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消化系统

鱼类的消化系统
鱼类的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

讲授重点:

1 、鱼类消化管的结构

2 、鱼类消化管构造与食性的关系

3 、肝脏、胰脏在鱼体的位置和机能

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

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即形成将来的体腔。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内脏各器官。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膜层。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层的薄膜,即肠系膜。背面一条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后者不久中断,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体腔。

鱼类的体腔不久被一横隔(即围心腹腔隔膜)分隔成两个腔。前面的小腔包围心脏,称围心腔;后面的大腔容纳消化、生殖等器官,称腹腔。腹腔的形状随鱼的体形而异。有的处延长形腹腔如鳗鲡、黄鳝、玉筋鱼等;平扁形腹腔如鳐、平鳍鳅、鮟鱇等;侧扁形腹腔台银鲳、长春鳊、团头鲂等。肉食性鱼类的腹腔一般较大,而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则较小。

腹腔脏层由于包围着各种不同内脏器官,其悬系的系膜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胃脾系膜、胃肝系膜、精巢系膜、卵巢系膜等,它们能使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管

消化管是一肌肉的管子,它从口开始,向后延伸,经过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体外。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有些鱼类这几部分的界限不明显,但可凭借不同的管径,不同性质的上皮组织及特殊的括约肌或一定腺体导管的入口来区别。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和咽没有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为口腔,故一般统称为口咽腔。

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 鳡 、鲶等。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一)齿

鱼类的牙齿在口咽腔中分布很广,齿的形状、大小、排列及锋利与否,均因鱼的种类而异,这与鱼类生活的水环境食物的多样性有关。

鱼类的牙齿主要用于捕食,咬住食物免于逃脱。有些鱼类的牙齿有撕裂和咬断食物的作用,然而一般都没有咀嚼的作用。

1 、软骨鱼类的齿

分布:软骨鱼类的齿借结缔组织附在腭方软骨和米克尔氏软骨上。

形状:食甲壳类、贝类等温和食性的板鳃类,齿一般呈铺石状,如:星鲨、何氏鳋等。凶猛的肉食性板鳃类,齿尖锐,边缘常有小锯齿。

全头亚纲中银鲛的齿呈板状,由许多小齿愈合而成,终生不换,损伤过程中,齿的基部可以不断生长。

2 、硬骨鱼类的齿

分布:上下颌(颌齿)、犁骨(犁齿)、腭骨(腭齿)、鳃弓(咽齿)、舌(舌齿)。

硬骨鱼类的牙齿不仅在上下颌有生长,甚至有的在口咽腔周围的一些骨骼上,如犁骨、腭骨、舌骨、鳃弓上均能生长牙齿。着生在上下颌骨上的齿称颌齿( Jaw teeth );着生在口腔背部两侧腭骨上的牙齿称为腭齿( Palatin teeth );着生在口腔背部前方中央犁骨上的齿称犁齿( Vomeine teeth );着生在鳃弓上的齿称为咽齿( Phaiyngeal teeth );着生在舌骨上的齿称舌齿。所有这些着生在口腔不同部位的牙齿,统称为口腔齿。

口腔齿的形态、数目、分布状态常作为分类标志之一,其中以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或愈合等用得较多。

鲤科鱼类无颌齿,而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 Phaiyngeal tone )或下咽骨( Aypophaiyngeal tone ),上生牙齿,即为咽齿,也称咽喉

齿,与基枕骨下的角质垫(咽磨)( Horny plate )形成咀嚼面,其形态、数目、排列状态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齿式——表示鲤科鱼类齿的数目、排列方式的式子。

鲤鱼的齿式为 1 · 1 · 3 / 3 · 1 · 1 ,这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第五鳃弓上各有三列齿,其外列,中列都是 1 个,内列都是 3 个。

草鱼的齿式为 2 · 5 / 4 · 2 ,这个式表示左右两边第五对鳃弓口各有两列齿,左边鳃弓外列是 2 个,内列 5 个,右边鳃弓外列为 2 个,内列为 4 个。

鲢、鳙的齿式均为 4/4 。

形状:

硬骨鱼类牙齿的形态,与食性密切相关,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 1 )犬齿状(犬牙状齿),齿尖而锋利,有时齿端有钩状铁刻,如狗鱼、鳜鱼、带鱼等的齿,具这类齿的鱼类往往以其它水生动物为主要食物。

( 2 )圆锥齿状(圆锥状齿),齿呈圆锥状,细长而尖,有的鱼类发达,有的则不甚发达,如大麻哈鱼、鳕鱼等的齿,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 3 )臼齿状(臼状齿),齿宽扁,适于压碎食物,如鲤鱼、青鱼、真鲷等的齿,它们常食螺类、蚌类等坚硬的食物。

( 4 )门齿状(门牙状齿),如平鲷,二长棘鲷,香鱼,河等的齿,适于摄取固着岩礁上的生物。

内鼻孔亚纲中的肺鱼类,其齿亦呈板状,亦终生不更换。

(二)舌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位于口腔底部,没有弹性,不能活动,肌肉不发达,仅为基舌骨向口腔前部突出,外复以结缔组织和粘膜而成。

大多数鱼类舌前端游离,可由鳃下肌使舌前部上下活动,如康吉鳗科。也有一些鱼类的舌前端不游离,如鲤科鱼类和鲻鱼等,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舌的形态随鱼的种类而异,一般有三角形、椭圆形,及长方形等,少数种类有其它特殊形状。

舌的颜色一般鱼类为白色,少数种类舌上有黑色素细胞,呈黑色,如弹涂鱼,还有的舌为红色或桔红色,如黄姑鱼。

鱼类舌的真正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多少可以帮助食物导向食道,还有的种类舌上有味蕾,并有脑神经支配,对帮助鱼类觅录食物有一定的作用。

(三)鳃耙

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弓长有内外两列鳃耙,其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多数鱼类在鳃耙的顶端,鳃弓的前缘具味蕾。

鳃耙是鱼类的一种滤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作用和具有味觉器官的部分作用。

大多数鱼类的鳃耙为瘤状和杆状,但在各类别中差别很大。

板鳃类的鳃耙一般不发达,但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的姥鲨,鲸鲨等有密生而长的鳃耙。

硬骨鱼类的鳃耙有以下几类:

1 、无鳃耙:如鳗鲡科、海鳗科、康吉鳗科、海龙科、烟管鱼科、颌针鱼科、鲟科等。

2 、有鳃耙痕迹:如 虎鱼科、鳅科、六线鱼科、鲽科等。

3 、鳃耙很长:如鲱科、银汉鱼科。

4 、鳃耙变异:鳃耙呈簇状刺如乌鳢、鳃耙呈叉状,如蓝子鱼、叉状鳃耙间有簇状刺,如带鱼、鳃耙连成呈海绵状,如鲢、鳙。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学上也常作为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常以第一鳃弓的外列鳃耙数代表某鱼的鳃耙数,即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和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加在一起,作为某种鱼的鳃耙数,也有不分上下鳃耙数记载的。以如鲈鱼的鳃耙 5-9+13-16 。

鳃耙的数目、形状、疏密排列等,与鱼类的食性有关,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鳃耙一般数目多,致密细长,排列整齐,便于滤取食物,如遮目鱼 152+163 ,鲻鱼有 100 枚,斑鰶 135-150 。但海龙科、烟管鱼科的鳃耙退化,而它们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肉食性鱼类鳃耙短而疏,数目较少,如 鳡 鱼鳃耙为 13-15 枚,鲈鱼 18-25 枚,石斑鱼 22-25 枚。

二、食道

鱼类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仅少数鱼类的食道较细长,如烟管鱼。大多数鱼类的食道内壁具纵行粘膜褶,褶数 6-50 ,当吞食大型食物时可用以扩大食道容积。

鱼类食道由三层组织构成:

? 粘膜层:内层,可分成上皮及固有膜两种结构。

? 肌肉层:中层特别发达,全由横纹肌组成,肌纤维排列成环状,约占管壁厚的 3/5 ,无纵肌层。

? 浆膜层:外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形成。

食道粘膜层中尚有味觉细胞味蕾分布,食道因有味蕾及发达的环肌,具有选择食物的作用,当环肌收缩时,可以将异物抛出口外。食道后方与胃交界处有括约肌。

食道还能分泌粘液,将食物制成团状,便于吞咽。

由于食道环状肌肉的收缩,当鱼呼吸而大量水进入口咽腔时,决不会将水吞入胃肠内。

银鲳等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圆形的球状物,肌肉臂很厚,粘膜具几个质,且具有许多长条乳头状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突起,这种食道球状结构称为食道囊,这是鲳亚目鲳科分类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河鲀的食道一气囊,遇危险时中吸入空气或水使气囊膨大,腹部突出,体呈球状,鱼体会腹部向上,随波逐浪如死鱼。

三、胃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其接近食道的部分称为贲门部( Cardiac poction ),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部( Blind sac ),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Pyloric poction )。

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 U 型或 V 型,多数鱼类有胃,但鲤科鱼类无胃,仅在食道后方一段延长而略膨大的部分,称肠球。此外, 鱂 科、海龙科、飞鱼科、隆头鱼科、翻车鱼、鳗鲶、颌针鱼等鱼类没有胃。胃的大小与食性有关。

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可以分为五大类:

1 、 I 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柱状,无盲囊部,如银鱼科、烟管鱼科、鲀科鱼类的胃。

2 、 U 型:胃弯曲呈 U 形,盲囊部不明显,如斑 鰶 、银鲳、池沼虫鱼、白总鲑等鱼类的胃。

3 、 V 型:胃弯曲呈 V 形,有盲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香鱼、蓝子鱼、鲷科等鱼类的胃。

4 、 Y 型:在 V 型胃的后方突出明显的盲囊部、贲门部、幽门部及盲囊部分界明显。如大多数鲱科鱼类、星鳗、日本鳗鲡等鱼类的胃。

5 、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较小,胃一般为圆锥形,如蛇鲻,鲭科等鱼类的胃。

一般鱼类的胃由四层组织组成:

粘膜层:有许多褶皱,粘膜褶在不同鱼类形态有差异,有纵走平行褶、纵走蜿蜒状褶、纵褶间具横褶、纵褶间具纵走细褶、纵褶间具网状褶、纵褶间具乳突等六种类型。

粘膜下层:有管状的胃腺分布。

肌肉层:有环肌及纵肌,面平滑肌组成。

浆膜层:

贲门部与食道的交界处有贲门括约肌,幽门部与肠交界处有幽门括约肌。

四、肠

胃后方的消化管为肠,肠的各部分分界大多不明显。鱼类肠管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等组成。肌肉全为平滑肌,多数鱼类缺乏真正的肠腺。

肠骨粘膜褶的形状各异,有纵褶、横褶、横向锯齿状褶、网状褶等。

1 、软骨鱼类的肠

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可明显地分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及迴肠,大肠又分为结肠和直肠。

十二指肠: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

迴肠:管径较粗,内具螺旋瓣,胰管开口于此。

结肠:肠后面突然变细的部分,后面附有直肠腺,有分泌粘液、排盐的作用。

直肠:直肠腺后方的大肠部分,末端开口于泄殖腔。

螺旋瓣——由肠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腔的褶膜,一般排列成螺旋状,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

软骨鱼类的全头类银鲛的消化管为一直管,无胃,小肠中有 3-4 个螺旋瓣,肠管末端以肛门开口于体外,无泄殖腔。

2 、硬骨鱼类的肠

硬骨鱼类的肠无大小肠之分。

低等硬骨鱼类的软骨硬鳞类,肺鱼类有发达的螺旋瓣,全骨类有不发达的螺旋瓣,真骨鱼类无螺旋瓣。

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因种类及食性而异,一般肉食性鱼类,肠管较短,常短于或等于体长,多为直管或有一、二个弯曲,如鲈鱼、鳜鱼、乌鳢等,以植物食物为主及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肠管较长,在腹腔中盘曲较多,一般为体长的 2-5 倍,有的甚至达 15 倍。如鲻鱼、棱鱼、草鱼等,杂食性鱼类的肠短于草食性鱼类而长于肉食性鱼类的肠。

五、幽门盲囊(幽门垂)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有许多盲囊状突出物,称为幽门盲囊(或称幽门垂),它的数目、大小及排列情况因种而异,常作为分类特征之一,有些鱼类幽门垂数目较多,如脂眼鲱约 1000 条,银鲳约 600 条,香鱼 350-400 条,鳕鱼 380 条,有些种类的数量较少,如鲻鱼 2 条,玉筋鱼 1 条,鲷科及大多数鲟科鱼为 4 条。

幽门盲囊的排列方式大致有两种:一为直线型,如鲱、带鱼等,另一为环型,如鲻鱼、松江鲈鱼等。幽门盲囊均开口于小肠。

有些硬骨鱼没有幽门盲囊,如银鱼科、鲤科、鲶科、鳅科、鳗鲡科、 鱂 科、鲀科等。

幽门盲囊的组织结构与肠壁组织相似,其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充肠子的吸收面积,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相同的分泌物。

六、肛门

肠道最后开口处为肛门,消化管中的残渣经此排出体外。

软骨鱼类和一些低等的硬骨鱼类、肠末端开口于泄殖腔即排泄、生殖管及肠末端均开口于一个腔中,然后排出体外,其它鱼类肛门单独开口于体外。

肛门的位置通常位于臀鳍前方,但也有特别前移的,有的接近腹鳍,如江河上游的船丁鱼,个别种类还移至喉部。

第三节 鱼类的消化腺

一、胃腺

胃腺是一种单盲囊状构造的腺体,埋在粘膜下层中,开口于胃腔的粘膜表面。 少数无胃鱼类,如鲤科、隆头鱼科、海龙科等无胃腺。

二、肠腺

多数鱼类无真正的肠腺。

三、肝脏

肝脏是鱼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其前端借系膜悬挂在心腹隔膜上,后端游离在腹腔中。

肝脏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分叶程度有很大变化。

有些种类如鲨鱼的肝脏特别大,可伸达近腹腔末端。

肝脏的形状常与鱼的体形有关,如鳗鱼体形细长,其肝脏也细长,而鳐类的肝脏则与体形一样,很宽阔。

肝脏的颜色,一般为黄色、黄褐色、但 鱼安鱼康 为白色。

大多数鱼类的肝脏分为两叶,有些硬骨鱼类的肝呈三叶,如金枪鱼科,有的则为多叶,如玉筋鱼,鲤科鱼类大多数分散,不易分清叶数,少数硬骨鱼类的肝不分叶。

肝脏能分泌胆汁,经胆微管集中于胆囊内,再由输胆管开口于消化管。胆囊埋在肝脏中,它位于体腔右侧,白鲢的胆囊位于右叶肝上,胆汁一般呈绿色或黄色,不含消化液。

肝脏的功能:

? 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使脂肪乳化,使脂肪酶活化,刺激肠动物。

? 对来自消化管内的毒物进行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 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水平。

四、胰脏

胰脏是鱼类重要的消化腺,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都有发达的胰脏。

板鳃类的胰脏很发达,呈单叶或双叶,明显与肝脏分离,位于胃的末端与肠的相接处。

真骨鱼类的胰脏,大多数为弥散腺体,一部分或全部埋在肝脏中,如鲤科鱼类、真鲷、黑鲷、海龙、多鳞 鱼喜 等,这类胰脏和肝脏混杂在一起的组织,称为肝胰脏。有的种类在肠壁处也有胰细胞分布,如白鲢。

胰脏能分泌胰液,其中含有蛋白酶、脂肪酶、醣类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能分解蛋白质、脂肪、醣类,为十分重要的消化酶类。胰脏的消化酶需要在碱性环境中才能起作用,而肠道内经常是碱性的。

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分布

鱼类生活的环境和鱼类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鱼类消化道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和绝对厌氧菌组成的动态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鱼类消化道的各种微生物生长良好,占主导优势的有益微生物菌群能使消化道处于健康环境中,从而保证鱼类消化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定植于肠内壁黏膜,形成非特异性的生物保护屏障,抑制病原菌对肠壁的定植,维持肠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但当出现饵料或环境变更等应激状态时,这种理想的微生物区系平衡会受到冲击,宿主的正常防御系统被破坏,某些条件致病菌会转移、定植并侵袭鱼体的其它组织器官,导致细菌性疾病的暴发[1]。因此,如何利用益生素、化学益生素等调控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组成,保持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平衡,维持动物健康正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1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分布 鱼卵孵化前表面附着有大量的细菌,但刚孵化鱼的胃肠道通常是无菌的。孵化后的仔鱼在卵黄囊消耗以前就会开始饮水,水中的细菌得以进入仔鱼的消化道。稍大一点的仔鱼还会摄食附着有大量细菌的悬浮颗粒和卵黄碎片。因此,养殖水体、悬浮颗粒和卵黄碎片的细菌成为仔鱼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最初来源。但是,鱼类胃肠道环境不同于水体环境,仅那些能适应鱼类胃肠道环境和宿主的免疫系统的微生物能够定植于胃肠道。研究表明,仔鱼期形成了最初的不稳定的微生物区系,随后此微生物区系逐渐成熟,幼鱼期形成比较稳定的微生物区系。例如,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在孵化后20~60 d内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微生物区系[2]。仔稚鱼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成,它们更多的是依赖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其中,胃肠道粘膜上附着的正常菌群可能是仔稚鱼对抗致病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然而,由于传统方法的严重制约,特别是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复杂多样且需厌氧环境,目前有关仔稚鱼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较少,仔稚鱼胃肠道粘膜上附着的菌群种类、功能和变化尚不清楚。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发展,DGGE、TGGE等DNA指纹技术有望用于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研究,从而加深人们对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分布和功能的了解[3]。 有关幼鱼和成鱼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研究较多,报道结果也不尽相同。但通常情况下,淡水鱼消化道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有气单胞菌(Aeromonas)、假单胞菌(Pseudomonas)、邻单胞菌(Plesiomonas)、肠杆菌(Enterobacter)等,而海水鱼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是弧菌(Vibrio)、假单胞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等[3]。成鱼的消化系统已经发育完成,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变得相对稳定。但是,当出现病原菌侵袭、饵料或环境变更等应激状态时,这种理想的微生物区系平衡会受到冲击,宿主的正常防御系统被破坏。Lodemel等[4]报道,正常情况下北极嘉鱼(Salvelinus alpinus L.)肠道微绒毛上附着有大量的细菌,而人工感染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ssp. Salmonicida)后,附着于肠道的细菌数量下降了100倍,提示感染致病菌后北极嘉鱼肠道正常菌群数量急剧下降。随后,Ringo等[5]研究了杀鲑气单胞菌攻毒对北极嘉鱼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攻毒后北极嘉鱼肠道微生物区系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肉杆菌(Carnobacterium) 则持续存在于后肠,且能阻止致病菌在肠道的定植,作者由此推断肉杆菌是北极嘉鱼肠道的固有菌群,是北极嘉鱼对抗致病菌定植的天然菌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Olsen等[6]研究了急性应激(养殖水面下降到5-10cm,用长杆追逐鱼15min)和饥饿应激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消化道微生物

人体的消化系统

人体的消化系统 一、选择题 1.(2010烟台)25.归纳法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了解,你会发现,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合的。以下陈述你不认同的是 A.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合的 B.小肠内有大量的肠腺是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合的 C.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合的 D.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合的答案:B 2.(2010宿州)7.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答案:C 3.(2010湖州)16.人体的胰腺和唾液腺都属于消化腺。比较人的胰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和消化酶的情况是 A.染色体的数量相同,消化酶的种类有差异B.染色体的数量不同,消化酶的种类有差异 C.染色体的数量相同,消化酶的种类无差异D.染色体的数量不同,消化酶的种类无差异 答案:A 5.(2010台州)13.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其中能分泌胆汁参与消化脂肪的器官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A 6.(2010南京)2.图l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对图中④的描述准确的是 A.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B.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能够分泌胆汁 D.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答案:B

7.(2010龙岩)10.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A.食道和大肠B.胃和小肠 C.口腔和胃D.大肠和小肠答案:B 8.(2010菏泽)8下列对于右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脂肪的酶 B.②分泌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胰岛素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答案:C 9.(2010日照)12.患慢性肠胃病的人大都比较消瘦,这与他们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较弱相关。图2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其中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D 10.(2010广东)20.小肠绒毛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减缓食物通过小肠的速度 B.增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C.能够摆动促动食物快速通过小肠 D.能够起到清扫消化道的作用答案:B 二、识图分析题 (2010长沙)28.右图为人体的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全品中考网 (1)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图中______(填标号)所示结构。 (2)图中①所示器官为______,它分泌的______对食物中脂肪的消化起重要作用。 (3)②中的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消化_____的酶。

试验二鱼类的消化系统

实验二鱼类的消化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尖头斜齿鲨和鲤鱼的解剖与观察,了解鱼类消化系统的形态、位置和构造;示范观察鳓(鲱科)、鲢(鲤科)、乌鳢(鳢科)和鲈(科);并比较分析不同类群和不同食性器官构造的差异,食性和形态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1、实验材料:尖头斜齿鲨鲤鲢鳓乌鳢和鲈 2、实验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镊子圆头镊子解剖针 三、解剖方法和观察内容 (一)解剖方法 1、尖头斜齿鲨:把鱼体腹部向上放置于解剖盘中。左手握鱼,右手持解剖剪,先自泄殖腔孔前方剪一横切口,然后将解剖剪的钝头插入此切口,沿腹中线向前剪刀(注意剪刀微向上挑,切勿损伤内脏),一直剪到肩带后缘,在其后缘左右各横剪一刀,最后在腰带前缘也左右各横剪一刀,把整个腹壁打开,暴露腹腔内器官。用解剖剪在左侧口角向后沿鳃间隔中线剪至最后鳃裂,再横向右侧剪一刀,翻开暴露口咽腔。 2、鲤:左手握鱼,右手持解剖剪,先在肛门前方剪一小的横切口,然后将解剖剪钝头插入,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直至鳃盖下方,然后自胸鳍前缘向左侧背方体壁剪上去,沿脊柱下方向前剪到鳃盖后缘,将左体壁全部剪去,呈显内脏。用剪刀从下颌中央向后剪至鳃孔下方,再沿鳃孔上方经眼下缘向前剪断口上缘骨骼,除去口咽腔侧壁,观察口咽腔。 (二)观察内容 1、尖头斜齿鲨: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A.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和肠。

①口咽腔:由上下颌所围成的腔;后部两侧有5对内鳃裂的开孔。颌齿以结缔组织附颌骨上;齿侧扁,边缘无锯齿,齿头向外弯斜,外缘近基底处有一凹缺,两行在使用(齿直立,为正式齿)。内侧数列齿,齿尖朝向腹下方,其外被一粘膜褶,为后补齿。口咽腔内壁粘膜上附生根据楯鳞及分散突出的乳白色圆颗粒状味蕾,腹面有突出的舌。 ②食道:为口咽腔后方的管道,内壁有许多纵行褶皱,后端与胃的贲门部相接。 ③胃:呈“V”形囊,位于肝脏的背面,前端与食道相接处有贲门括约肌,前部较膨大为贲门部,后部弯向左侧较细部分为幽门部,后端以发达的幽门括约肌与肠相接。 ④肠:可分小肠和大肠两部分。小肠又分十二指肠和回(瓣)肠,十二脂肠肠管较细短而稍弯曲,胰管开口于此。回肠管径较粗,内有纵行画卷型螺旋瓣,亦称瓣肠,螺旋瓣的形状与数目因种而异,输胆管开口于回肠前左侧背方。 大肠可分结肠和直肠,两者以近后背侧突出的长椭圆形直肠腺为界,此腺有泌盐作用,以调节渗透压;其前方为结肠,管长较细;后方为直肠,较粗短,末端开口于泄殖腔腹壁。泄殖腔孔位于两腹鳍之间,孔的后方两侧有一对小的腹孔,与腹腔相通。 B.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 ①肝脏:位于胃的腹面,分左右两叶,右叶长,左叶稍短,几乎占整个腹腔,前端在横隔后方,借肝冠韧带与横隔相连;前腹面借镰状韧带与腹壁相连,呈灰黄色。左叶肝脏埋藏着绿色椭圆形胆囊,胆管开口于回肠螺旋瓣前端右侧背壁。 ②胰脏:位于胃幽门部和回肠之间的系膜上,呈淡黄色的腺体,分背腹两叶,背叶小,腹叶狭长,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另外有一个长条形暗红色腺体,位于胃幽门部与回肠之间,属为脾脏,属淋巴组织,是造血器官,不属消化腺。 2、鲤:

最新人体消化系统教案

人体消化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认识人体消化系统,了解其作用;培养探究人体奥秘的兴趣。 重点:了解消化系统有哪些器官,特别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 肠,以及它们有什么作用。 难点:对某些器官的功能可能会混淆。 教学过程: 一、 二、新课导入:上个月,我们的感恩活动大家都表现得非常棒,今 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礼物,请同学们品尝一下小豆子 小豆子好不好吃呀?那它现在在哪呢?(学生回答)。老师悄悄 告诉你们,小豆子去旅游了,这是一次非常奇妙的旅行,小豆 子去的那个地方就是 人体消化系统(打出课题)。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小豆子去旅行来揭题,引出下面的内容) 三、新课讲授 1、 2、同学们,我们去旅行之前要先准备什么呢?(学生回答)。其实最重要的是设计好路线,那现在请你们来为小豆子设计旅游路 线吧。(打出幻灯片,请学生上来设计)

(设计意图:提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给小豆子设计路线, 而想弄清楚路线是否是对的,更愿意了解小豆子究竟去了哪些 地方。) 3、某某同学设计出来的路线正确吗?让我们跟着小豆子,一起来揭晓答案吧。(Hi,大家好,我是小豆子,含有非常丰富的营 养,有一天,淘气的妈妈把我和我的朋友做成了香喷喷的菜, 淘气的牙齿真锋利,一下子把我的朋友嚼成了碎片。)问题来了,小豆子现在在哪?(学生回答)我们把它叫做口腔,口腔由牙 齿和舌头组成,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哪位同学可以告诉 老师,牙齿有什么作用?(咀嚼、磨碎)就是因为牙齿有这种 作用,所以我们也把牙齿比喻为石磨,石磨也是磨碎、碾碎东 西的,很形象地把牙齿跟石磨联系起来。不同于牙齿咀嚼、磨 碎的作用,因为舌头很灵活,因而具有搅拌的功能。咦,那我 们的小豆子现在到哪了呢?我们跟着它一起走。(刚离开口腔,小豆子就被挤入了一条狭长的通道,这条狭长的通道就是我们 的食道,在食道中小豆子被一点一点地往下送) 食道在哪里 呢?(咽与胃之间的消化管)而刚才我们的小豆子把食道比喻 为什么呢?(通道,长长的、窄窄的,就像我们的路一样)所 以同学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小口小口的吃,如 果你大口大口地吃,那就会对我们的食道造成伤害,严重的话,食道就会发炎,那时你就得进医院了。再来说说我们的小豆子,

鱼类学(形态学)复习题

鱼类形态学(ZLN) 一、名词: 鱼的定义:指一群终生生活于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类体被鳞片,鳔大都存在。侧线鳞(鳞式):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咽齿(齿式):着生在鳃弓上的,称为咽齿。P 76 鳍式:鱼类的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特别是背鳍和臀鳍,是鱼类分类学上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要记载其数目,即鳍式。P 21 膜骨:在膜质(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直接骨化而成,中间越过软骨阶段,所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软骨化骨:由软骨直接骨化而来,这位骨骼称为软骨化骨。 软条:鳞质鳍条可分成末端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分支鳍条,及末端不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不分支鳍条。这两种鳍条统称为软条。 真骨鱼类:硬骨鱼纲、辐鳍亚纲中除了软骨硬鳞下纲和全骨鱼下纲以外的的其他鱼类,它包括绝大多数现生鱼类。 性逆转:在同一个体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现不同的性别,通常首先出现雌性,即第一次性成熟时为全雌,以后全为雄性,如石斑鱼、黄鳝先雌后雄 韦伯氏器: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具有,位于椎骨两侧,由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和内耳的一组小骨片。 婚姻色:是一种副性征,鱼类在繁殖季节出现的色彩称为婚姻色,一般雄性个体较明显,如鳑鲏、马口鱼等。

珠星:局部地区的表皮细胞的变形物。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内耳:软骨鱼类脑颅后方两侧隆起为耳囊,内藏听觉平衡器官,内耳。 突触:轴突在本身末端分成细枝,与另一神经原的树突相接触处,称为突触。头肾:在真骨鱼类成体中,一般残存于围心腹腔隔膜的前背方,称为头肾: 陷器:丘状感觉器又称为陷器。一种皮肤感觉器,其感觉细胞低于四周的支持细胞,形成中凹的小丘状构造。 幽门盲囊:许多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的许多盲囊状突起,称幽门盲囊。 反射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经原组成,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所具有,即罗伦瓮 二、概念比较: 栉鳞与圆鳞P 33 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 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结构。 躯椎与尾椎P51 躯椎:椎体、髓弓、髓棘(棘突)、椎体横突和肋骨相关节 尾椎:由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所组成 红肌与白肌 P67 红肌:位于躯干表面,水平肌隔上下方附近的肌肉,它的颜色暗红色,脂肪含量高,称作红肌。 白肌:构成大侧肌的最主要/体积最大的肌肉。由宽纤维组成,不含脂肪和肌红朊,所以颜色淡白。

鱼类的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 讲授重点: 1 、鱼类消化管的结构 2 、鱼类消化管构造与食性的关系 3 、肝脏、胰脏在鱼体的位置和机能 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 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即形成将来的体腔。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内脏各器官。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膜层。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层的薄膜,即肠系膜。背面一条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后者不久中断,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体腔。 鱼类的体腔不久被一横隔(即围心腹腔隔膜)分隔成两个腔。前面的小腔包围心脏,称围心腔;后面的大腔容纳消化、生殖等器官,称腹腔。腹腔的形状随鱼的体形而异。有的处延长形腹腔如鳗鲡、黄鳝、玉筋鱼等;平扁形腹腔如鳐、平鳍鳅、鮟鱇等;侧扁形腹腔台银鲳、长春鳊、团头鲂等。肉食性鱼类的腹腔一般较大,而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则较小。 腹腔脏层由于包围着各种不同内脏器官,其悬系的系膜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胃脾系膜、胃肝系膜、精巢系膜、卵巢系膜等,它们能使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管 消化管是一肌肉的管子,它从口开始,向后延伸,经过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体外。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有些鱼类这几部分的界限不明显,但可凭借不同的管径,不同性质的上皮组织及特殊的括约肌或一定腺体导管的入口来区别。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和咽没有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为口腔,故一般统称为口咽腔。 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 鳡 、鲶等。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一)齿 鱼类的牙齿在口咽腔中分布很广,齿的形状、大小、排列及锋利与否,均因鱼的种类而异,这与鱼类生活的水环境食物的多样性有关。 鱼类的牙齿主要用于捕食,咬住食物免于逃脱。有些鱼类的牙齿有撕裂和咬断食物的作用,然而一般都没有咀嚼的作用。 1 、软骨鱼类的齿 分布:软骨鱼类的齿借结缔组织附在腭方软骨和米克尔氏软骨上。 形状:食甲壳类、贝类等温和食性的板鳃类,齿一般呈铺石状,如:星鲨、何氏鳋等。凶猛的肉食性板鳃类,齿尖锐,边缘常有小锯齿。 全头亚纲中银鲛的齿呈板状,由许多小齿愈合而成,终生不换,损伤过程中,齿的基部可以不断生长。 2 、硬骨鱼类的齿 分布:上下颌(颌齿)、犁骨(犁齿)、腭骨(腭齿)、鳃弓(咽齿)、舌(舌齿)。 硬骨鱼类的牙齿不仅在上下颌有生长,甚至有的在口咽腔周围的一些骨骼上,如犁骨、腭骨、舌骨、鳃弓上均能生长牙齿。着生在上下颌骨上的齿称颌齿( Jaw teeth );着生在口腔背部两侧腭骨上的牙齿称为腭齿( Palatin teeth );着生在口腔背部前方中央犁骨上的齿称犁齿( Vomeine teeth );着生在鳃弓上的齿称为咽齿( Phaiyngeal teeth );着生在舌骨上的齿称舌齿。所有这些着生在口腔不同部位的牙齿,统称为口腔齿。 口腔齿的形态、数目、分布状态常作为分类标志之一,其中以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或愈合等用得较多。 鲤科鱼类无颌齿,而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 Phaiyngeal tone )或下咽骨( Aypophaiyngeal tone ),上生牙齿,即为咽齿,也称咽喉

人体消化系统-论文

师学院 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姓名:燕平____________ 学号:101301217 _ 系别:生物系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10级 指导教师:胡俊西 2010年01月10日

摘要: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除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维持人体环境的相对稳定。消化系统的功能正常是机体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其某些部位出现问题,会影响机体正常运行,引起人体不良反应。因此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探索常见因消化系统问题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病因,以及寻求解决的方法都非常重要。 关键词: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功能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简介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主要功能是完成食物摄取、消化,营养吸收以及将未消化的残渣排出体外,以维持环境的相对稳定。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其消化腺又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小消化腺包括颊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1.消化道 (1)口腔。口腔作为消化管的起始部位,包括很多种器官,主要有口唇、面颊、腭、牙、舌和口腔腺。食物从口进入,牙执行咀嚼功能,把进入的食物切碎、撕断和研磨;舌起搅拌、感受冷烫和味道的作用,口腔腺则分泌唾液溶解食物,最后通过唇、颊、腭和舌的共同作用将食物推送到咽喉下部。 (2)咽。咽介于口腔和食道之间,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全长约12 cm。咽的后壁与侧壁较完整,前壁自上而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因此,咽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在消化系统中,咽的主要功能是下吞食物,使之从口腔转入食管。食团接触咽峡粘膜时即引起吞咽反射,接着在软腭上、鼻咽腔、舌根、咽缩肌、杓会厌肌、甲会厌肌、甲舌骨肌等的作用下,食团通过咽进入食管。 (3)食道。食道处于咽喉和胃之间,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其全长约为22~25 cm,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其中颈部和腹部都很短,绝大部分位于胸部。食道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咽喉传递到胃中。在食管和胃的连接处有一个高压区,其压

(完整版)鱼类学试题集合

水养、生科鱼类学试卷及答案2004-12(04-05-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4分) 1.鱼类的皮肤由和组成,前者起源于,后者起源于。 2. 鳞片根据它的形状、构造和发生,分为、和骨鳞,骨鳞由产生,根据露出体外部分有 无棘刺可分为、。 3.从鱼类开始,脊神经的背根与腹根结合成脊神经,背、腹根的结合处位于椎弓之_____,然后分成三支,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4.鱼类特有的内分泌器官是,它的作用可能是。 5.“左舌鳎右鳎”在分类学上的含义是指两眼均着生在____侧者为____科鱼,两眼均着生在____侧者为____科鱼。与 此相类似的有鲆科鱼,其两眼着生在_____侧,而鲽科鱼两眼则着生在____侧。 6. 在图上标出1、2、4、6、8哪些骨骼属于主轴骨骼、哪些属于附肢骨骼? 7. 注明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结构的名称。 图:鲨鱼的侧和感觉丘 8.鲢鱼(或白鲢)的腹棱自_______至______,鳙鱼(或花鲢或胖头鱼)的腹棱是自______至________。 9不少鱼类有辅助呼吸器官,辅助呼吸器官有、、。各举一例、、。 10.现已知全世界鱼类约有________种,其中我国约占_____%,我国的鱼类中,淡水鱼约有________多种,海鱼约 _______多种。 二.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7×3=21分) (1)分类阶元中“种”的定义 (2) 鳃耙 (3) 以大黄鱼 D Ⅷ~Ⅸ,Ⅰ-31~34为例解释鳍式的定义 (4)限制因子(5)洄游(6)繁殖力(7)不可逆点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5=10分) 1. 简述鱼类的食性与消化管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2.简述鱼类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 四简述题(25分) 1.鱼类的生活史一般分为几个时期?各发育期在形态和生长上有何特点?(6分) 2.请简述鱼类产卵群体的结构类型及其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指导意义(6分) 3. 请简述鱼类日粮的确定方法和意义(6分) 4.在鱼类人工育苗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成活率?(7分) 五检索表(20分) 条纹斑竹鲨斑鰶刀鲚翘嘴红鲌蒙古红鲌鲈鱼鳜鱼蓝圆鯵蓝点马鲛

人体地消化系统简介

人体的消化系统简介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结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终止于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和消化管壁上无数的小腺体。消化腺的分泌物经导管等排入消化管中参与消化。另外还有胆囊及胆道。 人一生下来就要吃东西,从饮食物中获取各种养分,以供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从食物进入口腔,一直到变为废物由肛门排出,其间要经过极其复杂的变化,这就是消化吸收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一系列特殊生理结构,就称为消化系统。依照其各个部分生理功能的不同,消化系统又可分为许多器官,它们是口腔(包括牙齿)、食管、胃、肠、肛门和消化腺等。只有依靠这些器官有条不紊地分工协作,消化过程才得以顺利完成。 口腔:人们习惯的说法是,嘴是管吃管喝的,而消化则是胃肠的事。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对。实际上可以认为,首先要经过牙齿咀嚼,将食物尽可能地磨碎,这可就帮了胃的大忙。因此牙齿的好坏,常常影响一个人的消化功能。在咀嚼的过程中,通过舌的搅拌,食物就和唾液(俗称口水)均匀地混在一起了。这种场合,不但使人能吃比较干燥的事物,并且可以顺利地咽下,而更重要的,是唾液还含有某些消化酶(如淀粉酶等),它们能使淀粉颗粒变成更易为肠道所吸收的物质。由此可见,在口腔里就开始了初步的消化。 食管:食管是食物由口腔进入胃的通道,它的粗细并不一致。食物进入食管后,即刺激食管的神经肌肉,引起试管有次序的运动,推动食物入胃。 胃:是受纳器官,中医将胃和脾连在一起,称为人的“后天之本”。胃的重要生理功能是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并通过其自身有节律的运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充分与胃液混合,成为食糜,然后送入胃肠道。 肠:是上接胃下通肛门的细而长的管道样结构,依次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食糜进入肠道后,虽然还在继续消化,但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其中包括氨基酸、葡萄糖、矿物质和水等。当然,在吸收前和吸收后,还要经过一系列转变,才能成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并为人体所利用。 肛门:就象河流水坝的闸门一样,肛门也起着类似的作用。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在直肠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排便反射,肛门括约肌扩,粪便即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消化腺:在体,有许多重要的腺体参与消化过程的进行,唾液腺前面已述及;此外还有胰腺、肠腺和肝胆系统等。这些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和胆汁,含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它们不仅各自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而又是相辅相成的。 胃肠道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那么,什么叫消化呢? 人们常吃的谷米、豆类、肉、蛋、奶以及蔬菜、瓜果等,一般都是难以溶解的大块物质,从化学的角度看,它们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必须先在胃肠道经过充分分解,变成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化学物质,如甘油、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供给人体组织利用。消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研细碎,并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送,这种方式称为机械性消化;另一种是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对食

人体消化系统等

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简介 一、消化系统: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参与代。 1.消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显示了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的消化道部位。不同的消化液中所含的酶种类不同,其中: 唾液:只含唾液淀粉酶胃液:只含胃蛋白酶胆汁:不含任何消化酶 胰液:(胰)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蛋白酶 肠液:(肠)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肽酶

注意:胰液中含有蛋白酶,但不含有肽酶;而肠液中含有肽酶,但不含有蛋白酶。 2.消化系统的功能概念图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代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代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 (1)什么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经过分解,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其中,氨基酸和葡萄糖直接吸收进入血液,甘油和脂肪酸则有大部分先进入淋巴再流入血液,少部分直接进入血液。 (2)食物在胃肠是怎样消化的?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的消化作用不大。 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的消化。 小肠长5-6m,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适合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有: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②小肠其表面有皱襞,因此具有相对大的吸收面积;③大量小肠绒毛存在于皱襞上,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进一步使吸收面积增大;④小肠液中含有大量的多种消化酶(包括胰液和肠液中所有的酶);⑤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可渗入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经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细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5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五章消化系统 【时间安排】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掌握鱼类消化管结构。 3、鱼类消化管结构与食性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鱼类消化腺的组成。 2、鱼类消化管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腔和系膜 ◆体腔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由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形成。 * 腹膜壁层、腹膜脏层、浆膜层。肠系膜。 第二节消化管 ◆消化管鱼类的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 一、口咽腔 ◆口咽腔 ◆齿:骨鱼类的齿、硬骨鱼类的齿、鲤科鱼类的下咽齿及齿式、舌、鳃耙、硬骨鱼类的鳃耙类型、齿的形状跟食性有密切关系 二、食道(食管) ◆构成、作用、特有结构、(银鲳的食道囊)。 三、胃 一般鱼类的胃由四层组织组成: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 ◆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U型或V型 ◆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可以分为五大类: 四、肠 ◆软骨鱼类的肠板鳃亚纲的肠可分出小肠和大肠。 ◆硬骨鱼类的肠分化不明显。 五、幽门垂(幽门盲囊) ◆幽门垂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 六、肛门 第二节消化腺 ◆消化腺鱼类的消化腺有胃腺、肠腺、肝脏、胰脏等,所有鱼类均无唾液腺,而只有粘液腺。 一、胃腺 二、肠腺 ◆肠腺多数鱼类无真正的肠腺,在鲟科鱼类肠内具肠腺。 三、肝脏 ◆肝脏、肝脏的功能 四、胰脏 ◆胰脏是鱼类重要的消化腺。

【教学方法】 血液的组成作简单讲述,组织学有相关内容。 以鲨鱼和鲤科鱼讲解鱼的消化管的组成。 消化腺讲述,以图示的方式,讲清楚结构、位置和机能。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01.口腔齿与咽喉齿;02.消化腺;03螺旋瓣;04幽门盲囊;05食道侧囊;06咽喉齿; 二、填空题 01..鱼类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组成. 02.咽齿是着生在____上的牙齿. 03.鲤科鱼类咽齿的_____,______,_____该鱼类的重要分类依据. 04.食道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 05.胃位于食道的____,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6.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因种类及食性而异,一般肉食性鱼类肠管较____,植食性鱼类的肠较____,杂食性鱼类的肠则_. 07._____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_____完全没有吸收作用,只堆积粪便. 08.鱼类主要的消化腺为_____,_____及_____,所有鱼类都有_____腺. 09.银鱼科的胃型属于_____型,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_____型和_____型. 10.肉食性鱼类的口裂一般较_____齿较_____. 11.硬骨鱼类的口一般开于吻端,依据上,下颌的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唇具有协助吸取食物的作用,一般生活在的鱼类具有。 12.鱼类的消化管包括、、、和;消化腺主要有、、和。 13.鱼类取食器官包括、、等,位于内。 14.鱼类消化管由表及里由、、和构成。 15.鱼类的齿按着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和二大类,鲤科鱼类具有。 16.胃的近食道处叫,近肠处叫。 17.鱼类扩大消化吸收的构造有、、、。 18.肝脏位于,前端系于上。 19.胆汁来自,它的主要功能是。 20.为不破坏鱼体表,摘取咽骨(下咽骨)观察咽喉齿应由入手。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01..( )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包围的体腔,其中包藏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的腔为腹腔. 02.( )硬骨鱼类的牙齿仅在上下颌上有生长. 03.( )鱼类的肾脏是在腹腔中。 04.( )鱼类的鳔不有腹腔中。 05.(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 06.( )鳃耙长在鳃弓朝口腔的一侧. 07.( ) 肉食性鱼类一般口裂较大,多具锋利的齿。 08.( )凡是具有口腔齿的鱼类,其咽喉齿亦一定很发达。 09.( )计数鱼类鳃耙数目时,是以第一对鳃弓内侧鳃耙数为准。 10.( )草食性鱼类的肠比肉食性鱼类的肠要长。

脊椎动物消化系统比较

基础生物实验小组讨论之鱼、蟾蜍、兔消化系统的比较

鱼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道及 肠组成的消化道和肝胰 脏、胆囊等消化腺。

(1 )口腔: 鲫鱼口腔内无齿,也无消化腺,所以没有口腔消化。若剪去鳃盖和一部分上颌。可见口腔是由上、下颌组成,颌无齿。口腔背壁由厚的肌肉组成。表面有粘膜。腔底后半部有舌, 呈三角形。由于没有肌 肉,故不能活动。(2)咽:口腔后为咽。咽部左右两侧有五对鳃裂通鳃腔。第1-4对鳃弓的内缘都生有两排鳃耙,这是鳃部的一种过滤器官,用以阻挡食物随水经鳃裂流出;同时,鳃耙也有保护鳃瓣免遭沙粒损伤的作用。不同食性的鱼 类,其鳃耙长短、疏密不同。鲫鱼是杂食性鱼类,鳃耙长短疏密程度适中;而肉食性的鱼类,鳃耙稀而短,只起保护鳃瓣的作用;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鳃耙长而密,结成网状,可阻挡微小食物颗粒随水流出。第五对鳃弓上生有咽喉齿。

(5)肝胰脏:鲤鱼的胰脏散布在肝脏里,总称为肝胰脏,分左右两叶,弥散分布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包被消化管。 (6)胆囊:椭圆形,深绿色,大部分埋于肝胰脏内,由 (3)食道:咽道后段缩小即进入食道。食道甚短,背面连有鳔管通入。 (4)肠:鲤鱼没有明显的胃分化,大、小肠也无明显区别,肠内无螺旋瓣,肠末端开口于肛门。由于鲤鱼是杂食性的,所以肠道较长,是体长的2—3倍。

蟾蜍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食道—胃—肠—泄殖腔组成的消化道和肝脏胰脏等消化腺。

(1)口咽腔:由于两栖类内鼻孔位 置很前,使得口腔和咽腔大部重 叠,因此称为口咽腔。 内鼻孔:为口咽腔顶壁前方外侧的一对椭圆形的孔,与外鼻孔相 。 耳咽管孔:口咽腔的后端、颌角附近的一对大孔,与中耳相通。 喉门:为下颌后部,口腔后方食道口下方的一条纵裂缝。 食道开口:咽的最后部位是食管的开口,与咽腔之间无明显界限 。 声囊孔:在多数种类雄蛙的下颌口角处有一小孔即声囊孔。 舌:位于口腔底部,前端固定于下颌上,后端游离,呈叉状。

知识拓展:人体的消化过程解析【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

人体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不能称之为消化器官,只是所贮藏的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由消化腺所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区分的? 1

人体消化系统简述

人体消化系统简述 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长、发育、维持生命需要的原料,但一般的食物是不能被直接利用的,必须经过一番改造,消化作用使之成为小分子物质后,才吸收其精华,排泄其糟粕。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及消化管壁上的腺体如胃腺、肠腺等。现在发现消化腺不仅有分泌消化液的外分泌功能,还有多种的内分泌功能。 口腔由唇、颊、舌、腭、口底、上下颌骨、牙齿等构成。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导管开口于口腔,所以,口腔具有咀嚼、吮吸泌涎、尝味、吞咽及辅助发音的功能,食物在口中通过咀嚼、搅拌、唾液稀释,使食物性由大到小、由硬到软、由干变湿,为下一步胃肠消化做好准备。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食物的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食道是一条由粘膜和平滑肌构成的食管,长约25厘米,在脊柱前方、气管和心脏的后方。食物经过食道时,由于食管平滑肌节律地收缩,使之不停留地很快进入胃,但食道有三个狭窄部位,所以,有时吞咽时会哽住。

胃为一肌性的囊,分为胃底、胃体、幽门三部分,入口叫贲门,出口叫幽门,接近幽门较细的一段叫幽门室,幽门处有环形的肌层叫幽门括约肌,粘膜在此处形成幽门瓣,使胃内容物适时进入十二指肠,防止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胃的上缘叫胃小弯,胃小弯、门部是溃疡好发的部位,胃粘膜有大量的腺体,它们每日能分泌胃液1.5---2.5升,含有盐酸,胃蛋白酶、粘蛋白和钾、钠等盐类,分泌的胃蛋白酶(无活性)在酸性条件下作用最强,能分解蛋白质,盐酸,还可以杀菌。粘白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所以,胃黏膜不被自身分泌的胃蛋白酶和盐酸消化。胃的消化分泌和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进行的,不进食时,胃液分泌甚少,进食时,受多种刺激才开始分泌。食物进入胃后,胃液大量分泌,以此同时,胃平滑肌有节律地运动,使食物与液湿合消化,并使食糜向幽门推进,送到十二指肠,胃的排空与食物的性质有关,水只要十分钟,一般食物需要3---5小时,脂肪最慢。 小肠约长5---6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迴肠三部分。十二指肠呈“C”形,包绕着胰头。它又分为上中下三部,中部有一十二指乳头,是胆总管和胰腺管的共同开口处,该处有一括约肌对管口有括约作用。空肠与迴肠并无明显的分界,空肠位于腹腔左上部,迴肠位于腹腔右下部。小肠有许

人体消化吸收全过程详解(最新知识点)

人体消化吸收全过程详解 人体的消化过程是食物的消化是把大分子食物分解為小分子,過程是:經過口腔的咀嚼,然後拌著唾液,經過咽、食道,進入胃,由於胃壁不斷的蠕動,使食物和胃腺分泌的胃液混合,促進蛋白質的消化,接著在把成半液體的濃稠狀的食物,往下送進小腸,這時肝臟分泌的膽汁,胰臟分泌的胰汁都送到小腸來,和小腸液一起把這些食物分解成為小分子,小腸壁的絨毛吸收後,養分便由血液輸送給全身各細胞,整個消化過程需費六個半小時。剩下的殘物由小腸送入大腸,再被大腸吸去大部分的水份,然後經過直腸,由肛門排出。 人体的消化过程有哪些脏器参与? 人的消化过程由口腔起始,固体食物在口腔内经咀嚼被磨碎,然后经舌头搅拌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经食管进入胃.胃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暂时贮存食物,二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一般可容纳1~2升食物。?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一般停留约8个小时,食糜在小肠经化学和机械消化,使消化作用全部完成,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小肠

进入大肠;大肠吸收水份后形成粪便,再由直肠排出体外,最终由粪便带出的水分只不过100~150 ml,人体每天的粪便量为250~300g,粪便在直肠停留的时间可因人而异,由6~48小时不等。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感谢聆听...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

人体消化系统解析

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将大分子的营养素成分转变为小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需要经过水溶或形成水溶物、初始消化酶解、深度消化酶解三个步骤。不同的消化对象,将会产生不同的消化形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成分淀粉不溶于水,而只是发生浸胀。这种浸胀是淀粉或糊精的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碳水化合物淀粉的消化,需要相对应的淀粉酶进行分解,这种分解在进行到双糖形式时,将改由双糖酶继续进行到单糖分子方才结束。对于脂肪成分,很显然,它们是难溶于水的。脂肪的消化是在胆汁的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最终生成的产物,将是甘油和脂肪酸成分,有时也会有甘油酯的存在。食品中的蛋白质成分,大多也是不溶解于水的。当烹调加工后,蛋白质发生变性,就会更加提高蛋白质成分的不溶解性。 在某些特殊的饮食情况下,人们可能直接食用天然蛋白质,包括生牛肉丝、生肉片、生鱼片、生鸡蛋、鲜牛奶、鲜羊奶等等,此时往往会引起机体的相应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与接种疫苗或器官移植时的那些反应是类似的。蛋白质

需要在多种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全部的消化,最终生成的产物应该是它的组成单位氨基酸。 对于人类,并不是所有的食物成分都能够进行消化利用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充盈物质。最有名的充盈物质就是纤维素和蜡。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消化利用,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成分对机体毫无用处。具体的各种类食品成分的消化反应,将会在相应的章节里进一步地加以叙述。 胆汁与肠液的区别 胆汁 由肝细胞生成,经肝管流入胆囊,进行浓缩贮存。肝胆汁在生成初期,呈弱碱性,此时的胆汁为金黄色液体。经过贮存浓缩之后,胆汁的浓度将增加3—10倍,变成为弱酸性,成为棕黄色的粘稠液体。 胆汁被排入十二指肠时,将与肠液进行混合,得到稀释,成为淡黄色,并且重又变成为弱碱性胆汁中没有消化酶成分。 胆汁的消化作用主要是依靠其胆盐成分而得以实现的。由于胆盐的作用,可以使脂肪乳化成为极细小的微粒,从而大大增加与胰脂酶的接触面积,十分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过程。对脂肪的消化十分重要的胰脂酶本身也是由胆汁成分予以激活的。胆盐除可以激活胰脂酶和乳化脂肪外,还至少具有以下两种作用:1.通过与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以促进这些成分的吸收; 2.刺激肠道蠕动和抑制细菌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