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第五章相对论

★非相对论多普勒效应(回顾) 1842.(奥)多普勒

波源S 与接收器(如人耳等)有相对运动,从而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有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1. 波源S 静止(u S =0,人动u 人≠0)

①人朝向S 运动

人耳在Δt 内收到(u +u 人) Δt /λ个波长

v u u u u u t t v 人人耳内收波长数

+=+=ΔΔ=λ

②人远离S

) ( 0自证人

耳v u

u u v ?=

§5.5 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如火车进站声频高;火车出站声频低。λ

λu v u =0 声波频率,

声波长,设:声波速人耳

S

λ

介质

波对人耳速度

波对人耳速度

第五章相对论

2.观察者静止(u 人=0),波源S 动(u S ≠0)①波源S 朝向人运动:

由图知:波长压缩了即:

00

0 v u u u v u v u u T u u u v S S S ?=

?=?=′=∴λλ耳②波源S 远离人:) ( 0自证耳v u u u

v S +=

介质

?

??S u r S

?人耳

T

u S T

u S ?=′λλu S T λ

T u S ?=′λλu S =0的第二波

3.一般情况:

cos cos 0v u u u u v S α

β

m 人±=耳规律:波源动?波长变;

接收器动?接收完整波长数变.

波对人耳速度波对人耳速度

可见:当波源或观察者在二者联线垂直方向(α=β=π/2)上运动时,

无多普勒效应。(见本教材《力学》p237)

第五章相对论

★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光波传播不需介质, 这与机械波声波完全不同;由光速不变原理,无论是光源向接收器运动,还是接收器向光源波运动,对接收器来说光速都是c 。?

?T

u S ?因此,可仿声波源朝向接收器情形如图接收器(不动)→S:光源(运动)→S':光波周期T' =T 0,ν'= ν0光波周期T ,频率ν相对论?, 12

β?′=T T

c u S =βλ= λ-u S T=cT-u S T =(c-u S )T 缩

T

u S

?=λλ 缩

接收频率为:0 11)(νββ

λν?+==?==L T

u c c c

S 缩

※光源与接收器在连线上

S u r S

?x

接收器

无介质

第五章相对论

※光源与接收器不在连线上接收器

u S

光源

θ

将v 投影到连线上:u S cos θ

λ= (c -u S cos θ)T,

接收频率为: )cos (T θu c c c

S ?=

=λν缩相对论? , 1 2

β

?′

=T T c u S

=β , 10′=T ν 1)cos (2T u c c

S ′??=βθ )

cos 1(102v θββ??= 11 00v v β

β

θ?+=?= 11 0v v β

β

πθ+?=

?=光源相对接收器迎来??频率增加

光源背对接收器远离??频率减少光源或接收器在二者联线垂直方向上运动?

1 202v v βπ

θ?=?=注:在互垂直方向上, 机械波声波等无多普勒效应,而光波有。

第五章相对论

★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天文学方面:1917年斯里费发现远方星体的光谱线向红端移动,

即频率在减少,表明该星体背离地球而退行。1929年哈勃发现星系的红移量与距离成正比

----哈勃定律-----红移现象表明:整个宇宙在膨胀?用光栅测量

宇宙膨胀学说

城市交通方面:航空航天航海方面:多普勒雷达用于导航、追踪并确定位置、

探测及控制系统等。

交警用多普勒雷述发射的微波脉冲可览视车辆

行驶的速度

医学方面:测量人体血液流速,从而确定血液粘稠程度………

第五章相对论

例题:

一遥远的河外星系以很高的速率离地球退行而去,其光谱线发生红移,与固有频率v 0相对应的波长为λ0=434nm 谱线,地面上观测记录的该谱线的波长λ=600nm .

试求此河外星系的退行速率u 。

河外星系

地球

退行速率u 解:由多普勒效应的频移公式(远离?ν↓, λ↑):

110?+?=

v v β

β

00 , λνλνc c ==

/1/1 1100λλββλc

u c

u ?+=?+=代入数据求得:u=0.31c ≈0.93×108m/s

第五章相对论

§5.6 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S'y'x'

z'0'

S y

z

x 0

.p (u x , u y , u z )v 质点

(u'x , u'y , u'z )建立(u x , u y , u z )~(u'x , u'y , u'z )关系式质点P在空间运动,其速度在各惯性系下不同

由洛伦兹变换

2

1β??=

′vt x x 2

21)/( β??=

′x c v t t y y =′z

z =′c

v

=

β2

1β??=

′vdt dx x d 2

21)/( β??=

′dx c v dt dt dy y d =′dz

z d =′ ′′=′dt dx u x ′′=′dt dy u y dx )c /v (dt vdt

dx 2

??=x

2x u )c /v (1v u ??=dx )c /v (dt 1dy 22

??=β u )c /v (11u x

22

y ??=β dt dz u z ′′=′dx )c /v (dt 1dz 2

2

??=β u )c /v (11u x

22z ??=β

第五章相对论

x

x x u c

v v u u 21 ??=

′ 11 22

x

y y u c v u u ??=

′β 11 22

z x

z u c

v u u ??=

′β

相对论速度正变换公式

v << c

v

u u x x ?≈′ y y u u ≈′

z z u u ≈′伽利略正变换

x 2x x u c

v 1v u u ′++′=

u c v 11 u u x

22

y y ′+?′=β u c v 11 u u x

22z z ′+?′=β相对论速度逆变换公式

v

u u x x +′≈ y y u u ′≈

z ′≈u u z 伽利略逆变换

易证:2

222222c u u u u u u z

y x z y x =′+′+′=++这表明S 系中的光速变换到S'中仍是光速c,反之亦然。

各惯性系中光速不变

v << c

第五章相对论

例题:两质点A ,B 相对运动如图,其速率相对实验室坐标S 来说都为0.9c ,求A 相对B 的速率。

u x v 解:将S'坐标系建在B 上

y s x

z 0A B x'y'

z'

0's'

这样S'相对于S 的速度为

v = -0.9c

质点A 相对于S 的速度为

u x = 0.9c 质点A 相对于S'(即相对于B )

的速度为c

c c c c

c c c u c

v

v u u x x x

<==??

??=??=′ 9945.081

.18.19.0)

9.0(1)9.0(9.012

2光速讨论:若站在实验室座标S 来看,A 与B 之间的速度差是多少?答:u A -u B = 0.9c-(-0.9c)=1.8c >c 这是怎么回事啊?请讨论…

提示:相对论只针对相对彼此,不涉及第三者…

第五章相对论

设在S’系中,光沿y 轴运动,S’相对S 以u =0.8c 运动,求S 系中光速。

S’

u

解:c v v y x

=′=′,0Q u

v c

u u v v

x

x x

=′++′=212

2

222111c u

c c u v c

u v v x y y ?=?′+′=由逆变换

c

v v v y

x =+=∴2

2

光速率不变!仅改变方向

第五章相对论参考书

1.曹昌祺《电动力学》

2.郭硕鸿《电动力学》

3.阚仲元《电动力学教程》

作业:5-6, 5-8, 5-10

相对论视觉效应

相对论视觉效应演示实验 实验类型:微观与宇观 2009年11月

【实验目的】 ――――――――――――――――――――――――――――――――――了解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与时空的相对性。 【实验仪器】―――――――――――――――――――――――――――――――――― 图1 相对论视觉效应演示仪 【实验现象】――――――――――――――――――――――――――――――――――1.将自行车、传感器、采集卡通过USB口,连接至计算机。 2.运行文件“Bicycle of Einstein”文件。在选择模式窗口中选择“外部信号”,按“确定”按钮。此时,窗口提示“请在主程序启动后,点击菜单栏的TCP/IP/显示面板”。 3.在随后出现的“Bicycle of Einstein”主程序界面中,点击主菜单“TCP/IP端口”中的“显示面板”命令,出现提示窗口“若没有运行采集程序Speed Capture,先运行该程序,点击“连续单点采集”,然后点击“连接”按钮”。 4.运行“VeloCap”文件。按照上述提示,点击“连续单点采集”按钮。 5.在提示窗口“若没有运行采集程序Speed Capture,先运行该程序,点击“连续单点采集”,然后点击“连接”按钮”中,先点击“确定”,然后点击“连接”按钮。6.在“Bicycle of Einstein”主程序界面中,点击“?”按钮。然后踩动自行车踏板,观察主程序界面上的街景变化。 【实验原理分析】

―――――――――――――――――――――――――――――――――― 狭义相对论认为,存在一个最大的速度值——光速。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无法超越光速。基于这一原理,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会产生一些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不寻常的后果,如,量尺会缩短,时钟会变慢。所幸的是,由于光速为300,000公里/秒,所以在日常生活的各种事件中,将很难观察到这些相对论效应。 那么,狭义相对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量尺会缩短,时钟会变慢呢?下面简要探讨一下: 首先探讨时钟为什么会变慢的问题。 如图2(a )所示,设想有一列车厢以速度v 作匀速直线运动。以车厢为惯性系S ’系,以地面为惯性系S 。事件1是位于车厢地板上B 处的一个光源垂直往上发出一个光脉冲;事件2是B 处接收到一个反射光脉冲,反射光来自车厢顶部,且距光源为d 的一个镜面。对于车厢内的观察者来说,两个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测得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c d t /20=?。 (a ) 在车厢S ’系中,观察者发现,光的发射和接 收发生在同一个地点。 (b ) 在地面S 系中,光的发射和接收不是在同一 个地点,整个过程中光走过的距离是l 2。 图2 不同参考系中的时间思想实验 在地面参考系S 中的观察者,看到这两个事件并不发生在空间同一地点。在时间t ?内,光源相对于S 系运动了一段距离t v ?,如图2(b )所示。在S ’系中,光的全程为2d ,而在S 系中为斜线)(2d l l >,利用几何关系可得 时间的延缓:

1、狭义相对论效应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1、狭义相对论效应与加速度之间的关 系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是建立在实验和观测上的.而实验和观测总是离不开某一个具体的参考系(或坐标系),加上历史上把惯性系之间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推广到狭义相对性原理和洛伦兹变换,从而建立狭义相对论这样的背景,许多物理学工作者以参考系的属性(惯性系或非惯性系)来界定狭义相对论的范畴是自然的,不足为怪.至于这种界定的优劣,那就是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1966年,人们做过实验让粒子做接近光速的高速圆周运动,粒子既有很高的速度,也有很高的加速度。实验表明,粒子寿命的变化只与速度有关,而与加速度无关。在验证时间膨胀效应的实验中,有许多实验涉及到加速过程,覆盖的加速度范围非常广。例如在原子钟 环球航行实验中,时钟经受的向心加速度为 3 10 g(g代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转 动圆盘的实验中,光源的向心加速度达 5 10g;在穆斯堡尔效应的温度依赖性实验中,晶格 中原子核振动的加速度以及作圆周运行的μ介子的向心加速度都高达 16 10g 以上。尽管加 速度范围这么广,但最终,几乎所有的实验都得到了与狭义相对论预言的由速度引起的时间膨胀效应基本相符的结果。这一事实表明,加速度对实验中的时间膨胀没有任何贡献。即使我们承认时间膨胀效应的存在,也只能说这些效应都是由速度引起的时间膨胀效应,而“非加速度效应”。 相对论中引起广泛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孪生子佯谬”问题,它曾困扰了物理学界几十年,特别是50年代掀起了空前激烈的争论,发表了许许多多的文章.然而时至今日,“孪生子佯谬”的问题,可以说不但在实验上而且在理论上都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因而不妨将之改称为“孪生子效应”.可是,近年国内有人认为“孪生子效应”并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而且沿用当今的理论(相对论)可能导致某观测者看到“返老还童”的荒谬结果.这种见解其实是把两个坐标系中观测到的钟慢效应,误认为是某个观测者所“看到”的结果. 根据Einstein的观点,狭义相对论效应不具有累积效应。如果不具有累积效应,那么在实验中怎么测量狭义相对论效应?时间与长度的变换符合洛沦兹变换,您如何理解双生子佯谬和潜水艇悖论?假设一个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为l,开始由静止做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0.99c时开始减速直到静止,那么开始与最后的长度是否相等?如果速度相等说明不具有累积效应,时间变换也符合洛沦兹变换,为什么现代物理学的实验证明时间膨胀(譬如μ子绕地运行)具有累积效应,而长度收缩是瞬时效应?

研究性学习——爱因斯坦与相对论(原创)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引言:“政治是暂时的,方程是永恒的”——爱因斯坦仰观星空,觉宇宙之浩瀚;俯视大地,察生命之神奇;透过显微镜,是量子的奇迹。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穿梭,游走在神秘的物理世界。 一.漫长的探索 纵观人类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已经开始探索那浩如烟海的物理世界了——力学。 早期的物理学家们都是从实验的角度来阐述物理(准确说是物理理论)的,亚里士多德从显而易见的现象中便得出重物比轻物下降的快的结论(虽说是错误的),阿基米德也从简单的实验中得出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建立了动力学的基础,传出了相对性原理的先声,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使之能更好的表述,物理开普勒透过第谷的测量用数学知识成功导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 这一切的积累,终于在一个人身上有了叠加与爆发,1687年,艾萨克·牛顿出版了他的新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此“经典力学”建立了,也翻开了数学研究物理的辉煌一页。书中详细的讲解的力学与运动学,阐述了牛顿三大定律,流体阻力原理和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是经典力学前所未有的进步。 二.相对论的横空出世

19世纪后期,随着经典力学和电磁学的进一步发展(电磁学的主要贡献者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一直想把电磁学建立在经典力学上,然而失败了),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对宇宙的描述达到了尾声,然而,与“以太”思想相悖的理论出现了, 1887年实验证实光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间接否定了“以太”论和经典力学),整个物理学界陷入了巨大恐慌。 这时,1905年,爱因斯坦(生平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大学,犹太裔物理学家,享年76岁。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的一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永久地解决了这一棘人的问题,狭义相对论便由此创生了。 1.经典力学的时间和空间 牛顿所谓的时间与空间都是绝对的,与外界无关永远相同和

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第五章相对论 ★非相对论多普勒效应(回顾) 1842.(奥)多普勒 波源S 与接收器(如人耳等)有相对运动,从而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有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1. 波源S 静止(u S =0,人动u 人≠0) ①人朝向S 运动 人耳在Δt 内收到(u +u 人) Δt /λ个波长 v u u u u u t t v 人人耳内收波长数 +=+=ΔΔ=λ ②人远离S ) ( 0自证人 耳v u u u v ?= §5.5 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如火车进站声频高;火车出站声频低。λ λu v u =0 声波频率, 声波长,设:声波速人耳 S λ 介质 波对人耳速度 波对人耳速度

第五章相对论 2.观察者静止(u 人=0),波源S 动(u S ≠0)①波源S 朝向人运动: 由图知:波长压缩了即: 00 0 v u u u v u v u u T u u u v S S S ?= ?=?=′=∴λλ耳②波源S 远离人:) ( 0自证耳v u u u v S += 介质 ? ??S u r S ?人耳 T u S T u S ?=′λλu S T λ T u S ?=′λλu S =0的第二波 3.一般情况: cos cos 0v u u u u v S α β m 人±=耳规律:波源动?波长变; 接收器动?接收完整波长数变. 波对人耳速度波对人耳速度 可见:当波源或观察者在二者联线垂直方向(α=β=π/2)上运动时, 无多普勒效应。(见本教材《力学》p237)

第五章相对论 ★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光波传播不需介质, 这与机械波声波完全不同;由光速不变原理,无论是光源向接收器运动,还是接收器向光源波运动,对接收器来说光速都是c 。? ?T u S ?因此,可仿声波源朝向接收器情形如图接收器(不动)→S:光源(运动)→S':光波周期T' =T 0,ν'= ν0光波周期T ,频率ν相对论?, 12 β?′=T T c u S =βλ= λ-u S T=cT-u S T =(c-u S )T 缩 T u S ?=λλ 缩 接收频率为:0 11)(νββ λν?+==?==L T u c c c S 缩 ※光源与接收器在连线上 S u r S ?x 接收器 无介质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要了解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别,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两个理论大概说了什么? 狭义相对论 我们先从狭义相对论说起,其实狭义相对论解决了一个物理学的重大矛盾。在爱因斯坦之前,最成功的两个理论分别是牛顿提出的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提出麦克斯韦方程。只不过,这两个理论有个矛盾,那就是:光速。 具体来说,牛顿的理论认为,速度可以不断地进行叠加,没有上限,只要你加得上去就行。可是,麦克斯韦方程得出的光速是一个固定值,似乎暗示着光速无论在什么惯性坐标系下都是一样的。要知道,我们在使用牛顿力学时,是需要先选定参考坐标的。因此,科学家就在思考,是不是存在一个奇怪的坐标系,让光速一直保持一个速度,它们管这个叫做以太。于是,一群科学家就拼了命地去找“以太”,然后他们接二连三地失败了。 后来,26岁的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有人说他高举了奥卡姆剃刀原理才成功的,这个奥卡姆剃刀原理大意是:如无必须勿增实体。翻译过来就是,咋简单咋来。既然光速是不变的,那为啥还要假设“以太”? 于是,爱因斯坦就以“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为基础假设,推导出了狭义相对论。这个过程就有点像平面几何,就只有五条公设,但是能搞出一整套体系。而这里的相对性原理,说白了就是经典物理学的老套路,在研究运动时,需要先选个惯性参考系。 通过这两条假设,爱因斯坦出了很多奇葩的结论,比如:时间膨胀。说的是,如果你想对于我高速运动,那我看你的时间就会变慢,这种变慢可以理解成,如果你在高速的飞船里做操,那我这里看到的就是你在慢动作做操。而你自己其实感觉到的时间是正常流逝。所以,是以我参考系看你时间膨胀了。如果你也 看到,你也会发现我的时间也变慢了,因为我想对于你也是在高速运动的。

广义相对论的理解

11、广义相对论的几 个疑难问题 1、暗物质的本质:现代宇宙学观测表明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但是它们的起源仍然是个谜。我们能找到的普通物质仅占整个宇宙的4%,各种测算方法都证实,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要说宇宙中仅仅就是暗色尘云和死星体是很容易的,但已发现的有力证据说明,事实并非如此。正是对宇宙中未知物质的寻找,使宇宙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开始合作,最有可能的暗物质成分是中微子或其它两种粒子:neutralino和axions(轴子),但这仅是物理学的理论推测,并未探测到,据认为,这三种粒子都不带电,因此无法吸收或反射光, 但其性质稳定,所以能从创世大爆炸后的最初阶段幸存下来。 天文学家已经证明:宇宙中的天体从比我们银河系小100万倍的星系到最大星系团,都是由一种物质形式所维系在一起的,这种物质既不是构成我们银河系的那种物质,也不发光。这种物质可能包括一个或更多尚未发现的基本粒子组成,该物质的聚集产生导致宇宙中星系和大尺寸结构形成的万有引力。同时,这些粒子可能穿过地面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LANL实验室的液体闪烁体中微子探测器、加拿大Sudbury中微子观测站和日本超级神冈加速器实验的最新结果给出 有力的证据:中微子以各种形式“振荡”,因此必定会具有质量。虽然质量很小,但宇宙中大量的中微子加起来可使总的质量达到相当高。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新的加速器实验MiniBooNE和MINOS将研究中微子震荡和中微子质量。 尚未发现的其它粒子有可能存在,例如一种称为超对称的新对称理论预言有一种大的新类型的粒子,其中有些可解释暗物质。现正在费米实验室TeV能级加速器进行的和计划在CERN正建造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开展的实验,以及地下低温暗物质寻找和空间利用伽马射线大面积天体望远镜所进行的实验,目的都是要寻找超对称粒子。 阿尔法磁谱仪(AMS)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寻找反物质星系和

狭义相对论尺缩效应的数学推导

狭义相对论之尺缩效应高中数学推导 1首先依据光速不变原理,假设垂直光子钟,在相对于地面以V 速度匀速运行的火车上相对于火车垂直上下运动,推导出钟慢效应公式 22 1C V t T -= 此处T 表示相对运动坐标系观察的时间(数值大) t 表示在相对运动物体静止的时钟观察到的时间(数值小)。 2 假设在该火车上有人自车尾部使用激光测距朝列车运行方向照射测量火车长度,则火车上 人测量的距离 2ct l = ,而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的测量过程为光子在某一时刻自火车后面追击火车头,飞向前方,列车运行t1时刻后,追上列车头反射,间隔t2时间长度与相向而行的火车尾部的观测仪器相遇。 T t t ct vt L ct vt L =++==+212 21 1 L cT t t 221≠> 由此必须使用时间这唯一能沟通两个参照系的量来测算距离 22 212112,2//c v t T c l t ct l V C L V C L t t T V C L t V C L t -===++-= +=+=-=

22 212112,2//c v t T c l t ct l V C L V C L t t T V C L t V C L t -===++-=+=+=-= 最后三个公式可形成等式 2222221212c v c l c v t V C LC V C L V C L T -=-=-=++-= 22 2222222222222222 22221, 1,11,1, 1,1c v l L l c v L c v l C V L c v l C V C L c v l V C LC V v c C c v c l V C LC -==--=--=--=-==-=- 由此可知 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占有的的长度 在运动方向上会减少,数值为静止坐标系下

多普勒效应预习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多普勒效应原理,并研究相对运动的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 (2)利用多普勒效应,研究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其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其机械能转化的规律。 实验仪器: ZKY-DPL-3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电子天平、钩码等。 仪器装置: ZKY-DPL-3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由导轨、滑车、水平超声发射器、超声接收器组件及红外发射组件(已固定在小车上)、红外接收器、光电探头、滑车驱动电动机控制器以及滑车牵引绳组成,如图4.12-5所示。工作时水平超声发射器可以发出频率为40kHz左右的超声波,该超声波通过滑车上的超声接收组件接收,并将超声信号调制成红外信号并通过红外发射组件发射,再由仪器另一端的红外接收器接收。滑车可以在驱动电动机的作用下运动,也可以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 ZKY-DPL-3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面板如图4.12-6所示。实验仪采用菜单式操作,显示屏显示菜单及操作提示,由“上”,“下”,“左”,“右”键选择菜单或修改参数,按“确认”键后仪器执行。可在“查询”页

面,查询到实验时已保存的实验数据。操作者只需按每个实验的提示即可完成操作,除此之外,实验仪面板上的指示灯分别表示: (1)失锁警告指示灯:灯亮,表示频率失锁。说明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较弱,可能是由于红外发射组件和红外接收器之间有遮挡或超声接收组件及红外发射组件需要充电造成的。用12 稳压电源对超声接收组件及红外发射组件充电,充电时间约6~8s,充电后可以持续使用4~5分钟。灯灭,表示频率锁定,即接收信号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可以进行实验。 (2)充电指示灯:灭,表示正在快速充电; 亮(绿色),表示正在涡流充电; 亮(黄色),表示已经充满; 亮(红色),表示已经充满或充电针未接触。 实验原理: 1.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假设一个点声源的振动在且均匀各项同性的介质中传播,图中的每一个圆表示一个波面,任一波面上的个点的相位与相邻圆各点的相位

相对论笔记

相对论听课报告 黄杰 一、相对论的提出 牛顿所阐明的运动方程一直被认为是对自然的一种正确描述。第一次看出这些定律中存在的一个谬误,并且找到了修正它的方法是在1905年,这两件事都是爱婴斯坦所提出的。 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方程组在伽利略变换下不满足相对性原理时,人们出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认为麻烦的根源在于当时只有20年之久的新的麦克斯韦电动力学方程组。看来相当明显的是,这些方程式是错误的,所要做的事就是改变他们,使得相对性原理在伽利略变换下得到满足。在这种尝试下,必须在方程组中引入新的项,而这些项预言了一些新的电现象,但一旦用实验来检验他们,这些现象根本不存在,因而这个尝试必须予以放弃。于是人们明白,麦克斯韦电动力学方程组是正确的。在1905年10月,德国《物理年鉴》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它宣告了狭义相对论假说的问世。正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这篇看似很普通的论文,建立了全新的时空观念,并向明显简单的同时性观念提出了挑战。 二、狭义相对论 实际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1905年以来就存在的狭义相对论及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称为广义相对论的补充理论。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狭义相对论建立在两条基本假设下:①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②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的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具有相同的值C。 其中光速不变原理等价于时空间隔不变性,即。 三、洛伦兹变换的导出 根据时空变幻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该变换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一一对应,②线性变换,③对称可逆。 然后我们来推导洛纶兹变换: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变换效应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变换效应 我们经验所能及的唯一空间,是用尺度上二刻度间的距离所规定的长度标准来测量的,唯一时间是用天文现象所规定的时钟来测量的.如果我们的标准也发生了菲茨杰拉德收缩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我们觉察不到的,因为我们和这些标准一道前进,也发生相同变化,但是,以不同方式运动的观察者却是可以觉察到这种变化的.所以时间与空间,不是绝对的,而只是与观察者相对的.这样,可知由于时间与空间的性质,相对于任何观察者,光总是以所测得的相同的速度进行.长度、质量与时间并非绝对的量.它们真正的物理数值,就是由测量所表示的.它们对双方不一样这一事实说明,它们的意义只能相对于某一观测者而规定. 绝对长度、绝对空间、绝对时间或甚至时间流动的观念都是形而上学的概念,远远超过观测或实验所表示或证明的.相对论摆脱了绝对时间.这些充分表现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时空观 发生重大的变革.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告诉人们对时空的测量是依赖于参考系的选择的. 中科院朱重远研究员的观点,狭义相对论在理论上很难找到突破口.用美国UAH研究员张先生的话:“如果狭义相对论在数学上、理论上有问题,那狭义相对论当时就不会被世界物理界公认,当时Einstein还是个小人物”.倪光炯说过,“不同时的”光学畸变,抵消了必须“同时”观测的洛仑兹收缩,…………没有绝对的收缩,这才是相对论. 1、从静系到另一个相对于它做匀速移动的坐标系的坐标和时间的变换理论: “尺缩钟慢”是一种几何效应,物体本身是怎样就是怎样的.相对论说的主要是不同坐标系中测量物理量的变换规则.牛顿认为惯性系之间的“变换是相等的”,这只是一个假设.实验证明很多物理量在不同坐标系中,测量结果是不同的.设在“静止的”空间中有两个坐标系,每一个都是由三条从一点发出并且互相垂直的刚性物质直线所组成.设想这两个坐标系的X 轴是叠合在一起的,而它们的 Y 轴和 Z 轴则各自互相平行着②(注:②本文中用大写的拉丁字母 XYZ 和希腊字母ΞHZ 分别表示这两个坐标系 (K系和k系 ) 的轴,而用相应的小写拉丁字母x,y,z 和小写的希腊字母ξ,η,ζ分别表示它们的坐标值一一译者注.)设每一系都备有一根刚性量杆和若干只钟,而且这两根量杆和两坐标系的所有的钟彼此都是完全相同的. 现在对其中一个坐标系 ( k ) 的原点,在朝着另一个静止的坐标系 (K) 的χ增加方向上给一个 ( 恒定 ) 速度v ,设想这个速度也传给了坐标轴、有关的量杆,以及那些钟. 因此,对于静系K 的每一时间 t ,都有动系轴的一定位置同它相对应,由于对称的缘故,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经验:火车急速离去时,汽笛声调会低沉下去;而迎面驶来,声调则变高,这种现象物理上称之为多普勒效应,它是波动现象特有的规律. 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的共同特征,现在,此效应在激光测速、卫星定位、医学诊断、气象探测等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多普勒效应及其表达式 由于波源和接收器(或观察者)的相对运动,使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的实际频率出现差异。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1.1.1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 为了方便问题的讨论 , 我们假设观测者 R 相对于介质静止 , 波源S 相对于介质以速度 v 运动 , 运动方向跟连线 SR 相垂直 , 波相对于介质的传播速度为,如图所示 以静止的观测者 R 建立静止参照系 , 运动的波源 S 建立运动 参照系 . 设波源开始时位于 S , 经过一段微小的时间后运动到 S ′处,波源在 S 处发射位相为的波的时刻 , 相对于静止参照 系 R 是, 而相对于运动参照系 S 是 ; 波源在 S ′处发射

位相为 U 的波的时刻 , 相对于静止参照系 R 是 t , 而相对于运 动参照系 S 是 t ′ . 设波源所发射的波的频率为 f , 则有 U - = 2 P f ( t ′ - ). (1) 对于观测者 , 其接收到波源所发出的位相为的波的时刻为 =+ SR /. (2) 其所接收到波源所发出的位相为 U 的波的时刻为 = t + S ′ R / . (3) 设观测者所观测到的波的频率为 f ′ , 则有 U -= 2 P f ( - ), . (4) 由 (2) 式和 (3) 式得 - = t - + ( S ′ R - SR ) /. (5) 在上如图 2, 我们在 S ′ R 上取一点 B , 使得 RS = RB , 则S ′ R - SR = S ′ B , 由于我们讨论的时间间隔很短 , 故 S ′ B 也很短 , 可以认为 SB ⊥ S ′ R , 于是有

相对论尺缩效应

在论坛里,有人认为相对论验证实验中“粒子寿命变长,不等于时间变慢,用粒子"寿命"的变化推及时间变化是错误的”、“衰老的速度变慢和时间没什么关系”......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以下我利用光速不变原理,推导出狭义相对论的时间延缓效应。 一辆高速运行的车厢,速度为v,在车厢的底部有一激光光源,光源上方的车厢顶部有一个平面镜。两个惯性系的观测者,甲在车厢参考系,乙在地面参考系。如图所示,观测者甲,在车厢参考系中观测车厢发生的事件1——光源发出光信号;事件2——光源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信号。甲用车厢内的钟测得的这两件事件的时间间隔为Δt0,(即光脉冲往返一次的时间间隔为Δt0), 则:Δt0=2h/c 乙在地面参考系用地面钟测得同样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Δt,(即光脉冲往返一次的时间间隔为Δt)。如图所示,由于车厢匀速向右运动,地面观测者看到光往返的光程cΔt(根据光速不变原理)比2h长了,是如图b)所示的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车厢在此段时间内的路程vΔt 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由勾股定理可得:(vΔt /2)^2+h^2=(cΔt)^2 而:cΔt0=2h 代入化简,得:Δt=Δt0/(1-v^2/c^2)^-2 由此可见,Δt 〉Δt0 这就是高速运动的时间延缓效应,也称为时间膨胀,是光速不变原理的必然结果。 狭义相对论尺缩效应:

如图,小车以高速v运行,其左侧有一个激光源,右侧是反射镜。光脉冲由S发出,被反射镜M反射后又回到S。现在从车厢参考系和地面参考系两种观点去分析此现象。 在车厢参考系上,测得的车厢长度记为L0,光脉冲在两侧车厢板之间往返一次所需时间2Δt0=2L0/c

相对论效应力

相对论效应力: 有两排平行电荷: q2q2q2q2q2q2q2q2q2q2 q1q1q1q1q1q1q1q1q1 q1上面一排每个电荷q1,间距d0,成一条直线(无限长); 下面一排每个电荷q2,间距也是d0,也成一条直线(无限长)。两直线距离为d。假定q1和q2是同种轻电荷(例如q1和q2都为单个电子,都带负电),起初这两排电荷都是静止的,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这两排电荷会做排斥运动。(上排电荷向上加速,并保持直线;下排电荷向下加速,也保持直线)现在取一惯性参考系,以速度v向左,也就是在这个参考系中,这两排电荷以速度v向右运动。(两排电荷仍然排斥、加速)当速度v很大,接近于光速c时,根据狭义相对论时间间隔的相对性,这两排电荷的排斥过程会减慢。现在不考虑它是相对论效应,两排电荷排斥过程仍然会减慢,那么这两排电荷之间除了静电力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引力性质的力,这种引力是由于电荷运动引起的。很容易想到,运动电荷形成了电流,电流产生了磁力。也就是说宏观的磁现象本质上是(电荷运动引起的)相对论效应。 为了便于计算,上面一排电荷中取出一个,讨论这个电荷的

受力情况。 q 2 q 1 q 1 q 1 q 1 q 1 q 1 q 1 q 1 q 1 q 1 下面仍然是一排电荷,每个电荷q 1,间距d 0,成一条直线(无限长),上面只有一个点电荷q 2,q 2与下面电荷(所在直线)的距离为d 。(其中d 远大于d 0)起初点电荷q 2与下面一排电荷均保持静止状态,那么电荷q 2受到的静电力合力0 2 12dd q q k F =电……① (其中k =9.0×109牛·米2/库2) q 2在静电斥力的作用下将竖直向上做加速运动。现在取一惯性参考系,以速度v 向左,也就是在这个参考系中,这些电荷都以速度v 向右运动。(此参考系不会破坏电荷彼此之间的力及其运动)下面一排电荷,由点A 运动至点B :经过的 路程为s ,掠过的电荷数量0 d s n =,电荷运动形成了电流 01011d v q t s d q t nq t Q I = ?===

广义相对论方程的根本缺陷是没有热力学效应,既无热力以对抗引力

广义相对论方程的根本缺陷是没有热力学效应,既无热力以对抗引力 张洞生Email: zhangds12@https://www.360docs.net/doc/4e6465172.html, 【内容摘要】:现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几乎与所有当代的物理学的新观念联系在一起。比如,宇宙起源,奇点,黑洞,零点能,真空能,N维空间等等。然而,已经观测到的物理真实往往证实这些与广义相对论方程相结合的新观念的虚幻性和谬误。其中最明显而困惑科学家们数十年的“奇点”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宇宙中根本没有具有无穷大密度“奇点”存在的任何迹象。再如,按照J. Wheeler等估算出真空的能量密度可高达1095g/cm3。[9] 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在本文中,作者改采用霍金的黑洞量子辐射理论和公式,只研究黑洞在其视界半径上的收缩和膨胀,而不研究黑洞的内部状态。结果,黑洞只能收缩成为普朗克粒子mp,而在普朗克领域消失,不可能最后收缩成为“奇点”。作者并由此证实许多新观点和结论比现代故弄玄虚的科学新观念显得更为可信可靠。 【关键词】:广义相对论,黑洞;奇点;宇宙黑洞;黑洞的霍金辐射;宇宙起源;字宙监督原理;普朗克领域;零点能;真空能;宇宙常数;N维空间;宇宙加速膨胀;多宇宙; 《1》. 科学研究的结论和结果取决于研究方法。 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和结论。但是不同理论的结论的正确与否只能根据是否符合观测和实验的数据予以确证。本文是将宇宙产生的膨胀和收缩都用霍金的黑洞理论和予以论证。当黑洞在其视界半径(Event Horizon)上因发射霍金辐射(Hawking Radiation)而收缩或者因吞噬外界能量-物质而膨胀时,其视界半径上各种物理量(参数)的变化,与其内部结构和物质密度的分布无关,而只与黑洞质量Mb有关。从而证明:黑洞的视界半径最后只能因不停地发射霍金辐射而收缩成为最小黑洞Mbm = (hC/8πG)1/2 =10-5 g = mp,即普朗克粒子时,就在普朗克领域爆炸消失。因此,黑洞就不可能在其视界内部的中心出现“奇点”。作者这种简单而有力的证明方法无需解复杂的广义相对论方程,避免了该方程中因单纯的引力收缩而最终产生“奇点”的荒谬结论。(附注:本文只分析广义相对论方程与真实物理世界差异所产生的问题,不涉及诸如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等同性和所有参照系的等效性之类的抽象原理。)

相对论简介总结

相对论简介总结 牛顿物理学在人类活动的“正常”范围内是非常准确的,宏观、低速、弱引力。同学们现在所考虑的问题正是因为我们身边的事物的速度都和光速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相对论的诞生并不是完全否认了经典力学,只是有些现象利用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了,所以物理学家才要去修正。 而大多研究物理的思想就是假设,进而得到证实。经典力学中,逻辑推理和试验验证在微观世界或者在其他的高速世界中已经不是一套完美的科学方法了。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这是一部彻底颠覆经典物理学观念的创世之书。它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空间不是平直的欧几里得空间,而是在引力场中弯曲的黎曼空间;时间也不是独立于空间的单独一维,它无时无刻不在空间之中,与空间构成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这是一部并非凭借双眼,而是用智慧发现并创建了宇宙新秩序的书。它揭示了宇宙所具有的超乎寻常的秘密;同时性的相对性;运动中的时钟变慢慢、尺缩效应;水星的近日点异动;光谱红移;引力场中时钟变慢等。 这是一部为航天科学、天文学等高新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的书。它的质能公式E=mc2所显示的原子裂变的巨大能量,在成为新兴能源的同时,也变成了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黑洞和暗能量的发现让我们开始接近宇宙的起源和终结。 总之,这是一部现代及未来科学最伟大的奠基之作。 高中所能接触到的教材是极其简单的 考点一: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假设。1.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2.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也是光速不变原理。 考点二: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我们现在所说的时间是在一个局限的环境中,而相对论中所指出的空间和时间都具有相对性。地球上观察的两个事件的同时发生,不一定在别的参考系中也是同时的。 例如:地球上,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出生的两个婴儿。一个人在从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上,飞机是速度和光速可以比拟,那么他看到的是上海的婴儿先出生。而,快速行驶的列车上,彻头彻尾的人能同事看到车中间发生的事。而车下的人,看到车尾的事件是先发生的。 考点三:相对观察者速度越小的时钟走的越快。最小相对速度为零。我们做过两个这样的题目,一人在火箭A上,火箭A的速度大于火箭B的速度,这个人观察到火箭A的时钟走的最快。另外一个题,是转盘上的三个物体,中间的时钟快,因为火箭A和人在,转盘和人的相对速度比较小。 例如:长度的相对性,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但是这个观察必须不能在杆上。要在杆的外面。在垂直运动方向上,杆的长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和这个理论统一的现象,在路边看高速飞驰过的火车,车窗变窄了,但是车的高度没有变化。如果坐在火车里的乘客,看到车窗的宽度和高度是不变的,他看到车窗外两个树木之间的距离会变小。也是这个原理。 时间间隔的相对性:一架告诉运动的飞机飞行一段时间后,在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里的表变慢了。这个就是会见的延迟。因此飞船上的时间进程比地面上的慢,时钟走慢了,化学反应变慢了,甚至人的动作,新陈代谢也变慢了。试想,要是在一架以光速运动的飞机里,那么这个时间将是静止的,人永远停留在那一刻,摆钟都静止。1971年这个语言得到的证实。

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及其传播

狭义相对论 粗略地说是区别于牛顿时空观的一种新的时空理论,是A.爱因斯坦于1905年建立的,“狭义”(或“特殊”)表示它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只有在观察高速运动现象时才能觉察出这个理论同经典物理学对同一物理现象的预言之间的差别。现在,狭义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狭义相对论的产生 狭义相对论是在光学和电动力学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相矛盾的激励下产生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不少同经典物理学理论相抵触的事实。①运动物体的电磁感应现象。例如一个磁体和一个导体之间的电动力的相互作用现象,表现出运动的相对性──无论是磁体运动导体不动,还是导体运动磁体不动,其效果一样,只同两者的相对运动有关。然而,经典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并不能解释这种电磁感应的相对性。②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在伽利略变换下不是协变的,从而违反了经典物理学理论所要求的伽利略变换下的不变性。③测定地球相对于“光媒质”运动的实验得到否定结果,同经典物理学理论的“绝对时空”概念以及“光媒质”概念产生严重抵触。爱因斯坦在青年时代深入思考了这些实验现象所提出的问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新的物理思想。他认为"光媒质"或“光以太”的引入是多余的,电磁场是独立的实体;猜想到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同力学的定律一样,应该适用于一切惯性坐标系。他还认为,同时性概念没有绝对的意义。两个事件从一个坐标系看来是同时的,而从另一个相对于这个坐标系运动着的坐标系看来,它们就不能再被认为是同时的。在这些物理思想的推动下,爱因斯坦提出了两个公设:①凡是对力学方程适用的一切坐标系,对于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也一样适用;②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爱因斯坦在这两个公设的基础上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惯性参照系 要描写物体的运动,就得选取一个参照系,或坐标系。例如,可以用三根无限长的理想刚性杆(没有重量、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变形等)做成互相垂直的标架,叫做笛卡儿坐标架,用以描写空间任意点的位置,任意点到原点的距离由标准尺子度量。同时,在空间的每一点上再放一只构造和性能完全相同的标准时钟,用来测量当地的时间。但是,这还不够,要描写某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运动,特别是要比较发生在不同地点的物理事件的先后次序,那就必须把位于不同地点的时钟互相校准或同步。一般有两种进行同步的办法。①将一只标准

日常生活中不为人知的相对论效应

据国外媒体报道,相对论是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理论之一,爱因斯坦在1905年时就形成了相对论的概念,该理论可以被用来预测包括黑洞在内的天体行为。相对论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时间上的相对性,以接近光速旅行时,宇航员的时间会变慢。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用遇到相对论的概念,正是相对论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黄金的黄颜色也涉及到相对论的原理,可见相对论统治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多数金属是有光泽的,这是因为电子轨道跃迁的缘故,由于电子的移动速度足够快,其相对论质量是显著增加的,在黄金中,光被吸收并重新发射的波长接近黄色光,因此我们看到的黄金是黄色的。

黄金为什么不容易腐蚀也涉及到相对论原理,黄金内电子的相对论效应是主要原因,其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但仍然不如钙、锂等活泼。这是因为金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更接近原子核,半径较小,因此黄金也不太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稳定性较高。 与金类似,汞之所以呈现液态,其也受到相对论原理的影响,其原子之间的键能较弱,所以水银通常是液体。 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了相对论的概念,根据相对论的解释,接近光速的飞船与地球上的人们拥有不同的时间,这一点也体现在轨道卫星上,虽然卫星的速度没有接近光速,但也远远

超过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因此卫星上的时间就会出现时间膨胀,大约有7微秒的差距,反馈到定位上就相差了数公里。 相对论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输电线路,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来自远距离的高压输电,而其中也涉及到相对论的问题。许多人都有疑惑,相对论更多涉及时空上的解释,为何与输电线路有关?这是因为美国波莫纳学院的物理学教授托马斯·莫尔使用相对论原理证明了法拉第定律,确认了变化的磁场可产生电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现在已经基本淘汰的CRT电视机中的电子速度高达光速的30%!因此在设计偏转磁铁的时候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

简论电磁学的相对论效应

简论电磁学的相对论效应

————————————————————————————————作者:————————————————————————————————日期:

简论电磁学的相对论效应 田宇明江彪于哲宇陈旼嘉刘思皓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710049) 摘要:狭义相对论推翻了经典力学下的绝对时空观,却与经典电磁学不相冲突,这体现出电磁学中必然蕴含着更深层、更本质的思想。而经典电磁学理论的协变性揭示出了相对论原理与电动力学存在着内在联系,这些联系可以体现在基于相对论推演电磁学理论等诸多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协变性的推导十分复杂,不利于理解。本文由较为简单的情况出发,避免四维矢量分析,由相对论洛伦兹变换推演电磁学理论的基本方法,提供一种相对论协变性的简单理解,由此整理电磁学相对论效应的结论,并从相对论的观点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 关键词:电动力学;协变性;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则;电磁场 不同于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被相对论时空观推翻,经典电磁学在洛伦兹变换下具有协变性,使得经典电磁学理论符合相对论时空观。这意味着,从相对论出发,结合电磁学基本原理也可以推演出电磁学其他理论,如运用狭义相对论结论,再以电量作为洛伦兹不变量和库仑定律、叠加原理为基础,推演出电磁学理论的基本内容。[1]故而,相对论与经典电磁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而分析这种联系,就要从协变性和电磁学定律的推演来实现,最终重新从相对论的观点分析理解经典电磁学规律。 经典电磁学规律

经典电磁学中静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满足库仑定律 r F r 30 Qq ·41πε= 是电磁学基本规律之一。对库仑定律有着多种理解,比如可以将电场高斯定律视作更基本的规律,从而推导出库仑定律。另一方面,电磁场是一种物质且电场和磁场是其不同的表现形式,那么电磁相互作用可以被理解为电场间和磁场间的相互作用。 现在考虑相距a 的两个点电荷Qq ,令Q 位于原点,q 在x 轴正半轴上,则空间的电场分布 ()???? ??????++-++-+++++=?? ?? ? ? ? --+=))(())(()()(41r r Q ·412 32222322203 30k z j y i a x z y a x q k z j y i x z y x Q a r a r q E πεπε 其能量密度为:2021U E ε= ;空间的总能量为dv E 202 1 U ε???=;现在让q 向x 轴正半轴移动x δ,舍去高阶小量,空间能量密度分布改变为: x a Qq Edv E U δπεδεδ200·41 = =??? 这样,整个空间的电场能量变化量与电势能变化量相同,即与库仑定律相符合,说明电场力可以理解为电场间的相互作用,当然这种相互作用用库仑定律可以很方便的描述。 库仑定律的另一个理解角度是其与高斯定律的关系。 高斯定律: · εin q ds E =?? 从数学上讲,高斯定律与库仑定律等价,而库仑定律经试验以相当高的精度验证,也验证了高斯定律作为麦克斯韦方程组之一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高斯定律从通量的角度描述了电场,可以理解为这种相互作用的总强度不随空间“扩散”而改变。有理论认为电磁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光子完成的,光子没有静止质量使得电磁相互作用的总强度不改变。[?]这就好比泉水不断的流出并在大地上扩散,在大地平面内任意取一个封闭曲线,由于任何一个地方的水都不会“堆积”或“减少”,则流入量等于流出量。从这个角度看,电荷就表现为这股泉水

多普勒效应的研究与应用

1 引言 因波源和观测者有相对运动而出现的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1842年,多普勒发表论文首次论述多普勒效应。他推导出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长频率会改变,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短,频率变高;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波长变长,频率变低。波源的速度越高,产生的这种频率变化越大。观测频率变化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沿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从此关于多普勒发现的这种现象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拉开了研究多普勒效应及运用的序幕。2003年河南大学物理系尹国盛以光子假设为前提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导出了相对论多普勒公式,包括经典力学中的多普勒公式和相对论力学中的多普勒公式,并简单讨论了经典力学的多普勒效应[1]。在同年3月湖北工学院数理系的别业广通过研究认为多普勒效应是一切波动过程的共同特征,不仅机械波有多普勒效应,电磁波也有多普勒效应[2]。在6月湖北工学院数理系的徐国旺和别业广在引入速度矢量的基础上,导出了接收频率与本征频率的关系,并对多普勒效应中观察者所在处的振动方程进行了初步探讨[3]。除此之外 ,他们还用Mathematica 对一实例进行了动画演示。2004年陕西科技大学理学院的刘运以静止和运动的原子发射光子为例 ,运用能量及动量守恒定律 ,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光的多普勒效应 ,说明光的多普勒效应不但是一个运动学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动力学问题[4]。2007年5月重庆交通学院物理教研室的胡成华从光的粒子性出发 ,分析计算了运动原子和静止原子发射的光子的频率 ,得到了完全相同的多普勒频移公式[5]。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马中元回顾了雷达气象学的发展史和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指出雷达利用电磁波的散射与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