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节数学课

新高一数学衔接课专题一 因式分解教案

专题一 因式分解(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几种典型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求根法) 重点: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难点:灵活选择适当方法分解因式 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因式分解的相关知识,为高中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讲练结合。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知识前测(通过做题回顾初中所学习的因式分解的方法) 1.完成下列因式分解,并思考所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 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配方法、拆(添)项法等等. 一、公式法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 2a b a a 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 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 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a 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 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 33a b a a b a b b -=-+- 二、分组分解法 2(1)9x -2(2)69x x -+2(3)36xy xyz -+2(5)32 x x -+y b x b y a x a 2222)4(+++例1因式分解: 33 (1) 8 (2) 12527x b +-34(3)381a b b -76(4)a ab -

浅谈我是如何上高中数学第一节课

浅谈我是如何上高中数学第一节课 我这届接任高一。我们的学生都是由初中升入高中,是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会有一部分学生一时无法适应,为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生活,作为数学老师,在学生升入高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中,不应急于讲新课,而应该上一节怎样学好高一数学的启导课,目的是引发学生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兴趣及对新老师的接纳,既然是启导课,就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应努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设计美好的开场白 好的开场白,往往能激发学生求职的欲望,树立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我在接新班的第一节课,总是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有这样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数学老师及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讲新课,想和大家一起先聊聊高中数学,首先,你们中谁是数学上的优等生,谁暂时是学困生,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向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的中招成绩,我也不知道你们初中的数学老师是谁,为什么没有向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的中招成绩呢?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地球在自传,人类在发展,每个人都会不断的进步。何况从今天开始,你们又升入了高中,中招成绩只代表你们以前的初中学习,而不代表你们的未来,因此,我没有必要了解你们的过去,一切印象我要从现在开始”。学生虽然已经升入高中,但他们是懵懂少年,还是很渴望给新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尤其是一些“灰生”更把这作为一次重新跃起的机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学生从迈入高中校门的第一天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在接高一新班的第一节课中,总是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如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及对新老师有什么希望。同学们的发言,总是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如有的同学说:“希望您上的每一节数学课都很精彩”;有的说:“希望您不但做我们的老师也做我们的朋友”;有的说:“希望您能经常听听我们的心声和苦恼”;有的说:“希望您能伴我们青春路上走一程……”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发自学生内心的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下子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在

最新数学初升高暑假衔接班教案

易学教育个性化教案 教研组长(主任)签字:该页请在下一次上课时带回

教学目录 一、初升高数学衔接班学法指导 二、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三、集合的基本关系与集合的表示 四、函数的表示与函数的概念 五、函数的单调性 六、函数的奇偶性 七、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 八、基本初等函数——对数函数 九、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 十、梳理与检测

集合 集合的概念 【知识提炼】 1.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二者符号表示不同.求解集合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楚集合的元素,即元素是什么,有哪些元素. 2.集合的关系有子集、真子集;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并集、补集和相等.常常借助Venn 图、数轴和函数图象进行有关的运算,使问题变得直观,简洁. 3.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其特殊常常容易忽略.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 ,则有A =?或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概念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__或________关系, 用符号_∈___或___?__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 若A ?B ,且在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 ,但x ?A , 则__ __(或__ __). ? _?__A ;A_?__A ;A ?B ,B ?C ?A__?__C. (2)集合相等 若A ?B 且B ?A,则_______.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 ∪B={x|x ∈A 或x ∈B}; 交集:A ∩B=___{x|x ∈A 且x ∈B}____;

新高一数学衔接课第二讲-韦达定理

第2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知识要点: 1、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分别为1x 、2x , 则有:1212b x x a c x x a ?+=-?????=?? 证明:由求根公式可得:1x = ,2x =, ∴1222b b x x a a -+==-, 12x x ? = 2()2b a =--2)2a 22(4)4b b ac a --= c a = . 2、韦达定理的逆定理:若两个实数1x ,2x 满足12b x x a +=-,12c x x a ?=,则1x 、2x 必为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 . 证明:由20(0)ax bx c a ++=≠得:20b c x x a a + +=, 又12b x x a +=-,12c x x a ?=,所以12()b x x a =-+,12c x x a =?, 所以21212()0x x x x x x -++=,即12()()0x x x x --=, 所以1x x =或2x x =, 所以1x 、2x 必为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 .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10x m x m -++-=的一个根为4,求它的另一个根及m 的值 . 例2:已知1x ,2x 是方程2210x x --=的两根,求一个以121x +,221x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 例3:若211160a a ++=,211160b b ++= .

例4:若1x ,2x 是方程22170x x +-=的两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 (1)2212x x +; (2) 1211x x +; (3)12(5)(5)x x --; (4)12x x - . 例5: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1)104 x k x k -++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 的值 . (1)方程两个实根的乘积为5; (2)方程的两个实根1x ,2x 满足12x x = . 例6:设1x ,2x 是二次方程250x x +-=的两根,求32126x x -的值 .

高一第一节数学课讲什么

(一)、高中数学课的设置 高中数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将有:必修1、2、3、4、5,选修2-1、2-2、2-3(理)(选修1-1、1-2(文)),高一年级学习完必修1、2、3、4四本书。高二将学习完必修5和选修2-1、2-2、2-3(理)(选修1-1、1-2(文))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知识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0和“—3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较慢的速度,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门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将很难相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相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也较难。 (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模仿做题、思维学生有,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考查的是思维的灵活性,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如学生在解决:比较a与2a的大小时要不就错、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4、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那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要全部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 5、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几何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对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6、定量与变量的差异 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采用对方程ax2+bx+c=0 (a≠0)的求解,讨论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时的所有根的情形,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对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学习中我们还会通过对变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所用的数学思想。 如何学好高一数学_ (一)课前预习。就是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对第二天所要学习的课本内容进行预习,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点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二)专心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 (三)及时复习。复习在于平时,如何复习? a、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 b、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笔记。 d、看参考书。这是补充课外知识的好方法。 e、补缺补漏,系统掌握知识结构。 f、循环复习。将甲复习完后复习乙,在复习完乙后对甲再进行一次复习,然后前进……这种循环复习利于记忆。 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能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新高一衔接班外呼话术

新高一衔接班外呼话术: XXX:您好!请问您是XXX同学的家长吗? 家长:是啊,你哪里?有什么事? XXX:家长,您好!我是XXX文化课辅导学校的。咱孩子不是今年初三刚刚参加完中考吗?考得怎么样?报了哪所高中学校了呀? 家长:有事吗?什么事,有事你就说! XXX:家长,其实中考只是一次分流考试,不管分到了哪所高中,都只是一个重新开始的平台而已,关键的,还的看咱孩子接下来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表现和适应程度!您应该也早已听身边的人说过,很多孩子刚上高中都不适应,出现了数理化不及格的情况! 家长:恩,是。我们新高一的班课都已经报完了,不需要了! XXX:家长,今年我们XXX给您打电话,除了推展我们的新高一特色班组课,还有两件对您非常有益的事情: 第一:中考现场我们免费赠送了高考状元和我们教学老师联合编写的《高中英语牛人笔记》,由于资料多,现场人手有限,我们只发了英语一科,现在给您打电话就是告知您可以随时过来校区免费领取《数学牛人笔记》。如果是我们XXX的在籍学员,那么附送全科,还会有物理和化学笔记; --------这个笔记,现在24中校园网上就有卖的,好像是240元全套,现在的状元学生也都很有经济头脑了。 第二:本来我们想在7月1日这周三晚上7-9点,用我们XXX的重点高中一线在职数理化老师给各位新高一学生开个小型讲座“如何适应高中数理化学习完成平稳过渡”,但是鉴于目前辅导市场讲座太多,家长比较盲目盲从的现状,我们校领导经研究决定,7月6日、7日这两天的新高一衔接班首课免费对学生开放试听,实实在在从知识内容本身入手,体验一线重点高中老师授课的魅力。 此外,如果您再7月6日开班之前报名,我们“报一科赠一科”,比如:您报了新高一数学小班12次课,正课的新课是开到新高一期中考试进度左右,那么针对这一部分知识在刚开学的月考和期中考试的重点、难点、高频考点,我们“1+1导师模式”,开启了三个模块化专攻的特训拿分集训课程,7月6日之前报名,这部分课程免费随科赠送,过了7月6日再报名,就此优惠取消,正常收费了! 这个模块化专训课程,相当于“一线老师小班+特训专题训练”=一对一的效果! 此外,风雨12年,XXX教育集团还推出了免费赠送网上一对一答疑年卡一张! 以上,优惠活动截止7月6日,请您上门领取! 地址:XXX

新高一数学衔接课专题二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专题二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重点: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与应用 难点: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学法指导:分类讨论思想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在高中教材中的二次函数、不等式及解析几何等章节有着许多应用.本节将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阐述.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 一元二次方程20 (0)a x b x c a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 222 4()24b b ac x a a -+= . 由于可以用24b ac -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24b 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24b ac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 [1]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42b b ac x a -±-= ; [2]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22b x a =- ; [3]当Δ <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12,x x ,那么: 1212,b c x x x x a a += -=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0?≥.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 定理可知 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 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 说明:在求判断式时,务必先把方程变形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例2 若12,x x 是方程2220070x x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212x x +(2) 12 11x x + (3) 12(5)(5)x x -- (4) 12||x x -. 答案(1)4018 (2)22007 (3)-1972 (4)4502 思考: 已知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4410k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 (1) 是否存在实数k ,使12123(2)(2)2x x x x --=-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求使1221 2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答案:(1)不存在。(2)k=-2,-3,-5 例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 222(1)2310 (2)4912 (3)5(3)60x x y y x x -+=+=+- =说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要熟练掌握以下等式变形:222121212()2x x x x x x +=+-, 12121211x x x x x x ++=, 22121212()()4x x x x x x -=+-,2121212||()4x x x x x x -=+-, 2212121212()x x x x x x x x +=+,33312121212()3()x x x x x x x x +=+-+等等.韦达定理体现了整 体代换思想.

高一数学课修订稿

高一数学课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一第一节数学课 一、自我介绍 “同学们,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数学老师及朋友,我姓尉,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讲新课! 二、学习态度 在这里,我首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考前,一个晚上他断断续续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大概是这样的,他梦见自己在种青菜,但是这菜呢,是种在墙头上的。书生百思不得其解。每二天他便去请教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倒是一个老实人,长叹一口气说,算了算了,你这钱我也不收你的了,这次大考你是没有一点希望的啦,赶快卷铺盖回家吧。书生不解。算命的说,种菜种到墙头上去了,你这不是找错地方了吗没戏没戏。回家去吧。书生觉得很有道理,就收了铺盖要回家。同住的同窗见了忙问何故。书生想反正就要回去了,说出来也无妨。便如实相告。同窗听了哈哈大笑,连声说恭喜恭喜。书生又不解。敢问喜从何来啊。同窗便说。此乃高中的先兆哇.把菜种到墙头上去了,这种菜的地方可真是够高啊,高种者,高中也.所以,家还是不急着回,和我一起去考,肯定高中。后来书生听从劝说,果然黄榜高中。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心态,思想,精神,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消极的思想像阴天,初一十五都不亮,而积极的思维和心态则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米卢有一句话非常着名,他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常常,态度是可以决定一切的。 三、高中数学内容: 必修1,必修2 ,必修3,必修4,必修5, 选修2-1,选修2-2,选修2-3,不等式选讲(理科)

选修1-1,选修1-2(文科) 一般地,在高一、高二全部学习完高中的所有高中三年的知识内容,高三进行全面复习。所以我们高中数学的学习 四、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知识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笮。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0和“—3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初中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这样就需要大家高效的学习! 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教多,而高中模仿做题、思维学生有,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现在高考数学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那能力低,在初中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要全部要

最新如何上好高一数学第一节课

上好高一数学第一节启导课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是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会有一部分学生一时无法适应,为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生活,作为数学老师,在学生升入高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中,不应急于讲新课,而应该上一节怎样学好高一数学的启导课,目的是引发学生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兴趣及对新老师的接纳,既然是启导课,就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应努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设计美好的开场白 好的开场白,往往能激发学生求职的欲望,树立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我在接新班的第一节课,总是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有这样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数学老师及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讲新课,想和大家一起先聊聊高中数学,首先,你们中谁是数学上的优等生,谁暂时是学困生,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向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的中招成绩,我也不知道你们初中的数学老师是谁,为什么没有向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的中招成绩呢?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地球在自传,人类在发展,每个人都会不断的进步。何况从今天开始,你们又升入了高中,中招成绩只代表你们以前的初中学习,而不代表你们的未来,因此,我没有必要了解你们的过去,一切印象我要从现在开始”。学生虽然已经升入高中,但他们是懵懂少年,还是很渴望给新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尤其是一些“灰生”更把这作为一次重新跃起的机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学生从迈入高中校门的第一天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在接高一新班的第一节课中,总是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如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及对新老师有什么希望。同学们的发言,总是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如有的同学说:“希望您上的每一节数学课都很精彩”;有的说:“希望您不但做我们的老师也做我们的朋友”;有的说:“希望您能经常听听我们的心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报告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报告

————————————————————————————————作者: ————————————————————————————————日期: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报告 平舆县第一高级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韩雨濛 摘要: 国家教委在八十年代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和内容的调整,较大地降低了有关知识的要求,造成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较为严重的脱节。从高一数学老师的现状看:各校大部分是教学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有学历,有热情,但对高一数学教材不熟悉,对初中数学教材知之更少,他们急需要有一个学习、了解初高中数学数学教材的衔接与初高中教学的差异,以便于更好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更快适应高中、 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升入高中学习之后,无论选择理科或者文科的学习,数学课程都是必须继续学习的课程之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延续性,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关。因此,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刚开始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是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2.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主要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试图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

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3.近年来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这一宏观课题,在很多地方被人们提及,一些教育科研部门也作过尝试,试图寻找其间的规律与共性,但大多是从教学内容上进行简单地分类研究,也没有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因为这一课题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有进行全面研究的重要价值。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1.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为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2.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初期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为学生有效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教师从研究的视角来审视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这一学习主体。反思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寻找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衔接,结合旧知识,寻找新知识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充分发挥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激发、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到底“衔接”什么?新生需掌握的八个知识点 很多新高一的同学,暑假里都忙着“衔接”,步入高中,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知识难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都想趁着暑假来全方位提升自己,让这一级台阶迈得更稳。但是到底该衔接些什么内容,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直击问题的核心呢?为新高一的学生们答疑解惑,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 初高中数学到底“衔接”什么? 衔接≠上新课、竞赛培训、巩固复习课每年的暑假,都有不少新高一的学生去参加初高中衔接的课程,二八学习法温馨提醒:做好衔接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盲目参加,要分清楚到底是不是衔接,衔接的是哪些知识。 初高中衔接教材:不是要急于学习高一的新课本,而是将一些初中应该提高与拓展的部分进行巩固。目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衔接课程讲授大量的高一新知识,衔接课变成了新课。 误区之二:衔接课程讲授大量的初中竞赛内容,衔接课变成了竞赛培训课。 误区之三:衔接课程仅仅是巩固初中知识,衔接课变成了复习课。 数学语言更抽象了思维方法更理性了王老师提醒,高中数学和初中有很大不同: 一是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历来学生都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二是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加之时间紧、难度大,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王老师建议同学们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二八学习法初高中衔接教材系列的三大优势: 1.针对性强:内容衔接,复习已学过的内容,预习新学期学习的内容,温故知新。 2.新颖性强:通过《二八学习法讲义》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并通过二八学习法视频加深对二八学习法的理解,并将掌握的方法运用于学习之中。资料部分,内容新颖,知(知识)、能(能力)、思(思考方法)并重,讲、练、评一体化。 3.实用性强:二八学习法讲义+视频讲解+资料(读和练)三维一体,相得益彰,高效学习,效率惊人! 初中名师家教、高中名师家教、初高中衔接教材 产品类别内容(二八学习法讲义+DVD光盘+资料) 秋季开学新初一版语、数、英三科 秋季开学新初二版语、数、英三科 秋季开学新初三版语、数、英、理四科 秋季开学新高一版语、数、英、理、化五科 秋季开学新高二版语、数、英、理、化五科 秋季开学新高三版语、数、英、理、化五科 二八学习法,是指引学习方向的学习方略,方向正确,事半功倍,相信二八学习法会给你的学习带来神奇的效果! 二八学习法五大系列产品是:名师家教、同步导学、复习指南、模法解题、试题分析 足不出户尽享名师家教 单科提分20-30分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远市教育科研“小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 20120661 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研究 课题类别:市级一般课题 研究领域:学科教学 课题负责人:刘红映 所在单位:开远市第九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二、课题研究周期 2012年6月—2013年9月(一年)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9年云南省进入高中新课改,高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有很大变化,数学结构、内容等都与往年有所改变,初高中脱节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业水平起点不同的新生涌入高中,我校作为普及高中试点学校,学生录取成绩较低,被调查对象15届高一新生,入学数学成绩最高分85,最低分6,平均分约为52.4。初中基础较弱,大部分高一新生学习数学感觉很吃力,教师教学方面也倍感困难,不但要教授高中新知还要补充初中知识,因此研究衔接教学十分必要。通过分析初高中学习衔接方面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教材的变革与深化需要进行衔接教学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每次的课程改革都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全新的课程设计,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教材,虽然初高中教材的难度都有所降低,但与初中义务制教材相比,高中现行教材(人教A 版)有如下特点:一是容量大,高中必修课本5本,高考考察选修内容理科3本,文科2本,另外高考选作题涉及选修4系列的三本课本。高中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二是内容抽象,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我们既要准确理解他们的意义,区别与初中教学中的差距,同时还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这对刚进高中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小。三是起点高,从整个高中教材编排体系来看,要求高一学年完成必修1、2、3、4四本课本的教学,由于《函数》这一章太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情绪,新教材又把空间立体几何安排在高一上学期,也超出了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造成知识脱节。加上高中受高考指挥棒的牵制,虽然教材缩减了不少内容,但许多教师不敢轻易降低难度,补充了大量的知识,人为加大初高中教材的内容难度差距。 2.学法与教法的变化需要进行衔接教学研究

高一下学期数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具体计划范文

高一下学期数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具体计 划范文.DOCX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高一下学期数学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以及本班学生掌握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监事的数学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了解新教材的特点,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基本上能够自觉的学习,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顺利的度过初、高中知识体系与思考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薄弱环节,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家长逼着来上高中。 (二)没有理想的目标,没有动力。 (三)有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还没有激发起来,平行班较为普遍。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建立,表现在: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没有认真完成,甚至抄袭。

(五)有一些学生很听话,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高中数学学习的能力很低,基础薄弱,经常是说老师讲的能听懂,作业基本不会做,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几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陪同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三、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落实新课程的标准,认真体会新教材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本学期努力提高期末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对学科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全面落实基础,使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高一下学期数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具体计划

下学期数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具体计划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以及本班学生掌握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ー个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监事的数学基础。 ニ、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了解新教材的特点,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基本上能够自觉的学习,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顺利的度过初、高中知识体系与思考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薄弱环节,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家长逼着来上高中。 (ニ)没有理想的目标,没有动力。 (三)有ー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还没有激发起来,平行班较为普遍。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建立,表现在: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没有认真完成,甚至抄袭。

(五)有ー些学生很听话,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高中数学学习的能力很低,基础薄弱,经常是说老师讲的能听懂,作业基本不会做,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几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カ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I己的工作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陪同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三、本学期应迗到的教学目标本学期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落实新课程的标准,认真体会新教材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本学期努力提高期末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对学科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全面落实基础,使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迗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 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高中数学第一节课讲什么

高中第一课 进入高中以后,经常有不少学生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同学上高中后有松一口气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没有认识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用初中的学习方法 对待高中学习,没有搞好初、高中的衔接和过渡. 1.初中数学知识容量相对较小.初中是用4年的时间学习3年的课程,而高中是用2年的时间学习3年的课程.总体而言,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少,学生能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比较好地掌握.高中数学则知识点众多,而每个章节所包含的小知识点则更是繁杂,学生们则往往难以适应. 2.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宏观上讲,初中数学主要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便于学生理解,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多.对于这些知识点,只要用心一些,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运用起来也会比较自如.而高中数学一下子就触及到非常抽象的集合术语、函数术语等,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这些符号语言转化、理解并学会运用. 3.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方式与高中数学思维方式有显著的不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将主要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为几步、因式分解需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习惯这种机械且便于操作的定势思维方式. 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抽象的数学语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学生感到极度不适应,因而数学学习兴趣低下,成绩下降.再如:初中所学的二次函数,比较多的偏向于感性认识,学生们往往能较好地掌握,但是进入高中之后,高中数学对二次函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比较偏向于理性思维时,某些学生便会适应不过来.所以,同学们在心理上要接受这种变化,多思考,做题时把每一步为什么这样做弄清楚,而不是像初中数学那样机械的记忆. 4.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初中学生自学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要很高的自学能力.但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全部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 综上,建议学生与家长以谨慎、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初三升高中这一蜕变的阶段,因为这是我们迈进高中的第一步,只有第一步走踏实了,我们才能走过高中,通过高考,踏进理想的大门!

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课程

新高一数学衔接课程说明 课程目标 初高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的广度和难度上,还是在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刚升入新高 一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因此我们编写了这套《初高 中数学衔接课程》,旨在解决以上问题. 1.补充初高中脱节的数学知识、需要加深的初中数学知识等,为高中学习铺路搭桥. 2.学习集合与函数等知识,使新高一的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基本特点、要求、学法及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适用对象 新高一学生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7-8月,共计10-15次课,20小时(一对一)或30小时(班组课). 课程特色 以初中所学知识为起点,逐步过渡到高一知识,注重在初高中知识之间搭台阶,平稳起步;对于高中 新知识,注重对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在知识衔接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的衔接.课程结构 第1讲数与式 第2讲一元二次方程与韦达定理 第3讲一元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 第4讲集合的基本概念 第5讲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6讲集合的综合复习 第7讲函数的概念与定义域

第8讲 求函数的值域 第9讲 函数的解析式 第10讲 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值域综合复习 第11讲 函数的单调性(1) 第12讲 函数的单调性(2) 第13讲 函数的奇偶性 第14讲 指数运算 第15讲 对数运算 第1讲 数与式 知识点一: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 ()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 ()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 ()33a b a a b a b b -=-+-. 【典型例题】: (1)计算: 22)31 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222(42)a b a ab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2232(964)x y x xy y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23(469)x x x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利用公式计算 (1))916141(312 1 2++??? ??-m m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222()()a b a ab b a b a ab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