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理论与应用(张跃辉)(上海交大)第二章参考答案

矩阵理论与应用(张跃辉)(上海交大)第二章参考答案
矩阵理论与应用(张跃辉)(上海交大)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解答

注:第27题(2)(3)错(可将“证明”改为证明或否定),第28题可不布置。第50题(含)以后属于附加内容,没有参考解答。

1.证明子空间判别法:设U是线性空间V的一个非空子集.则U是子空间??对任

意λ∈F,α,β∈U,有α+β∈U与λα∈U.

证明:必要性是显然的,下证充分性。设U关于加法“+”与数乘均封闭。则U中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以及数乘与“+”的分配律、1α=α均自动成立,因为U?V.由

于U关于数乘封闭,而0=0α∈U,?α=?1α∈U,因此U是子空间。

2.证明子空间的下述性质。(1)传递性:即若U是V的子空间,W是U的子空间,则W

也是V的子空间;

(2)任意多个(可以无限)子空间的交集仍是子空间,且是含于这些子空间的最大子空间;

特别,两个子空间U与W的交U∩W仍是子空间.

证明:(1)由子空间判别法立即可得。

(2)由子空间判别法可知任意多个(可以无限)子空间的交集仍是子空间,且若某个子空

间含于所有这些子空间,则该子空间必然含于这些子空间的交。

3.(1)设V是线性空间,U与W是V的两个子空间.证明:

dim(U+W)=(dim U+dim W)?dim(U∩W).

(2)设V是有限维线性空间.证明并解释下面的维数公式:

dim V=max{m|0=V0?V1?···?V m?1?V m=V,V i是V i+1的真子空间}

证明:(1)设dim U=s,dim W=t,dim(U∩W)=r.任取U∩W的一组基α1,α2,···,αr.由于U∩W是U与W的公共子空间,故U∩W的基是U与W的线性无关的向量组,因此

可以扩充成U或W的基.设

α1,α2,···,αr,βr+1,βr+2,···,βs(0.0.1)

α1,α2,···,αr,γr+1,γr+2,···,γt(0.0.2)

分别是U与W的基.我们证明

α1,α2,···,αr,βr+1,βr+2,···,βs,γr+1,γr+2,···,γt(0.0.3)

是U+W的一组基.为此需要证明该向量组线性无关,且U+W的任何向量均可由这些向量

线性表示.

k1α1+k2α2+···+k rαr+b r+1βr+1+···+b sβs+c r+1γr+1+···+c tγt=0.(0.0.4)

12

α=k 1α1+k 2α2+···+k r αr ,β=b r +1βr +1+b r +2βr +2+···+b s βs ,γ=c r +1γr +1+c r +2γr +2+···+c t γt .

则α∈U ∩W,β∈U,γ∈W ,以及α+β+γ=0.于是γ=?α?β∈U ,从而γ∈U ∩W ;从而存在适当的数d 1,d 2,···,d r ,使得γ=d 1α1+d 2α2+···+d r αr ,即

d 1α1+d 2α2+···+d r αr ?c r +1γr +1?c r +2γr +2?···?c t γt =0.

由于(2)是W 的一组基,故有d 1=d 2=···=d r =c r +1=c r +2=···=c t =0.同理,由于(1)是U 的一组基,由(4)又得,k 1=k 2=···=k r =b r +1=b r +2=···=b s =0.因此,(3)确是线性无关的向量组.

再设α∈U +W .则存在β∈U,γ∈W ,使得α=β+γ.因为(1)和(2)分别是U 和W 的基,因此有系数k 1,k 2,...,k r ,b r +1,b r +2,...,b s 及l 1,l 2,...,l r ,c r +1,c r +2,...,c t 使

β=k 1α1+k 2α2+···+k r αr +b r +1βr +1+b r +2βr +2+···+b s βs ,γ=l 1α1+l 2α2+···+l r αr +c r +1γr +1+c r +2γr +2+···+c t γt ,

因此

α=(k 1+l 1)α1+(k 2+l 2)α2+···+(k r +l r )αr +b r +1βr +1+b r +2βr +2+···+b s βs

+c r +1γr +1+c r +2γr +2+···+c t γt .

即α是向量组(3)的线性组合.所以,(3)是U +W 的一组基.

(2)设dim V =n .则显然子空间的真包含的链0=V 0?V 1?···?V m ?1?V m =V 的长度m ≤n .另一方面,设α1,···,αn 是V 的一组基,则

0=V 0?F α1?(F α1⊕F α2)···?(F α1⊕···⊕F αm )?···?(F α1⊕···⊕F αn )=V 显然是一个空间的真包含的链,其长度m =n .因此需证的等式成立。该等式说明线性空间的维数是子空间按包含关系所形成的链的最大长度。

4.证明多子空间直和的判定定理:设W 1,W 2,···,W s 是线性空间V 的子空间,则下列命题等价:

(1)W 1+W 2+···+W s 是直和即dim (W 1+W 2+···+W s )=dim W 1+dim W 2+···+dim W s ;

(2)W j ∩∑

k =j W k =0,1≤j ≤s,1≤k ≤s ;

(3)任意向量α∈W 1+W 2+···+W s 的分解式唯一;(4)零向量的分解式唯一.

证明:(1)?(2)对s 做归纳,将∑

k =j W k 看做一个子空间即可。

(2)?(3)设α∈W 1+W 2+···+W s 有两个分解α=α1+α2+···+αs 以及α=β1+β2+···+βs ,其中αi ,βi ∈W i ,?i .则

αi ?βi =∑j =i

(βj ?αj )∈∑

j =i

W j

但左端属于W i ,因此由(2)的假设知αi ?βi =0,?i .即分解式唯一。

13

(3)?(4)显然。

(4)?(1)由零向量的分解式唯一可知(W 1+W 2+···+W s ?1)+W s 是直和,因此dim (W 1+W 2+···+W s )=dim (W 1+W 2+···+W s ?1)+dim W s ,进而由归纳法可知dim (W 1+W 2+···+W s )=dim W 1+dim W 2+···+dim W s .

5.设

A =

112

011134

,

求A 的四个相关子空间.

解:

R (A )=[(1,0,1)T ,(1,1,3)T ],R (A T )=[(1,0,1)T ,(0,1,1)T ],N (A )=[(?1,?1,1)T ],N (A T )=[(?1,?2,1)T ]6.设V 是线性空间,W 1,W 2,···,W s 是V 的真子空间.证明W 1∪W 2∪···∪W s =V .(提示:利用Vandermonde 行列式或归纳法.)

证明:不妨设W i ?∪j =i W j ,?i .因此存在αi ∈W i \∪j =i W j .所以存在t ∈F 使

得β(t )=∑s i =1t i ?1αi ∈∪s j =1W j 。否则:对F 中的无穷多个数t ,至少有一个W i 0包含了无穷多个β(t ).设有两两不同的t 1,···,t s ∈F ,使得β(i )=β(t i )∈W i 0,即

β(1)=t 01α1+···+t s ?11αs β(2)=t 02α1+···+t s ?12αs ······β(s )=t 0s α1+···+t s ?1

s αs

由于系数矩阵是诸行均不同的Vandermonde 矩阵,故可逆,因此所有αi 均可由β(1),···,β(s )线性表示,因此均属于W i 0,矛盾!

7.设V 是所有n 阶实数矩阵按矩阵的加法和数乘作成的实线性空间,U 是V 中所有迹为零的矩阵的集合.证明U 是V 的子空间,并求U 的维数和一个补空间.

证明:U 关于加法与数乘显然封闭,故是子空间。dim U =n 2?1,U 的一个补空间是全体纯量矩阵构成的子空间。

8.设V 是所有次数小于n 的实系数多项式组成的实线性空间,U ={f (x )∈V |f (1)=0}.证明U 是V 的子空间,并求V 的一个补空间.

证明:U 关于加法与数乘显然封闭,故是子空间。dim U =n ?1,U 的一个补空间是全体常数多项式构成的子空间。

9.设U =[(1,2,3,6)T ,(4,?1,3,6)T ,(5,1,6,12)T ],W =[(1,?1,1,1)T ,(2,?1,4,5)T ]是R 4的两个子空间,

(1)求U ∩W 的基;

(2)扩充U ∩W 的基,使其成为U 的基;(3)扩充U ∩W 的基,使其成为W 的基;(4)求U +W 的基.

解:(1)(?1,2,1,2)T ;

(2)(?1,2,1,2)T ,(1,2,3,6)T ;

(3)W =[(?1,2,1,2)T ,(1,?1,1,1)T ];

(4)U +W =[(?1,2,1,2)T ,(1,2,3,6)T ,(1,?1,1,1)T ].

14

10.设U={(x,y,z,w)|x+y+z+w=0},W={(x,y,z,w)|x?y+z?w=0}.

求U∩W,U+W的维数与基.

解:2,4,U∩W=[(1,0,?1,0),(0,1,0,?1)],U+W=F4,故其一组基为标准基。

11.设A,B分别是n×m,m×p矩阵,V是齐次线性方程组xAB=0的解空间.证

明U={y=xA|x∈V}是F n的子空间,并求U的维数.

证明:直接验证可知U关于加法与数乘均封闭,故是子空间。dim U=r(A)?r(AB).

12.设A是n阶方阵.证明

(1)A可以唯一地表示成一个对称矩阵和一个反对称矩阵的和.试用子空间的直和分解理

论解释这一结果;

(2)A可以唯一地表示成一个Hermite矩阵和一个反Hermite矩阵的和.试用子空间的直

和分解理论解释这一结果;

(3)解释定义域为R的任意实函数可以唯一地表示成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和;

(4)请举一个类似于上面(1)-(3)的例子并解释之.

证明:(1)A=1/2[(A+A T)+(A?A T)],其中1/2(A+A T)与1/2(A?A T)分别是

对称与反对称矩阵。该分解唯一是因为对称矩阵全体构成的子空间与反对称矩阵全体构成的

子空间恰为互补的子空间。(2),(3),(4)皆类似。

13.证明数域F上的一元多项式的欧几里德带余除法:设f(x),g(x)是任意两个多项式,

其中g(x)=0,则存在唯一一对多项式q(x)与r(x)使得

f(x)=g(x)q(x)+r(x)

其中r(x)=0或?r(x)

证明:若g(x)的次数比f(x)的次数大,则无须证。对f(x)的次数作归纳即可。设f(x)

的次数为n,g(x)的次数为m≥n,则f(x),g(x)∈F[x]n+1。此时1,x,···,x m?1,g(x),xg(x),···,x n?m g(x)

恰好构成F[x]n+1的一组基,因此表达式

f(x)=a0?1+a1x+···+a m?1x m?1+a m g(x)+···+a n x n?m g(x)=[a0?1+a1x+···+a m?1x m?1]+[a m+···+a n x n?m 唯一。

14.(1)设f是定义在实数域上的加性函数.证明:如果f是连续的,则它一定是齐次的,

从而是线性变换;

(2)试将(1)中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

证明:(1)设f满足条件f(x+y)=f(x)+f(y),则对一切有理数a有f(a)=af(1)。

对任意无理数b,存在有理数的无穷数列a1,a2,···使得a i→b,i→∞。由于f连续,故

f(b)=lim

i→∞f(a i)=lim

i→∞

[a i f(1)]=f(1)lim

i→∞

a i=bf(1)

即f是齐次的故为线性变换。

(2)设f是实线性空间V到R上的加性函数.若f是连续的,则它一定是齐次的,从而是线性变换。此含义和证明到第5章自明。

15.若σ(α1),σ(α2),···,σ(αs)线性相关,证明或否定α1,α2,···,αs也线性相关.

15

解:α1,α2,···,αs未必线性相关.比如取σ=0.一般地,若σ(α1),σ(α2),···,σ(αs)与α1,α2,···,αs的相关性总相同(任意向量组),则σ必是可逆变换。

16.(1)设U,V是F上的线性空间(不必有限维),σ∈Hom(U,V).则

(a)σ是单的??Ker(σ)=0;

(b)σ是满的??Im(σ)=V;

(c)σ是同构??σ可逆.

特别地,如果U=V是有限维线性空间,σ∈End V,则σ是单的??σ是满的??σ可逆.

(2)设σ∈Hom(U,V)是可逆线性变换,证明其逆唯一,且若τ=σ?1,则σ=τ?1;

(3)计算2维实线性空间C的所有自同构.

证明:(1)(a)必要性显然。反之,若Ker(σ)=0而σ(α)=σ(β),则σ(α?β)=0,因此α=β,即σ单。

(b)显然。

(c)同构映射显然是可逆的。反之,可逆映射必然既单又满,因此是同构映射。

(2)见课本正文证明概要。

(3)按照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对应关系,实线性空间C的所有自同构即是所有2阶可逆实矩阵,确切地说f:C→C是自同构当且仅当f:x+i y→(ax+by)+i(cx+dy)满足条件ad?bc=0.

17.设σ∈Hom(U,V).

(1)证明σ的核Kerσ与像Imσ分别是U与V的子空间;

(2)证明商空间U/Kerσ与Imσ同构并建立相应的一个同构映射.

证明:(1)利用子空间的判定定理立即可得。

(2)记K=Kerσ.则f:u+K→σ(u)给出U/Kerσ到Imσ的一个同构映射:首先,易知f是线性变换;其次,若f(u+K)=0,则σ(u)=0,因此u∈K即u+K=0,故f 单;而f显然是满的。所以f是同构。

18.设σ∈End V在V的某组基下的矩阵为A.证明或否定:存在τ∈End V,τ=σ,使得τ在另一组基下的矩阵也是A.

解:显然,若A是纯量矩阵,则不存在别的线性变换满足此性质。

若A不是纯量矩阵,则存在别的线性变换满足此性质:以A=E12为例,设σ在基α1,α2···,αn下的矩阵为E12,令τ是在基α2,α1,···,αn下的矩阵为E12的线性变换,则显然τ=σ.

19.证明域F上的两个线性空间U与V同构??dim F U=dim F V.

证明:必要性是显然的。设dim F U=dim F V.则可以构造同构映射如下:分别取定U 与V的各一组基,令σ为这两组基之间的一个一一对应,则σ唯一地确定了一个同构的线性变换。

20.第一章习题22与23中的线性空间各是几维的?试分别建立它们与某R n之间的同构变换.

解:均是1维的。它们与R1的同构映射由各自的数乘运算决定。

16

21.设U与V均是有限维线性空间,证明dim F Hom(U,V)=(dim F U)(dim F V).

证明:由线性变换基本定理可知Hom(U,V)~=F dim F V)×(dim F U),因此dim F Hom(U,V)= (dim F U)(dim F V).

22.设V是F上的n维线性空间,α1,α2,···,αn是V的一组基.设M n(F)是F上全体n阶矩阵组成的线性空间.对任意σ∈End V,记A(σ)是σ在该基下的矩阵.定义End V 到M n(F)的映射ψ为

ψ:End V?→M n(F)

σ?→A(σ)

则ψ是一个保持运算(加法,数乘与乘法)的一一映射,即满足下列条件:

(1)A(σ+τ)=A(σ)+A(τ);

(2)A(kσ)=kA(σ),?k∈F;

(3)A(στ)=A(σ)A(τ);

(4)σ可逆??A(σ)可逆;且此时A(σ)?1=A(σ?1);

(5)A(0)=0;A(I)=I.

证明:直接验证即可。

23.证明线性变换基本定理:设U与V分别为n维与m维F线性空间.则Hom F(U,V)~=

F m×n.特别地,V?与V同构.

证明:分别取定U与V的各一组基,则任何线性变换σ∈Hom F(U,V)对应唯一的矩阵A(σ)(就是σ在取定的两组基下的矩阵),这个对应既是单的又是满的,且容易验证其是线性变换,因此给出所需要的同构。

24.设V是有限维线性空间.对任意v∈V,f∈V?,定义V到V??的映射φ如下:

φ:v→φ(v):f→f(v).

证明φ是V到V??的同构变换并求其逆变换.

证明:φ显然是线性变换。由于V是有限维的,V??与V的维数相等,故只需证明φ是单的即可。设φ(v)=0,则对任意f∈V?有f(v)=0,这迫使v=0,即φ是单的。

为构造φ的逆,取定V的一组基(遗憾:没有自然性了!)α1,···,αn以及相应的V?,V??的对偶基α?1,···,α?n和α??1,···,α??n。则可以看出φ(αi)=α??i。因此,其逆映射φ?1:α??i→

αi,1≤i≤n.

25.分别求导数运算?:f(x)→f (x)在标准基1,x,x2,···,x n?1与基1,(x?a),(x?

a)2,···,(x?a)n?1下的矩阵.问?的行列式与迹是多少?解释之.

解:均为

010 0

002 0

...............000...n?1 000 0

.

行列式与迹均为0.

17

26.设V是数域F上的n阶矩阵全体,σ是将V中任意元素的严格下三角部分变为0的映射.判断σ是否为V的线性变换.若是,求其核与像;并任选V的一组基,求σ在该组基下的矩阵.

解:σ的定义不完整,可设σ固定任意矩阵的上三角部分,则σ是线性变换。Kerσ=全体严格下三角矩阵,ImKer=全体上三角矩阵。σ在基{E ij,1≤i,j≤n}(顺序为先排i≤j)下的矩阵为I n(n+1)/2⊕0n(n?1)/2。

27.(1)设V=F n.对α=(x1,x2,···,x n)T,定义

τ(α)=(x2,x3,···,x n,0)T.

求τ的幂零指数及其在标准基下的矩阵;

(2)设σ,τ∈End V分别是线性空间V的同构变换和幂零变换,证明σ+τ是V的同构

变换;

(3)设A,D是可逆矩阵,B,C是幂零矩阵,证明分块矩阵(

A B

C D

)

可逆.

解:(1)σ的幂零指数为n,其在标准基下的矩阵为

010 0

001 0

...............000 (1)

000 0

.

(2)此题错。如(

01

10

)

(

0?1

00

)

。(3)此题错。如A=D=

001

010

100

与B=

E23,C=E12。

28.设V是数域F上的n阶矩阵全体,A是V中一个固定元素,P是V中一个固定的可逆矩阵,σ是左乘A的映射,τ是左乘P逆右乘P的映射.判断σ与τ是否为V的线性变换.若是,求其核与像.并任选V的一组基,计算σ与τ在该组基下的矩阵.

解:σ是线性变换,其核={X|AX=0},其像={Y|Y=AX,X∈V}.τ是线性变换且可逆。因此其核为0,其像是整个空间。

29.设V=R3,σ(x,y,z)=(x+2y?z,y+z,x+y?2z).求

(1)σ的核与像空间的基与维数;

(2)σ的行列式与迹.

解:(1)Kerσ=[(3,?1,1)],1维,Imσ=[(1,0,1),(2,1,1)],2维。

(2)行列式与迹均为0。

30.设V是n维内积空间,U是V的子空间.令W={α∈V|(α,β)=0,?β∈U}.证明W是V的子空间且V=U⊕W.

证明:直接验证加法与数乘封闭性即可知W是子空间且dim W=n?dim U。又易知W∩U=0,故V=U⊕W.

31.证明R(A)=N(A?)⊥.

18

证明:原等式等价于R(A)⊥=N(A?).设α∈N(A?),即有A?α=0。所以α与(A?)?= A的每一列均正交,即N(A?)?R(A)⊥。由于二者维数相同,故等式成立。

32.设V=R[x]n,其上的内积为

(f(x),g(x))=

∫1

f(x)g(x)d x.

设U={f(x)∈V|f(0)=0}.

(1)证明U是V的一个n?1维子空间,并求U的一组基;

(2)当n=3时,求U的正交补U⊥.

证明:(1)利用子空间判别法直接验证即可,x,x2,···,x n?1是U的一组基。

(2)U⊥=[?3+12x?10x2].

33.在欧氏空间R n中求一个超平面W,使得向量e1+e2在W中的最佳近似向量为e2.

解:当n=2时,W=[e2]。当n≥3时,W=[e2,e3,···,e n].

34.证明:函数f(x)的Fourier级数中的系数a n,b n(n>0)恰好是f(x)与诸基向量cos nx,sin nx的内积.

证明:由于Fourier级数中的系数a n=1

π∫π

f(x)cos nxdx,b n=1

π

∫π

f(x)sin nxdx,易

知(f,g)=1

π∫π

f(x)g(x)dx确实定义了以2π为周期的可积函数空间上的一个内积。

35.设U是欧氏空间V的子空间,β∈V,α∈U.则α是β在U上的最佳近似向量??β?α∈U⊥.

证明:必要性是显然的。下证充分性。设γ是U中任一向量,注意β?γ=(β?α)+ (α?γ),且β?α∈U⊥,α?γ∈U,所以||β?γ||2=||β?α||2+||α?γ||2≥||β?α||2.因此,对任意γ∈U,有

||β?α||≤||β?γ||,

即α是β在U上的最佳近似向量.

36.试任意构造维数大于5的一个线性空间V以及V的一个线性映射σ,使得σ的核的维数等于5.进一步,试将V改造成内积空间,求Imσ的正交补空间.再构造一个线性变换τ,使得Kerτ=Imσ,Imτ=Kerσ.

解:设V=R6为普通欧氏空间,σ(e1)=e1,σ(e i)=0,2≤i≤6.则(Imσ)⊥=Kerσ= [e2,···,e6].

令τ(e1)=0,τ(e i)=e i,2≤i≤6,则Kerτ=Imσ,Imτ=Kerσ.

37.设α0是欧氏空间V中的单位向量,σ(α)=α?2(α,α0)α0,α∈V.证明

(1)σ是线性变换;

(2)σ是正交变换.

证明:直接验证即可。

38.证明:欧氏空间V的线性变换σ是反对称变换(即(σ(α),β)=?(α,σ(β)))??σ在V的标准正交基下的矩阵是反对称矩阵.

19

证明:设σ在V的标准正交基α1,α2,···,αn下的矩阵是A=(a ij).则σ(αi)=∑n

k=1

a kiαk,1≤i≤n.于是

(σ(αi),αj)=

n

k=1

a ki(αk,αj)=a ji,(αi,σ(αj))=

n

k=1

a kj(αi,αk)=a ij.

因此σ是反对称变换当且仅当a ji=?a ij,即A是反对称矩阵。

39.设σ是实平面R2上的线性变换,其关于标准基的矩阵为

P=(

c s

s?c

)

其中c2+s2=1.证明σ是反射变换,并计算其对称轴.

证明:由于P的特征多项式为λ2?1,因此其特征根为1,?1,对应于特征值1的特征子空间即是σ的对称轴,其方程为y=x tanθ,其中c=cos2θ.

40.证明三维正交矩阵必正交相似于下面6种矩阵:

1

1

1

,

1

1

?1

,

1

?1

?1

,

?1

?1

?1

,

1

cosθsinθ

?sinθcosθ

,

?1

cosθsinθ

?sinθcosθ

.

(提示:利用三维正交矩阵有1个或3个实特征值并结合二维正交矩阵的分类.)

证明:如果三维正交矩阵A有3个实特征值,则它的特征值只能是±1,因此A必定正交相似于前四种(对角)矩阵。

如果三维正交矩阵恰有1个实特征值,则此特征值是1或?1.相应于该实特征值的特征子空间是1维的,其正交补空间是R3的1个超平面π(2维子空间),π也是A的不变子空间。由于A是恰有一个实特征值的正交变换,故A在π上的限制是一个不为反射的正交变换,因此A必定正交相似于后两种矩阵。

41.设σ∈End R2.记单位正方形S={(x,y):0≤x,y≤1}在σ下的图形为G=σ(S)={σ(x,y):(x,y)∈S}.回答下列问题:

(1)列出G所有可能的形状;

(2)如果G仍为正方形,σ应满足什么条件?

(3)如果σ可逆,则G是什么形状?

解:(1)设σ(e i)=αi,i=1,2.则G=σ(S)={σ(x,y)=σ(xe1+ye2)=xα1+ya2: 0≤x,y≤1}.故若σ可逆,则α1,α2线性无关,G是一个以α1,α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若0=σ不可逆,则α1,α2线性相关,G是一条线段(一个端点是原点)。若σ=0,则G 是原点。

(2)如果G仍然是正方形,即解答(1)中的α1与α2均非零、等长且正交,因此σ是正交变换的非零常数倍。

(3)见解答(1).

20

42.(1)设σ∈End R2.设C是一个二次曲线(即抛物线,椭圆或双曲线).计算σ(C)所有可能的形状(可设C的方程均为标准方程);

(2)设P是一个平面n次代数曲线(即C的方程是n次多项式),计算σ(Q)所有可能的形状;

(3)分别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研究其曲线在σ下的图像;

(4)设σ∈End R3.设Q是一个二次曲面.计算σ(Q)所有可能的形状(可设Q的方程均为标准方程).

解:(1)只讨论C是抛物线(设y=x2)的情形,余类似。不妨设σ=0且σ(e1)= (a,c)T,σ(e2)=(b,d)T.则σ((x,x2)T)=(ax+bx2,cx+dx2),即抛物线变为X=ax+ bx2,Y=cx+dx2(x是参数)。若σ不可逆,则(a,b)与(c,d)成比例,故X+αY=0,抛物线变为一条直线。若σ可逆,则(a,b)=(0,0),不妨设a=0.消去参数x可得方程X2+2αXY+βY2+dX+eY=0,抛物线变为一椭圆或双曲线。因此,可逆的线性变换将二次曲线仍变为二次曲线。

(2)不超过n次的代数曲线。

(3)y=(λ)x变为ax+by=(λ)cx+dy等等。

(4)类似于(1)中的讨论,线性变换可将二次曲面变为直线、平面或二次曲面。

43.证明Householder变换H v是关于超平面v⊥的反射,从而是正交变换.试画出三维Householder变换的示意图.

证明:直接验证可知H v是固定超平面v⊥且H v(v)=?v。

44.证明Givens旋转矩阵G是正交矩阵.对任意向量x=(x1,x2,···,x n)T,计算Gx 的各个分量.设x是单位向量,讨论如何重复使用若干Givens旋转矩阵将x变为标准向量e1.

证明:GG T=I。设i

以n=2为例,设x=(x1,x2)T是单位向量,选取c=x1,s=x2,则Gx=e1。

45.(1)证明任何线性变换的伴随变换是唯一存在的;

(2)设σ是平面上的线性变换

σ:(x,y)T→(a1x+b1y,a2x+b2y)T.

证明σ的伴随变换σ?是

σ?:(x,y)T→(a1x+a2y,b1x+b2y)T.

一般地,设σ,τ是欧氏空间V的两个线性变换,A,B分别是σ,τ在某组标准正交基下的矩阵.则

(a)(σ?)?=σ;

(b)(σ+τ)?=σ?+τ?;

(c)(λσ)?=λσ?,?λ∈R;

(d)(στ)?=τ?σ?;

(e)τ=σ???B=A T.

(3)证明正交投影变换是自伴变换.

21

证明:(1)利用矩阵与线性变换的对应关系可知,若σ在某组基下的矩阵是A,则在该

组基下的矩阵为A T的线性变换就是σ的伴随变换。

(2)由(3)中的(e)可知。

(3)由矩阵与线性变换的对应关系以及“若σ在某组基下的矩阵是A,则其伴随变换在

该组基下的矩阵为A T”可知(此即(1)的证明)。

46.(1)如何在酉空间中定义Hermite矩阵对应的Hermite变换?导出Hermite变换的一个

判断准则;

(2)在酉空间中定义伴随变换与自伴变换,并导出伴随变换的基本性质(参考定理2.4.5).

解:(1)(σ(x),y)=(x,σ(y))(即与欧氏空间上的对称变换形式完全一致)。

(2)同上题的(2)(即与欧氏空间上的对称变换的形式完全一致)。

47.设α1,α2,···,αn与β1,β2,···,βm分别是U与V的一组基,则向量组(αi,0),(0,βj),1≤i≤n,1≤j≤m构成U⊕V的一组基.

证明:验证线性无关性即可(因为元素个数与直和空间的维数相等)。

48.设U与V是2个内积空间,定义U⊕V的上的函数如下:

((u1,v1),(u2,v2))=(u1,u2)+(v1,v2).

证明上面的函数是U⊕V上的内积.

证明:对称性、正定性与双线线性都可以直接验证。

49.设σi∈Hom(U i,V i),i=1,2.定义U1⊕U2到V1⊕V2的映射σ如下(其中u i∈U i):

σ(u1+u2)=σ1(u1)+σ2(u2).

则σ是线性变换.

证明:直接验证即可。

50.设σi∈Hom(U i,V i),1≤i≤n.再设σi关于αi-α i-基的矩阵为A i.则

n∑

i=1

⊕σi∈

Hom(

n∑

i=1⊕U i,n

i=1

⊕V i)关于n

i=1

⊕αi-n

i=1

⊕α i-基的矩阵为n

i=1

⊕A i.

证明:利用线性变换的直和的定义直接计算即可。

51.证明公式(2.5.11)定义了一个线性变换.

52.证明命题2.5.1.

53.证明定理2.5.6.

54.证明集合V/U按公式公式(2.5.12)定义的加法和数乘作成线性空间.

55.证明命题2.5.1.

56.验证公式公式(2.5.15)定义的诱导映射ˉσ是线性变换.条件“U是σ的不变子空间”可以去掉吗?

57.设A∈M s(F),B,C∈M n?s(F).设V是有限维线性空间,σ∈End V.设σ在V的两组基

22

α1

,···,αs ,αs +1,···,αn 与α1,···,αs ,βs +1,···,βn

下的矩阵分别为

(A X

0B

)与(A Y 0C ).证明U =Span {α1,···,αs }是σ的不变子空间,且σ的诱导映射ˉσ关于商空间V/U 的两组基ˉαs +1,···,ˉαn 与ˉβ

s +1,···,ˉβn 下的矩阵分别为B 与C .并据此推广推论2.5.3.

58.推广例2.5.7,即设A,B 均为n 阶矩阵.设σ是F n ×n 上的一个线性变换,其中

σ:X →σ(X )=AXB T .

证明σ关于标准基E 11,···,E 1n ,E 21,···,E 2n ,E n 1,···,E nn 的矩阵是B ?A .

59.(复数,位似与旋转矩阵)设σ是C 到自身的线性变换,其定义为

σ:

(x

y

)

→A (x y ),其中

A =

(a b

?b a

).

将(x ,y )T 记为普通复数x +y i,证明σ((x,y )T )=(a +b i)(x +y i).请解释之.

60.设V =M 2(C ),U =M 2(R ).记i U ={A ∈V |A =i X,?X ∈U }.研究(实)线性空间U ⊕(i U ),V/U 以及(V/U )?C 的结构.

61.验证例2.5.10.62.证明定理2.5.9.

63.建立例2.6.1中的线性方程组,并利用适当软件计算之.

64.验证公式(2.6.1)是绝对平方收敛子空间C 的一个内积.它是信号空间S 的内积吗?65.验证例2.6.3中的滤波器确实将高频信号{u k }过滤掉.研究被该滤波器过滤掉的所有信号具有什么特征?

66.求差分方程y k +3?2y k +2?5y k +1+6y k =0(对?k 成立)的解空间的一组基,并解释之.

67.证明定理2.6.1.

68.设σ同29题,S ={(x,y,z )T ∈R 3|0≤x,y,z ≤1}为标准单位立方体.计算σ(S )的体积.

69.利用定理2.6.1求椭球的体积公式.70.证明定理2.6.2.

71.求方程AX +XB =C 的解,其中A =

1?13?222?1?15

,B =

1?13

?222

0?1?15

001?3

1

,C = 2310

20110?1?23

.23

72.设σ:X →AX +XB 是M n (C )的线性变换.证明σ是同构??A 和?B 没有相同的特征值.

73.设U,W 是线性空间V 的两个子空间.

(1)证明(U +W )/W 与U/(U ∩

W )是同构的线性空间;(2)试建立(1)中的不依赖于任何基的一个同构映射.

74.(双线性函数与张量积)设A ∈F m ×n .对任意x ∈F m ,y ∈F m ,定义

f (x,y )=x T Ay.

则f (x,y )称为F 上的一个m ×n 维的双线性函数,A 称为该双线性函数的矩阵.F 上的m ×n 维双线性函数的全体记为B (m,n ).

(1)证明B (m,n )按照普通加法与数乘运算构成F 上的线性空间;(对照第一章第五节思考题6)

(2)计算B (m,n )的维数与一组基;

(3)建立B (m,n )与Hom F (F m ?F n ,F )=(F m ?F n )?之间的一个同构映射.解释之.

75.设U 与W 是线性空间V 的两个子空间,α,β∈V .证明:(1)α+U =P U ⊥(α)+U ;

(2)(α+U )+(β+W )=(α+β)+(U +W );(3)(α+U )∩(β+W )=???α?β∈U +W .

76.证明迹函数tr :X →tr(X )是线性空间M n (F )到F 的满足性质σ(XY )=σ(Y X )以及σ(I )=n 的唯一线性变换.

24

矩阵理论中的矩阵分析的实际应用论文

矩阵分析在同步捕获性能研究新应用 摘要: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概率转移矩阵计算捕获传输函数的方法,通过将以往分析方法中的流程图转换为概率转移矩阵,仅需知道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利用现代计算机编程语言(如MAPLE,MATLAB等)的符号运算功能,即可得到捕获系统的传输函数:通过对传输函数求导,可计算平均捕获时间。矩阵分析方法可完整地计算出捕获系统的传输函数,可弥补流程图方法在分析传统连续搜索捕获方案的传输函数时所忽略的项;可纠正流程图方法在分 析非连续搜索捕获方案的传输函数时所引起的误差。 关键词:CDMA;矩阵分析;传输函数;流程图;捕获 A Novel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pproach Based on Matrix Analysis Abstract:A novel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approach is proposed based on matrix analysis.Given the first step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acquisition system can be obtained by utilizing the symbol operation function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such as MAPLE,MATLAB and so on,and the mean acquisition time can be computed by differentiating the transfer function.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acquisition system can be computed perfectly by matrix analysis,it not only complements the items neglected in that of conventional serial acquisition scheme but also corrects the error items in that of nonconsecutive acquisition scheme.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力学C第3次作业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3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1道小题) 1. 一点作曲线运动,开始时速度 v0=10m/s , 某瞬时切向加速度a t=4m/s2,则2s末该点的速度的大小为。 (A) 2 m/s (B) 18 m/s (C) 12 m/s (D) 无法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2. 点作曲线运动,若其法向加速度越来越大,则该点的速度。 (A)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小 (C) 大小变化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 C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3. 若点的运动方程为,则它的运动轨迹是。 (A) 半圆弧 (B) 圆周 (C) 四分之一圆弧 (D) 椭圆 你选择的答案: B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图示均质杆的动量p= 。杆的质量为m,绕固定轴O转动,角速度均为 。

(A) mlω (B) mlω (C) mlω (D) 0 你选择的答案: A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5. 图示均质圆盘质量为m,绕固定轴O转动,角速度均为ω。对转轴O的动量矩L O的大小和方向为。 (A) L O=mr2ω (顺时针方向) (B) L O=m r2ω (顺时针方向) (C) L O=m r2ω (顺时针方向)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6. 已知P= kN,F1=,物体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f s=,动摩擦因数f d=则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 kN (B) kN (C) kN (D) 0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7. 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角,今用力F1=推动物块,P=1kN。则物块将。 (A) 平衡 (B) 滑动 (C) 处于临界平衡状态 (D) 滑动与否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西安交大考试卷(理论力学英文)

课程名称 理论力学A1(英) 2003 —2004学年第 1 学期 学 号 开 课 系 工程力学系 年级 本科二年级 姓 名 任课老师 柳葆生 评分 规定:仅允许携带电子词典、计算器和教师提供的课程总结 1. Member BD exerts on member ABC a force P directed along line BD. Knowing that P must have a 360-N vertical component, determine (a) the magnitude of the force P, (b) its horizontal component. (零件BD 对零件 ABC 沿BD 线施加一个力P ,已知P 的垂直分量为360-N ,计算(a ) 力P 的大小,(b )力P 的水平分量 ) 2. Two forces P and Q are applied as shown to an aircraft connection. Knowing that the connection is in equilibrium and that P = 250 N and Q = 325 N, determined the magnitude of the forces exerted on the rods A and B. (如图所示,两个力P 和Q 施加于一个飞机连接器。已知连接器处于平衡状态,并且P = 250 N 和Q = 325 N ,确定施加于连杆A 和B 上力的大小) 3. A 150 N force, acting in a vertical plane parallel to the yz plane, is applied to the 200 mm long horizontal handle AB of a socket wrench. Replace the force with a equivalent force-couple system at the origin O of the coordinate system. (一个150 N 的力,作用在平行于yz 平面的 垂直平面内,施加于一个套筒扳手200 mm 长的水平手柄上。用一个 在坐标原点O 的等效力-力偶系统代替这一力 ) 4. Knowing that the tension in wire BD is 1500 N, determine the reaction at the fixed support C of the frame shown. (已知拉索BD 中 的张力为1500 N ,确定如图示在框架固定支撑端C 的约束反力)

矩阵变换及应用开题报告

鞍山师范学院 数学系13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浅谈矩阵的变换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李露露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10级1班 学号:30 指导教师:裴银淑 2013年12月26日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矩阵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线性代数核心。矩阵的变换是矩阵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运算,它在解线性方程组求逆矩阵及矩阵理论的探讨中都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复杂、繁琐的问题经过变换都可以化为简单、易于解决的问题。因此,矩阵变换是研究代数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2、现实意义: 矩阵变换在物理、力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电子、系统、控制、模式识别、土木、电机、航空航天等众多学科中式最富创造性和灵活性,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论文综述 1、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矩阵不仅是个数学学科,而且也是许多理工学科的重要数学工具,因此国内外有许多有关于矩阵的研究。英国数学家西尔维斯特首先使用了“矩阵”一词,他与矩阵论的创立者凯莱一起发展了行列式理论。1858年,凯莱发表了关于矩阵的第一篇论文《矩阵论的研究报告》。自此以后,国内外有了许多关于矩阵的研究。在张贤达所著的《矩阵分析与应用》一书中,就有关于矩阵变换的内容,在第一章中有关于矩阵初等变换的内容,并有初等变换在矩阵方程中的应用,在第四章中也提到了Householder变换和Givens旋转。美国著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RogerA.Horn和威廉姆和玛丽学院的CharlesR.Johnson联合编著的《矩阵分析》也有关于矩阵变换的内容,此书主要涉及的是矩阵变换的应用。国内外关于矩阵变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矩阵知识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矩阵论答案

习题 一 1.(1)因 cos sin sin cos nx nx nx nx ?? ? ? -?? cos sin sin cos x x x x ????-??= cos(1) sin(1)sin(1) cos(1)n x n x n x n x ++?? ??-++?? ,故由归纳法知 cos sin sin cos n nx nx A nx nx ?? =??-?? 。 (2)直接计算得4 A E =-,故设4(0,1,2,3)n k r r =+=,则4(1)n k r k r A A A A ==-,即只需算出23,A A 即可。 (3)记J=0 1 0 1 1 0 ?????? ?????????? ,则 , 112211111 ()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i i n i n n i n n n a C a C a C a C a C a A aE J C a J a C a a -----=-????????=+==?? ???????? n ∑。 2.设11 22 (1,0),0 a A P P a A E λλ-??===?? ?? 则由得 2 1112111 1 1 210 0 0 a λλλλλλλ?? ????==?????????????? 1时,不可能。 而由2 112222 0 0 000 0 0 a λλλλλλ?? ????==?????????????? 1时,知1i λ=±所以所求矩阵为1i PB P -, 其中P 为任意满秩矩阵,而 1231 0 1 0 1 0,,0 10 1 0 1B B B -??????===?????? --?????? 。 注:2 A E =-无实解,n A E =的讨论雷同。 3.设A 为已给矩阵,由条件对任意n 阶方阵X 有AX=XA ,即把X 看作2 n 个未知数时线 性方程AX -XA=0有2 n 个线性无关的解,由线性方程组的理论知其系数矩阵为零矩阵,

矩阵分解及其应用

《线性代数与矩阵分析》课程小论文 矩阵分解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Little Paper about the Course of "Linea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Matrix De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Candidate:****** Major:********* StudentID:****** Supervisor:****** 12,2015

中文摘要 将特定类型的矩阵拆解为几个矩阵的乘机称为矩阵的分解。本文主要介绍几种矩阵的分解方法,它们分别是矩阵的等价分解、三角分解、谱分解、奇异值分解和 Fitting 分解等。矩阵的分解理论和方法是矩阵分析中重要的部分,在求解矩阵的特征值、解线性方程组以及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因此,本文将介绍矩阵等价分解、三角分解、奇异值分解的理论运用以及三角分解的工程运用。 关键词:等价分解,三角分解,奇异值分解,运用

Abstract Many particular types of matrix are split into the product of a matrix of several matrices, which is called decomposition of matrix.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some methods of matrix decomposition, which are equivalent decomposition, triangular decomposition, spectral decomposi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Fitting decomposition and so on. The decomposition theory and method of matrix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trix analysis,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solving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solving linear equations and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we will introduce the theory of matrix equivalence decomposition, triangular decomposi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nd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riangular decomposition. Key words:Equivalent Decomposition, Triangular Decomposi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pplication

矩阵分析试题中北大学33

§9. 矩阵的分解 矩阵分解是将一个矩阵分解为比较简单的或具有某种特性的若干矩阵的和或乘积,这是矩阵理论及其应用中常见的方法。由于矩阵的这些特殊的分解形式,一方面反映了原矩阵的某些数值特性,如矩阵的秩、特征值、奇异值等;另一方面矩阵分解方法与过程往往为某些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和理论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而使其对分解矩阵的讨论和计算带来极大的方便,这在矩阵理论研究及其应用中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矩阵的三角分解、谱分解、奇异值分解、满秩分解及特殊矩阵的分解等。 一、矩阵的三角分解——是矩阵的一种有效而应用广泛的分解法。 将一个矩阵分解为酉矩阵(或正交矩阵)与一个三角矩阵的乘积或者三角矩阵与三角矩阵的乘积,这对讨论矩阵的特征、性质与应用必将带来极大的方便。首先我们从满秩方阵的三角分解入手,进而讨论任意矩阵的三角分解。 定义1 如果(1,2,,)ii a i n = 均为正实数,()(,1,2,1;∈<=- ij a C R i j i n 1,2,),=++ j i i n 则上三角矩阵 1112 1222000?? ? ? = ? ? ?? n n nn a a a a a R a 称为正线上三角复(实)矩阵,特别当1(1,2,,)ii a i n == 时,R 称为单位上三角复(实)矩阵。

定义2如果(1,2,,)ii a i n = 均为正实数,()(,1,2,1;∈>=- ij a C R i j i n 1,2,),=++ j i i n 则下三角矩阵 11212212000?? ? ? = ? ? ?? n n nn a a a L a a a 称为正线下三角复(实)矩阵,特别当1(1,2,,)ii a i n == 时,L 称为单位下三角复(实)矩阵。 定理1设,?∈n n n A C (下标表示秩)则A 可唯一地分解为 1=A U R 其中1U 是酉矩阵,R 是正线上三角复矩阵;或者A 可唯一地分解为 2=A LU 其中2U 是酉矩阵,L 是正线下三角复矩阵。 推论1设,?∈n n n A R 则A 可唯一地分解为 1=A Q R 其中1Q 是正交矩阵,R 是正线上三角实矩阵;或者A 可唯一地分解为 2=A LQ 其中2Q 是正交矩阵,L 是正线下三角实矩阵。 推论2 设A 是实对称正交矩阵,则存在唯一的正线上三角实矩阵R ,使得 =T A R R 推论3设A 是正定Hermite 矩阵,则存在唯一的正线上三角复矩阵R ,使得 =T A R R

矩阵理论与应用(张跃辉)(上海交大)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解答 注:第27题(2)(3)错(可将“证明”改为证明或否定),第28题可不布置。第50题(含)以后属于附加内容,没有参考解答。 1.证明子空间判别法:设U是线性空间V的一个非空子集.则U是子空间??对任 意λ∈F,α,β∈U,有α+β∈U与λα∈U. 证明:必要性是显然的,下证充分性。设U关于加法“+”与数乘均封闭。则U中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以及数乘与“+”的分配律、1α=α均自动成立,因为U?V.由 于U关于数乘封闭,而0=0α∈U,?α=?1α∈U,因此U是子空间。 2.证明子空间的下述性质。(1)传递性:即若U是V的子空间,W是U的子空间,则W 也是V的子空间; (2)任意多个(可以无限)子空间的交集仍是子空间,且是含于这些子空间的最大子空间; 特别,两个子空间U与W的交U∩W仍是子空间. 证明:(1)由子空间判别法立即可得。 (2)由子空间判别法可知任意多个(可以无限)子空间的交集仍是子空间,且若某个子空 间含于所有这些子空间,则该子空间必然含于这些子空间的交。 3.(1)设V是线性空间,U与W是V的两个子空间.证明: dim(U+W)=(dim U+dim W)?dim(U∩W). (2)设V是有限维线性空间.证明并解释下面的维数公式: dim V=max{m|0=V0?V1?···?V m?1?V m=V,V i是V i+1的真子空间} 证明:(1)设dim U=s,dim W=t,dim(U∩W)=r.任取U∩W的一组基α1,α2,···,αr.由于U∩W是U与W的公共子空间,故U∩W的基是U与W的线性无关的向量组,因此 可以扩充成U或W的基.设 α1,α2,···,αr,βr+1,βr+2,···,βs(0.0.1) 与 α1,α2,···,αr,γr+1,γr+2,···,γt(0.0.2) 分别是U与W的基.我们证明 α1,α2,···,αr,βr+1,βr+2,···,βs,γr+1,γr+2,···,γt(0.0.3) 是U+W的一组基.为此需要证明该向量组线性无关,且U+W的任何向量均可由这些向量 线性表示. 设 k1α1+k2α2+···+k rαr+b r+1βr+1+···+b sβs+c r+1γr+1+···+c tγt=0.(0.0.4) 12

矩阵论在电路中的应用

矩阵论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古典的线性代数知识已不能满足现代科技的需要,矩阵的理论和方法业已成为现代科技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诸如数值分析、优化理论、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控制论、力学、电子学、网络等学科领域都与矩阵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在经济管理、金融、保险、社会科学等领域,矩阵理论和方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当今电子计算机及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矩阵理论的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因此,学习和掌握矩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全国的工科院校已普遍把“矩阵论”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 对于电路与系统专业的研究生,矩阵论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电网络分析与综合》为例,讲解矩阵论的重要作用。 在电路分析中,对于一个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图, 每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均为未知,共有2b个未知量。根据KCL 我们可以列出(b-1)个独立的方程,根据KVL我们也可以列出 (b-n+1)个独立的方程,根据每条支路所满足的欧姆定律,我 们还可以可以列出b个方程;总共2b个方程要解出b个支路电 流变量和b个支路电压变量。当b的数值比较大时,传统的解数学方程组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因此我们需要引入矩阵来帮助我们求解电路。 一. 电网络中最基本的三个矩阵图 1 1.关联矩阵

在电路图中,节点和支路的关联性质可以用关联矩阵][ij a A =来表示。 选取一个节点为参考节点后,矩阵A 的元素为: ?????-+=个节点无关联条支路与第第方向指向节点个节点相关联,且支路条支路与第第方向离开节点个节点相关联,且支路条支路与第第i j i i j i i j a ij 0 1 1 图1中电路图的关联矩阵为 ????????????= 0 1- 0 1- 1-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0 0 1- 1 0 0 1 A 2. 基本回路矩阵 在电路图中,基本回路和支路的关联性质可以用基本回路矩阵][ij f b B =来表示。当选定电路图中的一个树,额外再增加一个连枝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基本回路。选取基本回路的方向与它所关联的连枝方向一致,矩阵f B 的元素为: ?? ???-+=个回路无关联条支路与第第反方向和基本回路方向相个回路相关联,且支路条支路与第第同方向和基本回路方向相个回路相关联,且支路条支路与第第i j i j i j b ij 0 1 1 图1中电路图的基本回路矩阵为 ???? ??????=1 0 0 1- 1 0 0 0 1 0 1- 1 1- 1 0 0 1 0 1- 1 1-f B 3. 基本割集矩阵 在电路图中,基本割集和支路的关联性质可以用基本割集矩阵][ij f q Q =来表示。当选

上海交大研究生矩阵理论答案

n k r n n 1 2 习题 一 1.( 1)因 cosnx sin nx sin nx cosnx cosx sin x sin x = cosx cos(n sin(n 1)x 1)x sin( n cos(n 1)x 1)x ,故由归纳法知 cosnx sin nx A 。 sin nx cosnx ( 2)直接计算得 A 4 E ,故设 n 4 k r (r 0,1,2,3) ,则 A n A 4 k A r ( 1) A , 即 只需算出 A 2, A 3 即可。 0 1 0 1 ( 3 )记 J= ,则 , 1 0 n 1 n 1 2 n 2 n a C n a C n a C n a n C 1 a n 1 C n 1a A n (aE J ) n n C i a i J n i i 0 n n a n 。 C 1a n 1 a n 2. 设 A P 1 a 2 P 1(a 1,0),则由A 2 E 得 a 1时, 1 1 1 1 0 1 2 1 2 1 0 2 不可能。 1 而由 a 1 0时, 2 1 知 1 所以所求矩阵为 PB P 1 , 其中 P 为任意满秩矩阵,而 i i 2 2 2 1 0 1 0 1 0 B 1 , B 2 , B 3 。 0 1 0 1 1 注: A 2 E 无实解, A n E 的讨论雷同。 3. 设 A 为已给矩阵,由条件对任意 n 阶方阵 X 有 AX=XA ,即把 X 看作 n 2 个未知数时线 性方程 AX XA=0 有 n 2 个线性无关的解, 由线性方程组的理论知其系数矩阵为零矩阵, 1

西交大《理论力学》在线作业.

西交《理论力学》在线作业一,单选题 1. 一重量P=500 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20°的斜面上。现有一力F=1000 N,当它从与斜面垂直的方向逆时针转到与斜面夹角为60°时,物体才开始下滑。则摩擦角为()。 A. 26.67 B. 30 C. 12 D. 40 正确答案:A 2. 在任一瞬时定轴转动刚体上任一点的全加速度大小都与该点的转动半径成正比,其方向与各点所在转动半径夹角()。 A. 都相同且小于90° B. 都不相同 C. 为任意角 D. 不知道正确答案:A 3. A物体放在在B平面,A重力为60kN,拉力大小为20kN,方向斜向上与水平线夹角30°,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5,动摩擦因数为0.4,则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 25kN B. 20kN C. 17.32051kN D. 0 正确答案:C 4. 对任何一个平面力系()。 A. 总可以用一个力来与之平衡 B. 总可以用一个力偶来与之平衡 C. 总可以用合适的两个力来与之平衡 D. 总可以用一个力和一个力偶来与之平衡正确答案:C 5. 二力平衡条件的适用范围 是()。 A. 刚体 B. 刚体系统 C. 变形系统 D. 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正确答案:A 6. 三力平衡定理是()。 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B.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C.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D. 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一点正确答案:A 7. 在拉车时,根据轮子的滚动条件分析可知,如果道路硬,轮胎变形小且()那么拉车就省力。 A. 轮胎变形大 B. 不知道 C. 车轮直径大D. 车轮直径小正确答案:C 8. 质点系动能对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力的功率的代数和。 A. 一阶 B. 二阶 C. 三阶 D. 四阶正确答案:A 9. 当物 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Fs的大小()。 A. 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 与 物体的重力在支承面的法线方向的大小成正比 C. 与相互接触物体之间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D. 由力系的平衡方程来确定正确答案:C 10. 以下运动着的物体不为自 由体的是()。 A. 飞行的飞机 B. 飞行的导弹 C. 出枪膛后做抛物线运动的子弹 D. 在轨道上高速奔驰的列车正确答案:D 11. 一力与x轴正向之间的夹角θ为钝角,则该力在x轴上的投影为()。 A. Fx=-Fsinθ B. Fx=Fsinθ C. Fx=-Fcosθ D. Fx=Fcosθ 正确答案:C 12. 在直角坐标系的点(2,2)作用一力,力的方向沿y轴正向,大小为10N,则该力对原点的力矩为()。 A. 20N.m B. 10N.m C. 40N.m D. 28.28N.m 正确答案:A 13. 当牵连运动为平移时,则牵连加速度等于牵连速度对时

矩阵论的实际应用(朱月)

“矩阵论”课程研究报告科目:矩阵理论及其应用教师:舒永录 姓名:朱月学号:20140702057t 专业:机械工程类别:学术 上课时间:2014 年9月至2014年12 月 考生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相关变量的独立变换 摘要:用矩阵的理论及方法来处理实际生活中或现代工程中的各种问题已 越来越普遍。在工程中引进矩阵理论不仅是理论的表达极为简洁,而且对理论的实质刻画也更为深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将矩阵论的知识用于解决实用机械可靠性设计问题。 正文 一、问题描述 在建立机械系统可靠性模型时,一般总假设个元素间关于强度相互独立。但是实际中,各元素间关于应力和强度又往往是相关的,并且这种相关性有时会对系统的可靠度产生显著影响。对于一些随机变量之间不是完全相关,但也不是完全独立的情况,就要进行相关变量的独立变换。 二、方法简述 设系统的基本变量为),,(21n x x x X ,??,各变量之间相关,则随机变量x 的 n 维正态概率密度函数为[1] )1()()(21exp ||2()(1 2 12 ? ??--???-=---X X T X X n X C X C X f μμπ) 式中 ?? ? ???????????=2321232212131212 ),cov(),cov(),cov(),cov(),cov(),cov(),cov(),cov(),cov(21n X n n n n X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C σσσ 称为随机变量X 的协方差矩阵。矩阵中的任意元素),cov(j i x x 是变量i x 与变 量j x 的协方差,|C X |是协方差矩阵的行列式,1 -X C 是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X ,X μ及 )X X μ-(是n 维列向量 ?? ? ?? ?????--=-????? ?????=?? ??? ?????=n n X n X n x x X x x μμμμμμ 1111, , X

上海交通大学理论力学2012-2013学年期中试卷(含答案)81学时

1. 如图所示,平衡系统由杆OA ﹑杆AB ﹑杆BD ﹑杆BC 和杆CD 组成。铰O 为固定端支座,铰D 为固定铰支座,铰A ﹑B ﹑C 为圆柱铰。图示位置AB 和CD 水平,OA 和BC 铅垂。 已知:a CD BC AB OA ====。杆CD 的中点E 作用铅垂力F v ,大小为F 。杆OA 上作用一力偶1M ,力偶矩的大小为Fa M 21=,杆BC 上作用一力偶2M ,力偶矩的大小为Fa M =2,不计各物体的重量。 求:(1) 杆BD 的内力(注明拉压力); (2) 固定端O 作用于杆OA 的约束力和约束力偶。(20分) 解: 由于不计各物体的重量,杆AB 和杆BD 均为两力杆。 如图建立参考基[]T y x v v r =e , 以杆BD ﹑杆CD 和杆BD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0)(1 =∑=i n i z D F M v 02 1 2=+?a S M aF AB (3分) 解得:2 F S AB =(拉力)(1分) 以杆BD 为研究对象: 0)(1 =∑=i n i z C F M v 02 12=?? M a S a S BD AB (3分) 解得:F S BD 2 2 ? =(压力)(1分) AB S r BD S r D AB S r

以杆OA 为研究对象: 01=∑=n i ix F ,0=+AB x O S F (2分) 01=∑=n i iy F ,0=y O F (2分) 0)(1 =∑=i n i z O F M v 01=++?O AB M M a S (3分) 解得:F F x O 21?=,0=y O F ,Fa M O 2 3 ?=(2分) 2. 如图所示,梯子由杆OA 和杆AB 组成, 铰O 为固定铰支座,铰A 为圆柱铰,杆AB 搁置在地面上,接触点为端点B 。杆OA 和杆AB 的长度均为l ,图示位置杆OA 和杆AB 的倾角均为60o 。杆AB 与地面接触点B 的静摩擦因数为3 21= s f 。人的重量为W , 不计杆OA 和杆AB 的重量。设梯子始终保持平衡,计算 (1) 人到达的最高点P 与点B 的距离x 。 (2) 如果人能够到达的最高点A ,接触点B 的摩擦角至少应该多大? (15分) M

上海交大研究生矩阵理论答案

|讪 而由a = 0时, 〔0 其中P 为任意满秩矩阵,而 注:A = -E 无实解,A n =E 的讨论雷同。 性方程AX -XA=0有n 2 个线性无关的解,由线性方程组的理论知其系数矩阵为零矩阵, 习题 -cosnx sin nx[ 1-("因[L sinnxcosnx 丄sin C0SX sin x = COs(n 1)x sin(n 1)x ,故由归纳法知 x cosx f-sin(n 1)x cos(n 1)x A n cosnx sin nx '-sinnx cosnx (2)直接计算得 A 4 - -E ,故设 n =4k r(r =0,1,2,3),则 A n = A 4k A r =(-1)k A r ,即 只需算出A 2, A 3即可。 (3 )记 J= ,则 a n C :a n n i i n _i_ A =(aE J) = 6 C n a J i =0 n 』亠2 n _2 C n a C ;a nJ n a III c :〕 III c^a C : a n 」 n a 2?设 A =P F a 1 -0 /一 2 _ P’yo),则由 A 2 =E 得 冷0 1 〔0 1 一 ,B 2 = 【0 -0] ,艮 0] 。 -1 i 0 -k 0 1 2 _0 所以所求矩阵为PB i P’ , 3?设A 为已给矩阵,由条件对任意 n 阶方阵 X 有AX=XA ,即把X 看作n 个未知数时线

通过直接检验即发现 A 为纯量矩阵。a n ? a n 1 ■ 11( ? = 0 5.先证A 或B 是初等到阵时有 AB *=B *A * ,从而当A 或B 为可逆阵时有 AB 、B *A *。 考虑到初等变换 A 对B 的n 阶子行列式的影响及 A 二A‘即可得前面提到的结果。 下设PAQ = E r 0 ,(这里P , Q 满秩),则由前讨论只需证下式成立即可: 〔0。」 6 .由 r(A)二 r(A —)及 AX 二 0= (AX)—AX = 0,即 AX = 0 与 A —AX = 0 同解,此即所 求证。 7.设其逆为 a j ,则当I 固定时由可逆阵的定义得 n 个方程 .i 1 . 1 2 . 1 n-1 ? a

矩阵理论试题

矩阵理论2007年考试 一、判断题(40分)(对者打∨,错者打?) 1、设,n n A B C ?∈的奇异值分别为120n σσσ≥≥≥> ,'''120n σσσ≥≥≥> , 如果'(1,2,,)i i i n σσ>= ,则22||||||||A B ++>. ( ) 2、设n n A C ?∈为正规矩阵,则矩阵的谱半径2()||||r A A =. ( ) 3、设n n C A ?∈可逆,n n C B ?∈,若对算子范数有1||||||||1A B -?<,则B A +可逆. ( ∨ ) 4、设323121000a a A a a a a -?? ?=- ? ?-?? 为一非零实矩阵,则2221123()a a a A --++为A 的一个广义逆矩阵. ( ) 5、设A 为m n ?矩阵,P 为m 阶酉矩阵, 则P A 与A 有相同的奇异值. ( ) 6、设n n A C ?∈,且A 的所有列和都相等,则()r A A ∞=. ( ) 7、如果12(,,,) T n n x x x x C =∈,则1||||min i i n x x ≤≤=是向量范数. ( ) 8、0010140110620 118A ??????=?????? 至少有2个实特征值. ( ) 9、设,n n A C ?∈则矩阵范数m A ∞与向量的1-范数相容. ( ) 10、设n n A C ?∈是不可逆矩阵,则对任一自相容矩阵范数 有1I A -≥, 其中I 为单位矩阵. ( ) 二、计算与证明(60分) 1. (10分)设矩阵n n A C ?∈可逆, 矩阵范数||||?是n C 上的向量范数||||v ?诱导出的算子范数, 令()L x Ax =, 证明: ||||1 1||||1max ||()||||||||||min ||()||v v v x v y L x A A L y =-==?. 证明: 根据算子范数的定义, 有||||1max ||()||||||x L x A ==, 1 1100||||1||||10||||||||111||||max max ||||||||||||min ||||min ||()||min ||||y A x x y y y y A x y A Ay x Ay Ay L y y --=-≠≠==≠=====,

矩阵理论其应用大作业

矩阵奇异值分解在图像压缩上的应用 摘要 矩阵的奇异值理论提出至今己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奇异值分解理论由Beltrami和Jordan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提出至今,由于其内在的一些良好特性,奇异值分解正成为应用数学和数学模型领域的一个极有价值的工具。奇异值分解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它在数据挖掘及搜索引擎中被用来对数据库文件进行规类,近年来,它在图像压缩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 关键字:图像压缩;奇异值分解

第一章总论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数字图像压缩,或者叫图像编码。二维形式呈现的数字图像,其信息量很大,给传输、处理、储存、显示等都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图像中又有很多冗余信息,根据香农(Shannon)的率失真理论。无论在传输或者储存时,都可对数字图像进行一定方式编码,删除其中冗余信息,实现不失真压缩,或在容许失真限度内进行有失真压缩,以换取更大的压缩率。对于供人观看的图像,如电视信号,这时人是通信系统中的一环,人的视觉特征,如掩盖效应,对灰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有限性等,也可以用来为压缩服务。数字图像以数据矩阵形式储存在存储器中,这就使得通过操作数据矩阵的方式压缩图像成为可能。事实上矩阵的奇异值本身具有可降维的特性,若能合理的利用矩阵奇异值的这一特性,SVD方法在图像压缩领域必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VD)目前在信号处理、模式分析等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数字图像矩阵通常是由数据量较大的阵列矩阵所构成,这就给基于SVD变换的算法构造添加了很大的难度,所以SVD变换目前在数据压缩领域得到的应用还不是很多,从SVD变换算法的研究着手,研究大矩阵奇异值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在图像恢复时所起到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SVD变换算法在数据压缩领域应用的研究,构造能将SVD变换实际应用到数据压缩领域的快速、高效的算法是十分必要的。

矩阵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矩阵论试题 一、(10分)设函数矩阵 ()??? ? ??-=t t t t t A sin cos cos sin 求:()?t dt t A 0和(()?2 0t dt t A )'。 解:()?t dt t A 0=()???? ? ??-????t t t t tdt tdt dt t dt t 0 sin cos cos sin =??? ? ??---t t t t cos 1sin sin cos 1 (()?2 t dt t A )'=()??? ? ? ?-=?22 22 2sin cos cos sin 22t t t t t t t A 二、(15分)在3R 中线性变换σ将基 ????? ??-=1111α,????? ??-=1202α,??? ?? ??-=1013α 变为基 ????? ??-=0111β,????? ??-=1102β,??? ? ? ??-=2303β (1)求σ在基321,,ααα下的矩阵表示A ; (2)求向量()T 3,2,1=ξ及()ξσ在基321,,ααα下的坐标; (3)求向量()()ξσξ及T 3,2,1=在基321,,βββ下的坐标。 解:(1)不难求得: ()2111ααβασ-== ()32122αααβασ++-== ()321332αααβασ++-==

因此σ在321,,ααα下矩阵表示为 ??? ? ? ??---=110211111A (2)设()??? ?? ??=321321,,k k k αααξ,即 ??? ? ? ??????? ??---=????? ??321111021101 321k k k 解之得:9,4,10321-=-==k k k 所以ξ在321,,ααα下坐标为()T 9,4,10--。 ()ξσ在321,,ααα下坐标可得 ???? ? ??--=????? ??--????? ??---=????? ??1332239410110211111321y y y (3)ξ在基321,,βββ下坐标为 ??? ? ? ??-=????? ??--????? ??--=????? ??---61519410011111101 94101A ()ξσ在基321,,βββ下坐标为 ????? ??--=????? ??--????? ??--=????? ??---94101332230111111011332231A 三、(20分)设??? ? ? ??-=301010200A ,求At e 。 解:容易算得 ()()()()212--=-=λλλλ?A I

西南交大理论力学C第2次作业答案

西南交大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2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5道小题) 1. 平面任意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1 (B) 2 (C) 3 (D) 4 你选择的答案: C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2. 平面平行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1 (B) 2 (C) 3 (D) 4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3. 图示结构是()。 (A) 静定 (B) 一次超静定 (C) 二次超静定

(D) 三次超静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图示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作用在齿轮A上的切向力平移到齿轮B的中心。 (A) 不可以 (B) 可以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5. 图示桁架中杆件内力等于零,即所谓“零杆”为。 (A) BC, AC

(B) BC, AC, AD (C) BC (D) AC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沿正立方体的前侧面作用一力,则该力。 (A) 对轴x、y、z之矩均相等 (B) 对轴x、y、z之矩均不相等 (C) 对轴x、y、之矩相等 (D) 对轴y、z之矩相等 你选择的答案: D [正确]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7. 空间力对点之矩是。 (A) 代数量 (B) 滑动矢量 (C) 定位矢量

自由矢量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8. 力对轴之矩是。 (A) 代数量 (B) 滑动矢量 (C) 定位矢量 (D) 自由矢量 你选择的答案: A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9. 空间力偶矩矢是。 (A) 代数量 (B) 滑动矢量 (C) 定位矢量 (D) 自由矢量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10. 空间任意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3 (B) 4 (C) 5 (D) 6 你选择的答案: D [正确]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11. 空间汇交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