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Ⅱ云南省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全国新课标Ⅱ云南省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全国新课标Ⅱ云南省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全国新课标Ⅱ云南省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一、云南省高考数学考试范围(新课标2卷)

必考内容

1、集合

2、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运用)

3、立体几何初步

4、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

5、算法初步(程序框图)

6、统计

7、概率

8、三角函数

9、平面向量

10、三角恒等变换

11、解三角形(正弦定律、余弦定律)

12、数列

13、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线性规划问题)

14、常用逻辑用语

15、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16、导数及其运用(导数公式、运算法则、导数在函数单调性和极值方面的

运用)

17、统计案例(独立性实验、规划分析)

18、推理与证明

19、复数

20、框图(流程图、结构图)

选考内容

1、几何证明选讲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3、不等式选讲(利用绝对值求解不等式)

二、云南省高考英语考试范围(新课标2卷)

考试内容和要求

1、语言知识:语音、词汇(3500个)、语法基础知识

2、语言运用:

听力30分(考2次,9月和3月)

阅读理解40分(4篇单选15题30分,1篇阅读填空7选5,10分)

英语知识运用45分(语法知识填空15题15分,完形填空20小题30分,)

写作35分(短文改错10题10分,书面表达25分,一般为书信形式)

口语

语法项目:24个

1、名词

2、代词

3、数词

4、介词

5、连词

6、形容词

7、副词

8、冠词

9、动词10、时态(10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将来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

11、被动语态;12、非谓语动词;13、构词法;14、句子种类;15、句子成分;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17主谓一致;18、并列复合句;19、主从复合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20、简介引语;21、省略;22、倒装;23、强调;24、虚拟语气

三、云南省高考语文考试范围(新课标2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1、现代文阅读10分

2、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

乙:选考题:

二选一

3、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4、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表达题

5、语言文字运用(成语运用、词语运用、语病、选句填空、扩展句子、补写句子、主题词、串台词、演讲词;虚词考察;文稿修改)(4题,20分)

6、写作(6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50分)

四、理综高考大纲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试卷结构:

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是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

注:①选择题(一)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②选择题(二)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在指导语中明桷给出单选和多选的题号。

③选考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试题、3道化学试题、2道生物试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物理(新课标)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

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的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但不得同时选择模块2-2和3-3。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见表2和表3。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模块必考内容选考内容

物理1 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物理2 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3-1 电场电路磁场

3-2 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3-5 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2-2 力与机械热与热机表2: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力学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

质点的直线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ⅠⅡ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

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矢量和标

量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超

重和失重

ⅠⅠ

ⅠⅡ

ⅡⅡ

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

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

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Ⅱ

ⅡⅡ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匀速

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

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离

心现象

ⅡⅡ

ⅠⅡ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经

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ⅡⅠⅠⅠ

电学

内容要求说明

电场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静电

现象的解释点电荷库仑定律

静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

强电场线电势能、电势、电势

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

强度的关系。带电粒子在匀强

电场中的运动示波管常用的

ⅠⅠⅠⅡ

ⅠⅡⅠⅠ

ⅡⅠⅡⅠ

ⅠⅠ

电容器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电路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阻的串、

并联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

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率、焦

耳定律

ⅡⅠⅠⅡ

ⅠⅠ

磁场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通

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

场的方向安培力、安培力的方

向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洛伦

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

力的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

场中的运动质谱仪和回旋加

速器

ⅠⅠⅠⅡ

ⅠⅡⅡⅠ

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

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2.

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

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

涡流

ⅠⅠⅡⅡ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正

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

值和有效值理想变压器远距

离输电

ⅠⅠⅠⅠ单位制和实验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

单位制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

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

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

电子伏特(eV)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

符号

实验与探究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

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

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

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

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

螺旋测微器)实验八:描绘小电

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测定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练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

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

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

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

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

动变阻器、电阻箱等。2.要求

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

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

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

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

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表3: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模块3-3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阿伏

加德罗常数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

布温度所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ⅠⅠⅠ

定性了解

固体、液体与气体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液晶的

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气体实验

定律理想气体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

饱和蒸气压相对湿度

ⅠⅠⅠ

ⅠⅠⅠ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

二定律

ⅠⅠⅠ

单位制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

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

摄氏度(℃)、标准大气压

知道国际单位

制中规定的单

位符号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有:温度计

模块3-4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单

摆、周期公式受迫振动和共振机械

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像波速、波

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波的干涉

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

ⅠⅡⅠ

ⅠⅠⅠ

ⅡⅡⅠ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

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电磁

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电磁波谱

ⅠⅠⅠ

光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光导

纤维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ⅡⅠⅠ

相对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ⅠⅠⅠ

论质能关系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实验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模块3-5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

碰撞与动量守恒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和非

弹性碰撞

ⅡⅠ只限于一维

原子结

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Ⅰ

原子核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

期放射性同位素核力、核反应方程结合能、

质量亏损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ⅠⅠⅠ

ⅠⅠⅠ

波粒二

象性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ⅠⅠ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模块2-2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

力与机械平动与转动传动装置共点力的平衡

条件刚体的平衡条件

ⅠⅠ

ⅡⅡ

热与热机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汽轮机的工作原

理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效

率电冰箱的组成和主要结构及其工

作原理空调机的组成和主要结构及

其工作原理

ⅠⅠⅠⅠⅠⅠ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化学

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考试范围和内容

一、必考内容部分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3.溶液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5.化学反应与能量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7.电解质溶液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选考内容部分

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生物

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3.获取信息的能力

4.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知识内容要求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糖类、脂质

的种类和作用(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ⅡⅡⅠ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多种多样的细胞(3)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

和功能(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ⅠⅡⅡⅡⅡ

1-3 细胞的代谢

(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光合作用的基

本过程(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

细胞呼吸

ⅡⅡⅡⅡⅡⅡ

1-4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细胞的无丝

分裂(3)细胞的有丝分裂

ⅠⅠⅡ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2)细胞的全能性(3)细胞的

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癌细胞的主要

特征及防治

ⅡⅡⅡⅡ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ⅡⅡ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3)基因的的概念

(4)D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ⅡⅡⅡⅡ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伴性遗传ⅡⅡⅡⅡ

2-4 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ⅡⅡⅠⅡⅠ

2-5 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ⅠⅠ

2-6 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Ⅱ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ⅠⅡ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ⅡⅠⅡⅡ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ⅡⅡⅡⅠ

3-4 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ⅠⅡⅠⅠ

3-5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ⅠⅡⅡⅡ

3-6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ⅠⅠ

实验要求4-1 分子与细胞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二、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4-2 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三、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4-3 稳态与环境要求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模拟尿糖的检测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生物知识内容表(二)

选考部分

生物技术实践

实验要求5-1 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5-2 酶的应用

(1)酶的存在与简单制作方法

(2)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3)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4)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5-3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3)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4)植物的组织培养

(5)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6)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知识内容要求6-1 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3)基因工程的应用

(4)蛋白质工程ⅠⅡⅡⅠ

6-2 克隆技术

(1)植物的组织培养

(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ⅡⅠⅡ

6-3 胚胎工程

(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

(3)胚胎工程的应用ⅠⅠⅡ

6-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ⅠⅠⅠ

6-5 生态工程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2)生态工程的实例ⅡⅠ

7-1 基因工程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2019届高三高考物理全国卷Ⅰ考试大纲模拟卷(一)含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全国卷Ⅰ考试大纲模拟卷(一) 理科综合物理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物理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某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一个判断电梯运动状态的装置,其装置 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受压面朝上,在上面放一物体m,电梯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 2I0.电梯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2中甲、乙、丙、丁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甲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加速上升运动 B. 乙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减速上升运动 C. 丙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加速下降运动 D. 丁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减速下降运动 2.气象研究小组用图示简易装置测定水平风速。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直杆,半径为R、质量为m的薄空心塑料 球用细线悬于杆顶端O,当水平风吹来时,球在风力的作用下飘起来。已知风力大小正比于风速和球正对风的截面积,当风速v0=3m/s时,测得球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0°。则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 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 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 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 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物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

全国高考地理新课标卷高清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I)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 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l 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图1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主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 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

2020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教育部宣布取消考试大纲2020年高考注意什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22年前全面取消考试大纲 高考命题将以高校要求为依据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作为高招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高中教学质量、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而针对考试命题的深化改革,则是《意见》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 《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同时,从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三方面提高命题水平,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分为七个维度(不同的地区或学校结构略有差异),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能力”,而在广义上,学生在校阶段所获得的奖项、奖励(如学科竞赛),都可以被看做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与一些含金量较低的软性奖项相比,学科竞赛类的奖项会在多元录取中受到更多高校的认可。 吕玉刚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坚决克服这种倾向,这也是为了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方式转变而实施的积极举措。

但对于全国绝大多数普通中学来说,这样的举措使它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高中阶段的教学,实际上是围绕考试大纲展开的教学设计,针对高考考纲,学校制定了高一到高二的知识讲解顺序,并在高三进行机械但有效的刷题训练。 本次《意见》要求高考(包含选考和统考)不再设置考试大纲,而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这就对学校提出了三个挑战: 一、课时不足: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所需授课课时数量远超高中可用课时数,这就使得高中不得不将大量学习任务下放,教师在课堂上只讲主干、讲重点、讲方法,而教学效果则更加倚重学生日常的自学——这对目前推崇精细化教学的高中,是一种颠覆; 二、教师需要二次成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有大量的内容是远超目前高考的难度和复杂度的,目前主流的教师群体,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教师们,是否具有再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挑战——毕竟一些教师当年也没有学习过这些内容,现在要求他们去把自己也没能完全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确不太现实; 三、人才供需双方的矛盾:目前高校与高中间主要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高校普遍认为高中培养出的学生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基础薄弱、思维敏捷性不够、变通性差。 本次《意见》明确了高考命题要以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那么高校以自身的理想生源为基准,设置的选拔标准对于目前的高中和高中生来说是异常苛刻的,这也会导致对高中教学的批判会更加严厉。 而要破除这些困局,《意见》中也已经给出明确的方法:在今年,重新修订后的普通高中教材也已经陆续发布并投入使用,其中最核心的改变就是: 强化了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不仅仅是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 不仅如此,《意见》还指出:应该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不再单纯以考分录取学生 多元录取成升学主要途径 本次《意见》的核心思想就是持续推进高中教育发展,深化高中阶段育人方式的改革,而其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在2022年之前,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 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多重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三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而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很强,所以要协调好三大改革的步调,首先就要从完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着手。《意见》指出,在高校招生改革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 要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 结合今年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来看,高考、学考选考等传统选拔性考试在区分度上已显得有些难以满足高校需求,单纯的题目套路和依靠大量记忆、计算来提高

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大纲

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大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 理论部分 全国竞赛理论考试应当注意那些适用于同一类群中大多数生物的生物学概念。考试不应包括特殊事实、例外或者需要特殊或地方经验的某地特有生物的知识。 大部分试题应当考查学生的理解力、科学工作技能以及他们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单纯考识记的试题应尽可能的少,不应超过总分的25%。 理论部分应按注明的比例包括以下7个部分: Ⅰ.细胞生物学 25%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化学成分 * 细胞器 * 细胞代谢 * 蛋白质合成 * 通过膜的转运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微生物学 生物工程学 Ⅱ.植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 15%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 * 水分、矿物质和同化物的运输 * 生长和发育 * 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 Ⅲ.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 15%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和营养 * 呼吸作用 * 血液循环 * 排泄调节(神经的和激素的) * 生殖和发育 * 免疫 Ⅳ.动物行为学 5% * 行为的体系 * 行为的原因 * 争斗行为 * 习得性行为

Ⅴ.遗传学与进化 15% * 变异:突变和渐变 * 孟德尔遗传 * 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 * 哈迪温伯格定律 * 演化的机理 Ⅵ.生态学 15% * 生态系统 * 食物关系 * 能流 * 生物地球化学系统 * 演替 * 种群结构和动态 * 生物圈和人 Ⅶ.生物系统学 10%结构和功能;主要类群中典型生物之间的演化和生态的关系 在上述各主题中均应包括有科学思维的原则和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的题目。 全国竞赛考纲细目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英语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muchistheshirt? A.£19.15. B.£9.18. C.£9.15. 答案是C。 1.Whatdoesthewomanthinkofthemovie? A.It’samusing B.It’sexciting C.It’sdisappointing 2.HowwillSusanspendmostofhertimeinFrance? A.Travelingaround B.Studyingataschool C.Lookingafterheraunt 3.Whatarethespeakerstalkingabout? A.Goingout B.Orderingdrinks C.Preparingforaparty 4.Wherearethespeakers? A.Inaclassroom B.Inalibrary C.Inabookstore 5.Whatisthemangoingtodo? A.GoontheInternet B.Makeaphonecall C.Takeatraintrip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2017高考物理考纲解析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析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的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

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

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含答案)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

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 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 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 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 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 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 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 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 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 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 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 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 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 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 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 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 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 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 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 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 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 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 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 试题考生是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考生需要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 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

高考物理大纲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理考试大纲 2020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一卷

2017年新课标一卷地理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B.价格低C.款式新 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2019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红色部分为选修增加的要求)

2019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红色部分为选修增加的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分为必修模块1、必修模块2和必修模块3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考生在上述两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