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难点突破20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图象分段实际应用问题试题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难点突破20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图象分段实际应用问题试题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难点突破20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图象分段实际应用问题试题北师大版

专题20 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图象分段实际应用问题

1、蒙蒙和贝贝都住在M小区,在同一所学校读书.某天早上,蒙蒙7:30从M小区站乘坐校车去学校,途中

停靠了两个站点才到达学校站点,且每个站点停留2分钟,校车在每个站点之间行驶速度相同;当天早上,贝贝7:38从M小区站乘坐出租车沿相同路线出发,出租车匀速行驶,结果比蒙蒙乘坐的校车早2分钟到学校站点.他们乘坐的车辆从M小区站出发所行驶路程y(千米)与校车离开M小区站的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图中校车从第二个站点出发时点B的坐标;

(2)求蒙蒙到达学校站点时的时间;

(3)求贝贝乘坐出租车出发后经过多少分钟追上蒙蒙乘坐的校车,并求此时他们距学校站点的路程.

解:(1)校车的速度为:3÷6=0.5(千米/分),

点B的纵坐标为:3+0.5×(12﹣8)=5,

点B的横坐标为:12+2=14,

∴点B的坐标为(14,5);

(2)校车到达学校站点所需时间为:9÷0.5+4=22(分),

∴7点30分钟+22分钟=7点52分钟,

∴蒙蒙到达学校站点时的时间为7点52分钟;

(3)∵C(22,9),B(14,5),

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y=kx+b(k≠0),

,解得,

∴直线BC的表达式为:y=0.5x﹣2,

由题意得F(8,0),E(20,9),

设直线EF的表达式为y=k1+b1(k1≠0),

,解答,

∴直线EF的表达式为y=0.75x﹣6,

由,解得,

16﹣8=8(分钟),9﹣6=3(千米),

∴贝贝乘坐出租车出发后经过8分钟追上蒙蒙乘坐的校车,此时他们距学校站点的路程为3千米.

2、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驶向B地,甲车先出发匀速驶向B地,40min后,乙车出发,匀速行驶一

段时间后,在途中的货站装货耗时半小时.由于满载货物,为了行驶安全,速度减少了50km/h,结果与甲车同时到达B地,甲乙两车距A地的路程y(km)与乙车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a=,甲的速度是km/h;

(2)求线段CF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并求乙刚到达货站时,甲距B地还有多远?

(3)乙车出发min追上甲车?

(4)直接写出甲出发多长时间,甲乙两车相距40km.

解:(1)∵线段DE代表乙车在途中的货站装货耗时半小时,

∴a=4+0.5=4.5(小时),

甲车的速度==60(千米/小时);

故答案为:4.5;60;

(2)乙出发时甲所走的路程为:60×=40(km),

∴线段CF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60x+40;

乙刚到达货站时,甲距B地的路程为:460﹣60×(4+)=180(km).

(3)设乙车刚出发时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装满货后的速度为(x﹣50)千米/时,

根据题意可知:4x+(7﹣4.5)(x﹣50)=460,

解得:x=90.

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为40÷(90﹣60)=(小时),小时=80分钟,

故答案为:80;

(4)在点E处,两车的距离为:360﹣(4.5×60+40)=50(km),

∴相距40km应该在EF段,

设线段EF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40x+b,

则460=40×7+b,解得b=180,

∴线段EF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40x+180,

易得直线OD的解析式为y=90x(0≤x≤4),

根据题意得60x+40﹣90x=40或90(x)﹣60x=40或40x+180﹣(60x+40)=40,

解得x=或x=或x=5

5+(小时).

答:甲出发小时或小时或小时后,甲乙两车相距40km.

3、有一科技小组进行了机器人行走性能试验.在试验场地有A、B、C三点顺次在同一笔直的赛道上,甲、

乙两机器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同向出发,历时

7min同时到达C点,甲机器人前3分钟以am/min的速度行走,乙机器人始终以

60m/min的速度行走,如图是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y(m)与他们的行走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图象,请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m,A、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m,a=m/min.

(2)求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3)设线段FG∥x轴,直接写出两机器人出发多长时间相距28m.

解:(1)由图象可知,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0米, 甲机器人前2分钟的速度为:(70+60×2)÷2=95(米/分);

即a=95;

A、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0+60×7=490(m).

故答案为:70;490;95;

(2)设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k≠0), ∵1×(95﹣60)=35,

∴点F的坐标为(3,35),

则,

解得,

则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35x﹣70;

(3)如图,设D(0,70),H(7,0).

∵D(0,70),E(2,0),

∴线段DE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35x+70,

∵G(4,35),H(7,0),

∴线段GH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

设两机器人出发tmin时相距28m,

由题意,可得﹣35x+70=28,或35x﹣70=28,或,

解得t=1.2,或t=2.8,或t=4.6.

即两机器人出发1.2或2.8或4.6min时相距28m.

4、某种汽车油箱的容量为250升,开始出发后在平路上匀速行驶了4小时,汽车油箱的剩余油量是150升;

之后该车又在上坡路上匀速行驶了2小时,此时汽车油箱的剩余油量是90升.这种汽车油箱的剩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也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如果6.5小时后该车还一直在上坡路上匀速行驶,问最多还能够行驶多少小时?

解:(1)当0≤x≤4时,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得,

即0≤x≤4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5x+250,

当4<x≤6时,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mx+n,

,得,

即当x>4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30x+270,

由上可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2)令﹣30x+270=0,得x=9,

9﹣6.5=2.5(小时),

即如果6.5小时后该车还一直在上坡路上匀速行驶,最多还能够行驶2.5小时.

5、根据国家颁布的“养老保险执行标准”绘制出我市行政事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个人月缴费y(元)随个人

月工资x(元)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解答下面的问题:

(1)教数学的张老师是中学一级教师,月工资是1568元,张老师每月应缴纳养老保险多少元?

(2)教英语的陈老师是位高级教师,他每月要缴纳养老保险140.21元,求陈老师的每月工资是多少元?

解:(1)由题意,设y=kx+b(x≥557).

∵(557,38.99),(1986,139.02)在此函数的图象上,

∴,

解得.

∴y=0.07x.

当x=1568时,y=0.07×1568=109.76.

故张老师每月应缴纳养老保险109.76元;

(2)∵y=0.07x,

∴当y=140.21时,0.07x=140.21,

解得x=2003.

故陈老师的每月工资是2003元.

6、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

距离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OBCDA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轿车刚到乙地时,此时货车距离乙地千米;

(2)当轿车与货车相遇时,求此时x的值;

(3)在两车行驶过程中,当轿车与货车相距20千米时,求x的值.

解:(1)根据图象信息:货车的速度V货=,

∵轿车到达乙地的时间为货车出发后4.5小时,

∴轿车到达乙地时,货车行驶的路程为:4.5×60=270(千米),

此时,货车距乙地的路程为:300﹣270=30(千米).

所以轿车到达乙地后,货车距乙地30千米.

故答案为:30;

(2)设CD段函数解析式为y=kx+b(k≠0)(2.5≤x≤4.5).

∵C(2.5,80),D(4.5,300)在其图象上,

,解得,

∴CD段函数解析式:y=110x﹣195(2.5≤x≤4.5);

易得OA:y=60x,

,解得,

∴当x=3.9时,轿车与货车相遇;

(3)当x=2.5时,y货=150,两车相距=150﹣80=70>20,

由题意60x﹣(110x﹣195)=20或110x﹣195﹣60x=20,

解得x=3.5或4.3小时.

答:在两车行驶过程中,当轿车与货车相距20千米时,x的值为3.5或4.3小时.

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同一条公路上,匀速行驶,相向而行,到两车相遇时停止.甲车

行驶一段时间后,因故停车0.5小时,故障解除后,继续以原速向B地行驶,两车之间的路程y(千米)与出发后所用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求甲、乙两车行驶的速度V甲、V乙.

(2)求m的值.

(3)若甲车没有故障停车,求可以提前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解:(1)由图可得,

,

解得,,

答:甲的速度是60km/h乙的速度是80km/h;

(2)m=(1.5﹣1)×(60+80)=0.5×140=70,

即m的值是70;

(3)甲车没有故障停车,则甲乙相遇所用的时间为:180÷(60+80)=,

若甲车没有故障停车,则可以提前:1.5﹣=(小时)两车相遇,

即若甲车没有故障停车,可以提前小时两车相遇.

8、甲船往返于A、B两码头,离开码头A的距离s(千米)与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

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当3≤t≤8时,s(千米)与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甲船由A驶向B,到达距A处25千米的C时,乙船从C处出发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驶向B,到达B后停止.在图中画出乙船离开A的距离s(千米)与航行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解:(1)设S=kt+b,由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所以当3≤t≤8时,

s与t之间的关系式是S=﹣15t+120.

(2)由题意得,

BC之间的路程为75﹣25=50千米,

所以,由C到B所用时间为:50÷5=10小时;

所以,函数图象为:如图.

9、如图、这是小明骑自行车外出旅游时间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观察图中提

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小时在途中停了多长时间?

(2)他在2.5至4小时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求当2.5≤t≤4时,s和t的函数关系式.

解:(1)根据图象知道:

小明在2﹣2.5之间停下了,

∴他在途中停了2.5﹣2=1.5小时;

(2)他在2.5至4小时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45﹣30)÷(4﹣2.5)=10千米每小时;

(3)根据图象知道图象经过(2.5,30),(4,45)两点,

设函数解析式为s=kt+b,

∴,

解之得:k=10,b=5,

∴s=10t+5(2.5≤x≤4).

10、如图是某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图.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

列问题:

(1)汽车在前9分钟的平均速度是千米/分钟.

(2)汽车在途中停留的时间为分钟.

(3)当16≤t≤30时,求s与t的函数解析式.

解:(1)由图象得,平均速度=(千米/分钟);

(2)由图象可知

汽车在途中停留的时间=16﹣9=7(分钟);

(3)设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s=mt+n,

由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6,12)和(30,40),因此可列如下方程组

,

解得m=2,n=﹣20,

∴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s=2t﹣20.

答:(1);(2)7;(3)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s=2t﹣20.

11、如图,l A、l B分别表示A步行与B骑车在同一路上行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

(1)B出发时与A相距千米.

(2)走了一段路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用的时间是小时.

(3)B出发后小时与A相遇.

(4)若B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时的速度前进, 小时与A相遇,相遇点离B的出发点千米.在图中表示出这个相遇点C.

(5)求出A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解:(1)B出发时与A相距10千米.

故答案为:10;

(2)修理自行车的时间为:1.5﹣05=1小时.

故答案为:1;

(3)由图象得:3小时时相遇,

故答案为:3;

(4)设l A:S1=at+b,且过(0,10)和(3,22),

∴,

解得:,

∴S1=4t+10,

设B修车前的关系式为:S2=kt,过(0.5,7.5)点.

7.5=0.5k,

k=15,

S2=15t,

相遇时:S1=S2,

即4t+10=15t,

t=,

×15=,所以点C如图所示,

∴若B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时的速度前进,则小时时相遇,此时B走的路程是千米.故答案为:,;

(5)由(4)得:A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S=4t+10.

13、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排水时洗衣

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折线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洗衣机的进水时间是分钟,清洗时洗衣机中的水量是升.

(2)进水时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

(3)已知洗衣机的排水速度是每分钟18升,如果排水时间为2分钟,排水结束时洗衣机中剩下的水量是升.

解:(1)由图象可得,

洗衣机的进水时间是4分钟,清洗时洗衣机中的水量是40升,

故答案为:4,40;

(2)设进水时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y=kx,

4k=40,得k=10,

即进水时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y=10x,

故答案为:y=10x;

(3)排水结束时洗衣机中剩下的水量是:40﹣18×2=40﹣36=4(升),

故答案为:4.

14、已知A地,火神山医院、B地顺次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且A地、B地距火神山医院的路程相同,甲、乙

两家车队分别从A、B两地向火神山医院运送货物,甲车队比乙车队晚出发0.75小时.为避免拥堵,总调度部门通知距火神山医院更近的车队进工地卸货(卸货时间忽略不计),然后原路原速返回,而另一车队则在火神山医院40千米处等待直到另一车队卸货完毕后再按原速继续行驶进入工地,卸货后原路原速返回.甲车队距A地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队行驶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甲车队的速度为千米/时,乙车队的速度为千米/时,A地与火神山医院之间的距离为千米.

(2)甲车队原路返回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直接写出两车队相距80千米时x的值.

解:(1)设甲车队速度为v甲千米/时,v甲×1+40=v甲(3.25﹣1.75),v甲=80,

80+40=120千米.

v乙=120÷[1.75﹣(3.25﹣1.75)+1+0.75]=60(千米/时),

故答案为:80;60;120.

(2)设甲车队返回时一次函数为y=kx+b.有,

解得k=﹣80,b=260,

∴y=﹣80x+260.

(3)在乙车队没有到达火神山医院前,有80x+60(x+0.75)=240﹣80,解得x=;

在甲车队卸货结束后,有80(x﹣1.75)+60(x﹣1.75+40÷80)=80,解得x=.

即两车队相距80千米时x的值为或.

15、一个容积为200升的水箱,安装有A、B两个水管,加水过程中A水管始终打开,B水管可随时打开或关闭,

两水管匀速为水箱加水,且水流速度为定值,当水箱加满时,加水过程结束.

(1)如图是某次加水过程中水箱中水量y(升)与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

①分别求A、B两水管的水流速度.

②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水箱中无水时,13分钟将水箱加满,求A水管打开后几分钟打开B水管.

解:(1)①A水管的水流速度为:40÷8=5(升/分),

B水管的水流速度为:(200﹣40﹣8×5)÷(16﹣8)=160÷8=15(升/分);

②根据题意得

当0≤x≤8时,y=5x;

当8<x≤16时,y=40+20(x﹣8)=20x﹣120.

(2)设先打开A水管a分钟后再打开B水管,

两水管共13分钟将水箱加满,

∴5a+(5+15)(13﹣a)=200,

解得a=4.

即A水管打开4几分钟打开B水管,共13分钟将水箱加满.

16、实验室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高都为10cm圆柱形容器(甲、丙的底面积相同),用两个相同

的管子在容器的6cm高度处连通(即管子底离容器底6cm,管子的体积忽略不计).现三个容器中,只有甲中有水,水位高2cm,如图①所示.若每分钟同时向乙、丙容器中注入相同量的水,到三个容器都注满水停止,乙、丙容器中的水位h(cm)与注水时间t(min)的图象如图②所示.

(1)乙、丙两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

(2)图②中a的值为,b的值为.

(3)注水多少分钟后,乙比甲的水位高2cm?

解:(1)观察图象可知:乙、丙两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3:1.

故答案为3:1.

(2)∵乙、丙两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3:1,丙容器注入2分钟到达6cm,

∴乙容器的水位达到6cm所需时间为:2+2=4(min),

b=(10﹣2+10×3+10)÷6=8(min).

故答案为:4;8.

(3)①当2≤x≤4时,设乙容器水位高度h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h=kt+b(k≠0),

∵图象经过(2,2)、(4,6)两点,

∴,解得,

∴h=2t﹣2(2≤x≤4).

当h=4时,则2t﹣2=4,解得t=3;

②设t分钟后,甲容器水位为4cm,根据题意得

2+6(t﹣4)=4,

解得.

答:注水3分钟或分钟后,乙比甲的水位高2cm.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突破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重难点突破 本单元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按照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复名数等知识系统进行编排。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意义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是理解小数四则计算法则、进行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又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正确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以及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学生往往在判别是用进率去乘还是除以进率,小数点是向右移还是向左移的问题上出现错误,因此教学中要加强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名数的互化、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的综合训练。 突破建议: .加强对比,注意知识的迁移 小数是从整数扩充来的,所以整数知识对小数知识学习会有两种迁移作用。一种是正迁移,如整数的记数位值原则、十进关系等对小数学习有促进作用;二是负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数位名称及读法、写法都会受整数知识思维

定势的干扰,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对比,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整数知识来学习小数。如,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按各数位上的数字顺次读出来即可。在练习方面除了书上的练习题外,还可补充类似题目,从各个角度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如:(1)举出0与1之间的一些小数;(2)2中的三个各表示什么…… 2.强调直观,注意层次 教学小数的意义应充分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并注意教学的层次性。 第一层次:让学生亲手量一量桌子、本、作业本,使他们体验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景,激发其学习小数知识的内在动机,并带着“怎样用小数表示”的问题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第二层次:应用米尺通过实际度量,以“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进而抽象为用小数表示结果,并配合有计划的板书。 如:1分米是1米的四下<br>《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突破,写作:01米;3分米写作:03米。 厘米是1米的四下<br>《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突破,写作:001米;8厘米写作:008米。 毫米是1米的四下<br>《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突破,写作:0001米;9毫米写作:0009米。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 (一)知识结构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k为常数,),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特点. 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对于实际问题,能“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二、基础知识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 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 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

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教案

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数学组 教师:陈学军班级:15春数控1班课时安排:1课时 课程分析 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是专业建设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部分,应与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立足于为专业课服务,解决实际生活中常见问题,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强调数学的应用性,以满足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应用为主,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突出应用性的理念。 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在本课程中的地位: (1)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分段函数在科技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2)本节所探讨学习分段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上应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正确的数学化理性思维的同时,形成一种意识,即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材分析 教材使用的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分段函数内容安排在第三章函数的最后一部分讲解。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熟知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对函数性质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分段函数,同时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接下来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作了良好铺垫。由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求得分段函数此部分知识以学生生活常识为背景,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分段函数作图可以略讲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情分析 (1)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这些基本初等函数图像和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在本学期对函数知识又进一步系统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为学习分段函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层面:学生对函数具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能够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通过分段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什么是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质。 教学目标

中考数学要点难点分析整理复习总结

初一上册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发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初一下册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主要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主要考察内容: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②列不等式(组)解决经济问题,调配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为主。 ③留意不等式(组)和函数图像的结合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汇总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 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 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重点: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改写及求近似数 重点:掌握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及多位数的改写 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非整万数的近似数 2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重点: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会读写亿以上的数 难点:多位数的改写 3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的规律 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重点:理解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及角的度量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及角的度量

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及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2 角的分类及画角 重点:角的分类 难点:用量角器画角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用竖式计算时积的定位 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重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竖式的写法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第4课时总价、路程问题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两个关系式的含义难点:灵活运用总价、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平行于垂直 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难点:掌握画垂线和画长方形的方法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十、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 概念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x的一次函数.当b=0时,一次函数y=kx(k≠0)也叫正比例函数. 图像一条直线 性质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重难点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重难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七年级下册重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共6课时) 课题:相交线垂线 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垂线的画法。 课题: 5.2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条件 2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会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来判定直线平行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课题:平移 1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平移的作图

最新四年级数学重难点分析

四年级数学重难点分析 一、知识结构 二、重难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角的度量.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解决的方法:针对以上重难点的教学逐个进行分析解决. (一)大数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应注意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可以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1)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2)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类推至此. (四)角的度量注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建立几何表象,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它着重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首次出现,教学时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应注意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1、注意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平行与垂直”的基本内涵. 2、加强作图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①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②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①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②教学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①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②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①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②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课题】 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 (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0x 处的函数值0()f x ;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 (1)分段函数的概念;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 (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设计】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的实例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供给学生素材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发现、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知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 + 0.3x 这个函数与前面所见到的函数不同,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

时,应该首先判断 代入到相应的解析式中进行计算. )2 == 224

),0 -∞和[0,作出对应的图像,从而得到函数的图像. 的部分;作出y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说明 (1)因为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应将不同取值围的图像作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2)因为1y x =-是定义在0x <的围,所以1y x =-的图像不包含()0,1点. 说明 强调 领会 理解 分类 图像 特殊 点的 处理 45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3.3 1.设函数()2 21,20, 1, 0 3. x x f x x x +- 说明 分析 讲解 强调 了解 领会 主动 求解 注意 分析 实际 问题 中数 据的 含义 不断 提示 学生

初中数学中考知识重难点分析

初中数学中考知识重难点分析 适当练习大家都知道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练习,平时多做一些基础题可以锻炼解题熟练度,多做一些中档题可以熟悉考试题型,过于困难的题目不建议大家多做,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数学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怎么学才能学好? 1、上课以及课前课后 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时间是在课上,但是大家要树立一个意识:课前课后也很重要。利用好这些时间,在配合适当的学习方法,学好数学其实并不难。 课前:课前预习很重要,一方面可以先了解上课知识,课上能跟上老师思路,另一方面标记出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课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侧重去听。 课上:课上45分钟,大多数同学都很难保证整节课集中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课前一定要预习,找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课上尽量理解吸收。还是希望大家课上尽量集中精神,跟随老师的进度了解重点与难点,有利于复习。 课后:课后的时间一般用来复习,大家可以把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复习一下,也可以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与巩固。如果课后复习还存在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找老师和同学去问清楚。 有了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相信大家数学基础基本差不多了,

也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个习惯。 2、提高作业效率 很多同学都跟学大君反映家庭作业太多,很多家长也觉得自己孩子压力很大。孩子作业都没时间完成,复习什么的更无从谈起,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但是家长和同学们有没有想一想,每个人的课后时间都是一样多的,为什么其他同学都可以完成,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报兴趣班呢? 有可能是我们的效率不够高。我可以问大家几个问题,大家做作业的同时有没有集中精力?有没有玩手机或者吃零食?是不是中间还会休息一下,经常走神?如果有这些情况,同学们还觉得是作业多吗?是不是自己效率不够高呢? 可能是同学们没有进行上边三步,导致自己做作业效率不高,最后怪罪到作业多上来。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做作业效率不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提高做作业的效率呢? 几个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端正态度 估计同学们都被老师说过:想要学习好,首先要摆出一个学习的态度来。这句话没有错,对待作业,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起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是坚持一个好习惯是非常困难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还会产生负面情绪,但是大家要知道,一个好习惯是受益终生的,养成好习惯,问题越来越少,成绩自然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梳理word版本

金州实验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梳理 胡建军 开头:1、、、、、、、 2、看教师用书,下载图片,选择其中我感受较深的地方和大家交流。 一,整学期课时安排: 重点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整体是中间大,两头小,其中重中之重是有关小数的内容,占了两个单元,共计20课时,其一个内容就占了整学期新知识的约五分之二。 二,四则运算 (一)表:在老师用书里,每一个单元的教材说明里面,都列了一个表出来,这个表清晰地把第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都用表格 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比如第一单元的就在第16页,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有很好的作用。 (二)主题图:打开第一单元,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幅“冰天雪地” 的主题图,主题图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 区和冰雕区,场景图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 雪区有26人,冰雕区有180人。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教 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连贯 性很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通过我班的孩子们考试的情况我发现,他们完成解决问题比较难,一部分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无法在考试时 得到高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题没能很好地完成。从刚才出示 的表上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到四课时的内容都是以解决问题的 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 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 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 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 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这种习惯终究会养成。(五)运算顺序:A、用笔标注:B,用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进行引导 三.位置与方向 (一)确定位置 1、向学生介绍物体所在方向的一般表述。学生在交流例1 的结果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例如,本例题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 2、“做一做”中,我犯了一个错,那就是没有认真备课, 导致引导学生做错了,直到学生提醒我才改过来,我希望老师们不要犯我一样的错。(第二题填了东偏南的方向上,实际应该填东偏南30度,少填了30度) (二)绘制物体位置: 可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插图中,三个孩子说的两句话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是先确定方向,二是,用一厘米表示多少米。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x 轴交点 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 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x 轴

分段函数应用题

/ 1 —/ % 1 4 1 3 5 5. 一名考生步行前往考场, 10分钟走了总路程的 他改乘出租车赶往考场,他的行程与时间关系如图 达考场所花的时间比一直步行提前了多少分钟? 1 -,估计步行不能准时到达,于是 4 2所示(假定总路程为 1),则他到 全部售完.该公司对第一批产品 如图所示,其中图(3)中的折线表 的折线表示的是每件产品 A 的销 (1) 试写出第一批产品 A 的市 场 (2) 第一批产品A 上市后,哪一 6.某公司专销产品 A,第一批产品A 上市40天内 上市后的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调查结果 示的是市场日销售量与上市时间的关系;图 (4)中 售利润与 上市时间的关系. 日销售量y 与上市时间t 的关系式; 天这家公司市场日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 7.为了鼓励小强做家务,小强每月的费用都是根据上月他的家务劳 动时间所得奖励加上基本生活费从父母那里获取的?若设小强每月 的家务劳动时间为 x 小时,该月可得(即下月他可获得)的总费用 为y 元,贝U y (元)和x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 5所示. (1)根据图像,请你写出小强每月的基本生活费;父母是如何奖 分段函数应用题 1.(四川广元)某移动公司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来计算话费,月通话时间 x (分钟)与相应话费 y (元)之间的函数 图象如图1所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通话为100分钟时,应交话费 元; (2) 当x > 100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 月通话为280分钟时,应交话费多少元? 3. (广东)今年以来,广东大部分地区的电力紧缺,电力公司为鼓励市民节约用电,采取按月用电量分段收费办法,若 某户居民每月应交电费 y (元)与用电量 x (度) 的函数图象是一条折线(如图 3所示),根据图象解下列问题: (1) 分别写出当0w x < 100和x > 100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 利用函数关系式,说明电力公司采取的收费标准; (3) 若该用户某月用电 62度,则应缴费多少元?若该用户某月缴费 105元时,则该用户该月用了多少度电? 4. 某家庭装修房屋,由甲、乙两个装修公司合作完成,选由甲装修公司单独装修 3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个装修 公司合作完成?工程进度满足如图 1所示的函数关系,该家庭共支付工资 8000元. (1) 完成此房屋装修共需多少天? (2) 若按完成工作量的多少支付工资,甲装修公司应得多少元? 路裡 时间(分钟) y 口佶售呈/万件 门) 励小强家务劳动 1 4

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重难点分析

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重难点分析 (名师总结教材重点,绝对精品,建议大家下载打印学习) 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夯实基础 1、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想要学好数学必须重视基础概念,必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会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自己学会反思及多维度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但有很多初中学生不重视书本的概念,对某些概念一知半

解,对知识点没有吃透,知识体系不完整,就会出现成绩飘忽不定的现象。 2、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经常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只有基础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提高。 二、初中数学中考知识重难点分析 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 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不同于以往的知识,它比较抽象,刚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惑,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也没理解函数到底是什么。特别是二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中出现,一般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中考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计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中考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却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运算能力的熟练程度和答题的正确率有直接的关系,掌握不好,答题正确率就不会很高,进而后面的的方程、不等式、函数也无法学好。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重难点突破英语教案.docx

.精品文档 .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重难点突破 英语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重难点突破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三小节内容: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方法,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渗透合情推理。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三角形的系统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一、概括三角形的含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 突破建议: 1.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说一说、指一指、写一写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

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表象。 3.在动作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再尝试 的过程中,学会画三角形的高。画三角形的高,实际上与学生 已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段一样。因此,在学 习画高前应先使学生清楚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这些可以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 两次画高的活动。 第一次:学生尝试画高后,展示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 学生辨析,在辨析交流中,与已学过的旧知建立联系,掌握 画高的方法。 第二次:画出三角形所有的高,使学生认识到任意三角 形都有 3 条高。 在尝试中,学生可以画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而直角 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部分学生可能只能画出在三角形内的那 一条高,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知道到这两 3 条高。种三角形也有三条高,进而总结出任意三角形都有 二、发现三角形稳定性,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 突破建议: 1.从学生生活常见的物品引入,引到学生自己提出问 题: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三角形,而有些地方要用四边形?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的能力。

分段函数应用题完整版

分段函数应用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分段函数应用题 1.(四川广元)某移动公司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来计算话费,月通话时间x(分钟)与相应话费y(元)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1所示: (1)月通话为100分钟时,应交话费元; (2)当x≥100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月通话为280分钟时,应交话费多少元? 2. (广东)某自来水公司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采取了按月用水量分段收费办法,某户居民应交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的函数关系如图2. (1)分别写出当0≤x≤15和x≥15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某户该月用水21吨,则应交水费多少元? 分析:本题是一道与收水费有关的分段函数问题.观察图象可知, 0≤x≤15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x≥15时,y是x的一次函数. 3. (广东)今年以来,广东大部分地区的电力紧缺,电力公司为鼓励市民节约用电,采取按月用电量分段收费办法,若某户居民每月应交电费y(元)与用电量x(度)的函数图象是一条折线(如图3所示),根据图象解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当0≤x≤100和x≥100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利用函数关系式,说明电力公司采取的收费标准; (3)若该用户某月用电62度,则应缴费多少元若该用户某月缴费105元时,则该用户该月用了多少度电 4. 某家庭装修房屋,由甲、乙两个装修公司合作完成,选由甲装修公司单独装修3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个装修公司合作完成.工程进度满足如图1所 示的函数关系,该家庭共支付工资8000元. (1)完成此房屋装修共需多少天? (2)若按完成工作量的多少支付工资,甲装修公司应得多少元? 5. 一名考生步行前往考场, 10分钟走了总路程的1 4 ,估计步行不能准时到达,于是他 改乘出租车赶往考场,他的行程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假定总路程为 1),则他到达考场所花的时间比一直步行提前了多少分钟? 6. 某公司专销产品A,第一批产品A上市40天内全部售完.该公司对第 一批产品A上市后的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图(3)中的折线表示的是市场日销售量与上市时间的关系;图(4)中的折线表示的是每件产品A的销售利润与上市时间的关系. (1)试写出第一批产品A的市场日销售量y与上市时间t的关系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点难点

四年级上下小学数学四年级重点难点总结 一、 (1)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b+a)+c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二、乘法交换律 (1)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 (2)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三、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1)字母公式:(a+b)×c=a×c+b×c (2)拓展:(a-b)×c=a×c-b×c或a×(b-c)=a×b-a×c连减:a—b—c=a—(b+c) 连除:a÷b÷c=a÷(b×c) 四、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75+98+25= 488+40+60= 25×56×4= 99×125×8= 65+28+35+72=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5×125×4×8=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5×(40+4)= 135×12-135×2= 99×256+256=

45×102= 99×26= 35×8+35×6-4×35=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3200÷25÷4= 256-58+44= 250÷8×4= 乘除法运算中运用的简便算法。 在乘法中,如果有一个因数时25或(125)另一个因素正好是4或(8)的倍数,出不将4或(8)的倍数分析,也可以把25或(125)写成100÷4(或1000÷8)的形式,再进行口算也很简单,或者根据一个人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数,积不变的规律进行简运算。 方法一:12×25= 方法二:12×25= 方法三:12×25= 五、数学广角 1、植树问题 (1)两端要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2)两端不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2、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及其图像

攀枝花市育才学社.培训学校 7.1.3战队培优专项(选用题) 八年级数学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函数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点P (3,2)关于x 轴对称点是_______,关于y 轴对称点坐标是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若正比例函数y=x 与一次函数y=-x+k 的图象交点在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4.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一个交点是(-2,1),?那么它们的另一个交点是 _______. 5.直线y=x+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直线解析式是_______. 6.直线y=3x-3与两坐标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 7.若反比例函数y= k x 经过(-1,2),则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___象限. 8.如下左图所示,已知点P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在第二象限内的一点,过P 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 垂线,垂足为M ,N ,若矩形OMPN 的面积为5,则k=______. 9.用火柴棒按如上右图的方式搭成一行三角形,搭一个三角形需3支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需7支火柴 棒,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 个三角形需要S 支火柴棒,则S 关于n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 10.已知一次函数y=ax+b (a ,b 为常数),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那么方程ax+b=0的解是_______;不等式ax+b>0的解集是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已知下列各点的坐标:M (-3,4),N (3,-2),P (1,-5),Q (2,-1),其中在直线y=?-x+1的图象 上的点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2.已知函数y=kx+b 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那么k 和b 的值满足的条件是( ) A .k>0,b ≥0 B .k<0,b ≥0 C .k<0,b ≤0 D .k>0,b ≤0 13.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k≠0),当x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