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一代的电潜泵技术

电泵井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电泵井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 1、安装电机 1)将电机打好电机吊卡,打开运输帽进行盘轴检查,盘轴轻快无卡阻。 2)吊起电机。下放至电机下端注油孔离井口0.5m停止,放尽原机组内机油;接好注油嘴,开动(摇)注油泵,注油泵15~20转/分;待电机上部溢出油后,停注5min,反复6次以上,直至一开(摇)泵电机上部同部溢出油为合格。继续下放电机坐于井口,上好花键套、0型密封胶圈。 3)用专用扳手电机盘轴,轻快、灵活、无卡阻现象为合格。 4)完成电机与小扁电缆的连接。要求缠绕规范,绝缘良好。 5)测量连接后电缆三相对地绝缘电阻和及三相直流电阻,要求绝缘≥2000兆欧,三相直流电阻平衡。 2、安装保护器(加装导流罩) 1)装好保护器吊卡,如是两节保护器要加花键套,O型密封胶圈,用螺栓加弹簧垫圈拧紧连接在一起,起吊悬挂。 2)装好花键套及密封胶圈与电机对接,用螺栓加弹簧垫圈拧紧。 3)盘保护器轴应轻快、无卡阻现象。 4)卸下保护器注油孔螺钉,放尽原机组内机油,上好注油嘴,打开保护器出气孔,开(摇)注油泵,注油泵15~20转/分,向保护器内腔注电机油,出气孔溢油后停5min,反复6次以上,直至一开(摇)泵保护器上部同部溢出油为合格;注完油后用螺钉加铅垫堵死。卸下注油嘴,用螺钉加铅垫堵死,注油工序结束。 5)从电缆插头处起,沿电缆罩上电缆护罩,护罩间要相互接上打好电缆卡子,卡子卡套位置离电缆5~10mm,卡子打紧,避开防倒块。下放保护器,将保护器吊卡坐在井口上,并固定。 3、安装分离器 1)上好分离器与保护器连接花键套与密封胶圈,用螺栓加弹簧垫圈连接拧紧。 2)用专用工具整体盘轴轻快、无卡阻现象。

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_汪可男

【作者简介要廖丁(1985.12~), 男,玉门油田分公司青西采油厂;研究方向:油田开发。 2、泡沫复合驱油技术 泡沫复合驱油是一种有很大潜力的驱油技术,在三元复合驱的基础上,利用泡沫体系深入其他驱油技术到达不到得深窄处驱油,扩大了驱油面积,增强了驱替微孔中的残余石油,采收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通过注入气相和液相介质能将采收率提高30%左右。其次泡沫复合驱可以实现在狭窄地区采油作业,提高了我国采油工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在采油中运用泡沫复合驱能够对岩石表面的油膜进行集中作用,大大提升了采油项目的效率。 3、微生物驱油技术 现今我国各大油田都开展了微生物采油与微生物驱技术,力求可以实现用微生物提高采油率,利用微生物疏通油水管道,可以方便采油过程,大大加快采油的效率。并且微生物驱油成本低、不伤害储层、环境友好,是一项绿色可控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以吞吐的方式进行微生物处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边远井、枯竭井的石油生产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鼓励井产量和边远油田采收率。并且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低成本、高效率、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无污染的众多好处。 三、油田生产中多次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次采油技术在我国油田采油项目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得到了相关企业的认可,相应的项目运行规模也建立起来了,努力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运行有利于更好的发展采油技术,提高采油方面的基础发展,才能真正的达到提高采油效率。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这就要求相关油田企业,努力创新,提升采油技术,将采油项目的经济价值落实到实处来, 集中力度研究先进的采油技术。 四、总结 我国各大油田由于我国发展能源的主要战略:保障稳定生产的东部油田,促进开发西部油田。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近年来油田开采速度也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我国的各大油田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在这样严峻的条件下,多次采油技术应运而生,这种采油技术保障了油田的产量,在加大促进油田采油率做了非常巨大的贡献。近年来,我国油田企业大力发展采收技术,多次采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次采油技术对我国石油开采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次采油技术也得到了油田企业广泛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李晓辉.致密油注水吞吐采油技术在吐哈油田的探索[J].特种油气藏,2015,(04):144-146+158. [2]黄江涛,周洪涛,张莹,芦世娟,汤妍冰,杨博.塔河油田单井注氮气采油技术现场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5,(03):103-105. [3]程心平,薛德栋,秦世利,程仲.深水油田双电潜泵采油技术[J].石油机械,2015,(01):64-68. [4]李德祥,魏东东,张亮,张宇,侯胜明,任韶然.胜利油田注空气二次采油技术评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27):49-53. [5]王秋语,何胡军.国外热力采油技术进展及新方法[J].中外能源,2013,(08):33-38. [6]李大建,牛彩云,何淼,朱洪征,王百,赵晓伟.防气式分采泵分层采油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2,(05):68-70. (责任编辑(韩玲玲) 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汪可男 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管道投产运行分公司 【摘 要【石油和天然气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油气的储运则主要是油气资源的存储和运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 展,工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都对油气的储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油气储运的事业也在快速的发展,相关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本文较为系统的梳理了我国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油气储运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要【油气储运;技术进展;发展趋势 一、油气储运中的技术风险及困难因素 油气能源主要指的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资源,而在油气资源的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又由于油气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风险和困难因素。而这些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首先,由于石油和天然气本身的化学特性,作为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聚集静电等特性的化石燃料,在油气的储运过程中非常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当油气资源储存方式不科学导致出现扩散和蒸发的情况不仅会增减油气储运的维护成本,而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对油气的储运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油气的储存和运输必须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而输油管道是当前主要的运输方式,在油气的储运过程中必须要对油气进行加热和加压工作,但是这种情况又会大大增加油气运输中火灾和爆炸事件发生的概率,而且在油气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油气的化学特性会对管道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这就进一步提升了管道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这些都是油气运输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而且当油气储运发生事故时就必然是大事故,对环境、安全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从技术层面出发做好油气储运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油气储运的特点和风险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油气储运技术的研究,通过科技创新逐步建立 上接06页 下转08页 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7 13:59: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4f18427646.html,/kcms/detail/11.4853.Z.20170517.1359.010.html

电潜泵采油技术

电潜泵采油工艺 目录 第一节电潜泵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2) 第二节电潜泵管柱及测试 (21) 第三节电潜泵井工况分析及故障处理 (25) 第四节电潜泵采油的发展趋势 (38)

电潜泵采油是为适应经济有效地开采地下石油而逐渐发展起来日趋成熟的一种人工采油方式。它具有排量扬程范围大、功率大、生产压差大、适应性强、地面工艺流程简单、机组工作寿命长、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自1928年第一台电潜泵投人使用以来,经过20世纪70年的发展,电潜泵采油在井下机组设计、制造及油井选择、机组选型成套、工况监测诊断及保护、分层开采和测试等配套工艺方面日臻完善,在制造适应高温、高粘度。高含砂、高含气、含H2S和CO2等恶劣环境的电潜泵机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仅用于油井采油,还用于气井排液采气和水井采水注水。 本章着重介绍电潜泵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地面控制及管柱结构、油井选井、机组配套、工况监测、工况分析、故障诊断、油井分层开采和测试等配套工艺技术。 第一节电潜泵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一、电潜泵工作原理 电潜泵是由多级叶导轮串接起来的一种电动离心泵,除了其直径小长度长外,工作原理与普通离心泵没有多大差别,原理图如图3一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潜油电机带动泵轴上的叶导轮高速旋转时,处于叶轮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心 沿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的四周,由于液体受到叶 片的作用,其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在导轮的进一 步作用下速度能又转变成压能,同时流向下一级叶 轮人口。如此逐次地通过多级叶导轮的作用,流体 压能逐次增高而在获得足以克服泵出口以后管路 阻力的能量时而流至地面,达到石油开采的目的。 表述电潜泵性能的主要参数有:额定排量Q、 额定扬程(压头)H。额定轴功率P、额定效率 、 额定转速n等参数。电潜泵的额定排量和效率取决 于泵型,额定扬程决定于泵型和级数,额定轴功率 由额定排量和扬程确定,额定转速取决于电机结 图3-1 电潜泵工作原理图 构。 二、电潜泵系统组成及作用 电潜泵采油系统由井下和地面两部分组成,如图3一2所示。 1.井下系统组成及作用 电潜泵井下系统主要由电机。潜油泵、保护器、分离器、测压装置(PSI/PHD)、动力电缆、单流阀、测压阀/泄油阀、扶正器等组成。 (1)电机 电潜泵电机又叫潜油电机,它是电潜泵机组的原动机,一般位于最下端。它是三相鼠笼异步电机,其工作原理与普通三相异步电机一样,把电能转变成机械能。 但是,它与普通电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机身细长,一般直径160mm以下,长度5~10m,有的更长,长径比达28.3~125.2;转轴为空心,便于循环冷却电机;启动转矩大,0.3s即可达到额定转速;转动惯量小,滑行时间一般不超过3s;绝缘等级高,绝缘材料耐高温、高压和油气水的综合作用;电机内腔充满电机油以隔绝井液和便于散热;有专门的井液与电机油的隔离密封装置一一保护器。 潜油电机结构如图3—3所示,它由定子、转子、止推轴承和机油循环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国外雷达技术新进展概述

国外雷达技术新进展概述 朱峥嵘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南京市210039) 摘 要:雷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仍然集中在有源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方面。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在机载雷达系统、舰载雷达系统及陆基雷达系统中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指出Ga N (氮化镓)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的可靠性有所提高,有望成为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关键部件,并使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进一步增加。为满足在无人机上的应用要求,合成孔径雷达的小型化在2009年取得了新的进展。 关键词:有源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中图分类号:T N958 收稿日期:2010205221。 0 引 言 有源相控阵是近年来正在迅速发展的雷达新技 术,它将成为提高雷达在恶劣电磁环境下对付快速、机动及隐身目标的一项关键技术。有源相控阵雷达是集现代相控阵理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计算机、先进固态器件及光电子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物[122]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二维成像雷达,由于其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优点,特别适于大面积的地表 成像[324] 。 2009年,国外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取得了新进展。 1 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 有源相控阵雷达具有机械扫描雷达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是雷达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2009年,欧美各国竞相发展和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陆基、舰载、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研制取得了重大进展,欧洲雷达集团公司研制出可旋转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使该雷达具备了对飞机身后区域的探测能力。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发出敏捷波束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不仅能对多个空中目标进行探测,还能进行地面动目标探测,使作战飞机能完成多种作战任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Ga N (氮化镓)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在T/R 组件中的应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1.1 GaN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可靠性提高,有望成为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关键部件 与Ga A s (砷化镓)器件相比,Ga N 器件的功率密度更高(可达40W /mm ),并具有更高的耐高温特性 (工作温度可达600℃以上)。Ga N 高电子迁移率晶 体管可以提供较好的线性功率和效率以及较高的带宽 (高频参数达230GHz )。 美国雷声公司Ga N 芯片进行了长达1000h 的可靠性测试。在长达1000h 的Ga N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可靠性测试中,器件性能没有降低,这表明此器件向实用化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公司称此Ga N 芯片将广泛用于防空/反导系统的雷达中,它将使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大大增加,并将使其具有更强的电子攻击能力。1.2 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首次应用于防空系统的火控雷达 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为美、意、德联合开发的ME ADS (中程扩展防空系统)的X 波段MFCR (多功能火控雷达)提供了第一批次5000个T/R 组件及其相关电子设备。这些组件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关键部件,它揭开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应用于防空系统火控雷达的序幕。 X 波段多功能火控雷达是一种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它的主雷达天线上集成了一个敌我识别天线,并可选择性地集成电子支援分系统、GPS 天线和数字处理器。该雷达的天线安装在一台5t 的卡车上,用液体进行冷却,冷却剂从热交换器流向T/R 组件,然后回流至热交换器。该雷达能以“点对点模式”来监视有限方位角范围,也能以“选择模式”进行360°全向扫描。它的最远探测距离达400k m ,具有引导中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拦截目标的能力,能同时捕捉多个低雷达截面积目标。该雷达的运用将为导弹防御系统提供一种功能更强的火控雷达。 ? 8?第36卷第6期2010年6月 信息化研究 I nf or matizati on Research Vol .36No .6Jun .2010

电潜泵_气举组合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方法研究

科技论坛 电潜泵-气举组合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方法研究 陈维 1 刘竟成 2 (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南充6370002、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4100) 1概述 电潜泵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人工举升方法,近年来用于产水气藏的强排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常规的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其生产方式为油管排水、套管产气,对于大水量高气水比气井,其自身气的能量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电潜泵-气举组合排水采气工艺提出,在电潜泵上部油管柱安装气举阀,将气体引入电泵上部油管柱,减小液柱压力,节约电泵投资及运行成本。 组合排水采气工艺由于采用两套子系统同时工作,具有单一举升系统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子系统的启动压力、 运行功率明显较单一举升系统低,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最经济的组合,使井下设备的选择范围更广;当某一子系统失效时,另一子系统可以较小的产量维持生产直至整个系统恢复;由于组合灵活,可通过调整子系统的运行功率,使系统在最佳状态下工作,防止系统过载[1-3]。 2组合举升原理 电潜泵-气举组合排水采气系统是通过电潜 泵子系统和气举子系统两级组合实现的。 其管柱结构如图1所示, 主要包括电潜泵子系统、气举子系统两部分。气体由油套环空经工作阀进入电潜泵上部油管。根据气井地层气水比与采气经济性评价结果决定采用外部注入气气举或采用伴生气气举。电潜泵需保持一定的沉没深度,以保证电潜泵安全运行。注气工作阀位于动液面上部,确保液体不过阀, 保证气举阀长效安全工作。 地层水经电潜泵加压进入油管;地层气和注入气经油套环空至工作阀注入油管,与油管内的地层水混合形成气水两相管流,将地层水举升至地面。 组合举升中,电潜泵作为一级举升系统,气举 作为二级举升系统。 由于气举降低了电潜泵上部油管流体压力梯度,因而降低了设计中电潜泵出口压力,相当于减小了电潜泵的泵挂深度。采用组合举升系统设计后,设计电潜泵出口压力降低值,对应的表示了组合举升系统中,气举举升子系统所减小 的水力压头。由于当量深度的减小, 电潜泵可采用较小的功率设计,节约电潜泵下入级数。气举作为二级举升系统,由于地层气经气举阀注入油管,可充分利用地层气体的能量,减少整个排水采气系统的运行能耗。 2.1井下管柱 典型的组合举升系统井下结构如图1所示。a.为双管柱结构,气举子系统的注气通道由独立插入油管完成,与电潜泵主系统互不影响,油气层生产的天然气在井下分离后,进入油套环空,减 少气体对电潜泵举升效率的影响。 但双油管的下入要求套管尺寸较大,且插入的注气油管往往尺寸较小,使注气量受到限制。 b.采用封隔器将气举子系统和电潜泵主系统 分开,封隔器上部的油套环空作为注入气通道。油气层产出的天然气必须全部经电潜泵进入油管,过多的天然气将影响电潜泵的工作,甚至出现“气锁”,可通过增加泵挂深度,减少游离态的气体进泵或增加气体处理装置,使气体能与液体混合均匀一并通过电潜泵,而对电潜泵的举升效率影响小。 c.相对于a 、b 两种管柱结构,直接采用油气层的产出液体将电潜泵和气举分开,要求油气层具有较高的地层压力和较大的产液指数,井下管柱最简单。 2.2节点系统分析 组合举升系统井下管柱结构不同于常规单一举升系统,它是由电潜泵子系统与气举子系统组合而成。为避免气体对电潜泵的影响,造成电泵失效,电潜泵子系统位于气举子系统下部。组合举 升系统中,电潜泵将整个井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设计过程中,总排液系统上部可视为一纯气举排液举升虚拟井;下部可视为电潜泵排液举升虚拟井。对整个系统进行节点分析时,可将系统解节点可选在电泵出口。流入压力为: (1) 流出压力为: (2) 3设计方法 电潜泵-气举组合排水采气工艺是以产层-井筒-电潜泵子系统-气举子系统所组成的生产系统为对象,在生产中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的前提下,采用系统节点分析法,优选不同的子系统工作参数,最终确定合理的组合举升系统设计方案。组合举升系统设计比常规电潜泵系统排液举升设计、常规气举系统排液举升设计要复杂。它的难点和核心是不仅要使电潜泵子系统与气举子系统互不干扰,而且还要相互协调[4,5]。针对组合举升系统的三种 井下结构(图1 ),其设计方法也不同。对于采用双管柱(图1a )和加封隔器(图1b )的井下管柱结构,由于注气通道和地层产气流出通道相对独立,不用考虑地层产出液会流经气举阀,从而造成气举阀的损坏,因而其设计方法相对简单,其设计步骤如下: a.在已知设计产液量Qi 的条件下,根据产层流入动态确定井底流压p w f 。 b.从井底向上计算井筒压力分布至泵挂深度处,计泵入口压力。 c.在已知设计井口压力条件下,以电泵出口为起点,假设一电泵出口压力,取该压力为连续气举设计井底流压,电泵出口流体物性参数为连续气举设计流体物性参数,对电泵出口至井口段做连续气 举优化设计。 d.根据已知设计产液量Qi 、泵入口及泵出口压力、 井身结构,确定电潜泵机组及电缆参数。e.假设一系列不同的电泵出口压力,从c 开始,进行连续气举优化设计。 f .按照产量或系统效率等指标对可行的组合举升方案进行排序,挑选出适合的方案实施。 对于单管柱不加封隔器的井下结构,油套环空不仅作为注气通道,同时也是地层产气通道。地层流体经井下气液分离器后,地层液体经电泵-油管-井口排出;地层气经油套环空-气举阀-油管-井口排出。油套环空中,气举阀以下的流体在地层产气的作用下形成气液两相上升流,为防止大量的地层产液流过气举阀进而造成气举阀损坏,必须对气液两相流能达到的最大液面高度做准确预测。 4结论及认识 4.1电潜泵-气举组合可用于大水量、高气水比深井排水采气。该工艺能有效利用气井自身气能量,节约设备投资及排水采气系统运行成本。 4.2电潜泵-气举组合可有效解决单一举升工艺系统负荷过大造成的举升系统失效问题,可利用较小的系统能耗实现深井大排液量深抽。 4.3电潜泵和气举举升均为大排量、连续举升工艺,能实现子系统间无干扰耦合,避免系统间干扰造成的系统效率降低。 4.4电潜泵-气举组合可根据现场情况,增加或减小单一子系统功率,实现排水采气系统的经济技术最优化。 e.组合举升工艺能降低系统启动压力。f .可缩短生产延期,当其中一个系统出现故障或失效时,可以较小产量延续生产直至系统恢复。 参考文献 [1]李颖川.采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摘 要:给出三种电潜泵-气举组合排水采气工艺的井下管柱结构,并根据不同的井下管柱结构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组合排水采气 工艺设计方法与步骤。组合举升工艺将气井自身气通过气举阀引入到油管中,利用地层气的能量减小上部油管柱流体密度,降低了举升管柱压力,可实现采用较少的泵级数、 较小的泵功率即能达到将地层水泵出地面的目的,从而降低了整个排水采气系统的系统投资及运行成本。关键词:深井;排水采气;连续气举;电潜泵;组合举升(下转22页)

浅谈电潜泵采油工艺及采油技术的发展

浅谈电潜泵采油工艺及采油技术的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潜泵采油工艺和采油技术,并说明了国内外电潜泵的发展情况,明确了新型电潜泵的发展趋势,着重阐述了电潜泵采油工艺中所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关键词:电潜泵、石油、采油、新进展 石油是我国能源行业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深刻的认识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电潜泵采油工艺以其优越的性能、良好的效率及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一、电潜泵采油工艺和采油技术概况 电潜泵(ESP)的全称为电动潜油离心泵(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简称为电潜泵)电潜泵是通过电动机以及多级的离心泵进入到采油井的石油液面下进行抽油的举升设备。 电动潜油离心泵作为石油工业中的一种举升设备,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将电动机和多级离心泵置入油井中的液面下实施抽油工作。潜油泵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地面的电源在经过电压器的转换、控制屏,在通过电缆,为井下电机传输电能。井下电机再驱动多级离心泵的叶轮持续旋转,从而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即能够把井液抬升至地面。 由于电潜泵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如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较高,使用电潜泵的油井产液量超过传统杆式泵的2倍,且为全自动化装置,在非自喷高产井、高含水井和海上油田均有不同范围的应用,是时候开采中后期强采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保障油井产量的稳定、高效,并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内外电潜泵发展状况 电潜泵采油技术发展中,各国的发展水平都不一致,美国是电潜泵采油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而前苏联则是产量最大的国家,大约有56%的石油产量来自于电潜泵。国外的电潜泵呈现出大排量、大功率以及较高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耐高温和高压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向着自动化、智能化以及遥控检测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潜泵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的时间,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上世纪90年代,我国从美国引进了电潜泵整机以及散件等设备,并在各大油田实现了推广,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为各大油田的中期和后期的开采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某油田电潜泵采油井占据了机械采油井总数大约10%,而井液的产出量占据总体产液量的30%左右,成为了油田保证石油产量和石油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也已经出现了十余家电潜泵的生产企业,电潜泵的产品批量出口到了俄罗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电潜泵的采油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

采油气科学与技术新进展

一口井由井筒,井口和一条生产线组成,在油藏和地面设施之间提供连接。 油层套管:用于封固油气层的套管。 油管:采油时下入油层套管中的管柱,提供油流通道。 封隔器:指具有弹性密封元件,并借此封隔各种尺寸管柱与井眼之间以及管柱之间环形空间,并隔绝产层,以控制产液,保护套管的井下工具。 节流阀: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 射孔:是利用高能炸药爆炸形成射流束射穿油气井的套管,水泥环和部分地层,建立油气层和井筒之间的油气流通道工艺。 油井组成:由上到下,采油树,井口,表层套管,技术(中间)套管,生产(油层)套管,油套环空,油管,井下节流阀,封隔器,套管射孔,油层。 完井:油气井的完成方式,即根据油气层的地质特性和开发开采的技术要求,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筒之间的合理连通渠道或连通方式。完井方式:裸眼完井,裸眼砾石充填完井,套管射孔完井,水平井割缝衬管完井。 生产系统要素:油藏,井筒生产管柱井口,井,油管井底,井口,处理设备,管道,储存运输。 自喷井基本流动过程:油藏到井底的流动Pwf,井底到井口流动Pwh,井口通过油嘴的流动Pdsc,油嘴到分离器的流动Psep IPR曲线:表示井产量与流压(油藏驱动力)关系的曲线,又称指示曲线。反映了储层向井筒供液的能力。 储层流体三种类型:不可压缩流体(Vorp与p无关)微可压缩流体(Vorp随p出现微小改变)可压缩流体(Vorp随p出现较大改变) 流体流动状态:稳定流,不稳定流,拟稳定流。 流体流动几何特性:径向流(从边界深处向井筒)线性流(裂缝到井筒)球形流/半球形流 储层中多相流体流动相数量:单相流,两相流,三相流。 表皮系数:衡量油井不完善程度 S>0,渗流条件改善,有效渗透率提高,s=0,裸眼完井表皮系数为0,s<0,存在污染区,有效渗透率降低。 油井产能指数PI: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量,若油井产量为产油量,则产能指数为采油指数。 层流Re<2300,过渡流2300<Re<4000湍流Re>4000 干气:标准状态下,1m3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重烃含量低于13.5cm3的天然气湿气:标准状态下,1m3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重烃含量高于13.5cm3的天然气。凝析气:当地下压力,温度超过临界条件以后,液态烃逆蒸发产生的气体。 气井中的垂直两相流: 泡状流:①液相连续,气相不连接。②气泡多数呈球形③管子中心气泡密度大,有趋中效应 段塞流:①大气泡与大液块交替出现,形如炮弹②气弹间液块向上流动,夹有小气泡③气弹与管壁间液层缓慢向下流动。 过渡流:①破碎的气泡形状不规则,有许多小气泡夹杂在液相中②贴壁液膜发生上下交替运动,从而使得流动具有震荡性。出现范围:是一种过度流,一般出现在大口管中,小口径的管中观察不到。 环状流:①贴壁液膜呈环形向上流动②管子中部为夹带水滴的气柱③液膜和气流核心之间存在波动界面。

光电信息技术新进展及感想

光电信息技术新进展及感想 20世纪后期是现代光学和光电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电子学与光学的结合,产生和建立了光电信息学科,在高新技术领域里的发展势头迅猛,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20世纪是电子的世纪,21世纪是光子的世纪”;“光电信息是朝阳产业” ;通过《光电世界》课上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许多光电信息技术的内容。如沈京玲讲的:太赫兹科学与技术,何敬锁老师讲的:信息传递的载体----电和光,张岩老师讲的:光学信息处理,苏波老师讲的:太阳能光伏电池、LED应用技术,崔海林讲的:微电子技术、通信网技术。这些内容让我对光电信息技术的领域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在老师的精彩的讲说下激发了我对于世界的兴趣。 光电 在众多光电信息技术中,我对光电子技术这一领域是十分感兴趣的,并且我也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光电子技术是指激光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而形成的技术。光电子技术确切称为信息光电子技术。20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以来,最初应用于激光测距等少数应用,到70年代,由于有了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和传输损耗很低的光纤,光电子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 在上网的查找中,我了解到世界光电子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其结果更是让每个人欣慰。正是由于上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并由此形成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光电子产业。近十余年来,光电子相关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种类也不断推陈出新,其应用更是无远弗届,层面扩及通讯、信息、生化、医疗、工业、能源、民生等领域。展望未来,在轻量化、便携性、低耗能、高效益、整合强的特性下,光电子产业将更深入各领域应用范围,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国外煤层气发展现状

国外煤层气开发技术新进展改善勘探开发 2011-11-14 13:36:39 全球石油网 内容摘要: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煤层气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Big Cat 目前正和澳大利亚的一个业务供应商进行商讨评价,将ARID 井内含水层回注系统用于澳大利亚的煤层气产出水处理。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煤层气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主要大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加大了对煤层气的投入。煤层气在采矿业被看作是危险的因素,但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煤层气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发达国家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通过对世界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的研究,实现煤层气资源的优化利用,改善勘探开发效果。最近的一些技术新进展正在成为我们开发这一非常规资源的得力助手。其中有些方法源于对常规油气作业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的改进,有些则是针对煤炭的独有特征而专门设计的新型技术方法。 1. 煤层气新型压裂液技术 水力压裂是煤层气增产的首选方法,美国2/3 以上的煤层气井采取水力压裂技术进行改造,以提高产量。传统压裂液能够改变煤层基质的润湿性,不利于煤层脱水。斯伦贝谢公司新型CoalFRAC 压裂液技术,添加专为煤层气生产开发的CBMA 添加剂,能够加强煤层脱水。这种添加剂不仅能够保持煤层表面的润湿性,还能减少微粒运移。添加到常规增产液的表面活性剂会改变地层流体性质,并影响对启动煤层气生产至关重要的脱水过程。斯伦贝谢公司针对煤层气储层开发的CBMA 添加剂可以优化脱水,并有助于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微粒。微粒会降低产液量,堵塞井筒,损坏生产设备。黑勇士(Black Warrior)盆地的煤层气井在开始脱水后不久就显示出CoalFRAC压裂液的增产效果—比周围那些用其他压裂液处理的井产量高38%。 2. 注CO2 提高煤层气产量技术 注气开采煤层气就是向储层注入N2、CO2、烟道气等气体,其实质是向煤层注入能量,改变压力传导特性和增大或保持扩散速率不变,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采收率的目的。煤基质表面对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力是一定的,向煤层中注入氮气、二氧化碳气,其气体分子会在一定程度上置换甲烷分子,使甲烷分子脱离煤基质束缚而进入游离状态,混入流动的气流中,从而达到提高煤层气产量的目的。 西南地区碳封存合作伙伴(SWP)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圣胡安盆地Pump Canyon地区进行先导试验,将CO2注入到难以采掘的深煤层进行埋存,同时提高煤层气的产量(ECBM),目的是为了测试CO2 提高煤层气产量以及埋存的效果。试验由康菲石油公司实施,在一个现有的煤层气开采井网中,新钻了一口CO2 注入井,深度达到白垩纪晚期Fruitland 煤层。康菲公司在井中部署了各种监测、验证和计算(MVA)设备,用来跟踪CO2 的运移轨迹,并实施了一个详细的地质描述和油藏模拟方案,用来再现和理解地层

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

74 目前常用的采油技术主要有自喷采油与人工举升采油两大类。人工举升采油是在地层能量无法满足自喷时,采用机械设备补充井筒能量,将井筒中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采油方式。人工举升采油技术主要分为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以及气举采油三大类[1]。电潜泵采油技术是无杆泵采油技术的一种。本文对电潜泵采油技术进行分析。 1?电潜泵采油技术 1.1 电潜泵采油技术原理 电潜泵采油技术采用油管将离心泵下入井筒,地面电源通过专用电缆线连接潜油电机,进而带动离心泵旋转,将井筒中原油举升至地面。电潜泵采油具有设备简单、采油效率高、排量大、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优点。其主要应用高含水油井、高产井等液量较大的油井,海上油田由于平台面积限制,也常采用电潜泵进行采油[2]。 1.2 电潜泵采油技术常见问题 在电潜泵采油过程中,由于液量低、流体性质等影响常造成电潜泵异常。常见的有电潜泵不出液,电机烧坏以及机组过载等问题。造成电潜泵不出液的主要原因可分为泵轴断裂、叶轮磨损、泵发生气锁、管柱泄漏等;造成电潜泵电机损坏的主要原因可分为电机过载运行、液量低、电压过高等;造成泵机组过载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原油粘度大、电机不匹配、泵故障等[3] 。 1.3 电潜泵系统优化 高气液比对电潜泵的影响较大,造成电潜泵剧烈震动,严重时造成电潜泵欠载停泵,同时气蚀损害缩短电潜泵寿命。因此,需保证电潜泵有足够的沉没度,降低进泵气液比。但电潜泵绝缘设备对温度具有一定的要求,温度过高,会引起电潜泵设备损坏。因此,确定下泵处温度也是十分必要的。一般可以通过井筒温度场分析,求得井筒温度变化。 2?电潜泵采油技术进展 为了适应不同井况特征,满足复杂井况采油,电潜泵 技术不断丰富发展。例如高粘流体性质电潜泵、耐腐蚀性电潜泵、高效多级电潜泵等。高粘流体性质电潜泵,通过悬挂式泵级设计,降低原油与叶轮之间的摩擦力,大大降低高粘原油举升的动力需求,提高举升效率;耐腐蚀性电潜泵,针对储层中硫化氢腐蚀性气体,设计了密封腔式波纹管阻止硫化氢气体的渗透。该密封室内有一个吸收硫化氢气体的净化室。一旦硫化氢气体渗入到密封室波纹管内,它将被其中设置的净化器吸收,防止了硫化氢对电机的侵蚀。 3?电潜泵发展方向 近年来电潜泵采油技术的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电潜泵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①为降低电能消耗,发展变频电潜泵技术,降低开采成本;②为降低电潜泵的使用成本,需延长电潜泵的免修期、减少事故率;③提高电潜泵应用水平,完善选井、选泵优化设计、工况诊断技术。 4?结束语 1)在电潜泵采油过程中,常见的电潜泵异常问题有,电潜泵不出液、电机烧坏以及机组过载等问题。 2)高气液比对电潜泵的影响较大,为降低对电潜泵的影响,需对电潜泵的沉没度进行优化。 3)电潜泵未来发展将朝着节能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忠. 电潜泵采油技术及其生产系统优化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3):11-12. [2]刘竟成,李颖川,陈征,等. 电潜泵(ESP)采油技术新进展[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28;55. [3]郑俊德,张仲宏. 国外电泵采油技术新进展[J]. 钻采工艺,2007(1):68-71;147. 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 罗鑫民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当地层能量充足的时候,油田可采用自喷方式采油,随着油田开采,地层能量的衰竭,需采用人工举升的方式,弥补地层能量的不足,采出地层中的原油。目前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有抽油机采油技术、螺杆泵采油技术以及电潜泵采油技术等。本文对电潜泵采油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工举升 电潜泵 采油 发展趋势 Analysis?of?oil?production?technology?with?electric?submersible?pump Luo?Xinmin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When the energy of the formation is sufficient,the self-jett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oduce oil in oilfields. With the constant oilfield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depletion of the formation energy,the artificial lift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to make up the energy lack of formation and exploit the crude oil in the formation. At present,the commonly used manual lifting methods include pumping technology,screw pump technology and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technolog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with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Keywords:artificial lifting;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oi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rend

电潜泵选型计算-1

电潜泵选型计算 编译:吴成浩 一九九四年八月

目录 一.粘度对电潜泵性能的影响 A.泵送粘性液体时八大基本运算步骤 B.举例说明泵送稠油时,各种校正系数的使用 方法 二.用于高含水井的电潜泵选泵程序 三.确定油井的产能方法 A.PI法 B.IPR法(流入特性关系曲线法) 四.现场确定油井产能的简易方法 五.计算泵的实际有效功率 六.补充说明

一. 粘度对电潜泵性能的影响 电潜泵在泵送粘性液体时,较之泵送水来,其扬程、排量和效率都要下降,而功率则上升。 但是,目前,粘度对电潜泵性能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尚没弄清。现在各厂家都根据自己的泵在各种不同粘度条件下进行试验后,分析出不同粘度对泵造成的性能影响,并相应的作出若干组修正图表。 下面所讲的电潜泵在泵送粘性液体条件下的选泵程序,只是个近似值。但是,这种选泵程序,对于大多数泵的使用目的来说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如果不考虑粘度影响,将会大大影响泵的工作性能。 实践证明,原油含水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液体粘度的大小。 根据过去的经验,当原油中含水为20%--40%时,其粘度值为原来单一原油粘度的2倍--3倍。比如说,如果原油原来的粘度为200SSU,当含水为30%时,则实际的混合液的粘度可能会超过500SSU。 目前尚没有找到原油随着含水上升的多少粘度相应增加多少倍的标准计算公式。因此,在泵送粘性液体时,通常都是先按水的特性,对泵进行选型计算,然后再利用有关的修正系数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但是,在泵送极高粘度液体时,为了选择最佳性能的泵,必须进行实验室试验。 A. 泵送粘性液体时八个基本运算步骤 1、按泵送水时的计算方法,计算泵的总压头; 2、通过试验或按照下面的图1,计算出在地层条件下脱气 原油的粘度; 3、通过试验或按照下面的图2,将上述脱气原油粘度校正 为气饱原油粘度;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给世界石油工业带来技术革命的几项高新技术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巡航系统给水平井技术和复杂油井结构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命力,使水平井从过去边缘和高风险技术变成今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常规技术。钻井监控系统使石油钻井工艺技术迸入了全球实时监控时代,人们可以在办公室与远在万里之遇的井场工程师和技术总监通过网络进行通讯,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和效率。智能完井技术对石油资源提供了一种更智能化、更灵活可变的管理,同时,智能完井系统给油藏参数监测和生产参数的计量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先进的完井技术在疏松砂岩油藏的长水平井段裸眼完井获得成功,实现了油井长期的无砂生产。新的人工举升系统在油田的应用可提高产量和减少井下故障,降低采油成本。近年来,水平井技术带动了世界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优势明显。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钻头钻遇油层靠新一代的地质巡航(Geo-Navigaion)系统进行井眼轨迹的准确导向,100%中靶,确保其最大限度地钻遇油层。在实现油藏和采油生产一体化的优化管理方面,借助网格技术的钻井井眼结构实时监控(Realtime Well Construction Monitoring)技术实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设想,已经可以使相距万里 之遥的钻井现场总监与地质师之间进行有效通讯,交换钻井意见,共同查看钻井的全过程和修改井眼轨迹,真正实现优化钻井。智能完井系统(Intelligent Completion system)可使人们目睹井下油藏变化的动态参数,并能随时根据生产需要遥控井下各个不同油水层的开关,实现油嘴或水嘴的无级调速,油井管理更高效、更科学和更灵活。先进的完井技术主要体现在高难度的疏松砂岩油藏的水平井裸眼完井技术,该技术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水压裂(Water Fracturing)技术结合下入具有独特结构的防砂管(Stand-Along Pre-packing Screen)和管外砾石充填(Gravel Packing)完井技术,成功地实现水平井和多分支井的裸眼完井,从而达到长期的无砂生产。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有杆采油技术 (一)有杆采油技术 作为有杆采油的主要设备,国外抽油机的发展十分迅猛。近年来,国外研制和应用了自动化抽油机和智能抽油机。为适应各油田不同情况的需要,国外还研制了相适应的抽油机。例如,低矮型、前置式、紧凑型无游梁长冲程等抽油机能够适应各种自然地理条件的需要:液压缸式、增大冲程游梁式等抽油机能够适应高含水、含砂、含石膏、含石蜡等石油 抽汲和稠油低渗透油层的开采.斜井抽油机、丛式井抽油机、双驴头抽油机、双井平衡抽油机、紧凑型抽油机等能够适应垂下井、斜井、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抽汲的需要;适应深井抽汲的大型抽油机的最大载荷达到 2 130 kN,最大下泵深度达到4 420 m;近年未美国研制出了冲程长度为30.48 m的超长冲程抽油机以适应长冲程抽油的需要,这是目前世界 上最大冲程的抽油机;为节约动力消耗,还研制应用了异相型、前置式、大圈式、轮式、玻璃钢杆、六连杆等新型节能抽油机。 在有杆泵开采井下工具方面,为提高机采效益,延长检泵周期,国外研制出了很多配套设施。例如,加拿大Harbiso。Fischer有限公司生产出了一种高排量、

海上油田电潜泵工况分析

海上油田电潜泵工况分析 摘要以电潜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电潜泵特性曲线分析电潜泵的工况,对电潜泵工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一口井的电潜泵工况分析方法,应用到整个油田的电潜泵工况分析,判断油田的电潜泵是否处于合理的工作状况。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应用到油田电潜泵的管理及确定电潜泵的合理工况,延长电潜泵的寿命,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经济效益等。 关键词电潜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工况分析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电潜泵是一种重要的机械采油设备,具有排量大、扬程高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停喷后的高产油井、含水井、深井及海洋油田中,是油田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 由于电潜泵具有排量大,适用于斜井和水平井,地面配套设备比较简单,电驱动容易实现等显著优点,因此利用电潜泵采油成为海上采油的主要手段之一。电潜泵工况分析就是对电潜泵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它是电潜泵井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工况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电潜泵是否在合理的工作区内工作、电潜泵是否与油层供液能力相匹配、电机配备是否合理、油井含水、原油粘度和含气对泵效的影响程度等等。因此建立电潜泵工况分析系统,对于海上油田电潜泵的分析及现场生产指导具有重大的意义。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根据海上油气田的概况及电潜泵采油在平台的应用程度,提出了对该油气田电潜泵的工况分析课题,以电潜泵的结构组成、电潜泵的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电潜泵的特性曲线来介绍电潜泵的工况分析步骤,对电潜泵来进行工况分析,以此分析方法应用到油田的电潜泵工况分析,然后对于油田的电潜泵故障诊断与排除进行研究。以此课题研究更清晰认识和掌握电潜泵工况分析的技术知识,给予油田确定电潜泵合理工况制度以及电潜泵管理带来方便。 2电潜泵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方式 2.1电潜泵的工作原理 电潜泵是由多级叶轮串接起来的一种电动离心泵,除了其直径小长度长外,工作原理与普通离心泵没有多大差别,其工作原理是:当潜油电机带动轴上的叶导轮高速旋转时,处于叶轮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心沿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的四周,由于液体受到叶片的作用,其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在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