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背景下就业歧视的反思

当代中国背景下就业歧视的反思
当代中国背景下就业歧视的反思

当代中国背景下就业歧视的反思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的经济呈现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局面,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精神享受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满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系列新型的问题也随之产生。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人员多、就业市场有待拓展、就业调解机制尚不完善等原因,就业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伴随着就业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就业门槛的设立,许多用人单位巧立名目,让很多就业者只能望而却步,因此引发的就业歧视问题也随之成为了人们火热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就业者开始从法律的层面上去为自己的权利做斗争,并期望国家社会能从制度层面确定其权利,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

在国内外,有关就业歧视的案例数见不鲜。在国内,有中国“中国宪法平等权第一案”,蒋韬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录用行员规定身高条件案。2002年1月7日,四川大学法学院1998级学生蒋韬一纸诉状,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告上法庭,理由是该行招聘限制身高,违反了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侵犯了其担任国家机关公职的报名资格。在国外,诸如汤姆逊诉英国国家航空交通服务局案。萨军特-汤姆逊由于身高过高而不被英国国家航空交通服务公司聘用,因此而起诉该公司。这两个案例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首先,两个案件都涉及就业歧视的问题而且都基于同一事实(即身高)而引发。其次,两个案件在处理结果上也具有一定的相

似性,两个案件都以裁决的方式解决,并且都没有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当然两个案件也存在不同之处,其一就是两个案件属于不同的国别;再则两个案件发生在两个不同的法系里面。英国在划分上属于英美法律,而蒋韬案则发生在大体上属于大陆法系的中国。而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存在的最大的差别就是大陆法系比较注重实体法,而英美法系则更加注重判例法。

透过以上案例的分析与对比,可以引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背景下,我们对就业歧视的以下反思。并通过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何为就业歧视?

就业歧视可能我们都普遍在使用,但是却很少有人能从法律层面对就业歧视给出确切的定义。那么到底何种行为构成就业歧视,何种行为不构成就业歧视?国际《歧视(就业及职业)公约》第一条规定:“一、为本公约目的,歧视”一语指:

(甲)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

(乙)有关成员在同雇主代表组织和工人代表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存在--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磋商后可能确定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的其他区别、排斥或特惠。

二、基于特殊工作本身的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虽然以上两个案例均不涉及本公约中所列的八种情形,即

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但是从结果来看,其效力都是一样的,即“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同时这里也涉及第二款的情况,也即案例中两人的就业是否属于“基于特殊工作本身的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如果属于此种情况,那么自然也就因该条而不构成歧视。从两个案件实际情况来看,两人所从事的工作都不构成以上所言的特殊工作,因为两人都具有从事其工作的条件,故从该宣言的角度看两案构成就业歧视。除此以外,《世界人权宣言》第二条规定:“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虽然这里也曾明确的指出不能在身高方面有区别,但是我们可以将其纳入到出生里进行解释,那么以上两案例同样构成就业歧视。就我国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但是是否将以上两种情况的歧视纳入到该法所规定的情况当中来,在中国当前背景下,学界和现实的司法界恐怕都还未形成一致意见。

二、就业歧视的要件及其责任承担

一般而言,我国对就业歧视的界定,要求满足一下四个要件:(1)某类劳动者不能获得与其他劳动者均等的机会。这与《就业(职业)歧视》宣言是一致的。某种行为造成了某类劳动者失去了与其他劳动

者均等的机会,是就业歧视形成的前提条件,否则不构成歧视。(2)机会的不均等是用人单位基于特定的原因而人为造成的。至于这里所说的原因,一般包括《就业促进法》中的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3)主观故意。就业歧视是用人单位基于对特定类别的劳动者的偏见而实施的,因此,这种行为只能是故意行为。所谓的故意,也即用人单位明知不给自己的行为会给就业者造成机会的不均等,而仍然实施该行为。(4)因果关系,也即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与劳动者某种机会的丧失或减少存在因果关系。如果用人单位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导致就业者就业机会的丧失或减少,仍然不能认为其构成就业歧视。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以上的两个案例,我们认为两公司的行为确实对两人的就业就会均等造成了影响,这是一种用人单位直接性的行为,公司的行为与两人就业之间也有因果关系。但是对于公司是否基于故意,很多人可能会质疑。但是我们说作为两个依法成立,并且正常营业的公司,他们在制定用人条件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意识到这样会导致机会的不平等,而在此情况下,他们仍然实施了行为,所以他们构成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权利的救济

劳动者在受到就业歧视的时候,可以像法院起诉。但是我们看到在蒋韬案中(具体请参看案例情况),法院认为被告的行政行为范畴,依法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主管范围。那时现行的《就业促进法》尚未出台,所以才导致了如此情况。而原告由于无法所依,所以援引

了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条款。从这里看既反映了我国相关立法的进步,同时这里更涉及违宪审查的问题。在我国过去到现在都没有形成违宪审查机制,所以宪法只能作为其他法律的来源,但是在具体审理案例的时候,由于国不像有的西方国家一样,有专门审理涉及宪法案例的宪法法院,同时我国的普通法院也未被授予审理违宪案例的权力。所以我国的宪法在某种程度上看,具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法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并不能直接引用宪法条文,在制度上我国尚未形成违宪审查制度,所以只能援引下位法的规定审理案件。那么如果所涉案例,放在当下我国社会条件下处理,或者说诸如此类的案例再次发生,法院的处理结果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就业者的权利能否得到有效的维护,法院是否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文件,以维护就业者的合法权利,但是由于法律体系的的不完备,实际操作刚刚开始,所以使就业者的权利处于被侵害的可能。而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尽快实行一部完善的《就业歧视法》是势在必行的。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反就业歧视研究组曾起草过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但是由于当前在我国有关就业歧视方面的经验欠缺,立法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要让这样的法律成为现实的指导,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世界人权宣言》的序言中这样写到:“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鉴于对人权的无视和侮蔑视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

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个国家都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的人权保障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纵观现实,由于新的形势的出现,我国对于人权的保障仍然呈现一种滞后的现象。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转载请注明作者:韦天向(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陈世丽(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模板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开展将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但从学校教研工作的现状看,教研活动形式的传统、单一和僵化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研活动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以下择要介绍四种。一、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学术沙龙是一种由同一学术团体的成员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我们把学术沙龙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此种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策略最优化的讨论。如以”语文教学中如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可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理科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在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中,我们还可尝试借鉴“头脑风暴”和“中立主席”等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最早是由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借助此法开展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可由组织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教师阐明中心问题,然后让每位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方案,在此过程贯彻“无错原则”,不允许任何的批评与指责,并作好详细记录,稍后再进行整理与分析。“中立主席法”则是英国课程专家斯坦豪斯的创造。它要求活动组织者必须在活动前尽可能多地收集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并确保讨论过程的连续性,但在活动过程中对讨论的问题必须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威对讨论进行控制与限定。运用以上两种策略开展学术沙龙教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及问题探讨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及问题探讨 在妇女发展这盘棋上,就业的分量举足轻重,而对女性个体来说,经济独立又是人格独立的重要前提。毋庸讳言,近年来的女性就业话题中总有缕缕忧思缠绕,这是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富裕劳动力人数增加的大形势和女性弱势地位共同作用的结果。两性存在着差异,生理的差别任凭“上帝”也不能改变。承认差别的存在,克服人为不平等的因素,建立新的伦理关怀,这是文明至今应该、并且能够开拓的一条道路,因此,探究女性就业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思路,不仅是为女性解决现实问题,更是促进现实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政治文明进步、全面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 一、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现象 在不同的女性就业领域内和工作岗位以及女性就业后的不同阶段中,对于女性的歧视也是不同的,较为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尽管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44%,基本上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 但女性就业的机会却远远低于男生。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成为毕业生女性就业途中难以绕开的绊脚石。造成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怀孕、生育和哺乳,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得用人单位将女生拒之门外。 (二)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 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国外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还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 我们不能否认在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上,其制定的初衷是对女性的照顾,也一度被认为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女性自身文化程度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规定已经发生了质变,即:已由原来的权利性保障变为义务性的限制。 (三)男女同工不同酬 在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成为一种残酷的现实。一般而言,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除了教育水平以外,应该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实践,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如何改革学校管理,以推进新课程的落实,是摆在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几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实践,并结合其他学校改革的经验成果,着手对教学工作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反思传统教学方式,确立新型教育理念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有学者以为:“传统学校在教师中心、师德尊严背后,掩盖着的是对教师发展的漠视或遗忘。” 基于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反思,在新课程的大潮中,更凸显教师的主体意识与主导地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培养一支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教师队伍,我们坚持做教学管理的参与者,引导老师们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学生发展的评估能力,有与同事、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千方百计地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把单一的、扁平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丰富的、立体的知识结构;用综合的、复杂的思维方式去把握教学问题;注意锻炼自己把握具体情况下的、动态的、多因素的、变化的教育过程的能力;不断更新思维方法,尽快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努力成长为创新型、开拓型、专家型的教师。

二、多渠道、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通过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各人结合本班的实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时进行调整与修正,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行为。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优秀群体,大大增强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2、坚持说课制度 说课就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前向领导、同行,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程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预演,是督促教师业务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3、坚持听课制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行动反思有五个阶段:行动→对行动反思→意识到关键所在→创造其他行动方法→尝试,就是学校常规的“听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的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的收获是重要的:一方面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听课,可以互通有无,可以在倾听中革新自己。 4、制定科学评课标准 学校以以下方面作为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 ①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前提); ②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投入足够的激情(是灵魂);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分析

华南师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 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办学形式:业余 年级:2014级2班 班别:校 姓名:钟敏贤 学号:32号 论文题目: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的现 状与思考

评语: 评分: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一、我国女性就业现状及表现分析 (5)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5) (二)职业选择围狭窄 (5) (三)职业待遇不平等 (5) 二、我国女性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6) (一)我国经济利益关系影响 (6) (二)传统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思想 (6) (三)女性自身的因素 (7) (四)国家法律的薄弱 (8) 三、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应对策 (8)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政府干预力度 (8) (二)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机构 (9)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9) (四)合理设置适合女性专业,增强女性就业砝码 (9) (五)提升素质,加强女性就业竞争的基础条件 (9)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女性从业是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的保障,而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是实现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基础。做好女性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妇女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体现在性别差异上便是女性“就业难”问题相当突出。现实生活中,受性别歧视影响,妇女就业的平等权利难以保障,就业机会及福利待遇不公是女性面临的最大经济困扰。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对于女性劳动者来说,身体因素、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甚至是性别,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要解决中国女性就业的难题,不能仅从某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多方面入手,抓住主要矛盾,例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制定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将从女性就业现状、就业歧视原因、消除就业歧视等多方面讨论女性就业歧视中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全解

华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 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办学形式:业余 年级:2014级2班 班别:校内 姓名:钟敏贤 学号:32号 论文题目: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的现 状与思考

评语: 评分: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一、我国女性就业现状及表现分析 (5)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5) (二)职业选择范围狭窄 (5) (三)职业待遇不平等 (5) 二、我国女性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6) (一)我国经济利益关系影响 (6) (二)传统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思想 (6) (三)女性自身的因素 (7) (四)国家法律的薄弱 (8) 三、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应对策 (8)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政府干预力度 (8) (二)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机构 (9)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9) (四)合理设置适合女性专业,增强女性就业砝码 (9) (五)提升素质,加强女性就业竞争的基础条件 (9)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女性从业是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的保障,而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是实现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基础。做好女性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妇女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体现在性别差异上便是女性“就业难”问题相当突出。现实生活中,受性别歧视影响,妇女就业的平等权利难以保障,就业机会及福利待遇不公是女性面临的最大经济困扰。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对于女性劳动者来说,身体因素、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甚至是性别,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要解决中国女性就业的难题,不能仅从某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多方面入手,抓住主要矛盾,例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制定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将从女性就业现状、就业歧视原因、消除就业歧视等多方面讨论女性就业歧视中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 策分析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我国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就业歧视是指为实现某种“不合理”的目的,基于身份、性别、 种族、政治见解、宗教信仰、残障、身体健康状况、相貌等原因, 对劳动者进行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该情况破坏了劳动者 的平等就业的权利。但基于特定职业内在需要而区别对待的不应被 视为歧视。 一、我国目前就业歧视的具体表现 1. 户口歧视。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和长期 的存续, 导致二元户籍制度。户口歧视便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户口歧视大概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歧视农村户口;二是歧视外来人口。 2. 性别歧视。这是就业中几乎所有女性都曾遇到的问题。不少用人单位打出了“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显然是对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和践踏。 3. 健康歧视。残疾人就业受到各种歧视自不必说。还有一些病毒携带人群也受到歧视。如乙肝歧视问题, 已经引起全国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强烈反应。 4. 学历歧视。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招规模的逐年扩大, 涌入求职场所的劳动者的整体学历水平也相对地提高得很快, 伴随而来的是用人单位的条件也水涨船高, 即使是一些适合大专生的岗位, 也非要本科生、研究生不可, 导致人才浪费的现象。

5. 履历歧视。有的用人单位不组织考查应聘者实际水平如何, 而是过分注重劳动者的履历, 比如明确提出有学生干部经历的优先录用等。还有一些招聘中, 注明要求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相关工作经历等条件, 以规避“劳动法”为其设定的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义务。履历歧视导致了很多求职者夸大事实, 凭空捏造履历, 对社会诚信构成了很大的挑战。除此之外还有体貌歧视、年龄歧视、属相歧视、婚姻歧视, 甚至连姓氏、血型都会产生歧视, 甚至有的证券公司拒绝录用姓“阴”的, 只要姓“阳”, 五花八门, 歧视理由已经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 二、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 1. 从劳动者的情况分析。我国劳动者总体特征 是数量巨大, 素质不高, 技能缺乏, 在职业技能、维权意识等方面都缺乏和用人单位谈判的意识和筹码。由于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不能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的对话, 迫于就业的压力不得不接受用人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 2. 从用人单位来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用人单位追求成本可控下的利益最大化, 在确定用人支出的情况下, 追求更大效益地利用员工的使用价值, 不可避免会对劳动者产生区别对待。 3. 从政府方面来分析。有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行政管理规定时出台了一些带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歧视性就业政策;即使企业有歧视性做法, 也被当作是用人自主权, 推托监管责任, 敷衍了事。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 劳动监察部门却鲜有干预, 他们并没有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摘要】受考试政策影响,语文教学目标被人为异化,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流于形式化,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语文的本质正在被忽视甚至遗忘,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优质课堂;生活;语文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改革似乎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语文教学的一些现状,仍令教师们无比困惑,甚至是担忧。 一、语文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我们的教学中,考试却成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考的就不教不学”,语文课堂变成了无尽无休的习题训练课。 这一切在高三表现得尤其明显,高三的语文课,几乎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练习课。各类专题,各个考点,从字词到

作文,由总结方法到习题演练,一个都不能少。可最终结果是学生有可能考得了高分,而没有去完整地阅读过一本名著;有可能写得了一篇50分的考场作文,而写不了一张规范的请假条。 甚至在高二下学期,为了攻克会考,提升学生的会考率,老师们便放弃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开始引导学生进入所谓的会考复习,从必修一到必修五,从字音到作文,面面俱到,但考下来成绩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理想。 无论是什么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教学的一种评价和检测,也对语文的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平时的教学关注这种导向也是必要的,但结果往往急功近利,仅仅盯住考试,盯住最后的那个会考率,平均分,及格率,最终只会使高中的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 这一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考试的形式不变,衡量学生和老师的标准仍是分数,学生需要靠分数考大学,老师需要靠分数评职称,甚至学校也需要靠成绩来评等级。考试模式不变,语文教学只能是“带着镣铐跳舞”。语文教学的目标会在这样带着镣铐的集体舞中慢慢被异化。就现实而言,其实已经被异化了。异化的目标将使语文不仅使去人文性,连起码的工具性也将失却。最终,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是学生借之进入大学校门的考试工具,从中学到什么能有益于其终身的东西大家并不关注,大家只关注其中哪些东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通过最新吉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时间、招聘条件,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为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的知识点在历年的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的真题里,考试的频率很高,主要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而且在教育知识与能力里面课程改革也有所涉及,所以说是学生观是重中之重。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这个知识点在综合素质里面考察的不是很多,但是在教育知识与能力里面考察的较多;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赏识教育。在题目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刚开始学习不好或者其他方面有不好的,但是经过老师或其他教育者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学生变好了,这就体现了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应该容错教育。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人,身心尚未成熟,难免会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犯错,作为老师或者其他教育者要对学生有耐心,能够允许学生犯错,并进行指导纠正,这就体现了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身上有优点+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既使再优秀也有不足,学生既使再后进也有优点。我们应该全面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正如人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我们对待学生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生毕竟是学生,身心尚未成熟,想法难免和成人有些许不同,在看待学生的某些行为或想法时教育者要注意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

谈谈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字体大小:大中小小蕊发表于 2010-06-08 16:27评论0条阅读154次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本毕业论文范文来源于专业提供职称论文发表等服务的中国毕业论文网,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1.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在女性就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就业生涯低谷期(生育期)。由于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女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会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收益,倾向于选择雇用男性就业。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必定会对男女预期成本进行比较.比较之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理性“雇主的决策。虽然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在雇佣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但这是对所有的用人企业而盲的,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其不这么做,通常也不会受到惩处或遭受损失。所以每个用人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承担因为女性生育问题或体力差别给本单位所带来额外成本,就拒绝使用女性人才。 2,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 传统文化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市场歧视和市场中歧视两方面;所谓前市场歧视指在就业未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歧视;市场中歧视(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指就业在就业市场中所受的歧视。前市场歧视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赡养父母的责任基本由儿子承担。父母(家庭)更愿意在儿子身上进行教育投资。他们将受教育的机会给男性而不是女性,其结果是降低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使得女性获得技能的机会少于男性,因而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业比较困难。 假定雇主对女性劳动者存在个人偏见,认为女性是不如男性的.在相同条件下不愿意雇佣女性劳动者,只有在女性劳动者的薪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才会雇佣她们。其具体表现就是在同一行业的同一职位中女性的工资低于其男性同事。雇主偏见的另一表现就是女性劳动者即使被雇佣.在同样条件下.男性培训进修以及升职的机会更大一些。 3.就业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是我固性别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与问题研究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国网| 时间:2007-03-28?| 文章来源:中国网 一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现象 在不同的就业领域内和工作岗位以及就业后的不同阶段中,对于女性的歧视也是不同的,较为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机会不平等 尽管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 44%,基本上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但就业的机会却远远低于男生。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成为毕业生就业途中难以绕开的绊脚石。造成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怀孕、生育和哺乳,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得用人单位将女生拒之门外。 (二)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 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国外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还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 我们不能否认在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上,其制定的初衷是对女性的照顾,也一度被认为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女性自身文化程度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规定已经发生了质变,即:已由原来的权利性保障变为义务性的限制。 (三)男女同工不同酬 在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成为一种残酷的现实。一般而言,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除了教育水平以外,应该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

有专家认为女性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提高自身学识和技能以外,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益也是女性现在需要突破的瓶颈。 (四)岗位性别隔离 由于受到传统工业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对求职者进行挑选,明显地形成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分立的局面,从而产生了岗位性别隔离。 从就业结构看,横向:行业间,女性工作大多是家庭角色的社会延伸。纵向:越是往上的管理层,女性越少。上述“天花板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化之中,在国家机关同样存在。 上述歧视现象只是较具代表性且现实中比较严重的几个方面,其中既有制度性歧视如男女不同龄退休等,也有观念性歧视如同工不同酬、岗位性别隔离,而求职歧视则是混合了多种因素。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社会和法律界反就业歧视呼声的不断增强,女性就业歧视也从显性歧视专为隐性歧视。而隐性歧视就更不容易被发现和消除,从而使反就业歧视的任务也更为艰巨。 二造成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在对产生歧视的原因所进行的调查中显示:排在第一位 的选项是劳动力供过于求,有 24.3%。第二是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选择比例达到 16.3%。 第三是效率与效益第一因素影响,选择比例达到 16%。现在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认识有偏差,认为:劳动生产率预期要低于男性(女性精力分散于家庭角色、发展潜力相对不足)。还有,就是女工下岗人数多,部分再就业困难。 除了上述调查中的因素以外,还有几个较为有影响力的因素: 一是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罚则,对就业歧视未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如:实施 8 年的《劳动法》,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还是空白。 二是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不力,特别是对私营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王建宇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王建宇 发表时间:2019-08-15T14:49:48.243Z 来源:《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4期作者:王建宇[导读] 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绝不是一般的教学回顾,更不是给别人看的教学检讨。天津市河东区天铁第二中学300171 摘要:教学反思是新课改下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既是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项工作要素,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步骤,更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关注特别是积极引导与评价的必要环节。笔者认为,我们的老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重要性注意点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何其重要。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反思,这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一、教学反思的实质 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绝不是一般的教学回顾,更不是给别人看的教学检讨,教学反思是思维过程,是追问过程:我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急需解决的关键是什么?怎么进行解决?因此它不在于写些什么,而在于想些什么,特别是想到何种程度。落实到教案上则是为了对所想内容的强化与记忆,以及对将要进行的下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提醒。如果教师只为了应付教学管理而写,则积极作用为零。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育是细水长流,积涓滴成小溪、成小河、成江、成海,把点滴闪光的思想、有效的做法汇集起来,就会领悟到许多教育的道理,就能产生智慧。”而她也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止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了教学反思的重要。 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新课改的需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老师面临着诸多挑战,也不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例如怎样对待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面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最终只有靠我们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来帮助自己,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2.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具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不过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只有教师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才会有所改进,才能真正地做到常教常新,不断丰富、发展自身。而对于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经验上的不足更需要我们的青年教师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在经验累积的同时逐步成长,建议青年教师努力做到:节节反思、周周反思。 三、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讲解,轻教后反思。通过笔者观察,我们的老师在讲每次课前,都能用心地去准备,我们对教案、课件都认真修改过多次才拿上讲台,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没有准备好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 2.重教案形式,轻实际内容。有很多的老师只把反思看成是为了应付教学管理而写。因此,所写的教学反思并没有突出反映每节课的心得体会,时间久了,这种流于形式的东西自然不能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什么帮助,而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更是对其成长有着致命伤害。 3.教学反思不及时。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授的每节课的总结,因此要及时记载,趁热打铁。否则,对教学工作中的“闪念”、“灵感”待时过境迁之后,再追忆、补记,其效果往往不佳。而有的老师却在讲了多次课之后,才去撰写自己的教学反思,其实际的功用可想而知。 四、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反思备课过程的得与失。现阶段的教学,说到备课,往往更侧重于“备学生”,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的老师要做好课前的预设,针对所教班级的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工作。 2.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所谓的课堂效果,实际也就是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统一情况。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关注到我们的学生,更多地把学生有效参与率、学习效率、思维积极状态、课堂练习情况、学困生表现等等作为自己反思的内容,那么我们的教学会更进一步。 3.反思的时效性。所谓反思的时效性,就是教师能在授课后的第一时间积极、准确、完整地进行反思。这将更好地记录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下一次教学明确了“注意事项”,更具有鲜明的指向性。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点以外,笔者认为:我们老师的教学反思还要做到持之以恒、常写不懈、常整理和常回忆。不能一曝十寒、有始无终,也不能束之高阁、弃而不察。而要锲而不舍、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做到“古为今用”。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王义智实用教学艺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就业歧视法律问题研究

就业歧视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宪法赋予的中国劳动者就业权是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人权,并先后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宪法配套来为劳动者的这一项基本权利保驾护航。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歧视现象也花样翻新、愈演愈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阻碍经济建设。 本文通过对就业歧视的基本含义、就业歧视的案例以及就业歧视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指出我国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的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和漏洞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的劳动者就业权给与充分的保障,给劳动者创造实际的福利。 [关键词]就业歧视;救济机制;反就业歧视法

Study on the legal aspects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BSTRACT The right to work and employment is a basic human right guaranteed by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a. How to implement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citizens is a major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levant Employment Promotion Law, 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Labor Law, and the Labor Contract Law. With the increase of employment pressure, the phenomenon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has also become a discordant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contrary to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hinders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manifestation and cause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legal governance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from three aspects: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the "Anti-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 in legislation, set up a special agency for anti-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n law enforcement, and implement the litigation relief mechanism in justice. [Keywords]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performance;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ct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李文龙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差异教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差异教学 一、学生差异的客观性和对差异的需求性 现代生理学、遗传学、心理学等研究表明,由于遗传素质和社会、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受教育者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处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与巩固,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民教育的需要,高校扩招,大批的初中生进入高中就读;高中教师和教学设施相对短缺,班级规模增大。面对成绩和个性各不相同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面对整个班级使用统一的教案,统一进度,统一的教学评价,要求学生“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学法是在假设同一个年级、班级的学生像生产流水线的产品一样,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这显然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千差万别的各要素各施其职,系统才能良性循环;面对差异的个体传统教学却要把他们塑造成千人一面的教育产品,自然界的各要素的差异本来就是和谐的,社会也是如此,和谐创新型社会也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富有革新的创新人才,传统教学法是适应工业革命时代对需要大批的产业工人的需求而产生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社会学的理论告诉人们,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复杂,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越大。差异教学为课程改革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该理论充分借鉴了哲学方法论中环境制约原理、不确定性原理、系统原理等思想方法,在不断总结现存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差异教学理论批判了当前教学中不顾学生差异的“一刀切”现象,“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大一统”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教学规律。 二、学生的主要差异表现 1.智力与能力因素差异 个体的智力受个体遗传基因和教育、生活环境的共同影响,遗传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范围,外部环境则决定了个体的智力落在这个范围哪一点上。每个个体的遗传基因不同,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个人的经验、教育、生活环境等外部环境也不会完全相同。不但每个人的智力水平不同,智力结构也不一样,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并非一元,而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肌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反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他还强调,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

浅谈现代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浅谈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摘要:调查显示,目前,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性别结构趋于平衡,在校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比例已分别达到51.4%和49%,女大学生、研究生和男生一样受到良好教育,同样希望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大学生常常难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在目前的各类招聘中,直接而明确的拒接女生的用人单位仍然存在,间接拒绝的更多。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同样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女性发展的谬论与歧视。 关键词:性别歧视现存现象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正文: 目前,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最普遍,女性在就业中存在各种不平等现象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业中的各种不公平待遇愈演愈烈,社会上关于这类话题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归其实质是主要是对性别的歧视。女性就业歧视实际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使女性在就业中丧失与男性平等的择业机会及待遇。 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原因,或拒绝接受女性,或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或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重视妇女的升迁机会,或使女性与男性相比同工不能同酬。 前不久,据中国妇女报报道,一公司女员工在怀孕期间被终止劳动合同,不愿离职的她愤然申请劳动仲裁。最终,通过诉讼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日前,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一审审核该起劳动争议案,判决某科技公司给付女员工一定赔偿,包括经济赔偿金,半个月产假工资,试用期工资差额,双倍工资共计17340元。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某科技公司在知道其怀孕的情况下通知不续签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理应支付其经济赔偿。 日前,在各大卫视热播剧“咱们结婚吧”,女主人公杨桃因年龄问题,公司考虑其以后的生活婚姻问题,不给予以续签合同,给予辞职,她之后的一系列面试碰壁现象,让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就业机会及性别上的歧视。同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