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培训资料

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培训资料
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培训资料

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

式与方程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课时

等式与方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

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

共同点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引出等式

1、直接写出得数:20+15= 12+17= 8+14= 41+19=

2、教学例1,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 (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二、引出方程

1、教学例 2

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想一想跷跷板)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 X+50<200 x+50=15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三、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1、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20+15= 35 12+17= 29 8+14= 22 41+19= 60

x+50=150 x+x=200

2、结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练习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1=42 y+2>21

2+9=11 3+x=26 51-16>34 8-x<5 2+y 3y=9 2

(2)、判断:对的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a、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b、X=9是方程。()

c、方程一定是等式。()

四、利用等式的性质列方程

例2、利用天平的物理原理来称重

列出的方程

x+50=150 x+x=200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100÷2=x。150-50=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 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课堂练习(根据题意列方程)

1、一个三角形的高为x厘米,高所在的底边长为6厘米,此三角行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

2、一个数y的8倍加上它的 1.6倍得96。

3、小红有x元钱,妈妈有200元钱,是小红的4倍多20元。

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课时 等式与方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共同点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引出等式 1、直接写出得数:20+15= 12+17= 8+14= 41+19= 2、教学例1,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 (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2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二、引出方程 1、教学例2 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想一想跷跷板)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 X+50<200 x+50=15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三、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1、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20+15= 35 12+17= 29 8+14= 22 41+19= 60 x+50=150 x+x=200 2、结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练习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

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练习题 1、用字母表示数 一、填空: 1、学校有图书4000本,又买来a本,现在一共有本。、学校有学生a人,其中男生b人,女生有人。、李师傅每小时生产x个零件,10小时生产个。 4、食堂买来大米400千克,每天吃a千克,吃了几天 后还剩b千克,已吃了天。、姐姐今年a岁,比妹妹年龄的2倍少2岁,妹妹今年岁。、甲数是x,比乙数少y,甲乙两 数之和是,两数之差是、×C=□×□+□×□、m-a- b=□- 三、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12=b×b=a×b=x×y×7=×x= 2×c×c=x×5=×a×b= 1、5+x=5x 2、x+x=x2、a×3=3a、y2=y×2、2a+3b=5ab6、2a+3a=5a、5×a×b=5ab、a×7+a=8a 用字母表示数 一、口算。 32=0.2×0.4=÷0.6=0.81÷0.9= 1.52=、一天中午的气温是32℃,下午比中午的气温降低了x℃。 32-x表示:_____________

、五班有40人订阅《少年文艺》杂志,每本单价b元。 40b表示:__________ 、一个足球单价a元,一个篮球b元。 6a+4b表示:__________ ))四、判断。) 小学资源网不用注册,全部免费 、张师傅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朱师傅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 x-15表示:________________5x表示:_____________ ×3表示:__________ 三、先写出图形的计算面积的公式,再把数字代入公 式进行计算。 、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12分米,高是8分米,求面积? 、一个三角形底是 4.8厘米,高是底的2倍,求面积? 、一个梯形上底是15厘米,下底是9厘米,高8厘米,求m2+n2面积? 用字母表示数 一、填空。 、小花今年12岁,比小兰大a岁,小兰今年岁。 、一件上衣54元,一件裤子48元,买b套这样的衣服,要用元。、一本故事书有a页,小明每天看x页,看

《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难点 2.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资源⑴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无盖方盒 ⑵每人一份印刷练习题 ⑶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⑷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 1 ㈠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情境创设(大屏幕投影教材24页):要设计一座2米高的人体雕塑,使雕 塑的上部(腰上部)与下部(腰下部)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 的高度比,雕塑的下部应设计为多高?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设雕塑下部高xm,于是得方程 X2=2(2-x)整理得X2+2x-4=0,这是什么方程,与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 程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活动2㈡问题启发,合作探究 1.问题1(多媒体课件)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学生结合手中学具思考怎么列方程 如果假设切去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盒底的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得: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2.(出示排球邀请赛图片)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单循环比赛是指就表示每个队要和其他所有的队都赛到了,如果有4个队总共赛_______场,5个队呢?8个队呢?n个队呢? 同学们用基本线段法和定点发射法总结规律: 场数=队数×(队数-1)÷2 场数=(队数-1)+(队数-2)+(队数-3)+。。。。。。+1 列方程得x(x-1)÷2=28 整理得X2-x=56解方程可以得出参赛队数。3.学生活动,叙述概念 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投影例1 (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数字的排列规律 问:每一行图中的数字是按照什么规则排列的?(姓名和口型回答)2。学生自己阅读并回答例1中的问题(2)和(3)。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表达所要求的未知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都用一些符号或字母表示)除法: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字问:你见过用符号或字母表示的数字的例子吗?例如,打牌,a和b,c大调旅行...ii .新奖项: 1。学习用字母表达运算规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实例2: (1)学生用语言描述了他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运算法则 (2)如果用字母A、B或C来表示几个数字,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运算法则。 (3)当用字母来表示数字时,你感觉如何?阅读45页的段落“字母表......” (4)你能用字母来表达其他运算法则和性质吗?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一些,并认识到用字母表达数字的好处。根据学生写的,老师在黑板上一个接一个地写。(表达时,学生必须明确指出是哪种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法则:a+b=b+a加法组合法则:(a+b)+c=a+(b+c)乘法交换法则:a×b=b×a乘法组合法则:(A×B)×C = A×B×C)乘法分布法则:(A+B) ×

C = A× C+B× C减法性质:A-B-C = A-(B+C)除法性质:A \2007; B \c = C 引导学生阅读P45,并问:用字母表示的这些定律和性质中,哪些可以省略或不写?它是如何表达的?(请给出完整的性能) A×B = B×A(A×B)×C = A×B×C) 可以写成:A “B = B” A或AB = BA(A “ B)〔C = A〕;(B” C)或(ab) c=a(bc) (a+b) ×c = a×c+b×c可以写成:(a+B)C = a \u C+B \u C或(a+b) c = ac+bc 其他操作符号可以省略吗?数字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老师强调只有字母和字母、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法符号可以省略3·教学用字母表达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实例3 (1): 教师:字母不仅能代表运算法则,还能代表公式和数量关系面积用S 表示,周长用C表示,边长用A表示。你能写出面积和周长的公式吗? 名学生首先尝试自己写作,然后分组交流,阅读和讨论。问:(1)两个完全相同的字母之间的乘号如何写而不是省略?如何阅读?这是什么意思?省略 (2)个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法符号后,谁在前面写?老师强调:2 a是两个a的乘积,读作a的平方;在 省略了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法符号后,数字必须写在字母 之前 4,练习:省略乘法符号,写出下列类型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式练习题

鼎森教育 五年级数学下册方程习题 一、填空[19分] 1、在X+56、45-X=45、0.12M=24、12×1.3=15.6、X-2.5<11、 12>a÷m、 ab=0、 8+X、 6Y=0.12、 12.5÷2.5、 H+0.45>1。 等式有:。 方程有:。 2、桃树有X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4倍,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梨树的棵树是()棵。 3、苹果有Y个,梨比苹果少2个,梨有()个。 4、五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中间数是a,这五个数的和为()。 5、在()里填上“>”、“<”或“=”。 ①当a=73时,a+13()87 ②当x=0.8时,2÷x()0.4 ③当y=20时,5y()100 ④当x=9.6时,x-3.8()3.8 6、小明、小军、小刚三人进行百米赛跑,小明用去X秒,小军比小明多用去2秒,小刚比小明少用0.2秒,()是冠军。 7、解方程X÷6=18,可以这样进行X÷6○□=18○□,X=()。 8、三个连续的奇数和是33,这三个数分别为为()。 9、甲袋有a千克大米,乙袋有b千克大米。如果从甲袋倒出8千克装入乙袋,那么两袋的大米同样重。原来甲袋比乙袋多()千克。 二、准确判断。[10分]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4、方程包含等式,等式只是方程一部分。() 5、方程1.5X=3的解是X=0.5。() 三、看图列方程并解答。[16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8平方米长方形面积是4.32平方米 0.8米 X米X米 正方形周长3.2米一本书有182页 已看X页还剩78页X米 四、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6分) X-35=60 X+17=57 X-35+35=60○□X+17-17=57○□ X=□X=□ X÷7=105 0.9X=6.3 X÷7×7=105○□0.9X÷0.9=6.3○□ X=□X=□ 五、解方程。[18分] 7.6+X=34.5 X-780=315 X÷0.4=35.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1) 一、教材分析: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2.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处理: 1.情景创设: “如何解2 x+1=5”.通过填表尝试,即采用枚举这一合情(1)见课本P 118 推理的方法找出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得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由用天平测物,联想到等式的几种变形.探索(2)见华东师大版七(下)P 4 得出: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x+2=5→x=5-2,3x=2x+2→3x-2x=2;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2x=6→ x=6÷2.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 2.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 出示问题情景(1)后,学生考虑:怎样求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分别将1、2、3、4、5代入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 试一试,教师讲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学生做课本P 118 引入问题情景(2)后,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相互交流、补充,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比较抽象,教学时不必在理论上作过多的展开,重在问题情景②探索的过程,可多举例讨论. 3.数学运用: 处理完问题情景(1)(2),学生阅读课本P118—119,进一步熟悉学习内容,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课时P1~2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1~2。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解决问题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等式和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小黑板、挂图、天平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1-2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等式

1.谈话:同学们,小时侯玩过跷跷板吗?谁来说说玩跷跷板时的场景? 小结:当两边的距离相等时,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今天老师也带了一架天平。我们用它来玩一个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好不好? 谈话:谁愿意上来玩? 2.请你在左边放一个20克和3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跷起来了),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 20+30>0) 3.在右边再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这时天平怎么样?(平衡了)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20+30=50) 4.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 5.你感觉什么样的式子是等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 6.追问:20+30>0为什么不是等式? 二、主动建构,理解方程 1.自主探究 ⑴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⑵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2x=2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⑶把黑板上的算式分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说出每一种分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讲义

五年级简易方程讲义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学习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学习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一、自主学习(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在书上填出例1中用图形、符号、字母表示的数。 2、思考:这3道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 3、回忆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阅读理解例2后完成下面的题。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a×b=b×a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b)×c=a×(b×c) (a·b)·c=a·(b·c) 或(ab) c=a(bc)。 4、阅读理解例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用S表示,C表示,a表示边长,试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 式,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5、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表示()相乘,读作( );省略( )和( )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 )的前面。 2、超市运回10箱方便面,每箱X元,卖出180袋。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超市还剩下方便面多少袋() (2)根据这个式子,求当X=24时,超市还剩方便面多少袋? 【自我检测】 1、(1)省略乘号,写出下列格式。 x×y( ) 7×a( ) 1×a( ) y ×3+9( ) (2)下面式子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写作m×2()a×b写作ba()1×a写作1a()。 2、填一填。 (1)小红体重36千克,比小莉重a千克,小红体重()千克。 (2)李佳有10元钱,买钢笔用去x元,还剩()元。 第二课时:简易方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教材P47-P4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测试题

第五单元:方程测试题 一、填空(20分) 1.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小帆买了4块橡皮,每块x元,小帆付给售货员10元,应找回()元 3.边长是a的正方形的面积s=(),周长c=() 4.哥哥经弟弟大6岁,哥哥a岁时,弟弟()岁,如果a=11,那么弟弟()岁 a=(),3a-5=(),4a-2a=() 5.当a=8是,2 6.如果用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请写出一个正确的数量关系式() 7.李大伯家养了15头牛,王大伯有养的牛比他家少y头。30-y表示() 8.如果3x+6=18,那么4x÷8=()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a度,则另一个锐角是()度 10.与x(x≥1)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和(),它们三个数的和是(),若三个数的和是15,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 二、判断(5分) 1.等式一定是方程………………………………………………………………………() a与2a的意义与结果都相同………………………………………() 2.当a=2时,2 3.4m+5表示m与5的和的4倍………………………………………………………() 4.如果a=4b,那么a-2=4b-2 ………………………………………………………() 5.已知F=10+2f,当f=5时,F=10+2×5=20 ……………………………………() 三、选择(10分) 1.下列程式去掉运算符号后正确的是()A.x+y=xy B. a×2=2a C.x·x·x=3x 2.下面程式中,()是方程 A.21+9=30 B.3x-7>4 C.11+x=5 3.当x=3时,56-14x=() A.42 B.14 C.53 4.下面式子中,利用了等式性质的是()A.18÷a B.x+5=y-5 C.x+3+6=x+9 5.11比x的7倍少5,列方程是() A.11-7x=5 B.7x-11=5 C.7x+5=11 四、解方式(15分。后三题要求验算) 5x+9=39 53y-6y=94 6a+7a=26 15+4x=67 1.5t+1.7t=16 (6×8)+2y=58 五、根据题意把方程写完整(6分) 1.商店有400kg水果,卖了5筐,每筐x kg,还剩下60kg (1)=60 (2)=400

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授课教师: 金树芊 指导教师:张义民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前面学段中已经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要优于算式方法,也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做更系统更深入的讨论,更强调模型化思想的渗透。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方程建模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初中数学学习过程。本章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本节课《从算式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教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自己设计了许多“做数学”的内容,让学生经历和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从而体现本套教材“做数学”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简单方程已经有所认识,教学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淡化概念教学。课上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体验从算式到方程的优越性,不多作理论讲授,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够体验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3、能够利用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简单方程.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际问题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课我采取了“引导发现法和启发讲授法相结合”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曾经年轻过,上初一时是13岁,你们现在多大呀? 生:13岁,12岁,….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现在的年龄吗?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算一下老师的年龄. 问题1. 老师的年龄减去10再除以2就是小明的年龄13 岁.你能求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36岁. 师:怎么算的? 生:13×2+10=36(岁). 师:没错,老师的年龄是36岁,大家算得很准确.下面请同学们再计算一个问题,想想怎样解决? 问题2.小明今年13岁,老师今年36岁.请问几年后小明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二分之一?师:(稍加停顿)不如上个问题好算吧,没关系,本章学习后老师相信大家也会很快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方法. 师:板书课题3.1从算式到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 问题1用算术解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新旧知识上

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

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共同点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教学过程 1、引出等式 1、直接写出得数:20+15=12+17=8+14=41+19= 2、教学例1,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板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引出方程 1、教学例2出示例2图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想一想跷跷板)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x+50>100X+50<200x+50=150x+x=200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

式中含有未知数)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3、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1、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20+15=3512+17=298+14=2241+19=60 x+50=150 x+x=2002、结论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练习(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9=113+x=2651-16>348-x<52+y3y=9221=42 y+2>21(2)、判断:对的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a、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b、X=9是方程。()c、方程一定是等式。() 四、利用等式的性质列方程例 2、利用天平的物理原理来称重列出的方程x+50=150 x+x=200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 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指出:像1002=x。150-50=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课堂练习(根据题意列方程) 1、一个三角形的高为x厘米,高所在的底边长为6厘米,此三角行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式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检测试卷 一、认真填写。[19分] 1、在X+56、45-X=45、0.12M=24、12×1.3=15.6、X-2.5<11、 12>a÷m、 ab=0、 8+X、 6Y=0.12、 12.5÷2.5、 H+0.45>1。 等式有:。 方程有:。 2、桃树有X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4倍,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梨树的棵树是()棵。 3、苹果有Y个,梨比苹果少2个,梨有()个。 4、五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中间数是a,这五个数的和为()。 5、在()里填上“>”、“<”或“=”。 ①当a=73时,a+13()87 ②当x=0.8时,2÷x()0.4 ③当y=20时,5y()100 ④当x=9.6时,x-3.8()3.8 6、小明、小军、小刚三人进行百米赛跑,小明用去X秒,小军比小明多用去2秒,小刚比小明少用0.2秒,()是冠军。 7、解方程X÷6=18,可以这样进行X÷6○□=18○□,X=()。 8、三个连续的奇数和是33,这三个数分别为为()。 9、甲袋有a千克大米,乙袋有b千克大米。如果从甲袋倒出8千克装入乙袋,那么两袋的大米同样重。原来甲袋比乙袋多()千克。 二、准确判断。[10分]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4、方程包含等式,等式只是方程一部分。() 5、方程1.5X=3的解是X=0.5。() 三、看图列方程并解答。[16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8平方米长方形面积是4.32平方米 0.8米 X米X米 正方形周长3.2米一本书有182页 已看X页还剩78页X米 四、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6分) X-35=60 X+17=57 X-35+35=60○□X+17-17=57○□ X=□X=□

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培训资料

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 式与方程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课时 等式与方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 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 共同点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引出等式 1、直接写出得数:20+15= 12+17= 8+14= 41+19= 2、教学例1,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 (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二、引出方程 1、教学例 2 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想一想跷跷板)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 X+50<200 x+50=15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三、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1、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20+15= 35 12+17= 29 8+14= 22 41+19= 60 x+50=150 x+x=200 2、结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4 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 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 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 (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b)·c=a·(b·c)或(ab) 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式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方程 1、在X+56、45-X=45、0.12m=24、12×1.3=15.6、X-2.5<11、 12>a÷m、 ab=0、 8+X、 6Y=0.12、 12.5÷2.5、 H+0.45>1。 等式有:。 方程有:。 2、桃树有X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4倍,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梨树的棵树是()棵。 3、苹果有Y个,梨比苹果少2个,梨有()个。 4、五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中间数是a,这五个数的和为()。 5、在()里填上“>”、“<”或“=”。 ①当a=73时,a+13()87 ②当x=0.8时,2÷x()0.4 ③当y=20时,5y()100 ④当x=9.6时,x-3.8()3.8 6、小明、小军、小刚三人进行百米赛跑,小明用去X秒,小军比小明多用去2秒,小刚比小明少用0.2秒,()是冠军。 7、解方程X÷6=18,可以这样进行X÷6○□=18○□,X=()。 8、三个连续的奇数和是33,这三个数分别为为()。 9、甲袋有a千克大米,乙袋有b千克大米。如果从甲袋倒出8千克装入乙袋,那么两袋的大米同样重。原来甲袋比乙袋多()千克。 三、看图列方程并解答。[16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8平方米长方形面积是4.32平方米

0.8米 X米X米 正方形周长3.2米一本书有182页 已看X页还剩78页 四、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6分) X-35=60 X+17=57 X-35+35=60○□X+17-17=57○□ X=□X=□ X÷7=105 0.9X=6.3 X÷7×7=105○□0.9X÷0.9=6.3○□ X=□X=□ 五、解方程。[18分] 7.6+X=34.5 X-780=315 X÷0.4=35.2

苏教数学五下《1.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叶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 1 - 《认识方程》的思考与实践福鼎市实验小学叶传意【现状与困惑】:教学方程时,广大教师常常面临着许多令人困惑的现状:1.究竟什么是方程?如果仅仅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一定义去界定,会不会出现诸如“x=5”“15-5=x”“x+10+5=x+15”等是不是方程的争 议?2.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虽然一直运用等式,但在学生的思维中,诸如100+50=150可能仅仅只是运算过程,如何让学生意识到,等号两边的式子和数表示相等的量,两者的地位是均等的?3.在过去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用方程解决顺向思维问题的便捷,并喜欢、主动地列方程解决问题?【思考与尝试】:面对这些问题与困惑,我们在研课中,不断学习、实践,并逐步完善了如下认识:1.方程的内在本质是为了求未知数,在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起的等量关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应该是方程的外显特征。史宁中教授对方程的理解是“方程的本质是在讲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在这个共同点上两个故事的数量相等。”其实质就是张奠宙教授认为的“方程的本质是为了求未知数,在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等式关系。”本课让学生“玩天平”,显性任务是说“天平中的故事”。学生在说“平衡的故事”和“不平衡的故事”中,感受天平的左边有一些物品,右边也有一些物品。两边物品的质量相等时,就在两边建立起等量关系,感受到左右两边的量是平行的等价关系,而非运算过程的递进关系。隐性任务则是让学生“玩天平”中,找到未知数是多少,感受“方程是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起的等量关系”,感受到只有建立等量关系,才能知道未知数是多少,感悟到“方程是为了求未知数”而存在的。有了这样的深刻认识,诸如“x=5”“15-5=x”等已经得到了未知数的值,自然,也就无须通过方程解决的必要了;而如“x+10+5=x+15”,未知数不是确定值,可以是任意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可知,其实质是“10+5=15”。2.简单经历让未知数直接参与运算的过程,初步体验顺向思维在解决问题时的便捷。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之一,就是顺应问题情况的叙述顺序,让未知数直接参与运算 - 2 - 能更方便地解决问题。当然,在方程教学的第一课时,是不可能让学生完全体会到方程的这一价值,更多地应该在后面、甚至是中学更复杂的列方程解决问题中体验、感受。本课仅仅是抛砖引玉,只在课末的拓展应用中,让学生初步体验。3.初步渗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 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是第三学段的课程内容,小学阶段没有这样的教学要求。但作为一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培养,做适当的引导和初步的感知是有必要的。本课一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方程x×4=240,联系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式多境”中感受同的问题情景可以用同样的方程来概括,表明了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二是用“一境多式”(男生x人,女生21人,全班45人。)让学生感受同样的问题情景可以写出不同的方程,从不同角度寻找等量关系,体会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是方程的根。【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2.在观察、操作、比较、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

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第九册教案 解简易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简易方程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

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 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 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