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钨矿选矿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31卷第3期2016年6月

Vol.31,No.3

Jun.2016ChinaTungstenIndustry

DOI:10.3969/j.issn.1009-0622.2016.03.005

白钨矿选矿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方浩1,艾光华1,2,刘艳飞1

(1.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2.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简述了白钨矿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从白钨矿选矿方法、药剂和设备三个方面,介绍了白钨矿选矿工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联合工艺流程、组合药剂及新型浮选设备,在白钨矿选别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合理的联合工艺流程,不仅能提高白钨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还可以高效回收白钨矿中共伴生的各类有价金属,提高经济效益。新型组合药剂,对目的矿物的选择性和捕收性都大大增强,是未来浮选药剂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型细粒浮选设备的出现,尤其是针对白钨矿这种脆性矿物,极大地提高了微细粒白钨矿的回收率,避免了资源浪费。

关键词:白钨矿;联合工艺;组合药剂;浮选设备

中图分类号:TD952文献标识码:A

钨是一种稀有金属,具有熔点高、硬度高等优异的金属特性,常被用来制作金属合金、光学器件、超硬磨具等,在等众多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中国钨资源储量在全球已探明的钨矿资源中位居前列。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一些不合理开采,钨矿资源消耗加剧,面临钨矿资源短缺的困境。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开采黑钨矿和白钨矿来获取钨矿资源,而随着黑钨矿资源逐步消耗殆尽,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白钨矿资源就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白钨矿资源储量大,很多地区都分布有白钨矿床,但其中大部分白钨矿品位低、成分复杂,选别难度大,难以大规模开采[1]。白钨矿性脆易过粉碎,在选矿过程中极易形成微细颗粒,表面能变大,从而导致其表面被脉石矿物所包裹,大大降低其原有的可浮性。而且白钨矿常与含钙脉石矿物共伴生,这类脉石矿物的可浮性与白钨矿很接近,在浮选过程中会对白钨矿的浮选产生很大干扰,影响白钨精矿品位。针对白钨矿选矿难点及现状,寻找合理的选矿工艺,提高白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1白钨矿选矿方法研究现状

对不同类型的白钨矿,其选别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在白钨矿富集过程中,常用的选矿方法有浮选法、磁选法、重选法。对于粗粒嵌布白钨矿,且白钨矿与脉石矿物密度差异较大时,重选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选别效果,而对于细粒嵌布白钨矿,一般采用浮选法。

1.1浮选工艺现状

白钨矿具有较好的天然可浮性,浮选法仍然为当前分选白钨矿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工业生产中,其浮选过程包括粗选段和精选段:粗选段的主要目的是淘汰大部分脉石矿物以保证白钨矿回收率。王忠锋等[2]对冷水白钨选矿厂原有的粗选段流程进行改造,增加扫选次数,并选用新型捕收剂FX-6,将粗选回收率由建厂初期的59.17%提高到76%,粗精矿品位也从1.089%提高到1.5%。陈剑等[3]对云南某白钨选矿厂粗选工艺优化以后,从而得到品位为5.76%的精矿,其回收率也提高到了81.14%。精选段主要是为了提高白钨精矿最终品位,通常需要五次以上的精选,才能最终满足要求。目前,白钨精选主要包括加温浮选和常温浮选两种方法。

加温浮选法即是在加温的矿浆中对白钨矿进行浮选的一种选矿方法。徐晓萍等[4]针对江西某大型白钨矿矿山选厂,改进原有流程,在加温搅拌过程中加入组合调整剂,加温后的矿浆直接进行浮选,对含钨0.75%的矿样进行试验,最终得到品位为65.37%、

收稿日期:2016-02-19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4085);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BAB216021);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1BBG70005)作者简介:方浩(1992-),男,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矿物分选理论与工艺。

通讯作者:艾光华(1980-),男,云南楚雄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矿物加工工程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