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第三章 思维导图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第三章 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张智勇2000年9月)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01.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02.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03.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 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04. 范式,是科学界广泛用来了解经验领域的一种宽泛系统的理论假设。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心理学的观点和范式一样,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 可的观察方法。 05. 20世纪初,第一个心理学派,结构主义起源于德国,兴起于美国。起代表人物是E. B. Titchener(1867-1927)。W. James(1842-1910)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心理学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受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功能主义则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有关。06. J. B. Watson代表了行为主义的发展。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B. F. Skinner指出,所有行为都可以理解为习得反应,行为因其后果而得到选择。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必须用实验室实验获得资料。07. 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08. 认知观点关注人们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方式。信息加工指从环境中得到输入,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输出。认知观点将心理比作配有软件的电脑。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09. 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 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获取数据的方式来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包括观察法、个案研究、调查、实验法等。这 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可偏颇。 02. 良好的心理学研究一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理论框架(理论和假设)、标准化过程(混淆变量、控制组、单盲和双盲研究)、普遍性(取样代表性)、客观可观察(信度和效度)。 03. 理论,是组织和解释观察的系统方式,它包括一系列有关各种现象之间关系的命题。假设,是一种尝试的信念或有根据的推测,目的在于预测或解释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指随情境和个体而变化的现象。变量分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两种。 04. 实验研究要经历一系列步骤:提出假设、使变量操作化、指定标准的程序、选择被试、检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得出结论。操作化,指将抽象的概念变成由某种行动或操作所界定 的具体变量。 05. 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改变情境的某些方面,检验这种操作对被试反应方式的影响,以评定因果关系。实验者操作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为检测操作效果而观察测量的被试反 应即为因变量。 06. 混淆变量,能够产生效应、并且其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相混淆的变量。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很喜欢普心里面对记忆的非正式定义: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这篇文章不泛泛其谈,尽是干货,主要教会大家在记忆这一章节该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和详细的复习内容。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如果想考上,必须耐下性子地学,本章的重点在第三、第四、第五节。博仁考研为大家做了精细的总结。 记忆思维导图 详细复习内容如下(以《普通心理学》书中的顺序做笔记的框架),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 一.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注意这三个加红的词,这对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特点的记忆,起着主线的作用。) (二)记忆的作用 这一块看一遍书就行,这个不重要。 (三)记忆的分类(除了第1点和第3点外,其它只考选择题)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这块是记忆一章的重点,我在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会全面介绍。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选择题常考点,长时记忆的分类) 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这块在第五节会详细介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游泳技能,真正学会了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四)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这一块,只考选择题,记住一些常考点,博仁老师总结如下: 1.白鼠跳台实验证明,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2.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 3.海马可能是长时记忆暂时性储存场所。 二.感觉记忆(常考简答题“感觉记忆的含义及主要特点”,以下四点就是答案。)★★★ (一)短时记忆的含义: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有两种,第一种是视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图像记忆,第二种是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声像记忆。(这里面涉及到整体报告法和局部报告法,其实就常考一个选择题: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三)短时记忆的存储:各种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 (四)短时记忆的转换:感觉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未经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义分析的信息,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

北京大学张智勇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提供者:s9076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张智勇 2000年9月 第1章心理学的性质 01.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02.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03.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04. 范式,是科学界广泛用来了解经验领域的一种宽泛系统的理论假设。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心理学的观点和范式一样,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05. 20世纪初,第一个心理学派,结构主义起源于德国,兴起于美国。起代表人物是 E. B. Titchener(1867-1927)。W. James(1842-1910)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心理学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受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功能主义则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有关。 06. J. B. Watson代表了行为主义的发展。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B. F. Skinner指出,所有行为都可以理解为习得反应,行为因其后果而得到选择。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必须用实验室实验获得资料。 07. 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08. 认知观点关注人们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方式。信息加工指从环境中得到输入,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输出。认知观点将心理比作配有软件的电脑。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09. 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 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获取数据的方式来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包括观察法、个案研究、调查、实验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可偏颇。 02. 良好的心理学研究一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理论框架(理论和假设)、标准化过程(混淆变量、控制组、单盲和双盲研究)、普遍性(取样代表性)、客观可观察(信度和效度)。 03. 理论,是组织和解释观察的系统方式,它包括一系列有关各种现象之间关系的命题。假设,是一种尝试的信念或有根据的推测,目的在于预测或解释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指随情境和个体而变化的现象。变量分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两种。 04. 实验研究要经历一系列步骤:提出假设、使变量操作化、指定标准的程序、选择被试、检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得出结论。操作化,指将抽象的概念变成由某种行动或操作所界定的具体变量。 05. 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改变情境的某些方面,检验这种操作对被试反应方式的影响,以评定因果关系。实验者操作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为检测操作效果而观察测量的被试反应即为因变量。 06. 混淆变量,能够产生效应、并且其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相混淆的变量。 07. 控制组,不接受实验的操作,代而经历一个中性的条件。研究者常常进行“盲研究”,即被试不知道

《分数的意义》复习教案doc资料

《分数的意义》复习 教案

《分数的意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积极参与、感悟根据学习先后顺序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难点:感悟根据学习先后顺序整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四、配套资源: 《分数的意义》希沃白板课件 《分数的意义》单元小测、《分数的意义》专项突破 五、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如下复习资料,学生独立完成: 1.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P63——P73内容,先从前往后把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写下来,然后看看哪些知识点之间有联系,把它进行梳理,试着整理成知识思维导图。 2.收集本单元你认为易错的题型。 六、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

(1)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小狮子和小老虎参加赛跑。请两位同学饰演角色,进行判断比赛。 师:在这个游戏中,你能想到本单元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有序回忆概念。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真分数、假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出示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2)今天我们学习练习六,将对这一单元前一部分的内容整理与复习,相信通过今天的复习,同学们对分数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板书:练习六 【设计意图:以一组简单并有特征的判断题为线索,让学生重现已有的概念,不仅能抓住要领,而且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为接下来建构知识网络做好准备。】 (二)回顾与交流 (1)分组交流 师:课前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现在请四人小组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交流和补充,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一份较完整的思维导图。 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整理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将整理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形成知识互补,在沟通知识联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汇报交流,完善思维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师:哪一组愿意来介绍整理的情况? 请4~5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汇报,说出每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结合实例简单讲解,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质疑,提出改进意见。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高一物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只供学习与交流运 动的描述参考系:用来参考的物体 时刻和时间间隔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的物理量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速度矢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x/△t 单位:m/s 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物体在时刻的速度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矢量,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v/△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 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匀变速直线运 动速度与时间V=v 0+at 图像:一条倾斜的直线位移与时间X=v 0+at 2图像:抛物线 速度与位移V 2-v 02 =2ax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以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a 取g 相 互作用力,矢量,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 N 重力G=mg 重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方向 :竖直向下重心: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 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弹力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状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和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的长度x 成正比 F=kx k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牛顿每米 摩擦力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只要受推力物体与地面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推移增大而增大,并且推力保持大小相等 0<F ≤F max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μF N 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素

心理学框架图

心理学框架图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意志过程: 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 心理学概述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任务应用任务(揭示各个时间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 心理学分支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 绪论心理学历史发展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是反映反映,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物质的普通属性 反映,发展演化成心理 心理依赖于客观世界(现实)自然条件、社会影响、主体以外的他人的言行等 所有的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依存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主观能动反映 神经系统概述 反射和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大脑皮质与心理

注意概述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非心理过程,而为心理特性) 注意的生理机制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人的内部因素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 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 注意范围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特点,对象排列的集中、有规律,被知觉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范围越大 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任务越少范围越大,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大 注意特征注意稳定性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分散心理活动离开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分配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于两个及其以上不同的对象活动 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专注程度 新对象特点 认知概念感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多个属性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种类感觉(刺激物的来源不同)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温度觉、触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感觉和知觉知觉中哪种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 知觉知觉对象不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 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特殊知觉幻觉和错觉 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 感受性的变化同一感觉中的感受性变化感觉的适应,对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痛觉) 感觉的对比,“月明星稀”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第1章心理学的性质 01.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02.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03.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04. 范式,是科学界广泛用来了解经验领域的一种宽泛系统的理论假设。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心理学的观点和范式一样,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05. 20世纪初,第一个心理学派,结构主义起源于德国,兴起于美国。起代表人物是 E. B. Titchener(1867-1927)。W. James(1842-1910)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心理学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受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功能主义则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有关。 06. J. B. Watson代表了行为主义的发展。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B. F. Skinner指出,所有行为都可以理解为习得反应,行为因其后果而得到选择。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必须用实验室实验获得资料。 07. 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08. 认知观点关注人们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方式。信息加工指从环境中得到输入,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输出。认知观点将心理比作配有软件的电脑。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09. 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 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获取数据的方式来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包括观察法、个案研究、调查、实验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可偏颇。 02. 良好的心理学研究一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理论框架(理论和假设)、标准化过程(混淆变量、控制组、单盲和双盲研究)、普遍性(取样代表性)、客观可观察(信度和效度)。 03. 理论,是组织和解释观察的系统方式,它包括一系列有关各种现象之间关系的命题。假设,是一种尝试的信念或有根据的推测,目的在于预测或解释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指随情境和个体而变化的现象。变量分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两种。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版)重难点整理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过程 (一)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 (二)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二、心理学的实质 三、心理学的任务 <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有以下四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陈述人的心理现象。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获得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第二项任务是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由于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心理原因,因此就要以陈述心理事实为根据,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项任务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才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项任务是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目的是引导和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朝向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 <三>心理学的分类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不能仅凭研究者的主观臆测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结论。 二是发展性原则。客观事物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心理活动不可能是固定静止的,这就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间接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和装置观察,记录观察对象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17名解) 【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又叫一般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并记录研究内容,观察者不参与到所观察的行为之中。 【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它与一般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者首先要参与到正在观察的行为之中,然后客观观察并详细记录正在参与的行为。根据群体其他成员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又可分为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是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规律。 【现场实验】现场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 (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高一物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运动的描述 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 参考系 : 用来参考的物体 时刻和时间间隔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的物理量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 矢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x/ △t 速度单位: m/s 平均速度 : 物体在时间间隔△ 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 物体在时刻的速度 速率 : 瞬时速度的大小 矢量,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 a= △v/ △t 加速度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 同 ; 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匀变速直线运动 V=v 0+at 速度与时间图像:一条倾斜的直线 X=v 0 +at 2 位移与时间 图像:抛物线 V2 -v02=2ax 速度与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以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a 取 g 力,矢量,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G=mg 重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方向: 竖直向下 重力 重心 : 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 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相互作用 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状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和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弹力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的长度x 成正比 F=kxk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胡克定律 单位:牛顿每米 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只要受推力物体与地面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推移增大而增大,并且推力保持摩擦力大小相等0 < F≤F max 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素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心理学考研必备教材伴随着2016年心理学考研前辈们紧张的复试备考,2017年心理学考研的征程已经开启。作为备考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的小伙伴们,普通心理学无论是在心理学学硕还是心理学专硕、统考还是自主命题的考试中都占据了很大分值。312统考中甚至占了近100分(专业课满分300分),这么大的分值我们必然要引起重视。博仁考研老师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发现普通心理学的考查在难度方面几乎只能说是中等难度,然而题目考查点是非常细,面非常广一定程度上无形中提高了难度。那么,对于这样一科关乎我们考研成败的科目,究竟该如何去备考呢?下面由博仁考研老师为大家仔细讲解我们到底要如何学习这本书。 对于普通心理学的备考首先是教材的选择,根据近几年博仁考研老师对于考试大纲的研究,博仁考研老师推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想要购买心理学考研备考教材的同学可以咨询博仁考研老师。 考研的小伙伴都在用这本书复习哦,也可以看到大家对于彭聃龄老先生《普通心理学》的认可:

确定了心理学考研复习用的参考书,下面来看一下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复习这本教材,复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一、普通心理学提纲内容 备考2017年心理学研究生的同学们来说,首先我们需要对参考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开始进一步的学习。博仁考研老师整理出《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提纲内容: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6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第三节神经系统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感觉/91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视觉 第三节听觉 第四节其他感觉 第四章知觉/149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第五节错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202 第一节意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

普通心理学课件07+思维

?问题解决 ?功能性固着? 思维定势 ?决策 ?主观期望效用理论?预测? 评价 能人 2,000,000 B.C.人类2006 A.D. 思维"当你去看着一堆石块思考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堆石块,对于这个人来说可能就象看到了一座教堂.“ Antione de Saint-Exupery 思维 "A rock pile ceases to be a rock pile the moment a single man contemplates it, bearing within him the image of a cathedral.“ 圣埃克苏佩里 "生命的潮水涌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耳朵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由我们的双手,双脚或者是嘴唇奔涌而出." William James (1897) Thinking is for doing. 思维"The current of life which runs in at our eyes or ears is meant to run out at our hands, feet, or lips." ? 问题解决 ?功能性固着? 思维定势 ?推理 ? 归纳,演绎推理 ? 决策 ?主观期望效用理论?预测? 评价 思维

问题解决:功能性固着 功能 问题解决:功能性固着 功能 问题解决:功能性固着 火柴与蜡烛问题 问题解决:功能性固着 绳索问题 问题解决:功能性固着 ? P r o f . D r . E r n s t P ?p p e 用直线把这个图形分成四等份

? P r o f . D r . E r n s t P ? p p e 答案??? P r o f . D r . E r n s t P ? p p e 答案!! ? P r o f . D r . E r n s t P ? p p e 用直线把这个图形分成五等份? P r o f . D r . E r n s t P ?p p e 答案!! 问题解决:思维定势 问题解决:思维定势 九点问题 Cut one ring costs 2 cents, close one ring costs 3 cents, how to make all these 3 pieces of chains into one closed chain circle using 15 cents? 问题解决:思维定势 环链问题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五分数的意义五分数的意义(通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五分数的意义五分数的意义(通用)教 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活动中,能准确地归纳出分数意义,进一步认识分数。 2.在观察、思考、活动、讨论中,能准确掌握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3.在观察知识树、思维导图中,初步感知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在尝试独立建构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的乐趣。 2学情分析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2.学习内容分析: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将“认识分数”设置了独立的教学单元。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引出分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分一分的操作初步认识了分数及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分数的读写。本节课是通过进一步认识整体,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立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与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内容比较抽象,教材重视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来加深认识。教材首先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帮助学生对已学分数的知识加以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意义中所说的整体包含单个图形、多个图形、多组图形三种情况。然后教材安排“已知一个图形的 ,画出原图形”由部分推知整体,从逆向的角度来促进分数意义的理解。最后教材围绕“拿铅笔”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从相对量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部分也不同。除此之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3.学习者分析: (1)学生思维特点、认知习惯及相关能力:五年级学生喜欢挑战自己,对于新知识总喜欢探索,并且喜欢寻找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知识迁移等能力,能用相对准确的语言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需借助于具体形象思维进行概念的认知和建构。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于分数,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理解从分物体出发,把一个饼、一个苹果平均分成 5 份,一份就是它的以及把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它的 ,是3个苹果。 (3)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 (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第二编

小学分数思维导图

小学分数思维导图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小学分数思维导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小学分数思维导图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小学分数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

学生读)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小学分数思维导图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结合小学分数思维导图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心理学框架图

心理学框架图

心理学框架图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意志过程: 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 心理学概述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 心理学研究任务应用任务(揭示各个时间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 心理学分支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 绪论心理学历史发展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是反映反映,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物质的普通属性 反映,发展演化成心理 心理依赖于客观世界(现实)自然条件、社会影响、主体以外的他人的言行等 所有的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依存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主观能动反映 神经系统概述 反射和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大脑皮质与心理 注意概述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非心理过程,而为心理特性) 注意的生理机制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人的内部因素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 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 注意范围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特点,对象排列的集

中、有规律,被知觉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范围越大 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任务越少范围越大,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大 注意特征注意稳定性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分散心理活动离开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分配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于两个及其以上不同的对象活动 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专注程度 新对象特点 认知概念感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