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概括说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商品成为打幵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

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

瓜分完毕。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科技革命,20世纪末期,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

④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⑥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影响全球的问题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到来的时代称为“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晚期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幵始形成的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许多国家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

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需要世界共同努力解决。

资料来源

概括说明部分来源于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课本及百度

工业革命的影响部分核心思想来源于360百科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梦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梦 前两百年中发生的两次工业革命,为人类发展工业文明奠定了基础,但也产生了严重的后遗症,从而诱发了各种生态危机。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它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核心理念。近年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近代工业的效率,也为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如果发展的理念没有改变,仍然沿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办法,就不可能治愈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后遗症。总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强烈要求改变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向新的生态文明过渡。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出,经济和社会变革总是来自新能源与新通信方式的交汇。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传统的集中的经营活动,将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取代。英国经济学家保罗·麦基里认为,一场新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它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并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尽管目前对工业革命发生过几次、新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是什么等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对于人类正在迎来一场新工业革命的判断,已成共识。同时,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制造技术等,已成为这场变革的基本技术特征,而引领这场工业革命的,正是人类社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强烈需求。 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中,技术可分为资源开发技术、生态保护技术

和共性技术等。资源开发技术要优先发展新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生态保护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利用技术、污染防治和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共性技术如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将渗透到上述所有技术之中。由于技术对生态的影响难于在事前正确预测,因此,必须根据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对技术进行动态选择和最终的检验。 建设生态文明将是一个涉及技术、社会和生态三大系统相互作用的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是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开始。只有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问题,才能彻底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表明,哪个国家位于新工业革命的发展前列,哪个国家就取得先发优势。近代大国如英国和美国的崛起,和他们能够主导当时的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后期,GDP稳居世界第一,但闭关锁国,让我们没有跟上这次工业革命,到了1840年就使中国饱尝苦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我们正在军阀混战,又被这场工业革命甩下。即将来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值中国再次崛起。可以预料,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国之间的竞争,将比前两次更加激烈。谁能主导这场工业革命,谁就可能主导未来的一个世纪。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巨大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完全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一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人类历史上的 三次工业革命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822303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考测点三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考点扫描] 1.列举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2.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 3.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事件. 4.说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 5.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考点详解]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1.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1)雄厚的资本,(2)充足的劳动力,(3)丰富的资源和原料,(4)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其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的大致发展过程是:(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2)改良蒸汽机,(3)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4)交通运输革新。 3.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第一艘汽船,1819年一艘美国轮船成功地横渡大西洋,(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工业革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4.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各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 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二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C 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2)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3)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事件 (1).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2)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3)德国人西门子制成第一辆有轨电车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制成三轮汽车.(5)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6)有线电报,有线电话的发明成功.(7)意大利马可尼制造出无线电通讯设备,并于1899年在英 国向法国发报成功。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的科学技术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2)产生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和思维方式,(4)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了竞争和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以求在国际竞争中取胜.(5)更加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根本原因和基础。 四、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次数时间主要标志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中,前提条件是( )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政治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后果是什么? 他们与中国有怎样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开创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确定了资本阶级的统治地位。而这些机器大都是那些熟练的手工劳动者根据实际经验设计的,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而资本家们为了更好的发挥机器的作用,将整个生产工业化,建立“工厂”。在交通运输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在陆地的长距离运输还是在海上,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蒸汽机的应用,这使得整个社会的贸易往来更加广泛。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中国当时还处于封建统治时期,自给自足的社会环境下,闭关锁国,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但是鸦片战争的发生使得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后面又有洋务运动,中国只能说间接的接受工业革命的产物和思想,学习西方,冲击了当时落后的生产模式。不得不说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开放了发明家的思想,虽然很艰难,但还是在一步步的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真正地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将科学研究应用到实际的技术中,对能源、交通、通讯、化工行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产业革命):电气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这三次工业革命都叫做:技术革命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1级七年儿科宋跃 1103018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更加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大,城市化水平更高。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能源等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关键词】工业革命无产阶级城市化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使用打制石器、钻木取火,到农耕时代使用铁器、家庭生产自给自足,到18世纪蒸汽机带动的资产阶级的萌芽与发展,19世纪电力驱动下资本进入垄断时代,再到如今信息技术使得地球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人类社会的发展,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来形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科学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蒸汽时代的工人阶级出现和城市化开始 现在普遍认为,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从那以后,以蒸汽机为主要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蓬勃发展。工业革命由若干技术发明群构成,主要有纺织机械技术群、蒸汽动力技术群、冶金采矿技术群、交通航运技术群和机械加工金属制造技术群。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同时也使的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入工厂工作,为工厂主打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是也更加集中。一小部分人(工厂主)占有社会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劳动者却无法享受劳动的成果。当时工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很多人不得不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却仍然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工人们开始联合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些工人认为是机器导致了他们的悲惨处境,于是有了1811年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无产阶级诞生了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此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正是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巨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同时,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从事非农业生产,现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城市可不是一个“宜居之地”。由于城市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系统还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整个城市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总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

3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

1.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推动他们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侵略,中国是其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的诱导,中国的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之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方面: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迈进,表现在“资本输出,分割世界”。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另一方面:由于西方资本救=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蓬勃发展。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先进的工业成果的吸收转化,使得中国丧失了追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中国近代工业一度落后于世界。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由于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新生的中国社会主

义政权的敌视,封锁,同时由于国内政治经济上的“左”倾错误的干扰,使得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与前两次工业革命所不同的是,即使在当时极端恶劣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的科学家也能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与世界同步的巨大科技成就;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党的重大会议)

三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综述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一、对生产力的影响 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二、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第三次:(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 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政治格局)极大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经济格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政治格局)东西方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经济格局)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帝国主义国家加紧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刺激了东亚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三次:(政治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五个力量中心。(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蒸汽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轮船和火车诞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 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耐用电灯泡的发明、有轨电车的制造、飞机和汽车的出现、有线电话和电报的研制成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 世界史上曾进行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下面我们就把这三次科技革命对比一下。 一、开始时间及标志性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的英国,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创造了“手摇珍妮纺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左右,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等部门的技术革新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技术。 二、兴起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为之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贩卖黑奴、对外掠夺为之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之提供了技术条件;“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也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有:1、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保障;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自然科学成就日益突出;3、结束分裂和实行改革的国家开辟了国内市场;4、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有: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了相当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并且这一时期科技理论也有了重大突破。 特征不同:1、从发源地看和国家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开始向其它国家漫延;第二、第三次几乎同时开始于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富有经验的技师和工匠,他们凭借经验和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和第三次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都是在精确的自然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所以第一次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从突破口看,第一次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交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以军备工业为突破口。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第一次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生物时代”、“航天时代”等。4、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第一次使资本主义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第二次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代,第三次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还要变化)。5、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对于前两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它造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有:1、都受到了本国统治者的重视和保护。各国政府保护和鼓励科技的发明,激发了发明者研究创造的积极性。2、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共有四个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时间 前提制度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19C70S-19C末 20C 初20C40S-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普遍确 民主制形成潮流 立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工厂资金 背 景条件 资金 技术 劳动 力 市场 资源 环境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 积累 投资全球化手工工场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科学理论新发现、科学与技术紧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密结合 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劳动力、人才跨国流动广阔海外殖民地更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主要成就 新兴产业 主要特点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组织形 式 产业结构 社会结构 经济思想 生活方式 世界市场 影 世界经济格局 响世界政治形 势消极影响 对中国 科技未在中国附 发展的原因

珍尼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发电机、电动机、长距离输变电技术、 水利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内燃机、电灯、电车、电话、电报、 全方位 蒸汽轮船( 1807)、 电影、化学合成材料、炼钢技术等 蒸汽机车 ( 1814)等 采矿、煤、机器制造、交通运 输 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航空 信息、航天、生物工程、 棉纺织业 原子能 主要靠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没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生产结合空 前 有真正结合; 科学与生产相互促进; 紧密,三者高度互动; 主要在英国进行,其他国家进 程 多个国家同时进行,一些国家交叉 进 更多国家参与科技创新; 缓慢; 行 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技术创新呈“连锁反应” 极大提高,进入“蒸汽时代” 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高速跨越, 进入“信息时 代” 工业资产阶级掌权,资本主义制 垄断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 国 国家垄断—国际垄断 度巩固 主义阶段过渡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出现 跨国公司产生 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增加, 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更快发展 第三产业兴起; 城市化 高速 城市化较快发展 (重化工业) 发展 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 业 对立更趋明显 中产阶级兴起 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工作、出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 化 衣食住行、家务、业余生活等发生很 学习、工作、购物、交往 等 大变化 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 英国长过经济霸主,是“世界 工 美国独霸到资本主义世界 美德崛起,超过英法 三足鼎立 (经济全球化、 区 厂” 域集团化) 欧美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欧洲 形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从属于西 方 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 全方位污染、 网络负面 效应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 的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 与性质、对外政策等发生巨变; 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维新变法运 动、 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至 70 年 代, 经济:近代工业产生;被迫卷入 “新政”和预备立宪。 我国的科技取得了举世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 经济: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 目的成就; 随着改革开 放的 步解体。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 进行,中国的科技结出累 累 思文: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 步瓦解;社会生活变迁。 果实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思文: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 生;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 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新篇》。 洋务派引进西方科技的根本目的是维 政局动荡, 如内战;建国 后, 实行专制统治; 对外实行闭关锁 没有发展科技的和平环 境, 护封建统治;西方列强不愿意看到中 国政策; 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大的 帝 国 主义 的敌 视和 封 锁; 国强大,通过发动战争和输出资本掠 变化 “左”倾错误的影响 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二是冶金行业采用焦炭来炼钢等技术革新,能够练出韧性和强度更好的钢材,为技术革新生产的各种新机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时也将英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利用了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珍妮发明纺纱机;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机;1802年瓦特改进了牛考门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8223034.html,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作者:程东金 来源:《文化纵横》2012年第06期 里夫金所描绘的世界 新世纪以来,探讨新工业革命的书籍和报道不断涌现。英国《经济学人》杂志4月推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专号,集中谈论数字技术给先进制造业带来的颠覆性改造。这一专号迅速在财经人士和各国意见领域引发关注。在全球经济仍未摆脱危机的压力下,人们需要能够引领未来的新创见。 里夫金所展示的图景,远比《经济学人》更为宏大。在里夫金看来,那本杂志只是讨论了制造业,而忽视了背后一个更大范围的经济样式转变,“让3D打印成为可能的,是互联网、能源矩阵的转型,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 里夫金认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本身并不会造就新的工业革命。要想产生新的工业革命,新通信技术必须和新能源体系结合,就像历史上的每次重大经济革新一样。当下,我们正在走向新的通讯革命和能源革命的汇合处。这就是他所倡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具体内容,里夫金自1990年代末起在欧洲和北美不断地宣讲和游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即是这一内容的系统讲解。 在这一规划中,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包含五大支柱:一、使用绿色能源,从传统能源向可再生新能源过渡;二、每一座建筑都将成为绿色发电厂;三、使用氢等先进技术储存电力;四、模仿互联网建设“智能电网”,或者叫能源互联网,使人们像分享互联网信息一样分享绿色电力;五、交通绿色电动化。 在里夫金的畅想里,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把每栋建筑变成发电厂,因此,数亿人将可以在家、办公室、厂房生产可再生资源。此外,新技术的发展也将改变电力传输的模式。除了生产自身用电,还可以将剩余的电力用氢等先进的储存方式储存起来,然后通过像互联网般的“能源互联网”将之出售、分享。 迄今为止,这是所有新经济模式乃至新文明设计方案中,最为系统也是最具乐观精神的一种。里夫金的书应和了当下人们对于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自1970年代罗马俱乐部推出《增长的极限》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行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亟须替代之路。当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世界,主要经济体几年之后仍然陷于政治、经济困境之中不能自拔之 时,人们更加迫切地寻找出路。

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三次工业革命与xx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2)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3)思想:统治阶级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4)文化:文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解放发展。 (5)外交: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影响: (1)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主权丧失,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冲击了中国落伍的经济体制和思想观念;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优秀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促使中国人关注现实、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原因: (1)内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主权不断沦丧;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优秀的技术和机器,没有改变落伍的封建制度。(2)外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影响: (1)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原因: (1)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优秀科技的环境。 (2)建国后好久,“左”的思想日渐危机,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失去了发展机会。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下的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 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但同时又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应该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积极的姿态加入,趋利避害。 (三)、经济格局演变下的xx关系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英国)——美国中心——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过程。经济格局的演变往往是伴随着大国实力的对比变化而演变的,体现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背景下的英国、美国和日本关系的变化更是复习备考的重点。 1.新航路的开辟~1945年:欧洲长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 (1)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对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经济地位产生了影响。 (2)两次工业革命对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紧密复杂版)

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含义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 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 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 三、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 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 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 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③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④文化方面: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 A、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B、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D、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 E、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 3、大机器生产代替例如工场手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 特点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割据发生改变。 特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影响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国际经济割据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未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时,中国处于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洋务派虽然学习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但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政局动荡不定,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国内长期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国家长期受到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包围。此外,从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规律来看,谁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越好,谁将会成为世界的中心,也可能成为某次战争的发起国(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英国,二次大战中的德国,以及二战后的美国与苏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