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调研报告_王建军

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调研报告_王建军
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调研报告_王建军

钢铁工业在消耗能源推动物料转变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各种余热余能的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钢铁工业进一步节能的方向和途径。对于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鞍山热能研究院有关技术人员及李桂田等人分别分析计算了1986年和1994年我国钢铁工业的余热资源量及回收利用率,指出了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部分钢铁企业也对本企业的余热余能回收利用进行了调查、分析。马恩凯、邢跃等人分析了宝钢1991年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回收利用情况。康丹凤、王占中等人以本钢为例分析了钢铁企业余热余能的种类、回收顺序及利用原则。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陆续发表文章,阐述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及存在的技术、理论问题,对指导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钢铁工业的余热余能资源到底有多少,目前回收利用水平如何,一直是广大冶金节能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作者蔡九菊组织相关人员于2005~2006年对我国20家具有代表性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资源及回收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大部分企业为现场调研,其余为函调),总结分析了这些企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方式、效果及节能潜力,详述如下。1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其回收利用现状钢铁工业余热余能的定义和界定范围是分析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平高低的基础,不同的定义和界定范围可能导致研究的结果大相径庭。为此,在具体计算分析之前,给出本文对余热余能的定义和余热余能的统计范围。本文所指余热余能是指钢铁生产过程中各主要生产工序排出的热载体以环境温度(25℃)为基准可释放的热量及排出的除热能外的其它各种能量(如压力能、化学能等)。余热余能的统计范围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及轧钢等主要生产工序,不包括除焦化外的制氧、发电等其它能源转换工序及铁合金、碳素、耐火材料、机车冶金等辅助原材料制备工序。

在具体计算各主要生产工序的余热余能时,给定以下主要计算参数的数值:

(1)焦化工序的钢比系数为0.404t(焦)/t(钢);焦炉煤气产生量为410m3/t(焦);红焦温度为1000℃,上升管焦炉煤气温度为700℃,焦炉烟气温度为200℃;

(2)烧结工序的钢比系数为1.44t(矿)/t(钢);机尾烧结矿温度为800℃,烧结烟气温度为300℃;球团工序的钢比系数为0.25t(矿)/t(钢),球团矿排出温度为500℃;

(3)炼铁工序的钢比系数为0.91t(铁)/t(钢);高炉渣产量为320t(渣)/t(铁),液态高炉渣温度为1500℃;

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调研报告

王建军1,蔡九菊1,陈春霞1,李广双2,张琦1

(1.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2.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326)

摘要:在对国内20家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调研的基础上,按主要生产工序分析计算了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回收利用现状,并计算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吨钢余热余能量及回收利用率;分析计算了未来我国钢铁工业各生产工序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平,并给出当前还具有的节能潜力。

关键词:钢铁工业;节能;余热余能;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F407.3;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39(2007)02-0001-03

Report on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in Chinese Steel Industry

WANG Jian-jun1,CAI Jiu-ju1,CHEN Chun-xia1,LI Guang-shuang2,ZHANG Qi1

(1.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110004;2.Qinhuangdao Shouqin Metal Materials Co.Ltd.,Hebei,06632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recovery and reuse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of20iron&steel factories in China,the amount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and that of the recovered are calculated a process by a process.The amount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and its recovery percentage per tone crude steel in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s calculated.The level of the recovery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in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s analyzed,and the potential of recovery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at present in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s indicated.

Key words:steel industry;energy saving;residual heat and energy;recovery and reuse

收稿日期:2007-03-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0334020)

作者简介:王建军(1976-),男,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工业系统节

能.

1

高炉煤气发生量为1650m3/t(铁),高炉煤气热值为3 350kJ/m3,炉顶高炉煤气温度为200℃;高炉冷却水平均温度为40℃;热风炉排烟温度为500℃;

(4)炼钢工序转炉钢比系数为0.84t(钢)/t(钢),电炉钢比系数为0.16t(钢)/t(钢);连铸比为100%;连铸坯温度为900℃;钢渣温度为1550℃;转炉煤气产生量为115m3/t(钢),热值为8370kJ/m3,烟罩处转炉煤气温度为1600℃;电炉炉顶排放口烟气温度为1200℃;

(5)轧钢工序钢比系数为0.92t(材)/t(钢);加热炉炉尾或入蓄热式烧嘴烟气平均温度为900℃;加热炉汽化冷却蒸汽压力为1.5MPa,温度为200℃;

基于以上计算参数,根据调研获得的数据,对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回收利用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及回收利用kg(标准煤)/t(钢)

余热余能资源余热

资源量回收量

余能

资源量回收量

合计

资源量回收量

焦化

焦炭显热

焦炉煤气显热

焦炉烟气显热

17.9

5.7

8.3

2.0

0.6

0.0

31.9 2.6

烧结/球团烧

烧结矿显热

烧结烟

气温热

球团矿显热

30.6

19.9

2.9

9.6

0.0

0.0

53.49.6

炼铁

高炉渣显热

高炉冷却水显热

高炉煤气显热

热风炉烟气显热

高炉煤气余压

高炉煤气化学能

18.5

32.4

26.3

12.3

0.4

0.0

0.0

3.7

12.7

171.1

3.2

150.6

273.3157.9

炼钢转

钢坯显热

钢渣显热

转炉煤气显热

转炉煤气化学能

钢坯显热

电炉烟气显热

17.5

5.1

7.2

3.3

1.4

6.9

0.0

2.9

1.3

0.0

27.516.7

62.027.8

轧钢

加热炉烟气显热

加热炉冷却水显热

24.5

10.0

8.6

0.8

34.59.4

总计243.836.8211.3170.5455.1207.3

注:包括回收的高炉煤气显热和余压,全部作为高炉煤气余压的回收量。

由表1可知,我国钢铁工业吨钢余热余能资源总量为455.1kg(标准煤)/t(钢),各工序所占比例见图1。由图1可知,炼铁工序所占比例最高,高达60.1%,远高于其它工序,而焦化工序所占比例最低,仅为7.0%。同时,由表1可知,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量为207.3kg(标准煤)/t(钢),回收利用率为45.6%。其中,余热资源总量为243.8kg(标准煤)/t(钢),回收利用36.8kg (标准煤)/t(钢),回收利用率仅为15.1%;余能资源总量为211.3kg(标准煤)/t(钢),回收利用170.5kg(标准煤)/ t(钢),回收利用率达80.7%。

图1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构成

对各工序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情况详述如下。

(1)焦化工序

除焦炭外,焦化的二次能源主要是焦炉煤气;而焦炉煤气目前基本被完全利用,放散率很低,故这里不再将其计入余热余能的统计范围。焦化工序的余热主要产生3种:焦炭显热、焦炉煤气显热及炉烟气显热。对于焦炭显热目前主要是采用干熄焦技术,回收利用其显热产生蒸汽或者进一步发电,但由于目前干熄焦技术在我国普及率还很低,所以焦炭显热总体上回收利用率不高,仅为11.2%;焦炉煤气显热主要是利用煤调湿技术进行回收利用:吸收焦炉煤气上升管显热来预热、干燥入炉煤,目前该项技术已非常成熟,回收效果不错,但因该项技术普及率很低,导致总体回收效果差,回收利用率仅为10.5%;焦炉烟气显热基本上没有回收利用,主要是因为其品位低,利用价值不大,且相关回收技术不成熟。

(2)烧结/球团工序

烧结工序主要的余热资源为烧结矿和烧结烟气显热,前者主要通过环冷机回收其显热产生蒸汽,回收利用率为31.4%;后者目前基本上没有回收利用。球团工序的余热资源为球团矿显热,目前也基本上没有回收利用。

(3)炼铁工序

炼铁工序的余热余能资源种类比较多,而且量比较大。余热主要有高炉渣显热、高炉冷却水显热、高炉煤气显热及热风炉烟气显热,前3项余热基本上没有回收利用,最后1项热风炉烟气显热主要通过换热器进行回收利用,目前回收利用率为30.1%。炼铁工序的余能资源主要有高炉煤气余压和高炉煤气化学能。前者主要通过炉顶压差发电回收压力能,目前回收利用率为25.2%,技术普及率低是导致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后者的发散率还很高,故仍将其列入余热余能统计范围,目前高炉煤气的回收利用率为88%。

(4)炼钢工序

2

炼钢工序又分为转炉工序和电炉工序。转炉工序的余热主要有钢坯显热、钢渣显热和转炉煤气显热,余能有转炉煤气化学能。目前,钢坯的显热通过热装热送技术回收利用,回收率为39.4%,钢渣显热基本没有回收,转炉煤气通过烟道汽化冷却回收余热蒸汽,回收利用率为40.3%;转炉煤气的回收量还很低,仅为70m3/t(钢)。电炉工序的余热除了钢坯余热外,还有电炉烟气显热,目前基本上没有回收利用。

(5)轧钢工序

轧钢工序的余热主要有加热炉烟气显热和加热炉冷却水显热。前者主要通过蓄热式燃烧技术及传统换热器回收利用,目前回收利用率为35.1%。后者主要通过汽化冷却回收余热蒸汽,目前回收利用率为8.0%。

2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潜力分析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率低,仅为45.6%,而国际先进企业,如日本的新日铁可达92%以上,可见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潜力巨大。为此,对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潜力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

表2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潜力kg(标准煤)/t(钢)项目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

资源量31.953.4273.362.034.5

目前回收量 2.69.6157.927.89.4

未来回收量14.023.0189.042.020.0

回收潜力11.413.431.114.210.6

按生产工序详述如下。

(1)焦化工序

加强干熄焦和煤调湿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同时利用焦炉烟气预热入炉煤,未来焦化工序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量可达14.0kg(标准煤)/t(钢)以上。

(2)烧结/球团工序

提高余热蒸汽参数,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烧结矿显热的回收利用水平;同时,采用环冷机类似的回收方式回收球团矿的显热,未来烧结/球团工序的余热余能回收利用量可达23.0kg(标准煤)/t(钢)以上。

(3)炼铁工序

利用干法粒化的方式回收高炉渣显热产生余热蒸汽,加强高炉煤气回收,同时在1000m3以上的高炉普及压差发电技术回收利用高炉煤气的余热、余压,未来炼铁工序可回收余热余能189.0kg(标准煤)/t(钢)以上。

(4)炼钢工序

利用热装热送技术提高钢坯余热回收利用水平,加强转炉煤气回收利用,同时提高汽化冷却蒸汽参数,以提高转炉煤气化学能和显热的回收利用,采用竖式电炉以提高电炉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未来炼钢工序可实现吨钢余热余能回收量42.0kg(标准煤)/t(钢)以上。

(5)轧钢工序

加热炉采用蓄热室燃烧技术回收利用烟气显热,同时采用汽化冷却技术回收炉底管显热,未来可实现余热余能回收量20.0kg(标准煤)/t(钢)以上。

由表2计算可知,在应用先进回收技术,加强成熟回收技术普及,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未来我国钢铁工业的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率可达63.6%,目前还具有的回收潜力为80.7kg(标准煤)/t(钢),如果这些潜力全部实现,可极大地降低吨钢能耗。

3结论

(1)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量高达455.1kg(标准煤)/t(钢),目前回收利用率仅为45.6%,回收潜力很大。

(2)未来应用先进回收技术,加强成熟技术普及率,可将我国钢铁工业的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率提高到63.6%。

(3)我国钢铁工业目前还有80.7kg(标准煤)/t(钢)的余热余能回收潜力,是进一步节能的努力方向。

本文的调研工作得到了首钢、鞍钢、本钢、通钢、凌钢、唐钢、承钢、莱钢、安钢、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配合与帮助,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李桂田.钢铁工业余热资源及几项指标[J].冶金能源,1997,

16(1):3-9.

[2]马恩凯,邢跃.宝钢余能余热资源回收及前景[J].能源

研究与信息,1998,14(3):47-50.

[3]康丹凤,王占中,王克.钢铁企业余能资源的利用[J].冶

金能源,2002,21(5):39-42.

[4]王建军,蔡九菊,张琦,等.钢铁企业能量流模型化研

究[J].中国冶金,2006,16(5):48-52.

[5]王维兴.钢铁工业的节能潜力分析[J].冶金能源,2002,21

(3):5-6.

[6]BISIO G.Energy Recovery From Molten Slag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Recovered Energy[J].Energy,1997,22(5):501-509.[7]TAYLOR P B,WADKIN J W.Industrial Heat Recovery Projects

Supported Through the Energy Efficiency Demonstration Sche-me[J].Journal of Heat Recovery Systems,1986,6(1):83-92.[8]PELAGAGGE P M,CAPUTO A C,CARDARELLI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201374.html,-

paring Heat Recovery Scheme in Solid Bed Cooling.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1997,17(11):1045-1054.

[9]王维兴.钢铁工业的节能潜力分析[J].冶金能源,2002,

21(3):5-6.

3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0年一季度"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 2010年一季度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中国传动网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盈利水平不高,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010年一季度生产粗钢1580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11.2万吨,增长24.52%;一季度粗钢日产水平175.57万吨,相当于年生产粗钢6.41亿吨的水平,比2009年粗钢平均日产水平155.57万吨,提高12.86%,一季度粗钢生产总量明显过高。2010年一季度钢材生产的品种中,螺纹钢筋生产3014.9万吨,同比增长14.8%,同比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线材2490.3万吨,同比增长22.4%,同比增幅加快14.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一季度生产冷轧薄板469.0万吨,同比增长34.81%;冷轧薄宽带钢714.2万吨,同比增长66.6%;镀层板634.1万吨,同比增长58.9%;涂层板110.9万吨,同比增长36.7%;电工钢板135.4万吨,同比增长47.8%,上述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上年同期均为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幅大幅度提高,说明钢材品种结构优化进展显著2010年一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7%(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1.5%)。一季度三大动力的增幅均明显高于今年初的预期,对国内市场钢铁产品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一季度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15326.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748.45万吨,增长21.85%,保持国内市场需求高增长的态势,这是造成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的根本原因。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010年年一季度进口钢材411.14万吨,钢坯15.65万吨,折合粗钢进口453.0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34万吨,增长4.22%;2010年一季度出口钢材870.95万吨,钢坯1.22万吨,折合粗钢出口927.7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81.29万吨,增长69.75%。2010年一季度出口与进口相抵,粗钢净出口474.7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62.75万吨,增长3.24倍。 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趋势向好,但下一步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由于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而各国钢铁生产总量大幅上升,全球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特别是美国、欧盟限制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下一步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态势依然严峻。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2010年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含矿山在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22.4个百分点。目前,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势必增加全行业的总体产能,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2010年年1-2月对钢协会员企业进行统计,吨钢综合能耗613.38千克标煤/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85%;吨钢耗新水量4.18立方米/吨,下降8.44%;企业外排污染物总量中,化学耗氧量外排总量下降2.17%,二氧化硫下降4.46%。另一方面,由于粗钢生产总量增加,1-2月企业烟尘外排总量上升0.66%,工业粉尘上升1.51%。5.国内市场

中国钢铁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7-2021年中国钢铁进出口数据分析 中国钢铁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一、2015-2017年中国钢铁进口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6年,我国钢铁进口总量由18,692,984,235千克增长到19,423,686,323千克,增长了3.9%;2017年1-6月,我国钢铁进口总量为10,311,662,369千克,比上年同期增长10.2%。 2015-2016年,我国钢铁进口总额由18,195,325,855美元下降到16,927,280,489美元,下降了7%;2017年1-6月,我国钢铁进口总额为10,712,259,812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7%。 图表2015-2017年中国钢铁进口分析 单位:千克,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二、2015-2017年中国钢铁出口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6年,我国钢铁出口总量由100,367,629,310千克下降到97,000,539,171千克,下降了3.4%;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出口总量为36,044,053,225千克,比上年同期下降29.7%。 2015-2016年,我国钢铁出口总额由49,218,885,922美元下降到43,262,095,976美元,下降了12.1%;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出口总额为22,297,878,246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

图表2015-2017年中国钢铁出口分析 单位:千克,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三、2015-2017年中国钢铁贸易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6年,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量由119,060,613,545千克下降到116,424,225,494千克,下降了2.2%;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量为46,355,715,594千克,比上年同期下降23.6%。 2015-2016年,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额由67,414,211,777美元下降到60,189,376,465美元,下降了10.7%;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额为33,010,138,058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 图表2015-2017年中国钢铁贸易现状分析 单位:千克,美元

锅炉工述职报告

锅炉工述职报告 篇一:锅炉工述职报告 锅炉工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工友你们好: 作为一名老锅炉工,在XX年因工作需要调到双源石化做一名锅炉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及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工作下,全方面完善和和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上的各项任务虽然会经历一些困难,但对于我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我感到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将一年的工作做一下总结。首先保证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始终与公司保持一致,其次通过多看多问多听多想多做,积极提高自己技能,使自己的工作水平更上一新台阶,为了不断提高自己技能水平,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1、工作认真负责,敬业爱岗,以公司理念要求自己,诚信待人,踏实做事,服从领导安排,克服各种困难,始终以积极认真的心态对待工作。特别是进入冬季供暖期,劳动强度增加,在各种艰难的工作态势中,尽我们所能完善各种运行参数,及时巡检设备,保养设备的工作并没有放下,依然按时检查保养。有时因为锅炉运行中的种种因素而达不到公司的运行要求。我们却迎难而进,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抓住重点,极及进行运行高运调整。

二、2、在技术上用心钻研,理论上熟记操作规程,实践上严格遵守运行规程,培养个人独立操作能力,保证生产无操做事故,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注意的事项随时记下来,虚心向同事和领导请教,使自己能达到独立上岗,但深知要想锅炉专业学透学精,还需要时间的磨练、知识的积累,循序渐进,1日才比1日强。希望在岗能以新的专业水准对待工作。 3、因为技术是死的,能力是活的。在各种突发事故中,我们班组团结如1人,果断处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实发事件最小。所以判断能力快速准确,活学活用,才能更好地干好工作。 ④、积累工作经验,贯彻公司“节能降耗”。在耗煤、耗水、耗电方面,节约每1斤煤,每1滴水,每1度电。我们本着安全运行为首要,兼顾经济运行。 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加大巡检设备力度、提高设备可靠性,合理调整锅炉运行方式,确保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指标。避免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火灾事故、影响公司供热和装置运行人为责任造成重大事故。 新的1年有新的开始,也有新的压力,制定新的合理目标才有新的突破。 1、继续钻研锅炉专业技术,提高事故处理能力,争取锅炉运行更平稳,使锅炉负荷在安全、稳定、经济的情况下

2020年废钢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0年废钢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1.日本钢铁行业发展回顾 (5) 1.1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化是钢铁需求的内因 (6) 1.2市场化并购解决震荡期产能过剩问题 (7) 2. 我国粗钢生产短流程占比将稳步提升 (9) 2.1城市化稳步上升,预计国内粗钢总产量短期仍有增长空间 (9) 2.2钢铁储蓄量加大,进口放开有望加大废钢供给 (11) 2.2.1 需求快速增加,国内废钢供给紧平衡 (11) 2.2.2 储蓄量增加,加工能力提升,进口放开,废钢供需有望边际宽松14 2.3废钢成本下降将有利于我国点流程占比提升 (17) 3. 投资建议 (20)

图表目录 图1:1900-2019日本粗钢产量(万吨、%) (7) 图2:1900-2019日本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7) 图3:美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9) 图4:日本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9) 图5:德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10) 图6:法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10) 图7:1950-2019中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10) 图8:废钢主要来源 (11) 图9:废钢产业链 (11) 图10:2018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量同比增长情况 (12) 图11:2014-2018年废钢铁回收量(万吨) (12) 图12:2010-2019我国废钢供应量(万吨) (13) 图13:2010-2019我国废钢供应量增速 (13) 图14:2010-2019我国废钢需求量(万吨) (13) 图15:“长流程”和“短流程” (17) 图16:2015/05-2020/11美国中国一号重废价格(美元/吨) (18) 图17:长流程钢坯生产成本长期低于电弧炉钢坯成本(元/吨) (18) 图18:2017年淘汰中频炉使得废钢需求下降,废钢价格下跌,电弧炉废钢冶炼相较于长流程一度具备成本优势(元/吨) (18) 图19:历年美国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图20:历年德国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图21:历年日本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图22:历年中国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表1:1934-2012日本钢铁企业主要并购 (8) 表2:2017-2018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利用情况 (11) 表3:2017和2018 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价值表(单位:亿元) (12) 表4:我国废钢需求量快速增加来自于钢铁企业废钢消耗增加 (14) 表5:我国社会钢铁蓄积量情况预测 (15)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完整版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 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特点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指从事铁、镒、锯及其合金的金属矿的采掘、洗选、烧结、冶炼并加工成材的工业。乂称黑色金属工业,是冶金工业的一部分。钢铁工业属于资金、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也属于基础工业,它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的重要工业部门。 随着科技的进步,钢铁材料向高、精、轻、薄耐用方向发展。随着一些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化学材料的广泛使用,主要产钢国家从70年代后,钢产量有所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产量不断增长。 2000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要产品,钢、铁、成品钢材产量再创历史新记录,分别达到12723. 61万吨,13103. 42万吨和13146万吨;比上年同期净增388. 90万吨, 1115. 56万吨和1320. 04万吨,同比增长3. 15%, 9. 31%和11. 16%;增长幅度比1993 - 1999年年均增长5. 8%有一定回落。扣除增加出口和以产顶进的产量后,基本实现了把钢产量控制在1. 1亿吨的总量控制U标。其中,13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全部按计划实现了总量控制U标。钢铁联合企业 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在炼铁炉内把铁矿石炼成生铁,用生铁水炼成钢,再铸成钢锭或连铸坯,经轧钢等方法加工成各种用途的钢材。拥有上述全过程生产设备的企业就是钢铁联合企业。以下简称联合企业。H前,世界上90%以上的生铁和70%以上的钢是联合企业生产的。 钢铁联合企业组成

钢铁联合企业的组成,因具体条件而异。靠近矿山的企业可与矿山合成一个单位;炼焦设施一般设在联合企业内,但也可单独经营;热电、耐火材料、备件制造,可设在联合企业内部,也可单独设置,向联合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联合企业一般由以下儿个部分组成:原料处理选矿厂一般与矿山构成一个采选联合企业。粉矿经球团或烧结造块。球团厂可在矿山, 也可在钢铁厂内。烧结厂一般均设在钢铁厂内。钢铁厂内都设原料场,贮存铁矿、钢铁冶炼辅料和焦煤、燃料,并将原料分级、混匀。近年,普遍重视精料问题,原料处理已是钢铁联合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炼铁LI前世界上93以上的生铁是用高炉冶炼的。。 2. 1. 1炼钢 60年代以前,在联合企业中一直是以平炉炼钢为主,50年代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兴起,逐渐取代了平炉。最大的氧气顶吹转炉容量达400吨。新建的大型转炉车间年产能力达500?700万吨钢。这两种车间均以高炉铁水为主要原料,废钢供应较多以及有直接还原铁作原料的联合企业也采用电弧炉炼钢。 2. 1. 2轧钢 过去,钢锭首先经初轧机轧成钢坯,再经大、中、小型轧钢机组轧制成各种钢材。初轧机的能力决定了联合企业的规模。大型板坯初轧机的年产能力达500万吨钢。自70年代起,连续铸钢工艺大规模发展后,新建的初轧机减少了。现代大型联合企业的主要加工设备为宽带钢轧机。这种轧机发展很快,产品应用范围广。世界热轧宽带钢轧机约有230台,新建的这种轧机每座的年产能力可达400?500万吨钢材。为进一步进行宽带钢的加工,多数配有冷轧宽带钢轧机。联合企业根据产品结构配备其他轧机,这些轧机的共同特点是生产能力大,适于大批量生产。1. 1. 3能源

水钢余热余能的回收与利用

DOI:lO.396州.is蚰.1002-1639.2010.03.003 水钢佘热佘能的回收与利用 向宇姝,吴复忠,李军旗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介绍了首钢水城钢铁集团余热余能回收及利用的现状,分析水钢在余热余能利用方面的潜力和存在的不 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水钢余热余能利用水平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余热余能;回收利用;能耗 中图分类号:TKll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639(20lO)03一O008—03 RecoVeryandReuseofResiduaIHeatandEnel‘gyinShuichenglrOn&SteeIPlant XlANGYU-shu,WUFu—zhong,LIJ啪一qi (CollegeofMaterials锄dMetallurg),,GuizhouUnivers崎,Guiy柚g550003,Chi∞) Abstract:111isaniclein仃【)ducesthe删situationonrecove呵锄drellseofresidualheat柚deneqgyinShoug锄gShuichengIron&StcelGloup,彻dit锄alyzest}lepotential觚ddeficiencyofresidualheat锄d朗e唱y,comspondinglyitputsf.onvaldtllewaytoinc陀asetllelevelofrecoveryfor佗sidllaIhcat雏d明e料 Keyword薯:rcsidualheatandene增:y;糟coVe叮andrcuse;锄ergycons岫ption 钢铁企业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石油等天然能源,而在生产钢铁消耗能源的过程中,还会伴随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资源,包括烧结废气显热、焦炭显热、炼铁热风炉烟气余热、转炉煤气显热、轧钢加热炉烟气余热等【1]。在各生产环节中,这些载能体或能量的回收利用能大大降低总体生产的能耗,是提高节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世界上一些技术先进的钢铁企业通过利用二次能源实现了节能生产,生产所需能源不但没有增加产品成本,还创造了新的利润。但我国钢铁工业对于二次能源利用还处于严重落后状态。因此,提高“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率,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口】。 “十一五”以来,水钢以‘建西部建材基地,创世界品牌’为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取得历史性突破。2008年主要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铁274.73万t、钢307舶万t、钢材294.17万t,轧钢综合成材率达到97.63%;节能降耗成绩显著,吨钢综合能耗降低到每吨钢标煤728沁;吨钢新水耗量下落到每吨钢3.92m3。但与国内先进的钢铁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回收余热余能,才能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l水钢余热佘能资源的回收利用现状和分析1.1水钢余热余能回收与利用现状 在充分调研水钢的能耗基础上,发现水钢的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工序能源消耗高,能源转换水平低,且余 收稿日期:2010-04-06;修回日期:20lO—04—30 作者简介:向字姝(1985一),女(苗族),贵州凯里人,硕士,研究方向:冶金能源. 8热余能回收差是导致水钢能耗高的主要原因。表l是水钢的余热余能资源及回收情况。 表l水钢余热余能资源及 回收利用情况每吨钢标准煤/kg 高品位中品位低品位合计余热资源资源回收资源回收资源回收资源回收 量量量量量量量量 注:水钢没有球团,故没有计入球团矿显热。 表l中数据按照余热计算的基准3进行的统计,即修正余热基准温度(固体200℃,液体80℃,气体200℃)。 表l中余热资源的分类:纵向按热量的载体分类,分为万方数据

2019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拐点得到确认,钢铁行业投资价值凸现 2002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虽历经风波,但钢材价格总体上呈稳步回升的趋势。亚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韩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迅速,拉动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 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不平静的一年。由于高关税、配额制等钢材贸易壁垒的取消,市场经营环境急剧变化,钢材市场行情跌宕起伏。2002年,我国钢铁行业经受了WTO 带来的压力和冲击、经历了运用世贸规则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在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在进一步加强,而我国的钢铁行业政策更是紧扣国际脉搏。从钢材市场价格运行态势看,我国钢材价格伴随国际价格脚步,在2002年初创出近20年的低位,经过这一年多的国际、国内市场考验,行业拐点得到确认。2003年3月份以来的钢材价格下跌,可以认为是价格涨幅过大的合理回归。 图1、近年我国主要钢材综合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钢材信息。 WTO 恐慌期和消化 临时保障措施期 拐 点 最终保障措施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时期,正处在恢复之中。据国际钢铁协会调查资料,2002年国际钢材表观消费量(实际估算)为7.84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0%。而中国2002年达1.82亿吨,比2001年增加7.0%。国际钢铁协会(IISI)在罗马召开的第36次年会上,发表了如下的预测:2003年世界的钢铁的表观消费预计是8.41亿吨,比2002年增加4.9%。特别是消费增加显著的中国,预计2003年表观消费1.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4.5%,维持高增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IISI预测世界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2.9%(2001年1.1%,2002年1.7%),中国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7.8%(2001年7.3%,2002年7.5%)。而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和钢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看,2003年钢铁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将完全可能再次超过IISI的预测。 2003年一季度全球钢材消费量为20124.4万吨,同比增长7%。除独联体外,世界主要地区钢材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一季度,北美钢材消费量为2916.3万吨,同比增长6%;欧盟为3657.7万吨,增2.7%;独联体为816.9万吨,降5.5%;亚洲为8410.6万吨,增16.6%。其中,中国为5194万吨,增23.7%;日本为1734.5万吨,增6.7%;韩国为10108.6万吨,增3.6%;中国台湾为463.4万吨,增13.6%。从一季度主要地区钢材消费所占的比重来看,北美、欧盟、独联体等地区都有所降低,只有亚洲增加。一季度亚洲地区钢材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41.8%,比去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主要是中国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25.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个百分点。中国在2002年被国际公认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后,2003年对国际钢铁行业的影响力在进一步加大,我国钢铁行业到了“不是中国看世界,而是世界看中国”的时候了。 图2、2002年世界各区域钢产量

商用锅炉市场调研报告

商用锅炉市场调研报告 一、调研对象 本项目属于高端别墅项目,但本项目使用的供热系统与大部分别墅项目的区别之处在于锅炉设备作用不仅是冬季采暖和供生活热水,还要提供泳池和SPA热水,且本项目建筑面积较大,所以热负荷值相对大部分别墅较高,若设计集中供热,设置独立锅炉机房,则比较适用大功率商用锅炉,其中生活区若设计为独立供热系统,也可考虑使用小功率的家用锅炉,如壁挂炉。因此,本次调研主要方向为用于高端别墅项目的国际知名品牌锅炉,同时要求产品外形美观、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环境友好、智能化程度高以及售后服务有保障等。 二、调研过程 (一)全球市场锅炉知名品牌分布情况 经初步市场调研了解,目前锅炉行业国际知名品牌中欧洲品牌最多,尤其是老牌工业国家,如德国、意大利等,其次是美国,主要原因是二次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及美国,锅炉使用和制造时间悠久,很多都是百年品牌,且欧洲地理环境对采暖有普遍需求,所以欧洲锅炉技术相对成熟和稳定,各类产品型号比较齐全,不管是传统锅炉还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锅炉,欧美的技术均领先于其他国家,在很多高端别墅、会所等项目中都有所应用。在家用小型锅炉(壁挂炉)市场上,除欧美品牌外,近年来中日韩均发展迅速,也出现一些知名品牌。 目前初步调研了解到的商用锅炉世界知名品牌主要有:德国卡吉斯;美国瑞美、富尔顿;意大利法罗力、博诺以及日本三浦等,相比国内商用锅炉而言,进口锅炉因欧美等发达国家技术标准要求更严格,其具有燃烧效率高、性能稳定、寿命长、智能程度高以及氮氧化物排放低等特点。家用小型锅炉(壁挂炉)世界

知名品牌有:意大利的亚历山大、沃尔舒、科萨、卡博特、欧莱、阿里斯顿;法国的普拉迪;德国的威能、博世、菲斯曼;英国的八喜以及韩国的大宇;中国的万和等。 (二)锅炉市场的新产品应用情况 经调研了解,近年来,国外利用烟气中水蒸气冷凝热的冷凝式锅炉的产量迅速增长,冷凝式锅炉的热效率高,排入大气的有害物质少,节能环保,模块化的冷凝锅炉,更是不仅具备上述特点,还具备外形小巧、美观,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目前90%以上的冷凝锅炉市场由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等国家占领。日本和韩国在燃油/燃气锅炉研发上投入及使用较少,主要因为日韩缺乏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但日本的热泵型锅炉和韩国的电锅炉均有一定技术优势,需进一步调研了解。 (三)现阶段调研的锅炉品牌和产品 基于本项目的需求,目前首先调研的锅炉主要为商用大功率锅炉的知名品牌及其小巧、美观、性能好的锅炉产品,下一步调研家用小功率锅炉市场和产品情况,现主要调研的成果有:美国富尔顿的VTG冷凝式热水锅炉、意大利法罗力的帕格斯低氮铸铁模块热水炉、德国卡吉斯的康丹森系列全预混冷凝锅炉、美国瑞美的冷凝型燃气热水器以及日本三浦锅炉。 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1、美国富尔顿VTG冷凝式热水锅炉 富尔顿集团是一家全球化美资企业,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富尔顿品牌创建于1949年,全球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和中国,北美三大家用及工商用锅炉品牌及制造商之一,其家用锅炉、轻商用锅炉、工商业锅

钢铁行业深度报告

钢铁行业深度报告

目录 一、不锈钢定义和分类 (3) 1.1 不锈钢定义和分类 (3) 1.2 不锈钢冶炼工艺 (5) 二、国内外不锈钢供应及成本 (7) 2.1 全球不锈钢供应分布 (7) 2.2 中国不锈钢供应:产能结构有待优化,高端替代空间广阔 . 9 2.3 不锈钢成本:技术分化,工艺之间存在明显梯度差 (12) 三、不锈钢产业链上游核心:镍矿/NPI (14) 3.1 全球不锈钢镍矿来源 (14) 3.2 中国不锈钢原料变迁:红土镍矿替代硫化镍;印尼NPI (15) 3.3 镍矿:印尼出口政策变动引领镍价变化 (17) 四、不锈钢下游:市场渗透率持续提高,需求维持两位数增长 (20) 4.1 不锈钢需求分散,日用家电等占比较高 (21) 4.2 市场渗透率提升,医疗、化工为新的需求增长点 (23) 五、国内上市不锈钢企业对比 (23)

一、不锈钢定义和分类 1.1 不锈钢定义和分类 不锈钢是铬含量≥10.5%、碳含量≤1.2%的钢,以不锈、耐蚀性为主要特性。由于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蚀性、成型性、环境相容性以及在很宽温度范围内的高强度、高韧性等系列特点,所以在军事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电工行业、航空航天、船舶等还是在生活用品行业以及建筑装饰等行业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外型上区分,不锈钢可以分为板材、长材和型材。板材是不锈钢产品中最大品类(占比80%),长材其次(占比18%),型材占比最少(占比2%);按照不锈钢成分不同,不锈钢可以分为Cr 系(400 系列)、Cr-Ni 系(300系列)、Cr-Mn-Ni(200 系列)、耐热铬合金钢(500 系列)及析出硬化系(600 系列)。目前国内不锈钢产品主要以300、400、200、三个系列为主。其中,300 牌号占所有不锈钢产量约一半,常见牌号为304。除此之外,按照金相组织,不锈钢分为:奥氏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马氏体型不锈钢等。

余热余能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余热余能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摘要:概括了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分布、利用状况,分析了行业能耗指标,余热余能资源回收利用的潜能,可以指导钢铁企业充分利用余热余能资源,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关键词: 余热余能节能减排前景分析 引言:钢铁行业是高耗能行业,在消耗能源推动能源转变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但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当然随着钢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余能回收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做到较好的节能和降本成效,缓冲了当前经济形势对行业造成的冲击。但是企业对余热余能的利用还处在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余热余能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已回收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两个方面,那么如何提高这两方面的水平,对面临着节能减排任务和严峻的经营形势压力的钢铁行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余热余能利用的现状分析 节能减排是现代工业和生态环境所要必需的,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余热余能利用上,日本新日铁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已达到92%以上,其企业能耗费用占产品成本的 14%。我国比较先进的企业,如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达到 68%,其能源费用占企业产品成本的21.3%。而大多数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回收率不到50%。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 30%以上。我国的钢铁企业也在探索新技术、新思路。首钢在曹妃甸地区正在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装备,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板材精品基地为发展目标,建设规模为年产钢坯970 万 t。生产流程为原料、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连铸、热轧、冷轧的长流程生产工艺。各生产工序均配置了先进的工艺设备,具备了实施循环经济的条件。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建立起物质循环、能源循环及废弃物再资源化生产体系,使企业在节能、节水、降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 1) 资源分布按工序: 铁前 ( 铁、烧、焦) 余热余能资源量几乎占到了总量的四分之三,尤其以炼铁工序最为突出,这与钢铁行业铁前区域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 60% 以上基本保持一致,是节能挖潜的重点。 按资源类别: 产品显热 ( 包括主要产品和附属产品) 及废烟气显热是余热资源存在的主要形式,约占70% ,这主要是由钢铁生产伴随不断加热、冷却的工艺过程决定的。 ( 2) 资源利用

钢铁企业数据统计规范

关于公司统计数据上报的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统计数据管理,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结合公司前期指标统计实际情况,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决策基础,现对公司各类统计数据上报规定如下: 一、统计职责 1、综合办作为公司统计数据的扎口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准则的审定、组织领导和协调公司统计工作的开展。 2、各职能处室作为条线统计数据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准则与统计方法的制定和统计数据的系统纠偏,数据的收集、汇总与审核工作。 3、各分厂及部分处室作为统计数据的原始来源部门,负责数据的准确及时录入上报和分析工作。 二、统计指标口径 (一)产销存实物量统计 1、产量指标 1.1产品产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所有权归属本企业的钢铁工业产品实物数量。统计范围应包括企业生产的全部钢铁工业产品的产量,含商品量和自用量。 1.2产量计算原则 1)质量原则。经质量处判定合格的,方可计算产量。 2)时限和入库原则。报告期产品产量,时限按原有规定时限执行,经检验合格、办理入库手续(包括就地入库)的产品数量 3)度量原则。应按实际度量的数量计算,如实际重量、个数、件数等。 4)权属原则。必须是所有权归属本企业、本企业有权销售和处置的。 5)不重复原则。计算产品产量时,应消除本单位范围内小工序之间中间产品相互供料成的内部重复计算。 1.3企业出厂的产品如因本企业责任而发生退货时,凡经修复可以成为合格品的,只需调整原产量的差额;凡不能修复的,应在报告期的产量中予以扣除。 1.4铁前产品(烧结矿、石灰、铁水)产量按检验量统计,粗钢与钢材产量统计公式如下:

粗钢产量=粗钢检验量-废品量 钢材产量=钢材检验量-废品量 1.5普钢坯产量:按国标GB/T700-2006 《碳素结构钢标准》和DFTB 001-2020-02《外销非国标普通碳素结构钢连铸坯通用标准》统计Q235、Q195牌号产量;优特钢坯产量:除普钢坯以外的钢坯产量。 1.6商品量是指企业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给企业以外和供本企业非工业生产部门使用的产品数量;自用量(也称生产自用量)是指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的数量,本规定指转至轧钢的自用钢坯。在统计产量指标时钢坯的自用量与商品量均要统计。 1.7由质量处负责统计上报生产处,经生产处审核后正式报出。 2、销量指标 2.1产品销量是指报告期内企业实际销售的、所有权属于本企业的合格钢铁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统计应以产品销售实现为原则,即产品已发出、货款已收到、发票已开出,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统计产品销售量。 2.2销量统计范围 1)按合同向需用单位的交货量; 2)本企业基本建设、更新改造、设备维修和科研使用的产品数量; 3)捐、赠或供给国家储备的产品数量。 2.3售出产品退货无论是报告期内的还是报告期前售出的产品,均应从报告期销售量中扣除。退回修复的产品全部修复后仍交原用户的,不作为退货处理;不可修复部分,作为退货处理,从报告期销售量中扣除。 2.4由财务处负责统计上报。 3、库存量指标 3.1产成品库存量是指报告期初或期末某一时点上,经质量处检验合格,尚存在仓库中而未售出的产品实物数量。 3.2产成品库存量核算原则 1)必须是处于“实际库存”状态的产品。生产结束尚未验收合格,没有办理入库手续的,不能作为产品库存统计。有的产品已经提走,但按提货制要求还没有办妥货款结算手续或按送货制的要求未办理承运手续,仍视作本企业的产品库存。 2)计入库存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有权销售的。对于已经销售并已办妥各项手续,但尚未提货的产品,已发生所有权转移,本企业无权处置、销售,即便在本

2018-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2018-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喵咪产业服务(微信公众号) 第一章2014-2017年二季度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世界钢铁产业发展回顾 2017年世界钢铁协会迎来成立50周年庆。在过去的50年间,全球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67年,全球钢铁产量不到5亿吨,到2016年,全球钢铁产量超过16亿吨,而其中大部分钢铁产量增长来自新兴的工业国家,如巴西、中国、印度、伊朗和墨西哥。 钢铁的用途广泛,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在过去50年中,全球钢铁产量激增,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钢铁的价格也逐步回落至市场易于接受的范围,进而助推了钢铁生产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第二节世界钢铁市场现状分析 一、世界钢铁市场供应 (一)全球钢铁行业的产能分析 2015年,全球前十大产钢国依次为:中国、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韩国、德国、巴西、土耳其和乌克兰,其中,只有印度粗钢产量出现同比增长,同比增幅仅为2.6%,增至8960万吨,这也使得印度最终超过美国,位列全球第三大粗钢生产国。而其他九个国家粗钢产量均同比下降,其中乌克兰粗钢产量降幅最大,达15.6%,降至2290万吨;美国降幅排名第二,为10.5%,降至7890万吨。从全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占比来看,中国占49.5%,不及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 2015年12月份全球66个国家的粗钢产能利用率为64.6%,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创六年半来的新低。2015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69.7%,2014年为73.4%。逐月来看,产能利用率2月份反弹至73.4%,3-6月份利用率在72%左右波动,7-8月份利用率降至68%以上水平波动,9月份利用率虽小幅回升至69.3%,但仍低于2014年同期水平,随后的10-12月份利用率呈环比持续下滑态势。从近三个月来看,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均同比下滑,表明在国际钢材市场供应持续过剩及年终消费淡季来临的情况下,全

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调研报告_王建军

钢铁工业在消耗能源推动物料转变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各种余热余能的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钢铁工业进一步节能的方向和途径。对于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鞍山热能研究院有关技术人员及李桂田等人分别分析计算了1986年和1994年我国钢铁工业的余热资源量及回收利用率,指出了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部分钢铁企业也对本企业的余热余能回收利用进行了调查、分析。马恩凯、邢跃等人分析了宝钢1991年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回收利用情况。康丹凤、王占中等人以本钢为例分析了钢铁企业余热余能的种类、回收顺序及利用原则。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陆续发表文章,阐述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及存在的技术、理论问题,对指导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钢铁工业的余热余能资源到底有多少,目前回收利用水平如何,一直是广大冶金节能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作者蔡九菊组织相关人员于2005~2006年对我国20家具有代表性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资源及回收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大部分企业为现场调研,其余为函调),总结分析了这些企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方式、效果及节能潜力,详述如下。1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其回收利用现状钢铁工业余热余能的定义和界定范围是分析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平高低的基础,不同的定义和界定范围可能导致研究的结果大相径庭。为此,在具体计算分析之前,给出本文对余热余能的定义和余热余能的统计范围。本文所指余热余能是指钢铁生产过程中各主要生产工序排出的热载体以环境温度(25℃)为基准可释放的热量及排出的除热能外的其它各种能量(如压力能、化学能等)。余热余能的统计范围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及轧钢等主要生产工序,不包括除焦化外的制氧、发电等其它能源转换工序及铁合金、碳素、耐火材料、机车冶金等辅助原材料制备工序。 在具体计算各主要生产工序的余热余能时,给定以下主要计算参数的数值: (1)焦化工序的钢比系数为0.404t(焦)/t(钢);焦炉煤气产生量为410m3/t(焦);红焦温度为1000℃,上升管焦炉煤气温度为700℃,焦炉烟气温度为200℃; (2)烧结工序的钢比系数为1.44t(矿)/t(钢);机尾烧结矿温度为800℃,烧结烟气温度为300℃;球团工序的钢比系数为0.25t(矿)/t(钢),球团矿排出温度为500℃; (3)炼铁工序的钢比系数为0.91t(铁)/t(钢);高炉渣产量为320t(渣)/t(铁),液态高炉渣温度为1500℃; 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调研报告 王建军1,蔡九菊1,陈春霞1,李广双2,张琦1 (1.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2.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326) 摘要:在对国内20家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调研的基础上,按主要生产工序分析计算了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回收利用现状,并计算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吨钢余热余能量及回收利用率;分析计算了未来我国钢铁工业各生产工序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平,并给出当前还具有的节能潜力。 关键词:钢铁工业;节能;余热余能;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F407.3;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39(2007)02-0001-03 Report on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in Chinese Steel Industry WANG Jian-jun1,CAI Jiu-ju1,CHEN Chun-xia1,LI Guang-shuang2,ZHANG Qi1 (1.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110004;2.Qinhuangdao Shouqin Metal Materials Co.Ltd.,Hebei,06632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recovery and reuse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of20iron&steel factories in China,the amount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and that of the recovered are calculated a process by a process.The amount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and its recovery percentage per tone crude steel in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s calculated.The level of the recovery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in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s analyzed,and the potential of recovery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at present in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s indicated. Key words:steel industry;energy saving;residual heat and energy;recovery and reuse 收稿日期:2007-03-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0334020) 作者简介:王建军(1976-),男,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工业系统节 能.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