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处理及回用现状研究

再生水处理及回用现状研究
再生水处理及回用现状研究

再生水处理及回用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对国内部分城市地区或单位的再生水设施建设、处理技术、经济投

入等开展了研究,总结和分析现有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经验和

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再生水;处理;回用

引言

面临城市水资源危机、水体污染的现实情况,当前缓解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

污水再生利用。我国城市再生水开发利用发展较快,但有关再生水系统的优化配置、规划布局都存在很大不足,造成再生水利用率较低,产生更加恶劣的影响。

1再生水概述

再生水是指城市各种污水经过处理后,能满足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的水,也

可以说再生水在回到自然水体之前可以被多次利用。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

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再生水水量大、水质稳定,可以用

于城市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我国从1982年开始污水的科学再生

利用。1982年青岛市就将中水回用于市政及其它杂用用途,以缓解城市所面临的

淡水危机。目前,除了青岛以外,国内缺水的北京、天津、西安、大连等城市已

经建设了大量的再生水回用工程。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再生水的回用工程更加鼓励。

为掌握国内再生水处理和回用的现状,本研究对国内部分城市地区或单位的

再生水设施建设、处理技术、经济投入等开展了研究,总结和分析现有污水再生

处理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探讨高校再生水回用、削减用水成本及节约水资源方面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2再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工艺流程图

其中,生物池共分为4个系列(分别为A、B、C、D),单系列处理规模为5

万m3/d,为3廊道构型。每个廊道长156m、宽10m,有效水深6.0m,超高

1.0m,水力停留时间13.48h。生物池第1廊道依次分为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各区之间以隔墙区分开,使各段有较好的独立环境。图2为单系列生物池示意图。

图2单系列生物池示意图(m)

3研究方法

收集厦门、北京、天津、西安、大连、沈阳等城市10个再生水回用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设施基本情况、设施处理能力及费用情况等。

收集各再生水回用系统运行的水质检验资料,根据我国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和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对水质达

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综合上述资料和水质检测结果,分析我国污水再生处理及回用状况,总结经

验和发现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和技术对策。

4研究结果

4.1再生水处理规模

调研的10个再生水项目,处理规模从120~100000m3/d不等。主要原因在

20T软化水处理技术

20m3/h 全自动软化水设备系统技术说明

1、设计依据及验收标准 1.1原水水质分析:(见原水水质报告) 1.1.1总硬度:<0.03mmo1/1 1.1.2悬浮物: 5mg/l 1.2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1.2.1进水硬度:≤ 8.5 (以H+计按需方水质报告) 1.2.2系统出水量: 20m3/h 出水硬度不大于0.03meq/L 1.2.3进水压力: 0.6~0.8 1.2.4进水温度: 4~50℃ 1.2.5单台再生时间:2小时 1.2.6工作电压:220V /50Hz 1.2.7工作压力:0.25-0.5Mpa 1.2.8运行方式:同时运行、分别再生 1.2.9控制方式:流量控制 1.2.10原水至成品水设备系统自动运行,出水符合《低压锅炉给水质量标准》 2、工艺流程图及设备平面布置图 工艺流程: 3、工程交接点 3.1本工程的设计范围包括软化水站的工艺、设备制造、现场管道件的按装、系统设备调试、电气与自控等专业的全部内容。 3.2系统设备的基础土建施工由需方完成。 3.3系统接口: 系统进水:进口接点管径DN65钢管,由供方将待处理水送至软水器入口; 系统出水:出口管径DN65钢管; 设备的冲洗水:设备排放接口接至地沟;

电源:需方提供220V 50HZ电源, 备注:进口、出口采用标准法兰连接,DN65/PN16 3.4交换柱采用钢衬胶罐,外形美观又耐腐蚀,运输方便。 3.5设备、管道及阀门自带标识或标牌,以便识别; 3.6设备顶部须盖简易房,以保护设备,另室内照明由用户负责; 3.7本设备在调试运行过程中所用工业盐由需方负责; 3.8设备基础、水站现场地沟由供方提供施工图纸,施工及材料均由需方负责。 4、工艺设计说明 根据我公司对以往的工程经验,进行优化设计。 软化系统采用美国Pentair公司的FLECK2900#7控制阀,同时运行、分别再生。其工作过程包括:运行→反洗→吸盐→置换→盐箱注水→运行五个过程,其间每个过程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处理水质和量的不同来调整时间;根据流量来控制再生。 钠离子交换器选用2台钢衬胶树脂罐,保证系统24小时平均连续供水量可达20吨/时。 树脂采用上海树脂厂001×7型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其交换容量大,树脂颗粒均匀。 5、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5.1自动钠离子交换器 外形尺寸: 1500*4500 数量: 2套 树脂型号: 732(001X7) 运行流速: 25m/h 设计出水: 20 m3/h 工作压力: 0.3Mpa 工作介质: H2O和稀NaCl 工作温度: 4~50℃ 再生型式:顺流再生 材质: FRP

对几种典型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对比探讨

对几种典型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对比探讨 水资源紧缺问题目前正在逐渐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而再生水利用则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因此,文章结合作者的实践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城市再生水处理的重要意义,然后对再生水处理中应用的混凝-沉淀-过滤、MBR以及MBR-RO三种典型的处理工艺及其出水水质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希望可以为同类的实践提供借鉴。 标签: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对比;分析 前言 目前,我国再生水有着广泛的应用途径,比如城市杂用、灌溉、景观用水以及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等等,从而为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目前,应用在再生水处理中的工艺有多种,而不同的工艺也能够取得不同的水质处理效果。比如,混凝-沉淀-过滤就是当前给水处理、中水处理以及部分污水处理的常规核心技术,而MBR则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处理技术,其与RO的深度融合,更加能够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继而产生更佳的水质。文章则是针对这几种典型的再生水处理工艺进行试验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1 城市再生水处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再生水的处理,主要是指污水经过了适当的处理之后,使其达到一定的出水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能够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在当前水资源普遍短缺的现状下,污水回用成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从而逐渐受到了世界范围之内的重视。其中污水回用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节省了宝贵的新鲜水资源,能够做到高质高用、低质低用;二是有效降低了污水对水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虽然长期以来,人们都在“鄙视”城市污水,不相信其能够回用,实际上,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比雨水和海水等都来的方便、来的实惠,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投资。目前,我国在政策上也比较支持再生水的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发挥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对城市再生水处理工艺的探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几种典型的再生水处理工艺概述 2.1 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 在以往很多建设的再生水处理厂中,选用较多的处理工艺都是混凝、沉淀和过滤工艺,这是对传统自来水处理工艺的借用,但是伴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很多地方开始推行膜处理工艺,比如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超滤膜技术、反渗透(RO)技术及其组合工艺等等。但是混凝-沉淀-过滤仍然是一种较多使用的常规核心处理工艺,其相关的典型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

[水处理技术]十种常用水处理方法

[水处理技术]十种常用水处理方法 沉淀物过滤法 沉淀物过滤法的目的是将水源内之悬浮颗粒物质或胶体物 质清除干净。这些颗粒物质如果没有清除,会对透析用水其它精密的过滤膜造成破坏或甚至水路的阻塞。这是最古老且最简单的净水法,所以这个步骤常用在水纯化的初步处理,或有必要时,在管路中也会多加入几个滤器(filter)以清除体积较大的杂质。滤过悬浮的颗粒物质所使用的滤器种类很多,例如网状滤器,沙状滤器(如石英沙等)或膜状滤器等。只要颗粒大小大于这些孔洞之大小,就会被阻挡下来。对于溶解于水中的离子,就无法阻拦下来。如果滤器太久没有更换或清洗,堆积在滤器上的颗粒物质会愈来愈多,则水流量及水压会逐渐减少。人们就是利用入水压与出水压差来判断滤器被阻塞的程度。因此滤器要定时逆冲以排除堆积其上的杂质,同时也要在固定时间内更换滤器。沉淀物过滤法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颗粒物质不断被阻拦而堆积下来,这些物质面或许有细菌在此繁殖,并释放毒性物质通过滤器,造成热原反应,所以要经常更换滤器,原则上进水与出水的压力落差升高达到原先的五倍时,就需要换掉滤器。2硬水软化法 硬水的软化需使用离子交换法,它的目的是利用阳离子交换

树脂以钠离子来交换硬水中的钙与镁离子,以此来降低水源内之钙镁离子的浓度。其软化的反应式如下: Ca2++2Na-EX→Ca-EX2+2Na+1Mg2++2Na-EX→Mg-EX2+ 2Na+1式中的EX表示离子交换树脂,这些离子交换树脂结合了Ca2+及Mg2+之後,将原本含在其内的Na+离子释放出来。树脂基质(resin matrix)内藏氯化钠,在硬水软化的过程中,钠离子会逐渐被使用耗尽,则交换树脂的软化效果也会逐渐降低,这时需要作还原(regeneration)的工作,也就是每隔固定时间加入特定浓度的盐水,一般是10%,其反应方式如下:Ca-EX2+2Na+ (浓盐水)→ 2Na-EX+Ca2+Mg-EX2+2Na+ (浓盐水)→ 2Na-EX+Mg2+如果水处理的过程中没有阳离子的软化,不只是逆渗透膜上会有钙镁体的沉积以致降低功效甚至破坏逆渗透膜,长期饮用也容易得到硬水症候群。硬水软化器也会引起细菌繁殖的问题,所以设备上需要有逆冲的功能,一段时间後就要逆冲一次以防止太多杂质吸附其上。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采用离子交换原理,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离子。当含有硬度离子的原水通过交换器内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便与树脂吸附的钠离子发生置换,树脂吸附了钙、镁离子而钠离子进入水中,这样从交换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的软化水。 3去离子法

几种典型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对比分析

给水排水 Vol 137 N o 12 2011 47 几种典型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对比分析 冯运玲 戴前进 李 艺 方先金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 100082) 摘要 通过对北京市目前运行的4种典型再生水处理工艺中的主要处理单元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得到各种再生水处理工艺对主要水质指标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4种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基本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T N 和NH 3)N 浓度仍然是影响多数再生水厂最终出水水质的限制性指标;再生水用于地下水回灌时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其中的/井灌0对水质要求很高,一般的沉淀过滤、超滤及MBR 工艺较难满足要求。 关键词 再生水 水质标准 处理工艺 膜生物反应器 C omparative analysis on effluents of several typical wastewater reclamation processes Feng Yunling,Dai Qianjin,Li Yi,Fang Xianjin (Beij ing G ener al Municip al Eng ineer ing Design &Resear ch I nstitute,Beij ing 100082,China ) Abstract:We got the main water quality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he four typical wastew ater reclamation processes running in Beijing by monitoring the effluents of the main treating units.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effluents of the four wastew ater reclamation processes can meet the design and use requirement basically.TN and NH 3)N are still the limited items to final effluent qualities of the water reclamation plants.The reclaimed w ater quality is required more strictly when it is used for groundwater recharge,especially for injection recharge,and normal filtration and MBR processes are very difficult to meet it. Keyw ords:Reclaimed water;water quality standard;Treatment process;Membrane bioreactor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渐突出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的再生水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再生水利用量逐年提高。据资料统计,2007年北京市再生水用量达到4.8亿m 3,2008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提高了近30%,达到6.2亿m 3,占北京市总用水量的17.6%。随着再生水用量的增加和使用对象的多样化,国家相应出台实施了再生水不同使用领域的相关水质标准。北京目前再生水主要使用对象为工业(如热电厂)、景观环境、市政杂用等。为满足各种使用对象的水质要求,采用了多种再生水处理工艺和技术。本文针对北京市目前运行的4种典型再生水处理工艺,通过实测数据,对各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并与现行的4种再生水回用标准进行了对比,以期为今后再生水厂不同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运行控制及管理提供参考。 1 典型再生水处理工艺 目前,国内已建设的再生水厂较多选用的处理工艺是借用传统的净水工艺,即混凝、沉淀和过滤工艺,随着膜技术的发展,不少发达地区再生水厂开始推行膜处理工艺,如超滤膜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反渗透(RO)技术及其组合工艺等。本文重点结合北京市再生水工程实际情况,对目前北京市正在运行的4种典型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进行测定和分析,其4种工艺分别如下: (1)工艺1(混凝、沉淀和过滤):二级出水y 混凝y 臭氧脱色y 机械加速澄清池y V 型滤池y 紫外线消毒y 出水。 (2)工艺2(MBR 工艺):城市污水y 曝气沉砂池y M BR y 臭氧脱色y 二氧化氯消毒y 出水。 (3)工艺3(M BR+RO 工艺):城市污水y 曝气

软化水处理方案

软化水处理方案

目录1.概况 2.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 4.设备主要技术参数表 5.设备配置表 6.供货清单及报价 7.工程范围 8.安装图 9.售后服务及质量保证

力,并将废液污水排出。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使软化,反洗,吸盐,慢洗,快洗,盐箱注水等全过程实现自动化。 1.全自动软化设备介绍 全自动软化水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定时、定流量自动再生;运行稳定,出水质量高,设备结构紧凑、安装占地面积小。属于免维护设备,运行不需专人看管。运行费用低:水耗与传统设备相比均可大大降低。可广泛应用于需制备软化水的工业、民用及商业领域如锅炉给水、冷却循环水、化工、钢铁冶炼厂,纺织印染用水,洗衣房水处理、食品加工用水、以及纯水设备的预处理装置。 2.全自动运作 由于采用了电脑在线监控,实现了连续运行和再生工艺的全自动运作。全程不受人工干扰,不会发生工序操作的提前或滞后。而且,各工序的切换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因此,整套装置准确、可靠、高效;省水、省盐、省电、省人工。制水成本极低。 3.技术先进、运作平稳 整套装置用一个配有定时器的多路通阀集中运作,配以现代化的微电脑调控系统,系统安全可靠,故障率低、科学化管理程度明显提高。电脑还具有自动调整补偿剩余水量的特定功能,使之保持运行的最佳点。如:可将再生时间设在半夜两点,避开高峰。再生时,电脑可自动预算过去七天中系统平均制水量并和当前剩余量对比判断,再作出是否发出再生指令。 4.不用专设制盐系统

该装置在多路通阀中巧妙的设计了靠进水压为动力的自吸式喷射器,按工序要求定时进行吸盐和补水。整个盐水的制备仅在交换罐近旁设一个直径 500-1000毫米、高 1000毫米,配有小巧水位控制器的轻便盐箱即可。省去了盐池,盐泵及必要的输配管道和动力配电等装置,也省去了专用水处理间的额外投资。 5.结构紧凑、占地少 整套装置设计合理、配置精巧、重量轻,可在一般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组装。不必专用地基。配件标准化的组装,只需 1-2 天即可调试、培训、产水竣工投产。 6.操作简便、易于管理 只要设备的初始数据设定正确,系统就能忠实的按既定的程序准确运作。操作人员除了对电脑显示屏进行日常的监测外,全部的操作就是定时、定量的往盐箱内加盐就可以了。所以一般操作人员,经过必要的讲解很快就能上手,独立看管。所有用户几乎都没设专岗,而由司炉工代管. 7.控制介绍 全自动软水器的再生可根据流量来启动,软水器的工作过程,由下列几个步骤循环组成: A.运行(工作) 原水在一定的压力(0.2-0.6Mpa)、流量下,通过控制器阀腔,进入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容器(树脂罐),树脂中所含的Na+与水中的阳离子(Ca2+,Mg2+,Fe2+……等)进行交换,使经过处理

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全解析

由于电厂中的某些热力设备可能受到水中一些物质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害的成分,使设备发生腐蚀的现象,因此电厂安全运行和化学水处理系统具有直接的关系。水中杂质对设备的破坏决定了电厂中的水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被使用,该处理就是电厂中的化学水处理系统。 1 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的现状 1.1 电厂获得纯净除盐水主要采用的三种方式: (1)采用传统澄清、过滤+离子交换方式,其流程如下: 原水→絮凝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阳离子交换床→除二氧化碳风机→中间水箱→阴离子交换床→阴阳离子交换床→树脂捕捉器→机组用水。 (2)采用反渗透+混床制水方式,其流程如下: 原水→絮凝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滤器→精密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装置→中间水箱→混床装置→树脂捕捉器→除盐水箱。 (3)采用预处理、反渗透+EDI 制水方式,其流程如下: 原水→絮凝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水箱→EDI装置→微孔过滤器→除盐水箱。 以上3种水处理方式是目前电厂获得纯净除盐水的主要工艺,其他的水质净化流程大都是在以上3种制水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组合而搭成的制水工艺流程。 1.2三种制水方式的优缺点: (1)第一种采用澄清、过滤+离子交换的优点在初期投资少,设备占用地方相对较少,其缺点是离子交换器失效需要酸、碱进行再生来恢复其交换容量,需大量耗费酸碱。再生所产生的废液需要中和排放,后期成本较高,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 (2)第二种采用反渗透+混床,这种制水工艺是化学制取超纯除盐水相对经济的方法,只需对混床进行再生,而且经过反渗透半除盐处理的水质较好,缓解了混床的失效频度。减少了再生需要的酸、碱用量,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其缺点是在投资初期反渗透膜费用较大,但总的比较相对划算,多数电厂目前考虑接受这种制水工艺。 (3)第三种采用预处理、反渗透+EDI的制水方式也称全膜法制水。这种制水方法不需要用酸、碱进行再生就可以制取纯净除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是目前电厂最经济、最环保的化学制水工艺,但其缺点是设备初期投资相对前面两种制水方式过于昂贵。 2 电厂化学水处理措施 2.1 补给水的处理措施 电厂在生产锅炉的补给水处理中,关系到生产安全与效率。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厂关于环保节能的理念深入人心,过去传统的离子交换、澄清过滤或混凝等比较落后的技术已经逐渐被摒弃,现如今新的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过滤设备,不仅除去了胶体,微生物以及一些颗粒的悬浮物等,在过滤中也具有较强的吸附、截污能力,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膜分离技术被采用,当前反参透占主导地位,反渗透技术能除去水中90%以上离子,如水中有机物、硅有较好的去除率。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锅炉补给水的处理中节约了大量的由于离子交换或澄清过滤等落后技术在运营时产生废水排放的费用,同时过去操作复杂和排放困难的许多问题也得到了改进。新的膜分离技术不仅达到了环保的要求。当水中的氯含量比较高时,可以采用活性碳过滤或者使用水质还原剂来进行处理。而混床在除盐处理的作用仍占有重要的位置,混床除盐技术相对成熟、可靠,混床的功能具有其他除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将超滤、反渗透装置和电渗析除盐技术有效的搭配,形成高效的除盐工艺,不需要酸、碱再生剂,只通过对水电离出来的H+和OH-即可完成再生的作用,从而完成电渗析的再生、除盐。这种制水工艺将是电厂化学制水的发展方向。

除盐水处理工艺

除盐水处理工艺 除盐水处理工艺介绍 1 前言 目前除盐水处理工艺主要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及膜分离法等,除盐水处理工艺是根据不同的入水水质和出水要求而设计的,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特点而设计水处理方案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同时也是出水水质长期稳定达到要求的保证。本文就除盐水处理工艺(离子交换法和RO膜分离法)对比介绍各自的特点: 在70年到80年代末离子交换法在我国除盐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离子交换法处理有以下特点: 优点: ◇预处理要求简单、工艺成熟,出水水质稳定、设备初期投入低; ◇由于制水原理类同于用酸碱置换水中离子,所以在原水低含盐量的应用区域运行成本较低。 缺点: ◇由于离子交换床阀门众多,操作复杂烦琐; ◇离子交换法自动化操作难度大,投资高; ◇需要酸碱再生,再生废水必须经处理合格后排放,存在环

境污染隐患; ◇细菌易在床层中繁殖,且离子交换树脂会长期向纯水中渗溶有机物 ◇在含盐量高的区域,运行成本高 从80年末开始,膜法水处理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反渗透就是除盐处理工艺的膜法水处理工艺之一。 反渗透法处理有以下特点: 优点: ◇反渗透技术是当今较先进、稳定、有效的除盐技术; ◇与传统的水处理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控制、无污染、运行成本低等优点,特别是几种膜技术的配合使用,再辅之经其他水处理工艺,如石英砂、活性炭吸附、脱气、离子交换、UV杀菌等 ◇原水含盐量较高时对运行成本影响不大 ◇缺点: ◇预处理要求较高、初期投资较大 本文以地下水为原水,生产250m3/h除盐水(5MΩ.cm)为例,就离子交换和反渗透两种处理方法在工艺、占地方面、和运行成本作简要比较。 2 除盐水处理工艺比较 2.1离子交换法 1)离子交换处理工艺流程:

再生水处理的方案

再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不同的水质要求,处理工艺亦不同,再生水回用处理工艺只有根据污水水质、水量以及回用的水质和水量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参数,才能确定最佳处理工艺。据了解,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再生水原水时,因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少量有机物,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当含有粪便污水时,因再生水原水中有机物或悬浮物浓度高,处理目的是同时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当利用城市污水处理站二级处理出水作为再生水水源时,宜选用物化处理或与生化处理结合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当采用膜处理工艺时,应有保障其可靠进水水质的预处理工艺和易于膜的清洗、更换的技术措施。在确保再生水水质的前提下,可采用耗能低、效率高、经过实验或实践检验的新工艺流程。当再生水用于采暖系统补充水等用途,采用一般处理工艺不能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要求时,应增加深度处理设施。再生水处理产生的沉淀污泥、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当污泥量较小时,可排至化粪池处理,当污泥较大时,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其他方法进行妥善处理。 物化处理工艺流程(适用于优质杂排水) 混凝剂↓消毒剂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过滤→过滤→消毒→再生水生物处理和物理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消毒剂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再生水 预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消毒剂 原水→格栅→调节池→预处理→膜分离→消毒→再生水 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混凝剂消毒剂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沉淀-→过滤→消毒→再生水 具体技术: 1.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污水处理工艺,涉及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与处理。该工艺是通过在吸附池投加沸石或沸石粉,经过一定时间培养驯化形成沸石或沸石粉污泥和对污泥进行生物再生而构成。该工艺利用高浓度和高活性沸石或沸石粉污泥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在吸附池内吸附污染物,同时沸石或沸石粉有选择性的吸附交换废水中的氨氮,沸石或沸石粉经再生池进行生物再生后再循环利用,对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进行处理。与现有其它污水处理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污水处理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占地少,运行灵活,污泥产量低且处理处置方便,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磁化光催化集成污水再生利用装置,包括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污泥打包口之集成箱体,所述集成箱体内设有混凝箱、臭氧氧化箱、光催化箱和泥水分离箱,混凝箱通过自动过滤器与臭氧氧化箱连通,其

软化水处理与方案

目录1.概况 2.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 4.设备主要技术参数表 5.设备配置表 6.供货清单及报价 7.工程范围 8.安装图 9.售后服务及质量保证

一,概况 因生产需要,现要配置锅炉用软化水处理系统一套,处理能力为15 m 3/h 。为单阀单罐时间型全自动软化器,固定时间再生. 进水水质硬度不大于6mmol/L 时出水硬度可达0.03mmol/L. 二,制水,再生工艺流程图 1.制水工艺图 2.软化水再生工艺图 三,工艺流程说明 自动软化器是采用离子交换原理,将源水中的钙,镁离子置换出去,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绝大部分钙、镁离子,硬度极低的软化水。当离子树脂吸收一定量的钙镁离子后就必须进行再生--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树脂层,把树脂上的钙镁离子再置换出来,恢复树脂的交换能 自动软化器 Y 型过滤器 软化水箱 控制阀 树脂罐 排放 盐阀 盐箱

力,并将废液污水排出。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使软化,反洗,吸盐,慢洗,快洗,盐箱注水等全过程实现自动化。 1.全自动软化设备介绍 全自动软化水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定时、定流量自动再生;运行稳定,出水质量高,设备结构紧凑、安装占地面积小。属于免维护设备,运行不需专人看管。运行费用低:水耗与传统设备相比均可大大降低。可广泛应用于需制备软化水的工业、民用及商业领域如锅炉给水、冷却循环水、化工、钢铁冶炼厂,纺织印染用水,洗衣房水处理、食品加工用水、以及纯水设备的预处理装置。 2.全自动运作 由于采用了电脑在线监控,实现了连续运行和再生工艺的全自动运作。全程不受人工干扰,不会发生工序操作的提前或滞后。而且,各工序的切换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因此,整套装置准确、可靠、高效;省水、省盐、省电、省人工。制水成本极低。 3.技术先进、运作平稳 整套装置用一个配有定时器的多路通阀集中运作,配以现代化的微电脑调控系统,系统安全可靠,故障率低、科学化管理程度明显提高。电脑还具有自动调整补偿剩余水量的特定功能,使之保持运行的最佳点。如:可将再生时间设在半夜两点,避开高峰。再生时,电脑可自动预算过去七天中系统平均制水量并和当前剩余量对比判断,再作出是否发出再生指令。 4.不用专设制盐系统

水处理技术介绍

水处理技术介绍 水处理技术概括 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当系统通水后,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 、Fe2 + 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 进一步氧化成Fe3 +,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 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 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该工艺用于难降解高色度废水的处理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而且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传统上微电解工艺所采用的微电解材料一般为铁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碱活化,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钝化板结,又因为铁与炭是物理接触,之间很容易形成隔离层使微电解不能继续进行而失去作用,这导致了频繁地更换微电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还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另外,传统微电解材料表面积太小也使得废水处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增加了吨水投资成本,这都严重影响了微电解工艺的利用和推广。 技术特点 (1) 反应速率快,一般工业废水只需要半小时至数小时; (2) 作用有机污染物质范围广,如:含有偶氟、碳双键、硝基、卤代基结构的难除降解有机物质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3) 工艺流程简单、使用寿命长、投资费用少、操作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处理过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微电解反应剂。微电解剂只需定期添加无需更换,添加也无需进行活化直接投入即可。 (4) 废水经微电解处理后会在水中形成原生态的亚铁或铁离子,具有比普通混凝剂更好的混凝作用,无需再加铁盐等混凝剂,COD去除率高,并且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 (5) 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色度、COD去除率高,同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6) 该方法可以达到化学沉淀除磷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还原除重金属; (7) 对已建成未达标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用该技术作为已建工程废水的预处理,在降解COD的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可确保废水处理后稳定达标排放。也可对生化后废水进很行微电解或微电解联合生物滤床的工艺进行深度处理。 (8该技术各单元可作为单独处理方法使用,又可作为生物处理的前处理工艺,利于污泥的沉降和生物挂膜 技术简介 简单讲,“水处理技术”便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物质的过程。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降、过滤、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理的过程。由于社会水处理生产、生活与水密切相关,因此,水处理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应用。 为达到成品水(生活或生产的用水和作为最后处置的废水)的水质要求而对原料水(原水)的加工过程。

电厂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优化设计解析

电厂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优化设计解析 水的质量及出水受到水处理工艺的影响,发电厂的水处理工艺直接影响到发电质量和效率。对发电厂中的自然水进行有效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水质和洁净水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发电厂发电效率。本文对电厂水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水处理工艺优化策略,旨在提高电厂发电效率。 1、概述 人们通过长期实践经验得出,发电厂热力设备的安全状况,发电厂是否能够经济运行受到热力系统中水品质的影响。天然水由于没有经过处理,含有很多杂质,含有杂质的水进入热力系统中的水汽循环系统,会对热力设备造成损害。要想确保热力系统中能够有良好的水质,就必须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并且要对汽水质量进行严格监按控。 2、电厂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2.1 预处理 电厂锅炉水处理工艺的第一个流程就是给水预处理,这一流程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澄清以及过滤,经过这几项工作将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去除,确保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低于5mg/L,最终得到澄清水。水经过预处理之后,还需要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深度处理。如在火力发电厂作为锅炉用水,还必须用反渗透及离子交换的方法去除水中溶解性的盐类;用加热、抽真空和鼓风的方法去除水中溶解性气

体。 2.2 补给水处理 发电厂补给水处理方式多采用反渗透和离子交换。超滤在补给水处理系统中可用作反渗透进水的前处理,它可有效地去除水中胶体等颗粒状物,使反渗透进水水质合格,减少反渗透膜的污染,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2.3 凝结水处理 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给水由汽轮机凝结水和锅炉补给水组成,凝结水是锅炉给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量占锅炉给水总量的90%以上。凝结水中含有悬浮物和金属腐蚀物,在混床除盐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予以去除,以此来确保混床设备的有效运行。现阶段电厂中使用的过滤设备主要有覆盖过滤器和电磁过滤器两种。 2.4 循环水处理 电厂循环水处理工艺有很多种,比如加水稳计、加酸、石灰软化、弱酸离子软化以及膜处理技术等。在国家节水政策的要求下,火力发电厂尤其是采用干除灰工艺的火电厂,要在循环水处理这一环节进行节水,以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率作为前提,使补充水量以及排污水量减少,进而能够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 2.5废水处理

水处理新技术

英国诺丁汉大学开发出一种除去微污染物的新方法。他们利用阳光和一种无害的化学物质钛白粉清除水中的微污染物,取得了良好效果。用此技术处理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是一种环保型方法。科学家新开发的称为光催化喷泉反应器的设备,能有效地将杀虫剂或其它残存的农药分子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主要过程为:使受污染的水通过一个特殊设计的喷嘴,然后,在水中加入钛白粉,让阳光或人工紫外线从喷嘴产生伞状的喷泉顶端照下。这样,光催化剂充分吸收太阳光辐射后,便有效地使污染物分解。将经过净化的水注入一个沉淀池中.以便水中的钛白粉沉淀后能被重新回收利用。 新技术节地节资金浙江污水巧用太阳能 路边田硬旁两根两米高的钢管上架设着四块太阳能光伏板.钢管下20平方米土地上栽种的花卉俨然是一个小花园.100多户农家生活污水通过管网.进入这个小花园后出来时却如泉水.这是笔者在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大理村亲眼目睹的一幕.创造这一神奇现象的就是太阳能驱动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吴东雷副教授称.此技术的推广将给中国农村污水治理带来一次革命这项技术由太阳能光伏板、蓄电池组、曝气系统、回流系统和微电脑控制系统等组成.采用“厌氧+兼氧+好氧”工艺.并以太阳能为动力。污水通过管网进入三个用砖块水泥砌成的小池,即厌氧池、兼氧池和好氧池,三个池之间有管道相连.当污水自流进入厌氧池和兼氧池后.经过以太阳能为能源的搅拌机利用厌氧和兼氧微生物。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同时将废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至空气,使得废水中氮的浓度大大下降经过厌氧和兼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好氧池.再通过以太阳能为能源的曝气机对池内污水进行曝气.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进一步生化降解.氨氮浓度持续下降,磷也转移到了污泥中,污水经沉淀后就变成了清泉。这个系统的工程造价为5.8万元.适合集中居住区的农户.设计整个系统使用寿命在2O一25年之问.与其它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优势凸现:同样量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要大4—5倍,使用寿命要短15年左右,值一提的是,这个系统一次建成。自动运行.不用管理维修。设计运行成本只需在满1O年时更换一次蓄电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f摘自固废网2010—6—8) 世博污水处理技术将进入上海市民生活

深度再生水处理技术满足各种水质要求

深度再生水处理技术满足各种水质要求 在污水再生处理工程中单独使用某项单元技术很难满足用 户对水质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要针对不同的水质要求采用相应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 现在很多厂家都采用了多种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包括:反硝化生物滤池+超滤+臭氧接触池+紫外线消毒。 根据国内外城镇污水再生处理与利用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技术指南》针对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绿地灌溉、农田污染、城市杂用及地下水回灌等不同再生水利用途径推荐了相应的主要组合工艺方案。如何保证再生水组合工艺高效、连续稳定地运行,并进一步提高产水率是再生水组合工艺的发展方向。 深度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介质过滤(含生物过滤)、膜处理、氧化等单元处理技术及其组合技术。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功能为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完全去除的水中有机污 染物、SS、色度、嗅味和矿化物等。 膜处理技术。再生水膜处理技术包括膜生物反应器抛光混床(MBR)技术、微滤/超滤膜过滤技术;反渗透(RO)技术等。《技术 指南》指出,抛光混床(MBR)膜组件采用中空纤维更换周期一般 为3-5年,采用板式更换周期一般为5-8年;微滤/超滤膜组件更

换周期约为3-5年;反渗透对预处理要求高,一般要求有超滤或微滤预处理,3-5年需更换膜组件。 目前将采用“浸没式超滤+反渗透+能量回收系统工艺”和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过滤工艺等来进行再生! 氧化技术。氧化技术是利用臭氧等强氧化剂对水中色度、嗅味及有毒有害有机物等进行氧化去除的技术,根据来水水质状况和出水水质要求还可以采用臭氧-过氧化氢、紫外-过氧化氢等高级氧化技术。 生物过滤。生物过滤是利用滤料及其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去除氮、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根据处理目标不同可分为曝气生物滤池和反硝化滤池。曝气生物滤池适用于氨氮的去除,反硝化滤池适用于硝态氮的去除。

曲久辉:下一代水处理厂的技术愿景

曲久辉:下一代水处理厂的技术愿景 导语 水处理工厂,被称为改变人类发展历程的重大发明。而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认知的改变,他们的功能与使命也在不断变化。在活性污泥法诞生一百年的期间,很多学者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对水处理事业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曲久辉院士这次演讲则是当年的一篇佳作。如果说之前水厂的使命是解决水资源供给和污染物减排,那么在下一个百年,水处理厂更多的会是实现人类社会生态安全和资源循环的“发动机”,未来的愿景,方向和机遇尽在六个字:低耗,循环,清洁。 回顾过去,饮用水技术的发展到今天已有100年的里程,特别是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技术,对保证人类的安全甚至健康都有着重要贡献。到2014年,活性污泥法诞生也刚好100周年,它为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安全、保障人类生态环境的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里程碑的事件,其中一个就是工业废水问题的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很多文献从原来记载饮用水的处理一下子就变成了工业废水的报道,这个热点一直持续到今天。 在去年做中国环境技术评估和环境技术预测的时候有人指出,工业废水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没有完成的,而且还会使环境变差的工业化时代。正是这样一种需求,在1914年的时候,诞生了活性污泥法。1902年,诞生了氯气消毒法,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在饮用水安全方面的窘境。1894年的时候,发明了芬顿法,

至今它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这样一些里程碑的事件过去了,那我们面临的未来是什么? 如果我们用一个技术变革的事件来看未来我们的水处理厂,那么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产业?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又该使用何种工业模式?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技术创造是在工程运用的需求当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读。我认为,未来或者说下一代水处理技术应该是具有自身的清洁性,在处理过程中应该具有能耗和药耗最大程度减少的可行性,同时还必须具有保障水质生态与人体健康安全的可靠性。如果从这样一种观点出发,放到下一代水处理厂,那么饮用水处理厂应该是保障水质健康安全的健康工厂,生活污水处理厂应该是能量与物质回收的高质工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应该是外化与资源化的循环工厂。这三个工厂在未来的水处理厂当中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展现在我们面前,并且为保障我们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饮用水处理厂应该是水质安全和健康的工厂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革命,未来的污水处理厂还应该是在最佳技术和成套装备支撑下的智能化工厂。首先下一代的饮用水厂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它应该是保障水质安全和健康的工厂。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多的困惑,新问题层出不穷,大家会发现水中的污染物质或者是导致不健康的物质不断地被发现,同时对水质安全的判断力非常软弱,有的时候甚至无法判断或是根本无法知道水质是否安

再生水处理及回用现状研究

再生水处理及回用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对国内部分城市地区或单位的再生水设施建设、处理技术、经济投 入等开展了研究,总结和分析现有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经验和 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再生水;处理;回用 引言 面临城市水资源危机、水体污染的现实情况,当前缓解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 污水再生利用。我国城市再生水开发利用发展较快,但有关再生水系统的优化配置、规划布局都存在很大不足,造成再生水利用率较低,产生更加恶劣的影响。 1再生水概述 再生水是指城市各种污水经过处理后,能满足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的水,也 可以说再生水在回到自然水体之前可以被多次利用。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 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再生水水量大、水质稳定,可以用 于城市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我国从1982年开始污水的科学再生 利用。1982年青岛市就将中水回用于市政及其它杂用用途,以缓解城市所面临的 淡水危机。目前,除了青岛以外,国内缺水的北京、天津、西安、大连等城市已 经建设了大量的再生水回用工程。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再生水的回用工程更加鼓励。 为掌握国内再生水处理和回用的现状,本研究对国内部分城市地区或单位的 再生水设施建设、处理技术、经济投入等开展了研究,总结和分析现有污水再生 处理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探讨高校再生水回用、削减用水成本及节约水资源方面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2再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工艺流程图 其中,生物池共分为4个系列(分别为A、B、C、D),单系列处理规模为5 万m3/d,为3廊道构型。每个廊道长156m、宽10m,有效水深6.0m,超高 1.0m,水力停留时间13.48h。生物池第1廊道依次分为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各区之间以隔墙区分开,使各段有较好的独立环境。图2为单系列生物池示意图。 图2单系列生物池示意图(m) 3研究方法 收集厦门、北京、天津、西安、大连、沈阳等城市10个再生水回用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设施基本情况、设施处理能力及费用情况等。 收集各再生水回用系统运行的水质检验资料,根据我国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和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对水质达 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综合上述资料和水质检测结果,分析我国污水再生处理及回用状况,总结经 验和发现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和技术对策。 4研究结果 4.1再生水处理规模 调研的10个再生水项目,处理规模从120~100000m3/d不等。主要原因在

再生水处理工艺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再生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 紧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出水的再利用是开源节流、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施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1 ] 。 为了同时满足多用户高标准的再生水质,提出将再生水直接处理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 TN 除外) 。详细比较了二级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工艺方案,最终确定了采用五因子可调A2 / O 工艺(5F A2 / O) 进行二级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并采用砂滤- O3 -BAF 为主体的“新三段”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最后分析了工程实施后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升级改造5F A2 / O 工艺脱氮除磷地表Ⅳ类水污水再生利用 1 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2006 年北京市污水排放量12. 9 亿m3 ,污水处理量9. 6 亿m3 ,再生利用3. 6 亿m3 。污水处理厂尾水大部分是直接排入下游河道,没有得到有效利 用,即使已经利用的3. 6 亿m3 再生水,绝大部分也 未经深度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直接回用,不能作为工 业用水、河湖景观用水、城市杂用水的替代水源,城 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营养物质和色度、臭味等

制约了污水再生利用的范围和推广。 北京市的污水再生利用面临氮磷营养物质和色 度、臭味等问题。2002 年国家实施《城镇污水处理 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 —2002) ,北京市大 部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在2002 年以前完成,其尾水 水质达不到新标准中对氮磷的去除要求,不能作为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7050601500701/ 2/ 3) ;北京城市污 水处理及再生水质提高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再生水的合格水源,污水处理厂急需进行技术改造。 另一方面,再生水的水质与不同用户的需求尚存在 一定的差距,目前的再生水水质(主要是有机物、氮 和磷等多项指标) 既不能满足工业用户的要求,也不 能满足景观利用的要求(见表1) 。 2 改造工程的工艺选择 2.1 再生水处理 再生水处理工程设计进水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GB 18918 —2002 一级B 标准的出水,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满足再生水的要求,详见表3 。再生水处理工艺需采用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 方式,并具有深度去除有机物、悬浮物、氮和磷等污染物的能力。根据目前国内外的再生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工程实践和运行效果比较[ 5~6 ] ,并考虑到再生水处理厂场地限制、进水水质特点和出水 水质要求,筛选出以下工艺:“砂滤- O3 - BAF”工艺、“微滤- O2 -BAF”

10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

10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 1. 沉淀过滤法 这是一种最原始的过滤方法,它是依靠水中微粒杂质的自身重量下沉来达到分离的目的。常用于水中杂质颗粒较大的场所,如江河湖水的初步自然澄清过滤。 2. 蒸馏法 蒸馏法是把水加热,变成气体,分出混入气相中的低沸点成分或飞沫成分,低沸点气体放于大气中。不挥发性不纯物残留于液相中,成为浓缩液排出。如此把水精制成高纯度的水。 此法耗电耗水量很大,且使用时需有人看守,使用不方便,现已较少使用。 3. 薄膜微孔过滤(MF)法 薄膜微孔过滤法包括三种形式:深层过滤、筛网过滤、表面过滤。 深层过滤是以编织纤维或压缩材料制成的基质,利用隋性吸附或是捕捉方式来留住颗粒,如常用的多介质过滤或砂滤;深层过滤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方式,可去除98%以上的悬浮固体,同时保护下游的纯化单元不会被堵塞,因此通常做为预处理。 表面过滤则是多层结构,当溶液通过滤膜时,较滤膜内部孔隙大的颗粒将被留下来,并主要堆积在滤膜表面上,如常用的PP纤维过滤。表面过滤可去除99.9%以上的悬浮固体,所以也可作为预处理或澄清用。 筛网滤膜基本上是具有一致性的结构,就象筛子一般,将大于孔径的颗粒,都留在表面上(这种滤膜的孔量度是非常精准的),如超纯水机终端使用的用点保安过滤器;筛网过滤微孔过滤一般被置于纯化系统中的最终使用点,以去除最后的残留微量树脂片、碳屑、胶体和微生物。 4、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依靠吸附和过滤作用主要去除水中的异色、异味、余氯、残留消毒物等有机物杂质。 5. 电渗析 渗析是一种物理现象。如将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用一张渗透膜隔开,浓度高的盐水中的溶质如无机盐离子通过膜向浓度低的盐水中渗透,这个现象就是渗析。这种渗析是由于含盐量浓度不同而引起的,称为浓差渗析。因为是以浓度差作为推动力,扩散速度始终是比较慢的。如果要加快这个速度,就可以在膜的两边加一直流电极。 电解质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加快迁移的速度,这就称为电渗析。 电渗析耗电量大,且渗析膜片易坏,在反渗透技术出现后已很少使用。 6. 离子交换(IX)法 离子交换法的原理是将原水*中的无机盐阴阳离子如钙离子Ca2+、镁离子Mg2+、硫酸盐SO42-、硝酸盐NO3-等,通过与离子交换树脂交换,使水中的阴、阳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