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

编号:SM-ZD-39360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

影响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如何确保煤的颗粒度是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循环流化床锅炉相比具有燃料适用性广、燃烧效率高、环保性能好、负荷调节灵活、灰渣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所以,发展利用劣质煤、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点是宽筛分的煤粒在适当的气流作用下,在床中一面翻腾运动,一面燃烧,它既不同于煤粉锅也不同于层燃炉的燃烧方式,它是一种沸腾燃烧。

实践证明,入炉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运行控制、燃烧效率、风帽及水冷壁等部件的运行均有

很大影响。

对点火启动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过程是通过加热锅炉底料至煤的燃点、到正常燃烧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成败与流化床底料的高度、配风、给煤等诸多因素有关。点火操作是既要把床内底料加热至投煤温度,又要控制投煤过程中不爆燃、不超温结焦,然后过渡到正常燃烧,接受热幅射。

从颗粒度来看,底料中要有足够的细煤粉作为启动前低温阶段的着火物料和底料温升的热源,细煤粉燃烧要求小风量,流化良好,又使煤粉本身以及所发生热量不被风带走过多。另外,细煤粉受热后温升快,对着火有利,可相应缩短加热到着火减少了热风损失,所以控制好点火床底料及入炉煤的粒度,可大大减少点火启动用燃料,节约能源。点火时,底料过少,会使床料流化不均度不均匀,使点火困难,甚至局部超温、结焦;床料过高,又会使底料升温缓慢,锅炉点火用油耗加大,同时料层阻力增大能增加,影响经济运行。

因此,点火时底料静止高度一定要保持适当,大量的运行经验表明,底料的静止高度在400~500mm使锅炉点火顺利进行。在点火初期,底料温度、风温均较低,同样尺寸的颗粒达到沸腾状态的风量要比热态运行时大得多,而少的风量可以减少热风损失,如何缓和这一矛盾,需在操作中具体掌握。

对锅炉运行及燃烧效率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的基本要求就是床料沸腾正常,床温维持稳定,为此,入炉煤的颗粒度一定要有保证,如有大煤块大量进入流化床,会在床体中沉积形成死滞区,破坏正常的流化状态,使炉内温度场不均匀,造成床温过低或过高停炉。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运行要求有良好的燃烧破碎、筛分系统,以保证进入流化床的煤粒在要求的颗粒度在0~13mm范围内,否则运行时若为了减少小煤粒飞逸而减小风量,就会影响大煤粒沸腾;若为了照顾大煤粒沸腾良好而加大风量,煤粒飞逸又会增多,加大锅炉损失,同时风量调节还要与给煤构成一定比例,以维持床温。

煤粒破碎得好,颗粒度均匀,床温易稳定,效率也高,如颗粒度过大、过小,甚至超大,都会给运行操作带来困难,同时造成流化床锅炉飞灰损失及使锅炉热效率降低。

另外,颗粒度增大,则会因照顾大颗粒流化而加大风量,致使小颗粒煤未及时燃烧而飞出炉膛进入旋风部的返料床上二次燃烧,使返料温度过高,造成返料器高温结焦,影响锅炉正常运行,对设备磨损增大。

不同粒径在不同温度下的最小流化速度;最小流化风量,是指由固定床转至沸腾床转折点的截面气流速度及当时的风量。该值取决于燃料粒子尺寸,即颗粒的堆积密度和高度因素。床温恒定时,床料平均直径增加,床料流化所需最小流化风量亦增大,在一定风压下,床料阻力相比较致使流化状态向不良方向移动,而加速了布风板上风帽的磨损,同时飞灰损失随着最小流化风量的增大而增加,水冷受热面的磨损而成倍增加,从而导致锅炉运行周期大大缩短。

综上所述,燃料颗粒度的大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煤的分类及密度

煤炭的分类及密度 (1)真密度或称真相对密度(TRD),指单位体积(不包括煤的所有孔隙)煤的质量。 真密度指的是20℃时,单位体积(不包括煤中所有孔隙)煤的质量。利用不同物质(如氦、苯、甲醇、水、正己烷等)作为置换物质所测得的结果叫做煤的真密度。因为煤中最小直径约为 0."5-1nm,而氦能完全进入煤的孔隙内。 影响真密度的因素 1.成因类型的影响 不同成因的煤密度是不同的,腐植煤的真密度比腐泥煤大。 2.煤化程度的影响 煤化程度低的时候,真密度增加缓慢;接近无烟煤时,真密度增加很快。泥炭 0."72 g/cm3 ;褐煤 0."8~ 1."35 g/cm;烟煤 1."25~ 1."50 g/cm;无烟煤 1."3~ 1."90 g/cm。 3.煤岩的影响

4.矿物质的影响 (2)视密度或视相对密度,指单位体积(仅仅包括煤粒内部孔隙)煤的质量。用ARD表示。 煤的视密度可以用于计算煤的埋藏量。 (3)堆密度或称散密度,指单位体积(包括煤粒内部孔隙和外部空隙)煤的质量。堆积密度的大小除了与煤的真密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煤的粒度组成和堆积的密实度。堆积密度对煤炭生产和加工利用部门在设计矿车、煤仓以及估算煤堆重量、炼焦炉炭化室和气化炉的装煤量等方面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以上三种密度的数值依次减少 1)无烟煤(WY) 无烟煤的特点是固定碳高,挥发份低,纯煤真密度(TRD)高达 1."35~ 1."90g/cm3 ,无粘结性,燃点高,一般达360~420℃左右,燃烧时不冒烟。这类煤又分01(年老),02(典型)和03(年轻)三个小类,其中北京、晋城和阳泉矿区的无烟煤分别为01号、02号和03号无烟煤的代表。 无烟煤主要作民用燃料和合成氨造气原料;低灰、低硫且质软易磨得无烟煤不仅是高炉喷吹和烧结铁矿石用的还原剂与燃料,而且还可以作为制造各种碳素材料(如碳电极、炭块,阳极糊和活性炭、滤料等)的原料;某些无烟煤制成的航空用型煤还可以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 (2)贫煤 贫煤是烟煤中变质程度最高的一小类煤,呈不黏性或微弱的粘结,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

煤的分类、f

动力煤 boiler; power coal; steam coal;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 火电厂用的煤炭质量对锅炉设计和生产过程都是重要的基本依据。燃料煤的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煤特性,二是灰特性。煤特性指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元素含量(碳、氢、氧、氮、硫)、发热量、着火温度、可磨性、粒度等。这些指标与燃烧、加工(例如磨成煤粉)、输送和储存有直接关系。灰特性指煤灰的化学成分、高温下的特性、以及比电阻等。这些特性对燃烧后的清洁程度,对钢材的腐蚀性以及煤灰的清除等有很大的影响。 动力用煤就类别来说,主要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贫煤;气煤以及少量的无烟煤。从商品煤来说,主要有洗混煤、洗中煤、粉煤、末煤等。劣质煤主要指对锅炉运行不利的多灰分(大于40%)低热值(小于15.73兆焦/千克)的烟煤、低挥发分(小于10%)的无烟煤、水分高热值低的褐煤以及高硫(大于2%)煤等。 洗精煤 洗精煤(clened coal ),又叫瘦精煤。是指经洗煤厂机械加工后,降低了灰分、硫分,去掉了一些杂质,适合一些专门用途的优质煤。包括炼焦用、非炼焦用的洗精煤和加热、动力用的洗混煤、洗块煤、洗末煤等。不包括洗中煤、矸石和煤泥。洗精煤可分为冶炼用炼焦洗精煤和其它用炼焦洗精煤。冶炼用的炼焦洗精煤,其粒度为小于50毫米、80毫米和100毫米三种;灰分小于或等于12.5%,简称冶炼精煤;其它用炼焦洗精煤,粒度也小于50、80、100毫米三种,灰分在12.5%-16%之间,简称其他精煤。

硬度系数 普氏硬度表示矿岩的坚固性的量化指标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有些岩石不容易破坏,有一些则难于破碎。难于破碎的岩石一般也难于凿岩,难于爆破,则它们的硬度也比较大,概括的说就是比较坚固。因此,人们就用岩石的坚固性这个概念来表示岩石在破碎时的难易程度。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值。 坚固性系数f=R/100 (R单位kg/cm2) kg/cm2=105pa=0.1MPa 式中R——为岩石标准试样的单向极限抗压强度值。 岩石的抗压强度是指在无侧束状态下(Unconfined)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通常以每平方公分多少公斤,或每平方英寸多少磅。换言之,它指把岩石的加压至破裂所需要的应力。 煤炭系统通常用的普氏岩石分及法就是根据坚固性系数来进行岩石分级的。 ①极坚固岩石f=15~20(坚固的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等) ②坚硬岩石f=8 ~10(如不坚固的花岗岩,坚固的砂岩等) ③中等坚固岩石f=4 ~6 (如普通砂岩,铁矿等) ⑤软煤f=1~1.5 ⑥硬煤f=2~3 ⑦软岩f=2~3 矿岩的坚固性也是一种抵抗外力的性质,但它与矿岩的强度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强度是指矿岩抵抗压缩,拉伸,弯曲及剪切等单向作用的性能。而坚固性所抵抗的外力却是一种综合的外力。(如抵抗锹,稿,机械碎破,炸药的综合作用力)。 电铲采装区包括采装区、爆破区和穿孔区 采装区:电铲进行采装作业区域,运输道路已经形成,卡车出入运输。 爆破区:穿孔作业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爆破作业,爆破后,成为采装区。 穿孔区:正在进行穿孔作业,爆破后,成为爆破区。

煤及煤质专业术语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一、煤及其产品 1、煤(又称煤炭):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2、煤当量(又称标准煤):能源的统一计量单位。凡能产生29.27Mj/kg低位热能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为1kg煤当量值。 3、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4、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5、商品煤: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6、洗选煤:经过洗选加工的煤。 7、精煤: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 8、中煤:煤经精选后得到的、品质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9、洗矸:由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高灰分产品。 10、煤泥:洗煤厂粒度在0.5mm以下的一种洗煤产品。 11、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12、粒度:颗粒的大小。 13、粒级煤:煤通过筛选或洗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的产品。 14、限下率: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5、限上率: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6、特大块煤:粒度大于100mm的煤。 17、大块煤:粒度大于50mm的煤。 18、中块煤:粒度介于25~50mm的煤。 19、小块煤:粒度介于13~25mm的煤。 20、粒煤:粒度介于6~13mm的煤。 21、混块煤:粒度大于13mm的煤。 22、混中块煤:粒度介于13~80mm的煤。 23、混煤:粒度小于50mm的煤。 24、末煤:粒度小于25mm或小于13mm煤。 25、粉煤:粒度小于6mm的煤。 26、矸石:采、掘煤炭过程中从顶、度部或煤层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 27、夹矸:夹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 28、含矸率:煤中粒度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 二、煤的分类 1、类别: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2、小类: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的类别。 3、煤阶(又称煤级):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阶段。 4、褐煤(符号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5、次烟煤(符号CIY):国际煤层煤分类中,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等于、大于20到小于24Mj/kg 的低煤阶煤。(20Mj/kg≤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24Mj/kg) 6、烟煤(符号YM):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7、无烟煤(符号WY曾称白煤):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8、硬煤: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或者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大于24Mj/kg或小于24Mj/kg(Qgr.maf ≥24Mj/kg或Qgr.maf<24Mj/kg但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等于或大于0.6%的煤。 9、长焰煤(符号CY):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一般不结焦,燃烧时火焰长。 10、不粘煤(符号BN):变质程度较低的、挥发分范围较宽、无粘结性的烟煤。 11、弱粘煤(符号RN):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粘结性介于不粘煤和1/2中粘煤之间。 12、1/2中粘煤(符号1/2ZN):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13、气煤(符号QM):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 14、1/3焦煤(符号1/3JM):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单独炼

粒度参数特征

2)粒度参数 碎屑粒度分析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岩石的沉积环境及沉积条件,主要参数包括粒 度中值、偏度、峰度、标准偏差、分选系数等。 粒度中值是选取样品中的一个粒度值,大于此粒度值的颗粒数占50%,小于此 粒度值的颗粒数也占50%,于是我们就称这个粒度值为粒度中值。粒度累积 分选系数指粒度累积曲线上25%和75%处所对应的颗粒直径的比值。是表示 碎屑沉积物(岩)分选性的一种参数。其公式为: 式中:So——分选系数,无因次: P25——累计曲线上的25%处对应的颗粒直径,mm; R75——累计曲线上75%处对应的颗粒直径,mm。。 当颗粒分选很好时,P25和P75两值很靠近,所以SO值就接近于1。 以每个直线段的陡缓反映分选好坏。线段陡(>500~600)分选好,线段 平缓(200~300)分选差。 标准偏差标准偏差越小,这些值偏离平均值就越少,分选越好。 φ16、φ50和φ84分别代表累积曲线上百分含量为16%、50%、84%三处的粒径(φ值)。 偏度、峰度更能反映尾部变化。中央组分代表了原沉积环境的分选性,而尾部反映 后期沉积环境对沉积物的改造。若中央峰值高,展开度窄,说明分选好。 偏度是统计数据分布偏斜方向和程度的度量,是统计数据分布非对称程度 的数字特征。 又称峰态系数。表征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在平均值处峰值高低的特征数。直 观看来,峰度反映了尾部的厚度。 (1)砾岩粒度参数特征

(2)砂岩粒度参数特征 (3)粉砂岩粒度参数 区别:该事件实际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由于观察的时间有长短,随机事件的发生与否也有随机性,所以在不同的试验中,同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可 以彼此不相等。.概率被用来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如果一个事件是必然事件,它发生的概率就是1,例如: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硬币落地后“正面1 朝上”的概率是1/2。当试验次数较少的时候,“正面朝上”的频率有可能是0,也 有可能是l或其它数,但是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后,“正面朝上”的频率会稳定在1/2。 频率与概率的联系即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谁也无法预测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中是否会发生,但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后,事件出现的频率会逐渐稳定,稳定后的频率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反之,如果知道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就可以由此推断:在多次重复试验后该事件发生的频率将接近其概率。但是:用试 验的方法得出的频率只是概率的估计值,要想得到近似程度较高的概率估计值,通 常需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三)粒度曲线和粒度参数 常用的粒度曲线包括:直方图、频率曲线、累积曲线、概率累积 曲线。

电厂发电用煤质量指标及要求

质量指标: 挥发分: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挥发分含量越高,着火越容易,燃烧速度越快。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发分的值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如原设计燃用低挥发分的煤而改烧高挥发分的煤后,因火焰中心逼近喷燃器出口,可能因烧坏喷燃器而停炉;若原设计燃用高挥发分的煤种而改烧低挥发分的煤,则会因着火过迟使燃烧不完全,甚至造成熄火事故。因此供煤时要尽量按原设计的挥发分煤种或相近的煤种供应。 灰分:灰分含量会使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着火时间推迟,燃烧不稳定,炉温下降。煤的灰分产率越高,发热量越低,燃烧温度下降,排灰量增大,热效低,受热面沾污磨损严重.所以灰分越低越好。 水分:水分含量高,发热量低,排烟损失大,还容易引起煤仓、管道及给煤机内黏结堵塞。但水分的存在有一定的好处,火焰中含有水蒸气对煤粉的悬浮燃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催化剂,水分还可防止煤尘飞扬等。 发热量:发热量是锅炉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电厂煤粉对煤种适应性较强,因此只要煤的发热量与锅炉设计要求大体相符即可,一般不低于设计值0.8MJ/Kg。 煤灰熔融性 对于固态排渣煤粉炉要求ST≥1350℃,低于这个温度有可能造成炉膛结渣,阻碍锅炉正常运行。液态排渣煤粉炉要求灰熔融性越低越好,而且煤灰黏度也越低越好。(灰熔点:由于煤粉炉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多在1500℃以上,在这样高温下,煤灰大多呈软化或流体状态。) 煤的硫分:硫是煤中有害杂质,虽对燃烧本身没有影响,但它的含量太高,对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污染都相当严重。因此,电厂燃用煤的硫分不能太高,一般要求最高不能超过2.5%,高硫煤在煤仓内储存时易自燃,所以硫分越低越好,wd(St)<1.25pc.为最好。 粒度:悬燃炉均燃用煤粉,煤粉愈细,愈容易着火和燃烧完全,热损失小,但耗电量增加,飞扬损失大。一般要求粒度为0~30mm,而且大多数20~50um粒度均匀。 中国规定,对供应火力发电厂煤粉炉用煤的粒度要求(洗)末煤13mm,(洗)混末煤<25mm,中煤、洗混煤<50mm,如上述煤种供应不足时可暂时供原煤。 质量要求: 火电厂用的煤炭质量对锅炉设计和生产过程都是重要的基本依据。燃料煤的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煤特性,二是灰特性。 煤特性指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元素含量(碳、氢、氧、氮、硫)、发热量、着火温度、可磨性、粒度等。这些指标与燃烧、加工(例如磨成煤粉)、输送和储存有直接关系。 灰特性指煤灰的化学成分、高温下的特性、以及比电阻等。这些特性对燃烧后的清洁程度,对钢材的腐蚀性以及煤灰的清除等有很大的影响。 电厂煤粉炉对煤种的适用范围较广,它既可以设计成燃用高挥发分的褐煤,也可设计成燃用低挥发分的无烟煤。但对一台已安装使用的锅炉来讲,不可能燃用各种挥发分的煤炭,因为它受到喷燃器型式和炉膛结构的限制。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

编号:SM-ZD-39360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 影响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如何确保煤的颗粒度是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循环流化床锅炉相比具有燃料适用性广、燃烧效率高、环保性能好、负荷调节灵活、灰渣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所以,发展利用劣质煤、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点是宽筛分的煤粒在适当的气流作用下,在床中一面翻腾运动,一面燃烧,它既不同于煤粉锅也不同于层燃炉的燃烧方式,它是一种沸腾燃烧。 实践证明,入炉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运行控制、燃烧效率、风帽及水冷壁等部件的运行均有

很大影响。 对点火启动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过程是通过加热锅炉底料至煤的燃点、到正常燃烧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成败与流化床底料的高度、配风、给煤等诸多因素有关。点火操作是既要把床内底料加热至投煤温度,又要控制投煤过程中不爆燃、不超温结焦,然后过渡到正常燃烧,接受热幅射。 从颗粒度来看,底料中要有足够的细煤粉作为启动前低温阶段的着火物料和底料温升的热源,细煤粉燃烧要求小风量,流化良好,又使煤粉本身以及所发生热量不被风带走过多。另外,细煤粉受热后温升快,对着火有利,可相应缩短加热到着火减少了热风损失,所以控制好点火床底料及入炉煤的粒度,可大大减少点火启动用燃料,节约能源。点火时,底料过少,会使床料流化不均度不均匀,使点火困难,甚至局部超温、结焦;床料过高,又会使底料升温缓慢,锅炉点火用油耗加大,同时料层阻力增大能增加,影响经济运行。

粒度是磨料微粉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粒度是磨料微粉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然而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实际测试存在的困难,许多用户甚至部分制造商对“粒度”的理解都比较模糊,这实际上成了我国磨料技术水平提高的一大障碍。为此对“粒度”的基本概念作一通俗{TodayHot}介绍。 “粒度”是指一个粉体样品颗粒大小的总体描述。详细的要用粒度分布来表示,在实用中一般只取几个关键参数,例如磨料JIS标准中的D50、D94、D3。由于实际的微粉颗粒是不规则的,而且同一样品中各颗粒之间也不一致,所谓颗粒的大小,用不同方法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任何一个粉体产品的粒度标准,都必须注明所用测量仪器的原理。有的标准允许用几种原理的仪器,这时标准数据也是不同的。下面对几种国内常用的中国国家(W)标准和日本JIS标准作具体说明。 国家标准:俗称W标准,因在粒度号前冠以字母W而得名,W是汉语“微粉”中“微”字的拼音(WEI)的字头。实际上该标准已于1998年废止,但现在还在技术设备比较落后的磨料制造商和广大用户中流行。 W标准是建立在用显微镜刻度尺测量颗粒大小的方法上的。这种方法规定用颗粒的最大宽度代表颗粒的大小。 该标准以大致为公比对颗粒大小(又称“粒径”)分档,例如40、28、20、14、10等等(单位为“μm”),又把一个粉体样品中的颗粒按上述分档法为基本粒、混合粒、细粒、粗粒和最大粒。以粒度W14{HotTag}为例。 基本粒:10-14μm 混合粒:7-14μm 细粒:<7μm 粗粒:14-28μm 最粗粒:28-40μm 基本粒是磨料中最有用的部分,希望比例越高越好,国标要求在50%以上。混合粒则占磨料的主要部分,比例当然也是越高越好,国标要求在80%以上。

煤的粒度

煤的粒度 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如何确保煤的颗粒度是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循环流化床锅炉相比具有燃料适用性广、燃烧效率高、环保性能好、负荷调节灵活、灰渣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所以,发展利用劣质煤、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点是宽筛分的煤粒在适当的气流作用下,在床中一面翻腾运动,一面燃烧,它既不同于煤粉锅也不同于层燃炉的燃烧方式,它是一种沸腾燃烧。 实践证明,入炉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运行控制、燃烧效率、风帽及水冷壁等部件的运行均有很大影响。 对点火启动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过程是通过加热锅炉底料至煤的燃点、到正常燃烧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成败与流化床底料的高度、配风、给煤等诸多因素有关。点火操作是既要把床内底料加热至投煤温度,又要控制投煤过程中不爆燃、不超温结焦,然后过渡到正常燃烧,接受热幅射。

从颗粒度来看,底料中要有足够的细煤粉作为启动前低温阶段的着火物料和底料温升的热源,细煤粉燃烧要求小风量,流化良好,又使煤粉本身以及所发生热量不被风带走过多。另外,细煤粉受热后温升快,对着火有利,可相应缩短加热到着火减少了热风损失,所以控制好点火床底料及入炉煤的粒度,可大大减少点火启动用燃料,节约能源。点火时,底料过少,会使床料流化不均度不均匀,使点火困难,甚至局部超温、结焦;床料过高,又会使底料升温缓慢,锅炉点火用油耗加大,同时料层阻力增大能增加,影响经济运行。因此,点火时底料静止高度一定要保持适当,大量的运行经验表明,底料的静止高度在400 ~500 mm 使锅炉点火顺利进行。在点火初期,底料温度、风温均较低,同样尺寸的颗粒达到沸腾状态的风量要比热态运行时大得多,而少的风量可以减少热风损失,如何缓和这一矛盾,需在操作中具体掌握。 对锅炉运行及燃烧效率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的基本要求就是床料沸腾正常,床温维持稳定,为此,入炉煤的颗粒度一定要有保证,如有大煤块大量进入流化床,会在床体中沉积形成死滞区,破坏正常的流化状态,使炉内温度场不均匀,造成床温过低或过高停炉。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运行要求有良好的燃烧破碎、筛分系统,以保证进入流化床的煤粒在要求的颗粒度在0 ~13 mm 范围内,否则运行时若为了减少小煤粒飞逸而减小风量,就会影响大煤粒沸腾;若为了照顾大煤

煤炭的各种指标

煤炭的各种质量指标 1发热量(Q): 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国际单位是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 大卡/千克,换算关系是:1MJ/kg= 239."14kcal/kg;1J= 0."239kcal;1cal= 4."18J。 国际贸易通用发热量标准为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它较为准确的反映煤的真实品质,不受水分等外界因素影响。在同等水分、灰分等条件下,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比受到基低位发热量高 1.25MJ/kg(300kcal/kg)左右。 2挥发分(V): 是指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 一。"一般来说,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的挥发分降低。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3灰分(A): 灰分的来源和种类,煤灰几乎全部来源于煤中矿物质,但是煤在燃烧时,矿物质大部分被氧化、分解,并失去结晶水,因此,煤灰的组成和含量与煤中的矿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差别横大。我们一般所说的煤的灰分实际就是煤灰产率,煤中的矿物质和灰分的来源一般可分为三种:

(1)原生矿物质: 它是原来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难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分开。它燃烧后形成母体灰分,这部分数量很少。 (2)次生矿物质: 当死亡植质堆积和菌解时,由风和水带来的细粘土、沙粒或由水中的钙、镁、铁离子生成的腐植酸盐及FeS2等混入而成,在煤中成包裹体存在。用显微镜观察煤的光片或薄片时,如它们均匀分布在煤中,并且颗粒很细,则难与煤分离;如它们颗粒较大,比重与差很大,并在煤中分布不均,则把煤破碎后尚可能将它们洗选掉。 煤中的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合称为内在矿物质。来自于内在矿物质的灰分,称为内在灰分。一般次生矿物质在煤中的含量不多,仅有少数煤层中次生矿物质较多,如迁移堆积形成的煤层就是如此。 (3)外来矿物质: 这种矿物质原来不含于煤层中,它由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矸层中的矸石所形成的。就其数量多少,根据开采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波动。它的主要成分是 SiO2 Al2O3也有一些CaSO3 CaSO4 FeS2等。这类矿物质应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灵活利用炸药、巩固坑道、合理采煤并通过转筒筛选机筛选和手选的方法予以减少。外来矿物质的块度,比重越大越容易分离,可用一般选煤的方法将它除掉。外来矿物质在煤燃烧时形成的灰分称为外在灰分。 4水分(M): 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Wwz: 外在水分是指在煤开采、运输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记忆大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它几机械方式与煤连结着,较易蒸发,其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相等。在空气中放置时,外在水分不断蒸发,直至煤中水分的蒸汽

纳米材料的粒度分析

纳米材料的粒度分析 1.1前言 1.粒度分析的概念 大部分固体材料均是由各种形状不同的颗粒构造而成,因此,细微颗粒材料的形状和大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纳米材料,其颗粒大小和形状对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纳米材料的颗粒大小、形状的表征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固体材料颗粒大小可以用颗粒粒度概念来描述。但由于颗粒形状的复杂性,一般很难直接用一个尺度来描述一个颗粒大小,因此,在粒度大小的描述过程中广泛采用等效粒度的概念。 对于不同原理的粒度分析仪器,所依据的测量原理不同,其颗粒特性也不相同,只能进行等效对比,不能进行横向直接对比。如沉降式粒度仪是依据颗粒的沉降速度进行等效对比,所测的立径为等效沉速径,即用与被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实际颗粒的大小。激光粒度仪则是利用颗粒对激光的衍射和散射特性作等效对比,所测出的等效粒径为等效散射粒径,即用与实际被测颗粒具有相同散射效果的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颗粒的实际大小。当被测颗粒为球形时,其等效粒径就是它的实际直径。但由于粉体材料颗粒的形状不可能都是均匀球形的,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粒度分析仪所测的粒径是一种等效意义上的粒径,和实际的颗粒大小分布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只具有相对比较的意义。等效粒径(D)和颗粒体积(V)的关系可以用表达式D=1.24V1/3表示。此外,各种不同粒度分析方法获得的粒径大小和分布数据也可能不能相互印证,不能进行绝对的横向比较。 由于粉体材料的颗粒大小分布较广,可以从纳米级到毫米级,因此在描述材料粒度大小时,可以把颗粒按大小分为纳米颗粒、超微颗粒、微粒、细粒、粗粒等种类。依据这些颗粒的种类可以采用相应的粒度分析方法和仪器。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的颗粒分布以及颗粒大小已经成为纳米材料表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普通的材料粒度分析中,其研究的颗粒大小一般在100nm~1um尺寸范围。面对纳米材料研究,其最关注的尺度范围。 在纳米材料分析和研究中,经常遇到的纳米颗粒通常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1~100nm)的超细微粒。由于该类材料的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本身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此具有许多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在催化、非线性光学、磁性材料、医药及新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纳米材料的粒度大小、分布、在介质中的分散性能以及二次粒子的聚集形态等纳米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纳米材料的粒度分析是纳米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性和重要性,促进了粒度分析和表征的方法和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的粒度分析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粒度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 目前,对纳米材料进行粒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种类很多,但由于各种分析方法和仪器的设计对被分析体系有一定的针对性,采用的分析原理和方法各异,因此,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十分重要。又因为各种粒度分析方法的物理基础不同,同一样品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的粒径的物理意义甚至粒径大小也不同。此外,不同的粒度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也不同。若对分析仪器及被测体系没有准确的了解与把握,分子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于实际结果有较大差异,不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因此,根据被测对象、测量准确度和测量精度等选择的测量方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粒度大小及分布特征

粒度大小及分布特征,可用来直接反映沉积时期的水动力条件不同的沉积环境有着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从而造成了不同的粒度分布。所以,粒度分布特征可以为环境分析提供依据。但是所分析 的平均粒径值都变化不大,指示了相对稳定的水位状况;阶段四,距今2ka 以来,气候类型可以概括为冷干,总体而言,平均粒径偏大,且人类活动的影响显现。 ②介于冷干和暖湿之间的过渡性气候条件下,不同颗粒组分的含量变化相对平缓。原因可能是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流域植被覆盖较好,且地表径流稳定,湖泊沉积的物质来源组成相对稳定 湖泊沉积物粒径作为一种有效的古气候、古环境重建指标,在相关研究中其发挥的作用和意义显著。概括而言,湖泊沉积物粒度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全样粒度分析和组分分离粒度分析两种。全样粒度分析方法直接对沉积样品的粒度参数进具体为首先根据频率分布曲线确定沉积物组分数,再依每个分布体的曲线形态确定分布函数类型,最后利用分布函数对实测粒度数据拟合。此法虽然计算较全样粒度分析方法繁琐,但是对于自然界中更为普遍的混合型沉积物而言,其分析结果要较前者更加可信。 沉积物的粒度是衡量沉积介质能量和沉积盆地能量的一种重要代用指标,与沉积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湖泊沉积物的粒度指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The grain size of sedimen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ions in predicating the energy of depositmedium and deposit basin,which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deposit environment. The grain size of lakesedi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沉积物中有机质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在矿化过程中消 耗大量的氧,同时向水体中释放大量的营养盐使然。沉积物中有机质通过再悬浮 进入水体而随河流迁移或为水生生物分解是沉积物有机质迁移的主要形式。 20 图1.4 湖泊水环境中磷循环示意 [80] Fig1.4.Conceptual diagram of the cycling of phosphorus in the lake

粒度说明

6.熟悉底质样品现场描述内容; 重点掌握底质样品的描述与处理的一般要求、描述内容、稠度分类、粘性分类、物质组成、沉积物的结构构造描述 (1)一般要求 a.样品从海底采至船甲板,应立即进行现场描述; b.样品现场描述项目和内容应简单明了并表格化,描述记录一律用铅笔书写; c.取样和处理样品时,应注意层次,结构和代表性,所有样品应认真登记、标记,不得混乱。 (2)主要描述内容 a.颜色、气味、厚度 b.稠度和粘性 c.物质组成 d.沉积物的结构构造 e.其他:典型和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应进行素描、照相、揭片或X光拍片等。 (3)稠度分类 沉积物现场描述的稠度分类可分为如下五类: a.流动的,沉积物能流动; b.半流动的,沉积物能稍微流动; c.软的,沉积物不能流散,但性软,手指很易插入; d.致密的,手指用劲才能插入;

e.略固结的,手指很难插入,用小刀能切割开者。 (4)粘性分类 沉积物现场描述的粘性分类可分为如下三类: a.强粘性,极易粘手,强塑; b.弱粘性,微粘手,可塑; c.无粘性,不粘手,不可塑。 (5)物质组成 a.按粒级标准对沉积物粒级组成分选性进行现场粗略划分:分选优,单一优势粒级含量达75%以上; 分选良,单一优势粒级含量达50%~75%; 分选差,单一优势粒级含量达25%~50%; 分选极差,单一优势粒级含量小于25%; b.依据沉积物颜色和粒级进行现场命名,名称术语为颜色在前,粒级名在后; (6)沉积物的结构构造 沉积物结构构造描述内容为: a.沉积物颗粒排列胶结组合特征; b.分层、层间变化和层理特征; c.生物活动痕迹和扰动状况等。 8.了解沉积物粒度分析技术指标; 重点掌握等比制 值粒级标准和沉积物分类命名方法。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编号:KG-A0-5629-54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 影响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影响,如何确 保煤的颗粒度是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的主要因 素、循环流化床锅炉相比具有燃料适用性广、燃烧效率 高、环保性能好、负荷调节灵活、灰渣便于综合利用等 优点。所以,发展利用劣质煤、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 染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煤的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 炉的燃烧特点是宽筛分的煤粒在适当的气流作用下, 在床 中一面翻腾运动,一面燃烧,它既不同于煤粉锅也不同 于层燃炉的燃烧方式,它是一种沸腾燃烧。 实践证明,入炉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

又要 控制 点火启动、运行控制、燃烧效率、风帽及水冷壁等部 件的运行均有很大影响。 对点火启动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过程 是通过加热锅炉底料至煤的燃点、到正常燃烧的动态 过程,这一过程的成败与流化床底料的高度、配风、 给煤等诸多因素有关。点火操作是既要把床内底料加 结焦,然后过渡到正常燃烧,接受热幅射。 从颗粒度来看,底料中要有足够的细煤粉作为启 动 前低温阶段的着火物料和底料温升的热源,细煤粉 燃烧要求小风量,流化良好,又使煤粉本身以及所发 生热量不被风带走过多。另外,细煤粉受热后温升快, 对着火有利,可相应缩短加热到着火减少了热风损失, 所以控制好点火床底料及入炉煤的粒度,可大大减少 点火启动用燃料,节约能源。点火时,底料过少,会 使床料流化不

煤及煤质专业术语

.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一、煤及其产品 1、煤(又称煤炭):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2、煤当量(又称标准煤):能源的统一计量单位。凡能产生29.27Mj/kg低位热能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为1kg煤当量值。 3、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4、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5、商品煤: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6、洗选煤:经过洗选加工的煤。 7、精煤: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 8、中煤:煤经精选后得到的、品质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9、洗矸:由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高灰分产品。 10、煤泥:洗煤厂粒度在0.5mm以下的一种洗煤产品。 11、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12、粒度:颗粒的大小。 13、粒级煤:煤通过筛选或洗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的产品。 14、限下率: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5、限上率: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6、特大块煤:粒度大于100mm的煤。 17、大块煤:粒度大于50mm的煤。 18、中块煤:粒度介于25~50mm的煤。 19、小块煤:粒度介于13~25mm的煤。 20、粒煤:粒度介于6~13mm的煤。 21、混块煤:粒度大于13mm的煤。 22、混中块煤:粒度介于13~80mm的煤。 23、混煤:粒度小于50mm的煤。 24、末煤:粒度小于25mm或小于13mm煤。 25、粉煤:粒度小于6mm的煤。 26、矸石:采、掘煤炭过程中从顶、度部或煤层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 27、夹矸:夹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 28、含矸率:煤中粒度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 二、煤的分类 1、类别: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2、小类: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的类别。 3、煤阶(又称煤级):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阶段。 4、褐煤(符号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5、次烟煤(符号CIY):国际煤层煤分类中,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等于、大于20到小于24Mj/kg的低煤阶煤。(20Mj/kg≤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24Mj/kg) 6、烟煤(符号YM):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煤炭标准

煤炭验质标准及性价比参数设定 一、高平、晋城炭验质标准 粒径比为一类粒度;含沫≤7%;含矸≤4%;含水≤2.3%;含硫 ≤0.5%;挥发份≤8.5%;76%≤固定炭<79%; 1、粒度2---4CM 2、粒度指标: 高平炭一类粒度2.5CM以上部分重量≥74%(R≥2.8); 二类粒度2.5CM以上部分重量≥71% (R≥2.4); 三类粒度2.5CM以上部分重量≥67% (R≥2.0); 四类粒度2.5CM以上部分重量<67% (R<2.0); 等外粒度 2.5CM以上部分重量<55% (R<1.2) 晋城炭一类粒度2.5CM以上部分重量≥62% (R≥1.6); 二类粒度2.5CM以上部分重量≥55% (R≥1.2); 三类粒度2.5CM以上部分重量≥48% (R≥0.92); 四类粒度2.5CM以上部分重量<48% (R<0.92); 等外粒度 2.5CM以上部分重量<40% (R<0.68)。 二、性价比参数设定 1、定价以一类粒度炭为标准,二类粒度比一类粒度低5元/t, 三类比一类低15元/t,四类比一类低25元/t,等外炭比一类低45元 /t,粒径比低于等外炭标准的,每降低0.1,加扣20元/吨。 2、煤沫含量:超标煤沫扣除,按400元/t返还。 煤沫含量≥25%,炭价上浮5元/t;煤沫含量≥35%,炭价上浮 10元/t。自购炭筛下煤沫发热量低于4500大卡/Kg的,一律没收。

3、水含量:以中心化验室纯煤炭分析水份含量(内水+外水)为 准,超2.3%,一律扣除。(正常9-11,1个水分70大卡) 4、矸含量:超标矸一律扣除,矸含>10%拒收。 4%<矸含量≤10%,每升高1%,炭价下浮1元/t;矸含量>10%,在下浮6元/t基础,每升高1%,炭价再下浮8元/t。 5、挥发份(范围23-30,正常25-27,30以上会自然) (1)、高平炭: 1.1 挥发份≤8.5%,为合格不扣款; 1.2 8.5%<挥发份≤10%,每升高1.0%,下降3元/吨。 1.3 挥发份>10% ,在下降19.5元/吨的基础上,每升高1.0%,再下 降15元/吨。 (2)、晋城炭 2.1 挥发份≤8.5%,为合格不扣款。 2.2 挥发份>8.5%,按高平炭对待,执行高平炭价格和标准。 6、硫含量 0.5%<硫含量≤1.0%,每升高0.1%,炭价下浮5元/t;硫含量> 1.0%,在下浮25元/t的基础上,每升高0.1%,炭价再下浮10元/t。 7、固定炭 固定炭≥79%,炭价上浮13元/t;72%≤固定炭<76%,每降低1%,炭价下浮9元/t;固定炭<72%,在下浮36元/t基础上,每降低1%,炭价再下浮14元/t。 8、水洗炭矸标准≤2%,超标矸扣除,矸含量>3%降为普块,按普炭价格和标准执行。

煤炭指标及煤种

焦炭: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高温干馏)。 精煤:原煤经过洗煤,除去煤炭中矸石,即为精煤。 肥煤是指国家煤炭分类标准中,对煤化变质中等,粘结性极强的烟煤的称谓,炼焦煤的一种,炼焦配煤的重要组成部分,结焦性最强,熔融性好,结焦膨胀度大,耐磨;精煤是指经洗选加工供炼焦用或其他用途的洗选煤炭产品的总称。 煤的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即煤在一定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逸出物质(气体或液体)中减掉水分后的含量。剩下的残渣叫做焦渣。因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的产物,所以确切的说应称为挥发分产率。 (1)煤的挥发分不仅是炼焦、气化要考虑的一个指标,也是动力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动力煤按发热量计价的一个辅助指标。 挥发分是煤分类的重要指标。煤的挥发分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挥发分由大到小,煤的变质程度由小到大。如泥炭的挥发分高达70%,褐煤一般为40~60%,烟煤一般为10~50%,高变质的无烟煤则小于10%。煤的挥发分和煤岩组成有关,角质类的挥发分最高,镜煤、亮煤次之,丝碳最低。所以世界各国和我国都以煤的挥发分作为煤分类的最重要的指标。 (2)煤的挥发分测试。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 1)无烟煤(WY)。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如北京、晋城、阳泉分别为01、02、03号无烟煤。 2)贫煤(PM)。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 3)贫瘦煤(PS)。贫瘦煤是高变质、低挥发分、弱粘结性的一种烟煤。结焦较典型瘦煤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较多。 4)瘦煤(SM)。瘦煤是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用煤。在炼焦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性较好的焦炭,但焦炭的耐磨性较差。 5)焦煤(JM)。焦煤是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炭,其耐磨性也好。但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膨胀压力大,使推焦困难。

煤的品种分类

煤的品种分类 GB/T17608-2006《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将煤炭产品按其用途、加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划分为五大类,即精煤、洗选煤、筛选煤、原煤、低质煤。 原煤:从矿井开采出来后未经洗选、筛选加工而只经人工拣 一般做燃料用的能源 精煤:经过分选(干选或湿选)获得的高质量产品。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冶炼用炼焦精煤(粒度<100(50)mm,Ad ≤12.5%)、其他用炼焦精煤(粒度<100(50)mm,Ad=12.51~16.00%、喷吹用精煤(粒度<50(25)mm,Ad≤14.00%,Qnet,ar≥23.5MJ.K g -1)。洗煤是煤炭炼焦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序,精煤是为了练焦用的一种煤,它要经过水洗去硫,去杂质等工业过程,以达到炼焦用的标准.所以相对而言水洗煤的发热量更高。 洗选煤:经过洗选加工的煤。根据粒度范围的不同分为洗原煤、洗混煤、洗末煤、洗粉煤、洗块煤(大块、中块等)、洗粒煤。低位发热量(Qnet,ar)≥14.5MJ.K g -1(褐煤除外)。 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根据粒度范围的不同分为混煤、末煤、粉煤、块煤(大块、中块等)、粒煤。低质煤:灰分含量很高的煤 精煤:经过选煤厂分选后的产品,它把原煤中的矸石、中煤以及煤泥都剔除了,常用于炼焦。 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混煤:就是将若干种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煤按照一定比例掺配加工而成的混合煤。它虽然具有其组分煤的某些特征,但其综合性能已有所改变,实际上是人为加工而成的一种新的“煤种”。动力配煤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各种煤在性质上的差异,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煤种的优点,最终使配出的混合煤在综合性能上达到“最佳性能”以满足用户要求。 中煤:从原煤中分离出来的煤矸石和精煤的混合物,是原煤洗煤中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混合物。 商业上,将商品煤分为原煤、筛选煤和洗选煤等。原煤是从矿井或露天矿采出没有经过加工的煤;筛选煤是原煤经过筛选加工分级,去除部分煤矸石,并根据煤的粒径大小分为大块煤、中块煤、小块煤和粉煤;洗选煤是原煤经过水洗加工,除去煤中大部分矿物杂质的产品。根据洗选后煤中灰分的不同,分为洗精煤、洗中煤、煤泥和尾矿(也称洗矸)。其中洗精煤灰分最低,是质量较好的煤,一般用作炼焦原料;洗中煤灰分较高,多作为电厂燃料;煤泥因粒径很细,含水分和灰分又较高,只能作为民用或一般锅炉燃料;尾矿则废弃不作商品,但有些矿区也作为劣质燃料用。中国南方还有石煤,它是一种灰分很高的腐泥煤,在燃料缺乏的地区,石煤也可就地当作燃料使用。 补充: 按其炭化程度可划分为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 原煤主要作动力用,也有一部分作工业原料和民用原料。 追问: 你知道家庭用煤一般是用多少大卡吗?谢了 回答: 普通家庭用煤一般在3000到5000大卡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