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电影发展与舞台艺术的关系(一)

论我国电影发展与舞台艺术的关系(一)
论我国电影发展与舞台艺术的关系(一)

论我国电影发展与舞台艺术的关系(一)

摘要]中国电影比世界电影的起步本来已晚了至少10年,这期间又由于一些政治、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使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至今在技术条件和艺术观念等方面仍存有不小的距离。中国电影要达到世界电影先进水平,除了借鉴西方先进电影技术、理念的之外,还应该从浩瀚的中国舞台艺术形式资源中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为当代中国电影注入更多的养分和活力。

关键词]电影;舞台艺术;关系

电影和戏剧都属于综合艺术,即它们都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至今才有110年历史的电影,已完成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全过程。从起初被排斥在高雅艺术之外的市井“杂耍”,到现在已具备较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西方尤其美国取得较高的学术地位,电影发展之快,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无法与之匹敌和媲美的。

我国早期的电影美学观便是“影戏”理论。这一理论延续了几十年,直到1979年,白景晨在《电影艺术参考资料》第一期上发表了《丢掉戏剧拐杖》一文,对电影本质及其语言创新的探讨才正式拉开帷幕。接着,张暖忻、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也对戏剧化的电影模式及其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两篇文章的发表,使得电影与戏剧的关系问题受到电影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理论争鸣。虽然讨论最终并未产生定论,但双方都意识到一个最基本问题,那就是,电影的产生是从戏剧中得到启示与影响,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电影与戏剧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应在戏剧原则中束缚自己的手脚,而应发挥电影艺术本身的特征。

一、中国电影与传统舞台艺术形式的历史渊源

电影在中国首次放映的时间一般认为是1896年,这正是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成功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1895年12月28日)的第二年。至于中国首次摄制本国影片的日期,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是这样叙述的:“1905年,开设在北京琉璃厂集市的‘丰泰’照相馆的照相师任景丰,把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的片断,拍成了影片。这部短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也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我国第一次尝试摄制电影,便与传统的民族戏剧形式结合起来这是很有意义的。中国电影的诞生不仅与戏剧结合,而且也与文学结合,《定军山》是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断。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电影,就形象地冠之为“西洋影戏”的称谓和中国首次拍摄电影就和中国的戏曲以及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的历史事实。

影戏与电影虽一字之差,却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电影美学观念,透过“影戏’,这一看似平常的称谓,很容易让人窥视到中国人总是习惯于从戏剧角度,沿用戏剧的观念,来谈论电影的特点。20世纪之交的中国人认为,“戏剧中最能‘逼真’的,只有影戏”。这种电影即戏剧一族的观念便成为中国早期电影中占统治地位的电影观念和电影形态,并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飘洋过海的影戏终于成为中国人在茶园里消遣娱乐的一种洋玩意儿。茶园的老板常常把影戏作为娱乐节目之一,穿插在其它游艺杂耍节目中放映,以刺激人们的好奇心。不少中国人看了影戏后,果真为之倾倒,惊叹其中“人物活动,惟妙惟肖属目者皆以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的不可思议。尤其是1897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第74号上的一篇题为《观美国影戏记》的文章,则更生动宣泄了中国人初看外国电影时油然而生的那种亦真亦幻,像戏又非真人在演、不是真人又胜似真人的惊诧、神秘而又奇特的感觉:“……近有美国电光影戏,制同影灯而奇妙幻化皆出人意料之外者。……停灯开演:旋见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

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又一影……观者至此几疑身入其中,无不眉为之飞,色为之舞。忽灯光一明,万象俱灭。其他尚多,不能悉记,询奇观也!观毕,因叹曰:天地之间,千变万化,如海市厨楼,与过影何异?自电法既创,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穷之秘。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如果按现在通行的中国电影史结论,从1896年到1905年长达近十年的时间,中国一直处于观看外国影片即西洋影戏的阶段,始终没有拍摄自己的电影。中国电影的诞生与商人任景丰分不开,这个来自沈阳的照相馆老板,早年曾去日本学过摄影,因为多年受外国电影的刺激和启发而跃跃欲试,终于在1905年拍了一次电影,为中国电影制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影戏神话。任景丰渴望把谭鑫培炉火纯青的京剧拍成一出“影戏’,他特意选定谭鑫培“唱念做打”的拿手好戏《定军山》作为首拍题材,并和照相技师刘仲伦用三天时间拍了三本露天电影。当《定军山》热播以后,丰泰照相馆受到极大鼓舞,这种名利双收的轰动效应,激励着任景丰又继续拍摄了谭鑫培主演的《长坂坡》和其他一些京剧名角的《青青山》、《收关胜》、《艳阳楼》、《金钱豹》等京剧片段,这些戏曲片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来自中国传统戏曲或中国古典文学。

直接改编于传统戏曲、间接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电影《定军山》,将谭鑫培擅长扮演的古代名将黄忠的角色以及在京剧表演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精彩片段一一呈现出来。虽然无声电影无法把京剧名伶过硬的“唱”、“念”功夫在银幕上加以表现,而且影片拍摄时的自然光线也不甚理想,但是它终究使中国观众第一次以电影的形式饱赏了中国戏曲演员的演出,因此当人们从电影屏幕上而不是戏曲舞台上看到他们仰慕的京剧大师的精湛表演时,感到格外新鲜和满足。《定军山》这个由中国人第一次拍摄的印在胶片上的“影戏”终于诞生。在中国早期的电影工作者看来,电影既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摹写,也不是与内容无关的纯形式的游戏,而认为它是一剧种。由于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和电影观众,长期接受的就是以戏剧和文学为代表的叙事艺术的熏陶,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渐渐积淀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戏剧观念,而正是这种戏剧观念又直接导致了视电影为影戏的电影观念。不久以后,随着长故事片电影的拍摄,中国早期电影渐渐地又把关注的焦点由改编戏曲转向改编具有话剧性质的文明戏,并且,文明戏对电影的影响比戏曲更为显著。当时,一些有影响的鸳派作品,都是先改成文明戏,尔后才搬上银幕的。比如幻仙公司1916年拍摄的电影《黑籍冤魂》、明星公司1924年拍摄的《玉梨魂》等都是从名噪一时的小说先改编成文明戏而后又改编为影戏的《玉梨魂》就是当时正走红的鸳鸯蝴蝶派的徐枕亚的畅销书),两部作品在文明戏阶段就有很好的票房基础,当改编为电影以后它们的票房收入更是如虎添翼。

二、中国电影与舞台艺术的异同

美国的乔治·布鲁斯东在他的著作《从小说到电影》中,引用埃尔温·帕诺夫斯基在《电影的风格与手段》一文里对电影的源流所包含的基本含意“对活动电影的欣赏,其最初的基础,并非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客观兴趣,而是会活动的东西这一事实所引起的单纯的喜悦”一说,并进一步阐释道:“至于这东西是什么,并不要紧。我不妨将帕诺夫斯基先生的这个论述引申为:‘而是会活动的形象这一事实所引起的单纯的喜悦。因为最初把观众吸引到走马盘、镍币影院和节日游艺会上来的,正是这种和现实相似的幻象所引起的喜悦。”他一语道出了电影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艺术,它所特有的基本功能——影像。

然而,电影与舞台艺术有着截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一)是表现方式的不同,电影形式相对较自由灵活,电影的制作表演、台词、背景主要根据剧本的安排以及导演的设想进行令或多样的展现,而舞台艺术要服除了服从以上要素的同时,还要按照艺术剧种的规范模式。我国舞台艺术的剧种式样繁多,每一剧种都有自己唱腔、身段、背景等的独特要求,而且相同剧种还有派系之分,这种特点限制了表演形式的丰富多样。

(二)是意境创造的不同,电影可以调动光影、音乐、色彩、造型、背景等各种元素来创造自己所需的意境,电影开放式的制作方式决定了它可以不停的调动这些要素,更换背景、音乐等烘托意境的元素。但是我国的戏剧则更过的依赖于演员的台词与身段以及观众对剧情本身的理解来营造意境,这也是电影艺术发展迅速,而戏剧艺术相对较慢的原因之一。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论赏析课程中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论赏析课程中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姓名:学号:学院:课头号: 电影艺术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着的时间和空间里,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由20世纪诞生的电影艺术特别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而大学生也深受其影响,优秀的电影将给予当代大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审美,即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具有直觉性、愉悦性、情感性三个基本特点,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出现时尚型、通俗化、感性化、搁浅现象、非主流化等现状。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不难看出,其审美很大程度上受到电影艺术的影响,而网络则更是为电影艺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媒介,他们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更是多于文字作品的阅读。所以,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兴趣,让大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一些人生的道理,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电影,无疑成了当代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一门艺术,但是,相当一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了“看”的阶段,而达不到“鉴赏”的层次。至于“看”的内容更多的集中了在言情、武侠、科幻等方面,固然有时会看一些意义深刻的电影,也往往只看到故事表面的意思,很难认真思考其背后所代表的的另一层含义。我们只有超越“看”的层次,达到“鉴赏”的高度,才能真正打开艺术殿堂的大门,在鉴赏中体会到电影艺术的魅力。 关于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的具体影响,我想就自身体会谈以下几个方面: ㈠、励志电影激励我成长 印象较深的是一部外国影片,叫《阿甘正传》。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出现了一个让人深刻的镜头: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飞啊飞,缓缓地降落在坐在长椅等九路公交车憨厚的阿甘脚下,身边是来来去去的人。我想,这是影片中的一种暗示,暗示着阿甘的人品

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

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 ——技术更新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姓名 学号 院系

从1985年电影诞生算起,百年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换言之,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促成了电影艺术的重大变革。 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第二次是电影从黑白到彩色,这两次变革并未在电影产业化上产生太大影响,其影响是针对于电影艺术的。 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使得电影真正成为视听综合艺术,促成了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的诞生,也预示了默片时代的终结。但是这一次变革也引发了反对的声音,当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默片大师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以及第一位系统研究电影视觉表现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20世纪30年代,尽管电影在世界各国已经相当普及,而且这门新兴艺术已经引起一批欧洲先锋派艺术家的兴趣与重视,但在当时仍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电影只不过是机械的再现现实,鲁道夫·阿恩海姆详细分析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特点,紧紧抓住电影影像与现实形象之间的根本差别,论述了如何利用这些差别来进行电影独特的艺术创造。阿恩海姆在其著作《电影作为艺术》里对无声电影和黑白电影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并对无声电影的特殊艺术手段进行了精辟的分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对于无声电影的理论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他认为无声电影艺术上的优点是由其技术上的缺点所造成的,从而完全拒绝和排斥电影技术方面的进步。但这些反对的声音并未影响电影产业的发展,即使是默片大师卓别林,也在1940年推出其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在美国诞生色彩造型成为电影又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似的银幕上的世界同现实生活中的世界一样多姿多彩、五彩缤纷,大大增加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阿恩海姆反对一切可以使电影更加逼真地反映现实的技术进步,他极力反对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认为如此可以保持电影的艺术地位,以防止电影陷于自然主义,避免电影变成抄袭生活的工具。他的结论是错误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绝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段,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也完全可以避免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而且,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电影离不开艺术创造的假定性,同样也离不开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带来了电影留声机和彩色电影胶片,从而引发的这两次电影产业的变革与第三次相比只是序曲,环境音响和对白带给电影的影响增加了电影反映现实的逼真性,真正影响到电影产业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影视音乐与应用技术》课程论文题目: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和地位专业年级 14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张倩 学号 20 任课教师王一晋

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和地位 电影诞生至今也有百年的历史。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巨大突破,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影片《爵士歌王》,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无声电影时代。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新风格、新体裁的电影音乐层出不穷,瑜电影画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音乐在突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刻画任人物的内心世界、加强影片的戏剧性以及渲染影片的气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使银幕形象更生动,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突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在电影中,一个音乐主题代表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能够让观众在主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辨认出来兵士观众记忆犹新,即实现了音乐和画面上的人物或事件的结合。音乐在电影中突出主题的手法就是主题贯穿。 例如影片《贫民窑的百万富翁》,贯穿该影片始终的是带有印度风情的嘻哈音乐,病=并具有浓郁的异域文化色彩。影片开始不久便通过一场警察追小马利克的片段,在强烈的鼓声下,由近及远的展现了孟买贫民窑的生活状况,很自然的交代了事件额起因,主题曲《jai ho》延续影片音乐的整体风格,强调了电影逆境中求胜的主题,也赞扬了马利克和阿提卡始终不渝的爱情故事,人回味无穷。 又如影片《泰坦尼克号》,影片开始女声悠长的吟唱旋律,为影片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哀叹,让人的内心不禁有些悲伤,又配合人们与亲人挥手离别的场景,为影片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注定了该影片故事结局一定是悲剧。杰克和露丝那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剧让众多恋爱中的情侣感动得潸然泪下。电影中那天籁般的人声吟唱与法国号的共鸣,使全片的音乐既有滂沱之势,又有浪漫史诗的悲凉,可谓刚柔并济,巧妙的构思有赞美爱情同时哀悼爱情的感人旋律。这就是音乐突出主题,推动剧情发展的妙用。 二、渲染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例如:《天国的邮递员》。宽广草原中孤零伫立着邮筒,那是座将信放入其中便能传达给天国爱人的传说的邮筒,在众多寄给无法忘怀的爱人充满爱意的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一、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 1、电影的形成期 十九世纪30 年代,电影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与进步,1895 年3 月22 日,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 。这个时期的电影在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这些早期电影过于贴近现实,而且影片时间很短。电影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 2、电影的发展期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 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1913-1926 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这些电影具有鲜明的现实

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3、电影发展的成熟期 1927 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1935 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二、构成电影基本要素的内涵及功能:组成一部电影的元素有七个,即语言,故事,结构,思想,角度,情绪和镜头。 1、电影语言是由许多有相应意义的声音、音乐和镜头组成的,它们被有目 的的运用的时候就形成了电影语言。 2、故事是电影的核心,是语言被有目的运用的对象,也是其他五个 元素产生的基础3、结构是与故事关系最紧密的,电影中故事被讲述的形式就是电影的结构。 4、电影中的思想并不只是那种被高度概括的哲学类和科学类思想思想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它涉及这个世界的所有方面,也就是说有关这个世界的被总结出来的认识就是思想。

影视领域论文写作范文: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

影视领域论文写作范文: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 与国际性的关系 陈培湛 【作者简介】陈培湛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教授 【内容提要】作者认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有矛盾性一面,因为电影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各民族审美心理定势具有排他性。因此,中国电影首先要立足本国,适应本民族观众的审美需求。然而,民族性与国际性又具有一致性。中国电影在内容上要寻求中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共同点,弘扬民族精神;要注意民族审美心理定势的交融性。提倡民族性,并不排斥国际性。我们要借鉴外国电影创作经验,借鉴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民族电影艺术。 【关键词】电影艺术/民族性/国际性/矛盾性/一致性/民族审美心理定势 一、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存在矛盾性 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确实存在矛盾性的一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电影艺术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它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恩格斯在《致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中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6页。)这是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精辟概括。电影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又受到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对电影艺术具有重大影响。经济基础的性质、变化和发展对电影艺术的性质、内容和形式的发展,都有制约作用。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作品,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观众不容易理解;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作品,也会使我国观众产生审美隔阂。如宣扬我国知识分子默默奉献精神的《人到中年》和讴歌党的好干部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孔繁森》,其价值观就难于得到西方观众的认同。而宣扬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作品,也会受到我国观众的批判。此外,由于电影艺术具有商业性,资本主义国家电影制造商一方面利用本国电影打入我国电影市场,一方面又限制我国电影打入其国内市场。据统计,1994年,美国影片产量420部,国内影院收入占全球电影市场份额40%,而中国年产影片148部,国内影院收入占全球市场份额2%。可见,中国电影目前在全球电影市场竞争

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

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 技术更新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姓名学号院系从1985 年电影诞生算起,百年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换言之,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促成了电影艺术的重大变革。 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第二次是电影从黑白到彩色,这两次变革并未在电影产业化上产生太大影响,其影响是针对于电影艺术的。 1927 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使得电影真正成为视听综合艺术,促成了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的诞生,也预示了默片时代的终结。但是这一次变革也引发了反对的声音,当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默片大师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以及第一位系统研究电影视觉表现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XX XX。 20世纪30年代,尽管电影在世界各国已经相当普及,而且这门新兴艺术已经引起一批欧洲先锋派艺术家的兴趣与重视,但在当时 仍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电影只不过是机械的再现现实,鲁道夫阿恩海姆详细分析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特点,紧紧抓住电影影像与现实

形象之间的根本差别,论述了如何利用这些差别来进行电影独特的艺术创造。阿恩海姆在其著作《电影作为艺术》里对无声电影和黑白电影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并对无声电影的特殊艺术手段进行了精辟的分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对于无声电影的理论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他认为无声电影艺术上的优点是由其技术上的缺点所造成 的,从而完全拒绝和排斥电影技术方面的进步。但这些反对的声音并 未影响电影产业的发展,即使是默片大师卓别林,也在1940 年推出 其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 1935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在美国诞生色彩造型成为电影又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似的银幕上的世界同现实生活中的世界一样多姿多彩、五彩缤纷,大大增加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而阿恩海姆反对一切可以使电影更加逼真地反映现实的技术进步,他极力反对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认为如此可以保持电影的艺术地位,以防止电影陷于自然主义,避免电影变成抄袭生活的工具。他的结论是错误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绝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段,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也完全可以避免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而且,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电影离不开艺术创造的假定性,同样也离不开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带来了电影留声机和彩色电影胶片,从而引发的这两次电影产业的变革与第三次相比只是序曲,环境音响和对白带给电影的影响增加了电影反映现实的逼真性,真正影响到电影产业化的,还是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第三次变革。 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如果从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1977 年首先将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制作的特技效果成功运用到 星球大战》中算起,这场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目前正在进行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数字技术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制作方式与美学观念,为电影产业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尤其是20世纪90 年代以来,现代高科技以极其逼真的技术手段和虚拟现实的表现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电影产业的魅力与生命力。 从《侏罗纪公园》里栩栩如生的恐龙健步飞跑到《真实的谎言》中庞大的战斗机在摩天大楼之间横冲直撞,再到《泰坦尼克号》中巨轮倾覆在冰冷的海面上,这些震撼场面无不归功于数字技术,特别是2004 年获得奥斯卡11项大奖的《指环王:王者归来》,更是用数字技术创造出了无法复制的效果。“视觉娱乐影像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

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一概述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的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 电影是综合艺术,从电影本体分析,它综合了文学、戏剧、摄影、美术、音乐……它年轻,有生命力,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具有形象、生动、丰富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可以表达出具体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恰好与音乐的抽象性互为补充,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音乐,无疑是电影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我称之为电影的“第二台词”。因为音乐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宏大的场面或重大事件,以及片中人物心理的比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这其中,电影音乐起到了巧妙的解说作用。使观者或情绪激昂,心潮澎湃,或心悬一线,紧张窒息。绝妙的配乐可谓电影中的点睛之笔。早在无声电影时代,每个电影场都会有一位钢琴师或一个乐队,负责按一首专门写好的乐谱或按影片公司明确提供的暗示,用音响为画面伴奏。正如李.R.波布克[1]所说:“从为无声片伴奏而在蹩脚钢琴上敲出第一个音符起,音乐就一直是电影影像的一个忠实伴侣。”即使是影史上早期的默片都离不开音乐,更足见其重要性。 电影音乐指的是电影中所有听得到的音乐。至于电影歌曲,也可以说就是指所有出现在电影里的歌曲。电影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体裁。任何电影在美学层面上都不是现实本身,它是一种现实感,终究不是社会学层面的作品。而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能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电影音乐始终在电影表演中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同别的姊妹艺术一样,它能表现人们在生活中所渴望的东西;同时它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感情;另外,它又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鼓舞斗志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电影艺术中,许多宏大的场面,用了合适的、气势磅礴的乐曲或配唱,那就可以发挥语言所发挥不了的作用了;电影中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或表现突发的事件,紧张、恐怖、激烈的场面,或对景物的描绘,或加强对影片中悲欢离合等情节的渲染等等,对以上各方面,电影音乐都起着巨大的、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电影歌曲,只是歌曲本身,仿佛黑夜中的星光,虽不能照彻黑暗,却使电影增添了一丝光亮。 二影片《ONCE》 我们可能经常会在地铁站、天桥上看到弹着吉他卖唱的艺人,也许是现代城市的生活步伐过于快节奏了,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轻轻一瞥然后继续行色匆匆,甚至没有时间琢磨一下自己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2006年约翰?卡尼[2]导演的爱尔兰电影《ONCE》就叙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电影中的男主人公(格伦?汉塞德[3]饰)就是一名在街头卖艺的小伙子,地点则切换成了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他是与众不同的,不会弹奏那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以赚观众缘,反而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无法自拔,丝毫不会受到身边环境的打扰,几乎要与城市一角的黑暗与晦涩融为了一体。 然而这一切,都在一个傍晚发生了变化。在拥挤的都柏林街头,一把破吉他,低沉迷人的的嗓音,无人问津的街头演奏,一曲《The Healing Has Begun》,影

论电影艺术与现实人生之关系

论电影艺术与现实人生之关系 一周会花多少时间在看电视、电影上面?无论是坐在电视机前,还是从网上下载,或者干脆直接在视频网站上欣赏。看电视、电影给都市人的生活带来什么?也许你会说,消遣、娱乐、放松———想想那些精彩大片和电视剧,无论是《阿凡达》、《越狱》、《Friends》,还是《赤壁》、《潜伏》、《杜拉拉升职记》,它们画面美轮美奂、情节扣人心弦或者对白字字珠玑,让人情不自禁卷入其中,欲罢不能。不过,除此之外呢?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你有没有从虚构的影视剧里学习到些现实之道? 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中,直到电影的出现,之前的艺术形式都不具备如此强大而严格的记录功能,戈达尔曾说“只有电影是唯一可以完全讲述历史的著作”,从本体的角度来看待电影的功能,它的确是对所拍对象的忠实再现,以至于人们总是认为电影描述的世界就是现实世界。虽然现在的电影已经不再被当做一种“记录”的方式,但大部分符合传统叙事模式的电影——或称其为故事片,都会极力营造一个看上去真实的世界,不管电影风格是写实的还是非写实的,一切看上去都像是的。 这学期选修了电影美学这门课,想更加深入了解电影艺术的精髓,了解了早期电影和现实电影的区别,也了解了一部分当时电影艺术中人物的思想观和如今现实中人物的思想观念的不同,电影中不同时代反应的是不同的现实关系,像在《小城之春》中反应的现实就是在战争中的生活,一个简单家庭在战火中受到伤害,一个女人的心声! 尽管所有影视剧都会在片头注明“本剧故事纯属虚构”,可毕竟“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们还是愿意从故事里寻求对他们有帮助,有提升的生活之道,有时候还可以涉及更具体的层面。就好像几年前的《云水谣》热播后,许多人把秋水和碧瑶的恋爱过程,跟现实恋爱联系起来,虽说“《云水谣》是一部比较夸张的电影作品,可是从中反映的现实还是有的,秋水和碧瑶由于种种原因始终走不到一起,和现实很像,有时候就是这样,即使相爱,但还是不能在一起”。 还有在上课过程中,我们看了一部叫《黄土地》的电影,《黄土地》是我接触的中国本土电影中比较优秀的代表之一,本来觉得1984的中国电影,没什么特技效果,没什么大批资金投入,应该难以认同,但看完后才觉得只要用艺术的心去拍出的电影,绝对比用钱堆出的一堆貌似电影的文化泡沫要好得多。 《黄土地》这部电影是很实在的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黄土高坡姑娘不愿服从封建思想的包办婚姻的枷锁,逃离去找八路军的事情,后来在渡黄河时遇难了!电影当时拍摄是完全和依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情况来的,充分表现了当时在黄土高坡人们的民风和民歌的质朴! “电影现实”存在非现实性,当电影靠近梦想,它的非现实性得以显现。电影的非现实性源于其作为艺术的本质,“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有脱离尘寰的倾向。他所创造的最直接的效果,是一种离开现实的‘他 IfE(otherness)”’,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假定性。影片是以假定的、梦幻的方式,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观众看电影时是和真实世界相对隔离的,他们投入电影描述的影像世界中,通过情感活动完成了电影情节的现实转化工作,所以与其说电影描述了~个现实世界,还不如说电影让观众产生了“现实印象”。法国学者麦茨也指出,“从总体上看,电影状态的幻想系数高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知觉状态,而电影状态的逻辑系数则低于我们现实生活的知觉状态。具体来看,不同类型的电影,其幻想系数和逻辑系数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电影院里放映的电影所呈现的世界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知觉的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是有很大不同的。” 就好似《蝴蝶梦》里女主人公的想法,非现实与现实的幻想,虽然是遇上了,电影以夸张的手法吧人物的心理刻画出来了,但是面对现实是就存在落差,放到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会存在一定差距的! 电影“非现实性”中的现实意义,当电影靠近现实,它便蕴含了现实意义。所谓现实,从哲学范畴看,它是客观实在的,是不能“重演”的,但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在电影运作过程中恰

浅谈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浅谈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电影中的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位极其显赫。现代电影中。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片。许多成功的影片如果脱离了音乐。其艺术感染力也将会暗然失色。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中运用音乐.就像小说需要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一样重要。电影音乐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一)渲染环境气氛 1.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 2.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为某个场面营造一种特 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 (二)渲染时代气氛 每个时代的乐曲或歌曲。从内容、音调、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都有所不同。 电影音乐可以根据影片的时代背景,选用那个时代特有的乐曲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 音乐。同时。也可以运用这种音乐为影片制造背景气氛,以达到渲染影片时代气氛的作 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片,常采用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瑚音乐旋律等等。这些音乐都较好地反映了影片的时代特征。(三)渲染地方色彩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选用具有当地特点的歌曲、地方戏曲、地方曲 艺的音乐,即可为影片营造渲染出一种地方色彩来。 例如我们熟悉的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的影片。音乐都有鲜明的各国地域 特色。 (四)渲染民族特点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又为影片渲染了 民族特点。彦克、罗念一作曲的表现西藏农奴翻身解放做主人的故事片<农奴》,选用富有鲜明的西藏民族特色的音乐,并由藏族著名女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其中的插曲。使影片的西藏藏族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刻画人物心理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大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概括。虽然

如何理解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辩证关系

如何理解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辩证关系 ——101402班郑宇玲 在高科技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的制作、创造产生了巨大的颠覆。数字技术使电影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极大的机遇。它使电影艺术的观念和审美陷入了过时的境地;但也使电影艺术有了更强大的表现力和视听冲击。让电影更深入人心。 纵观从古至今的电影历史之路,每一次的电影重大变革都得利于技术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电影对于观众的吸引力。正是因为有了数字技术的应用,才维护了电影的地位。因为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在家便能看电影,不需花大量的金钱去电影院看,方便又经济。而此时,高科技加入了电影,使电影有了电视不能比拟的视觉震撼效果。人们为了欣赏这一新鲜事物,不得不出门去到电影院,为电影行业重拾了生机。 然而,在这个数字技术的时代里,电影的剧情感和艺术感却被冲淡了。人们开始着重于关注眼球所看见的,而少用心去感受。当然,电影的创作者更多的专注于此,也怪不得观众有如此态度对待当今的大部分电影。 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巨大,除了技术层面的,还有艺术层面的,甚至影响到了电影的创作和电影美学。数字技术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发行,数字技术创造出电影的虚拟影像,数字技术带来影视艺术的融合与普及。 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发行。用数字技术取代了笨重的胶片摄影,也颠覆了后期制作的可能性和拍摄过程的局限。用技术弥补了制作中的缺陷。而且没有了之前繁重的胶片和片箱,减少了发行和放映过程中的复杂程序,使电影发行放映的成本降低,效果还更好,保存时间还长,十分有利于电影的发展。 数字技术创造出电影的虚拟影像。数字技术的应用,还使电影中可以出现栩栩如生的虚拟形象。也是电影越来越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字技术带来影视艺术的融合与普及。在数字技术的革命中,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越发的难以区分,影视一体化的进程正在不断的加速。 技术对于电影艺术来说是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当今的数字艺术对于现在的电影艺术更是如此。它是电影表达的一种手段,为我们创造很多新奇的电影感受和视觉奇观。它能更好的推动剧情发展,和更真实的表达人物情感,但它不可能替代电影或者离开电影,作为一个单独的存在,这是没有意义的,也不能称之位电影。电影艺术与数字技术很好的融合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技术不能取代艺术,艺术也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 标签:艺术学基础知识电影 *电影发展历程 一,电影发明阶段 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 二,电影普及阶段 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 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 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

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 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 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 三,电影研究与评奖 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 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 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 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 四,电影音响的发展 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 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

电影音乐与艺术赏析

电影音乐与艺术赏析 期末考查要求 统一使用信纸封皮为本课程名称姓名学号专业 字体工整回答问题表述清楚、准确、深刻,内容充实 电影音乐与艺术赏析期末考查 1.根据影片《十面埋伏》有关内容谈谈影视剧主题歌 “在那绿色草原上有我的家乡,童年时你我曾一起玩捉迷藏,阳光下轻风吹起陈陈绿浪,没有愁也没有忧伤……是你,我的真爱。春的女神到来,遍地鲜花怒放,彩蝶纷飞带你我奔向前方。手牵手不再悲伤,你那声音永在我心中荡漾” 电影《十面埋伏》的主题曲《爱人》由梅林茂作曲,凯瑟琳-巴特尔演唱。梅林茂是亚洲影坛知名配乐工作者,负责配乐的港日电影超过三十部,在国内多个电影节中获奖,并以《慌心假期》一片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音乐。凯瑟琳-巴特尔嗓音高吭雄厚,演唱技巧娴熟卓越,擅长演绎巴洛克时期至近代作曲家笔下的佳作,曾五度夺得格林美音乐奖。二者合作用美声演唱方法和音色为影片注入了极有亚洋特点的音乐表现艺术形式。 主题曲在片中时隐时现,贯穿其中,为片中情节起着描绘、写意的功效,歌唱深情,感情真挚细腻,极具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出现在影片最末的那一次,惊心动魄的比斗之后,小妹已经奄奄一息,一切都要过去了,这时开始回荡这首歌,让人不禁想起小妹与随风从开始相识到最后相知的各种情景,尤其是在花海时,小妹的那句话:“你说会带我到山野烂漫处”,回想到此处,不禁为他们的爱情悲剧感到叹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沉默。但唯一的不足却是这首主题曲,整个歌听完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个人对音乐的领悟力原因,我认为在渲染大唐文化、江湖侠客的神韵方面有些欠缺。张艺谋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都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音乐作品也应如此,而这首《爱人》却没能体现民族内涵和情感韵味,听上去更像西洋歌剧,让人遗憾不已。 主题歌音乐是影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突出影片的主题,达到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影片的思想意义;能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能推动和帮助剧情的进展、延伸情绪等;能描绘自然生活,描绘时代空间,描绘民间民俗,描绘地方风貌,以引起观众对时

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电影史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学艺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特别借助于技术的革新。纵观电影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起着先导的作用。上世纪末以来,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如计算机图形技术、数字影响合成技术、三维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电子数码信息技术、三维动画、虚拟技术及全数字电影拍摄、下载、播映等新技术即给全球观众带来了匪夷所思三维惊喜和焕然一新的视听体验,使电影制作、电影发行、电影存储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电影艺术的范围、性质、电影的表现力,创造了人们前所未闻的视听奇观,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全面应用是继电影史上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第三次革命。这次革命对电影业的冲击是天翻地覆、前所未有的、其深度和广度与前两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是作为一种连续摄录并映现世界原貌的科学技术手段而出现的,摄录技术,感光胶片的发明,从技术上提供了电影诞生的可能性,电影的技术性是它自身的本质属性,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电影诞生后,迅速介入艺术文化活动中,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艺术,电影一方面建立在以技术手段记录现实世界某些侧面的基础上,是摄影机运用的有机体,另一方面靠着大量大量吸收文学、绘画、音乐、表演等艺术营养而成长起来。电影的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完美的创造欲,它将商业、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如此成功。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介入电影业给电影带来一场新技术革命,为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是数字技术已像潮水般涌入了电影制作领域,数字化的浪潮将电影制作与计算机技术两者结合到了一起,使电影的制作工艺、视听效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大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积极影响: 1.数字技术促使了新的电影样式、电影类型的出现: 其中中外灾难片、动画片,科幻片等类型的出现和成熟。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电影中的想象境界是如此高原、奥妙,真正的令人难以想象、神秘无比。 2.数字技术丰富了电影的创作、发行、剪辑手段: 数字技术带来了电影创作的数字化。在前期创作、实际拍摄及后期创作过程都要应用到计算机技术。比如在前期创作中运用计算机设计影片需要的场景、情节、画面等,以便

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 来源:作者: 2003-11-05 14:10:02 一、形成时期(1905-1931) 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了中国。 1906年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的沈阳人任景丰在北京利用他开设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拍摄三天,共成三本。内容是著名京剧泰斗谭金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当时出现“万人空巷来观之势”,由此奠定了中国电影的起始点。1913年摄制了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原名《洞房花烛》),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依什尔摄影,共拍摄了一个月。影片详细地叙述了旧社会一个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批判了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这部影片与以前的戏曲影片有着明显的区别:①它有一系列影像活动,有电影创作意识;②具备了戏剧电影样式的雏形;③具有干预社会、批判现实的创作倾向。因此,它开中国电影片种、样式、和创作方法的风气之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17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首次注意到电影,他们自筹资金,成立了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以自制自销的经营方式,开始了中国

电影事业的真正起步。 1922年2月,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率先筹建“明星影片公司”,此后,该公司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出品最多、历史最长的一家制片机构。据《中华新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在国内各大城市注册的电影公司多达175家,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淘汰,最后只剩较著名的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明星”、“天一”、“联华”等影片公司。 中国电影就是在这样混乱状态中发展的。当时公司林立,队伍复杂,思想混乱,艺术质量参差不齐。正在这时,电影艺术和技术的最大革新成果——有声电影于1926年8月6日在美国诞生了。不久传入中国,同年12年16日在上海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进行了试映,这是中国有声电影的开始。1930年,“明星”怀着极大的勇气,开始了中国有声电影片《歌女红牡丹》的摄制工作。影片于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成为中国最早的蜡盘发音的有声片。1931年,中国开始了片上发音有声片的试制工作,从此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走向成熟。 二、成熟时期(1931—1949)

《电影音乐鉴赏》论文

《电影音乐赏析》课程论文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姓名:武鑫 学号:201006059 学院:国际商学院 班级:工商管理 (全球管理实验班)1班

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摘要:音乐已成为电影叙事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电影放映中发挥着奠定感情基调、烘托电影氛围、反映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电影音乐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电影,理解电影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电影音乐;赏析;内涵

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自电影出现以后,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造型因素已经越来越受到电影创作者的重视,它已经成为电影中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叙事元素。根据影片整体的基调以及情节的需要所设计或创作的音乐,电影音乐对画面不仅仅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渲染影片情绪,补充画面内涵,传达画面思想,推进情节发展,感染观者情绪的作用,从而实现影片的艺术效果。通过对具体电影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 电影《和你在一起》是一部将故事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影片。贯穿影片的音乐,有原创音乐也有欧洲古典音乐。片头,描述刘小春在江南小城的生活场景时的背景音乐,采用的是笛子、琵琶、鼓等中国民族乐器。其中,笛声、琵琶声旋律缓慢、悠长,衬托出了江南小镇的细腻、绵长,而赋有节奏感的鼓声,则有利于电影情节的推进,伴随着刘成父子坐着小船离开家乡。之后,刘小春在少年宫比赛时拉奏小提琴古典曲目。配合着钢琴声,开始旋律缓慢、琴声悠扬,之后节奏加快,小提琴声仿佛绕迷宫般迂回曲折,直至最后峰回路转、找到出口,琴声也随之结束。在刘小春演奏的同时,一旁倾听的江老师许以赞许的微笑,预示着之后两人的生命出现交集。之后,江老师跟刘小春交流往事的时候,背景音乐先是小提琴曲,之后是女声,在此期间小春加强了对江老师的理解。当镜头在刘成骑自行车在外奔波与刘小春按江老师的要求“不要动琴,用你的心去感受”读谱间切换,背景音乐也在不同的小提琴曲协奏曲之间切换,衔接紧密,旋律急促,时而激昂,时而低沉,一方面暗示着刘成在大城市工作的奔波劳累,一方面也暗示着小春的琴艺在不断提高。莉莉在男朋友生日时精心准备了一番,浑厚的女声在背后吟唱,而当莉莉的用心被拒心情郁闷之时吃着蛋糕时,刘小春拉了一首李斯特的《第三号慰藉曲》,用婉转、细腻的琴声抚慰着莉莉落寞、伤感的心。而之后,刘成通过一场小提琴演奏会认识了著名的演奏家余教授,小提琴曲再一次成了影片衔接、开启新的情节的纽带。之后,小春在父亲婉拒江老师的情况下再一次来到江老师家中,两人沐浴在阳光中,用小提琴和钢琴合奏一曲《第三号慰藉曲》,琴声优美,琴艺高超,两人高洁的灵魂达到契合——那是对音乐同样纯粹的热爱。而当小春站在舞台上,全身散发着光辉,在交响乐队的配合下,拉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旋律转换不断,直至最后达到高潮,也仿佛是映衬了小春高大的形象。当林雨因为不能参加比赛而对小春生气时,小春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小提琴,仿佛又见到了老朋友,背景音乐的小提琴声又是缓慢的、绵长的,一方面映衬着林雨的倾诉,一方面映衬着小春的回忆。而影片的最后,小春放弃了比赛,泪流满面尽情地在火车站弹奏,林雨也在演奏厅完成自己的梦想,两人一个选择了亲情,一个希冀着成功,在柴可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百转千回的旋律下,使得影片的主题得到升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所在,孰对孰错不好评判,但是导演心中的平衡还是倾向了亲情这一边,那才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吧。在这部影片中,原创音乐主要是指作曲家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曲目,笛声、琵琶声、古筝声等,对影片生活情景的展现有着很好的衬托作用。而欧洲古典音乐经典曲目,在这部影片中主要由小提琴演奏,一方面衬托出主人公高超的琴艺,一方面以其变化的旋律暗示着人物的心境,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电影《海上钢琴师》同《和你在一起》一样,主人公都是音乐家,或者说是

论电影艺术审美特性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论电影艺术审美特性 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层次:专升本 学号:102111570012 姓名:李晓彤 指导教师:刘云老师 2013年9月 21日

华中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性研究”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无论是从电影理论的讨论,还是从电影生存现状来看,学术界对电影的本体和电影的艺术形态问题,还没有达到本质性的认识,电影艺术的创作实践则在“作者论”艺术电影与“大众化”商业电影之间不断修正,不同的电影促成了不同的实践和结果,任何的偏离都可能造成了电影与观众关系的错位,造成了电影对大众的无意疏离。因而我们必须对电影审美特性进行再认识,促进电影艺术本体的突显,既保持其艺术品性,又保留其具有娱乐功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其现代文化价值及其意义。 2.选题研究的内容: 一、作为电影艺术媒介的影像之特征 (一)电影影像的审美物象性 (二)电影影像的时空幻觉性 (三)电影影像的符号表义性 二、电影艺术之特质 (一)电影艺术与绘画艺术之比较 (二)电影艺术与戏剧艺术之比较 (三)电影艺术与语言艺术之比较 三、电影艺术接受活动之特点 (一)审美感受的被动性 (二)审美感知的当下性 (三)审美感知的综合性 (四)审美接受的流动性 四、电影艺术与现代技术的不解之缘 (一)特写、剪辑与现象之美 (二)场面调度与意象之美 (三)光影、声音与韵味之美 (四)数字技术与“超真实之美” 五、电影艺术的审美文化意义 (一)电影艺术的大众文化性 (二)电影艺术的娱乐意义 (三)电影艺术的文化仪式性 (四)电影艺术的美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