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病症(中医内科学)

心系病症(中医内科学)
心系病症(中医内科学)

心系病症

概论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心悸、胸痹、不寐病证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2.熟悉心悸、胸痹、不寐病证的病因病机与类证鉴别。

技能要求

1.能够对心悸、胸痹、不寐等心系病证进行正确诊断和具有辨证论治的能力。

2.能够对心病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心系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作用下,心的功能失常所导致的一类病证。临床常有心悸、胸痹、不寐等病证。

一、心的生理病理特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由于心的主血脉和主藏神功能起着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是指心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从而发挥血液对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濡养作用。

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四个方面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而有光泽,脉和缓而有力,胸部舒畅。

心藏神,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心主血脉和心藏神这两种功能可互相影响。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

2.心的病理特征

心的病理表现主要在血脉运行障碍和神志异常方面,可因虚、因实而致。

如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心动失常,血脉空虚,而见心悸怔忡、面舌淡白无华,脉细弱无力;

心脉瘀阻,不通则痛,而见心胸部憋闷疼痛,甚则疼痛放射至肩臂内侧,面舌紫暗或青紫,舌色青紫或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

心神异常,可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或躁狂,甚则神昏谐语等。

心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多为气血阴阳的亏损,实多为痰、饮、火、瘀的阻滞。

如正虚邪扰,血脉不畅,心神不宁,则为心悸;

寒、痰、瘀等邪痹阻心脉,胸阳不展,则为胸痹;

阳盛阴衰,阴阳不调,心肾不交,则为不寐。

3.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①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血的运行依靠气的推动,而气也必须靠血的运载才能输布全身,心与肺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气血正常运行。心肺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若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则运血无力而导致心脉瘀阻,而见胸痛、心悸、唇舌青紫等证候;

若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则血液运行不畅,也会影响肺之宣降功能而致胸闷、咳喘等。

②心与脾:

心主血,脾生血、统血,脾气健运则化生血液旺盛,血液充足,心有所主;血液正常运行于脉道,既赖心气的推动,又需脾气的统摄。若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血失气的统摄而外逸,可致心血亏耗,而见心悸、失眠、食少、肢倦、面色少华等为主要表现的心脾两虚证。

③心与肝: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调节血量。心行血功能正常,则肝有所藏;反之,肝有所藏,则心血充足,行血功能正常。故心肝两脏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而导致心肝血虚证,表现为心悸、失眠、视物昏花、月经涩少等。

④心与肾:

心属火,肾属水,心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维持着心肾功能的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而导致心火偏亢,症见不寐、遗精等,称为“心肾不交”。

二、心系病证的辨治要点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心系病证首应辨虚实。可从以下几方面辨别:发病之缓急、病期、病之新久、病程长短、气血阴阳是否亏虚(包括舌象、脉象)等。

一般来说,发病急骤,新病,或处于发作期,病程较短,实象如气滞、瘀阻、寒凝、痰浊或痰热、火热之象突出而虚象相对不明显,脉弦、滑、涩者,多属实证;若发病势缓,久病,或处于缓解期,病程较长,气血阴阳亏虚之象突出而实象相对不明显,脉细弱无力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

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气郁、瘀血等所致,常见心火亢盛、痰浊痹阻心脉、痰迷心窍、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等证候;虚证多由思虑劳神太过,或先天不足,脏气虚弱,久病伤心,导致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等证候。

(2)辨疼痛性质:

心系病证常见心痛症状,此时,应注意辨别疼痛的性质、特点,有助于辨别病因、病性、病机,从而为辨别证候提供重要依据。胀痛、走窜痛多属气滞;刺痛、固定痛多属血瘀;闷痛多属痰浊;绞痛多为寒凝心脉;灼痛多由火热所致,宜分清虚火、实火;隐痛多属气血阴阳亏虚,多见于缓解期。

(3)辨病势轻重:

如胸痹,即当辨病势之轻重:心痛发作频繁者重,每次心痛发作瞬间即逝者轻,疼痛持续时间长者重;疼痛部位固定不移者病情较重,疼痛部位窜走不定者病情较轻;休息或服药后即能缓解者轻,服药后难以缓解者重。

胸痹之轻重,还应结合全身状况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治疗要点

(1)虚证

治疗宜补,依其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分别采取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兼以养心安神。实证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兼重镇安神。

(2)根据不同的病因,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

痰火扰心者,宜清心豁痰;饮遏心阳者,宜温阳化饮;气滞心胸者,宜疏肝理气、和血疏脉;心血瘀阻者,宜活血化瘀通脉;寒凝心脉者,宜辛温散寒通阳。(3)急性发作期

应加强病情监护,注意神志、呼吸、血压、舌苔、脉象等方面的变化,做好各种急救准备,必要时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期应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情志刺激,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劳逸适度,保证充分休息及充足睡眠。

心悸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心悸的诊断依据、辨证要点、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心悸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心悸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转归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心悸进行正确诊断和具备辨证论治的能力。

2.能够熟练地为心悸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入

王某,男,62岁。因“心慌、心悸不安反复发作3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于2017年3月2日就诊。

患者3年前因生气后,岀现心悸不适、心慌,到某医院诊治,做心电图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用西药治疗后,症状减轻,早搏明显减少,未予重视。近1个月

因饮酒后心悸不安症状加重,并伴胸闷气短、食少纳呆、头晕、少寐多梦而易惊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为何病?当辨为何证?

2.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本病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3.中医治法是什么?如何选方用药?应如何调养?

【概述】

概念

心悸是因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邪扰心神,心神不宁所致的以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反复发作,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历史沿革

《黄帝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但有类似的记载,如“心下鼓”“心怵惕”等,并认识到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可致心悸。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

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中首次提出“怔忡”之病名。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或扑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具

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心悸的病因有体质虚弱、七情所伤、饮食劳倦、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1.常见病因

(1)体虚劳倦

禀赋不足,素质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劳倦太过伤脾,生化之源不足,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七情所伤

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长期忧思不解,心气郁结,郁久化火生痰,痰火扰心,心神不宁而致心悸。大怒伤肝,大恐伤肾,怒则气逆,恐则精却,阴虚于下,火逆于上,动撼心神导致惊悸。(3)感受外邪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血行受阻而致心悸;或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而致心悸。

(4)药食不当

嗜食醇酒厚味、煎炸炙燻,蕴热化火生痰,痰火上扰心神引起心悸;或因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耗伤心气,损伤心阴,引起心悸。

2.病机概要

(1)基本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2)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

(3)病理性质: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所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4)病理因素:常有痰、饮、气、火、瘀。

(5)病机转化: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多为虚实夹杂。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兼有实证表现,如临床上阴虚生内热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不能蒸腾水湿而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气血运行滞涩而易出现气血瘀滞,瘀血与痰浊又常常互结为患。病情恶化,心阳暴脱,可出现厥脱危候。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主症:自觉心中悸动,心跳异常,或快或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次症: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猝死。

(2)病史:多见于中老年,可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常由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以及劳倦、饮酒、饱食、喝浓茶和浓咖啡,及服用特殊药物等因素而诱发。(3)相关检查

1)心电图检查:是检测心律失常准确、可靠、方便的手段。必要时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

2)心脏彩超、心内电生理、食道调搏: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尤其是对复杂心律失常做出诊断,并且判断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和预后,以及协助选择治疗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

3)电解质、T3、T”TSH:常规检查电解质是否有电解质紊乱,必要时检查甲状腺功能以排查甲状腺疾病。

4)针对原发病的一些相关检查:视引发心律失常的病因不同,选择如X线胸部摄片、肾功能、血沉、抗“0”、免疫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查等。

2.病证鉴别

(1)惊悸与怔忡

两者均有心中悸动不安、胸闷。惊悸与怔忡的类证鉴别见表3-1。

表3_1惊悸与怔忡的类证鉴别

(2)心悸与奔豚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其与心悸的鉴别要点: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发自少腹,向上冲逆。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为痰饮、瘀血、火邪。临床上虚实并存者较多。

(2)辨脉象

脉象变化是心悸辨证中的重要内容。临床结合病史、症状、推断脉症从舍。

一般认为阳盛则促,数为阳热,若脉虽数、促而沉细、微细,伴有面浮肢肿、动

则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者,为虚寒之象。阴盛则结,迟而无力为虚寒,脉象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表示元气虚衰、脏气衰微。凡久病体虚而脉象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而脉象散乱者为病危之象。

(3)结合辨病

如功能性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悸,常表现为心率快速型心悸,多属心虚胆怯,心神动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引起的心悸,多为气虚血瘀,或痰瘀交阻;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弓I起的心悸,以心脉瘀阻为主;病毒性心肌炎弓I起的心悸,多由邪毒内侵,内舍于心,常伴气阴两虚,瘀阻络脉。

2.治疗原则

心悸的治疗应该分虚实。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宜化痰、涤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互兼顾,灵活应用。

3.分证论治

(1)心虚胆怯证

证候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审证求机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基本病机为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不宁。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人参、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山药、天冬、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

临床运用①心气虚损明显者重用人参,加黄芷;②心阳不振,用肉桂易桂枝,加附子;③心血不足,加阿胶、首乌、龙眼肉;④心气郁结,加柴胡、郁金、合欢皮;⑤气虚夹湿,加泽泻,重用白术、茯苓;⑥气虚夹瘀,加丹参、川苓、红花、郁金。

(2)心血不足证

证候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失眠健忘,倦怠乏力;舌淡红,脉细弱。审证求机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失眠健忘及血虚的表现;基本病机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黄芷、白术、炙甘草、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生姜、大枣。

临床运用①气虚兼阴亏血少者,宜用炙甘草汤;②气虚加黄芷;③血虚加当归;

④阳虚而汗出肢冷,加附子、黄芷、爛龙骨、煨牡蛎;⑤阴虚加麦冬、熟地黄、沙参、玉竹、石斛;⑥自汗盗汗,加麻黄根、燈龙骨、爛牡蛎、糯稻根;⑦纳呆腹胀,加陈皮、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枳壳;⑧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柏子仁;⑨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者,以生脉散加减。

(3)阴虚火旺证

证候心悸易惊,思虑劳心尤甚;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盗汗,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审证求机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而烦、失眠多梦及阴虚证表现;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生地黄、玄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人参、茯苓、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桔梗、朱砂、黄连。

临床运用①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黄、知母、黄柏,或用知柏地黄丸;②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单用天王补心丹;③阴虚兼有瘀热者,加赤芍、牡丹皮、桃仁、红花、郁金。

(4)心阳不振证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审证求机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及阳虚证表现;基本病机为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桂枝、炙甘草、尴龙骨、尴牡蛎、人参、

附子。

临床运用①形寒肢冷者,重用人参、黄芷、附子、桂枝;②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茂、尴龙骨、爛牡蛎,加山茱萸,或用独参汤煎服;③兼见水饮内停者,加孽苗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④夹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苓、桃仁、红花;

⑤兼阴伤者,加玉竹、五味子;⑥心阳不振,以致心动过缓者,加炙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以温通心阳。

(5)水饮凌心证

证候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审证求机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眩晕、舌淡苔白滑及虚寒之象;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远志、茯神、酸枣仁、泽泻、人参。

临床运用①兼见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②兼见肺气不宣,水饮犯肺,咳喘、胸闷者,加杏仁、前胡、桔梗,孽苗子、五加皮、防己;③兼见瘀血者,加当归、丹参、川菖、泽兰、益母草;④若心肾阳虚而致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者,用真武汤。

(6)心脉瘀阻证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审证求机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舌质紫黯或有瘀斑;基本病机为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苓、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黄、当归、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临床运用①气滞血瘀,加柴胡、枳壳;②兼气虚加黄芷、党参、黄精;③兼血虚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④兼阴虚加麦冬、玉竹、女贞子;⑤兼阳虚加附子、肉桂、淫羊蕾;⑥络脉痹阻,胸部窒闷加沉香、檀香、降香;⑦夹痰浊,胸满闷痛、苔浊腻,加瓜萎、蓬白、半夏、陈皮;⑧胸痛甚加延胡索、蒲黄、五灵脂、三七。

(7)痰火扰心证

证候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痰多黏稠;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审证求机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胸闷烦躁、苔黄腻;基本病机为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陈皮、半夏、茯苓、竹茹、枳实、胆南星、全瓜萎、远志、菖蒲、龙骨、牡蛎、酸枣仁。

临床运用①痰热郁结,大便秘结较重者,加生大黄;②心悸重者,加珍珠母、石决明、磁石;③火郁伤阴,加麦冬、玉竹、天冬、生地黄;④热象不显,痰浊阻滞心气,而见心悸短气、胸痞胀满、痰多,或食少腹胀、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用导痰汤;⑤脾虚夹痰心悸,用定志丸加半夏、陈皮、谷芽、麦芽、白豆蔻。

4.其他疗法

(1)中成药疗法:

①丹参片、银杏叶片、丹参注射液,适用于心脉瘀阻型心悸。②补心气口服液、黄芷注射液适用于心气不足型心悸。③滋心阴口服液适用于心阴虚型心悸。④生脉胶囊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心悸;生脉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脉微欲绝的心悸。

⑤心宝丸适用于心阳虚型心悸;参附注射液适用于心阳虚心阳暴脱心悸。

(2)单验方:

①酸枣仁粥:酸枣仁末15g,粳米100g,先将粳米熬粥,在将熟之时放入酸枣仁末,继续煮至米熟粥成,宜趁温热时食用。本方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心虚胆怯的心悸。

②小麦红枣粥:小麦60g,粳米100g,大枣6枚,龙眼肉15g,先将上述四物洗净,放入砂锅煮成粥,起锅时放入20g白糖,搅匀趁温热时食之。本方具有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的功效,用于心气不足的心悸。

③苦参:每日20?30g,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对房性及室性早搏疗效较好,对窦性心动过速、房颤有一定疗效。

④延胡索粉:每次口服3?10g,每日3次,7?1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房性、结性早搏及阵发性房颤。

(3)针灸疗法

主穴:内关、神门、心俞、巨阙。气虚者加气海、膻中;血虚者加膈俞、足三里;痰火者加丰隆、尺泽。瘀血者加血海、膈俞;气虚、血虚者针用补法;痰火、瘀血者针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应急措施

脉率快速型心悸(心率2120次/分):①生脉注射液2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②苦参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日2次。

脉率过缓型心悸:参附注射液10?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或20?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中静脉滴注。

(5)心悸危重症

病情变化迅速,猝死风险较高,根据临床情况,积极釆取中西医结合抢救措施,并合理使用心脏电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起搏器及除颤器植入技术等。【预防与调护】

1.精神调摄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

2.饮食调摄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平素饮食忌过饥、过饱,戒烟酒、浓茶、浓咖啡,宜低脂、低盐饮食;心阳虚者忌食生冷,心阴虚者

忌辛辣炙煙,痰浊、瘀血者忌过食肥甘,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

3.起居调摄生活规律,注意寒温变化,防止外邪侵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重症应卧床休息。

4.长期治疗本病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配合食补、药膳疗法等,增强抗病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胸痹、痰饮、肺胀、喘证、痹证等,对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配合心电生理检查,积极做好防治。

【结语】

心悸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药食不当等,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邪扰心神而发病。

其病位在心,常与肝、脾、肺、肾相关。

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虚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实为气滞、血瘀、痰浊、火郁、水饮扰动心神,两者常相互夹杂。

虚证之中,常兼痰浊、水饮或血瘀为患;实证之中,则多有脏腑虚弱的表现。

治疗上,其虚证者,或补气血之不足,或调阴阳之盛衰,以求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心神得养;其实证者,或行气祛瘀,或清心泻火,或化痰逐饮,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因心中悸动不安为本病的临床特点,故可配合安神之品。因虚者,常配以养血安神之品;因实者,则多配用重镇安神之品。

复习思考

1.试述心悸的辨证要点。惊悸和怔忡如何鉴别?

2.心悸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简述心悸的分证论治。

3.治疗阴虚心悸时如何区分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的使用要点?

病案分析

闻某,女,69岁。初诊时间:2012年12月。

患者反复心悸胆怯10年余,曾做心电图提示心律不齐。半个月前再发心悸,自觉前后心及手心发热、肢软、膝以下畏寒。舌淡红,苔薄白有裂纹,脉细数。门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分,偶有房性早搏。

诊断:心悸,证属气虚血瘀,心阴不足。治法:益气活血,养心安神。处方:黄芷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丹参15g,川<15g,莪术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淫羊蕾15g,巴戟夭15g,酸枣仁15g,牡蛎15g,苦参15g,玄参15g,甘草10g。4剂,2天1剂,水煎服。

二诊:1周后复诊,患者心悸胆怯症状较前减轻,五心发热及下肢畏寒症状缓解不明显,应补肾滋阴,佐以补阳之品,故原方去破血之品莪术,加黄精20g,枸杞15g,女贞子15g,补骨脂15g,阴阳兼顾。7剂,2夭1剂,水煎服。

半个月后复诊,患者主症均明显减轻,遂守原方再服10剂。门诊随访半年,心悸未再发作。

分析:本例病人属气虚血瘀,心阴不足型。治宜益气活血、养心安神。初诊时自拟经验方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平调阴阳。二诊减莪术,免去破血伤正之虞,重用补阴药,兼顾补阳气。本案选药清补而不滋腻,正气得护,气血通畅,阴阳平

衡,故患者半年未再发病。

胸痹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胸痹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胸痹常见病因病机、胸痹的类证鉴别、胸痹的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胸痹的源流、胸痹的演变与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胸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

2.能够熟练地为胸痹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入

杨某,男,67岁。于2015年12月8日就诊。

主诉:阵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加重1小时。

病史:既往有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高血压病史。该患者8小时前,突然自觉胃腕部胀闷不适、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自行服肝胃气痛片和牛黄降压丸,服药后患者仍觉胃腕不适、胸闷如塞、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冷汗出,即到乡卫生院就诊,接诊医师拟诊“胃腕痛”,予西咪替丁及中药黄芷建中汤。1小时前,患者心胸猝然大痛、胸闷气短、呕吐、大汗淋漓、四肢不温、唇甲青紫,家人立即联系120送县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除上症外,尚见喘促不能平卧、大汗淋漓、四肢不温、脉微欲绝。心电图示:V3-V5导联ST段弓背抬高。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为何病?当辨为何证?

2.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本病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3.中医治法是什么?如何选方用药?应如何调养?

【概述】

概念

胸痹是指多种因素导致心脉痹阻,出现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胸。

历史沿革

胸痹之名,源于《灵枢?本脏》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

历代文献中尚有“厥心痛”“胸痹心痛”“心痛”“真心痛”“卒心痛”“心痹”等病名。

其证候与胸痹基本相同,现大多统一称为“胸痹”。

《内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均有记载。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列专篇论述。

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萎蓬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萎蓬白半夏汤主之。”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胸阳不振,阴寒凝结,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

明以前医家多将心痛与胃腕痛混为一谈,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首次对心痛与胃腕痛做了鉴别,并强调用大剂的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活血化瘀药物治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汤第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 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内伤咳嗽 杏苏散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第四、喘证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 或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第一章肺系病症 第一节感冒 【概念】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伏为其特征。 【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常以风为先导) 【病机】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小结】①病位及脏腑:肺卫受邪②病势:风寒、风热、暑湿及时行感冒③病性:外感表实证④预后一般良好⑤病机关键: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诊断依据】 ①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②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忽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感冒和风温的鉴别 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甚至昏迷、惊厥、谵妄等入里症候 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风寒证→辛温发汗;风热证→辛凉清解;暑湿杂感→清暑祛湿解表) 第二节咳嗽 【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内邪干肺(痰与火)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痰课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辩证要点】①辨外感内伤②辨症候虚实 【治疗原则】外感:祛邪利肺;内伤:标实为主:祛邪止咳 本虚为主:扶正补虚 【证治分类】(外感+内伤) 第三节哮病 【概念】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 【病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诊断依据】 ①呈反复发作性。发作常多突然,可有鼻痒、喷嚏、咳嗽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数分钟或数小时可缓解。 ②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课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③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可有家族史。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病证鉴别】 ①哮病与喘证(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中医内科心系病证2

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一节心悸 1?心虚胆怯证 症状一一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如恐人将捕之,多梦易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 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丹加减本方益气养心,镇惊安神,用于心悸不宁, 善惊易恐,少寐多梦,食少,纳呆者。 2.心血不足证 症状一一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腹胀便溏 ,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一一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一一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重在益气,意在生血, 适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之证 加减一一热病后期损及心阴一合生脉散 备选方一一炙甘草汤:适用于气阴两虚者,症见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 烦,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 症状一一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治法一一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前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心悸不安,虚烦神疲,手足心热之证 后方清心降火,重镇安神,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亢盛,惊悸怔忡,心烦神乱,失眠多梦等 4.心阳不振证 症状一一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一一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前方温补心阳,安神定悸。适用于心悸不安、自汗盗汗等症 后方益心气,温心阳,适用于心悸气短、形寒肢冷等症 加减--- 大汗出一黄芪、煅龙牡、山萸肉、浮小麦;或用独参汤 心阳不振,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低下)一炙麻黄、补故脂、细辛,重用桂枝,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 5.水饮凌心证 症状一一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恶心呕吐,流涎,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 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一一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通阳利水,适用于痰饮为患,胸胁支满 心悸目眩等症 加减一一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尿少浮肿) —用真武汤加猪苓、泽泻、五加皮、葶苈子、防己 6.瘀阻心脉证 症状一一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 涩,或结或代。 治法一一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一一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前方养血活血,理气通脉止痛,适用于心悸伴阵发性心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等症后方温通心阳,镇心安神,用于胸闷不舒,少寐多梦等症 7.痰火扰心证 症状一一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多、胸闷、食少、泛恶,口干 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用于痰热内扰, 心悸时作,胸闷烦躁,尿赤便秘,失眠多梦等症 第二节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3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3 (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 1.患者张某,女性,50岁。症见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倦怠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脉结代。其治法是【score:2分】 【A】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B】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C】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D】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E】益气养血,滋阴安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患者李某,男性,33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遗精滑泄,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其治疗首选方剂是六味地黄丸合用 【score:2分】 【A】黄连温胆汤

【B】安神定志丸 【C】龙胆泻肝汤 【D】交泰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归脾汤 本题思路: 3.患者李某,男性,40岁。症见心悸不宁,胆小易惊,恶闻声响,稍惊即发,遇劳则重,伴有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细略数。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score:2分】 【A】归脾汤 【B】人参养荣汤 【C】安神定志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天王补心丹 【E】生脉散 本题思路: 4.患者李某,男性,65岁。心胸满闷,胀痛时作,善太息,数日前与人争吵后,心胸疼痛憋闷等症状加重,兼见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象细弦。其诊断为胸痹 【score:2分】

【A】心血瘀阻证 【B】痰浊闭阻证 【C】寒凝心脉证 【D】气滞心胸证【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气阴两虚证 本题思路: 5.患者于某,男性,38岁。症见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不得卧,伴有手足欠温,冷汗自出,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沉细。其治疗首选方剂是当归四逆汤合用 【score:2分】 【A】血府逐瘀汤 【B】柴胡疏肝散 【C】右归饮 【D】栝蒌薤自半夏汤 【E】枳实薤白桂枝汤【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患者心痛如绞,且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其疼痛之表现尤为明显,符合寒邪致病的特点,结合其手足欠温,冷汗出,面色苍白等症,可以辨其为胸

《中医内科学》答案

中医内科辅导资料参考答案 一 1 - 5 D D D B D 6 -10 C E B C E 11-15 B C D B C 16-20 D D E B E 21-25 A D D E C 26-30 C E C B E 31-35 A C D E E 36-40 C A E B D 41-45 B D B C C 46-50 B B E A E 51-55 A D C D E 56-60 B C E A E 61-65 D B D C C 66-70 D E C E D 71-75 D C D B E 76-80 C A E B E 81-85 D A B B E 86-90 A/EC B D D 91-95 B D D E E 96-100 B E B D C 101-105 B E E E B 106-110 B B B C C 111-115 C B C D C 116-120 A D E A A 120-125 A C E C D 126-130 B B D C C 131-135 B A D D C 136-140 D A E A E 141-145 D B A D E 146-150 D C A D C 151-155 D B C E A 156-160 D C B C E 161-165 A A E B D 166-170 B B E A A 171-175 B A E D E 176-180 D A E A C 181-185 A C A E D 186-190 B B E C C 191-195 B B C C C 196-200 A A E A E 201-205 D C A E A 206-210 D D C C D 211-215 E D B C A 216-220 E A D B C 221-225A E C B B 226-230 A C D E E 231-235 D C E B A 236-240 C A E B C 241-245 E A E B D 246-250 C A E E C 251-255 B C B D A 256-260 E E B E C 261-265 C D B B A 266-270 E C B E B 271-275 A C A E A 276-280 B E A C D 281-285 C B B A A 286-290 B E A D C 291-295 C A B D C 296-300 A C B A C 1 试述中风、痫病、厥证、痉病临床表现异同点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某女,69岁,素有"脑动脉硬化"病史,近半年逐渐出现善忘,反应迟钝,表情呆滞,有时痛哭不自止,有时大笑不能自控,近3天终日不语,不思饮食。症见体胖,口流涎沫,舌淡、苔白腻脉滑。 第1题: 其辨病辨证为 A.癫证、痰气郁结 B.癫证、心脾两虚 C.痴呆、髓海空虚 D.痴呆、脾肾两虚 E.痴呆、痰浊蒙窍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治法为 A.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B.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C.豁痰开窍、健脾化浊 D.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E.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首选方剂为 A.温胆汤加减 B.涤痰汤加减 C.还少丹加减 D.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E.七福饮加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4题: 若病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则应 A.改用温胆汤 B.改用龙胆泻肝汤 C.改用黄连温胆汤 D.改制南星为胆南星加瓜蒌、栀子、天竺黄等 E.加黄柏、栀子、龙胆草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5题: 若病人兼眩晕、嗜睡、肢体麻木阵作,脉弦滑应 A.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B.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C.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D.加龙骨、牡蛎、地龙 E.加地龙、桃仁、红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女,52岁,近因操劳过度出现,心前区疼痛,症见心痛阵发,心胸憋闷,失眠心烦,腰膝酸软,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而时有间歇。第6题: 辨证为 A.心血瘀阻 B.气阴两虚 C.心肾阴虚 D.心肾阳虚 E.痰浊闭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治法为 A.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B.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6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6 (总分:68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17,score:34分) 1.狂证火盛伤阴证,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score:2分】 【A】心、肺 【B】肺、肾 【C】肝、肾 【D】心、肾【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脾、胃 本题思路:狂证为火郁、痰壅、热瘀,久延心肾阴伤,水不济火,而致阴虚火旺。 2.下列各项,不属癫狂初期治则的是 【score:2分】 【A】理气解郁 【B】畅达神机 【C】降火豁痰 【D】化瘀通窍 【E】滋阴养血【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癫证痰气郁而化火,可转化为 【score:2分】 【A】痫证 【B】厥证 【C】狂证【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郁证 【E】痴呆 本题思路: 4.狂证之痰火扰神证,若痰火壅盛而舌苔黄垢腻者,首选方剂是 【score:2分】 【A】癫狂梦醒汤 【B】生铁落饮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礞石滚痰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5.狂证之火盛阴伤证,若心火亢盛者,可加【score:2分】 【A】孔圣枕中丹

【B】生铁落饮 【C】温胆汤 【D】朱砂安神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礞石滚痰丸 本题思路: 6.痫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score:2分】 【A】风 【B】寒 【C】火 【D】痰【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瘀 本题思路: 7.强调痰迷心窍引发痫病的医家是 【score:2分】 【A】朱丹溪【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王清任 【C】巢元方 【D】陈无择 【E】张仲景

本题思路: 8.痫病发作时间的久暂、间歇期的长短,与下列各项程度有密切关系的是 【score:2分】 【A】痰聚气逆和蔽阻清窍 【B】痰瘀内阻和蒙蔽清窍 【C】体质的强弱和正气的盛衰 【D】痰瘀阻窍和风痰蔽阻 【E】气机顺逆和痰浊内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9.下列各项,不属痫病病因病机的是 【score:2分】 【A】先天因素 【B】外感六淫【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七情失调 【D】脏腑失调 【E】脑部外伤 本题思路:外感六淫是诱因。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1.哮病与喘证,支饮的鉴别 2.实喘与虚喘如何鉴别 3.肺胀与咳嗽的鉴别 4.肺胀与喘证,哮病的区别和联系 5.肺痨与虚劳的鉴别 6.肺痨的临床特点 7.肺痿与肺痈肺痨的关系 8.眩晕与中风,厥证的鉴别 9.试述你对无痰不作眩的理解 10.简述内经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11.试述脾胃损伤而致眩晕的主要机理 12.中风与痫病,厥证,痉病的鉴别 13.如何辨别中风闭,脱证 14.中风中经络与中脏腑有何不同 15.请用六个字概括中风的病机特点 16.简述中风的临床特征 17.不寐:为什么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18.简述痫病与中风的鉴别 19.癫证与狂病,痫病的区别(癫,狂,痫) 20.癫证与痴呆的区别 21.胸痹与悬饮,真心痛如何鉴别 22.如何辨别寒邪犯胃与脾胃虚寒 23.怎样理解胃痛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24.胃痛和胃痞如何鉴别 25.痞满与鼓胀如何鉴别 26.如何判断胃痛虚实 27.如何辨别外邪犯胃和脾胃阳虚之呕吐 28.临床上怎样通过辨别病人的呕吐物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29.如何辨别呃逆虚实 30.如何辨别噎膈与梅核气 31.如何判断腹痛的虚实 32.如何辨别腹痛与胃痛 33.怎样鉴别腹痛的寒热虚是,在气在血以及脏腑病位 34.如何辨别泄泻与痢疾 35.如何判断泄泻的寒热虚实 36.痛泻要方适用于何种泄泻,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37.为什么说脾虚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 38.感受外邪导致便秘的病机是什么 39.泄泻与痢疾有何不同 40.泄泻与霍乱有何区别 41.临床怎样辨别痢疾的虚实 42.试述痢疾为何以湿热痢为本 43.黄疸和黄胖如何鉴别

44.如何辨别阴黄与阳黄 45.阳黄,急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如何相互转化(区别) 46.胁痛如何辨虚实 47.胁痛与悬饮如何鉴别 48.头痛与真头痛如何鉴别 49.头痛如何辨别外感与内伤 50.如何辨积与聚的不同 51.如何辨别积聚之虚实 52.鼓胀与水肿如何鉴别 53.为什么说鼓胀的病机重点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54.如何辨别疟疾与内伤发热 55.阳水与阴水如何鉴别 56.临床辨证如何判断水肿的病位 57.水肿常用的五种治疗方法 58.血淋与尿血有何区别 59.如何鉴别淋证与癃闭 60.为什么说六气之中以气郁为先 6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如何鉴别 62.郁证脏躁与癫证如何鉴别 63.何为血证 64.咳血与吐血如何鉴别 65.血证的预后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66.如何鉴别尿血与血淋 67.何为脱汗,战汗,黄汗 68.简述消渴与瘿病的区别 69.消渴病的诊断依据 7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如何鉴别 71.简述虚劳与肺痨的联系与区别 72.简述气虚与阳虚的区别于联系 73.在治疗虚劳血虚时,除用补血方法外,常配伍补气药,为什么 74.肥胖与黄疸,水肿病鉴别 75.简述厥证与中风的鉴别要点 76.血虚厥证的病机是什么 77.何谓痰饮,广义痰饮包括哪几种 78.悬饮与胸痹均以胸痛为必见之证,如何鉴别 79.溢饮的辨证论治 80.如何将悬饮与胸痹相区别 81.如何将溢饮与风水证相互区别 82.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和痰瘀痹阻的临床特征如何 83.痹症与痿证的鉴别 84.痉证与痫证如何鉴别 85.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86.肺热津伤为什么可以导致痿证 87.颤震与瘛瘲如何鉴别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二章 心系病证 一、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主要在 -------- ,由于 ---------- 或 ---------- ,引起心神动摇,悸动不安。 2 ?心悸以 -------- 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 3. --------- 为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主方。 4.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 ------- ,其病位以 --------- 为主,然其发病多与 ---------- 脏功能失调有关。 5 ?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 ------- 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 血阴阳的亏虚,其中又以 ------- 最为常见。 6 ?《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 --------- ,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7?痴呆的治疗首当分清 -------- ,其实证类型以 ---------- 为基本病因。 8?痫病系指脏腑受伤, -------- ,元神失控所致的一种 ----------- 疾病。 9 .痫病源于《内经》而称“ ------- ”,属“巅疾”范畴。 10 .痰火扰神型痫病选方为 ------- 。 11 .控制 ------- 是防止痫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12 ?痫病发作期尤要注意 ------- ,保护舌头。 13 ?癫病除药物治疗外, ------- 亦格外重要。 14?狂病以动而多怒、 --------- 精神失常为证候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主证 ?( ) A. 心悸气短 B.善惊易恐 C.头晕目眩 D.神疲乏力 2 .归脾汤治心悸哪一型最适宜 ?( ) A. 心虚胆怯 B.心脾两虚 C ?心阳不足 D ?阴虚火旺 3 ?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首选何方 ?( ) A. 桃仁红花煎 B.血府逐瘀汤 C.丹参饮 D.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 脉细略数或细弦。属心悸何型 ?( ) A.心脾两虚 B.阴虚火旺 C.心虚胆怯 D.痰火扰心 5 ?下列除哪项以外,皆是导致胸痹心痛的原因 ?( ) A.寒邪内侵 B.情志失调 C.年老体虚 D.肝阳上亢 6 ?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多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 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不促,属胸痹心痛何仲类型 ? ---------- ( ) A.寒凝心脉 B.痰浊闭阻 C.瘀血痹阻 D.心阳不振 7?瘀血痹阻型胸痹的主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9?痴呆患者若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耳鸣如蝉,舌瘦质红,少苔,脉沉弦数者,选用何 C. 知柏地黄丸合还少丹 D.知柏地黄丸合七福饮 10 ?患者头晕耳鸣,记忆力明显减退,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舌瘦舌淡,苔薄 白,脉沉细弱,可选何方治之 ?( ) A.七福饮 B.洗心汤 C.转呆丹 D.还少丹 11 .痫病的病理以下列哪些最为重要 ?( ) A.脏腑失调 B.气机逆乱 C.痰邪作祟 D.风阳内动 A.心胸疼痛剧烈,痛有定处 C.感寒受热则痛剧 8?下列哪项是寒凝心脉的主要指征 B. 伴有胸闷 D.舌质暗红脉弦涩 ?( ) A.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C. 胸疼灼热,烦闷不适 B.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 D. 胸中闷痛,心悸不A.知柏地黄丸合转呆定智汤 B. 知柏地黄丸合转呆丹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试卷1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患者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不华,倦怠无力,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脉象细弱。上述症状属什么证型 (分数:2.00) A.心血不足证√ B.心阳不振证 C.心虚胆怯证 D.水饮凌心证 解析:解析:上述临床表现的病机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属心悸之心血不足证。故A为正确选项。 2.患者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此证属于 (分数:2.00) A.瘀阻心脉证 B.心虚胆怯证 C.心阳不振证 D.水饮凌心证√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心悸水饮凌心证,病机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故D为正确选项。 3.心悸者应该首先分辨 (分数:2.00) A.阴阳气血 B.外感与内伤 C.属实属虚√ D.以上均不对 解析:解析:心悸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故C为正确选项。 4.痰浊闭阻所致胸痹,其治疗方法是 (分数:2.00) A.祛痰降逆,理气宣痹 B.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C.豁痰理气,化瘀通络 D.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解析:解析:胸痹之痰浊闭阻证,病机为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所以治当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故D为正确选项。 5.《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强调下列哪种治法为主 (分数:2.00) A.宣痹通阳√ B.温阳散寒 C.益气温阳 D.活血化瘀 解析:解析:汉代张仲景《金贵要略》正式提出“胸痹”名称,并进行了专门论述,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在治疗上,以宣痹通阳为主。故A为正确选项。 6.下列哪项为寒凝心脉型胸痹的主要特征 (分数:2.00)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4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4 (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 1.心悸的病名首见于 【score:2分】 【A】《素问》【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景岳全书》 【C】《医学正传》 【D】《丹溪心法》 【E】《伤寒论》 本题思路: 2.首位提出惊悸病名的医家是 【score:2分】 【A】张仲景【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巢元方 【C】张景岳 【D】朱丹溪 【E】孙思邈 本题思路:

3.《丹溪心法》认为怔忡的根本原因为 【score:2分】 【A】心血不足 【B】血虚与痰火【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心阳不足 【D】肝火上扰 【E】瘀血阻络 本题思路:《丹溪心法》认为心悸的发病应责之虚与痰,其有云“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 4.下列各项,不属心悸病因的是 【score:2分】 【A】药物中毒 【B】饮食、外邪 【C】七情所伤 【D】心阳衰弱【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体虚劳倦 本题思路: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

虚,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5.痹证引起的心悸病机当为 【score:2分】 【A】水饮凌心 【B】痰热扰心 【C】瘀血阻络【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阴虚火旺 【E】心阳不足 本题思路:痹证引起心悸,主要是由于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而导致心痹的结果。此病理变化是邪恋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因此瘀血阻络是心痹最主要的病理所在。故标准答案为C。而A、B、D、E所列病机虽在心痹病程的某个阶段中出现,但往往不能贯穿始终,故均可以排除。 6.下列各项,不属心血不足型心悸主症的是【score:2分】 【A】心悸头晕 【B】心悸易惊【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面色无华

中医内科学--第二章 心系病证(试题库)

第二章心系病证 一、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主要在————,由于————或————,引起心神动摇,悸动不安。 2.心悸以————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 3.————为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主方。 4.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其病位以————为主,然其发病多与————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5.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的亏虚,其中又以————最为常见。 6.《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7.痴呆的治疗首当分清————,其实证类型以————为基本病因。 8.痫病系指脏腑受伤,————,元神失控所致的一种————疾病。 9.痫病源于《内经》而称“————”,属“巅疾”范畴。 10.痰火扰神型痫病选方为————。 11.控制————是防止痫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12.痫病发作期尤要注意————,保护舌头。 13.癫病除药物治疗外,————亦格外重要。 14.狂病以动而多怒、————精神失常为证候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主证?( ) A.心悸气短 B.善惊易恐 C.头晕目眩 D.神疲乏力 2.归脾汤治心悸哪一型最适宜?( ) A.心虚胆怯 B.心脾两虚 C.心阳不足 D.阴虚火旺 3.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首选何方? ( ) A.桃仁红花煎 B.血府逐瘀汤 C.丹参饮 D.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 脉细略数或细弦。属心悸何型? ( ) A.心脾两虚 B.阴虚火旺 C.心虚胆怯 D.痰火扰心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二)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二)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某女,21岁,某卫校实习生,在观看手术过程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发凉,平卧后,十余分钟苏醒。查体无异常,应首先考虑的病证为 A.癫痫 B.中风脱证 C.郁证 D.眩晕 E.厥证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某男,30岁,反复出现右上肢抽搐,发作时神志清醒,右上肢自觉阵阵发紧,见手指抽动,历时30~60秒钟不等,发作后无任何不适,首先考虑为 A.厥证 B.癫病 C.狂病 D.痹证 E.痫病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3题: 隋唐以后内伤杂病中"厥"的概念是 A.四肢逆冷 B.四肢抽搐 C.不知人事 D.突然发生的神志改变 E.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4题: 癫病之心脾两虚证,若神气恍惚、心悸易惊较重最宜加何药 A.酸枣仁、柏子仁等 B.龙齿、磁石等 C.朱砂安神丸 D.天王补心丹 E.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瘀血胸痹疼痛的特点为 A.闷重而痛轻,兼胸胁胀痛 B.胸痛如绞,遇寒则发,得冷加剧 C.胸部窒闷而痛,伴唾痰涎 D.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多发 E.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胸痹隐痛时作时止,纠缠不休,动则多发,口干苔少属 A.气滞 B.痰浊 C.血瘀 D.心阳不振 E.气阴两虚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7题: "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证,性所凭也"出自何书 A.《内经》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证》 D.《类证治裁》 E.《医林改错》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精)

肺系疾病 一、感冒 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为主要表现的外感病症,称为感冒。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时行感冒 感冒一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 诸风》 (1)风寒感冒 症状: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或葱豉汤加味 (2)风热感冒 症状:主证+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3)暑湿感冒 症状:主证+流浊涕,发热,汗出热不解,头身困重,小便短赤 治法:清暑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4)体虚感冒

A :气虚 症状: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重发热轻,气短乏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玉屏风散预防) B :阴虚 症状:手足心热,恶寒轻,口渴咽干,干咳少痰 治法:养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C :血虚 症状: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 治法:养血解表 方药:葱白七味饮 D :阳虚 症状:头痛身痛,面色皎白,四肢不温,语声低微,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无力治法:温阳解表 方药:参附再造丸 (5)时行感冒 症状:主证+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症状较重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a :风寒外束,肺热内蕴,俗称“寒包火”,而见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宜解表清里,用麻杏甘石汤 b :素有寒饮伏肺,见证除风寒束表外,兼见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知质淡红,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紧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用小青龙汤 (2)风热犯肺 症状:痰黄稠,咯出不爽,咽痛,口渴+风热表证(恶风,发热,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 (3)风燥伤肺 症状: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痛,唇舌干燥,初起伴有寒热表证,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燥热证(风热+燥) 杏苏散----凉燥证(风寒+燥)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症状: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粘腻伴胸闷、脘痞、纳呆、便溏、体倦乏和,舌苔白腻,脉濡滑

中医内科心系疾病

?心悸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宋·严用和《济生方》首次提出“怔忡”之病名。 定义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病因病机虚: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养,而致心悸。 实: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体虚劳倦心 虚 胆 怯 证 主证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兼证少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 舌脉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 用药龙齿、琥珀(镇惊安神)酸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人参、茯苓(益气壮胆)证机概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 心 血 不 足 证 主证心悸气短,头晕目眩。 兼证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 舌脉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 证机概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七情所伤& 药食不当阴 虚 火 旺 证 主证心悸易惊,心烦失眠。 兼证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 舌脉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用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滋阴清热)当归、丹参(补血养心)黄连(清热泻火)证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心 阳 不 振 证 主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 兼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舌脉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用药桂枝、附片(温振心阳)麦冬、枸杞(滋阴)炙甘草(益气养心) 证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水 饮 凌 心 证 主证心悸眩晕,胸闷痞满 兼证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 舌脉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 用药泽泻、猪苓(淡渗利水)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人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瘀 阻 心 脉 证 主证心悸不安,胸闷不舒。 兼证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止痛) 证机概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痰 火 主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 兼证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7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7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患者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多梦易醒,恶闻声响,苔薄白,脉弦细者。治当选用 (分数:2.00) A.安神定志丸√ B.朱砂安神丸 C.天王补心丹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心悸之心虚胆怯证。其病机为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其代表方为安神定志丸。故A为正确选项。 2.心悸者应该首先分辨 (分数:2.00) A.阴阳气血 B.外感与内伤 C.属实属虚√ D.以上均不对 解析:解析:心悸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故C为正确选项。 3.患者心胸满闷,隐痛阵发时欲太息,易受情志诱发,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治当选用 (分数:2.00) A.柴胡疏肝散√ B.血府逐瘀汤 C.桃红四物汤 D.丹栀逍遥散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胸痹之气滞心胸证,治当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当之。故A为正确选项。 4.患者胸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治疗方剂宜选 (分数:2.00) A.乌头赤石脂丸√ B.血府逐瘀汤 C.冠心苏合香丸 D.栝萎薤白半夏汤 解析:解析: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表现为胸痛剧烈,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当用温通散寒之法,方选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要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故A为正确选项。 5.用酸枣仁汤治失眠的是 (分数:2.00) A.《金匮要略》√ B.《景岳全书》 C.《素问》 D.《医宗必读》 解析:解析:《金匮要略》记载有:“虚劳虚烦不得眠者,酸枣仁汤主之。”故A为正确选项。 6.不寐的病位主要在于 (分数:2.00) A.心√

心系病症(中医内科学)

心系病症 概论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心悸、胸痹、不寐病证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2.熟悉心悸、胸痹、不寐病证的病因病机与类证鉴别。 技能要求 1.能够对心悸、胸痹、不寐等心系病证进行正确诊断和具有辨证论治的能力。 2.能够对心病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心系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作用下,心的功能失常所导致的一类病证。临床常有心悸、胸痹、不寐等病证。 一、心的生理病理特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由于心的主血脉和主藏神功能起着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是指心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从而发挥血液对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濡养作用。 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四个方面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而有光泽,脉和缓而有力,胸部舒畅。

心藏神,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心主血脉和心藏神这两种功能可互相影响。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 2.心的病理特征 心的病理表现主要在血脉运行障碍和神志异常方面,可因虚、因实而致。 如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心动失常,血脉空虚,而见心悸怔忡、面舌淡白无华,脉细弱无力; 心脉瘀阻,不通则痛,而见心胸部憋闷疼痛,甚则疼痛放射至肩臂内侧,面舌紫暗或青紫,舌色青紫或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 心神异常,可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或躁狂,甚则神昏谐语等。 心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多为气血阴阳的亏损,实多为痰、饮、火、瘀的阻滞。 如正虚邪扰,血脉不畅,心神不宁,则为心悸; 寒、痰、瘀等邪痹阻心脉,胸阳不展,则为胸痹; 阳盛阴衰,阴阳不调,心肾不交,则为不寐。 3.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①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血的运行依靠气的推动,而气也必须靠血的运载才能输布全身,心与肺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气血正常运行。心肺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若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则运血无力而导致心脉瘀阻,而见胸痛、心悸、唇舌青紫等证候;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试卷2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试卷2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患者李某,女性,42岁。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阵作,舌红苔黄腻,脉滑。最可能的诊断是 (分数:2.00) A.咳嗽 B.哮病√ C.喘证 D.肺胀 E.喘脱 解析:解析:患者症见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舌红苔黄腻,此皆为肺热壅盛之象,可诊断为哮病之热哮。 2.患者李某,男性,82岁。哮喘病史40余年,现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腰酸腿软,伴有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为哮病,其辨证分型是 (分数:2.00) A.肺脾气虚证 B.脾肾阳虚证 C.肝肾阴虚证 D.肺肾气虚证 E.肺肾两虚证√ 解析: 3.患者王某,男性,62岁。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伴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于,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其治法是 (分数:2.00) A.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B.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C.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D.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E.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解析:解析: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伴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为哮病寒包热哮证,治疗为解表散寒,清化痰热,选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患者张某,女性,40岁。喉中痰涎壅盛,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舌苔厚浊,脉滑实。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分数:2.00) A.苏子降气汤 B.平喘固本汤 C.麻杏石甘汤 D.三子养亲汤√ E.射干麻黄汤 解析:解析: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舌苔厚浊,脉滑实为哮病的风痰哮证,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代表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5.哮病患者张某,女性,45岁。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面色苍白,口不渴,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该患者的辨证分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方歌

心系疾病 一、心悸 1. 心虚胆怯 安神定志丸6:人参菖蒲二茯(茯苓、茯神)姜远志龙齿。 2. 心血不足 归脾汤12:归脾四君黄芪枣生姜,酸枣仁远志当归龙眼肉木香。(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3. 阴虚火旺 天王补心丹14:天王补心酸枣仁,人参天冬増液茯苓,丹参五味子远志当归,朱砂桔梗柏子仁。(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 朱砂安神丸5:当归生地炙甘草朱砂黄连。 4. 心阳不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4: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参附汤2:人参、炮附子 5. 水饮凌心 苓桂术甘汤4: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6. 瘀阻心脉 桃仁红花煎11:四物青皮丹参乳香香附延胡索。(桃红四物汤6:四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桃仁红花煎中为赤芍)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4: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7. 痰火扰心 黄连温胆汤9:温胆汤6(温胆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甘草竹茹)+黄连、生姜、大枣 二、胸痹 1. 心血瘀阻 血府逐瘀汤11:血府逐瘀,桃红四物,牛膝桔梗枳壳,甘草柴胡。 2. 气滞心胸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3. 痰浊闭阻 瓜蒌薤白半夏汤4:瓜蒌、薤白、半夏、白酒 涤痰汤11:涤痰制南星菖蒲制半夏陈皮甘草,人参茯苓竹茹枳实生姜枣。 4. 寒凝心脉 枳实薤白桂枝汤5: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 当归四逆汤7:当归四逆细辛通草当归,桂枝芍药炙甘草枣。5. 气阴两虚 生脉散3:人参、麦冬、五味子 人参养荣汤12:四君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物4(四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肉桂、陈皮、五味子、炒远志-川芎 6. 心肾阴虚 天王补心丹14:天王补心酸枣仁,人参天冬増液茯苓,丹参五味子远志当归,朱砂桔梗柏子仁。(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 炙甘草汤9:炙甘草汤,火麻仁枣生姜,桂枝生地人参阿胶,麦冬合方。 7. 心肾阳虚 参附汤3:人参、炮附子、生姜 右归饮8:肾气丸[金匮肾气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附子、肉桂]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 三、不寐 1. 肝火扰心 龙胆泻肝汤10:龙胆草泻肝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栀子木通生甘草车前子泽泻推。 当归龙荟丸11:当归龙胆芦荟用四黄(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木香与麝香,和蜜为丸加青黛。 2. 痰热扰心 黄连温胆汤9:温胆汤6(温胆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甘草竹茹)+黄连、生姜、大枣 3. 心脾两虚 归脾汤12:归脾四君黄芪枣生姜,酸枣仁远志当归龙眼肉木香。(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4. 心肾不交 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 交泰丸2:黄连、肉桂 5. 心胆气虚 安神定志丸6:人参菖蒲二茯(茯苓、茯神)姜远志龙齿。 酸枣仁汤5:川芎知母甘草茯苓酸枣仁。 四、癫狂 (一)癫证 1. 痰气郁结 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顺气导痰丸9:导痰汤(二陈汤4:二陈汤用法半夏陈皮,益以茯苓甘草臣+枳实、胆南星、生姜)+香附、木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