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部位判定

脑出血部位判定
脑出血部位判定

快速学会脑出血部位辨识脑的解剖示意图:

常见脑出血部位:

(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①壳核出血(putamen hemorrhage):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内囊外型出血

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2.多由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

3.内囊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偏瘫)+失语

②丘脑出血(thalamic hemorrhage):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

内囊内型出血

偏身感觉障碍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

2)脑叶出血:发生率较少,约占脑出血的5%~10%,一般合并有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病、烟雾病等患者常见,血肿常见于一个脑叶内,有时也会累计两个闹叶,临床上以顶叶最为常见,因为出血位置较为表浅,血肿一般较大,根据不同的部位以及出血量,临床表现较为多见复杂,可有肢体偏瘫、癫痫发作、失语、头痛、尿失禁、视野缺损等等。

(3)脑干出血(brain stem hemorrhage):

①脑桥出血(pontine hemorrhage):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血病情相当危重,大于5ml的出血即可出现昏迷、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等,多数病人在发病后不久就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脑桥出血因极为凶险,治疗率及治愈率均较低,是属于一种危重的脑出血。

②中脑出血

③延髓出血

4)小脑出血(Cerebellar hemorrhage):小脑位于后颅窝,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指针。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发病后可出现小脑功能受损表现:眩晕、共济失调,患者可出现频繁呕吐、后枕部剧烈疼痛,一般不会出现肢体偏瘫症状,小脑出血量较大时刻出现脑桥受压影响呼吸功能。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半球中央部位)出血后血肿可压迫四脑室影响脑脊液循环,短时间内出现急性脑积水,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5)脑室出血(cerebroventricular haemorrhage):原发性脑室出血较为少见,多见周围部位出血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症状较为明显,如突发头痛、呕吐、颈强直等,大量出血可很快进入昏迷症状。

少量时:头痛,恶心,呕吐,Kerning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大量时:“铸型样“,并流入蛛网膜下腔。立即昏迷,患者四肢瘫痪,瞳孔先缩小,随后散大,高热,呼吸深大,取大脑僵直,并迅速死亡。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

(1)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侧“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内囊出血病及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 (2)丘脑出血:如属一侧丘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少时,表现对侧轻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别是本体感觉障碍明显。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病情往往危重,预后不好。 (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 (4)桥脑出血: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早期表现病处侧面瘫,对侧肢体摊,称为交叉性瘫。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 (5)小脑出血: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 (6)脑室出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继发性者是由于脑内出血量大,穿破脑实质流入脑室。临床表现为呕吐、多汗、皮肤发紫或苍白。发病后1~2小时便陷入深昏迷、高热、四肢瘫或呈强直性抽搐、血压不稳、呼吸不规律等。病情多为严重,预后不良。 ‘

脑出血常见部位(建议收藏)

快速学会脑出血部位辨识脑的解剖示意图:

常见脑出血部位: (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文档交流 ①壳核出血(putamen hemorrhage):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文档交流 内囊外型出血 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2.多由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

3。内囊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偏瘫)+失语 ②丘脑出血(thalamic hemorrhage):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文档交流 内囊内型出血 偏身感觉障碍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文档交流 2)脑叶出血:发生率较少,约占脑出血的5%~10%,一般合并有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病、烟雾病等患者常见,血肿常见于一个脑叶内,有时也会累计两个闹叶,临床上以顶叶最为常见,因为出血位置较为表浅,血肿一般较大,根据不同的部位以及出血量,临床表现较为多见复杂,可有肢体偏瘫、癫痫发作、失语、头痛、尿失禁、视野缺损等等。..。。.。文档交流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哪里 导语:高血压是人们经常听到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常常发生在比较肥胖和年纪较大的人身上,大家也有看到过某某人由于患有高血压而导致脑出血。大家 高血压是人们经常听到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常常发生在比较肥胖和年纪较大的人身上,大家也有看到过某某人由于患有高血压而导致脑出血。大家知道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哪里吗,在惊讶它的严重性和可怕性时,是否曾有困惑过,脑出血会是什么位置呢,下面就介绍一下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1.壳核———内囊出血,统称基底节区出血。典型内囊出血呈凝视病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的“ 三偏”症状,出血急性期患侧肢体呈弛缓性,反射(包括病理反射)引不出;数天至数周后呈中枢性偏瘫,位于优势半球侧可以出现失语。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3%~31%,国内报道占17.3%。常为丘脑膝状体动脉引起的丘脑外侧核出血或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引起丘脑内侧核出血。少量出血局限在丘脑,临床上见病灶对侧半身深浅感觉缺失,自发性偏侧疼痛或感觉过度,出血波及或压迫内囊时可出现对侧偏瘫,但大多数病人以意识障碍和偏瘫起病,可出现丘脑性失语———语言慢,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差等。 3.脑叶出血:以额、顶、颞多见,临床上缺乏神经系统体征或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 4.小脑出血:国内报道占脑出血的3.4%。以起病急、眩晕、头痛、呕吐为特点,少数人出现强迫头位。发病初期90%神志清楚,多可检查出小脑体征,有时有脑干体征,约20%病人病情可呈进行性加重,48小时内昏迷、死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出血

脑出血 脑出血(ICH)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种。非损伤性脑出血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系指脑内的血管病变、坏死、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致死率较高。 脑出血的病因 脑出血是由于在原有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变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脑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少数为其他原因所致,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梗死性出血。绒癌脑转移或其他恶性肿瘤可破坏血管也可引起脑内出血可破入脑室。 脑出血病因详细解析: (一)常见致病疾病 1.高血压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均可导致脑出血,约半数脑出血由高血压所致。老年人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主要病因。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抗高血压治疗可使脑出血的危险降低46%。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内小动脉病变,如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脂质透明变性和微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瘤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另外,高血压可引起小血管痉挛,导致远端缺氧和坏死、血栓形成,斑点状出血及脑水肿,出血可融合成片状,这可能是高血压脑病引起出血的机制。解剖因素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也起作用:脑动脉壁较其他器官的动脉薄弱;随年龄增长,深穿支动脉变得弯曲,呈螺旋状,易受高血压的冲击,成为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尤其是豆纹动脉。 2.脑淀粉样血管病(CAA)CAA是一种不伴全身血管淀粉样变的脑血管病,脑出血是CAA最常伴随的表现。淀粉样物质沉积在大脑皮质、软脑膜小或中动脉的中层和外膜,损

害血管,引起基膜变厚、血管腔狭窄、内弹力膜破碎,导致纤维素样坏死和微动脉瘤形成,易于出血。估计大于60岁的脑出血病人中,15%由CAA引起,大于70岁的脑叶出血50%由CAA引起,在伴有阿尔茨海默病和Down综合征的老年人中,CAA引起的脑出血更常见。(Moyamoya)、夹层动脉瘤等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3.动脉瘤占颅内出血的16%~19%,主要是高血压引起的微动脉瘤。 4.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颅内转移性肿瘤均可引起颅内出血,占2%~6%。。白血病多见,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也可引起出血。脑静脉血栓形成也可引起颅内出血。大量饮酒通过损害凝血系统和脑血管的完整性增加脑出血的危险,在其他病理因素相似的情况下,中量与大量饮酒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倍和2.4倍,少量饮酒是否有保护作用仍无定论。 (二)病理生理 颅内出血较常发生的部位有基底核区(40%~50%)、脑叶(20%~50%)、丘脑(10%~15%)、脑桥(5%~12%)、小脑(5%~10%)和脑干其他部位(1%~5%),可破入脑室。有些患者可有脑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和深穿支动脉粟粒状动脉瘤。 1.血肿的起源起源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小深穿支动脉的破裂,引起脑实质出血。长期慢性高血压产生的血管壁变性变化,使得血管顺应性降低,增加了自发性出血的可能性。由小动脉壁扩张形成的微动脉瘤引起的出血,超微结构发现出血一般在受损动脉分又或接近分叉处,可看到明显的动脉中层和平滑肌变性。 2.血肿的进展以前认为,由于凝血和周围组织压迫,颅内出血很快停止。cT扫描研究发现,部分患者血肿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大。其原因与高血压和局部凝血功能缺陷造成的原发出血部位的持续出血及周围血管的机械断裂有关。 3.病理表现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1)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侧“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2)丘脑出血:如属一侧丘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少时,表现对侧轻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别是本体感觉障碍明显。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病情往往危重,预后不好。(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4)桥脑出血: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早期表现病处侧面瘫,对侧肢体摊,称为交叉性瘫。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5)小脑出血: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6)脑室出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继发性者是由于脑内出血量大,穿破脑实质流入脑室。临床表现为呕吐、多汗、皮肤发紫或苍白。发病后1~2小时便陷入深昏迷、高热、四肢瘫或呈强直性抽搐、血压不稳、呼吸不规律等。病情多为严重,预后不良。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 文章目录*一、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二、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三、高血压脑出血的症状体征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1、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之内囊出血 内囊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最典型的表现为“三偏征”,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具体的来说,偏瘫: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肢体发生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即出血病灶的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偏盲: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视野缺损。出血对侧的肢体发生瘫痪,早期瘫痪侧肢体肌张力、腱反射降低或消失,以后逐渐转高。 2、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之脑叶出血 其发病率仅次于基底节出血,与丘脑出血相近。患者表现依原发出血部位不同而各异,多数学者认为脑叶出血好发于顶叶、颞叶与枕叶,即大脑后半部。脑叶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基底节出血不同。脑叶出血后易破入邻近的蛛网膜下腔,因距中线较远而不易破入脑室系统,故脑膜刺激症重而意识障碍轻,预后总起来说比较良好。 表现为大脑各脑叶内的出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临床有不同的表现。常有相应脑叶的症状。如额叶、颞叶出血常出现精神症状;额叶、顶叶出血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枕叶出血常出现偏盲等症状。

3、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之小脑出血 轻型病人起病时神志清楚,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和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眼球震颤。肢体常无瘫痪,但病变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大多数小脑出血发生在一侧小脑半球,可导致急性颅内压升高,脑干受压,甚至发生脑疝。凡高血压病人突然发生一侧后枕部剧痛、频繁呕吐、严重眩晕、瞳孔缩小、意识障碍逐步加重,无明显瘫痪者必须警惕小脑出血的可能。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立即将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并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在尽可能不改变患者体位的情况下,将患者平抬上担架。保持平稳,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病情变化,应立即急救。 心电监测:使用除颤监护仪通过胸部综合导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注意心电示波的图形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严重心律失常波形,及时发现并处理。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控制静脉输液速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尽早解除呼吸用难,清除口腔凝血块、呕吐物、分泌物,有义齿的患者应取下义齿使头偏向一侧,牙关紧闭及抽搐的患者应放开口器,以顺利清除口腔、咽部内凝血块、呕吐物。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夹,并积极给予吸氧, 或应用机械通气,改善自主呼吸微弱患者的缺氧状态。

脑出血部位辨识

[转] 快速学会脑出血部位辨识2013-11-26 23:46阅读(107)转载自医 者仁心 ?赞(7064)赞(7064)赞(7064)赞(7064) ?评论(1) ?转载(3.48万) ?分享(3.17万)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远方的朋友,你一... 脑的解剖示意图:

常见脑出血部位: (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①壳核出血(putamen hemorrhage):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内囊外型出血 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2.多由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 3.内囊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偏瘫)+失语

②丘脑出血(thalamic hemorrhage):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 内囊内型出血 偏身感觉障碍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是位于基底节区,其次是位于丘脑,再其次就是位于脑干和小脑,主要是这几个部位。 高血压脑出血突发后,患者家属基本都比较慌张,但是越是这个时候家属都要淡定,只有稳定住自己的情绪,才可以帮助脑出血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在脑出血发病的头一个月是很关键的,关系到患者康复的程度,所以头一个月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一定不能放弃,发病后的3-6个月内都是康复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这两个时间点,后悔莫及。 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此类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病的一种最严重也是最高级别的并发症之一,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极为严重的症状,甚至短时间内影响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造成患者的死亡。在顾及其他所有诱因的基础之上,必须要强调一点的就是高血压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有效的避免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在高血压病长期作用的基础上,任何可以诱发血压短期增高的因素都可以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 指导意见: (1)控制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控制血压相当于预防了一大部分的脑出血可能性,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并调整降血压药物,定期进行血压监测,血压不能过高或者过低,既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又可防止血压过低可能导致的脑灌注不足。饮食疗法上限制盐的摄入量、减轻体重、降低血脂、适度运动、生物反馈疗法等,可以巩固和促进药物的降压作用。

(2)保持心情舒畅:高血压的发生环境因素有饮食、社会环境、生活改变、精神冲突等。高血压患者在紧张时血管收缩反应比正常人持久,精神紧张、自主神经活动及条件作用均可引起高血压。保持心情舒畅是十分必要的。 (3)注意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有午睡习惯者尤应坚持),文体活动(特别是打麻将、打桥牌、打保龄球、跳舞、爬山、竞走、观看电视和上网等)力求适度和适量,保持大便通畅和勿使劲搬抬重物。 (4)注意饮食安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因一时饮酒、进食或抽烟过量而导致脑出血发病的实例时有所闻,应忌暴饮暴食、高糖高脂食物、凶酒劝酒和抽烟,同时不宜进食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和过浓的咖啡和茶等兴奋性饮料,但应多次少量地适量地饮水。 (5)注意身边的症状警告:脑出血的发病虽多较突然,但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日内还是会有一些轻重不等和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先兆症状。故建议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一旦突发头痛加重或由间断性变成持续性;突发头晕或原有头晕明显加重;突发—侧肢体或头面、舌部短暂性发麻、乏力或活动欠灵活;或突发嘴角流水漏气、舌头发硬、咬字不准、吐字不清;或突发血压持续升高不降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和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安全。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 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基底节区,因为大脑中动脉 在这个区域有一排分支,叫做外侧豆纹动脉,直接接触颈内动脉的 大量血供,直接接触血流的冲击形成,形成微小动脉瘤,所以基底 节区最容易发生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会波及到丘脑周围,就会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失语,因为血压没有的到严格的控制,导致血压的血管的冲击越来越大, 导致某个局部的血管薄弱点破损,血流外流造成脑部严重的损害, 一旦发生高血压脑出血一定不要慌张,及时的进行抢救和治疗。 常见发病部位1、基底节区出血:脑出血常见的发病部位都有哪些?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有基底节区出血,这种出血部位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高发部位,可以说是占全部脑出血的百分之七十, 主要包括的有壳核出血和丘脑出血,患者在患有了这种脑出血之后,由于其出血量的不同,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也是有所不同的,但大多 数患者在出现了这种脑出血之后都会有偏瘫和语言障碍等症状发生。 常见发病部位2、脑叶出血:脑出血的好发部位还有脑叶出血, 这种出血的部位,他们大多都是由于患者大脑皮质支血管破裂所导 致的,脑出血常见的发病部位都有哪些?患者在患有了这种脑出血之后最先就会出现头痛和呕吐的症状,之后随着疾病的逐渐加重,患 者还会有癫痫发作和精神障碍等症状发生,严重的话患者的对侧肢 体也会发生瘫痪的症状。 常见发病部位3、脑桥出血:脑出血的好发部位还有脑桥出血, 这种出血的部位在脑出血患者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患者在患有了

脑出血

脑出血 朱一飞 什么叫脑出血 ●脑出血(c e r e b r a l h e m e r r h a g e)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脑 实质内出血。 ●外伤性因素所致称外伤性脑出血; ●非外伤性称自发性脑出血,又称原发性脑出血。 ●80%以上由高血压性脑内细小动脉病变引起,故也称高 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或高血压性脑出血。 严重性 ●脑出血发病率高 ●占各类型卒中的20%~30% ●是致残率、病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 脑供血系统 ●脑的动脉血液供应来自: ●一颈内动脉系统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经破裂孔进入颅内,颅内段穿硬脑膜经海绵窦, 依次分出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大脑前动脉(视交叉旁分出),终支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系统供应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核等大脑前3/5的血流,又称脑的前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 ●双侧椎动脉入颅后分出小脑后下动脉,行至桥延沟汇合 成基底动脉,依次分出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至脚间窝基底动脉分成左右两条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 ●两条大脑后动脉向上呈环状,并发出多支丘脑穿通支、 丘脑膝状体穿通支和脉络膜后动脉,皮层支供应大脑颞叶底面和枕叶。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脑后部2/5,包括脑干、小脑、大脑 半球后部以及部分间脑的血液,又称脑的后循环。 ●两条大脑前动脉之间有前交通支连接起来,两侧颈内动 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有后交通支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当此环的某处血液障碍时,可互相调节供应。 此外,颈内动脉通过眼动脉,还可以与面、上颌、颞浅等动脉吻合。椎动脉还有许多途径与大脑表面的动脉吻合,侧支循环非常丰富。因此,有时某一动脉发生阻塞时,可由侧支循环代偿,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内小动脉微动脉瘤破裂,是 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 ●*导致脑动脉管壁薄弱的疾病:先天性动脉瘤、脑动静脉 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动脉炎、m o y a m o y a病等。 ●*颅内肿瘤破坏血管,引起瘤卒中。 病因与发病机制●*有出血倾向的全身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血 友病等。 ●*继发于脑梗塞的出血,出血性脑梗塞。 ●*治疗: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 ●*原因不明。 发病机制 ●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内细小动脉透明变 性、纤维束样坏死,病变动脉壁在血流冲击下形成微动脉瘤。血压急剧升高时可破裂出血。薄弱的纤维素样坏死动脉壁也易破裂出血。 发病机制 ●脑动脉中层薄弱,肌细胞少,外膜不发达,无外 弹力层,管壁较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主干呈直角发出,这种解剖结构在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因压力的变化导致豆纹动脉破裂出血。 病理 ●脑出血多为深穿支破裂所致,豆纹动脉最常见,故 血肿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基底核区,其次在脑叶、脑干和小脑。血肿大小不一。 ●出血可直接破坏脑组织,同时血肿挤压周围结构, 引起脑水肿。 病理 ●出血使颅内容积增大、破坏颅内内环境稳定、脑组 织水肿,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引起脑疝。 ●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控制不良的患者。 ●*常发生于活动状态或情绪激动时。 ●*突然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症状达高峰。 ●*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常有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 语、意识障碍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出血量小者,可表现某一单纯症状或体征,全脑症状 轻或无,出血量大者,立即昏迷,全脑症状明显,出现脑水肿甚至脑疝。 ●*脑干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大,病情也较凶险。也有临床 表现较轻者。 临床按出血部位分以下类型 基底核出血 一壳核出血:即内囊外侧型,(多为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 ●*血肿向内压近内囊—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 偏盲,位于优势半球可有失语。 ●*出血量大,扩展至额颞叶或破入脑室—高颅压、昏迷 甚至脑疝死亡。 基底核出血 二丘脑出血:即内囊内侧型,典型表现是偏身感觉障碍。

高血压脑出血首次病程记录模版

2012-09-23 14:45 首次病程记录根据入院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归纳,本病例特点如下:患者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 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今晨 4 点患者因为亲人逝去悲伤过度在在省中医研究院时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测血压240/110mmHg. 在医院给予输液降压等治疗。 5 点左右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急来我院急诊科行头颅CT 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大面积出血,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诊科期间患者昏迷程度较深生命体征不稳,请神经外科会诊后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建议入ICU 进行相关治疗。入我科后患者为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紧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 初步诊断: 1.右侧颞叶脑出血并脑疝形成 2.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3. 糖尿病 诊断依据: 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 小时余; ②查体:深昏迷状态,皮肤湿冷体温测不出,无自主呼吸及自 主心率,颈动脉波动消失。氧饱和为0.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 大等圆固定于中立位,直径 5.0mm ,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腱反射(+)双侧病理束征未引出。 ③头颅CT右侧颞叶脑出血。 鉴别诊断: 1、脑梗塞:无外伤史,颅脑CT显示低密度病灶。 2、硬膜外血肿:多有外伤史,伤后多有短暂意识障碍或中间清醒期,以着力部位多见。CT显示颅板下双透镜状高密度影,可伴有对侧脑挫裂伤和着力部位颅骨骨折。 3、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数十分至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多有高血压病史,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意识障碍较重,头颅CT/MRI 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呈高密度,与周围组织多有明显界限。 4、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多于 5 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症状相对较恒定;通常不表现为症状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的闪击样发作。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本病人发病后症状呈持续性,目前查体可见明确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故可排除 TIA。 5、颅内动脉瘤:多发生于40-60 岁患者,常有高血压病史。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0%,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该患者主要为基底池的出血,首先考虑此病,可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6、脑血管畸形: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 抽搐发作,但少部分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约占SAH的10%,脑 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针对病情制定以下诊疗计划: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 表现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1)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侧“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2)丘脑出血:如属一侧丘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少时,表现对侧轻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别是本体感觉障碍明显。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病情往往危重,预后不好。(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4)桥脑出血: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早期表现病处侧面瘫,对侧肢体摊,称为交叉性瘫。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5)小脑出血: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6)脑室出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继发性者是由于脑内出血量大,穿破脑实质流入脑室。临床表现为呕吐、多汗、皮肤发紫或苍白。发病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及预防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及预防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有大脑基底节出血(也叫内囊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 脑室出血等。据统计,脑出血的病人中有高血压的患者约占95%,在整个脑血管病中脑出 血的死亡率占首位。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特征分析脑出血(又称出血 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的发病率为60~80人/10万/年。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 1、内囊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最典型的表现为“三偏征”, 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具体的来说,偏瘫: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肢体发生瘫痪;偏 身感觉障碍:即出血病灶的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偏盲: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视野缺损。 2、脑叶出血:表现为大脑各脑叶内的出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临床有不同的表现。一般除突然起病、头痛、昏迷外,常有相应脑叶的症状。如额叶、颞叶出血常出现精神症状;额叶、顶叶出血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枕叶出血常出现偏盲等症状。 3、桥脑出血:常突然起病,头痛、呕吐,数分钟内进入昏迷状态。出血往往自一侧 开始,很快影响到对侧,出现两侧面部及四肢瘫痪,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瞳孔,为其 特征性症状。另外,桥脑出血常阻断丘脑下部对体温的正常调节而使体温上升,呈持续高 热状态。双侧桥脑出血病情常极危重,由于脑干呼吸中枢的影响,常常早期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有些病人可很快死亡。但一侧桥脑出血,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4、小脑出血:大多数小脑出血发生在一侧小脑半球,可导致急性颅内压升高,脑干 受压,甚至发生脑疝。凡高血压病人突然发生一侧后枕部剧痛、频繁呕吐、严重眩晕、瞳 孔缩小、意识障碍逐步加重,无明显瘫痪者必须警惕小脑出血的可能。 5、脑室出血:多数脑室出血是由于大脑基底节处出血后破入到侧脑室,以致血液充 满整个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所造成的,原发性脑室出血少见。另外,小脑出血和桥脑出 血也可破入到第四脑室,这种情况极为严重。意识往往在起病后1~2小时内陷入深度昏迷,出现四肢抽搐发作或四肢瘫痪,如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则病势危重。 如何预防高血压脑出血 1、应控制血脂及血胆固醇水平 无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四者均属于异常脂血症,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控制每天饮食中的食 用油脂30克以内,肉、禽、鱼、蛋类食品200克以内,面食类等高能食品400克以内, 是纠正异常脂血症的基本措施;如不能饮食控制或饮食控制不满意的,可根据异常脂血症 的特点,单用或联合选用“他汀类、贝特类、胆酸螯合剂类和鱼油类”药物,进行规范化 治疗,要经常进行检测,长期保持血脂在正常范围。

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 性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 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 微小。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 管破裂出血所致。其中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多见,其他依次为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动脉和 脉络丛后内动脉等。 病因 血压增高是其根本原因,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期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先使血管内膜下基质肿胀,内膜下有脂 质沉淀,在内膜与内弹力层之间形成无结构物质,弹力降低,脆性增加。血管壁张力丧失并 有纤维素性坏死,产生局部动脉在血压冲击下呈纺锤体或球状凸出,即粟粒状,血液还可侵 入管壁而形成夹层。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引起出血。 另外,还可引起脑小动脉痉挛,导致远端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产生出血。此外,脑内 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及外膜结缔组织少,且无外弹力层,可能导致多于其他内脏出血。 临床表现 性常在活动时、激动时、用力排便等时刻发病,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 展到高峰。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等因素而不同。一般发病为突然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 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加重,遂出现,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危象,出现呼吸障碍, 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 检查 头颅CT、或磁共振扫描可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周围脑组织情况。 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以及严重、呕吐及等,常高度提示可能,CT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昏迷病人 应与、肝昏迷,、低血糖等引起的相鉴别。主要详细询问病史,体征以及CT、脑脊液等检查。 2.颅内占位病变 颅、等疾病:根据发病急缓程度,外伤史、发烧等其他临床表现以及CT、MRI、脑脊液等检查做出诊断。 3.与其他脑血管病鉴别 如、,根据发病过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治疗 积极合理的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疾程度和降低复发率。 1.内科治疗 患者卧床,保持安静。重症须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 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动脉血氧保护度维持在90%以上。加强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和者宜禁食24~48小时,之后放置胃管。

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是:

温州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04年级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二)》试卷(A ) (卷面100分,占总成绩80%) 考试日期:2008年 月 日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骨膜增生: 2、关节破坏: 3、RP : 4、“灯泡”征: 5、充盈缺损: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脊柱结核和肿瘤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可以引起相邻椎间隙变窄。( ) 2、压缩骨折行CT 检查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观察骨折本身,而是观察骨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影响。( ) 3、骨巨细胞瘤好发年龄为20~40岁,好发部位是骨端,属于良性骨肿瘤,且其骨质破坏以纵向膨胀为主。 ( ) 4、前列腺癌最易发生溶骨性骨转移。 ( ) 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时,在病变骨质的周围往往可见骨膜反应,且骨膜反应的范围与病变范围相一致。( ) 6、双侧肾上腺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增强有不同程度的均匀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肾上腺转移瘤。( ) 7、腹膜后间隙肿瘤位置深邃者,早期一般无临床表现。( ) 8、肝硬化再生结节多表现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平扫呈稍高密度,增强早期可强化。 ( ) 9、弹簧圈征象是肠套叠的套头部形成的X 线征象。 ( ) 10、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 ( )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病理状态下X 线平片上才能见到的影像是:( ) A.骨皮质 B.骨膜 C.骨松质 D.关节间隙 2、下列哪项不是佝偻病的X 线表现:( ) A.临时钙化带不规则、模糊、变薄 B.干骺端远端杯口状改变 C.骨质普遍疏松 D.骨骺和干骺端距离加大 3、硬化性骨髓炎的X 线表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可见干骺端圆形的骨质破坏区 B.又称Garre 骨髓炎 C.骨质增生硬化为其特点 D.骨髓腔可变窄 4、脊椎骨折可出现:( ) A.椎间隙变窄 B.椎间隙变宽 C.脊椎后突畸形 D.周围软组织肿块

高血压脑出血诊疗规范及指南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高血压脑出血诊疗规范 【适应症】1.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颅内压持续升高,病情继续加重,在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应争取在脑组织未遭受不可逆损害前清除血肿。 2. 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移位〉1cm者。幕下血肿量〉10ml,有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者。 3. GCS评分w 13分,病人呈浅昏迷、不完全或完全性偏瘫、脑疝早期。 【禁忌症】 1 .有严重心脏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 脑疝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皮质强直、病理性呼吸、脑干有继发损害者。 3. 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 1 .复习CT 或MRI 资料,如手术时间距检查时间较长或考虑血肿增大者可复查。 2. 血压严重升高的病人应适当降低血压。 3. 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时可立即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麻醉一般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2. 体位、切口与入路取侧卧位或仰卧位,病变侧肩部垫高,病变侧朝上。以血肿量最大层面为中心,在患者颞骨上做1个平行于外侧裂投影线的长4~5cm的切口,达骨膜,用乳突牵开器牵开,颞骨钻孔后扩大成直径为 2.5~3cm 的小骨窗,硬脑膜呈“十”字形切开。 3. 血肿定位与清除在颞上回或颞中回先用脑针穿刺证实血肿部位后,做皮质切口,长 1~2cm,向深部分离。在直视下轻轻吸除固体和液体状的血肿,并用双极电凝镊凝固出血点。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确定无出血点后,可在血肿腔内留置一根硅胶引流管。 4. 切口关闭硬脑膜严密缝合,硬脑膜外贴敷明胶海绵,分层缝合各层头皮。 高血压脑出血诊疗指南 【流行病学】 每年每10万人中大约有12~15人发病。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脑内出血的发病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两倍。通常是运动活动中发病,这可能与血压升高或脑血流量增加有关。 【血肿部位】基底节是常见的血肿部位,其次是丘脑、脑桥、小脑、大脑皮质、脑干。 脑内出血的常见供血动脉: 1 .豆纹动脉壳核出血的常见供血动脉(可能继发于Charcot-Bouchard动脉瘤)。 2. 丘脑穿动脉。 3. 基底动脉的中线旁分支。 【病因】 1. 急性高血压引起惊厥造成颅内出血。 2. 慢性高血压是由于脑血管内退行性改变而引起。 3. 脑血流量的急剧增加,特别是以前发生过脑出血的部位。 4. 物理因素继发于剧烈体力活动,暴露于寒冷户外等。 【临床表现】脑内血肿的病人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症状,常经过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平稳期后出现进行性加重。 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 1 ?壳核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先出现对侧肢体偏瘫,严重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 2 ?丘脑出血:一般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当内囊出血时也出现偏瘫症状。

各类脑出血常见临床表现(建议收藏)

各类脑出血常 见临床表现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出血的分类决定了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预示着疾病的预后,对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多根据出血部位分类,介绍如下:...。。。文档交流 一、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 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基底节出血又 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 出血等。。。.。。。文档交流 1、壳核(内囊)出血: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 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 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 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 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 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 等。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 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 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 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文档交流 2、丘脑出血: 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 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 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 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 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由于位置靠近第三 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 固高热等症状。。。。。..文档交流 3、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 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 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 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 似。...。。。文档交流 二、脑桥出血: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 10%,脑桥 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血 病情相当危重,大于5ml的出血即可出现昏 迷、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出现急 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等,多 数病人在发病后不久就出现多器官功能衰 竭,常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脑桥出血因 极为凶险,治疗率及治愈率均较低,属于一种 危重的脑出 血 。 。.。。.文档交流 5、小脑出血:小脑位于后颅窝,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指针。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发病后可 出现小脑功能受损表现:眩晕、共 济失调 ,患者可出现频繁呕吐、后枕部剧烈 疼痛,一般不会出现肢体偏瘫症状,小脑出血量 较大时刻出现脑桥受压影响呼吸功能。小脑蚓部 (双侧小脑半球中央部位)出血后血肿可压迫四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