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oc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职高生对作文学习往往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这一特点,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思维,指导学生以兴趣为牵引学习写作,探讨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教学有效性

职高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习惯和方法欠佳,很多学生是父母“胁迫”赶进来的,或是抱着来混张高中毕业文凭的目的走进职业学校大门的。因此,他们的学习往往更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在写作上,突出的问题有阅读面狭窄、词汇积累少、畏惧写作文,常常出现无话可说和词不达意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认识生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将作文兴趣转化为志趣,学会自己评改,多写多改,达到多元化思维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职高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作文题目

考虑到职高学生作文功底较弱,还没有形成较好的审题习惯,在给题时应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命题时宜多采用“自命题”形式,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件小事”“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之类的老调重弹式的题目;另外,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比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看到过的人和事。教师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笑有汨的家庭生活,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中汲取写作养料,写有感而发的作文,写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比如在2006学年的第一学期八篇大作文中,笔者曾经配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布置过三个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Ro分别是《关于青春的畅想》《家乡风物(或人物)》《我高一阶段的老师们》。以《关于青春的畅想》为例,在学生的笔端,流露出了他们对青春的憧憬与对自我的认知:“青春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个人都有着最美好的青春。有了青春才使我们的心灵变得纯真,使我们的性情更加奔放,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06级机电班孙楚炸)”

“我渐渐地发现自己成熟了、长大了,开始有了分辨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同时心中也增加了几分正义感……(06级机电班陆腾飞)”

在他们生涩的笔下,故乡的农村与小镇也开始渐渐充满了美的光辉,童年的趣味也漫溢在字里行间,个别同学甚至写出了对乡情的眷恋与思考:“离村庄不远处有一大片的田野,我还记得那年的秋天,我独自一个人坐在田野边,眼前是一望无垠的金黄色的稻田。我闻着浓郁的稻香,看着爸爸妈妈辛勤地收割着稻子,那挥汗如雨的脸庞与背景融合得无比完美,仿佛是一幅画……(06级机电班戴叶挺)”

在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的文章篇H中,大部分同学更是如鱼得水,文字在他们的驾驭下亦庄亦谐,充满了热爱与善意的调侃。他们以最生动最生活的语言,把自己班级的任课老师群像写得栩栩如生,非常个性化。惹得任课老师们一有空就争相来办公室看他们的作文,并一起哈哈大笑,体会作文之乐。笔者更是及时把学生取得的成就反馈到课堂上,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作文不但不是一件难事,还是一件乐事,从而有效地减轻了他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二、通过故事性的情节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多种渠道,除了给出一个好题目之外, 笔者还经常给出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有所启发,也能够有所阐述,以求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掌握一些基本的作文技巧。

有一次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提供了一份奖金,希望有画家能画出最平静的画。许多画家都来尝试。国王看完所有的画,只有两副最为他所喜爱,他决定从中做出选择。一幅画是一个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映出周围的群山,上面点缀着如絮的白云。大凡看到此画的人都觉得这是描绘平静的最佳图画。另一幅画也有山,但都是崎岖和光秃的山,上面是愤怒的天空下着雨,雷雨交加,山边翻腾着一道涌起泡沫的瀑布,看来一点都不平静。但当国王靠近一看时,他看见瀑布后面有一细小的树从,其中有一只母鸟筑成的巢。在那里,在怒奔的水流中间,母鸟坐在它的巢里一一完全的平静。国王选择了后者。“因为”,国王解释道,“平静并不等于一个完金没有困难和辛劳的地方,而是在那一切纷乱中间,心中仍然平静,这才是平静的真正意义。”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再请学生以“平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日自拟,文体不限。这个文题的难度显然比书写自己的生活要难很多,但也有学生针对这个故事说出这样的心得:“心静是一种对某件事情的投入态度。只有在心静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更完美的东西,才能让人震撼。” 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通过这样的作文训练,能慢慢提高他们思考及行文的深度。

三、增加互动环节,让写作“活”起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从学习的原则看起来,事怎样做,就须怎样学。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水中,还是要沉下去的。”所以,让学生适当地放下书本,去勇敢“游泳”对作文的学习也很重要。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笔者经常在作文过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

比如在结束《十八岁及其他》这篇文章教学后,笔者很为作者对孩子的殷殷关怀而感动,于是写下了一段告家长书,请学生转交给家长,希望家长们都能看看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样与孩子交流的,同时希望家长划出有共鸣的语句,写300字左右的文字给自己的孩子,然后由学生写下读后感。让笔者意外的是,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真情流露;同样,面对父母的肺腑之言,不少学生读后写出的文字也能“言为心声。其真诚与率直流诸笔端,表现出很高的水准。

又如,在学期中期,笔者要求学生克服羞涩,完成一次对身边人的采访。在上交上来的采访笔记中,许多同学记录了课余采访家长或部分老师的过程,了解了师长的成长经历与学习经历,对人生的看法,为自己能勇敢地与成人达成了一次愉快的沟通而欣喜;也有很多同学采访了自己的同窗来高中之前的经历,加深了对同学的了解,这在第一学期中互相达成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更有一些同学发挥想象力,去采访自己喜爱的明星、球星、历史人物,过了一把记者瘾……对于学生的种种做法,虽然部分有悖于采访的要求,但是笔者在给予格式方面的批评的同时,依然肯定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再则,职高生普遍的就业方向在家乡,为让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及认识,笔者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对社会作一定范围的调查。如要求学生对本专业的社会应用范围作一定了解。不少学生在校方

的引导下,走访政府部门与多家地方企业,不仅对本专业的社会应用前景有了较好了解,同时在调查及写作过程中,加强了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对家乡慈溪的调查,不少学生增强了社会角色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学会素材搜集,加强视听感受

职高语文教学某种程度上是学生人生当中的最后一次系统的语文教育。所以,笔者在鼓励他们自主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也在布置作文时有意安排一些需要经过协作方能完成的小范围内的调查。比如让学生三到五人为一单位调查一组难度较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课题,在一定的时间期限中要求小组给出答案,给予评分,并记入平时成绩。不少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与勇气让人惊喜不已。

背景资料的搜集,优美文句的搜集对写作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训练要在平时多加以运用,希望能通过一些活泼的方式,让他们的知识面渐渐得以提高。

此外,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它能够让他们的心灵体会的内容更深广、更血肉、更震撼。通过多媒体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的记忆,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从而由心灵出发,自然地从笔端流出带着心灵深思意味的文字。笔者曾在一系列关于战争题材的课文之后,组织学生观赏著名的反战影片一一奥斯卡金奖影片《辛德勒名单》,并要求完成影评。学生普遍在观赏影片之前作了前期调查,对影片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一定了解。在看的过程中,他们有质疑诘问,有挑剔辩论,有沉思反省,引起了较大范围的共鸣。在学生作文时笔者作了适时引导,学生的写作手法或说理,或议论,或抒情。不少学生写出了

较高水准的作文, 同时也让他们理解到了语文及其他表现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五、设计作文指导与作文评价课程,促进师生交流

职高生的作文底子薄,一是表现在“无话可说,无从下手”,二是表现为对自己的作文缺少一个反思的过程。教师应在每一次作文过程中及作文后进行短时间的讲解,适时指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改进的地方。

精心去设计作文指导与作文评价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评讲,肯定学生的长处,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通病,以便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评讲起来要有点有面,有正有反,材料丰富充足,内容具体贴切。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针对这一时期的特殊心理,笔者认为在其教育过程中,应多予以评价,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作文过程中,则应区别其作文的奇与偏,好与坏。经常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观念与行文手法,这实际上对他们的写作水平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只要坚持不懈地把活的源头引导进来,推广开去,充分运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激发手段,学生写作文难的情况会渐渐得到好转。

参考文献:

[1]葛爱丽.心灵故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慈溪技工学校)]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教以来,对于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教学的内容及方法至今还是很模糊的。近日重新翻开了新课标,认真研读了作文教学目标,有了点新的认识。 《课程标准》总目标第8条关于作文的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第一学段写话标准: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习作标准: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第三学段习作标准: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黄蓓芬语文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项目研究中期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1、为什么要研究 《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到五年级结束时,学生“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在教学建议中谈到: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发现生活,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而小学生作文的普遍现状是:感到作文难。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会怎样作文,因为大部分小学生初学作文时通常都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现行使用的“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写作量大,缺少相应的序列性,强调“想象”、强调“想什么写什么”,造成教师在指导上的缺失,对学生写作上的指导弱化,学生缺乏作文的基本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事物的能力)。他们害怕作文又不得不完成教材要求的作文成为最大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所以,要求学生把所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生活认识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重点具体、意思明确的不跑题的作文很不容易。 因此,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教学,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值得研究。 2、当前研究的状况 (1)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指导,过于强调主题立意,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学生不敢说白话。 (2)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往往要求学生虚构情景,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面不广。 (3)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总批只有等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均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求过高,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 (4)作文讲评强调“评议”,导致学生不愿读自己的写作,评议的学生也

小学习作教育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探究 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杨轶群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们常常在作文教学方面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因为写作文让本属于自己的许多快乐时间,悄悄溜走,但作文难、难作文还是师生一个共同的永恒话题。那么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影响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探析 1、教学内容僵化 习作内容无新意,作文题命来命去,写人的总是什么《我的××》,写事的总是什么《令我××的一件事》,状物的也是什么《我的文具盒》等等。这些命题,学生从三年级到四年级直到小学毕业,写了再写,几句套话假话,完成得得心应手。由于学生的求异思维长期得不到激活,作文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2、指导走向极端 有的教师指导作文时,担心学生出错,从审题立意到作文材料,从详略安排到遣词造句,从修辞到标点,全盘托出。学生按“纲”而作,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拾金的也能“不昧”,不会游泳的也能“下水救人”;另一个极端是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作文课时,写个题目在黑板上,根本不加必要的指点,让学生自己去写。怎样完成任务?学生自有四字秘决——拼凑、抄袭。 3、批改事倍功半 一个班四五十篇作文,篇篇精批细改,少则一周,多则半月,其效果如何?作文本子发下去以后,学生瞟一眼分数,浏览一下评语,似懂非懂,一扔了之。文

中的错别字教师订正了,病句帮助改正了,无须学生“费神”,下次作文,学生“照错不误”。 4、评价标准不当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爱好不同,欣赏水平有差异,所以即使是同一篇作文,在不同评判者眼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在有些考试甚至竞赛的作文评阅中,有的教师干脆把文章篇幅的长短,书写的好坏当作评价文章质量的唯一标准,至于语句是否顺畅,中心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新颖,则很少顾及。这样,导致一些老师平时忽视习作教学,忽视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训练,临考前让学生背几篇作文,考试时全文照搬竟可以得高分。 以上习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令人担忧,当务之急是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把习作教学同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同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情。 二、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尝试 1、冲破桎梏,实现“开放” 首先是思想开放。教师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桎梏,肃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 其次是内容开放。习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 (1)命题求“宽” 习作以学生主体地位为突破口,拓宽学生习作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抓住学生心理感受,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他们表达的信心和欲望,体验在生活中习作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写作提出新的标准,新的要求。现在的作文大多是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让学生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可恰恰是这种情况,却让学生无从下手,即使写出文章也是大而空,一到作文课,同学们便抓耳挠腮,不知从那落笔。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中学的语文老师转变观念,更新旧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作材料的东西。可因为初中生的学习时间很紧,所以每次轮到我上语文课,我都会提前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站在走廊上,观察校园的景色,看天空的云彩变化,看校园里学生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叙述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叙述,我自己则会把头脑中出现的精彩语句说给他们,他们总是微笑的说:“老师,我们写作文有内容了。”校园的花池里有一棵白玉兰,一到春天,一树洁白无暇的玉兰花便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天,我和同学们在走廊聊天,看着满树的白花,心里升起指导学生写作的冲动,我问一位爱好写作的女同学:“你觉得玉兰花美吗?”“当然。”“那你觉得它美在哪?”她不回答,我接着问:“玉兰花色单一,也没香气,它那点值得我们喜欢?”这时围在身边的其他同学发话了:“老师,白玉

兰默默无闻,象我们的老师。”“老师,它就象我们班的张娜娜,整天就一件衣服,可她作为班长,却为我们班做了很多事。”我没有多说话。接着就上课了。到第二天的作文课,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同学都一气呵成,李亚丹就以《校园有棵白玉兰》为题,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文中她把张娜娜同学比作圣洁的玉兰花,写出了娜娜虽然家境贫穷却毫不屈服,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却以乐观而坚强的态度在继续着自己的学业,在管好班级的同时取得了全级第一的好成绩。文章构思新颖,主题突出。其他同学也举一反三,写出了优美,真实感人的好文章。就这样日积月累,同学们的日记本写满了,对写作也不再害怕,写作的兴趣也空前高涨了。 第二,在学习优秀文章的同时给同学们指点写作技巧,让他们学以致用。 前几天学习《项链》一课,文章曲折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同学们,课后的写作训练中要求写200的项链后传,同学们有点不乐意,他们都想发挥想象,写一篇自己的小说。于是,我给他们提出文章值得借鉴的几点:要运用伏笔,要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文章结构要跌宕起伏。于是同学门纷纷动笔,写出了好多值得一读的小说。其实,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有特色的,所以我们老师不能为讲课文而讲课文,而要把文章的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善于抛砖引玉。 同学们虽然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可有时候也会遇到不知从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 关键词:小学语文,棘手,逃避,抓耳挠腮 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习作思维和技巧的指导;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提高写作水平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离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学习《忆爸爸》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爸爸有什么好品质,再举例分述爸爸各个好品质,最后总结。其中第二部分写得最具体,分别从几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爸爸的精神品质,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写人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生动,即对写人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例如在写作《参观××公园》时,学生一开头就可以描写参观前的天气情况,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第一次跳伞》中的第一自然段。虽然公园里没有“机场”、“飞机”等景物,但可以有“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也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什么时候,我和谁高高兴兴地去参观××公园。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三、利用教材范文,教授写作方法 学生的很多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大多是来源于课内。语文教科书上的很多优秀范文,都有它们各自的写作特色,很值得学生学习,而这些写作特色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清楚。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据报载,我国小中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作文障碍。更为严峻的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几千年文明史的大中国至今尚无一位本国籍作家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以至于近期一部,《作文三步法》,引起许多家长和学生抢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改革作文教学呢,笔者作出以下思考。 一、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称为“写作”,这正体现了小学阶段学生作文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些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现代作文教学的新理念。要把作文教好,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并把它落实到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去。 二、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如今,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强调学生的写作欲望,这点更具有现实意义。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同样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怎么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呢?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换句话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本源。写学生喜闻乐见的,写学生心里向往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创作欲望,进行对写作充满信心。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积累,如何启发学生勤于练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文实践活动中获取作文知识,提高作文能力。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表达的需要,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把“乐于表达”与“学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难点在如何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一是要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二是要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心理负担;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这往往是学生最高兴做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我修改、可以让学生相互修改、还可以师生共同修改。 三、作文应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是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学生因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性格爱好不同,写出的相关作文应该是各式各样的。但如今他们写出的“可爱的家乡”却是大同小异,习作中的主人公也毫无个性可言,好人好事叙述的也是不看也知。这就说明现在许多小学生作文没有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是人云亦云,如反映家乡的变化全部都写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8808552.html,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仓生兰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54-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教语文的老师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费了很大的力气教孩子写作文,但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不是空洞无力,犹如白水一般,就是一味的流水帐,没有新意。其实这就是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这一部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和创造,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以下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如果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现在有许多小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一听到作文,还没写就已经愁眉不展,总觉得没东西写,有些写出来了也是三两句话,简简单单。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好正确的写作观,还没有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打好坚实的写作基础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文章,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把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写作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过程,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小学生作文难写,老师怕改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小学作文是锻炼学生想象力,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对此,老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创新,以最轻松、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完成小学阶段作文的学习,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分析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有了一些改变,对学生作文写作的要求较之于以前也不一样了,总体而言,其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作文立足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在形成写作氛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况,他们的思维不断地与有的认识发生冲突,在不断地预测未知,不断地提炼着自己的东西,这其间必然会产生新的内容,呈现出新的认识,通过对小学作文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轻松的气氛给力学生作文的灵感。作文教改还给了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在快乐作文中给学生设置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以上黑板写写画画,可以动手作实验,可以随便地互相讨论,甚至可以眺望窗外的景色,总之,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

愉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全身心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从而调动起兴奋情绪,引起写作冲动。 最后,新课标下的作文向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作文教学严肃认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坐端正,不讲话”,已是传统的课堂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周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当前作文教学模式却不然,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需要无拘无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二、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要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特点,要求学生善于思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 有不少学生,甚至连有些老师都很怕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有“头痛”之感。作文真的就那么难吗?不,作文原本就是轻松快乐的!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乐于作文的情感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 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 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 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 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 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会写”的目标。 二、注意平时生活的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来源。”一个会写文章的人首先是有较强观察能力 的人。指导他们进行“有意观察”,用“有意”的机制激发观察事物的能动性,就能使他们眼前 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下面以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为例,谈谈我的见解。 1、播放春天到来时百花齐放、风和日丽或细雨如丝、游人如织等录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 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景物的特点,师导入:“谁能说说春天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畅谈所见所感) 2、启发学生选好观察对象,进行较为全面、细致地观察,发现特点。 A、学生讨论。 B、汇报交流 确定观察对象:一所庭院、一座小花园、一片草地、一处田野、一片池塘、一条小河、一棵树、一株花草 明确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灵去感受;既要注意整体,也要注意 局部:既要注意形状,又要注意颜色、气味等。 C、讨论观察结果用什么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可以用摄像机拍摄、画画、录像、出手抄报、主持采访……从而开拓了 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为作文储备素材。(时间为7天) 三、突出真情实感,适当想象。 1、启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生活有情文有情,心中有感,就有说话的愿望。小学教师应引 导学生解放心灵,开拓思想,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而现在 小学生的程式化、成人化、政治化现象相当普遍,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童韵 的作品却廖若星辰。因此,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 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教师在教学中少一点形式束缚,多一些个性表达,舍弃虚伪造作,唤回真我。只有这样,在作文中,我们才会发现一个又一个“亮点”。 2、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的想象仿佛是童话中的宝库,丰 富而神奇。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那我们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呢?如

2020“提高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课题从确立实验方案至今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们 针对课题的方案进行了一些研究、思考。下面就课题作一下 小结。 此课题的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也就是将 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边学习理论,边指导研究。在研 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具体作了一下的研究: 1.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文献 的阅读,我确立了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 研究找到了依据。新征订了《大鼻子李教授新体验作文》, 为课题的实施推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依据实验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和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目标由简到难,内容由容易到复杂。现在已经完成的和正在 进行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体验作文目标的开放。 传统作文教学的目标,一贯是教师制定的,或者是“教参”早 已定好的,教师照搬来而已。现在,我们大胆开放作文教学 的目标,既可以让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也可以让学生自定 目标。 如小学教材第十册习作训练《农贸市场》教学时,可让学生 在课前去农贸市场参观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围绕实践活动, 自定目标,自拟题目,选择感觉兴趣的场面或印象最深的事 写下来。

课后翻阅学生的作文,发现内容,题目五花八门:有反映农 贸市场繁荣兴旺的《今非昔日的农贸市场》、《热闹的农贸 市场》;有赞颂买卖公平、讲诚信、服务热情周到的市场新 风尚的《讲诚信的卖菜老伯》,还反映自己买菜、卖菜经历 的《第一次买菜》;也有批评市场环境差的《请保护环境》……(2)体验作文内容的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言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 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①在阅读体验中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 资源,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如补写(补写背景、补写结尾、补写文中的空白点等)、改写(改变体裁写,改变人称写, 改变时空写等)、仿写、扩写、缩写等等。在阅读教学中开 发学生感兴趣的习作资源,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如:上 《数星星的孩子》让学生写《我和星星一起玩》,这就是学 生感兴趣的习作内容。 ②在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体验中提高写作能力。艺术是相通的, 其他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将写作教学与其他学科 有机融合能起事半功倍的功效,结合美术学科,如低年级记 绘面日记,中年级可以创作连环画,高年级编辑作文小报; 结合音乐学科,可以上一堂音乐作文课,如《月光曲》中的 盲姑娘和皮鞋匠能听着贝多芬的《月光曲》产生美妙的幻想,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训思路初探 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训思路初探教案教学设计五河县二实小单付辉 【内容提要】本文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所阐述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的作文训练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的作文训练思路。以下对这个思路进行具体地论述。 【】作文训练注重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

见的。针对上述弊端,笔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这一部分,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其写作训练形式有:1。情节扩展式。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与有关背景资料,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对该诗的扩写。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创新写作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情节收缩式。对篇幅长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缩写。如缩写《小英雄雨来》、《牛郎织女》等文。 3。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二十年后的桑娜一家》;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局,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根据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 ——浅谈农村中学如何开展作文有效性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农村中学的孩子,更怕写作文。不少农村中学的同行们都感叹:“作文难教!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落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那么,有没有简易可行的方法来改变农村学生作文难的现状呢?我想,办法总是有的。荀子有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善动脑筋,学会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就能减少盲目繁杂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降低“要求”,激发兴趣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波特强调,“当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时,学生才能获得学习机会,这个课堂上的学生成功率就可能更高”。而要让学生的兴趣“集中思维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内容”必须是学生通过思考能理解的内容。农村中学的孩子起点较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教师不妨把作文教学的目标定得低些,根据各阶段的学情,制定相应的计划,逐步提高要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降低要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走进这些情境,去体会生活的美好与丰富,进而形成独特的感受,激发写作欲望。在这一点上,农村学校有着自己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挖掘教学资源,比如优美的自然风光、田间地头的丰收景象、放牛牧羊的生活感受、淳朴好客的乡风、热闹的军坡、公期、祭祖场景……这些都是城市学生难以体验的。教师还可以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创设情境,讲述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感染和启发。可以通过设计同学们喜爱的活动来创设情境,比如课本剧表演,趣味比赛等。另外,还能利用课文中的情节来创设情境,比如写父爱可以

浅谈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7-12-25T16:47:09.63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0月作者:陈巧娥 [导读]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克服“怕”作文的心理。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第二小学广东东莞 523750 【内容摘要】语文作文教学历来是一大难题。究其原因是学生 “怕”作文,这就使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视写作为一大难事。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作文教学质量和写作质量。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克服“怕”作文的心理。 【关键词】作文兴趣积累练笔 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地进行指导,但学生当中有的紧皱双眉,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窃窃私语,唉声叹气,叫苦不迭;有的咬着笔杆抓耳挠腮……种种表情和动作,让人恼火而又忍俊不禁。为什么呢?归根到底,原因就是一个“怕”作文,由于怕作文,这就使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视写作为一大难事。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作文教学质量和写作质量。下面就我的做法谈谈我是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的。 一、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学生把作文写好就必须先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在写作教学中,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我们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写得好的地方并及时鼓励。而对于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做到既充分肯定学生写得好的地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同时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又可以得到提高。除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外,每次作文课后,我都会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互相找出对方写得好的地方,还可能让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给写作水平的学生提提建议。同时我还会让部分学生上台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片段,每次的写作课我都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的展示栏里,让学生学生下课时相互阅读,还可以让来接孩子的家长也看看自己孩子写的作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而且每次的写作课都会给写得好和有进步的学生盖印章以表鼓励,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做好积累 学生兴趣有兴趣去写作了,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把作文写好。没有一定的词句积累,学生写的作文干瘪无力,平淡无奇,必须要学生做好各方面的积累。 (一)做好语言的积累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作文的写作是各种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需积累一定的词汇量、优美的语句,同时具备一定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表达能力,还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这些写作知识和表达能力,主要靠学生的阅读来获得并积累下来,教师要多让学生对优美的语句进行读和背。读和背是语言积累重要组成部分,在读和背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还能梳理文章的条理结构,学以至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和积累课文中鲜活的语句如学习《秋天来啦》这篇课文时,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引导学生找出几个比喻句,这样的描写十分生动,教师可以叫学生好好品味,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还人许多的文章,有些作者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令文章熠熠生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模仿。学生只有反复诵读优美的语句,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 2、积累课外阅读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读书读得多,自然学会模仿,从模仿中学会创作,从范文中积累学习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范文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开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一项必做的作业,如双休日布置学生读课文书,选择一篇做读书笔记;午读时间让学生读10-15分钟课外书,每次读后在笔记本上写自己约读了多少字,每月评比“阅读之星”。这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课外书读得多了,就会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写作时就不会词汇匮乏了。 3、积累生活中素材。教师平时要帮助孩子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是一样,学生写不好作文,“无材可写”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每天都发生不同的事,这些事就是素材,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能留意到,因而到写作时缺乏材料,胡乱捏造。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做好生活素材的积累,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了。我发现如果老师只是口头说叫学生观察,我相信很多学生是不当一回事的,所以我经常把“观察”当作业来让学生完成。让学生观察动、植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留意家里或上学放学路上发生的事,找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讲出来。因为都要说,所以学生不敢马虎了事,都会留心周围的事物,时间长了,等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了,老师就不需要再经常布置“观察”的作业了。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不但可以积累写作的题材,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的还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三、经常练笔、加强指导 1、课内练笔。在写作课上有些怕写作的同学会产生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词汇量不多,语言的积累不够,这就使他们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干瘪。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习作训练的力度,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练得多,写起话来那就流畅多了。关于练笔,我认为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就能实现文本阅读的超越。模仿性练笔、想像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都能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如学习《翠鸟》这课文,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它长得可真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些写翠鸟的外貌特征,可以马上让学生模仿写一段介绍其它动物,这样学生在下次写动物的文章时便知道如何写了。又如当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课时,学生知道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雨停下来后小村庄没有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后来小村庄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学生一讨论完我马上让他们动笔续编这个故事,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写下来,学生兴致正浓,一下子就把故事写出来

小学作文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我们的课题《小学作文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写下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相应于课程标准中阐述,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强调的是过程和方法维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的课题就是基于作文教学中的实际,通过在学生作文诸环节中的交融与共性策略的具体研究,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全面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在作文教学领域中的有机统一,从而全面实现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然而,很多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平淡,内容不丰富充斥其中,令人不忍卒读。语文老师如果只懂得埋怨学生的知识水平差,生活阅历单调,情感单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指导学生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据资料可查,2011年重庆珊瑚小学开展了课题为《心与作文》的课题研究,他们研究的是小学生的真心真情作文,取得了优秀成果。2008年,江都吴桥中心小学开展了《留守儿童习作》课题研究。2011年江苏省陶湖中心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感恩教育作文》的课题研究。上述研究较好地探索出小学生习作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 2.国外对作文教育非常重视,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中小学的作文教育很有特色,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美国的教育对作文的格式有一定的模式,内容却没有要求,反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美国从小学阶段起就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他们认为,写作包括复杂的多维度的认知能力,学生在掌握写作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必须从小开始进行训练。而且,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7-10-17T10:40:29.8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3期作者:封晓燕 [导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初级中学校644016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鉴于作文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多练笔,并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写作中。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性激趣阅读练笔真情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要求,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 在作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减轻学生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如初中作文中写四季的作文时,可用幻灯片播放不同的四季之景,达到一种更为直观的印象。如写感恩话题时,可播放一些感人的图片或视频,再配上一些煽情的音乐让学生真情流露。这时,无需千言万语的讲解说教,学生们都内心已是有无数感慨……学生在经历了类似情感的体验后,再来诉说感动,吐露心声,就不会做“无米之巧妇”了。要激发兴趣,还应随时让学生处于一种写作氛围中。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老师可以将本班学生中写得好的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耐人寻味的结尾、创意的写法等优秀作品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同时,这些写得成功的同学把写作成果展示出来,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和表现欲望,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走好这第一步棋,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阅读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目前作文教学则太重技巧训练,轻阅读积累。教师偏重于讲写作技巧,学生也偏重于学写作技巧。当然,重视技巧是必要的,但它必须以大量的阅读,充分地获取语言信息为前提。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借以积累语言范例,丰富词汇量。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仅为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而且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再者,阅读可以帮助读者掌握谋篇之法。写文章不仅要有丰富材料和内容,还要有严谨的章法布局奇妙的构思。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产生内蕴丰厚的优秀之作的。只有以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为前提,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 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比如我们读小思的《蝉》可以学习其象征方法,读鲁迅的《故乡》可以学其人物描写的方法,读雨果的《就因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上尉的一封信》可以学讽刺手法……等等。 因此,要提倡学生多读优秀作品,揣摩它们的方法技巧,广泛的阅读是通向优秀作文的必经之路。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勤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有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每次练习有一定的质量。”读有利于增强阅读的兴趣,写则能促进写作的提高。 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学会接触课外生活,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平时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却指望着“拔苗助长”,一蹴而就,那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时间稍长,学生对写作便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痛。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高潮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 四、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付真情 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可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大多学生的作文无病呻吟者多,真情实感者少。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来自生活。教师必须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通过细心的观察建立真实的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