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浅谈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浅谈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浅谈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电影中的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位极其显赫。现代电影中。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片。许多成功的影片如果脱离了音乐。其艺术感染力也将会暗然失色。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中运用音乐.就像小说需要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一样重要。电影音乐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一)渲染环境气氛

1.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

2.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为某个场面营造一种特

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

(二)渲染时代气氛

每个时代的乐曲或歌曲。从内容、音调、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都有所不同。

电影音乐可以根据影片的时代背景,选用那个时代特有的乐曲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

音乐。同时。也可以运用这种音乐为影片制造背景气氛,以达到渲染影片时代气氛的作

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片,常采用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瑚音乐旋律等等。这些音乐都较好地反映了影片的时代特征。(三)渲染地方色彩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选用具有当地特点的歌曲、地方戏曲、地方曲

艺的音乐,即可为影片营造渲染出一种地方色彩来。

例如我们熟悉的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的影片。音乐都有鲜明的各国地域

特色。

(四)渲染民族特点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又为影片渲染了

民族特点。彦克、罗念一作曲的表现西藏农奴翻身解放做主人的故事片<农奴》,选用富有鲜明的西藏民族特色的音乐,并由藏族著名女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其中的插曲。使影片的西藏藏族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刻画人物心理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大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概括。虽然

它所表达的思想不像视觉艺术。诸如绘画、摄影、电影

画面等那样具体明确。然而它在对人物的情绪和情感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音乐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来体现人的丰富复杂的感情状态。

音乐最大的长处.在于可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或是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或是轻松、愉快等等。电影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是

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起到这种作用的音乐。在影片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可以是画内音乐.也可以是画外音乐:可以是乐曲,也可以是歌曲。

1.角斗士的音乐感想

角斗士年奥斯卡颁奖礼上重整山河的英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携斥资亿元打造的史诗性巨作角斗士一举囊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服饰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五项大奖成为第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最大的赢家影片讲述了身为罗马帝国将军的马克西姆斯在历经家破人亡巨变后的挣扎和反抗而命运的安排又使他成为一名战无不胜的角斗士让他再次站在搏杀场上开始踏上自己的复仇之路

开篇:的音乐

影片以马克西姆斯轻抚麦浪的手这一特写镜头为发端伴随轻柔低徊的音乐和隐隐的孩童笑声吟诵着这个多年征战在外的将军对家的渴望金色的麦田随风轻摆对马克西姆斯来说麦子的丰硕中有他对妻儿的思念和对归家的向往这段重复蒙太奇的使用使影片紧张僵硬的节奏得以舒展也给影片角斗和复仇的过程增添了些许柔情色彩梦幻式的情节营造出浪漫唯美的氛围淡化了刀枪剑戟的嗜血冰冷而马克西姆斯这段冥想中的场景最终也引导他的灵魂回归到梦寐已久的家园

2.和你在一起

影片《和你在一起》,以13岁的天才琴童刘小春为线索,以流溢彩的影像风格,在一个严整有机的声画时空系统中,用缓而又不失激情的叙事节奏,将父子情、师徒情、男女情、俗与理想等种种复杂寓意,都纳入其中融为一个完整体,我们娓娓讲述一个世俗化的人间故事:JL子小春是一个敏而沉默的少年,从小就学习拉小提琴。一把琴牵系

了孩子一颗纯真而美丽的心灵,是孩子对生活的朴素情感之源,同也是与他未曾谋面的母亲的深层联系:而父亲刘成是一个厨师。心地善良又幽默乐观,对不是亲生儿子的刘小付出了所有的心血。父子情深,为了儿子能够受到最好的提琴教育。父子匆匆北上。经过一番艰辛的奔波之后,儿终于获得了参加国际比赛的资格,而刘小春却因为对父亲深厚感情毅然放弃了比赛,回到了养父的身边。面对都市活中五彩纷呈、眼花缭乱的灯红酒绿和车水马龙,一个孩用简单质朴的选择默默说服了整个成人世界。

该影片主要设置了两个音乐主题:一个是由笛声和琵琶组成的清新质朴的水乡主题,它代表了古朴乡情和融融亲情:另一个是以小提琴为主旋律、和之以钢琴或弦乐的协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让刘小春唱出了心底的声音“我爱你。我要和你在一起”。该片镜头运动灵活自如,剪接手法纯熟洗练,动静有致,简相宜。片头。在江南水乡。镜头伴随着清幽明快的笛声随小春在“小桥流水人家”问徜徉,或跟或摇,或静止不动看着小春来去,似乎获得了生命力而在顾盼留连。在少年比赛一场戏中,镜头先从正在台上演奏的小春身上缓缓拉,于大厅内听众身后慢慢横摇,摇至小春父亲刘威背影的写,停下,只听得他对身边的人自豪地说了句:“我儿子!”旁边的人赞誉一句“拉得好!”后,镜头视点便继续摇至仰在一把椅子上、闭目合眼的江老师,以中近景俯视了他片刻,便重又切换到台上的小春:尔后。镜头又从正面全景缓慢摇,掠过评委和观众,以远景画面停在了观众席后面的江师身上,之后,镜头缓慢前推,推至仍仰躺在那里的蓬头垢的江老师的近景,突现他手指随着琴声颤动,仰着的头渐抬起,镜头旋即与他一同回望台上的小春,随着琴声的急加快,舒缓的移动镜头转为快速的短镜头切换。伴奏者钢键盘上手指的特写、小春随音乐节奏快速摆动的头及其操的手不同角度的特写,和江老师渐露赞许笑容的脸交叉剪。直到江老师在琴声拔高即将戛然而止之时啪地合上折叠扬长而去,这时镜头也陡地停在那里。默默注视江老师走景深处略带落寞感的背影。这组镜头一气呵成,将长镜头蒙太奇错落有致地穿插运用,既充满韵律感,又不乏幽默趣,同时把小春的超群琴艺、刘成为儿子的自豪、江老师对小春的赞赏及预感命运不会垂青这个乡下孩子的愤感等诸多信息明白晓畅地传达给观众。影片的高潮段落。一组组时空交叉、气势澎湃的蒙太奇段落,有如交响乐的华美乐章,将影片的叙事和情绪推向峰巅。现实时空中的小春在北京火车站逆着人流呼唤“爸”自右向左奔跑的镜头。与过去时空中的刘成在一个车站怀抱婴儿逆着人流自左向右奔跑喊着“唉!”的镜头反复切换:运动方向相反的动态画面的相互撞击及其声音的相互呼应即已造成强烈的视觉;中击力,其时空与声画的对立造成的高速运动感旋即又为下一组父子俩分别

呆立于两个时空画面中的静止镜头所阻,形成了一个明显的顿挫:接下来,同处于候车大厅现实时空的父子俩相遇、无言相对。几个正反打镜头将其万千感慨缝合其中,镜头又推成刘成面部特写。于是在婴JL口ili哭、开车铃声与广播声相交叠的音响中。时空转人过去,画面变为黑白,连续快速组接的10个短镜头重现了当年刘成拾得婴儿在人群中奔跑。高喊“唉。这是谁的孩子?”这一刻骨铭心的往事追忆……音乐响起,切入舞台上林雨操弓拉琴的特写,又响起仿佛来自天堂的婴儿啼哭声,画面又3次切至过去,逆光中刘成将婴儿高高举起:随着柴可夫斯基D大调协奏曲的前奏结束。画面重新切回到现实,火车站大厅中,小春泪流满面,紧闭双眼,左手手指在琴弦上飞快地滑动,右手扬弓忘情地拉着那首参赛曲目,琴弓上--,fp<断的弦丝凌空飞舞,像一条银色的弧线泣血般地倾诉着小春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于是,在激昂的弦乐声和旋转拍摄的画面中,舞台上拉着琴的林雨、庞大的伴奏乐队、舞动双臂的指挥和在候车大厅中拉琴的小春,和着同~乐曲的节奏快速地交叉切换,奏出一曲视听融合的绚烂而完美的人生乐章,并隐喻着小春艺术与精神的双重升华,完成了爱的绝响。这~组蒙太奇段落气势雄浑,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并使之尽情宣泄,就在磅礴的音乐旋律达到顶峰、情绪达到饱和点的那一刻,声音与画面骤然消失,形成无声的黑幕.致使观众昂扬的情绪在这一突兀的顿挫中得以延宕和抒发。片刻之后,音乐再次响起,画面重现,节奏转缓,先前趋于写实的、厚重而不饱和的银幕色彩此时为亮而柔的调子所代替,旋转摇移着的慢镜头将父子的拥抱渲染得如梦如幻,影片便在这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的氛围中结束,将一曲洋溢挚爱亲情、感人肺腑的银幕交响颂歌献给了广大观众。

《和你在一起》通过音乐这一载体奏出了

人间爱的交响曲,人们沉醉于其问的同时更获

得深深的感动和对于爱的反省,人类因为爱而

存在。影片宣扬的与其说是为成功而奋斗,不

如说是为爱而追求。影片倡导的是一种人文关

怀,呼唤的是一种精神世界的重塑。

3.钢琴家

电影《钢琴家》的音乐,导演基本选用了波兰浪漫派钢琴家肖邦的音乐,同样的国家,同样的职业,肖邦的音乐成为影片叙事的重要手段,成为人物与观众交流的直接表述,而电影又赋予肖邦音乐具体、明确的内容。法国影评人曾撰文说:“《辛德勒名单》是部简单的英雄电影,而《钢琴家》在艺术性以及表现人性和二战历史的真实性、细腻

性方面均超越了《辛》剧。”被意大利左翼作家卡努杜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其中由于加入了以音乐为主的声音,改变了电影的表现形式,扩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达到了真正意义的声画结合。电影中除了采用大量优秀的原创电影音乐之外,其实在众多的电影音乐里,引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经典名曲并非少见,它们有不同时期和不同体裁的音乐,包括歌剧、交响乐、小型重奏和钢琴作品。如马丁·斯科赛斯的《纯真年代》引用了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在电影大家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关于未来社会问题的影片《发条橘子》中,“贝九”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清晰可辩。一部描写利用高科技手段盗取名画的影片《死後余生》,莫扎特温柔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和普契尼的歌剧《贾尼·斯基基》中劳莱达的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的唱段,长时间地漂浮在大段的对话场景之上。美国科幻片《第五元素》中,外星人用奇特而美妙的声音重新演绎了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剧《拉美莫尔的露契亚》,让人听得如醉如痴。在澳大利亚的一部关于动物的喜剧片《猪宝贝》中,我们可以听到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法国作曲家圣桑、比才的优秀音乐片断。钢琴这件乐器的运用可谓一直伴随着电影艺术的成长,无论是电影音乐默片时期的钢琴家现场伴奏,还是电影音乐创作时期钢琴曲的大量使用,钢琴都为电影、电影音乐的创作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永久的灵感。除此之外,很多的片中的主人公本身也是音乐家,他们也都表现了世界音乐宝库里的经典曲目,这就使音乐与剧情结合得更加紧密。如法国导演让·雅克·内贝的影片《女神》,主人公女高音歌唱家辛西娅·霍金斯所演唱的就是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作曲家阿尔弗莱多·卡塔拉尼的歌剧《瓦莉小姐》中的著名唱段。澳大利亚钢琴家传记影片《闪光的风采》曾轰动一时,片中不仅有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样深刻磅礴的大曲子,同时还能听到舒曼《童年情景》中的小品。音乐的电影用音乐刻画人物,描写人物心理,制造戏剧冲突,渲染气氛,进行情感交流,强化了电影的叙事功能。电影《钢琴家》开头是1939年的华沙街头,片子是真实的黑白记录片,画面有很多的划痕,有些地方模糊不清,人们闲适而又平静的做着自己的事,背景逐渐响起肖邦的钢琴音乐,

那是肖邦的《群C小调夜曲》(生前未编号)。此曲作于1833年,予1875年出版,是肖邦夜陆中的精品。夜曲这种音乐体裁由英国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盛行于19世纪,是浪漫派作曲家所常用的一种独特的器乐题材,朦胧的黄昏,静静的月夜,富有诗意的大自然的夜景最容易引起艺术家丰富的幻想和深沉的思考,其形式高雅,充满诗意,以钢琴曲居多,偶尔也有合奏曲和声乐曲。影片中的这首#e小调夜曲,体现出肖邦音乐的典型风格,曲调平静而深情,华美而细腻,音乐表现出一种倾诉的状态,时而又

透出些许的伤感和无奈,好像在向人们暗示着什么,影片就在这样的情调中开始。慢慢地画面转到室内,成为清晰的彩色,首先我们看到一双修长的手在钢琴上轻抚,音乐与前面衔接,丝毫没有间断,随着画面的移动,我们看清了演奏者和整个房间,这是华沙电台的录音间,它和外面的监听室隔着一面透明的玻璃墙。演奏者面庞清秀,略微忧郁的眼神中透出坚毅和自信。他平静地弹奏着,深深地陶醉其中,表现出一种高贵、洒脱与执着。突然,一声巨大的轰鸣震动了整个建筑,使钢琴家差点中断演奏,德国纳粹打过来了,外面监听室的人示意离开,但他坚决地摇摇头,继续着音乐,最终夹杂着尘土和石块的气浪迫使他停止演奏。人们四处奔逃,音乐与战争的矛盾、和平与战争的矛盾开始了。安逸的生活将不复存在,苦难开始了。在被大炮轰击得支离破碎的城市中,德军排着整齐的队伍大踏步地进入华沙。所有的犹太人成了被蹂躏的对象,他们被迫带上标记,赶出自己的家,来到已围起来的犹太定居点。在这里人们死的死伤的伤,生活极度困难。主人公日彼曼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来到犹太人的饭店演奏钢琴。不久犹太人又在被蒙蔽的情况下被一批一批地用火车运走,实际是运往集中营杀害。日彼曼虽然在一波兰伪警察的帮助下死里逃生,但旋及又落人虎口成为供德军驱使的苦役。一次偶然的外出劳动中,他见到一位熟识的女歌唱家,这给他带来了希望,他再次逃出虎口,被女歌唱家和她的丈夫隐藏起来。从此,日彼曼过起了提心吊胆的躲藏生活。这期间他差点被疾病和饥饿夺去生命,全因好心人的帮助才坚持下来。有一次,他被带到一间有钢琴的废弃屋中躲藏。好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一样,他在钢琴前矗立许久,然后打开琴盖静静地坐下,手慢慢地抬起来放到了琴键上,音乐响起来,身体也随着音乐颤抖起来,那是肖邦为钢琴和管弦乐而作的《降E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作品22号)的引子和主题部分。这首曲子作于1830年9月至1831年7月,1836年出版,音乐坚定而充满激情,在乐观豪迈的精神和热情矫健的气质方面显示出民族自豪感,音符如洪水一般奔腾而下,观众的心境也随着音乐慢慢的明朗开阔起来,一扫前面阴暗悲愤的情调。电影镜头从日彼曼的面庞逐渐地向下移动,最后到达手和琴键,啊……!日彼曼的手并没有触动键盘,他的手随着音乐在键盘上凌空飞舞。是啊!在这白色的恐怖之下,怎能发出一叮点的响声呢,日彼曼为了生存只能压抑住对钢琴的渴望、对音乐的渴望,那内心的音乐是一种倾诉,是对祖国的特殊的情怀,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是坚持下去的信心,活着就是一种胜利。场景虽然很短,但这小小的插曲却体现了导演的神来之笔。1944年8月,纳粹德国开始败退,俄国军队即将打过来,德军进行着最后疯狂的毁坏,城市变成了废墟。为了逃避德国人,日彼曼不得不东躲西藏,疲于奔命,常常被饥饿和寒冷

所折磨。在一个难得宁静的夜晚,从黑暗死寂的废弃建筑中的某个窗口透出了一丝光亮,那是日彼曼,背景音乐慢慢响起,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第二乐章。音乐舒缓,充满了温暖的色调。只有在这样的夜晚,日彼曼那饱经战争苦难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抚慰。贝多芬这位哲人式的作曲家,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光辉的人性,作品“贝九”中的《欢乐颂》代表了他的美好愿望: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而他的后裔却把世界变成了屠宰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一天夜晚,日彼曼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食物罐头,但在开启的时候不慎将其打翻在地,他急忙弯腰去捡,却看到了一双锃亮的高腰皮靴,一个德国军官站在他的面前,日彼曼恐惧得僵住了。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2—39—万方数据这时人们不仅为他的命运担心,然而以后的故事却戏剧性地发生转变。当那位德国军官得知日彼曼曾是钢琴家的时候,将其带到一间有钢琴的房间,并示意他弹点什么。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日彼曼颤颤巍巍地来到钢琴前坐下,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这样面临饥饿、寒冷和死亡的境遇下,在德国军官冷漠眼神的监视下来演奏。他在钢琴前坐下,喘了口气,开始了演奏。在一连串缓慢、深沉且从容不迫的琶音之后,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开始了,肖邦《g小调叙事曲》(作品23号)呈现在观众面前。乐曲的主题音调缓慢而忧郁,象一位老人用他那低沉的声音、平静而略带叹息式的音调在吉他简单和弦的伴奏下,吟唱起了人们闻所未闻的英雄史诗。钢琴叙事曲这种体裁是肖邦首创的,他从文学叙事诗和波兰文学中汲取了爱国主义的历史感和史诗般的气概,从波兰民间音乐中借鉴和发展了其严谨简洁的史诗叙述性和淳朴的抒情风格,同时还将欧洲声乐艺术的叙事曲的一些手法运用到创作中来,创造了这种单乐章大型戏剧性的体裁。这首叙事曲创作于1831一1835年,1936年出版,是肖邦的第一首叙事曲,根据密茨凯维支的长诗《康拉德·瓦连罗德》所给的印象写成,叙述古老的列奇·波斯洛里塔亚国(即现在的波兰)抵抗条顿人的故事。导演之所以选用这首叙事曲正是认识到其故事情节的深刻性和与电影剧情相符合的独特意义。钢琴家日彼曼随着音乐的展开,渐渐地融人到音乐所讲述的故事中去,忘记了自己的危难处境,而纳粹军官则被肖邦的音乐和日彼曼精湛、投入的演奏深深吸引,坐在一旁静静的聆听。音乐从平静逐渐变得躁动和忧虑,旋律逐渐丰富起来,并且出现了强有力的和弦,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悲愤之情,音乐发展成为了势不可挡的滚滚波涛,它以充沛的活力和豪迈的气概使人感到振奋。面对德国纳粹,此时的日彼曼看起来是那么的冷峻和高贵,这位昔日的钢琴家,在经受了纳粹长期非人折磨和狗一样的奔逃生活之后,此时此刻,在肖邦的音乐里重新获得了做为人的尊严。他在一个令他国破家亡的德国军官的面前,用肖邦的音乐表达了他深藏在心底的愤

慨,也用肖邦的音乐表达了他坚决抗争到底和波兰必胜的信念。最后音乐以旋风般的经过句,在狂风暴雨般的激情和悲剧性冲突的气氛中结束。音乐无国界,懂得鉴赏音乐的德国军官,被深深地感动了,看起来有些激动,表情也温和得多了。纳粹用枪炮征服了波兰,而日彼曼却用音乐将其征服。军官很同情这位落魄的犹太艺术家,从此他每天都给日彼曼偷偷地送食物,就这样日彼曼迎来了俄国军队,迎来了波兰的解放。影片的结尾也很富于戏剧性,在波兰的华沙电台,和片头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宁静,还是那间录音室,然而除了日彼曼,已物是人非了。日彼曼在钢琴前静静的弹着,同样是那首#C 小调夜曲,此刻听来,优美的旋律下包含了多少辛酸和沧桑啊!品味着这熟悉的音乐,看着录音间外前来探望自己的幸存下来的同行,回想曾经所发生的一切,在残酷的战争中不曾落过泪的日彼曼此时不仅黯然泪下。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而消沉,在辉煌的音乐厅里,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日彼曼又弹起了肖邦的那首《降E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他要继续用自己传奇的人生来阐释肖邦的音乐,来捍卫波兰民族的尊严,来续写自己人生的辉煌乐章。电影·音乐·人影片《钢琴家》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WladyslawSzpilman)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斯皮曼生于1911年,从小就显露出钢琴天赋,几年后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奏会在欧洲音乐界得到高度评价。回国后成为波兰最年轻的钢琴家之一。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犹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他的父母、亲戚相继被送到集中营。他被迫开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四处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阴影时刻相伴。直到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被他的钢琴曲打动,决定冒险保护年轻的音乐家。在他的庇护下,斯皮曼苦撑到二战结束。他将这段经历写成小说《死亡的城市》,于1946年出版。但由于书中描写了波兰犹太人对当时苏联的不信任,遭到苏联查禁。直到90年代,这本书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家》在美国重新发行,一举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40---——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2 万方数据电影的真实是导演透过主人翁来再现自己所亲身经历过的难忘岁月,使观众于目睹耳闻中如亲历一段真实的有意义的予人启示的人生,透过这段难忘而痛苦的人生经历,体验生命的可贵,由此珍爱生命,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国家被统治,家园被占领,自由被剥夺,而艺术却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无法被征服。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都是人们所追求的,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你可以是家产百万的富翁,可以住豪华别墅,驾驶名流轿车,而这一切随时都可能失去,唯有人与人的精神世界是平等的:你很难想象在纽约的地铁里,乞丐也会付钱给艺术家们,只是为了能听上一段舒伯特的《圣母颂》,他们

同样具有高水平的音乐鉴赏力,他们也同样需要音乐;而在地铁里演奏的艺术家们,他们也同样是为了生活,为了艺术。他们并没有被窘迫的生活所打倒,而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贫穷是暂时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却永不丧失。艺术的投入可以使人忘却自我,无顾生死。肖邦的一生正值他的祖国波兰处在多灾多难的时期,领土遭到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些列强的一再瓜分,人民受到外国统治者的无情奴役,民族自尊被彻底践踏。对祖国的深切关怀和对祖国的不幸感到巨大痛苦贯穿着肖邦的一生,同时也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波兰诗人齐普利安·卡米尔·诺尔维德曾这样评价肖邦说,“他把洒遍波兰大地的泪珠收集起来,用他们凝成了一颗富于和谐美的晶莹宝石”,肖邦的音乐是波兰斯拉夫民族的优秀典范,是民族精神的标志,表现出深刻的民族性。同时他的音乐又是战斗的号角,当祖国被入侵的时候,他就是用他的音乐来声援祖国抗击侵略,如他的钢琴c小调革命练习曲就是听到华沙沦陷后悲愤情绪的表达。音乐家舒曼称肖邦的音乐是“埋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肖邦也曾在他的作品的扉页上这样题写道“我愿意使我的作品成为战歌”。肖邦饱尝了离别祖国的痛苦,朝思暮想的祖国的片言消息都能使他神思心费,尽管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经济状况窘迫,仍坚持开音乐会为祖国募捐……。历史竟是如此的相象,同样是音乐家,同样的祖国,同样的情怀,“钢琴家”将肖邦的音乐深深的藏在心里,把它变为生存的力量,无论“钢琴家”在电台的录音室的演奏,还是在四处躲避追捕的短暂停留,甚至在侵略者的面前,都能把自己融入到音乐中去,音乐不仅打动了自己,同时也感染了所有爱好音乐的人们。他那看似懦弱的表面,却隐藏着一颗坚定的心,他要坚持到最后,他要笑看德国纳粹的灭亡……视觉空间与听觉空间、画面与情节、钢琴与人等要素须要契合。按《辞源》,“契合”意为“融合”、“相符”,指事物间的结合达到一定的有机程度,所产生的一种理想关系。电影艺术视觉的客观与真实的再现,只是达到理性的表述,而音乐听觉的主观与表现性与之完美的结合,才能具有视听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主人翁的辗转漂?白始终伴随着钢琴及肖邦的钢琴音乐,以钢琴为知已,以钢琴为生命,个中所体现的精神不仅是导演所想,而且也是肖邦以及所有富有民族爱国热情的观众所想,因此电影《钢琴家》的成功是必然的。“口之与味有同嗜也”,音乐艺术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甚至是尖锐的矛盾。音乐唤醒了人性的本真、善良的一面,在最危险的时刻,音乐战胜了邪恶,唤醒了良知。影片中的音乐让经历或未经历过战争的人看到,在历史最残酷的废墟中,也曾回荡过钢琴家的琴声,音乐让人们忘记了战争,使人的灵魂得到了洗礼和升华,为他们带来和平的信仰和力量。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 中文系09心理 SY0910148 郑卫荣这学期选上了音乐欣赏这门课我感到十分庆幸。我原本是想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调节一下平日紧张的学习情绪。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熏陶后,不仅能舒缓平日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还能掌握许多音乐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我的音乐修养。所以我要感谢张又丹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欣赏音乐的平台,让我在那么优美宁静的环境下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欣赏音乐。我很珍惜每周仅有一次的音乐欣赏课,每一节课我都提早到场,完整听好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在课上我会把好听的歌曲的名子记在笔记本里,课后我会简单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再课后找找音乐听。现在翻起我的笔记本感触真的很深:原来我在欣赏音乐的道路上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艺术。而音乐欣赏则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一个方面,是音乐创作、演唱、演奏的延伸,是一种审美活动。 说到音乐欣赏,很多人会感到音乐很神秘,不容易听懂,尤其是对于古典音乐来说,似乎更加难以理解。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不清楚音乐语言的特点,听觉与音乐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对音乐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其实音乐之所以能被欣赏,就在于其具有内在的美,音乐的旋律线条、节奏律动、和声织体、调性色彩、曲式变化与统一等,都能产生美感,而音乐欣赏本质上就是在聆听的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捕捉和有效感知。那么,音乐和音乐欣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音乐欣赏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是我的上课笔记,谈谈我的看法。 王洛宾,一个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一位被誉为“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和民族文化交流使者的音乐家,他的人生,正如他在写给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诗中所说,“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这个梦仿佛一段交织在时空中的五线谱,却无始无终,永远与那一支支一首首如诉如泣响彻灵魂的歌谣回荡在祖国的山水之间。他创作了《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丽》《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新疆之于王洛宾,王洛宾之于新疆,缘分甚深。王洛宾与他的音乐已经成为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历史上的又一个鲜活的传奇,无法言说,只能在悠扬的歌声中找寻。 《青藏高原》是新时期声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为电视剧《天路》的主题歌,它讴歌了解放军两代官兵修筑青藏铁路的业绩,也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作曲家张千一把驻藏

《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赏析论文

《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赏析 【论文摘要】: 多年以后,人们回忆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脑子里能想起来的,除了那震撼人心的画面,那就是爱情;当然,那首经典的爱情旋律《My Heart Will Go On》也会不时的在我们脑海中回荡。多年以后,爱情这个选项在社会里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人们获得一次机会,重温《泰坦尼克号》,重温爱情。在《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中,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可以抒情,又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让人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更可以塑造完美的银幕艺术形象。而通过研究电影本身这样一个画面与音乐共存的载体,也能看出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本文从《泰坦尼克号》入手,分析电影音乐是怎样在影片中参与、烘托和强化叙事的。 【关键词】: 电影音乐、《My Heart Will Go On》、《泰坦尼克号》 如果当时的电影只是在海水的咆哮声和众人的叫喊声中进行的话,那将会让观众少了多少情感?其实电影音乐在其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电影音乐不仅能够渲染引人入深的环境气氛,而且电影音乐还能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电影剧情发展并深化主题思想、凸显美学功能,并且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音乐是一部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

电影增添意蕴和魅力,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发挥叙事的功能。从最早的黑白默片开始,电影音乐就开始辅佐电影画面,直到现在,各大电影公司出品的大片都配以了气势磅礴或优雅动听的音乐。它与电影视觉画面一起展现在银幕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剧情的表现力,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现在,我们以《泰坦尼克号》,讨论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电影《泰坦尼克号》在1997年12月拍摄完成,是当时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在前期投入(2亿美金),这部荣获了第7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1项大奖的影片,其音乐方面则是以一首主题曲带多段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其他乐曲组成。 该片的主题曲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My Heart Will Go On》。还有《Hymn to the sea》(《大海的咏叹》)。 第一次出现是在开场时由女声演唱,用“啊”声代替原曲中的歌词,飘渺之中蕴含着安静,目的就是将观众引入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情节。然而,之后每一次主题曲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含义,下面逐次分析。 第二次主题曲出现是在该片Rose登上船尾欲跳海时。该场景首先引入一段画外音:Rose对富有和俗不可耐的未婚夫Cal充满了厌倦。她讨厌上流社会假惺惺的应酬和阿谀奉承,她实在闲的无聊,便离开大厅跑到船尾的甲板上,翻过栏杆,面对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试想,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其生活条件和人缘关系想必都不差,但也就是身处上流社会,人们必须要进行应酬或奉

中外经典电影音乐赏析

《中外经典电影音乐赏析》 课 程 作 业 题目: 永远的泰坦尼克,音乐的内涵,艺术素养 年级: 2008级 学号: 20082906 姓名: 姚磊 专业: 交通运输安全 指导老师: 张庆伟 2010年 06 月

一.永远的海洋之心,永远的泰坦尼克看过了上百部的电影,每次一回想,首先跳入脑海中的就是那永恒的经典《泰坦尼克号》,而之所以如此念念不忘,很大因素是由于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优美的旋律回荡在脑海中。 故事从头到尾无不一让我处处感动。壮烈的爱情故事掺杂着巨大的灾难,诉说的不只是爱情跟灾难,还有人性,还有许多许多控索内心世界的过程。一般人很难了解到当时所能感受到的感受,每一曲原声音乐,每听一次主题曲。我都能深深的回忆起当时看电影的画面。年少的我与现在的我看完电影的感受却完全不一样。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有这么一部电影会让我终生难忘。经典的艺术确实不多,而又有多少会让人一辈子永生难忘的呢…… Jack和Rose的爱情只是其中充满了幻想成份的爱情,这种爱情的失于常理性恰好反映了一种渴望,一种纯真的渴望。她的爱显现于世界未日的时刻,唯其如此才让她那样坚定地与他同生共死,假若泰坦尼克号没有遭遇冰山的撞击,我不知道回归现实的Rose和Jack要怎样发展下去。可是我不愿意怀疑她的爱,她至少为了Jack放弃了许多人向往的上流社会生活,当她褪去上流社会那种虚假的斯文,吼叫着让那个开电梯的先生下到已进了海水的下层舱位时,我应该知道那是爱情给了她力量和勇气,由此我不得不相信那爱不是浅显的存于表面的浮华,她的爱缘起于她飞起的那一刻,还是三等舱里放肆的跳舞?我无从知道。我想她真的找到了快乐的感觉,那是他给予她的,那是那个属于她的上流社会所无法给予她的快乐,那么说她是幸福的亲吻了他,没有一丝的虚假夹杂其间。因为当生的机会明显的摆在面前时,她放弃了,她选择了一起生或是一起死。这真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也许是我早知道这对恋人迟早是要分离的,我才能坦然的接受最后的结局而不觉的惋惜。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在每夜的梦中 I see you. I feel you 我看到了你,我感受到了你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 那是我如何知道你心依旧的原因 Far across the distance 穿越横跨你我之间遥远的距离 And spaces between us 你来向我展示

电影音乐鉴赏

电影《风声》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元素,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传递感情、渲染气氛、贯穿结构等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电影中,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极为密切,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省去了复杂的语言表达,强化了电影的叙事效果。影视艺术是融文学、音乐、绘画、表演为一体,集时间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听觉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门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将源于生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用声、光、影等动态手段再现的艺术形式。每当欣赏影视作品,除了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外,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往往有一段或者多段优美的音乐。影视音乐涵盖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比画面和特写镜头更为广阔,为影视风格及思想的表达构建了无限的艺术空间。 每欣赏一部电影,除了唯美的画面,就是精彩的配乐。一些好的电影之所以被人记住就是因为他拥有优美的配乐,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的思绪便会不知不觉的回到电影的画面中。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多种多样,通过音乐主题的贯穿和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与批判,从而明确电影的意义。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象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象出现,延展戏剧情绪。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以及增加立体感。 看过了电影《风声》,才知道战争不仅在战场上,人性同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可以说,《风声》中的战争是无处不在的,人的心理比战场更复杂,更加难以估摸。 在影片开头,沉重的管弦乐合奏,渐扬的铜管音色,诡异的旋律变调,伴着飞机刺耳的轰鸣声,渲染了影片悬疑扑朔迷离的气氛,让观众有种神秘感,设置悬念,激起观众观看影片的兴趣,探知故事发展的好奇心也由此引发。其后紧接着是故作欢乐的节庆气氛,庆祝伪国民政府的成立。故事情节在华丽的节庆音乐中直接转到宁静的餐厅,无背景音乐的沉默的餐厅代替了热闹的街道。前面那热闹的节庆音乐更像是一种鲜明对比与暗示,陡变的环境情节有点突然,也在影片

音乐心得体会

音乐心得体会 本来以为听音乐,听听就过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作用。这学期,抱着好玩的心态,加入了音乐兴趣小组,也参加了好多活动。这才发现,以前的自己犹如“井底之蛙”,因为听音乐有好多好处啊。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而且具有治疗疾病、有助于身心健康、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记忆力、改变儿童的容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等神奇的功效。在当今社会里音乐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音乐,直通心灵的艺术。当心灵的听觉与音乐产生共鸣,射放出无限玄想、无限情感。当听到优美而深刻的音乐,心灵沐浴在乐河之中,生命将升华到另一种境界,心灵也达到最高领域。 而且,平常心情不好找不到东西发泄时,也可以通过听音乐来抒发情绪,使心情很快的平复下来。 音乐的好处真的好多啊,越来越喜欢它了。 音乐心得体会 游戏是平常我们课外或者节假日最经常做的,也是我们最喜欢的活动。本来以为游戏跟音乐完全搭不上边。自从加入音乐兴趣小组后,这个想法完全被推翻了。 以前上音乐课时,大多是停留在被动听音乐的层面上。可是,现在,老师经常让我们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如“边唱边玩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排球游戏,或者玩红绿灯游戏”。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越来越喜欢上音乐课,因为它不仅减轻了我们学唱歌的心理压力,也让我们越来越体验到上音乐课的乐趣。 音乐心得体会 我们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而针对我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兴趣课上老师采取了和以往不同的方法,积极地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让我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也可以是我们和老师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些竞赛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总之,老师经常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我们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2篇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2篇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一:欧美电影音乐赏析 在高校中开展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是一种以电影为载体、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的非专业音乐教学课程。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掌握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以及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我国教育部门规定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一门公共艺术类课程,并取得2个学分,才能够毕业。因此,许多高校开设了欧美电影音乐赏析选修课程,借助欧美电影来了解电影音乐的风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地发挥了音乐教学的情感性和创造性。 一、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与学生们在进行课程选修时呈现的热情形成了巨大反差。通过不断地分析发现,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在开展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也略显陈旧。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参与欧美电影音乐赏析失去兴趣。第二,由于一部分老师在音乐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差距,无法让学生通过音乐赏析来形成共鸣与关注。第三,由于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是一门选

修课程,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了自我要求,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二、革新教学内容增强音乐教学新体验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在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采用的教学形式通常以讲解为主,然后进行音乐欣赏,最后再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完成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时,老师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影片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对于具有个性化要求的学生而言相对较为固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无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影片或者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影片素材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阳光、青春气息的影片中寻找到学习的方向。此外,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该打破教材的限制,不要只把重点放在好莱坞作品上。可以借助音乐赏析的教学机会,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比如:我们在以神话主题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来自不同国家的一些神话电影片段,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一些神话电影来增强学生对影片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电影题材所采用的不同音乐表达方式。 (二)借助影片中的古典音乐来渲染学习氛围 在一些欧美影片中,经常会出现古典音乐,尤其是电影内容涉及到某位音乐家时,在影片中会更多地使用古典音乐作品。比如:《一曲难忘》中所刻画的主角就是肖帮与乔治,在《不朽的情

电影音乐鉴赏——《复制贝多芬》

永恒的旋律 《复制贝多芬》电影音乐鉴赏摘要:在电影中,音乐与电影中情节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可以抒情,又 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让人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更可以塑造完美的银幕艺术形象,而通过研究电影本身这样一个画面与音乐共存的载体,也能看出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本文从《复制贝多芬》入手,分析电影音乐是怎样在影片中参与,烘托和强化叙事的。值得一提的是,《复制贝多芬》通篇采用贝多芬的作品作为电影音乐,本文也将着重分析这些作品在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复制贝多芬》《大赋格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一.剧情简介 1824年,音乐大师贝多芬(Ed Harris饰)正在赶制自己的新作《第九交响曲》,在乐章完成的最后阶段,他的御用抄谱员施莱默突然病入膏肓,将要不久于人世。为了让贝多芬的杰作如期上演,施莱默向维也纳音乐学院求助,希望能有位高才生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不久,23岁的才女安娜(Diane Kruger饰)出现在施莱默的面前,施莱默告诫安娜,贝多芬是个暴君,和他一起工组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并将没抄写完的乐谱交给了安娜。 安娜乐于为这位脾气暴躁的狂人抄写乐谱,而作为音乐天才,安娜也不安于抄谱员的工作,她要让贝多芬品评自己的作品。当安娜将完成的《第九交响曲》交给贝多芬时,还告诉他替他修改了错误。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贝多芬对安娜的态度由最初的怀疑逐渐转变成信任和依赖。 虽然贝多芬在人前风光无限,但生活中也有难言之隐。他非常宠爱侄子卡尔(Joe Anderson饰),期望他能出落成优秀的钢琴家,但卡尔偏偏好逸恶劳、嗜赌成性,甚至窃取叔叔的钱财。关键时刻,安娜总能在贝多芬的身边给予抚慰和帮助,贝多芬开始离不开安娜,甚至与安娜的男友马丁(Matthew Goode饰)争风吃醋。他毫不留情的嘲笑安娜的作曲,又跑到修道院下跪去求得安娜的宽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安娜陪在他身边,如贝多芬所说,他们灵魂相通…… 二.音乐分析 开篇是安娜·霍兹乘马车去探望贝多芬的路上光景,典型的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乡村和街道,孩童,田野,农民,羊群,马匹,同车的婴儿,被风吹走的帽子……背景音乐是贝多芬《降B大调大赋格曲》①,紧凑而挣扎的旋律,锯条一样拉动的小提琴,充满跳跃的运动感镜头音乐配合地完美,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阴郁,紧张,积蓄待发。正像贝多芬所说:暴风雨就要来了。《大赋格曲》是贝多芬晚年充满了现代意识的作品,如影片中说,表现的是耳聋后的贝多芬听到的所谓“上帝的声音”。而这首曲子曲子在当时因其革命性而饱受诟病,如片中大公在听完后毫不客气的说“贝多芬,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聋”。而现在,《大 ①“赋格”愿意为“遁走”,是一种使用对位法的作曲格式,由不同乐器,不同时间,不同音高,演奏同一旋律——作者注。

电影音乐赏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 电影音乐的心理功能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 MUS106 课程名称 电影音乐赏析 学 号 201309019 姓 名 郭嘉明 学 院 英语学院 专 业 商务英语 考试时间

电影音乐的情感烘托作用 郭嘉明 摘要 电影音乐是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理查德·戴维斯在《电影音乐创作完全指南》一书,电影音乐的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即物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结构功能。其中,心理功能又分四个小类:铺设氛围、揭示人物情绪、暗示线索和掩盖线索。本文以若干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为基础,探讨这些音乐片段的心理作用,并了解电影音乐对于情感烘托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影音乐心理功能

电影音乐的心理功能 电影音乐,即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人说“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无意识的支持。它不总是显露的且你不需要知道它,但它却起了它应有的作用。”(美,赫尔曼)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为人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这说明电影音乐对一部影片的成功是大有助益的。而在所有电影音乐所起的功能中,心理功能是影片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它分四个小类:铺设氛围、揭示人物情绪、暗示线索和掩盖线索。我将以几部影片为例着重分析“铺设氛围”及“揭示人物情绪”的功能。 在影片《指环王》中,为铺设氛围而创作的音乐随处可见。Howard Shore,这位出色的电影音乐家,用他那些绝佳的作品,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听觉的盛宴。夏尔——这里有如世外桃源,风景优美,看上去赏心悦目,居住在这里的霍比特人也是一个善良淳朴的种族——这时的背景音乐,The Shire,听起来也令人心旷神怡,表达了一种和平,欢快而又深沉的情绪,让观众也喜欢上这安宁的地方,并担心苏醒的恶魔将会破坏这里的祥和。而另一首音乐,Foundations of Stone,却展现了和平的另一面——战争与邪恶。万人颂的气势衬托了战争的庞大与惨烈,给人以一种紧张感。而其中35秒到50秒这一段,更是在魔戒出现,尤其是弗罗多被魔戒引诱的时候反复使用,来表达弗罗多内心对魔戒的渴望及犹豫。战争之后短暂的安宁,则由Evenstar来表现。在如精灵般的吟唱声中,人们表达着对死者的哀悼,以及对战争的憎恶。同时,我们听着这首曲子,也能感受到胜利曙光就在前方的隐含之意。总体说来,大气的场面配上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让《指环王》在魔幻电影之林中脱颖而出。 除了纯乐器伴奏的电影音乐外,主题歌曲也可以起到揭示人物情感的作用。美国故事片《人鬼情未了》讲述一对真诚相爱的年轻人的生死之恋。山姆和莫莉沉浸在热恋的幸福之中,山姆的朋友卡尔谋财害命,指使人杀死了山姆。山姆虽死可魂灵犹存,并时时保护着莫莉。最后山姆的魂灵终将卡尔打死,和莫莉紧紧地相拥在一起。这部影片中有一首美妙、悠扬、动听的男声独唱,就是那首广为流传的《奔放的旋律》。这首具有美国黑人音乐特色的歌曲,是一首纯朴的爱情之歌,它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特别是前后的两次尤为感人。前边一次,莫莉——这个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学生在做陶罐,山姆从身后爱抚地搂住她的腰,此时,两个热恋中的年轻人不顾手中的泥浆,相拥在一起热烈亲吻。他们身后的自动唱机这时正在放送这首歌,歌声像是在祝愿这对年轻人的幸福。最后的那次是在当山姆报了杀身之仇,卡尔受到应得惩罚之后,莫莉不顾山姆已是鬼魂,与他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此时这首歌在画外响起,美妙悠扬的

古典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古典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导语:我觉得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的话,应该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份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古典音乐鉴赏心得体会文章,仅供参考! 古典音乐鉴赏心得体会在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音乐鉴赏》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其实我本人自认为我自己是一个严重缺乏音乐细胞的人,甚至可以说我对音乐是一无所知的。但是在现代这个音乐无处不在的社会熏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一点音乐。当然我接触的音乐也只是皮毛而已。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好很多。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当然了,虽然我平时很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听的层次方面,而不是会去欣赏或鉴赏它。但在上过几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我渐渐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学会聆听,还给我们介绍了好多经典的乐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这不但

使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也使我们受益颇多。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呢!就这样,渐渐地我对鉴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鉴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在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老实说,我在学习《音乐鉴赏》课前,对音乐的认识更多的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仅仅是喜欢一些歌手的声音和一些歌词的意蕴。当然了,我之所以更关注流行音乐,也是因为它的语言比较生活化、节奏也比较明快、更加贴近生活、易于让我接受。而对于其它方面的音乐,我则是一知半解,而这次《音乐鉴赏》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在《音乐鉴赏》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就像是一个导游,一直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在课上,我们都欣赏了民乐、管弦乐、钢琴曲、圆舞曲、小夜曲同时,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的故事。老师也为我们准备了一部以音乐为题材的电影:《出水芙蓉》。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一直在猜测,这部片子里面的很多演员应该都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才情和对音乐的感

电影与音乐欣赏论文

电影音乐欣赏 伴着轻音乐那段优美的旋律去体会着课程给我的感受,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难以言述的美妙和魅力。以往看电影都只是看情节,但是上了这个课以后,我开始感受到音乐在这个环境里渲染的气氛,就像我之前上过的一个课程,音乐给绘画带来的美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之后用快速的手绘能力描绘成音乐带来的感受,上完这个电影与音乐的课程后,让我的对音乐的有了一种审美的愉悦。使我对音乐欣赏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我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让我分几方面谈谈我对电影与音乐的认识及感受,以及音乐对我的影响。 在那么多的电影中,我对《海角七号》和《钢琴家》,还有《黑色星期天》这三部电影印象最深刻,特别是《海角七号》到现在我已经看了很多遍,每次看完都让我回味无穷。《海角七号》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里面的音乐,可以说,音乐在整部电影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是构成整部影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甚至音乐的渲染氛围比情节更耐人寻味。影片中很多场景都有音乐的铺底,虽然使用音乐的频率和种类都很多,但是却一点也不烦乱杂绕,反而每次使用音乐都能触动人内心的那根弦。片中运用大量的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并且通过音乐蒙太奇等方式推动整个影片的发展。 我最喜欢的就是电影旁白在读那几封信的时候响起的音乐,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如果没有那段音乐而是简单的读信,就会缺少那种牵动人心的效果。音乐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这段音乐在影片中起到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同时,这些内容的插入也起到了整部电影的首尾呼应,有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影片中以《野玫瑰》作为主题曲贯穿于整部片之中,音乐在电影旁白读那几封信的时候响起,感情基调是感伤的,旋律的凄凉似乎暗示着这封信中的悲剧。听着那个音乐,观众仿佛也回到那个时代,可以体验到当时人物心中无限的凄凉与无奈,把观众也融入电影中,极具感染力。电影音乐创造了使人信服的时间和地点气氛。 其次喜欢的是《钢琴家》,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德国军占领波兰首都华沙,对犹太人进行疯狂屠杀。主人公(钢琴家)经历了整个过程,从德军占领华沙、隔离犹太人、屠杀犹太人、波兰人和犹太人进行反抗,直到战争结束。最后在德国将要失败的时候,弹出的那首钢琴曲,观众能从中体会到钢琴家内心的痛苦,饥饿与恐惧,用了最后的气息完美地演奏一番,却感动了德国军官,后来给钢琴家施恩,导演并没有刻意去表现德国军官的残酷和人格的摧残,他是用人性化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人,人都是有血肉的,并不是所有纳粹党都丧失人格,良心并没有被战争泯灭。在那种残酷的坏境中,经管他不能在钢琴架上宣泄他对音乐的情感,但是他的手指在弹动着歌曲的徐律,他的内心能聆听到音乐的节奏,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心灵安慰。 最后到《黑色星期天》这部电影,整部电影让我最深印象的就是这首歌曲,它原来叫做忧郁的星期天,当时那么多人听了会自杀,但是我从中感受不到有死亡的气息,只是感觉到歌曲很忧伤,那音乐了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哀的分子,歌曲就像作者的心灵独白。 音乐到底是什么?有时候我在思考,音乐是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

电影音乐赏析

影片艺术家的配乐赏析 影片的最后,在佩蒂的家中,乔治无意中看到了自己拍卖的家产竟悉数存放在佩蒂的住所,此时的乔治感觉自尊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乔治决定用子弹结束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佩蒂及时赶到,用爱感动了乔治,最终使乔治摆脱了心理的阴霾,重新振作起来,并开始与佩蒂合作有声电影,重返银幕,二人的合作和努力大获成功,由此有声电影时代全面到来。 让人惊奇的是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让人炫目的动作场面,从头至尾采用了黑白色,窄银幕拍摄;甚至全片100多分钟的放映过程中,除了结尾处的几句对白之外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只有少量字幕,那究竟是什么让影片如此获得观众的青睐和认可的呢?答案就是画面和音乐。对于画面而言,不得不提到,没有台词,唯有靠动作和表情来进行表演的情况下,男主角让?杜雅尔丹却十分精准地拿捏了默片的表演精髓,幽默、深邃、细腻……使整部影片充满了怀旧的气氛和复古的情怀。 而提到音乐,2012年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美国电影学院奖)颁奖晚会上电影《艺术家》获得了“最佳原创配乐奖”,曲作者卢多维克?布尔斯(LudovicBource)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哇,我要致敬,首先我要向音乐的力量致敬!”而这已经是该作品第二次在国际奖项中获得此项殊荣,2011年第69届金球奖(GoldenGlobe)的“最佳原创配乐奖”也颁给了《艺术家》。布尔斯与本片导演(法国导演)米歇尔哈札纳维西斯(MichelHazanavicius)过去曾三度合作,但针对《艺术家》一片,布尔斯提到:“他和导演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安排配乐以及何种节奏和风格最能诠释出剧本。” 的确如布尔斯所说,电影中的音乐超越了以往简单处于辅助地位的电影配乐,音乐已俨然成为该影片最有代表性的标签和看点之一。《艺术家》全片共使用了24段配乐,贯穿了100分钟的片长,依据故事情节的展开,音乐的节奏、风格和各段落之间的衔接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一处是牵强的拼凑,反而使观众可以随着音乐的变化这条感情线去深入理解和欣赏影片。是布尔斯用音乐让简单的剧情鲜活起来,让黑白影片的颜色鲜艳了起来。就如《洛杉矶时报》对本片配乐的称赞“《艺术家》电影持续了100分钟,布尔斯却用旋律感动了我们一生”。 TheArtistOverture片头呈现的是演职员名单衬着传统配乐的字幕图案。以一段科幻冒险片引领开场,紧张的节奏,严肃的风格展现了男主角惊险的经历,之后发现这不过是电影院中正在播放的一部“戏中戏”,就在这时第二段配乐ARussianAffair出现,小号和圆号奏响了胜利的号角,男主角带着他的英雄形象正式出现在观众面前。两段音乐风格迥异,但却在鲜明对比中成功地将男主角的职业背景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为其性格特点的表现做了铺垫。 GeorgeValentin乐段由木琴作为主奏乐器,旋律轻快,同时刻画了三个人物形象:(1)男主角乔治,风趣、幽默,有极佳的表演天赋,又有着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2)乔治在生活中的忠实伙伴———小狗乌吉憨态可掬、善解人意、聪明可爱;(3)乔治在工作中的搭档———“戏中戏”中的女配角,由于总想为自己拙劣的演技挣得表现机会,对乔治风光独占的情况甚为不满。同样的一段音乐,在刻画乔治、小狗乌吉的正面形象时惟妙惟肖、鲜活生动,却又用同样轻快的旋律反讽了其搭档的嗔态和丑态,此处可谓独具匠心。这段音乐

电影鉴赏心得体会范文5篇

电影鉴赏心得体会范文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 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 集的电影鉴赏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电影鉴赏心得体会(1) 在学这门课之前,看电影我从未把音乐的元素考虑进去,每次看完,里面的很多 音乐都不记得,除非它反复出现,我们记得的往往是故事的情节,音乐在里面到底表 达什么,从未考虑过。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构成元素。 其实,电影当有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风声、雨声、车声、人声、城市喧哗声、笛声……每一种声音都不是自成系统,独立 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组成元素,为电影主题、情节、人物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使 整部电影显得更加的丰满、更加的有观赏力、更加的吸引人。 1995年上映的《勇敢的心》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讲述的是爱国英雄爱德华的故事,当中的音乐是真正的起 到了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的作用。 电影鉴赏心得体会(2) 看完这部音乐剧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一个钢琴师,一个一生都在海上演奏的钢 琴师,就像“1900”自己说的那样,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能读懂船上每一个人的心 声并用音乐的形式诉说出来,他的音乐没有特定的章法总是率性而为,随心而动。 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1900,生在大海上,葬在大海上,大海是 他永远的归宿。他对大海的依恋、执着,最终都体现在他指尖下流淌的音符中。他不 是在单纯的在弹音乐,而是在书写他自己的人生。这种感情随着爵士乐的一次次重复 变得更加明显。最后他与音乐、那架钢琴、“弗吉尼亚”号船一起沉入海底。 主人公1900他一生都在海上。他8岁时,一天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创作的曲子。这是他第一次弹琴,安静、自然、随性、干净。 几年后1900成为了钢琴师,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迈克斯图尼才有了那段随船 而动,他在暴风雨之夜在大厅里的演奏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他似乎是和大海、风雨共 奏舞曲,他是那么的从容自如,音乐就像他身体的一部分自然的从他的指尖轻轻地流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范文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范文 一、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革新教学内容增强音乐教学新体验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二)借助影片中的古典音乐来渲染学习氛围 (三)借助影片中的现代音乐来增强音乐的时代感 现代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不仅具有感情抒发和渲染氛围的作用,同时还能在开展音乐赏析教学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让学生观 看一些具有现代音乐元素的影片,来增添课堂的活泼性,可打破传 统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的沉闷局面。比如:让学生观看美国灾难大 片《龙卷风》,在这部影片中,大量地采用了摇滚元素的音乐,让 学生在听到这样的音乐时精神一振,从而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三、个性化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艺术感受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指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需求,再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为学生量身定制相应的教学目 标以及教学任务。音乐这门艺术,本身就具有十足的个性化,换言之,个性就是艺术的生命。虽然在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开展欧美音 乐赏析音乐教学时,不需要以艺术专业的知识学习目标来要求学生,但是同样要在赏析过程中达到艺术教学应该具有的情感性和创造性 的教学目的。 (二)个性化教学的步骤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来涵养学生的艺术感情。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作热情。比如: 在讲解电影音乐对影片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功能时,老师可以让学生

自己来为影片片断创作音乐。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片没有配乐的 影片,让学生通过观看来分析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当 时的情绪。然后老师再分析给出多组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提供给学 生进行选择。让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这个片断人物情绪表达的音乐 类型。比如:愉快的、悲伤的、雄壮的、古典的、激动的等等。在 这个音乐教学环节中,每个学生对于影片片断的理解都不尽相同, 因此会有不同的创作理念,老师要针对学生所做出的选择给予一定 的肯定,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打击,失去音乐学习的信心。当学生选 择完之后,老师把学生所选择的音乐分别加入到影片当中,让学生 进行赏析。最后老师结合影片的发展以及人物情绪,针对学生所选 择的音乐作品进行节奏、音乐等全方位的点评。 (三)个性化教学的效果 通过个性化教学模式,学生会了解到自己选择的音乐作品在与影片进行搭配后,有哪些不足之处,是否出现了节奏不一致的问题, 画面与音乐之间是否和谐等等。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电影音乐只 能在节奏、音色、旋律等多个方面与电影画面形成统一时,才是一 个非常好的电影配乐。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 地位得到了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中激发出了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 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实现音乐艺术的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在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渗透。我们应该有效地把电影作为一个载体,把音乐作为一个媒介,让学 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了解音乐的美,加深对音乐艺术的印象,提高 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感悟。 四、营造教学氛围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运用电影音乐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感知力 (一)运用电影音乐来唤起学生的情感 (二)借助电影的音画结合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思考能力 虽然欧美音乐赏析课是一门选修课程,却具有独特的音乐教育功用。因为电影音乐的审美方式有所不同,需要更多地考虑电影中画面、人物情绪、音色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回首过去,从小到大我看了无数部电影,有恐怖的鬼片,文艺的爱情片,武打片,科幻片等等。但是让我记忆犹新的好片子(在我眼里我所喜欢的片子)为数不多。在我看来,电是一个浓缩了音乐,场景,对白等多种元素的结晶,我本不是什么电影评论家,因此有些被评论家评论很高的电影,我其实并不喜欢比如《卧虎藏龙》《英雄》。看《无间道》的时候看了几遍才看懂。 终于谈到本文的主题了,音乐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起到的是重要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以前有无声电影,当时的演员们靠自己的丰富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感情,来演绎剧本。科技发展到现在,有了有声电影,然后有了富含音乐的电影。我们无法想像如今没有了音乐的电影会怎么样。可见,音乐在电影中的确是有巨大的作用的。 感受最深的就是鬼片,悬疑片中的音乐,本来这种影片的整个色调就是暗黄色,阴暗的颜色,就够吓人的,再加上那些恐怖的音乐想起就更吓人了。我觉得在这种电影中,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烘托主题,渲染气氛,使片子更加恐怖。 每次的文艺片不是不感动的。每次音乐或者使人愉快,或者使人悲伤的。高兴地会让人大笑,悲伤的可以使人流泪。电影的感人情节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是这感人的音乐更是起到了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的一部电影《老男孩》中,每次听到“老男孩”这首歌,看到电影中的那些场景,就会很感性地流泪不止,这是触动我的心灵的音乐,让我想起很多逝去的美好青春时光,引起了我的思绪,引起了我的共鸣。另一部片子使我记忆犹新,是韩国的《雏菊》,影片的宣传画册上写了一句“爱上了一个人就得承受他命运的碎片”。想必也是一个言情的悲情戏,从全智贤饰演的女主角来看,这部电影从开始的快乐音乐发展到纠结的音乐,最后是悲情的音乐。她在画雏菊的时候是快乐的,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把这种快乐延长,把这种快乐放大,让我们观众都觉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同样的,当她的嗓子哑了的时候,她只能在本子上写出她想对他说的话,她好难过,好埋怨自己不能说话,这个情景的音乐怎么说呢,是复杂的,就好像是台词,音乐是断断续续的,随着女主角的动作,时断时续。她想说的是,"我好想你",“你去哪里了?”“为什么现在才来找我?”“你好吗?”。这些话都通过纸片上的字展示出来,音乐声戛然而止吗,停顿,响起,停顿,再次响起。因此,我姑且认为,音乐在这里起到了一种帮衬的作用,也可以说成应景。最后的场景是,女主角为男主角挡枪后死亡,她的笑,她的口型(“对不起,我才认出是你”),男主角的忍,悲痛,这时的音乐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种长久的一个调子的音乐,绵长,和男主角的哭泣融为一体,使片子更加感人。令观众都伤怀。 当然在武打片中的音乐,用几个词语概括,节奏感强,跌宕起伏,绵延不绝。每每看到动作片,就特别来劲,看到动作片里的主人公一拳又或者是一脚,坏人被打败了的时候,音乐声延绵不绝,观看者会拍手叫好,或者还会说句什么(例如打死那个坏蛋)。这时候音乐的作用,是带动观看者的情绪,把观看者吸引到影片当中来,不得不说音乐是充当了电影和观众的中介。动作片的话,我看的成龙演的电影居多,例如《飞鹰计划》《A计划》《警察故事》《新警察故事》等等。最近的一部,最有印象的一部是《新警察故事》,由主演的一个纨绔子弟与警察的危险游戏,当看到影片的高潮也是结尾的时候,他用没有子弹的枪对着他的爸爸的时候,他自己中枪以后,倒地,他的爸爸跪在地上忏悔着自己的错误的教育方式,音乐声想起了,也许还夹杂了对白("儿子啊,我的儿子"),我当时就莫名其妙地哭了,是的,我同情他,同时我也在感叹,到底有多少父母是在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呢?音乐声继续,高潮继续,当成龙和谢霆锋饰演的角色,两人从大厦楼顶一直下滑到楼底,我的心啊那个担心,简直是恐怖。电影中常常会有这种惊险场面,惊险的动作加上听起来惊险的音乐声,那个恐怖啊。

电影音乐鉴赏——霸王别姬音乐赏析

《霸王别姬》电影音乐赏析 对这部电影早有耳闻,但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在这学期的电影音乐欣赏的课上,和百来位同学一起欣赏这部电影,感觉很不一样,不知是氛围的原因,还是电影本身。我选择这部电影,因为它让我感动了。看了那么多部的电影,难得能有部触动到我心弦的。后来自己也回去下了,看了几遍,每遍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尤其在音乐的衬托下,每遍都有不同的感动。 《霸王别姬》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和巩俐主演的。讲述了程蝶衣,一个视戏剧为生命,对爱情无比忠贞的戏剧大师悲剧的一生。他从小被母亲切掉了第六只指头卖进戏班,接受严格的戏剧训练,与戏班的大师兄段小楼相依为命。经历过许多磨难,终于成长为一名红极一时的戏剧大师,程蝶衣本想可以跟心爱的大师兄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谁知道命运赋予他真正的磨难才刚刚开始。程蝶衣悲剧的人生穿越多个复杂时期,清政府统治时期,他被宫中大总管猥亵;抗日战争时期,他被迫为日本人唱戏,而在此时,心爱的大师兄段小楼也娶了青楼女子菊仙;抗战胜利后却被国民党当汉奸抓去审判;全国解放后却迎来文化大革命,被当牛鬼蛇神批斗……他悲惨的一生最终在打到“四人帮”后得到结束,而结束的方式是——自杀,死在他的楚霸王段小楼的怀中,就像虞姬一样。 此部电影广受好评,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象华丽、剧情细腻”。这是外国

专家的看法,对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则此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象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更是在赵季平配乐的画龙点睛下,整部电影就是个完美的整体。电影的整个配乐是按照剧情的变化循序递进深入的,它们突出人物性格,渲染电影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电影的开始,是已经迟暮之年的重逢,开篇的锣鼓,黑暗中亮起的灯光,仿佛揭开了沉重的一幕生活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电影的音乐除去插曲、主题歌、戏曲选段,断断续续的大概有四十几段,单是凭音乐,就可以串起一段难忘的回忆。 其中有几处给我印象比较深刻。分别是“断指”、“喊嗓”、“逃”、“念词”、“粉墨登场”、“一辈子”、和“当爱已成往事”。 在影片的开头,程蝶衣被他娘切去手指的时候,起初是安静的,一刀下去咔嚓一声让人听了特别揪心,在接下去的边跑边追的过程中插入的音乐,不禁让人不寒而栗,同时又深深感到无奈与恐惧。小孩的哭声,女人的叫声,在音乐的衬托下,都显得那么地让人抓狂,这是我在看的时候唯一想到的一个词。当程蝶衣被人压着向师傅磕头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想起了《霸王别姬》的音乐,京胡的声音很有穿透力。这段音乐也预示着,程蝶衣在断指后,真正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内心充满了未知和痛苦。 在大雪纷飞的早晨,戏班里的孩子们站在湖边喊嗓那段戏加上配乐,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小小的个子,但是却中气十足。“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时间就在每天这样的喊嗓中过去了几年,在他们的歌声中,我终于体会到他们的师傅说的那句话“要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心得体会范文1 在我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的英语教师给我们播放了《阿甘正传》和《音乐之声》两部电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受启发颇深。一是剧中优美而又熟悉的音乐旋律,令人陶醉,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修女玛利亚的教育理念,异常是她跟七个孩子和家长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令我受益匪浅。给我此刻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忙。下头我就从这部电影中得到的教育感受谈谈自我的体会: 一、信任是沟通的基础。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得到学生们的信任,有了信任,才会得到孩子们的尊重,也才能让孩子们理解你的教育思想,包括理解你的一切。剧中玛利亚尽管没有理解正规的专业理论的教育,可是她能够经过自我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们信任自我,并且使孩子理解自我。从玛利亚第一次和七个充满个性的孩子见面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她那独特的教育态度,应对孩子们的恶作剧,既没有当面指责,也没有当着家长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们恶作剧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们的捉弄后,面带微笑的说:“我要感激各位今日放在我口袋里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到欢乐和温暖。”经过这件事情的巧妙处理,让孩子们自然地把她当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长辈看待。那里不但看出教育机智的重要,并且其实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取得孩子们

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二、家校沟通是做好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异常是班主任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方面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影片中,玛利亚没有一味地听取家长要求对孩子们严格管理的意见,而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委婉而坚决的反对家长的做法,经过自我的行动赢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和尊重,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作为教师应当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欢乐的度过每一天,发现并鼓励孩子们做他们想做的有意义事,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经过孩子们的发展变化,感化家长,赢得孩子和家长的认可和信任。这样家长才能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 三、恰当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剧中七个孩子由于长期的军事化管理,自由、童心、个性、甚至梦想都被压抑和禁锢,玛利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阻止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启了他们的心灵,放飞了梦想,异常是在郊外草地上教唱歌曲时边舞边唱的游戏场景,无疑为我们供给了游戏教学的最好范例,这一点对于我们寄宿制学校来说启示十分大,我们的孩子们如果一天到晚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久了就会出现烦躁,所以我们应当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多参加户外活动,使他们欢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挖掘孩子们的潜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本事。 作为教师应当充满爱心、耐心和童心,相信自我,进一步挖掘自我的潜能,仅有真正到达一专多能,用自我的行动、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