除机械杂质/悬浮物等,也能在过滤时将部分油(脂)除去,且通常配以活性炭吸附处理。过滤效果受滤网/滤芯孔径限制,过滤效率受过滤后的水质要求限制。对于一些孔径较小的过滤器,细菌的存在将产生豁液堵塞过滤器,清洗后也难以保持。过滤处理返排液在国内外各大油气田均有应用,但通常与其它处理技术复合应用,除去返排液自身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杂质。 4)臭氧氧化 臭氧氧化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去除返排液中的色、浊、嗅味以及可溶性有机物(包括挥发性酸、苯系物和环烷酸等)、油(脂)以及重金属等。该方法常与过滤配合应用,将一些重金属离子氧化成不溶性物质,过滤去除。中原油田、河南油田将臭氧化与絮凝等技术复合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5)化学絮凝 絮凝剂加人返排液中能使返排液中的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加快悬浮微粒的聚沉,实现固-液分离。为了提高化学絮凝效果,减少絮凝剂用量,常先采用臭氧对返排液进行氧化处理,再进行化学絮凝。胜利油田采用化学絮凝处理王家岗污水站的返排液和钻井、洗井废水的混合物,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要求。 6)电絮凝

新概念成套页岩气压裂项目 “小井场大作业”的简介

新概念成套页岩气压裂项目 “小井场大作业”的简介 “小井场大作业”是由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瑞集团)提出的,全套的综合压裂施工的设备解决方案。 “小井场大作业”是针对中国局促有限的作业施工环境,同时“满足适应各种压裂施工方案,满足全面的施工流程化要求,提高全集成控制能力”这三方面的一个与和关系的最终解决方案。 一.“小井场大作业”的背景: 近几年,中国压裂作业的施工理念现状: ①压裂返排液异地处理:压裂返排废液主要是指压裂施工作业完成后返排至地面的废液, 其具有高CODcr值、高稳定性、高粘度等特点。若返排废液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带来 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油气田开发的正常生产。压裂作业一直采用异地处理,短期来看符 合环保的理念,长远去考虑,它存在压裂液异地运输的成本高,及大规模压裂 作业的大量反排液处理难度大。所以说,集中处理适合于城市,并不适合中国 井场现状。 ②大型工厂的配液站:现在的配液都倾向于作业现场预混配或是工厂化的前期混 配模式混配。从物料的精细化配液的作业来说,预混配和前期混配应该是不错 的选择,但难于适应施工计划的调整;提升了运输和存储成本;需要留出多余 的混配余量导致了浪费和环境污染。与现阶段大规模的压裂施工作业比较来说, 工厂化的大型压裂液预混配存在一种资源浪费。 ③大规模的集群作业:大规模的集群作业是比较贴近现代化压裂的施工理念,虽 然说大规模的集群作业在北美已经成功开展了很多年,但是中国的开发环境与 美国不同,所以大规模集群作业并不适合中国有限井场的设备布局和油气开发。二.压裂增产作业的发展历程: 1947年的时候,在美国雨果镇地区的一口气井上进行了第一次压裂实验作业; 1950年的时候,由哈里伯顿公司进行了第一次的商业化作业,此后拉开了将近一个甲子的页岩气压裂作业的发展历程; 60年代的时候,成套压裂设备及远程控制开始出现,开始有了各种压裂设备的分工,混砂车、压裂车及远程控制操作台开始出现; 70年代,出现了一个大型的压裂作业及设备,压裂作业开始向集群化施工作业方向发展;

页岩气压裂

页岩气压裂 一、百度词条:页岩气压裂 二、目录: 1.页岩气压裂简介 2.页岩气压裂的技术发展 3.页岩气压裂体系 4.页岩气压裂设备制造 三、页岩气压裂简介: 1.页岩气概况:页岩气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且开发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页岩气勘探取得成效,开发技术趋于成熟。据测算,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约为456×1012m3。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使美国天然气储量增加了40%。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接近1000×108m3,约占美国当年天然气总产量的20%,页岩气已经成为美国主力气源之一。国内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迅速。是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勘探开发页岩气的国家。目前已经在中国渤海湾及松辽、四川和吐哈等盆地发现了高含有机炭的页岩。据预测,中国页岩气潜在资源量大于30×1012m3,开发潜力巨大。 2.页岩气压裂技术概况:页岩储层具有低孔特征和极低的基质渗透率,因此压裂是页岩气开发的主体技术。目前, 北美页岩气逐渐形成了以水平井套管完井、分簇射孔、快速可钻式桥塞封隔、大规模滑溜水或“滑溜水+ 线性胶”分段压裂、同步压裂为主, 以实现“体积改造”为目的的页岩气压裂主体技术。了解北美地区页岩气储层特点和开发技术, 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 尽快形成和配套适应我国页岩气压裂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系列, 对于加快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步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页岩气压裂的技术进展 页岩气储层必须经压裂才能形成工业气流。页岩气储层的压裂改造工艺、加砂规模等都与常规压裂改造有明显不同。不同区块页岩储层特性各不相同, 并不是所有的页岩都适合滑溜水、大排量压裂施工[ 7] 。脆性地层( 富含石英和碳酸盐岩) 容易形成网络裂缝, 而塑性地层( 黏土含量高) 容易形成双翼裂缝, 因此不同的页岩气储层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和液体体系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 近年,随着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大了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力度。目前页岩气试气作业主要运用长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技术,该技术是将大量的压裂液(5 000~30 000 m3)注入井内,以实现开采天然气。该方法带来油气产量的同时,井内剩余压裂液、天然水随着气体一同回到地表。返排出的压裂液数量大并混有烃类和其他化学物质,污染物含量高。 压裂返排液对环境的危害较大,由于其内在污染物成分复杂且较稳定,在自然力(如氧气)的作用下很难被降解,废液处理是页岩气井勘探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根据压裂返排液特点,优选破乳—絮凝—氧化处理工艺,通过大量实验室试验,确定了高效、低成本的破乳剂、混凝剂和氧化剂以及最佳药剂配方。 1 实验样品 试验样品采自页岩气开发试验井1﹟井、2﹟井、3﹟井的作业废水,共同的表征特性如下:浑浊,刺激性异味,粘度较大,沉淀少。水样的成分如表1。 3 类水样的COD 均大于500 mg/L,且悬浮物含量相对较高,实验需要以降低COD、降低悬浮物含量作为主要的处理指标。 2 实验过程 2.1 初实验阶段 在该阶段过程中,整体对破乳剂、混凝剂、氧化剂等进行了实验比选。 2.1.1 1﹟井初实验阶段及药剂初筛 实验选取破乳剂C1、破乳剂C2、混凝剂B1、混凝剂B2、混凝剂B3、混凝剂B4、氧化剂A1 等实验药剂对1﹟井压裂返排液进行处理。见表2。

通过不同药剂组合观察各个方案对水样处理效果,并测定各水样COD、SS 值,选择处理效果最好的混凝剂B1、破乳剂C2、氧化剂A1 药剂组合处理水样。(1)加药量确定 方案1:0.5%破乳剂C2+0.4%混凝剂B1。 方案2:0.2%破乳剂C2+0.3%混凝剂B1+0.25%氧化剂A1 +0.3%破乳剂C2。 方案3:0.2%破乳剂C2+0.3%混凝剂B1+0.5%氧化剂A1 +0.3%破乳剂C2。 (2)1﹟井初实验结果 通过对不同药剂的筛选和药剂配方的优选,确定1﹟井作业废水处理工艺为:0.2%破乳剂C2+0.3%混凝剂B1+0.5%氧化剂A1+0.3%破乳剂C2。达标处理方案各处理阶段污染物去除效果见表3。 2.1.2 2﹟井初实验阶段及药剂初筛 实验选取破乳剂:生石灰、C 剂;混凝剂:B 剂、PAC、PAM、PAFCS;氧化剂:氧化剂A1、氧化剂2等实验药剂对2﹟井作业废水进行处理。见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