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选取依据与原则的讨论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选取依据与原则的讨论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选取依据与原则的讨论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选取依据与原则的讨论

王金哲 张光辉 申建梅 聂振龙 严明疆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 050021)

摘要:地下水功能评价是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及地质环境的重要基础,而评价的关键是指标的选取。本文在遵循主导性、可度量、可操作、覆盖面广和灵活性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地下水功能的影响因素、表征特征,从地下水系统的驱动、状态和响应因子中筛选出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指标,从而为地下水功能评价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集。关键词: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依据;原则

中图分类号:P842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665(2007)022*******

收稿日期:2007210215;修订日期:2007212217

基金项目:地科院重点实验室、所基本科研业务(SK 07022)和

973项目(2006C B403400)资助

作者简介:王金哲(19692),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下水资源

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E -mail :5885970@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475369.html,

地下水功能评价是近年来提出的概念,在国际上

为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国内更是刚刚涉足,它的定义、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评价模式等,在国内还处于探

索阶段。要进行地下水功能评价,首先要筛选评价指

标,它是整个地下水功能评价工作的基础,指标选取是

否合适决定整个地下水功能评价功能工作的成功与

否。那么,如何选取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指标,笔者就目

前从事的地下水功能评价方法研究给出一套适合北方

地区可行的指标集,根据此指标集在华北、西北和东北

地区一些典型流域开展了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工

作,经验证,得到的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结果基本与

当地实际情况吻合。因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地下

水功能评价指标的选取过程做一些探讨。

1 地下水功能评价的理由和内容地下水功能是指地下水的质和量及其在空间和时

间上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或效应,

主要包括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环境维持功能

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1]

地下水功能评价是水文地质工作的新内容,它是

顺应地下水的发展过程而产生的。在不同的时期有相

应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水文地质工作者做了相应

的研究,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如,对地下水从最初的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态度到现在“地下水枯竭”、“含水层疏干”等概念的出现,就可以看到对地下水的

认识是不断更新的过程。

近年来,由于气候和人类无序开采地下水资源,使得地下水资源日益枯竭,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普遍向大范围和深层次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更是影响深远,这些问题都造成可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地下水除了在水量和水质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外,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基础,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表现在湿地萎缩、地表植被面积减少、覆盖率降低、土地沙化加重、土地荒漠化范围扩展、土地盐渍化等。地下水不仅具有资源供给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功能,还有维持环境地质安全的作用,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压力系统和水盐平衡受到破坏,地质环境方面的塌陷、地面沉降、海咸入侵等

灾害频发。而且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索取,改变区域

地下水系统和生态环境结构,使得地下水系统渗透能力、系统的蓄水和水体自净功能降低。上述都是地下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系统服务功能丧失和受到破坏的外在表现,是地下水系统完整性受到严重影响的集中反映。而所有这些都对社会经济系统产生负作用,制约了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和牵制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发利用现状,急需按新的理念和评价方法改变,以往的工作,偏重地下

水赋存条件的研究,对环境和生态属性功能评价重视

不够[2]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及趋势预测研究

深度,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对地下水前瞻性要求。把地

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揉和在一

起综合考虑,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及地质环境是对当前地下水评价工作的客观要求。因此,地下水功能评价是包括资源、生态和地质环境功能

的综合评价。

2 地下水功能影响因素

地下水功能的基础是以地下水为主体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系统,即地下水系统,系统功能是系统内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影响作用力来源的不同,地下水功能的影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基质、动能两大因素[3]。地下水功能的基质因素主要由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地貌特征、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植被等因子组成,是地下水功能评价的物质基础。动能因素主要为气候因子,是地下水功能演化更替的能量基础。

地质因子:主要指地质构造运动,包括抬升、凹陷、断裂等,它决定某一地区地貌形态和地层特征,导致地下水系统的差异和变化,从而影响地下水功能的某些属性。

地层特征:主要指地层的岩性、厚度,砾石、粗砾、粗砂、中砂等岩性以及分选性不同,含水层的孔隙度就不同。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决定该区的储水、给水能力。地下水资源丰富程度不同,相应的供给人类开采的程度就不对等,一系列因素都影响着地下水的资源功能。

地貌特征:山地、平原、丘陵、河谷等地貌不同地区,由于地表覆盖物的性质以及坡降比等不同条件的限制,造成地表水的汇水、径流条件不同,如地表为粘性土或岩石类,不利于降水入渗,坡降比则极大影响地表水的径流速度和方向,而这些因素都影响地下水的补给,从而导致不同地区地下水系统自然属性的差异。

地表植被:不同地区,地表植被的种类、覆盖度不同,对地下水的影响、需求也不同,而且随着地下水水位的改变,地表植被的种类和覆盖度还会有相应变化。地表植被滞缓地表径流的流失,延长地表水入渗时间,从而提升对该区地下水补给的能力。

气候因素:主要指降水对地下水功能的影响。尤其在目前北方河道断流,水库防渗、渠道衬砌等条件下,降水变成地下水得到补给的重要有效来源。同等条件下,降水量较大地区,地下水资源就相对丰富,在相同消耗程度下,地下水的空间分布没有明显改变,对所在环境的服务功能就不会减弱。

212 人为因素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人类一方面通过开采地下水、改变地下水资源和环境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地下水资源和环境又以自身质量和数量分布情况制约人类的发展。如果人类活动处于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及再生协调能力之内,地下水资源、生态和地质环境功能就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否则,发生强烈变化,产生逆向演替。人类影响地下水功能的活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过度开采地下水。在20世纪50,60年代,地下水系统保持一种自然动态平衡,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开采地下水的步伐加快,从70~80年代的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到90年代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一直到目前的多个集中开采区出现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局部地区出现含水层疏干,地下水系统发生巨变。地下水质和量的稳定是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地质环境不被破坏的保证。

(2)滥施化肥、过度喷洒农药。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地下水有着重要影响,附着在土壤中的某些元素通过溶解、淋漓过程进入地下水中,从而改变地下水水质,相应的导致地下水功能的变化。

(3)不合理灌溉。在很多地表水丰富地区存在农业灌区,合理的地表水灌溉使地下水得到适当的补充,过度引用地表水则会造成灌区地下水位升高,出现盐渍化现象,使地下水环境恶化。而且,盐渍化使土地质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以其为依附的地表植被就受到影响,不合理灌溉引发地下水功能的一系列响应变化。

(4)人类工程建设。地表拦蓄工程的修建拦截了出山径流,减少了河道对地下水的垂直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地下水库的修建截断了地下水的自然流场,城市建设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扩大了硬化路面的面积,改变了降水和地表水入渗的下垫面条件,等等。总之,人类各种工程建设或强或弱地影响地下水的特征值。

(5)环境污染。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一些附属产物也随之产生,如含污染成分的工业废水等。由于我国目前废水处理的程度低,而且管理体制不规范,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被随意排放,污染了本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还随地下水、地表水的流向,线状污染流经地区。还有加油站、工厂等一些点状污染源,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地下水功能。

3 地下水功能表征因子

自然界或人为因素对地下水功能的影响程度与资源、生态和地质环境功能相应的变化程度是相辅相成的。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地下水功能的变化虽然是定量表示,但它不是简单的数据表示,而是通过地下水功

能多种表征因子表现出来。因此,筛选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地下水功能的影响因素,还要考虑地下水功能的表征因子。地下水功能是以地下水为主体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流域尺度地下水循环系统,是由驱动因子群、状态因子群和响应因子群组成的“驱动-状态-响应”体系,也就是,地下水功能的表征因子是地下水循环系统的驱动因子群、状态因子群和响应因子群。

“驱动因子群”是指驱动地下水系统(功能)变化的影响因子,主要由表征和描述促使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等因素变化的因子群组成,例如降水量变化、地表水径流变化、地下水开采量和土地利用等。该类因子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地下水功能变强或变弱的原始动力和根源。根源探查明白,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此类因子,可促使地下水功能向更强、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改善。在地下水功能评价方法研究中驱动因子简单明确,不是太复杂,而且指标定量表达的较多,所需数据都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获取,可操作性,易于获取。在不同地区,该类因子有明显的不同,是不同地区地下水功能表现差异的外因。

“状态因子”是指描述地下水系统(或功能)状态的因子,主要由表征和描述地下水数量和质量、储存和运动变量特征的因子群组成,例如地下水位、储存量、可利用资源量等。该类因子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有关键作用,可通过多方面反映地下水系统的现状,给出有关地下水功能属性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评估地下水系统现状,帮助确定目前地下水功能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依此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限制不利因子的继续拓展,从而强化有利因子。该类因子群包含的数目较多,有些繁杂,多为定量表示,都反映地下水系统的某一方面特性,可以通过相关的地下水评价项目资料搜集。

“响应因子”指由于地下水系统(或功能)状态变化而引起水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等方面变化的因子,主要由描述和表征地质和生态环境现状和质量的因子群组成,也就是由表征和描述湖泊、湿地、土地、绿洲、泉流量、地面沉降和植被等变化的因子群组成,例如湖泊深度、湖泊面积、土地肥力、湿地面积、地面沉降量、泉流量和植被覆盖度等。该类因子是地下水功能的外在表现,涉及面比较广泛,通过建立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确定地下水功能的强弱,对社会经济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维持地质环境的安全有着警示意义。而且,通过响应因子的变化情况,可以提示地下水功能产生的正、负效应,提醒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利因素的产生。该类因子群涵盖的名目比较繁多,定量表达的较多,也有定性表示的。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主要选取与地下水位紧密相关的,及能够综合衡量地下水系统变化态势的可量化因子作为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指标。

4 指标选取遵循的原则

根据上述对地下水功能影响因素和表征因子的分析,得到多种评价地下水功能的指标,由于反映地下水功能因素和表征因子的指标多种多样,如果机械的、不加选择的把所有指标囊括纳入指标体系,指标集将会庞大和繁杂,在进行地下水功能评价工作时,不仅加大工作量,而且还会冲淡主导因素的作用,为评价工作带来误差,导致评价工作的不准确。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进行精简。在参阅成功评价脆弱生态环境、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筛选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以下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第一,主导性原则。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由于影响资源、生态和地质环境功能的因素较多,表征因子繁杂,其中关系错综复杂,有的交叉,有的似乎毫不相关,因此很难选用一个或几个指标来评价。但是如果把所有影响因子或表现因子全部列入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则指标体系将会十分繁杂。因此,建立指标体系时有目的、有侧重地选取一些表现力强,与资源、地质环境和生态功能关系密切的因子,这些因子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导致资源、地质环境和生态功能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也就是选取主要影响因子。

第二,可度量原则。量化问题也是指标选取的原则之一。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研究的对象系统界定在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复合系统上,在这个复合系统中,资源、生态和环境三大功能相互作用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服务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如果只是定性分析,很难给人明确的概念,而从量化的角度表示三大功能的作用效果,则可以更加直观反映研究区的地下水功能现状,从而预警目前的不利现状,有助于人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观。因此,指标选取时要注意指标的可度量性。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主要因子选取时还要兼顾指标的可操作性(即指标的易获取性)。选取的指标为影响和反映地下水资源、生态和环境地质功能的简单易解释因子,如地下水监测数据,数据易于获得且具有选择、比较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通过更新数据就可以

调整为新的指标[4]

第四,覆盖面广。地下水功能评价是对包括资源、生态和地质环境功能在内的三大功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基础上的综合整体效益的评价,因此,指标的选取应涵盖这三大研究范围。

第五,灵活性原则。单一因子不能说明或反映指标的变化情况时,用两种变量之间的“比率”、“关联度”来表示,反映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5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集的建立

本次地下水功能评价工作是针对北方地区开展的,由于各地区地形条件不尽相同,气候因素多变,地表植被情况复杂多样,在指标选取原则的指导下,以地下水功能的表征因子为基础,考虑地下水功能的影响因素,筛选出地下水功能的主导因子,即评价指标(见图1)

图1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集

Fig.1 The evalu ating index aggregate of groundw ater function

 

511 驱动性指标

降水量、蒸发、坡降比、径流变率、区外调水、开采等驱动因子都与地下水功能有关系,而坡降比、径流变率等指标对地下水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可以改变地表径流速率,延长地表水的入渗时间,但这些作用与降水量和人类开采的影响对地下水系统作用力度相比,强度和作用不明显,因此,忽略这些指标对地下水的驱动作用。为了操作方便、简化评价工作,即坚持可操作性和主导性原则,选取降水量、开采、区外调水作为资源功能的驱动因子。一般来说,人们很容易想到降水量和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功能的重要因素,而忽视区外调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其实,北方大多数地区地下水资源很难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流域内小区域调

水和流域外大区域调水(如南水北调)是从根本上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有效且可行的措施。因此,本次地下水功能评价选取指标时把区外调水与降水量和开采同时考虑。遵循可量化原则,结合地下水系统的本身属性,筛选出区外补给资源占有率、区内补给资源占有率、补储更新率、补给可用率、补采平衡率、降水补

给率、水位变差补给比、水位变差开采比、水位变差降水比、资源开采程度作为地下水功能评价中的驱动性指标。

512 状态性指标

反映地下水系统状态的概念很多,有地下水位、储存量、可利用量、水质、孔隙度、岩性和给水度等。储存量反映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可利用量、可开采量是综合衡量生态良性循环、地质环境安全基础上的地下水可被消耗量,地下水质量则是地下水分类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因此,遵循指标选取原则,选定储存资源占有率、可利用资源占有率、可采资源占有率、可用资源占有率和资源质量指数作为资源概念的状态性指标。

513 响应性指标

响应性因子主要为描述生态环境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的因子,突出地下水对这两者的作用,多为定性表达,如土地环境状况、草场状况、植被情况、绿洲变化情况和土地状况等,不能简单的用数据表示。也有一些因子可以用某类变量数据表示,如地面沉降用沉降量

表示、泉变化用泉流量等,湖泊环境状况可以用湖泊深度或湖泊面积表示,但仅仅这类变量不能反映湖泊环境与地下水系统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它只是环境状况的单方面描述。因此,为了使生态环境、地质环境与地下水系统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必须引入一类变量,分别在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与地下水系统之间搭建桥梁作用。

目前,生态需水量和临界地下水位是生态系统和地下水系统之间研究最为广泛的概念,也是生态系统最为引起关注的问题,这两者对生态系统的发展有着支撑作用。比较生态需水量和地下水位,计算或评价生态需水量的步骤比较复杂,考虑因素众多,而地下水位则相对较简便,且易于监测。因此,选择地下水位作为生态系统与地下水系统之间的桥梁,用生态因子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联度关系来描述生态功能的指标,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多方面反映方式,总结生态功能的指标有下列几种:湖泊环境与地下水关联度、景变指数与地下水关联度、水环境矿化与地下水关联度、氮磷指变与地下水关联度、草场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天然植被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绿洲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土地沙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土地盐渍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和土地质量与地下水关联度。地质环境对地下水系统变化最明显的响应表现为地面沉降、海咸入侵以及泉流量衰减,甚至泉水断流,这些因子都可定量表达,而且与地下水系统的水位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通过“关联度”建立起这类因子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选取为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指标,分别为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关联度、海咸入侵与地下水关联度、泉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指标。长期区域性地下水位变化不仅导致上述可观察到的负面效应,而且,还导致了一些可以通过试验数据验证的变化,如地下水补给变化和地下水质量变化。因此,把地下水补给变率与地下水位变差比和地下水质量与地下水位关联度也作为响应性指标。

6 小结

地下水功能评价方法研究提供的评价指标集共包含有30个指标,有单一变量表示的指标,也有通过“关联度”和“比率”表示的指标,几乎囊括了地下水功能所包含的资源、生态和地质环境功能的影响因素和表征因子及结果因子,对不同区域进行地下水功能评价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所采用的指标进行增减。指标集建立时遵循的主导性、可度量、可操作、覆盖面广、灵活性原则,从而为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奠定基础。采用这套指标对华北平原,西北地区的疏勒河流域、新疆准噶尔盆地、宁夏平原和山西六大盆地,东北地区的西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进行地下水功能评价和区划,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为这套指标的可行性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参考文献:

[1] 张光辉.区域地下水功能及可持续利用性评价方法

理论与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4:62-66.

[2] 张光辉.海河平原地下水演化与对策[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4.

[3] 赵跃龙.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

理科学进展,1998,3:67-72.

[4] 夏军.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理论、方法、应用[M].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Discussing foundation and principle on choosing evaluating

index of groundw ater function

W ANGJin2zhe,ZH ANG G uang2hui,FEI Y u2hong,SHE N Jian2mei,NIE Zhen2long,Y AN Ming2jiang (Institute o 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 eology,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Abstract:Evaluating groundwater function is the im portant basis of realizing groundwate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ng availability zoology or geology circumstance,in the through of evaluating groundwater function,the key is to chose index.Basing on following leading,measuring,operating,mantling wide and agility,this paper thinks over in fluencing factor and behaving character of groundwater function,filtrates the evaluating index of groundwater function from driving and state and response gene.Through the course,this paper sets up a suit of effective index

aggregate for evaluating groundwater function.

K ey w ords:groundwater function;evaluate index aggregate;foundation;principle

责任编辑:王 宏

“浅层地温(热)能资源特性及评价方法对地源热泵工程意义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地温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联合举办的“浅层地温(热)能资源特性及评价方法对地源热泵工程的意义研讨会”2月23日在北京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国土资源部环境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诸多有关水文地质与暖通空调专业的企、事业单位及大专院校40多位代表。与会代表对浅层地温能的特性、评价方法等基础问题,对地源热泵工程建设的作用与意义展开了热烈讨论。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巡视员陈小宁指出:地源热泵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政府做了三件事:

1.支持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在地质学领域加强对浅层地温能的规划、调查和研究开发;

2.对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进行管理,既要保护地质环境及其地下资源,还对地下的环境开展监测等公益性工作;

3.国家为支持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在财政方面给予了必要的补贴。

地热专家任湘教授指出,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支持,发展之快超过多年地热的研发与应用。低温热能的利用应用广泛,但要认真研究它的适应性。在一定的地质、地理环境条件下,低温热能利用具有广阔前景;要加强保护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要开展科普工作,让人民大众了解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意义。

国务院参事王秉忱教授指出,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符合国家当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政策,应该大力发展。由于地源热泵技术的经济和环境的优越性,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与应用。但是,地源热泵技术本身具有多专业结合的特性,近几年来在地源热泵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地质与暖通两大专业人士相互交流,深入探讨与地源热泵技术有关的基本地质特性及评价方法问题等,并力争取得共识。地温资源的评价问题非常重要,如何开展资源评价适应地源热泵技术是我们当前要搞清楚的问题。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指导地源热泵技术的健康发展。

有关水文地质学专家认为:浅层地温能是由太阳能对地球表面辐射所保留的能量与深部地心热核反应向地表扩散的综合反映。地球浅部的恒温带是两种能量的平衡地带,岩土层既有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功能,又有蓄能特点。但在浅层地质环境下,其岩土、地下水等体积比热容较小,且热传导率较低。这些特征与热泵系统在较短时间内提取大量能量,或长期提取能量相比是不相称的。由于两者的差别,需要地源热泵系统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保持系统的冷热负荷平衡,以克服岩土层的这一缺陷。同时要对地下温度场进行长期(至少一年)监测工作,以了解岩土层的吸收、释放和蓄能规律,指导地源热泵系统稳定运行。

暖通空调专业专家认为:在《浅层地温能勘查开发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中,以传统的地质学观点计算浅层地温能,所得到的单位面积的能量十分有限,与热泵系统所需要的能量相差千倍。在进行区域评价时,计算面积如何取值,在此面积中,有多少面积能为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热量。在一些建筑工程中,实际能给予地下换热器场地的土地面积,建造房屋的土地面积,实际的建筑设计容积率等都要考虑。因此,建议《规范》中的“评价方法”要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原理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修改。

会议认为,我国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尚处在初期阶段,有必要各专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对地质学与暖通空调两大专业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以求共识,使得地热泵技术得以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地源热泵系统建设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增强其稳定性和经济性,两个专业必须联合起来,相互沟通与协调,建立地源热泵系统学术年会制和工程建设协调组织。专委会将积极组织多学科专家推进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赵继昌)

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综合评分法 ?FHW方法 ?软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 综合评分法 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其顺序如下: 1、确定评价项目,即哪些指标采取此法进行评价。 2、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先制定出各项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等级或分值范围,然后制定出每项评价指标每个等级的标准,以便打分时掌握。这项标准,一般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也可能是定量为主,也可以是定性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制定评分表。内容包括所有的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区分和打分,格式如下表所示: 4、

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值。评价者收集和指标相关的资料,给评价对象打分,填入表格。打分的方法,一般是先对某项指标达到的成绩做出等级判断,然后进一步细化,在这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内打上一个具体分。这是往往要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横向比较。 5、数据处理和评价。 (1)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 (2)计算各组的综合评分和评价对象的总评分。 (3)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按原先确定的评价目的,予以运用。 FHW方法 FHW(模糊、灰色、物元空间)方法是贺仲雄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决策、评价方法,是对德尔菲法的改进和发展,融合了德尔菲法、BS法(头脑风暴法)、KT法的优点,并采用了一些新兴学科的思路,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物元分析等,从而能定量处理联想思维,而把德尔菲法的咨询表改为FHW咨询表,把向专家咨询

的一个数(顺序、判断、打分)改为一个模糊、灰色物元。 FHW法的步骤为: (1)收集与指标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能做出判断。 (2)填写“FHW评价表”:每个专家填写两次评价表。 第一次,不开讨论会,各自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各自的判断才能,填写A轮评价表。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专家在填表时不受“马太效应”的影响。 第二次,召开讨论会,会后再填写B轮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意见统一。这样可以相互启发,激发联想思维,讨论顺序,一般应和A轮表的填写顺序相反,以防止思维惯性的影响。经过讨论,专家填写B轮表时,尽可能对自己在A轮表中填写的数据作必要的修改。当然,允许不修改自己的意见。 (3) FHW方法计算各组评价指标。由于每个专家都进行了两轮咨询,所以每个项目都由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便组成一个闭区间,组成模糊灰色物元空间,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一个数,所以必须在区间数投影到一个点上,由三种准则可供选择。 第一种,乐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大值,这适用于评价条件从宽的情况。 第二种,悲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小值,这适用于条件从严掌握的情况。 第三种,平均值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两个端点的平均值。 然后计算主体评分T,总灰色N,白色优劣比S、灰色优劣比D、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 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 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 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 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 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 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 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 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考评时可以根据 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 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DAQI NG PETRO LE UM I NSTIT UTE 第28卷 第3期 2004年6月V ol.28 N o.3 Jun. 2004 收稿日期:2004-03-09;审稿人:赵俊平;编辑:王文礼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 01-25) 作者简介:邵 强(196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邵 强1,李友俊1,田庆旺2 (1.大庆石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2.大庆石油管理局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 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数理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根据指标重要程度是否相同分别建立了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并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 关 键 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方法;程序 中图分类号:F091.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91(2004)03-0074-03 多指标综合评价作为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2年我国中文期刊发表的有关综合评价方面的学术论文达2770多篇,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关键问题之一.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的前提.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涉及社会、经济乃至军事的上百种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严格的优选方法和程序,往往就同一评价对象给出了多种相差甚远的指标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笔者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出发,提出指标体系构建的数理方法,并给出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1 评价要素集与指标集的关系 综合评价某一事物所涉及的各相关要素构成评价要素集.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用以评价该事物的一系列指标构成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集是评价要素集的一个映射.一个评价要素集存在多个映射指标集.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在多个映射指标集中寻优.评价要素集和评价指标集之间存在4种映射关系,见图1.图1(a )是一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只反映一个评价要素;图1(b )是多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反映多个评价要素;图1(c )是一对多关系,即有多个指标共同反映同一个评价要素;图1(d )是多对多关系,即同时存在图1(b )和图1(c )的2种情况. 在4种映射关系中,一对一的关系最简单,也最理想,但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不存在重叠或交叉;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存在重叠和交叉.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关于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目前有2种典型的表述:一是全面、不重叠(或交叉、或冗余)和指标易于取得;二是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1-3].比较而言,第1种要比第2种更加明确.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首先应根据评价目的反映有关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状况,如果指标体系不全面,就无法对评价对象做出整体判断;其次,指标间不能重叠过多,过多的重叠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即使对重叠进行适当的修正[4],也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和工作量;最后,计算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应是容易采集的,指标容易计算或估计,否则指标体系就无法应用.因此,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评价指标尽可能全面、不重叠和易于取得的原则. ? 47?

安全评价的原则

安全评价的原则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评价的原则1)合法性 安全评价是国家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的一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必须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资质核准和资格注册,只有取得了认可的单位才能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工作。政策、法规、标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政策性是安全评价工作的灵魂。所以,承担安全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下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有关安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全面、仔细、深入地剖析评价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在执行产业政策、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主动接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力争为项目决策、设计和安全运行提出符合政策、法规、标准要求的评价结论和建议,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科学性

安全评价涉及学科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安全预评价在实现项目的本质安全上有预测、预防性;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在整个项目上具有全面的现实性;验收安全评价在项目的可行性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专项安全评价在技术上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为保证安全评价能准确地反映被评价项目的客观实际和结论的正确性,在开展安全评价的全过程中,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程序,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工作,提出科学的对策措施,作出科学的结论。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危险、危害后果需要一定条件和触发因素,要根据内在的客观规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程度,产生的原因及出现危险、危害的条件及其后果,才能为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有的评价方法均有其局限性。评价人员应全面、仔细、科学地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必要时,还应用几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进行分析综合、互为补充、互相验证,提高评

筛选评价指标的综合方法(完稿)

油田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指标筛选的组合方法 李斌1毕永斌2潘欢2樊会兰2 (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工程的发展,需要改变过去对油田开发效果单一评价及确定评价指标凭经验的状况,必须要进行综合评价。而筛选评价指标又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筛选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靠与可信。在简单分析了筛选方法的利弊后,采用简化的专家一次打分法、比重法和聚类分析法的组合方法。组合筛选方法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指标相结合,从系统论的整体性出发,在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中优化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独立性,并能反映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指标,避免了因量纲、单位、数值量级的不同,而造成的筛选前需进行评价指标一致化与无因次化处理,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单便捷。从筛选评价指标两种方法的结果看,应该说是可行的。 关键词油田开发影响因素筛选指标综合评价组合方法 The combination method of screening i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effect LI Bin Biyongbin panhuan jidong oilfield company of CN PC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need to change the past in oilfield exploitation effect a single evalu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situation with experienc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project. Screening evaluation index is the premise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screening of the correct or not,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reliable and credible . Use combination method of simplified experts a scoring method, method of specific gravity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aft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creening method. Combination screening method combin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d combined with technology, economy, management and so on various index,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integrity of the system theory, optimization Selected representative, independence, and can reflect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effect from Influence factors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effect, I t avoids uniformization and non-dimensional processing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of Dimension, unit, orders of magnitude different. It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simple and convenient. It is

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12-01实施 1 总则 1.0.1 为加强施工企业生产的监督管理,科学地评价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业绩及相应的安全生产能力,实现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业绩的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的综合评价。 1.0.3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现行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的要求制定。 1.0.4 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时,除了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施工企业 construction company 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发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各类资质等级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 2.0.2 安全生产 work safety 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2.0.3 安全生产条件 condition of work safety 满足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

2.0.4 安全生产业绩 performance of word safety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测量的结果。 2.0.5 安全生产能力 capacity of work safety 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业绩的组合。 2.0.6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 评价内容 3.0.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及由以上两项单项评价组合而成的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 3.0.2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和设备与设施管理4个分项。评分项目及其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3.0.3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的控制、安全生产奖罚、项目施工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行4个评分项目。评分项目及其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3.0.4 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和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记录,应采用本标准附录C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汇总表》。 4 评分方法 4.0.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分符合下列原则: 1 各分项评分满分分值为100分,各分项评分的实得分应为相应分项评分表中各评分项目实得分之和。 2 分项评分表中的各评分项目的实得分不应采用负值,扣减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评分项目应得分分值。 3 评分项目有缺项的,其分项评分的实得分应按下式换算:

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 目录 展开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国家高新区的新要求,建立新的发展导向,引导国家高新区 肩负起新的责任和使命,体现国家目标要求和政策导向的目标需要,日前,科技部在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环境测度指标两大部分组成。 与以往不同,本次制定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国家高新区作为国家的政策工具,评价指标体系应定位于“政策评价”,从“四位

一体”和“五个转变”出发建立指标体系;从支撑性、投入性、和产出性等不同角度选取指标,尽可能使同一层次各指标具有独立性;用效率等比值型指标,不用总量等规模型指标,消除总量或规模等政策覆盖面的差异性影响;尽可能用可统计的量化指标,适当选择定性指标;按少、简、易操作的原则选择指标。 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突出重点,引导方向 通过人才、专利、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下科技企业等以及资本、技术、土地、资源等各种效率指标,重点强调“自主创新、创业环境、内生增长、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引导高新区的发展方向。 考虑差异,分类指导 充分考虑各高新区的土地面积、发展基础、支撑环境等差异,用“人均”、“地均”等指标,并引入“区域测度指标”,体现分类指导的思想,消除客观条件不平衡的影响,使评价结果和排序科学、公平、合理。 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在44个评价指标中,定量指标共39个,定性指标只有5个。 动态监测,国际接轨 评价指标尽量能与国际通用指标对照,便于与国际接轨,并借鉴《OECD 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建立高新区评价记分牌,通过长期观察和分析大样本的统计指标,既能不断筛选出更科学的评价指标,完善高新区统计和评价指标,也能实现对每个高新区发展状况的动态监测。 自国家高新区建立以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先后于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制定和修改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时期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往的国家高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 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 叶宗裕 摘要:本文用实例说明了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用“倒数逆变换法”进行指标正向化时会完全改变原指标的分布规律,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三种常用无量纲化方法——极差变换法、标准化法和均值化法的选择使用问题,用实例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综合评价,正向化,无量纲化,标准化法,均值化法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有些是指标值越大评价越好的指标,称为正向指标(也称效益型指标或望大型指标);有些是指标值越小评价越好的指标,称为逆向指标(也称成本型指标或望小型指标),还有些是指标值越接近某个值越好的指标,称为适度指标。在综合评价时,首先必须将指标同趋势化,一般是将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转化为正向指标,所以也称为指标的正向化。不同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直接将它们进行综合是不合适的,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必须将指标值转化为无量纲的相对数。这种去掉指标量纲的过程,称为指标的无量纲化(也称同度量化),它是指标综合的前提。在多指标评价实践中,常将指标无量纲化以后的数值作为指标评价值,此时,无量纲化过程就是指标实际值转化为指标评价值(即效用函数值)的过程,无量纲化方法也就是指如何实现这种转化。从数学角度讲就是要确定指标评价值依赖于指标实际值的一种函数关系式,即效用函数f j。因此,指标的无量纲化是综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综合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 指标的正向化和无量纲化都有多种方法,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否则将会使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本章就如何选择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作些讨论。 (一)关于指标正向化方法 对于指标的正向化,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学者常使用将指标取倒数的方法(苏为华教授称其为“倒数逆变换法”[1]),写成公式为: y ij=C/x ij(1)其中C为正常数,通常取C=1。很明显,用(1)式作为指标的正向化公式时,当原指标值x ij较大时,其值的变动引起变换后指标值的变动较慢;而当原指标

安全评价原理及原则

安全评价原理及原则 (1) 安全评价的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理,即: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 相关性原理:相关性是指一个系统,其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这是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 类推原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过程。常用的类推方法有:1)平推推算法,平推推算法是根据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来推算所缺的有关指标的方法。2)代替推算法,代替推算法是利用具有密切联系(或相似)的有关资料、数据,来代替所缺资料、数据的方法。3)因素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是根据指标之间的联系,从已知的数据推算有关未知指标数据的方法。4)抽样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是根据抽样或典型调查资料推算总体特征的方法。5)比例推算法,比例推算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用某一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实际比例,推算另一个类似的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有关指标的方法。6)概率推算法,根据有限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可求出随机事件出现各种状态的概率。 惯性原理: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就叫惯性。利用惯性原理进行评价时注意惯性的大小,惯性的趋势。

量变到质变原理: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样,在一个系统中许多有关安全的因素也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 安全评价原则,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原则。 (3) 安全评价的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根据被评价工程、系统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变化规律; 定性定量评价,在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定性定量的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简要的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评价指标体系

? ? ? ?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 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 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 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 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 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 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 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 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 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 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 法,例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 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 考评时可以根据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安全评价标准JGJ77-2010

附录A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 表A-1 安全生产管理评分表表1 序号评定项 目 评分标准评分方法 应 得 分 扣 减 分 实 得 分 1 安全生 产责任 制度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扣20分,各 部门、各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健全, 扣10~15分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扣10 分,各部门、各级对各自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执行, 每起扣2分 企业未按考核制度组织检查并考核的,扣10分, 考核不全面扣5~10分 ·企业未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扣10 分,未对管理目标实施考核的,扣5~10分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扣10分, 未实施考核和奖惩的,扣5~10分 查企业有关制度文本;抽查 企业各部门、所属单位有关 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知晓情况,查确认记录,查 企业考核记录。 查企业文件,查企业对下属 单位各级管理目标设置及考 核情况记录;查企业安全生 产奖惩制度文本和考核、奖 惩记录 20 20 2 安全文 明资金 保障制 度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金保障制度 扣20分 制度无针对性和具体措施的,扣10~15分 ·未按规定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落实 情况进行考核,扣10~15分 查企业制度文本、财务资金 预算及使用记录 20 20 3 安全教 育培训 制度 ·企业未按规定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扣15 分 ·制度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 专职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待岗、 转岗、换岗职工,新进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 育要求的,扣5~10分 ·企业未编制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扣5~10 分,企业未按年度计划实施的,扣5~10分 查企业制度文本、企业培 训计划文本和教育的实施记 录、企业年度培训教育记录 和管理人员的相关证书 15 15 4 安全检 查及隐 患排查 制度 ·企业未建立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扣15 分,制度不全面、不完善的,扣5~10分 ·未按规定组织检查的,扣15分,检查不全面、 不及时的,扣5~10分 ·对检查出的隐患未采取定人、定时、定措施进 行整改的,每起扣3分,无整改复查记录的,每 起扣3分 对多发或重大隐患未排摸或未采取有效治理措 施的,扣3-15分 查企业制度文本、企业检查 记录、企业对隐患整改消项、 处置情况记录,隐患排查统 计表 15 5 5 5 生产安 全事故 报告处 理制度 ·企业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扣 15分 ·未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的,每起扣15分 ·未建立事故档案扣5分 ·未按规定实施对事故的处理及落实“四不放过” 原则的,扣10~15分 查企业制度文本 查企业事故上报及结案情况 记录15 15 6 安全生 产应急 救援制 度 ·未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的,扣15分,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无针对性的,扣5—10分 ·未按规定制定演练制度并实施的,扣5分 ·未按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落实救援人员和 救援物资的,扣5分 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及应 急队伍建立情况以及相关演 练记录,物资配备情况 15 5 5 分项评分100 10 90 评分员:2016 年3月22日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2-01 10:17:00 ] 编辑:studa20 作者:王晖,陈丽,陈垦,薛漫清,梁庆 【摘要】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及一些相关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而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作为综合评价中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多指标评价方法和权重系数的选择进行概括介绍。 【关键词】多指标综合评价;评价方法;权重系数;选择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2005ZYX1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7J1-C028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A060305006) 综合评价是利用数学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方法)对一个复杂系统的多个指标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炼,以求得其优劣等级的一种评价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指标综合评价及权重系数选择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理学多指标的研究提供一些方法学的资料。 1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1.1 层次分析加权法(AHP法)[1] AHP法是将评价目标分为若干层次和若干指标,依照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根据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层次结构,建立目标树图→ 建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确定相对权重→ 计算子目标权重→ 检验权重的一致性→ 计算各指标的组 合权重→计算综合指数和排序。 该法通过建立目标树,可计算出合理的组合权重,最终得出综合指数,使评价直观可靠。采用三标度(-1,0,1)矩阵的方法对常规的层次分析加权法进行改进,通过相应两两指标的比较,建立比较矩阵,计算最优传递矩阵,确定一致矩阵(即判断矩阵)。该方法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与其它标度相比具有良好的判断传递性和标度值的合理性;其所需判断信息简单、直观,作出的判断精确,有利于决策者在两两比较判断中提高准确性[2]。 1.2 相对差距和法[3] 设有m项被评价对象,有n个评价指标,则评价对象的指标数据库为 Kj=(K1j,K2j,……,Knj),j=1,2,……,m。设最优数据为K0=(K1、K2、……Kn)。最优单位K0中各数据的确定如下:高优指标,取所有m个单位中该项评价指标最大者;低优指标,取所有m个单位中该项评价指标最小者。各单位与最优单位的加权相对差距和

筛选评价与衡量指标地综合方法(完稿子子)

油田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指标筛选的组合方法 斌1毕永斌2欢2樊会兰2 (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工程的发展,需要改变过去对油田开发效果单一评价及确定评价指标凭经验的状况,必须要进行综合评价。而筛选评价指标又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筛选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靠与可信。在简单分析了筛选方法的利弊后,采用简化的专家一次打分法、比重法和聚类分析法的组合方法。组合筛选方法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指标相结合,从系统论的整体性出发,在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中优化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独立性,并能反映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指标,避免了因量纲、单位、数值量级的不同,而造成的筛选前需进行评价指标一致化与无因次化处理,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单便捷。从筛选评价指标两种方法的结果看,应该说是可行的。 关键词油田开发影响因素筛选指标综合评价组合方法 The combination method of screening i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effect LI Bin Biyongbin panhuan jidong oilfield company of CNPC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need to change the past in oilfield exploitation effect a single evalu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situation with experienc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project. Screening evaluation index is the premise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screening of the correct or not,

安全评价用到的标准及规范

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相关法令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相关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关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年344号)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理局第10号令)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1批)(国家经贸委第6号令)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2批)(国家经贸委第16号令)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3批)(国家经32号令) 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发改产业[2004)746号)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辽宁省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试行)(辽安监发[2004)80号)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第36号令)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原化工部[91]化劳字第247号)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设[1998]207号) 工业场所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发[1996]423号)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3月)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技局2000.6.2313号文)使用有毒物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22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卫法监发[2002]63号) 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A 安全标志(GB2894-1996)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 安全色(GB2893-2001) B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90) 爆炸与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C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5) 常用危险化学物品储存通则(GB15630-95)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问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评价指标构建及预处理方法

第二章 评价指标构建及预处理方法 2.1 评价指标的构建及筛选 2.1.1专家调研法(Delphi ) 2.1.2最小均方差法 12 1112 12122 21212m m m n n nm x x x x x x x x x n x x x {}011 22111,1,2,,1(),1,2, ,s min 0n j ij i n j ij j j k j k j m x x j m n s x x j m n s s ==≤≤==??=-=???? =≈∑∑将且对应的指标删去 2.1.3极大值极小离差法 1.求最大离差 1,,max {}j ij kj i j k n r x x ≤≤=- 2.求j r 中最小值 01min{}j j m r r ≤≤= 3.判别 若0r 接近于零时,删掉0r 对应的评价指标。 2.2指标若干预处理方法及性质分析

2.2.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性 “极大型”指标:我们期望它们的取值越大越好。 “极小型”指标:我们期望它们的取值越小越好。 “居中型”指标:我们期望它们的取值越居中越好。 “区间型”指标:我们期望它们的取值落在某个区间。 1. 极小指标极大化 **,x 1,00A M x M x x x =-=><方法:x 为指标的一个允许上界 方法B :x 或 2. 居中指标极大化 *x = 2()/,2 M m x m M m +--≤≤若m x m 2()/,2 M M x M m x M +--≤≤若 M 为指标x 的一个允许下界,M 为指标x 的一个允许上界。 证明: 2()/2[ ]/122()/2()/12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 3. 区间型指标极大化 11121.0,xmax{,} x m M δδδδ----若

安全评价常用评价依据(于2020年3月)

安全评价常用的评价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主席令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主席令第6号 [2019]主席令第29号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年第二次修正)[1994]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第四修正)[2001年]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主席令第8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16年]主席令第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主席令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主席令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主席令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年]主席令第4号《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主席令第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主席令第4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2008年]主席令第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年]主席令第7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主席令第5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主席令第69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645号修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年]国务院令第239号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17年]国务院令第279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国务院令第352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93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94号《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05号《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23号

指标选取和分析方法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国贸与外贸的区别 国贸:国际贸易,外贸:对外贸易。国际贸易是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说,对外贸易是从某个国家的角度来说。但是在国内,说到这两个词,给人的感觉概念上差不多,因为我们都是从我们中国的角度来说的。楼上的朋友有一点说得不对,出口中国的产品到国外去只是国贸或外贸的一小部分内容,国贸或外贸不止包括产品的进出口(不仅是出口而已)(或叫有形贸易),还包括无形贸易,比如技术进出口、服务贸易等。1.国际贸易指标主要用来反映我国贸易的开放发展程度,一般是使用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贸易依存度指标,即开放度(OPE)。本文还选取了制成品出口量占国际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同时作为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标,用EX 来代表。金融发展水平指标通常采用金融相关率,即金融资产与GDP的比率,反映金融中介的总体规模。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晚,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就银行体系为基础,选取货币和准货币的数量作为金融资产代表,其与GDP的比率用FD 来代表,即金融深度(Financial Depth)。我们试图寻找FD 与OPE、EX 之间的关系,观察OPE 与FD,EX 与FD 的散点图后,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上述变量分别进行回归。 (二)实证分析 1.变量相关性分析 为了清楚地观察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运用 Eviews5.0 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1)融资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货币的流动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汇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技术创新对贸易的影响 一) 指标选取 由于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选用的指标包括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两个方面。Goldsmith ( 1969) 提出用金融相关率( Financial Interrelation Ratio, FIR) 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